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5集-台灣野山茶(一) 探訪原生茶樹 - 客家新聞雜誌 - 樂多日誌 - https://goo.gl/UFa1PF
https://youtu.be/2WOTgIuZOZw
https://youtu.be/c1UFPCByktk
605集-台灣野山茶(二) 重現手炒山茶 - 客家新聞雜誌 - 樂多日誌 - https://goo.gl/m1p5mg


文史工作者扮福爾摩斯…閩客語交流 創造「凍頂」

凍頂烏龍茶聞名的南投縣鹿谷凍頂山,觀光資訊都稱該處因「先民無鞋可穿,寒冬須凍著腳尖上山頂」得名,但翁佳音等人根據早年南投有很多客家移民的歷史,認為台語「凍頂」應源於發音相近的客家語「崠頂」(山頂),和凍不凍無關。

2016-01-04 14:33 聯合晚報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中研院台史究所副研究員翁佳音、文史工作者曹銘宗為台灣地名找來源,過程有如「福爾摩斯遇上福爾摩沙」,他們發現,台灣眾多地名反映複雜歷史及不同族群互動,如蘇澳地名應是來自西班牙人以聖徒聖.勞倫斯(San Lorenzo)翻譯的簡稱。

蘇澳地名來源一般是根據安倍明義1938年指「100多年前移民團統領蘇士尾」率人來此港灣,但翁佳音等人找遍清代文獻根本找不到此人資料,後來根據西班牙文獻,該港灣西班牙人曾命名為San Lorenzo,發音接近台語「路連蘇」,推測後來據此稱為「聖.路連蘇澳」(澳為港灣意),後簡稱蘇澳。

台灣閩南、客家兩大族群的互動,也反映在地名。以凍頂烏龍茶聞名的南投縣鹿谷凍頂山,觀光資訊都稱該處因「先民無鞋可穿,寒冬須凍著腳尖上山頂」得名,但翁佳音等人根據早年南投有很多客家移民的歷史,認為台語「凍頂」應源於發音相近的客家語「崠頂」(山頂),和凍不凍無關。

不少地名也呈現台灣和東南亞國家往來關聯。台灣原住民族語、東南亞族群同屬南島語族,例如萬華原名「艋舺」,可能源於古南島語Bangka(獨木舟);士林原名「八芝蘭」,與印尼人稱華人聚居處Pecinan、菲律賓稱華人聚處Parian念音接近,很可能是17世紀荷蘭、西班牙人分別統治菲、印兩國,把當地的用法帶至台灣。

至於基隆的暖暖,荷蘭古地圖的台語音譯是「八暖暖」(peh-luan-luan),書中分析該字可能與印尼語ruang為同一語源,有「間隔處」意思,原因是早年淡水船隻航行至基隆時,暖暖如間隔處。曹銘宗表示,這項說法雖未能完全確認,但至少為「暖暖為何不暖」提供新解。

台灣地名來源。 圖/聯合晚報提供


--------------------------

客家地名的來源,是最先住在這裡的客家人,以客語命名所見事物。若和閩南地名比較,客家話和閩南語的差異,就成為很有趣的對比。例如稱呼方位,客家人會說「上、下」,閩南人則會說「頂、下」;又例如固定的建築物,客家人會命名為「屋」,閩南人則稱為「厝」。所以像是新竹芎林的「五座屋」,就是客家聚落;桃園的「五塊厝」,就屬於閩南地區囉!其他若是地名中含有「崎」、「崠」等用字,這是客家話中形容地勢的詞彙,例如生產凍頂烏龍茶的鹿谷崠頂,這也可以用來推測該地是不是客家庄或曾經有客家人居住過的村莊。

客家地名个原由,係最先歇在該位个客人,摎看着个事物用客話安名仔。假使同學老地名比較,客話摎學老話个差別,就變到係當生趣个對比。比將講方向,客人會講「上、下」,學老人就會講「頂、下」;又比論講固定个建築,客人會講「屋」,學老人就講「厝」。故所像新竹芎林个「五座屋」,就係客家聚落;桃園个「五塊厝」,就係學老地區。其他假使地名裡肚有「崎」、「崠」个,這係客話裡肚形容地勢个,像生產凍頂烏龍茶个鹿谷崠頂,也做得拿來推測該隻地方係毋係客家庄也係識有客人落腳个莊頭。

--------------------------------------------------

凍頂烏龍茶(英語:Tung-ting Tea),又稱凍頂茶,是一種知名度極高的台灣烏龍茶,素有「北包種,南凍頂」之稱。
凍頂茶的原產地在台灣南投縣的鹿谷鄉,主要是以青心烏龍為原料製成的半發酵茶。傳統上,其發酵程度在30%左右。製茶過程獨特之處在於:烘乾後,需再重複以布包成球狀揉捻茶葉,使茶成半發酵半球狀,稱為「布揉製茶」或「熱團揉」。傳統凍頂烏龍茶帶明顯焙火味,近年亦有輕培火製茶。此外,亦有「陳年炭焙茶」,是每年反覆拿出來高溫慢烘焙,而製出甘醇後韻十足的茶。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後,鹿谷地區茶農在災後重建中研發出「凍頂貴妃茶」。鹿谷鄉農會每年舉辦茶葉比賽,評選出特等(冠軍茶)、頭等、二等、三等、優良茶(三朵梅、二朵梅)等品級。
釋名
「凍頂」為地名,一指台灣南投縣鹿谷鄉「麒麟潭」邊的「凍頂山」,傳說是因為先民早期無鞋可穿,寒冬必須「凍著腳尖上山頂」而得名。一指台灣南投縣鹿谷鄉「彰雅村」的「凍頂巷」。但較可信的說法是,凍頂源自客家話「崠頂」(四縣/海陸:dung dang)[1],即山頂。
茶種來源
一說是1855年(清朝咸豐年間),鹿谷林鳳池赴福建應試,高中舉人,還鄉時,自武夷山帶回36株青心烏龍茶苗,其中12株由「林三顯」種在麒麟潭邊的凍頂山。最早是凍頂山一帶茶農,以甕裝茶販售,又有「凍頂甕裝烏龍茶」之稱。
一說是世居鹿谷鄉「彰雅村」「凍頂巷」的蘇姓家族,其先祖於清朝康熙年間自中國大陸移民來台灣,自乾隆年間已往「凍頂山」開墾種茶。
產地
早期發源於鹿谷鄉的「彰雅村」「鳳凰村」「永隆村」,之後擴及鹿谷全鄉。

特點
手工摘取,一心三葉或一心兩葉
茶葉成半球狀,色澤墨綠,邊緣隱隱金黃色。
沖泡後,茶湯金黃,偏琥珀色,帶熟果香或濃花香,味醇厚甘潤,喉韻回甘十足,帶明顯焙火韻味。
茶葉展開,外觀有青蛙皮般灰白點,葉間捲曲成蝦球狀,葉片中間淡綠色,葉底邊緣鑲紅邊,稱為「綠葉紅鑲邊」或「青蒂、綠腹、紅鑲邊」。
凍頂貴妃茶
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後,鹿谷鄉民重建家園,無意中讓小綠葉蟬(浮塵子)大為肆虐,茶農為重振茶區,多施氮肥,以吸引更多小綠葉蟬棲息,經鹿谷特有的山嵐雲霧滋潤,將採收的著涎茶菁結合凍頂烏龍茶傳統工序而研發出具有果香與蜜香的凍頂貴妃茶。早期於新竹的北埔以及鄰近的苗栗南莊地區也曾發生小綠葉蟬(浮塵子)大為肆虐,茶農刻意將此茶葉採下,無意間茶廠反而喜歡這種茶的味道,且價格反而更好。此茶農將此事告知朋友,無人相信反說他是在說謊《膨風》,後來便成《膨風茶》,也就是東方美人茶的由來。
以青心烏龍為原料,產季集中在夏秋,發酵度20-30%,焙火4-6分,是「中發酵,重烘焙」的茶。有別於「重發酵,輕烘焙」的東方美人茶。
毛茶需以龍眼炭烘焙三次,使蜜香愈來愈重,且越陳越好喝,可作為陳年烏龍茶收藏。
沖泡溫度90-100℃最佳,也適用冷泡法。
茶湯橙紅色,如琥珀般。口感甘甜,帶蜜味及荔枝香。
命名緣由:茶葉外觀白毫顯露,茶湯如琥珀般剔透,不僅有東方美人茶的蜜味及荔枝香,更有凍頂烏龍茶的「綠葉紅鑲邊」,有如貴妃般雍容華貴,故名「凍頂貴妃茶」。
參考資料
《台灣找茶》 吳德亮 2005 聯合報出版 ISBN 9868140609
《台灣茶鄉之旅》 坪林茶葉博物館編 2004 聯經 ISBN 9570827947

File:台灣茶葉政府認證標章.jpg

------------------------------------

【臺灣地名真相】南投凍頂是冷凍的山頂? | 故事 - http://goo.gl/GbmHLz

【臺灣地名真相】南投凍頂是冷凍的山頂?

故事December 25, 2015編輯部0 Comments
作者:翁佳音、曹銘宗

台灣茶界說「北包種,南凍頂」,「北包種」指的是台北市文山區的包種茶,「南凍頂」指的是南投縣鹿谷鄉的凍頂烏龍茶,市場和名氣都更大。很多人好奇,「凍頂」是什麼意思?

有人猜想,好茶要種在高山上,茶樹的頂端如果凍過,品質才會更好。這種說法,茶農聽了大驚,茶樹雖然耐寒,但也不能受凍啊!

有人去查了資料才知,原來「凍頂」是地名,指的是鹿谷鄉種植烏龍茶的「凍頂山」。這座山為什麼以「凍頂」為名?一般觀光及飲茶資訊都說:據說是因為先民早年無鞋可穿,寒冬必須「凍著腳尖上山頂」而得名。這種說法,讓人聽了好笑,就算望文生義也不能太離譜,以前也有草鞋啊!

今日凍頂山。圖片授權自達志影像。
今日凍頂山。圖片授權自達志影像。
客家移民史中的「凍頂」

凍頂地名由來,從早年南投有很多客家移民的歷史來看,才找到了答案。

原來,台語「凍頂」源自發音相近的當地客家語「崠頂」,而崠頂就是山頂的意思。所以,凍頂山本是「崠頂山」(清代文獻也有這樣寫),凍頂烏龍茶本是「崠頂烏龍茶」,就是種在山頂的茶,與冷凍完全無關。

清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雲林縣采訪冊》〈沙連堡〉中關於崠頂山之記載。一八八七至一八九五年的雲林縣範圍含括今日南投縣南部地區,此時鹿谷崠頂山屬沙連堡之境內。
清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雲林縣采訪冊》〈沙連堡〉中關於崠頂山之記載。一八八七至一八九五年的雲林縣範圍含括今日南投縣南部地區,此時鹿谷崠頂山屬沙連堡之境內。
我們可以想像,當年鹿谷客家茶農說的「崠頂」(Dung-den,標音依教育部台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福佬人聽了就以台語書寫成「凍頂」(Tòng-ting,標音依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這裡的凍是文讀音)。後來,「凍頂」二字通行了,福佬人也念成現在常聽的Tàng-tíng(這裡的凍是白讀音)。

「崠頂」變「凍頂」的例子,讓我們注意隱藏在台語地名底層的客家語。

隱藏在台語地名底層的客家語

生番空

南投縣埔里鎮有一個叫「生番空」(台語音Tshenn-huan-khang)的地方,這是清代就有的「生番空庄」。當年「生番」指未漢化的原住民,所以一般地名由來都說:當年這裡的原住民被殺光或被迫搬離,「生番」為之一「空」。

事實上,當年這裡的客家人稱這裡為「生番坑」,當地客家語(大埔腔)「坑」發音Kang,就是山谷的意思。但福佬人聽了以為是台語的「空」(Khang),因為發音完全一樣,就寫成生番空。因此,生番空本是客家語的生番坑,指的是當年原住民居住的山谷。

番仔吧

南投縣中寮鄉有一個地方叫「番仔吧」(台語音Huan-á-pa)。這裡的「吧」(正字是「火巴」)指的是烤乾的食物,例如台語的烤小鳥叫Tsiáu-á-pa。因此,這裡的地名由來就被說成是當年原住民在這裡被燒焦。

事實上,當年這裡的客家人稱這裡為「番仔垻」,當地客家語「垻」(或寫作壩)發音ba,就是溪邊沙地的意思。但福佬人聽了以為是台語的「吧」,就寫成番仔吧。因此,番仔吧本是客家語的番仔垻,指的是當年原住民居住的溪邊沙地。

番仔吧後來改名「廣興」,顯示這裡是客家地區。早年閩粵移民來台灣創業,希望興盛繁榮,所以出現很多福建人的地名「福興」、「福隆」,以及廣東客家人的地名「廣興」、「廣隆」。

貓頭鷹_大灣大員_立體書 (n)
貓頭鷹出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
烏龍茶小歷史
台灣的茶大都是烏龍茶種,以發酵、揉捻、烘焙等不同而有不同名稱的茶。台灣現在的各種烏龍茶(包括包種茶)都是輕發酵或半發酵,但清代在北部種植、製造的烏龍茶卻是重發酵,以Formosa Oolong Tea 名稱外銷歐美。

翁佳音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臺灣政治大學、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研究專長為十六至十八世紀臺灣史、東亞史,史學理論、歷史民俗學。曾主持「新港文書研究」,以及「荷蘭時代決議錄」譯註等計畫。精熟荷蘭語與荷蘭文獻,其編著的《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解讀十七世紀中葉北臺灣的荷蘭古地圖,是研究早期台灣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譯註及著作有《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的連續性問題》(稻鄉出版)、《荷蘭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1)》(南天書局)、《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臺北縣立文化中心)等書。

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從事自由寫作,並任英語、華語導遊、台灣文創產業、休閒農業參訪團講師。長期關注台灣族群文化,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出版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台灣史新聞》、《台灣人也不知道的台式國語》(貓頭鷹)、《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聯經)、《台灣地名謎猜》(聯經)、《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洄瀾》等繪本。懷抱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本文收錄於貓頭鷹出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

----------------

山頂不結凍… 凍頂茶哪裡來?
udn.com查看原始檔
A-A+
茶界稱「北包種、南烏龍」,台灣著名的凍頂茶故事,就是出自於南投縣鹿谷鄉的「凍頂山」上,但山頂上並不會真正結凍,而從早年南投客家移民的歷史來看,台語「凍頂」源自發音相近的當地客家語「崠頂」,而崠頂就是山頂的意思。


清明節前,鹿谷鄉凍頂茶園的春茶即將抽芽。 記者黑中亮/攝影

老茶樹地主林國琨指著老根表示,分出的枝莖目前生命力仍強。 記者黑中亮/攝影

 

凍頂茶小檔案 圖/聯合報提供


鹿谷茶葉專家林獻堂指出,凍頂茶產於南投縣鹿谷鄉鳳凰山麓一帶,海拔在600至1800公尺的山坡地,當地氣候涼爽、雨量充足、土壤肥沃,且日照溫和、畫夜雲霧籠罩,成為生產優良茶的最佳環境,所產的凍頂茶,過去以濃郁甘醇,並具有獨特風味,聞名海內外。

林獻堂表示,凍頂茶早已成為鹿谷人的驕傲,雖同烏龍茶種,但隨著地區生長條件、製作工法的不同,才區隔稱作「凍頂烏龍」、「阿里山烏龍」或「梅山烏龍」等。冠以地區名以為區別,40多年來,屬於中度發酵的鹿谷凍頂茶,堅持傳統維護凍頂茶的風味,尤其著重在發酵和焙火的特殊工序,造就出一代代年輕製茶高手,透過每年優良茶比賽,傳承經驗。

鹿谷鎮公所農經課長陳男進說,占地約1000公頃的凍頂山上,一年四季皆產茶,目前每年可產出茶葉1200公噸,以冬、春兩季茶最受市場期待,夏茶因蟲害多,才會轉作為重醱酵的「貴妃紅茶」。今年春茶要到清明後、榖雨前才會抽枝發芽,4月中後開始採收,經製作完成後,今年春茶將於5月間交茶到農會,參加優良茶評選。

百年茶樹下 聽凍頂茶故事

【記者黑中亮/鹿谷報導】南投縣鹿谷鄉的凍頂茶,據傳最初是鹿谷鄉初鄉村人林鳳池,於咸豐五年(1855年)前往福建省應試,得中舉人衣錦返鄉時,順道自武夷山攜回青心烏龍(軟枝烏龍)茶苗36株,其中12株由凍頂山的林三顯栽植成功,繁植成園,被後人認為是凍頂茶的開端,但事實與否、眾說紛紜。

鹿谷鄉公所為記錄這段凍頂茶的歷史,選在林國琨所有的茶園上,在一棵百餘年老茶樹旁,設立涼亭並豎牌說明這段故事;茶葉專家林獻堂表示,昔日的青心烏龍茶苗,經過多年的扦插、繁植、修剪,如今下落早已不可考,目前告示牌所指的老茶樹,和另株同在凍頂山上蘇家祖先墓後的老茶樹,雖都是樹齡超過百餘年的茶樹,但應該只是「原生野山茶」。

茶園主人林國琨指出,從小看著和祖父、父親一起下田幹活,祖父更不時對他說「老茶樹本來就是蒔茶(野山茶),至少155歲了,是先人從福建帶過來的茶種,之後才經過茶樹改良為烏龍茶。」以前枝繁葉茂,長勢很好,但數年前才發現老根逐漸壞死,另在根部四處發出新枝。不過,讓林國琨擔心的是,自家茶樹成長情形已不如多年前的盛況,加上消費者口味偏向輕度醱酵的高山茶,不免憂心未來凍頂茶的春天不再。

---------------------------

中研院台史究所副研究員翁佳音、文史工作者曹銘宗合力為台灣地名找來源,有如「福爾摩斯遇上福爾摩沙」;經過考證史料,發現台灣眾多地名反映複雜歷史及不同族群互動,如蘇澳地名應來自西班牙人以聖徒聖‧勞倫斯(San Lorenzo)的翻譯簡稱。

蘇澳地名來源,一般根據安倍明義1938年指「一百多年前移民團統領蘇士尾」率人來此港灣,翁佳音等人指出,清代文獻根本找不到此人資料,他們根據西班牙文獻,認為該港灣西班牙人曾命名為San Lorenzo,發音接近台語「路連蘇」,推測漢人據此稱該港為「聖‧路連蘇澳」(澳為港灣之意),後簡稱蘇澳。

台灣漢人閩南、客家兩大族群互動也反映在地名上,以凍頂烏龍茶聞名的南投縣鹿谷凍頂山,觀光資訊都稱該處因「先民無鞋可穿,寒冬須凍著腳尖上山頂」得名,翁佳音等人根據早年南投有很多客家移民的歷史,認為台語「凍頂」應源於發音相近的當地客家語「崠頂」(意指山頂),和凍不凍無關。

不少地名也呈現台灣和東南亞國家往來關聯,台灣原住民族、東南亞族群同屬南島語族,書中指出,萬華原名「艋舺」,可能源於古南島語Bangka(獨木舟),士林原名「八芝蘭」,與印尼人稱華人聚居處Pecinan、菲律賓稱華人聚處Parian,念音極接近,很可能是17世紀荷蘭、西班牙人也分別統治菲、印兩地,當地用語也在台灣沿用。

基隆的暖暖在荷蘭古地圖的台語音譯是「八暖暖」(peh-luan-luan),書中分析,該字很可能與印尼語(馬來語)ruang為同一語源,有「間隔處」意,原因則是早年暖暖在淡水航行至基隆時,有如間隔處。曹銘宗表示,如此答案雖尚未能確認確實,但至少為「暖暖為何不暖」提供新解。

-------------------

 

胃不舒服?喝「紅茶牛奶」能護胃!中醫教授秘方:3種紅茶,養胃補氣助消化
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查看原始檔

photos放大顯示
很多人喜歡喝茶,有些人喜歡喝清淡點的綠茶,而不願意嘗試味道厚重的紅茶,覺得它的味道太苦,其實紅茶是全發酵茶,口感較重不僅是它與綠茶的區別,也是它的好處,脾胃虛弱的人多喝點紅茶可以起到暖胃的效果。

綠茶是沒有經過發酵的茶,茶葉上較多地保留了葉子上的成分,其中茶多酚的含量能保留在鮮葉的三分之二以上,尤其是過敏的體質,喝綠茶易吐逆,而且綠茶中葉綠素含量較多,對腸胃刺激較大,所以胃病患者最好別喝綠茶。

一般人在空腹的時候喝綠茶會感到胃部不舒服,因為茶葉中含有一種物質,也就是茶多酚,這類物質對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越是沒吃飯的情況它的刺激性就越強。而紅茶就不一樣了,它經過發酵烘製,茶多酚在這個過程中的含量已經減少,對胃部的刺激性也就隨之減小了。另外,發酵過的紅茶還能促進人體消化,因此紅茶不僅不會傷胃,反而能夠養胃。對於胃潰瘍的患者我經常建議他們喝點紅茶,加上糖或者牛奶,能消炎、保護胃黏膜,對治療胃潰瘍也有一定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紅茶不適合放涼了喝,這樣會影響暖胃效果,而且放置時間過長營養含量就降低了,所以我們常常說,不能喝隔夜茶,就是這個意思。紅茶屬於茶飲用品,也算是保健品,不能說醫生讓我多喝茶我就不吃別的藥了,這肯定是不科學的,如果胃病實在嚴重,還是需要去醫院就診。

我常給患者推薦的紅茶做法有以下3種。

1.紅茶牛奶

材料:紅茶3克,牛奶100克,鹽2克。

做法:
①把紅茶倒入鍋裡,加熱後煮5分鐘左右。
②把紅茶葉渣過濾掉,在另外一個鍋裡煮牛奶。
③牛奶煮到沸騰時加入紅茶,再加上食鹽進行攪拌即可飲用。

功效:每天早晚堅持各喝一次,可以達到養胃補氣、補充精氣血的作用。

2.養胃糯米紅茶

材料:紅茶2克,糯米50克。

做法:
①將糯米淘洗乾淨。
②把淘洗乾淨的糯米放入鍋中,加水500毫升,熬煮到糯米熟爛,然後放入紅茶。
③將糯米紅茶汁濾出,每天早晚各喝一次。

功效:可治療脾虛便軟。

3.養胃橘皮紅茶

材料:紅茶1克,橘皮15克,紅糖25克。

做法:
①將橘皮加水500毫升,熬煮至沸騰。
②沸騰10分鐘後,把橘皮汁倒出來,沖泡紅茶,加上紅糖,堅持每天喝一次。

功效:用於消化不良,養胃護胃等。


台灣茶 去年出口量成長19.12%
By 劉朱松,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6日, 2017
台灣是茶葉生產國,但去年度進口茶數量與進口值仍大於出口量及出口值。農糧署昨(6)日公布台灣茶葉去年度出口量逾5,355公噸、年增19.12%,出口值18.74億、年增約12.27%,但仍不如去年度茶葉進口量2.63萬公噸及進口值20.13億元
農糧署分析,台灣手搖杯及瓶裝茶市場所需的紅茶與綠茶數量很大,但因台灣紅茶與綠茶產量相對較少,因而增加國外紅茶與綠茶的進口量。
農糧署表示,台灣茶葉去年度出口中,紅茶2,175公噸、部分發酵茶1,845公噸及綠茶1,326公噸,居出口量前三名。其中,部分發酵茶包括凍頂烏龍茶、阿里山茶及東方美人茶等多數台灣特色茶,因內銷需求暢旺且售價不錯,因此出口量不如紅茶。
台灣紅茶出口量的主要國家或地區,包括大陸971公噸、美國413公噸及香港148公噸,分居前三名;另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等,也是台灣紅茶外銷主要國家
台灣綠茶外銷市場以美國427公噸及大陸323公噸,居出口量前二名;其餘包括華人較多的香港、加拿大,及馬來西亞等三地,也是台灣綠茶出口主要市場。
至於部分發酵茶,凍頂烏龍茶、阿里山茶及東方美人茶等多數特色茶,因頗受大陸人、日本人及美國華人喜愛,所以,前五名的出口地包括大陸、日本、美國、香港與德國等。
另農糧署表示,二年一度的「衛生安全製茶廠1~5星級登錄」評鑑,最近登場,粗估5~600家業者報名角逐星級登錄評鑑,依往例推估,近1成業者可躋身4、5星級茶廠,且獲得1~5星級評鑑,有利各家茶廠進行國內外的產品行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