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君遊台灣是台灣的民間故事。大意是在乾隆朝,尚未內定為儲君的嘉慶帝曾經微服出巡,遊歷台灣。迄今仍有許多穿鑿附會的說法[1],但並非史實。嘉慶帝一生不曾到過台灣。嘉慶君(1760-1820),是滿族入關後第五位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第十五子,全名愛新覺羅‧顒琰,廟號仁宗,諡號睿皇帝,在位二十五年(1796-1820),嘉慶是他的年號。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二位多產皇帝詩人

嘉慶君遊臺灣 故宮南院特展揭密

2016-05-10

〔記者林宜樟/嘉縣報導〕隨著新政府將上台,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即將卸下院長職務,昨天她到故宮南院主持「嘉慶君‧遊臺灣︱清仁宗文物特展」開展記者會,對於即將卸任,她表示「如釋重負」,任內帶領故宮提升國際知名度,並完成故宮南院工程,自認交出亮眼成績單。

  • 「清‧嘉慶‧明黃地繡彩雲金龍十二章紋龍袍」正在故宮南院展出。(記者林宜樟攝)

    「清‧嘉慶‧明黃地繡彩雲金龍十二章紋龍袍」正在故宮南院展出。(記者林宜樟攝)

馮明珠說,她任內創造故宮成為世界前六大博物館,各項策劃展覽,屢上國際媒體,把故宮國際知名度帶到最高;故宮南院去年十二月底開館試營運,開幕後,至今創造超過六十二萬名遊客人潮,「這是我驕傲的地方」。

但提及尚在整修的南院建築,馮明珠說,「我有能力,也無能為力」,若連內政部營建署、姚仁喜建築師事務所、麗明營造公司等知名單位,都沒有辦法把南院蓋到美輪美奐,那真的是建築本身狀況;但她也對工程單位有信心,營建署已卯足全力,南院整修工程在六月底前一定會完成。

「嘉慶君‧遊臺灣︱清仁宗文物特展」共展出嘉慶龍袍、朝珠、吉服帶、傳位詔書等一百五十一組件珍貴文物,以史實與文物探索「嘉慶君遊臺灣」的民間傳說,展期至九月四日。

陳建仁「微服出巡」墾丁 沒特勤交管

2017-05-30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墾丁地區堪稱端午連假最熱門景點,不僅吸引大批遊客到訪,副總統陳建仁二十七日也低調與家人「微服出巡」,沒進行任何特勤及交管措施,因全程大多戴著口罩,幾乎沒有遊客認出,據了解,陳建仁共到訪海生館、出火風景區,還品嚐當地知名小館,隔天便返回台北,未與同在屏東演藝廳出席總統府音樂會的蔡英文會合。

  • 副總統「微服出巡」墾丁,品嚐當地知名小館。(記者蔡宗憲翻攝)

    副總統「微服出巡」墾丁,品嚐當地知名小館。(記者蔡宗憲翻攝)

全程戴口罩 幾乎沒遊客認出

總統蔡英文二十八日在屏東演藝廳遭抗議,其實前一天副總統陳建仁也帶七、八名家人到訪墾丁,據了解,陳建仁下午到訪海生館,全程帶著口罩,看的出神情相當愉快,接著在恆春知名小館用餐,最後到出火、東門等風景區參訪後離開,就像一般遊客出遊,周邊雖有員警戒備,但未進行副總統規格管制。

到餐館用餐 未要求清場

接待陳建仁的餐館人員透露,事前並不知道副總統要前來用餐,當天生意忙到不行,看到副總統時相當驚訝,同行人員也未要求清場,為避免干擾或異議份子作文章,特別安排陳副總統與家人在屏風後用餐,副總統一行人用餐隨性未特別要求。

餐館業者表示,陳建仁和家人與一般遊客點的菜色類似,點了店裡招牌的香酥鴨、肉絲拉皮、鍋貼、酸辣湯等十一道菜色,用餐後也親切答應合照留念,想不到副總統竟然能在沒有特勤戒備下出遊,也讓他們小餐館有機會招待到貴客,不少熟客看到合照都笑虧「副總統吃過,晉升國宴等級了耶!」

------------------------------------------------

傳說林文濬在「日茂行」接待嘉慶君

  「鹿港林家」是鹿港清乾隆時期首富,林文濬(又名:林品),最為著名的鹿港故事「嘉慶君遊臺灣」之故事核心主角

  「嘉慶君遊臺灣」故事概要 ( 摘錄自 鹿港民俗文物館 ) :

  嘉慶君曾微服出巡,遊歷台灣,傳說來到鹿港「日茂埕」(當時為鹿港最漂亮的房子)。當時屋主林品(林文濬)好客,太子(嘉慶君)訪林品求宿,林品因處理帳務忙碌,指示家人以禮接待,夜宿書軒(位置在前公館廂房;林家孩童讀書之處)。第二天,早晨林家主人請人準備早餐送來書軒,忽見隨從捧臉盆伺候主人洗臉,一時林家人為之震驚,急忙稟報後,林品臆測:此人非王親必為國戚。此時,刻意裝勤,穿了草鞋、帶傘的外出裝扮,從林家後門走出去,到田邊踩泥土故意弄髒腳,再返回林家「日茂行」,找人打水來洗腳裝勤勞。太子(賓客)看到林品如此勤勉,深為感動。又,林品以上賓接待來客,殷勤招待,留下良好印象。不久後,太子回朝登基,「日茂行」受封,建造「太子樓」(今未見此樓)。

以上,傳說故事無疑為無稽之談,後經改編為電視連續劇,成為家喻戶曉之鹿港民間故事。

  故事雖屬「齊東野語」,卻有人認為並非空穴來風,以為故事的主角,是間接地詆毀乾隆皇帝之私生子福康安。乾隆 52 年 (1787) ,福康安受命統領大軍自鹿港登岸,以平定林爽文之亂。林振嵩偕子文濬、文會、姪子文湊,率義軍為嚮導,衝鋒陷陣,佐助福康安平亂有功。而福康安北擒林爽文,南縛莊大田,足跡遍及台灣中、南部。因其以陝甘總督拜大將軍,儀衛之盛,驚世駭俗,所到之處,難免引起群眾議論「非王公即太子」之聯想,故有此傳說產生。 ( ※齊東野語:比喻荒唐而沒有根據的話 )

  有趣的是,這個故事也流傳至大陸,在永寧林氏住地幾乎家喻戶曉。它的母題與上述相同,只是細節有些差異。如「日茂埕受封」一節,永寧故事說:「嘉慶君要離開時,交給林品一張手寫的東西,囑咐要等人走後才能拆開。林品照辦,結果打開後發現上頭寫著『日茂』二字,這兩個大字,塗改時匾額才毀掉,很多人都曾見過它。」其實,以前永寧林氏早就有「日茂」匾額,但說它是嘉慶皇帝寫得卻毫無根據。這個故事實際上是在表達林氏族人的一種思想情感,通過它來解說歷史,塑造本家族輝煌的過去。

而永寧還流傳著另一則故事:

  嘉慶君遊台灣時,有一天,聽說林日茂人丁上百,整天進進出出的,有謀反之意,於是到他家去瞧瞧。次日,林品的下人偶然發現來客的隨從跪地端著臉盆伺候主人洗臉,大吃一驚,馬上報告林品。等嘉慶君召見時,林品早已心中有數,他講話很有條理,待人禮貌熱忱,嘉慶君對他印象很好。要離開時,嘉慶君送給他五個水果,林品道謝後,便將這五個水果絞成汁,隨手道入水缸內讓眾人品嘗,嘉慶君見狀,稱讚他心胸廣闊,眾人共分享,所以才有這麼大的家族,人丁興旺,並不是要造反之人。

-----------

嘉慶君遊台灣-美麗的誤會或精心的統戰

〈嘉慶君遊臺灣〉(嘉慶君與王得祿) 詞/陳明華  曲/東方白 唱/黃秋田

古早屏東是阿猴,高雄舊名是打狗,

臺南古都赤崁樓,永康叫做埔羌頭。

白河舊時是店仔口,北斗土名是寶斗,

人說臺西是海口,清水叫做牛罵頭。

新竹以前是竹塹,嘉義舊名是諸羅山,

隆田叫做番仔田,阿公店是叫做岡山。

竹山蕃薯上介讚,鹿港豬螺是名產,

麻豆好吃是文旦,人講寶島是臺灣。

嘉慶君遊臺灣(二)~ 詞/陳明華  曲/東方白 唱/黃秋田

斗南古早他里霧   虎尾舊時五間厝

霧峰就是阿罩霧   名間又叫湳仔庄

竹塘叫做絡竹塘   田中土名田中央

佳里舊時蕭壠庄   北港頂擺是笨港

新化就是大目降   塩水人講塩水港

安定號做真加弄   湄州媽祖上甲興

鯤鯓五王上甲靈   木柵仙公最聞名

台灣四季好風景   台灣四季好光景

〈嘉慶君遊台灣〉這首歌對照台灣新舊地名,成為不少小學生的鄉土教材內容。根據唱片封套的考證,此歌原名為「嘉慶君與王得祿」,同張專輯中收錄劇中另三首插曲,名為〈嘉慶君遊臺灣(一)、(二)、(三)〉,皆由黃秋田所主唱。隨著廣播電視的播送,黃秋田拿著一把月琴邊彈邊唱的意象,一直深植人心。他走紅的時光,約莫就是陳達因民歌採集運動暴紅的年代。

正史並無記載嘉慶皇帝遊台灣的記錄,而最早寫出此傳說故事的是丁得春著作的小說「嘉慶君遊台灣」(1947年印行),由中南部各地流傳的零碎故事拼湊而成,描述嘉慶君從臺南府城登岸,一路北上到鹿港出海,遊歷山水、鏟奸除惡的經過。戰後幾波流行的臺語流行文化都可以看出這齣戲碼。

1957年推出的臺語古裝電影嘉慶君遊臺灣,創下極佳票房,帶動「遊臺灣」電影風潮,也掀起島內旅遊熱。在1971年,華視也曾製作播出這個題材的閩南語連續劇,轟動之餘,也連帶使得竹山紅蕃薯與李勇廟風靡全台,間接帶動地方觀光事業發展。

歷史上,嘉慶並沒有來過台灣。為何民間盛傳如此?其實來台灣的另有其人,就是福康安,他被封為嘉勇侯,又傳聞中乾隆的私生子,乾隆派福康安來台灣平定林爽文,也許民間誤以為是嘉慶君,也不無可能。「嘉慶君遊台灣」最先的版本只是說清室貴冑(即福康安)來台遊覽,後來誇張說是皇子(影射福康安是皇上之子),最後以訛傳訛成為太子(即日後的嘉慶皇帝),造就這樁美麗的誤會。

嘉慶君遊台灣版本眾多,列舉一些如后:

1、清朝嘉慶年間,仁宗皇帝化名為「高世國」,與大臣王發、侍衛李勇等人,微服到台灣來遊玩。在他里霧社(今斗南鎮)街上遇上了匪徒,並欲加害於他們,正於此 時千鈞一髮之際,順安宮裡的福德正神突然顯靈現身,將嘉慶君一行救護脫險,嘉慶君感念土地公救駕有功,於安全返回京城後,特地頒賜給他一頂一品宰相帽。

2、此傳說和上則傳說的地點是一樣,都是發生在斗南,但寺廟卻不一樣:嘉慶年間台灣很多地方仍為蠻荒之處,當時嘉慶君從台南登陸,行經諸羅縣, 過古坑再從竹山到草屯,但在行經大林時,遭遇盜匪行兇,嘉慶君一行人寡不敵眾,情勢非常危急,就在千鈞一髮之際,突出現一名老者,手持拐杖,在其揮舞下, 一班盜賊竟全數昏厥,使嘉慶君終得脫困,而老者並交代嘉慶君因此地盜寇猖獗,請嘉慶君晝休夜行方可逃過盜寇的侵擾,嘉慶君感謝之餘,詢問老者為何人,老者 只答為他里霧(為現今雲林縣斗南)土地公後便消失,而嘉慶君依其指示遂能平安抵達南投。後來嘉慶君登基後,頒佈一道聖旨,勒封斗南小南天土地公得戴冠帽,著龍袍,而廟脊得以起翹燕尾。

3、嘉慶君在遊抵草屯,夜夢土地公示警,使得嘉慶君逃脫劫數,而嘉慶君為了感謝土地公顯靈相助,特賜御書「慶安宮」三字,並賜封土地公冠冕,同時特別敕封土地婆陪侍。在台灣多數土地公廟,只供奉土地公,而在南投草屯北投里的慶安宮內就供奉土地公及土地婆,據說就是此傳說之故。 

4、嘉慶君在行經諸羅城時(現今嘉義市),因天色已黑,錯過城門開放的時間,無法進入城內住宿,而附近又找不著可以借住的地方,一行人正焦急不知所措之 際,忽然出現一名老丈,老丈告訴嘉慶君在北門城外有廟可以住宿,之後即消失不見。眾人循線終於找到一土地公廟(即為現今的北安宮),於是一行人便在北安宮停留一夜,待黎明破曉,開城門時才入城,眾人皆認為是土地公顯靈指示。嘉慶君在返回京城登基後,仍對土地公及北安宮心存懷念遂在嘉慶四年(西元一七九九 年)派欽差專程護送石爐一座到諸羅縣來,命縣老爺蒞臨北安宮迎接,為北安宮鎮宮香爐(現今擺在北安宮之前殿上),並封北安宮之土地公可戴相冠之帽,廟身則可築宮殿式並翹燕尾,同時御賜對聯一對,永世流傳。 

嘉慶君遊台灣有可能如大義覺迷錄一樣是一起精心的統戰嗎?是一種切不掉的民族血緣關係,還是一種被奴化順從的建民思維。就台灣新興民族而言,這個號稱仁宗的清朝無為皇帝,他這場史不可考的台灣之旅,居然對日後行銷台灣及台灣認同起了積極的作用。而這當中最嘔的莫過於被指為天地會的林爽文,在起身抗衡清廷的戰役中於竹塹一帶被生擒,最後遭凌遲處死的壯烈犧牲。林爽文事件後,清皇乾隆為了「嘉」獎諸羅義民「義」舉,而將諸羅改名「嘉義」。呼應歌詞中的「新竹以前是竹塹,嘉義舊名是諸羅山」,也許這就是歷史的弔詭與巧合。至於嘉慶君遊台灣中的李勇,與竹山的李勇廟,更是誤會重重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