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參拜!五間神社事業愛情一網打盡-MOOK景點家 - 墨刻出版 華文最大旅遊資訊平台 - http://goo.gl/mKb61z

---------------------------------------

大武山祠&大武山忠靈塔 @ 神社殘跡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y7GMQZ

《大武祠》 大武祠是日本人為了紀念遠赴南洋的排灣族敢死隊,將戰死的隊員的骨灰,葬在這可以遠眺南洋的大武山山頂

北大武山(排灣語:kavulungan)位處於台灣的屏東縣與臺東縣交界,標高3092公尺,為中央山脈南段最高峰,也是南台灣屏東地區唯一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故有「南台灣屏障」之稱在。在文化上,長久以來倚居在北大武山的排灣族的傳統觀念中,北大武山是排灣族的聖山,因此北大武山更成為排灣族智慧與文化的象徵。另外,在台灣百岳之中,北大武山與玉山、雪山、南湖大山、秀姑巒山合稱「五岳」,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五座高山,氣勢磅礡,雄霸一方,在排灣文化陶冶下,淵源流長。
外形山勢
北大武山山形巍峨高聳,但山脊瘦峽,東西兩側峭壁絕立,猶如被切削的斷崖,由北向南望,狀如尖銳的錐形山體。
文化藝術
北大武山的神聖與尊容成為歷代排灣詩人與藝術家歌頌與抒懷的題材。

2016-03-14_142837  

大武遺址是日治時期所興建的神社,目前僅遺留下鳥居、參道及水泥神隆等結構,依稀可見當時神社得範圍。

大武遺址是日治時期所興建的神社,目前僅遺留下鳥居、參道及水泥神隆等結構,依稀可見當時神社得範圍。大武祠於昭和6年(1931)12月24日鎮座,每年的10月24日是例祭日。相傳-當時日人預計將神社興建於北大武山頂,受到視北大武山為聖山的排灣族人強烈反對,但日人執意興建,卻屢次遭受雷擊,最後才將神社遷往現址。

日治時期於今台東縣金峰鄉及屏東縣泰武鄉兩縣交界的北大武山 高度2940公尺處建有大武山祠(根據由社團法人臺灣山岳會於昭和17(1942)年6月出版的《臺灣山岳彙報 第十四卷六號》 記載,大武山祠於昭和17(1942)年4月23日鎮座,至於祭神則有多種記載,昭和16(1941)年1月出版的《臺灣山岳彙報 第十三卷第二期》提到大武山祠將合祀台灣神社、潮州神社之祭神,並加祀大山祇命(又稱大山積神、和多志大神,同時為山及海的守護神),不過昭和17(1942)年6月出版的《臺灣山岳彙報 第十四卷六號》以及昭和18(1943)年12月出版的《臺灣山岳 第13號》均只提到合祀台灣神社及東港神社之祭神,若以鎮座完成後的記載為準,則祭神應該為天照大神(從東港神社勸請而來的,而此時台灣神社尚未增祀天照大神)、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但並無大山祇命,而今北大武山 上仍有部份大武山祠之遺蹟。

昭和18(1943)年12月出版的《臺灣山岳 第13號》所記載的「大武山祠來由碑」之碑文內容(取自於日治時期期刊全文影像系統),此碑現已不存在,但依據文字記載,可得知大武山祠是做為皇紀二千六百年之記念事業並加強高砂族之敬神崇祖觀念而建的(由高雄州主辦,臺灣山岳會協助),並非是坊間所謂的是為祭祀高砂義勇軍的亡魂而建的,後者之說法顯然是受到北大武山 上設有大武山忠靈塔(又名高砂義勇隊顯彰碑)的影響

----------------------------

2946 神社名: 新高祠 (新高神社) 地域: 旧台湾 所在地: 台中州新高郡新高主山山嶺 祭神: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大国魂命、大己貴命、少彦名命、大山祇命

-------------------

老照片還原歷史 120年前日親王來台病死

2016-03-17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佳里地區民眾耳熟能詳的抗日故事「蕭壠走番仔反」,據傳一八九五年日本親王北白川宮能久行經蕭壠時,被義民以長竹竿綁鐮刀割下頭顱而亡,日軍為了報復,展開大屠殺,造成蕭壠幾乎滅庄,居民紛紛逃難,又稱為「蕭壠事件」。台南二中校友會與規富機械共同發行的「一八九五乙未戰爭撥雲見日」新書,以老照片搭配簡潔的中英文說明,還原歷史,北白川宮能久其實是死於瘧疾。

  • 1895年5月31日北白川宮能久(左二)登陸澳底露營。(記者劉婉君翻攝)

    1895年5月31日北白川宮能久(左二)登陸澳底露營。(記者劉婉君翻攝)

  • 台南二中校友會發表新書「1895乙未戰爭撥雲見日」。(記者劉婉君攝)

    台南二中校友會發表新書「1895乙未戰爭撥雲見日」。(記者劉婉君攝)

  • 1901年興建,用以紀念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台灣神社。(記者劉婉君翻攝自「1895乙未戰爭撥雲見日」)

    1901年興建,用以紀念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台灣神社。(記者劉婉君翻攝自「1895乙未戰爭撥雲見日」)

  • 1895年10月28日,北白川宮能久病死於台南。(記者劉婉君翻攝自「1895乙未戰爭撥雲見日」)

    1895年10月28日,北白川宮能久病死於台南。(記者劉婉君翻攝自「1895乙未戰爭撥雲見日」)

走番仔反 傳聞因親王被義民所殺

「一八九五乙未戰爭撥雲見日」全書計有一百廿四張九十至一百廿年前的老照片,從甲午戰爭、馬關條約開始,敘述一八九五年日軍接收台灣與台灣民主國成立的始末,總編纂許祐愷、羅珮芳及台灣國定古蹟編纂研究小組花費約一年半收集資料、驗證,訪問各地文史工作者,與南二中、台南市圖及個人收藏的日治時期文獻資料交叉驗證,再歷經近一年,以日文書籍「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為參考,編寫完成。

許祐愷、羅珮芳表示,一八九五年五月,北白川宮能久從中國旅順率日本近衛師團接收台灣,一八九五年五月卅一日登陸澳底後,六月三日即攻下基隆,當時台灣已是夏天的炎熱氣候,與旅順的氣溫相差十二度,但從日軍穿著冬季軍服來看,北白川宮能久率軍來台很倉促,對台灣也不了解,且根據數據資料,乙未戰爭中,接收台灣的日軍戰死者有一百六十四人,病死台灣的卻高達四千六百廿四人,後送回日本治療者兩萬一千七百四十八人,留在台灣治療的也有五千兩百四十六人,顯示當時台灣環境衛生狀況相當惡劣。

新書撥雲見日 當年瘧疾大流行

許祐愷說,根據日文典籍「台灣」的內容,一八九五年九月初,日本近衛師團抵達彰化,而當時正值瘧疾大流行,加上天氣炎熱,許多日軍因而病死;十月十八日,北白川宮能久發燒、全身倦怠,經軍醫診斷染上瘧疾,但北白川宮能久堅持軍隊不能停下腳步,當天中午即抵達後壁安溪寮,一直到十月廿八日病逝於台南安平,靈柩於隔天運回日本。

關於北白川宮能久病死,還有一段「秘不發喪」的歷史。由於十一月三日就是日本明治天皇誕辰,為避免影響相關慶典,一直到十一月五日才正式通告北白川宮能久的死訊,而延後發喪的決定,也在台灣民間引發諸多揣測,如親王遇刺遭義軍火銃暗殺、遭義軍以長竹竿綁鐮刀割下頭顱、死於霍亂等。

許祐愷指出,當年台灣民主國成立,並非為了追求台灣的民主,而是有錢有勢的人要保護自己的利益;三位掀起戰爭的唐景崧、丘逢甲、劉永福,先後內渡回清朝,留下台灣人面對殘局,收拾善後。相關書籍訊息將在台灣國定古蹟編纂研究小組idocare.taiwan臉書專頁中供民眾點閱。

----------------------------------

----------------------

------------------------------

在家用VR直登玉山!Google超炫街景新登場

即日起,用Google街景服務即可攻頂。(圖取自Google地圖)

2016-03-17  13:3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現在上網就可以立刻爬上玉山!Google街景服務已新增台灣玉山風景,網友不只可以透過服務沿路攻頂,看見360度環景照片,還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搭配Google Cardboard,享受虛擬實境(VR)技術!

現在,全球網友已­經可以透過G­oogle街景服務,在家就登上海拔高度3952公尺的東北亞第一­高峰!自201­5年9月開始,Google街景服務團隊2度深入玉山,過程中,他們面對大自然氣候與體能極限,辛苦地用街景背包­360度­環景技術,捕捉玉山、玉山北峰以及玉山圓峰的壯麗景色。

根據《東森新聞雲》報導,除了透過Google map欣賞玉山全景相片,Google還有虛擬實境服務,用智慧型手機搭配Google Cardboard,就可以身歷其境探索玉山。魏薌君說明,Google街景背包上15個鏡頭,可拍攝360度全景畫面,但重量高達18公斤,玉山的拍攝者不僅要承受背包重量,還要克服高山症、不穩定的氣候等難關,是個大挑戰。

 

 自由電子報 APP 全新上線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