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節,爸爸的宗族依循客家習俗,早在年初就已掃墓了,所以清明我們反而樂得清閒,全家騎著腳踏車出遊。不過呢,爸爸還是很認真,要我們到軍人公墓,先看看鄭用錫墓的祭掃儀式,然後,才往十八尖山前進。
停好了車,我們散步走上山頂,找了一處視野最佳的涼亭,一時整個新竹市都在我們眼前。爸爸說:「前幾天我們經過潛園與北郭園,對傾圯荒蕪的景象不勝唏吁,然而,這兩座園林終究是地主官員文人雅士吟風弄月的場所,市井小民根本不得其門而入。新竹城這一傳統的性格,直到殖民時代才被改變;而十八尖山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爸爸說得意味深長,可是我們卻完全摸不著頭腦,於是爸爸又接著說:
「漢人開發新竹之初,十八尖山是人跡罕見之地,原住民出沒,漢人望而怯步,清代在此畫定隔離漢人與原住民的土牛溝大多位於山腳或溪邊之地,十八尖山成了人為的區隔疆界。於是在這都市的邊緣設置了許多墳塜,只有清明才來這而掃墓掛紙。」爸爸指著山前略有起伏的小丘說著:
「新竹現代的公園觀念是日本政府引進來的,大正五年,也就是1916年,新竹廳長官依公園規則,在市街與十八尖山間籌建新竹公園;大正十三年間又在十八尖山建遊覽公園,依山稜線開闢環山汽車路及山頂展望亭。原來在十八尖山、虎頭山、枕頭山有許多墳墓,全部被拆遷,於是從山腳至鐵路之間,帶來了新的容顏。」
「難怪我們在軍人公墓那邊看到那麼多的墳墓,而十八尖山卻沒有,原來公園不是理所當然存在的,也是在新的市政概念下才形成的,所以從十八尖山就可以看出都市性格的改變。」我立刻呼應爸爸的說法。
新竹公園池畔遠眺自治會館
資料轉載《Taipics》
「新竹公園面積約十八公頃,除了建立遊賞景點外,還挖掘了一個兼具防洪作用的麗池。後來在昭和11年(1936)時,為了接待日本皇太子,興建二層式的洋樓作為自治會館,成為士紳、高官的聚會場所。麗池畔還有一處日本人開設的料亭,風景優美,是飲酒作樂的好去處。」爸爸說著說著,還表示我們中午就要去麗池附近午餐呢!
「那裡也是我們最愛來的地方,因為有動物園!」我想到讀幼稚園時,老師帶我們來動物園校外教學的趣事。
「沒錯,正是在1936年,公園內新闢兒童遊樂園,還附設小型動物園,就成了現在的動物園了!可別瞧這動物園小不點一個,它可是國內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動物園呢!」老爸說得得意,我也想起他從前講過小學三年級老師帶大家搭火車來新竹動物園遠足的往事。
「至於十八尖山則是森林公園,面積約有四十四公頃,在「御大典紀念事業」的名義下,慶祝昭和天皇登基,由市內軍民合建;昭和三年新竹街役場正式劃十八尖山為森林公園,種植數十種台灣固有的樹木,成為全島唯一的森林公園。公園的特色在森林鬱蒼,西向鳥瞰新竹市街,香山、舊港海上,往來中國船舶航行的海景,盡收眼底;東顧連連綿的山脈,隱約出現雲海,風光絕佳。昭和四年,也就是1928年,將安置在十八尖山的三十三尊觀音雕刻石柱開光,在清塚之後,藉此既可撫慰亡靈,又可使公園顯得莊嚴寧靜。」 正好此時我們行經一處觀音,立刻停下腳步,一起向菩薩合十致敬。
「以前我漫步於十八尖山總不了解為什麼有這麼多觀音菩薩,原來是清塜之後所奉祀的!」聽完爸爸說明十八尖山公園的來龍去脈,對這城市的紋理,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而今山腳下更多的文教機構集聚,除了原先的新竹高中與新竹高商外,又加上建華國中、培英國中、交大、清大及光復中學等,稱為學府路真是名副其實。等到科學園區的設置和鄰近新社區的快速發展,十八尖山不再是分界線,反而成為新城市的圓心。」 爸爸似乎說得有點誇大,不過每次放假來這兒健行時,看到四面八方的市民向這兒集中,登山入口人滿為患,甚至交通阻塞,確實顯示它已成為都市的另類中心。
已過了正午,我們下山之後,往麗池的方向騎去,在湖畔好好地享用午餐及下午茶後,然後再去玻璃工藝館欣賞最新的展賢。從小打從東大天橋遠望麗池公園時,總被橋後那夜裡如夢似幻的城堡光影深深吸引,以前喜歡那從童話故事複製出來的浪漫,而今,酣讀過它的歷史後,更增加了我對這個都市最真實的歷史情感。
大學、客家與老街: 13新竹公園_晨晨的新竹歷史踏查 https://bit.ly/4lprPzv
新竹市立動物園大象門
這座大象門可是大有來頭,栩栩如生的大象和獅子雕像,雄偉地鑲嵌在大門上,一看就讓人有動物園的意象!民國25年,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門口的大象及獅子造型雕像也同時落成,而這座大象門是由日本設計師,參考德國漢堡的哈根貝克動物園大門而建造的。全部雕塑都是以鑄鐵製作而成,展現當時的尊貴氣派,而牆體的雕花典雅又精緻,至今依舊保存得非常完整。為了重現最初動物雕像的顏色,特別延請了許多考古專家進行考證跟修復,總共從大象與獅子的雕像身上,撥下了13層的顏料層,最後確定最初的顏色是藍綠色,所以依照修舊如舊的方式,復原了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大門。新竹市立動物園 https://bit.ly/3pAZGuN
新竹動物園
德國漢堡 哈根貝克動物園 入口大門
新竹動物園也被說,也跟德國漢堡的哈根貝克動物園
在1860年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曾經派遣陸軍跟留學生到德國,海軍到英國學習,這些留學生把所學帶回日本,分成英國派跟德國派,而德國派的要角後來被派到台灣,因此台灣的總統府有德國的影子
「台灣總統府」的建築雛形是德國柏林「紅色市政廳」!真的嗎?-風傳媒
子。
裕仁皇太子車隊行經臺灣總督府/總統府+台灣總督府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台灣總統府」的建築雛形是德國柏林「紅色市政廳」!真的嗎?-風傳媒
德國柏林「紅色市政廳」 柏林市政廳旅遊指南 | 熱門景點資訊、交通地圖 | ezTravel易遊網
外星人正在看我們,但外星人不說;「動物園理論」解釋為什麼 | TechNews 科技新報 - https://goo.gl/dw54ag
動物園 黑猩猩翻牆逃獄
www.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黑猩猩莎莉昨翻出展場圍牆,跑到遊客參觀步道上,發現園方圍捕後,自動翻牆回展場。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蔡永彬、林媛玲╱台北報導】台北市立動物園黑猩猩昨下午翻牆「逃獄」,「享受自由」約半小時,見到圍捕人員後乖乖自動回籠。35歲母黑猩猩「莎莉」昨抓著垂下來的樹枝爬上仿岩、翻出展場圍牆,跑到遊客參觀步道上,約50人目睹驚叫,半小時後莎莉自行返家,但該群10隻黑猩猩全遭禁足,待園方安全檢查並改善設施,才會讓牠們回戶外活動場。
亂逛30分鐘 莎莉在遊客參觀步道上走動,園方在旁監控,並有遊客圍觀。讀者提供
民眾吳先生向《蘋果》投訴表示,他昨去動物園玩,約下午1時許看到黑猩猩不知從哪跑出來,來到遊客行經的柏油路上,當時現場約幾十名遊客,大家都很害怕,一直往後退且驚叫不斷,也擔心其他黑猩猩依同樣方式跑出來。
吳先生說,黑猩猩曾朝向人群走動,有人喊:「別跑!」提醒眾人勿逃竄,以免黑猩猩追趕,約10分鐘後,園方5、6人帶網子來捕捉,警衛也封閉該區道路。
待在動物園逾30年
台北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回應,莎莉昨下午約1時35分跑出展場,當時應有民眾去電119,園方1時41分接獲消防隊通報,人員3、5分鐘後趕到場,莎莉約下午2時10分沿著竹林自行回展場,全程歷時約半小時。
黑猩猩平均壽命約40、50歲,莎莉已逐漸步入老年,動物園1986年從圓山搬到木柵前,莎莉就入園了。動物園副研究員吳怡欣說,身高1公尺、體重45公斤的莎莉是從展場圍牆內,抓著垂降較低的一根樹枝攀爬出來,在長約20公尺的遊客參觀步道上來回行走,園方推測牠可能因個性好奇、探索而有此舉。
園方指出,昨接獲通報後,15名保育員、獸醫趕緊到場準備圍捕莎莉,此時警方及保全也到場支援,另有約50名遊客在場圍觀,當莎莉看到園方人員,就自動從參觀步道旁的竹林爬上圍牆,再沿著圍牆走回展場內。
竟能越過通電圍籬
黑猩猩展場有2道防線防止黑猩猩跑出來,第一道是鋼筋混凝土牆,有一定的「安全高度」,第二道是安置在牆壁上端的電牧線(通電圍籬)。曹先紹說,推測因黑猩猩展場圍牆旁的榕屬植物長得較茂盛,有枝條垂入展場,讓莎莉可抓握並藉此翻出圍牆。
曹先紹指出,黑猩猩非常聰明,平時也有基本訓練,雖跟保育員關係不錯,但很討厭獸醫,研判莎莉昨看到獸醫也趕來現場,應是怕「挨上一針」,就自行返回展場,因此園方並未用上麻醉手段。
9隻室友連坐禁足
現場另有遊客發現,莎莉翻牆成功後,其他黑猩猩蠢蠢欲動試圖爬出,甚至有隻黑猩猩擬用助跑方式跳上圍牆,但未成功。記者現場觀察展場外樹木枝葉茂密,確實很容易讓動物攀爬出來,許多遊客事發後也在場議論紛紛,直言若親眼看到黑猩猩跑出來,一定嚇得趕緊逃跑。
曹先紹說,園方將檢討欄舍設計,並密集巡視、檢查戶外場地,留意是否有枝條垂降入內,也有動物防逃演練。莎莉所屬的黑猩猩族群有1公、9母,將暫時住進室內活動場,戶外活動場會重新安檢,待設施改善才讓牠們回戶外,這段時間隔壁展場另一群黑猩猩仍會亮相。
幸非群逃否則危險
曹先紹坦言,黑猩猩是群居動物,會成群結隊打獵,若好幾隻一起出現就非常危險,所幸昨事件安全收尾。台北動物園近年發生數次動物逃脫,前年台灣黑熊跑出獸舍咬傷保育員,孟加拉虎走出鐵門未關的活動區域,離遊客只剩一道防線;2008年金剛猩猩更直接在園內走動、撞傷遊客,曹提醒,若遇動物跑出來,驚叫或四處竄逃會驚嚇動物,要冷靜和動物保持安全距離,安靜地漸漸後退遠去。
昨黑猩猩逃脫引爆網友討論,許多人聯想到科幻電影《猩球崛起》,該電影描述接受藥物實驗的黑猩猩智力大增,進而集結逃離囚禁、與人類對抗。民眾許小姐說,黑猩猩可能比人類想像的還聰明,被關了太久嚮往自由,若常觀察園方人員行為,「策劃」逃脫路線不無可能。
2008年金剛猩猩「寶寶」曾跑出展場撞傷遊客。資料照片
台北動物園近年動物脫逃案例
2015/07/04
保育員清潔獸舍時開錯門,台灣黑熊「小熊」跑出來,將保育員咬成重傷
2015/06/16
因園方沒關鐵門,成年孟加拉虎「大頭」走出活動區域,離遊客只剩一道防線,園方一度停駛遊園車,獸醫師以麻醉槍將牠麻醉
2008/01/12
金剛猩猩「寶寶」跑出展場,在園內逛大街,還撞傷1名女遊客,獸醫趁牠休息時,用吹箭將牠麻醉帶回
2007/04/02
歐亞水獺「Flora」曾兩度跳過1.2公尺的圍牆離家出走,在展場附近待了幾天後又跑回新家
資料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蘋果》採訪整理
黑猩猩「越獄」示意圖
①莎莉抓著垂落的樹枝,翻越設有通電電線的黑猩猩展場圍牆。
②莎莉站在高處大吼一聲後,就跳進遊客參觀路線,把現場遊客嚇了一跳。目擊民眾提供
③動物園獸醫師趕來現場,莎莉隨即乖乖翻牆爬回自己的園區。
黑猩猩小檔案
◎英文名:Chimpanzee
◎學名:Pan troglodytes
◎分布:非洲塞內加爾、幾內亞、非洲中部由喀麥隆到坦尚尼亞
◎食性:
.雜食性,果實佔6成、其他植物3成、動物1成
.台北市立動物園餵食猴米糕、餅乾、麵包、香蕉、猴飼料、地瓜、蘋果、紅蘿蔔、熟蛋等
◎特性:
.群居動物,每群15~100隻,由一隻成年雄性領導
.有領域性,雙手靈巧,會使用工具
資料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黑猩猩逃獄衝向人群 木柵動物園遊客嚇傻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katgKx
當動物逃脫 動物園:SOP馬上「取槍」...
分享當動物逃脫 動物園:SOP馬上「取槍」...到Facebook 分享當動物逃脫 動物園:SOP馬上「取槍」...到Line 分享當動物逃脫 動物園:SOP馬上「取槍」...到Google+
台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黑猩猩與保育員關係良好,自行回到展場內。(動物園提供)
2017-09-10 21:42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在短暫的脫逃後,台北市立動物園的黑猩猩「莎莉」在保育員的陪同下回到展場。園方指出,動物園對脫逃案件都有標準作業程序(SOP),而第一時間要做的事情就是取槍(獵槍、麻醉槍)。回顧2年來,台北市立動物園發生的3起動物脫逃案件,此次是唯一沒有使用麻醉槍的一次。
綜合媒體報導,台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今天整起脫逃案件歷時約20分鐘,莎莉在看到熟識的保育員後自行回到展區內,園方此次沒有使用麻醉等手法。曹先紹說,黑猩猩非常聰明,雖然跟保育員關係良好,不過卻非常討厭獸醫,看到獸醫與保育員很快的就回展場了。
相比起「莎莉」這2年來,台北市立動物園發生的另外2起動物脫逃案件,就顯得沒那麼平和。2015年6月,因園方忘了將柵欄上鎖,讓1隻遭馬戲團棄養的孟加拉虎「大頭」,逃脫至離柵欄10公尺遠的芭蕉樹下享受了難得的「自由時光」。隨後大批持麻醉槍的保育員到場,將被麻醉的「大頭」帶回了柵欄內。
同年7月,由於保育員在清理欄舍時,誤開了裡面尚有2隻台灣黑熊的欄舍。受到驚擾的「小熊」攻擊了保育員,保育員逃進隔壁的空欄舍後反鎖以求自保。10分鐘後,園方發現「小熊」出現在走道上且有保育員遭到攻擊連忙通報。在將「小熊」麻醉後,該保育員被送往醫院急救,頭部、大腿撕裂傷,肋骨也斷了一根。
1名保育員表示,園方為因應動物脫逃事件制定了共10步驟的標準作業程序。在通報的處理流程上,第一時間內須先聯絡獸醫、區負責人及組長,並以對講機呼叫動物組同仁拿取麻醉槍與上膛的獵槍趕至現場。另一方面,也要通知育樂組實施分區隔離,由駐衛警以廣播疏導現場遊客,必要時也會向軍警請求支援。在1956年時,園方就曾與警察通力合作,荷槍實彈全副武裝的將逃脫至遊客區的老虎逼回了欄內。
新竹動物園舊大門等4處 列歷史建築
2017年08月09日 04:10 中國時報/陳育賢/竹市報導
動物園舊大門等4處 列歷史建築
新竹市政府8日決定將新增「新竹動物園舊大門」等4處歷史建築。(陳育賢翻攝)
新竹市政府近日召開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及遺址、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8日決定將新增「新竹觀測所」(舊新竹氣象站)、「原新竹州自治會館」(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新竹公園湖畔料亭」及「新竹動物園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共計4處歷史建築。
市長林智堅表示,新竹市擁有豐富文化底蘊,他上任以來至今已新增11處古蹟歷史建築,顯現市府對於文化資產的重視,後續推動的新竹公園及動物園再生計畫,更強調尊重歷史脈絡及保存市民記憶。
市府希望透過登錄歷史建築及整建工程,保存公園內珍貴的老樹及生態資源,以打造更好的休憩環境,相信再生工程完成後,可重新建立市民對這座年輕古城的認同。
他說,新竹公園始建於1916年,在百年的發展中累積了豐富的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針對建物部分進行現勘及審議,至於示禁碑、石像生及古砲等相關文物等,將另召開古物類審議委員會議審議。
這些新登錄的歷史建築,將可依循竹市文化資產普查報告獲得妥善保存,之後再依循文化資產法相關規定,其相關修復及再利用書圖,送請文資專家學者審查,以更加確保其文化資產價值的彰顯。
文化局強調,未來新竹公園整建工程,也將設置導覽解說牌,讓市民更加了解歷史價值及建築特色,讓更多民眾有機會認識親近過往較少為人注意建築故事,使文化資產發揮更大價值。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新竹動物園回歸「5大亮點」一次看,全台12歲以下小孩免費 | 旅遊 | 聯合新聞網
新竹動物園再生計畫 期許效法旭山動物園 - 中時電子報 - https://goo.gl/WXzsbH
新竹動物園再生計畫 期許效法旭山動物園
2017年08月09日 19:10 中國時報記者/陳育賢
竹市、日本旭山動物園歷史背景幾乎相同
日本暢銷電影《搶救旭山動物園》。(翻攝自You Tube)
竹市、日本旭山動物園歷史背景幾乎相同
日本暢銷電影《搶救旭山動物園》。(翻攝自You Tube)
新竹市影博館於9日至13日配合「新竹動物園再生計畫:動物園的改造之夢影展」,推出《搶救旭山動物園》電影欣賞,此劇描述日本旭山動物園瀕臨廢園,透過重生再造,背景宛如新竹動物園,希望市民來感受其共通點,與動物園共存共榮。
市府指出,《搶救旭山動物園》一片改編自日本感人事件,多次以電視劇、漫畫及電影方式呈現,敘述日本最北端的「旭山動物園」因時代變遷,沒落為老舊的「鄉下動物園」,甚至面臨廢園危機,園長和飼育員費盡心思、創新作法始終不見成效。
直到新市長上任,園長以1句「我會讓企鵝飛上天!」的承諾獲得支持,動物園改造重生,成為全日本人氣最高的動物園,甚至達成全日本單日入園人次最多記錄,每年吸引國內外超過300萬人次以上的遊客來旭山動物園朝聖。
「這是1個小男孩的夢想!」市長林智堅回憶說。他表示,新竹市立動物園帶給他的童年記憶,從第1次寫生、第1次遠足,陪伴了多少兒童時光,那是1段有溫度的記憶,到後來,當年的男孩長大了,卻也發現動物園逐漸沒落、風光不再,男孩誓言要找回心目中的動物園。
這個男孩就是他。於是他選上議員,開始提倡動物園復興運動,更當上市長,推動動物園再生。
過程中有機會接觸到《搶救旭山動物園》,他發覺旭山動物園和新竹市立動物園有類似的背景、相同的遭遇,影片的積極精神也帶給他很大的鼓勵。
他指出,現在是實現夢想的重要1步,未來動物園將以「公園裡的動物園」為出發點,塑造動物類棲地空間,公園景觀回歸原有歷史建築風貌,賦予友善空間,期許能效法旭山動物園,打造活化再生亮點,再創新竹市立動物園風采,讓夢想家的動物園繼續陪伴新竹大小朋友走過下個世紀。
新竹市立動物園內的原新竹神社石燈籠(2010.12.25) @ 神社殘跡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noiMc1
石燈籠前方有一對由南鄉婦產科醫院院長彭熙庚夫婦於1967年所贈送的石獅
由新竹富商黃鼎三奉獻的原新竹神社石燈籠 新竹市文化局-新竹市文化資產查詢
黃鼎三
出生:1866
住址:新竹廳竹北一堡新竹街土名南門外10番地
資產:約五萬圓
經歷:新竹州勸業委員
特殊事蹟:
1902年授紳章
黃鼎三 1863─1930
號雲程,同治二年(1863)生於新竹暗街仔,父朝品為臺灣城守營把總,舉家由泉州晉江遷臺,定居於竹塹,遂為新竹人。長於貨殖,對拓墾尤有專長。與北埔金廣福姜氏後人及竹東金惠成後裔,合力開拓五指山下土地以造林,家業漸豐,聲名亦漸起,遂為竹塹望族。而秉性和順,不苟言語,重視子女教育,設補餘書房,延聘名儒張麟書等課督其子弟。而墾殖之外,並設「黃珍香」公號以經營商務,除一般生理業務外,擴及度量衡之製銷。平素熱心地方公益。1902年(明治三十五年)一月授佩紳章。其後被推為新竹州勸業委員,頒與「阿片(鴉片)取次業(統銷)」權利,欲藉其影響力以安定地方。1930年春去世,年六十八。(張子文) 新竹市文化局-新竹市文化資產查詢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2Ihaz1B
新竹市立動物園內有許多石燈籠構件,因年代久遠多數已不能組成完整石燈籠。此案之2座石燈籠為其中保存完整之石燈籠。其組件目前保持完整,置於新竹市立動物園門口正前石階兩側。石燈籠竿上陰刻「奉獻黃鼎三」,其餘他處未見有銘文。其燈室之窗口原有裝飾物(圖2)已佚失。黃鼎三(1863-1930)號雲程,為新竹仕紳,於1902年獲紳章。祖父為黃芬(廷勳),黃朝品(鏡堂)之四男,家業黃珍香,代理度量衡及亞片別賣。其名同樣可見於新竹法源寺後方覺園內「皇恩山重」碑之碑陰所刻29位贊助者之中。
公告日期2017/12/29 新竹市文化局-新竹市文化資產查詢 新竹市文化局-新竹市文化資產查詢
公告文號府授文資字第1060185113號函
公告公文府授文資第1060185113號函.jpg
評定基準1.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2.有地方重要人物或歷史事件之深厚淵源者
指定理由1. 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原陳列於新竹神社參道上,呈現信仰特色。
2. 具有地方重要人物或歷史事件之深厚淵源者:落款人黃鼎三為新竹地方士紳。
法令依據<<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款
所屬主管機關新竹市政府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新竹市文化局
聯絡單位:文化資產科
聯絡電話:03-5319756#266
聯絡地址:新竹市東大路2段15巷1號
典藏或財產編號Z1061226001
古物保管單位(所有人)新竹市立動物園(楊家民)
古物保存所在地
新竹市立動物園
保存空間屬性
公務設施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無文資身分
所在地理區域新竹市 東區
數量2件 新竹市文化局-新竹市文化資產查詢 新竹市文化局-新竹市文化資產查詢
年代1895-194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2Ihaz1B
新竹市立動物園-歷史沿革 - http://goo.gl/VAm8QZ
----------------------------------------------------
台灣列紳傳---原台北府 新竹1916
對於1880年成立之台北府考棚之研究,多少人曾經在此考試?
1916年出版
新竹
陳雲如 林在輝 陳信齊
李文樵
鄭神寶
胡濟清(據生員胡濟清等僉舉蔡文光接月眉等庄總理以責公事稟請給發諭戳由)
李雪樵
高福
黃榮
馬玉華
鄭鵬雲
吳明池
陳寶鉅
鄭雅詩
周春傳
許璧
鄭如蘭
鄭旭東
葉文暉
鄭拱辰
曾渭臣
黃鼎三
曾逢辰
何汀甫
何樹滋
戴弼臣
彭逢春
姜振乾
黃流明
梁元
何永立
彭裕謙
鄧瑞坤
郭窗?海
姜滿堂
姜紹猷
劉家水
葉變?廷
林百川
徐泰新
曾乾秀
楊送輝
魏泰初
溫士銓
彭錦球
彭蘭芳
彭殿華
蔡丕
甘惠南
周霖河
曾子厚
范献廷
徐慶火
徐榮鑑
張鏡清
藍華峯
何騰龍
黃龍昌
黃懋昭
何騰見
傅萬鍾
詹際清
范慶霖--台北府秀才
蔡緝光
蔡金珠
彭福田
黃龍伸
張玉甫
鐘勝明
潘成鑑
潘成元
黃鍊石
黃維生
徐上翔
張旺興
陳維藻--光緒癸未1883 府試第一
方學京
陳汝厚
陳羮梅
許宗濂
黃克昌
陳紹熙
蔡杜輝
洪世儀
陳安瀾
李廷賢
張鼎華
林會川
鄧火興
陳兆霖
邱吟文
湯仕路
梁國昌
黃南球
魏葆貞----1888秀才
沈賜記
徐炳祥
劉阿麟
賴廷彰
邱海華
李聯璧
吳新長
湯祿
湯登漢
陳瑚
吳定連
陳慶麟
劉緝光
彭錦濤
貝海澄
劉如棟
鍾石妹
曾雲獅
黃金石
黃錫章
陳馨蘭
林旺生
陳李生
蔡相
王加芳
蔡振豐
鄭照
邱友財
葉仕添
湯日生
黃連添
范長興
張文佑
林大廷
蔡珍
陳新春
陳朝綱
詹鴻光
劉拜賜
徐景雲
劉上達
傅樹勳
黃廷玉
張星奎
高世昌
林汝清
李祖訓
謝巖泉
李耕樵
林祥靉
張昇泰
鄭如蹯
鄭嘉六
林鵬霄
郭鏡寰
鄭守藩
林露結
吳傳?扶
郭維崧
何廷輝
黃文龍
胡清蘭
魏讚頭
方庚子
劉景年
鄭炮
杜漢淮
曾俊藩
曾作藩
以文化歷史為核心的訪客經濟提升計畫-從台北府文化歷史說起: 台灣列紳傳---原台北府 新竹1916 - https://goo.gl/LkjHij
---------------------------------------
新竹市立動物園內的原新竹神社石燈籠-黃鼎三 奉獻/黃鼎三與北埔金廣福姜家-姜振乾、姜滿堂、姜紹猷及竹東金惠成後裔,合力開拓五指山下土地以造林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CGBkcl
新竹市立動物園內一對由南鄉婦產科醫院院長彭熙庚夫婦於1967年所贈送的石獅
1960年代新竹商人、醫生流行贈特色石獅
日前旅居加拿大的Hiro堂叔寄來一張個人從未見過的老照片,這是堂叔在整理烈叔公留下的物品中發現的,照片中的人物我只認得曾祖父姜振乾,堂叔說烈叔公曾跟他提起過照片的事,只是事隔數十年,記憶已模糊。
拍攝時間及地點很清楚(照片上有紀錄):
大正博覽會觀光紀念
大正三年七月九日攝影(1914)
東京日比谷公園前(大武大夫T.Otake)
所以當時曾祖父與照片中的人士到東京參觀大正博覽會,並在日比谷公園旁的寫真館拍下這張合照,這幾位人士是誰呢?為解此疑惑,詢問過幾位親友,沒有找到答案。有一天在天水堂老屋大廳內看到幾個名字,記載於數幅懸掛在大廳兩側牆面上的祝壽對聯:「恭祝新竹廳參事姜振乾君 令祖母宋太安人六旬晉一榮壽」...有十多位人士共同署名,署名者都是各方知名的仕紳,這幅對聯的年代正好是大正三年,我想在這裡面或許可以找到線索,果然答案揭曉......
前排左起依序為:
姜振乾,新竹廳參事,新竹州協議會員
黃鼎三,新竹州勸業委員,黃珍香商號負責人
鄭拱辰,新竹州協議會員,新竹北門鄭家
蔡德樞,臺灣銀行新竹支店書記,新埔庄協議會員
只可惜後排三位目前尚未找到資料,各位親朋好友若有相關資料請不吝提供,以上資訊若有錯誤亦請給予指正,非常感謝!
1914年3月20日至7月31日「東京大正博覽會」在東京上野公園、不忍池畔、青山練兵場、芝浦等地舉行。第一會場設在上野公園內,利用既有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場地,設置教育學藝館、工業館、鑛業館、林業館及水産館等,第二會場設在不忍池畔等地,設置農業館、運輸館、染織館、外國館、動力館及機械館等,博覽會除了展示日本各地的物產,亦展出各種當時的最新技術及設備,包括覽車及日本第一台自動扶梯,為期四個月的展覽期間有近750萬人參觀。
在第二會場不忍池畔的觀月橋旁設有臺灣館,藉以推廣臺灣物產,堂叔說烈叔公曾提起當年曾祖父與諸位仕紳到東京與臺灣館有關聯,這幾位仕紳都是鷹取田一郎所著《臺灣列紳傳》榜上有名的人士,此張老照片距今已超過百年,彌足珍貴!
照片來源:Eugene Chiang +金廣福臉書
石獅/吳火獅/彰化神社之狛犬篇 /民國52年(1963)由新光集團吳火獅先生捐建二隻大獅於殿前/日月潭文武廟,廟門兩側,新光人壽吳火獅贈獻的一對石獅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DvPs7c
新埔枋寮義民廟吳火獅先生贈獻的一對石獅
------------------------------------------------------
日本動物園女孩 來台助新竹動物園再生 | 即時新聞 | 20170702 | 蘋果日報 - https://goo.gl/TfYwU4
日本動物園女孩 來台助新竹動物園再生
去年日本東京上野動物園來新竹市動物園參訪時,Yumi(左一)擔任翻譯,向市長林智堅說明動物園狀況。翻攝照片
字級:最小字型預設最大字型
分享到 Facebook分享到 Plurk分享到 Twitter2017年07月02日14:56
新竹市立動物園去年和日本東京上野動物園締結友好協定,當時由精通中、日、英文的岡元友實子(Yumi)居中協調聯絡,Yumi曾任職上野動物園研究員,有多國動物照顧經驗,她得知新竹市動物園實行再生計畫,勾起心中動物魂,便從日本寫信給新竹市長林智堅毛遂自薦,經評估後,市府正式邀請她來台工作,今年5月成為竹市動物園首位外國員工。
「市長您好,我是上野動物園教育課的岡元友實子『Yumi』,我非常感動您們的改造計畫和員工們的熱誠…願意協助完成市長的夢想,讓新竹市立動物園變成一個世界上最能讓孩子充滿夢想的動物園」26歲的日本女孩Yumi透過書信,說出對動物的夢想,市長林智堅深受感動,在評估Yumi的研究員專業後,邀請這位「動物園女孩」來到新竹市,為動物福祉共同努力。
去年Yumi居中協助新竹市立動物園和東京上野動物園締結友好協定,當時她來到新竹,看到新竹市府為動物園再生奔走,讓從小熱愛動物的她很感動,於是決定寫信毛遂自薦,飄洋過海,來台為動物們打拼。
Yumi從小立志朝動物照顧發展,26歲的她,已經走遍亞洲各地動物園取經,分別在韓、日、新加坡、香港、澳洲等地的動物園留下工作足跡,是名副其實的「動物園女孩」,今年5月她正式成為新竹市動物園員工,要貢獻國際經驗,協助動物園再生。
新竹動物園長楊家民表示,Yumi在動物營養、棲地規劃、生命教育上有豐富實戰經驗,到職後為團隊帶來多面向的新穎思維,每天都和同仁進行「腦力激盪」。由於上野動物園也曾經歷再生改造,Yumi將成為建設「類棲地」的得力幫手,貢獻日本的動物園翻新經驗。(突發中心林師民/新竹報導)
遠渡重洋 日本女孩為新竹動物園一生懸命
NOWnews 2017/07/02 23:19(9小時前)
日本女孩Yumi成為竹市80年來首位外籍員工。(記者陳志偉攝,2017.07.02)日本女孩Yumi成為竹市80年來首位外籍員工。(記者陳志偉攝,2017.07.02)
竹市動物園今年5月迎來史上首位日本員工!曾任職上野動物園研究員、有多國動物園經歷的日本女孩Yumi,在竹市動物園與東京上野動物園在2016年締結友好協定時,市長林智堅「處處考慮到動物感受」的精神讓愛動物的她受到感動,因此寫信寄給林智堅,自告奮勇成為竹市動物園一份子。
「若能在新竹市立動物園的話,我發誓一輩子為了動物園發展拼命工作!…願意協助完成市長的夢想,讓新竹市立動物園變成一個世界上最能讓孩子充滿夢想的動物園」信中真摯情感,娓娓道出對竹市動物園的喜愛、對再生計畫的期盼,經市府評估後邀請Yumi成為動物園正式員工,貢獻她的國際動物園經驗,成就這段台日動物園情緣。
林智堅形容他與Yumi的共通點,「都是動物園資深粉絲」童年時期同樣與動物園為鄰,林智堅從小聽著清晨的獅子低吼、長臂猿清脆叫聲,Yumi則總是與動物玩伴度過課餘時光,童年的美好經驗,讓他們懷抱著各自的動物園夢努力至今。
Yumi才26歲,已走遍韓、日、新加坡、香港、澳洲各地動物園,最終選擇了竹市動物園作為一生懸命的努力目標,今年5月,她正式成為動物園員工,才到任一個多月就能以流利中文暢談動物園特色,「新竹市人口才40多萬,去年就有42萬的入園人次,」她說,這是不曾在其他國家見過的到訪率,稱竹市動物園是「最親近人民的動物園」,更直言,要一輩子待在這裡努力。
Yumi不僅將帶來日本的動物園翻新經驗,更將貢獻她在動物營養、棲地規劃、生命教育上的專業,成為建設動物園類棲地的得力幫手。未來她除翻譯日韓動物園資料庫,更要積極聯繫日、韓等國,將鍾愛的動物園行銷到行銷亞洲,將新竹動物園打造為國際級的動物親子樂園。
------------------------------------
日本妹自薦來台 參與改造新竹動物園
www.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蘋果》報導,新竹巿立動物園最近來了一位年僅26歲的日本靚妹岡元友實子(Okamoto Yumiko),她精通日、中、韓、英4種語言,大學、研究所攻讀動物應用及繁殖生理相關領域,成了新竹動物園老店新開的一大助力。新竹動物園為了再生改造,去年和東京上野動物園締結友好協定,友實子隨園方來台參訪,返回日本後毛遂自薦,寫了封信給新竹市長林智堅,「希望讓新竹動物園變成一個最能讓孩子充滿夢想的動物園!」新竹市府評估其專業大有幫助,決定邀請她來台任職,協助已81歲的新竹動物園再生。今年5月,友實子正式成為動物園的一份子。(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岡元友實子毛遂自薦來新竹動物園任職。林師民攝
日本妹自薦來台 參與改造新竹動物園 | 即時新聞 | 20170712 | 蘋果日報 - https://goo.gl/1tBvKA
新竹市立動物園的「大象門」並非憑空出現,而是建築師參考德國漢堡的哈根貝克動物園所建造的。 二十世紀初,哈根貝克動物園是世界上名聲最響亮的動物園,日本建築師特地把在德國觀摩動物園的經驗帶回亞洲,成了臺灣透過日本間接與德國文化相遇的證明。
文:賀律銘
二○一七年因大幅整修而封園,到了二○一九年終於整建完畢的新竹市立動物園,其實是臺灣現址最古老的動物園,在將近九十年前落成,遺留了不少日本時代的痕跡。比如走進動物園裡逛一圈,可能會有遊人狐疑不已:怎麼一個園區有兩座大門,而且比較小、比較舊的入口前還擠滿了猛按快門的人群?
動物園舊大門上,鑄鐵製作的雄偉大象及獅子雕塑兩兩對視,鑲嵌在富麗、浪漫又典雅的牆柱上,充滿和洋兼容並蓄的美感。這入口蓋得不大,但來頭可一點也不小──正是一九三六年由日本建築師森田重所設計、完整保存至今的大門,現在已被列為歷史建築。
二○一七年的「新竹市立動物園Reborn」計畫,其中一項重點工作就是修復這日治時期留下來的大門,雕塑在許多專家的巧手下,褪去了高達十三層的顏料層,終於確認最初使用的是藍綠色,並以此為參照復原了這極富歷史意義的建築。
今日新竹動物園的舊大門一隅
當年,新竹市立動物園的「大象門」並非憑空出現,而是建築師參考德國漢堡的哈根貝克動物園(Tierpark Hagenbeck)所建造的,類似的大門也可在比新竹市立動物園早三年落成的福岡市立動物園看到。二十世紀初,哈根貝克動物園是世界上名聲最響亮的動物園,日本建築師特地把在德國觀摩動物園的經驗帶回亞洲,並將當時最新潮的展示方式實現在新竹市立動物園內,成了臺灣透過日本間接與德國文化相遇的證明。
但⋯⋯哈根貝克動物園究竟是特殊在哪裡,為什麼日本設計師會想遠渡重洋將德國的動物園模式帶回臺灣,它又為何是彼時全世界動物園產業的領頭羊呢?
一個從六隻海豹開始的傳奇
一八四八年的漢堡,一艘易北河下游的漁船上傳來一陣騷動:「魚網卡了六隻海豹!」
回港後,拖著魚網的漁工向老哈根貝克報告此事。儘管港口城市裡漁船進進出出,但捕到海豹可不是件常有的事。看著這幾隻海豹,老哈根貝克沈思片刻,叫人弄來兩個大木盆,稍晚,即在斯皮爾布登廣場(Spielbudenplatz)展示這幾隻海豹,參觀費每人酌收一分錢。
原本老哈根貝克只不過想試試水溫,誰也沒想到,人們居然真的擠破了頭、爭相搶著看這區區幾隻海豹,受歡迎的程度遠超過老哈根貝克的想像。這家人於是嗅到商機,風塵僕僕地跑到當時普魯士的首都柏林故技重施,在柏林政治動盪的革命中靠著幾隻海豹又撈了好一筆錢。
當時,年僅四歲的哈根貝克還懵懵懂懂,尚不曉得在賺得這筆意外之財的同時,他也從此結下與野生動物的不解之緣。
有了這次海豹的經驗,哈根貝克家族深刻體會到「異國」的動物是多大的商機,他們決定從魚販正式跨足野生動物貿易。在家族的努力之下,不到二十年,哈根貝克家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動物供應商,雇用專業的獵人與各地原住民為歐美各國的動物園、馬戲團提供動物。在德國尚未加入殖民地角逐的那個時代,能打造這樣的國際貿易網絡堪稱奇蹟。
一八七四年,長大後的哈根貝克利用自家後頭的空地與馬廄開了家族的第一間動物園,展示了蒙古野馬、侏儒河馬與海牛等珍奇異獸(甚至還有異國民族展示),吸引無數漢堡市民蜂擁而至。
但時間久了,哈根貝克開始感到不滿足:動物收藏稀有是稀有,但總覺得這動物園少了個味兒。問題出在哪呢?
他在自傳中寫道:「我渴望給動物更多空間,我真的不想用籠子讓牠們擠在一起,我想讓牠們漫步在廣袤的空間中。」
對哈根貝克來說,看著在侷促空間裡踱步的動物,那跟看博物館裡的標本可真沒什麼不同。「我要透過最佳的角度呈現自然中的自由動物!」他幻想著有一天,一定要用最自然的方式來打造動物園,讓動物可以漫步在戶外的自然環境中(最好還要是與牠們原產地類似的環境);可惜的是,以他手邊這座動物園的條件,離達成夢想還有很長一段路。
於是,滿懷期待的哈根貝克開始著手尋找理想動物園的新地點,最後看中了有些山坡、有些窪地,一片位於漢堡近郊斯特林肯(Stellingen)的馬鈴薯田。
接著,哈根貝克僱用了來自蘇黎世的雕塑師艾根斯威爾(Urs Eggenschwyler)來設計他的新動物園。艾根斯威爾曾在他自己位於蘇黎世的私人小動物園中,初步嘗試透過壕溝來取代圈住獅子的圍籬——這種方式深得哈根貝克的心,以「壕溝」取代「圍籬」,動物當然看起來自由無比。而被大動物商找上的艾根斯威爾自然也很開心,他趕緊動員一票工班來到漢堡,想讓自己的構想與技術大放異彩。
一到漢堡,尷尬的問題來了:壕溝、假山固然潛力無窮,不過⋯⋯具體來說壕溝要挖多寬、多深?假山又要造多高、多陡呢?這種數據翻書找不到,問動物學家也一問三不知。但身為全球第一的資深野生動物販,哈根貝克可是早在前幾年就已經發展出一套測試動物體能的方法:先讓動物餓兩天,再把食物拿出來,不就可以輕易測出動物能跳多高、跳多遠嗎?
當這些數據提供給了設計團隊,艾根斯威爾笑了,工班也笑了,他們馬上就知道壕溝要怎麼挖、假山該怎麼糊,動物園的設計也得以如火如荼地進行下去。
就在一九○七年五月七日,哈根貝克的第二間動物園開幕,又是一次無與倫比的成功與轟動。
鐵籠與欄杆消失了⋯⋯哈根貝克的動物園革命
開幕當天是星期二,群眾的喧鬧聲劃破了斯特林肯的寧靜,剛開通就擠滿了人的輕軌列車也讓小鎮逐漸燥動了起來。
遊客與記者爭先恐後地湧到大門口(對,就是新竹市立動物園參考的那個大門口),入口處栩栩如生的雕塑,是一位年輕有才、熱愛動物的雕塑師約瑟夫・帕倫伯格(Joseph Pallenberg)創作的。
大門兩側柱上各有一隻亞洲象輕巧地拎起吊燈,柱子頂端一側是兩隻北極熊,另一側是兩隻獅子,寒帶與熱帶一網打盡,潛臺詞就是告訴遊客「一張門票可以讓你走遍全世界哦!」而兩種動物也代表了這間新動物園兩個重要的賣點──「極地全景」與「非洲全景」。
興奮的遊客從大門口走進景色怡人的園區,順著指標、穿過兩旁枝葉扶疏的林蔭步道來到動物園的廣場。煙囪騰著蒸汽,一旁的餐廳傳出陣陣香氣,廣場上規矩排列的樹木下被整齊地放上了長椅。遊客站在廣場中央,向左望去是「極地全景」,是蓋上雪白頭紗的壯麗冰山;向右望去是「非洲全景」,波光粼粼的大水池後頭是點綴著樹木的廣袤草原,一路緩升至聳峭的奇岩背景作結,任誰都會被這壯闊的聲勢給震懾。
在極地全景,遊客倚著及腰的欄杆,讚嘆一層層向上抬升的冰河谷。最靠近觀眾的是海豹及海象,有些在水中嬉戲,有些在岩石上懶洋洋地曬太陽。視線再往上,冰河在山壁上鑿出巨大的裂痕,如汽車大小的冰山碎塊從山谷中崩落,一群北極熊在這些岩塊及冰山構成的複雜世界中穿梭著。到了最頂端,幾隻馴鹿站在山壁最高處,偶爾探出頭向山壁下俯瞰。
在這裡,遊客真的看不到籠子,熟稔阿爾卑斯山的艾根斯威爾再現了渾然天成的岩景,裡面則藏著哈根貝克精算過後的屏障,利用各種人工造景巧妙地把不同動物給隔開──海豹爬不上北極熊所在的平面,北極熊也越不過隔開牠們的假冰塊,馴鹿更無法從陡峭的山壁上一躍而下。
而到了非洲全景,四個獨立的展場被巧妙地融合成一大片壯觀的風景,各種非洲草原動物閒適地漫步著。每個展場微微向上傾斜,擋住了展場間的步道,遊客看到的就是一片坐擁水池、草原、山谷與高山的開闊風景。
第一層是棲息著紅鶴與其他水鳥的大水池;第二層是斑馬與鴕鳥奔跑的草原,一旁的樹下還有幾隻巨大的羚羊在反芻著;第三層是深受觀眾愛戴的獅子山谷;最後一層則是高聳的假山,好幾種山羊在充滿岩石的陡峭山壁上靈巧跳躍。沒了鐵籠,觀眾得以首次凝視不被圍欄遮擋的「完整」獅子,是震驚、是感動,教人久久不能自拔。
「極地全景」與「非洲全景」獲得了空前絕後的成功,如明信片般如詩如畫風景營造了強烈的視覺效果,在極富野性的展場中,捕食者與被捕食者共處在同一個視角裡,這種畫面也滿足了人們對於自然和諧的嚮往與期待──換句話說,哈根貝克動物園提供了一幅幅歌頌著伊甸園的風景畫。
「透過最佳角度呈現自然中的自由動物」,哈根貝克的夢想,終於在這優美的畫面中被真實呈現了。"《此地即世界》:一位德國商人,點燃撼動世界的動物園革命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57263?utm_source=flipboard&utm_content=user%2Fthenewslens
哈根貝克動物園攻略及週邊必遊景點推薦|雄獅旅遊 哈根貝克動物園 - Google 地圖
佩格貝克野生動物園位於德國漢堡的斯泰林根,是由1863年開始,藉由鯨魚賣家凡爾·海根貝克(Carl Hagenbeck Sr.)收集動物而創立。當海根貝克先生的兒子凡爾·海根貝克(Carl Hagenbeck Jr.)在1907年時,他將這些收集的動物展示於此。 海根貝克野生動物園被譽為首個使用挖把咆哮池、而不是籠子來模擬動物自然環境的野生動物園,成為著名的動物園之一。 此外,海根貝克野生動物園也曾經展示人類表演,展示凡斯勒和薩米人,以及一群馴鹿的生活。在1909年,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曾參觀此園。此外, 海根貝克也曾對諾比亞人、東加勒巴人和東北部的依斯魯朵夫人(Inuit people)展示於其園區中。 1886年,海根貝克也創立了一個馬戲團,隨著拍照技術的普及,表演元素逐步減少,馬戲團也得以轉型為以動物為主題的展覽。 海根貝克也為野生動物園多出超越了當時展覽技術的設計,成為現代野生動物園的啟蒙者,他將動物分組安排展示於一定的景觀中,並設計大片空間、挖把咆哮池用來把動物與人隔開,更能獲得人們的關注,他的設計也一度非常受歡迎,令到海根貝克野生動物園一直延續著至今。值得一提的是,1976年海根貝克野生動物園獲得一隻可說話的太平洋鯨豚,他用姊姊的名字安潔(Antje)稱呼它,安潔成為了北德國電視臺NDR的商標並改編成動畫和卡通人物,至今仍然受到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