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綠色農林

推文到plurk
2016-04-10 06:00

◎ 劉烱錫、吳行立
桂竹是台灣的特有種,廣泛分布於全島低至中海拔,並被大量栽培於中、北、東部山區。每年春天是其陸續發筍並快速長高、長大竹稈的季節,若濕度、土壤等條件得宜,一天可長約30公分,三個月內就可長到13、14公尺、直徑近6公分,每稈約5公斤,根據林業試驗所林裕仁研究員對竹質燃燒顆粒之研究,每公斤約為4200千卡熱量。這麼快的固碳並可轉化為熱電能的效率,遠超過樹木速度,且輪伐期又短,應是發展生質綠能的潛在作物。
孟宗竹與桂竹是同屬的竹類,由閩南引進栽植,生長速度不亞於桂竹。保守估計全國桂竹林與孟宗竹林面積約5萬公頃,若每兩年輪伐收穫竹稈材一次,從各地生長量估算,加燃燒發電,每年可獲12.8至36.1億度電能,約佔2015年全國用電總量的0.51至1.45%。我國尚無可靠的各種竹類面積統計數據,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稱約有15萬公頃,林業試驗所研究員認為至少有20萬公頃。若加上台灣近20萬公頃的休耕農地也來發展生質綠能,每年還可省掉高達100億元的休耕補助款,總發電量約可補足核能廠停役的用電缺口,並形成在地產業群聚,創造很多就業機會。
竹材發電是否符合經濟效益?根據中興大學廖天賜教授、文化大學王義仲教授及林業試驗所陳財輝研究員在各地的研究,每公頃竹桿生物量(乾重)平均從34,920至98,890公斤不等,若考慮竹材含水率變化與每年集中在春季發筍,可將過去因建材與家具利用而設定的四年輪伐期,縮短為兩年,則可發電量每年為25,517至72,261度。若以經濟部能源局2015年太陽光電地面型 - 發電設備免競標對象之電能躉購費率每度4.7521元計,估計可售電121,258至343,390元。
桂竹林之經營成本,根據林農稱,若僅生產竹材,而不包含竹筍,其栽植、撫育、肥料等成本低,估計每公頃每年約5萬元以下;而人工竹林區多已有產業道路,伐採集運至在地的中、小型發電廠,根據業者估計每噸竹材約2000元。若由政府出資興設在地發電廠,則林農的淨利約每公頃36,338至194,500元。林農的竹林可能從幾分地到幾十公頃,若組成合作社,合作經營上千、上萬公頃,相信更合乎經濟效益。由於孟宗竹、麻竹、綠竹、刺竹、長枝竹也都具有速生特質,因地制宜,若以20萬公頃投入竹材發電產業,每年每公頃平均售電20萬元計,約可創造400億綠能產值,明顯可活化鄉村經濟,並促進人口回流。況且配合品種改良與撫育技術,相信這些竹種還可縮短輪伐收穫期為一年,倍增綠能產值。
各國因應氣候變遷公約,木質能源顆粒已類似石油、煤礦而成為世界流通的能源財,台灣竹林若取得國際森林認證,木材或竹材能源顆粒在國際價格高時,甚至可考慮出口賺取外匯,增進經濟效益。另外,竹筍是高纖的健康食品,認證的竹林也可生產有機竹筍,若政府獎勵企業打開外銷市場,也可讓勤勞的林農們在春天多一點收入。期許蔡英文政府能好好活化林地與農地,讓台灣成為綠色農林大國。
(作者為台灣森林認證發展協會理事長、台東專科學校電機科助理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