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朝鳳派下北埔姜家/姜振乾+姜瑞昌+積善餘慶+台灣日日新報+對救災 、修廟、建學校、造橋、築路、喜捨藥餌衣食棺木等項,大 小達六十八次,金額二萬七千餘元+北埔事件,剿殺日人。日人出動大批軍警欲剿殺北 埔、月眉、草山三庄無辜居民為被殺日人報仇。姜振乾乃出 巨資,散財勞軍,表示惶恐,以緩和日人敵愾之心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mzC4Mp
姜紹猷、姜振乾/北埔墾戶首姜家,體恤佃戶辛勤農務,為照顧佃農安居樂業,於是免納地基租稅將土地任佃農自由興建家屋使用,直到今日雖已無業佃關係但北埔街市商店家屋仍保持百年前地主佃農世代情誼,姜家仁義之風台灣少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84typW
姜振乾-臺中一中/「吾臺人初無中學,有則自本校始」日治時期捐建臺中一中首批贊助名單/國立台中第一高級中學創校於1915年+第一所專為培育台籍學子所設立的學府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y5312O
姜紹祖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06FHZy
========================================
中一中創校百年 台灣人爭取教育主權象徵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http://goo.gl/vLpkYx
國立臺中第一高級中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dh87b5
「吾台人初無中學,有則自本校始」。這是國立台中第一高級中學(簡稱中一中)1932年(明治七年)由校友集資設立的「台中中學創立紀念紀念碑」中的開首語。正表示了成立在1915年至今年5月1日建校一百周年慶的台中一中,在台灣教育文化歷史性的重要性和獨特性。
中一中的建校,全部經費皆由台人捐助,沒有用到日本政府一毛錢。其中霧峰林家昆仲貢獻最鉅,林烈堂除概捐全部校地1萬5千坪(現合巿價約200億元)以外,並捐金2萬圓,辜顯榮3萬圓,林熊徵2萬元,林獻堂1萬5千圓,蔡蓮舫1萬元、鄭拱北1萬元,其他5千圓、1千圓、5百圓、1百圓不等,共有204人捐贈24萬8千8百20圓(當時公家會社工員月薪約兩圓)
台灣新創!中一中紅樓拆了47年 校友會預計募2億5千萬原地重建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https://goo.gl/YabdEz
台灣新創!中一中紅樓拆了47年 校友會預計募2億5千萬原地重建
2018-03-25 09:50
王伯仁
資深記者。主跑省議會及省政新聞廿餘年,對台灣地方自治的演進發展與關鍵人物均有深刻觀察,著有「看千帆過盡~一位省政記者的憶往」一書;退休後仍筆耕不輟,目前亦經常於報端發表精闢評論文章。[完整介紹]
台中一中是1913年,由台灣熱心教育人士林烈堂丶林獻堂丶林熊徵丶辜顯榮丶蔡蓮舫等「五賢人(創校五先賢)」,鑑於台灣無台灣人子弟中學校,子弟升學困難,為了喚醒台灣人民意識及文化覺醒,發起創建台灣人第一所中學校,由林烈堂捐地一萬五千坪,加上其他創校委員奔走勸募,共二百多人捐得二十四萬八千八百二十圓,於1915年創立名為「台灣公立台中中學」,第一所培育台灣青年教育學校終於誕生,故創校紀念碑文首句「吾台人初無中學,有則自本校始」。(資料圖/台中一中提供)
台中一中是1913年,由台灣熱心教育人士林烈堂丶林獻堂丶林熊徵丶辜顯榮丶蔡蓮舫等「五賢人(創校五先賢)」,鑑於台灣無台灣人子弟中學校,子弟升學困難,為了喚醒台灣人民意識及文化覺醒,發起創建台灣人第一所中學校,由林烈堂捐地一萬五千坪,加上其他創校委員奔走勸募,共二百多人捐得二十四萬八千八百二十圓,於1915年創立名為「台灣公立台中中學」,第一所培育台灣青年教育學校終於誕生,故創校紀念碑文首句「吾台人初無中學,有則自本校始」。(資料圖/台中一中提供)
於1915年創校已有103年歷史的台中一中,是日治時代唯一由台灣人募資捐贈的台灣人子弟學校,其中核心建築「紅樓」,在1971年被校長段茂廷以「教學空間」不足,報請台灣省政府拆除,另原地興建鋼筋混凝土建築四層樓「莊敬樓」乙棟,現又面臨老化問題,而由於中一中畢業數萬校友,都希望「紅樓」能夠重建,中一中校友總會24日召開「紅樓重建促進會」,正式決定在紅樓原址依當年紅樓原貌重建,經費預估二億五千萬元,由台中一中校友負責籌募捐建,完成後,將創台灣文化歷史的新頁。
台中一中是1913年,由台灣熱心教育人士林烈堂丶林獻堂丶林熊徵丶辜顯榮丶蔡蓮舫等「五賢人(創校五先賢)」,鑑於台灣無台灣人子弟中學校,子弟升學困難,為了喚醒台灣人民意識及文化覺醒,發起創建台灣人第一所中學校,由林烈堂捐地一萬五千坪,加上其他創校委員奔走勸募,共二百多人捐得二十四萬八千八百二十圓,於1915年創立名為「台灣公立台中中學」,第一所培育台灣青年教育學校終於誕生,故創校紀念碑文首句「吾台人初無中學,有則自本校始」。
中一中原為四年級學制丶後曾改五年制,二戰時又改回四年制,原專收台灣人子弟,但後來也有少數日本學生就讀。中二中則較慢建校,並為日本人子弟學校,其間其發生二中提議和一中交換「校名」,但為一中日本校長所拒,還鬧到東京去處理,仍維持原狀。而日本裕仁皇太子1923年訪台中一中,二中師生亦以日本人應優先為由,爭要排列前面歡迎,但爭議結果,仍由一中師生排前面,未因二中師生為日本人而改變。
日治時代,中一中校長均由總督府所派任,教師亦多為日本教師,據說台籍教師只有二人。二戰終結後,台灣長官公署接收台灣,中一中校長由省教育廳派金樹榮擔任,教師則大部分換成由中國來台的教師擔任,由於語言隔閡,師生間溝通並不順暢。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學生將校長和教師眷屬,集中在學寮(學生宿舍)的中寮「保護」,免受波及,但稍後國府21師到達台中,曾派軍車架機關槍從後門衝入校園,欲逮捕學生,經金樹榮校長力保才退出。
中一中在二戰後,改為初丶高中二部制,各三年級,採中區聯考取生,於1960年代,黃金鰲任第三任校長時,每年級各設10班。1968年年實施九年國教,中一中遂停招初中生,改增收高中生,1996年由於增設美術班,開放女生入學,打破80年來「和尚學校」的傳統,至今全校學生已達2980人,但除特別班外,一般班仍全收男生。
中一中由先賢捐創時,以「紅樓」為主建築物,為二層樓紅磚砌造的凵字型挑高大樓,正面寬廣,側翼較短,除一樓正面為行政辦公室外,其餘均做初三丶高三等高年級教室,地板和迴梯亦均為木造,窗戶採上下拉式,建材似為檜木,通風採光均甚為良好,建築美觀堅固,堪稱中一中地標和精神堡壘,於二戰中亦未損分毫,較台北建中(日治時代為台北一中,專收日人學生)的紅樓,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建中紅樓曾被部分炸毀,市政府亦曾擬拆除重建新校舍,被校方所反對,修復後列為古蹟保存迄今,已是百年建築。相對於中一中紅樓,卻在建造56年狀況猶甚良好下,硬生生拆除,導致中一中師生知者,莫不非議當時段茂廷校長及謝東閔議長(隨後任省主席)是中一中罪人。
話說1969年段茂廷接任校長後,以紅樓為二層樓建築,而學校教室空間漸出現不足現象為由,倡議拆除紅樓改建四層樓混凝土大樓,消息一出,遭到師生及廣大校友激烈反對,段茂廷於是求援於當時台灣省議會議長謝東閔(亦為中一中日治時代校友,但未卒讀,即中途離校赴中國廣東讀中山大學,二戰後回台任接收代表,一路高升),謝東閔慨允協助,返母校演講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注定了紅樓被拆的歹運,在其影響下,台灣省政府迅速核撥經費,於1971年拆除全部紅樓,並改建為四層「莊敬樓」迄今,但近年該樓已老化,甚至龜裂漏水,學校遂有改建之議,而2015年中一中舉行創校一百週年慶,從世界各地返校校友,皆熱烈反應「把紅樓蓋回來」,適2017年起中一中由國立改隸市立,市長林佳龍支持「紅樓重建」案,中一中校友總會遂於24日召開組成「紅樓重建促進會」,決議在紅樓原址重建原狀,經費預估二億五千萬元,由校友循先賢之範,全部募建後再捐贈學校。
促進會亦選出校友總會理事長鄭明權為會長,校長陳木柱丶中一中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張光雄兩人為副會長,各縣市校友會理事長丶校友立委張廖萬堅丶江啓臣丶黃國書丶賴世葆丶市府祕書長黃景茂丶文化局長王志誠丶經發局長呂曜志丶及歷任校長丶校友代表林呈綠丶建築師張樞等共廿一人為委員。校友總會祕書長施正心為總幹事。
促進會經熱烈討論,全部贊同紅樓原址原貌重建,(但側翼縮短)。根據工程規劃顧問洪育成建築師報告,紅樓重建可以用紅磚重現當年外貌,但內裝宜採最新木造工法呈現綠建築,屋頂瓦片甚至可考慮用太陽能片瓦,讓重建後的紅樓,有新時代的內涵和意義。
另外,由於莊敬樓拆除讓位紅樓重建,以及學校積極配合108新課綱彈性學習課程,需增加若干課室。校方亦擬具新建六樓之計畫報台中市政府預審中,框列預算三億二千六百萬元,依程序報核中。另配合前瞻計畫,原向交通部申報興建地下停車場(300車位)乙座,讓校內人車分離及因應一中商圈的需要,現已在交通部審議中,框列預算三億三千五百萬元,但紅樓促進會議中,認為地下停車場不宜在紅樓原址及後方校園地下開設,建議移往校地最北方的運動場地下設置,以分散車流。
--------------------------------------------------------
「吾臺人初無中學,有則自本校始」日治時期捐建臺中一中首批贊助名單-姜振乾
捐2000圓約-公家會社工員月薪約兩圓)2000/2=1000*3萬=3000萬(約今台幣三千萬)
------------------------------------------------
從日治時期到228 台中一中見證97年台灣教育史
正文網友評論友善列印
【追星去】林心如婚後也會想來這兒玩水消暑氣!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台中一中今年正逢97週年校慶,曾任該校校長的台中市副市長蔡炳坤與國民黨立委江啟臣1日特別「回娘家」祝賀。因為台中一中從創校至今已逾97年,蔡炳坤特別分享3段「一中的歷史」,象徵一中在台灣教育史走過許多光榮的歲月,也寫下歷史性的一頁。
◄台中一中創校至今逾97年。(圖/翻攝台中一中網站)
蔡炳坤表示,1915年創校紀念碑「吾台人初無中學,有則自本校始」,這句話在台灣教育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因為1922年時日本政府在台中成立第二所男子中學,就是目前的台中二中,在日治時期,日本人無法忍受台灣人讀「一中」,日本人讀「二中」,所以準備要把一中改成二中,引起師生及家長的反彈,當時校長小豆澤英男以職務去留向日本政府抗議,最後將「一中」之名留下,於是台中一中為當時全台唯一掛名「一中」而專收台籍子弟的學校。
第二件歷史就是1947年台灣發生228事件時,當時很多學校都停課,一中也停課20天,原本軍隊想要進入學校,當軍隊及機關槍到達學校後門,當時校長金樹榮(光復後第一位台籍校長)挺身保護一中全體師生,堅持不讓軍隊進入。金樹榮後來還提出「爭取第一、保持第一」,做為一中的精神口號。
至於第三段歷史,則是1960年時的校長黃金鰲提出「學生第一、教師至上」口號,學生第一就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在學期間不是只有功課好就好,更重要的是要多元學習,黃校長上任隔年就成立管樂隊,在任內鼓勵社團多元發展,許多家長與老師都很擔心會不會影響升學,黃校長7年半的任內,有5次的大學聯考是由一中學生考上榜首。
蔡炳坤說,一中現在面臨另一個挑戰,也就是「12年國教」,等12國教正式實施時,一中將是「百年學校」,擁有百年歷史,一中一定有能力面對這個挑戰,「台中一中」是永遠的一中。
台中一中校長郭伯嘉也說,一中再過3年即將邁入百年校慶,在這個歷程裡,感謝建校古先賢,還有很多傑出校友,建立很多台中一中的歷史。雖然一中正面臨12年國教的威脅與挑戰,不管未來是「國立」或是即將接手的「市立」,永遠都是「台中一中」,目前的責任還是在當下,要把台中一中的名號擦亮。
身為一中的傑出校友江啟臣也說,一中是台灣人的第一個中學,從1915年開始,一中就在台灣開始寫歷史,寫到現在還要繼續寫下去,至今建校將邁入百年,挑戰一直都有,一定要一關過一關,把一中的精神發揚下去。
國立台中第一高級中學創校於1915年,當時中部士紳林烈堂、林熊徵、林獻堂、辜顯榮、蔡蓮舫等人,有感於日本殖民教育對台灣人不公平,集結眾人力量創辦「台中中學校」,即台中一中前身,為台人爭取教育主權的象徵,也是第一所專為培育台籍學子所設立的學府。
原文網址: 從日治時期到228 台中一中見證97年台灣教育史 | ETtoday地方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501/43115.htm#ixzz4FaSFyBlj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台中一中創校紀念碑@一定要這樣嗎|PChome 個人新聞台 - http://goo.gl/HkHApa
台中一中創校紀念碑
台中一中, 成立時的校名為臺灣公立臺中中學,後改為臺中州立臺中第一中等學校。日人子弟念的是台中二中。一中的網站上其實有校史 ,碑文和捐款者大名, 但使用民國紀年,也不加註西元。 一中分明是日本時代,台灣人的第一所中學,用民國年就失去這個意義了。戰後,很多學校日本時代的校史要不消失要不就隱晦,非常可惜。
本校創立紀念碑。
吾臺人初無中學,有則自本校始;蓋自改隸以來,百凡草創,街庄之公學側重語言,風氣既開,人思上達,遂有不避險阻、渡重洋留學於內地者。夫以髫齔之年,一旦遠離鄉井,棲身於萬里外,微特學資不易,亦復疑慮叢生,有識之士深以為憂,知創立中學之不可以緩也。
歲壬子,林烈堂、林獻堂、辜顯榮、林熊徵、蔡蓮舫諸委員乃起而力請於當道。大正三年甲寅三月念四日,蒙佐久間督憲許准,於是委員等自投巨金以為眾率,不辭勞瘁,悉力於募貲、鳩工等事。賴各方之踴躍捐輸,共集金二十四萬八千八百二十圓,乃於四年五月開校,同年三月經始建築,至翌年十二月告成。占地一萬五千坪,工費二十一萬八千百三十六圓,餘學堂、宿舍齊備,盖亦燦然大觀矣。殘金三萬餘,充作圖書高品等費,以供學子研鑽之資。
於此可知當時諸委員之辛勤,與夫義助者之熱心為何如也;歲遠年深,慮無有知其事者,爰記其大要,竝附捐貲者之芳名於後,以告來者。
昭和七年九月穀旦。
背面捐資人名:
辜顯榮、林烈堂、林熊徵、林獻堂、蔡蓮舫
鄭拱辰、林厚記、李春生、林階堂、楊澄若
林澄堂、林柏壽、林景仁、陳中和、吳鸞旂
林祖壽、林紀堂、陳定國、吳昌才、林松壽
黃東茂、鄭萬鎰、顏雲年、呂琯星、姜振乾
黃南球、王雪農、阮建業、林友卿、林月汀
賴長榮、林資基、楊吉臣、呂汝玉、林根生
徐杰夫、黃維生、林燕卿、吳汝祥、林萬選
張佐台、黃海生、黃 興、洪韞玉、賴務卿
賴銓卿、林仲衡、陳添丁、楊瑤卿、林慶生
杜 清、許天催、張青雲、林肅卿、林瑞騰
李春盛、林鳳鳴、賴繩武、林耀亭、林汝言
黃茂盛、林佐璿、林柏璿、呂鶴巢、黃玉階
簡阿牛、蕭載福、蕭紹賡、歐陽長庚、李永福
李萬居、呂鷹揚、趙玉牒、陳紹唐、黃春帆
李其昌、林崧雨、吳沛然、林崧生、林祖藩
魏衍槐、林文華、林秋金、林啟川、何添丁
林榮泰、黃汝舟、蔡敏瀾、吳德功、陳紹年
林獻章、賴清標、林 東、蘇維仁、魏林科
林光輝、林 錦、何寶琦、何寶銀、何寶峰
林俊堂、林幼春、陳林氏淑女、許梓桑
鄭維乞、李文樵、李謀番、劉神嶽、林海力
蔡柏初、楊庚生、蔡介明、陳清景、謝仁賢
張傳盛、林清福、林清文、蔡念新、張達源
陳 瑚、林建榮、吳銘元、洪錦水、洪献章
張玉書、羅金水、陳 進、林玉崑、薛果堂
張迺榮、林德溪、王卿敏、林伯廉、林啟三郎
廖乾三、陳邦畿、莊啟鏞、陳際唐、吳克明
劉慶業、劉成通、蔡氏甘、洪以南、施學賢
蔡 川、賴火輪、陳其春、林禮仁、王明卿
林木川、黃金生、陳鳳飛、蔡火賓、王英元
陳 水、張聯登、林文智、吳宗敬、蔡 戇
許秋金、陳長盛、李嘉謨、蔡然標、曾席珍
沈瑞辰、蘇育奇、黃壽臣、莊伯容、林明哲
林玉書、周福全、陳老英、賴尚文、黃明讓
蘇孝德、鄭芳春、林維朝、李品三、林 本
林蕃外、曾文川、李進興、朱 麗、王燕翼
李振鵬、李滋濕、李心匏、陳 培、林 榮
鄭以春、陳汝甘、賴維種、賴張氏緩、賴火烈
吳仕騰、林秀榮、林永興、吳炳炉、劉來旺
張鴻儀、洪紫薇、林金水、林朝碧、潘玉山。(人名部分引自一中網站)
---------------------------------------------
歷任校長
首任校長 田川辰一
日治時期
田川辰一:1915年-1919年(原日本新潟中學校長)
小豆澤英男:1919年-1924年
下村虎六郎:1925年-1928年
楠基道:1928年-1931年
吉川祐戒:1931年-1933年
廣松良臣:1933年-1940年
田中惠一:1940年-1945年
民國時期
金樹榮:1945年11月-1954年8月
宋新民:1954年8月-1960年2月
黃金鰲:1960年2月-1967年9月
周封岐:1967年9月-1969年8月
段茂廷:1969年8月-1981年12月
湯孝彬:1981年12月-1987年8月
陳繼統:1987年8月-1995年8月
陳時宗:1995年8月-1999年8月
蔡瑞榮:1999年8月-2000年7月
蔡炳坤:2000年7月-2008年8月
郭伯嘉:2008年8月-2012年8月
陳木柱:2012年8月-現任
臺中一中本校創校紀念碑碑文 - http://goo.gl/pZV3ot
--------------------------------------
台中一中的百年反思
推文到plurk
2014-10-06 12:54
台中一中學生自發校內發起「撐香港民主」活動,學生靜坐、貼祈福字條聲援。(資料照,記者蘇孟娟攝)
台中一中學生自發校內發起「撐香港民主」活動,學生靜坐、貼祈福字條聲援。(資料照,記者蘇孟娟攝)
◎廖崇倫
明年是台中一中創校一百周年,理當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試著回想一下,在我們正式成為一中生之前,就已對台中一中這所擁有百年歷史的學校充滿無限想像。翻開國中課本與新生手冊,台灣人的第一所中學、林獻堂、辜顯榮等歷史人物的淵源、或是你曾經聽過優秀校友對一中的回憶,都是很重要的一部份。但是,今天我們要告訴大家的,是許多人讀了3年也不見得知道、被隱藏的「一中史」。
「台中一中」代表意義
在日治時期,各地的「一中」,如北一中(今天的建中)、南一中、雄一中(今天的雄中)都是日本人念的學校,台灣人讀的是二中,破格錄取者少之又少。林獻堂等人秉持著「吾台人初無中學,有則自本校始」的精神,創辦了這所專收台灣人子弟的中學,日本人則是讀中二中(和日後的中二中並無直接關係)。有一段時間,當局對此事甚為不快,意圖將台中的一中與二中校名對調,當時的一中校長,本身為日籍的小豆澤英男以辭去校長要脅,成功保有一中的名號。
中村廚夫事件
日治時期一中學生們為了抗議日籍廚夫中村在校內行使特權、作威作福,因而串聯在深夜裡暴動,甚至短暫佔領了校舍。輿論一時為之震撼,這也是台中一中首次較大規模的抗爭。而這樣身為台灣人的民族意識,也一直是台中一中引以為傲的精神。
二二八事件與台中一中
大家一定要知道,中一中是一所在野精神濃烈的學校。活躍於日治中期到國府初期的地下政黨,主張台灣獨立和社會主義的台灣共產黨靈魂人物謝雪紅,曾在二二八期間組織具有革命性質的台中保衛隊,阻止政府軍開進台中市區。當時有很多中一中的學生,都提著槍(保衛隊攻陷警察局拿來的)參與這場戰役,當年一中學生捍衛鄉土的熱血心跡可見一斑。
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首任校長是金樹榮。他厲行中式傳統教育、強調中華文化的正統性,並意圖顛覆所有和日本文化有關之事物。這令已經習慣了新式教育的一中生頗為不耐、經常和校方發生衝突,而金校長依然我行我素。但在二二八事件爆發之後,一中生卻自發地組織在校舍周邊保護校長,令校長相當感動,甚至主動出面與軍方交涉,要求軍隊不可進入台中一中校園。事變之後,深受學生感動的金校長也開始改變治校風格,而台中一中在其任內和北一女中被評為全台治學績效最佳的男女校,成為一段佳話。
一中紅樓走入歷史
中一中的紅樓是在日治時期由台灣人自行出資興建,當時主流輿論對此工程嗤之以鼻:「台灣人?學日本人蓋什麼紅樓啊?蓋不起來吧!」出乎意料的是,中一中紅樓建成之後,轟動全島,連日本人都嘖嘖稱奇,覺得比日本人蓋得還漂亮,台灣人為此揚眉吐氣,中一中紅樓威名遠播。
然而,1969年,從屏東高中調來的校長段茂廷以破除殖民遺跡為由,提議拆除中一中紅樓,還請回時任台灣省主席,校友謝東閔回來演講,無知如他竟表示:「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嘛!」當時一中生對此相當反感,可是在白色恐怖的年代,能做的又有什麼呢?最後只能眼睜睜看著紅樓慘遭拆除。
但是大家不妨思考:建中、彰女、南一中、南女、雄中等學校如今都仍保有紅樓,而且還是出自日本人之手,為何反倒是台灣人蓋的中一中紅樓走入這悲慘的命運、淡出歷史舞臺呢?
我想,如果說每一棟建築都可作為一種表態,那麼中一中紅樓所呈現的就是反抗與追求自由的精神,是台灣人不願意向統治者屈服的意志,是台灣人也能出頭天的渴望!這種精神是不會因為殖民者是誰而有所改變的。
光榮的背後,嚴肅面對真相的勇氣
故事就說到這,在不知不覺中,一中就要走過一百年了。這一百年來,足以代表一中的價值是什麼?是自由民主的信念、是追求自治的不屈不撓、是站在強權者對面的風骨等精神。若沒有了這些,中一中就只是個「學生比較會讀書」的學校罷了。下個百年,中一中能否再使我們產生認同與驕傲呢?值得我們努力與深思、並牽起傳承與守護的手繼續走下去。
(台中一中學生,本文原刊登於台中一中校園刊物《串流》)
誰是「中一中」?日治時期台中二中也想爭名
誰是「中一中」?日治時期台中二中也想爭名 | 中小學 | 文教 | 聯合新聞網 http://bit.ly/38vEtYr
2019-12-10 18:22聯合報 記者喻文玟/台中即時報導
到底誰才是「真一中」?台中一中、台南一中兩校都是「第一高級中等學校」,校友、學生常在網路論戰「誰是真一中」!今年8月中一中教務主任廖財固考上南一中校長,「一中各表」又被熱議,兩校校長今天見面,決定未來每年透過教師球類聯誼賽「打一下」,以後每年「爭一中」。
不只台南一中想爭「真一中」,日治時期台中二中也曾有一段爭名風波!
百年歷史的台中一中是日治時代1915年第一間台灣人可就讀的中學,由中部仕紳向台灣總督府爭取、捐獻方式創辦爭取讓台灣子弟就讀中學。1922年日本人成立台中二中給日籍子弟就讀,中二中也想搶中一中名號,當時是日籍校長小豆澤英男堅持捍衛,才保住中一中校名。
台中一中是1913年中部林獻堂、林烈堂、辜顯榮、蔡蓮舫、林熊徵等人為首發起由民間捐款建築校舍,再捐獻給日本政府,1915年台灣總督府核准辦學,中一中創校紀念碑記載:「吾臺人初無中學,有則自本校始。」
中一中校友總會秘書處執行長施正心說,台中一中創校時原名「臺中中學校」,1922年2月日本內閣實施「日台共學」成立台中二中,一中因此更名「台中州立台中第一中學校」,正式確立台中一中的名稱,也是全台唯一是台灣人就讀的「一中」,其餘「一中」都是給日籍學子就讀。
中一中雖正式確立名稱,未料卻掀起另一個風波。中二中成立後,官方認為日籍學生讀的中學才是「一中」,要求中一中「讓名」,掀起師生、家長反對。
施正心說,當時中一中校長小豆澤英男雖是日本人,他站出來說,「先出生就是大兒子,第二出生就是二兒子,中一中創校比台中第一中學校早,如果一定要改名,我校長就不當了!」以此守住了「一中」之名
施正心說,中一中由台人捐助辦學,創立之初就是以「人民之力」向殖民威權政府爭取而來,「自由學風」是中一中天生的基因,讓身為日本人校長小豆澤英男也勇於反對當時日本政府的指示,不惜以職位來捍衛校名,這樣的中一中精神是精神文化的百年寶藏。
台中一中創校時原名「臺中中學校」,1922年2月日本內閣實施「日台共學」成立台中...
台中一中創校時原名「臺中中學校」,1922年2月日本內閣實施「日台共學」成立台中二中,一中因此更名「台中州立台中第一中學校」,但官方認為,日籍學生讀的中學才是「一中」,要求中一中「讓名」曾掀波瀾。圖/台中一中校友會提供
台中一中創校時原名「臺中中學校」,1922年2月日本內閣實施「日台共學」成立台中...
台中一中創校時原名「臺中中學校」,1922年2月日本內閣實施「日台共學」成立台中二中,一中因此更名「台中州立台中第一中學校」,但官方認為,日籍學生讀的中學才是「一中」,要求中一中「讓名」曾掀波瀾。圖/台中一中校友會提供誰是「中一中」?日治時期台中二中也想爭名 | 中小學 | 文教 | 聯合新聞網 http://bit.ly/38vEtYr
《臺灣日日新報》1911年8月3日刊載:「資產50萬圓以上之富豪,臺灣人有9人,分別為:林熊徵、林祖壽、林鶴壽、林景仁、李春生、辜顯榮、林昇堂、鄭如蘭、姜振乾。」北埔姜家姜振乾赫然在列。Facebook https://bit.ly/3caCcFm
《臺灣孝節錄》記載了1915年春天,臺灣總督府曾經旌表賞卹之臺灣孝子、節婦、義僕、篤行等30人之列傳。其中亦有姜振乾之記載:「 篤行家姜振乾,新竹廳北埔庄富戶也。現為廳參事。資性敦篤,急公好義。所捐公款:義兵艦隊二千圓,恤兵費千圓,愛國婦人會、武德會、赤十字社等約千餘圓,北埔事變善後費約一千六百圓,澎湖救荒費五百圓,新竹廳水災救助費二千圓,其他修造祠廟、學校、道路、橋梁、喜捨茶藥衣食棺材等項,從明治三十一年至大正三年間,大小六十八回,金額已達二萬七千餘圓云。大正四年五月,內田民政長官引見,嘉賞其善行。時年三十。 」
姜振乾當時擔任新竹廳參事,不過使用的名片卻無任何頭銜,名片上只有「姜振乾 新竹廳北埔街」九個字,用現代的視覺角度來看,簡單表達、字體優美而具有質感。
#姜振乾 #北埔姜家 #姜義豐家族
《臺灣日日新報》第4021號,明治44年(1911)8月3日,2版
鷹取田一郎《臺灣孝節錄》臺灣總督府,大正5年(1916)2月
圖:姜振乾名片、日本赤十字社社員徽章
Facebook https://bit.ly/3caCcFm
北埔姜家全台第九,新竹第二家族;《臺灣日日新報》1911年8月3日刊載:「資產50萬圓以上之富豪,臺灣人有9人,分別為:林熊徵、林祖壽、林鶴壽、林景仁、李春生、辜顯榮、林昇堂、鄭如蘭、姜振乾。」北埔姜家姜振乾赫然在列/從明治三十一年至大正三年間捐款善行,大小六十八回,金額已達二萬七千餘圓
姜振乾 北埔姜家第五代
出生:明治18年(1885)二月廿二日
住所:新竹州竹東郡北埔庄
資產:約二十萬圓
家族:
金廣福墾首高祖父姜秀鑾、曾祖父姜殿邦、祖父姜榮華、父姜紹基
學歷:
幼時隨彭裕謙及梁元諸老師習讀漢文、國語傳習所速成科畢
經歷:
1903 捐贈北埔公學校建築經費、賞銀杯
1905 義勇艦隊建設支部委員、授紳章、武德會支部委員、公學校學務委員、大隘圳管理者、農會評議員
1911 新竹廳參事
1914 寄附本島人中學校(捐贈臺中一中建校經費)、建物敷地審查員
1915 地方稅調查委員
1918 展南拓殖株式會社取締役(董事)
1919 再任地方稅調查委員、龍潭陂金融株式會社監查役、東洋木材株式會社取締役(董事)
1920 新竹州協議會員
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受銀杯及褒狀表彰
資料來源:
臺灣總督府報、鷹取田一郎《臺灣列紳傳》、遠藤寫真館《人文薈萃》1921年
日本時代臺中第一中學校校門清晰影像
《州立臺中第一中學校全景》(The Full View of the Prefectural Taichu Daiichi Middle School.),日治時期繪葉書,發行單位不詳。州立臺中第一中學校即是現在的台中一中,繪葉書中即是昔日中一中的校門,左上角寫著:「校庭廣く常に綠樹繁茂し靜閑にして施設完備せり。」(校庭廣闊、綠樹繁茂、寧靜且設施完備的學校。)
黃芳彥1家5兄弟都當醫生 4人離世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黃芳彥1家5兄弟都當醫生 4人離世
黃芳彥祖父黃春帆曾是草屯首富,南投水利會感念其貢獻設銅像。 (記者陳鳳麗攝)
黃芳彥祖父黃春帆曾是草屯首富,南投水利會感念其貢獻設銅像。 (記者陳鳳麗攝)
2021/01/30 05:30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黃芳彥出身南投縣草屯鎮望族,祖父黃春帆田產逾300公頃,當年是草屯首富,擔任過土城區長,開鑿龍泉圳讓1000多公頃「看天田」變良田,讓農民至今感念,且重視教育,催生土城國小成立;黃芳彥一家5兄弟都是醫生,如今他在美國過世後,黃重彥的4位兄長都已離世,鄉親不勝唏噓。
前南投水利會長洪國浩說,南投水利會土城工作站設有黃春帆的銅像和紀念碑,水利會紀念館也收藏多件黃春帆的文物,從中可看出他重視教育,及促成草屯國小土城分校設立,讓地方孩子能就近念書。
南投縣文化產學會創會理事長梁志忠說,黃春帆重視兒孫教育,兒子黃維騰(黃芳彥的父親)留學日本,擔任過台中客運和台中七信總經理,黃芳彥和4個兄弟都是醫生,地方津津樂道。黃春帆年輕從霧峰移居草屯鎮土城地區,管理樟腦事業致富。
黃芳彥1家5兄弟都當醫生 4人離世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日前旅居加拿大的Hiro堂叔寄來一張個人從未見過的老照片,這是堂叔在整理烈叔公留下的物品中發現的,照片中的人物我只認得曾祖父姜振乾,堂叔說烈叔公曾跟他提起過照片的事,只是事隔數十年,記憶已模糊。
拍攝時間及地點很清楚(照片上有紀錄):
大正博覽會觀光紀念
大正三年七月九日攝影(1914)
東京日比谷公園前(大武大夫T.Otake)
所以當時曾祖父與照片中的人士到東京參觀大正博覽會,並在日比谷公園旁的寫真館拍下這張合照,這幾位人士是誰呢?為解此疑惑,詢問過幾位親友,沒有找到答案。有一天在天水堂老屋大廳內看到幾個名字,記載於數幅懸掛在大廳兩側牆面上的祝壽對聯:「恭祝新竹廳參事姜振乾君 令祖母宋太安人六旬晉一榮壽」...有十多位人士共同署名,署名者都是各方知名的仕紳,這幅對聯的年代正好是大正三年,我想在這裡面或許可以找到線索,果然答案揭曉......
前排左起依序為:
姜振乾,新竹廳參事,新竹州協議會員
黃鼎三,新竹州勸業委員,黃珍香商號負責人
鄭拱辰,新竹州協議會員,新竹北門鄭家
蔡德樞,臺灣銀行新竹支店書記,新埔庄協議會員
只可惜後排三位目前尚未找到資料,各位親朋好友若有相關資料請不吝提供,以上資訊若有錯誤亦請給予指正,非常感謝!
1914年3月20日至7月31日「東京大正博覽會」在東京上野公園、不忍池畔、青山練兵場、芝浦等地舉行。第一會場設在上野公園內,利用既有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場地,設置教育學藝館、工業館、鑛業館、林業館及水産館等,第二會場設在不忍池畔等地,設置農業館、運輸館、染織館、外國館、動力館及機械館等,博覽會除了展示日本各地的物產,亦展出各種當時的最新技術及設備,包括覽車及日本第一台自動扶梯,為期四個月的展覽期間有近750萬人參觀。
在第二會場不忍池畔的觀月橋旁設有臺灣館,藉以推廣臺灣物產,堂叔說烈叔公曾提起當年曾祖父與諸位仕紳到東京與臺灣館有關聯,這幾位仕紳都是鷹取田一郎所著《臺灣列紳傳》榜上有名的人士,此張老照片距今已超過百年,彌足珍貴!
照片來源:Eugene Chiang +金廣福臉書
南一中百年校慶校友會辦桌晚宴, 預計席開250桌 ,即日起開放認桌捐款。圖/ 南一中校友總會提供
南一中百年校慶晚宴 開放認桌捐款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34DNEsp
文/葉圳轍、翁婉茹
臺南一中創校至今(2022)年屆滿100年,慶祝活動去(2021)年即陸續展開,重頭戲是4月16日的「百年校慶慶祝大會」,當晚將舉行校友大團圓辦桌晚宴,預計席開250桌;南一中校友總會表示,即日起至3月10日止開放校友和貴賓認桌捐款。
南一中秉持五育均衡的全人教育精神,走過一世紀,培育無數精英,在各領域發光發熱,欣逢百週年校慶,訂於4月16日(六)晚上6時,在校內二部運動場舉辦「校友大團圓辦桌晚宴暨晚會」,邀請校友、教職員、學生家長和貴賓齊聚團圓,共同歡慶南一中百年輝煌。
南一中校友總會指出,該晚宴經費採「認桌捐款」方式進行,以每桌(10人) 1萬5千元為單位,認捐人可選擇是否參加餐會(葷素食皆有),由認捐人自行邀請餐會來賓;或者僅認捐金額,出席人員委由校方安排。該認捐金額指定支應餐會活動使用,不足部分則由校友總會的百年校慶經費支應。
南一中校友總會說,校友和貴賓認桌捐款方式,請先匯款後再上網登記,待匯款與登記皆確認,始完成報名手續。匯款戶名:「中華民國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校友總會」,屆時將由校友總會開立捐款收據。活動登記至3月10日截止,若提早額滿即停止登記。詳細辦法可至https://reurl.cc/jklZ61查詢,或電洽校友總會秘書林小姐0975-586693。
據悉,4月16日的「南一中百年校慶慶祝大會」包含:校慶園遊會、第十五屆校友傑出成就獎頒獎典禮、沈光文傳奇布袋戲公演及各項工程的揭幕式,有:沈光文銅雕、校友文學家銅雕、百年校慶紀念藝術牆、新建紅樓景觀園區、新建大榕樹景觀園區、新建校史館等。壓軸是晚間的校友大團圓辦桌晚宴暨晚會,邀請校友返校,重溫校園回憶,並共同見證母校的百年輝煌。
南一中百年校慶晚宴 開放認桌捐款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34DNEsp
臺南一中百年校慶活動官網 www.tnfsh.tn.edu.tw/anniversary/ 。臺南一中百年校慶系列報導 https://ctwebevent.wixsite.com/tnfsh10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