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合併條約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BZZMqp
閔妃(明成皇后)/皇國臣民之誓詞,為1937年10月2日朝鮮總督府向朝鮮半島發布的文章,並且要求學生與一般市民在各種場合之中記誦。/韓國展出從美國收回的大韓帝國玉璽 韓國帝國玉璽等9枚印章流落美國/“皇帝之寶”是在宣布國號為大韓帝國時製作的印章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gxMb3N
國家是如何滅亡的──韓國的故事/伊藤博文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IQRtW8
日韓合併條約- 台灣Wiki - http://goo.gl/6rpp42
侵佔、奴役朝鮮並將其變成殖民地是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長期的擴張侵略目標。20世紀初期,日本加快了吞併朝鮮的進程。
日韓合併條約日韓合併條約部分文件
1897年10月12日,大韓帝國宣告成立。1904年2月23日,韓國被迫與日本簽訂不平等的《韓日議定書》,其主要內容是:韓國承認日本在朝擁有軍事行動自由權;日本有權干涉朝鮮內政;未經日本同意,韓國不得同第三國簽訂與前述內容相悖的任何條約。
1904年8月22日,日本強迫韓國簽訂了第一個《韓日協約》。該協約使韓國的財政、外交大權實際上落入日本人之手。1905年11月9日,日本特使伊藤博文趕赴漢城,逼迫韓國表態。11月18日,韓國被迫簽訂《日韓保護協約》。1907年7月,日本又迫使韓國與之簽署了第二個和第三個《韓日協約》(分別稱為《乙巳保護條約》和《丁未七款條約》)。依照條約,韓國內政、外交大權均直接由日本人負責,各國外交官員均須從韓國撤離,日本在漢城設立「統監府」等,朝鮮實際成為日本的「保護國」。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被安重根刺殺后,主張立刻合併韓國的一派成為日本對朝鮮政策的主流。1909年7月,日本內閣會議決定合併韓國的方針。雖然韓國出現了以李容九、宋秉畯為代表的「一進會」主張「韓日合邦」 ,認為大韓帝國應與日本的「平等合併」,共同創造新政府,並且借用日本的資本主義發展方式扶植韓國的本地資本,但是日本政府對此置之不理,統監府更是下達了集會演說的禁止令。1910年8月22日,大韓帝國總理李完用與大日本帝國代表寺內正毅正式簽訂《日韓合併條約》,將朝鮮的主權永久讓與日本,並且於同年8月29日生效。
4 日韓合併條約 -條約全文
日本天皇和朝鮮領導人,考慮到兩國間特殊密切的關係,致力於促進兩國的共同繁榮以及確保遠東的長期和平,都深信這些目標,將在朝鮮兼并給日本帝國后得以實現。因此,在他們的全權代表下,也就是,日本天皇,寺內正毅子爵兼駐朝總領事,和朝鮮領導人,李完用總理,召開雙邊會議審議后通過以下條款:
第一條 朝鮮領導人將朝鮮的全部主權完整永久性的轉讓給日本天皇。
第二條 日本天皇接受前一條款中的主權轉讓,並同意將整個朝鮮兼并到日本帝國。
第三條 日本天皇會賜予朝鮮領導人和前領導人-朝鮮王冠,相應類似的頭銜和榮譽也會賜予給王儲,王妃和繼承人,來對應他們的尊貴的級別,每年也將有足夠的年度撥款來保證這些頭銜和榮譽的頒發。
第四條 日本天皇也會對朝鮮內閣成員及他們的子嗣(前一條款中提及的那部分人不在此列)賜予適當的頭銜和榮譽,並提供必要的獎金來保證這些頭銜和榮譽的頒發。
第五條 日本天皇會給那些值得表彰的朝鮮人賜予爵位和金錢,這是對他們為帝國竭誠服務的肯定和承認。
第六條 在整個朝鮮政府及其行政被日本政府兼并后,將對遵紀守法的朝鮮人民及其財產提供全權保護,並為這類朝鮮人謀求福利。
第七條 如果條件允許,日本政府將會對那些衷心接受新政權,宣誓效忠且符合條件的朝鮮人提供日在朝從事社會服務的機會。
第八條 該條約由日本天皇和朝鮮領導人親准,即日起生效。
簽署人:
統監 子爵 寺內正毅 印
隆熙四年八月二十二日
內閣總理大臣 李完用 印
明治四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
------------------
日韓合併(也稱「韓國併合」或「朝鮮合併」,韓國方面稱為「韓日併合」),是指在1910年8月22日,大日本帝國基於《日韓合併條約》,而將大韓帝國併入版圖的歷史事件。
簡介《日韓合併條約》- 台灣Wiki - http://goo.gl/MPZWRx
日本在甲午戰爭之後,將原本朝鮮王國的宗主國中國(滿清)逼退,朝鮮王國也改為大韓帝國,而後成為日本的保護國;日本政治界對韓國問題頗多關注,認為應該要立即性的合併,唯有元老伊藤博文因為國際觀感因素,強力反對。
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被韓國刺客安重根暗殺之後,主張「立刻合併派」成為日本主流。雖然韓國出現如李容九、宋秉畯等人為首的「一進會」主張日韓「平等合併」,共同創造新的聯邦政府,但已經無力回天,日本宣布吞併朝鮮。
日韓合併的結果導致大韓帝國(朝鮮王國)的滅亡,朝鮮半島成為日本領土的一部份,朝鮮總督府成為日本在朝鮮的最高統治機關。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發表接受《波茨坦公告》後,才失去對朝鮮半島的實質統治權。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降伏文書》,始結束對朝鮮半島的統治。
韓國方面將日韓合併後由日本殖民統治的時期稱為「日帝強佔期」(일제 강점기)、「日帝時期」或是「日政時期」。
---------------------------
日韓合併條約,又稱日韓併合條約、韓日併合條約、韓日合邦條約、韓國併合條約等,是由大韓帝國(李氏朝鮮)親日總理李完用與大日本帝國代表寺內正毅於1910年8月22日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將朝鮮的主權永久讓與日本,並且於1910年8月29日公告,大韓帝國正式滅亡,朝鮮成為日本殖民地。[1]
韓國和朝鮮方面認為,該條約是基於之前在日軍逼宮的情況下朝鮮王朝國王簽立的《乙巳條約》,故而兩個條約「締結時就是無效的條約」,簽約時朝鮮純宗亦拒絕簽名;日本則認為日韓合併條約符合當時的國際法。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昭和天皇發表接受《波茨坦公告》後,大日本帝國無條件投降,由同盟軍佔領朝鮮,日本失去對朝鮮半島的實質統治權。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降伏文書》,結束對朝鮮半島的統治。合併條約後因1965年的《日韓基本條約》而失效。[2][3]
背景
在1905年第二次日韓協約之後,韓國成為日本的保護國;1909年7月日本內閣會議決定合併韓國的方針,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被韓國刺客安重根暗殺之後,主張立刻合併韓國的一派成為日本對朝鮮政策的主流。雖然韓國出現如李容九、宋秉畯等人為首的「一進會」主張日韓合邦。「日韓合邦」的意思是大韓帝國與大日本帝國的「平等合併」,共同創造新政府,並且借用日本的資本主義發展方式扶植韓國的本地資本。[來源請求]但是日本的目的是併吞韓國而非「日韓合邦」,不久統監府下了集會演說的禁止令,於1910年8月22日吞併朝鮮。
內容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
日韓合併條約
大韓帝國皇帝將朝鮮半島全部的統治權讓予大日本帝國;
大日本帝國接受大韓帝國的要求將韓國併入大日本帝國;
大日本帝國保障保護舊大韓帝國皇帝與皇族的尊嚴與權益及經濟開銷;
大日本帝國可以對於對有勳功的朝鮮人賜爵賜勳;
大日本帝國必須保護朝鮮人的生命與財產並增進其福祉;
大日本帝國可以將對新制度認同、又具相當能力的朝鮮人用為帝國官吏。
---------------------------
------------------------
中日之間的歷史問題至今還沒有得到真正的釋懷。相對於中國而言,日本與韓國之間的歷史恩怨更加複雜、糾結。如果說中日之間的過節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戰爭關係,韓國人對日本的情緒乾脆就是亡國之恨。今年8月22日是日韓合併100週年,日本政府已經開始探討如何向韓國國民表達對以往殖民統治的歉意問題。日方希望通過顧及韓方意願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對歷史問題做一個了結。 與此同時,日本和韓國均參與到了美國主導的“黃海軍演”當中,兩國之間是事實上的盟國。日本和韓國的結盟,卻是針對100年前同屬“大韓帝國”版圖內的朝鮮。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諷刺。 看看地圖不難發現,朝鮮半島處於東北亞地區地理上的核心位置,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必然成為幾個大國博弈的中心。今天,朝鮮半島的北方有強大的俄羅斯、西面是崛起的中國、東面是強鄰日本,此刻,美國第8集團軍、第7航空隊約28500人就駐在韓國的土地上。歷史上,幾個強國在東北亞地區的博弈,常常使朝鮮處於國家危亡的邊緣。朝鮮不得不陷入朝秦暮楚的尷尬境地。今天,無論是朝鮮還是韓國,均抱有國家統一的訴求,而在東北亞複雜的戰略格局下,這一訴求真是難比登天。
純宗皇帝交給李完用的《全權委任狀》
“事大主義”引來亡國之禍
1862年,朝鮮國王哲宗去世,哲宗無嗣,由旁系李熙即位。李熙年幼,其生父大院君攝政。正是這種不正常的繼承給朝鮮埋下了禍亂的種子。19世紀70年代初,李熙在閔妃的操縱下迫使大院君隱退,實現親政。朝鮮形成了閔妃和大院君兩個政治集團,它們的鬥爭使得朝鮮的國內政局愈發不穩。 1876 年2月,日本威逼朝鮮締結《江華島條約》,該條約成為朝鮮近代 史中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不久,列強群起效仿。朝鮮被迫陸續與美、英、德、意、俄、法、奧、匈、比利時、丹麥等國簽訂不平等通商條約。此時,朝鮮王朝仍屬於中國的藩屬國,受到中國的庇護,但自身受害的中國也效仿列強在朝鮮設立租借地,擁有很多特權。朝鮮人無力掌握自己的命運,只能眼看著國家被大國利用。 1882年朝鮮大旱,人心浮動,日本趁機支持大院君,策動暴動軍人把矛頭指向閔妃,閔妃出逃大院君再次執政。 清政府了解到朝鮮的動亂,為防止日本藉機入侵朝鮮,隨即派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和候補道馬建忠率三艘軍艦前往朝鮮。並照會日本,稱朝鮮為中國屬邦,日本不要採取激烈行動。8月20日,淮軍宿將吳長慶率軍到達馬山,兩日後,吳、馬約請大院君赴清軍營地會談。寒暄後,大院君被告知速去天津聽旨,8月23日乘濟遠艦赴天津。隨後大院君被囚禁於保定。 丁汝昌和馬建忠果斷地在日本採取行動之前出手,使清政府在朝鮮問題上出於主動,並指示朝鮮政府與日談判,化解危機,同時罷斥大院君親信,鎮壓起義領導人。此次政變史稱“壬午兵變”。閔氏集團的重新掌權引起日本的極大不滿。日本不甘心在朝鮮的失利,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日本趁中國無暇他顧,在朝鮮策動政變,妄圖控制朝鮮。 1884年12月4日晚上六時,開化派首領任郵政局總辦的洪英植以慶祝郵政大廳落成,邀請政府官員和各國駐朝使節赴慶祝宴。席間,廳外突然失火,賓客紛紛離席察看。埋伏在四周的開化黨徒一擁而上,把親華派大臣閔泳翊亂刀砍倒。叛亂分子大呼清軍作亂。金玉均等迅速沖進王宮,迫令國王寫出“日本公使來衛朕”的敕書,由樸泳孝持敕書引日使竹添帶兵入宮,把國王、閔妃軟禁於景佑宮,並組成新政府。當時清政府派駐駐朝鮮的欽差袁世凱當機立斷,集合慶字營,並聯絡自己負責編練的朝鮮新軍入宮解救國王。慶字營和朝鮮新軍很快攻入景佑宮,在袁世凱的策動下,曾由他教練的朝鮮部隊數百人倒戈,合力打擊日軍和叛軍。竹添敗逃日本使館。次日上午,國王被護送至袁世凱軍營,組成了以沈舜澤為首的新政府。日使竹添則率使館人員、駐軍和金玉均、樸泳孝等叛亂骨幹逃往仁川。 在兩個回合的較量中,清政府都佔了上風。經過壬午、甲申兩次政變,證明在朝鮮,中國勢力明顯優於日本。甲申政變後,中日在半島的對立更加激烈,中日之爭使朝鮮進一步成為東北亞政治風暴的中心,但忙於內鬥的朝鮮統治者不明世界大勢,缺乏治國方略,無力把處於危境中的國家引向富強的道路,仍是延襲千百年的“事大主義”,一味投靠大國,尋求保護,終於引來亡國之禍。 1894年7月23日,日軍突然佔領朝鮮王宮,推翻閔妃集團,扶植大院君政權。25日,在日本的授意下,大院君宣布廢除與清政府的一切條約。同一天,日本不宣而戰,甲午戰爭爆發。開戰後,日本與朝鮮締結了“日朝盟約”,即對中國的攻守同盟。 1895年4月,甲午戰爭結束,清王朝戰敗,雙方簽訂《馬關條約》。中國承認朝鮮獨立,從此退出朝鮮。甲午戰爭標誌著東北亞傳統朝貢體系的最終瓦解,也標誌著該地區力量結構的決定性變化,中國喪失在東北亞的傳統大國地位,朝鮮淪為日本的地盤,而日本迅速崛起,開始以強國的身份出現。
日本特使伊藤博文(車中左)和駐朝鮮日軍司令長谷川好道(車中右)在朝鮮巡視
日俄角力下苟安的“大韓帝國”
甲午之戰使朝鮮對中國徹底失去了信心,他們看到俄國的干涉下日本被迫將遼東半島交還給中國,就企圖利用俄國來牽制日本。朝鮮向俄國的靠攏使其在朝鮮的勢力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1895年10月8日,日本策動政變,殺死閔妃並清除了宮中的親俄派勢力,史稱“乙未事變”。 據一位俄國軍官的回憶:“當日拂曉,日本人安達謙藏帶領30餘名日本浪人持武器,殺入景福宮。日本浪人衝進高宗居住的坤寧殿和閔妃居住的玉壺樓,逢人便殺。高宗被這突如其來的血腥場面驚呆了,戰栗不止,幾乎昏厥。一個名叫中村楯雄的浪人看到一個女人慌忙逃避,便追上去揪住頭髮揮手一刀,另一個趕來的暴徒順手又砍了兩刀,女人呻吟著倒在地上。因為這些日本暴徒們誰也沒有見過閔妃,對是否已殺死閔妃沒有把握。一個日本浪人便用刀架在一個宮女脖子上令其指認。該女顫慄著說閔妃額部有一痕志。日本人遂復查地上的各個女屍,終於發現中村砍殺倒地者就是閔妃。後經多名宮女辨認無誤後,日本暴徒把尚未斷氣的閔妃扒光衣服污辱,然後搬到院中松林裡,潑上汽油焚燒。為滅痕跡,焚燒後他們又把殘骸拋進了水池裡。” 乙未事變後,高宗帶著兒子純宗逃離朝鮮到俄國避禍。俄國為妥善協調與日本在朝鮮的利益,於1896年5月,締結了《小村-韋伯協定》,達成了“勸朝鮮國王還宮”、“任命適當的人物任閣”、“日本駐朝憲兵不超過200人”等條款。 1896年6月9日,日俄又在莫斯科締結了一項新的協定,其中包括:共同援助,幫助朝鮮財政改革;將軍隊警察組織委託給朝鮮;日本繼續管理佔有的電信線路;俄國保留架設從漢城到國境的電信線的權利;承認國王繼續滯留俄國使館,直到組成朝鮮國王的護衛隊為止。1896年9月12日,朝鮮國王還宮,將年號改為“光武”,同年10月12日稱皇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 在外交的背後,日俄兩國都做著軍事上的準備,雙方都不遺餘力地修築鐵路、佔據軍事據點,以保證軍事上的優勢。而“大韓帝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兩個強鄰在自己的土地上備戰。可以想見,日俄之間無論勝負如何,倒霉的只能是韓國。
1910年代,日本兒童和朝鮮兒童在朝鮮的街道上
日俄開戰,朝鮮半島落入日本手中
1904年2月,韓國無奈地看著日俄戰爭爆發,為了不捲入紛爭,早在1903年9月,韓國皇帝要求在兩國開戰之際保障韓國的中立地位。但日本完全無視這一點,在向俄國宣戰前兩天就派軍隊從仁川登陸,日軍共有一萬餘人集結至漢城。開戰後2週,在韓國實際已被佔領的情況下,締結了《日韓議定書》,迫使韓國承諾:日本“可以臨機徵用軍事戰略上認為需要的地方”。等於佔領了韓國。 隨著戰局的進展,日本開始策劃把韓國變成保護國。1904年5月,日本做出了要在軍事、外交、財政上擴大權利並獲得保護實權的決定,與韓國締結了《第一次日韓協約》,控制了韓國的財政和外交。接著,日本於1905年4月掌握了韓國的通信事業,並在日俄媾和會議期間,獨占了韓國海上、河流的航行權。 日俄戰爭以俄國的戰敗而告終,俄國退出了在東北亞地區與日本的爭奪。日本吞併韓國祇是時間問題。1905年10月,日本決定實施並確立對韓國的保護權,任命伊藤博文為大使。韓國被迫簽署了《第二次日韓協約》,徹底喪失了獨立外交權。同時,日本在漢城設置了統監等職能機構,把韓國變成了其保護國。1905年12月21日,日本公佈了統監府的官制,規定統監直接隸屬於天皇,在京城設置統監府,在各要地設置理事廳。 1907年6月,荷蘭海牙召開了第2次萬國和平會議,主張排日的在韓美國人哈爾巴德也來聲援,使者們向各國委員散發了抗議書。但韓國的外交根據條約由日本政府代替行使,所以沒有得到列國的關照。韓國朝廷的企圖非但沒有實現,反而使日本強化了對韓態度。統監伊藤博文把這次策動的責任歸咎於韓國皇帝,並認為韓國方面違反了協約。總理大臣李完用勸韓帝讓位,7月19日,高宗發出了詔書,將帝位讓與了皇太子李坧(順宗)。 日本政府在海牙密使事件後,意識到不僅要掌握韓國的外交權,而且有必要掌握韓國的內政權。1907年7月,韓國被迫簽署了《第三次日韓協約》。根據協約,統監指導韓國改善施政,制定法令、行政上的處分和高等官吏的任免也必須得到統監的許可,從而使日本掌握了韓國內政的全部權力。
大韓“荊軻”安重根
“荊軻”得手,大韓亡國
1909年10月26日,哈爾濱火車站周圍被荷槍實彈的日本士兵層層把守,戒備森嚴。日本士兵準備列隊迎接一個重要人物——日本樞密院院長、朝鮮統監伊藤博文。上午9時,伊藤乘坐的火車緩緩開進了哈爾濱站。他此行的目的是解決日俄在鐵路上的爭端,特地到中國東北與俄國財政大臣戈果甫佐夫進行談判。當專列停穩後,在站台上佇立久候的戈果甫佐夫趕忙登上豪華的特等車廂,歡迎貴客的到來。接著,伊藤博文在戈果甫佐夫的陪同下檢閱了儀仗隊。當一行人向出站口走去時,伊藤博文走在了最前面。這時,一位身著西裝、頭戴鴨舌帽的青年男子,突然從歡迎人群中衝進警戒線朝伊藤博文連開三槍。刺客怕打錯了人,又向跟隨伊藤博文的幾個日本人開了四槍,場面頓時大亂。刺客拋掉手槍,用俄語高呼三聲:“高麗亞烏拉!”(朝鮮萬歲)然後從容被捕。這名刺客叫安重根,據其事後交代,他曾與“高麗復仇團”商討過刺殺伊藤博文之事,甚至曾想過去東京刺殺,但感到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一直在黑龍江遊走,在韓國人中宣傳愛國思想,尋訪有誌之士,希望能為韓國獨立做些事情。然而,事與願違,這次刺殺卻加速了韓國的陷落。伊藤博文的遇刺,成為日本完全吞併韓國的絕好藉口。 以伊藤被暗殺為契機,合併韓國的問題有了進展。1910年7月,繼伊藤博文之後任韓國統監的寺內正毅向李完用首相提交了關於日韓合邦的備忘錄,李完用在請求寺內考慮國號、帝室的待遇、官吏的處置等問題的基礎上,進宮向皇帝上奏了統監的意向,並取得了同意。李完用獲得了純宗皇帝對日締約的全權委任狀。 值得注意的是,在簽署《日韓合併條約》過程中,純宗皇帝唯一批准的文件就是李完用的全權委任狀。1910年8月22日,在寺內正毅統監和李完用首相之間簽署了關於日本合併韓國的條約。一周後,條約正式宣布。至此,具有4000餘年悠久歷史的韓國完全為日本所吞併。隨即,日本的韓國統監府改為朝鮮總督府,開始了長達35年的殖民統治。在大國的擺弄中尷尬復國 在1943年11月的開羅會議上,羅斯福、蔣介石和丘吉爾共同簽署的《開羅宣言》對朝鮮問題是這樣說的:“我三大國念朝鮮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決定在相當期間,使朝鮮自由獨立。” 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再次談到朝鮮問題。2月8日羅斯福與斯大林舉行會晤,在兩人談過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條件以後,羅斯福提出討論領土託管問題,並向斯大林提出,在朝鮮人民做好自治的準備之前,“朝鮮要由一個蘇聯代表、一個美國代表和一個中國代表實行託管”,“託管期愈短愈好”。 1945年8月,時隔40年之後,俄國人又來了。在得知日本決定投降和蘇軍已大舉“湧進”朝鮮半島的消息後,美國人坐不住了。8月10日深夜,美國國務院、陸軍部和海軍部協調委員會在五角大樓舉行緊急會議,討論朝鮮問題。會上,國務卿鄧恩提出美國軍隊應趕到盡可能北面的地區去受降,但由於現實的困難,最後決定搞出“一條盡可能向北推進”,但又不致“被蘇聯拒絕”的界線。就這樣朝鮮半島被新的世界強權“偶然的”以北緯38度為線分成了2個部分,進而形成了今天的朝鮮和韓國。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三千里江山又成了大國的角力場,最終導致冷戰的陰雲始終緋徊在半島上空。 今天,韓國經濟實力排名世界第11位,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造船工業,在芯片、軟件等高新技術領域有一定的優勢,尤其對自己的民族文化有著極強的自豪感,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而朝鮮則經濟凋敝,民生困苦。“天安號”事件波瀾未平,美韓軍演剛剛結束,想起100年前的亡國之痛,韓國和朝鮮和解的前景一片渺茫。 作為在大國夾縫中生存的“弱小民族”,很多韓不但精通英文、還掌握中文、日文和俄文,可見這4個國家都是韓國人不得不面對的大國。朝鮮半島什麼時候才能擁有真正的和平、獲得真正的獨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