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水調歌頭》蘇軾/蘇東坡/進士/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蘇軾的散文極著名,與唐代的古文運動大師韓愈齊名,有「韓潮蘇海」之稱,也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更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古文八大家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bN39Gg

 

太陽花是一坨大便

推文到plurk
2016-05-27 06:00

太陽花學生衝進行政院是為了反黑箱服貿,是面對國家發生緊急狀態時,以非常必要手段進行搶救,學生不是吃飽沒事幹。
總統大選的結果,反映公民對學生的支持,是多數民意。
新政府就民事部份對學生撤告,是順應民意,用較小的政治成本,幫助前朝打銷政治呆帳,修補社會傷口。
債務人江宜樺不領情,還把它形容成「回報太陽花學運對民進黨的貢獻」,這是蘇東坡看待佛印的現代版:一個人心中裝著大便,就會把別人看成一坨大便。

對於行政院撤告太陽花,前行政院長江宜樺投書媒體控此舉是「只問政治,沒有是非」。(資料照,記者叢昌瑾攝)
江還批評此舉「只問政治,沒有是非」,江是明察秋毫而不見輿薪,知小節而不識大局,格局小了點。
警察對撤告毋須反應過度,未來也不會有所謂「如此一來,以後如何執法?」的問題。警察從來不因移送的案件未獲起訴或被告獲判無罪,而從此不辦案;當然也不至於為了撤告,從此不行使警察職權;有心人不需見縫插針。
倒是警察自身要檢討,太陽花學運期間,大批警力增援,早就用拒馬團團圍住行政院,為何赤手空拳的學生搖兩下就垮了?
到底拒馬是怎麼釘的?是沒釘牢?還是故意不釘牢?對於學生轉進政院,又為何未掌握情資?
守土固若金湯,料敵洞燭機先,這兩樣,警察都沒做到。
政院失守是重大潰敗,但有誰被究責?
當晚高層急於補救,不惜一切手段,才導致血濺台北城;諷刺的是,手無寸鐵的學生只是靜候被抬走,這確實是一場違反比例原則的驅離
陳雲林第一次訪台時的維安工作,「上頭」很不滿意,當時的台北市警察局長洪勝堃一肩扛下,對下不究責部屬,對上不讓署長為難,自己掛冠求去,瀟灑退休。
這樣的典範在太陽花學運中竟成絕響。(莊榮宏)

-----------------


將榮耀歸與你colorbar.gif (4491 bytes)

有一次,蘇東坡與佛印禪師一同遊山玩水,走著走著,佛印忽然對蘇東坡說:「你騎在馬上的姿勢十分莊嚴,好像一尊佛。」

蘇東坡回答說:「你穿著一身黑袈裟,騎在馬上好像一團牛糞。」

佛印笑著說:「從我口中出來的是佛,從你口中出來的卻是糞。」

隨從聽到兩人的對話,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這個故事記載在《東坡禪喜集》第九卷,歷來的禪者都認為,蘇東坡心中有糞,所以看人是糞,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人是佛。因此,佛印的禪體驗在蘇東坡之上。

但我覺得有從另一個觀點,重新詮釋的必要。

蘇東坡對禪法頗下過功夫,《泰嘉普燈錄》記載過他在東林寺與照覺常總禪師談論法義,說到「無情有無佛性」時,忽然有所省悟,於是他在寺中住了一晚,第二天呈了一首偈子給禪師,來表達他的悟境:「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肯定蘇東坡不是禪的門外漢之後,再回頭看這則故事,就有完全不同的趣味了。

首先,佛印說:「好像一尊佛。」這句話未必就佔上風,為什麼?因為,從更高的觀點看,人本來就是佛,不是「好像是佛」。而且,心中有佛,佛反而會成為心靈自由的絆腳石呀!趙州禪師說過:「佛之一字,吾不喜聞。」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蘇東坡說:「好像一團糞。」這句話也可以是非常高明的,因為,回到心的原點來看,佛與糞的本質同樣都是清淨法身。人類認為糞是汙穢的,那可是人類自己的分別、計較,對活在糞裏的細菌來說,宛如天堂!

在悟道者的眼中,你說他是佛,恐怕他會認為你在毀謗他!你說他是糞,他反而覺得這是最契合佛法精髓的讚美話,內行人才說得出呢!

事實上,兩人的對話,平分秋色,一樣精彩!

尤其蘇東坡與佛印都富有幽默感,逗逗隨從哈哈大笑,不也平添生活中的情趣嗎?

在《東坡禪喜集》裏,共有好幾則兩人同臺演出的故事,表面上都像是佛印佔了上風,但是在我看來,這正是蘇東坡了不起的地方,他甘願笑扮小丑,將佛印拱入舞臺的聚光燈裏,讓他當主角說出最精彩的話。

舉個例子,有一次兩人來到天竺寺,看到觀世音菩薩像手持念珠,蘇東坡就問:「觀音是古佛再來,為什麼還手持念珠呢?」

佛印:「就是念佛號嘛!」

蘇東坡:「念什麼佛號?」

佛印:「就念觀音佛號。」

蘇東坡:「他自己就是觀音,為什麼還要念自己的佛號?」

佛印說:「求人不如求己啊!

意思是,自己就是最好的老師,就是一切智慧的源泉,不需向外追求。

這段對話,不正是蘇東坡在成全佛印,一步一步陪襯他演出這場好戲的高潮嗎?

以蘇東坡一代文豪的絕佳口才,哪裏說不出最後的關鍵一句呢?只不過,所謂「但願眾生離得苦,好事何必由我來」,讓榮耀歸與別人,有什麼關係?

真正自我肯定的人,才能將榮耀歸與別人。

每次看金鐘獎、奧斯卡獎的頒獎典禮,得獎的人上臺後,總是有一串念不完的感謝名單,那些被感謝到的人也總是露出與有榮焉的神情。

因為得獎幫助他更能自我肯定,所以他更有能力將榮耀歸與別人。

我忍不住會想,如果我們在平常生活中,就常常把榮耀歸與身邊的人,自己甘於渺小,這個世界一定寧靜安詳多了

試想,如果事業成功的先生將榮耀歸與妻子,業務昌盛的公司老闆將榮耀歸與部屬,風光亮麗的檯面人物將榮耀歸與幕後人員……我們的社會還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嗎?

我覺得禪者的風範,也有陰陽兩面。

禪的陽面,是獨坐大雄峰,是高高山頂立,呵佛罵祖,豪氣萬丈!

禪的陰面,是甘於卑下,甘於平淡,甘於不為人知,甘於扮演綠葉來陪襯紅花更豔麗。

這陰陽兩面,都是本於「無我」的禪體驗,同樣瀟灑自在,沒有絲毫勉強、造作。

對自己有「健康的自信心」的人,才能夠把好話留給別人說,好事留給別人做,不必都是我。

即使在吵架的時候,就把最後一句狠話留給別人罵吧!

談到甘於卑下,使我聯想天主教的聖女小德蘭,讀她的傳記所帶來的莫大喜悅,不亞於《金剛經》或《密勒日巴尊者傳》。

小德蘭是法國修女,嬌體纖弱,在世上只停留了短暫的二十四年,然而她深刻的靈修境界,她摸索出的「神嬰小道」,使得她的聲名在死後迅速遠播,成為天主教徒心目中的典範。

她的自傳裏處處可見洋溢靈性光澤的智慧語:

如果,一朵野花會說話,她一定會坦誠地說出造物主對她所行的一切。

我深知我全無邀天主寵眷的美點,我的一點好處,完全是天主的仁慈施與。

如果小花都要做玫瑰,那麼大自然就會失去它春天的璨爛外衣,不復有小花在鄉野點綴成一幅圖案了。

我徹底了解:在天主心目中,我只是柔弱無援,毫無可取之處,此外什麼都不是。

我承認全能的天主確曾行偉蹟於我,其中最偉大的一事,就是使我感覺出自己的無能、自己的渺小。

有趣的是,那些高唱「自我肯定」的現代人常常是自卑、自憐、自傷的,像小德蘭這樣自甘卑屈渺小的人反而擁有堅強的靈魂。(多麼像老子說的: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小德蘭的話深深感動我的心靈,就像從前讀到佛陀誕生時所說的:「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兩者都是完美靈魂的自白,只是分別從一陰一陽來詮釋罷了。

好的天主教徒,將榮耀歸與上帝。

好的禪者,將最後一句留給別人說。

至於平凡的你我,何妨將榮耀歸與身邊的人呢?

------------------------

北宋一位金山寺名僧的法號佛印,名了元,字覺老,三歲能誦《論語》,五歲能誦詩三千首,被稱爲神童。住雲居四十餘年。與蘇軾友善,軾謫黃州,佛印住廬山,常相往來。

朝廷保守派復辟後,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學家司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盤被廢。此時,同爲保守派的蘇軾卻主張對新法不能全盤否定,應存良箅渣區別對待,因此與司馬光發生激烈衝突,再度被貶瓜州。蘇軾雖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聞得瓜州金山寺內有一法號爲佛印的和尚名氣極大,蘇軾聽說後不服氣,就決定到山上會一會老和尚!在廟裏,蘇軾從皇帝講到文武百官,從治理國家講到爲人之道。和尚靜靜聽著,蘇軾見佛印一直一言不發就從心裏有點瞧不起他。心裏想:大家都說他有本事,原來草包一個,來這裡是騙幾個香火錢的吧!話題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這時候佛印問道:“在先生眼裡老納應該是一個什麽樣的人?”蘇軾正滿肚子鄙視,隨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裡看來是有本事,但那是因爲他們淺薄,實際上你每天故弄玄虛,沒有真才實學,是個騙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應聲。蘇軾看到他這個樣子不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來,便乘興問道:“在你眼裡我蘇大學士又是一個什麽人呢?”“你是一個很有學問,有修養的人,老納自虧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後,蘇軾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給小妹講了一遍,蘇小妹聽後笑得飯都噴出來了。蘇軾懵了忙問道:“小妹爲何發笑?”“你貶低和尚他不僅沒生氣反而把你讚揚了一番,你說誰有修養?沒有學問哪來的修養?你還自以爲自己比別人強?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蘇軾聽後恍然大悟,從此與佛印大師成了莫逆之交。
Picture(蘇東坡與佛印品茗談禪)

(一)蘇東坡和黃庭堅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們打面餅吃。二人商量好,這次打餅,不告訴寺中的佛印和尚。過了一會兒,餅熟了,兩人算過數目,先把餅獻到觀音菩薩座前,殷勤下拜,禱告一番。不料佛印預先已藏在神帳中,趁二人下跪禱告時,伸手偷了兩塊餅。蘇軾拜完之後,起身一看,少了兩塊餅,便又跪下禱告說:“觀音菩薩如此神通,吃了兩塊餅,爲何不出來見面?”

佛印在帳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與你們合夥做幾塊吃吃,豈敢空來打擾?”

(二)蘇軾有一次與佛印一起坐船.佛印手裏拿著一把扇子上面寫者蘇軾的一首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個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突然佛印將手裏的扇子扔到河裏,隨口吟到:河流東坡詩(屍).東坡一聽知道被戲弄了,可又沒辦法.就在他們的 船快靠岸的時候,東坡看到有一條狗在河邊,啃著骨頭.他靈機一動,也吟到:"狗啃河上(和尚)骨".言畢二人相對而笑..........

(三)有次蘇東坡笑佛印的禿頭, 所以喊:“禿驢何在?”佛印回他:“東坡吃草”,是在說蘇東坡是驢,並且在“東坡吃草”呢,作爲“禿驢何在?”的回復,一語雙關。雙方都無惡意,只是朋友之間的調侃罷了。

(四)蘇東坡在杭州,喜歡與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聖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詩之餘,還常常開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有一天晚上,蘇東坡邀請黃庭堅去遊西湖,船上備了許多酒菜。遊船離岸,蘇東坡笑著對黃庭堅說: “佛印每次聚會都要趕到,今晚我們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詩,玩個痛快,他無論如何也來不了啦。”誰知佛印和尚老早打聽到蘇東坡要與黃庭堅遊湖,就預先在他倆沒有上船的時候,躲在船艙板底下藏了起來。

明月當空,涼風送爽,荷香滿湖,遊船慢慢地來到西湖三塔,蘇東坡把著酒杯,拈著鬍鬚,高興地對黃庭堅說:“今天沒有佛印,我們倒也清靜,先來個行酒令,前兩句要用即景,後兩句要用‘哉’字結尾。”黃庭堅說:“好吧!”

蘇東坡先說:“浮雲撥開,明月出來,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黃庭堅望著滿湖荷花,接著說道:“蓮萍撥開,遊魚出來,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這時候,佛印在船艙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聽黃庭堅說罷,就把船艙板推開,爬了出來,說道:“船板撥開,佛印出來,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蘇東坡和黃庭堅,看見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個人來,嚇了一大跳,仔細一 看,原來是佛印,又聽他說出這樣的四句詩,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

蘇東坡拉著佛印就坐,說道:“你藏得好,對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於是,三人賞月遊湖,談笑風生。

(五)佛印與蘇軾頻頻往來,談論詩文,題詩鬥對,相互唱和。蘇軾曾多次勸佛印入仕爲官,但看破紅塵的佛印卻無心做官,只想在佛門之內找點精神依託。蘇軾見佛印矢志難移,只好放棄勸他爲官的念頭,對佛印更加敬佩。

一天,適值大雪,蘇軾獨自一人在杭州太守府房裏一面吃魚喝酒,一面填詞。爲了推敲一個句子,他停下筷子眺望著窗外的雪景。忽然,他發現佛印不聲不響地踏著雪,朝自己的書房走來。“殘渣餘肴,杯盤狼藉,怎好用來待客?”想到此,蘇軾趕忙把魚、菜盤子放到一個書架頂上,又連忙收藏起酒具,裝出一心一意推敲詞句的樣子。

誰知這佛印和尚腳快、眼快、鼻子更尖,進門一見蘇軾的神色,又嗅嗅屋內氣味,看看房間的擺設,便猜知蘇軾一定有什麽秘密。他不願直按說出來,便欲擒故縱,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向蘇軾請教“蘇”的寫法。蘇軾當時並未認真想,便隨口答道:“草頭下邊,左邊是魚,右邊是禾。”佛印一聽笑著問:“把草頭和魚字換個位置行不行?”蘇軾還是沒有覺察到佛印話裏有話,只是一個勁地搖頭、擺手。

佛印知道蘇軾已經上了圈套,微笑著指指書架上的菜盤子,說:“那就把魚從上面挪下來吧!”蘇軾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佛印的心思。二人撫掌大笑,便就著那些殘魚剩菜,在書房裏開懷暢飲起來。

------------------

宋代文人蘇東坡,才華洋溢,堪稱文壇上的奇葩,
他有一個相知甚篤的方外之交「佛印禪師」,
平時二人在佛學、文學上總不忘相互切磋,
但每次老是讓佛印禪師佔盡上風,
蘇東坡心裡總覺不是滋味,
所以百般用心,想讓佛印下不了台。

一天,兩人相對坐禪,
蘇東坡一時心血來潮,問佛印禪師:
「你看我現在禪坐的姿勢像什麼?」
佛印禪師說:
「像一尊佛。」
蘇東坡聽了之後滿懷得意。
此時,佛印禪師反問蘇東坡:
「那你看我的坐姿像個甚麼?」
蘇東坡毫不考慮地回答:
「你看起來像一堆牛糞!」
佛印禪師微微一笑,雙手合十說聲:
「阿彌陀佛!」

蘇東坡回家後,很得意地向妹妹炫耀,說:
「今天總算佔了佛印禪師的上風。」
蘇小妹聽完原委,卻不以為然地說:
「哥哥!你今天輸得最慘!因為佛印禪師心中全是佛,所以看任何眾生皆是佛,而你心中全盡是污穢不淨,把六根清淨的佛印禪師,竟然看成牛糞,這不是輸得很慘嗎?」
蘇東坡手拈一拈鬍子,黯然地同意蘇小妹的看法。

事隔多時,蘇東坡修禪定日漸有了功夫,
一次出定後,喜孜孜地寫了一首詩: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立刻差書童過江,送給佛印禪師,讓他評一評自己的禪定功夫如何?
佛印禪師看過後,莞然一笑,
順手拈來一枝紅筆,即在蘇東坡的詩上寫了兩個斗大的字:
「放屁」
再交給書童帶回。

蘇東坡本料想佛印會給他諸多的讚美,
怎之一看回信中竟是斗大的兩個紅字「放屁」,
不由得火冒三丈,破口大罵:
「佛印實在欺人太甚,不讚美也就罷了,何必罵人呢?我非立刻過江與他理論不可!」
誰知佛印禪師早已大門深鎖,出遊去了,
只在門板上貼了一付對聯,上面寫著: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蘇東坡看後深覺慚愧不已,自嘆修行不如佛印遠矣!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是一代詞宗,他的詞開豪放派之先河,對後代影響深遠。他的詩文和書法造詣也很深,成就超過了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是北宋「三蘇」中的佼佼者。

蘇東坡自幼天資聰穎,才智過人,他博覽群書,博通經史,又長於作文,常常受到人們的稱讚。久而久之,少年成名的蘇東坡不禁有些沾沾自喜,自矜之情亦不覺隨之而萌,以為自己已經「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於是在門前手書一聯: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沒料到事隔幾天,忽然一位鶴髮童顏的老者專程來到蘇宅,自言想向蘇東坡「求教」。蘇東坡來到門外,見老人衣著平凡,不像是個讀書人,不禁面露輕視之色。不過,那老人並不在意,只是指著對聯問:

「蘇公子,這對聯可是你寫的嗎?」

蘇東坡得意地點點頭:「正是。」

「這麼說,公子可謂無書不讀,無字不識羅?」

蘇東坡雙眉一揚,傲慢地答道:「不錯。」

老人仍然毫不以為意,笑了笑說:「老朽家中藏有一書,正想向蘇公子請教!」說著,老人自袖中取出一本小書,遞給蘇東坡。

蘇東坡滿不在乎地接過一看,不禁大吃一驚,當場怔住了。原來書中儘是古文,十個字中有七、八字蘇東坡不認識。蘇東坡立刻明白了老人來意,頓時羞得滿臉通紅,連連向老者道歉,只見老者微微一笑,點點頭飄然而去。蘇東坡站在門口目送老者的背影,回想起剛才自己態度無理,既未將老人讓進屋內,也未奉茶以示款待,不覺更是汗顏。

經過這次教訓,蘇東坡明白了「學海無涯,山外有山」的道理。慚愧之余,蘇東坡提筆來到門口,在上下聯前各添了兩個字,把原來的對聯改為:

發憤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

從此以後,蘇東坡一改過去心高氣傲的毛病,虛心求教,孜孜不倦地求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代大詩人、大文豪。

 

一次,蘇軾在莫干山遊玩,甚是疲乏,打算休息一會兒,便走進了一座廟宇。
  
主事老道見蘇軾衣著簡樸,便冷淡地指了指椅子說:
  
“坐!”然後,對道童喊道:“茶!”
  
蘇東坡坐下和老道閒聊起來。從談話中,老道發覺來客頗有才華,非一般書生,即把他引至大殿,客氣地說:
  
“請坐!”又對道童說:“敬茶!”
  
兩人又談了起來。老道愈發感到來客知識淵博,穎慧過人,不禁問起他的姓名來。這才知道此人竟是名揚四海的蘇東坡。於是,連忙站起作揖,把他又讓進客廳,恭恭敬敬地說:
  
“請上坐!”又對道童說:“敬香茶!”
 
 蘇軾告別時,老道懇求他寫字留念。蘇軾一笑,揮筆題了一副對聯: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罷,不覺臉上火辣辣的。

 

蘇堤俗稱蘇公堤,蘇軾於北宋元佑四年(1089)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取湖泥葑草築成,橫貫湖南北,全長2.8公里。堤上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座石拱橋,古樸美觀。蘇堤遍種花木,四季風景不同。春季桃紅柳綠,景色尤佳。漫步堤上,看曉霧中西湖蘇醒,新柳如煙,春風貽蕩,故稱「蘇堤春曉」。

 

蘇軾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大文學家。他不但對詩文、書法造詣很深,而且堪稱我國古代美食家,對烹調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長製作紅燒肉。 回贈肉便是蘇軾在徐州期間創制的紅燒肉,宋神宗熙寧十年四月,蘇軾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黃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帶決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圍困徐州,水位竟高達二丈八尺。蘇軾以身卒之,親荷畚插,率領禁軍武衛營,和全城百姓抗洪築堤保城。經過七十多個晝夜的艱苦奮戰,終於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無不歡欣鼓舞,他們為感謝這位領導有方,與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收下後親自指點家人製成紅燒肉,又回贈給參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後,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一致稱他為“回贈肉”。此後,“回贈肉”就在徐州一帶流傳,並成徐州傳統名菜。這在《徐州文史資料》、《徐州風物志》、《徐州古今名饌》中都有記述。 元豐三年二月一日,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他自己開荒種地,便把此地號稱“東坡居士”。這就是“蘇東坡”的由來。在黃州期間,他親自動手烹飪紅燒肉並將經驗寫入《食豬肉詩》中。蘇軾在徐州及黃州時烹製的紅燒肉,只是在當地有影響,在全國並沒有多大名氣。真正叫得響並聞名全國的紅燒肉,是蘇軾第二次在杭州時的“東坡肉”。 宋哲宗元(?右)四年七月三日,蘇軾來到闊別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右)五年五、六月間,浙西一帶大雨不止,太湖氾濫,莊稼大片被淹。由於蘇軾及早採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帶的人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他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做的這件好事,人人都誇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聽說他在徐州、黃州時最喜歡吃豬肉,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收到後,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追本窮源,蘇軾的這種紅燒肉最早在徐州的創制,在黃州時得到進一步提高,在杭州時聞名全國。


南宋 劉松年 《羅漢圖》局部 (公有領域)
五戒和尚看到詩之後,馬上明白過來了,知道自己犯下的是身為佛教徒絕對不能犯的第一條大戒,羞愧得無地自容,當下坐化了(可見他是一位有道行的和尚,可以選擇自行離開肉身,讓自己死亡)。
明悟看到師兄坐化之後,心想:「師兄走錯了這一步,下一世恐怕會變成一個毀謗佛法的人,那樣就會永無出頭之日!我必須得幫他走出迷途。」 於是他也趕緊坐化,緊緊追隨五戒和尚投胎去了,轉生成為佛印禪師。
這個佛印禪師就是我們在故事常常看到的,讓蘇東坡又愛、又氣、又敬的好朋友。
我本修行人,三世積精鍊,中間一念失,受此百年譴。——蘇軾《南華寺》
攝像者: Fotolia
一念之差 貶入紅塵
其實,蘇軾已經知道自己前世是一個僧人,多次在詩文中提到自己的前世。在《南華寺》一詩中他寫道: 「我本修行人,三世積精煉,中間一念失,受此百年譴。」
他的意思就是說:我本來是一個修行佛法的出家人,已經連續了三世轉生在佛門中修行,修得很好,而且也修到了一定的層次上了。 但只因為一念之差做了錯事,三世的修行毀於一旦,被貶落到了凡間塵世,回頭看看我這多災多難的一生,這些都是怨不得別人的,是我自己招來的懲罰!@#

--------------------------

《佛祖歷代通載卷第二十二》釋迦牟尼世尊初生下時。周行七步目顧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所謂獨尊者。非為金輪王位之尊。所可尊者。我也。道也。法也。心也。但此「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話,若以我們凡愚的見解,好像很貢高我慢;若就「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來說,是在指「人人本具如來的智慧德相」。
以人人本具,又恆常不變,所以以「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為表法而說。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的意義

師父,您好:

  悉達多太子一生下來即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想請師父解釋這句話的意義,謝謝!


中台世界的回覆

  三千多年前的農曆四月八日,摩耶夫人於嵐毘尼園中,輕撫著無憂樹新枝;世尊這時即從夫人右脅出生。出生後於東、西、南、北四方各走七步,每走一步,地皆湧現寶蓮承接佛足;世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人天導師就此降臨於娑婆,世尊住世弘法四十九年,法音宣流度化一切,為眾生指引了光明、解脫之路,使一切眾生得大安樂;佛陀住世,如同是暗夜中的明燈,滄海中之舟航,是眾生心中的人天導師、四生慈父。

  世尊出世時所言:「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在事相上來說,佛不論是與天上的天人或者是天下的人、仙、鬼、畜等比起來,佛是最尊貴的,為世間眾生所尊敬。站在理上來說,這句話曉示了人人本具的佛性,不生不滅,亙古今而永存,具足無邊無盡神通妙用,所以這念心是最尊最貴的。

  「我」者乃指一切有情本自具足,本不生滅的這念靈明心性,是大我、真我、無我無欲之我,而眾生所妄認五陰、四大的這個我,是假我,虛妄不實的。

  這念清淨覺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如同六祖大師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華嚴經》云:「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凡夫的心與十方諸佛等同無異,只因眾生在迷,這念心為無明所覆,妄想、煩惱遮卻了清淨的自性,故而凡聖有別。

  達磨大師言:「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這念心本自具足;既非由父母所生,亦非經過修習而得到,不會因為無常老死而毀損,也不因凡聖而增減,所以是真性;只要能念念清明,保持當下能知能覺的這念心,不相續無明妄想,就能脫塵離垢,一超直入如來地。所以,人人本具之佛性,正是普天之下最尊最貴。

  我們現在所居住的這個世界,稱為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又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古德云:「人生是苦海,三界如火宅」,眾生無始以來,為無明煩惱所惑,造作諸業,以致在三界六道中,頭出頭沒,受苦輪迴。世尊為使眾生轉迷為悟,倒駕慈航往返娑婆,為眾生開演佛法,教導眾生成佛之道;如同大醫王善於調和種種藥,治療眾生無明煩惱之病,令得解脫自在。「安」即是指,安處於涅槃寂靜無為的解脫境界,永脫輪迴之苦,故云:「三界皆苦,吾當安之」。

  了解這念心的珍貴,就找到了修行要努力的方向。過去不了解佛法,不知到這念心的可貴,任意讓這念心攀緣外在的塵境,放逸自己的欲望、習氣,造作輪迴的苦因。現在知道這念心的可貴,就要把心收回來,時時提起覺性,反省檢討、覺察、覺照,將心中的妄想、煩惱一一化除;待得煩惱塵垢銷融,清淨的自性自然現前,這時便是安坐在自家珍寶中,安坐於涅槃的安隱、安樂之中;解脫煩惱、生死自在。如同古時茶陵郁禪師悟道後,所說的一首詩偈:「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封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前世今生輪迴轉!一代文豪蘇東坡的前世竟然是...意想不到啊!
epochtimes.com · December 10, 2018
北宋著名的豪放派文學家蘇軾,字東坡,現代人稱他是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擅長散文、詩、詞、賦,還包括書法和繪畫,他既是政治家,同時也涉及醫學領域。雖然蘇東坡的仕途坎坷,但他的文學著作數量驚人,留下2700多首詩、300多首詞,以及大量散文作品,其中有很多人們耳熟能詳的千古絕唱。
近代文學大師林語堂在20世紀30年代寫下《蘇東坡傳》,他提到:
「像蘇東坡這樣富有創造力、這樣守正不阿、這樣放任不羈、這樣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擺在書架上,就令人覺得有了豐富的精神食糧。現在我能專心致力寫他這本傳記,自然是一大樂事。」
林語堂還說:
「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 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
在林語堂的筆下,勾畫出這位天縱英才、又複雜得像謎一般的蘇東坡。
很多人在學校讀書時可能都讀過蘇東坡的作品,所以我們對這位大文豪並不陌生,但你可能不知道,傳說他的前世竟然是個出家人。
明.張路《蘇軾回翰林院圖》。(公有領域)
蘇東坡的前世今生
話說蘇東坡的母親剛懷孕時,曾經做了一個夢,在夢中她看到有一僧人到她家來要求借宿,這個僧人長得英挺俊秀,但卻有一隻眼睛失明。而蘇東坡自己也說,在八九歲的時候,曾經夢到自己前世是位僧人,往來於陝右之間。
還有一次蘇東坡在旅途中快要抵達筠州時,在前一天晚上,筠州的雲庵和尚、蘇轍、聰和尚三人同時做了一個同樣的夢:夢中三個人一起出城,迎接五戒和尚。但第二天迎來的是蘇東坡,他們當即領悟到兩者之間必然有前世今生的關係。
這個五戒和尚真有其人,他確有一隻眼睛失明,曾經是陝右一個寺院的住持。
宋.劉松年《西園雅集》局部,畫中眾人圍觀蘇軾寫書法。(公有領域)
犯色戒的五戒和尚
五戒和尚原本淨心清修,是個有相當高道行的修行者。有一次在山門外發現一個被人丟棄的女嬰,就帶回寺中養育,取名紅蓮。紅蓮長大後出落得清秀動人,五戒和尚漸漸的生了慾心色念,最後破了色慾大戒。
他有一個師弟叫明悟,在入定中察覺到這件事情,就藉機作了一首詩,想要點醒他的師兄。
南宋 劉松年 《羅漢圖》局部 (公有領域)
五戒和尚看到詩之後,馬上明白過來了,知道自己犯下的是身為佛教徒絕對不能犯的第一條大戒,羞愧得無地自容,當下坐化了(可見他是一位有道行的和尚,可以選擇自行離開肉身,讓自己死亡)。
明悟看到師兄坐化之後,心想:「師兄走錯了這一步,下一世恐怕會變成一個毀謗佛法的人,那樣就會永無出頭之日!我必須得幫他走出迷途。」 於是他也趕緊坐化,緊緊追隨五戒和尚投胎去了,轉生成為佛印禪師。
這個佛印禪師就是我們在故事常常看到的,讓蘇東坡又愛、又氣、又敬的好朋友。
我本修行人,三世積精鍊,中間一念失,受此百年譴。——蘇軾《南華寺》(Fotolia)
一念之差 貶入紅塵
其實,蘇軾已經知道自己前世是一個僧人,多次在詩文中提到自己的前世。在《南華寺》一詩中他寫道: 「我本修行人,三世積精煉,中間一念失,受此百年譴。」
他的意思就是說:我本來是一個修行佛法的出家人,已經連續了三世轉生在佛門中修行,修得很好,而且也修到了一定的層次上了。 但只因為一念之差做了錯事,三世的修行毀於一旦,被貶落到了凡間塵世,回頭看看我這多災多難的一生,這些都是怨不得別人的,是我自己招來的懲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