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


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營舍位於臺南市東區(日治時期為旭町),於民國八十二年(1993年)11月10日公告為國定古蹟[2]。日軍步兵第二聯隊是臺灣日治時期駐守於臺南的陸軍部隊,可以說是當時日軍在南臺灣的指揮中樞[3],而相對於該部隊的第一聯隊則駐守於臺北,營址在今中正紀念堂[1]。現存營舍分別是國立成功大學的歷史系館、工業設計系館(大成館)與藝術研究所(禮賢樓),是日治時期的軍事建築中極少數的倖存者[4]。
沿革
成功大學工設系館
成功大學禮賢樓
日本在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開始統治臺灣之後,軍制經過數次改變,而在明治四十年(1907年)後,陸軍的步兵第一聯隊進駐臺北,而步兵第二聯隊則進駐臺南[4]。該營舍建築由日本陸軍經理部營繕組設計,為明治末期大正初期的作品[4]。其中今天的工業設計系館為第二聯隊的第七、第八中隊的營舍,而歷史系館是第五、第六中隊的營舍,禮賢樓則是當時第二聯隊的本部[4]。
二次大戰後,營區為中華民國國軍接收,改為第二、八、十軍軍部,成為光復營區[3],直到民國五十五年(1966年)10月5日時才轉給成功大學使用,改為成大「光復校區」[4]。其中大成館曾作為行政大樓、造船學系以及工業設計學系與夜間部使用,而禮賢樓在成大接收之前為指揮大樓,接受之後則改為客座教授或歸國學人的招待所,故名「禮賢樓」,現在則是藝術研究所[4]。
建築特色
該批建築為日本陸軍最早實驗採用鋼筋混擬土的建築之一,空間平面皆是一字型,在四周有迴廊[4]。兵舍均置於一有通風孔的基座上,主入口位於北面正中央有六柱古典羅馬式門廊,正後方也有入口,但門廊只有四柱,而左右兩側三分之一處亦設有次入口,東西兩端也有出入口,但並沒有門廊[4]。
本部外觀與兵舍相似,但在北面有兩個入口門廊,門廊之間有五個連續拱圈,而兩側有兩個連續拱圈;東西兩面各有三個獨立拱圈和裝飾性的小扶壁[3],而南面則為十四個連續拱圈,此外主入口門廊的式樣也與兵舍大不相同[4]。
其他
在該批建築北邊的成功大學榕園是昔日步兵的演練場,而其中最大的一棵榕樹是大正十二年(1923年)來臺的日本皇太子裕仁(昭和天皇)所植,是成功大學的標幟之一[4]。

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File:成功大學歷史系館.JPG

文化資產類別
古蹟 级別 國定古蹟 種類 公共建築
歷史沿革 日軍在臺南地區的永久兵營工事,主要透過日明治35年(西元1902年)至日明治40年(西元1907年)間的第一期永久兵營工事,完成砲兵營營舍及步兵營一個大隊之營舍。日明治43年(西元1910年)至日大正2年(西元1913年)第二期永久兵營工事中,完成步兵營另一個大隊之營舍,留下來的三棟建築物即為今日國定古蹟原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古蹟本體(即今禮賢樓、大成館及舊文學院館)。日大正5年(西元1916年)至日大正10年(西元1921年)的第三期永久兵營工事中,再完成衛戍病院(今日臺南市市定古蹟原日軍臺南衛戍病院),使兵營設施大體完備。由於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為日治時期日本國土最南部的軍事部署地,因此成為日本皇室成員行啓、巡行臺灣的必至之地,其中裕仁皇太子(後來之昭和天皇)於日大正12年(西元1923年)行啟臺灣,4月21日於臺灣步兵第二聯隊閱兵,並於聯隊營庭手植紀念榕樹,此樹成為今日成功大學榕園中最巨大的榕樹。戰後,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區由國軍接收,持續作為軍事營區使用,直到民國55年(西元1966年)由成功大學接受該營區,成為成功大學光復校區。由於校務之發展,40多年來,乃拆除舊營區大量房舍,但三棟古蹟本體,以及位於原七、八中隊(今工業設計館舍)正面的大榕樹,在成功大學接收初期,早已成為學生畢業拍照之重要景點,校園整體發展過程中也刻意留存此三棟建築,使這三棟校舍得以在民國88年(西元1999年)受臺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民國92年(西元2003年)再指定為國定古蹟。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國定古蹟「原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本建築群周遭範圍,在清領時期即為練兵之所,後為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司令部,戰後又為國軍所使用,是現有臺灣歷史軍事設施最為完整者,具全國性的歷史意義。建築本體在臺灣日治時期所建的同類型軍事機能歷史性建築中,是極少數保存的案例,具全國性建築發展史的價值,具核定為國定古蹟之價值。建築式樣表達上都有濃厚紀念性,迴廊、山牆與門廊都是佳作,具全國性的建築藝術價值。
法令依據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中華民國71年5月26日總統令公佈 )第27條
公告日期
2003/11/10 公告文號 台內民字第0920062231號(國定)
主旨 資料尚未填寫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所在地理區域 臺南市 東區
地址或位置 大學路1號(成大光復校區內)
經度 120.216058112806
緯度 22.9997503161372
主管機關
名稱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聯絡單位   古蹟聚落組
聯絡電話   04-22295848#162
聯絡地址   臺中市 南區 復興路三段362號
管理人/使用人
  關係 名稱
  管理人 國立成功大學
  使用人 國立成功大學
代表圖像 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
地籍圖 下載檔案
土地使用分區
或編定使用類別
都市地區 保存區
定著土地之範圍 東區育樂段1地號
所有權屬
  關係 公私有 名稱
  土地所有人 私有 洪春櫻
 
創建年代 日治不確定時期
創建年代(西元) 西元 西元1910~1913年 年
竣工年代 日治不確定時期
外觀特徵
連續拱圈迴廊為藝術研究所館舍最主要的構築語彙,並於北側、東西兩側入口門廊作強調裝飾。北面凸出平面的主入口門廊有兩處,各由一個比兩側拱圈較寬且高的拱圈所構成,其中東側門廊的拱心石處理成「渦卷形式」,與其上類似巴洛克山牆的山尖連成一體。兩入口門廊之山牆後方有平板,兩側則為瓶飾。拱圈兩側的牆壁強化成巨大之凸壁,一方面作為門廊的一部份,另一方面則作為承重牆與迴廊內南北向拱圈之收頭。類似的門廊語彙,在臺灣日治時期的建築中並不多見。東西兩側的山牆立面裝飾元素相似,皆以角落的兩座粗大凸壁,及山牆的屋簷構成此立面之外緣。其間則有三個拱圈,中央較高,在閣樓高度形成一半圓拱窗,並與中央圓拱兩側扶壁及看似由牛腿支承的陽台女兒牆共同定義側向入口。而角落的凸壁之上各置有一厚重的瓶飾,兼具女兒牆及側脊的收頭。與兩棟兵舍比起來,藝術研究所顯得誇張與華麗,應與其作為原聯隊本部之空間性質有關。工業設計學系館舍、歷史學系館舍等兩棟原兵官舍造型上大同小異,其主要構成元素亦和藝術研究所相同,即是連續的迴廊拱圈。且三者皆於建築物入口處作強調裝飾,但有別於藝術研究所館舍的華麗,兩棟原兵舍北面中央主入口採用古典羅馬式樣門廊的形式,為此兩建築物最醒目的特徵。其中兩建築物中央入口古典羅馬式樣門廊各由六根托次坎式,支成楣梁及山牆所構成。在門廊山牆方面,於中央有一半圓形開口部,其餘各部則無特別繁複之裝飾。建築物南面背入口門廊之柱式及處理方式與主入口類似,但只有四柱,且無古典建築物之三角形山牆,其中歷史學系館舍中央背入口女兒牆部份加高形成山形壁的形式,但工業設計系館舍原有構造則於某次整修遭到拆除。在次入口方面,突出壁外之陽台是用來定義南北向次入口及東西向入口的建築元素。陽台下皆有富裝飾性的牛腿作為支撐,欄杆更特別處理成平板飾,兩側收頭為古典形式的半圓飾。
室內特徵
藝研所之建物為磚造基礎,屋架為法式鋼桁架,共有八架,其接合方式主要採鉚釘與端版接合的方式。因建築物原先為日治時期「臺灣步兵第二聯隊」司令部,其室內廊道位於整棟建築物的中央軸線上並採東西向配置,符合當初的軍事用途,目前人員進出多由東側出入口,西側出入口時常處於封閉狀態。工業設計學系館與歷史系館在構造上,為日本陸軍最早實驗採行鋼筋混凝土建築之一。建築均採一字型平面,四週有迴廊,東、西、北面較寬,南面較窄。主入口位於北面正中央,有六柱門廊。
使用情形
學校系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磚牆裂縫、磚牆風化、磚牆白華、飾帶、浮雕、紋飾脫落、白灰粉刷脫落、屋頂防水
附近景觀
成大校區、臺南公園、原臺南廳長官邸、原台南州立第二中學校校舍本館暨講堂
土地使用狀況
國立成功大學
構造
三棟古蹟本體皆具有抬高之地坪、外觀為清水紅磚承重牆、鋼筋混凝土造樓板及屋頂板、屋頂構造皆為鋼製桁架。
材料
鋼筋混凝土、磚材
簡介
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為日治時期日本「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的營舍範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是日本皇軍聯隊中以臺灣為衛戍地的兩個聯隊之一。以濁水溪為界,北屬臺灣步兵第一聯隊,以南則屬第二聯隊。現存之三棟國定古蹟均屬第二期永久兵營計畫之相關建築,裝飾較為華麗。而日大正12年(西元1923年)裕仁皇太子巡行臺南時,於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庭種下之榕樹,亦成為今日成功大學之象徵。步兵營營區及三棟國定古蹟迭經臺灣步兵第二聯隊使用、國軍時期接收使用、爾後又移撥為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時期的使用與修繕,成為今日樣貌,極富歷史意義及價值。
現狀
由國立成功大學作為校舍使用。「禮賢樓」原為日治時期臺灣步兵第二聯隊司令部,現作為藝術研究所館舍使用中;「大成館」原為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第二大隊七、八中隊營舍,現由工業設計學系使用中;「舊文學院館」原為臺灣第二聯隊第二大隊五、六中隊營舍,原供文學院使用,2001年由歷史系取得全棟建築之管理使用權。
是否辦理容積移轉
建築風格
由於三棟古蹟計畫興建時間為日明治44年〈西元1911年〉,屬於日治時期西洋古典建築語彙盛行的時期,因此在裝飾語彙上呈現豐富的西洋古典元素。

File:成功大學禮賢樓.JPG

日本隨即派兵進駐台灣,在陸軍方面,由步兵第一聯隊守衛台北,第二聯隊駐紮台南,成功大學大成館及舊文學院即為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之建築

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

皇太子殿下參觀台南步兵第二聯隊

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

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的大部分範圍原為日治時期日軍「台灣步兵第二聯隊」的營舍範圍,地點就位在著名景點榕園的正對面,國定古蹟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營舍,所規範涵蓋的範圍包括了步兵

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的大部分範圍原為日治時期日軍「台灣步兵第二聯隊」的營舍範圍,地點就位在著名景點榕園的正對面,國定古蹟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營舍,所規範涵蓋的範圍包括了步兵第二聯隊本部(禮賢樓,今為藝術研究所館舍)、第二大隊7、8中隊營舍(大成館,今為工業設計系館舍)及第二大隊5、6中隊營舍(舊文學院,今為歷史系館舍)等三棟建築物,以及榕園及成功湖的周邊區域。

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為日治時期日本「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的營舍範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是日本皇軍聯隊中以臺灣為衛戍地的兩個聯隊之一。以濁水溪為界,北屬臺灣步兵第一聯隊,以南則屬第二聯隊。現存之三棟國定古蹟均屬第二期永久兵營計畫之相關建築,裝飾較為華麗。而日大正12年(西元1923年)裕仁皇太子巡行臺南時,於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庭種下之榕樹,亦成為今日成功大學之象徵。步兵營營區及三棟國定古蹟迭經臺灣步兵第二聯隊使用、國軍時期接收使用、爾後又移撥為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時期的使用與修繕,成為今日樣貌,極富歷史意義及價值。原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成功大學舊文學院及大成館) :: 憩頭趣點 :: i憩頭 - http://goo.gl/UqyVKR

------------------------------------

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位於臺南市北區,於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5月13日公告為古蹟[1]。該區在臺灣日治時期屬於老松町,附近有山砲兵部隊與工兵營[2],二次大戰後成為成大教授宿舍[3]。而在這些日式建築之中,其中一棟因為臺灣知名美術家郭柏川曾住過而設為其紀念館[3]。2013年3月23日,該區正式掛牌成立「三二一藝術群聚」,有七個藝術團隊進駐[4][5]。
沿革
此地在清朝時為臺灣府城總鎮衙署與左營的所在地,而在進入日治時期後,這裡改為山砲兵部隊與工兵營[3],該宿舍群遂被推測為軍官宿舍[2]。
二次大戰結束進入民國時期後,山砲兵部隊改成了中華民國國軍的軍工配件廠[2],而現已撤走併入兵工整備發展中心。至於宿舍群則成為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今國立成功大學)的教授宿舍[3]。
宿舍群在2012年移交給市政府管理後,一度閒置,後來臺南市文化局先將其中七間宿舍進行整理,讓藝術團隊進駐[5]。進駐的七個團隊分別是「台南人劇團」、「蔚龍藝術有限公司」、「林玉婷與林岱璇」、「那個劇團」、「臺南風景好」、「影響.新劇場」、「聚作聯合工作室」,於2013年3月23日正式進駐,並掛牌正式宣告「三二一巷藝術聚落」的成立[4][5]。
建築特色
該宿舍群的建築多為雙併形式[3],即是兩戶房舍併成一個整體,中間隔著厚重的水泥牆。其屋舍為南北向,而巷道為東西向,而在屋子外圍還有約140坪綠意盎然的庭院[3]。宿舍本身屋頂鋪上黑瓦,牆壁為木頭雨淋板,地板抬高且有推拉門[2],十足日式特色。

File: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02.JPGFile:郭柏川台南故居1.JPG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  

------------------------------------------

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

日本陸軍軍官俱樂部,位於今長沙行一段27號(婦女聯合會舊址),其原址在清代為瀛登書院

------------------------------------

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

台南地方法院 國立中央圖書館

--------------------------------------------

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

吳尚新府邸(吳園舊景) 

-----------------------------------------------

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

有一間「將校級」之人被奉祀之廟,比坊間盛傳台南那個祭祀日本士官的「飛虎將軍廟」位階高很多,歷史更久。此廟為「忠義祠」,地址在雲林縣斗南鎮〈他里霧 〉明昌里延平路702之1號。座落在嘉義縣大林往雲林縣斗南之台一線的大湖口溪橋旁邊。雲林忠義祠祭祀的日軍高階軍官 - http://goo.gl/qbUzjW


北投埔林炳炎 » 台南高等工業學生前往日月潭工事區, 進行見學及軍事演習。

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

北投埔林炳炎 » 台南高等工業學生前往日月潭工事區, 進行見學及軍事演習。


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1912年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