基隆廟口
胸前牌墜上卻有刻字---光緒元年(1875),光緒元年四字雖經風化,但仍可輕鬆讀取獅球嶺平安宮"林朝棟"敬獻的石獅子,平安宮創立於清嘉慶元年間〈1796〉,為基隆市最大的土地公廟
光緒元年四字雖經風化,但仍可輕鬆讀取獅球嶺平安宮"林朝棟"敬獻的石獅子
平安宮創立於清嘉慶元年間〈1796〉,為基隆市最大的土地公廟。清朝年代,為基北古道起點,在基隆未開港前,為通往台北必經要道,商旅絡繹於途,因而興焉。
古步道起點,從山麓平安亭開始,亭外佇立一對石獅,鎮守山嶺,而平安亭之通柱,採磚造,古色古香為雞籠碩果僅存之古拜亭。亭旁老榕,枝繁葉茂,已有百年歷史,此亭為昔日商旅南來北往休憩之處。
古道終點為八堵渡口(尚仁國小前鶯歌溪口附近),附近有五十人公廟,廟內對聯記載著渡口歷史,其中一句『翻山過嶺』描寫的便是這一段歷史。《淡水廳志》記載:「八堵渡,廳北百七十三里。官渡,船一,往大雞籠要路。」正是昔日通往基隆的古道要津。然後行人在此乘一扁舟沿基隆河而下至艋舺。
至今已歷經七次整建,最早該宮是坐西南西向,經歷幾次改建才改成現今北北西向,而最早也只是茅屋小廟,現今則已全然翻新成規模宏偉的大廟宇。
而距離這次重建之前的大規模重建是在民國十年〈日本大正十年〉辛酉年年間,在宮前廣場右側還留有辛酉年『獅球嶺平安宮重修誌』的石碑,及當時樂捐的信士姓名和金額的碑文。
----------------------------------
外觀與平安亭一對殘破石獅輪廓些許類似(但造型雕刻不同),且公獅右腳與母獅左腳皆有明顯重修接痕,或有可能是與平安亭石獅屬同期建造?
談獅球嶺平安宮石獅、初謁寶明寺、觀獅球新開 - 刻字 @ yeyuchng的相簿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OSMGLM
--------------------------
百年「平安亭」快塌了 基隆人搶救
〔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基隆獅球嶺早年是基隆港進入台北的主要通道,在半山腰有座「平安亭」,是民眾的休憩處,旁邊還有對光緒年間設立的石獅,平安亭經長期風化與樹根侵蝕,屋頂已破損、樑柱龜裂,岌岌可危,民眾希望市府儘速搶修,不要再讓具歷史意義的建築垮了。
文化局文化資科長郭麗雅說,平安亭位於國有地上,但年代久遠,市府已列入文化資產普查範圍,請專業單位調查後再進一步討論是否賦予文化資料身分與整修,如果確實緊急危險,會先會勘,研商是否先緊急加固,經文化資產委員會討論是否列為暫定古蹟保存。
市府:正普查研議納暫定古蹟
在獅球路四十八巷山上有座二百多年的土地公廟「平安宮」,守著基隆進人台北盆地的古道,要前往平安宮的半山腰有座涼亭,有人稱「平安亭」,也有人稱為「拜亭」(前往土地公廟拜拜的涼亭),涼亭前階梯兩旁有對百年石獅子,涼亭與石獅造型都很古意。
平安亭乏人維護,屋脊被老榕樹氣根侵蝕,加上長期風化,四周屋瓦破損、木樑坍塌,磚造柱子也龜裂,十分危險,仁愛區公所在涼亭內側做了鋼架,防止屋瓦傷人,基隆市議員游祥耀與地方人土希望市府儘速搶修。
平安宮廟祝陳宏熙說,獅球嶺是早年基隆進入台北盆地的要道,穿過平安宮到山下渡船口坐船,沿著基隆河就到台北,山勢陡峭,在三姓宮與平安宮中間興建一座涼亭,讓往來的民眾休息。
他說,平安亭的造型和台北仕紳陳霞林故居的軒亭十分類似,亭前的一對石獅是光緒年間所設,石獅胸前如意牌上依稀可見「光緒元年」(一八七四年)字跡,因此推測平安亭有百年歷史,也是見證基隆及台灣史的一部分,別具意義。
不過,涼亭屋脊上的榕樹氣根深入建築中,如何讓氣根不會繼續破壞涼亭,是一大考驗,且瓦片等材料已經很難找,換上新材料恐又破壞老建物。市議員游祥耀要求文化局加速腳步整修,並給平安亭一個歷史定位。
平安亭清朝石獅 可望列古文物
〔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基隆獅球嶺半山腰平安亭,毀損嚴重,基隆市文化局與國有財產署相關單位勘查,目前沒有立即危險,但必須加強維護管理,兩座清朝光緒年間的石獅子,可望登錄為古文物,至於平安亭已納入文化資產普查範圍,待專業單位普查完成後再審議其文化資產部分。
文化局剛完成獅球嶺砲台擴大指定範圍調查研究,專業單位建議將石階兩側石獅與平安亭,納入文化資產保存區維護管理保存。
通往平安宮、獅球嶺砲台途中的平安亭,造型古樸,路階旁有對石獅,胸前掛的如意牌,依稀還看得到光緒元年字跡。平安亭屋頂傾頹,地方人士希望儘速搶修,保存文化。
文化局副局長李添慶日前會同地主國有財產局、仁愛區公所等單位前往勘查,初步認為樑柱裂縫多為直向,沒有橫向裂痕,目前沒有立即性危險,除非有大地震,屋頂局部崩塌,有樹根共生不致於整個塌下來。
平安宮廟祝陳宏熙希望能儘速原貌修復;書院里長林文肯表示基於安全考量,儘速整修。
國有財產署基隆辦事處人員同意,必要時區公所可申請撥用。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