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五次東巡/徐福-徐市即是日本之神武天皇/山神趕石為秦始皇造橋與海神相見-秦始皇聞鬼谷子,遣韓終+徐市-秦始皇封禪祭祀,敬天信神。帝王得天下太平、民生安康才可封禪、向天報功/後世之人,禮崩樂壞,道德下滑,人們離神靈越走越遠,神也越來越不向世人展示神跡,修煉成仙逐漸成為出世修煉人之「秘」事,甚至漸漸被世人視為「神話」、幾乎不可能之事-很多著史之人,不懂得修煉,以自己的狹隘觀念取捨史實,使得很多真實修煉之神跡不能被記在史書中流傳。很多史書中對秦始皇與神仙交往、談道不記敘,認為是無稽之談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BvRX7F
呂不韋-秦始皇稱其為“仲父”/呂不韋-姜姓,呂氏,名不韋/嬴政實際上是呂不韋的兒子。同一《史記》,在不同的篇章當中,對於同一事情有不同的記載/如果秦始皇是呂不韋之子,那就不是了「秦滅六國」,而是「六國滅秦」!因為六國之人呂不韋用自己的詭計讓兒子坐上秦國的寶座/呂不韋主持編纂《呂氏春秋》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一字千金”。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yjSCs3
秦始皇的祖先究竟是誰?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薑子牙
2016年4月6日來源: 互聯網
古人的原始方法——滴血認親——其可靠率頂多只能達到50%,實際上是自欺欺人。如果秦始皇的生父是呂不韋,那他的遠祖就該是呂尚才對。呂尚是誰?此人即大名鼎鼎的智者姜子牙,人稱姜太公。
秦始皇的祖先究竟是誰? 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薑子牙
2200多年前,生物醫學的研究不說等於負數,至少也是接近於零。人類發現DNA,充其量才不過五十餘年時間,用於親子鑑定更是晚近才有的事。古人的原始方法——滴血認親——其可靠率頂多只能達到50%,實際上是自欺欺人。
我們讀史書,常常會遇到棘手的難題。比如《史記》就提供了一個近乎八卦的版本,呂不韋將有孕在身的趙姬當成“釣餌”送給嬴異人,趙姬生下的兒子即嬴政,後來成了秦國的國君和秦朝的始皇帝。這樣的話,問題就來了,如果秦始皇的生父是呂不韋,那他的遠祖就該是呂尚才對。
呂尚是誰?在中國歷史上,此人即大名鼎鼎的智者姜子牙,人稱姜太公。據傳說,直到八十高齡,姜太公才博得命運女神的眷顧,遇見求賢若渴的周文王姬昌。古往今來,最令人拍案叫絕的行為藝術莫過於此:大智者姜太公使用抻直的魚鉤垂釣於渭水之濱,三年之中連一片魚鱗都沒釣到,不少看他出糗的蠢蛋因此笑掉了滿口齲牙,但姜太公最終釣到了一條“金鰲”——周文王姬昌。
周文王滿懷好奇心和仰慕之情,去渭水之濱拜訪這位廣顙、闊頤、高顴、隆額的老人,一番暢談後,驚喜的眼淚都快奪眶而出了,他說:“我的先祖太公早就寄希望於您這樣不世而出的賢才了!”因此,姜子牙又被人敬稱為“太公望”。就是這樣一位大智若愚的高壽老人,憑著一部集智慧之大成的《太公陰符》,成為了令人崇拜的東方智聖,並且使一個生生不息的呂姓家族(也可稱之為姜姓家族)擁有了齊國遼闊的封疆。
如果秦始皇是秦莊襄王嬴異人(子楚)的兒子(這種可能性不可排除,畢竟傳言難免失實),他的祖先就是顓頊,可以追溯到更遙遠的年代。
顓頊是何許人?他是黃帝公孫軒轅的嫡親孫子。中國人歷來注重修撰族譜,但初始的譜系卻是一團無法理清的亂麻,由於缺乏官方文獻的強力支持和彝鼎實物的可靠印證,太史公司馬遷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排出的序列都源自於口口相傳的民間語文,其準確程度如何?你用聰明的腦瓜子想想看,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反正信不信由你。
如此不厭其煩地問底刨根,就差不多有點萬古洪荒的意味了。
秦始皇的祖先究竟是誰? 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薑子牙
嬴政的祖先若按照第二道譜系往下繁衍生息,只需拿出看家本領,將兒女一個個一摞摞往下生,就沒有任何問題。但逗趣而又可疑的是,中間竟然橫生枝節。
顓頊有一個漂亮孫女名叫女修,某天,她在自家院子裡織布織得正開心,忽然聽見玄鳥(黑色鳥,其名不詳)從低空掠過,扇翅聲簌簌作響,她抬頭仰望,只見一枚鳥蛋直沖她的頭頂疾速墜落下來,不知是她沒吃早餐,還是受到驚嚇的緣故,或者兩樣佔齊,總之那枚鳥蛋就彷佛鷂式轟炸機投下的精確制導炸彈,正好落在她張開的櫻桃小嘴裡。更巧的是,她因此未婚先孕,生下個白白胖胖的兒子,取名大業。
上古時期,人類還沒有從溫飽問題中騰出手腳紮牢道德禮教的籬笆,未婚先孕,弄出個私生子,都是性功能健全的表現,是賞心樂事,是舒心快事,不是什麼見不得人曝不得光的糟心醜事。可是正兒八經的後人硬要一廂情願,為老祖宗弄塊厚厚的遮羞布遮蔽春光漏洩的關鍵部位,絞盡腦汁編出這樣或那樣的神話、鬼話和夢話來自欺欺人,那些天性崇尚自然法則的祖先未必肯領這份情,肯認這本賬,或許還會在棺材裡嗤之以鼻呢。
將歷史的長鏡頭拉得更近一點,漢高祖劉邦是他母親與人在田壟間野合所生,太史公不便明言,只好假裝被那些偽證者的胡話蒙翻了,在《史記·高祖本紀》的開頭部分,他筆歌墨舞地描寫赤龍給劉媽媽子宮裡播撒了一粒壯碩無比的龍種。這種魔幻現實主義的文學筆法使不少後人笑掉了滿口黃板牙,此後只能靠流汁度日。
女修吞食來路不明的玄鳥蛋而致孕的神蹟倒是並非孤例,它與西方天主教傳說上帝耶和華化為白鴿使處女瑪麗亞受孕,以及古希臘神話中主神宙斯化為天鵝使處女麗達受孕,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那“鳥”惹的事。只可惜誰也沒弄清楚給女修播種的那隻玄鳥究竟是何方神聖,它多此一舉,使中國歷史從此險象環生,殺機重重。完全可以這麼說吧,那枚來歷不明的鳥蛋比數十個世紀後一枚氫彈的威力還要大千百倍。
寫了這麼多,我很慚愧,秦始皇的祖先究竟是誰?我仍然不能確認。中國歷史就這麼回事,你想從中弄明白一些事理,簡直難於上青天,約等於白費工夫。
【相關閱讀】出身顯赫:歷史上真實的薑子牙身世背景嚇人
大多數人知道姜子牙是因為電視機《封神榜》,講訴的是姜子牙帶領眾神幫助周文王取得江山的故事。小說、影視劇中的薑子牙是崑崙山玉虛宮元始天尊的座下弟子,後奉命下山,扶週滅商,其間歷經種種磨難,最終消滅殷商,成就封神大業。但這畢竟文學藝術作品,那麼在歷史真實的中姜子牙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秦始皇的祖先究竟是誰? 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薑子牙
姜子牙是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也稱為呂尚、呂望,別號飛熊。他復雜的姓氏和他的先祖有關,他的先祖本姓姜氏,曾是四岳(部落首領)之一,後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在舜、禹之際被封於呂,因此從其封姓。關於姜子牙的具體故里還有爭議,但一般認為是山東省東部的日照、莒縣一帶。
姜子牙雖然出身顯赫,但到商朝末年時家道早已沒落。據相關文獻記載,姜子牙曾做過屠夫、小商販,曾屠牛朝歌,賣食棘津,還有的說他是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此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姜子牙曾經是贅入婦家的女婿,後因不善生計不妻子逐出家門,這在小說、影視劇中也有體現。
還有一些文獻中記載,姜子牙在遇到周文王之前,曾經在商朝中擔任過低級官職,後來因不滿商紂王的暴虐無道而棄職,遊說天下諸侯,但無所遇,於是便隱居在渭水河畔。一次西伯姬昌在出獵前進行占卜,卜辭上說:所獲非龍非螭,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
秦始皇的祖先究竟是誰? 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薑子牙
果然文王在渭水北岸遇到釣魚的薑子牙,文王大喜,言道: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聖人來週,週會因此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因此稱呼姜子牙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姜子牙尊為師。此後在姜子牙的輔佐謀劃下,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都歸心向周。
文王死後,武王即位,姜子牙被尊為師尚父。經過幾年的準備後,武王決定興師伐紂,出征前進行占卜,龜兆不吉,風雨暴至。群臣恐懼不安,只有姜子牙堅決主張進軍,武王於是出征。此後經過牧野之戰擊潰商軍,紂王在鹿台自焚,武王大軍進入朝歌,商朝滅亡。
武王已平定商紂後,成為天下之主,他便開始封賞有功之臣,首先他就把薑子牙封在東部營丘,建立齊國。姜子牙在東去封國的途中,有人對他說:吾聞時難得而易失。客寢甚安,殆非就國者也。姜子牙聽了此言,連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達齊國。正趕上萊侯帶兵來攻營丘。原來營丘毗鄰萊國,而萊人是東夷族,他們趁商紂之亂而周朝剛剛安定,無力平定遠方,因此和姜子牙爭奪國土。
姜子牙到達齊國後,修明政事,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因此人民多歸附齊國,齊成為諸侯中的大國。武王病死後,年幼的周成王即位,由周公旦輔政,這引起了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的不滿,他們聯合紂王之子武庚發動叛變,連東方的淮夷也反叛。
秦始皇的祖先究竟是誰? 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薑子牙
為此周公派召康公通知姜子牙:東至大海,西至黃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此間五等諸侯,各地官守,如有罪愆,命你討伐。齊國因此可以征討各國,形成東方各國事實上的領袖。最終在姜子牙的支持下,周公旦徹底平定叛亂,周王朝得以安定。
史書上記載康王六年,齊太公望卒,太公之卒百有馀年,子丁公呂汲立,姜子牙究竟活了多達年歲,史書上沒有準確的記載。
但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年表的推算,周康王六年是公元前1015年,姜子牙的的生卒年大致為公元前1128年公元前1015年,即113歲。當然這只是大致的年限,也有其他的說法。
姜子牙是一位滿腹韜略的政治、軍事家,被譽為兵家之祖,他所著的《六韜》,又稱為《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軍事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後世之言兵及週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
由於姜子牙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此後姜子牙一直受歷代統治者的崇尚,被譽為武聖。739年唐玄宗下詔追封姜子牙為武成王;宋朝時姜子牙所著的《六韜》被列入武經七書,他本人被追封為昭烈武成王。在武廟中,更是以薑子牙為首。
在元明時期,姜子牙逐漸被神化,明代萬曆年間,道士許仲琳創作《封神演義》,從此,姜子牙由人變成了神,太公在此,諸神退位、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在民間廣為流傳。
秦始皇的祖先究竟是誰? 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薑子牙
在小說中姜子牙有一次不成功的婚姻,而且沒有兒女,但根據文獻記載姜子牙的兒女很多。除了繼承王位丁公呂汲外,還有許多,他們很多都成為今天一些姓氏的來源。
值得一提的是姜子牙還有一個女兒,史書上稱她為邑姜。邑姜嫁給了周武王,生下了周成王、以及晉國的開國國君唐叔虞,山西太原的晉祠供奉的就是唐叔虞和邑姜。
而姜子牙建立的齊國,在春秋時期一直是東方的大國。特別是在齊桓公姜小白的統治下,更是將霸業推到了頂峰。此後公族勢力逐漸削弱,最終在公元前386年貴族田和自立為國君,廢除齊康公,將他遷居於海濱,姜齊正式滅亡。
【相關閱讀】民間神話故事之姜子牙封神以後屬於什麼神
姜太公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國文藝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還是中國神壇上一位居眾神之上的神主。作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為“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護佑神靈。
是管神的,在天庭沒有職位.他只能用打神鞭打封神榜上有名的神
所以他並不是神,而是有管理神的權利的人。
傳說他就是沒封神,享受人間富貴了。
姜子牙封了那麼多的神,卻給自己沒有留下任何位置,讓人們大惑不解。於是紛紛猜測姜子牙為什麼會是這樣忘我無私。
秦始皇的祖先究竟是誰? 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薑子牙
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是,姜子牙本來是把玉皇大帝的位置給自己偷偷留下的,但是有一個叫做“張友仁”的人,事先猜出了姜子牙的私心,就藏到姜子牙的封神颱下。
姜子牙封了眾神,獨獨沒有封玉皇大帝,於是有神仙就質問到,為什麼還不封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到底該由誰來做?姜子牙唐塞說:“不用急,自然有人。”
這時,那個藏在台下的名叫“張友仁”的人跳出來,說:“謝謝丞相,友仁在此”,姜子牙沒有辦法,只好把玉皇大帝的位置封給“張友仁”,而姜子牙自己什麼神位都沒有了,最後只剩下一個門神的位子,他自己只好委屈自己,當了門神。這是流傳甚廣的一個說法。
另外,又有說法說,張友仁騙走了玉皇大帝的封號後,封神已經結束,姜子牙自個沒有了位置,只得爬上天宮屋頂,坐在上面吼道:“姜太公在此,諸神迴避” ,他成為一個屋頂上的什麼小神。
殷商是中國歷史上極為強盛的時期,其疆域廣袤,經濟發達,國力強大,但到了紂王時期,卻被周所滅。溯其原由,紂王與妲己的情感故事成了殷商巨廈坍塌的根源。
相傳妲己以美色迷惑紂王,而紂王則沉醉於聲色犬馬,不理朝政,致使被周打敗。後人常以“紅顏禍水”來比擬以色亂政的后宮姬妾,而“剖腹觀胎”則成了歷代朝廷聞者足戒的警示。但由於這段歷史距今已兩千多年,史書也記載模糊,細考一些相關野史、筆記小說後才發現,這其中的隱情色彩紛呈,殷商被周取而代之也絕非僅因一位女子的妖冶惑主所致。
妲己是有蘇氏的女兒、殷紂王的妃子,嬖幸於紂王。她墨雲秀發,杏臉桃腮,眉如春山淺黛,眼若秋波宛轉,勝似海棠醉日,梨花帶雨。紂王定都朝歌,國號商。史書記載,紂王生性聰明,才力過人,徒手能格猛獸,身能跨駿馬,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常自以為天下之人都不如自己,常以文武雙全、智勇兼備來標榜自己。
秦始皇的祖先究竟是誰? 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薑子牙
相傳妲己不僅荒淫狐媚,而且性情殘忍,慫恿紂王設計出種種令人觸目驚心的殘忍酷刑,以欣賞別人被凌遲折磨至死的情景來刺激自己的慾望。紂王自進妲己之後,朝朝宴樂,夜夜歡娛,迷於妲己的美色,對她言聽計從,荒理朝政。有一天,紂王與妲己在鹿台上歡宴,三千六宮妃嬪,聚集在鹿台下,紂王命令她們脫去裙衫,赤身裸體地唱歌跳舞,恣意欢谑。紂王與妲己在台上縱酒大笑。只有已故姜后宮中的嬪御七十二人,掩住臉流淚,不肯裸體歌舞。
妲己說:“這是姜後以前身邊的官女,怨恨大王殺了姜後,聽說私下打算作亂,以謀殺大王!妾開始不相信,現在看她們竟敢違抗大王的命令,看來謀反的傳聞不假!應當對她們施以嚴刑,好使其他人不敢起謀逆的心!”紂王說:“什麼才稱得上嚴刑?”
妲己說:“依小妾之見,可以在摘星樓前,在地上挖一個方圓數百步,深高五丈的大坑,然後將蛇蠍蜂蠆之類丟進穴中,將這些宮女投入坑穴,與百蟲嘬咬,這叫作蠆盆之刑。”紂王大悅,立即照妲己的話做了一個蠆盆,將這七十二名宮女,一齊投入坑中,一時間坑下傳出揪心的悲哀號哭。紂王大笑:“要不是皇后的妙計,不能滅此叛妾!”
太子殷郊聽到這件事,忙去鹿台進諫紂王說:“法令是為人有罪而設,現在眾妾並沒有謀逆之罪,卻加以極慘的刑罰,這都是妲己誤惑聖聰,以致使天下百姓知道父王是無道之君。請斬妲己,以正朝綱!”妲己說:“太子與眾妾同謀,所以妄圖詆毀妾,請大王做主。”
秦始皇的祖先究竟是誰? 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薑子牙
紂王當即喝令侍衛錘死殷郊,比干慌忙勸阻說:“太子是國家的根本,不可隨意加刑。”紂王才沒有殺死太子,但依舊把他貶謫到了荒遠的地方。梅伯入覲見紂王說:“姜皇后沒有過錯卻被處死,太子無罪過而被貶謫。請大王召回太子,復立東宮,臣願代死!”
妲己讒言道:“梅伯是太子一黨,因此才狼狽為奸。”紂王問:“那怎麼對付這些人?”妲己說:“群臣輕侮大王的尊嚴,都是因為刑法輕薄的原因!依妾之見,可鑄一個空心的銅柱,裡面燒火,外塗油脂,讓犯人抱柱,皮肉朽爛,肋骨粉碎,如此他們才知道畏懼,朝中也不再有奸黨了!”
紂王立刻依言豎立銅柱,將梅伯的衣服剝光,綁在銅柱上,頃刻間燒得肉焦骨碎化為灰燼。妲己又說:“可以再製一個銅鬥,也加火在裡面。罪輕而不至於處死的,讓他們以手持熨斗,則手足焦爛,這樣可以區別法律的輕重。”妲己聽到犯人的慘叫,就像聽到刺激感官的音樂一樣發笑。紂王為了博得妲己一笑,濫用重刑。於是紂王立銅柱、銅鬥各數十,置於殿前,凡有罪的大臣,即加此刑。從此後沒有人再敢勸誡紂王了。
紂王與妲己見群臣畏刑不諫,更加恣意妾為,旦夕荒淫歡宴。常宴於摘星樓,每宴飲者多至三千人,令男女混雜其間,追逐戲謔。妲己道:“這樣玩時間長了沒意思,不妨在台下挖兩個坑穴。一個引酒為池,一個懸肉為林,令各嬪妃裸戲於酒池肉林,互相撲打,勝者浸死在酒池中,敗者投於蠆盆內。”紂王大笑,依其言而行,每天宮女因此被折磨至死者不計其數。
紂王好酒淫樂,寸步不離妲己,妲己所稱讚的就以之為貴,妲己所憎惡的就加以誅滅。紂王又在朝歌與邯鄲之間縱橫數千里內,每隔五里建一所離宮,每隔十里建一個別館,與妲己同乘逍遙車,白天在車上欢谑,夜裡張燈結彩,管弦歌韻,做長夜之飲。一天在摘星樓上歡宴,時值隆冬,天寒地凍,遠遠地看見岸邊有幾個人將要渡河,二三個老年人挽褲腿正在水中,但一些年輕人卻逡巡不敢下岸。
秦始皇的祖先究竟是誰? 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薑子牙
紂王問妲己:“河水雖然冰寒,但老人尚且不畏,年輕人卻那麼怕冷,這是怎麼回事?”妲己回答:“妾聽說人生一世,得父精母血,方得成胎。若父母在年輕時生子,那時他們身體強健,生下的孩子氣脈充足,髓滿其脛,即使到了暮年,耐寒傲冷。假如父老母衰時才得子,那他們的孩子氣脈衰微,髓不滿脛,不到中年,便怯冷怕寒。
”紂王極為驚訝:“竟然有這種事?”妲己說:“大王不信的話,就將此一起渡河的人,砍斷他們的脛骨看一看便知。”紂王就命人將過河的幾個人活捉到樓下,一人一斧斷去兩腿,果然老年的那些人髓滿,年少的卻骨空。
紂王大笑說:“愛妾料事如神!”妲己說:“妾不但能辨老幼的強壯,即使婦女懷孕是男是女,妾一看就知道!”紂王問:“怎麼才能知道?”妲己說:“這也與父母的精血有關,男女交媾時,男精先至女血後臨,屬於陰包陽,因此會生男;如果女血先至男精後臨,就屬於陽包陰,生下的孩子必為女。”
---------------------------------------------------------
姜子牙最後給自己到底封個什麼官?
2016年2月27日作者:佛仙私語
姜子牙最後給自己到底封個什麼官?
當年,姜子牙率兵代紂,取得成功,天下大喜。於是,各路將才,論功行賞,姜子牙奉天之意,按各功臣之功德,封下各路儲神:三皇五帝,都有其位;各路佛祖、八方菩薩,自有其人;四大天王、四大天師,各得其所;各大星君天將,領命而去……天下眾豪,都得其位,自然皆大歡喜。
封賞即將完畢,眾神納悶,各路神仙,都有位置,為何不見玉皇大帝之任命?於是,啟奏姜太公產(即姜子牙),其實,大家也知道玉皇大帝之位非姜太公莫屬,但又怕他不好意思自封,而姜子牙之所以到現在未封玉皇大帝,就是想把玉皇大帝之位留給自己,正好見各神問及此事,於是環視一周,說:“奉天之命,玉皇大帝,舍我其誰!”眾神聽此,正想朝拜,不料此時,封神颱下,鑽出一人,大呼:“叩謝上天,叩謝太公,我乃舍我。”眾神一看,大驚,這不是遊手好閒的張舍我嗎?原來,張舍我早就猜透姜子牙私心,封神之前,躲在封神颱下,無人發覺,只等姜子牙此話說出。
姜子牙睜大雙眼,半天沒有說話,可以說是悔斷了腸,千算萬算,不曾算到有此一出,但話已說出,不好改口,只好封張舍我為玉皇大帝,於是,沒有一點本事、遊手好閒的張舍我就這樣當上了三界之首領――玉皇大帝,好不得意。眾神見是姜子牙封的,自然不敢反抗。
而各大神仙都有位置,唯獨姜子牙和其老婆沒有,因為姜子牙想自己當上玉皇大帝之後,老婆自然就是皇母娘娘了,想不到出現這樣結果,其老婆自然大吵大鬧,姜子牙被她吵煩了,說:“你嫁給我讓我窮了一輩子,整日爭名奪利,嘰哩咕嚕,說話無窮,活像窮神。”不料,姜子牙乃金口玉牙,此話一出,其老婆頓時成神,就是後來的窮神。人們知道有窮神後,怕受窮,所以門前貼福,生怕窮神光臨。
姜子牙更加鬱悶,越來越想不通,自己功德無量,到後來什麼都沒有撈到,於是,再也不顧臉面,招集眾神,當著玉皇大帝的面頒布聖旨,自封為太上老君(也就是太上皇之意),其位在玉皇大帝之上,這也就是太上皇的來歷,從此以後,中國不知道出現了或明或暗的多少太上皇。眾神早就不高興張舍我為他們首領,今日姜太公此話一出,自然同意,玉皇大帝當然不好反對,他也正想如何給姜子牙安排個什麼位置才平息眾怒,因為他知道眾神並不服他,只是礙著姜子牙的面子而已,他也奈何不了眾神,怕姜子牙一惱火廢了他,那就又要受窮了,所以很高興的同意了,並派人按姜子牙的意見修造了太上老君宮殿。
這樣,姜子牙當上了太上老君,再也不管天下大事,過自己悠哉游哉的日子去了!
--------------------------------------------
姜子牙到底給自己的前妻封了什麼神?實在太損了
2016年5月13日來源: 互聯網
小說《封神榜》對姜子牙的婚姻閱歷在三個章回中有過連篇累牘的描寫。他三十二歲上崑崙山,當了元始天尊的弟子,修行四十餘年,七十二歲領師尊法旨下山,此時,上無叔伯、兄嫂,下無弟妹、子侄的薑子牙,只得投朝歌南門外宋家莊結義仁兄員外宋異人,經宋作媒提親,與六十八歲的馬家莊員外馬文之女洞房花燭,結為夫妻。關於這樣一對典型的剩男剩女難得的婚姻,本應倍加珍惜,好好經營,但因妻子馬氏方面的問題,經常引發夫妻矛盾,前後維持沒多久,兩人就各奔前程了,馬氏改節,姜子牙分開朝歌,投靠西岐,受聘歸周。
姜子牙到底給自己的前妻封了什麼神? 實在太損了
書中引見,姜子牙是想竭力維持這段婚姻的,對兩人的分手錶示了無法和嘆息,而馬氏卻不聽子牙苦苦勸說,執意要分手,這是由於:馬氏厭棄丈夫命運不濟,沒本領,不願守望相助,過貧寒日子。姜子牙自從宋異人撮合與馬氏成婚後,馬氏覺得夫妻倆老是靠宋仁兄過日子,不是持久之計,就勸子牙做些生意,維持夫妻日後活力。雖然子牙“三十二歲在崑崙學道,不識甚麼世務生意”,但他還是容許了馬氏的請求,憑本人原有手藝編笊籬,賣過籬;在異人家磨面,賣過面;跟伙計在朝歌開灑飯店,當過掌櫃;走積場,販賣過豬羊牛馬;還開命館,幫人算過命。
可是,姜子牙畢竟是法道之人,不懂得生意經,雖經多種嘗試,究竟一事無成。賣籬,一擔挑進來,一擔挑回來,賣了一日,一個也賣不掉;賣麵,跑遍朝歌城,不但賣不掉一斤,反而把麵全潑在了地上,空著籮筐回到家;開酒飯店,從早到晚,鬼也不上門,臭了豬羊餚饌,折了許多本錢,分文不曾賣得;販賣豬羊牛馬,犯了天子製止屠沽之法,急避而逃,束手而歸;算命,幾個月全無生意,四、五個月不見來人算命卦帖。馬氏對姜子牙“件件生意,俱做不著,致有虧折,本錢盡絕”的困境,非常不悅,經常抱怨,首顔嘶嚷,夫妻相爭不時,把丈夫視作無用的飯囊衣架,飲食之徒,橫裡豎裡,怎樣也看不上他,漸起分手念頭。
姜子牙到底給自己的前妻封了什麼神? 實在太損了
馬氏對姜子牙棄官不滿,瞧不起他,疑心丈夫的遠大志向。當姜子牙給妲己之妹玉面琵琶精看相算命,用三味真火將其燒死,妲己教唆紂王加封他為下大夫,讓他給紂王監築鹿台,他見紂王昏庸無道而不願授命,隱身逃竄回家。馬氏見子牙棄官不授,十分憤慨,對榮華富貴得而復失非常不解。以為子牙不過是江湖術士,天幸做了下大夫,紂王命你造台,明明是看得起你,何況錢糧也多,你不論甚東西,好壞也能從紂王那裡賺些錢回來,放著這樣的好事不做,真實想不通。當子牙表示請她同往西岐投靠明主做官時,馬氏倍加嘲笑,說道:“你說的是失時話,現成官你沒福做,到空拳隻手去別處尋!這不是你苦思亂想?你曾經身入絕境,走投無路,還想捨近求遠,尚望官居一品?”故聽憑姜子牙如何勸說,馬氏一直不信,聽不進只言片語,去意已決,早晚要分手。其實,姜子牙是一個有志向、有志向的人,他痴心研讀兵書,胸中有鴻圖之志,不圖別的,只為助週伐紂。
馬氏留戀朝歌,不願背井離鄉,隨夫守望相助。俗語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這句話放在馬氏身上再恰當不過了。雖然子牙重複真心表示:“天數有定,遲早有期,各自有主”,勸說馬氏把目光放遠些,同到西岐,自有下落,不要遺棄。但馬氏絲毫沒有回心之意,死守朝歌不放,決不往他鄉外國去,你行你的,我干我的,沒有磋商餘地,夫妻緣份到此完畢。子牙對她說:“嫁雞怎不逐雞飛,夫妻豈有別離之理?”馬氏答道:“妾身原是朝歌女子,那裡去離鄉背井。你寫一紙休書與我,各自投生,我決不去!”。“我在此受些窮苦,你再娶一房有福的夫人罷。”她全無半點顧戀之心,接過休書,改節去了。姜子牙無法嘆息道:“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兩般由自可,最毒婦人心。”
萬事都不可能隨人所願,不知是什麼緣由,馬氏改節後,嫁給了一個鄉村農夫張三老,日子並非她想的那樣好過,整天在張家守窮苦度。聽聞昔日看不上的薑子牙,往常八十歲的他被周文王延聘歸國,出將入相,做出了一翻大事業,心中暗想,假如還在子牙身邊,就能享有無量富貴。想想今日,何必當初,懊悔莫及。馬氏越想越羞愧,再無顏面立於人世,在後夫熟睡之際,懸樑自盡,其靈魂往封神颱去了。
姜子牙到底給自己的前妻封了什麼神? 實在太損了
從馬氏與姜子牙分手的狀況來看,只是屬於婚姻觀的問題,是馬氏眼光短淺,不能同舟共濟、同甘共苦的問題。她既沒有陰謀與越軌,有話直說,有事直做,也沒有給分手後的薑子牙帶來任何災難與厄運,連人們忌諱、詛咒的“掃帚星也算不上,僅有些過錯而已。那麼,姜子牙又為何特意封她為“掃帚星”呢?
本文以為,一是馬氏的做法不得人心,惡有惡報,姜子牙以封“掃帚星”作為對馬氏的一種報應;二是馬氏與子牙固然好聚不好散,但畢竟有過夫妻一場,以封“掃帚星”作為對馬氏的一種思念;三是馬氏對姜子牙不善不忠,心慈手軟,不聽忠勸,執意離去,以封“掃帚星”作為對馬氏的詛咒與抵毀;四是姜子牙奉旨封神,手中有權,或許借封“掃帚星”的時機發泄私憤。歷史
往常,在眾多擇偶女性中,像馬氏這樣的勢利者為數不少,他們注重理想,追求富貴,考究享用,婚姻根底不牢,一旦確立婚姻關係,組建家庭以後,達不到目的,得不到滿足,就鬧矛盾,背叛丈夫,不能忠貞不渝,披肝瀝膽,共度難關。這種傾向是要不得的,必需提防與克制。
----------------------
中國古代被尊奉為“武聖”的名將有誰?誰才是中華名將第一人?
2016年3月1日作者:管中窺史
中國古代數千年被尊奉為“武聖”的名將是誰?他究竟有何著名戰例?
中國號稱五千年文明,有文字記載的也有三千來年。從西周開始,公認的武將第一人就是姜子牙。
在唐朝之前,被尊為聖人的只有孔子一人。唐代提倡文武並重,首創了“武聖”。被尊為第一代武聖的是姜子牙,當時關羽只是配享武成王廟宇的六十四位名將之一。
到了明朝神宗年間,因為關羽忠君的故事廣為流傳,皇家覺得深可利用,於是,封關羽為武聖,取代了姜子牙。從此一直到清朝末年,武聖都是關羽。
有人會問:岳飛是不是也是武聖?其實,從南宋到清末,岳飛都沒有得到這個尊號。這其實也很好理解,岳飛雖然能打,卻因為不聽皇帝號令而被殺死。哪一個皇帝會喜歡不聽命令的大將呢?
那麼,作為中國第一任武聖,姜子牙究竟有哪些功績呢?
從明朝以來,各種版本的野史層出不窮,影響最大的自然是《封神演義》。可是,在正史中對這位姜子牙的史料極少。姜子牙的真面目一直被種種迷霧所掩蓋。
我們現在所能知道的,只能算是一鱗半爪。
姜子牙,本名叫姜尚,又叫呂尚,也叫做太公望。
為何有這麼多個名字呢?
首先,姜是他本來的姓,尚是他的名。我們可以叫他姜尚。因為祖先被封在呂這個地方,於是,人們也就以其封地作為其姓,稱呼他為呂尚。
至於為何叫太公望,和一個傳說有關。
據說姜尚年紀很大,但一直沒有遇上明君賞識。以薑尚的身份,無法直接見到西伯侯。於是他就在渭水邊垂釣。——小說中說他是以直鉤釣魚,這也是後人附會。其實,姜尚呆在渭水最主要的原因,是西伯侯在外出狩獵時會經過渭水,這樣,姜尚就有機會拜見。
後來,西伯侯果然要外出狩獵,打獵前,他佔了一卦,卦像說:“所獲非熊非螭,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
西伯侯滿心期待,對此次狩獵非常重視。在出巡時,開路官兵清理道路,驅趕閒人。姜子牙不肯離開,聲音喧鬧,驚動了西伯侯。西伯侯因為心中有期待,破格接見了姜子牙。一番交談之下,西伯侯大喜說:“自吾先君太公望子久矣。”意思說,從我老爸太公那一代開始,就盼望先生到來啦。
因此,姜尚又叫做太公望。
還有一種版本說,其實,根本就沒有西伯侯渭水邊訪求大賢的故事。當年,西伯侯姬昌被商紂王拘禁,西岐大臣散宜生、閎夭兩個人苦思對策,卻不得其法。後來,兩人聽說有個姜尚非常聰明,就去拜訪姜尚。在姜尚的計策下,散宜生帶著很多美女、珍寶先給商紂王和朝中重臣。因此,商紂王才把西伯侯給放了出來。
西伯侯出來之後,非常感激姜尚,同時對商紂王徹底失望。於是,大家湊在一起,共同商議推翻商朝。
姜尚最擅長的是“陰權”,即陰謀權術。不過,正因為姜子牙施行的都是陰謀權術,不可告人,故在正史當中,沒有一點流傳。不過,大家一致認為“故當世之言兵及週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西周之所以能夠擊敗商朝,只要是軍事上的成績,那都出自姜尚的計謀。
在正史中還特別提到一件事情。在周文王去世後,周武王討伐商朝,大軍即將開拔,姜子牙進行占卜,可是卦象顯示出師不利。當時,暴風驟雨忽然來到,彷彿也在表示上天不支持討伐商朝。所有的文武官員全都害怕了,唯獨姜尚堅持認為可以伐商。最終,西周軍隊勢如破竹擊敗商軍。
雖然正史中沒有流傳下來姜子牙的一個戰例,但是,姜子牙能夠在文武百官皆恐懼,就連老天都不同意的情況下,堅持出兵,並大獲成功,這是不是證明姜子牙對軍事、對權謀的造詣已經達到天人合一,甚至可以左右天命的境界?
-------------------------------------
老子和元始天尊私下打了什麼共識?以至闡教一路狂殺截教弟子!
2016年2月19日作者:指點江山
話說封神榜為了湊滿三百六十五個神位,侍奉天上主神,三教首領在一起研究半天,得出共同結論就是大開殺戒,殺滿三百六十五個神位為止,而老子和元始天尊由私下達成共識,要徹底剷除截教在人間界的地位,讓闡教發揚光大,受到世人供奉,於是不難得出結論就是大殺截教,消弱對手實力,同時培養自己在人間的幫手,達到以後闡教在人間一家獨大的地位。
達到這個目的,闡教首先派出兩路人馬,明面上玉虛宮姜子牙老當益壯,帶領大批人馬浩浩蕩盪出發向截教發出挑戰,大舉反紂旗幟,十二金仙全部下山,手下沒有凡人性命,全部都是截教兄弟,這路人馬吸引書裡書外各路人士的注意,殺得商紂王的軍隊節節敗退,暗地裡老子又派玄都洞八景宮眾人暗中使壞,專殺截教高手,這樣明暗一配合,截教滅亡之日指日可待。
老子和元始天尊私下打了什麼共識? 以至闡教一路狂殺截教弟子!不過這裡要注意的是闡教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把十二金仙全部趕下山去。給出的藉口就是渡殺劫,這一千多年不砍三尸,就要靠他們砍人來彌補。為了保證他們能夠下山,連功課都停了,闡教諸位首領也是下定了決心。
但是人是下山了,如何保證他們砍得都是自己要砍的人呢,萬一這些仙下山為了圖省事,殺得全是凡人,那不就是白殺了?畢竟是三百六十五個神位,我們還是要保證質量的。於是在這裡我們要引進一個最基礎的現代管理理念,現代公司對於基層員工的鼓勵機制一般體現在金錢方面的獎勵,也就是乾得越多越好,拿的就越多。這是一個很公平的獎勵制度,轉化到闡教建封神榜,就是殺得越多拿得越多。
闡教對於這個理念的貫徹落實在於,你殺誰,誰的法寶就是你的。
老子和元始天尊私下打了什麼共識? 以至闡教一路狂殺截教弟子!在這裡我們先研究一下封神榜里法寶的地位,在封神榜這個神話世界裡,寶物對於低級到中級的神仙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性,韓昇韓變就是最好的例子,這兩個人實際上一點法術都沒有,按照現代話說就是戰五的渣渣,可是一旦拿到了萬刃車,就是水火地風樣樣都來,頭陀法戒友情贊助的法器,立馬變得神乎其神,靠著這樣寶貝硬是讓姜子牙的十六萬大軍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一退再退,可見雖然法寶對於師祖級別的沒多大用處,但是按照封神榜中一代不如一代的規律,拿到了比較牛的法寶,也是可以在同輩甚至上一輩中間顯擺的。
法寶人人愛,可是得到又不容易,這就讓法寶在封神榜裡更為珍貴,一般法寶的取得方法就是要么師傅贈,要么自己做。第二個方法看上去容易點,問題就在於威力不夠。姜子牙拿著元始天尊給的打神鞭,雖說威力也不錯,但遇到紫綬仙衣這件上古神器,還是一點用也沒有,可見一代不如一代不光體現在法力上。這裡插個題外話,大家都喜歡上古某某神兵,那麼按道理說最牛的武功法術高手不該是猴子嗎,不過據說孫悟空法力無邊,大概猴子確實比人強吧,大家以後去動物園要懷著一顆崇敬的心理膜拜下猴子山,那裡可都是絕世高人吶。
老子和元始天尊私下打了什麼共識? 以至闡教一路狂殺截教弟子!閒話休提,我們再來聊聊師傅贈與這條路,基本也是走不通的,因為雖沒明說,但有眼睛的人都知道元始天尊是個小氣鬼,有了好東西絕對是私下收著,不然姜子牙下山,十二金仙出手,只要他給隨便哪個混元金斗用一用,絕對是殺人如同砍瓜切菜,那麼封神榜大概往後三章就完結了,也沒後面那麼多事了。所以如果靠師傅賞賜那是萬萬不可行的。於是闡教弟子只能慢慢熬著,等著天下掉個餡餅。
現在掉餡餅的機會終於來了,只要殺人,他的東西就是你的,這個頗為強盜作風在封神榜中起了不小的作用,闡教弟子一個個像打了雞血一樣,一路追殺截教弟子,因為殺了東西就是自己的了呀。懼留孫拿瞭如意乾坤袋,曹寶繳了定海珠,就連老子和元始天尊也把金蛟剪和混元金斗私下瓜分,到後來甚至還把這項製度往深處著手,連借來的也是自己的,慈航道人借了度厄真人的定風珠,絕口不提歸還,楊戩借了自己師叔的照妖鑑,結果寶物就此易主,這恐怕是元始天尊始料未及的事情。
-----------
封神榜中打醬油的四聖,被姜子牙陰死,卻開啟了闡教和截教之戰!
2016年2月25日作者:指點江山
很多厲害的人物都會想一個響噹噹的名號來證明自己的身份,而且那個名號絕對是獨一無二的,如果有誰敢叫那個稱號,必然是會引起一場腥風血雨。而那些相對弱小的人,也會有名號,只是這個名號他不敢一人來承擔,反而是幾個人合起來叫這個名號。今天,在這裡,我們就要說一說幾個在封神榜中打醬油的小角色——九龍島四人眾。
當時,姜子牙趁著張桂芳不備,率領著眾軍劫了張桂芳的營帳,張桂芳抵擋不住,被姜子牙殺的丟盔卸甲,於是敗下陣來。張桂芳見姜子牙兵強馬壯,士氣正旺,知道自己不是他的對手,於是便只好寫信向聞太師求救。但是聞太師考慮到現在東面和南面都有敵軍,如果一旦再分出去一些兵力去救援張桂芳,那麼恐怕會讓東面和南面的敵軍趁虛而入。但是不去救也不行,於是聞太師便叫人去西海的九龍島上,請來了島上的四人前去幫助張桂芳。前面也說了,一個人的名號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實力,所以,相對來說,九龍島上的這四聖並不是什麼特別厲害的人物,但他們還是為商朝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封神榜中打醬油的四聖,被姜子牙陰死,卻開啟了闡教和截教之戰!他們四個人並沒有直接去張桂芳那裡,而是先去了朝歌。因為四個人相貌醜陋,長得有些兇殘,所以朝歌的民眾一看見他們就都紛紛避讓,並且對他們小心地指指點點的。商紂王也知道了他們的到來,於是便派人將他們請進了宮中。來到宮中,紂王看見他們,也是嚇得不輕。
聞太師先後請過很多的人來幫助他,但是只有這九龍島的四人去過朝歌,因為他們相貌醜陋,所以能夠震住朝歌的民眾和軍隊。畢竟現在商朝四面受敵,軍心不穩,所以聞太師這麼做,也有穩定民心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是想讓商紂王看看當今天下的能人異士,而且也是為了讓商紂王放心。
果然,正如聞太師所希望的,四人成功的震住了朝歌的所有人。然後他們又來到了張桂芳的軍營中,治好了張桂芳他們身上的傷。張桂芳看見援軍來了,於是立即出戰,姜子牙看見敗軍之將,一開始底氣很足,對著張桂芳開口就是:“敗軍之將,還有什麼臉面在這裡?”說的張桂芳啞口無言,完全壓制住了他,正當姜子牙得意的時候,四聖出場了,他們剛一出場,西岐所有的馬匹都被嚇壞了,將他們所有人都掀下了馬。
封神榜中打醬油的四聖,被姜子牙陰死,卻開啟了闡教和截教之戰!原來這些馬受不了四聖的坐騎的惡氣,都直接倒在了地上。姜子牙見狀,氣勢一下子就低了下去,很客氣地問那四個人的身份。四個人中有一個叫王魔的人比較直率,向姜子牙介紹了他們,並且希望姜子牙能夠答應他們三件事情。王魔說話也挺客氣的,沒有一點魔道中人的意思。姜子牙聽見他的話,也是明白了他們的底細,於是便開始打太極了。姜子牙對他們說:“不管是三件,還是第三十件,都可以答應。”張桂芳自然知道姜子牙這是在耍花招,可是九龍島四聖沒有看出來,他們看見姜子牙這麼爽快,於是便說出了三件事情,完全沒有意識到是被姜子牙耍了。
姜子牙見他們上當了,立即對他們說,給他三天時間,然後答复他們,並且希望他們能夠在商紂王面前替他們謝恩。於是兩邊的人都友好的退去了。姜子牙有這寶貴的三天時間,立即前往崑崙山求來了兩件寶物。而九龍島上的四聖本著闡教截教是一家的心態,等著姜子牙遵守諾言,可是足足等了八天時間,姜子牙都沒有任何動靜。於是四人怒氣沖沖地前來找姜子牙算賬。
封神榜中打醬油的四聖,被姜子牙陰死,卻開啟了闡教和截教之戰!姜子牙拿著兩件寶物,恢復了往日的神氣,王魔看見姜子牙,十分生氣,於是上前就朝姜子牙砍去。四人連著打敗了許多將領,連姜子牙也是負傷而逃。王魔看見姜子牙逃了,立即追了上去,剩下的三個人看見姜子牙受傷了,於是便覺得姜子牙不會是王魔的對手,也沒有去阻攔。誰知道,半路殺出了一個文殊天尊,把王魔殺死了。
後來在第二次會戰的時候,剩下的三個人報仇心切,都朝姜子牙殺了過去,姜子牙躲在眾將的後邊,不輕易露頭,失去了配合的三個人被西岐的軍隊一一殺了。姜子牙見九龍島四聖死了,於是便率領著軍隊追擊商朝的軍隊。張桂芳在面對周朝的軍隊時,沒有絲毫怯意,最終被眾人包圍,張桂芳知道他自己突圍無望,於是便自殺了。
當時,四聖中的一人李興霸在逃跑過程中是被木吒所殺,這便是一個信號,意味著闡教要對截教動手了。所以這九龍島四聖的死亡,也拉開了闡教和截教之間的大戰。
--------------------------------
姜子牙的神獸坐騎,俗稱“四不像”,到底是個啥?
2016年3月1日作者:名著那些事兒
《封神演義》中,據說姜子牙的坐騎是“四不像”,它的角似鹿非鹿,頭似馬非馬,蹄似牛非牛,尾似驢非驢,所以民間俗稱“四不像”。
而我們現在所說的“麋”就俗稱四不像,麋又通稱為麋鹿,是我國的特產,生活區域有限,僅分佈在華北、華東、華中等地。隨著環境的變遷和過度捕獵,麋鹿開始在我國野外絕跡。
那麼,姜子牙的坐騎“四不像”是不是麋鹿呢?
事實上,並不是只有麋鹿被稱作四不像,還有其他動物。在東北,駝鹿或馴鹿就被稱作四不像;在南方,水鹿被稱作四不像;還有不屬於鹿科的蘇門羚也被稱為四不像。因此,“四不像”這一俗名並非專指麋,所以不能把稱為“四不像”的動物都認為是麋。
然而,據考古發現,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大地上到處都是成群的麋鹿,從遼河到錢塘江畔,從汾河到東方濱海,都有發現麋鹿化石。周口店的“北京人”伴生動物中就有麋鹿,安陽殷墟也有麋角出土,這說明麋鹿自古以來就是華夏先民狩獵和豢養的動物。《孟子》裡也有對麋鹿的記載。
據此,我們可以大膽猜測,姜子牙的坐騎應該就是麋鹿。姜子牙是商周時期人氏,那時麋鹿很繁盛;而安陽的殷墟中發現有麋鹿的鹿角,這說明當時的人們和麋鹿的關係很密切,因為關係密切,所以便有了它們在傳說中逐漸被神化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麋鹿雖然在歷史上繁盛一時,但由於環境惡化,加上過度狩獵,野生麋鹿逐漸絕跡。漢晉時期的中原大地上已經很難見到麋鹿的踪跡。清末的皇家獵苑中還豢養著一百多頭麋鹿,後來外國人帶走一部分,然後在國外逐漸繁殖起來。
---------------------------
姜維投降諸葛亮,你想不到的真相:並非戰敗,而是被自己人排擠
2016年2月23日作者:沉浸永
本文由陳瓷提供原創。
姜維投降諸葛亮,你想不到的真相:並非戰敗,而是被自己人排擠
【導讀提示】
姜維本來是曹魏一方的大將,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投降,然後被諸葛亮看中,被選為接班人。他實際上是諸葛亮在《三國演義》後半段的附體,因此他以學生身份,接受了諸葛亮衣缽,打得曹魏連連失敗。
《三國演義》寫他是戰敗受困,無路可走,才當初投降諸葛亮,而且諸葛亮當場決定收他為學生,欲傳授平生之學。
其實,歷史上姜維投降諸葛亮並非戰敗,而是被自己排擠。
今天,陳瓷老師節選自己的著作《三國那些人那些事·蜀卷》部分內容,再現姜維投降諸葛亮的真相。
【正文】
北風呼呼,黃沙漫漫。
天水郡守親自把二十歲出頭的薑維送到驛站,有點討好地握住他的手,親熱地話別。姜維任憑郡守握著他的手,就像左手握右手,毫無感覺。他知道,郡守握的不是他的手,而是自己的前程。
姜維是天水郡上計掾,一定程度上能影響郡守的前程。上計,就是地方向朝廷申報一歲治狀,內容為郡國一歲中的租賦、刑獄、選舉等情況,相當於郡守的年終述職。代表郡國赴京上計的負責官員,就是上計掾。皇帝或者丞相、三公在殿上審閱上計簿,朝廷根據上計具體情況,當庭宣布對郡守的獎罰。為了解決好上計掾在京的生活問題,各郡國就在國都設有邸舍,謂之“郡邸”,可以說是駐京辦,專供本郡國上計者居住,而上計掾也就成了駐京辦主任。不過,那時的駐京辦主任,上計結束後就回到地方上去,絕不在京留下搞腐敗。
姜維做上計掾時,很可能是由曹魏大將軍曹真主持上計。郡守的屬官,本來即使上訪也沒有機會見到大將軍的,但是上計掾除外。上計掾直接面對最高領導人,有被直接考察的機會,個中翹楚就被選為中央幹部,留在首都了,“郡國計吏多留拜為郎”(《後漢書》)。
曹真發現了姜維是個人才,決定要提拔他。可是官場是有規則的,提拔一個人,怎麼也得有個理由,家世好的可以靠父輩推薦,家世不好的,拜在權貴腳下,也能有推薦機會。要是無緣無故地提拔姜維,有人會問姜維是誰的人,要是說不上個子丑寅卯來,就會有人拍桌子:哪裡來的老鼠蛤蟆,也敢向人堆裡塞!
姜維遠在偏郡天水,雖然喜歡經學(“好鄭氏學”),但是大師、專家之類的人物,都集中在京城,姜維似乎也不喜歡低三下四求人。看來,是不能指望專家推薦姜維了。家世呢?隴西只有皇甫家是世家,而且三國開始,皇甫家早就隕落。至於姜氏,當時只是普普通通千家姓中的一姓而已。
曹真差點兒想起了姜子牙,但是,姜子牙是呂氏,叫呂尚,與姜維不沾邊的。
不過,官場還有一個規則,那就是一把手想提拔誰,總能找到理由。曹真下令把薑維的祖宗八代的資料都找來,就不信找不到一個能擺到桌面上的。
資料擺到了曹真面前,每等看到姜維八代祖宗,只看到姜維父親的履歷,曹真的眼淚就嘩嘩地留下來了。
姜維的父親姜冏是天水郡的功曹,趕上羌戎叛亂,姜冏出戰,捐軀疆場。就這樣,姜維就成了孤兒,與寡母相依為命,艱難中長大。
曹真和姜維一樣,都是烈士遺孤。曹真本來姓秦,他的父親秦劭與曹操是好朋友。曹操與袁術作戰的時候,被追殺,曹操跑進了秦劭家裡。追兵找上門來,問誰是曹操,秦劭說他就是。袁術的士兵比袁術聰明不了多少,就直接把秦劭殺了,拎著頭請賞去了。曹操沒有忘記秦劭的救命之恩,將秦真改名為曹真,“收養與諸子同”。
擦擦淚,曹真下令:賜姜維為中郎。曹真說,賜姜維官,算是撫卹烈士後代,讓烈士九泉之下也瞑目,避免出現英雄流血也流淚的悲劇。
中郎,是皇帝的近侍官,官不大,權不大,能辦的事兒不少。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朝廷有時派郎官去地方掛職。曹真賜姜維為中郎,並沒有調他進京,而是依然讓他在天水郡。
當郎官的任命書到達天水郡的時候,上計掾姜維的管職已經變成了從事(太守佐吏)。姜維搖身一變,做了中郎,成了朝廷安插在朝廷的眼線。根據歷史記載,姜維是曹魏唯一被賜為中郎的。
中郎是能通朝廷的,天水太守馬遵一看到姜維,就會心頭一凜:被這小子抓住把柄沒有?被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看著,看著這太守做得,窩囊死了!
姜維能人間蒸發該多好啊,馬遵天天祈禱。天水是馬遵的地盤,想讓誰死還不就是處死一隻蒼蠅?“躲貓貓死”“感冒死”“洗臉死”“ 喝涼水死”“激動死”……那時讓人死的花樣不一定比今天少。但是,姜維是個老大,手下有不少賣死命的馬仔(“陰養死士”),他有可能讓馬遵以稀奇古怪的方式去死,馬遵卻不敢動姜維。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突破祁山,馬踏隴西。蜀漢是蓄力而發,曹魏卻毫無準備,“朝野恐懼”,隴西各縣紛紛投降。
姜維投降諸葛亮,你想不到的真相:並非戰敗,而是被自己人排擠那時的縣令,互相打招呼時就說:今天,你投降了嗎?
諸葛亮大軍殺來時,天水太守馬遵正帶姜維和功曹梁緒、主薄尹賞、主記梁虔等人隨雍州刺史郭淮在各地人五人六地視察。郭淮拍拍屁股先走了,他要回上邽守備,擋住蜀漢軍隊東進的步伐。
姜維投降諸葛亮,你想不到的真相:並非戰敗,而是被自己人排擠
到了上邽,郭淮一番忙碌部署,已經是深夜,就上床睡覺。沒等他把被窩焐熱,馬遵就來敲門。郭淮惱怒地穿上衣服,打開門,對馬遵吼道:你不在前線指揮,回來找死嗎?
馬遵哆哆嗦嗦地說:姜……姜……姜維……姜維要造反!
郭淮把手放在馬遵額頭上摸摸,然後困惑地說:不發燒怎麼也說胡話呢?郭淮分析,馬遵肯定被諸葛亮嚇出病來了。
說姜維造反,可不就是有病嘛!姜維是根正苗紅的烈士遺孤,朝廷待他也不薄,年紀輕輕就做了中郎,前途無量,沒理由造反啊。
姜維是真地沒想造反。他半夜裡醒來,發覺馬遵跑了。姜維很是擔心:馬太守有夢遊之症嗎?可不要夢游到諸葛亮那裡去啊!
馬上有人告訴姜維,馬遵不是夢遊,是夢幻,他“疑維等皆有異心”,到上邽找郭淮去了。
姜維急忙招呼梁緒、尹賞、梁虔等人上馬,然後風馳電掣地去追馬遵。要是任著馬遵在郭淮面前信口雌黃,那就真成叛賊了,姜維只恨馬兒跑得太慢。
姜維等人並沒有什麼異常之舉,馬遵就很詭秘地懷疑姜維等人有異心。是馬遵有心理迫害症,還是馬遵要陷害姜維?估計是後者的可能性大一些。更詭異的的是,馬遵不但把薑維推下了水,而且把自己的屬官功曹梁緒、主薄尹賞、主記梁虔也推到了姜維一邊。
原來,“陰養死士”的薑維,頗有老大風範,把馬遵的屬官也拉到了身邊。這一次,馬遵“清倉處理”,把自己的下屬和姜維一起“打包”,說他們都是叛黨。
姜維很快來到了上邽城下,大聲叫門,可是,城門樓上毫無動靜。郭淮雖然不相信姜維有異心,但是諸葛亮大軍到來,投降的人比不投降的人多,還是小心為妙。於是,郭淮下令緊閉城門:要是姜維帶著諸葛亮的軍隊就麻煩了。
姜維喊啞了嗓子,上邽城門依舊死一般地閉著。完了,馬遵還是如願把我搞成了叛賊,姜維悲哀地想。
梁緒等人還在那裡癡情地對著城門喊,姜維揮揮手:算了,把蜀軍引來,我們就真成反賊了。姜維掉轉馬頭,帶領他們向冀縣走去。冀縣是老家,老家人都知根知底的,不會冤枉自己的。
但是,家鄉冀縣,用來迎接姜維的,同樣是緊閉的城門。從下邽到冀縣,三百里的路,姜維跑不過消息傳播的速度。姜維造反的消息還是傳到了冀縣。姜維和梁緒他們面面相覷:什麼也沒幹,就成了人人設防的反賊,什麼世道呢!姜維意識到,反賊的帽子是戴上了,再在城下喊著開門,說不定城上一支冷箭射過來,那就“一箭封喉”了。姜維,就這樣成了一名故鄉棄兒。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姜維調轉馬頭:投降諸葛亮去。馬遵成功地把一個“革命後代”黑成了“反革命”。
---------------------
他是姜子牙封神之路必不或缺的人!沒有他西岐想推翻商朝,不可能
2016年2月23日來源: 峰攬山川文社
在商朝末年,因為商紂王的殘暴統治,周武王率領著其他各諸侯國,討伐商朝。周武王的身邊圍繞著許許多多有名的將領,其中,有一個為周朝立下赫赫戰功的將領,我們不得不提,那就是楊戩。
當初,西岐被魔家四位將軍整整包圍了一年時間,姜子牙雖然用盡辦法守住了城池,沒有讓四個人攻進來,但是卻也無法率領著軍隊沖出去,被商朝的軍隊堵在了裡面,姜子牙覺得十分地憋屈,可是面對這四位將軍,沒有任何辦法能夠制服他們。就在所有人都覺得沒有希望的時候,楊戩出現了。
楊戩清楚地知道他來到西岐的目的是什麼,也知道他現在的身份,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傲慢無禮。相反,楊戩面對姜子牙,十分地謙虛,有禮貌。面對處於不利局面的薑子牙,楊戩並沒有狂妄地對姜子牙說,是來解救他們的。而是恭敬地對姜子牙說:“特來師叔帳下,以供調用。”這番話讓姜子牙很是受用。楊戩來到西岐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姜子牙將免戰牌拿下來,並自信地表示,如果不出城迎戰,怎麼找得到破解的辦法。
在和魔家四將的對決中,楊戩被其中一位魔禮壽的法寶花狐貂吃掉了。這花狐貂是一件厲害的寶物,也就是它,導致了姜子牙的軍隊被困在了城內。眾人並不知道楊戩會七十二變,所以不管是西岐的軍隊,還是商朝的軍隊,都認為楊戩已經死了。後來楊戩在花狐貂的肚子內,將花狐貂殺死了,然後回到了城內。哪吒經歷過一次死亡,所以深深地懷疑楊戩這是死後變成了鬼,怎麼說都不肯開門。大家之所以會如此驚訝,只是不了解楊戩的法術,楊戩也不懊惱,而且也沒有因為哪吒的無知而嘲笑哪吒,只是說了一句,各人有各人的法術,其中的玄妙之處也是不相同的,給了哪吒一個台階下。
雖然楊戩看起來如此謙遜有禮,但是在敵軍面前,卻是正義凜然的。有一次,楊戩陪著姜子牙進入十絕陣研究陣法,楊戩怕被偷襲,於是便警告秦天君,在他們看陣法的時候,不能偷襲他們。還有一次也是觀察陣法,當大家都不知道這是什麼陣法的時候,也是楊戩,冷靜而又巧妙地說出了陣法的名字,讓敵軍將領啞口無言。
楊戩不管是面對敵軍,還是面對一些突發狀況,都能保持冷靜的頭腦。當姜子牙被姚賓活活地拜死的時候,眾人都十分悲痛地跪在地上,只有楊戩認為姜子牙不可能就這麼死了,還勸說眾人將薑子牙的屍體留在床上,不要入土。最後終於等到了赤子精將薑子牙的魂魄救了回來,讓姜子牙復活了。
同樣的事蹟還數不勝數。當姜子牙被土行孫抓走的時候,也是楊戩發現了土行孫所用的武器是捆仙繩,於是便叫來了救兵來治土行孫。而且最後還巧妙地設了陷阱,將土行孫抓住了,救出了姬發和姜子牙。
楊戩還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能夠根據戰場情況的變化,當機立斷地做出相應的改變。商朝軍隊的統帥聞太師為了救出趙公明,於是便派了兩位將領偷偷地前往岐山,搶到了釘頭七箭書。也是楊戩,他變成了聞太師的模樣,從兩位將軍手中奪回了這本書,保證了姜子牙的計劃能夠順利實施。在汜水關,能力得到大大加強的餘化一連傷了好幾個西岐的大將,於是楊戩就變成了余化的樣子,從他的老師的手上拿到了解藥,救了眾人的性命。
楊戩的能力是十分地出眾的,在周文王進攻商朝的過程中,立下了許多的功勞。可是楊戩卻並不貪圖這些功勞,反而是將許許多多的功勞讓給了別人,而且也不會主動去和別人搶奪功勞。在小說中,楊戩甘願做一個低調的英雄,在背後默默地為整個團隊奉獻著。楊戩剛剛在小說中出現的時候,便解了西岐之圍,震驚眾將。楊戩在與商朝軍隊作戰中,幾乎沒有過失敗的時候,當之無愧的成為了西岐軍中的一張王牌。西岐軍隊喜歡用群毆的策略來對付敵軍,但是當時的商朝將領呂岳卻變出了三頭六臂,姜子牙看見呂岳的模樣,心中害怕。楊戩看出了姜子牙心中的恐懼,於是立即讓金毛童子打中了呂岳,姜子牙看見呂岳受傷了,於是也不再害怕,用打神鞭將呂岳打跑了。
其實,像這樣的事情,在小說中還有很多很多,如果沒有楊戩,姜子牙的封神之路可能也不會那麼好走,如果沒有楊戩,可能西岐軍隊也不會這麼快地推翻了商朝。楊戩在西岐軍隊中,一直都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
-------------------------
封神演義》姜子牙為什麼能執掌打神鞭,統率眾神?他的真實經歷
2016年3月2日作者:名著那些事兒
姜子牙名姜望,也叫姜尚,字子牙,商朝末年人,亂世之才,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相傳姜子牙的祖先是貴族,舜時為官,被封呂地,所以薑子牙也叫呂尚。後來呂氏家道中落,到姜子牙時已經淪為貧民。為維持生計,姜子牙曾在朝歌宰牛賣肉,又到孟津賣過酒,雖然生活貧困,但他胸怀大志,孜孜不倦地探究古今政治演變和軍事戰爭的成敗得失,加之他飽嚐民間疾苦,終於錘煉成滿腹經綸的一代奇才。
姜子牙晚年的時候,作為東方大國的殷商王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以紂王為首的貴族階層驕奢淫逸,社會矛盾激化。而西部的周國由於西伯侯姬昌施行仁政,國勢日強。於是,壯心不已的薑子牙便離開商朝,來到西周領地,在溪邊垂釣——釣到了來此遊獵的姬昌。
二人談得相當投機,後來的周文王,此時的西伯侯姬昌積極地向學識淵博、通曉歷史、時事的姬昌請教治國興邦的良策,姜子牙就給姬昌提出了“三常”之說,姬昌聽後大喜,親自把薑尚扶上車輦一起回宮,拜為太師,稱“太公望”,自此,英雄有了勇武之地。
輔佐周文王期間,姜子牙為強週制定了一連串的內外政策。對內促進生產發展,為滅商打下很好的經濟基礎;對外麻痺紂王,暗中爭取鄰國,逐步拉攏,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削弱和孤立殷商王朝。
在姜尚的謀劃下,周國越來越強大。文王死後,周武王姬發繼位,拜姜尚為國師,並尊他為尚父。武王對姜子牙言聽計從,慎於行賞,力求令行禁止,使西周政治愈發強盛。而此時的殷商王朝更加昏暗,叛殷商投靠西周的諸侯越來越多。周朝羽翼漸豐,國勢日隆。
武王九年,約公元前1038年,姜子牙統帥,周軍浩浩蕩蕩開到孟津,在此舉行了歷史上有名的“孟津之誓”,周武王姬發發表了聲討商紂王的檄文。當時有八百諸侯會盟於此,雖然並沒有立即討伐殷商,但卻是一次預演。
武王十一年,殷商發生內訌,大臣比干被殺,箕子被囚為奴,微子啟懼禍出逃,太師、少師投降周武王。武王和姜子牙決定伐殷。後來便有了史上聞名的牧野之戰,殷商十幾萬大軍土崩瓦解,紂王投火自焚,殷商王朝宣告滅亡。
牧野之戰之所以能大獲全勝,跟姜子牙的英明組織脫不了關係,無論是對作戰時機的把握,或是對作戰力量的組織,還是對作戰的指揮上,姜子牙的每一步決策都充滿智慧。
傳說,兵書《六韜》為姜子牙所作,雖然後來經考證並非如此,但從現存內容看來,《六韜》反映的基本都是姜子牙的軍事實踐和韜略思想。
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也對姜子牙的謀略及歷史地位有極高的評價,足見,姜尚子牙,的確是一位奇人,一生足智多謀,善於用兵、工於奇計,所以被歷代兵家和謀略家封為始祖。
----------------------------------
咸陽姜太公垂釣處懷古
2016年2月27日作者:西咸古都網
現在渭河三號橋南岸西邊就是釣魚台村,古時的渭河支流充沛,大河泱泱,水碧浪青,鳥飛魚翔,充滿著詩意畫意。三千多年前,周文王就在這裡,拜見了正在垂釣的薑太公,村子因此而得名。遠在秦漢時代,渭河南岸釣魚台位於皇帝狩獵和遊覽的上林苑之內。
咸陽姜太公垂釣處懷古
時間跨越到二十一世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公元2013年的釣魚台村已經全部拆遷了,2013年7月的一天,我來到在離渭河三號橋大約500多米,西邊南岸只留下一塊,上面鐫刻著“太公垂釣處”石碑與一座龍王廟宇。在林立的高樓大廈的背景下,孤獨的在思索著什麼……。公元2014年8月6日,我路過姜太公垂釣處,發現這裡成為廢墟,龍王廟不見了,石碑被推翻了。我遇到幾位老人,他們說:“2014年8月1日晚12時就像賊一樣把龍王廟被一群流氓推倒了,石碑也被這些推倒了,在錢權面前我們好渺小,希望社會的正能量懲罰這些法西斯。”看到很多老人流淚。我心不是滋味,開發可以變為利益,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鹹陽,怎麼連一個文化遺址就保護不了。
咸陽姜太公垂釣處懷古
據“江蘇經濟報”2010年8月6日的文章“臨泉歷史偉人姜太公”介紹: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號太公。出生於公元前1134年,古呂國(今河南新蔡)姜寨(今屬安徽臨泉縣),卒於公元前1015年,享壽119歲。是我國古代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謀略家、軍事家。西周文王、武王時期拜為太師,輔助周武王推翻殷商王朝後,封於齊地(今山東臨淄),為齊國的始祖,史稱周師齊祖。後世儒家尊為聖人,民間奉為神人。”
《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呂尚蓋常窮困,年老矣,以魚釣虷(音幹gdn,地名,即泉),周西伯(即周文王)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
【全唐詩】卷四二九中,白居易的“渭上偶釣”描寫了在咸陽姜太公垂釣處的自然風光與歷史的淵源。
咸陽姜太公垂釣處懷古
渭水如鏡色,中有鯉與魴。
偶持一竿竹,懸釣至其傍。
微風吹釣絲,裊裊十尺長。
誰知對魚坐,心在無何鄉。
昔有白頭人,亦釣此渭陽。
釣人不釣魚,七十得文王。
況我垂釣意,人魚又兼忘。
無機兩不得,但弄秋水光。
興盡釣亦罷,歸來飲我觴。
從“渭上偶釣”可以看出,咸陽釣魚台在唐朝就是是一個風景秀麗,環境幽雅的風水寶地。那時渭河水是清的,可以看見河底,也可以看見魚兒在水中流動。文人墨客確信這是當年姜太公垂釣處,所以紛紛到此隨意釣魚,希望不得志的生涯有所轉機,有時一條魚也釣不到,主要是享受快樂而已。在渭河流經姜太公垂釣處,清澈的水面蕩漾,可以看到鯉魚和魴魚在水中游動。渭陽就是鹹陽。
咸陽姜太公垂釣處懷古
三千多年前,姜太公釣魚的釣鉤是直的,上面也不掛魚餌,也不沉到水里,並且離水面三尺高。他一邊高高舉起釣竿,一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願意的話,就自己上鉤吧”。別人見他這樣,就勸他說,你這樣是釣不到魚的。太公舉了舉釣竿,說“我不是為了釣到魚,而是為了釣到王與侯”。太公奇特的釣魚方法,傳到了文王那裡。文王知道後,派一名士兵去叫他來。但太公並不理睬這個士兵,只顧自己釣魚。文王聽了士兵的禀報後,改派一名官員去請太公來。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文王這才意識到,這個釣者必是位賢才,要親自去請他才對。於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換了衣服,帶著厚禮去請,太公見他誠心誠意來聘請自己,便答應為他效力。被文王拜為太師,後來,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還幫助文王的兒子武王滅掉了商朝,被武王封於齊地,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成語“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來源此典故。
咸陽姜太公垂釣處懷古
咸陽地處關中平原腹地,渭河穿城而過,人文積澱深厚,景物名勝眾多。明弘治六年(1493年)咸陽知縣趙璉君與邑進士將咸陽名勝概括總結為咸陽八景,即渭陽古渡、細柳清風、畢原荒塚、灃水碧波、魚台晚釣、馬跑泉磯、杜郵春草、龍巖翠柏。俟後於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咸陽知縣李採繁君亦各有讚詞。
一蓑煙雨渭濱秋,
紅蓼白萍景物悠。
何處鐘聲風捲浪,
誰家漁笛夜停舟;
忘機鷗鷺隨時伴,
有用絲綸任意投。
卻憶當年熊入夢,
釣台千古尚堪遊。
贊曰:水平綠綠,岸草青青,鷗鷺無心,天水一色。一蓑煙雨,兩鬢風霜。野寺鐘聲,江村漁火。一時把釣,千古垂芳。詩家情趣,正在於此,是為一景。
魚台,姜子牙釣魚的地方。
晚釣,即姜子牙月夜泛舟於此且垂釣的意思。
咸陽姜太公垂釣處懷古
秦都區釣台鎮釣魚台村在今咸陽市西側,清光緒年間陝西巡撫曾經立了一塊高約2米多,寬約0.6米的石碑。碑上刻著“太公垂釣處” 幾個楷書大字。
據1931年(民國二十年)劉安國主持的《重修咸陽縣志》所載“釣魚台,在縣西十里,《說苑》:周東海人士呂尚垂釣於此。舊有廟碑。”《說苑》為西漢劉項所撰,可見,早在西漢之前就有太公在此垂釣的傳說。民國時期,村西渭河岸上立有石碑,上面鐫刻著“太公垂釣處”。石碑旁邊有一座廟宇,村民稱之為“龍王廟”。龍王廟裡供奉著三尊塑像:中間的是龍王,兩邊的是周文王和姜太公。
張鴻傑老先生進行多次實地考察後,在咸陽渭河三號橋西邊南岸姜太公釣魚處見向南約有6公里的長度曾經是渭河古河道,現在稱為曹家灘,最南端處在咸陽,長安,戶縣的交界處,歷史上是原沙河,新河,澇河與渭河的匯交處。時過遷景,沙河無水,新河成為小溪,渭河與澇河的匯交處向西移動了大約5公里左右。
咸陽姜太公垂釣處懷古
公元2009年6月13日下午,我們一家人在渭河三號橋南岸下車,步行向西穿過釣魚台村,在村學校的後面,就是當年太公垂釣處。在現渭河南岸外30米處。太公廟朝西,前面是一片荒灘。說明以前渭水在這裡是從南向北流向南。這是是原秦漢時期上林苑的範圍,渭河在這裡有大片美麗的濕地,濕地可以蓄積洪,調節氣候,可作為巨大的暴風雨緩衝器,還是一個有毒物質的降解容器。美麗的濕地,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家園。經過濕地的淨化,過濾,秦漢以前,唐宋時期,渭河水變清。成為一個風景秀麗,環境幽雅的風水寶地。
咸陽姜太公垂釣處懷古
上世紀70年代為了造田,將渭河控制在固定的河道裡,古河道以及周圍擁有大片的濕地的現在變為良田,河床改道後,太公垂釣處孤零零處在南岸之外。更有甚者,在上世紀石碑被人砸碎,撇到渭河邊無人問津了。村民自覺將僅保留下的五塊殘碑現保留在太公廟內。1961年,有個日本代表團要參觀太公垂釣處,村里的一位姓趙的教師根據記憶,書寫“太公垂釣處”幾個楷書大字,人們又立了一塊和過去大小差不多的青石碑子。原來的碑子是青石的,所幸的是,碑文的字體與原碑十分接近。在文革中又被人推到,村民們為了保護文物自覺捐資重修太公廟,又用水泥地基將石碑加固起來。廟裡供奉著三尊塑像:中間的是龍王,兩邊的是周文王和姜太公,廟的南牆繪有“文王訪賢”的彩繪。北牆繪有“太公垂釣”的彩繪,西南角保留著原來的五塊殘碑。
咸陽姜太公垂釣處懷古
我多次經過姜太公處,站在太公垂釣處碑前,為他的命運堪憂,隨著城市的膨脹,釣魚台村已經消失了,這裡也有可能建立起以薑太公垂釣處為中心的濕地公園,說不定那一天它也許永遠從這個地球上消失。
太公垂釣處是歷史文化亮點,雖然由於時代變遷,地理變化,但仍在浩瀚的典籍中閃閃發光,被人們永久地記憶著;其現狀應引起世人的關注,引起各級政府的關注,所以要加大對咸陽曆史文化的搶救,別讓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在我們手中消失了……。這正是:
咸陽姜太公垂釣處懷古
關中腹地在咸陽
魚台晚釣飛熊忙
上鉤只能直中取
文王求賢拜丞相
子牙輔助周文武
文韜武略軍事強
百家宗師耀千古
歷史文化氤氳長
-----------------------------------
姜子牙的打神鞭雖元始天尊所賜,有八十四道符印,其實沒什麼卵用
2016年2月21日作者:指點江山
當大家看到姜尚揮舞著打神鞭,將聞太師的雌雄金鞭一下子劈成兩段時,一定有很多人認為這件號稱“玉虛至寶”的法器非常強悍,但其實這件所謂的至寶,只不過是件二流法器,唬人的罷了。那麼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都知道,姜尚是在第二次前去崑崙山尋求幫助的時候,得到了打神鞭,配合杏黃旗,可以說是有攻有守。
可是事實上這件用來攻擊的法寶並不太給力,例子如下:第一次,他在與魔家四將交手的時候,不但沒有傷到對方些許,甚至連打神鞭都被人收走了,原因就在於,這打神鞭,只能打神,也就是特指的封神榜中之人,除卻這些人以外,打神鞭誰也打不了,甚至還不如凡人手中的一根竹棍。
姜子牙的打神鞭雖元始天尊所賜,有八十四道符印,其實沒什麼卵用第二次他在與殷洪交手的時候,同樣使出了打神鞭,雖然命中了目標,但卻未傷敵手分毫,究其原因是因為這殷洪身上穿有一流的仙衣,能夠完全防禦打神鞭所造成的傷害,如此才沒有受傷。緊接著馬元又出手助戰,與姜尚斗在了一起,結果沒有幾個回合,他就一把將打神鞭搶了過來,揣進了身上的皮袋中,誰叫他也不是“神”呢。
第三次他是與孔宣交手,這次姜尚依舊成功命中目標,但是卻絲毫沒有成效,原因就在於對手實力遠強於他,而這打神鞭的威力又太小,所以根本不可能對他造成傷害。
最後一次是與法戒打鬥,依舊因為對方不是“榜上之神”而失利,打神鞭再一次被奪。整理下來,似乎基本上是都是因為其功能性較偏,那麼真的是如此嗎?
姜子牙的打神鞭雖元始天尊所賜,有八十四道符印,其實沒什麼卵用早先打神鞭出場的時候,還頗有氣勢,是元始天尊賜下的,足足封有八十四道玉虛符印,專門用來打那些封神榜上的神仙。
至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訊息,就是這件法寶其實就是用來促成封神大業的一件輔助品而已,一來沒有極深的底蘊,二來用出處就這麼多,所以這樣一件法寶又能有多珍貴。大家都知道封神榜就是三教教主弄出來的,他們先將封神榜制定完畢,然後在一一處理各方面的細節,到最後想到為姜尚準備這樣一柄趁手的武器,一共才有多長時間的準備時間?所以書中所寫的那八十四道玉虛符印,應該就是這柄打神鞭最珍貴的地方了。
這樣一件速成品,估計元始天尊也拉不下臉來親自製作,多半是由他得手下之人打造出來的,用來給姜尚稍微增加點勝算而已,想它連殷洪身上的仙衣都無法撼動一絲,足可見其品質低劣。
姜子牙的打神鞭雖元始天尊所賜,有八十四道符印,其實沒什麼卵用根據一定統計,書中記載這打神鞭顯威不到二十次,其中僅有一次將對手的法器打壞,另外還有四次沒有命中對手,其餘的都打中了,但是真正斃敵的卻僅有三次,而且都是正中眉心,剩下的人家要么毫髮無損,那些受傷的在服下丹藥休養一段時間後也全都恢復如初了。
由此我們能看出來,這件法寶的精準度還是比較可觀的,而且也頗有成效,凡是能給對手造成創傷的,都能逼其潰退,但是我們都知道上陣應該殺敵,而打神鞭卻是三番五次的傷敵,估計姜尚自己也吃不消,就算打中一百個人,最多也就能死二十幾人,這種比例實在是有些駭然,就算只看這一點,它也不能算得上是一流法器。
這就像是現在遊戲人常用來打架的板磚,除非找准位置才能一擊斃命,否則充其量也就是讓對方流點血罷了,你們說打神鞭已經跟板磚淪落為統一階位的法器了,又怎麼可能算得上是一流?
姜子牙的打神鞭雖元始天尊所賜,有八十四道符印,其實沒什麼卵用這時我們再看,第一次他面對四魔將之時,除卻對方是佛教中人以外,他們手裡還有至寶混元傘,而打神鞭不過才是二流法器,上面是一流,再往上才是至寶,如此巨大的品質差距,打神鞭憑什麼贏。
其次那孔宣約莫有教主級的實力,用打神鞭打他,無異於三歲小孩子揮拳打肌肉男,照單全收都沒有問題。
最後就是那馬元,按說他實力平平,就算不是神,也不可能有那麼利落的身手,將打神鞭奪走,這說不通啊。究其原因,其實是出在了那準提道人的身上,相信此書的不少讀者應該還記得這樣一個情節,他指著馬元稱,你修煉五行道術完全就是在浪費生命,倒不如跟我去西方教修佛,馬元忙不迭的答應了下來,說到這裡很多人應該都釋然了吧,此人是被準提選中的弟子,又豈能是姜尚隨便殺死的?
--------------------------------------
道德天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太上老君
道德天尊,全稱「一氣化三清 太清 居火赤天 仙登太清境 玄氣所成 日神寶君 道德天尊 混元上帝」,通稱「太上老君」,簡稱「老君」。又稱「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
道德天尊乃道教天神,傳說中的道教教主,為「三清」之第三位[1]。
簡介[
老君誕辰為二月十五日,是三清尊神中受到最多香火奉祀的神明,在道教宮觀「三清殿」,其塑像居左位,手執蒲扇或日月寶扇。相傳老君居住在太清聖境。
道教相信道家哲人老子是老君的化身,度人無數,因其傳下道家經典《道德經》,故稱老君為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為開山祖師,其從神有尹喜、徐甲等。
許多道教祖師都自稱得到老君顯靈的啟示與教誨,如漢朝的張道陵、南北朝的寇謙之等。唐朝皇室更尊奉老君為其始祖。
據記載,太上老君的形象是身長九尺,黃色,鳥喙,隆鼻,秀眉長五寸,耳長七寸,額有三理,足有八卦。居金樓玉堂,穿五彩雲衣,有十二條青龍、二十六隻白虎、二十四隻朱雀、七十二隻玄武、十二隻窮奇、三十六隻辟邪護衛在身旁[2]。
《魏書.釋老志》稱太上老君「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雲笈七籤》稱太上老君「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其化身眾多,有老子八十一化之說,據記載,玄中法師、金闕帝君、廣成子、赤精子、文邑先生等皆為老君降生的化身。
《西遊記》中,老君居「離恨天兜率宮」,有法寶「金剛琢」、「八卦爐」等,曾助二郎神降伏孫悟空,後想將孫悟空用八卦丹爐煉化,反被其逃脫並踢翻丹爐,爐磚化作「火焰山」。其座下青牛怪、金爐童子、銀爐童子曾下界為妖,使取經隊伍遭蒙劫難;《封神榜》中,則是居「玄都洞八景宮」,是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師兄,有法寶太極圖、玲瓏塔等,曾下山助姜子牙破誅仙陣、萬仙陣等。
-----------------------------
他的本事比姜子牙還大,活到了百歲的千古名相_歷史_萬花鏡 - http://goo.gl/JhE8Rx
商朝形勢圖
-------------------------------------------------
〈旄丘〉這首詩的作者是姜太公的女兒,周武王的正妻,周成王的母親,史稱為「邑姜」-胎教/〈旄丘〉是一首非常優秀的詩篇,她所闡述的道理,對古人及現代人教育孩子都有指導及借鑒的意義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gdiUqX
晉祠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聖母即周武王之妻子邑姜,亦為姜子牙之女兒。為周朝開國之君周武王之王后,周成王、唐叔虞之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6gzSEZ
太公望/姜太公/聖母即周武王之妻子邑姜,亦為姜子牙之女兒。為周朝開國之君周武王之王后,周成王、唐叔虞之母/”太姜、太任、太姒合稱“三太”,後世以“太太”作已婚女性的尊稱,代表賢德直追三太。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9T95vy
胎教始祖/“太太”一詞的由來,以女德化育千秋百代的周初「三太」:太姜、太任和太姒三位賢妃/周有三母,乃王季之母太姜,昌之母太妊,武王之母太姒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Hjvsg1
武廟/齊丁公呂伋/姜太公之女邑姜,而丁公為太公之子/九府圓法/國寶金匱直萬-王莽時期所鑄錢幣/姜太公的《九府圓法》指的是”掌財產之官,西周掌管錢幣的九個政府部門分別是:太府.王府.內府.外府.泉府.天府.職內.職金.職幣。《周禮.春官.天府》記載:“天府”掌管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國寶金匱直萬/唐朝開始追封姜尚為武成王,與孔子的文宣王相對為文武二聖 明太祖封關羽為武成王; 因此像在台灣的日月潭的文武廟, 武廟即祀奉關羽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2YVsdl
秦始皇的祖先究竟是誰?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姜子牙當上了太上老君/姜維/姜子牙武聖。739年唐玄宗下詔追封姜子牙為武成王;宋朝時姜子牙所著的《六韜》被列入武經七書,他本人被追封為昭烈武成王。在武廟中,更是以姜子牙為首/姜子牙的坐騎應該就是麋鹿。姜子牙是商周時期人氏,那時麋鹿很繁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5Gy0I7
姜姓起源/姜佳氏/德容言功-婦女具備的四種德行+溫良恭儉/慈安太后生母:姜氏(後改為姜佳氏)/中國最古老八大姓氏+姜、姬、媯、姒、贏、姞、姚、妘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M3KcGY
董鄂氏-美女/董鄂妃/董鄂氏以邑姜為楷模-邑姜之後誰人/孝獻皇后-董鄂妃/御制董鄂后行状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L6zh2h
呂不韋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中國戰國時代衞國濮陽(今河南濮陽南)著名商人[a],戰國後期著名政治家,後位及秦相,在秦為相十三年。廣招門客以「兼儒墨,合名法」為思想中心,合力編撰《呂氏春秋》,有系統性的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後為先秦雜家代表人物之一[1]。
執政時曾攻取周、趙、衛的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對秦王政兼併六國的事業有重大貢獻。後因嫪毐集團叛亂事受牽連,被免除相邦職務,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下令將其流放至蜀地(今四川),不韋憂懼交加,於是在三川郡(今河南洛陽)自鴆而亡。
呂不韋為衛國濮陽人,在韓國陽翟經商,因「販賤賣貴」而「家累千金」。
呂不韋在趙國都城邯鄲經商時,偶然結識秦國公子,留於趙國的人質嬴異人(秦莊襄王) ,認為「奇貨可居」,決定幫助嬴異人返回秦國,後將趙姬送給嬴異人,生下一子嬴政,並資助嬴異人千金,助其返秦。為了讓異人將來可以登上王位,他拿出500金送給異人,作為日常生活和交結賓客之用;呂不韋又用另外500金購買奇珍異寶,然後親自帶去秦國,以討好太子安國君和其夫人華陽夫人(見《史記·呂不韋列傳》)。華陽夫人膝下無子,呂不韋透過其弟與其姊說服華陽夫人收異人為義子,華陽夫人再說服安國君立異人為子嗣,如此可使華陽夫人避免在年老色衰下失寵。華陽夫人接受了這個說法,並親自接見異人。因華陽夫人是由楚國嫁來的貴族,呂不韋採取「鄉情攻勢」,事先教異人穿楚服,說楚語,加上異人本身的應對得體,華陽夫人果然大為感動,令異人改名「子楚」,收為義子;又說服安國君立子楚為子嗣。如此一來異人變為安國君之嗣子,其在秦國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昇。
前251年,秦昭襄王嬴稷薨,太子安國君繼位,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儲君嬴子楚繼位,即秦莊襄王。
前249年,秦莊襄王以不韋為相邦,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同年,東周君與諸侯謀秦,呂不韋奉命誅殺東周君,滅東周國。
三年後(前247年)秦莊襄王病故,嬴政繼位,即後之秦始皇。嬴政年方十三歲,尊不韋為「仲父」。
呂不韋常與太后私通,後因恐禍及己[2],竟以「大陰人」嫪毐偽裝成宦官,獻給太后,且甚得太后專寵,並與嫪毐生下兩個私生子。
前237年,秦王政發現母親趙氏與呂、嫪姦情,不但有私生子,並傳出秦王政也是為呂不韋之子[3],先誅嫪毐,毒殺母親趙氏與嫪的私生子,軟禁母親趙氏,卻沒有殺死呂不韋。
前236年,秦王政將呂不韋流放於蜀。
前235年,呂不韋不能自安,飲鴆自殺[4]。
呂氏春秋
呂不韋生前「招致天下遊士」,有鑑如荀況及其學生,都喜歡著書立說以名揚天下,呂不韋因而授意他的食客編撰《呂氏春秋》,寫成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萬言。書成之後,呂不韋自覺《呂氏春秋》已經包含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因此對該書充滿信心,並將它公布在咸陽城門,上面懸掛著一千金的賞金,遍請諸侯各國的游士賓客。呂不韋聲言若有人能對《呂氏春秋》增刪一字的話,賞千金[5]。
權力之毒:最牛商人呂不韋、桑弘羊之死
2015年12月15日10:20 中國經營報 我有話說( 203 人參與) 收藏本文
對於呂不韋來說,政治本來於他只是牟利的工具,玩著玩著他卻當真了,放棄了商人的本分與初衷,卻又缺乏職業政客那種破釜沉舟的決心與狠勁;桑弘羊雖然終身為官,畢竟只是商人家庭的子弟,官當得久了,他居然真以為自己成為這個政權的一部分,以至於要鞠躬盡瘁。
呂不韋呂不韋
作者:雪珥
1
商人玩政治,利潤極高,這是中國特色的政商關係史不斷證明了的。
在極其擅長“裝”的中國歷史上,似乎只有呂不韋一人對政商關係的利益驅動直言不諱。《戰國策》曾經記載了呂不韋與他父親的對話。呂不韋問:“耕田之利幾倍?”呂父回答:“十倍。”又問:“珠玉之贏幾倍?”答:“百倍。”再問:“立國之贏幾倍?”答:“無數。”呂不韋告訴父親:“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食;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願往事之。”
這段對話,發生在呂不韋到邯鄲經商,遇到秦國留在趙國的人質“異人”(又名“子楚”,即後來的秦莊襄王)之後。另據《史記》記載,他遇到子楚的第一感覺,是“此奇貨可居”。這是“奇貨可居”這個成語的來源。
商人呂不韋的確敏銳地看到了商機:對子楚這件“奇貨”進行投資,可以撬動盈利“無數”的“立國”生意。日後,他也的確從這樁生意中收穫了巨大的利益。
商人玩政治,最成功的是兩人:除了戰國時的呂不韋之外,就是西漢時的桑弘羊,兩人都混到了總理級別,並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實際上把持朝政,對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乃至此後中國歷史的進程發揮了巨大的影響。
不過,在高收益的背後,也有著高風險。這兩人下場都極為悲慘:呂不韋因擔心秦王嬴政加害而喝了毒酒自殺,全家被流放;桑弘羊則更慘,被“烹”而死,全族被滅。
唐代的柳宗元在《招海賈文》中,曾對包括呂不韋和桑弘羊在內的四位著名商人的命運有所點評,常為後人所引用:“膠鬲得聖捐鹽魚,范子去相安陶朱。呂氏行賈南面孤,弘羊心計登謀謨。”
這四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跨越政商兩界。
膠鬲是商朝末年的賢臣,“遭紂之亂,隱遁為商,文王於鬻販魚鹽之中得其人,舉之以為臣也。”(《孟子注疏》),因此,孟子說“膠鬲舉於魚鹽之中”(《孟子·告子下》)。他與後世的范蠡一樣,從政時都是賢臣、功臣,經商主要是為了全身遠害。區別則在於膠鬲的經商似乎僅僅是謀生而已,不如范蠡那樣聲勢浩大,成為商界典範甚至後世的財神;膠鬲後來再度進入官場,為周文王效力,范蠡則終生不再入仕。此二人,在柳宗元看來,是處理政商關係得當,因此得以善終的典範。
呂不韋、桑弘羊,則與膠鬲、范蠡不同:呂、桑二人,都是商賈出身,而後入仕,最終,兩人都死於政治。
四人對比,但凡不斷遠離體制、棄“政”從“商”的,似乎更能得以善終;但凡不斷貼近體制、棄“商”從“政”、甚至以“商”從“政”的,似乎更易自蹈險地。
2
呂不韋看中子楚“奇貨可居”之後,開始運作這樁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政治生意”。他迅速獲得了子楚的信任,他的經營思路很簡單:協助子楚返回秦國,爭奪秦國的王位。子楚則承諾,成功後對半分成:“必如君策,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
在這一過程中,呂不韋作為天使投資者,承擔了子楚的所有運作經費及生活費用。甚至,根據司馬遷的描述,呂不韋還將已經有了身孕的姬妾送給子楚,生下一子,取名為“政”,據說這就是日後的秦始皇嬴政。
兩人的生意進展順利,子楚迅速完成了人質回國、重回體制、立為太子、即位為王的IPO全過程,是為莊襄王。莊襄王元年,以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河南雒陽十萬戶。莊襄王即位三年後去世,太子嬴政——按司馬遷說法就是呂不韋的親生子,即位為王,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家僮萬人。至此,呂氏完成了第二輪IPO,“立國”生意達到頂峰。
與呂不韋主動貼近政治、要做“立國”生意不同,桑弘羊的從政則是別無選擇的“童子功”:作為商人之子,他在13歲的時候,因心算能力,而被選入政府擔任“侍中”,成為日後漢武帝的親近之人。史料沒有過多談及桑家的境況,但毫無疑問,“商人”與其說是桑弘羊的職業,不如說是他的家庭背景。從13歲進入體制,直到73歲被殺,60年來桑弘羊實際上一直都在體制內,並沒有當過一天的“商人”,依靠對官俸及賞賜收入進行有效經營而致富,他在晚年的自述中曾說:“餘結髮束脩,年十三,幸得宿衛,給事輦轂之下,以至卿大夫之位;獲祿受賜,六十有餘年矣。車馬衣服之用,妻子僕養之費,儉節以居之。俸祿賞賜,一一籌策之,積浸以致富成業。”(《鹽鐵論·貧富》)
桑弘羊能進入體制,最初就是因為其心算能力(“心計”),其後能飛黃騰達,則是因為其在經濟管理(“言利”)方面的才華。從30多歲與山東大鹽商東郭咸陽、南陽冶鐵商孔僅一起,被漢武帝任用參與經濟改革開始,桑弘羊在體制中的地位不斷攀升,從最初的“侍中”,到“大農丞”“治粟都尉”“左庶長”“御史大夫”,到最後的託孤大臣,權傾朝野、位極人臣,成為商人(或商人子弟)從政的典範,與呂不韋的確堪有一比。
漢武帝的不朽武功,與桑弘羊為其操盤運作的經濟改革密不可分。
漢初國力衰微,面對來自匈奴的千年威脅,只能忍氣吞聲、韜光養晦,但匈奴問題不解決,國防危機終歸難以緩解,中華帝國終歸將生活在不確定的恐懼之中。到漢武帝即位之後,“漢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會。”(《史記·平準書》經濟積累已經到了相當的程度,史稱“文景之治”,解決國防困境也就自然擺到了議事日程之上。
漢武帝一改先人韜光養晦的做法,主動出擊,但戰爭的消耗巨大,光靠國庫老本並非長久之計,“賦稅既竭,猶不足以奉戰士”。而此時,數十年安居樂業也造成民間的拜金主義,以及對國家大事的漠然,“富商大賈或蹛財役貧,轉轂百數,廢居居邑,封君低首仰給,冶鑄煮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國家之急,黎民重困”(《史記·平準書》)。
正是在此背景下,桑弘羊所參與的漢武帝經濟改革出台了。這場改革的諸多舉措,其核心內容可以一言以蔽之:“國進民退”,或者確切地說“國進商退”,與此前“文景之治”藏富於民、休養生息不同,這場改革則要求發揮政府對資源配置的決心性作用,加強財政汲取能力,並且毫不忌諱對商人階層進行打壓、剝奪。
桑弘羊等人的改革措施,主要是:
推行鹽鐵酒專賣。鹽鐵專賣是早在管仲時期就大力推動的,在漢武帝改革中,鹽鐵專賣最初由孔僅、東郭咸陽主導,下派負責各地具體運作的多是商人,出現了嚴重的權力尋租及質量問題。在桑弘羊接手之後,以官易商,大力整頓,推行統購統銷,成效顯著。桑弘羊後來總結認為:“今意總一鹽鐵,非獨為利入也,將以建本抑末,離朋黨,禁淫侈,絕並兼之路也。”
推行均輸、平準。所謂“均輸”,就是各地上交中央的貢品,不必非要到處採購貢品——因為中央所攤派的貢品,未必各地都有出產。而是按照貢品在當地的市價,另折合成當地出產的產品繳納,而後由“均輸官”(後多由“鹽鐵官”兼任)統一調運、出售獲利。所謂“平準”,則是國家通過對大宗商品的儲備進行調整,從而對這些商品的價格進行調控,防止物價過低或者過高。
進行幣值改革。將各郡國鑄錢的權力統一收歸中央,統一管理鑄幣原料,統一貨幣質量標準,大大提升了貨幣的公信力,穩定了幣值及物價。
實行算緡、告緡。所謂“算緡”,就是凡工商業者必須繳納財產稅,每二緡抽取一算(10%),小工商業者可以減半抽稅。而所謂“告緡”,則是對不如實呈報財產的人,鼓勵告發,告發屬實的,被告發者財產充公,而告發者則可獲得財產的一半作為獎賞。
這幾項政策,大大地加強了漢武帝時期的政府財政收入,得以應對數額驚人的國防開支及其他開支。毫無疑問,在這些措施的背後,桑弘羊等人的商人背景令他們能更為清晰地看到問題的癥結,抓住財富的七寸。歷史證明,中國歷朝經濟改革,雖然都是在政府乾預經濟上大做文章,但是成效卻多有不同。凡是改革者有著經商閱歷的,比如管仲、桑弘羊,改革本身似乎更接近其目標;反之,過程中的變形走樣就多,改革成效折扣也大。
桑弘羊桑弘羊
3
盛極而衰,乃千古定律。
呂不韋成了相國之後,根據司馬遷的八卦記載,不斷與太后通姦——那本是他的姬妾嘛,但太后在這方面過於旺盛,呂相國有點吃不消,就給太后推薦了一位猛男嫪毐,偽裝成宦官,藏於宮中。後來嫪毐甚至與太后生下兩子,陰謀奪位,被嬴政發現,滅嫪毐三族,殺太后所生兩子。
嬴政本想殺呂不韋,但考慮其功勞至大,僅僅罷免。呂不韋離開京城咸陽被貶斥到河南之後,“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這樣強大的人脈,令秦王嬴政“恐其為變”,於是寫了一封信問呂不韋:“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要將呂不韋全家流放蜀地。呂不韋驚恐之下,飲酖而死。
至此,一場大買賣以破產結束。不知呂不韋在彌留之際,是否也感慨“立國之贏無數”的背後,也有“無數”的風險。
桑弘羊的改革,對於當時的既得利益集團而言,不僅是在斷人財路,甚至也是在斷人生路。這些人的憤怒,不敢對著體制、對著皇帝發洩,自然要衝著桑弘羊們,以至於連天降大旱,都有所謂“烹弘羊,天乃雨”的說法。不過,這些人沒有“殺羊”的資源與能力。
桑弘羊最後的悲劇,是因為作為託孤大臣之一,捲入了與大將軍霍光的政治鬥爭之中。首先,他們在政策上出現嚴重分歧。經過武帝時期的長期征戰,一些大臣提出應該休養生息,霍光對此表示同意,但在60多名高幹參與的中央全會上,桑弘羊與霍光等人在鹽鐵官營等財經政策、匈奴和戰等國防政策上發生了激烈爭論,史稱“鹽鐵會議”。其次,他們之間發生了激烈的權力鬥爭,桑弘羊捲入了另一輔政大臣上官桀父子策動的政變,終因敗露而遭誅殺並滅族。
4
呂不韋的問題究竟在哪裡?可以肯定,絕非因為八卦問題。一方面,所謂秦王嬴政是他親生之子,以及他在太后與嫪毐的淫亂中所扮演的皮條客身份,史家一直存疑。另一方面,從司馬遷的記載看,即便秦王對嫪毐動手,也並非出於淨化宮闈,而在於嫪毐試圖奪位。
呂不韋被清算,關鍵是與秦王發生了根本的權力衝突。
呂不韋投資“立國”的收益,不僅在於獲得了十萬戶的封邑,及家僮萬人,也不在於當上了秦國的總理,而在於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成了秦國真正的掌舵人。第一輪IPO成功時,子楚即位,人過中年,加上早年在趙國當人質嘗盡苦頭,在酒色上進行報復性的彌補,因此,在位3年基本不管政務,都是呂不韋一手掌控。第二輪IPO,嬴政即位,年紀很小,“委國事大臣”,仍是呂不韋當國。前後算起來,呂不韋當國總共13年之久,而在這13年中,從經濟建設到外交、戰爭,都是呂不韋一手操盤,因此郭沫若曾評價說:“假如沿著呂不韋的路線走下去,秦國依然是要統一中國的。”問題在於,如果呂不韋也能帶領秦國統一中華,那在嬴政眼中,這個天下又是誰人的天下呢?
呂不韋編撰《呂氏春秋》,其實反映了他本人對於嬴政的顧慮,進而試圖以理論建樹來影響、甚至捆綁嬴政。衝突的跡像比比皆是:
一、呂不韋為了編書,集納了食客3000人,表面上是效仿魏之信陵君、楚之春申君、趙之平原君、齊之孟嘗君,禮賢下士,匯集英才,但私人勢力如此強大,秦王嬴政將有何感想?
二、《呂氏春秋》成書,洋洋20多萬字,呂不韋將書放到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這樣的做派,既是為新書做廣告,又是示好天下英才。呂不韋早已是秦國的“政治權威”,如此大樹“理論權威”的架勢,秦王嬴政當做何感想?
三、《呂氏春秋》成書當年是嬴政即位8年,次年嬴政就要舉行“冠禮”,隨後親政。這樣的時機選擇,不會是巧合。呂不韋在很大程度上,試圖以自己的理論約束即將親政的嬴政。他在書中直言編撰的意圖:“嘗得學黃帝之所以誨顓頊矣,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為民父母。蓋聞古之清世,是法天地。凡《十二紀》者,所以紀治亂存亡也,所以知壽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喻之地,中審之人,若此則是非可不可無所遁矣。”秦王甘心受呂不韋的約束嗎?
四、《呂氏春秋》中所涉及的大量治國思路,與商鞅以來的秦政相左,尤其提倡對君王的權力進行極大的限制,主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以無為為綱紀”,國君要“處虛”,“無智,無能,無為”,不必過問具體的政務,只須用力選拔人才和考察人才。關於《呂氏春秋》的政治主張,郭沫若整理為五個方面:第一,反對家天下;第二,尊重民意;第三,贊成哲人政治;第四,謳歌禪讓;第五,主張君主無為。對照嬴政後來的做派,可謂南轅北撤。後人論述《呂氏春秋》,多有提及對相權的鼓勵及對君權的限制,這不僅是兩種治國思路的比拼,也是呂不韋與秦王嬴政兩人現實權力鬥爭的反應。
從司馬遷記載的文本來看,秦王決定動手,是因為呂不韋被貶斥之後,依然“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權力的本質是什麼?就是影響力,被貶斥之後,呂不韋仍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這不能不令秦王驚心與警覺。
更深一層的問題接踵而至,呂不韋有無可能避免這種“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命運?考察史實,結果並不樂觀:呂不韋雖然掌權13年,卻並未真正掌握最為核心的軍權,他所接納的3000食客,亦無武才,關鍵時刻,連孟嘗君麾下的雞鳴狗盜之徒也不如;在政權上,他所舉薦的嫪毐長期與他分庭抗禮,有學者甚至認為在嬴政親政前,太后-嫪毐與嬴政-呂不韋成為兩個競爭的團體,十分類似晚清所謂的後黨與帝黨。
一個沒有任何自衛能力的人,卻試圖高調地對最高領導者施加約束性的影響,他的高調,無非是找死的前兆而已。
5
最後要了桑弘羊和家族性命的,有兩個根本原因:
一、任何一個偉大的時代終究要謝幕,謝幕時就需要一隻大羔羊作為獻祭,以便對沖“偉大”的製造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殘酷甚至血腥。當時代已經不需要改革者的智慧時,改革者的腦袋或許就是最後一點還可利用的資產。
二、真正有能力要殺“羊”、也最後真正殺了“羊”的,其實都不是他所從事的經濟改革的受損者,而在於另一群即便從他的改革中受益、卻依然憤恨他擋了路的人——更關鍵的是,這些人有著遠比他更為強大的政治能量及更為決絕的殺伐之心。
當桑弘羊投身漢武帝的改革大業時,他應該不會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會遭遇與商鞅一樣的下場,甚至連死法都一樣殘酷:商鞅是被“車裂”而死,桑弘羊則是被“烹”而亡,兩人都被滅族。
無論是商鞅還是桑弘羊,他們在某種意義上都是一個大時代的開拓者、乃至締造者之一,他們對此也都有著確定無誤的自我定位。然而,如同國史上任何謀士一樣,他們長於為人謀、為國謀,卻未必長於為己謀,最後落個悲慘而死。
相比呂不韋,桑弘羊的結局多少有些委屈。他所活躍的漢武帝時代,無疑是中華帝國最為輝煌的巔峰之一。巔峰時刻的最偉大傑作,就是主動出擊匈奴,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邊患。而在這場連綿數十年的衛國戰爭之中,沙場領軍、決胜千裡的衛青、霍去病被後世尊為英雄,籌集錢糧、運籌帷幄的桑弘羊卻被當作“言利小人”及“聚斂之臣”而落下千古罵名。這無疑凸顯了中國歷朝史家的偽善:他們以為、或假裝以為,偉大的戰爭可以脫離“言利”及“聚斂”,可以僅靠軍事而不靠經濟,可以僅靠軍人而不靠商人。後世如北宋著名公知蘇軾,因作品中多有對古英雄的讚美而被普遍當作“豪放派”詞人,卻也極為刻薄地評價桑弘羊:“如蛆蠅糞穢也,言之則污口舌,書之則污簡牘”,他根本就沒搞清:沒有桑弘羊這樣的“蛆蠅糞穢”,哪裡能有衛青、霍去病這樣燦爛的鮮花盛開呢?
呂不韋和桑弘羊,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政治本不是他們的遊戲,卻過於入戲、過於當真了。
對於呂不韋來說,政治本來於他只是牟利的工具,玩著玩著他卻當真了,放棄了商人的本分與初衷,卻又缺乏職業政客那種破釜沉舟的決心與狠勁;桑弘羊雖然終身為官,畢竟只是商人家庭的子弟,官當得久了,他居然真以為自己成為這個政權的一部分,以至於要鞠躬盡瘁。
兩人都當真了,不懂得急流勇退。更為麻煩的是,兩人的影響力,正符合管仲當年對“二君二王”的顧慮,成為政權實際上的第二個權力核心。一山豈容二虎,這才是惹來殺身之禍的真正原因。
空有雄心,卻無狠勁;空有財富,卻無寸鐵;空有高位,卻無走卒。商人越位如此,不殺你殺誰?
秦始皇的爺爺在位三天就駕崩,卻奠定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根基!(資料圖)超可憐!他當皇帝三天就駕崩 卻讓秦始皇統一天下 https://bit.ly/3pPT4pe
秦孝文王在父親秦昭襄王在位的56年間,有41年是被秦宣太后、四貴所把持朝政,世人知道秦國有四貴,卻不知道秦國有秦王,在范睢入住秦國後,秦昭襄王採用了范睢的建議,驅逐了四貴,從秦宣太后奪回了權力。在奪回權力前一年,當時的悼太子在魏國做質子不幸去世,昭襄王按照長幼次序將嬴柱立為太子,
嬴柱雖然坐上太子的位置,但這個太子並不舒服,因為秦昭襄王41年間權力被架空,所以讓他變得善於猜忌,並把嬴柱視為威脅他地位的人。嬴柱為了不讓父王有猜疑之心,過的也很低調。忍辱負重14年後,終於登上了王位。只是嬴柱在位僅僅三天,就暴斃去世,但是他在即位之前,以太子的身份代理國事長達十個月,在這十個月裡,他做了三件事情:
1. 赦罪人,即赦免那些有罪之人。當然也並不是將所有的人都放了,秦昭襄王晚年的時候,變得十分暴虐,大興牢獄,許多功臣,都被他安上各種不同的罪名,關入牢獄之中。嬴柱即位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釋放之前被冤枉的大臣們。
2. 修先王功臣,襃厚親戚。秦昭襄王在位時,誅殺功臣,疏遠宗室,弄得人心惶惶。嬴柱登基之後,立即開始安撫先王的功臣,並拉近自己與宗室的關係,這樣做有助於安撫人心,使全國上下團結一心!
3. 弛苑囿。就是拆掉圍獵之類的娛樂項目,意在減輕百姓的負擔,讓百姓能夠好好地休養生息。
當然,嬴柱還有一件事情做得非常對,就是選對了太子。他還是太子之時,聽從華陽夫人的建議,將留趙的質子嬴異人立為嫡子,他登上王位之後,便將嬴異人立為太子,而嬴異人正是後來的秦始皇嬴政的父親!超可憐!他當皇帝三天就駕崩 卻讓秦始皇統一天下 https://bit.ly/3pPT4pe
超可憐!他當皇帝三天就駕崩 卻讓秦始皇統一天下 https://bit.ly/3pPT4p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