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是全球最常用的止痛藥,在台灣以普拿疼(Panadol)之商標名廣為人知,但乙醯胺酚的作用遠不只是減輕疼痛,科學家早在先前就發現乙醯胺酚也會使人們更願意做出冒險行為及決策,最新研究進一步揭露了這項後果「如果一些人正在使用乙醯胺酚,即使他們出現輕微武漢肺炎症狀,也許會認為離開住家去和朋友相聚是沒有風險的。」「如果一些人正在使用乙醯胺酚,即使他們出現輕微武漢肺炎症狀,也許會認為離開住家去和朋友相聚是沒有風險的。」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是全球最常用的止痛藥,在台灣以普拿疼(Panadol)之商標名廣為人知,但乙醯胺酚的作用遠不只是減輕疼痛,科學家早在先前就發現乙醯胺酚也會使人們更願意做出冒險行為及決策,最新研究進一步揭露了這項後果「如果一些人正在使用乙醯胺酚,即使他們出現輕微武漢肺炎症狀,也許會認為離開住家去和朋友相聚是沒有風險的。」「如果一些人正在使用乙醯胺酚,即使他們出現輕微武漢肺炎症狀,也許會認為離開住家去和朋友相聚是沒有風險的。」
止痛藥不只減輕疼痛,還可能讓你太具「冒險精神」
作者 Nana Ho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3 日 12:53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Telegram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是全球最常用的止痛藥,在台灣以普拿疼(Panadol)之商標名廣為人知,但乙醯胺酚的作用遠不只是減輕疼痛,科學家早在先前就發現乙醯胺酚也會使人們更願意做出冒險行為及決策,最新研究進一步揭露了這項後果。
過去研究發現,乙酰氨基酚會讓人在考慮冒險活動的風險時減少擔憂,不會感到害怕,儘管乍看之下似乎是正面影響,但考量到美國近 25% 人口每週都會服用乙醯胺酚,減少風險意識和增加冒險精神可能會對社會產生重要影響。
《社會認知與情感神經科學》(SCAN)的最新研究中,俄亥俄州立大學團隊利用一般非處方藥,進一步探索了乙醯胺酚是如何影響人們的行為變化。團隊找來超過 500 名大學生,在隨機分配了安慰劑與 1,000 毫克乙醯胺酚(成人建議單一最高劑量)後進行了一系列實驗。
實驗中受試者必須在電腦上用打氣機充飽一個氣球,每一下打氣都可能賺到虛擬獎金,但氣球爆炸將會反過來扣款,受試者必須盡可能賺到最高獎勵。結果顯示與謹慎保守的安慰劑組相比,服用乙醯胺酚學生在測試過程中更願意承擔風險——簡單來說,他們充爆了更多的氣球。
研究作者、神經科學家 Baldwin Way 解釋,如果受試者有規避風險的想法,可能會在打氣數次後便選擇兌現,但對那些使用乙醯胺酚的人來說,他們並沒有因為氣球逐漸變大感受到對破裂的焦慮和負面情緒。
除了氣球模擬,參與者還進行了幾項模擬實驗,包含將整日收入押注於體育樂透、從高橋上高空彈跳或駕駛沒有安全帶的汽車,評估他們在各種情境下感知風險的情況。
基於測試的平均結果,研究小組得出結論,即使觀察到的影響很小,服用乙醯胺酚者與高風險選擇間存在顯著的關係,而藥物對冒險行為的明顯影響也可以透過其他心理狀況來解釋,像是減輕對爆破的焦慮感。
儘管作用可能很小,但基於乙醯胺酚廣泛使用的情況,Way 認為未來必須得對人們選擇和願意承擔的風險造成的影響進行更多研究。除此之外,考量到美國 CDC 甚至推薦疑似武肺患者可服用相關藥物減輕症狀,根據研究結果,醫生可能想重新考慮一些使用乙醯胺酚的建議。
「如果一些人正在使用乙醯胺酚,即使他們出現輕微武漢肺炎症狀,也許會認為離開住家去和朋友相聚是沒有風險的。」
止痛藥不只減輕疼痛,還可能讓你太具「冒險精神」 | TechNews 科技新報 https://bit.ly/3hqMvVY
止痛藥不只減輕疼痛,還可能讓你太具「冒險精神」
作者 Nana Ho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3 日 12:53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Telegram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是全球最常用的止痛藥,在台灣以普拿疼(Panadol)之商標名廣為人知,但乙醯胺酚的作用遠不只是減輕疼痛,科學家早在先前就發現乙醯胺酚也會使人們更願意做出冒險行為及決策,最新研究進一步揭露了這項後果。
過去研究發現,乙酰氨基酚會讓人在考慮冒險活動的風險時減少擔憂,不會感到害怕,儘管乍看之下似乎是正面影響,但考量到美國近 25% 人口每週都會服用乙醯胺酚,減少風險意識和增加冒險精神可能會對社會產生重要影響。
《社會認知與情感神經科學》(SCAN)的最新研究中,俄亥俄州立大學團隊利用一般非處方藥,進一步探索了乙醯胺酚是如何影響人們的行為變化。團隊找來超過 500 名大學生,在隨機分配了安慰劑與 1,000 毫克乙醯胺酚(成人建議單一最高劑量)後進行了一系列實驗。
實驗中受試者必須在電腦上用打氣機充飽一個氣球,每一下打氣都可能賺到虛擬獎金,但氣球爆炸將會反過來扣款,受試者必須盡可能賺到最高獎勵。結果顯示與謹慎保守的安慰劑組相比,服用乙醯胺酚學生在測試過程中更願意承擔風險——簡單來說,他們充爆了更多的氣球。
研究作者、神經科學家 Baldwin Way 解釋,如果受試者有規避風險的想法,可能會在打氣數次後便選擇兌現,但對那些使用乙醯胺酚的人來說,他們並沒有因為氣球逐漸變大感受到對破裂的焦慮和負面情緒。
除了氣球模擬,參與者還進行了幾項模擬實驗,包含將整日收入押注於體育樂透、從高橋上高空彈跳或駕駛沒有安全帶的汽車,評估他們在各種情境下感知風險的情況。
基於測試的平均結果,研究小組得出結論,即使觀察到的影響很小,服用乙醯胺酚者與高風險選擇間存在顯著的關係,而藥物對冒險行為的明顯影響也可以透過其他心理狀況來解釋,像是減輕對爆破的焦慮感。
儘管作用可能很小,但基於乙醯胺酚廣泛使用的情況,Way 認為未來必須得對人們選擇和願意承擔的風險造成的影響進行更多研究。除此之外,考量到美國 CDC 甚至推薦疑似武肺患者可服用相關藥物減輕症狀,根據研究結果,醫生可能想重新考慮一些使用乙醯胺酚的建議。
「如果一些人正在使用乙醯胺酚,即使他們出現輕微武漢肺炎症狀,也許會認為離開住家去和朋友相聚是沒有風險的。」
止痛藥不只減輕疼痛,還可能讓你太具「冒險精神」 | TechNews 科技新報 https://bit.ly/3hqMvVY


賣藥錯了嗎?美國鴉片訴訟的「藥廠有罪」認定關鍵 | 政經角力 |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鴉片類止痛藥-賣藥錯了嗎?美國鴉片訴訟的「藥廠有罪」 http://bit.ly/2vfAZL0

2020-03-11_0943402020-03-11_0943242020-03-11_094315

賣藥錯了嗎?美國鴉片訴訟的「藥廠有罪」認定關鍵 | 政經角力 |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手術用的麻醉藥是它! 「吩坦尼」止痛力高嗎啡100倍
By Ettoday健康雲粉絲團, health.ettoday.net查看原始檔
▲手術用的麻醉藥是它!「吩坦尼」止痛力高嗎啡100倍。(圖/取自pixabay)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依據衛福部食藥署調查,第二級管制藥品吩坦尼(Fentanyl)止痛藥用量,從2002年至2014年成長了2.2倍,其中又以貼片最多,佔了8成左右。台大醫院麻醉部疼痛科主任林至芃表示,吩坦尼劑型主要分3類,其中又以靜脈注射作用最快,貼片最方便但危險性較高,口頰溶片則較少使用。
林至芃提到,以鴉片類止痛藥而言,藥效最強的是嗎啡,但吩坦尼靜脈注射作用使間短、藥效發揮快,「短時間止痛效力是嗎啡的100倍」,因此倍廣泛使用在麻醉、加護病房、止痛與無痛內視鏡檢查上。
貼片類吩坦尼則依劑量分為4種不同大小,林至芃舉每小時釋放25微克劑量貼片為例,每天進入人體的劑量,相當於施打3支嗎啡。貼片類藥物為為1990年代研發,主要用於癌症止痛與安寧照顧,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的必備藥物,每天貼上去後,藥效可維持3天,但剛開始貼時,約需經過12小時,等血液中濃度趨近穩定後,才能發揮作用。
▲食藥署管制藥品組科長劉佳萍表示,目前吩坦尼劑型共分3大類。(圖/記者嚴云岑攝)
最後一項口頰溶片,則為近年才推出,尚未普及使用。食藥署管制藥品組科長劉佳平表示,該藥主要用於癌患突發性疼痛,且對鴉片類藥物具耐受性的患者,使用年齡也限於18歲以上。
劉佳萍提到,目前國內核准的吩坦尼藥品許可證共21張,雖然使用後的止痛效力比嗎啡高50至100倍,但副作用卻包含了噁心、嘔吐、便秘、暈眩、嗜睡等,嚴重者還會因呼吸抑制導致死亡。
最後,劉佳萍特別提醒,吩坦尼使用上必須謹守「遵醫囑、小心貼、要回收」三大原則,除了不可自行更改劑量或自行剪開貼片外,也不可勿貼於傷口處。此外,無論貼片是否使用完畢,都要在下次回診時連同紀錄表一同繳回醫療院所,以免發生孩童誤貼憾事。若未依規定繳回,醫師可能停止開立貼布作為警告。

7-2-Fentanyl-Durogesic-patches-2.5mg-02385-2adam20110303health001tn_SF12_03  


疼痛來襲,謹「腎」使用止痛藥,這3招先學起來
By 華人健康網, www.top1health.com查看原始檔
現代人上班生活壓力大,步調又快,常常頭痛、腰痠背痛;或者女性朋友們每個月總是會有經痛纏身,疼痛儼然變成了每個人習以為常的存在。大多數人通常都會自行到坊間購買止痛藥來舒緩疼痛,認為只要吃了止痛藥不痛就好了,但市面上可供民眾選擇的劑型跟品牌百百種,有速效錠、加強錠、膜衣錠等,民眾購買時如果沒有睜大眼睛,很有可能吃下重複成分的止痛藥!
常見的止痛藥有哪些?
市面上止痛藥成分的種類繁多,可大略分為中樞性的止痛藥乙醯氨酚(Acetaminophen),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 NSAIDs)兩大類;另外還有鴉片類止痛藥(Opoids),目前為限由醫師處方的管制藥品。
乙醯氨酚(Acetaminophen)
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普拿疼,作用在中樞神經系統,可以調控身體對疼痛的感受以及體溫的調節,進一步達到止痛跟退燒的效果。本藥品比較需要注意肝臟方面的副作用,尤其是不可以和酒精性飲料併服,否則可能會提高肝損害的風險;也不可以在短時間內大量使用,建議健康成人的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4000毫克,並且須以4到6小時的間隔分次服用。
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NSAIDs)
通常使用在骨關節的發炎疼痛、喉嚨痛、痛風急性發作或發燒等等的症狀。最主要的作用是抑制體內的環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合成前列腺素。環氧合酶又可分為兩種-COX- 1跟COX- 2,COX-2合成的前列腺素主要跟發炎反應有關,COX-1 則跟身體其他內臟功能運作有關。


發炎是一切疾病的元兇!台大醫師教你早餐這樣吃,改善身體慢性發炎
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查看原始檔

「發炎」是藏在疾病背後的秘密殺手
幾年前《時代》雜誌曾做了一個封面報導。說的是與心臟病、癌症及阿茲海默症的發生,密不可分的「秘密殺手」。這會是誰呢?正是越來越受重視的健康議題──「發炎反應」。

人體的發炎反應分為兩種,一種是急性發炎,一種是慢性發炎。急性的發炎反應是人體遇到傷害時進行修復的一個必要過程;但如果這個必要的發炎過程拖得太長太久了,就會發生「自體免疫疾病」。相信有不少人聽過這個詞,常常醫生在診斷了半天,無法歸咎出疾病成因時,就會說是你的免疫力失調、自體免疫能力出問題了。而這類疾病的型態及發生率確實持續增高中,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及牛皮癬(就是俗稱的乾癬)等,都是身體長期慢性發炎導致的問題。事實上,癌症及阿茲海默症也是不同部位的細胞產生慢性發炎的結果

吃對了,可以有效抗發炎

除了前面所講的病症外,頭痛、腰痠背痛、過敏等任何長期性或突發性的疼痛,也是一種發炎現象,面對這類不是病的不適,不少人會吃消炎止痛藥、抗組織胺劑來解決。這類藥物能有效抑制疼痛,卻也會傷害腸胃及腎臟,長期服用的話,還會破壞腸胃道的黏膜健康

皮膚及黏膜是人體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這就像古代的城牆,象徵一個國家的國防能力,如果城牆非常穩固、滴水不漏,外來的入侵者就不容易得逞。對人體來說,皮膚及腸胃道黏膜的健康,正猶如這座城牆,是人體第一道非常基礎也萬分重要的防禦。

每一種藥物都有相對應的副作用,為了抑制發炎、疼痛而吃藥,結果卻招來另一種問題,不想陷入吃藥的循環的話,應該怎麼做呢?有沒有什麼優良的營養成分可以取代藥物,既能產生治療的效果,卻又不會有副作用呢?回顧發炎反應的機轉就會知道,打造非常健康的皮膚及黏膜就能成功地防堵外來的侵犯。而正確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即能建構出健全的腸道黏膜系統,強化人體第一道防線的保障防護功能,在病原菌入侵時,免疫系統能夠迅速地反應並加以制伏。此外,也可以適當的補充Omega3、鳳梨酵素及薑黃這幾種抗發炎的好東西,當飲食過度和身體過勞,導致免疫功能失衡時,這些天然的營養素能發揮補強作用,促進免疫機制抵禦外敵。

最佳的抗發炎食物:蔬果、正確油脂

原始人蔬食飲食是一種有效的抗發炎飲食法。從抗發炎飲食金字塔可明顯看到金字塔的基礎以大量無澱粉蔬果、優質蛋白質及好的油脂為主,這些都是不容易使血糖飆升的主食類。早餐時可吃些堅果類,並且多吃酪梨、芝麻及橄欖油等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這些都可改善發炎。說到蔬果的抗發炎性及抗癌性等好處,一言難盡。

不少蔬果或天然食物都具有抗氧化性,或者能啟動酵素的解毒功能來對抗老化,像是蘋果、石榴、芭樂、苦瓜籽、苦瓜、海藻、燕麥、洋車前籽殼粉、各種菇類與洋蔥等。而且蔬果的抗氧化效能還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或促進癌細胞分化,削弱它的影響力。甚至當這些蔬果或天然物質的抗氧化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還能促使癌細胞加速凋亡,也能提升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的敏感度,而且副作用極少

修復腸胃道的天然酵素

人體的腸胃道需要很多種類的酵素來協助維持健康,但其實許多食物中就存在這些對人體有益的酵素,尤其是蔬果類。只是大多數的酵素是由蛋白質組成,因此高溫烹調容易破壞它的活性,所以熟食能夠得到的酵素比較少。

食物中的酵素主要為澱粉酵素、脂肪酵素及蛋白質酵素。如果真的無法均衡飲食來獲取人體必要的各種酵素,則建議在營養補充品方面選用含有前面提及的消化道所需酵素,或適量補充水果吸收其中的重要酵素成分。下列四種水果含有大量的分解酵素,適量食用可以成為保健的好幫手:

青木瓜

通常尚未成熟的青木瓜甜度不足,但豐富的木瓜蛋白酶和維生素C都存在它的果肉裡,具有促進消化的效用,並且能夠分解肌肉中的乳酸,減輕身體在過度運動或勞動後堆積過多乳酸所產生的疲勞感,對於體脂肪的囤積也有預防功效。

奇異果

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具高度抗氧化效果的多酚,能夠養顏美容。它的食物纖維和醣類也對腸內益菌的繁殖很有幫助,足以媲美乳酸菌的整腸效果。尤其它特有的含硫蛋白分解酶,對於促進消化有特別明顯的效果,而綠色奇異果的含量較黃色奇異果高出許多,越成熟的果實含量也越高,對於很愛吃肉的人很有助益。

鳳梨

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1,能夠將食物纖維及糖分轉化成能量,而果肉及莖部裡也蘊含豐富的消化酵素,食用後能幫助人體分解蛋白質。鳳梨酵素除了具有抗發炎、增加免疫力及溶解血栓的三大功效外,也能讓肉質變軟而適合料理,是有益健康的好水果。

香蕉

含有澱粉酶、麥芽糖酵素及蔗糖酵素等各種消化酵素,並且含有豐富的鉀,對於人體代謝水分頗有幫助。

體力孱弱時,適當補充營養輔助劑

人體是靠吃進體內的食物或營養素來建構與維持每日身體必要的機能運作,如果吃進了不好的東西,身體自然也會照單直接吸收以因應生理運作所需,結果就架構出一個戰力孱弱的防護網了。但如果你提供了好的營養素給身體,自然也會被吸收為生理機能所用,建構出完善的免疫機制,為健康正常的細胞築起一道道的堅固防衛牆。

大家都知道,建立規律作息、減少壓力、培養適度運動的良好生活習慣、多食蔬果與膳食纖維等營養均衡的健康正常飲食,對健康至為重要。但是,真的能夠這樣面面俱到落實的人又有多少?

假如檢視自己的生活型態與飲食慣性,其實無法每一項都做到,那我們到底能夠為自己適當地補充些什麼營養輔助品呢?萬一營養失調引發發炎反應,也需要對應的營養素來達到抗發炎的平衡效果。藉此為大家介紹幾個補強免疫防護網的好幫手:必需脂肪酸Omega-3,以及具有抗發炎效用的鳳梨酵素與薑黃素。

吃對Omega-3

Omega-6與Omega-3是人體主要兩種必需脂肪酸。其中Omega-6,在堅果、麥片、大豆油、玉米油等油品當中存量甚豐。它除了主要保護細胞的結構外,也有調節代謝、促進免疫反應發生及強化血小板聚集的凝血功能。可想而知,如果過度攝取Omega-6,一直啟動發炎反應來對抗病菌及凝血效應,反而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


Omega-3多存在於深海魚類與藻類中,它在生理機能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協助預防血管堆積物的產生,包括降低身體不正常發炎的情況、血液過度發炎的預防、胰島素反應的改善、促進細胞膜的健康,以及調節前列腺的分泌等,整體來說具有抗發炎的效果,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在日常的飲食中,Omega-6較容易攝取到,而Omega-3則比較少見於一般能夠廣泛攝取到的食物裡,這兩種必需脂肪酸其實在體內是會相互競爭的,所以需要較刻意去加強補充才能維持住兩者的平衡,但同時也增加攝取到有益油脂來建構生理系統的機會。

Omega-3多存在於亞麻仁籽、核桃、芥花油及深海魚油中,含有多種脂肪酸,其中我們常聽到的EPA (Eicosapentaenoic Acid;二十碳五烯酸)、DHA (Docosahexan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及ALA(α-亞麻酸)則是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的類型:EPA有助於降低血液黏稠度,能保護心血管組織;DHA對於腦部、心臟、神經系統、腎臟及眼睛的機能運作有直接影響。

正確的飲食觀念是充足的睡眠與適當的運動外不能忽視的重要習慣。不正確的飲食方法導致肥胖,更會促進慢性發炎,而必需脂肪酸中的ALA和魚油中富含的DHA、EPA等則能夠抑制親發炎性的物質產生。但相反的,人造奶油、速食、高溫油炸食品及大部分植物油所富含的亞麻油酸,則會促使大量生成親發炎性的物質。

我們常聽到廣告主打用來補充Omega-3的魚油或水產動物油類,多數取自冷水魚類的脂質,像是鯡魚、鮭魚、鯖魚、沙丁魚、鮭魚、鱒魚、鯷魚等。魚油確實富含EPA及DHA,亞麻仁籽裡的ALA則會在體內被轉化為EPA、DHA,對於發炎反應與癌細胞生長具有一定的改善及抑制效果,油菜籽油與紫蘇籽油也有豐富的Omega-3成分。在食用的習慣上,這些油脂不宜高溫烹調,早餐則可以增加一小把堅果類種子,也加些芝麻及橄欖油在生菜沙拉中。這些含有豐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成分,都具有改善發炎的效果。


天然的消炎劑│鳳梨酵素
討論到抗發炎,就要好好認識一下鳳梨酵素,因為它對於腸胃道的保健很有貢獻,具有不容小覷的抗發炎效果,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營養輔助品。

鳳梨酵素就是鳳梨蛋白酶,大致包含了兩種物質:一種是從鳳梨科的植物萃取來的蛋白酶,另一種則是這些蛋白酶和鳳梨榨取出來的其他成分所結合的。換句話說,鳳梨酵素可以說是一群蛋白分解酵素與一些醣蛋白的總稱。它具有三大功效:抗發炎、提升免疫力及溶解血栓。最早於1957年被應用於醫療領域上,是因為它能夠成功地阻隔一些原本會加速發炎反應並使情形惡化的發炎代謝物。

簡單來說,就是鳳梨酵素可以幫助身體有效減少一些不必要及過度的發炎反應,它能夠協助身體細胞阻斷發炎反應的傳遞,告訴身體正確的訊息來降低發炎情形,也避免繼續過度的發炎,對身體造成更多的傷害。

進一步的理解,則是如同我們前面提到的,發炎反應乃一連串很複雜的過程,需要許多細胞因子、激素、前列腺素、各種白血球及血小板釋放出來的血管擴張物等多種物質,來控制這個發炎反應的系統運作,而鳳梨酵素可以調節它們的合成,並切斷這一串發炎反應作用的傳輸路徑,所以有抗發炎的功效。

仔細地解析鳳梨酵素的作用,在於它可以分解具有止血效用的血纖維蛋白,降低血小板過度集結,對於血液裡、尤其是動脈中出現的血栓情形有一定的減緩效果,而這類的疏通效應也能抑制水腫的發生。

此外,它還可以減少發炎前列腺素的產生,使前列腺素這種強力的血小板凝集劑降低一些效能,避免引起發炎,同時提升抗發炎前列腺素的競爭力,更加抑制了一種用來媒介發炎反應產生的舒緩激素,進而減緩發炎。鳳梨酵素還可以降低吞噬細胞的活性,削弱它們的戰鬥力,減少自由基的產生,並且加速人體用來消滅侵入物的顆粒白血球及單核球的細胞吞噬作用,使肌肉發炎的情形得以緩解。

保肝的薑黃素
隨著現代人逐年增加的生活壓力及空氣汙染、輻射汙染、紫外線等生活環境的各種負面影響,坊間越來越多營養輔助品。其中不乏強調含有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成分,例如葡萄籽、紅酒萃取物、綠茶葉萃取物、朝鮮薊葉萃取物及薑黃素等,而其實這些成分對於保護肝臟細胞也是有所助益的。尤其過去一年,功能醫學對於薑黃素有所肯定,認為它是一種能夠協助肝臟解毒並具有抗發炎功能的有效成分,美國也有許多關於使用薑黃素的個案見證。

印度咖哩中的橘黃色成分就是薑黃,而薑黃素則是從薑黃的根莖中所萃取,這種黃色的薑黃萃取物,早期是食品工業應用的一種天然食用色素,但相關研究指出天然薑黃素對人體健康更高的效益在於它的抗氧化能力,不僅比維生素C的抗氧化能力多出2.75倍,也是生物類黃酮的2.33倍,還比維生素E的抗氧化力高出1.6倍。臨床醫學上發現它除了有抗氧化效用外,也因為它具有的抗炎作用能夠預防血液凝固,故對於降低血脂、抗發炎、抑制腫瘤、抗癌及預防動脈粥狀硬化都有不錯的效能。

-------------------------------------

身體的疼痛一直好不了?醫師:「睡覺」是最好的復健
健康特搜簿 健康特搜簿 About 撰文者林頌凱 醫師 2016-06-24瀏覽數:1115身體的疼痛一直好不了?醫師:「睡覺」是最好的復健


幾個月前,國內某媒體針對民眾做了大規模的健康生活習慣調查,所呈現的數據著實讓人感到驚訝。調查顯示,全台灣有1440萬人經常久坐或是久站(佔了受訪人數的72%),有600萬人是完全不運動的,有420萬人每天睡眠的時間不到6個小時,而有300萬的台灣人幾乎天天都熬夜!

睡眠不足會對身體產生各種不同的危害。對於有慢性疼痛的人來說,睡眠的重要性更是不言可喻。只可惜的是,大概有2/3的慢性疼痛患者同時會有睡眠障礙的困擾。因為疼痛而睡不好,因為睡不好而更疼痛,這是一個永無止盡的惡性循環,但卻很容易被大家所忽視。

疼痛如何影響睡眠?

疼痛會改變我們的睡眠週期,而且會讓我們變得比較「淺眠」。淺眠的意思並不是一定要半夜被痛到醒,而是因為疼痛導致「沒有辦法熟睡」,很多患者往往不會感覺到自己晚上有醒來過。比較常見的是覺得自己怎麼越睡越累,原本起床時應該全身放鬆、通體舒暢的,沒想到卻發現睡過覺以後怎麼全身更加的痠痛?!

哪些疼痛容易導致睡眠障礙?

疼痛的頻率或是程度,是影響睡眠的重要因素。反覆發作的疼痛,或是疼痛指數越高的疼痛,都會直接影響睡眠品質。從種類來說,容易導致睡眠障礙的疼痛如下:

*頭痛
*下背痛
*顳顎關節疼痛
*關節炎
*肌筋膜疼痛症或纖維肌痛症
*神經痛
*半夜抽筋

除此之外,一些特殊的狀況(例如急性受傷、手術後、感染、癌症)也會導致嚴重的睡眠障礙。

睡眠如何影響疼痛?

慢性疼痛來自於身體的長時間發炎,導致慢性發炎的原因很多,包括食物的慢性過敏、環境汙染源(例如有機溶劑、重金屬、農藥...等)、賀爾蒙失調、心理情緒壓力、還有種種誘導發炎的生活型態和飲食,而熬夜或失眠就是其一。

英國的風濕免疫專家愛德華茲博士表示,常熬夜的人醒來後會覺得關節疼痛、僵硬更嚴重。其原因很可能是在淩晨4點鐘左右,人體會釋放抗發炎的因子,來幫助解除身體疼痛、舒緩關節僵硬。而夜貓子因為熬夜,往往會錯過這一過程。

身體的修復靠睡眠

在生理上,睡眠本身就是在進行修復身體系統的耗損,是身體的一種自療過程。在白天,不管是工作或是運動,我們總是勞心又勞力,這對身體的細胞而言是長時間的使用與耗損,DNA會出錯,細胞會死亡。如果沒有適時的將出錯的DNA修補、或是將死亡的細胞代謝,身體就會因此而快速老化或是產生疾病。

睡眠,就是身體休養生息最重要的時刻!

在平靜的外觀下,身體跟大腦正進行著與清醒時截然不同的工作。身體內部的器官會自動的進行細胞跟組織的修復;而大腦則開始進行腦細胞的活化與資料重組。在睡眠的最初幾個小時,腦下垂體會釋放出大量的生長激素,這種生長激素可以幫助小孩長大,讓他們可以「一暝大一寸」,也可以讓大人修復白天受破壞的細胞,讓我們在第二天醒來後,恢復精神和體力去面對另外一天的挑戰。

無獨有偶,在中醫的角度,也和生理學的發現不謀而合。以中醫經絡循行時間而言,子時(晚上11點~凌晨1點)經氣走膽經,丑時(凌晨1點~3點)走肝經。中醫認為「凡十一藏取決於膽」,提示了膽對人體五臟六腑調控的重要性,一旦肝膽疏泄功能正常,氣機才會順暢,人體才會健康。先前所提的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間,恰與中醫的肝膽經循行時間相合(尤其是膽經),這說明了人體最重要的睡眠時間為晚上11點~凌晨3點,若這幾個小時的睡眠品質良好,身體的病痛自然較少。

早睡早起身體好

因為工作時間太長、行程太滿,我也常常被身體的疼痛所困擾。身為復健科醫師,我知道很多保健的方法,因此我規律的去運動、我不斷注意調整自己的姿勢、我曾經使用各種不同的營養補充品、也曾經長時間去復健中心乖乖做復健,但是很有趣的,對我最有效的竟然是「睡覺」!當我的肩頸又開始痠痛的時候,我只要關上電腦、收起手機,舒服的泡個澡,然後乖乖的上床睡覺,很奇妙的,第二天就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比剛做完復健治療的感覺還要輕鬆自在!

以下提供一些讓自己好睡的小方法:

*少喝咖啡或濃茶
*睡前避免激烈運動
*用短暫的午睡來補眠,但是要避免過長的午睡,或是在傍晚時間睡覺
*盡量減少環境的噪音與光線
*讓床只是單純睡覺的地方,避免在床上看電視
*準時就寢,準時起床
*把手機、平板電腦放在書桌上,而不是放在床邊

慢性疼痛的患者,睡眠是很重要的。要想避免身體痠痛,睡眠是很重要的。「睡得早、睡得夠、睡得好」,身體自然沒煩惱。

------------------------

按時回診不吃藥 關節發炎害了了
news-hl-cm.newsrep.net查看原始檔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長顏正賢。(圖/醫師提供)
「醫師,我吃你開的藥攏嘸效啦!」有位阿媽說了一次又一次,這話真讓醫師灰心,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顏正賢只好請她住院檢查,阿媽住院後才坦白,拿藥回家都是擺著好看。還有位阿姨的藥量愈開愈重,病情都沒有改善,顏正賢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其他病患偷偷告知她只有吃高血壓藥,別的藥都不吃。

在所有的自體免疫疾病中,類風濕性關節炎最需要長期控制以保護關節,多年行醫經驗讓顏正賢了解到,病人按時回診,有時只是看安心的,不代表會乖乖吃藥打針,對藥物愈有迷思的,用藥遵從性也愈差,幸好現在就醫方便且衛教資訊豐富,還有病友組織的「學姊」教「學妹」,類似情況的病患才漸漸減少。

有的迷思很普遍,例如「藥吃多了會傷腎」、「類固醇吃了變胖變醜」;有的是不了解病情,把類風濕性關節炎造成的內臟傷害當成「都是吃藥吃出了全身都是病」, 還有同時罹患高血壓之類的三高慢性病,一堆藥不知如何吃起,自作主張,乾脆跳過類風濕關節炎藥物,這些迷思造成病情起伏反覆,走向惡化。

根據美國以前的資料,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平均發病9個月才獲得確診,台灣沒有相關統計。顏正賢看到的病例往往先是手指紅腫熱痛,有些病人會自以為是痛風發作,如今已較少見到延誤診斷治療直到關節損壞的患者。病人不論如何,最後都要日常使用免疫調節劑、消炎藥或低劑量類固醇,任意停藥減藥造成病情不穩定,反而會愈用愈多藥。

估計大約10%到15%的病人在使用免疫調節劑、類固醇後,依舊不能緩解發炎,這時可以申請健保給付注射生物製劑或口服小分子藥物。顏正賢說,這兩類藥物療效快,有些病人一個月後,又能好好地拿筷子吃飯、握筆寫字,刷牙、洗臉、洗碗、炒菜也能自理,只有曾經身受其苦病患才知道好好做這些瑣事有多麼可貴。

不過,顏正賢還是碰到一些病患說「醫師,上次的藥還有剩,這次少開一點」、「打針這麼多年,看到針頭就害怕」、「需要到處跑,領藥很麻煩。」他就知道也許要評估調整藥物組合或更換藥物種類等;不然,病人自我感覺良好而疏忽用藥,或覺得不方便、怕痛而不規律用藥,都會導致前功盡棄

顏正賢舉例說明,打針打習慣但在外地工作的病人,可以使用每月打一劑的針劑生物製劑,無法自我皮下注射及打針怕痛的人可以選擇口服小分子藥物,這兩類藥的效果在伯仲之間,至於病情穩定者可能要評估減藥。總而言之,病人對醫師的充分信任及合作,掃除用藥死角,與疾病和平共處,過正常生活不用煩惱。

---------------------------------------

1306030250002599-600x4001404061024111983-450x338  

這兩種促發炎食物少吃為妙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

糖是導致體內發炎的罪魁禍首,尤其是白糖。(Photos)
【大紀元2016年09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實真編譯報導)有人說發炎是一切疾病的元凶,因此要多攝取一些抗發炎食物,例如薑黃、全穀類、新鮮蔬果、魚類、橄欖油等,有助消炎。不過我們生活的環境中也充斥著促發炎食物,除了會誘發炎症發生之外,亦會加重發炎程度,最好少吃為妙。

發炎與感染

許多人會把發炎(inflammation)與感染(infection)混淆在一起,雖然發炎與感染可以同時發生,但是感染只是發炎的原因之一。

《英文大紀元》(EET)健康專欄作家馬齊歐醫生(Dr. Victor Marchione)解釋說,發炎是身體對生理壓力的一種反應,例如,你的身體太過勞累,或者有了傷口時,就可能導致發炎;如果身體被感染(像青春痘、感冒、紅眼病等等),也會導致發炎。

人稱醫學之父的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斯(Hippocrates)認為,發炎是致病物質在體內轉化的過程。所以你可以認為發炎是好事,不過也是一件壞事。

一般而言,發炎的表徵是熱、痛、紅、腫,當這些症狀發生的時候,我們就知道身體哪裡發炎了,需要吃藥、休息或改變飲食來對抗發炎,然後發炎被治癒,這種發炎是好的,因為它可以發出警訊幫助身體對抗疾病。

但是有一種發炎叫作無徵兆發炎(Silent inflammation),它非常不好,因為這種發炎可能不會痛,所以你無法察覺身體正在發炎,它慢慢地使健康惡化而形成慢性疾病,會對人體組織和器官造成莫大的傷害,如果發生在腦部或心臟等重要器官上,就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兩大類促發炎食物

在現代生活環境中,促進發炎的食物相當多,但是馬齊歐醫生認為糖與氫化油是最主要的兩大類發炎食物,要儘量避免。

1.糖


生活中有很多誘人的含糖食物。(Fotolia)
糖是導致體內發炎的罪魁禍首,尤其是白糖,他隱藏在日常的飲食中,無所不在,例如麵包、蛋糕、巧克力、可樂、汽水及各種罐裝飲料,甚至許多中式料理都含糖。攝取過量的糖會誘發身體釋放出促發炎的細胞激素(cytokines)到血液中,產生發炎反應。

2.氫化油(反式脂肪)


煎炸食品要留意是否使用了氫化油。(彩霞/大紀元)
促發炎食物的第二大類是氫化油(Hydrogenated oils)。植物油氫化是在20世紀初期發明的食品工業技術,氫化過程會改變脂肪酸的分子結構,讓油更耐高溫、不易變質,並且增加保存期限,但不完全氫化時,部份的脂肪酸結構會變成反式結構,產生反式脂肪。反式脂肪會破壞血管內壁細胞,容易誘發全身性發炎(systemic inflammation)。

這種部分氫化植物油被大量運用於市售包裝加工食品、餐廳的煎炸食品中。此外,動物脂肪在精製去味過程時,會生成少量的反式脂肪,反覆煎炸也會產生反式脂肪。因此在購買加工食品時要注意是否含有反式脂肪成分,而高溫煎炸食品也要少吃。#


刺青前三思 除紋燒錢討皮痛
By 呂素麗,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10日, 2018
高雄市健生醫院院長蔡慶松(右)與萊波亞美醫診所總院長曾偉琦 (左)都是高雄中山扶輪社社員,傳承免費做除刺青義診。(呂素麗攝)
紋身在國外被視為藝術,在台灣則有一些負面看法,有不少人年輕時好奇刺青,年歲漸長卻後悔,也有因此找工作受到排擠而受挫,只好忍痛除刺青;高雄市萊波亞美醫診所總院長曾偉琦表示,隨著紋身顏色色彩日益豐富,除刺青困難度也愈來愈高,要接受刺青前應深思熟慮。
痛如刀刺 愈鮮豔愈難清
曾偉琦說,刺青的顏料顆粒濃,吸收雷射能量效果更好,因此,雷射除刺青的疼痛指數大約8至9,打的剎那相當痛,有如刀子刺進去,一邊打雷射除刺青一邊痛得哎哎叫,在診間很常見,通常藍黑色刺青除去效果較好,黃橘紅綠等顏色則不好除去。
有不少人為年少輕狂的好奇付出慘痛代價,曾偉琦表示,除刺青的患者從10多歲到40歲都有,少年時在同儕慫恿下好奇刺青,後來後悔或被家人責罵,求助醫師除刺青;他曾碰過一位各方面條件都很優秀的年輕人,卻因身上有刺青在求職時遭到排擠,面試時被刷下來了,不得已只好忍痛來除刺青。
10x10公分大 收費3000元
高雄市三民區健生醫院院長蔡慶松早期幫年輕人除刺青,發現多數求助的年輕人,家庭環境都不好;他說,雷射除刺青不是一次就可以解決,顏色深的刺青要好幾次才能除乾淨,甚至有高達8次才除得掉,而10x10公分的面積收費要3000元至4000元,一個療程要3個月,有些年輕人負擔不起。
蔡慶松因此於9年前開始與雷射儀器廠商合作,在門診免費幫少年除刺青;7年前,高雄中山扶輪社接手舉辦免費除刺青義診活動,每年提供50個名額,每年大約都有30人受惠。


炎症是百病之源嗎? 醫:整體慢性發炎應重視
2023/04/17 20:24
 若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炎症」或「整體慢性炎症」的狀態下,可能會造成肥胖、三高、心血管疾病、癌症;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網》炎症是百病之源嗎? 醫:整體慢性發炎應重視 - 自由健康網 https://bit.ly/3ol7eD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隱性炎症」與其他身體疾病有關嗎?前美國芝加哥榮民醫院心臓加護病房主任謝安民表示。炎症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若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炎症」或「整體慢性炎症」的狀態下,不只是肥胖,可能還與三高、心血管疾病、癌症生成息息相關。
 炎症是防禦者 但過度會有害
謝安民在臉書「謝醫師開講」發文分享,「炎症」是身體的一種防禦機能,如遭病原體刺激或傷害,為了消除外敵,防止傷害惡化、擴大,以及修補受損組織,身體會動員免疫系統產生炎症反應。炎症反應扮演動物的生存的重要角色,但有時也會「防禦過當」,反而對病人有害;長期炎症有可能衍發其他疾病,在許多慢性疾病中都可找到炎症的足跡。
 炎症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謝安民解釋,常見的急性炎症(Acute Inflammation)多為細菌感染引起,身體在短時間內反應,出現典型的「紅、腫、熱、痛」四大症狀,有時會導致化膿或膿痬(Abscess),痊癒時也可能結疤。相反地,慢性炎症(Chronic Inflammation)指反應發生需較長時間,有時甚至會處於持續性的低度發炎。急性炎症有時沒有痊癒會轉變成慢性,慢性炎症偶然也會劇烈化成急性,許多非感染疾病的主要病變也是炎症反應。
 患有關節炎的病人得冠心病的風險,比沒有關節炎的人高;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整體慢性發炎-新醫學觀念
此外,謝安民表示,醫學界發現,似乎局部性發炎,不只針對炎症部位,也會「禍延」其他遠離炎症部位的組織。例患有關節炎的病人得冠心病的風險,比沒有關節炎的人高;近年也發現牙周病和冠心病有關。有個觀念現已廣為醫學界接受—「整體慢性發炎」( Systemic Chronic Inflammation, 簡稱SCI),當中指出,「不論有無可確認的慢性炎症病灶,慢性疾病患者血液或組織中,一些代表炎症的指數都有少量上升,處於持續低度發炎狀態,他們的慢性疾病和炎症有密切的關係,甚至是因果關係。
 慢性炎症可能原因
包括以下幾類,但也有某些慢性炎症病例找不到明確的原因:
 ●沒有完全清除急性炎症的根源,變成慢性化。
 ●染上人類無法化解的病原體,例如B肝、C肝病毒或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簡稱CMV) 等。
 ●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自己的組織。
 ●長期暴露於有毒或刺激性物質,如化學藥品或污染的空氣中。
 ●其他壓力因素如肥胖、喝酒、抽菸、長期精神壓力等。
 ●生活習慣和社會文化上有不少被認為對慢性炎症有加、減分之效的事項;加分的如良好的飲食習慣及運動;減分的如抽菸、酗酒、睡眠不足等。
 傳統的消炎藥對於新型炎症病變作用不大;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慢性炎症與這些病有關
謝安民指出,醫學界發現,有慢性感染或發炎的器官及組織周邊較容易長癌,例如慢性膽囊炎和膽囊癌,以及肺結核和肺癌。「疤痕癌」(Scar Caner)就是典型,例不慎吸入異物的人,多年以後在異物周邊組織產生肺癌。究竟炎症與肺癌誰先誰後,至今仍有爭議。此外,專家相信有整體慢性發炎的人,如存在不正常基因或接觸到致癌物質,更容易罹癌。且在心血管疾病,及幾乎所有的慢性疾病中,都有發現慢性炎症參與。
 吃消炎藥未必有幫助
謝安民說,傳統的消炎藥,如阿斯比靈,有證據可以降低罹患大腸癌及死於某些癌症的機率。不過「非類固醇消炎藥物」(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簡稱NSAID)效果就較不確定。謝安民認為,問題可能在於慢性炎症的病理機轉很複雜,傳統的消炎藥對於新型炎症病變作用不大。雖由於變因過多,尚不能定論炎症是百病之源,但謝安民建議,還是要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炎症發生。健康網》炎症是百病之源嗎? 醫:整體慢性發炎應重視 - 自由健康網 https://bit.ly/3ol7eD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