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河北省平泉縣道虎溝鄉廣興店村發現一處戰國時期的錢幣窖藏。平泉縣道虎­溝鄉廣興店村正組織村民挖自來水溝渠,在挖到大約70釐米深的時候,發現了陶罐和古代­錢幣。
平泉縣文物保護管理所工作人員李劍表示,此次發現的是一處戰國時期的錢幣窖藏,共出土­了神紋泥質灰陶罐三件,其中一件裝滿了刀幣,初步鑒定為燕明刀。 據瞭解,此次共清理出土燕國晚期刀幣約六百餘枚,完整的有二百多枚。刀幣為青銅質地,­其上鑄有一"明"字,每枚長約13.7釐米、寬約1.5釐米,形似直刃彎刀。 燕國刀幣上多鑄有一"明"字,因此這種刀幣俗稱明刀,而燕國流通使用貨幣以明刀為主,­故又稱"燕明刀"。燕明刀是戰國刀幣中發行數量最多的一種,甚至在趙、齊等國境內也可­流通。
平泉縣地處燕山山脈末端,在戰國時為燕國右北平郡屬地,此處窖藏的發現,反映了平泉在­戰國時期的經濟和商貿發展的繁榮情況

-----------------------------

File:Knife Coin with Characters "Ming".jpgFile:AltechinesischeMuenzen.jpgFile:Yan State Coins.jpg

-------------

刀幣,又稱刀錢,是一種中國古代的貨幣名。可能是由古代戎狄生產工具的刀演變而成。戰國時期刀幣已流通於齊、燕、趙等國。

簡介

中國戰國時代的刀幣、布幣與孔方錢
刀幣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齊國,由刀首、刀身、刀柄和刀環四個部分組成,齊刀幣含銅量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製程精美,是刀幣的代表作。

種類很多,有齊刀、即墨刀、安陽刀、針首刀、尖首刀、圓首刀、燕召刀和明刀等。上面鑄有金文(大篆)文字,有「齊法化」、「齊之法化」、 「安陽之法化」、「節墨之法化」、「簟邦法化」、「齊建(造)邦長法化」等字,因文字數不同又有「三字刀」、「四字刀」和「六字刀」之稱。六字刀可能是當時的紀念幣,一說姜太公封齊地時,鑄此幣以示造邦或建邦,另說齊桓公稱霸後,鑄此幣以紀念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統一幣制,廢貝、刀、布等幣。以黃金為上幣,限於帝王賞賜;以銅錢為下幣,用於民間交易。往後銅錢在中國使用了兩千多年。

居攝二年,新朝王莽托古改制,所鑄造的錢幣中有金錯刀,身形如刀,環扣圓錢,圓錢以黃金鑲嵌「一刀」兩字,刀身鑄有「平五千」三個字。結果民心大亂,加劇了新朝的滅亡。

1918年,山東省榮成市石島鎮車腳河村北出土大批古刀幣。1930年,山東省平陵故城西南出土一枚刀幣殘頭,上有「莒邦」二字,稱為譚邦刀。1971年韓家胡同居民院挖防空洞時出土「匽字刀幣」,約是戰國晚期燕國及其附近流通的一種貨幣。

----------------------

齊刀,春秋戰國時期由齊國鑄造的刀幣。最遲在春秋中期,齊國已大量鑄行刀幣,直至秦朝統一貨幣齊刀一直是齊國最主要的流通貨幣。齊刀主要流通於齊國,臨近的燕、趙等地亦有流通。目前已經發現並著錄的齊刀有「齊法化」、「齊之法化」、「安陽之法化」、「節墨之法化」、「簟邦法化」、「齊建(造/返)邦長法化」等數種;又根據正面錢文字數分別稱為「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六字刀」。齊刀比較厚重,以厚大精美而著稱,基本形制是尖首、弧背、凹刃,有邊郭,刀的末端有圓環,刀環周正飽滿,面、背有文字或飾紋,正面錢文一般為地名加「法化」,早期齊刀多斷脊,晚期則不斷脊[1]。

基本形制
齊刀是仿當時被稱為「刀削」的工具青銅刀鑄造,但與「刀削」在形狀上已有很大的區別。刀幣由刀首、刀身、刀柄和刀環四部分組成,刀首近於三角形,刀身和刀柄近於長方形,刀環呈圓形。整體長度為十八厘米左右,與人手長度相近,六枚刀幣首尾相接可組成一個圓環,即《周禮·考工記》所載「築氏為削,長尺博寸,合六面成規」。[2]

幣種
齊之法化
齊之法化,該幣一般長18.3-18.5厘米,寬2.87厘米,重44.5-50.5克。[3]

安陽之法化
安陽之法化,五字刀,該幣長18-18.5厘米,最寬2.8-2.9厘米,重44.5-47克。[3]

節墨之法化
節墨之法化,五字刀,「節墨」即今山東即墨。該幣一般長18.5厘米,最寬2.8-3厘米,重59-61克。[3]

簟邦法化
齊明刀
齊法化
齊法化,為田齊所鑄。長約17.8-18.7厘米,寬2.6-2.9厘米,重40.8-50.4克。[3]

六字刀
齊六字刀,正面錢文為六個陽文篆書文字,又稱「齊建(造/返)邦長法化」,錢文第二字考釋未定論,有「建」、「造」、「返」、「通」、「徙」等解釋,以前三種較為主流。該幣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紀念幣」。一般認為為田齊所鑄,該幣約18.2-18.5厘米,寬2.6-2.9厘米,重42.3-47克。[3]

0BNn7v00  

齊刀出現於春秋戰國,刀體大型厚重,鑄工精湛,幣文流暢華美,為刀幣之首。齊刀包括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六字刀。據考證,四字刀和五字刀為姜姓齊國(公元前386年以前)時期的鑄幣,其特徵是刀面外廓高於柄部,廓線於交口處中斷。而三字刀和六字刀則是田姓齊國(公元前368年以後)時期的鑄品,其特徵是外廓的廓線與刀柄直連不斷。 這些刀幣中又以六字齊刀最負盛名。依據史料記載,六字刀應屬於田和代齊時所鑄。田氏十二世始有齊國,在太公和立為齊侯後,為隆重其事,頒鑄“齊拓邦長法化”六字刀以示其開國之紀念。亦有學者稱六字刀為中國最早的紀念幣。 六字刀的存世和出土歷來不多,錢幣書刊和文獻所載個人或單位收藏的六字刀也是寥寥無幾,有關六字齊刀出土的報導記錄同樣很少。前山東省博物館研究員朱活先生曾在他的《古錢新典》中提到山東各地出土的齊刀32批次,有六字刀的僅9次;這32批次出土的各類齊刀數量為4950枚,但六字刀卻只有16枚,僅佔全部出土齊刀數量的0.3%。

原文連結:https://read01.com/mzz3jM.html

------------------

0BEsuy000BEsuy020BEsuy01  

最值錢的古錢幣之一:六字刀 2015-11-09 12:00:51 六字齊刀——因刀幣身銘文“齊造邦長法化”六字而得名。據載考為公元前386年,田齊取代姜齊為齊侯,頒鑄“齊造邦長法化”六字刀幣以作紀念,乃中華最早之紀念幣六字刀市場估值:40 萬元至100 萬元 這個品種是古代所有刀幣中名聲最大、銘文文字最多最具收藏價值的大珍品之一目前存世數量估計在10 枚左右。 六字齊刀,乃為泉壇大名譽品之一,曾獲老中國古泉五十名珍之封爵,長期以來,皆通說其發現存世數量在三十枚以內,以證其珍罕稀缺。據此,2009年北京某拍賣公司曾拍出一枚六字齊刀,成交價竟達一百萬零八千元人民幣,其究竟是否真實完成交易,並不敢斷言,然而通過此似也可見其價值之高。 贊助內容 通常,六字齊刀上銘文筆畫不盡相同,其文字內容是目前考證刀幣鑄造年代的確切實物史料。據考,其刀身背面多有文字,有“化、日、上、吉、工”等,少數為光背。也有研究者把六字刀面銘文前三字釋為“齊返邦”、“齊建邦”等,意即“復國”,認為是齊襄王退燕復國,重返都城臨淄(公元前279年)後所鑄。 又據考,“六字齊刀”出自石範,青銅質地,其刀體大而厚重,邊廓深竣,鑄造精湛,彰顯雄風。歷史以來,六字齊刀出土及傳世稀少,諸多文獻所載個人或博物館收藏此刀寥寥無幾。 遵循“物以稀為貴”的集藏原則,既要看年代是否久遠、流通時間的長短,更要看存世量的多少。六字刀的存世和出土歷來不多,錢幣書刊和文獻所載個人或單位收藏的六字刀也是寥寥無幾,有關六字齊刀出土的報導記錄同樣很少。前山東省博物館研究員朱活先生曾在《古錢新典》中提到山東各地出土的齊刀32 批次,有六字刀的僅9次;僅佔全部出土齊刀數量的0.3%。故藏品堪稱刀幣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 贊助內容 專家認為六字刀幣採用了疊鑄技術,代表了中國鑄幣工藝的重大進步,也進一步表明齊國貨幣制度的完善和成熟。此刀幣鑄造及發行較少,最為珍貴,也更享盛譽,代表齊國鑄幣工藝最高水平的是金屬範。藏品儲存完好,是一枚不可多見的收藏珍品,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

原文連結:https://read01.com/OAQ2mz.html

----------------------------------

005E1Cezzy6P4Z0wdaza3005E1Cezzy6P4YGPSmD5b&690005E1Cezzy6P4YGQveif2&690  

古錢收藏 六字刀 之 紙上談兵_迷中泉_新浪博客 - http://goo.gl/geCdh9

春秋齊國六字刀一枚,“齊造邦長法化”“背上”據說此六字刀位列中國古泉五十名珍。經人統計存世不足三十枚,彌足珍貴。對於愛泉者來說,得此寶乃藏家夢寐以求之事。心中喜悅,無以言表。 即得名泉,怎能交臂而失之,從其型到工藝,從銘文到風格,從出處到材質,從銹色到包漿,對於泉迷來說。無一例外,勢必要加以深入研究。結論是,此泉符合當時鑄造工藝,材質與同時期銅質相同,【為此將同時期刀幣普品強酸清洗打磨驗證】,銹色為生坑紅斑綠繡,屬透骨銹,有輕微水銀古包漿,不但無任何後期造舊痕跡而且錢體還殘留當時出土所用銅刷去鏽的痕跡。

憑著鑄造工藝,憑著透骨銹色,憑著我多年對古泉的研究和理解。此大刀無限可擊系真品無疑,可當我將此泉與泉友共賞之時得到的答案卻是否定的。理由1,此泉無比珍貴民間難得一見,理由2更加充分,是圖譜上明確記載“三字刀、六字刀外廓側面身與柄部齊高不斷。聽此言如五雷轟頂,難道我的鑑賞水平真是這麼差連這個人所共知的特徵都看不出來,也許真的是我忽略了,多年以來我不太重視圖譜只重視實物。我立馬回到家中,找出【中國古錢大集】一書翻閱。結果正如他所說的一樣,書中的確是這麼寫的。我如萬丈懸崖一腳蹬空,心想我所得到的珍品就是一場春秋大夢。那種沮喪的心情不言而喻。懷著我對古泉的熱愛,還有我的倔強性格,我繼續翻閱圖譜,嘿嘿,我真是大跌眼鏡,在圖譜拓片痕跡上我卻看到了與文字截然相反的結果。
從拓片上大家可以明顯的看出,六字刀頭與刀柄處外廓並非齊高,刀首明顯高出刀柄而且兩處並非直線相連。這是為什麼哪?是譜上所選用的六字​​刀為贗品還是前面的文字論述有誤,是出版者知識水平有限,還是聽了某些專家或較早文獻的記載,以訛傳訛。。。。。。這些真的是不得而知。
我認為就算是六字刀刀頭與刀柄處外廓並非齊高,也不能認定為贗品。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哪?“這並不難”問題的關鍵有兩點,1是搞清楚齊大刀的出處。2是要知道為什麼刀首外郭要偏高。
我們先來說說最難懂的;齊大刀的出處,齊刀顧名思義是齊國鑄造的刀幣,為什麼把貨幣鑄造成刀的形狀哪?原因是和我國5000年文化密不可分的。周朝建立初期大周的君主,周武王將東方的齊地分封給了當時掌握大周所以兵權的“姜尚”。“姜尚。字子牙”是我國歷史上公認的“武聖人”崇尚武德。他的後人與其一樣也崇尚武德,所以將本國最有代表的錢幣鑄造成刀的形狀,這是理所應當的。
從這點看,多年以來說齊大刀是紀念幣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當然不光是這一點,我們先看看泉界對齊大刀的論述;一種說法是.相傳公元前386年,田齊取代姜齊為齊侯,頒鑄“齊建邦長法化”六字刀以作紀念。故長期以來一直有人稱六字刀是中國最早有銘文的紀念幣。另一種說法認為是齊襄王復國紀念幣。這兩種說法聽起來倒是蠻有道理的,不過細細斟酌,卻極其不符合邏輯,首先紀念幣是富有紀念意義的,一般要鑄有吉語,可銘文上不管是老譯文本【齊建邦長法化】還是新譯文本【齊返邦長大刀】絲毫看不出有吉語來。再者說不管是,禪讓,奪權,還是篡位也沒必要將紀念幣鑄造成大刀呀,這不符合民俗,也不吉利。
其實正如我多次強調的,我們要將錢幣看成當時的人,他本身就會告訴我們一切,從器型上看,六字刀、五字刀最大,其次,四字刀,三字刀最小。這說明先鑄六字刀,五字刀,在鑄四字刀,其後在鑄三字刀,這符合古代鑄造錢幣的規律。從銘文上看,“齊造邦長法化”“即墨之法化”“安陽之法化”“即墨法化”“齊之法化”“齊法化”。按器型結合銘文可見,從六字刀“齊造邦長法化”到三字刀“齊法化”銘文越來越簡化,由開始的國名加地名加幣值單位,到地名加幣值單位,在到直接以國名“齊”加幣值單位,的“齊法化”這種銘文的演變過程充分說明了,齊大刀並非是紀念幣,卻系流通幣無疑。
至於為什麼刀首外郭要偏高,我想大家是很容易理解的,究其原因,外郭是用來保護銘文的,為了使錢幣中的文字或花紋避免磨損,我國,不,不,是世界所有的國家都應用此法,延綿幾千年,至今依然。

---------------------------------

筆記之六:我斷中國古代錢幣制度的演化與變革--刀幣不像錢,它是不是居住證,通行證、身份證? _古泉園丁_新浪博客 - http://goo.gl/rLVLzo

----------------------

齊國貨幣簡介 - 家仆網 - http://goo.gl/fddGfx

f93f88823e9a6970d292c39120029a0313f3ded4134a075a4c622ff6afe36b65c16a819ee2ccfbf7596891dc3e809165a50999f4e45676a11b0de67a8bdfcafb74ad0422a54f805b4dad460859f9e590bf28c037dd8b833b9db0833ffeb044bd60e36765021b81549494fec8892fcaf40467f3d288f4e263330fa0be1fe8f3266414bf2859bc1ee6e35a1a5b024978fef93f88823e9a6970d292c39120029a0303640543415bce4db673cf1ec617b99574ad0422a54f805b4dad460859f9e590  

齊國貨幣以刀幣為主,在介紹齊國刀幣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刀幣的發展過程。

 

了解完刀幣大概的一個發展過程我們在詳分一下齊國刀幣

 

一:齊國早期、晚期刀幣

 

①齊國早期刀幣

 

齊國早期刀幣有“齊之大刀、安陽之大刀、即墨之大刀三種”,分別鑄造發行於臨淄、安陽、即墨。

 

②齊國晚期刀幣

 

晚期鑄幣成熟,齊刀趨於統一化,銘文統一為“齊大刀”。這裏的“齊”字指的是齊國,而早期的“齊之大刀”的“齊”字指的是齊都臨淄。

 

③齊國早期刀幣與晚期刀幣的對比

 

早期齊刀銘文為各鑄地地名再加“之大刀”三字;晚期齊刀銘文不分鑄地,統一為“齊大刀”三字。除銘文不同之外齊刀的早晚期形製也有明顯區別,早期刀背凸起,這是從削刀上遺留下來的一個特征;晚期刀背已與外緣的郭融為一體,使錢幣的形製更加簡練。

 

④背部銘文介紹

 

齊刀背部有銘文兩處,上部有“三十”兩字銘文,“三十”應該是齊刀的麵值;下部銘文是爐記,見有“日、上、卜、草、刀、吉、工、可、三、六、七、九、土、甘、行、陽、生、方、年、大、安、央、正、至、且、周、公、安邦、開封、大甘、大行”等字的爐記。

 

二、齊國中期刀幣

 

 

①莒邦大刀、即墨大刀

在齊刀裏還有一種“即墨大刀”,這種刀幣相對其他種類齊刀來說體型略小,而且鑄造較為粗糙、存世也少見。即墨已經發行過“即墨之大刀”為何還要發行這種小型的“即墨大刀”?有人認為此種刀幣應為民間私鑄,故體型小、鑄造粗糙、存世量少。我則持不同看法:“即墨大刀雖說少見但也有一定存世量,雖製作不精但風格統一”,說明在當時也不是個人所能為之;除即墨大刀外還有一種“莒邦大刀”,莒邦大刀存世更為罕見,迄今隻見三枚半,觀其形製風格它與“即墨大刀”一致,似為同時期之物。然而“莒”與“即墨”放到一起不由的會讓人們想起一段曆史——“樂毅伐齊”。

 

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伐齊,攻克齊國七十餘城,齊國僅剩莒與即墨二城,直至五年後齊國方收複國。推測“即墨大刀、莒邦大刀”或許鑄於此時。形製偏小、鑄造粗糙、存世少也正好對應了此時齊國的衰微情形。

②齊明刀

另有一種“齊明刀”推測也鑄於此時,“齊明刀”與燕國的“燕明刀”大體相同,不同之處在於燕明刀的“明”字圓潤,而齊明刀的“明”字方正、細長;且齊明刀的背部常鑄有“莒邦××”。

 

上麵提到的“莒邦大刀”存世隻有三枚半,估計隻是試鑄而已。由於當時齊國的衰微,導致大麵額的貨幣已難以流通,又加之燕國的侵入,故廢本國的大刀而效仿燕國鑄造起了小價值的明刀。

 

③減重錢

在常規的齊明刀之外還有一種小型的齊明刀,該刀薄小細長,是齊明刀的減重錢。減重錢也是亂世的產物,曆朝曆代皆是如此。

 

另外伴隨齊明刀一起出土的還有一種首部被截斷的刀幣,這種刀幣是在燕國原有尖首刀的基礎上加以改造,是將刀幣首部截斷後混入齊明刀裏流通。這種刀幣也是減重貨幣,同樣出於亂世。

 

三、齊返邦長大刀

 

“返邦”有返回故土之意,認為“齊返邦長大刀”是齊國收複故土重返臨淄時所發行的刀幣,有紀念性質,為世界最早流通紀念幣。存世罕見。

 

公元前279年齊將田單一舉擊敗燕軍收複國土,迎齊襄王返回齊都臨淄。“齊返邦長大刀”當為此時特鑄的刀幣。“齊返邦長大刀”六字銘文含義為:“齊國收複故土重返國都希望長治久安而發行的刀幣”。

 

該刀刀背連郭,自此時起齊刀開始有了這一特征,說明齊國重新振興後,對貨幣進行了改良,不論各地統一發行三字的“齊大刀”,不再鑄造小刀。

四、齊國其他貨幣

 

①圜錢

除刀幣外齊國賹地還發行過圜錢,該圜錢大中小三枚一套,當值分別為“六刀、四刀、一刀”。此套圜錢方穿、周郭具備、記地記值一應俱全,發展的如此成熟應該是晚期貨幣。

 

②貝幣

另有一些銅貝被一些收藏家誤入貨幣之中。

 

在這裏有小型的“曲齒銅貝”被劃為晉國貝幣、中型的“直齒銅貝”被劃為齊國貝幣、大型“細孔銅貝”被劃為魯國貝幣,但在我看來這些都不是貝幣,隻有楚國的“鬼臉錢”才算真正的貝幣。

 

晉貝常見有外包金箔者,在個別的魯貝的背麵也常見附著著絲織品的遺跡,而且魯貝的兩個細穿也隻能用作絲線鑲嵌之用,說明這些銅貝隻是飾品而已,並不是貨幣,但不排除他們可以充作等價物進行交換之用,因為在出土時也出現過不少被古人裝入陶罐內儲存起來的銅貝,說明在當時他們同樣被人們視作財富。

----------------------------------------------

明刀錢

明刀,或稱明字刀,中國先秦時期的一類刀幣,刀幣正面有「明刀錢文.svg」或「明刀錢文2.svg」之類的字符,錢文的釋讀有多種說法,有「明」、「易」、「匽」等。明刀是最為常見刀幣種類。[1]

面文釋讀
明刀面文「明刀錢文.svg」的釋讀在清代以來未成定論,是刀幣研究中的熱門、難點問題之一。清代釋讀主要有「明」、「莒」、「泉」等,民國之後,又有「易」、「盟」、「召」、「匽」、「邑」、「眼」等釋讀,其中以釋「明」和釋「匽」影響最大。[2]:4

根據清代韓溥《古今錢志》記載,早在乾隆年間,古泉學家江德量就將明刀面文釋讀為「明」。 康熙年間,朱楓《吉金待問錄》中考釋為「莒」字,認為這個面文是指莒縣。乾隆末年,畢沆、阮元《山左金石錄》中收錄了燕齊兩國明刀27枚,也將錢文釋為「莒」。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初尚齡《吉金所見錄》中,將刀幣的年代考定為春秋戰國時期,且詳細記載了燕明刀的出土地域。同治三年(1864年),李佐賢《古泉匯》收錄了明刀、齊大刀等705枚刀幣,將面文釋為「明」,並認為明刀為趙國貨幣。同治年間,王錫棨《泉貨匯考》中收錄明字刀150品,將其定為燕國貨幣,認為是燕國平明邑所鑄。李佐賢《古泉匯》中釋為[2]:1-4

------------------------

筆記之六:我斷中國古代錢幣制度的演化與變革--刀幣不像錢,它是不是居住證,通行證、身份證? _古泉園丁_新浪博客 - http://goo.gl/rLVLzo

我斷中國古代錢幣制度的演化與變革--刀幣不像錢,它是不是居住證,通行證、身份證?
轉載 2016-02-08 07:05:38
標籤:針首刀尖首刀齊大刀刀幣就是身份證
研究古代錢幣制度,查找刀幣資料,就犯難了。你看,在古代金屬錢幣中。貝幣、蟻鼻錢我們公認是錢幣。布幣好歹都有個字,有地名和貨幣單位,證明它是錢。圜錢有大小之分,多數有地名;有的有重量單位,例如重一兩十二銖、半圜、兩淄等等。這刀幣,怎麼大大小小的,沒斤沒兩。我怎麼看著就不是“錢”。當然,刀幣依據它的金屬重量,也可以交換,物物交換的時候它是貨幣。但是,我這裡說的意思是。刀幣在戰爭時期,是不是承擔了其它的社會功能。例如“身份證”、“居住證“的功能。

首先要說明,我自己的各種刀幣當然是不齊全的。窺一斑而知全豹?是不可能的!但是聯繫起來思考,倒是可以開拓思路。

晉刀。​錢幣上是地名。晉陽。


尖首刀。刀背上---字符。     

明刀。城白、白人等等是不是某個城市居民的意思。刀背面的字什麼意思。

針首刀。


三把明刀。看字。天書,本人不認識。  

藺刀。

罄幣。大小有區別。


戟刀。這是越國的。這種大小,如果能證明身份,就有等級。大刀或可以進入內城。 

齊刀,我把即墨刀選出來,加上一枚六字刀。排列如下:178mm、158mm、142mm、124mm,小晉刀。

這些刀的特點。下一級刀的刀尖抵著上一把刀的短尖位置​。不知道是怎樣的規制。但是,我想說,它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刀幣體現等級。 

從當今所見的大刀,大約就是四個等級。


刀背。那寫著王字的,肯定有特殊意義。 


這六枚大刀,都是金質。你能看出表面的金色。 

你看,我擦過的不是銅色,是金色!


我剛展出齊大刀的時候,雁山泉聲提醒我,說我這裡有金大刀。我知道我的大刀表面都有鎏金,不知道都是金質。因此,我就用鋼絲球擦了幾枚刀幣的表面。你們看,下邊的兩枚刀幣,原本同一顏色。擦過之後,一枚光亮如金。 

研究刀幣很雜很亂。時間很長。沒有頭緒。後來我才發現,我們都忽略了,中國的城。中國的國中之國的戰爭.........刀幣,我沒看出它是錢幣,我只是設想一下,它是居住證和通行證,身份證。現在需要研究中國的城市建設的歷史。大家還知道歐洲的城堡,才能給出科學的證明。

討論幾個問題:
第一、刀幣懸疑:有國名,有地名,有記號,就是沒有錢幣價值。它應該是錢幣嗎?

​ 燕昭王派遣樂毅伐齊,佔領其七十二城,達六年之久。在齊國所鑄造的“ 刀幣”也有圓折的,頗厚重,通常視作燕刀中的珍品。“圓折刀 ​​”有減重現象,相差可至三厘米以上,在此期間一方面因為齊國的將領田單失敗,齊國的領土盡失,另一方面又與趙國失和,連年戰爭,造成經濟上的困難促成了貨幣減重現象。

此後,燕國可能推行了一次貨幣改革,廢止了圓折刀 ​​,改用方折刀,款式仍舊,重量減輕。改革之後,好像安定了一個時期,又開始減重,末期的方折刀既窄又短,鑄工粗糙,但數量反而不如初期多,學者們推斷可能是燕王在遼地所鑄,但不久就被滅亡,故而所出不多。這種外緣方折下垂特長的?#93;刀,出土多在山東半島及濟南、益都、肥城、莒縣、昌邑等地,背文多有地名如莒、安陽、齊等,有的記數及乾支字,出土的數量不多。

燕地使用“刀幣”應當在千年以上,前後共經五次改革,比其他地區可謂安定得多。只是地處偏僻,工藝落後,其刀幣略顯粗糙,然而卻具有一種深厚的鄉土風格,率直生動,齊趙兩國有所不及。(刀幣的改型,就可能防止敵方偽造,刀幣減重,說明它不是錢,它只要有型。燕國軍隊進了齊國,有新作了刀幣,為什麼不繼續使用燕國的錢幣?這些只是思考。現在我們需要很好的研究歷代王朝的城管制度。大家還能想起來的特洛伊木馬,敵人進城沒有證明,也不允許帶武器,所以他們藏在木馬的肚子裡隱蔽進城,半夜突襲。歷史上,城裡的居民要出城種田、砍柴。也要探親訪友,周遊列國。戰爭時期呢,敵人化妝就可以進城?

第二、城市用什麼當通行證?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在春秋時期。西周實行分封制。最多的時候分封了300多諸侯。大大小小的諸侯互相征戰,大魚吃小魚,戰國的時候最後剩下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強大的國家。什麼叫城市?中國的城大家都熟悉,四邊圍起來。實力強的、居民多的,建的城就大一些。西安,方圓20公里,這是國家首都的城。北京城,十幾個門大前門、崇文門、宣武門:東直門西直門。城內還有皇城、紫禁城天安門是天子走的。城市是乾什麼的,保護軍民的。​

第三、大家都熟悉的錢幣的另一種功能。例如招納信寶,發給金兵拿著錢你可以帶著你的朋友回來投誠。平靖勝寶,可是有前後左右中,五個營,還有御林軍、長勝軍,這是軍營通行證。盤古通寶、皇帝通寶,這都是什麼?這哪裡是錢幣?這是起義軍的證明。開元通寶背武。例如宋朝鑄造的趙寶重興,就肯定不是錢幣。就是軍營身份證。

刀幣是錢幣嗎?​我看不出它是錢幣。我倒看出了它是居住證。有人說了,拿齊大刀,那麼大,方便攜帶嗎。齊大刀就可能是進出要地的通行證,出門時發給你,進門時交回來。有王字的可能允許進皇宮。

看過日本鬼子在中國,鬼子和偽軍把守城門,是要檢查“良民證”的​。我們現在出國也要護照。刀幣,就是臨時證明?

研究沒禁區。但是,你可不要認為我是異想天開。​

--------------------------------------

酌古鑒今:管仲智計--買狐皮弱代國
作者:林靈
代國盛產一種白狐,這種白狐的皮子特別珍貴,可以賣好價錢。您可以出高價錢收購,這樣,代國人認為有利可圖,就會爭先恐後地去捕獵,老百姓都去捕狐,田地就會沒人去種,田地荒蕪了,糧食就少,而且捕獵的人多,兵員就會減少。(戴兵/大紀元)
代國盛產一種白狐,這種白狐的皮子特別珍貴,可以賣好價錢。您可以出高價錢收購,這樣,代國人認為有利可圖,就會爭先恐後地去捕獵,老百姓都去捕狐,田地就會沒人去種,田地荒蕪了,糧食就少,而且捕獵的人多,兵員就會減少。(戴兵/大紀元)

人氣: 81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6-08-27 7:40 AM 標籤: 管仲, 酌古鑒今, 齊桓公

買狐皮弱代國

代國是北方的一個小國,它與齊國的關係時好時壞。齊桓公時,代國漸漸強盛,開始與齊國對抗。齊桓公非常想削弱代國,讓它臣服自己,但一直沒找到好的計策。

一天,齊桓公與管仲閒談,桓公說:「代國一直對抗我,我怎樣才能削弱代國呢?」

管仲想了想說:「代國有一定的勢力,現在還不能對它動武,只能用計削弱它。代國盛產一種白狐,這種白狐的皮子特別珍貴,可以賣好價錢。您可以出高價錢收購,這樣,代國人認為有利可圖,就會爭先恐後地去捕獵,老百姓都去捕狐,田地就會沒人去種,田地荒蕪了,糧食就少,而且捕獵的人多,兵員就會減少。代國糧少兵弱,它的鄰國:離技國,便會乘機進犯,代國打不過離枝國,便會向齊國討好、臣服了。您現在就派人帶錢去收購白狐的皮子好了。」齊桓公一聽,拍手叫絕。於是派中大夫王師北,帶著人到代國去收購白狐皮。

代王聽說了這事,覺得對代國很有利,就沒加阻攔,代王對丞相說:「代國之所以比離枝國弱,就是因為沒有錢。現在齊國派人出高價錢來收購白狐皮,這是老天爺賜給我們的機會啊!你火速傳令全國,讓老百姓盡力捕捉白狐,越多越好。有了錢,我就可以招引離枝國的百姓,有機會我就吞掉離枝國。」

代國的老百姓接到命令後,都放下鋤頭,走進山林,去捕白狐。大片的土地都荒蕪了。離枝國聽說後,立即發兵進攻代國,代王發兵,可人們都在山中捕狐,結果代國的北部,被離枝國占領。代王率軍反攻,又被打得大敗。代王只好向齊國求救,表示願意臣服齊國。齊桓公大喜!

魯君劍逼齊桓公

春秋時,齊桓公想吞併魯國,於是找藉口進攻魯國。齊桓公對管仲說:「齊國有甲兵十多萬,戰車五千乘,士兵訓練有素,我想進攻魯國,您看可以嗎?」

管仲連聲嘆息說:「齊國危險了,齊國危險了!您不修德政,專務兵伐,國內人民不滿,周邊諸侯失信,國家能不危險嗎?」

齊桓公不聽,發大軍圍攻魯國。魯莊公不敢迎戰,只在離國都五十里的地方設關防守。接著,魯君設計派人向齊國請和,表示願意臣服齊國。齊桓公很高興,答應了魯國的請求,於是兩國約定會盟。魯國的使者說:「魯國是小國,會盟時,不會帶任何兵器,希望貴國(指齊國)也不能帶任何兵器。如果帶了兵器,說明雙方都沒有誠意。」齊桓公同意了不帶兵器。

過了幾天,齊桓公準備去與魯國會盟,隨從人員都沒有帶兵器。臨行前,管仲對齊桓公說:「您這樣去不行。各諸侯國對您都很怨恨,您如果通過盟會,把魯國變成齊的屬國,各諸侯國都會把『貪』名加在您頭上,以後有什麼事,小國會更加頑抗,大國也會防備,這對齊國不利。更何況魯國人怎麼會不帶兵器呢?魯國的曹劌,為人陰險而狠毒,他會借盟會要挾我們的。如果去,我們必須帶兵器。」

齊桓公不聽,帶領隨從人員,出發去與魯莊公相會。魯莊公和曹劌都暗中帶劍,盟會時,魯莊公和齊桓公一同上台,突然,魯莊公拔出利劍,一把抓住齊桓公,大聲說道:「魯國的邊境離國都,只有五十里了,你們齊國仍在進攻。」說著,魯莊公用劍指指齊桓公,又說:「早晚不過一死,現在,咱倆一起死了吧!」

齊國的隨從人員,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場面,一下子驚呆了!當他們反應過來時,手中又沒有武器,只得呆呆地站在一邊。這時管仲跑上去想救齊桓公,但卻被手持利刃的曹劌攔住了。曹劌揮揮手中的利劍,大聲說道:「兩國國君,正準備改變原來的盟約,誰也不准上前。如果誰上前半步,我就叫誰腦袋搬家。」

管仲無奈,在台下向齊桓公喊道:「君上請把土地還給魯國,我們兩國以汶水為界好了。」齊桓公連忙答應,同意兩國以汶水為界。這樣,魯君才放了他。齊桓公帶領隨從人員,慌慌張張地返回齊國。(事據《管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