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 臺灣護理前輩陳翠玉紀念日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goo.gl/s0xljw

8/20 臺灣護理前輩陳翠玉紀念日

twmemory_0110512017-09-06_142836

【8/20 臺灣護理前輩陳翠玉紀念日】

「臺灣是我的故鄉,我們要回去,這是我們的權利,我將以我的生命爭取這個權利。」

陳翠玉女士,1917 年出生於彰化,高中畢業後前往日本就讀聖路加女子護理學校,1941 年畢業返臺服務。1947 年,二二八事件期間基於護理人員職責協助安置政府官員,獲救者事後竟堅持將她列入槍決名單中,她不得不前往加拿大避難,並在當地取得護理教育學位。
風波結束後,她回到臺大醫院擔任護理部主任,之後創辦臺大護校,開啟臺灣護理制度的現代化改革。1953 年,她拒絕國民黨透過教官將黑手伸入校園、並反對資格不符的國民黨教師任教,國民黨為了打擊她,不惜以偽造文書等方式羅織了貪汙、叛國等罪名監禁了三年,最後雖獲判無罪,但已徹底死心的她選擇了離開,代表臺灣護理現代化的臺大護校也在鬥爭下停擺。

之後她在世界衛生組織任職,於中南美洲期間,她看到了波多黎各人爭取獨立的努力,決定全力為臺灣爭取獨立自主,推動將美國護照出生地從 China 改為 Taiwan並四處宣講臺灣民主、人權理念,因此被中華民國政權列入「黑名單」而有家歸不得
1988年,她為了參加首次在臺灣舉行的世臺會,卻在國民黨阻擾下遲遲無法取得簽證,在繞行半個地球後才得以回臺,卻因為身體已不堪負荷,不到一個月後即逝世

多年來許多前輩犧牲生命、自由、家庭、人生的爭取下,現在臺灣已沒有所謂的「黑名單」。但在中華民國政權長期以其外來記憶與史觀覆蓋改造下,臺灣多元文化與歷史記憶早已嚴重毀滅,即使我們身在臺灣,臺灣恐怕也早已不是真正的臺灣。
陳翠玉女士宣示以生命爭取回家的權利,我們更需努力找回記憶與文化,讓每一個人都能回到真正屬於我們的故鄉。

#自己的節日自己紀念
8/20 臺灣護理前輩陳翠玉紀念日

延伸閱讀:六十年前的宇昌案
https://www.facebook.com/mock.mayson/posts/648414298632511

圖左:陳翠玉得罪中國國民黨遭羅織罪名懲戒
圖右:臺灣護理前輩陳翠玉

小英認識陳翠玉嗎?為返鄉而死的台灣女英雄—陳翠玉

File:演講中的台灣女士陳翠玉.jpg

在一九八八年為了回台參加世台會,企圖突破黑名單封鎖返鄉,走遍美、加等國都拿不到簽證,抱病繞了半個地球,輾轉到亞洲各國嘗試,終於在新加坡獲得簽證。但因為長途奔波各地,疲勞過度引發舊疾復發,抵台後就直接送急診就醫,不久後在台大醫院逝世,享年七十三歲
2016-05-12 06:00

◎ 林惠敏
如果蔡英文不認識陳翠玉,那麼五月十二日就是一個很合適的日子,請Google「記錄台灣第一位南丁格爾的傳奇人生」,就可看到《台灣女英雄陳翠玉》作者序文,不到兩分鐘的閱讀,夠了!
小英和陳翠玉的關係?去年十月大選前,國民黨政、媒又聯手炒作宇昌案,有位網友Mock Mayson因而寫了一篇「六十年前的宇昌案」(https://www.facebook.com/mock.mayson/posts/648414298632511),是這麼說的:「陳翠玉是第一位受聘於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擔任護理教育與顧問的『台灣護士』,也是台灣難得一見的國際級護理教育人才。但是國民黨當年只因為陳翠玉反對國民黨介入校園的立場,就全面扼殺了陳翠玉推動台灣護理教育與台大護校的發展,就像國民黨在宇昌案中扼殺台灣生技業、何大一與蔡英文的做法一樣。把一流人才還有台灣可能發展的產業都逼死了…。」
從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台大護校」創校校長變成黑名單成員,陳翠玉顛沛流離海外,一直到一九八七年、一九八八年才有機會兩度返台。最讓人鼻酸的,是她臨終前臥病台大醫院,「在台大醫院服務的學生也都不敢探望她!」我不知道一生順遂的小英,能否體會那種國民黨數十年極權政治陰影下巨大的黑暗?那是一九八八年,離二○一二年國民黨上下炮製宇昌案,不過二十四年!
在五一二國際護理師節,如果小英能向陳翠玉致敬,讓台灣人民有機會認識這位留學日本、加拿大、美國,會說八種語言,台灣現代護理教育的推手,在世界衛生組織服務十八年的一代台灣女性典範,相信對於啟動台灣社會的正面能量會有可觀效益!
(作者曾任護士,現為家庭主婦)

-----------------------------

陳翠玉的名言:

『教育一個男人往往只在教育一個人,但教育一個婦女卻可以教育全家庭』

『台灣是我的故鄉,我要用生命爭取我返鄉的權利』

除了謝雪紅,『台灣護理之母』陳翠玉 ( 1917 -- 1988 ) 是男性中心的台灣社會中,出身於彰化寒微之長老教會 的家庭卻憑其才華與努力晉身上流,並能因其卓越的革命性作為而進入台灣歷史的女中豪傑。她是優良氣質、專業成就、進步理念及奉獻熱情的綜合。

陳翠玉有許多的「台灣第一」紀錄,她留學日本聖路加女子專校、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波士頓大學,歷任日治下台灣總督府技正、台北保健館護理部主任,ROC 治下的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台大護校校長,籌設台大醫學院護理系,又奉聘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 (WHO) 擔任護理行政顧問,長年派駐中南美各國。退休後,又投入海外風起雲湧的台灣建國運動,籌組婦女台灣民主運動組織,率先以實際行動讓美國政府在台美人之美國護照上的出生地註記為 Formosa,可謂是海外台灣正名運動的始祖與實踐先鋒

但她英姿煥發、充滿自信的台灣歲月卻不敵國民黨政府的官場惡勢力,由於她是台灣人,所以不能當頭頭,即使當了頭頭,也要被千方百計拱下台;又由於她堅守台灣女性的尊嚴與骨氣,拒由政工系統牽線去當蔣介石的御用國際交際花,讓她在國府嚴密監控下遭軟禁 3年。更可嘆的是,流亡海外20 多年,由於台灣事工,竟讓她從以往台灣護理界的當紅明星列名國民黨的黑名單,她鮭魚般迂迴半個地球,千辛萬苦返抵國門,最後卻被醫死在台灣故土的病床上

-----------------------------------

陳翠玉
英文名 史黛菈·藍勞(Stella Landauer)
出生 1917年2月9日
Flag of Japan (1870-1999).svg 日治臺灣臺中廳彰化支廳彰化區
逝世 1988年8月20日(71歲)
臺灣 臺灣台北市台大醫院
國籍 Flag of Japan (1870-1999).svg 日治臺灣

教育程度 護理教育學士
護理行政碩士
母校 彰化女高
聖路加女子護理學校
多倫多大學
波士頓大學
知名於 台大護校創辦
台灣護理教育、制度改良
台灣民主、獨立運動參與
宗教信仰 基督教
配偶 艾瑞克·藍勞(Eric Landauer)

陳翠玉(1917年2月9日-1988年8月20日)是出生於今台灣彰化市的女性人物,個人曾創辦台大醫院護理部、台大護校、及從事二戰後時期台灣護理教育方面改進。在社會運動上有成立推動人權的「全球性婦女台灣民主運動」(Women's Movement for Democracy in Taiwan)組織,以及發表支持台灣走向成為中立國等語論。
個人在職務的資歷上為台灣醫界中首位受過專校教育且獲得學位的台灣護士、以及首位被世界衛生組織聘用的台灣護士等。[1]

自彰化女高畢業後,原先陳翠玉尚未決定未來人生方向,之後有次前往探訪住於廈門的叔叔時;因目睹到當時仍不整潔的廈門街鎮環境,而決定走向與衛生方面有關的職務。[2]
之後陳翠玉前往日本就讀聖路加女子護理學校,在1941年畢業後因陳翠玉成績良好加上能以日語及英語溝通,當時曾被挽留是否能繼續留下在日本服務,之後陳翠玉表示能回到家鄉台灣服務而婉拒。[3]
二二八事件
返台後陳翠玉曾在台北保健館與台北醫院就職,[4]之後1947年2月底在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處於民眾與國民黨官員對立的時期裡,當時陳翠玉曾幫忙安置幾位擔心會遭受危害的政府官員,但事後該批政府官員仍將陳翠玉列為需清算槍決的人員民單中。[5][3]之後在一些不願配合如此行動的其他官員及朋友幫忙下,陳翠玉於當年3月暫時離開台灣前往加拿大避難。[5][3]
來到加拿大的陳翠玉之後就讀多倫多大學的護理教育系並取得學士學位,[6]在二二八事件風波結束後陳翠玉回到台灣在台大醫院護理部擔任主任。[7]
台大護校
擔任護理部主任的陳翠玉以先前所受的西式教育;開始進行對於台大醫院和護理教育與制度的改革,包含了成立台大醫院的護理部、重新制定醫護人員工作職責內容、醫療環境衛生改善、增加產房和嬰兒室諸類現代設備等實行事項。[8][9]
之後當時的台大校長傅斯年肯定陳翠玉的能力,便讓陳翠玉於1950年成立台灣大學醫院附設高級護士學校(台大護校)、並讓她擔任該校首任校長。[10]並在1954年前往美國波士頓大學取得護理行政碩士資格。[11]
而1951年國民黨派遣至台大護校擔任校內教官的劉淑章女士;因個人行事方式講究要把軍政與威權引入校園,往後逐漸與陳翠玉理念不合。[12][3]之後1956年劉淑章私下請人偽造文書,假冒出陳翠玉有涉嫌貪污的罪狀,陳翠玉因此遭地方法院判決需免職軟禁的處罰。[13]後續陳翠玉雖得到最高法院宣判無罪證明清白,但感於受到打擊而決定離開台灣前往海外。[14]而台大護校也在陳翠玉遠離後面臨終止校務運作情況。[3]
海外運動
再次離開台灣的陳翠玉之後前往中南美洲一帶,在世界衛生組織幫忙下擔任該地方一帶國家的衛生顧問,並長年居住於美屬波多黎各。[14][3]而在世界衛生組織裡服務的十八年期間,為了符合職責規範陳翠玉雖未參與海外相關社團運動,[15]但當時波多黎各人民爭取獨立的情況讓她理念走向支持台灣獨立建國。[3]
1980年從世界衛生組織退休後,陳翠玉開始參與台灣相關的民主活動、及參加台灣同鄉聯合會等社團。[15][16]其中在1985年與居於夏威夷的柯喬治聯繫,請對方再寫一本關於台灣歷史問題相關的書籍,當時因柯喬治身況不佳而同意讓陳翠玉代筆,之後發表出名為《面臨危機的台灣》(The Taiwan Confrontation Crisis)一書。[17][18]
隨後1986年陳翠玉組成促進台灣民主、婦女地位為目標的組織「全球性婦女台灣民主運動」(Women's Movement for Democracy in Taiwan),該組織除了以「WMDIT」簡稱、並以臺灣話中發音類似的字詞「穩得」作為稱呼。[19][18]接著1988年陳翠玉發表一篇名為《美麗島共和國─東方瑞士》的論文,內容為期待台灣能走向成為如瑞士一般的中立國。[20]1987年陳翠玉回到台灣發表與WMDIT組織理念相關演說、以及探望關於綠島的政治犯,而以上行動讓陳翠玉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列為黑名單人物、並將她的返台簽證取消。[21][3]
返鄉離世
1988年世界因台灣同鄉會首次於台灣本地舉行,陳翠玉便想再次回到台灣參加,但因個人返台簽證因已遭取消而無法直接回台,中間則以重新申請美國護照、並從新加坡轉飛方式才成功返台。[3]
但因年事高、身上已有狹心症與返台前多處奔波,陳翠玉於7月31日回到台灣後感到不適而前往過去所待的台大醫院治療,在醫院期間陳翠玉仍併發出其它症狀;之後在8月20日離世。[22][7]
死後8月26日陳翠玉的葬禮於台北市中山南路一帶的濟南教會舉行,當時送葬隊伍曾在葬禮結束時前往總統府前遊行抗議。[21]
家族
陳翠玉出生於彰化市一帶,父親是從廈門移居至台灣的移民;母親則是台灣當地信仰基督教的婦女。[23]而小時陳翠玉父親因食用不新鮮的生魚片引發傷寒死去而成為單親家庭。[24]
丈夫艾瑞克·藍勞(Eric Landauer)原先是居於上海、娶有一名中國妻子,從事世界衛生組織相關服務的德國猶太人。陳翠玉最初和他的會面是在二二八事件期間遭迫害而前往加拿大避難前、暫居上海時所認識,當時艾瑞克·藍勞曾提供了陳翠玉幫助。[25]之後因1949年國民黨政府因國共內戰失利撤軍來台緣故,當時時局混亂讓艾瑞克·藍勞打算前往台灣、但因妻子仍堅持待在上海而失去聯繫。隨後在台灣的艾瑞克·藍勞與陳翠玉逐漸往來,並在1955年結婚。[11]當陳翠玉因在台大護校再次遭受迫害後而想至海外生活時,艾瑞克·藍勞也與她一同離開台灣至波多黎各居住。而艾瑞克·藍勞則是在1980年離世。[26]
個人作品
論文
婦女與台灣文化
美麗島共和國─東方瑞士:1988年1月
建設新台灣,婦女有使命:1988年6月
著書
面臨危機的台灣(The Taiwan Confrontation Crisis、以柯喬治名義代筆):1985年

---------------------------------------------

為返鄉而死的台灣女英雄—陳翠玉

◎ 文字整理/邱斐顯《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年》執行編輯

◎ 本文摘自《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年》下冊,p.42~43

(陳翠玉演講,攝影:邱萬興)

台灣是我的故鄉,我們要回去,這是我們的權利,

我將以我的生命爭取這個權利。

——陳翠玉(1917~1988)

陳翠玉女士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台灣女英雄」。她的一生擁有許多「台灣第一」的資歷,不但是台灣現代護理教育的創立者,也是第一位受聘於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擔任護理教育與行政顧問的「台灣護士」。

陳翠玉女士,1917年生於台灣彰化。彰化高女畢業後,20歲赴日求學,就讀於東京聖路加女子護理學校。她優異的成績,讓日本人對台灣的留學生刮目相看。1941年畢業後,她返鄉回台,貢獻所學,任職台灣總督府技正,擔任台北保健館護理部主任。二次大戰後,她協助「聯合國戰後救濟總署」,進行在台灣的戰後重建工作。

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中,一位曾被她救助過的貪官污吏,忝不知恥地恩將仇報,把陳翠玉列入「槍斃黑名單」中。幸好在國內外友人共同營救之下,陳翠玉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獎學金,於1947年3月離開台灣遠赴加拿大,才逃過一劫。

陳翠玉,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攻讀護理教育學士學位,以及美國波士頓大學攻讀護理行政碩士,是當時台灣少數受過西方教育的護理界菁英。她於學成後返台,再回到台北保健館服務。由於當時台大醫院急需護理管理人才,陳翠玉便進入台大醫院,擔任護理部主任,以整頓落後混亂的醫院環境。

1950年,在台大校長傅斯年的支持下,陳翠玉創辦了台大護校,並擔任創校校長。國民黨政權透過軍事和政治的方式,將魔爪伸入校園中,對於不和國民黨合作的學校校長,加以迫害。陳翠玉擔任台大護校校長時,因拒絕聘用未獲講師資格的特權教師,並嚴禁教官以黨務干預校務影響學生課業,而得罪國民黨政權。

1953年,陳翠玉被冠上貪污、反黨、叛國、運用國際路線等罪名,在白色恐怖下遭軟禁達三年之久,雖然事後法院還她清白,她已決心與國民黨政權劃清界線,因此她和她的德籍夫婿就此離開台灣。而台大護校就在陳翠玉離開後,停止招生,結束校務。

離開台灣後的陳翠玉,榮任世界衛生組織中南美洲護理顧問長達18年,足跡遍佈中南美洲各角落。這是台灣婦女參與第三世界被壓迫民族建設行列的第一人

1980年,陳翠玉自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完全退休之後,才公開參與海外台灣人的社團活動。她定居於中美洲的波多黎各,對於波多黎各人爭取獨立而受挫的情況深表同情,因而自己傾全力投入爭取台灣人的獨立自主運動。

1986年,陳翠玉和何康美等人,在美國紐約曼哈頓發起第一個海外婦運組織「穩得」(WMDIT:Women Movement for Democracy in Taiwan),推動「民主從家庭開始」的理念,鼓勵婦女尊重子女並參與社會公共事務。除了積極參與世界各地台人聚會之外,也積極推動黑名單返鄉運動,並與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簡稱FAPA)合作,共同推動台灣人將美國護照出生地登記,由China改為Taiwan。

1987年,陳翠玉返台,將「穩得」的理念帶回台灣,在台期間到處演講,參與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的成立大會,也遠赴綠島探視政治犯。因此,她被國民黨政權列入「黑名單」,離台出境之際,她的返台簽證被取消。

1988年,為了參加第一次在台灣本土舉行的世界台灣同鄉會(簡稱世台會),為了取得返台簽證,陳翠玉在6月底就離開居住了二十多年的波多黎各老家,先飛到美國加州的洛杉磯,再飛往新加坡。終於在7月底,以她新申請的美國護照,成功地突破「黑名單」,順利在新加坡取得返台簽證。隨後,她迫不急待地於 7月31日抱病回台。

然而,輾轉繞了半個地球才回到故鄉的陳翠玉,卻因年事已高,又過度奔波、勞累困頓,終究因身體不堪負荷而於 8月20日病逝於台大醫院。陳翠玉為返鄉而死,更凸顯國民黨「黑名單」的荒謬。

陳翠玉曾經說過:「台灣是我的故鄉,我們要回去,這是我們的權利,我將以我的生命爭取這個權利。」在一波波黑名單返鄉的故事中,陳翠玉的故事是最為感人的。正因為她的犧牲,讓更多黑名單的海外人士憤慨激昂,前仆後繼地追隨著她的腳步,勇敢地衝破難關,只為「返鄉」

1988年 8月26日,陳翠玉的治喪委員會在告別禮拜之後,決定讓送葬隊伍遊行總統府,以示對國民黨政權做最大的抗議。

--------------------------------

台灣醫界女英雄醫護天使-台灣的南丁格爾―陳翠玉
陳翠玉創設「台大護校」並擔任台大護校校長與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陳翠玉校長培育造就了無數的護理人才,是台灣護理工作現代化與護理教育制度化的重要推手。 陳翠玉於一九一七年出生在彰化,在基督教徒家庭成長。彰化高女畢業後,到日本東京的「聖路 加女子專門學校」就讀。這女專是美國基督教聖公會傳教士醫師所創辦。她專修公共 衛生護理及助產士(產婆)。聖路加除了傳授專業的護理知識,也注重人格的培養,強調學生要有社會責任感,用基督的愛來關懷和服務人群。 聖路加的教育理念對陳翠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這位來自台灣的基督徒,在少女時代就奠定了為人奉獻的心志,徹底發揮「南丁格爾」白衣天使的精神。1942年畢業返台任職於台灣總督府以及台北保健館。 陳翠玉於1947年申請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獎學金,以此世界衛生組織WHO獎學金到美國Toronto大學讀護理教育,1948年畢業得學士學位自美國返台曾與戰後聯合國派來台灣的顧問共同工作過,認識不少聯合國、 WHO及其他外籍人士。於1954年再度獲WHO獎學金到Boston大學進修護理行政學位,獲碩士學位於1955年返國。 鍾信心娓娓道出陳翠玉的性格:「陳翠玉個性比較激烈,很早就對社會運動充滿興趣,十分活潑又很能幹,長得非常漂亮。」與她相比,鍾信心很謙卑地說:「我比較安靜,不太會講話,並不是很出風頭的人!」她倆個性雖不盡相同,但同樣對護理充滿熱情,有著服務社會、人群的心志。 陳翠玉規劃台大醫院護理部成為日後台灣護理界的典範。陳翠玉一九四八年自美國學成回台後,受聘為剛成立不久的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她用西方護理教育訓練的經驗,大刀闊斧地革新了台大醫院的護理制度,也提升了護士的地位。 她對台灣另一最大貢獻是創辦台大護校,籌備台大護理系以及積極想辦法送護理 人才到外國留學,造就培養了許多人材,這些早期護理人才不少到歐美及紐西蘭深造。 陳翠玉,這位護理先鋒,堅守在工作崗位上,認真、辛勤無悔地付出。後來陳翠玉遠赴美國,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擔任顧問,長期在南美洲服務,是台灣人參與WHO的先鋒。 由於陳翠玉在海外積極從事「婦女台灣民主運動」(WMDIT)並擔任發言人,被國民黨政府列為黑名單。她在一九八八年為了回台參加世台會,企圖突破黑名單封鎖返鄉,走遍美、加等國都拿不到簽證,抱病繞了半個地球,輾轉到亞洲各國嘗試,終於在新加坡獲得簽證。但因為長途奔波各地,疲勞過度引發舊疾復發,抵台後就直接送急診就醫,不久後在台大醫院逝世,享年七十三歲陳翠玉寫下了令人感傷「為返鄉而犧牲」的黑名單故事。 陳翠玉成為台灣現代護理教育創立者,灌注男女平等醫護平行的觀念,一生栽培無數後輩,致力提升台灣護理人員水準。戰前她是台灣第一位受過日本專校教育的護士、戰後也是第一位到北美洲深造的護理界女碩士、第一位獲得聯合國世衛組織(WHO)將學金的留學生、第一位台灣護士受聘WHO顧問,她更創立了台大護校及台大護理系,在台灣的護理史上留下多筆重要且輝煌的歷史紀錄。她一生充滿熱情、勇氣與奉獻熱情的精神,創下許多非凡的「台灣第一」,足供後世作為典範

------------------------------

台灣醫界女英雄...醫護天使

 ◆愛的教育家:陳翠玉校長創設「台大護校」

陳翠玉創設「台大護校」並擔任台大護校校長與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陳翠玉校長培育造就了無數的護理人才,是台灣護理工作現代化與護理教育制度化的重要推手。

陳翠玉於一九一七年出生在彰化,在基督教徒家庭成長。彰化高女畢業後,到日本東京的「聖路 加女子專門學校」就讀。這女專是美國基督教聖公會傳教士醫師所創辦。她專修公共 衛生護理及助產士(產婆)。聖路加除了傳授專業的護理知識,也注重人格的培養,強調學生要有社會責任感,用基督的愛來關懷和服務人群。 聖路加的教育理念對陳翠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這位來自台灣的基督徒,在少女時代就奠定了為人奉獻的心志,徹底發揮「南丁格爾」白衣天使的精神。1942年畢業返台任職於台灣總督府以及台北保健館。

陳翠玉於1947年申請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獎學金,以此世界衛生組織WHO獎學金到美國Toronto大學讀護理教育,1948年畢業得學士學位自美國返台曾與戰後聯合國派來台灣的顧問共同工作過,認識不少聯合國、 WHO及其他外籍人士。於1954年再度獲WHO獎學金到Boston大學進修護理行政學位,獲碩士學位於1955年返國。

鍾信心娓娓道出陳翠玉的性格:「陳翠玉個性比較激烈,很早就對社會運動充滿興趣,十分活潑又很能幹,長得非常漂亮。」與她相比,鍾信心很謙卑地說:「我比較安靜,不太會講話,並不是很出風頭的人!」她倆個性雖不盡相同,但同樣對護理充滿熱情,有著服務社會、人群的心志。

陳翠玉規劃台大醫院護理部成為日後台灣護理界的典範。陳翠玉一九四八年自美國學成回台後,受聘為剛成立不久的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她用西方護理教育訓練的經驗,大刀闊斧地革新了台大醫院的護理制度,也提升了護士的地位。

她對台灣另一最大貢獻是創辦台大護校,籌備台大護理系以及積極想辦法送護理 人才到外國留學,造就培養了許多人材,這些早期護理人才不少到歐美及紐西蘭深造。

陳翠玉,這位護理先鋒,堅守在工作崗位上,認真、辛勤無悔地付出。後來陳翠玉遠赴美國,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擔任顧問,長期在南美洲服務,是台灣人參與WHO的先鋒。 由於陳翠玉在海外積極從事「婦女台灣民主運動」(WMDIT)並擔任發言人,被國民黨政府列為黑名單。她在一九八八年為了回台參加世台會,企圖突破黑名單封鎖返鄉,走遍美、加等國都拿不到簽證,抱病繞了半個地球,輾轉到亞洲各國嘗試,終於在新加坡獲得簽證。但因為長途奔波各地,疲勞過度引發舊疾復發,抵台後就直接送急診就醫,不久後在台大醫院逝世,享年七十三歲。陳翠玉寫下了令人感傷「為返鄉而犧牲」的黑名單故事。

 ◆台灣精神科護理鼻祖:鍾信心校長創設「台南護校」

淡水舊名滬尾,是個依山傍水的海港小鎮,馬偕在此登陸展開北台灣宣教工作。一九二三年四月十二日,鍾信心誕生在滬尾鍾天枝牧師的家中,排行老九。信仰是鍾家的精神支柱,其基礎源於馬偕而一脈相承。馬偕是鍾天枝的恩師,他在滬尾牛津學堂讀書時直接受教於馬偕門下,而鍾天枝的哥哥鍾亞妹則是馬偕第一位客籍信徒。
出身於牧者家庭,鍾天枝夫婦對這個「老么」疼愛有加,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取名為信心,是因為父母對她的期待。「當時牧者家庭的經濟並不寬裕,孩子又多,但父母總是省吃儉用,讓我們都能夠受教育,無後顧之憂!」鍾信心甚至還比同年齡的孩子「早讀」。
良好的信仰傳承,使得鍾信心從小就在基督的愛中成長,這也造就出她疼惜弱勢、悲天憫人的性格,對她日後獻身於護理工作,產生正面的影響。
 白喉病 結緣白衣天使路 
與護理結緣,是跟一場大病有關。鍾信心在九歲那年染上白喉,竟差點奪走她和弟弟啟悟的性命!一般而言,孩童六歲以後白喉罹患率相當低,鍾信心算是「超齡患者」。
鍾信心和弟弟在馬偕醫院住了快一個月,她回憶說:「那是我第一次對護士有較深的接觸和認識。」深刻感受到護士們體貼的關懷和親切的照顧,鍾信心對「白衣天使」留下絕佳的印象。
不過,下定決心走上護理之路,卻是深受其五姊的影響。「五姊盡心是我的偶像,很會念書;因為她的影響,使我立志走上護理之路。」鍾信心的五姊與她相差八歲,在鍾信心就讀淡水女學院期間,五姊正在日本求學。每年寒暑假返家時,五姊總會說很多日本的見聞奇事,鍾信心特別愛聽「聖路加女子學校」的事情。五姊口中的「聖路加」是一所美麗的學校,有許多「白衣天使」,也是現代化的醫院。五姊並時常鼓勵鍾信心:「將來一定要到聖路加讀書!」
在五姊盡心的鼓勵下,就在十七歲那年,鍾信心進入聖路加護校參加入學面試。主考官問她:「為何想念護理?」她用堅定的語氣說:「我要完成我的夢想!」從此踏上護理之路,毫不後悔。鍾信心回想當年以護理為「第一志願」的動機,至今仍毫不猶豫地說:「這是上帝的呼召!」
 無妄災 反開精神護理門 
一九五三年,鍾信心擔任台南護校首任校長。當時的台南護校是南部成立的第一所省立護校,相當受到矚目。才三十歲就當上校長,鍾信心不僅是極少數的台灣籍校長,還是當時少有的女性校長。她治校嚴謹,很重視學生的人格養成,尤其對校園的整潔要求很高,因此被學生偷偷地稱做嚴格的「鍾爸爸」。
鍾信心擔任台南護校校長六年,直到發生了「水泥事件」被誣告為貪污,她才辭去校長職務轉到台大護校教書。雖然在一審時就判無罪,但她卻因這次的無妄之災而感到心灰意冷,並辭去校長之職。
一場水泥事件的官司,差點凝固鍾信心對護理教育的熱忱,不過,也因為轉到台大任教,開啟了日後走上精神科護理之路。一九四七年,台大醫院成立精神科,由「台灣精神醫學之父」林宗義博士擔任第一任主任。林宗義對精神科醫療團隊人員的培訓相當重視;鍾信心就說:「林宗義教授一直鼓勵我走精神科護理這條路,積極幫我留意國外相關方面的進修機會。」
一九六四年,鍾信心獲得世界衛生組織(WHO)獎學金前往美國密蘇里州華盛頓大學護理研究所進修。當時台灣很缺乏精神科護理的專業人才,因為社會上仍有許多對精神病患的偏見和誤解,以排斥、隔離的方式和精神病患「劃清界線」。鍾信心深深覺得,身為基督徒護理人員,就應效法耶穌關懷弱勢的精神,去服事病人。
鍾信心結合信仰與專業,造就許多精神科護理的專業人才,因此被譽為台灣「精神科護理鼻祖」。除了培養紮實的專業知識外,她更強調護理人員要熱心、誠懇,用愛關懷每一個人,才能做好護理工作。看著許多優秀的人才投身精神護理,台灣精神護理的發展日漸成熟,鍾信心露出滿足欣慰的笑容。
 挑大樑 步步完成護理夢 
一九七二年,鍾信心擔任台大護理系主任,同時兼任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成為台大在學校及醫院護理主任合聘制度的第一人;也使臨床與教學合一,提供病患更好的服務。她在台大服務時還進行另一項重大改革,就是將傳統分工的療護方式,改為全責照護。當病患一住院,就由同一位護士負責照顧,如同「主治護理」,不但可以更準確的掌握病患狀況,還可以跟病患家屬建立更密切的關係,透過更深入溝通,做「全人」的關顧。
鍾信心在卸下「台大雙主任」的沉重工作後依然不得閒,衛生署借重她護理臨床與教育的豐富經驗,在徵求她同意後,一九八○年派遣她出任「中沙醫療團」副團長,協助沙烏地阿拉伯的衛生改革工作。
「在那裡婦女的靈魂只有一半!沒有地位,處處受到限制。」鍾信心在沙國服務時,感受到回教文化對婦女的壓制。她說,在那裡服務的薪水優渥,要什麼有什麼,但不太自由,婦女不能拋頭露面,所幸醫療團因「身分特殊」,鍾信心才可以放心的工作。
「在沙國不能公開傳教,也不能跟病人提到耶穌!」鍾信心在沙國,只能跟幾位外籍基督徒醫療人士在家庭中聚會、做禮拜,多國人士在一起敬拜好像「聯合國」,雖然不能跟病患講「耶穌愛你」,但鍾信心用愛關懷病患,早已打破了宗教間的對立與藩籬,而醫療團也深獲沙國政府和民眾的肯定。
 真信心 克勝胃癌大試煉 
「怎麼可能是我?!」會檢查出胃癌,是鍾信心始料未及的。在沙國服務六年返台休假時,做健康檢查時發現胃裡有惡性腫瘤。但剛檢查完時醫生並沒有馬上告知,銷假回去沙國時,才接到電話,讓她相當震驚,也不敢相信,那年她六十三歲。
在醫生的建議下,鍾信心回到台灣接受治療,結束了六年的沙國之旅。她的胃被切除三分之二,憑著「信心」與勇氣,她克服病魔。如今她高齡八十歲,每天仍是騎著腳踏車到高雄醫學院上班,到公園運動,體力還比許多年輕人充沛。
回台治療修養後,在前高雄醫學院謝獻臣的邀請下,鍾信心又再度整理行裝,離開熟悉的台北,前往高雄擔任高醫護理系主任。直到七十歲退休時,鍾信心投入教學與系務發展工作,提升了南台灣的護理水準。「我的學生們就像親生的兒女。」鍾信心雖然沒有結婚,但她桃李滿天下,一點也不寂寞,她視學生如親生骨肉,直到現在她仍在高醫兼課,生活充實而忙碌。
 愛登山 笑看人生百種景 
「六十五歲時,我開始迷上登山!」當同事和學生們邀請鍾信心一起攀登標高3090公尺的北大武山時,她馬上就答應。連她自己都忘記了胃癌初癒,更何況高齡六十五!鍾信心回憶初次登山的情形說,當時又冷又濕、路程艱難,但看到高山美麗的景致,和上帝創造的美妙,再怎樣辛苦都很值得。登山充滿著樂趣與挑戰性!鍾信心登山紀錄輝煌,踏遍「五嶽三尖」,連登山界聞之色變的「黑色奇萊」,都留下她堅強的足跡。
現在,鍾信心將生命觸角不斷延伸,她的興趣廣泛,不但熱愛閱讀,泡咖啡的功力,更是一絕!她還喜愛美術,每週三必定會在高雄長青中心繪畫班上課,最喜歡的畫作就是「淡水教會」,因為那是她人生最珍貴的回憶。鍾信心說:「淡水教會現在的尖塔外觀,就是家父在那裡服務時建立的。」她也喜歡拼圖,辦公室也掛著多幅數千片的高難度作品,她的毅力和耐心可見一斑!
現在,她仍然熱心公益,也參與教會服事。她擔任「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台灣愛之希望協會」理事長、「精神衛生護理學會」理事長等職務,也在「新興教會青松學院」教授英文會話,她的家現在是「家庭小組」的聚會場所。
「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以賽亞書四十二章3節)是鍾信心人生的信念。走過戰爭,曾被誣告,罹患重病經歷生死交關,照顧過數不清的病患,鍾信心深深相信上帝疼惜眾人,她堅定地說:「上帝留我的生命到現在,必定有祂的美意,我要更努力服務,見證上帝的慈愛!

--------------------------------------------------

記錄台灣第一位南丁格爾的傳奇人生
帶您親證愛與勇氣、激勵與奉獻的台灣女性典範
  國人大多知道南丁格爾是近代護理的開創人物,卻罕有人記得台灣出過一位貢獻更大、活動範圍更廣的護理界領導人──陳翠玉。曾有許多人試圖要捕捉她那傳奇、動盪、悲劇性的身影,但真正問世並公認為可信、權威的傳記者,本書至今仍是唯一的一本。
  早在學生時期,陳翠玉就以其出眾的外貌和流暢的英語,無囿於殖民地留學生的身分,擔綱在東京舉辦的國際護士節慶祝大會主持人,轟動一時。畢業後,她婉拒了日本國內的優渥職位,一心返台服務同胞。面對接踵而來的美軍空襲、終戰、國民政府進駐、蔣政權流亡來台等歷史動盪,陳翠玉「憨憨毋知死」地積極投入,她出面擔任戰地醫療總指揮、動員青年團救護隊、成立普及全台的衛生所、撲滅自中國引進的霍亂、改革台大醫院護理部、創立台大護校、台大護理學系,並兩度負笈美加,取得當時台灣護理界的最高學位。但這些努力換來的卻是被列入二二八的槍斃名單,險遭殺害;擔任台大護校校長時,更受誣告遭軟禁三年,最終不得不含淚流亡海外,從此「陳翠玉」三字在台灣成為禁忌。
  流亡期間,她不改其志,以Stella Landauer之名擔任世界衛生組織的護理教育與護理行政顧問,在中南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服務十八年,大大改善了當地民眾的生活,贏得國際護理界領導人的尊崇地位。退休後,她更加積極投入故鄉台灣的改造運動,以其廣闊的國際視野和博愛的基督教信仰,揭櫫「建立台灣成為東方瑞士」的建國方針,並為海外的台灣婦女「收驚」,發起專屬婦女的「穩得」組織,最後還以身作則,親身實踐「天賦的返鄉權利」。久未歸來的陳翠玉優雅依舊,更增添了經世歷練的智慧之美,一言一行都讓耳目久被封閉的故鄉人茅塞頓開,不料三個禮拜後這位台灣近代史上最優雅博學的女英雄竟被「誤診」,活活醫死在當年奉獻心力的台大醫院。鮭魚返鄉,死而無憾,她的生命雖遭剝奪,卻永生了愛與勇氣、激勵與奉獻的台灣女性典範!

-----------------------------------------

護理界的英雌─陳翠玉(1917-1988)
「我出世時是日本人,現時是美國人,但是我永遠是臺灣人。」【陳翠玉】

陳翠玉,於1917年2月9日生於彰化市的一個基督教家庭。彰化高女畢業後的她,到日本東京的「聖路加女子專門學校」就讀,專修公共衛生護理和助產士。這是日本第一所四年制女子專校,而她是第一位進入這所學校的臺灣女性。

聖路加除了傳授專業的護理知識,也注重人格的培養,強調學生要有社會責任感,用基督的愛來關懷和服務人群,對陳翠玉產生深遠的影響。1941年畢業時,日本醫界和官方都極力挽留她在日本服務,但是熱愛家鄉的她堅持返臺服務。返臺後的陳翠玉,任職於臺北保健館護理部主任。她創辦公共衛生護士養成所,並開始籌備一連串有系統的教育計畫。

戰後,陳翠玉繼續擔任主任,並協助聯合國戰後救濟總署(United Nation Relief and Reconstruction Administration)在臺工作人員,也負責接待聯合國派來的國際醫界人士,並兼任翻譯工作。這段時間,她與許多國際人士成為好友,如《被出賣的臺灣》(Formosa Betrayed)作者喬治柯爾(George H. Kerr)。1947年,二二八事件期間,陳翠玉曾好心收留一群官員,不料事後卻遭一位民政廳官員堅持要將她列入槍斃名單。其他受過她照料的官員,立刻催促她趕緊躲起來,但她卻堅持問心無愧,拒絕逃亡。那些官員不得已下,只好合力將她送離臺灣。

3月離臺後,陳翠玉是第一位獲得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獎學金,出國深造的留學生,也是繼蔡阿信後第二位到北美洲留學的臺灣女性。1948年,她順利獲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護理教育學士學位,成為第一位擁有大學學位的護士。回臺後,受聘為剛成立不久的臺大醫院護理部主任。她用西方護理教育訓練的經驗,大刀闊斧地革新了臺大醫院的護理制度,提升護士的地位,臺大醫院護理部成為日後臺灣護理界的典範。1950年,為解決護士素質和人才短缺問題,陳翠玉在臺大醫院設立護校的構想獲得實踐,由她兼任臺大護校校長。她以母校聖路加為模範,講究國際觀,積極送護理人員留學,造就人材。

陳翠玉,於1954年再度獲獎學金,至波士頓大學研究所進修護理行政。在美期間,她和藍勞(Eric Landauer)在美國結婚。1955年獲碩士學位後,返國繼續推動臺大護理系的籌備事宜。然而,在出國進修期間,竟有以教官為首的集團對陳翠玉擔任多項職務進行干涉,並插手教學與校政。1956年,此集團以「貪污、瀆職」誣告陳翠玉。雖經最高法院宣判她無罪,但心灰意冷的她決定辭去所有職務,並接受世界衛生組織的聘書,前往派駐中南美洲。

1977年,陳翠玉自世界衛生組織退休。此後,她積極參與臺灣人公共事務會和臺灣人權協會。於1985年徵得喬治柯爾允許代筆寫作《面臨危機的臺灣》(The Taiwan Confrontation Crisis),並與人權會合資出版。

1986年,陳翠玉發起全球性婦女臺灣民主運動(Women’s Movement for Democracy in Taiwan,簡稱WMDIT,「穩得」),隔年呂秀蓮成立北美洲臺灣婦女會時,「穩得」人馬全部加入,全力支持。她也因此被國民黨政府列為黑名單。1988年,陳翠玉為了回臺,企圖突破黑名單封鎖返鄉,走遍美、加等國拿不到簽證,抱病繞了半個地球,輾轉終於在新加坡獲得簽證。但因為長途奔波各地,疲勞過度引發舊疾復發,抵臺後就直接送急診就醫,不久後在臺大醫院逝世,享年73歲。才能、氣質、美貌兼具的她,加上如此精彩且戲劇化的一生,稱她作護理界英雌,恰如其分。

---------------------------------

護理師到底多血汗?2分鐘看他們的一天
www.thenewslens.com查看原始檔
5月12日是國際護師節,然而台灣約22萬名領照護理師卻可能無心慶祝。近年來,醫護人員血汗案件頻傳,超時超量工作、護病比居高不下等問題,導致人員流動率居高不下,醫院照顧病患的人手不足。到底護理師一天下來要做多少事?花2分鐘來了解吧!

小蓉(化名)是白班加護病房的護理師,從早上七點四十交班就要一路忙到約下午五點才能下班:

7:40 交班,就要開始幫病人翻身、換尿布
9:00 幫病人抽痰、灌牛奶、給藥
9:30 進行查房、處理醫囑
10:00 又是翻身、換尿布
11:30 翻身、換尿布、倒尿壺
12:00 醫師會客時間,安排醫生與病人家屬解釋病情
12:30 幫病人轉病房、灌牛奶、給藥
14:00 翻身、換尿布
14:30 倒尿壺、換點滴
15:00 寫護理紀錄、開始交班
16:00-17:00 下班

此外,還得時常幫病人測量生命跡象,進行生命評估、清潔病人身上所有插在鼻子、嘴巴、身上的管線。工作內容看似簡單,但小蓉也表示,很難用特定時間去區分工作內容,且病人的突發狀況比上述固定的例行公事多出太多。例如:一有空床隨時要接病人、病人狀況惡化要放下手邊工作,立刻急救,甚至還得留意病人有沒有自行亂跑,必須上前制止,甚至被迫上演追病人的戲碼…

然而,小蓉的狀況並非特例,而是全台灣護理師的縮影。

103年起,護理人員全面適用勞基法,每天工作不能超過8小時,加班時間不可超過12小時。但根據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的資料顯示,護理人員平均每天仍然超時工作1到2個小時。

另外,「護病比」(一個護士照顧幾個病患)太懸殊,也是長久以來的問題。總統馬英九曾公開承諾,要達成護病比1:7的願景,但根據105年公布的最新資料統計,台灣白班平均護病比約為1:9-10,小夜班約為1:13-14,大夜班甚至高達1:15-16,比起美國法律規範的護病比1:4,多出了二到三倍,甚至四倍之多。

面對超時工作、過重的工作量、薪資不如預期、用餐時間和休息時間被剝奪等種種因素,護理師離職率居高不下。根據衛生福利部醫院醫療服務量調查,104年台灣護理人員總離職率為10.50%,相當於每10人,就有1人離職

除了給予護理人員足夠的尊重與鼓勵,新政府又該如何改善現況,讓台灣的白衣天使不再成為過勞的憔悴勞工?

諮詢顧問:加護病房周姓護理師、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

===========================

P_20170103_175123_1_p_1


【民報】【專文】一句「台灣應該獨立」蔡有全許曹德重判21年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30年前的今天,是台獨勢力崛起的關鍵年代,一句「台灣應該獨立」,蔡有全、許曹德被重判21年。
1987年7月15日台灣解嚴了,台灣有言論自由嗎?還沒有,雖然台灣已經解嚴了,可是《懲治叛亂條例》還沒廢除,「《刑法》一百條」尚未修改。國民黨利用「《刑法》一百條」,來迫害台灣人民思想自由的惡法,以內亂罪或是意圖破壞國土、顛覆政府引人入罪的方式,這也是國民黨整肅政治異己的最佳手法。
1987年8月30日,一百多名曾遭國民黨迫害的政治犯,群聚在台北市國賓飯店,成立「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成立大會上,蔡有全當主持人,許曹德將章程草案第三條的基本共識,「台灣前途應由台灣全體人民共同決定」,改了一句國民黨敏感的話「台灣應該獨立」列入組織章程,這種主張,在過去白色恐怖時代是殺頭大罪。卻獲得在場三分之二的政治受難者同意,但換來兩人二度牢獄之災。
結果就是為了這簡短的6個字「台灣應該獨立」,這兩個人便被以叛亂罪被起訴,收押禁見,這是台灣解嚴後的一起重大白色恐怖案件。他們的犧牲換來台灣獨派與政治受難者追求台灣獨立的意願,是不怕國民黨的威脅恐嚇與打壓。
許曹德在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成立大會上將「台灣應該獨立」列入組織章程。圖/邱萬興
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成立大會。圖/邱萬興
蔡有全與出席成立大會的「海外黑名單」陳翠玉女士合影。圖/邱萬興
1988年1月16日,「蔡許台獨案」這樁政治案件,在蔣經國總統過世的第3天,台灣高等法院宣判「蔡有全、許曹德台獨案」,蔡有全依「預備意圖竊據國土罪」判有期徒刑11年,許曹德依「共同陰謀竊據國土罪」判有期徒刑10年。
面對重刑判決,蔡有全、許曹德仍面不改色的先後高呼:
「不服判決,台灣應該獨立!」
「亡國判決,台灣應該獨立!」
在法庭內外的聲援群眾都齊聲高呼:
「台灣應該獨立萬歲!」
一句話就抓人,這是什麼世界?蔡有全的妻子周慧瑛在聲援演講會上說:「蔡有全要我不要流一滴眼淚,我答應他,今天我看到大家的支持,我流的是歡喜的眼淚。」
蔡有全的妻子周慧瑛(前左)與許曹德的妻子徐秀蘭(前右)。圖/邱萬興
這兩行歡喜的眼淚,靜靜地流過每一顆同情者的內心,便狠直地如穿過萬山重阻般的擠壓,以巨浪狂潮之勢奔瀉而出,霎時在全台捲起一波波巨大聲浪:言論自由、台獨無罪、言論自由、台獨無罪……。
蔡有全、許曹德成了國民黨「二進宮」的政治犯,黃華、鄭南榕、林永生與「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會」成立「聲援會」,主張把台灣建立為一個新而獨立國家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義無反顧地投入這場聲援活動,舉凡上街遊行、祈禱會與法庭抗爭,都有長老教會牧師及信徒參與的身影。全台各地舉辦30幾場演講與遊行聲援活動,這是台灣人民第一次在全台的街頭,把「台灣要獨立、獨立救台灣」口號響徹台灣的大街小巷,從「蔡許台獨案」到「新國家運動」,再到鄭南榕的自焚,經過獨派人士的多年努力,徹底打破台獨的禁忌。
同樣是政治犯的林永生(左二),披著「台獨無罪」的布條加入聲援活動。圖/邱萬興
蔡有全的妻子周慧瑛。圖/邱萬興
蔡、許兩人因一句「台灣應該獨立」被重判,引起各界聲援。圖為曾任國大代表、立委的蕭裕珍。圖/邱萬興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聲援牧師聲援團高舉「台灣人有主張台灣獨立自由」的布條聲援蔡、許二人。圖/邱萬興
蔡有全、許曹德兩人因一句「台灣應該獨立」被重判,引起各界聲援。圖/邱萬興
莫忘民主來時路,今天我們能在台灣,自由闡述各種民主理念,舉著「台灣獨立」上街,表達自己的民主理念,都應感謝許多民主前輩不畏犧牲性命,不怕被關入黑牢,前仆後繼力爭得來的成果。

2017-09-06_1427362017-09-06_1427452017-09-06_1428002017-09-06_1428122017-09-06_1428232017-09-06_1428362017-09-06_1429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