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旦文化+青樓文化+娼妓(賣笑)文化/南管北管/南菜園,曾是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的文人招待所/《三六九小報》(1930-1935)是1930年代前期臺灣第一份,也是最大的漢文期刊,同《風月報》匯聚藝文創作能量,皆是深具影響力的庶民刊物/《風月》(1935年5月9日至1936年2月8日)、《風月報》(1937年7月20日至1941年6月15日)到《南方》(1941年7月1日至1944年1月1日),以及最後僅餘漢詩版面的《南方詩集》(1944年  http://bit.ly/2uGfWxf


女給時代:1930年代臺灣的珈啡店文化/1744年德國女傭J

我希望讀者在進入《綻放年代》故事中時,能更加體會、享受到作者對於人物個性描寫的用心,裏右確實細膩地描繪出女給職業的自由度,以及各女給間的不同個性與處世風格。
文:廖怡錚(《女給時代》作者)
綻放的自由:從故事重返「女給」時代
一開始注意到「女給」這個行業,是我在思考碩論題目,查找日治時期舞女資料時,偶然發現的陌生名詞。當時沒有探討女給職業的中文研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便一頭栽進一九三○年代台灣的珈琲店文化、女給群像,浸泡在有關「摩登、自由戀愛、職業女性、賣春婦」等時代關鍵詞的世界之中。
拜讀《綻放年代》時,對於作者裏右以女給為主角,並以一九三五年發生在中部的后里大地震為舞台背景的設定,驚豔不已。其實,我在寫完碩論之後,便希望自己能創作一部小說,最好能被編寫為戲劇,好讓更多民眾可以理解這段歷史。然而,礙於文采和想像力的不足,始終沒勾勒出滿意的構想藍圖,遲遲未能動筆。因此,在收到《綻放年代》文稿時,實在是又驚又喜,迫不及待地一口氣讀完。十分感謝作者成功地將歷史與文學融合在一起,替我完成了多年來的夢想。於此,我只能在歷史方面盡點綿薄之力,簡單介紹日治時期台灣的女給文化──
一九三○年代在台灣吹起的珈琲店風潮,與如今喝咖啡、聊是非的休憩場所不同,是帶有酒香、摩登香和女人香的處所。女給是日文「女給仕」的簡稱,也就是女服務生的意思,為一九二○~三○年代女性的新興職業,根據官方取締法規的定義,是在珈琲店內從事客席間陪侍、接待的女性。女給的年齡大多在十四歲至二十五歲前後,已婚、未婚的女性皆可,只是已婚者需要事先取得丈夫的同意書,不需特殊技能或學歷,可以選擇通勤或是集體住宿在珈琲店業者提供的宿舍內,收入大多倚靠顧客的小費,少數的珈琲店則會有固定底薪,或是設定獎懲制度。
原本,日本東京的珈琲店是走高級、摩登、高消費的路線,顧客多為中上階層,女給穿著白色圍裙,為顧客提供飲食服務。但是在一九二三年關東大地震過後,東京繁華地帶的銀座地區幾乎全毀,打著庶民消費、薄利多銷、情色酒香氣息的大阪地區珈琲店資本,便趁勢移入東京開設店舖,在東京市場取得一席之地,並在殖民地台灣掀起風潮。參考總督府的官方統計資料,一九三五年台灣有一百七十四間珈琲店,一千兩百七十九位女給,其中尚未包含台中州、台南州、台東廳、花蓮港廳和澎湖廳的數字。這並不代表這些州廳轄區內沒有珈琲店和女給,因為從報紙、雜誌中,可以頻繁地看見這些地區的珈琲店廣告。由此可知,當時存在於台灣的珈琲店和女給數量,必定較官方數字高出許多。
由於女給是當時社會上的新興職業,其職業定義和界定尚存有許多曖昧模糊的地帶,其中最讓大眾頭痛的是,「女給」一職帶有的情色性質和摩登氣息。簡單來說,女給是珈琲店的搖錢樹,提供顧客享受擬似戀愛遊戲的氛圍,吸引顧客上門,店家藉此賺取金錢,女給自己也能獲得小費。基本上,在當時社會開始喊出「自由戀愛」、「身體自由」等摩登口號的風氣之下,珈琲店內的調情等肢體接觸,是在容許範圍之內的,但是涉及肉體關係的性交易,則是違反規定的行為。話雖如此,女給為了拉攏顧客,或是有些娼妓會兼職、轉職女給,而在私底下與客人發生性關係的現象,並不少見。
舉例而言,刊登在日治時代台灣民間報紙《三六九小報》(一九三三年六月六日)中,便有一篇仿照〈春夜宴桃李園序〉寫成的打趣詩文,題名為〈尋春序〉,便是基於當時盛行的珈琲店文化,描寫對女給的印象,字詞中多少帶著些揶揄:
夫女給者。租屋為逆旅。被迷者。少年之顧客。而情慾難忍。如之奈何。愛人招出夜遊。良有以也。況三更暝半之光景。大街舖戶門已關。會女給於客館。序敦倫之樂事。倚翠偎紅。竟宵流連。興盡悲來。焉能久樂。巡警臨檢。糾纏不清。女給居留三日。營業停止半月。戒其將來。何須掛懷。約束未嚴。漏洩春光少數。
如此一來,打著新時代摩登女性旗幟的女給,依舊因為部分女給的情色交易而蒙上陰影,成為官方和民間眼中的危險對象。像是台中州在一九三三和一九三四年分別發生警官與官吏和女給殉情、私奔的事件,引起大眾關注。此外,因女給而引發的竊盜、搶劫、情殺、誘拐、強暴等社會案件也層出不窮。官方擔心女給私下的情色交易,民眾則是懼怕自己的丈夫、兒子沉迷女給而落得散盡家財、妻離子散,甚至鋌而走險成為罪犯。
撇開情色交易的灰色地帶不談,女給之所以會成為女性的新興職業選擇,主要有以下五點吸引力:(1)不需特殊能力與學歷;(2)與珈琲店店主沒有人身買賣關係,可以自由轉職,接受他店挖角,換店工作;(3)裝扮摩登;(4)可憑自由意志,決定接受顧客調情的肢體接觸,或是拒絕顧客的毛手毛腳;(5)憑藉自身交際手腕,有賺取高額小費的可能。簡而言之,即使是出身貧寒、學歷低的年輕女性,也能夠藉由女給一職,獲得高收入的可能。在一九三五年六月六日《風月報》上,刊載了流行歌〈女給〉(廖永清作詞,陳清銀作曲,陳氏寶貴演唱)的歌詞如下:
一、青春時。花蕊期。人客看着笑微微。賢欵待。有趁錢。女給最樂青春時。噯喲真歡喜啞。女給最樂青春時。
二、春天時。花開期。他人幸福過日子。佮咱比。惚輸伊。食酒快樂暝閁暝。噯喲真歡喜啞。食酒快樂暝閁暝。
三、青春期。當是時。花美免驚無人喋。十七八。人相爭。交着好客酸喃甜。噯喲真歡喜啞。交着好客酸喃甜。
除此之外,珈琲店也會承接官方聚會、團體聚餐等餐飲服務,此時女給便會穿著正式和服或是洋裝,爲聚會成員端送餐點,在這些正式場合中,能趁機認識官吏、文人雅士等中上階層的男性。當然,有好客人,一定也會有居心不良的顧客,例如總是賒帳要女給代墊、白吃白喝又白摸的無賴,又或者是拐騙女給去溫泉旅館,騙財騙色後夜半脫逃等,當時在報章雜誌上甚至出現「吃女給戰術」的教戰守則,可見許多「珈琲店黨」(喜歡上珈琲店消費的人們)光顧珈琲店,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看了有關女給和珈琲店的簡要介紹,相信許多讀者會自然而然地將「女給」與戰後的「酒家女」劃上等號。有如此聯想,無可厚非,畢竟女給的工作內容之一即為陪酒。但是,一旦與既有概念劃上等號後,便很容易忽略不相容的特質,而錯失理解過去歷史原貌的機會。像是,女給在當時是遊走於前衛的職業婦女與傳統的賣春娼婦界線之間,在取締賣春和性病防治措施上,處於十分曖昧的地位;又或者是,珈琲店同時也是官方、文人、藝術家等舉辦會議、策劃展覽的公共藝文空間,並非完全屬於現代觀念中對於「酒家」這種聲色場所的認知,女給也是專業的女服務生,穿梭在會場為來賓端茶送水。此外,有些珈琲店為了提升營收,從近午時分便開始營業,推出午間套餐,這段時間內不會讓女給停留在客席陪侍。綜合上述,可以知道日治時期出現的女給職業,其實帶有多樣性、曖昧性的內涵,而不適合單以「酒家女」、「陪酒女郎」一詞來概括視之。
透過以上介紹,我希望讀者在進入《綻放年代》故事中時,能更加體會、享受到作者對於人物個性描寫的用心,裏右確實細膩地描繪出女給職業的自由度,以及各女給間的不同個性與處世風格。我相信,讀者們閱讀完這部作品後,一定更能跳脫「女給=酒家女」的既有框架,更為細緻地去看待日治台灣的庶民生活史。


File:The Chocolate Girl by Jean-Étienne Liotard.jpg

1744年德國女傭Jean,身穿樸素的女傭服裝

File:Wikipe-tan full length.svg女給時代:1930年代臺灣的珈啡店文化/1744年德國女傭J  

File:Japanese style French maid cosplay.jpg

式女僕Cosplay

女傭是職業的一種,主要職務為僱主打理家務。因應不同時代也有不同的稱呼,然而基本的工作性質是一致的,舊時中國稱為婢女。

依辭海所述:「『古代稱罪人的男女家屬沒入官中為奴者』,即男為奴,女為婢;以後,則『泛指喪失自由、被人奴役的男女』[1]。」意即古時為罪人及其家屬的稱呼,意義等同奴隸。後泛稱在官府或私家中被使喚奴役的男女為奴婢,而婢則為女性奴役的稱呼,故稱婢女。亦有其他稱呼,如婢僕、僕妾、女奴、侍女、青衣、丫鬟、丫頭、赤腳等等,各有其源。如年輕婢女多梳圓環狀的雙髻,像樹丫型,所以稱為「丫鬟」。
英文
「house servant」、「household servant」和「domestic servant」意思皆為幫忙家事的傭人,從中加入「maid(少女)」而衍生出「maidservant(女性僕役)」一詞。後來再省略「servant」,「maid」單獨一詞亦意為女僕[2][3]。
現時稱呼
相對於過去階級社會中的奴婢、僕役,而常採用比較中性的詞雇傭、傭工(受僱用的工人),女性的傭工簡稱為女傭。在中國大陸女傭稱為保姆,現在也叫做家政服務員。在香港因應女傭在本地居住或國外居住,又分本地傭工和外傭,而當地作家務工作的女傭多稱呼為家務助理。在台灣女傭亦稱監護工。
來源與需求
近代
中國
傳統的中國社會的階級觀念很重,除士、農、工、商(良民)以外,皆為賤民,婢女亦在賤民之列,只能被迫出賣勞力,做各種雜務工作。
正如其詞源,婢女一詞源於奴隸,而其最初來源也正是奴隸。一些在戰爭中的俘虜成為階下囚以後,便在敵國的統治下為奴為婢。也就是說,成為婢女是一種刑罰,適用於罪犯,也同是婢女的最初來源之一。亦有由周邊國家將婢女進貢給中原政權作為貢獻品。
除此之外,人口販賣亦是最普遍、最常見的婢女來源,有被生活潦倒的丈夫所販賣,有被土匪誘拐而被販賣(多為兒童),更甚者有專門培養年幼男女,一段時間後即賣人作婢僕[4]。
較特別的是一些人會知恩圖報而自願為婢。多數是在大災難以後,受恩的人覺得欠人太多,無以為報,自願為婢。受亦有家奴與家婢結婚出生的兒女,代代相傳繼承為家中奴婢。但一般婢女是不允許結婚的。
隨著明末清初各地奴婢由不同的奴婢團體發起對奴婢制度不滿而進行抗爭的「奴變」,及有識之士對奴婢制度的揭露和批評而使奴婢制度逐漸削弱,雖然未能完全推翻,但至康熙年間,對於奴婢的不公平對待在多個地方已得到改善,到雍正年間,更有些被免為奴婢的人開始起姓及自立戶籍。
進入近代,中國的進步人士不斷要求廢除這種不平等的制度。徹底廢除奴婢制度並賦予奴婢完全自由的努力開始於辛亥革命,而最終完成於新民主主義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奴婢制度被徹底廢除,舊社會的奴婢獲得了完全的自由。
英國
在家用電器還沒發明以前,家庭裏有很多家務需要人手處理。上流階級在當時是無須勞動的階級,為了確保自身的奢華生活,需靠僕役去維持繁雜的家務。19世紀以後,工業發展迅速,使中產階級變得富裕,為顯示自己的社會身份,亦開始雇用僕役,而使僕役人數大幅增加。1777年,英國規定家中雇用男僕需要課稅,以及女僕可以進行男僕所無法進行的工作[5],因而促使女僕需要更大量增加。
當時的女性在未婚以前多倚靠父親,婚後多倚靠丈夫維持生活。然而在維多利亞時代,大英帝國的擴張而使戰爭頻繁及社會風氣漸趨晚婚的情況下,影響一些女性未能結婚而無所倚靠。當時只有一些慈善學校對勞動階級做教育,但尤其窮困家庭的兒童在當時為了幫補家用而需外出工作,多沒接受過教育,勞動階層的女性可選擇的工作不多,亦促使更多女性投入女僕的工作。
亦有出身於上流或中層階級的女子為學習禮儀及交際而去當女僕,被視為一種社會教育,用以鍛鍊身心。
在1870年第二波女權運動以後,女性的工作能力受到關注。同時期教育普及到一般老百姓,高等院校亦開始接受女性成為學生,女性開始得到更多的工作的選擇,女僕從全盛時期漸趨息微。
僱用女僕需要有一定的收入。
法國
最初多是貴族和僧侶雇用。但因法國大革命的關係,貴族階級沒落,逐漸由富有階級所雇用。
富有階級聘用女僕的目的主要只是為顯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因此沒有實質上對女僕有很大需求,大多是做雜活的女僕,專業的女僕越來越少。20世紀以後,已經少見專業的女僕。
德國
最初是作為封建制度中的公家僕役,雖在大多數歐洲國家中已由契約形式的家務僕役取代,但德國仍然保留有務農的公家僕役。
僕役被認為是家族成員之一。在家族中屬於較低的級別。
美國
18世紀多由新移民的愛爾蘭女性擔任。
19世紀前期是由美洲出身的白人女性。
後來經濟發展急速,白人女性得到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後,19世紀後期多由黑人女性擔任。
現代
今日不少上流社會家庭甚至中產階層亦會僱用家庭僱工,尤其是雙薪家庭,由於夫婦二人都需要外出工作,無暇打理家務,不少人會聘用女傭。
多來自發展中國家,教育程度較低婦女,由於在生活指數較高的地方工作可賺得較多的工資,因此離鄉工作。
工作範圍、地位及條件
近代
英國
在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觀念中,女性要在家打理好家務。但上流階級的女性又不能因為做家務而弄髒雙手,因而雇用女僕以幫助家務。
家務煩多,在分工之下,上流階級的女僕也產生了各種各樣不同的級別。
女主人
家政
女管家(Housekeeper)
主要負責僱用和監督女僕,食品採購和管理食品、高級布料和瓷器儲藏,以及輔佐女主人的日常需求。
為最高地位的女僕,大多數女僕都有她來指揮(以下粗體字除外)。
由於要指揮所有女僕,故此必須要有各種各樣女僕的禮儀、知識和經驗。故此大多數的女管家都是出身較好的女僕。如果其他女僕讓主人不滿,女管家需負起責任,還需親自教授技能。
客廳女僕(Pariour maid)
主要負責接待訪客,以及用餐時的服務。過去多數為男僕的工作,後來逐漸被女僕取代。而一些傳送書信和應對進退這些本屬貼身女僕的工作,在後期亦為客廳女僕所取代。
由於客廳女僕是負責接客工作,女僕外表是顯出僱主威嚴的代表,故穿著比其他女僕華麗。
在外表出的要求比較高,需要外貌好、個子高、柔麗的雙手和好的接待客人技巧。
蒸餾室女僕(Stillroom maid)
協助女管家,以及負責蒸餾室(消毒並儲存食物、製作小點心的地方)和陶瓷保存的工作。
蒸餾室只有限定人士可以進入,一般人是不可以隨便進入的。對於其他女僕來說有其特別性。
家庭女僕(House maid)
負責整個家庭的清潔和服務工作。打掃房間、客廳、餐桌、大門等除有專門女僕以外的地方、整理床鋪、巡房、確認日用品充足,用餐服務等等。
最典型的女僕型像,是因為早於18世紀初已經存在此一職級。家庭女僕之間亦有分級,較高級的女僕可以負責較輕鬆的工作。
需要有各種家務的知識及技巧。
雜務女僕(Between maid)
協助女管家和蒸餾室相關工作。
在小規模的家庭,亦兼家庭女僕做洗碗女僕的工作。
洗衣女僕(Laundry maid)
清洗衣服、床單、家具中蓋單、抹布等的清洗、漂染、涼乾、縫補工作。
有別於其他女僕,由於大宅家庭不喜歡洗衣的氣味,故此需在地下室或戶外離宅有點遠的洗衣房工作。是女僕中比較獨立工作的一群。只有很少數家庭會需要洗衣女僕(一般是家庭女僕兼任)。
需要有各種洗濯相關的專業知識。
料理
廚師
負責主人一切僐食的僕役。需負責煮食,食材的份量,佐料的採購與管理。在主人用餐時需負責服務工作。亦需管理和教導廚房女僕。
為多數家庭會雇用的僕役。在家庭裏的地位僅次於女管家,但多數不會聽從女管家的吩咐。
需有良好的廚藝以及好的品格。
廚房女僕(Kitchen maid)
主要負責僕役的飲食。需要幫助廚師、準備煮食材料、打理廚房、準備小孩子、僕役和寵物的食物。
一般都是由洗碗女僕晉升上去,如果在廚師身上學習好料理技巧,還有機會晉升廚師。相反由於需負責僕役的飲食,廚藝不好的廚房女僕會不受僕役歡迎。
需有對食材的認識,及煮食的技能。
洗碗女僕(Scullery maid)
需清洗乾淨食具器皿和處理獵物。
多是見習女僕。
侍從
貼身女僕(Lady's maid)
直屬女主人,負責女主人一切需要的僕役。負責替女主人穿衣、打扮、化妝及管理衣服、裝飾品等。並需要陪伴女主人外出。懂得討女主人歡喜。
貼身女僕一般出身於上流或中產階級。給人的感覺是淑女的一群。能穿女主人不要的華裝美服,而且完全不用幹勞活,而且收入好,很多女僕都會以成為貼身女僕為目標。然而當貼身女僕需要求年輕貌美,故無法一輩子當貼身女僕。
因為需要替女主人打扮,必要要懂流行時尚,要有對服裝、化妝品和藥品的知識。本身亦要求個子高及年輕有美貌。
育兒
保姆(Nanny)[分乳母(wet nurse)和保姆(dry nurse)]
主條目:乳母
主條目:褓姆
負責教養女主人的小孩。需要照顧小孩以及管理兒童房,以及監督育嬰女僕的工作。乳母還需要餵嬰孩母乳,因此年紀通常也較輕。
由於是直接照顧小孩,親近程度比親母還更親近,因此她的性格與舉動都直接對小孩的身心發展可以有極重要的影響,故此女主人多與保姆維持如家人般的良好關係。
需要有育兒經驗,懂得照顧及管教小孩。一般女主人會要求嚴格教導。奶媽還需要身體健康及有母乳。
育嬰女僕(Nurse maid)
負責陪小孩子玩耍、散步,幫小孩子穿著衣服,打掃兒童房和幫助保姆工作。
相對保姆像母親的形像,育嬰女僕較像姊姊的形像,受小孩子的歡迎。與保姆一樣,女主人會常跟育嬰女僕保持良好關係。
年紀通常較小,而且育兒經驗尚淺。需要細心和耐心的照顧小孩,並時常注意小孩的健康狀況。
教育
女家庭教師(Governess)
主要負責教授富家子女的工作,包括語言、音樂、藝術、針線活等。
本來是屬於身份尊重的一群,然而在維多利亞時代因上流及中產階層增多,女家庭教師需求亦增多,當中有一些品質低劣的教師混入其中,使得女家庭教師的職業變得不及以前尊貴,然而相對其他僕役還是有較優厚的待遇。由於其等級不及女主人但又高於一般女僕(也不需聽從女管家指示),因此常變得孤立。
因應需要教授的內容,成為女家庭教師亦必須要懂禮儀、精通語言及音樂,懂得刺繡和有經驗的會比較優先,亦因為避免女家庭可能成為兒子戀愛的對象,一般女主人會請相貌較差的女家庭教師。
女僕階級是有依類別晉升的機會。
而中產階級只請少數雜務女僕,不會有仔細的分級。
法國
比較主要的是煮食、育兒和清潔的女僕,也有較高級的女僕總管。而負責指定房間的女僕與女主人關係密切,也較在其他女僕等級之上。
德國
主要分總管和廚房女僕、保姆、家庭女僕等,在家族中,總管的地位比僱主家人為低,而在其他的僕役之上。
美國
家中的僕役共同工作把所有的家務完成,不分工合作,在效率上可能不及歐洲的女僕[6]。
現代
在私人家庭從事房舍清理、食物烹調、家庭成員起居照料或其他與家事服務有關工作。在私人家庭從事身心障礙者或病者日常生活照顧等相關事務工作。在家傭而言,台灣規定每個家庭只能聘用一位外傭,亦規定家庭幫傭只能從事家務。一般請外籍女傭工作,由於辦理的手續繁瑣,通常會由女傭介紹所推薦。大型的外籍女傭介紹所會有專業培訓課程可供女傭學習烹飪、照顧小孩、學習語言和溝通技巧等職業技能培訓。而以時鐘計算的家務助理則只在僱主有需要的時候會到家庭做清潔工作。
待遇
近代
中國
奴婢制度跟奴隸制度雖然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為奴者同樣被人販賣、勞役,甚至被虐待,為婢的甚至會被姦污。然而奴婢制度對於奴婢還是有一些人身保障,而不像奴隸制度那樣成為奴隸者會任由主人隨時殺害或陪葬而不用負上法律責任,在法律上還是有最低限度的生存自由。然而如何對待奴婢,仍是出於主人的心態。
在奴婢制度下的婢女,有著很多不公平的待遇。過去常有錮婢之風,亦即禁止婢女結婚。宮婢即為典型,除了受皇上寵幸的宮婢外,皆無任何名份,只能一生為奴,亦不得結婚。又如浙江地區,據明萬曆《仙居縣志》載,該縣「士民之家,私畜民婢,垂白無夫……奪人父母之願,錮人男女之欲」[7]。就是說仙居縣不少私家婢女,上了年紀還沒有婚配[8]。不許婢女結婚的同時,更甚者對婢女大肆侮辱、姦淫。如《開元天寶遺事》載:岐王年紀尚輕時,即貪戀女色,輕薄婢女。每到寒冬季節,他有炭火不烤,而將冷手伸進家中女奴的懷中,靠揣摸她們的乳房、肌膚而「暖手」[9]。亦有因為主人姦淫婢女,而使主母心生憤狠,為洩憤而對婢女當作「出氣閥」而加以虐待。
亦有善待婢女的主人。據《清稗類鈔‧雅量類》載,徐家有來喜、來慶二婢,其母對待她們「衣食必周,偶有疾病,恆使就醫,燈下則教其識字,與講大意,有過失,訶斥之而已,不鞭撻也」。一些有教養而又有同情心的士子,反對傳統奴婢制度觀念,放免自家婢女。讓婢女嫁到良家求得好歸宿。
英國
在上流家庭的女僕,分工仔細,比較只需做專門的工作。而中產家庭只能請少數女僕的家庭,女僕的工作可能會非常忙碌。
因應人品評價書(前任僱主發給女僕的推薦信)而決定的女僕的職級和晉升機會。很多家庭都很看重人品評價書,有良好記錄的女僕往往都獲得優先取錄。
有一定的工資。依據等級和工作性質會有不同的薪資。亦因應不同的僱用條件也有不同的支薪方法。
休息的場所是僕役大廳。依不同的主人有待遇的差異,有些只會設置簡陋的桌椅和化妝桌,有些會有舒適一點的舊沙發或書本、鋼琴等。內設呼喚僕役用的鈴噹。
除了女管家有環境好的個人專用房間外,大多數的女僕都是共住在環境差的房間,甚至是只能睡在工作間的角落。
為免疏於家務工作,一般禁止女僕戀愛。反對女僕戀愛的女主人若發現有女僕與男性交往,會被解僱。
有些女傭會一生於大宅第中工作。但也有一些上半生當女僕工作,下半生選擇結婚的女僕。好的僱主有些會在離職時因應工作表現而給一筆金額。
伙食一般以簡單煮理為主。較好的僱主會給予較好的伙食,如上流家庭以肉食為主,可分享到碎肉和燉肉。一般家庭只以蔬菜為主,甚至也有隻給一片麵包作為一天飲食的主人。如果廚房女僕煮得不好時,也有女僕會選擇吃主人吃剩的飯菜。
雖有規定每週應有休假,和每年有數天到十數天的休假回鄉探親,但是一般低階女僕都不容易得到休假。而貼身女僕則因其工作是隨身侍候女主人所需,一般來說是無暇休假的。
法國
待遇較差,通常要工作一整天,被相當苛刻地對待。
德國
因為是屬於家族成員之一,名義上受僱主保護。
在受到法律包庇下,有些僱主會對女僕施暴。雖有法律上可以控告僱主,但僱主多以人品評價書作要脅而使其屈服。
美國
殖民時期多以年度或季度為單位,在契約時間內必須要做所有的家務,完成一年或一季後,則能分得土地或等值的工資。後來則以月為單位的短工,可隨時滿一個月後即解僱而不獲事前通知。
沒有家族的支配關係,女僕都是分擔工作。
現代
由於規定申請雇用女傭的僱主要有一定的銀行存款或固定收入,故此女傭的穩定工資得到保證。
僱主必須要提供能讓女傭有隱私安全的休息房間,有良好的生活環境保證。
有最低工資限制、年假返鄉探親、醫療津貼、遣散費、僱傭保險和機票,視情況還有膳食和交通津貼。
有較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
日本次文化中的女僕
參見:日本動漫迷使用術語列表
ACG中的女僕

圖2:這是日本人畫的維基娘,是動畫中常見的女僕造型。
在日本女傭被當作萌的對象之一,通常是妙齡女子穿著女僕圍裙即所謂的女僕裝(メイド服)。
在ACG作品或cosplay的取材上有許多使用。就連在作品中主角側旁安置沒血緣關係的女性角色這種手法的場合也會被使用,稱呼僱主的時候大致是主人(御主人様(ごしゅじんさま))或xx大人(xx様,xx為被稱呼的對象名字)。
女僕服裝

圖3:日風法式女僕Cosplay
除了女管家和貼身女僕的高級女僕外,多數大宅第中女僕都必須穿著制服。據說是因為要讓客人懂得與主人區別開來。
如圖1:英式女僕,這是一般樸素的低階女僕服飾,大多數的女僕都穿這種服飾。衣服特徵有頭戴的軟帽,為女性專用,像條頭巾,由於實用性關係,即使後來廢除了室內帽,還是有女僕繼續使用;古典連身長裙是當時較流行裙擺寬大的女性服裝;從衣襟長長垂下呈三角型的薄布,稱為垂班得領(falling band);衣袖的袖邊會齊邊折起;長長的圍裙原本是為免弄髒衣服而穿戴,一般家庭主婦或工匠都會使用,後來亦為上流階層女僕所用,成為女僕服裝的一大特色。
而動畫中常見的女僕服裝是屬於客廳女僕的服裝,穿著比較華麗。由於客廳女僕主要負責接客,因此穿著比較注重外表而不重實用性。頭戴的帽子比較裝飾取向,後來還變成了緞帶;身穿除黑色以外的暗色連身長裙,較華麗的圍裙邊緣還會有蕾絲邊;袖邊折起和白色衣領相稱,為保護雙手還會戴上手套;白色的圍裙通常較一般的女僕為短,沒有胸兜的裙圍通常會加上刺繡。
圖2:維基娘穿著的女僕服裝正是與客廳女僕相似,但是也經過了創作而有不同的裝飾。可能是因為雙馬尾的關係,頭上沒了緞帶,長裙也改成了現代流行的連身短裙,而袖邊折起和白色的圍裙與標準的女僕特徵一樣。
圖3:法式女僕,跟英式女僕相比較性感及暴露,而服飾經過修改及大幅美化以配合美感需要,因此跟英式女僕裝中原本各項設計細節的實用性有所偏離。其中長裙改成了現代流行的吊帶無袖緊身連身迷你裙,鞋為幼帶細跟高跟鞋款式,襪則為大腿襪配吊襪帶並外露於裙腳外。
女僕咖啡廳
主條目:女僕咖啡廳
近年興起了以女僕招倈的餐飲店,女侍應的穿著多是參照ACG中的女僕,以對女僕服裝及ACG有興趣的人為客源的女僕咖啡廳。從秋葉原開始興起,現在在各個有ACG同好的地方都有彷效開設。
女僕控
同蘿莉控類似,在華語世界中,女僕控也是指對日本漫畫等ACG中的女僕造型抱有喜好的愛好者。但與蘿莉控不同的是,女僕控更多是華語世界通過蘿莉控該詞仿造成,

-----------------------------------------------

【 書沙龍: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化vol.5】日治到現代:台灣咖啡館的女給與女僕

看見那個時代才有的風景:讀廖怡錚《女給時代:1930年代臺灣的珈啡店文化》後有感
日期 2016-08-03 作者 閱樂小書僮 頻道 閱樂書店

文/閱樂書店林哲安

女給時代:1930年代臺灣的珈啡店文化/1744年德國女傭J

大眾史學的魅力在於:從平凡的庶民生活中,看見時代的發展脈絡。也就是從小的題材著手,進而挖掘大歷史的演進痕跡。這種以小窺大的研究視角,有別於傳統帝王將相的權貴史觀。其將主角、甚至書寫歷史的權力回歸人民。讓許多現代人,能夠了解祖父母輩,甚至更早以前的生活樣態。
以此為出發點,近年的台灣歷史學研究,愈來愈多以消費、物質文化、建築空間等常民事物為研究對象的專文產生,如中研院臺史所的曾品滄教授,其從博士生以來,便一直致力於臺灣飲食史的研究,從食物生產到消費,釐清整個臺灣飲食經濟、乃至於文化的傳統面貌;而目前大專院校的歷史學科系,也有許多以大眾歷史為精神而衍生的研究成果。
本次介紹的這本書,作者為廖怡錚,是我在研究所時期的學姊,這本書,也是改寫自他個人的碩士論文而來(原為:傳統與摩登之間─日治時期臺灣的珈啡店與女給)。本書介紹的,是1930年代,在臺灣興盛一時的「珈啡店」,除了介紹珈啡店的性質、經營模式外,更探討這種特殊的商家,與受日本殖民而在文化上「西化」的台灣,如何產生交融。本書分成數個部分,首先便帶領讀者了解日治時期的「珈啡店」,與今日我們所認知的喝咖啡場所大異其趣。日治時期的「珈啡店」,被歸類為「特殊接客業」,店內裝潢走西洋格局,裡面除了一般飲食外,亦有人文藝術展覽空間;當然,也有酒類可供選擇,會到珈啡店消費的客人,除了一般民眾外,亦有不少官方、民間團體至此開會,可說是集正式、休閒空間於一身的人文場所。但其最大賣點,便為有女性在旁陪侍,從事此類工作的女性,被稱為「女給」。而女給,也影響了整個1930年代珈啡店發展的重要關鍵。本書便以女給為討論核心,介紹這一行業的生存策略、與男客間虛實交錯的曖昧互動、女給所需具備的條件、主要的人格特質與轉變、職業風險與時代變化下導致女給文化的沒落。
本書詳實的介紹了日治時期珈啡店與女給文化間相互依存的過程,以及女給這一職業的特殊性、社會文化定位。當然,作者最重要的目的,並非單純介紹這個特殊產業的興衰而已。作為一位歷史研究者,除了將大批史料轉化為常人能夠理解的文字以外,最重要者,在於從中提出一套個人的研究觀點。本書最重要之處,在於讓我們重新去認識那個時代才會出現的特殊景象。珈啡店裡的女給文化,無法以現代社會的觀點,也就是酒店、咖啡店這種純粹字面意義去解釋。因為,這樣會容易以個人主觀的認知,去解讀日治時期的「珈啡店」,就是今日的酒家的前身。這樣,我們也會忽略,日治時期的珈啡店,其同時也具備了讓許多官方、民間團體召開會議的嚴肅空間,容易使人產生矛盾與錯覺。作者認為,要理解這樣特殊的人文景觀,必須回到當時的歷史脈絡中,重新思考,而非從戰後的酒家、茶室的發展回溯。歷史,雖有其線性的發展脈絡,但我們也別忽略,那些因為時代,而出現的許多特殊景象,是無法以脈絡性的概念,來探究、理解的。

本周五(8/5)晚上七點半,閱樂書‧沙龍講座,邀請台大社會學碩士林穎孟,聊聊臺灣在這70多年來,因咖啡店文化所衍生出的兩種特殊行業:女給與女僕。每場閱樂書‧沙龍的座談講座,皆由friDay購物、fresh選品與閱樂書店合作。friDay更提供現場直播服務,讓無法參與現場的讀者,可透過直播聊天室,與講者進行互動。

-----------------------------------------------------------------

「每個思想都是一塊磚,正在砌成一面匯集能量的牆。」 ─書沙龍

【書沙龍: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化vol.5】
講題:日治到現代:台灣咖啡館的女給與女僕
策展人:歷史研究者 嚴婉玲
講者:台大社會學碩士 林穎孟

講者 l 林穎孟
台灣大學社會學碩士。著有《我在「女僕喫茶」工作:跨/次文化中的女性身體與表演勞動》論文、〈觀看與臣服〉《人間社會學》、〈Cosplay與夢想:女僕咖啡館的慾望邊界〉《動漫社會學:別說的還有救》、合著有〈從情緒勞動到表演勞動:臺北「女僕喫茶(咖啡館)」之民族誌初探〉《臺灣社會學刊》。關注性別、文化、政治、人權議題。

講題簡介 l
1930年代,日本統治下的台灣,還是萬國博覽會中那表彰日本帝國主義精神的熱帶島國。這個島嶼承受著日本文化的洗禮,咖啡館就這樣移植到了台灣;這裡有一種女性職業,即女給,服務客人,帶來戀愛氛圍。2000年,那是台灣十分哈日的年代,有一種日本味,也這樣渡海到了台灣,即女僕咖啡館。70年來的歷史,台灣統治政權從日本換成中華民國,兩段時空卻不約而同再次交錯,女僕與女給,她們來自於日本,卻也從台灣而生。

每周一書 l 廖怡錚,《女給時代:1930年代台灣的咖啡店文化》

活動時間:每週五晚間18:30入場,19:30 - 21:00舉行,19:20將開放現場報名民眾入座,請預購朋友提前入場。
參加方式: 1.手機下載巷弄x台北書沙龍預購:http://alley.friday.tw/booksalon/。
2.現場報名(每人$150元入場,附自助式飲品,冰熱皆有)。
*參加活動者憑購票證明,可享有書籍九折優惠*

策展人 | 嚴婉玲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生,曾任教於永和社大教授台灣史相關課程。研究台灣民族主義與戰後社會運動,學術之外也參與當前社會議題討論,目前關注對中國經貿自由化課題,最終希望自己是動保人士。

策展論述 l
日治時期的台灣大眾文化發展,如臺灣青春期的成長痛,用光亮華美包裹著,孕藏了對現代社會的想像,是個豐富多元又混雜哀愁的大命題。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有點遙遠,文明進步、摩登生活,疊在紅磚大灶之上。鐵路疾駛著時代而來,捲起煙霧迷離的期待,搭著百貨公司的流籠而上,抬頭看見新的天際線。大人穿著西服在酒樓以臺灣菜、金雞酒宴請賓客、孩子們穿著制服、提著不合腳的木屐越過城市新空間到公學校上課。
週五晚上,到閱樂書屋,透過書與人的對話,讓我們從此刻回眸,看殖民下的華麗島如何走向這個大眾生活主宰世界的時代。

推薦書單 l
1. 蔣竹山,《島嶼浮世繪:日治臺灣的大眾生活》
2. 陳柔縉,《廣告表示:╴╴╴。老牌子‧時髦貨‧推銷術,從日本時代廣告看見台灣的摩登生活》
3. 文可璽,《臺灣摩登咖啡屋:日治臺灣飲食消費文化考》
4. 辛永清,《府城的美味時光:台南安閑園的飯桌》
5. 凌宗魁,《圖解台灣近代經典公共建築:模擬現場全方位深度導覽圖解書,看見台灣近代經典建築美學》
6. 著色台灣舊日風情:用畫筆體驗老花磚的美感與創意
7. 鄭麗玲,《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
8. 富田昭次,《觀光時代:近代日本的旅行生活》
9. 游珮芸,《日治時期台灣的兒童文化》
10. 看不見的殖民邊緣:日治台灣邊緣史讀本
11. 「帝國」在臺灣:殖民地臺灣的時空、知識與情


聯合製播:閱樂書店+friDay購物
直播技術:fanily
媒體合作:SETN.com 三立新聞網、女人迷、VidaOrange、Readmo、中國荔枝FM

-------------------------------------

大眾的飲食文化是反映某個時代的重要史料。我們將時間拉回到台灣 1930 年代,受到日本統治下的社會相當流行「珈啡店」文化,那時候的珈啡店其實算是特殊接客業,當中的女性服務生還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女給」稱呼他們。時至今日,這種珈啡店早已沒落。想要窺看那時候的文化風景,只能從史料中回到那個特殊的時間點,才能真正體會到它的樣貌。(同場加映:喀滋!日本豬排飯的文化故事)
看見那個時代才有的風景:讀廖怡錚《女給時代:1930 年代臺灣的珈啡店文化》後有感

大眾史學的力在於:從平凡的庶民生活中,看見時代的發展脈絡。也就是從小的題材著手,進而挖掘大歷史的演進痕跡。這種以小窺大的研究視角,有別於傳統帝王將相的權貴史觀。其將主角、甚至書寫歷史的權力回歸人民。讓許多現代人,能夠了解祖父母輩,甚至更早以前的生活樣態。(推薦閱讀:用溫柔哼出一段歷史故事:聽見以莉・高露的《美好時刻》推薦閱讀)

以此為出發點,近年的台灣歷史學研究,愈來愈多以消費、物質文化、建築空間等常民事物為研究對象的專文產生,如中研院臺史所的曾品滄教授,其從博士生以來,便一直致力於臺灣飲食史的研究,從食物生產到消費,釐清整個臺灣飲食經濟、乃至於文化的傳統面貌;而目前大專院校的歷史學科系,也有許多以大眾歷史為精神而衍生的研究成果。

本次介紹的這本書,作者為廖怡錚,是我在研究所時期的學姊,這本書,也是改寫自他個人的碩士論文而來(原為:傳統與摩登之間─日治時期臺灣的珈啡店與女給)。本書介紹的,是 1930 年代,在臺灣興盛一時的「珈啡店」,除了介紹珈啡店的性質、經營模式外,更探討這種特殊的商家,與受日本殖民而在文化上「西化」的台灣,如何產生交融。(同場加映:全球慾望城市中的陰性惡魔:當台灣女人遇上西方男人)

本書分成數個部分,首先便帶領讀者了解日治時期的「珈啡店」,與今日我們所認知的喝咖啡場所大異其趣。日治時期的「珈啡店」,被歸類為「特殊接客業」,店內裝潢走西洋格局,裡面除了一般飲食外,亦有人文藝術展覽空間;當然,也有酒類可供選擇,會到珈啡店消費的客人,除了一般民眾外,亦有不少官方、民間團體至此開會,可說是集正式、休閒空間於一身的人文場所。

但其最大賣點,便為有女性在旁陪侍,從事此類工作的女性,被稱為「女給」。而女給,也影響了整個 1930 年代珈啡店發展的重要關鍵。本書便以女給為討論核心,介紹這一行業的生存策略、與男客間虛實交錯的曖昧互動、女給所需具備的條件、主要的人格特質與轉變、職業風險與時代變化下導致女給文化的沒落。(同場加映:別錯過曖昧的賞味期:每段感情,都有保存期限)

本書詳實的介紹了日治時期珈啡店與女給文化間相互依存的過程,以及女給這一職業的特殊性、社會文化定位。當然,作者最重要的目的,並非單純介紹這個特殊產業的興衰而已。作為一位歷史研究者,除了將大批史料轉化為常人能夠理解的文字以外,最重要者,在於從中提出一套個人的研究觀點。本書最重要之處,在於讓我們重新去認識那個時代才會出現的特殊景象。(同場加映:「只要座標在,人生就不會迷航」專訪《一把青》女主角楊謹華、天心、連俞涵)

珈啡店裡的女給文化,無法以現代社會的觀點,也就是酒店、咖啡店這種純粹字面意義去解釋。因為,這樣會容易以個人主觀的認知,去解讀日治時期的「珈啡店」,就是今日的酒家的前身。這樣,我們也會忽略,日治時期的珈啡店,其同時也具備了讓許多官方、民間團體召開會議的嚴肅空間,容易使人產生矛盾與錯覺。

作者認為,要理解這樣特殊的人文景觀,必須回到當時的歷史脈絡中,重新思考,而非從戰後的酒家、茶室的發展回溯。歷史,雖有其線性的發展脈絡,但我們也別忽略,那些因為時代,而出現的許多特殊景象,是無法以脈絡性的概念,來探究、理解的。

-----------------------------------

女給文化與女僕咖啡店的時代
女人迷 2016-08-05 10:05
大眾的飲食文化是反映某個時代的重要史料。我們將時間拉回到台灣 1930 年代,受到日本統治下的社會相當流行「珈啡店」文化,那時候的珈啡店其實算是特殊接客業,當中的女性服務生還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女給」稱呼他們。時至今日,這種珈啡店早已沒落。想要窺看那時候的文化風景,只能從史料中回到那個特殊的時間點,才能真正體會到它的樣貌。(同場加映:喀滋!日本豬排飯的文化故事)
看見那個時代才有的風景:讀廖怡錚《女給時代:1930 年代臺灣的珈啡店文化》後有感

大眾史學的魅力在於:從平凡的庶民生活中,看見時代的發展脈絡。也就是從小的題材著手,進而挖掘大歷史的演進痕跡。這種以小窺大的研究視角,有別於傳統帝王將相的權貴史觀。其將主角、甚至書寫歷史的權力回歸人民。讓許多現代人,能夠了解祖父母輩,甚至更早以前的生活樣態。(推薦閱讀:用溫柔哼出一段歷史故事:聽見以莉・高露的《美好時刻》推薦閱讀)
以此為出發點,近年的台灣歷史學研究,愈來愈多以消費、物質文化、建築空間等常民事物為研究對象的專文產生,如中研院臺史所的曾品滄教授,其從博士生以來,便一直致力於臺灣飲食史的研究,從食物生產到消費,釐清整個臺灣飲食經濟、乃至於文化的傳統面貌;而目前大專院校的歷史學科系,也有許多以大眾歷史為精神而衍生的研究成果。

看看1930年代女僕文化的前身「女給時代」

1
最近正在看一本名為「女給時代」的書。很有趣喔。大家有聽過「女給」這個名詞嗎?

………………………………………………………………………………………………………………
最近、「女給時代」という本を読んでいます。とても面白いですよ。皆さん、「女給」という名詞を聞いたことはありますか?

2
女給就是指在1930年代左右、於咖啡廳工作的女服務生。

………………………………………………………………………………………………………………
女給は昔、1930年代くらいカフェで働いた女ウエートレスのこと。つまり女性の給仕人の省略です。

0當時在日本統治時代時,於台北市內開幕了許多販售酒與料理、有點變相的咖啡廳。

………………………………………………………………………………………………………………
当時、日本統治時代に、台北市内で沢山お酒や料理を売っているちょっと変わったカフェがオープンしました。

1
與喫茶店不同之處是,這裡的女給(女服務生)是靠客人給的小費為主要收入,所以與客人之間的曖昧關係是公然的秘密。從她們利用甜死人的笑容與高明的說話技巧來博取客人的歡心這點看來,簡直就是在做著現代版的女僕與酒店小姐的綜合服務工作。

………………………………………………………………………………………………………………
喫茶店と違って、この女給はお客さんからもらったチップがメイン収入で、お客さんとの曖昧関係が公然の秘密だったんです。甘い笑顔や上手な会話術でお客さんの心を捕まえるという点は、まさにいまのメイドやスナックのお姉さんのような総合サービスの仕事でした。

4
1930年,杏子還沒出生的年代,很難去想像,但書中登了不少以前的咖啡廳照片。

………………………………………………………………………………………………………………
1930年、杏子がまだ生まれてない年代。想像がつかないですが、本には沢山昔のカフェの写真が載っています。

10
看起來好像很時髦耶。

………………………………………………………………………………………………………………
なんか、お洒落~。

9
也登了當時人氣的女給的照片。

………………………………………………………………………………………………………………
当時人気のあった女給の写真もあります。

3
在廣告裏看見西門町的地名出現,總覺得很不可思議。
越讀就越想去那個時代看看看哩。

………………………………………………………………………………………………………………
広告に西門町という地名が出ているのを見ると、不思議な感じ。
読めば読むほど、この時代へ行ってみたくなります。

8
基本上女給大多是穿著和服、圍上圍裙;或是穿著洋裝。但為了能帶給客人新鮮感,在這個時代就已經開始流行角色扮演了耶。女僕穿著水手服來服務客人,真是太厲害了。

………………………………………………………………………………………………………………
お客さんに新鮮感を与えることができるため、この時代からコスプレがもう流行ってますよ。女給はすごいですね。

7
在這本書裡面有許多珍貴的圖片與資料,對台灣庶民文化歷史有興趣的人不妨讀讀看喔。

………………………………………………………………………………………………………………
北京語の本ですが、貴重な資料や画像が沢山ありますので、台湾が好きな皆さん、ぜひこの本を覗いてみてね。

.
.

**************************************************************************

女給時代:1930年代臺灣的珈琲店文化/作者:廖怡錚
出版社:東村出版/出版日期:2012年08月29日/定價:280元

**************************************************************************.
<<  在博客來書店購買「女給文化」,至10月20日止享有優惠價:79折221元   >>
………………………………………………………………………………………………………………

【延伸閱讀】<< 看更多杏子の推薦 ★ もっと杏子のおすすめ情報を読む >>

………………………………………………………………………………………………………………

------------------------------------


新竹竹東懷舊篇 | 竹東「銀嶺食堂」 | Facebook

女給時代:1930年代臺灣的珈啡店文化/1744年德國女傭J

新竹竹東懷舊篇 | 竹東「銀嶺食堂」 | Facebook


女給時代:1930年代臺灣的珈啡店文化/1744年德國女傭J女給時代:1930年代臺灣的珈啡店文化/1744年德國女傭J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