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越鋼排放汙染源至海中罰了台塑越鋼五億美元,相當於一百六十億新台幣。台塑越鋼的股份持有,其中有25%為中鋼所有,而25%中又有20%為經濟部所有,也就是說,其中有八億的罰金,是由台灣人民的稅金支付。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8Z4aHM

-------------------------------------------------------------

一帶一路的大國博弈/南海仲裁一帶一路暫時受挫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bfrerK

-----------------------------------------------

新聞透視-免簽成方便門 詐騙、賣淫新南向
By 馬瑞君,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月 13日, 2017
蔡政府拉攏觀光的「南向政策」,予以泰國免簽後,讓台灣「門戶大開」,不僅泰女以假觀光、真賣淫來台人數創10多年來新高,連詐騙集團也開起「短期研習班」,讓泰籍學徒能「一周受訓、迅速上手」,話術不優、騙不到泰國民眾上當,還得「返校重修」。
據移民署統計,2015年各治安單位查獲外籍女子賣淫總數159人、泰國女子僅1人;2016年查獲301人、泰女15人;今年上半年至7月止,查獲406人中,就有122名泰國女子。
從台北、台中、嘉義等處接連傳出警方查獲泰女賣淫案,應召站以LINE等通訊軟體標榜「洋妞服務」吸引嫖客,還將泰女偽裝成俄羅斯混血美女,甚至連泰國變性人都看到商機,來台下海攬客。
檢警指出,泰女利用免簽以假觀光、真賣淫方式來台,一般都由台灣應召業者支付機票與住宿費,省下旅費且每次性交易可賺1000至1500元,略具姿色的「紅牌」接客多、價碼高,都能「短期打工、輕鬆入袋」,賺個10多萬元再返國。
但也有些人沒這麼幸運,台中市警方今年7月查獲4名泰女,均供稱來台賣淫15天、約50萬元皮肉錢,都被接送的許姓男子拿走,自己一毛錢都沒拿到,還要遭到遣返,當場大嘆「倒楣!」
如今台灣詐騙集團又利用泰國免簽,透過人力仲介廣募泰籍人士來台合作,共組跨境詐騙集團,還提供「短期研習班」,標榜「一周就能上手」,因太具吸引力,連小有名氣的泰籍拳擊手也放棄打拳,轉行加入詐騙集團。
這些來台的泰國「觀光客」,「刺激消費」方式有別一般人,不是來觀光消費,還出賣皮肉賺台灣嫖客的錢,甚至期滿後逾期停留、四處流竄各地應召站,如今又隱身詐騙集團機房行騙母國鄉親,也讓台灣是「詐騙大本營」的臭名揚名國際,南向政策已讓台灣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台灣「古」南向與「老」南向

洪德青:半世紀前的台灣「舊」南向,是星光燦爛的藝文往事! - 獨立評論@天下 - 天下雜誌 - https://goo.gl/7ZVMb3

2017-11-17_204534  


 

合庫「新南向貸款專案」 總額度50億元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八月 29日, 2017
A-A+
2017-08-29 21:34聯合報 記者沈婉玉╱即時報導
合庫商銀為挺政府新南向政策,推動「新南向貸款專案」,以擴大海外放款規模,提高海外獲利比重,且為顯示合作金庫商業銀行支持業界擴大雙向經貿交流活動,鼓勵觀光業者提高產業品質,合庫銀一併推出「協助觀光產業輔導專案」,協助觀光業產轉型升級,以吸攬新南向國家人士來台觀光及從事商務活動。
根據國貿局及觀光局資料顯示,本(106)年1至6月,經貿往來方面,我與新南向18國貿易總額534.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逾19%;來台觀光人次超逾百萬人,成長39%,顯示我國與新南向各國往來日益密切,東南亞市場已是我國未來產業發展重點地區之ㄧ。
為配合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並因應新南向18國崛起及經濟成長,合庫銀表示,已備妥50億元融資額度,結合國內營業單位及海外分支機構的力量,推出「新南向貸款專案」,協助有意赴新南向國家投資的企業取得資金。
另一方面,隨著「新南向政策」持續發酵,未來來台觀光及從事商業活動的新南向國家人士預期將與日俱增,對目前因大陸旅客來台人次大幅下跌,造成客源流失的觀光旅館業者,不失為一轉型契機。
為支持業者轉型升級,合庫銀提出「協助觀光產業輔導專案」,對有完善轉型或升級計畫的業者提供融資,促使業者投入資金改善軟硬體設施,藉以吸攬多元化客源,及增裕收益。
合庫銀表示,已往來的觀光產業,若因受大環境衝擊,致營運產生影響,合庫銀會提供相關配套措施,以協助業者持續發展,


 

社論-新南向政策必須「接地氣」
By 中時電子報,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31日, 2017
教育部、衛福部、經濟部等相關部會,正陸續就新南向政策的規劃與具體執行方案,向行政院長林全報告,行政院彙總整理後,將在八月份提出新南向的「五大旗艦計畫」,重點包括人才培育、醫藥衛生合作與產業鏈發展、創新產業合作、區域農業發展、以及青年交流平台等五大重點,並在公共工程、觀光、跨境電商等三大潛力領域,擬定推動計畫,掌握商機。
新南向政策是蔡英文總統就任後的重大政策,但是政策推動一年多以來,並沒有看到重大的突破,台灣與南向十八個國家的貿易額,年增率11%,跟整體貿易額增加的幅度相當,並不特殊,雙向投資也沒繳出甚麼成績單,真正成長比較顯著的倒是越南、泰國與馬來西亞來台觀光人數大幅增加,填補了一小部分陸客留下的黑洞。
蔡英文政府施政重視標題與口號,明明是傳統鐵道建設,硬是掛上了「前瞻基礎建設」的招牌,現在新南向的「五大旗艦計畫」也同樣犯了口號響亮、內容貧乏的老毛病。例如衛福部推動醫療交流,沒有看到醫院相互投資、只有「每年200人次」的醫療人才代訓計畫,台灣醫療產業號稱亞洲第二,僅次於日本,但是在衛福部的計畫中,看不到醫療產業出國比賽的可能性;農業部也有類似的現象,都未見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戰略規劃,更沒有具體的行動方案。
教育部算是積極推動南向政策的部會,鼓勵陷入招生荒的大學廣招東南亞學生,還提出三年後的109年,要招募新南向學生來台灣讀就讀「人數倍增」至5萬8千人次的目標。但是,教育部的招生補助經費有限,各大學面對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印尼等複雜的語言,也難以找到教授與資源來快速擴大招生規模。
這些現象正是小英政府的缺點,在推動南向政策上更暴露無遺,總統下了動員令,但是部會的官員們根本不瞭解這些國家真正的需求何在,只能關在台北的辦公室內勉強編寫口號響亮的簡報,頂多就是拜託駐外人員多拉些觀光客與留學生。
但是,就在蔡英文提出新南向政策的一年多時間,印度總理莫迪全力推動「來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的招商政策,加上去年11月驚心動魄的廢舊鈔政策,印度已經展現驚人的經濟動能,今年元月至今,印度貿易赤字與資本流出大幅縮減,通貨膨脹率顯著下降、電子商務跳躍式增長、匯率穩定、股市大漲,再加上7月1日起推動的稅制改革,印度已經啟動了能夠與鄧小平改革開放同樣重要的經濟改革。
印度總理莫迪在2014年5月就任總理,至今3年之內已經爭取了1,600億美元的外資,其中在今年3月截止的會計年度,就吸收了超過600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莫迪爭取外資身先士卒,他過去3年已經出國拜訪了六十幾趟,美國、日本、中國、歐洲都到處可以見到莫迪招商的身影,他號稱要在2022年前,為印度勞工爭取一億個製造業的新工作機會。
莫迪在去年11月的廢鈔令,如今看來已經平安度過萬重山,他成功推動史無前例的貨幣改革,不只大幅減少了地下經濟,徹底打擊貪腐,而且讓印度的電子商務獲得突飛猛進的成績,更讓蓄勢待發的數位銀行獲得突破性的成長。在貨幣改革初具成果之後,莫迪快馬加鞭推出稅制改革,7月1日之前通過四項消費稅(Goods and Services Tax, GST)稅法修正案,讓在不同省份經商的企業能夠統合消費稅,同時,還推動由中央政府控管的優惠補助(Direct Benefit Transfer, DBT)法案,貨幣與稅制改革,將消除各省劃地為王、稅制凌亂的歷史積累問題,使得印度成為真正統一的經濟體。
其實,蔡英文政府在去年高喊新南向政策,時機恰到好處,不論是越南、印度、印尼、或是泰國,現在都正在發生經濟高速成長、產業結構快速轉型的歷史重大機運,這些國家都在積極招商,都有大量政府資金投入交通、電信等基礎建設,台灣擅長的醫療、農業、零售服務、乃至科技製造,在這幾個國家都有重大商機。
南向的商機還不僅止於直接投資,印度股市今年年初至今已經上漲22%,漲幅與阿根廷、韓國並列全球漲幅最大的市場(扣除奈及利亞等小型市場),資金充沛的台灣投資人,不論作為單純的投資人,或是承銷印度ETF基金,都有可觀的回報。
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必須接地氣,光是在行政院裡面編撰「五大旗艦計畫」不能成事,政府應該認真看看南向國家的重大轉機,把有限的資源投入高速成長的市場,掌握到印度、越南、泰國與印尼的高速成長商機,少點政治語言,多點商業敏感度,新南向政策才會繳出具體的成績單。


 

四招養成東協人才 在地化從人做起 |經營管理|人才|201 : 7|天下雜誌第627期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台灣企業拓展東協市場,對於採用當地人總是有些遲疑,希望以「自己人」為主,但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往往才是最了解市場消費習性的最佳行銷者。
1.歐珀泰國:讓7年級銷售總監管6800萬人市場
34歲的王昌勁(Chanon Jira-yukul),出生於泰國,母親是來自福州的中國移民,但他直到20多歲至廣州學中文之前,一句中文也不會。他5年前加入歐珀(Oppo)泰國,現在已經是首席銷售官。「我一開始只是活動組員工,翻譯很差還被罵,我是一步一步慢慢爬上來的。」
從王昌勁的例子來看,當要拓展的產品是需要與消費者第一線接觸,大膽「以夷制夷」,也許才是最有效的人才戰略。
2.中小企業打東協,菲律賓、新加坡短期班助攻
台灣要培養東協人才,一定要了解十國市場差異,哈佛商學院在菲律賓馬尼拉創立至今已50年的亞洲管理學院(AIM),院長姜志卿(Kang Jikyeong)來台受訪時表示。
她希望跟台灣的商學院合作,為中小企業主開設迷你MBA,赴馬泰印越菲五國參訪,借重AIM綿密的校友網絡,找到當地伙伴與商機。
外貿協會則已確定開設新南向短期課程。9月,貿協將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合作開設給企業高階主管的實戰班,還將前往新加坡與印度參訪。
3.善用台灣校友
台灣高教若想南向,該怎麼做?
美和科技大學耕耘越南境外專班10多年,培養出許多知台派。除了胡志明食品工業大學國際長鄧進協在台南成大拿到化工博士,擔任大學秘書的陳氏紅絨(Jenny Tran)2015年也才在美和大學拿到管理碩士。
「我剛到台灣人生地不熟,老師還到機場來接我,」陳氏紅絨談起在台灣的經歷眉飛色舞。「一開始中文程度太差,上課都聽不懂,老師們特別照顧我,他們是我的老師也是父母,」在畢業典禮上,陳氏紅絨甚至當代表上台致詞。
台灣的經驗讓東南亞學生留下好印象,是台灣高等教育最佳代言人。台灣不乏招收許多東協學生的學校,如果能善加利用這些校友資源,可以是南向的一大助力。
4.泰商開MBA,實際工作場域學東協經驗
想南向發展的個人,有什麼管道?
正大集團(CP All)是泰國最大商業集團,經營橫跨零售、金融、地產等,旗下有400多家企業,還有管理學院(Panyapiwat Institute of Management),他們怎麼訓練人才?
儘管正大管理學院校齡僅10年,野心卻不小。「我們的目標是提供泰國最好的企管教育,讓學生在實際工作場域中學習,」國際MBA(IMBA)學程主任維瑞莎(Vee-risa Chotiyaputta)受訪說,此學程有一半時間是讓學生在各大企業或單位實習,例如7-Eleven便利商店或醫院,汲取工作經驗,另外一半時間才是上課討論。
正大集團利用綿密企業人脈,安排參訪中小企業,讓有意在泰國發展事業的學生們,摸透市場脾胃。
來自台灣的陳宜僅,是正大國際MBA第4屆學生,同學來自11國。透過企業參訪,她獲得在國際綜合醫院BNH的實習機會。29歲的她說,畢業後希望留在東協,「曼谷是很國際化的環境,學外語和各方面成長都非常快。」
東協各國市場民情各異,正大國際MBA運用企業集團的優勢,提供實際工作經驗與網絡,讓學生除了理論還有實際,儘管才剛起步,已經證明自己和其他學程的差異。(責任編輯:王珉瑄.洪家寧)


 

蕭新煌:新南向應嚴防「機會主義者」投機竄起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
針對政府新南向政策,民進黨中常會5日邀請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執行長楊昊進行專題報告。蕭新煌在報告最後提醒政府,需特別謹慎留意「機會主義者」藉由新南向新政而投機竄起的現象。
蕭新煌5日在向民進黨中常會簡報提及,新南向挑戰與初期檢討共包括四項。第一、就政府在規劃與執行新南向政策的跨部會協調情況而論, 新政府在大戰略的勾勒上以國安設定的綱領,架構出具有前瞻性與全面性的推行路向,並且責成行政院規劃推動計畫。然而,囿於政府部門長期以來欠缺強而有力的跨部會協調與整合機制,這也將使得新南向的理想充滿挑戰。
蕭新煌表示,其次,新南向倡議與政策執行的效益,亟需朝國際「轉向」。臺灣的新南向戰略亟需推進更充分、多元及全面的國際宣傳和其他有效的「公共外交」途徑,讓新南向國家與社會感受、理解臺灣參與及貢獻區域共同體進程的善意與承諾,才能由下而上地促進雙向夥伴關係的紮實建構。
蕭新煌表示,第三項挑戰主要是從技術層面反應施政管考的長期困境。當前的新南向政策採取「以人為中心」的途徑,透過多元推動、同時並進的方式,以期收百花齊放之效。然而,政府必須改造臺灣公部門長期以來僵化「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ex, KPI),避免過度仰賴量化指標作為執行與衡量政策的唯一標準。藉由充分理解區域共同體的發展動力與需求,發展出對應區域整合路徑、逐年落實的國家型旗艦計畫。
蕭新煌說,最後,政府需特別謹慎留意「機會主義者」藉由新南向新政而投機竄起的現象。這裡所提到的機會主義者,包括可能利用東南亞政商虛名資源來爭取臺灣政府支持的利益團體、或者是近期開始出現針對東南亞新興市場都市化更新需求所發展出的投資集團或進行東南亞佈局與對臺吸金的非法金融活動等,這些都可能搭上新南向政策的順風車而成為損及臺灣國家形象的弊端。
黨發言人王閔生中常會後轉述,總統蔡英文聽完報告後表示,新南向政策是國家層級的重大政策,就像報告中所提到的,這個政策的啟動對國家發展與區域參與都別具意義。誠如剛剛副院長林錫耀所說的,各部會到現在都做了一些事情。也確實在這段時間之後,政府必須要進行盤點,看一下這幾個月來的努力,有達到哪些成果,同時也再檢視一遍政府在整個新南向政策執行的過程中,缺了哪些面向。
蔡英文表示,今天所提出來的報告,確實是政府在前階段規劃新南向政策裡面,有一些沒有特別去思考的方向,所以今天的建議書她也請行政單位做為政策制定的重要參考,並儘速研擬具體的行動方案。
蔡英文表示,另外一點,剛才這個報告也有個建議,她覺得很有意義,就是民進黨要更強化政黨外交的責任,台灣民主價值的推廣、協助海外台商組織網絡,黨都應該要有更重要的使命感,做為執政黨,民進黨應該是責無旁貸。
蔡英文表示,有兩位中常委,一位提到國會外交,一位提到地方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她覺得都非常的重要,除了國會自己本身,對於新南向國家的連結之外,也希望行政院部門,可以跟國會有更強的溝通跟連結,至於地方政府,剛才林佳龍市長提到,確實很多方面,需要地方政府做靈活的城市外交跟結合地方產業,並與中央協力,強化整體實踐南向的能量。
蔡英文說,最後,這個報告也特別點出來民間、公民社會可以扮演的角色,她也請相關單位能夠更創新的來規劃這些機制、合作網絡,活絡台灣與各國公民社會的夥伴關係。


 

今周刊/獵殺計畫啟動! 餓狼式查稅讓台商玩完?
By Fb, www.ettoday.net查看原始檔
圖、文/今周刊
「2016是東莞台商腥風血雨的一年⋯⋯」深吸一口氣,一位大型、極具指標性的台商企業的財務長緩緩說出。
去年底,NIKE運動鞋主要代工廠豐泰正式對外公告,因為「遭福建省稅局進行企業所得稅移轉訂價查核」,要補繳人民幣2.22億元,合計台幣超過10億元的稅。豐泰誠實、勇敢地把不敢說的祕密搬上枱面,震驚市場。
「史上最大風暴恐怕才正要颳起,這將是壓倒中國台商的最後一根稻草。」在中國市場超過20年,看過至少四百家以上台商的移轉訂價報告的會計師,一字一字斬釘截鐵地說。
史上最強查稅
戳破台商不能說的秘密
「去年誰補稅最多?」幾乎人人遙手一指,都朝向在東莞數一數二的大台商——母公司是為致伸集團的東聚電子。
東聚為什麼被查?打開致伸的財報,數據已說明一切。東聚占集團的營收比重近八成,稅後淨利卻不到二成;再看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總營收),照理說,營收比重這麼高的子公司,營益率應至少與母公司相當,但最近三年(2013年到15年),東聚電子的營益率都不到母公司的一半。
「這就是典型的移轉訂價模式」一位任職於國內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中國稅務的會計師直言。也就是說,東聚的獲利可能都被灌到位於避稅港的海外子公司,帳面上才會出現那麼大的落差。
過去30年來,幾乎所有在中國的出口商,都利用移轉訂價的模式避稅。即在免稅地區設立境外貿易公司,再將中國獲利透過集團內相關企業交易,移轉到免稅區,以節省所得稅費用,這個俗稱「三角貿易」的獲利模式,在中國已行之有年,但現在將被大力掃蕩。
知情人士指出,中央國稅局手上有一份「千家企業名單」,各省稅局則有「百家企業名單」,追稅對象鎖定大企業為主。企業一旦被盯上,甚至會被一口氣追溯過去十年的稅務和交易資料。
這幾年,反避稅潮流在國際間風起雲湧,中國也持續加強力道,稅務規範也逐步與國際接軌。去年六月,中國國家稅務總局正式發布《關於完善關聯申報和同期資料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告》,簡稱《42號公告》,要求企業每年報稅時,須詳實揭露集團內關係企業的跨國交易,以及各關係企業的營運狀況,此舉讓集團內每家子公司是否有被「動手腳」都一覽無遺,沒有模糊空間。
同時,中國稅務機關的查核機制與手法也逐漸追上國際水準。他們一方面派種人員到歐美學習製作大數據資料庫;另方面,也組專業團隊,針對移轉訂價主動出擊。稅官們執法之嚴謹、手法之細膩,前所未見,那個可以塞紅包、議價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躲不了!賺多少就要繳多少
大型台商全都剉咧等
落實移轉訂價查稅,影響究竟多大?簡單說,未來台商在中國的生產基地賺多少,就該繳多少稅,對在中國以製造業為主的出口台商,全都挫咧等。
「台商過去在中國的獲利都是假的,因為沒有計算稅務成本,財報上一年賺一千萬,繳完稅可能剩七百萬,繳完五險一金(雇主須提列的勞工社會保險成本)後,甚至可能虧損,過去賺的不是公司的競爭力,是中國的社會成本。」一位不願具名的會計師快人快語,一句話掀開了潘朵拉的盒子。
過去台灣資本市場中所謂的「中概股」、「中國收成股」,曾經引領市場多少風騷,如今事實證明,有多少的風光都是躲在這殘酷的現實之後,自欺欺人,這是台商最不願面對的真相。


 

淺談新南向政策的大學教育與人才培育
台灣的大學在東南亞的資源理論運用上應是合作關係,但因為資源有限缺乏開發最後變成彼此競爭。除了現有資源,在資訊透明的今天,許多一二線城市大學以及私立大學,合作的空間與彈性都相當大。如果能夠走出首都圈與一線大城市,鼓勵各大學發掘新亮點,這樣的教育合作計畫其實更可以深入到當地社會,贏得更多的尊敬。
一路向南
2016-10-31 18:38
推文到plurk

戴萬平/正修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副教授,印尼BINUS UNIVERSITY訪問學者
一、 背景
「新南向」政策的議題在最近頗為熱門,也是當今許多行政單位施政的工作重點。在蔡總統的宣示中,「新南向」與以往「南向」最大的差異在於強調「以人為本」。所謂的「以人為本」,即是強調台灣公民與東南亞各國居民的交流互動,在這一塊,「教育」扮演重要的角色。
「教育」的觀點來看,以人為本的「新南向」教育應有幾項主軸:
第一,透過教育台灣學子對與東南亞的重新認識,並修正歧視觀念,並增加與東協的交流。
第二,在經貿上新南向將東協市場視為是內需市場的延伸,透過教育讓台灣學子瞭解東協市場,進而成為台灣拓市場的經貿人才。
第三,透過教育輸出,將台灣教育與科技的強項輸出,將台灣的軟實力滲透到東南亞的民間社會。
筆者曾於2002年就讀博士班期間前往印尼大學進修語言與文化課程,近十年則在正修科技大學負責推動與東南亞人才與交流工作。本文從實務工作者的角度出發,分享個人實際的操作經驗供批評與指教。
二、 讓年輕人重新認識東南亞
就如前述所言,台灣與東南亞地理位置相近,但是台灣社會對於東南亞不僅是陌生,甚至帶有歧視。這是因為一般人民對於東南亞的經驗,多數還是停留在移工或新住民這樣的刻板印象。在大學中,除國立暨南大學設有東南亞專業科系外,大學中也很少開設相關課程,缺乏系統性的教學,這也是台灣社會缺乏對東南亞認知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因為缺乏認識,多數大學也誤解認為開設東南亞課程就是開設東南亞語言課程,因師資難尋讓各校望之卻步。

國內廠商其實可以從各大學中有計畫的培養新住民、僑生、外國學生、交換生成為日後的工作夥伴。(AFP)
就筆者個人的立場,對東南亞語言的掌握雖然重要,但是不應該成為認識東南亞的障礙,各校可以在原有的發展特色上開設相關的課程與講座。這一類的師資並不難找。以筆者服務的正修科技大學為例,在國際企業系就開設有「亞太經貿市場」課程,管理學院中開設有「全球經貿議題講座」課程,除教師講授專業領域外,並配合東南亞的在地人士,像是:駐台官員(本校的亞太經貿市場課程就曾邀請到越南大使與菲律賓駐台貿易官演講)、台商、東南亞華人企業家分享實務經驗,甚至新住民與留台學生來教授簡單東南亞用語,從不同的觀點切入,不僅在地有趣,學生的反應效果也相當令人滿意。這類的課程政府就應適度鼓勵開設。
當然除大學教育之外,筆者觀察到有關於「認識東南亞講座」或是「東南亞經貿講座」也開始在政府、法人與民間團體出現。有些講座結合年輕人的創業基地,更以「認識東南亞、到東南亞創業」為號招。這類講座,特別是配合媒體相關報導,也扮演某種東南亞知識的社會教育功能。
三、 走出去:海外實習將東南亞當成內需市場
當然,舉辦講座、在課堂獲取相關知識,都是吸引學生認識東南亞的過程,後續必須要輔以「人的接觸」才會有更深刻的體會。況且隨著廉價航空的出現,資訊的透明化,「學生時代出國見習」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學生出國見習與實習與旅遊是有所差異,主要有幾個「教育」意義:其一是實地體會海外生活,觀察當地社會習性;其二是藉由瞭解東南亞社會尋找可行商業機會,甚至轉化為當作找海外工作機會的起點;其三將在大學所學東南亞的知識實踐化;其四時間要夠長,至少要近一個月,而不是短期三五天的走馬看花。
以筆者所服務的正修科技大學的東南亞實習團,主要採三個目標進行:
第一是菲律賓大學提供暑假英語與文化訓練見習課程;
第二是與泰國正大集團合作的暑期實習團;
第三則是採取菁英模式,申請政府補助的實習計畫,例如經濟國貿局輔助大專院校赴新興市場實習計畫。
個人堅持第三方案這是政府的輔助案,就應該前往艱困且較值得開發的東南亞國家實習,除第一年的印尼、連續二年前往緬甸企業實習成為本校辦理海外實習計畫的重要特色。
當然這樣的東南亞實習方案推動必須要有相當的誘因學生才會參與,通常的做法是給予學生抵免學分(因科技大學多半將實習列為必修,因此海外實習也成為實習方案的選擇之一)或是出國經費補助。特別是技職體系學生來自弱勢家庭,根本沒有出國經驗,能夠出國居住一個月的實習生活變成許多學生學習的追求目標。為避免實習其無法進入狀況,執行單位通常會實施訓練課程,以正修科技大學系為國際企業為例,通常要前往東南亞實習課程的同學都必須要先修過「亞太經貿市場」課程,才能具備實習資格。

東南亞實習方案推動必須要有相當的誘因學生才會參與,通常的做法是給予學生抵免學分或是出國經費補助。(資料照,記者孟慶慈攝)
連續實施四年下來的海外實習計畫,究竟對學生有何幫助?
本校經驗大概可以看到出下列成果:有人因參加實習計劃取得的實習結業證書,申請到國際MBA名校;有同學考上外貿協會經貿人員訓練班,畢業後立志外派東南亞擔任貿易尖兵;有人因為有東南亞經驗應徵至大型公司擔任東南亞貿易人員;也有同學因為實習計畫的延續,開始為東南亞台商繼續工作;也有同學選擇自行創業,在東南亞各國間從事貿易買賣工作。
四、 請進來:教育軟實力深耕東南亞社會力
近年走訪東南亞各國也發現,因為AEC整合,各國也開始謀足全力經營教育市場,許多學校就會標榜大學一年,其中一定要有一學期的時間到國外擔任「交換學生」,這是許多東南亞大學對外宣傳利器。同時,在全球中文熱的情況下,「來台交換學中文」成為東南亞學生來台就讀之外的另一個選擇。以筆者的經驗來說,特別是越南、泰國、印尼的大學都對送學生來台灣交換表現高度的興趣,這就是台灣教育的內部輸出。「交換生來台」對於本國學生來說也是個學習東南亞刺激源。
除了學習中文與文化體驗,由於交換的課程中也安排企業講座企業參訪,跟台商接觸成為未來的工作幹部。事實上,台灣許多廠商對筆者表示:計畫拓展東南亞市場,最缺就是缺乏「市場開發」「產品行銷」人才。而這些廠商其實可以從各大學中有計畫的培養新住民、僑生、外國學生、交換生成為日後的工作夥伴。目前已經有泰國台商推動類似的計畫,與泰國學生簽約來台就讀,培養成為日後幹部;也有廠商選擇來台競賽得獎的東南亞大學團隊簽約,讓台灣成為廠商拓展當地市場人員;筆者也接受某國營企業的諮詢,開設越南學生培訓班,介紹產品與行銷計畫,希望學生畢業後返回母國能為該企業新成立的事業部服務。
除正式學生與交換生外,筆者走訪東南亞產業,如果離開一線城市,這些在地話較強的東南亞學校與企業對台灣更有興趣的部分在「技術層面」。如印尼的梭羅(Solo)地區,因為過去台灣有農技團進駐贏得極高評價,當地農業大學就希望能與台灣繼續在人才培育層面合作,發展農產運銷與食品加工;越南出口加工區的專科學校,也想與台灣在工業自動化方面合作培訓當地技術人員。目前僑委會與教育部也規劃「海青班」與「外青班」最類似的規劃。不論是未來在當地開設培訓班或是將這些人才引進台灣做短期培訓,這些合作的構想與提議未來都是會滲透到東南亞的基層社會,成為各國友台種子。
從實際需求來看,不論在地廠商與台商,在人才培育的層面上都希望台灣技職教育體系,也就是「科技大學」扮演重要的角色。這一點倒是值得在政策規劃中多加考量。

新南向政策的主軸是「以人文本」與「內需市場」的延伸,台灣的大學教育在南向政策的資源分配上,應關注在「鼓勵台灣大學生走出去」重於其他項目。也就是讓學生能成為「台灣的哥倫布」,能夠開拓海外市場。(資料照,記者蔡文居攝)
五、 更多的政策建議
根據上述的分析與筆者過去十年與東南亞國家、大學的交流經驗,可以發現大學教育可以在「以人為本」的新南向規劃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但從實務面上來說,還是有可注意之處,以下提供幾點建議:
首先,因為新南向政策的主軸是「以人文本」與「內需市場」的延伸,筆者個人意見是對台灣的大學教育在南向政策的資源分配上,應關注在「鼓勵台灣大學生走出去」重於其他項目。也就是讓學生能成為「台灣的哥倫布」,能夠開拓海外市場。
此外,不論在對外的實習與對內的培訓,在內容上,更應與台灣未來產業發展相關,這特別指的是東南亞也在發展「新經濟」,也就是「電子商務」與「文化創意」。新經濟時代,在東南亞各國雖然公共工程的設施不佳,但是網路工程的建設卻可以一次到位,讓東南亞各國城市中產階級一樣可享受相關的服務。電子商務進入市場的門檻較低,也是是台灣強項,如果能夠適時的導入,不僅可以增加台灣經濟成長動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創業,也是傳統產業轉型的絕佳契機。其次,在相關法規的解釋,政府必須推動更靈活的做法。例如東南亞學生來台培訓或實習,也會牽涉到相關簽證的問題。如何規範在「學生來台企業實習」與「外籍移工以學生身份來台工作」之間找到一個適當的平衡點,宜多加考慮。
第三,以往推動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中,技職體系較不受關注,主因是技職體體系的學生能力不足與學生來自弱勢家庭。可是這樣的情況已經改觀,而且就實務面上來看,科技大學學生的「穩定性」與「實作能力」反而更受歡迎。例如最近「泰國華商經貿聯合會」就與三所科技大學簽訂產學MOU,就是看好台灣的技職教育更能符合台商需求;許多東南亞大學也強調實務性,更樂於與「科技大學」合作。

(圖文:記者王俊忠)
第四,在「新南向」推動後,各校莫不積極向外活動推展海外資源,但可以發現因為管道有限,重複性相當高,國外合作大學也應接不暇。以筆者長期合作的泰國某企業表示,在新南向推動後不同的大學對他們提出不同的方案,搞得他們頭昏眼花不知所措;在印尼也有類似的情況。
事實上,台灣的大學在東南亞的資源理論運用上應是合作關係,但因為資源有限缺乏開發最後變成彼此競爭。除了現有資源,在資訊透明的今天,許多一二線城市大學以及私立大學,合作的空間與彈性都相當大。如果能夠走出首都圈與一線大城市,鼓勵各大學發掘新亮點,這樣的教育合作計畫其實更可以深入到當地社會,贏得更多的尊敬。
最後,筆者必須要提醒的是法規問題。東南亞有些國家對於簽證、移民有較多限制,例如印尼與馬來西亞。在政府單位的政策執行上,東南亞相關資訊的提供與提醒,這一點是在推動台灣教育新南向方案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

----------------------------------

===============

東協10國:1967年8月8日成立,當時共有五各創始成員國,分別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後來增加汶萊、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共十個國家

台灣為什麼逆勢加碼越南?
By 李建興, www.gvm.com.tw查看原始檔
「我們憑什麼瞧不起人家!?台灣目前的優勢只剩下五年,再不把握,恐怕連越南、緬甸都要超過我們……!」今年5月17日,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黃志芳在總統就職前,解構台灣經貿困境時說了這麼一句重話!

而三天後,正當所有人都等待總統蔡英文是否會在520就職典禮上論述「兩岸九二共識」時,沒想到她輕描淡寫,關愛的眼神轉向了東協:「我們有危機,但也有轉機……『新南向政策』就是基於這樣的精神。我們會在科技、文化與經貿等,增進與東協、印度的多元關係……。」


政府舉旗南征 東協卻頻傳風險
到了9月26日,一場在圓山飯店舉行的世界台商大會,即使面對的是來自全球各地台商,議題仍聚焦在東協。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還特別簡報,重申「南進到底」的意念。

而就在政府高調地唱著「南向進行曲」時,民間亦有擋不住的南進熱。

雖然,今年4月份在越南河靜省砸下99億美元的台塑鋼廠,因一起爭端重重的汙染事件,引爆了大批越南漁民抗議,儘管台塑認賠5億美元(約150億台幣)鉅額罰金,當地民眾的抗爭仍方興未艾。

另外,兩年前的2014年5月13日,越南民眾因不滿中國宣示南海油田主權,掀起大規模攻擊行動,共425家台商受牽連,付出慘痛代價。

但,儘管如此,近兩年來台商投資越南的金額與家數仍逆勢成長。2014年對越南投資總計為5.12億美元,2015年增加為9.40億美元,光2016上半年仍持續增加為5.31億美元。投資件數也從2014年85件增加到去年110件,光2016年上半年也有62件。

至於擁有6億3000萬人口的東協十國,其實跟越南動盪局勢一樣,儘管經濟成長看好,政局經常不穩。2013年,台灣籍廣大興漁船因遭到菲國公務船攻擊,差點引燃台菲兩國的戰火。而1998年的印尼排華運動,上千名華人遭到攻擊,468名華裔婦女遭到強暴的慘案,至今仍烙印在國人心中。

近來受敬仰的泰王蒲美蓬辭世、菲律賓狂人總統杜特蒂經常喊話得罪各國政要,也讓投資環境蒙上變數。但台商投資東協的件數,從2014年的287件,增加到2015年的298件,而今年光上半年就達314件。

為了一解台灣人為何非去東協不可?《遠見》團隊先後兩次前往越南一探究竟。

這是因為,越南占台灣人投資東協總額1/3(35.3%),越南台商甚至是當地最大外商雇主,共雇用50幾萬當地勞工。越南,堪稱是台商在東協的縮影


台商打死不退 513後投資不減反增
事實上,就在《遠見》記者動身前往越南的前一天,台塑河靜鋼廠外頭,又再度集結上百名的抗議群眾。看著當地台商傳回的照片,張張令人怵目驚心,記者多次透過管道,試圖前進第一現場,孰料,向來敞開雙臂歡迎台灣媒體採訪的越南官員和河靜台商,卻瞬間噤口,肅殺之氣,不言而喻……。

於是我們轉往了兩年前「513排華事件」中,台商受傷最慘烈的越南平陽省,聽聽當時在烽火中熬過來台商,對於南進的見解。

10月5日,記者來到大登工業區的鋒明國際集團。在這門面新穎、設備齊全,廣達2萬多坪的廠區內,700多名越南員工正馬不停蹄地趕工,這裡每年生產700多萬個自行車坐墊,是全球最大自行車坐墊生產基地。

從這番軍容壯闊景象,足以見得這家在當地扎根17年的車墊王國,在越南有著不容撼動的地位,誰也想不到,她曾經遭逢「廠毀人亡」的變故。

當天,隨著鋒明集團董事長蔡文瑞,來到位於平陽省神浪工業區的鋒明舊廠,映入眼簾的是如同煉獄般的景象。

慘白的磁磚外牆上,沾染著當年廠區被焚燬時,抖不落的灰燼,濃濃的煙硝味,依稀嗆鼻,燒斷的鋼樑從頭頂垂下來。走進面目全非的入口大廳,赫見一只落難的土地公神像,這在越南當地,用來保佑闔家平安的神祉,如今卻狼狽地躺在地上。難辨、焦黑的面容,似乎逢人便訴說起,兩年前工廠被攻擊擄掠的情景……。

2014年5月,因為大陸在南海設置「海洋石油981」深海油氣田鑽井平台,越南認為有領海主權爭議,雙方軍艦對峙,民眾在街頭示威反中,沒料到一發不可收拾,變成大暴動,波及平陽、同奈與河靜的外資企業,當地台商被誤認為陸商,廠房受到破壞,成了最無辜的受害者。

當時占地6000坪、斥資台幣1.2億所打造的鋒明神浪廠,更在暴動中付之一炬。大火延燒了四天,一名員工重傷、一名中國籍外包技師葬身火窟,就連蔡文瑞的三弟蔡仁賓都失聯兩天,損失超過台幣3億。

人在台灣的蔡文瑞,因訂不到機票,足足拖了四天才回到越南。一進入廠區,只見數百名越南員工全留在工廠等他,有人抱頭痛哭,有人忙著搶救模具,「這一幕,讓我百感交集,燒廠的是越南人,幫我的也是越南人……。」

對越南的「愛恨交織」,一度讓蔡文瑞盤旋起是否退出越南的想法,但不到一個星期,他收斂起疑慮,不僅決定不撤資,更要加碼重建、擴廠,「趕快再利用他們的人,利用他們的地,利用他們的資源趕快再賺回來。」

兵荒馬亂中,蔡文瑞緊急找到大登工業區的兩萬多坪土地,在暴動五個月後啟動生產。如今,鋒明越南產量,還超越了513前

許多人都不解,何以蔡文瑞會「打死不退」?蔡文瑞娓娓道來,如果設一個廠要聘用1000個作業員工,越南平均月薪台幣5500元,台灣3萬元,一差就是5.5倍,全廠一年含年終的薪資,台越勞工成本,一差3.18億元,「請問,你要去哪裡設廠?」

再看關稅,東協共同體正式成立,和世界各國又有優惠關稅,越南和許多國家貿易關稅是0%,而台灣外銷就是要20%,「同樣的產品,一貴貴了兩成,請問,你向誰買?」

「這是個現實問題,你覺得台灣何時才能突破貿易障礙?等是可以等,但,不到那天,是回不去的啊!」蔡文瑞一語道盡了諸多前進東協的台商,在幾經利弊權衡,決定「險中求勝」的無奈。

看來,南進,可不是政府一意孤行的想法,而是許多台商共同默契。


南進理由1〉
兩岸已讀不回關係下的新友邦
「因為東協,是台灣目前突破困局的大補帖!」2003年受命前往越南開疆闢土的世越銀行(國泰世華與越方持股各半)總經理詹義方,13年來走訪東協各國,目前又為國泰世華集團在越、緬、柬、寮四國督導的他,有獨到見解。

台商圈皆認為,民進黨執政後,儘管試圖對大陸釋出善意,但對岸「已讀不回」,預測兩貿經貿交流在未來幾年很難從冰點升溫

反觀東協十國,隨著東協共同體成形,又與世界各國議訂各項合作協定,正是在外交上遭孤立的台灣,不得不結交的朋友。以越南為例,與結怨數十年宿敵──美國,關係日漸升溫。除了1994年美對越解除禁運後,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今年5月22日赴越訪問,除了希望促成TPP(跨太平洋伙伴協定)成型外,也協助越南成功舉辦第17屆APEC高峰會,甚至還不排除對越武器銷售解禁。

面對越南這個國際新秀,台灣是不容忽略的。一位國際關係專家更分析,從早期的中越邊境戰爭、近期的南海油田爭議,及民間反中的氛圍看來,台、中、美、越之間有著微妙的關係。

一位台商甚至指出,由於513事件,反中的越南民眾無法辨識中、台的差異,殃及台商,許多省份已默許台商懸掛國旗以識別,而台灣赴越南的簽證,更已悄悄去掉「中國」二字


南進理由2〉
島國經濟慘遭封鎖下的新出路
其實,兩岸冷戰,衝擊最大的還是長期依賴大陸,及在各大區域經濟合作組織上頻頻缺席的台灣經濟。「很多外商都跟我說,『你們(台灣)很多產品都比韓國好,但太貴!』差在出口的關稅太高!」台灣貿易中心駐胡志明市辦事處主任唐明輝無奈地說。

正因為台灣無法消除貿易障礙,在東協設點,享受零關稅,外銷全世界就成為突圍良方

特別是,2015年12月31日「東協共同體」(ASEAN)成立,「東協經濟共同體」(AEC)正式運作,自此東協十國正式拆掉關稅柵欄,貨物享有免關稅,服務、人力及技術也可以互通有無。

更值得注意的是,整合完成的東協,將呈現前所未有的爆發力。

2007年時,東協十國GDP只有1.33兆,到2014年,就達2.57兆,成為全球第七大經濟體。後勁十足的它,預估到2020年前達4.7兆美元,到了2030年,甚至將躋身為第四大經濟體。

「以往是打『亞洲盃』,現在變成『世界盃』!只要打進東協一個國家,就擁有十個國家,甚至全世界!」台灣貿易中心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理施育龍下了註解。

南進理由3〉
西進產業騰籠換鳥下的新基地
其實,就算兩岸關係熱度不減,台商也避免不了由西(進)轉南(進)的宿命。

世人一度以為,中國是「世界工廠」的地位會屹立不搖。卻沒想到,早在數年前,隨著大陸工資愈來愈貴、優惠愈來愈少,許多台商早已前往東協

早在2007年底,大陸推動新勞動合同法、取消出口退稅等新政策時,當時《遠見》即以封面故事報導,每天平均有100位台商訪問越南。

由中國轉進東協的局勢,不僅台商,連世界大廠也進行。例如微軟於2014年8月公布,將減少諾基亞手機在中國的生產量,改在越南河內擴大生產。連台灣上班族的想法都在變。據《遠見》一年多前調查,台灣九成年輕上班族都願意外派。但若要二選一,36.9%的人更傾向外派東協,超越中國(34.7%)。從職涯發展角度來看,也有45.8%的人相信,若有東協外派經驗,比外派中國更加分。


南向理由4〉
台灣內需產業再延伸的新腹地
而台灣經濟發展的另一個瓶頸,就是市場太小。少子化更讓市場萎縮。

因此坐擁龐大人口紅利的東南亞,就成了一記大補帖。在蔡英文政府的「新南向政策」中,就把東協視為內需市場的延伸地。

全東協逼近6.3億人口,「想想看,任何一個產品,就算只賣一塊錢,就是6.3億元,」一談到潛力,高齡80歲,已到越南經商27年的越南台商總會名譽總會長蔡寵恩的聲音,瞬間拉高八度。

「千萬別被東協表面上的GDP所騙,這會讓人輕忽東南亞人民的消費力!」蔡寵恩表示,東協只要1/10,也就是6700萬人是中產階級,就等於是三個台灣市場了,更何況,預計2015至2020年東協中產階級年成長率為7.2%,高收入族群也會增加10.1%。

「更別忽略海外僑民匯回的資金!」蔡寵恩指出,據統計,越南龐大的海外僑民、勞工及新娘每年匯回款不下80億美元,大大推升消費力

此外,相對於目前台灣人的平均年齡是40.2歲,東協幾乎比台灣年輕了十歲。其中,最年輕的寮國只有22.7歲,更足足比台灣年輕17.5歲,由於年輕人多半比老人敢消費。這意謂著,東協消費實力,遠遠超乎想像。

總之,與台灣具有強烈互補性的東協,是台灣現階段最值得結交好朋友,儘管有投資就有風險,能否贏在東協?就端看政府和產業界,能否擬出好的南進策略,出奇制勝了。


【四代南進台商,代代有挑戰】
第一代台商(1986~1996):殖民期
機會:

1.以攫取低廉的勞工、土地及原物料為要務,高汙染事業前進

2.藉由廣大的華僑人脈前進

產業:農礦、加工產業

挑戰:基礎建設不佳,法令規範未明

第二代台商(1996~2006):囤墾期
機會:接收金融風暴後東南亞企業留下的低廉企業及廠房,並接受當地投資優惠,台商快速發展

產業:電子業、製造代工、金融業

挑戰:台商投資額變大,與東南亞政府交涉變多,規費文化開始萌生

第三代台商(2006~2016):白熱期
機會:大陸騰籠換鳥,同時開始反傾銷,東協進行區域整合,內需擴大,在品牌客戶要求下,成為台灣西進後的最主要轉進地

產業:製造代工、服務業、公共工程

挑戰:世界各國紛紛搶進東協,台商優勢漸退

第四代台商(2016後):轉型期
機會:東協國家紛紛加入區域組織,加上中國投資環境不利,除了部分台商回流,東協成為台商出口不得不去的選擇

產業:製造代工、服務業、企業併購

挑戰:政府啟動新南向政策,挑戰更全面

-------------------------------------------------

東協將躍居第四大經濟體

2015東協人均GDP資料來源:世銀、日經新聞

寮國總理西蘇里(Thongloun Sisoulith)在首都永珍對亞各國商業領袖發表演說指出,未來十幾年全球經濟將會出現新秩序,而東南亞將扮演中心角色。他說,目前東南亞國協(ASEAN)的經濟成長率推估,2030年前將躍居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西蘇里在他2016東協商業暨投資高峰會(ABIS)的開場白中提到:「多項研究已顯示,東協經濟預料每年會成長7%,2020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將達4.7兆美元,並可能在2030年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寮國是今年東協的主辦國,其國土位在中南半島內陸,毗鄰中國、緬甸、越南、柬埔寨和泰國。蘇里將主持6日起在永珍舉行的領袖會議。

這場商業暨投資峰會是主要峰會外的另一場會議,各國領袖和首長將出席對商業團體發表演說。

東協領袖上次集會是在九個月前的東協經濟共同體(AEC)成立儀式,一年後東協也將邁入50周年。

寮國為今年東協活動選的主題「讓夢想成真,為了有活力的東協共同體」,反映出此區域的挫折,雖對經濟整合懷抱雄心壯志,但因缺乏實質進步。

為維持7%的成長率目標,東協必須致力維持商品、服務、資本和技術勞工的持續進步。

西蘇里說:「我們應該加強東協各國之間服務業的整合,為了讓商品和服務能整合進全球供應鏈,應該要共同強化東協的各項建設,使該區成為全球投資的目地的。」

東協目前整體GDP為2.43兆美元,是全球第七大經濟體。寮國領導人看好這數字未來五年將翻倍。

---------------------------------------

鄧振中:沒必要和中國「一帶一路」競爭
news-hl-cm.newsrep.net查看原始檔

行政院新南向政策啟動,台灣有何本錢與大陸在財力及國力上競爭?對此,行政院政委鄧振中坦言,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優勢,台灣資源或許沒中共龐大,但台灣有特色和優點,例如多年來東南亞地區留學生、僑生、國內的軟實力,真誠待人的態度、企業界誠懇從商的態度,都是我們的資本,兩岸各自努力,沒有誰要壓倒誰。他並說,未來尋求和第三國合作,並未計畫共同進軍大陸市場。

行政院提供的「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中,也提到在適當時機和對岸就相關議題及合作事項展開對話和協商,但鄧振中說目前這階段政府全力發展東協10國、南亞6國和紐澳,「看起來現階段先把該做的的事做好。」鄧強調,政府沒有必要和中國的「一帶一路」競爭,若「一帶一路」創造商機,台商能爭取到,企業界自己會去努力,他並說,未來尋求和第三國合作,並未計畫共同進軍大陸市場。

鄧振中強調,政府能做的是,是對台商提供更好更完整的投資保障,並提供商情資訊,幫助他們不要單獨面對一個國家政府,不要單打獨鬥,民間則有充沛資金資源。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也說,台塑案子給政府很大警惕,東南亞國家投資一定有風險,因此要更新及強化這些國家投資貿易協定簽署,保障投資安全,經濟部定期編製投資安全報告,扮演預警角色。至重簽投保協定國家,高說,以2000年之前簽署的重新檢討,重簽可望優先檢討包括印、菲、馬、越、泰等國家。

--------------------------------------------------------

向瑞典看齊 新加坡力拼亞洲無現金支付先驅
udn.com查看原始檔

新加坡金管局局長孟文能在新加坡管理大學發表演講
攝像者: 來源:路透社
分享
職能等同央行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19日表示,計畫削減現金與支票在經濟活動的角色,鼓勵銀行轉用數位支付。
彭博社報導,新加坡消費者頻繁使用現金,企業則常常使用支票進行日常支付。新加坡的流通貨幣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8.8%,典就只有約2%。2014年時,每人平均簽下12.7張支票,瑞典則是相當於零。新加坡每年因此承擔將近20億新幣(折合約新台幣471億元)的成本。

孟文能表示,新加坡目標要成為亞洲的金融科技樞紐;新加坡金管局正要求銀行將票據密集交收的全部成本轉嫁給客戶,好鼓勵他們使用數位支付。

新加坡8頻道及時事節目報導,最快明年,新加坡民眾就可以透過手機門號或是受款人的居民證號碼進行轉帳交易

---------------------------------

以「讓利」推動新南向
2016-08-18 06:00
推文到plurk

林健次
蔡總統於八月十六日明確揭示新南向政策,要和東協、南亞、紐澳建立廣泛協商與對話機制,逐步累積互信,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構築全新的關係;要結合國家意志、政策誘因與企業商機,促進並擴大貿易投資。
要達到以上的目標,最有感、有效的方法就是「片面讓利」。經貿上的「讓利」不一定損害自己,有時反而獲益。降低成品關稅有利國內成品價格競爭、打破國內壟斷;降低原料關稅價格有利降低生產成本、促進投資、增加出口。巧妙的選擇降低進口關稅的項目與稅率,甚至可以達到稅收不減,貿易、投資轉向的效果;不一定要苦等自由貿易協定(FTA)的簽訂。
讓東協國家知道台灣有意在WTO架構下,片面的以有利東協對台灣的出口與台灣對東協的投資為目標,選擇降低部分商品的進口關稅。這樣選擇出來的關稅減讓,表面上是WTO會員一體適用,實際上是為東協國家而減讓;東協國家當然會很有興趣,積極提供希望台灣關稅減讓的項目與構想。這是展開與東協國家中央、地方與企業協商對話機制的開始。
舉個例子。有一商品在WTO架構下的進口關稅是十五%,但這項商品因為屬於ECFA的早收清單,所以從中國進口關稅為零,全由中國進口,也導致台商在中國投資生產出口至台灣。假如台灣把WTO架構下的關稅稅率降低,則依降低的幅度會馬上或逐漸產生下列兩種效果:一、該商品的出口國由中國變成東協國家,二、台灣在中國的投資轉成對東協國家的投資,甚至關稅收入還可能增加。另外,假如該商品為原料財而且在東協的原始成本較中國為低,則降稅的結果甚至有降低台灣生產成本的投資與出口效果。
假以時日、「累積互信」,台灣也可運作東協各國對台灣的出口做有利的類似處理。這是在發展FTA雙邊機制中受中國打壓下的變通辦法。
蔡總統又說「未來不排除在適當時機,和對岸就(南向)相關議題及合作事項,展開協商和對話,促使新南向政策和兩岸關係能相輔相成」。
新南向政策本是突破中國經貿封鎖的政策。要和封鎖者討論合作,就像跟綁匪合作一樣,只怕會使新南向政策全功盡棄。或許蔡總統不得不說一些讓中國聽起來舒服的話,但是小心弄假成真,讓新南向政策變成「中國掌控下的台灣經貿政策」。尤其,不能讓人誤解為配合中國南海政策的經濟版。(作者曾任外商台灣公司總經理、大學系主任)

--------------------------------

經濟不能再依賴中國了
2016-08-19 06:00
推文到plurk

台灣人民選出蔡英文總統之後,中國屢次逼迫她接受「九二共識」不成,惱羞成怒,拿觀光客當報復工具。從五二○前後至今,中國來台灣觀光的人數明顯減少,不但反映於統計數字,做中國客生意的旅遊業感受衝擊,連最熱門的故宮博物院據報導都出現「有時甚至不必排隊就可入場」的近年少見景況。
以增減觀光客人數為對付台灣的政治工具,是中國的陽謀,只要不是利慾薰心或意識形態掛帥,稍有腦筋的台灣人都可看出。二○○八年開放之後,中國客大批湧入,去年超過四百萬人,讓一味傾中的馬英九政府喜不自勝,「和平紅利」、「經濟活水」之類牛皮大肆吹擂。如今人數驟降,所謂「窮台」(搞窮台灣)政策開動,印證了一個現象:觀光客人數增減,只是中國對台灣整體戰術的一招。一如「讓利」一切攏是假,「窮台」也將以失敗收場。
中國對付台灣,從無政經分離,只有以商逼政、以經促統,這是常識。觀光客工具化的現象,八年前打算開放的階段,台灣有識之士即已嚴肅警告,如今果然應驗。事實上,不僅觀光,多年來由於經貿、投資、金融等大膽西進,台灣已高度暴露於中國風險之中。中國經濟成長滑落、風險升高是現在進行式,台灣經濟已在受其拖累。未來一旦人民幣大幅波動、金融危機爆發或中國祭出保護主義以維護其產業,台灣將受更大衝擊。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日前發布研究報告,即指出台灣面臨的這一高度危險「中國效應」。報告以出口、觀光、投資等指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加總,評比各國暴露於中國的風險,台灣因出口、觀光都高度向中國傾斜,在國際間依賴程度僅次於新加坡;當中國經濟打噴嚏,台灣將首當其衝,慘遭波及。類似觀點,見諸如今正角逐美國總統的希拉蕊兩年前警告︰越依賴中國,台灣越脆弱。
報告列出各國受影響依序為新加坡、台灣、越南、南韓、馬來西亞;相形之下,印尼、印度、菲律賓依賴中國程度低,受中國拖累風險最小。報告還以觀光為例,指台灣新政府上任後,中國明顯限縮觀光客前來;中國也曾以觀光客減兩成,對付與它有領土爭議的越南。另據報導,中國還以限制南韓影劇產品進口及韓星在中國活動,做為對南韓決定部署美國戰區高空防禦飛彈系統(THAAD)的制裁。
台灣既陷入如此險惡陷阱,新政府所應積極致力的,是逐步改變高度依賴中國的現狀,使台灣在多元、均衡發展中開創新局面。本週新政府公布的「新南向政策綱領」,是經過數月籌劃之後所提出,且列出十大行動準則。不論綱領、十大準則,或主其事者黃志芳提出的「以人為本」 路線,各方所期待的,是從以往的南向政策重新出發,記取當年未竟其功的經驗教訓,在迥異的新環境中,克服困難,以民間與政府協力合作,確實做出成績。
推展新南向,新政府宣示不排除與中國對話,共創區域合作典範,這當然展現與人為善的基本態度,但也須做好中國不願合作甚或阻撓的備案。這是艱鉅的工作,惟以新南向只許成功、不容失敗,事屬必要;十大準則中已有參與國際合作、全面強化協商對話機制的設計,自應求其落實。
必須強調,降低對中國依賴,開展新南向,固為調整台灣對外經貿戰略路線所必要,但對內提振經濟活力、做好產業創新升級才是根本。就此而言,新政府實應善盡其責,做好提振經濟的基本工作。最近有關週休二日的爭議中,新政府並未妥善處理,不僅危及勞資互信和諧,不利經濟振興,也挫折新政府威望。
有鑒於此,蔡英文總統除了頻頻與原住民族互動,最近應可考慮安排行程,訪問表現傑出的工商企業,尤其眾多默默耕耘基層、堪為「台灣之光」的中小企業,與勞資雙方同時同場溝通互動,既為經濟活動第一線實幹者加油打氣,適時提出振奮人心的經濟願景,也將有助做好潤滑當前勞資關係的角色。振興經濟是國人最大期盼,新政府要在這方面不負眾望。

-------------------------------------------------------

新南向第一課:請放棄中文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天下雜誌604期》遍訪東協最關鍵的五個國家,直接挖掘企業和個人到東協闖天下需要的在地智慧>>

●【新南向在地攻略】天下604期+605期預購中>>

即便消費電子龍頭華碩、宏碁,在東協的滲透率,都比不過南僑。而南僑集團在東協十國的米果和泡麵江山,竟是四個年齡加起來將近三百歲的「老將」打下來的。

南僑的南向「四人幫」,分別是集團會長陳飛龍、執行副總裁李勘文、泰南僑副總經理魏亦堅和蕭國堯。而南僑的東協城池,竟是一場狼狽出走的美麗錯誤。

時間回到一九八七年,本業為油脂的南僑,買下美成「小廚師」速食麵,準備在泡麵市場上和統一一較高下。擴廠後的新廠喜氣洋洋準備開工前一天,一場無情大火,讓廠房付之一炬。不甘泡麵大業就此夭折,正值中國大陸爆發天安門事件與政府推動南向,南僑決定到東南亞糧倉泰國設廠,回銷台灣。

「泰國當初是排除法選出來的。它物料豐富,市場較好進入,人民和善。那時想的一直是回銷台灣,但算盤打錯了,逼不得已改做東協內需市場,」漫長的七年掙扎,南僑二把手李勘文輕描淡寫。

到泰國設廠之後,南僑發現回銷台灣困難重重,關稅高達三○%,「小廚師」品牌在台灣又屬弱勢,始終施展不開,分公司泰南僑年年虧損,陳飛龍九七年派出李勘文前去,設法扭轉頹勢。

中文包裝 東協人不買單

「兩千三百萬人對六千萬人(泰國人口),這怎麼比?」李勘文痛定思痛,決定轉身背對台灣,站在泰國,面向全球,開始一邊做代工吸收全球世界級精華,一邊開始以自有品牌打泰國高端市場。

「台商中小企業不可能在全世界都做品牌,代工是必須的。但東協內需市場是我們看得到、吃得到的,所以一定要做自己的品牌,」他說。

然而,這還是行不通,泰國消費者對台灣口味完全不買單。李勘文決定改打泰國本地口味,又慘遭滑鐵盧。「用盲測,他們覺得不錯,但一看到我們的中文品牌,他們就覺得這個牌子不好,」李勘文恍然大悟,泰國消費人買單泰文、英文和日文(如今還加上韓文),就是不喜歡看到中文。

事實上,「南東協的星、馬、印、菲一帶,消費者都不喜歡看到中文包裝,只買單英文包裝。而北東協則是泰文和泰國產品吃香,」蕭國堯說,這是南僑在東協深耕二十年,學到的寶貴智慧。

李勘文決定徹底在地化,第一步先把包裝上的中文「小廚師」拿掉,只用英文和泰文的「Little Cook」,再當地研究機構和農業大學合作,並盯緊市場老大哥「媽媽麵」(Mama)。

盯緊老大哥,口味亦步亦趨,是南僑學到的第三則在地智慧。但南僑主打有調理包、價格定在三十幾泰銖的杯麵和碗麵,「與只有調味包和油包的泰國品牌袋裝麵,完全區隔開來,」主管業務的蕭國堯說。

整個東南亞是吃米的民族,麵畢竟是外來食物,也非主食,尤其泰國是東南亞米倉,南僑十幾年前改弦易轍,拓展米果市場。

泰國特有的「香米」,製成米果口感極佳,薄片米果逐漸在國際市場打開知名度,如今整個東南亞,除了高價的日本品牌,就是南僑「賓賓米果」的天下,這也使得泰南僑第七年終於轉虧為盈,甚至成為南僑集團的金雞母,每年貢獻二十億台幣營收和近兩億獲利。

通路現代化 台商的機會來了

南僑打東協,基本功既廣又深,可說是將東協食品通路摸得最透的台商。這些年,南僑年年投注大批人力、物力,跑遍東南亞各國大城小鎮大街小巷,調查各國通路結構的變化。

南僑依現代化通路普及率高低,將整個東南亞市場分成三級:第一級是菲、星、馬、泰和汶萊;第二級為印尼、越南甚至中國;第三級是緬甸、柬埔寨和寮國,依序進攻。先是泰南僑的產品,再一一搭著開通的通路,將台灣的冷凍熟麵、常溫飯和中國大陸的冷凍麵團推進去。

「我們不能走傳統通路(雜貨店),傳統老牌子很容易就把我們吃掉。但現在泰國Big C、韓國樂天(Lotte)、德國麥德龍(Metro)這些大型通路進去之後,我們的機會就來啦,直接跟幾大通路交涉就行了,」李勘文分析。

南僑剛到泰國時,泰國現代化通路才剛剛開始發展,便利商店更是一家都沒有,「才二十年,已經整個反轉,現代化通路佔到八成,」魏亦堅指出。

「現在的緬甸和越南,現代化通路現在都在一○%左右,但是翻轉的速度會更快,很快就會變成五○%,而大型通路又帶動中小型的超市和便利商店發展,」李勘文呼籲台商抓住機會,「這是在東協打品牌空前的機會,未來的十年會是最黃金的十年,這地方也是台商比較能夠永續,並且安身立命的地方。」

母嬰新藍海 從東協打中國

米果之後,泰南僑兩年前突破技術障礙,切入全球母嬰新藍海市場,產能滿載,二十四小時開工還供不應求。

「母嬰通路和一般通路不同,而且價錢開得再高都有人搶著要,」李勘文指出,「嬰兒米餅給了我們很大的機會。」

嬰兒米餅有幾個基本條件:一、孩子沒長牙,產品必須入口即化,有技術門檻;二、要純天然甚至有機,不能有添加物;三、六個月開始的嬰兒到兩、三歲,從生理結構,包括沒有牙齒到開始長牙,從不能加味道到開始加人味道,接著加鈣加鐵等等,可細分好幾個階段,做不同的產品。

「琳瑯滿目,全世界都需要。我們什麼味道都可以做,而能做這種東西的只有亞洲,」李勘文愈說愈開心,「中國現在開始二胎化,母嬰市場絕對不得了。你看上海,連鎖母嬰通路零售店動不動就一、兩百家。」

泰南僑第一年推出嬰兒米餅,便勢如破竹,單一產品銷售將近一億台幣,「去年就一億多,今年這個單一項目可以做到三億,這東西絕對是一路長紅,」魏亦堅也說。

面對一、二、三級東協市場跑接力賽般,一棒接一棒地快速發展,李勘文發下宏願:要在兩、三年內,一定要將東協營收翻倍,佔比從現在的一五%拉高到二五%。對東協市場的看好程度也可見一斑。

小猴子人海戰 靠東協留學生

然而,和台灣不同文同種,甚至區域內語言宗教、風土民情各自大異其趣的東南亞,打內需,人才最重要,這也是台商南向最大的痛。

「我們以前試過高價請台灣人或請獵人頭公司找國際大將過來,說實在的,不太有用,」李勘文坦承,「一個人一個月要花十幾、二十萬,還要提供住房、機票等津貼,對當地市場文化也不熟。」

「我現在用的是小猴子人海戰術,」李勘文笑嘻嘻地比喻,「我們在泰國、新加坡和台灣找東協各國的留學生,一個月才幾萬塊,英文溜,出差到他本國去,當地語言也通,又有人脈。」

台商從中國往下打東協,幾乎沒有一家成功,比方在東南亞的貨架上,幾乎看不到旺旺米果的身影。但南僑卻從泰國往上打北東協、甚至中國,「我們的產品進中國大陸,也是拜東協之賜,如果是用台灣名義進去,卡關會卡到死。」

李勘文指出,尤其近年來中國掀起熱滾滾的「哈泰瘋」,許多是泰文包裝的商品,都能賣高價,「我最近去上海,真的很震撼,很多賣場裡,泰國產品佔了架子一整排。我們進中國,打的是泰國的品牌,而不是台灣的牌子,Little Cook進中國,一包原價三十幾泰銖,可以賣到台幣一百五十元。」

接著,泰南僑將組織重組,把歸在「出口」部門、泰國以外的東南亞各國業務,劃歸「本國」部門,真正將東協視為內需市場,大展身手。(英文版同步上線english.cw.com.tw/)

在地智慧錦囊

1.現代化通路崛起,未來10年是台商進攻東協內需的黃金10年

2.台商很難全球打品牌,東協是唯一能實現品牌夢與安身立命之地

3.東協各國口味喜好不同,緊跟各國老大哥就對了

4.在星馬,品牌、商標、標示文字要用英文,用中文會被認為low

5.在北東協甚至中國大陸,泰文最吃香

6.母嬰市場一路長紅

7.在泰國、新加坡和台灣找東協各國的留學生,出差母國,語言通、英文也溜,又有人脈

泰國風險 軍人擴權 泰國「緬甸化」?

一張泰國的大皇宮的照片,最近在網路上引起轟動。初見只覺它美得懾人,卻不明白,某種程度來說,從這角度看大皇宮,是泰皇蒲美蓬的專利。

《天下》團隊用衛星定位,研判只有一個地方能夠拍到這個角度:大皇宮背面,昭披耶河對面唯一一棟高樓。那是一家醫院,是高齡88歲的泰皇長期臥病所在。外表無甚起眼,我們便整裝去了。

去時已經夜深,一路無人阻擋,直驅而上。頂樓燈火全黑,空無一人。強勁的冷氣灌進頸後,四周安靜得彷彿連根針掉在地上,都會驚起些什麼,不由得肅然噤聲躡足。

那恢弘的大皇宮,在開闊的黑夜裡,靜靜地、強大地發出金燦燦的光。遠處得獎高樓的奇特造型剪影,成了曼谷古今融合的最佳詮釋。

今年6月9日,泰皇登基70週年,全泰國大街小巷照例豎起泰皇的巨幅照片看板,泰皇卻始終沒有露面。同時人們也敏感地注意到,63歲的王儲哇集拉隆功的看板,也多了起來。

過去幾年,有關泰皇甚至皇后健康狀況、王儲與公主爭權的傳言不少,但始終都得不到證實。在軍人執政和泰皇健康不佳的雙重背景下,公開碰觸皇室和軍人獨裁話題的媒體,不乏吃上官司、甚至鋃鐺入獄者。

蒲美蓬是世界上在位最久的君王,大部份的泰國人民一輩子只認識他一個國王。他在位期間,泰國成為東南亞最富有的大國之一,蒲美蓬也一直扮演泰國的穩定力量。但政府特許、公共工程和特殊政策,為環繞在皇室身邊的企業和政治階級所形成的網絡,創造了巨大財富。這個菁英階層,與代表中下階層的前總理塔信,正是近年來撕裂泰國的紅黃對立。

新泰皇繼位,可能會破壞現有的恩賞體制,正是讓曼谷緊張不安的因素之一。

蒲美蓬的4個子女當中,中文名鄭琳的二公主詩琳通(Maha Chakri Sirindhorn)親民勤民的作風最像父親,也最得蒲美蓬喜愛。她1979年底被封為女王儲,有權繼承王位。但王儲哇集拉隆功雖不受泰皇喜愛,卻獲皇后詩麗吉全力支持,更曾有傳言他與塔信交好,讓菁英階級十分不安。

2014年5月推翻盈拉民選政府的軍人集團,終於給泰國帶來近年來難得的穩定,但平靜十分脆弱,紅黃極度分裂。

在政變如家常的泰國,當權者不插手文官行政的傳統下,財經政策極少有不延續、政權更迭干擾經濟、商業和市場的情況發生。加上泰國獨樹一格的泰式民主,反政府集會也可以玩成嘉年華。「泰國沒有台灣那樣的凡事泛政治化,我們在這裡做生意生活,不太感覺得到它(政局變化)有什麼實質的影響,」在荷商工作的台灣人張興強說。

緬甸變民主 泰國變緬甸?

然而,感覺不到,並不表示真的沒有影響。從最敏感的外人投資來看,2015年泰國外人直接投資(FDI)崩盤似的驟減了90%,逆轉過去幾年幾乎年年跳躍式成長的走勢。

8月7日,泰國公投以62%贊成票通過軍人政府提出的修憲案。軍人此番修憲,旨在改變泰國議會產生的方式,確保軍方在明年及以後的大選中,能夠繼續擁有強大的政治影響力。

修憲通過之後,接下來的觀察點是明年的大選,軍方承不承認大選結果、政權能不能順利過渡、過渡給什麼樣的政府,以及軍方會以多大的力度干政。

《曼谷郵報》報導,言論頗多爭議的軍人總理帕拉育日前在一項論壇上公開直白地說,「我坦白告訴各位,無論你們多恨我,只要這國家一天不恢復和平與秩序,我哪兒也不會去。」

樂觀派認為,新的泰皇繼任後,會訂定更明確的君主立憲體制,確保君主制的存續。比較悲觀的人認為,軍方會以繼位為藉口,進一步限制政治活動和言論自由,出現更多壓抑而非解決問題的政策,讓民眾更加不滿。

目前的泰國十分平靜,但引發亂象所需的元素,從來就沒有消失。

--------------------------------

如果這樣 才算踏出了第一步
2016-08-09 06:00
推文到plurk

蔡英文總統在競選期間提出了「新南向政策」,由於時值國際情勢翻轉、中國投資環境變化,以及台灣國內政經發展的需要,當時頗有帶領性的路線定向效果;五二○正式就任後,相關各部會紛紛啟動往東南亞的政策連結,也確實讓國人看到了行動的開始。然,基於國家的資源有限,以及務必發揮最大綜效的目標,蔡總統若能以系統工程的概念,就南向的推動進行組織與人力的整合與檢討,則期待在最快的未來看到開花結果,不會沒有機會。
南向,自一九九三年起就是歷任台灣政府的主觀願望,但至今未被認為成功;二○一六年,新南向要再度添薪加火,除了倚仗新時空所帶來的新機遇,勢必要將過去的錯誤列為現成的經驗,來墊高既有的基礎,增加可行性與達成率。
首先,新政府成立後,總統府新設了諮詢性質的新南向政策辦公室,直接向總統負責,但是不論從位階與成員(僅有一名主任帶著四名組員),其與實際政策執行的行政院各部會之間,並不具備政策統籌的功能;而目前由各部會在業務職掌分頭推動的南向,即由國發會整合外交部、僑委會、教育部、經濟部,距離國家戰略目標的設計仍有距離,而國安會是總統很可以利用的現成組織,不過蔡總統對於國安會如何如臂使指、順暢運作,透過組織來取代個人之力,顯然尚未磨合出心得,此一決策流程能否建立,將攸關她的主政績效。我們不得不再三提醒。
其次,在對東南亞、南亞的合作與研究,過去偏重經貿,今後勢必要更為多元。最近行政院對東南亞開放免簽、教育部以獎學金擴大南向招生,都可見策略上的靈活;不過,在更高的戰略設計上,新政府心中必須要有更清晰的藍圖。同時,受到中國南海政策的影響,東協的分裂隱然可現,例如越南、緬甸似乎與汶萊換了立場位置,這對台灣的啟發又是什麼?此外,馬政府八年委託中經院政策研究,卻淪為ECFA的打手與化妝師,如今工業局再度委託中經院研究南向,是同一批務虛不務實的研究員嗎?此種單一委託非但流於形式,更已不敷社會、文化等「以人為本」的當代政策需要,至少應以多方委託來補強缺口。
第三,不自外於區域整合、避免招致邊緣化,是新南向一個不言可喻的目的。在TPP、RCEP之前,台灣在FTA的實踐上,先要累積信譽。台灣與新加坡簽有經濟夥伴協定(ASTEP),在東南亞是一試金石,自需善加經營。但有個惡例值得新政府正視,即二○○五年陳水扁政府為改善彰銀財務結構並提升經營績效,因此招國際標,發行特別股以引進策略投資人的往事,當年財政部曾公開表示同意支持所引進的金融機構取得彰銀的經營權,之後台新金以極高溢價比下淡馬錫,但因二○○八年政黨輪替,馬英九政府以二次金改弊案為由撕毀承諾,並被疑採取了一系列的政治性介入。
由於台星簽有FTA,最近有新加坡投資者援引「投資者與地主國政府的爭端解決(ISDS)」機制,以前年張盛和部長任內大動作介入彰銀董事選舉,導致台新金利益招致損害為由,打算訴諸國際仲裁法庭進行仲裁;ISDS載明,若經請求諮商未獲滿意解決,投資者可循國際法庭進行仲裁,地主國不得阻撓,並應接受具拘束力的裁決。先前馬政府刻意閉塞善意諮商的管道,現在的新政府豈有必要承擔昂貴的仲裁費用,使財政部與新加坡投資者對簿於公堂之上?甚至在ISDS國際文獻上留下負面教材?
與二十三年前的南向首發比較,今天的台灣有著為數不少的東南亞婚姻移民、其第二代,以及數十萬名移工,這新生的資產在新南向政策中的角色是什麼?如果能夠好好地著墨,其影響將不僅限於地緣政治、經濟出路,更具備擴展國際視野、文化交流、族群平等與建立共同體等柔性國力的價值。一旦描繪出這樣的願景圖像,才是踏出了第一步。

----------------------------------------------------

越南餐廳公告「拒賣中國人」 遭相關當局關切要求撤下

▲越南餐廳公告「不賣東西給中國人」,隨即遭當地政府關切要求撤下。(圖/翻攝自網易新聞)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日報導,越南有間餐館因不滿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貼出公告表示拒絕服務中國遊客,隨後相關部門便要求餐廳撤下告示,以免影響越南當地旅遊發展及形象。

隨著越南反華情緒升溫,位於越南中部峴港市的「玉貴餐廳(Ngoc Quy)」索性在餐廳門前以越南文和中文寫上「不賣東西給中國人」標示,公開表示拒絕為中國遊客服務。

餐廳老闆指出,過去曾經發生多次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影響餐廳營業。兩週前有一批客人到餐廳用餐,當吃完所有餐點後,卻以「沒點其中一道菜」為由拒絕付帳。他說,「這些行為不但刁難我們,還會影響到其他客人,不得已才拒絕服務中國遊客的。」

相關部門已經要求餐廳把公告撤下,以免影響當地旅遊形象。相關報導已引起許多網友的關注,不少網友留言對老闆表達支持,僅少數人批評該餐廳做法。

-------------------------------------------------------

從亞洲增長新模式看新南向

推文到plurk
2016-07-30 06:00

◎ 郭國興
台灣為島型經濟,市場腹地狹小,對外貿易依存度一向偏高。隨著國內產業結構轉型與全球化經濟的思維,台灣企業必須對外尋求資源之最適配置,並促使台商海外投資之風潮日益盛行。
1980年至2015年,北美、歐盟與日本等先進經濟體市場人口從9億人增加至11.2億人,增幅24%;GDP從8.2兆美元增加至40.9兆美元,增幅3.9倍。同一期間,中國、印度與東協等新興經濟體市場人口從19.8億人增加至32.2億人,增幅62.6 %;GDP從0.7兆美元增加至15.1兆美元,增幅20.6倍。
新興經濟體在人口與產值的雙軌成長(double-track growth)態勢大幅超越先進經濟體,亞洲各國過去高度倚賴對北美、歐、日市場以推動經濟增長的出口發展模式必須徹底翻轉,亞洲若想持續享有經濟繁榮,必須從生產者角色轉為終端消費者,創造自己的內需市場。
在新興經濟體中,中國、印度及東協都擁有豐沛價廉的優質勞動力與年輕人口結構。亞洲開發銀行18日公布最新經濟預測,指出亞太地區新興經濟體今、明年仍將維持強健,南亞及東南亞的穩健表現將抵銷美國經濟疲軟,以及英國脫歐對歐盟造成的短期市場衝擊。其中,印度拜蓬勃的消費支出及農村經濟上揚,預估2016年及2017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7.4%與7.8%,將是亞洲經濟成長最強勁的國家,印度的經濟成長率現已超越中國,未來幾年之預測依然如此。東協今、明兩年經濟成長率則分別預估為4.5%與4.8%。
目前,東協10國彼此間的區域內貿易只占東協國家對全球貿易的24%,比歐盟的60%要低得多。在擴大內需的支撐下,東協之區域內貿易比率會逐年提高,企業獲利仍將維持強勁成長,並推動東協與印度成為亞洲及世界經濟成長的驅動器。
新南向政策彰顯政策重要性
東協現為台灣第二大出口市場,依海關資料,我對東協之出口比重從2010年的15.2%增長至2015年的18.1%。同一期間,在中國大陸經濟面臨「硬著陸」風險以及紅色供應鏈崛起下,我對中國(含香港)出口比重則從41.8%之高,緩降至39.4%。西進與南向,一消一長,顯而易見,我出口成長軌道必須調整為以開發東協等新興市場的巨大商機為主。至於印度市場,雖近年對其出口金額不大,但在巨額基礎建設的內需成長下,未來頗具開拓潛能。
伴隨亞洲新興經濟體中產階級的迅速增加所帶來的巨大市場商機,已取代北美、歐盟和日本的市場,台商企業應體察此一全球經貿發展新形勢,並轉變其經營策略。值我國出口持續不振引發經濟下行之際,政府建構新南向政策,擴大我國出口多元化,益發彰顯政策之重要性。
(作者為英國倫敦政經學院訪問學人、日本東京大學客座副教授)

-------------------------------------------------------------

新南向 政治規律 經濟規律

推文到plurk
2016-07-30 06:00

◎ 林尚榮
「南向」別鬧了, 先做好「內向」吧!—這是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日前在媒體專欄批判小英政府新南向政策的標題。
其實,從選前到選後,類似的批評就不斷上演。五二○晚上,東森財經台的談話節目就有「專家」指出南向是「捨近求遠」,近是指中國;主持人用了明確的數據和看板,指出東協的汽車、手機等,消費量不及中國的某省或某一區域。
但他們沒有看到的事實和數據是,「湯森路透」調查報告,二○一四年FDI(外人直接投資)流入星、馬、菲、泰、越及印尼等六個東協國家的投資額達一二八○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並連續第二年超越中國(一一九六億美元)。另,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統計,日本對東協十國、和對中國FDI金額更早在二○一二年年中就出現黃金交叉了。
這些到東協投資的企業和國家都是笨蛋?FDI打臉了東森和何君的第一個觀點,而論述南進「全無外溢功能」不也宣告過去的西進也是?但事實也非這樣,個人服務的公司,在中國的幹部就超過一百人,每年對母公司直接採購的原料超過十億元,西進、南進都是台灣經濟的外部支撐力量。
其次,南向辦公室的任務不是對企業喊南向。其該被檢驗的是:未來如何善用資源,將政府各相關部門、民間企業、工商團體、海外台商、教育機構、技職機構等,緊密連結起來,成為一個可長可久的運作模式;這也是政府在企業南向中,必須肩負的角色。藉由這樣的投入,讓南進的台商因此更有競爭力,並被在地認同。議論「企業已經南進了,才喊南向」,是膚淺之至。
六月三十日筆者參加工商協進會的「新政府南向政策之推動」講座,黃志芳明白回應,南向不是為了切割與中國的貿易,因為中國這麼大的市場,「該如何切割、如何取代?這是常識問題。」然而,「經濟上如果貿易依存度存在四十%,那就必須分散風險。」新政府並沒有遮遮掩掩。
最後,南向與內向並沒有衝突,筆者所屬產業,最近三年內有人選擇同時在東協、台灣加碼,有人則在中國和台灣繼續投資。這些日子以來的雜音,套用黃志芳的說法,應該是新南向違反了某些人的「政治規律」,而非「經濟規律」。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

新南向 先認識東協這塊拼圖

推文到plurk
2016-07-29 06:00

◎ 黃瓊雅
上週日東協外長聲明在南海議題上對中國隻字未提,南海議題考驗了東協十四年,仍未能提出共同的治理政策,引發外界對東協一致決的質疑。但也是這種不衝突,不介入的ASEAN Way,才讓這塊由民主進程不一、宗教文化多元所拼湊的區域至今相安無事。
東協十國裡,有對破壞公共造物進行鞭刑的國家,也有對販毒者格殺勿論的總統;有的國家今年才完成首次政黨輪替,出現第一位文人總統,也有的現在還在全國戒嚴中,下個月將新憲公投讓軍方高於民選政府。有些國家從獨立開始就維持共黨執政,有的國家四分之三的經濟利益流入前四十個家族中,這些家族還佔據半個國會殿堂。有的國家只有消費沒有生產,有的國家固定保障某個族群的消費與生產。一致的是,在這個同盟裡,如何衡量民主與人權,至今沒有共識。
新政府推動新南向是「以人為本」,這也是東協的核心,因為區域內有些國家已經進入新興工業國家之列,而有些國家仍在世界的邊緣,差異實在太大了。以人為主體不僅是東協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也是外來者參與的最好姿勢。
東協超過六億人民生在多元宗教文化中,活在多種的政治體制裡。因為佔據海上的戰略地位,歷經殖民與通商,文化來自北方中國,西方印度、阿拉伯、歐洲以及現代的美國。以中南半島來說,就像放大的寺廟,佛光普照。越南跟中國大乘佛教同一系統,而隨著印度的摩奴法典與政治史詩東傳,與當地習俗結合,緬甸、柬埔寨、泰國都是信奉小乘佛教的國家。這裡有我們熟悉的佛教徒的善良與虔誠,也有我們陌生的巫蠱及占卜。馬來西亞與印尼受阿拉伯商人帶來的伊斯蘭教影響深刻,新加坡由中國來的商人與工匠取得商業成就,成為經濟中堅。而在西班牙、美國殖民前完全沒有本土政權的菲律賓,最後變成亞洲最不像東方的國家。
世界銀行看好東協今年六%以上的GDP成長將持續前進。在殖民時期進入這個區域是以掠奪剝削為本,政治影響經濟,文化決定效益,東協是文化多元的馬賽克存在於政治變化多端的俄羅斯方塊裡,以人為關懷核心的新南向避免身陷泥淖。
(作者為新加坡國大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碩士)

-------------------------------------------------------

東協國家擁有6.5億人口,且是年輕、敢消費的人口,新南向政策的重要精神,就是把東協當成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灣必須和其他國家共享資源、人才與市場,擴大經濟規模,讓資源有效利用。「新南向政策」就是基於這樣的精神

新南向政策:我們將走向何方?

總統就職演說的重點,當然是畫出大方向,畫出願景,但並非講得很好聽就夠了,還要接受檢驗。當蔡英文說出「新南向政策」時,可想過「外交部網站上列出的十九個限制入境國家中,南亞及東南亞國家就佔了九個」?當然,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中國的籃子裡也絕不是明智做法,但這新的南向政策將走向何方,只怕這四年的長路,蔡英文得好好地走,才不至於在四年後迷了路,回不來了。
作者:南亞觀察2016-05-23 12:25

李若寧/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2016年5月20日,台灣完成第14屆正副總統交接儀式,以及第三次的政權轉移,這也是台灣史上第一次立法和行政皆由民進黨「完全執政」的新紀元。新政府的上台,也代表先前喊出的「新南向政策」正式啟動。當天的就職演說上,蔡英文總統提到台灣必須和其他國家共享資源、人才與市場,擴大經濟規模,讓資源有效利用。「新南向政策」就是基於這樣的精神。台灣會在科技、文化與經貿等各層面,和區域成員廣泛交流合作,尤其是增進與東協、印度的多元關係註1接任總統府「新南向辦公室」主任的黃志芳也表示,東協國家擁有6.5億人口,且是年輕、敢消費的人口,新南向政策的重要精神,就是把東協當成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註2

蔡英文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提到,台灣必須和其他國家共享資源、人才與市場,擴大經濟規模,讓資源有效利用。「新南向政策」就是基於這樣的精神。(AFP)

過去台灣和東南亞市場的合作並不是新聞,但雙邊人民往來的密切、台灣東南亞新住民比例的高升以及民間越來越多的交流與投資,都和政府的重視程度不成正比。如今「南向政策」變成「新南向政策」,台灣對於東南亞和南亞國家,真的準備好跳脫過往以「錢」為本的路線了嗎?端看府方宣言,經濟投資等領域依然是重點強項,即使加入了種種描述性的語彙和願景,目前新南向政策的實質規畫仍有待釐清。經濟上互惠合作的重要性無庸置疑,在現實層面上來說也比文化交流等無形層面更有感,但後者能真正深耕於人心,並對經濟交流產生重要輔助性。政府在制定具體行動時,必須將各領域可能合作的方式納入考量,否則新南向政策也只會流於一場龐大的造勢運動,最終船過水無痕。

國內對南方諸國的想像來說,很多還停留在「東南亞及南亞國家相當落後」的程度上。的確,許多東南亞及南亞國家國內發展程度落差相當大,最貧窮的鄉村可能與世隔絕,連基礎水電設施都無;同時間最高端先進的發展也發生在東南亞及南亞國家,「光以印尼為例,日本蓋雅加達捷運,中國蓋高鐵、跨海大橋與港口設施,南韓更是從高速公路到我們不會做的單軌(monorail)捷運,一手包辦。至於無線通訊部分,則得力於印尼多島的地理特徵與民營化競爭環境,4G基地台的網絡綿密,價格與網速也不遜於台灣。」註3更不用說新德里、曼谷、雅加達、馬尼拉等大城已是國際知名公司與品牌在亞太地區設點的重要基地,台北呢?目前國內狀況,是否能及時跟上新南向政策的腳步,還須努力。舉例來說,中華民國外貿協會派駐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與不丹四國的駐外人員,只有一位。台灣目前對於大部分南亞及東南亞國家人士入境規定也相當嚴格,在外交部網站上明文列出的十九個限制國家中,南亞及東南亞國家就佔了九個。註4先生是尼泊爾籍的黃小姐表示,和其他國家相比,台灣對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國家人民的管制很嚴,不能隨意來台觀光,探親還不准延期。即使已經和中華民國籍人士結婚,除非懷孕,最少也要兩年才有機會取得居留權。種種高度防範性的措施,都讓宣示的強化「雙向」交流打了折扣。

雙邊交流如果想達到好的成效,必須了解自身最大的優勢以及對方需求。對於最大貿易對象是中國的台灣來說,資源和戰略上的全球布局刻不容緩,即使不論兩國間的高度政治敏感經常在經貿來往上造成影響,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也絕不是明智的做法。中國、日本、美國都已在亞太地區展開動作,若只剩下台灣繼續在原地外交休兵,後果可想而知。台灣的確是個小島,但小不應該是我們畫地自限的理由,新南向政策將帶領台灣走向何方?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

陳牧民:剖析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台灣能在印度做什麼?

李淳:新南向政策,關鍵在於「心」而不是「新」

張正:拒絕「以錢為本」的南向政策

參考資料——

註1:就職演說》推動新南向政策 蔡英文:告別依賴單一市場現象

註2:新南向政策定調 黃志芳:把東協當內需延伸

註3:何景榮:要談新南向政策,請先重塑台灣品牌!

註4:外交部領事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南亞觀察 新南向政策:我們將走向何方?

誰想破壞台灣經濟下南洋?

推文到plurk
2016-07-25 06:00

南海仲裁案否決中國依歷史主權聲索的九段線主張,重擊中國擴張區域霸權的意圖,但太平島除了改島為礁,於台灣擁有的現狀並無變化。然而,國內特定意識形態的團體仍不斷強化太平島受威脅的假象,企圖鼓動風潮,將一中的緊箍套在台灣頭上,並造成台灣與美、日、東協,甚至西方世界的對抗,破壞新南向。而台灣走向南方,正是擺脫經貿依賴中國的重要出路。
此次南海仲裁案固然對台灣有所衝擊,但小英政府宣示堅守中華民國主權的回應,可謂進退得宜,而且台灣即便軍力大於東協諸國,但太平島畢竟遠懸南海,無險可守,若引發衝突,必定鞭長莫及,遠水救不了近火,將虛擲龐大資源,重創台灣經濟。結果可能不是棄守,就是向中國求援。如此一來,又塑造台灣跟中國站在一起的誤覺,弱化台灣與美日的合作關係,引起南海諸國的疑慮。而一中原則、向中傾斜,是馬政府執政八年最大的失政,小英的撥亂反正,就是要以新南向的解藥來治療中國癮。台灣若在太平島議題上虛張聲勢,恐將損人又不利己,徒然為中國幫腔助勢。
東南亞與南亞的發展,目前正歷經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中國成長疲軟,無法再當全球經濟的強力引擎後,東協十國與印度將取而代之,成為最具潛力的區域經濟體。東協十國成立的東協經濟共同體GDP約七十七兆台幣,佔全球GDP三.三%,貿易額約四十兆台幣,約佔全球六.七五%;而印度這個人口也超過十二億的大國,享有比中國更高的人口紅利,今年的GDP成長幅度將超越中國。在金磚四國之中,中國疲態畢露,經濟下滑,俄羅斯與巴西深受原物料、油價下跌之苦,民生凋敝,唯有印度仍展現新生經濟的活力,以高速成長吸引全球投資者的目光。近來不僅歐美日先進經濟體強化對東協與印度的投資,中國的一帶一路、亞投行亦以之為主要舞台,使得此一區域成為美中爭鋒的熱區。
而台灣提出新南向,自然不是為了在霸權之爭選邊站,而是找尋經濟新出路;因此在南海主權爭端上,我方適當表達立場,並強化太平島防務即可,實不宜受到有心人士煽惑,無端生事。事實上,我與多數東協國家存在長期密切的經貿關係,雖然在地緣政治上仍難以擺脫被隔離的狀態,卻可以在地緣經濟上找到突破點。尤其,東協、印度與中國之間既合作又矛盾。在政治上,彼等對中國的霸權擴張曾有慘痛教訓,過去曾多次發生戰爭,武力衝突的可能性一直無法避免。如今中國三大艦隊在南海演習之舉,就難免喚起南海諸國的悲慘回憶。在經濟上,多數東協國家與印度是後發之國,目前正進入平順而快速的成長軌道,而它們要成為全球重要生產基地的最大競爭對手是中國;相對地,它們也是中國絕不能輕忽的競爭者。因此雙方表面合作,實際則暗潮洶湧,競爭早已白熱化。
由此看來,我國的新南向充滿成功的機會,首先台商長期耕耘的基礎,可成為台灣政治力未逮之處的後盾,使未來的投資貿易更加順暢;再者,東協十國與印度與中國貌合神離,台灣卻不具有威脅性,因此雙方儘管沒有邦交形式,卻可將熱絡的經貿交流營造成堅實的實質關係。誠然,新南向也存在越南台塑河靜鋼廠被處罰五億美元之類的風險。不過,若就此種個別企業風險與投資中國的國家風險相比,新南向顯然可以取代一味西進,譜成一首台灣「經濟下南洋」的史詩;如此重大的國家走向,豈可被少數激進團體族群所破壞?

-----------------------------------------------

新南向政策!泰國、汶萊旅客8/1起來台免簽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6-07-15 19:36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為推動新南向政策,行政院長林全今天主持「新南向政策-擴大觀光客來台具體規劃」會議,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會後轉述表示,會中決定今年8月1日起,泰國及汶萊旅客來台實施30天免簽,將試辦一年,其他東南亞國家將採有條件免簽。交通部指出,放寬簽證後,預期東南亞來台旅客一年將增加28萬人次(成長20%),創造新台幣130億元的觀光外匯收入。
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表示,今年8月1日起,泰國及汶萊旅客來台實施30天免簽,將試辦一年。(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表示,今年8月1日起,泰國及汶萊旅客來台實施30天免簽,將試辦一年。(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童振源指出,在「有條件免簽」部分,今年9月1日起,10年內曾持美、加、英、日、澳、紐、歐盟申根及韓國等指定國家簽證之印尼、越南、菲律賓、印度、緬甸、柬埔寨及寮國旅客,得先上網登錄,取得憑證後,免簽入境台灣。
交通部表示,泰國人口有6700萬人,且今年1至5月,泰國來台觀光客比去年同期增加87.55%;此外,日本開放東協旅客免簽後,去年與開放前一年相比,泰國旅客成長205.7%,成效顯著,因此我國以吸引泰國觀光客為優先目標。
童振源表示,除免簽外,政府還推出其他配套措施,如宣傳推廣預算由去年的8千萬元增加至2億元。此外,在改善國內接待環境方面,有導遊人力增補及建構穆斯林友善環境兩大方向。
在導遊人力增補方面,移民署將協助轉達新住民(含第1代及第2代)相關導遊考試資訊;教育部鼓勵各大學院校或高中開設東協語系課程,以加速東協語系導遊培訓;勞動部酌予放寬外僑人士工作許可的審查標準;考選部增加東南亞語系導遊人員考試次數及適度調整命題方向、深度及成績配分。
建置穆斯林友善環境方面,政府將鼓勵餐旅取得認證,今年目標為100家,並推動交通場站、風景區、商場設置祈禱室及淨下設施;及協助觀光從業人員教育訓練及路線考察。
童振源指出,各部會配套措施另包含:交通部會同風景區各權責單位,加強檢視轄區英語標示情形,改善英語標示不全的問題;經濟部鼓勵東協商務人士來台洽商順道旅遊;財政部增加小額退稅商家數及加強宣導增設外幣兌換處等。

---------------------------------------------

王文淵險遭扣 台塑越鋼硬賠百億
nr.news-republic.com查看原始檔

上月底,台塑在越南的河靜鋼鐵廠,突因排放廢水遭罰5億美元(折合新台幣161億元),台塑商層赴越南協商碰壁,除簽下天價賠償金,過程也讓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副總裁王瑞華有苦難言,面對外界詢問,王文淵推說身體不適,掉頭閃人。足見越南政府「吃人夠夠」,新南向政策暗藏風險不可測,蔡政府要步步為營,切勿將台商推入黑坑。

據《壹周刊》報導,台塑費時10年的越南河靜鋼鐵廠,原計畫第一座高爐6月底點火投產,王文淵與王瑞華前去洽談點火事宜,不料,兩人羊入虎口,「進了越南官方辦公室裡,才發現越方根本沒打算談點火的事,從頭到尾就是要談如何賠償毒魚事件。越南官員還當場放話,如果談不出個結果,兩位(王文淵與王瑞華)都別想離開越南。

另外,台塑越鋼4名高幹被限制出境,讓近千名台籍員工與眷屬憂心忡忡;越南政府並派駐鎮暴警察在廠區,名為防範暴民,實則監控,讓台塑不得動彈。迫使毒魚事件責任未明下,簽約賠款,並由越鋼董事長陳源成上電視向越南人民公開道歉。越南政府還要求台塑未來不得提出任何訴願,不得提出國際仲裁,否則越鋼別想點火生產。台越雙方無邦交,台塑投入鉅資,人廠都在他人掌握中,台塑只好硬吞天外飛來的毒魚事件

-----------------------------

你知道你的納稅錢都被拿去繳賠償金嗎?

台灣人真是出了名的矛盾:不喜歡繳稅養犯人,但八億元被企業拿去賠償做錯的事,卻不見有人吭聲。在國內,整天對黑心廠商、無良雇主發動攻擊,但同樣的資本家在國外汙染環境兼說謊,新聞的點擊率又低到不行……兩面人到這種程度,跟拿著國旗反台獨的黃安有什麼差別啦!
推文到plurk
作者:范綱皓| 2016-07-03 12:02

范綱皓
正當台灣社會都在對「誤射事件」譁然之時,有一件在國際上也極為重要的環保事件,卻被台灣社會忽略了。
今年4月,越南中部沿海有大量魚群死亡,當地河靜省的居民一致懷疑汙染源頭是台塑在越南投資的鋼鐵廠。按照台灣資本家習慣的戲碼,遭到質疑,第一時間絕對是矢口否認到底,一定都是「they的錯」。先否認,再找關係「喬」掉。然而,每一次演出否認戲碼,總會有人脫稿演出,台塑越鋼與當地居民協調說明時,某位幹部跳出來說「要工廠,還是要魚?」此話一出,便使得居民的仇恨值衝到最高點。在社群媒體一秒傳千里的年代,這麼令人幹意滿點的一句話,當然掀起了一波抗議活動,並擴及至河內與胡志明市。

台灣的資本家一旦遭到質疑,就算沒有把全世界的男人都拖下水,也絕對否認到底,都不曉得是否有什麼標準作業程序教學,怎麼大家都說法都一樣。(圖:網路)
為查明真相,平息抗爭,越南政府引進國際第三方單位協同調查,證實海水汙染源確實為台塑越鋼,超標的毒物包含氰化物、苯酚、氫氧化鐵。6月30日,台塑越鋼董事長陳源成率領越鋼一級幹部召開國際記者會,承認台塑越鋼就是汙染海洋的排放源頭。
為什麼震驚國際的新聞,卻鮮少人關心?
違反企業的社會責任,破壞開發中國家的環境,剝削他國勞工,台塑越鋼只是眾多台灣企業中的冰山一角。但是,與「誤射事件」同為國際新聞,這一類的事情,何以遲遲不為台灣人所關心?
與中國相關的事件,的確非常容易引起台灣人關注。從318學運的「反中情結」,即能明顯看出「反中」、「抗中」就是最方便也最容易號召台灣人上街抗議的論述。無論我們承不承認,318學運之所以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中國。人民對國民黨的不信任,以及對中國政府長期打壓台灣的怨氣,一口氣傾巢而出。

反中、抗中是最容易引起台灣人民憤概的論述,就好像台獨、港獨和藏獨永遠牽動中國人民的神經。少數牽動所有人神經的,大概只有誤射的飛彈吧。(咦?)(圖:截自卡通《馬男波傑克》
我們害怕中國黨國一體的資本入侵會殘害台灣勞工,會併吞台灣中小企業。只是,每次都講「台灣勞工」,可有人想過東南亞來台灣工作的移工、家庭看護工的狀況又是如何?又,我們還記不記得在中國發生的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
當國族主義高漲,串接起這塊土地上的人時,很容易讓我們忽略更多事情。我們很關心華航空服員的罷工,卻不大關心在寶成鞋廠剝削越南勞工,引發一萬多人罷工的事件。我們很關心反美麗灣飯店,卻不太關心台塑越鋼廠破壞當地海洋環境的事件。
台灣勞工的團結,環保意識的提升,都是我們這個世代對於土地、社會、國家更加關心的證據。但是企業與資本家比我們更容易團結在一起,危機來了他們會出走、外逃,可是勞工沒辦法輕易出走。當企業與資本家出走了,一心只想尋找更便宜、更可以剝削的人力,以及環保成本更為低廉的地方,我們又怎麼輕易放過他們,任由他們打著「台灣」的名義,禍害他國呢?

我們對在台灣本地亂來的企業痛罵,但受害者是外國人時,又都不甚關心,根本就是巴斯光年所說的「雙重標準」,這樣對嗎……(圖:網路)
台塑越鋼與我們息息相關
事實上,台塑越鋼排放汙染源至海中,不僅引起國際關注,更創下越南政府對單一企業祭出罰款的最高紀錄,一共罰了台塑越鋼五億美元,相當於一百六十億新台幣。
翻查台塑越鋼的股份持有,其中有25%為中鋼所有,而25%中又有20%為經濟部所有,也就是說,其中有八億的罰金,是由台灣人民的稅金支付。我相信那些平常很愛嚷嚷著不想繳稅養犯人、付華航損失的人,八億應該是一筆很大的數目,大到值得你們關心了吧?如果是,我們就更該好好關注這種既敗壞台灣名聲,又破壞海洋環境,而且還浪費我們納稅錢的企業。
除了賠償與道歉外,台塑越鋼董事長陳源成也在記者會上承諾,要建置、更新有毒物質的排放系統,與越南各省的地方政府共同協商解決方案,並建立與越南人民的信任關係,以及最重要的一點,若上述承諾食言,願意接受法律制裁。台塑越鋼的承諾是否實踐,我們持續追蹤,但是,更令我擔心的反而是另一件事。

我們應該要像蘿絲記得傑克那樣,永遠資本家的承諾,當他們做不到時,就把他們從木板上推下海去。(咦?)(圖:截自電影《鐵達尼號》)
反省,永遠都需要
台灣日漸高漲的國族意識,是邁向正常化國家的第一步,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在邁向正常化國家的道路上,我們也不能自外於國際社會,特別是敏感的環保與人權議題,我們都應該盡最大的努力,保障「台灣」與進步價值的連結。
上述這些,都是較為長遠的目標。然而,台塑越鋼事件延燒為國際環保事件,各國媒體皆爭相報導之時,等於也在給新政府一個警訊:新南向政策真的準備好了嗎?我們已經將相關的法令與制度標準提高至國際標準了嗎?我們的政府已有能力約束與治理準備(或已經)南向的企業嗎?
新南向政策的「新」,關鍵在於我們不再只是鼓勵不同國籍企業間的交流與互利,而是國家與國家之間更緊密的聯繫、共治與互信,更是人民跨越國境邊界,聯合監督政府與企業的開始。

關於新南向政策,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己所不欲的事,確定不會施予別人、丟臉丟到國外去了嗎?(圖:網路)

---------------------------------

就是這招!日專家:美軍全滅中國
By 莊晁權, photo.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就是這招!日專家:美軍全滅中國 - 中時電子報 - http://goo.gl/zKQj9t

日本防務專家叫做凱爾溝的使用了一個海戰模擬器來模擬美中的南海之戰,發現混在漁船中的飛彈護衛艦一次性發射多枚導彈非常難以防禦。
攝像者: 圖/東方網
最近有日本防務專家叫做凱爾溝的使用了一個海戰模擬器來模擬美中的南海之戰,發現混在漁船中的飛彈護衛艦一次性發射多枚導彈非常難以防禦,該模擬結果認為,美軍只要輕鬆使用這招,到時就可以輕鬆完封中國了。

但什麼叫瀕海戰鬥艦呢?這是種神奇特殊的艦種目前只有美國獨有,可以說是目前美國鼓吹的水上神器之一,其主要任務就是在沿岸進行戰鬥,比如在近距離與敵方水面船艇交戰、淺水海域反潛作戰、清除敵國在沿海佈設的水雷等。


瀕海戰鬥艦的設計思路就是一個小型的水上作戰平臺,可以搭載各種不同的裝備執行不同的任務,有點小而全的意思。
攝像者: 圖/東方網
這種瀕海戰鬥艦的設計概念首先是隨插即用,也就是模組化設計,根據任務不同可以即時更換艦隻攜帶的裝備,以應對不同環境和任務的需要;然後就是具備隱身能力,速度也需足夠快;再來就是攜帶大量無人設備,其實就是美軍未來的戰鬥會逐步向無人設備和機器人作戰過渡,不拿人命來拼了。基本上瀕海戰鬥艦的設計思路就是一個小型的水上作戰平臺,可以搭載各種不同的裝備執行不同的任務,有點小而全的意思。

但有中國軍事專家認為,這種艦隻紙面上看看似乎非常厲害,但實際上卻有著致命的弱點,它的最大弱點就是防禦能力太弱,雖然可以隱形,但艦隻配備的57毫米速射炮,一對30毫米加農炮和多挺重機槍以及防空飛彈無法完全防禦敵人的襲擊。此外面對中國相同等級的飛彈護衛艦,美國的瀕海戰鬥艦才會受大口徑火炮各種蹂躪。

中國軍事專家更直言,瀕海戰鬥艦的設計思路只能說看上去很美,看著好像是一個小而全的平臺,什麼都有,但實戰中的效果其實還不如「任你千般來,我只一招去」,而中國的056型護衛艦就做得很好,不但船體比瀕海戰鬥艦短得多,而且船身配備了性能優秀的對空,對艦的飛彈,面對瀕海戰鬥艦,上百公里外就能用飛彈解決它們。

-------------------------------------------

新南向是一帖好解藥

推文到plurk
2016-07-04 06:00

新政府上台後,下滑的經濟仍無好轉跡象,研究機構紛紛下修GDP成長率,保一似已成為遙不可及的目標。而在蔡英文總統的救經濟策略中,以促成國際經貿多元化,降低對中國過度依賴為目標者,則以新南向政策備受期待,然而實際進度卻「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會不會淪為空談,令人憂心。
目前我國對中國的經貿依存度已嚴重傾斜,絕大多數對外投資在中國,出口中國約佔貿易量四成,外銷訂單的海外生產比逾五成,中國已經成為我主要生產基地,形同把台灣經濟綁在中國。其最大的後遺症是台商所創造的就業機會與薪資成長主要在中國,造成台灣的GDP徒見數字上的成長,卻沒有實質回饋到台灣民眾,導致實質薪資倒退十六年。其次,中國對台政策擺明以商圍政,以銀彈取代飛彈,打台灣不如買台灣。諷刺的是,台商對中國經濟成長的貢獻,無異於提供中國對台政治勒索的充足銀彈。因此,不管是經濟上找出路,或政治上不受中國文攻武嚇的威脅,降低對中國的經貿依賴,是正確的政策方向,而新南向則是最有效的解藥。
要降低對中國的依賴,有兩種方法︰一,減少對中國的投資與出口;二,增加對其他國家地區的出口與投資。選擇第一項只是將對中國的投資、出口轉移到其他國家,確實能大幅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但對我經濟成長並無實質助益;選擇第二項,則是藉著增加對其他國家地區的出口、投資,擴大經貿總量,稀釋對中國的依賴。這才是更好的策略,也就是央行總裁彭淮南所說,如果對中國出口是分子,對全球是分母,不是把分子弄小,而是把分母弄大,當分母擴大(增加對東南亞出口),台灣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就會下降。
要將台灣對全球出口、投資的分母擴大,新南向(東南亞、南亞)無疑是最佳的路徑。一,東南亞有東協十國,南亞則以印度為主,都是近年經濟快速崛起的新興經濟體。且此一區域有三大經濟圈正在形成,包括佔全球總GDP約四%的東協十國組成的AEC(東協經濟共同體)、佔全球總GDP約四成的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與佔全球總GDP約三成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這三個經濟圈雖有重疊,卻佔台灣總出口的七十五%,對台灣的重要性無與倫比,絕不能自外於這些經濟圈形成的經貿網絡。尤甚者,台灣傳統上與東南亞的經貿關係非常熱絡,東協是台灣第二大出口市場,約佔出口總值的十八.三%,其中新加坡、越南、菲律賓、印尼、泰國、馬來西亞一向是台灣重要的對外投資國,即使在台商西進的年代,台灣對這些國家的投資仍然維持一定熱度。當前台灣尋求加入TPP、RCEP的過程中充滿變數與困難度,更應大力加溫與東協國家的經貿關係,特別是越南這種橫跨TPP與RCEP的國家,更是台灣突破政治封鎖的缺口,尤應列為新南向的重點國家。
東協與印度經濟成長快速,頗有當年中國崛起之勢,更重要的是,其既可成為台灣另一個海外生產基地,更因中產階級的崛起,也可提供台灣龐大的出口市場。過去西進潮之所以陷入瓶頸,乃係產業西進只是台灣勞動成本上升,經營環境惡化的替代性選擇,並沒有打入其內需市場,因此當中國生產環境漸趨惡化,西進之路也就走到盡頭。故而新南向不僅應該重視投資,更要努力打進其內需市場,方可真正帶動台灣經濟的成長,改善勞工所得停滯倒退的困境。
要言之,新南向是台灣降低經貿依賴中國的正確藥方,新政府絕不能當成口號,必須提高執行層級,拔擢真正了解東南亞、南亞事務,且具有開疆闢土能力的主事者,大量挹注資源,重視對該地區語言、文化、政治、經濟之研究,方可發揮南向績效,為台灣經濟打開新出路。

------------------------------------------

佐藤幸人/對蔡英文政府兩岸經貿關係及新南向政策的展望

推文到plurk
2016-07-04 06:00

佐藤幸人/JETRO亞洲經濟研究所新領域研究中心長
二○一六年五月廿日,蔡英文政府起動了。蔡總統在參加總統選舉時,就提出了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將「維持現狀」,並保持採取不刺激中國的慎重姿態。另一方面,中國對蔡英文政府抱有不信任的看法,對其施加壓力。選舉後,從中國前往台灣的遊客有明顯減少。中國對台灣農產品、水產品等的採購量應該也會減少吧。
但是,這一影響只是體現在較小的範圍內,無論是對整個台灣經濟、還是對台灣和中國的經濟關係,這應該都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說到底,如果中國真的能夠隨心所欲地操控與台灣之間的經濟關係,那麼中國早就對台灣選舉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了。
回顧以往台灣與中國的政經關係,可以發現經濟關係相當獨立,受政治關係影響不是很大。二○○○年陳水扁政府誕生後,中國表現出比目前更為冷淡的態度。當時陳水扁政府也曾經摸索過與中國融和的道路,但由於看到中國強硬的姿態,便在中途轉向獨立色彩很濃的方向,導致台灣與中國的政治關係明顯惡化。但是,陳水扁政府的八年期間,也正是台灣和中國在經濟上關係最快速發展的時期。看台灣與中國的貿易,就可以發現,二○○○年從台灣到中國及香港的出口額為三五七億美元,佔台灣出口總額的廿四%。這一金額在二○○七年首次突破一千億美元,增加到一○○四億美元,在台灣出口總額中的比例也占到了四十一%。二○○八年,由於美國次貸危機以及之後全球性不景氣的影響,出口額降至九九六億美元,所佔比例也減少到卅九%。
二○○八年上台的馬英九政府努力改善在陳水扁政府時代變得緊張的兩岸關係。中國也對明確否定台獨的馬英九政府表現出善意。其結果就是政府間在實質上進行了活躍的談判,兩岸簽署了廿三項協議,中國遊客開始造訪台灣,台灣和中國各個城市之間也開通了直飛航班。尤其是在二○一○年,兩岸簽署了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實現了部分貿易自由化。
由此可見,馬英九政府的八年期間,台灣和中國的關係在政治上總的來說是良好的,在制度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前進,但實際的經濟關係卻始終呈現停滯的局面。二○一四年台灣向中國、香港的出口額為一二四七億美元。這從二○○八年起只不過增加了廿五%而已。而二○○七年台灣向中國、香港的出口額為二○○○年的二.八倍,與此相比,增長的腳步明顯放緩。而且,就在二○一五年中國經濟減速的情況下,貿易額減少至一○九三億美元。在台灣出口總額中所佔比例也由二○一○年的最高值四十二%之後開始轉為下滑,在二○一五年是卅九%。但是,台灣從中國的進口卻在不斷增加。
正如這樣,二○○○年以後的台灣和中國之間的政治關係與經濟關係,看起來就像是有著逆相關性。這不僅是因為政治關係給經濟關係帶來的影響比較有限,同時也是因為經濟關係是根據自身的動力在進行自律性的變化。
二○○○年以後,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有了飛躍性的成長,台灣企業也陸續把生產據點轉移到中國。以轉移到中國的台資企業為中心,中國的製造業從台灣採購了眾多的機械設備、零部件和原材料。這是台灣對中國的出口有了急劇增加的背景。但隨後從二○○○年代末開始,台灣與中國的經濟關係進入了新的局面。最大的變化是中國的成本上升,很難繼續作為世界工廠而保持增長的勢頭。與此同時,中國逐步以國內的機械設備、零組件及原材料來代替進口,對從台灣進口的依賴度有所下降。而且,近年中國經濟的成長整體上也出現了放緩的跡象。
蔡英文政府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起動了。綜合以上因素,不管蔡英文政府採取何種政策,又或者中國對台灣採取何種態度,台灣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會持續保持在停滯的狀態。但是,令人擔憂的是一部分媒體和政客有可能出於政治的意圖,試圖用政治性的理由來說明經濟關係的停滯。這就要求我們能客觀、冷靜地做出觀察,加以分析,不要被這種有意圖的曲解所蒙蔽。
蔡英文政府一方面努力繼續與中國之間「維持現狀」,同時又為了擺脫對中國過度的經濟依賴,正在推進以東南亞和印度為目標的「新南向政策」。在東南亞各國之中,經濟領先的國家正在逐步成為巨大的市場,較為落後的國家正在取代中國,作為低成本的生產基地而受到矚目,所以,台灣擴大與東南亞的經濟關係是合理的選擇。
實際上台灣和東南亞​​的貿易也正顯示增加的趨勢。台灣對東南亞的出口,二○○○年曾為一八五億美元,二○○八年是三九二億美元,到了二○一四年,已達到六○二億美元。在出口總額中所佔比例也從二○○○年的十二%,到二○○八年的十五%,到二○一四年上升至十九%。二○一五年稍稍後退,為五一六億美元,佔十八%。台灣從東南亞的進口,也保持在佔進口總額的十一%至十二%,並正在穩步增長。李登輝政府推行「南向政策」時,正處於中國經濟崛起的時代,所以並未收到什麼效果,但是目前的形勢卻很可能為蔡英文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提供有利的環境。

新南向拚昏頭?教育部拿去年講座發新聞引議論

2016-07-12  12:39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拚教育新南向拚到昏頭?教育部今天拿去年馬政府與印度、越南合辦「台灣研究講座」業績發新聞,還強調是「教育部台灣研究講座南向布局展成果」,引發議論。

  • 教育部拿去年業績發今天的新聞,圖為我國駐印度田中光代表前往德里大學東亞所,促成與該校合作設立台灣研究講座。(圖由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拿去年業績發今天的新聞,圖為我國駐印度田中光代表前往德里大學東亞所,促成與該校合作設立台灣研究講座。(圖由教育部提供)

  • 教育部拿去年的業績發今天的新聞,還指稱「教育部台灣研究講座南向布局展成果」,引發議論。(記者林曉雲翻攝)

    教育部拿去年的業績發今天的新聞,還指稱「教育部台灣研究講座南向布局展成果」,引發議論。(記者林曉雲翻攝)

教育部今天發出新聞稿強調,為持續提升「台灣研究」於全球學術界的影響力,教育部積極爭取與國外一流大學合作辦理「台灣研究講座」,開啟相關學術交流。其中自104年度起,教育部與印度德里大學、越南國家大學所屬河內人文社會科學大學展開合作,為我國新南向政策下的高等教育學術交流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新聞稿並指,教育部與越南國家大學所屬河內人文社會科學大學的「台灣主題研究計畫案」,於104年12月28日由駐越南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黃志鵬大使與河內人文社會科學大學校長阮文慶博士共同簽署,正式啟動我國與越南首例台灣研究合作計畫。本計畫為期3年,由教育部逐年補助辦理經費,執行項目包括翻譯台灣主題研究相關專業著作、開設台灣主題研究相關課程及安排越南台灣研究學者訪臺交流。

自104年起,教育部亦與印度德里大學開設「台灣研究計畫」,合作內容包含邀請台灣學者於104和105學年度至德里大學東亞系擔任客座訪問學者,及舉行台灣研究之學術研討會。這兩項學術研究合作案,對於我國強化與東南亞與南亞國家學術合作交流的廣度與深度,特別具有指標性意義。

教育界人士表示,小英政府力求行動執政,民眾予以肯定,但教育部拚業績疑拚過頭,施政雖為一體也具延續性,但拿去年的成果當作今天的業績,況且從92年開始推動的台灣研究講座,今年在英德美加日等16個國家開設36項台灣研究講座,也並非特別專注在新南向,不如在上任之後腳踏實力拚出新的成果再來宣揚,否則似有灌水之嫌。

-----------------------------------------------------

印尼總統正等待小英回應


2016-06-21 06:00

◎ 何景榮
近日,在台灣的東南亞新住民網路社群裡,瘋傳著一段影片,內容是我國的中央社記者當時訪問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時,總統先生不斷強調自己對高雄、西門町、士林等景點的熟悉,對台灣美食的熱愛,最後更親身向台灣民眾喊話:「歡迎來印尼參訪、投資。」科威總統對台灣的一貫友善,在台的印尼新住民早就了然於心,讓我們覺得意外的是:「東協第一大國的元首向台灣公開喊話,正在力推新南向政策的新政府怎麼都沒有回應?」
https://www.facebook.com/1043509726/videos/10208537133119502/
https://www.facebook.com/1043509726/videos/10208542209126399/
早在2014年競選總統期間,佐科威就不斷以自身當年擔任木材貿易商、與台灣商人往來的經驗,讚揚台灣人重信諾、有人情味。總統就職典禮上,佐科威總統也邀請了台灣首富郭台銘出席,力圖強化台印兩國間的經貿與文化往來。當印尼國內因為馬來西亞、沙烏地等國屢屢發生印傭虐待案件,爆發大規模民怨之際,佐科威總統也舉台灣為例,肯定台灣雇主與政府對印尼移工相對友善的態度。然而,當時的馬政府一面倒向中國靠攏,對於東協龍頭的善意,一概以冷處理的方式回應,藉以討好對岸政權。

印尼總統佐科威。(歐新社)
可惜的是,新政府上台後,我國的外交與國安體系卻仍然停留在過去八年的冬眠狀態。蔡總統就職前夕,台灣媒體盛傳「印尼將停止對台輸出外勞」的消息,逼得印尼的海外勞工署長緊急召見中央社記者,當面澄清「印尼並未對台灣停止輸出勞工」。六月六日,時常引領政策風向的印尼第一大報羅盤報(Kompas),更在具有指標意義的周一上午,以近乎全版的方式討論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印尼方面的積極,其來有自,主要是因為在日中兩國競逐爪哇島高鐵建設、最終由中國在去年得標後,印尼政府為了避免帶給外界「印尼過於親中」的印象,因此對台灣的新南向政策深感興趣,並期望藉著雙邊的合作,來向美方與其他東協盟友重申印尼做為東協龍頭,不會過度向中國靠攏的一貫立場。然而,面對印尼官方與媒體的屢送秋波,我國的公務體系不但沒有回應、甚至可能一無所悉,似乎還在「外交休克」,讓人誤以為身處在新南向政策推出前的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
面對東協龍頭印尼所釋出的善意,我國政府如果還要等新南向辦公室在冷氣房裡開完會,再以幕僚單位的身分回應對方以元首之尊的發言,未免過於失禮。其實,高人氣的小英總統可以錄製影片,刊載在她的臉書(Facebook)頁面上,公開向同樣人氣居高不下的佐科威總統回以善意(就像美國總統歐巴馬於臉書,放上在越南小吃店裡喝啤酒的照片)。小英總統順勢而為,將能夠開啟台印兩國高層在數位時代裡的聯繫管道,更能夠在世界第三大智慧型裝置(smart device)市場的印尼,建立起台灣身為通訊產業領航者的國家品牌形象。只有小英總統顧全外交禮儀、珍惜對方元首的情面,我國公務體系也真正了解東南亞當地的民心所向,「以人為本」的新南向政策,才有實現的可能。
(作者為印尼新住民二代,國立大學助理教授,美國夏威夷大學博士)

------------------------

新南向的策略地圖(黃瓊雅)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
一位政府官員問我,台灣可不可以不做新南向?不論是地緣經濟還是地緣政治,台灣自絕於東協的發展,等於自絕於全球化的浪潮。台灣的區域經濟必須利用東協的位置與規模與全球整合,台灣的國際外交也必須利用東協的平台與合縱跟全球接軌。亞太經濟的新引擎已在東協啟動,個別國家領頭的分隊列車過站好幾班,台灣豈有不跳上車廂的道理?

美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家都與東協建立定期的首腦峰會,他們都視東協為亞太地區最重要的支點,連姍姍來遲的俄羅斯近來也積極參與越南海上石油開發,俄羅斯東協峰會上個月才在俄羅斯索契舉行,越南90%以上的武器採購自俄國,近期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也開始購置俄羅斯的軍工產品。

台灣布局東協的策略地圖必須參酌2個軸線4個象限,是指東協10國對中國的政治威脅與經濟依賴2個軸線的影響高低所落到的4個象限之內。從6 月14日在昆明所舉行東協與中國外長會議所上演的中菲南海爭議談判破裂,可以略為解釋這4個象限下的東協國家。馬來西亞釋出一份強硬的聲明,雖然後來遭到撤回,新加坡和印尼2國隨即發表個別聲明,呼應了東協外長對中國在南海進行填海造陸所造成的緊張現狀極度擔憂。可見新馬印菲汶較屬輕經濟依賴中國,馬菲汶都跟中國有南中國海領土的高政治爭議緬甸與越南則因為鄰接中國,無論是政治威脅或是經濟依賴都受中國影響程度高,而柬埔寨與寮國曾被外國評論家喻為中國埋伏在東協中維護其利益的特洛伊木馬,明年東帝汶若加入東協,恐又多一名監軍。二戰後的泰國雖然是美國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盟國,其軍事設備與安全結構依賴美國,但一方面又與中國進行聯合軍演,外交向中國靠攏,在4個象限中最難擺定。

東協2015年底達成邁向區域貿易聯盟,現在與未來全球流通的資金和技術將在這裡匯集,並與全球經濟整合。東協各國經濟產業相對優勢也可以用資訊化及知識化程度兩個交集面簡單區分成4個梯次,新汶為首,馬泰次之,印菲越其後,柬寮緬後之。首者是台灣可以與之聯盟,互通有無,後者則是充滿成長潛力,市場無限。多數東協國家基礎設施都面臨缺乏,製造業仍是最大宗的需求,對有助於商品和服務流通相關的交通運輸、資通訊、物流產業的專業知識與供應鏈都存在這區域的成長空間。

日本與中國一直在東協內進行政治經濟的相互角力。3條泛亞鐵路的中國美夢還懸在半空中,最先完成的可能是2018開工的吉隆坡到新加坡的新馬高鐵,中日都在搶這一筆150億美元的大單。日本在東協著力最久也最深,即使中國銀彈攻勢驚人,直至目前,日本對東協的投資累計仍為中國4倍之多,而且長期以來對東南亞的耕耘以技術及人才為主,與中國大手筆金援有所區別協助泰國建立東方底特律,以及豐田在印尼等都看到日本在地化的足跡。以二戰後東南亞損失最慘重的緬甸為例,戰爭期間日本在緬甸大量掠奪物產資源,戰後藉著賠償機會進入緬甸成為最大援助國,近期的日緬合建的迪拉瓦經濟特區便是成功的一例,雖然中資企業也在緬甸投資重大計畫,如水利建設、銅廠等,但卻換來洗劫資源、暗盤交易的惡名。

東協中台灣僅與新加坡簽定自由貿易協定,經過長期國際自由化政策,新加坡已經成為區域的金融、航運、服務中心,轉型為以資本、知識、創新為核心的城市經濟體高度追求經濟知識化的結果,非常需要如台灣製造業硬體的完整產業鏈的合作夥伴。再者,新加坡的中小企業產業上下游生產價值鏈相當薄弱,面對東協龐大的製造工廠以及消費市場,擅長價值鏈整合的台灣企業,靈活快速回應市場的變化是個可以攜手合作的夥伴。以一個即將成功的台新合作個案為例,台灣的無人飛機製造商正與新加坡企業管理軟體廠商合作,一起進軍馬來西亞棕櫚園的巡邏管理,軟硬體的結合便是台新聯手進軍東協的典範故事

新南向是台灣在全球化中必須強化的區域觀點,在那我們已經有最好的策略合作夥伴--日本與新加坡。除了國際外交的政治平衡與參與未來經濟市場的架構外,東協是全球文化差異最大的地區印尼2.6億人口的祖先4000年前還是由台灣的原住民移入,這裡的爪哇文化根源來自台灣,現在透過外籍配偶與勞工,我們有共享的文化。民主化是對東協最具挑戰的任務,光是東南亞各國殖民地後的獨特政治制度及其發展就足以提供台灣政治學界研究不完的課題

新南向不行,絕對不行!

作者:黃瓊雅(新加坡國大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研究生)

----------------------------

我是流氓我怕誰?

推文到plurk
2016-07-11 06:00

◎ 愚工
中國前國務委員戴秉國日前在美國華盛頓參加中美合辦的「中美智庫南海問題對話會」,語出驚人地表示,「仲裁結果,不過是一張廢紙。」戴秉國更向美方示警,「哪怕美國全部十個航母戰鬥群都開進南海,也嚇不倒中國人。」戴秉國的口吻頗似當年毛澤東的「東風吹戰鼓擂,世界上究竟誰怕誰,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口吻。唯一的差異是,以當年毛澤東年代的中國國力,說這種硬話比較像是「赤腳的不怕穿鞋的」的土流氓;而以今日的中國國力說這種硬話,比較像中國吉林公共外交學院副教授孫興傑說的,是一種「弱國的情結與大國的抱負之間相互撕扯」。
周恩來曾說,「中國地大物博,理應得到大國的待遇」,但卻因清廷的腐敗而「遭受西方列強近百年的欺凌」,如今隨著國力漸強,帶點暴發戶式的「中國夢」油然而生。孫興傑教授認為這種「弱國的情結與大國的抱負之間相互撕扯」的結果,就是中國「面對其他國家,難以保持平穩的心態,淡定對待」的原因。
毛澤東與戴秉國的硬話,雖然時空環境不同,但本質上都承載了民主法治不彰、背離普世價值的中國社會所衍生而出的「我是流氓我怕誰」習氣。最近中國屢屢與日本、台灣、越南、印尼及印度等左鄰右舍糾紛不斷,正是這種習氣在作祟。
(作者為台商)

-------------------------------

從南極看新南向

推文到plurk
2016-07-16 06:00

◎ 李後進
在掌管南極國際事務的「南極公約(AT,1959)」架構下,國際社會透過(一)成立之南極研究站;(二)投入南極研究,以展現其在南極國際舞台之「南極存在」(Antarctic Presence),而支撐其在AT之權力核心機構的南極公約顧問會議(ATCM)擁有投票權,及積累其發言權,以維護各國「在南極國際舞台所擁有遠比在WHO、WHA更大的國家利益」—主要著眼於南極的自然資源。
有些國家更進一步地(一)在研究站設有住民聚落(Settlement)和設施(學校、商店、教堂、銀行、公共電話、醫療…),將孕婦送到現場生產;(二)發行南極研究活動郵票;(三)開設飛機起降跑道。(四)還未設有研究站的國家,則先派遣研究隊到他國的研究站,參與「國際性」的研究活動—是兩方國家之雙贏策略;外勞的母國如印尼、泰國,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如大馬、模里西斯、愛沙尼亞等,都已如此投入。
對台灣來說,投入南極研究更多了一項國家利益—「在南極國際舞台做『台灣是主權國家』的國際宣示」,因為,主權國家才進行南極研究;透過本人在十幾年前(當時,前述的幾個國家還沒投入),提出的辦法—派遣「台灣南極研究隊去他國研究站,參與『國際性』的研究活動」。南極大陸國際舞台是無主地,如公海與太空,連私人公司都在那裡活動;而南極研究站有兩個屬性:(一)其為各國的主權延伸,中國「無法干預我們的進入與使用的名號」;(二)其位於南極大陸國際舞台,進入了他國的研究站活動,等同進入南極國際舞台。
以上分析提醒我們:(一)所謂「新南向政策」,仍停留在「經貿思維」;(二)「元首」外交仍只聚焦在中南美,沒看到南極國際舞台;(三)太平島的主權固守,仍停留在軍事;(四)日前的海牙仲裁,分別把太平島視為礁,和把台灣視為中國的台灣當局(Taiwan Authority of China)—而比較嚴重的後者被漠視。
(作者為台灣南極學會成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