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少棒隊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61127406_3971387559588454_3281463154255086086_o


photo (37)photo (38)photo (39)  

【你可能還不知道】台日棒球對陣 誰是台灣第一勝?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15日, 2017
A-A+
2017-06-15 10:12聯合報 記者洪哲政╱即時報導
海軍首開軍中球隊出訪先河,民國50年首次赴菲律賓進行友誼賽。圖/軍聞社(李憲宗提供)
分享
台灣棒球歷史上,首度擊敗日本首屈一指的球隊是哪一戰?
按照民間「耳熟能詳」的說法,都認為是民國57年台東紅葉少棒以7:0的懸殊比數擊敗由關西地方選拔出來的日本少棒明星隊。但國防部近期提出不同「史觀」,根據軍媒訪談棒壇耆宿,台灣對日「第一勝」,應是民國51年軍中球隊「海軍隊」在台以1:0擊敗當年甫奪得世界業餘棒球冠軍日本熊谷隊。
根據維基百科記載,民國57年8月24日的「中日少年棒球對抗賽」,是邀請賽性質,來台的「日本少年棒球明星隊」,成員是日本業餘棒球聯盟在接獲中華全國棒球委員會的邀請後,於7月間由日本關西地方選拔出來的。而根據軍媒訪問內容,海軍隊在台擊敗日本熊谷隊,則是友誼賽性質。
國防部軍聞社近期作一系列「軍中球隊」歷史紀錄訪談的報導,詳盡介紹早年「陸光」、「海軍」、「虎風」這幾支軍中棒球隊,回顧幾近失傳的軍中棒球隊歷史。報導中披露了這項「史觀」。
軍聞社報導中,專章提及較不為人知且隊史短暫的「海軍隊」,該社訪得海軍棒球隊早期隊員李憲宗,並取得保存完整的相冊,披露這段歷史。
軍聞社報導,李憲宗是一位從「六行庫時期」就馳騁場上的好手,所謂「六行庫」指的是臺北市銀行商業同業公會的六個創始會員,包括合作金庫、土地銀行、臺灣銀行、第一銀行、彰化銀行、華南銀行等,這六家行庫於民國37年分別成立球隊,並在臺北市新公園棒球場舉行第1屆銀行公會棒球賽,「六行庫時期」於焉形成,展開一段為期十多年的熱戰。
軍聞社報導,李憲宗談及加入「海軍隊」的緣由說,海軍隊創立初期尚未成為常態性編制單位,僅為了因應比賽臨時組隊。約在民國48年,海軍的江國棟少將到銀行去找他,說要正式成立棒球隊,希望他加入,李憲宗表示尚未達役齡,江國棟則要他先以聘僱人員身分進入海軍服務,並且再三表達希望他入隊的意願,李憲宗因此加入海軍隊;李憲宗當時還拉了華南銀隊友邱海清一起加入,每個月還可以領400元營養費,只要比賽或每月其中幾天訓練的時間上班即可,直到49年3月,李憲宗入伍當兵,才正式以軍職身分,每天生活在海軍隊裡頭。
李宗憲在訪談中提及,也許是海軍的長官組隊前花了功夫四處求才,當年海軍隊在場上可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海軍越來越強,主席杯、民生杯等連續好幾個比賽都是冠軍,那時候所向披靡,就跟沒有對手一樣,然後一直打到全國選拔賽冠軍。」
軍聞社報導,提起海軍隊最光榮的一戰,更可說是傳奇,一般國人提到我國史上首次擊敗日本球隊的紀錄,大多會想到民國57年,紅葉少棒擊敗日本少棒明星隊一役,但其實真正「史上第一次」的紀錄,是由海軍隊更早了6年所締造,那場比賽的主戰投手正是李憲宗。
李憲宗接受軍媒訪問說,民國51年,剛奪得世界業餘棒球冠軍的日本熊谷隊來臺訪問,和6支台灣隊伍進行友誼賽,戰績是5勝1敗,那唯一的一敗就是輸給海軍隊,他在那場比賽擔任先發投手完封九局,以1比0力克強敵。
李憲宗描述當時場景:「那時候,海軍馬上報去總司令部,總司令黎玉璽將軍剛好在左營開會,他一聽到我們打贏日本隊,馬上要會議暫停,向全場同仁報告一個好消息,說我們海軍棒球隊打贏日本熊谷隊,喔!很高興喔!大家都鼓掌、拍手,總司令說馬上犒賞3000塊給我們球隊,後來總司令還跟我照相。」
以上這段描述,從李憲宗保存完整的剪報紀錄當中,可以清楚看到完整內容。
除了這個歷史性的紀錄,海軍隊也在三軍的棒球隊當中,首開赴外訪問之先河。李憲宗表示,海軍隊首次出國是民國50年,在華僑安排下前往菲律賓訪問比賽,當時非常盛大,僑界許多人都到機場迎接,熱心的華僑還會找彼此同姓的宗親相認;直到民國53年,第三次訪菲前,國軍統合三軍的隊伍,籌組一支「國軍隊」前往,這也是各軍種球隊史上首次「合體」,陣容非常堅強,不過隊伍當然是以當時實力最強的海軍隊為主體,總教練也是由海軍隊的梁添松出任;而三軍所組球隊的場面就更大了,據李憲宗口述:「喔!那個場面不一樣,還要到總統府去拜見總統,跟參加一系列的活動,我都有照片在(相冊)裡面。」
軍聞社報導,海軍果然是向來自詡的「國際兵種」,從第一次出國訪問比賽、到第一次打敗日本隊伍,他們都是走在三軍最前頭,海軍隊的歷史成就,相較於陸光、虎風隊,毫不遜色。
民國53年,三軍共組「國軍隊」赴菲訪問,包括曾紀恩(左一)、李憲宗(左二)等名將均在陣中。圖/軍聞社(李憲宗提供)


 

東京奧運 日人挺台正名

2016-10-12

〔駐日特派員張茂森/東京十一日報導〕TAIWAN IS NOT CHINESE TAIPEI!

日本「台灣研究論壇」等民間團體近兩百人,十日晚間在東京舉行「2020東京五輪(奧運)台灣正名集會」,呼籲日本民眾力挺台灣,讓台灣在二○二○年東京奧運會以「台灣」名義進場,同時通過決議文指出,「日本人民永遠站在台灣這邊」!

  • 「台灣研究論壇」會長永山英樹在「2020東京五輪(奧運)台灣正名集會」致詞時強調,台灣不是中國,也不是CHINESE TAIPEI,東京奧運會應該讓台灣以「TAIWAN」名義進場。(駐日特派員張茂森攝)

    「台灣研究論壇」會長永山英樹在「2020東京五輪(奧運)台灣正名集會」致詞時強調,台灣不是中國,也不是CHINESE TAIPEI,東京奧運會應該讓台灣以「TAIWAN」名義進場。(駐日特派員張茂森攝)

主持人「台灣研究論壇」會長永山英樹指出,台灣不是中國,也不是CHINESE TAIPEI,台灣就是台灣,他呼籲所有支持台灣的日本個人和團體串連起來,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提議,在東京奧運會時讓台灣以「TAIWAN」名義進場,他也呼籲台灣人民和日本人民一起站出來。

目前,支持「台灣以台灣名義參加東京奧運」連署活動的日本人已超過五萬人,主辦單位希望能達到五十萬人,甚至一百萬人,形成壓力。

昨晚這場支持台灣以「TAIWAN」為名參加東京奧運的集會中,「在日台灣同鄉會」副會長王紹英、埼玉縣議會議員鈴木正人、前東京都議會議員土屋敬之、吉田康一郎、「亞洲民主自由連帶協議會」事務局長三浦小太郎、日本「櫻花」文化電視頻道代表水島總等人,都上台發表演講力挺台灣。

大會也通過決議文指出,在四年一次的奧運會中,全世界唯一不能用自己名稱參賽的就是台灣,台灣被迫以不倫不類的CHINESE TAIPEI名義參賽,完全是在幫助中國向全世界推銷「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謊言,日本政府、東京都以及日本奧委會(JOC)不應被中國利用,「日本人民永遠站在台灣這邊」。

國球三箭 揮棒落空
2016-08-28 06:00
推文到plurk

◎ 溫順德
三級棒球奪冠歸國,小英總統接見選手,提及棒運發展政策:鼓勵企業參與職棒、健全職棒二軍制度、強化棒球場地設施,希望健全棒球環境,為東京奧運做準備。小英所提國球「三箭」,看似切中當前要害,然僅著墨職棒領域,對棒球國力的強化,其實並無太大助益。
職棒乃是商業競爭,球隊數量市場決定,亦與實力提升無涉;二軍制度健全與否,為中職各球團問題,場地不佳確是事實,然球隊皆有其主場,理當自行強化設施,為何要由政府買單?基層棒球根基不穩,才是國球最大困境,三支箭全瞄向職棒,資源分配過於偏頗,不啻斷送國球生機。
小英總統稱,目前台灣各級棒球已超過九百支球隊,三級棒球質量並重,已具有很強的基礎。但以高中棒球來說,台灣黑豹旗參賽球隊,去年達一百六十二隊,已是三屆以來之最。反觀日本的甲子園,年年四千多隊參賽,而全國七成以上高中,都有棒球隊的成立。
沒有追夢的小選手,棒球不可能有未來。日本「甲子園」興辦百年,扎實穩固的基層球隊,造就了亞洲棒球強權。南韓舉辦「鳳凰旗」賽事徹底改善棒運體質,也讓台灣難攖其鋒。擴大基層棒球人口,蓄積台灣棒球能量,才是棒運發展基石。
(作者為高中教務主任)

-----------------------------------------

台灣隊/從1969年台灣代表隊首度在世界少棒賽奪得冠軍起算,直到1980年的12年間,台灣總共奪得世界少棒賽9次冠軍(1971-1974、1977-1980兩度四連霸)、9次世界青少棒賽冠軍(1972-1980九連霸)、5次世界青棒賽冠軍(1974-1978五連霸),其中1974、1977、1978年三個年度更是橫掃三個量級的世界冠軍。那個年代,台灣棒球=世界冠軍幾乎是毫無疑問的共識。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3ai0iK

-------------------------- 

 

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簡稱全運會),始辦于晚清1910年,是中華民國最高級別的運動會。1949年以前因為局勢動蕩,間隔不規則的舉辦,到最後1948年上海的一屆,此期間實際上共舉辦了七屆,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1912年─1949年)實際舉辦六屆。 照片為台灣女子排球代表隊參加民國37年5月於上海舉行的第七屆全國運動會,台灣隊與安東隊的比賽鏡頭

 

揭秘:國民黨當年為何會如此快垮台? -桂系網 - http://goo.gl/OKMa8i

 

是「台灣隊」還是「中華隊」?台灣棒球史上一頁被遺忘的政治角力

故事February 19, 2016陳昱齊0 Comments
說到台灣棒球在國際間的輝煌年代,多數人一定馬上會想起1970年代台灣小將在國際棒壇的「神人級表現」。回顧歷史,從1969年台灣代表隊首度在世界少棒賽奪得冠軍起算,直到1980年的12年間,台灣總共奪得世界少棒賽9次冠軍(1971-1974、1977-1980兩度四連霸)、9次世界青少棒賽冠軍(1972-1980九連霸)、5次世界青棒賽冠軍(1974-1978五連霸),其中1974、1977、1978年三個年度更是橫掃三個量級的世界冠軍。那個年代,台灣棒球=世界冠軍幾乎是毫無疑問的共識。

台灣小將的超優異表現,不僅鼓舞了國人的士氣,更為當時國際地位日漸下降的中華民國政府(1971年退出聯合國,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法統論述遭到國際間的嚴厲挑戰,退出聯合國後更引發大量的斷交潮),找到一個可以鼓舞人心的機會。對於在海外從事反對國民黨政府統治的台獨運動而言,台灣選手的國際上揚眉吐氣,也為台獨運動找到一個極佳的宣傳舞台。

本文的目的不在於回顧當時的台灣小將在國際賽事上的表現,而是探討國民黨政府與海外台獨運動人士如何以「球場」為「戰場」,看台獨人士如何趁機宣傳台獨理念,看國民黨所領導下的中華民國政府如何反擊,補述一段台灣棒球史上遺落的一頁。

代表隊「正名」:牽動「一中一台」的敏感神經

話說1969年8月,台灣小將組成的「台中金龍隊」,首度進軍美國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賽。8月23日決賽當日,對決美國西區隊,「全美台灣獨立聯盟」於賽前發出新聞稿為代表隊「正名」,表示這支代表亞洲的隊伍是「台灣隊」而不是「中華民國隊」,因為對上所有球員及教練均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而非「中國人」。

除了「正名」動作外,比賽開始前,現場演奏「中華民國國歌」(當時還能演奏「國歌」,而非現行台灣參與國際賽事所演奏的「國旗歌」)時,一向不認同中華民國的台獨人士,便在外野高處舉起早已準備好的白底紅字布條,上頭寫著TEAM OF TAIWAN NOT REP. OF CHINA(是台灣隊不是中華民國隊),比賽開始後,以GO GO TAIWAN作為加油口號。

台獨人士的「正名」旗幟
台獨人士的「正名」旗幟。來源:《台灣青年》,第106期(1969年9月5日),頁10。

「TAIWAN」一詞觸動國民黨政府「一中一台」的敏感神經,大使館人員隨即向大會交涉要求取下布條,但對於主辦單位而言,這不過是球迷表達加油的一種形式,又沒有妨礙他人觀賽,大使館的要求自然成效不彰,「正名」布條仍高掛天空。

在那個「大中國觀念」透過教育根深蒂固的年代,在場邊觀戰的「愛國學生」自然也難以忍耐,好不容易等到比賽結束,數位「愛國學生」便衝去強行扯下布條,且與台獨人士發生肢體衝突。

根據《台灣青年》(當時全美台灣獨立聯盟機關刊物)所發出的「特報」指出,「經數回合的自衛搏鬥後,就把侵入我方陣地的蔣政權蠻橫的爪牙及大中國主義者打得東倒西歪,使他們抱頭鼠竄而逃。」台獨人士的描述自然是站在鼓舞己方士氣的立場而寫,內容當然稍嫌誇張,但也正預告未來此類的衝突將會不斷上演。

以暴制暴的武力制裁

面對台獨人士「公然」挑戰中華民國的代表性,雖然還沒有高舉「台灣獨立」的標語,但對國民黨政府而言,光是將「中華民國隊」更名為「台灣隊」就已無法容忍。

根據《外交部檔案》顯示,當時的駐美大使周書楷及使館人員為此召開因應會議,認為這般台獨活動簡直是「明目張膽」、「毫無顧忌」,一定要下猛藥才能根絕。因此,出現了「武力制裁」的主張,後來國民黨內主管海外工作事務的「海外對匪鬥爭工作統一指導委員會」更召開「據當地組織建議採取『以暴制暴』方式打擊在美台獨份子問題」會議,明明白白在會議主旨寫上「以暴制暴」四個字,與會的國安局、警備總部駐美人員及國民黨駐美黨務督導員一致認可「武力制裁」的作法,甚至進一步提議從台灣派遣精通柔道者,或在美國聘僱「職業打手」,直接「修理」台獨份子,以期徹底壓制台獨氣焰。

但這項「以暴制暴」的策略遭到時任外交部北美司司長的錢復反對,指出這類行動難以保密,一旦消息外洩,必定使中華民國的國際聲譽大受打擊,反而可能提高台獨團體的向心力,造成反效果。在錢復的建議下,「武力制裁」的提議被以需要進一步研究為由暫時擱置,然而,這並不代表雙方在球場上能「一片祥和」。

以「國旗海」回應「TAIWAN」

有了前一年被台獨人士「突襲」的經驗,1970年的世界少棒賽登場前,國民黨政府就先沙盤推演。面對台獨人士以「TAIWAN」為口號,稱代表隊是「台灣隊」而非「中華民國隊」等宣傳手法,決定製作2萬面各種材質大小的國旗,分送現場觀戰的僑胞、留學生,並指示於台獨人士揮舞其旗幟時,應以大量的國旗及標語回應,以分散媒體的注意力,並將球員衣服上的國旗圖案放大並加註中華民國的英文名稱。

另一方面,為了壓制台獨人士的氣勢,紐約領事館也規劃僑團、黨部、留學生、台灣同鄉福利會等單位,組織相當人數的加油隊在現場助陣。在媒體方面,新聞局駐紐約辦事處預先與當地媒體聯繫,防止出現任何台獨活動的「歪曲」報導。

由於上個年度,駐外單位對於台獨人士的舉動未有事前防範,導致現場轉播單位多次拍攝到台獨人士的旗幟、標語,使其宣傳效果大為提升,1970年為了免重蹈覆轍,大使館特別建議國內轉播單位(台視)派人到現場「指導」美國轉播單位,以免再度拍攝到「台獨愚蠢鏡頭」。

當年度的比賽,根據當時人在現場的新聞局駐紐約辦事處專員張超英回憶,國民黨政府為了反制台獨人士在前一年的「突圍」,依每人20美元為代價,動員三部巴士的人,準備在球場上「還以顏色」,比賽中,雙方各據一方涇渭分明,本相安無事,但比賽一結束,現場一時間石頭齊飛,棍棒如雨。

「台湾独立万才 GO GO TAIWAN」

時間來到1971年,台灣小將連續第三年闖進世界少棒賽,駐美大使館召集專案會議研商對策,除了沿用「國旗海」的戰術外,更進一步策動留學生與僑胞組成「維護小組」與「機動小組」,分散於球場四周,擔任監視、防制台獨之工作。決賽當日,台獨人士高舉「前進!台灣!」、「歡迎台灣隊」等各式中英文標語,並高喊「台灣獨立萬歲」、「這是台灣隊不是中國隊」等口號。

最戲劇性的,莫過於台獨人士租了一台小型飛機,在機尾處懸掛「台湾独立万才 GO GO TAIWAN」(台灣獨立萬歲)字樣標語的布條,在球場上空來回飛了約40分鐘才停止,堪稱台獨運動史上最具創意與效果的宣傳手法。

1971年8月世界少棒賽宣傳


1971年世界少棒賽,台獨人士利用小型飛機拖曳「台灣獨立萬歲 GO GO TAIWAN」標語。來源:《台灣青年》,第133期(1971年11月5日),頁71。

由於國民黨政府早已對國內轉播單位下達絕不許拍攝到任何台獨標語的最高指令,負責當年度轉播的中視自然是繃緊神經。當時在現場採訪的中視記者張照堂看到天空有架「直昇機」,機尾還拖著一條長長的布條,基於記者報導的天職,張照堂便透過對講機,告知在場外轉播車內的新聞部經理張繼高,請攝影機帶一下畫面。

等到飛機飛得比較接近時,張照堂才赫然發現布條上寫得是「台灣獨立萬歲」,這下可糟糕了,萬一拍到這一幕,回去肯定吃不完兜著走,於是趕緊通知張繼高。

就在千鈞一髮之際,張繼高用力推了轉播人員一把,轉播人員順勢在座位上轉了兩圈,畫面自然沒有拍到,有驚無險化解這場迫在眉睫的「危機」。畫面沒有拍到,但是現場觀眾總還是有眼睛的,據說現場的國民黨人員看到小飛機在上空盤旋還拖著台獨標語的反應是「台獨居然有空軍了!真他媽的」、「還是他們行」、「這消息傳回去,可把老頭子氣死了!」等語。

現場直播的危機雖然解除,但現場的「愛國華僑與留學生」可忍不下這口氣,天空的飛機無法將之打落,只好將矛頭指出在球場內的台獨人士,一群人遂上前撕毀台獨人士的標語,雙方又爆發肢體衝突,這一回更登上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引述現場警察的說法,以台灣出生者(people born on Taiwan)與中國出生者(born in mainland China)間的爭吵來報導雙方衝突。

「愛國青年」的「維持秩序」

時間來到1972年,台灣小將首度同時進軍世界少棒賽與青少棒賽,稍早舉行的青少棒賽,國民黨政府早早就指派芝加哥留學生黨部負責人與駐美大使館武官,分率留學生黨員及「軍籍同學」赴球場「維持秩序」,在「嚴密保護」之下,台獨人士企圖向代表隊球員遞送台獨標誌的行動未能成功,不過球場上「GO GO TAIWAN」與「GO GO CHINA」的口號與反制聲此起彼落,台獨人士因此笑稱,這正好符合他們One China, One Taiwan(一中一台)的訴求。

緊接著舉行的少棒賽,則由台獨聯盟副主席張燦鍙率領30餘人前往球場加油,《外交部檔案》中稱台獨人士「手持木棍」、「顯有預謀在球場騷擾滋事」。比賽結束後,台獨人士在球場左側草皮,圍成半圓之隊形,高呼「台獨萬歲」等口號,現場「愛國僑胞」群情激憤,被動員前往會場「維持秩序」的「愛國青年」30餘人,基於「國家榮譽不容破壞」,乃手持旗桿木棍,衝向「叛國份子」隊伍予以「迎頭痛擊」,「台獨份子潰散」,紛紛竄逃,「愛國青年」奪得台獨旗幟標語,當場引火焚燬,博得在場僑胞一致喝采。

事後大使館對於這些「愛國青年」為「維護國家榮譽」、「奮不顧身打擊叛國台獨份子之英勇精神」,予以照冊,建請相關單位頒發獎狀「以勵忠貞」。

國民黨政府與台獨人士這種以「球場」為「戰場」的對抗模式,隨著台灣小將年年進軍世界比賽,也就年年上演,雙方各取所需,一方藉此鞏固中國民族主義,另一方宣揚台灣民族主義,不論是關於「國旗」、「國歌」還是「國名」論爭,背後反應的都是雙方在「國家認同」上的歧異,也因此同樣一座世界冠軍,雙方會有內涵大不相同的論述,形成「一個冠軍,各自表述」的狀況,這些「大人們」在球場邊的爭峰相對,卻是在球場上拼戰的台灣小將所無法理解的,也長久掩蓋在台灣棒球史的論述之中。

時至今日,到底我們的國家代表隊是要叫做「台灣隊」還是「中華隊」,依然是每回國際賽事開打之際,各方爭論的焦點。而在台灣舉行的瓊斯盃,場邊還有球迷高舉「別再說中華台北了,台灣就是台灣」布條,提醒大家別再自欺欺人,或是美國大聯盟金鶯隊總教練教育台灣媒體「台灣就是台灣,不要再說是中華台北了」的「暮鼓晨鐘」之語。

40多年過去了,這場關於代表隊,乃至背後國家認同的論爭不但沒有落幕,反而持續延續下去,回顧這一段台灣棒球史上遺落的一頁,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吧!

------------------------------------------------

被中華民國政權利用完的紅葉「少棒」成員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goo.gl/84crju

被中華民國政權利用完的紅葉「少棒」成員

1566250

1968年中華民國政權大力吹捧之紅葉「少棒」神話,實際上是在偽造文書、冒名頂替下,以大量超齡(國中)學生出賽之荒謬鬧劇,事後查證真正符合資格的隊員只有三人。
令人難以想像,當時這群年紀大約國中的孩子,面對師長公然詐騙造假的指示下,心靈受到什麼樣的傷害?一戰成名後,揹著冒充的假名無法做自己,顯然棒球之路也不可能走得下去,那又是什麼樣的心情?
而中華民國政權,對這些替其打下神話的球員們,又曾盡到什麼責任?由球員後續普遍早逝、困苦的命運,偏鄉的孩子又承受什麼樣的不平等落差?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

1968紅葉「少棒」成員後續生涯(引用自wiki):
投手:江萬行(冒充胡武漢),延平鄉衛生所擔任工友,因未能圓棒球夢染上酒癮,民國80年肝功能衰竭逝世。

捕手:
江紅輝(冒充胡勇輝),江萬行堂弟,住台中,在塑膠工廠任職。
余宏開,唯一繼續打球的小將,加入華興中學當選三級棒球國手,退伍後進入台東監獄擔任管理員,後來轉任鹿野國小棒球教練,不幸1997年上班途中因車禍過世。

內野手:
徐合源(冒充古進財),在林務局林班地打工,生活困苦,2011年5月30日家人發現猝逝。
余佑任(冒充胡福隆),球隊解散後就失聯,直到2010年才從親戚口中得知,早已逝世。
胡明澄(冒充胡仙洲),住台中,在大雅清潔隊任職。
古進炎,已逝。

外野手:
邱德聖(冒充王志仁),是課業最好的球員,後來當過捆工、司機,1992年紅葉少棒館成立後擔任管理員,隔年因病過世。
賴金木,當船員後返鄉,意外受傷不治。
邱春光,留在故鄉擔任全職果農,偶而兼差開計程車。

其他球員:
古仁義(冒充邱錦忠),已逝。
江元興(冒充余進功),擔任警察,退休後任教會志工。
胡仙洲,住彰化,在資源回收公司擔任臨時工。

圖:紅葉「少棒」兩大功臣江紅輝(左,冒充胡勇輝)與江萬行(右,冒充胡武漢)
引用自 http://uc.udn.com.tw/photo/2015/12/01/1/1566250.jpg

延伸閱讀:
1968年8月25日 中華民國棒球作弊紀念日
http://goo.gl/XNjfYY

-------------------------------

1968/8/25 中華民國棒球作弊紀念日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goo.gl/N3RC2i

1968/8/25 中華民國棒球作弊紀念日

twmemory_011069

「 7:0 」

如此懸殊的比數,出現在五十年前一場不對等的比賽:1968年8月25日,紅葉國小少棒隊擊敗「世界少棒冠軍日本和歌山隊」。這隨即引爆了中華民國的國族意識,並且在官方媒體口徑一致地宣傳下,「用樹枝打鵝卵石練習」的傳說隨即將紅葉隊推上了神話的高峰。

前面一段至少有三樣東西是假的。首先,「少棒隊」是假的,為了取勝,紅葉國小校長胡學禮等人不惜以超齡隊員冒名參賽,這個伎倆首先被用在 1967 年 4 月的全省第 19 屆棒球賽,投手江萬行冒充胡武漢,直到隔年對日本的比賽,場上九名球員只剩下三名是真的。
其次,「世界少棒冠軍日本和歌山隊」是假的,事實上,來台比賽的是由日本業餘棒球聯盟在當年七月間自日本關西地方選拔集訓而成,應中華全國棒球委員會邀請前來比賽的「日本關西少棒隊」,卻在黨國媒體的手上硬生生高了幾個等級。
紅葉少棒隊成名前,即使經費並不充裕,其實都仍以算是正規的球具練習「用樹枝打鵝卵石」這樣誇張說法的流傳,更反映了當時造神運動的不遺餘力

中華民國政權官方默許下,以超齡球員作為工具獲取不名譽的勝利,演變成籠絡民心的政治籌碼。這款手段,也對一些開口閉口「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的論述留下了最諷刺的見證。

#他們的日子我們幫他們紀念
1968年8月25日 中華民國棒球作弊紀念日

想知道更多?
台灣的超齡少棒與國族神話(管仁健/著)
http://mypaper.pchome.com.tw/kuan0416/post/1308353954

--------------------------

台灣隊還是中華台北?這些照片告訴你真相!

1951年的國家成棒代表隊,也是台灣史上第一支國家隊。(圖擷取自PTT)

2015-09-21  14:32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灣近期舉辦多項國際體育賽事,不少民眾都會到現場舉起「台灣就是台灣,別說中華台北」等標語,引起外界討論,台大研究生林冠志翻出歷史照片「說話」,發現原來以前台灣參與國際賽事,正是用「台灣隊」,而非用其他名稱;文章曝光後,引起網友推爆「拎爸我台灣人啦!」

有民眾因在瓊斯杯現場掛上「別再說中華台北了,台灣就是台灣」旗幟,讓富邦勇士籃球隊總教練顏行書在臉書上質疑「聖地淪陷」,卻引起網友砲轟,更引爆台灣隊還是中華隊討論。

林冠志在PTT上PO出《台灣隊?中華台北隊?讓照片說話》一文,並貼出歷史照片讓它說話,內文指出,台灣史上第一支國家隊在1951年,當時的台灣剛離開日本統治,而這支國家隊的對外名義,用的正是「台灣隊」,而在1964年的日本東京奧運時,台灣參加使用的名義仍是台灣,也加註中華民國小字。

最大轉折點是到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後,因為國際認可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所以到1979年10月,國際奧會以62:17的懸殊票數,台灣奧會被更名為「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並決議台灣不得使用中華民國國旗、國歌及國徽,也因此在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台灣因為「一個中國」與代表權名稱等政治問題缺席奧運。

1981年,國際奧會和我國在洛桑正式簽訂協議,並發表聯合聲明,至此,我們變成了「中華台北隊」,相較於1951年就使用的台灣隊,中華台北隊這個名字是在折衝吞忍之後,於1981年才開始不得不使用的名稱。

有的人認為講中華隊沒有矮化,林冠志表示,國際賽事中,台灣的代號是TPE(台灣隊),「用國家城市的地名為國家隊命名,難道不是矮化嗎?」

林冠志說,國際為了轉播和計分的方便,大部分都會自動幫台灣正名,但台灣自己還要求自己人必須說「中華隊」,甚至說出「聖地淪陷」等話語,他認為,體育就是國力的延伸,而國力的強弱,正來自政治,他也感嘆,「台灣人為台灣隊加油,卻變得如此的困難」。

網友看完文章後,引起討論,網友質疑,「最蠢的就是啥,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講中華都是黨國洗腦下產物」,「國民黨自我矮化,讓自己走不出去」;網友也向電視台呼籲「請台灣的體育頻道,不要再用TPE」。

1964年日本東京奧運,當時台灣參加奧運所使用的名義仍然是「TAIWAN」,但加註了「中華民國」四個小字,也留下了台灣以「TAIWAN」字樣進場參加奧運。(圖擷取自PTT)

2004雅典奧運棒球,台灣對上日本,左上角我們的代號是「TPE」,也就是台北隊。(圖擷取自PTT)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