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陰符》,是一部中國古代思想論著書籍,屬道家一派之書,又叫《太公陰符經》,傳說為姜太公所留下的,據說蘇秦(?-前284)為讀這本書而頭懸樑錐刺股,最後掛六國相印而衣錦還鄉。

姜太公《太公陰符》《素書》,是一部中國古代思想論著書籍,屬道家一派之書,又叫《太公陰符經》,姜太公所留下的/蘇秦讀這本書而頭懸樑錐刺股,最後掛六國相印而衣錦還鄉。/蘇秦從秦國失敗回家以後,關起門來,苦苦地再來用功讀書。據說,讀的是--周朝初期極富傳奇性的人物——姜太公(呂尚)所傳的那本《陰符經》/《太公陰符經》諸葛亮注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qyLCT0

陰符和陰書-姜子牙所發明的陰符是最早的軍隊秘密通訊密碼-我國古代最早的軍事秘密通信方式/黃帝陰符經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aHdPN8

五德終始-秦朝那個時代崇尚黑/戰國陰陽家鄒衍以「大九州說」和「五德終始說」/曆史上的改朝換代,往往意味着國家顏色的變換/周是火德,秦始皇就采取了周德抵不過的水德,而水德相應的顏色就是黑/曆史上第一位按照五德始終說進行制度設計和執政的帝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67eFFO

-------------------------------------------

縱橫家01300000257646127382065077871_s  

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期以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為主的一派,《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先秦典籍《韓非子》說:『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他們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反覆無常,設計劃謀多從主觀的政治要求出發。合縱派的主要代表是蘇秦,連橫派的主要代表是張儀。縱橫家出現於戰國至秦漢之際,多為策辯之士,可稱為中國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他們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當時割據分爭,王權不能穩固統一,需要在國力富足的基礎上利用聯合、排斥、威逼、利誘或輔之以兵之法不戰而勝,或以較少的損失獲得最大的收益。
歷史發展
「縱」與「橫」的來歷,據說是因南北向稱為「縱」,東西向稱為「橫」。六國結盟為南北向的聯合,故稱「合縱」;六國分別與秦國結盟為東西向的聯合,故稱「連橫」。

「縱」指「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指戰國時齊、楚、燕、韓、趙、魏等六國聯合抗秦的外交策略。「橫」指「連橫」,即一強連一弱以破獲眾弱,指以上六國分別與秦國結盟的外交策略。所謂「縱橫家」,指鼓吹「合縱」或「連橫」外交策略的人物。

九流十家中有「縱橫家者流」,是其中最講實務的,一切從客觀出發,並以取得成功為目標。他們其實是一類傑出的謀士和辯士,一直是戰國社會舞台上的活躍分子,並且舉足輕重,被形容為「翻手為雲,覆手變雨」,操縱著戰國鬥爭的局勢。

代表人物
縱橫家的鼻祖是鬼谷子。縱橫家的代表人物有蘇秦,張儀(蘇秦、張儀二人為同門師兄弟關係,同屬鬼谷子門生)、甘茂、司馬錯、樂毅、范雎、蔡澤、鄒忌、毛遂、酈食其、蒯通等,事皆詳於《戰國策》。

思想著作

縱橫家主要著作今僅存《鬼谷子》十三篇、《戰國策》三十三篇(非其門徒所著,主要記錄了中國戰國時代縱橫謀士之言行軼事,古代也多被縱橫者當做縱橫之術的「課本」)、《蘇子》三十一篇、《張子》十篇。《鬼谷子》後附《本經陰符》(又作《本經陰符七術》)七篇乃修身養性之法,「本經」意為「基本規則」,即其學術派別的理論基礎,「陰符」意為暗合,意思是(書中的理論)暗中符合(自然和人類社會規律)。《本經陰符七術》區別於《陰符經》(又作《黃帝陰符經》,署名為黃帝所作,後基本認為偽托,但其寥寥三百餘字可從哲學、軍事、養生、自然規律等等角度都解釋通,相傳為戰國時期縱橫家、陰陽家、醫家、兵家、道家等思想流派的理論基礎,即這些思想流派的「本經」)。《陰符經》此書與縱橫學派大有淵源(相傳鬼谷在其弟子蘇秦下山前交代他「若下山之後不得意,只需熟讀《陰符經》即可。」後蘇秦下山果真失意潦倒,後閉門苦讀,終成一代縱橫家)。鬼谷一生只留下兩部著作,一本是講述軍事兵法的《鬼谷子》(又作《捭闔策》),另一本是主講修身養性的《本經陰符七術》。現代研究認為,若學縱橫捭闔之術必須要時常應用,若學而不用,縱橫之術容易反噬習者。縱橫者的主要目的就是趨利避害,而途徑是完全的實用主義、現實主義,而縱橫者大多出身寒微,為達成目的,使用「陰謀」往往多於「陽謀」,但卻往往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在歷史上的表現為「三寸不爛之舌」可退百萬雄兵(可參見《戰國策》)。若學而不用,實用主義、現實主義不能得到良好的宣洩排遣,容易改變縱橫者的性格,往往向陰暗的不好的一面發展,對個人人生相當不利。

《鬼谷子》一書理論非常詳細具體,也非常微妙,不是輕易可以說出來的,更重要的是這本書重在用,若學而不用,長久必有害。必邊學邊用邊體味方可。
戰國策》一書是遊說辭總集,幾乎所有縱橫家謀士的言行都在此書。有三大特點:一智謀細,二虛實間,三文辭妙。

--------------------------

縱橫家,《漢書 · 藝文志》列為“ 九流 ”之一。後因稱憑辯才進行政治活動者為“縱橫家”。[1]
縱橫即合縱連橫。他們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反复無常,設第劃謀多以國家政治需要出發。合縱派的主要代表是蘇秦,連橫派的主要代表是張儀。出自《資治通鑑 ·周顯王三十六年》“張儀者,魏人,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 ”。
胡三省注引漢應劭《風俗通》:“鬼谷先生,六國時縱橫家知大局,善揣摩,通辯辭,會機變,全智勇,長謀略,能決斷。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這裡指遊說開合有度、縱橫自如。沒有不可以去的地方,也沒有什麼不會成功的事情。

他們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當時割據分爭,王權不能穩固統一,
需要在國力富足的基礎上利用聯合、排斥、威逼、利誘或輔之以兵之法不戰而勝,或以較少的損失獲得最大的收益。
他們的智謀、思想、手段、策略基本上是當時處理國與國之間問題的最好辦法,是世界史上獨一無二的歷史階段,其在歷史條件下所創造的智慧是後世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超越的。
縱橫家人物多出身貧賤,在最艱苦的投機倒把下是一種人類智慧的超常解放、創造和發揮,他們以布衣之身庭說諸侯,可以以三寸之舌退百萬雄師,也可以以縱橫之術解不測之危。
蘇秦佩六國相印(合縱六國,佩六國相印乃後世策士誇張,蘇秦當時是合縱五國,佩齊、趙、燕三國相印),聯六國逼秦廢棄帝位;張儀雄才大略,以片言得楚六百里;唐雎機智勇敢,直斥秦王存孟嘗封地;藺相如雖非武將,但浩然正氣直逼秦王,不僅完璧歸趙,而且未曾使趙受辱。
縱橫之士智能雙全,有不乏仁義之輩,其人其事若鑑於當代,亦必可使受益者非唯淺耳。
縱橫家(以《鬼穀子》為代表)的哲學觀,深受《老子》哲學的影響。縱橫家的道家思想體現在其縱橫“裨闔”的社會活動之中;縱橫策士們在道家思想的指導下,力求“變動陰陽”,從而達到“柔弱勝剛強”的目的。
縱橫家發展

從戰國七雄的確立開始,到公元之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為止。若除去楚國早在公元前六七一年就已稱王之外,這段時期,若從魏國惠王在公元前三七零年稱王起,到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統一中國止,共歷時二百多年。這個時期的縱橫家的發展,具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戰國七雄確立的初期,各國雖都紛紛稱王,但立國尚未穩固,
縱橫家·鬼穀子
縱橫家·鬼穀子
大都忙於鞏固內政,而無力外戰,各國之間的兼併戰爭規模還不太大。這一階段的特點是以眾弱聯合以攻伐一強的合縱運動為主。代表人物是惠施、公孫衍。
第二階段:經歷一個較長的時期,大國之間的兼併戰爭日愈激烈,國際政治形勢變化迅速而頻繁,縱橫家的作用更加重要,影響也更為巨大。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形成了東西方各以齊秦為核心的兩大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面,合縱連橫的盟主在齊秦的之間變換,雙方都企圖通過合縱連橫運動有效地遏制對方的兼併戰爭,阻止對方的過分強大。
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合縱連橫運動適應著各國之間政治、軍事、外交及經濟形勢迅速而復雜的變化,而 ​​達到了高潮。這個高潮在整個縱橫家發展歷史中,是第一個高潮,其標誌一是產生了眾多的縱橫家代表人物,最為著名的有蘇秦、張儀、陳軫、樓緩、郭隗、虞卿、甘茂等人;二是縱橫家的行為模式基本形成,而其思想與文化的內容也發展成熟,終於確立起獨具特色的縱橫家思想及學術流派。
第三階段,戰國時期以統一中國為目的的兼併戰爭已經接近尾聲,秦國由於成功地實行了縱橫家范雎提出的“ 遠交近攻 ”為特點的新的連橫政策,經過長期的政治和外交攻勢,發展成為最大的強國。秦國的統一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說是縱橫家長期努力的結果。這個階段縱橫家發展的特點是以秦國縱橫家的連橫運動為主。這一階段縱橫家的代表人物是范雎、蔡澤。
漢代劉向在校刊整理《戰國策》時也高度評價了縱橫家的作用與影響,他說:“是以蘇秦、張儀、公孫衍、陳軫、蘇代、蘇厲之屬,生縱橫長短之說,左右傾倒。蘇秦為縱,張儀為橫。橫則秦帝,縱則楚王,所在國重,所去國輕。”(劉向《戰國策書錄》)。
縱橫家代表

其祖乃鬼穀子,又名王禪,一說春秋戰國時期衛國朝歌人;一說是戰國時期魏國鄴地人。常入雲夢山採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著有《鬼穀子》兵書十四篇傳世。
縱橫家思想

關於縱橫家的思想在《韓非子》中說:“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但縱橫家自己
鬼穀子韜略圖
鬼穀子韜略圖
的著作中並沒有對“縱橫”這一概念的系統解釋。
在《鬼穀子》中“縱橫”概念只出現了三處,在《鬼穀子·捭闔第一》中說:“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
第二處在《鬼穀子·飛箝第五》中:“可箝而縱,可箝而橫。”,第三處在《鬼穀子·忤合第六》中:“乃可以縱,乃可以橫。 ”對於“縱橫”的解釋主要還是根據《漢書·藝文志》中所說的“行人之官”,主要從國際關係、國家強弱與方位等等有關方面來解釋的。
縱橫家理論

主要為縱橫,或合眾弱以攻一強,此為縱;或事一強以攻諸弱,此為橫。前者主要以連為主,故可知如何能用外交手段聯合團結,是為陽謀多陰謀少;後者主要以破為主,故可知如何利用矛盾和利益製造裂痕,是為陰謀多而陽謀少。
此為戰略思想,是行辯術成大事的基礎。若此不查則必遊說而不成。對縱橫謀士的要求:知大局,善揣摩,通辯辭,會機變,全智勇,長謀略,能決斷。
縱橫家崇尚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的技巧,他們注重揣摩遊說對象心理,運用縱橫捭闔的手段,或拉攏或分化,事無定主,說無定辭,一切從現實的政治要求出發。縱橫家在戰國時期的社會舞台上非常活躍,其思想和活動對當時的政治、軍事局勢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首先要對現實有最明確的認識,確定連橫的對象,然後知其諸侯為人而定說辭,及遊說之法,或抑或揚,或抑揚相合,或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諸法只要對症必事事有其妙。
其次在遊說過程中,當先觀其反應,見機行事,察其對己之關係,是同是非,若同則繼續,若非則當補遺誤,而後以飛箝之術或以利誘,或以害說,探其實情,此為遊說最主要方法之一,而後再以揣摩之術深察其內心,看其同異​​,而後快速正確以權謀之術決斷。
縱橫家《漢書·藝文志》縱橫家文獻記載

《蘇子》三十一篇。名秦,有《列傳》。
《張子》十篇。名儀,有《列傳》。
《龐爰》(龐援)二篇。為燕將。
《闕子》一篇。
《國筮子》十七篇。
《秦零陵令信》一篇。難秦相李斯。
《蒯子》五篇。名通。
《鄒陽》七篇。
《主父偃》二十八篇。
《徐氏》一篇。
《莊安》一篇。
《待詔金馬聊蒼》三篇。趙人,武帝時。
右從橫十二家,百七篇。
從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孔子曰:“誦《詩》三百,使於四方,不能顓對,雖多亦奚以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當權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辭。此其所長也。及邪人為之,則上詐諼而棄其信。
縱橫家影響

一戰後,德國著名學者斯賓格勒在《西方的沒落》一書中高度讚揚中國的縱橫家,認為具有實際的借鑒作用。七十年代,美國著名外交家就深受《西方的沒落》一書的影響。甚至有人稱基辛格是現代的蘇秦、張儀。當今世界形勢頗似春秋戰國,雖不能出現以縱橫術主宰世界歷史發展,但也可為輔,影響世界格局。用之無害,不用可惜。
日本學者、企業家大橋武夫把《鬼穀子》用到經營活動中,寫出了一部鬼穀子應用實例,取名《"兵法"與" 鬼穀子 "》,可見《鬼穀子》不僅在世界範圍內受到重視而且已從單純的外交領域走入更廣泛的社會各領域。

---------------------------

縱橫家是戰國時以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為主的一派,我國傳統上有“ 三教九流 ”之說,《漢書 ·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縱橫家出現於戰國至秦漢之際,多為策辯之士,可稱為中國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他們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當時割據分爭,王權不能穩固統一,需要在國力富足的基礎上利用聯合、排斥、危逼、利誘或輔之以兵之法不戰而勝,或以較少的損失獲得最大的收益。

縱橫家,縱橫家是戰國時以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為主的一派,《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韓非子》說:“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他們朝秦暮楚,事無定主 鬼穀子
鬼穀子圖冊
,反复無常,設計劃謀多從主觀的政治要求出發。合縱派的主要代表是蘇秦,連橫派的主要代表是張儀。
“縱”與“橫”的來歷,據說是因南北向稱為“縱”,東西向稱為“橫”。六國結盟為南北向的聯合,故稱“合縱”;六國分別與秦國結盟為東西向的聯合,故稱“連橫”。
“縱”指“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指戰國時齊、楚、燕、韓、趙、魏等六國聯合抗秦的外交策略。“橫”指“連橫”,即一強連一弱以破獲眾弱,指以上六國分別與秦國結盟的外交策略。所謂“縱橫家”,指鼓吹“合縱”或“連橫” 外交策略的人物。
九流十家中有“縱橫家者流”,是其中最講實務的,一切從客觀出發,並以取得成功為目標。他們其實是一類傑出的謀士和辯士,一直是戰國社會舞台上的活躍分子,並且舉足輕重,被形容為“翻手為雲,覆手變雨”,操縱著戰國鬥爭的局勢。
縱橫家的鼻祖是鬼穀子。縱橫家的代表人物有蘇秦,張儀(蘇秦師弟)、甘茂、司馬錯、樂毅、范雎、蔡澤、鄒忌、毛遂、酈食其、蒯通等,事皆詳於《戰國策》。
縱橫家主要著作今僅存《鬼穀子》十三篇、《戰國策》三十三篇(非其門徒著,主要是縱橫謀士之言行,也可以為縱橫家實戰演習)、《蘇子》三十一篇、《張子》十篇。鬼穀子後附《本經陰符》七篇乃修身養性之法,本經意為基本綱領,陰符為隱秘的符言,非常神秘。唯讀者可有悟但不能道出精髓,所謂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是也。《鬼穀子》一書理論非常詳細俱體,也非常微妙,不是輕易可以說出來的,更重要的是這本書重在用,若學而不用,長久必有害。必邊學邊用邊體味方可。《戰國策》一書是遊說辭總集,幾乎所有縱橫家謀士的言行都在此書。有三大特點:一智謀細,二虛實間,三文辭妙。
縱橫家- 歷史淵源
縱橫家起源於春秋向戰國過度的時代,是當時社會變革與動亂的產物。縱橫家的來源是春秋戰國之交極為活躍的遊士階層,部分包括了曾是周代和春秋時期周王朝和各諸侯國所存在的一種固定 ​​職官,即劉向、劉歆和班固所說的“行人之官”;這種“遊士”主要由因社會變動而獲得周遊列國,宣傳乃至實驗自己思想與政見的自由,卻同時也失去固定生活經濟保障與各種世襲政治地位的“ 士 ”構成;除此之外,還有當時各國諸侯、大貴族所招養的賓客,以及講授百家之學的私學所受的弟子門徒這樣幾人也都是“遊士”的重要成分。縱橫家從產生之初就積極干預社會政治生活,參與“ 百家爭鳴 ”,充分顯示出縱橫家思想文化的獨特風貌,縱橫家是中國文化的哲學突破進程中形城和發展起來。
縱橫家活躍於戰國中後期,是一個精通外交策略和遊說說服術並以外交和遊說為職業的特殊社會群體.戰國時期列國紛爭並立的局面給縱橫家提供了活動的舞台;七雄實力的對比和各國為了生存而產生的縱橫外交策略,是縱橫家產生的現實需要;而文化的突破從內容和製度兩方面為新興士人的產生提供了思想基礎,為縱橫家的出現提供了人才前提;戰國亂世世卿世祿制的廢除,正規的人才選拔制度的缺失正是縱橫家最終以辯術和智謀脫穎而出的歷史契機.
縱橫家出現於戰國至秦漢之際,多為策辯之士,可稱為中國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他們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當時割據分爭,王權不能穩固統一,需要在國力富足的基礎上利用聯合、排斥、危逼、利誘或輔之以兵之法不戰而勝,或以較少的損失獲得最大的收益。他們的智謀、思想、手段、策略基本上是當時處理國與國之間問題的最好辦法,是世界史上獨一無二的歷史階段,其在歷史條件下所創造的智慧是後世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超越的。縱橫家人物多出身貧賤,在最艱苦的投機倒把下是一種人類智慧的超常解放、創造和發揮,他們以布衣之身庭說諸侯,可以以三寸之舌退百萬雄師,也可以以縱橫之術解不測之危。蘇秦佩六國相印,連六國逼秦廢棄帝位;張儀友才大略,以片言得楚六百里;唐雎機智勇敢,直斥秦王存孟嘗封地;相如雖非武將,但浩然正氣直逼秦王,不僅完璧歸趙,而且未曾使趙受辱。縱橫之士智能雙全,有不乏仁義之輩,其人其事若鑑於當代,亦必可使受益者非唯淺耳。
九流十家中有“縱橫家者流”,是其中最講實務的,一切從客觀出發,並以取得成功為目標。他們其實是一類傑出的謀士和辨家,一直是戰國社會舞台上的活躍分子,並且舉足輕重,被形容為“翻手為雲,覆手變雨”,操縱著戰國鬥爭的局勢。
縱橫家- 代表人物
縱橫家的鼻祖乃鬼穀子,春秋時人,籍貫不詳,以隱於鬼谷而得名。曾授蘇、張、孫、龐四大弟子,皆戰國時風雲人物。其後習鬼谷縱橫術者甚多,著名者十餘人,如蘇秦、張儀、甘茂、司馬錯、樂毅、范雎、蔡澤、鄒忌、毛遂、麗食其、蒯通等,事皆詳於《戰國策》。
蘇秦
蘇秦字季子,東周洛邑 (今河南洛陽東)人氏,年幼之時,曾與張儀在穎川陽城(今河南登封縣)拜鬼谷先生為師。學業成就之後,曾先後去東周(當時周王朝已經淪落為“國”並分裂成東西二週)和秦國請求出仕欲施展抱負,不想卻均未被錄用。蘇秦得到如此待遇卻未“心灰意冷”,反而回到故里,更加勤奮的學習。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頭懸樑、錐刺骨(因此事留下了“ 懸樑刺股 ”的佳話),刻苦攻讀有關兵法、醫學、經濟和法令等方面的書籍。對當時各國的具體形勢作了充分的研究。當時,列國之中,齊、楚、燕、韓、趙、魏、秦最為強盛,而七國之中又首推秦國最強。於是,蘇秦經過反复思考,初步形成了一個促成六國結盟以共同對抗秦國的戰略思想,即“合縱”。出於對自己新戰略思想的自信,蘇秦再次離開家鄉,到各國遊說。誰知他這一去,使中國歷史上多了“縱橫家”一流,而且更可以說是改變了歷史。辭別故鄉的蘇秦首先來到相對來說最為弱小的燕國。晉見燕文侯時,他陳述了燕與別的國家結盟的必要性:燕之所以能夠安樂無事,不受到強秦的侵犯,是因為南面有趙國作屏障。秦要功燕,必須經過趙而跋涉千里,趙要功燕,不需百里即抵燕都。趙國之所以不攻打燕國,全因為強秦在後面牽制,而燕卻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與趙國結盟,共同抵抗強秦,防患於未然。所謂“夫不憂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計無過於此者。”於是,蘇秦建議燕侯先與趙國結好,然後再與其他各國聯盟抗秦,這樣,燕國就可保安全。他出色的口才和一語中的的言論打動了燕文侯的心,於是燕文侯拿出車馬金帛助他去趙國遊說。
蘇秦來到趙國之後,便以燕國使者的身份晉見趙侯。他向趙肅侯指出,秦國強大,早就有入侵中原之念。憑各國的實力,都難以單獨抵抗強秦,如若各國都爭相討好秦國,將來勢必被秦國各個擊破。若各國聯合,則“地五倍、兵十倍於秦”,攻一國而各國援助,則秦雖強,亦不敢輕舉妄動。各國亦可相安無事。因此,蘇秦請趙侯出面倡議六國合縱抗秦。趙侯當即就採納了他的建議,並且拜蘇秦為相國,派他去遊說各國,以 ​​訂立合縱盟約。蘇秦遂又以趙國使者的身份,去其餘各國說以利害,並成功的得到各國君主的讚同。回到趙國之後,被封為武安君。至此,蘇秦可謂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單憑自己那三寸不爛之舌,竟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六國同盟。他的身價也雖之提升百倍。
不久之後,六國國君於趙國洹水(今河南境內)之上,歃血為盟,合縱抗秦。封蘇秦為“ 從約長 ”,佩六國相印。並派人將六國盟約之事向秦國通報。自此之後,秦國竟有十五年之久不敢越函谷關“雷池”一步。
秦國得知六國合縱抗秦之後甚為吃驚。隨即,秦惠文王采納了大臣們的建議,用軟硬兼施的方法引起六國之間相互猜疑,以拆散合縱。首先派人去最近的魏國,歸還了從魏國奪來的幾座城池,然後又派人去最遠的燕國,將女兒嫁給了燕國太子。於是,魏、燕兩國同秦國和好起來。趙侯得知之後,責問蘇秦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蘇秦十分惶恐,立刻出發,去平息這場同盟中的“ 內亂 ”。
蘇秦首先又來到燕國。此時,燕文侯已死,太子即位,是為燕易王。齊國趁燕國辦喪事之機攻燕,連克城池十餘座。燕王便以齊國歸還城池為條件,命蘇秦以“從約長”的身份出使齊國。如若齊國歸還城池,燕國便同秦國斷絕來往。
蘇秦去齊,晉見齊威王,先行祝賀之禮,接著又行哀悼之禮。齊威王不解,問其原因。蘇秦道,人餓的再厲害也不會去吃有毒的烏頭籽,吃的越多,死的也就越快。燕和秦是聯姻之國,齊國占領燕國的城池就等於是與強秦結下了仇怨。這就如同飢餓 ​​之人去吃烏頭籽一樣!齊國實在是大難即將臨頭。齊威王聞言大驚,忙向蘇秦請教解危之法。於是蘇秦就建議齊威王歸還奪來的城池,這樣燕王喜歡,秦王也一定會高興。齊威王以之為是,竟然立刻照辦。
回到燕國之後,蘇秦又受到了燕王的封賞。這卻引發了一些嫉妒他的人在燕王面前說了他許多壞話。蘇秦見自己再呆在燕國不安全,就假裝得罪燕王,逃到了齊國。齊威王用他為客卿。誰知後來齊國一些疑忌他的大臣竟然僱傭刺客向他行刺。臨終之前,他向齊王建議,在他死之後,以大罪車裂於市,並懸賞行刺之人,這樣就一定能抓到刺客。齊王依計行事,果然不久刺客就伏法就誅。一代縱橫家也就以這樣慘壯的形式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張儀
張儀,蘇秦的同窗好友,據傳說,是戰國時期魏國貴族之後。與蘇秦一同拜於鬼穀子先生門下。蘇秦創合縱之法,遊說六國合縱抗秦之後,張儀則施以連橫之術,遊說六國親秦,拆散合縱。與張儀一同演繹戰國末期,群雄“混亂”的場面。
張儀出道較蘇秦稍晚,也沒有像蘇秦那樣先“碰釘子”,相對來說,仕途比較順利。傳說蘇秦掛六國相印之後。張儀去見蘇秦,要求與之共事。蘇秦言到,你我才能相當,現在我以掛六國相印,你來投靠,必然不會受到重用,再說,我二人若是幫助六國滅秦,必將因為功勞太大而被別人嫉妒。現在你應當去投靠秦國,與我的“合縱”相對。當然傳說並不可信,但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出蘇、張二人的影響有多大。
在蘇秦掛六國相印之後,張儀西去投秦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頗有政績。公元前328年,張儀正式出任秦相,並開始實行“ 連橫 ”的戰略。他與秦王商定,由自己先去魏國任相,設法使魏國首先背離合縱之約,與秦國結好。到魏國之後,他向魏王指出,就算是親兄弟,也尚且會爭奪財產,更何況六國各有“計謀”,同盟不可能長久。魏國處於各國包圍之中,地勢平坦,無險可守,只有依靠秦國,才能保證安全。但是魏王並沒有採納他的建議,於是張儀暗告秦王發兵攻魏。在他軟硬兼施、打拉結合的策略下,魏王終於背棄合縱之約,轉與秦國結盟。
張儀回到秦國之後,又主動向秦王要求出使楚國,以 ​​拆散齊、楚聯盟。晉見楚王時,他說道,當今七雄之中,以秦、楚、齊最為強大,三者之中,又以秦國最強,齊、楚兩國相當。如果楚國與秦國聯盟,則楚國就比齊國強大;反之,如果齊國先與秦國聯盟,則齊國就比楚國強大。所以,楚國最好的出路就是與秦聯盟。他又許諾在楚國與齊國斷交,同秦國結盟之後,秦國會把商、於之地六百餘里歸還楚國。楚王被眼前的利益所動,不顧眾大臣的反對,受張儀相印,與齊國斷交,並且派一名將軍隨張儀回秦國取回商、於之地。誰知張儀回秦之後,佯裝摔傷腳,三個月不露面。楚王得知之後,竟以為是因為自己與齊國絕交不夠,於是又派人到齊國大罵齊王,齊王大怒遂決定與秦結盟。這是,張儀告訴隨行的楚國將領,自己答應楚王的,不是六百里商、於之地,而是自己的奉邑六里。楚王得知此事大怒,起兵十萬攻秦,卻被齊、秦聯軍擊敗,折兵八萬!並被秦國奪走丹陽、漢中之地。楚王不甘失敗,又調舉國之兵攻秦,再次大敗,只好再割兩座城池與秦國講和。秦王提出用商於之地換取楚國黔中之地,楚王竟然答复,只要得到張儀並親自誅之,願將黔中之地奉送。張儀不顧個人安危,隻身付楚,買通寵臣靳尚和夫人鄭袖,使楚王改變了對自己的態度。之後,他向楚王提出,他可以向秦王建議不要黔中之地,兩國太子互為人質,永結親盟。楚王對此十分高興。於是,就這樣,齊楚兩國也背離了“合縱”與秦國結盟。

張儀回秦之後,馬上又出使其餘幾國,使他們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他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秦惠文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並出任魏相,一年後去世。張儀憑藉著高超的智謀和說辯之術,瓦解了蘇秦生前所創的六國合縱。在他死後,雖然六國背離連橫恢復合縱的情況,但是以無法持久。可以說,張儀的連橫之術成為了後來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基本戰略。
縱橫家- 主要著作
縱橫家
《漢書·藝文志》圖冊
《漢書·藝文志》載,縱橫家曾有著作“十二家,百七篇”,今皆已亡佚。今僅存《鬼穀子》十三篇、《戰國策》三十三篇(非其門徒著,主要是縱橫謀士之言行,也可以為縱橫家實戰演習),《蘇子》三十一篇、《張子》十篇。《鬼穀子》多講揣摩、捭闔之術,疑為後人假託的偽書後附《本經陰符》七篇乃修身養性之法,本經意為基本綱領,陰符為隱秘的符言,非常神秘。唯讀者可有悟但不能道出精髓,所謂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是也。《鬼穀子》一書理論非常詳細俱體,也非常微妙,不是輕易可以說出來的,更重要的是這本書重在用,若學而不用,長久必有害。必邊學邊用邊體味方可。《戰國策》一書則是遊說辭總集,幾乎所有縱橫家謀士的言行都在此書。有三大特點:一智謀細,二虛實間,三文辭妙。《戰國策》凡三十三卷,雜記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諸國軍政大事。時代上接春秋,下迄秦並六國。主要記載了謀臣策士遊說諸侯或進行謀議論辯時的政治主張和鬥爭策略。其中文章不是一人所作,作者大多是戰國後期縱橫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漢間人所作。最後由西漢劉向編校整理成書,定名為《戰國策》。與《春秋》、《左傳》、《國語》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戰國策》表現了縱橫家思想,反映了縱橫家的人生觀。在政治上他們崇尚謀略,強調審時度勢,肯定舉賢任能,在人生觀上則是追求功名顯達,富貴利祿。不過,《戰國策》的思想內容又比較複雜,所記人物也反映出不同的價值取向。既有講權術謀詐,圖個人功名利祿的朝秦暮楚之徒,也有“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之士(《趙策三》)。)。《戰國策》的思想價值,在於它反映了戰國時代“ 士 ”階層的崛起。“士貴耳,王者不貴”(《齊策四》)的聲音,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張揚。書中大量描寫策士奔走於諸侯之間,縱橫捭闔,令“所在國重,所去國輕”(劉向《戰國策敘錄》)的重要作用和社會地位,可以說是一部士階層,尤其是策士行蹟的生動寫照。
縱橫家- 思想理論
縱橫家
縱橫家語錄圖冊
主要為縱橫,或合眾弱以攻一強,此為縱;或事一強以攻諸弱,此為橫。前者主要以連為主,故可知如何能用外交手段聯合團結,是為陽謀多陰謀少;後者主要以破為主,故可知如何利用矛盾和利益製造裂痕,是為陰謀多而陽謀少。此為戰略思想,是行辯術 ​​成大事的基礎。若此不查則必遊說而不成。對縱橫謀士的要求:知大局,善揣摩,通辯辭,會機變,全智勇,長謀略,能決斷。縱橫家崇尚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的技巧,他們注重揣摩遊說對象心理,運用縱橫捭闔的手段,或拉攏或分化,事無定主,說無定辭,一切從現實的政治要求出發。縱橫家在戰國時期的社會舞台上非常活躍,其思想和活動對當時的政治、軍事局勢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首先要對現實有最明確的認識,確定連橫的對象,然後知其諸侯為人而定說辭,及遊說之法,或抑或揚,或抑揚相合,或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諸法只要對症必事事有其妙。其次在遊說過程中,當先觀其反應,見機行事,察其對己之關係,是同是非,若同則繼續,若非則當補遺誤,而後以飛箝之術或以利誘,或以害說,探其實情,此為遊說最主要方法之一,而後再以揣摩之術深察其內心,看其同異,而後快速正確以權謀之術決斷。到後世,縱橫家理論仍然為現代人廣泛採納使用,並予以繼承和發展.一戰後,德國著名學者斯格賓格勒在《思想的沒落》一書中高度讚揚中國的縱橫家,認為具有實際的借鑒作用。七十年代,美國著名外交家就深受《西方的沒落》一書的影響。甚至有人稱基辛格是現代的蘇秦、張儀。當今世界形勢頗似春秋戰國,雖不能出現以縱橫術主宰世界歷史發展,但也可為輔,影響世界格局。用之無害,不用可惜。
日本學者、企業家大橋武夫把《鬼穀子》用到經營活動中,寫出了一部鬼穀子應用實例,取名《"兵法"與"鬼穀子"》,可見《鬼穀子》不僅在世界範圍內受到重視而且已從單純的外交領域走入更廣泛的社會各領域。
縱橫家- 發展階段
縱橫家
戰亂之秋圖冊
從戰國七雄的確立開始,到公元之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為止。若除去楚國早在公元六七一年就已稱王之外,這段時期,若從魏國惠王在公元前三七零年稱王起,到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統一中國止,共歷時二百多年。這個時期的縱橫家的發展,具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戰國七雄確立的初期,各國雖都紛紛稱王,但立國尚未穩固,大都忙於鞏固內政,而無力外戰,各國之間的兼併戰爭規模還不太大。這一階段的特點是以眾弱聯合以攻伐一強的合縱運動為主。代表人物是惠施、公孫衍。
第二階段:經歷一個較長的時期,大國之間的兼併戰爭日愈激烈,國際政治形勢變化迅速而頻繁,縱橫家的作用更加重要,影響也更為巨大。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形成了東西方各以齊秦為核心的兩大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面,合縱連橫的盟主在齊秦的之間變換,雙方都企圖通過合縱連橫運動有效地遏制對方的兼併戰爭,阻止對方的過分強大。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合縱連橫運動適應著各國之間政治、軍事、外交及經濟形勢迅速而復雜的變化,而 ​​達到了高潮。這個高潮在整個縱橫家發展歷史中,是第一個高潮,其標誌一是產生了眾多的縱橫家代表人物,最為著名的有蘇秦、張儀、陳軫、樓緩、郭隗、虞卿、甘茂等人;二是縱橫家的行為模式基本形成,而其思想與文化的內容也發展成熟,終於確立起獨具特色的縱橫家思想及學術流派。
第三階段,戰國時期以統一中國為目的的兼併戰爭已經接近尾聲,秦國由於成功地實行了縱橫家范雎提出的“ 遠交近攻 ”為特點的新的連橫政策,經過長期的政治和外交攻勢,發展成為最大的強國。秦國的統一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說是縱橫家長期努力的結果。這個階段縱橫家發展的特點是以秦國縱橫家的連橫運動為主。這一階段縱橫家的代表人物是范雎、蔡澤與早期的李斯。
漢代劉向在校刊整理《戰國策》時也高度評價了縱橫家的作用與影響,他說:“是以蘇秦、張儀、公孫衍、陳軫、蘇代、蘇厲之屬,生縱橫長短之說,左右傾倒。蘇秦為從,張儀為橫。橫則秦帝,從則楚王,所在國重,所去國輕。”(劉向《戰國策書錄》)。
縱橫家- 影響
一戰後,德國著名學者斯賓格勒在《西方的沒落》一書中高度讚揚中國的縱橫家,認為具有實際的借鑒作用。七十年代,美國著名外交家就深受《西方的沒落》一書的影響。甚至有人稱基辛格是現代的蘇秦、張儀。當今世界形勢頗似春秋戰國,雖不能出現以縱橫術主宰世界歷史發展,但也可為輔,影響世界格局。用之無害,不用可惜。日本學者、企業家大橋武夫把《鬼穀子》用到經營活動中,寫出了一部鬼穀子應用實例,取名《"兵法"與"鬼穀子"》,可見《鬼穀子》不僅在世界範圍內受到重視而且已從單純的外交領域走入更廣泛的社會各領域。

------------------------

縱橫家,被稱為先秦諸子十家之一,漢志錄其書共十二種一百零七篇,曰:「縱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淮南子要略篇:「晚世之時,六國諸侯,谿異谷別,水絕山隔,各自治其境內,守其分地,握其權柄,擅其政令。下無方伯,上無天子,力征爭權,勝者為右,恃連與國,約重致,剖信符,結遠援,以守其國家,持其社稷。故縱橫修短生焉。」後人對於縱橫家之列於諸子十家之內,與儒、道、墨等並立,頗有批評,如章炳麟諸子系統曰:「縱橫亦惟見於淮南,由其語無執守,撥宜事制,本不可以學術名者。孔氏設科,言語文學所由分矣。淮南用伍被之邪說,恃嚴助之內援,造作逆謀,八公之徒,大類戰國策士,故獨列縱橫者,由其素所好尚也。」蔣伯潛諸子通考曰:「縱橫本策略,不足以言學術;不但不能望儒、道、墨、法、名五家之項背,且不能與陰陽家比也。」又言:「漢志以縱橫家為諸子十家之一,可謂不倫不類。」雖然,當戰國之世,我中華民族人才輩出,如大火山之醞釀已久而時屆爆發,神采飛揚,表現在人文之各不同方面。縱橫者流雖非如儒、道、墨等之理論學術,然辯言形勢、析論利害、縱橫捭闔、馳騁功業,就人文之表現而觀,自有其別異風格,名之為「家」,自無不可。張其昀著中華五千年史第七冊戰國史第十章「合縱連橫的縱橫家」中,述縱橫家的要旨,甚為精到,其言曰:

「南北曰縱,東西曰橫。戰國時代縱橫家的名稱,則為合縱與連橫的簡稱。一說:以六國抗秦為合縱,以秦制六國為連橫。一說:聯六國以拒秦為合縱,說六國以事秦為連橫。一說:合眾弱以抗一強謂之合縱,散合縱以事一強謂之連橫。故主其說者,相率呼以縱人、橫人焉。其時蘇秦主合縱,張儀主連橫,東西對峙,成為戰國時代國際間兩大外交政策。」

「戰國七雄,分裂諸夏,勢均力敵,天下未有所歸。其形勢犬牙相錯,尤宜辨析運用。而游士說客,挾縱橫之術,風飄電激,為六國謀秦,則出於縱,為秦謀六國,則出於橫。一縱一橫,乃當日必然之趨勢。當此之時,秦國最強,諸侯方弱,縱人合之,橫人散之。縱橫之辯,原如冰炭之不相容,以彼此處境不同,因而其設想亦異,然同術而異用,而集其大成者蘇、張也。自秦商鞅見復戮以後,范睢主政之前,約七、八十年間,游說權謀之徒,見貴於俗,縱橫短長之說,左右世主之側;得士皆彊,失士皆亡;所在國重,所去國輕。『皆高才秀士,度時君之所能行,出奇策異智,轉危為安,運亡為存,亦可喜,亦可觀。』(劉向戰國策書錄)」。

「立國不可無外交,所謂『折衝樽俎之間,決勝千里之外』者,惟縱橫優為之。戰國之世,一縱一橫,勢所必至。一如今日世界之自由民主國家,或聯合以反共,或中立而徘徊;而共產集團,或倡和平以共存,或作顛覆之陰謀,非縱橫之局而何?且今日國際道德之墮落,更不如戰國時代,今日外交家之冷戰,其視縱構家為何如耶?方今之世,使從事外交、政治、軍事者,苟能精研及此,借古鑑今,不可謂非他山之助。蓋縱橫家者流,皆一時之俊傑,其因事制宜,通權達變,能委折以入情,微婉而善諷,以其智謀辭令,為國家爭取地位、主權與威望,亦與今日外交使節之保持國家主權完整,爭取民族獨立者,無以異也。」

縱橫家的主要人物有三位:傳說中的鬼谷子、蘇秦與張儀。

鬼谷子,鬼谷子書曰:「周有豪士居鬼谷,號為鬼谷先生。蘇秦、張儀往見之,擇日而學。」史記蘇秦張儀列傳曰:「秦東師事於齊,而習之鬼谷先生。」「儀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秦自以不及張儀。」風俗通義曰:「鬼谷先生,六國時縱橫家也。」今傳鬼谷子書,多被疑為蘇秦託名鬼谷子所作,真偽已不可考。書中言捭闔之用曰:「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納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瞌而去之。捭闔者,天地之道。」

蘇秦,字季子,家東周洛陽,周顯王時人。出身平民,與魏人張儀同師事鬼谷子,學縱橫術。初說周顯王、秦惠王,均未見用,乃忍辱返家,發憤讀書,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揣摩之。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乃游說燕、趙、韓、魏、齊、楚之君,合縱以抑強秦,身佩六國相印。由趙肅侯會盟五國於洹水之上,約曰:「秦攻一國,五國各出銳師,或撓之,或救之;有不如約者,五國共伐之!」秦兵不敢出函谷關者十五年。終以諸侯不能守約而自攻,縱散約解,蘇秦被刺於齊,傷重死。

張儀,魏人,與蘇秦同事鬼谷,而蘇自以為不如張儀。儀入秦,相秦惠王,為秦而離間魏之縱約,使事秦。復離間齊、楚二國之交,數屈辱楚王。更說韓、趙、燕、魏之君,更相事秦,反復捭闔之用,使蘇秦原來合縱之約,終於盡失功效。張儀本人雖為各國人所憤恨,而秦之強,其功多焉。蓋張儀在當時,其聲名績業,更遠出於蘇秦之上。(高懷民)

-----------------------------------------------------

諸子百家之縱橫家一群不講道德的辯論達人
文化中國-中國網cul.china.com.cn 時間: 2012-07-24 16:58 責任編輯: 任子鵬
戰國縱橫家及其學説得失談(古越中興)

西漢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旨》中道:“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也。”認為六家之學説本質上都是治國之學無疑是正確的。但司馬談將戰國舞臺上叱吒風雲的縱橫家一派排斥在六家之外,放任事實於不顧,這是極端的死衚同觀點。

其後的劉向父子和班固客觀推崇縱橫之學,認為戰國的紛爭離不開縱橫學的主導,其學應屬於“六經之支與流裔”,包含王治之道。《漢書。藝文志》指出“縱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使者)之官”,“受命而不受辭”,並將之列為“九流”之一。《韓非子》如此解釋:“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

《史記•孟荀列傳》記載,戰國時各諸侯國紛紛忙於合縱連橫,如孟子、荀卿遊説梁惠王頗受冷遇,而張儀、惠施遊説梁惠王卻大受重用。可見那時縱橫之學遠比所謂的“儒墨顯學”來得寵幸。秦相李斯認為,秦國得以一統天下,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張儀、范雎等縱橫策士的力量。李斯在《諫逐客書》中總結道:“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縱橫家大多是發跡於“士”階層中的庶民,個人才華橫溢,可謂天文地理人事學説貫通,自我表現欲強烈,精神世界博大洋溢,其祖師爺鬼穀子授業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四大著名弟子,在戰國舞臺上叱吒風雲。他們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當時割據分爭,王權不能穩固統一,需要在國力富足的基礎上利用聯合、排斥、危逼、利誘或輔之以兵之法不戰而勝,或以較少的損失獲得最大的收益。他們的智謀、思想、手段、策略基本上是當時處理國與國之間問題的最好辦法,其在歷史條件下所創造的智慧是後世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超越的。比如蘇秦佩六國相印,連六國逼秦廢棄帝位;張儀友才大略,以片言得楚六百里;唐雎機智勇敢,直斥秦王存孟嘗封地;相如雖非武將,但浩然正氣直逼秦王,不僅完璧歸趙,而且未曾使趙受辱,等輝煌戰功及地位甚至超越帝王之上。

縱橫家理論主要為縱橫,或合眾弱以攻一強,此為縱;或事一強以攻諸弱,此為橫。前者主要以連為主,故可知如何能用外交手段聯合團結,是為陽謀多陰謀少;後者主要以破為主,故可知如何利用矛盾和利益製造裂痕,是為陰謀多而陽謀少。此為戰略思想,是行辯術成大事的基礎。若此不查則必遊説而不成。對縱橫謀士的要求:知大局,善揣摩,通辯辭,會機變,全智勇,長謀略,能決斷。

縱橫家首先要對現實有最明確的認識,確定連橫的對象,然後知其諸侯為人而定説辭,及遊説之法,或抑或揚,或抑揚相合,或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諸法只要對症必事事有其妙。其次在遊説過程中,當先觀其反應,見機行事,察其對己之關係,是同是非,若同則繼續,若非則當補遺誤,而後以飛箝之術或以利誘,或以害説,探其實情,此為遊説最主要方法之一,而後再以揣摩之術深察其內心,看其同異​​,而後快速正確以權謀之術決斷。

縱橫家敢於打碎一切倫理道德規範,只以成敗論英雄,以個人名利為人生奮鬥的終極,而不以個人價值的被認同為終點,國家宗主觀念雖為淡薄,但體現了一種拼搏進取的實踐品格。他們擅長外交,注重外力的作用,輕仁義而貴權變,熱衷於計謀策略。承意觀色,簡練揣摩;審時度勢,有的放矢;妙計奇策,各顯神通;語言敷張揚厲,駿爽宏辯。

但是,縱橫學説所討論的是如何運用謀略手段,在充滿矛盾紛紜複雜的政治生活中“遠害就利”之術,其代表作《鬼穀子》在吸取老子辯證法和莊子相對主義思想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思辨、詭辯術,任意歪曲事物的普遍聯繫,靠主觀運用概念的靈活性,構造出一系列的違背事實真實邏輯聯繫的虛假可能,從而在變幻莫測的政治風雲中“轉危為安,救亡使存”,立於不敗之地。它本身是對辯證法的歪曲和玩弄。就其思維方式,往往另闢蹊徑地接觸到“一切事物均有聯絡”這一事物普遍聯繫法則的矛盾對立統一的辯證法。

縱橫家的其他不足之處是與“義”無緣,與忠信相悖,為了一己私利,不惜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歷來學者對縱橫家宗書《鬼穀子》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柳宗元説此書“恐其妄言亂世”,宋濂竟然如此説道:“蛇鼠之智,家用之則家亡,國用之則國僨,天下用之則失天下,學士大夫宜唾去不道。

縱橫家及其學説,是非功過應時宜而揚,悖時機而背,豈能以言辭而棺蓋論定?

(古越中興原題:《戰國縱橫家及其學説得失談》 本文由國學復興文化論壇供稿刊載本文只為傳播資訊,不代表本站認同其觀點)

-----------------------------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作品:《道德經》、《莊子》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4.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作品:《韓非子》

  5.名家,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慎到和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6.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

  7.縱橫家,代表人物:蘇秦、張儀。主要言論傳于《戰國策》

  8.雜家,代表人物:呂不韋
  9.農家, 農家代表:許行

  10.小說家,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爲師,以六藝爲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爲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爲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複「周禮」,並認爲「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于「道」的學說作爲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爲天道無爲,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爲,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爲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爲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創始人爲墨翟。

  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爲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钜)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後,分裂爲三派。至戰國後期,彙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爲秦漢社會的遊俠。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故稱之爲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産即是法家的先驅。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

  這一學派,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專制,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爲教,以吏爲師。其學說爲君主專制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和行動方略。

  《漢書·藝文志》著錄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書》和《韓非子》。

  名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爲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後人稱爲名家。當時人則稱爲「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爲惠施和公孫龍。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于上古執掌天文曆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爲戰國時齊人鄒衍。

  陰陽學說認爲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行學說認爲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原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鄒衍綜合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爲「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爲曆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爲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

  《漢書·藝文志》著錄此派著作二十一種,已全部散佚。成于戰國後期的《禮記·月令》,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

  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以縱橫捭阖之策遊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爲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

  戰國時南與北合爲縱,西與東連爲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他們的活動對于戰國時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

  《戰國策》對其活動有大量記載。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縱橫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雜家是戰國末期的綜合學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無不貫綜」(《漢書.藝文志》及顔師古注)而得名。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編著的《呂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雜家著作集。

  農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注重農業生産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産的官吏。他們認爲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記有許行其人,「爲神農之言」,提出賢者應「與民並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現了農家的社會政治理想。此派對農業生産技術和經驗也注意記錄和總結。《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等篇,被認爲是研究先秦農家的重要資料。

  小說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間傳說議論,借以考察民情風俗。《漢書·藝文志》雲:「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

  百家爭鳴的局面發生在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至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初期,以著作形式表述自己學術觀點的有189家。漢代史學家將它們分門別類,歸爲10家,即儒家、道家、名家、法家、墨家、陰陽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和小說家。在這10家之中,雜家、農家、小說家所討論的問題很少涉及哲學。後人把小說家以外的九家,又稱爲「九流」。所謂「十家九流」就是從這裏來的。

  後人將相互論戰,及學術上的繁榮景象,稱爲「百家爭鳴」。在這10家之外,對《周易》的研究當時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哲學,可以稱爲易家;對軍事和兵法的研究當時也已形成了一種含有豐富哲學思想的學說,可以稱爲兵家。

  ----------------------

  先秦爲什麽會出現百家爭鳴?

  社會轉型期,沒有統一的思想信念,沒有統一的理想觀念,沒有統一的國家制度,沒有統一的價值觀念,當然可以爭論

  ------------------

  百家爭鳴在秦之後不再出現的原因是什麽?

  大一統,漢朝獨尊儒術,隋唐的科舉(考的主要是儒家的東西)

  在元朝的時候,也獨尊儒術,但不徹底,出現了先秦的味道,所以元朝統治97年,卻有很大的文化科技成就

------------------

儒 家

出於司徒之家,掌教育


一、心思想是「仁」,「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二、主張「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即「愛有差等」,不同於墨家之「愛無差等」。

三、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四、孔子重德行,以為「性相近」,行仁政,為儒家思想集大成者。

五、孟子主張性善,尊王賤霸,民貴君輕,法先王,倡仁義。

六、荀子主性惡,法後王,隆禮樂。

七、戰國時,儒墨並稱「顯學」。

八、漢武帝採董仲舒之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道 家

 


出於史官,掌記錄典籍


一、崇尚自然,主張清靜無為。

二、為仁是失道失德後所標榜之行為規範。

三、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列子、楊朱。

四、老字貴自然之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以弱勝強,以柔克剛、以靜制動。

五、莊子主自由達觀,有出世思想,一死生,齊萬物,混善惡。

六、楊朱愛己,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孟子斥之為「為我無君」。

七、反璞歸真,順乎自然,發展為魏晉玄學。

 

 

 

 

墨 家

出於清廟之守,掌典祀


一、主張「愛人若愛其身」、「視人之國若視其國」,乃是一種無差等的愛。

二、其學說以「愛」、「智」為主。

三、代表人物為墨翟。其主張有非攻、尚同、尚賢、節用、節葬、天志、明鬼、非樂、非命、非儒。

四、主張兼愛,孟子斥之為「無父」。

五、「摩頂放踵,利天下而為之」,是熱心的救世派。

六、墨家與儒家在戰國並為「顯學」,然墨家於漢後衰落。

 

 

 


九流十家比較(二)

 


流 派
源  出
說     明

法 家
出於理官,掌刑法。

一、源於管仲,其學貴法治,嚴刑峻法,然推本於黃老。

二、主張任法絕情,刻薄寡恩。無論親疏貴賤,一斷於法。

三、代表人物有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慎到(重勢)、韓非(集大成)。

四、韓非主張執一以敬,法術並重,勢利兼顧。

五、法家學說影響後世人君治國甚巨。

 

 

 


名 家
出於禮官,掌禮制。

一、「控名責實」即「正名」之說。

二、主張「名位不同,禮亦異數」,代表人物有公孫龍子、惠施。

重名理之辨,辨別名實異同,近似西方的邏輯學。

 

 

陰 陽 家
出於羲和之官,掌星曆。

一、金、木、水、火、土五行,原是厚生之資源,故主張「五德終始」,王道人事均受其支配。

二、代表人物有鄒衍。以順時敬天、教授民時為學說之內容。

三、是後世星象、五行符識、術數之濫觴。

 

 

縱 橫 家
出於行人之官,長朝覲聘問。

一、即外交之術,主張以遊說、權術說服天下君主。

二、表人物有鬼谷子(始祖)、蘇秦(合縱)、張儀(連橫)。

 


農 家
出於農稷之官,掌教民稼嗇。

一、託神農之學,勸農桑,播百穀以足衣食。

二、代表人物為許行。

三、許行主張賢君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

 

 

雜 家
出於議官,乃諫官議郎之屬。

一、取諸家之說以成。

二、代表人物為呂不韋。

三、主張「兼儒、墨,和名、法」。

四、代表著作有呂氏春秋(呂不韋)、淮南子(淮南王劉安),二者皆由門下賓客所作,非一人之作。

 

 


小 說 家
出於稗官。

一、道聽塗說,無特定宗旨。

二、代表人物相傳為宋牼。

三、山海經之穆天子傳為我國最早之神話小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