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獵人王光祿非常上訴爭取無罪,最高法院開庭辯論,檢辯都指行為在除罪化範圍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蔡總統行使任內第2個特赦令 去年520特赦布農族王光祿
去年520蔡總統在第二任任期屆滿一週年之際,批示同意特赦獵捕野生動物觸法的布農族原住民王光祿(見圖)。(資料照)
蔡總統行使任內第2個特赦令 去年520特赦布農族王光祿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k30nJv
2022/04/22 11:33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總統蔡英文今天為落實罪刑相當的憲法原則,並顧念國軍將士服務軍旅貢獻,批示同意特赦前國軍少將韓豫平及士官張淯森,使兩人罪刑宣告均無效。這是蔡總統任內的第2個特赦令,去年520蔡總統在第二任任期屆滿一週年之際,批示同意特赦獵捕野生動物觸法的布農族原住民王光祿。
王光祿是在2013年因使用土造長槍獵捕野生動物,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及野生動物保育法罪刑,經最高法院於20154年11月3日駁回上訴確定;復經檢察總長提起非常上訴,最高法院審理時認適用法規有違憲疑義,向司法院聲請解釋。
為表達對原住民族傳統的尊重,促進族群主流化發展,蔡總統去年520依據憲法第40條及赦免法第3條前段規定,批示同意特赦獵捕野生動物觸法的布農族原住民王光祿,免除其刑之執行,總統認為,考量王光祿的狩獵是為供罹病的家人食用;狩獵自用也經大法官認為這屬於原住民傳統文化之範疇,情可憫恕,因此特赦王光祿。
總統府發言人Kolas Yotaka當時表示,總統的這項決定,對於政府推動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工作,特別具有意義。
蔡總統行使任內第2個特赦令 去年520特赦布農族王光祿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k30nJv
--------------------------------
挪用2880元加菜金遭判刑過重 蔡總統特赦前少將韓豫平、士官張淯森
總統蔡英文今天依據憲法第40條及赦免法第3條後段規定,批示同意特赦前國軍少將韓豫平(見圖)及士官張淯森,使兩人罪刑之宣告均無效。(資料照,本報合成)
挪用2880元加菜金遭判刑過重 蔡總統特赦前少將韓豫平、士官張淯森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EyIdJf
2022/04/22 10:43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為落實罪刑相當之憲法原則,顧念國軍將士服務軍旅之貢獻,以符應國民正當法律感情,總統蔡英文今天依據憲法第40條及赦免法第3條後段規定,批示同意特赦前國軍少將韓豫平及士官張淯森,使兩人罪刑之宣告均無效。
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表示,總統感念國軍官士兵保家衛國之貢獻,以及國軍眷屬之奉獻,考量本案情節之特殊性決定特赦,盼國人同胞支持恪盡職守之國軍。
張惇涵說明,韓豫平、張淯森兩人於104年分別任職陸軍花東防衛指揮部之參謀長、行政士,因違反國防部加菜金作業規定,以團體加菜金支付指揮官宴請下屬餐會之3名軍眷,費用共計2880元,觸犯貪污治罪條例、陸海空軍刑法及刑法之罪刑,分別遭處4年6月、1年之有期徒刑並宣告褫奪公權,案經最高法院於111年2月9日駁回上訴確定;韓豫平之退除給與另依法減半。檢察官嗣以案件有疑,主動為被告之利益,另向法院聲請再審中。
張惇涵表示,韓豫平、張淯森2人所涉貪污等罪,依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並非將公有財物挪為私用或將詐欺款項中飽私囊,而餐會宴請之3位民間人士皆為軍眷,以團體加菜金宴請,縱有行政作業之瑕疵,惟衡諸一般社會通念,尚無不合人情之處;復以本件支用之金額甚微,而量處之刑度極重,致生罪責與處罰不相當,顯然過苛,難符國民正當法律感情。
張惇涵表示,蔡總統考量韓豫平、張淯森兩人上述情節具特殊性,情輕法重,允堪憫恕。為平衡過苛刑責對其人身自由及退休權益之處罰,爰依赦免法第3條後段之規定,均予以特赦,使其罪刑之宣告均為無效,以濟司法之窮,並彰顯政府重視國軍保家衛國之貢獻,以及保障軍眷安定生活之良意。
挪用2880元加菜金遭判刑過重 蔡總統特赦前少將韓豫平、士官張淯森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EyIdJf

王光祿-獵槍釋憲案/槍枝大赦/原住民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獵山王光祿-獵槍釋憲案/槍枝大赦/原住民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獵山


原民獵槍案非常上訴遭駁回 王光祿已獲特赦免入獄
原民獵槍案非常上訴遭駁回 王光祿已獲特赦免入獄 https://bit.ly/3eALOu6
2021/12/30 
原住民王光祿獵槍案非常上訴遭駁回,因他已獲總統特赦,不必入獄。(本刊資料照)© 由 鏡週刊 提供 原住民王光祿獵槍案非常上訴遭駁回,因他已獲總統特赦,不必入獄。(本刊資料照)
原住民王光祿持獵槍獵打保育類動物非常上訴案,最高法院今(29日)駁回,王光祿遭判3年半定讞,因王光祿案經聲請釋憲除罪失敗後,今年5月總統蔡英文已予特赦,最高法院今雖駁回此非常上訴案,王光祿仍不必入獄。
王光祿是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人,他於2013年間持獵槍射殺山羌等保育動物,因槍枝未事先申請,也不是因原民祭儀而狩獵,且未依規定事前申請許可,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山羌、長鬃山羊各1隻,遭最高法院依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及《野生動物保育法》判3年半定讞;最高檢對此提非常上訴,最高法院審理時認定有違憲之虞,裁定停審並聲請釋大法官解釋。
大法官今年5月間,針對此案宣告原住民狩獵文化權應受《憲法》保障,但也要兼顧生態保育,原民狩獵仍不能打保育類動物、仍不能使用製式槍枝,宣告原民打獵限用自製槍枝且要先申請許可持有槍枝的規定合憲,總統蔡英文隨即特赦王光祿,免除他的刑罰,王光祿非常上訴案今遭駁回後,雖為有罪確定,但不必執行刑罰。
最高法院判決指出,大法官針對王光祿案,已釋明相關法律是為維護憲法上環境生態保護的重要法益,兼及人身安全法益,相較於原住民從事狩獵活動的文化權利所受限制,尚屬均衡,不違反憲法比例原則。
至於此案的非常上訴理由中,指原住民只要基於傳統文化、祭儀或自用的目的,在不具營利性情況下,即可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王光祿的有罪判決有適用法律不當的違法,對此,最高法院並不認同,因此駁回非常上訴
原民獵槍案非常上訴遭駁回 王光祿已獲特赦免入獄 https://bit.ly/3eALOu6


獵山羌奉母遭判刑!蔡英文520特赦王光祿:尊重原民傳統
 三立新聞網 1 小時前
染疫連環爆!又有3金融業員工確診
獵山羌奉母遭判刑!蔡英文520特赦王光祿:尊重原民傳統 https://bit.ly/3hBmgjj
記者陳政宇/台北報導
為表達對原住民族傳統的尊重,促進族群主流化發展,總統蔡英文在今(20)日第二任任期屆滿一週年之際,依據憲法第40條及赦免法第3條前段規定,批示同意特赦獵捕野生動物觸法的布農族原住民王光祿,免除其刑之執行,總統府發言人Kolas Yotaka表示,蔡英文的這項決定,對於政府推動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工作,特別具有意義。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 蔡英文批示同意特赦獵捕野生動物觸法的布農族原住民王光祿,免除其刑之執行。(圖/資料照)
Kolas表示,王光祿是在2013年因使用土造長槍獵捕野生動物,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及野生動物保育法罪刑,經最高法院於2015年11月3日駁回上訴確定;復經檢察總長提起非常上訴,最高法院審理時認適用法規有違憲疑義,向司法院聲請解釋。
Kolas指出,司法院就原住民狩獵案在5月7日作成釋字第803號解釋,其中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獵捕、宰殺或利用野生動物不受相關條文限制之規定,大法官認為「傳統文化」應包含原住民依其所屬部落族群所傳承之飲食與生活文化,而以自行獵獲之野生動物供自己、家人或部落親友食用之非營利性自用之情形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 蔡英文認為,王光祿狩獵供罹病家人食用,屬於原住民傳統文化之範疇,情可憫恕。(圖/資料照)
Kolas說,憲法明文肯定多元文化價值,保障原住民從事狩獵活動之文化權利。在原住民族文化中,族人與山林共同分享、共同生存,相互依賴,日常狩獵是族人生活文化的一部分。   王光祿雖然因為狩獵野生動物而觸犯相關法律,但蔡英文認為,考量他的狩獵是為供罹病的家人食用;狩獵自用也經大法官認為這屬於原住民傳統文化之範疇,情可憫恕因此特赦王光祿,彰顯政府尊重原住民族生活文化,促進族群主流化發展之用心。獵山羌奉母遭判刑!蔡英文520特赦王光祿:尊重原民傳統 https://bit.ly/3hBmgjj

王光祿-獵槍釋憲案/槍枝大赦/原住民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獵山


影/王光祿持槍狩獵釋憲 大法官宣告「部分違憲」
 影/王光祿持槍狩獵釋憲 大法官宣告「部分違憲」 https://bit.ly/2SzWIIQ
影/王光祿持槍狩獵釋憲 大法官宣告「部分違憲」© 中國廣播公司 影/王光祿持槍狩獵釋憲 大法官宣告「部分違憲」
布農族獵人王光祿2013年持「非自製獵槍」狩獵保育類動物長鬃山羊和山羌,事後被依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與「野生動物保育法」判刑3年6月,引爆原住民狩獵文化與現行法律衝突。王光祿聲請釋憲,大法官今(7)日做出釋字第803號解釋,宣告「部分違憲」。王光祿因此無法由此解釋獲得救濟,除表示遺憾,也強調「我當然會繼續狩獵」!
大法官釋字第803號解釋,「槍砲彈藥刀械許可及管理辦法」第2條第3款「自製獵槍」的定義規定,沒有保障原住民能安全從事合法狩獵活動,違反憲法保障人民生命權、身體權及原住民從事狩獵活動的文化權利的意旨,有關機關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2年內,儘速檢討修正。
此外,「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及祭儀需要獵捕宰殺利用野生動物管理辦法」第4條第3項有關「非定期性」獵捕活動的申請期限與程序規定部分、第4條第4項第4款規定申請書應載明「獵捕動物之種類、數量」部分,也違反憲法的比例原則,應不再適用。其餘《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野生動物保育法》現有規定則均合憲,司法院長許宗力直言,狩獵是原住民的重要傳統,原住民文化應受到保障,但狩獵的權利也將兼顧野生動物保護。(圖:司法院)影/王光祿持槍狩獵釋憲 大法官宣告「部分違憲」 https://bit.ly/2SzWIIQ


獵山豬

王光祿-獵槍釋憲案/槍枝大赦/原住民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獵山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692922994646067&extid=eNFfFhLZlpd5gdsf


新聞連結: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460987 布農族男子王光祿為孝敬近百歲老母,2013年持長槍上山狩獵保育類動物長鬃山羊與山羌,事後被依槍砲罪及野生動物保育法,判刑3年半。經法扶會協助王聲請釋憲獲准,並於今日上午9時開庭,耗時逾200分鐘結束。王光祿庭後強調,打獵原本就是原住民的文化,而孝順本來就應該,卻判他3年半徒刑非常不合理。獵槍釋憲案 王光祿:為孝順打獵卻被判刑極不合理 https://bit.ly/38nhv7y


改槍技術精進 走私貨銳減6成
By 胡欣男,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九月 30日, 2017
警方近年查獲走私制式槍枝數量銳減,因本土改造槍械技術愈來愈好,凸顯改造槍枝氾濫,衝擊治安。圖為新竹縣刑大偵1隊今年5月從古嫌家中起出大批改造槍械。(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是槍械管制的海島國家,過去制式黑槍多走私入境,近年來,改造槍械技術愈來愈好、取得零件方便,加上持有改造槍枝刑責較低,使得改造槍枝氾濫,衝擊治安。警方統計,近5年查獲走私槍枝數量銳減6成,凸顯改造槍枝「自產自銷」,不需仰賴走私進口的現況。
警政署統計,去年全台查獲2025把包括制式與土、改造槍枝,數量為9年來最多,也是繼2007年後再度突破2000把;其中台中市警2成。
警方指出,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是「沒有被害人」的犯罪,緝獲數量難以反映真實黑槍氾濫的治安情形,但數據仍有可供解讀之處。
早年十大槍擊要犯年代,黑槍氾濫,警方查獲數量屢創新高,90年代治安趨穩,但2004年因總統大選「兩顆子彈」震撼全台,警政署大力肅槍,當年查獲量飆破4200把;此後一路下降,近年都在2000把以下,去年又突破2000大關。
刑事局官警分析,數據突然飆高,不代表坊間黑槍變多。據統計,去年六都肅槍台中第一、新北次之;台北和桃園墊底,不能說台中黑槍最多、北市最少。因槍枝有流動性,加上投入警力、偵辦時間多寡等因素,都會影響查緝數據。
不過有項數字值得警惕,即查獲走私槍枝數量逐年遞減,改造槍則連年攀升。官警說,早年槍擊要犯使用的長短槍彈,靠黑幫漁船走私,均為制式,殺傷力強大。
近年改造技術成熟,北市警方曾破獲一個行動改槍軍火庫,一輛自小客車就能裝載所有改槍的工具;改造一把槍僅需2至3萬元,是制式槍價的10分之1,改槍易、殺傷力沒輸制式槍太多,取得門檻低,且刑責較輕,以致改造槍氾濫。
今年1至7月,全台查獲730把改造槍,占所有查獲數5成4,扣除土造槍,其餘制式槍僅占約1成3。警方說,槍、毒與黑道不分家,政府大力緝毒,同時也蒐集槍彈的情資,肅槍仍是重點工作,會結合掃黑與緝毒一起進行。

王光祿-獵槍釋憲案/槍枝大赦/原住民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獵山  


2017年06月20日03:56
美國一研究顯示,每年有近1,300名17歲以下青少年死於槍擊,近5,800名受傷,相當於每天至少有19名未成年者因槍擊受傷甚至死亡,其中男孩和非洲裔面臨的風險更大。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報告調查17歲以下的青少年,研究2002-2014年12年間的死亡證明和醫院急診報告。
結果顯示每年涉及未成年人的槍擊案共造成近1,300人死亡,還有近5,800人受傷。這些槍擊案中53%是他殺,38%為自殺,2007年到2014年,自殺案件從325件增加到532件,自殺率上升60%,自殺的青少年中1/3有憂鬱症,多數人自殺前在人際關係上或是在學校面臨各種問題。   -
另外,槍擊造成的意外死亡,多因兒童拿槍支玩耍時不慎扣扳機所致,大部分受害者是旁人,超過40%的人意外擊傷自己。(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城市地區平均有19%的擁槍率、郊區為28%、鄉村則為46%。這意味著如果犯罪者意圖在鄉村地區進行犯罪行為,他必須要承擔對手有將近一半機率擁有火器的風險


 王光祿-獵槍釋憲案/槍枝大赦/原住民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獵山王光祿-獵槍釋憲案/槍枝大赦/原住民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獵山王光祿-獵槍釋憲案/槍枝大赦/原住民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獵山  

澳洲7月1日實施「槍械大赦」 乖乖交出槍枝不會被起訴
By Fb, www.ettoday.net查看原始檔
▲澳洲政府估計現在市面上約有26萬支非法槍械。(圖/路透社,下同。)
國際中心 /綜合報導
澳洲於這個月宣布,將在今年7月1日至9月30日截止實施「槍枝大赦」,凡是在未來3個月的期間內乖乖交出槍枝的人,將不會被審查或起訴,因為有些槍枝可能是由已過世的人所擁有,或是傳家之寶,而家人不知道如何處理。不過,民眾若在期限後被發現擁有未登記的槍械,罰款最高將達28萬澳幣(約新台幣647萬元)或被判處最高14年的刑期
澳洲多次發生使用非法槍械做案的事件,包括恐怖攻擊和有組織犯罪,從2014年9月以來已經在國內成功阻止12場攻擊。政府目前估計現市面上約有26萬支非法槍械,因此決定予以清除。司法部長基南(Michael Keenan)表示,「我們身在國家安全環境惡化的時代,不幸的是,我們已經看到非法槍枝被用於進行恐怖攻擊。」當局希望這項計畫能降低恐怖分子使用非法槍支作案的風險,這項管制措施在澳洲獲得廣大民眾的支持。   
澳洲塔斯馬尼亞島(Tasmania)的阿瑟港(Port Arthur)1996年曾經發生大屠殺,35人中槍身亡,雖然之後澳洲各個省分會定期進行槍枝特赦,不過這次的全國特赦還是自1996年來的第一次。澳洲是全世界擁有最嚴峻的槍枝管理法的國家之一,許多人也以其為例子,向美國政府喊話,希望能夠重視槍枝氾濫的情況。


 

首例!原住民打獵遭判刑 最高法院聲請釋憲
www.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更新:影片)
布農族獵人王光祿因持槍獵捕保育類動物,被依違反《槍砲條例》與《野生動物保育法》判王男3年半徒刑、併科罰金7萬元,檢察總長顏大和為他向最高法院提起非常上訴,最高法院審理後,今裁定全案停止審判聲請大法官釋憲,這是最高法院有史以來首次由法官提出的釋憲聲請。王男(Tama Talum,57歲)於2013年8月25日凌晨2時許,在台東縣海端鄉被警員查獲以一把撿來的「土造長槍」,在山區獵捕屬於保育類動物的長鬃山羊與山羌各一隻,王男宣稱獵物是要帶回家孝敬母親。法官認為《槍砲條例》允許原住民為生活工具所需,經主管機關許可後,得持有「自製獵槍」,但王男撿到的槍不符合「自製獵槍」的定義。此外,法官認為王男獵捕保育類動物,僅為滿足口腹之欲,並非基於傳統文化或祭儀所需,一、二審都依《槍砲條例》與《野生動物保育法》合併判處王男3年半徒刑、併科罰金7萬元,最高法院前年10月底維持原判決定讞。但本案引起原民團體抗議判決侵犯原住民傳統文化與價值觀,王男拒絕報到入監,檢察總長顏大和前年底援引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為王男提起非常上訴並暫停王男入監服刑。最高院去年決議開庭審理本件非常上訴,不僅創下非常上訴案首度由合議庭開庭聽取檢辯及專家學者陳述意見的紀錄,更第一次透過網路直播開庭過程,如今最高法院合議庭再裁定全案停止審理,聲請大法官釋憲,都寫下最高法院的新記錄。(法庭中心/台北報導)出版時間  16:13
更新時間  16:54
王光祿(右)今年初帶著老母親北上為非常上訴案出庭。資料照片


 

也獵山羊「自用」 王光祿還在非常上訴…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9日, 2017
A-A+
2017-07-09 02:59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花蓮近來就原住民採玫瑰石及獵殺山羊案,都援引原住民族基本法精神,以原住民「傳統領域」及「非營利行為之自用」為由,判決無罪;但各法院見解不一,最高法院就王光祿案仍未作出統一見解的判決,不只原住民有意見,第一線執法人員更是無所適從。
原住民族在傳統領域進行採集及狩獵,被視為重要傳統文化,過去不時因民族文化與國家法律有所衝突,不少原住民甚至因此遭判刑、入監。原民會和農委會在上月初共同發布「野生動物保育法」第廿一條之一第一項解釋令,只要符合「自用」原則,原住民在原住民區域可合法狩獵動物,不再受限於豐年祭等傳統祭典,一般婚喪喜慶等情況也可以狩獵自用,放寬原住民合法狩獵限制、保障原住民族自然資源主權。
太魯閣族族群委員吉洛.哈簍克牧師表示,狩獵是原住民的文化與成人的過程,但並非每一天都會進行,是依照歲時與季節,有限度的取用自然資源,「自用」也是族人共享的概念。
反觀另一案,台東布農族人王光祿在二○一三年,持獵槍獵捕台灣野山羊、山羌要給母親吃,被法院以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及野保法判處三年半確定。去年底原要入監,但因外界聲援、抗議不斷,檢察總長顏大和提起起非常上訴,最高法院二月高調開庭後,至今卻沒下文,仍未發揮統一見解的終審功能。
律師簡燦賢表示,「原基法」相關配套未齊備,相關連的法律並未一併檢討修正,才導致各級法院見解不一。
針對最近花蓮地院連續在兩起案件中,法官以原基法精神做出無罪判決,法界人士意見不一,但多認為應催促立法讓整個制度更完整,符合原基法立法精神;王光祿的非常上訴案,最高法院更應盡快作出統一見解。
保七第九大隊副隊長梁智先表示,解釋令頒布後,對族人的「自用」狩獵,以不干預為原則。他也提醒,在現行法令下,進行狩獵還是籲請族人依相關規定提出申請。


 

槍枝合法與自由 美國人擁槍的背後
m.nownews.com查看原始檔
▲槍枝一直被認為是一種侵略性很高的武器,但它的存在與社會犯罪之間的關聯其實非常複雜。(圖/翻攝自福斯新聞)
台灣的槍枝受到法律限制而使民眾不能合法擁有,但美國人擁槍在許多好萊塢影集、或是各種美國流行文化作品中,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通常很多人會將這個現象聯想到美國的槍枝與武器製造商與政府的「掛勾」,但實際上槍枝在美國人的生活扮演的角色,也許有另一種解讀。
美國一間獨立民調機構皮尤中心(Pew Research)訪問了全美近四千人對於槍枝的看法。可能對於大部分的人而言,槍的普及體現了犯罪情形,電影裡無論惡棍或是英雄手上總有著槍枝,壞人用於犯罪而好人用於防身。但實際上,這樣「人人手握火器」在統計數據上似乎並非與犯罪有直接相關性。
在槍枝普及率較低的城市地區時常發生犯罪,而擁槍比例較高的鄉村地區具有較低的犯罪率。特別是在那些對於擁槍要求高與相關法律特別嚴格的城市,社會犯罪情形其實還比較普遍城市地區平均有19%的擁槍率、郊區為28%、鄉村則為46%。這意味著如果犯罪者意圖在鄉村地區進行犯罪行為,他必須要承擔對手有將近一半機率擁有火器的風險
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表示自己沒有、在未來也不考慮擁有槍枝,而擁有槍枝的人們有很大比例還不只擁有一把槍。擁槍與否、對於人們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上的傾向有著直接的關聯性。所謂「行使擁有槍枝的自由權」背後,也必須對於擁有槍枝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
大部分擁有槍枝的人們都不習慣過著身邊沒有槍枝的日子,但他們對於其他人是否擁有槍枝的看法抱持著開放意見。與此相反,未擁槍者有很高比例希望從法律等途徑將擁槍者解除武裝。大約70%的美國人曾經使用槍枝射擊過至少一次。
美國的擁槍文化與其相關法律向來都是熱門討論的議題,但實際上很少美國人對這方面真正了解。不過,至少大多數的美國人都知道在擁槍之時同時自律其自身行為,他們不會讓槍枝隨意出現在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

 


 

從獵槍誤傷案談:原住民的狩獵文化
所有政策行為決定,都會有正負面效應,重點是所追求的利益,是不是大於其所帶來的負面效益。在原住民文化、社會安全、動物保育的動態平衡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也讓我們期待,而王光祿案的法庭直播,會是一個開端,讓我們繼續關心。
法操FOLLAW
2017-02-09 14:21
推文到plurk
法操思想傳媒
一起獵槍自傷案,發生於2017年1月23日凌晨。根據媒體報導,桃園市復興鄉黃姓少年(17歲),偕同友人上山打獵,誤扣板機,鋼彈不慎打入自己的胸口,送醫治療後已無大礙。黃姓少年為原住民,該獵槍是黃姓少年的父親,合法申請持有的「自製」獵槍,此雖符合槍砲彈藥管理條例,但上山打獵仍是需要申請許可,警方已通報農業局處理,少年出院後,可能會面臨行政罰的處罰。
本案的發生,讓大家又再次關心原住民擁槍權的相關議題,先前備受矚目的「王光祿非常上訴案」,也將於2017年2月9日,以法庭直播的方式進行開庭審理。原住民的狩獵文化、槍枝安全管制、動物保護的議題上,該怎麼取得平衡?而在原住民文化保存、國家的角色地位、法案的推動狀況,又是如何呢?就讓《法操》帶大家先了解,原住民狩獵文化歷史,與現行制度如何保障原住民文化吧。
原住民土地及自然資源權利
狩獵文化是什麼?狩獵與原住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最初,狩獵是原住民基於生存的基本需求所為之行為,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所以狩獵是山上原住民主要的取得蛋白質來源之方式。大家可能會出現疑問:現在科技進步,為什麼不在肉攤買肉就好了,還要去打獵?除了經濟上的考量、野生的動物比較天然、有些人認為吃起來比較習慣以外,還有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原住民與土地的關係」,這是世界各地原住民的重要定義,如果把原住民族和土地分開,這樣原住民的特殊性也喪失了。
而狩獵是原住民與土地建立關係的方法,家族獵場的觀念,一直在原住民部落運行。透過狩獵和走動的方式,去認識自己的獵場、山林,狩獵在這裏面扮演的角色是一個不可分割的連結,無法獨立來判斷。這也是原住民基本法第20條所保障的「原住民土地及自然資源權利」。
「最好的方式不是消滅獵人文化,而是讓好的獵人文化可以更有效的運作」(註一)
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8條規定對於保育類動物不得騷擾、虐待、獵捕、宰殺或為其他利用。違反者可以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站在生態保育的角度下,讓原住民獵捕保育類動物,似乎對生態是一種危害,但其實原住民對於狩獵有一套自己的規則,區分可獵食、季節性獵捕;不殺幼仔讓其繁衍;休生養息:不會在同一個獵場濫捕濫抓;供需平衡:獵食只為果腹,並非為了經濟上的利益。這些是原住民生活的自然哲學,做為一個優質的獵人,是具有生態永續的觀念的。
依《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及祭儀需要獵捕宰殺利用野生動物管理辦法》,政府為了管制野生動物捕捉情形,規定原住民在打獵前,需要先提出聲請,但這與原住民的打獵傳統不符合,原住民在打獵時,其實不確定自己會獵到什麼動物,且原住民的狩獵習慣是,獵人不可以過於自傲認為自己會獵捕到什麼動物,因為過於自傲反而會空手而歸。
在種種法令的規範下,原住民非但無法光明正大的打獵,在獵到保育類動物時也無法回報給政府,需要躲躲藏藏,更無利於政府作保育管制區的判斷。若讓原住民保有自己的獵場,他更能掌握山林中野生動物的生態,可以探索到野生動物保護學者無法深入的地方,反而更有助於生態的研究與發展,雖然狩獵會犧牲個體動物的生命,但是卻是有利於族群生態的用續發展(註二)。
政府也漸漸的看見「原住民傳統狩獵文化」與「野生動物資源保育」的平衡,在自主性高的部落中,採行資源自主管理的方式,不用事後報備而是總量管制方式,定出監測模式與標準,並輔以調整部分野生哺乳類動物的保育等級修正。
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記者羅沛德攝)
獵槍怎麼樣才合法?
我們討論完原住民文化與獵捕保育類動物的爭議後,獵槍的取得來源、製造方式,都是取締違法狩獵所會探究到的核心概念。例如槍砲彈藥管制條例第20條,就是為了保障原住民獵槍的使用權而生的法條,藉由此條,讓原住民在登記後,使用獵槍得以除罪化。其立法理由說明並認同「原住民」使用「獵槍」是有其「生活上之需要」,以法律制裁持有生活必需品之行為,是對「原住民人權」之嚴重傷害。
所以,只要是自製獵槍經過登記就可以了嗎?其實現行的法規仍有許多解釋的空間,例如說何謂自製、前膛槍後膛槍區別、何謂供生活所需之用。另外,槍砲彈藥管制條例第20條也沒有子彈的規定,法院沒有統一的認定標準以作為判決依據,也讓原住民無所適從。而警政署槍砲彈藥刀械許可及管理辦法第2條,對於自製獵槍擊發的火藥、子彈的材質等,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限縮原住民以較進步的方式自製獵槍。在這樣嚴格的限制下,不但讓獵槍的功能不敷使用,亦會讓使用的原住民陷入危險。
法院若認為被告無罪,判決通常會以持有槍械但「沒有犯罪使用意圖」及「供生活所用」判決被告無罪。依據最高法院102台上5093判決中提到:「『自製之獵槍』係指原住民為供作生活工具之用,而自行製造本條例第四條具有獵槍性能之可發射金屬或子彈具有殺傷力之槍枝而言,所自製之獵槍裝填火藥或子彈之方式,法律既未設有限制,無論「前膛槍」或「後膛槍」均應包括在內。」
原住民狩獵文化,憲法所保障
許多法規或管理辦法對於原住民擁有槍枝,做了諸多的限制。若從最高位階的憲法出發,又是如何看待這件事呢?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十一項規定:「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另外原住民基本法第10條及第30條,規範政府應制定法律來保護、尊重。同法第19條亦有提及,原住民得依法從事野生動物獵捕行為。這些都是原住民的基本權利。
立法院第9屆第1會期第4次會議案關係文書(2016年3月9日印發),提及「近年來,原住民狩獵問題,係由於司法機關對原住民『自製獵槍之認定』存有諸多疑義,導致原住民常因此觸法判刑。」為保障原住民獵人權益及尊重其狩獵之文化慣俗,提出了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四條及第二十條規定的修正建議。
台灣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在不同的種族間,有不同的文化與習俗,肯定多元文化,也是我們憲法的立國精神。透過對於原住民狩獵文化的了解,大家是否會對於原住民擁有獵槍的權利,有不同的看法呢?
大家可能會擔心,若未來開放可以使用更好的槍枝,會不會出現更多濫捕濫殺的情形,即便部落有部落自律的規則,但仍然不免會有不受控制的族人,為了個人的利益而去違法的濫捕濫殺,但我們是否要因為個人的行為,而去評斷全體的價值?找出利益的源頭,讓經濟利益消失在狩獵文化中,是否也是另外一個辦法?對於環境資源的掌握,是否會讓政府對保護區的設置、動物保育程度的調整帶來新的氣象?
所有政策行為決定,都會有正負面效應,重點是所追求的利益,是不是大於其所帶來的負面效益。在原住民文化、社會安全、動物保育的動態平衡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也讓我們期待,而王光祿案的法庭直播,會是一個開端,讓我們繼續關心,《法操》也會持關心此案,為您帶來第一手的報導。
註一:擷取至公視《有話好說》沒有獵槍會被笑!布農獵人非常上訴!
註二:【原民狩獵如何行】裴家騏:適當狩獵有助保育 前提為持續生態監測

參考資料:

最高法院102台上5093

LiMA新聞世界第121集:狩獵的槍

紀錄片類_Sima Tisbung Bav 誰在山上放槍

沒有獵槍會被笑!布農獵人非常上訴!(有話好說)

林益仁:原住民狩獵—行或不行?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法操 從獵槍誤傷案談──原住民的狩獵文化


王光祿緊牽老母北上開庭 母不知兒可能被關

2017-02-09  10:16

〔記者溫于德/台北報導〕最高法院有史以來首度網路直播開庭審理布農族獵人王光祿非常上訴案,今早王男緊牽母親一同出庭,他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到,請法官還給原住民傳統;王母則說,孩子很孝順,在生活上都是為媽媽著想。另現場翻譯也說,王母不知兒子為此事可能被關,若知情豈非「拿刀刺進心臟」,要求勿讓王母得知。

  • 最高法院今首度網路直播開庭審理布農族獵人王光祿非常上訴案,住在台東的王光祿(左二)與高齡95歲的母親(左一)等家人一同北上出庭。(記者劉信德攝)

    最高法院今首度網路直播開庭審理布農族獵人王光祿非常上訴案,住在台東的王光祿(左二)與高齡95歲的母親(左一)等家人一同北上出庭。(記者劉信德攝)

  • 最高法院今首度網路直播開庭審理布農族獵人王光祿非常上訴案,王光祿(中)與高齡95歲的母親(左)北上出庭。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右)則以專家鑑定人身分出庭。(記者劉信德攝)

    最高法院今首度網路直播開庭審理布農族獵人王光祿非常上訴案,王光祿(中)與高齡95歲的母親(左)北上出庭。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右)則以專家鑑定人身分出庭。(記者劉信德攝)

上午9時許,王光祿牽著母親一同抵達最高法院門口,隨後接受訪問時表示,請法官還原住民傳統,「母親會陪同前來,因為只有一個兒子,可跟到哪就跟到哪」;母親透過翻譯說,孩子很孝順,在生活上都是為媽媽著想,兒子是延續爸爸過去的生活方式,很孝順、體貼。

另外,當現場媒體問及王母是否知情為何陪兒子赴最高法院開庭,此時翻譯表示,王光祿可能被關一事,不能讓王母知情,一旦告知,豈不是造成「你的孩子拿東西給你吃,卻要碰到被抓還可能被關」一事曝光,猶如「我們現場一人拿一刀把刀刺進她(指王母)心臟」,因此並未為讓王母得知本問題。

王光祿、王母初步受訪結束,即與律師一同進入法庭開庭。

王母受訪逐字稿:

孩子很孝順,在整個生活上,兒子會為媽媽著想,所以上山生活是非常自然的事件,兒子是延續他的爸爸,過去如何生活...,同樣地生活,很孝順、很體貼的,怎麼會說打獵給媽媽吃...,是很平常的事情,平常的生活,跟外界的生活是不一樣的,外面的人可能想說,寄錢回家就好了,但我們的生活不是這樣子,是陪伴而且過程知道媽媽的需要,尤其是在年紀很大的時候,在家代替父職,繼續來照顧媽媽,其實很平常,但外面看起來很奇怪,這是不對的。

相關影音


 

最高法院為王光祿破例 首度網路直播開庭

王光祿-獵槍釋憲案/槍枝大赦/原住民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獵山
王光祿今天將帶母親北上出庭。(資料照,記者陳賢義攝)
2017-02-09 08:19
〔記者項程鎮/台北報導〕最高法院有史以來,上午將首度網路直播開庭審理布農族獵人王光祿非常上訴案,王光祿自稱為滿足高齡95歲母親吃山珍心願,持槍打獵保育類的台灣長鬃山羊、山羌孝敬母親,被依槍砲等罪判刑3年半定讞,住在台東的王光祿將帶母親北上到最高法院出庭。
上司法院官網可收看網路直播王光祿案開庭。(記者項程鎮攝)
上司法院官網可收看網路直播王光祿案開庭。(記者項程鎮攝)
司法院指出,網路直播將從上午9時30分開始,有意觀賞民眾可在司法院網站首頁的左上方,點入「王光祿案實況轉播」觀看開庭過程,或觀看FB網路直播。
另外,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將以專家鑑定人身分出庭、台大法律系女教授王皇玉也將出庭擔任鑑定人,不過因為部分鑑定證人不願在直播時露臉,避免日後遭人截圖使用,因此直播時可能只聽得到開庭講話聲音,但看不到出庭人員的臉。
王光祿曾表示,「做為一個布農族男人,沒有獵槍會被部落村民取笑」、「希望把原住民傳統文化還給我們」。


首例! 原民狩獵遭判刑 最高院聲請釋憲
分享首例! 原民狩獵遭判刑 最高院聲請釋憲到Facebook 分享首例! 原民狩獵遭判刑 最高院聲請釋憲到Line 分享首例! 原民狩獵遭判刑 最高院聲請釋憲到Google+
2017-09-28 16:46
〔記者項程鎮/台北報導〕最高法院審理布農族獵人王光祿非常上訴案,認為槍砲條例限制原住民只能使用自製獵槍、不能使用較安全的現代制式獵槍,且野生動物保育法也限制原住民打獵習俗,已違反憲法保障多元文化和原住民傳統的意旨,因此合議庭下午決議裁定停止審判,聲請釋憲,這是最高法院有史以來首度以合議庭法官名義聲請釋憲案。
最高法院審理布農族獵人王光祿(見圖)非常上訴案,認為槍砲條例限制原住民只能使用自製獵槍、不能使用較安全的現代制式獵槍,且野生動物保育法也限制原住民打獵習俗,已違反憲法保障多元文化和原住民傳統的意旨,合議庭下午決議裁定停止審判,聲請釋憲。(資料照,記者陳賢義攝)
最高法院審理布農族獵人王光祿(見圖)非常上訴案,認為槍砲條例限制原住民只能使用自製獵槍、不能使用較安全的現代制式獵槍,且野生動物保育法也限制原住民打獵習俗,已違反憲法保障多元文化和原住民傳統的意旨,合議庭下午決議裁定停止審判,聲請釋憲。(資料照,記者陳賢義攝)
法界人士指出,本案創下兩個第一,第一個是本案為首度有非常上訴案件在最高法院開庭首例,另一個則是以最高法院法官聲請釋憲。
台東縣布農族原住民王光祿(Talum),拿撿到的獵槍打獵野生動物給94歲母親吃,被依違反槍砲條例等罪判刑3年半確定,引發爭議,台東地檢署原要求王光祿前年12月15日入監執行,因檢察總長提起非常上訴,東檢決定暫緩執行,讓王男暫不入監。
---------------------------------------
能否使用制式獵槍 法律見解須統一
分享能否使用制式獵槍 法律見解須統一到Facebook 分享能否使用制式獵槍 法律見解須統一到Line 分享能否使用制式獵槍 法律見解須統一到Google+
2016-11-30
〔記者錢利忠、項程鎮/台北報導〕最高法院昨審理布農族獵人王光祿違反槍砲條例及《野生動物保育法》一案,檢方表示,法律只准原住民使用落伍的前膛獵槍,卻不能使用制式獵槍,「已有打火機,又何必要求原住民只能鑽木取火?」建請最高法院選任熟悉原住民族社會及文化的民俗專家或台東布農族長老為鑑定人,儘速統一各級法院見解。
王光祿看著荷蘭時代的獵槍,沉重地說,「祖先獵槍都比我們進步2百年」。(中央社資料照)
王光祿看著荷蘭時代的獵槍,沉重地說,「祖先獵槍都比我們進步2百年」。(中央社資料照)
最高檢昨由檢察官朱朝亮、吳慎志及林永義到庭。檢方指出,依農委會及原民會發布的《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及祭儀需要獵捕宰殺利用野生動物管理辦法》,已公告台東布農族在該族所屬的原住民族地區,全年都可使用獵槍及傳統獵捕器,獵捕山羌、野生山羊、水鹿等大型保育類野生動物,因此,此案被告所為並無刑責。
最高檢認為,《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1條之1規定,許可基於傳統文化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原住民即使未經事先許可而獵捕,也僅是有無行政罰的問題。
最高檢表示,依《槍砲彈藥刀械許可及管理辦法》,只許原住民族使用既不安全、又無法有效打獵的自製前膛獵槍,不許使用「制式獵槍」;而《野生動物保育法》已許可原住民族使用制式獵槍,此部分法律顯有衝突,此案被告被依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論刑,已逾越該法所規定「自製之獵槍,供作生活工具之用」的範圍及免責的立法原意。
此外,王光祿的律師團成員昨也建議,因本案對原住民文化影響重大,部落耆老都在台東,到台北交通不便,希望最高法院到部落開庭,或將開庭過程直接轉播給部落。
-------------------
布農族獵人王光祿命危 原民團體籲總統特赦
分享布農族獵人王光祿命危 原民團體籲總統特赦到Facebook 分享布農族獵人王光祿命危 原民團體籲總統特赦到Line 分享布農族獵人王光祿命危 原民團體籲總統特赦到Google+
原住民族青年陣線公開呼籲,希望總統府能夠依循憲法第40條與特赦法相關規定,特赦仍在非常上訴的王光祿,還他一個清白。(原住民族青年陣線提供)
2016-10-24 20:51
[記者吳柏緯/台北報導]為年邁母親而狩獵長鬃山羊與山羌而遭判刑的布農族的獵人Tama Talum(王光祿)日前注射流感疫苗後不久即昏迷,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救治,病情並不樂觀。稍早,原住民族青年陣線公開呼籲,希望總統府能夠依循憲法第40條與特赦法相關規定,特赦仍在非常上訴的Tama Talum,還他一個清白。
原住民族青年陣線表示,Tama Talum的狩獵一切遵循族群規範。然而與司法纏鬥多年,最後仍被最高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年6個月。
經過聲援團體不斷地奔走、發聲,最高法院終於在去年12月受理由檢察總長顏大和提起的非常上訴。然而尚未等到法律還他清白,Tama Talum就病倒了。
總統蔡英文曾在今年8月1日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並宣示即刻啟動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工程,原住民族青年陣線表示,在完成相關的修法工作前,希望總統能先正視這個急迫性的案件,特赦Tama Talum,還他清白。
除了特赦Tama Talum外,原住民族青年陣線也呼籲政府應盡速研擬相關的辦法,不要讓Tama Talum的悲劇發生在其他獵人身上。同時,行政院應全面盤點涉及原住民族文化權利行使的相關修法需求,並在立法院本會期結束前提出修正案。
-----------------------------------
王光祿案非常上訴 最高院希檢察總長親自出庭
分享王光祿案非常上訴 最高院希檢察總長親自出庭到Facebook 分享王光祿案非常上訴 最高院希檢察總長親自出庭到Line 分享王光祿案非常上訴 最高院希檢察總長親自出庭到Google+
2016-11-29 10:58
〔記者項程鎮、錢利忠/綜合報導〕布農獵人王光祿開庭案,最高法院上午開庭時,受命法官許錦印希望檢察總長顏大和下次開庭能親自出庭,到庭論告的最高檢檢察官朱朝亮表示,根據日本和美國法制,相關案件由檢察官出庭即可。
由檢察總長顏大和提起非常上訴的布農獵人王光祿案,最高法院上午首度開庭,法官希望下次開庭時,顏大和能親自到場出庭。(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由檢察總長顏大和提起非常上訴的布農獵人王光祿案,最高法院上午首度開庭,法官希望下次開庭時,顏大和能親自到場出庭。(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許錦印表示,非常上訴是總長專屬權力,最好總長能親自出庭,合議庭會對此再做出裁定。
檢察總長顏大和回應指出,提起非常上訴是檢察總長的專屬職權,但基於檢察一體行使的運用,沒有檢察總長須親自到庭的法律依據。
許錦印還希望出庭的原住民委員會、律師團、最高檢、農委會、警政署等機關團體代表,能在12月13日前,針對對原住民法律、槍砲條例、野生動物等法律和文化等領域的學者專家,各呈報2至3人給合議庭參考,作為下次合議庭開庭邀請的學者專家名單


 

 

鐵工改造槍枝 房間如武器庫

2016-04-24

〔記者王善嬿/嘉市報導〕52歲鄭姓男子運用其鐵工技能,買模型槍回家改造,警方前晚在嘉義縣民雄鄉一處三合院查獲,他的房間、衣櫃居然掛滿槍枝、刀械,包括6把長、短改造槍枝,還有武士刀、十字弓、匕首等違禁品,簡直是地下兵工廠,其中1把空氣長槍初步檢驗具殺傷力,警方昨依槍砲等罪嫌移送法辦。

  • 男子運用其鐵工技能,買模型槍回家改造,房間宛如武器庫。(記者王善嬿攝)

    男子運用其鐵工技能,買模型槍回家改造,房間宛如武器庫。(記者王善嬿攝)

三合院內改造模型槍

嘉義縣、市警方獲報,在嘉縣民雄鄉豐收村某三合院有人違法改造槍枝,前天循線在屋外埋伏,傍晚6點多鄭某返家,警方一擁而上將他制伏,入屋搜索,赫見槍械琳瑯滿目,宛如地下兵工廠,警方打開衣櫃,卻見其中1扇櫃門背面掛滿模型槍,一數居然達13支,懷疑用來改造;警方清點後帶回1把空氣長槍、5把改造短槍、2把十字弓、6把武士刀跟3把匕首,另查獲子彈半成品、改造工具及安非他命吸食器。

鄭嫌坦承改造槍枝,辯稱因興趣而蒐集,改槍是為了「觀賞」,沒有開槍使用,警方在房內查獲1個依短槍形狀挖空的麻將箱,懷疑是外出攜帶時掩人耳目所用,目前已將5把改造短槍送刑事局複驗是否具殺傷力。

【原民狩獵如何行】戴興盛:原民狩獵管理 應嘗試有彈性的三方共管機制
www.msn.com查看原始檔

© 2014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禁止狩獵恐引發不利保育的對立,裴家騏認為在適當監測下,開放狩獵有利保育。圖為太魯閣族要求開放狩獵權。圖片來源: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
禁止狩獵恐引發不利保育的對立,裴家騏認為在適當監測下,開放狩獵有利保育。圖為太魯閣族要求開放狩獵權。圖片來源: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

【原民狩獵如何行】系列報導二 本報2016年4月14日花蓮訊,賴品瑀報導

※編按:多年來,狩獵與保育爭議始終未解,與其爭論不休,本報更想探討兩者能否找到並存的方式。系列報導專訪生態學者裴家騏及戴興盛,盼提供解方,也歡迎讀者一同來討論。

立委孔文吉提出《野保法》修法草案,以增加「原住民族地區」、「非營利自用」兩關鍵字來處理原民獵人個人的除罪化。然將只談個人狩獵權利,卻無論及群體規範,反而引發論戰。對此,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戴興盛推介「有彈性的三方共管」思維。

戴興盛指出,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Elirior Ostrom以「共有資源治理」理論獲獎,主張根據許多成功經驗分析,「資源使用者與監督者作為同一群人」時效果良好。狩獵權無限上綱恐危及保育?戴興盛認為,若能讓部落族人擔任資源使用者與監督者,可以兼顧原權及保育。圖為太魯閣族要求開放狩獵權。圖片來源: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 資源使用者參與管理 在地補足管理真空

為何不會有「球員兼裁判」弊病叢生的疑慮,反而獲得成功?戴興盛表示,過去台灣原住民獵人打獵時,進行第一線狀況掌握與管理即是一例。反言之,當兩方為不同批人時,從現況來看,國家就是沒有能力做到時時刻刻嚴密守衛每一塊土地與資源,「政府缺席卻又不願下放權力」,正是造成許多管理上的真空原因。

「正視目前機制的失靈,也看看國際最新的經驗。」放到目前現況來看,戴興盛建議嘗試以在地社群、國家力量與NGO、學者的第三方,一起合作的三方共管。戴興盛以狩獵議題來解釋,即便是當地社群也不能完全掌握一些來自外部的影響,需要三方結合起來,政府負責提出政策、學者與民間組織協助監控、研究與發掘問題、在地居民則負責執行、落實。互助也有制衡監督的效果。重點是,這個共管機制是有彈性、能修正的。 台灣尚無共管相關法令 成敗端看政府作為

例如澳洲大堡礁的經驗便是成功的三方共管,政府除了提出不再開發港口、減少污染物進入礁區外,也下放權力,找來學術界展開學術調查,也協同傳統擁有者共同管理。

反觀台灣,戴興盛提出,目前僅有東港櫻花蝦談得上是成功資源共管,東港櫻花蝦產銷班不但訂定作業漁船公約也,建立了社區型漁業管理制度,更經由資源評估訂出總許可漁獲量,與可作業船數,縣政府便據此進行相關規定與公告。

其餘也有不少地區開始相約禁漁,但仍端看地方政府是否相挺,成果還有待觀察。戴興盛表示,目前中央尚無一套對於共管的法令,也許可從《野保法》的狩獵部分先納入允許共管的試驗部分,將來在海洋資源、在原住民土地等管理,也可以陸續讓共管機制發揮功能。 共管機制需彈性 各自談出大不同

戴興盛強調,共管的機制需要彈性,每個議題都要看其性質,如外部性、公共性等條件,並非只有0與100兩頭極端。例如加拿大的原民狩獵,由個別群體與加拿大政府談判,因此每個規範的內容大不相同。反推回台灣的狀況,族群眾多、各地自然資源也大不相同,便可以以個別族群、或相鄰且條件類似的幾個部落合組,在健全的三方共管機制中,討論出各自專屬的共管規範,才能符合實際狀況與需求。

目前學界普遍將人類社會與生態兩個系統,詮釋為相互影響也不停變動的概念。已不是「待收集完所有資訊」再來決定該怎麼做的科學管理態度。追根究底就是因為承認了「永遠不會知道所有資訊」的缺陷,但相關的因應與管理仍須迫切著手,因此在「不能假定我們有天將會全部知道」的狀況下,以能快速回饋、有修正的彈性開始了「做中學」的機制。

原民狩獵對環境的衝擊有多大?戴興盛表示,目前並沒有學者能斷言,因此更應該有共管「實作」的空間與可能性。不能因為擔心可能有副作用,就全然反對改變現有機制。

而在此波原民狩獵議題的論戰中,檢討保育類動物名錄的主張又獲重視,包括例如台灣彌猴、水鹿、山羌、山羊這些保育類動物數量早已過剩,超過環境負載的現象不時遭人提出,但一直在名錄上,沒有人敢去除名。戴興盛認為,已是應該逐項以實際狀況討論的時候,各界應該理解,名錄的變動與檢討本該是常態,不需抗拒與逃避,就像毒物名錄必須因為科技持續發展而不斷更新一般。(繼續閱讀系列報導一)

新聞圖片

拿回祖先地 吉安11原民如願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6-04-07
〔記者王錦義/花蓮報導〕花蓮縣吉安鄉公所昨天舉行原住民保留地權利回復(Patiyol)儀式,頒發原保地所有權、設定地上權及耕作權證明等土地權狀給十一名原住民族人;鄉長黃馨說,希望族人把祖先留下來的土地,代代傳承下去。
吉安鄉公所昨舉行原住民保留地權利回復(Patiyol)儀式,頒發原保地所有權、設定地上權及耕作權證明。(記者王錦義攝)
吉安鄉公所昨舉行原住民保留地權利回復(Patiyol)儀式,頒發原保地所有權、設定地上權及耕作權證明。(記者王錦義攝)
鄉長黃馨指出, 回復土地權利的阿美族語為Patikolen sakowan no sera,其中Patikol(巴迪固)是回復的意思,希望透過回復儀式,把原住民保留地的土地權利交還給族人;對於世代居住於原住民保留地上的族人,土地是祖先所留下來安身立命的所在,希望族人好好珍惜及愛護,也希望能守住這得來不易的土地,把土地能延續傳承給下一代。
鄉公所指出,早期原住民祖先遺留下來的土地多為原住民保留地,因過去原民不熟悉法令,未能及時登記導致權益受損喪失土地所有權,而為還權於民、落實原民土地正義,只要原住民自民國七十七年二月一日以前,即使用其祖先遺留的公有土地且目前持續使用且有使用事實,便可申辦回復土地。
鄉公所指出,依據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第三十七條授權訂定「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輔導原住民開發並取得他項權利後,繼續自行經營或自用滿五年者,無償取得土地所有權;而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訂有「原住民族土地規劃與管理經營細部實施計畫」協助各鄉鎮辦理原住民保留地權利回復相關工作。
申請十年 七旬嬤開心領證書
黃馨說,因土地年代久遠且涉及土地繼承、家族遷移、面積超額等因素,計畫執行需時程及心力辦理,在許多人的努力下,也終使族人的土地經過法律程序,並合法取得權利。領到證書的南華部落七十七歲的鍾奶奶就說,經過十年漫長的申請,終拿回祖先土地,未來計畫將土地做為農田,讓農作物收成能夠增加。
鄉公所表示,已提醒原住民,在取得原保地的土地他項權利後必須遵守的三不原則:(一)不可借予他人使用;(二)不可私下將土地與他人借貸;(三)不可轉租、轉讓、高額設定抵押予他人使用。以免經查報後因違反原住民保留地持有相關規定,該筆土地可能受到他項權利塗銷的處分。

--------------------------------------------

原民土地正義邁步 「比悠瑪」拿回祖先土地了

2016-12-16  16:41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呼應蔡政府對原住民土地正義的承諾,屏東泰武鄉平和比悠瑪部落族人,今天從縣長潘孟安手中接下205張土地權狀,不少族人感動得紅了眼眶,直說「終於領回自己的家了!」

  • 領到權狀的族人,洋溢興奮之情。(記者邱芷柔攝)

    領到權狀的族人,洋溢興奮之情。(記者邱芷柔攝)

  • 領得土地權狀的鍾信偉,興奮地介紹自己土地的位置。(記者邱芷柔攝)

    領得土地權狀的鍾信偉,興奮地介紹自己土地的位置。(記者邱芷柔攝)

屏東縣政府今天舉辦「原住民保留地比悠瑪段權利回復授證」儀式,返還的土地位於泰武鄉舊平和部落共205筆、150公頃,領到權狀的族人興奮得七嘴八舌介紹自己的土地。

71歲的蔣福安說,比悠瑪部落是早年族人生活的場域,耕作、生活都在這裡,經過日治時代、國民政府接手,祖先的土地就變成政府的了,他們沒辦法回去耕作,他20多年前曾經北上參加「還我土地」運動,現在終於拿到權狀,真的很感動。

鍾信偉說,從他的祖父母時代就在爭取土地正義,一直到他這一代才把祖先的土地領回來,未來除了在這裡好好耕作外,也計畫發展深度旅遊,帶更多人看見部落文化與山林的美好。

潘孟安則強調,近30年的台灣原住民族「還我土地運動」與「正名運動」,在新政府上任後,逐漸落實原民土地的轉型正義,讓平和部落一次性地歸於台灣最早的主人,這是原鄉的弟兄姊妹們歷經漫長努力,換回遲來的正義。

泰武鄉鄉長邱登星表示,這次的地權回復,對鄉民來說是最好的耶誕節禮物,也希望取得土地所有權狀的每位族人,能愛惜自然資源、守護原住民保留地,並延續給下一代。

原住民為何很賄選?

2016-03-19 06:00

王光祿-獵槍釋憲案/槍枝大赦/原住民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獵山

◎ 卡滋達賜 

媒體大幅報導,原住民民代又賄選被判刑起訴,令人不安與痛心。隨著民主政治的發展演進,昔日部落頭目權力威嚴已勢萎,取而代之的是經過選舉產生的民代,看似符合當今民主政治的發展脈絡,事實上又是如何呢?

王光祿-獵槍釋憲案/槍枝大赦/原住民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獵山國民黨籍山地原住民立委簡東明與妻子戴錦花,涉嫌賄選遭查獲起訴。(資料照,記者邱芷柔攝)

相反的,因選舉結果導致許多負面的評價與不良後果。原住民鄉鎮人口數不多,公民數更少,有五、六百票就可當選區長者二百票左右就可當選區民代表者這樣少的公民數很容易就被金錢(賄選)左右。這些年來在外工作的一些自稱有志之士,或公職、警、教、軍提前退休人員,甚至部落教會牧師,如飛蛾撲火般投入選舉,有的結合外勢力(金主),有的結合教會牧師,甚至校長、教師也淪落為樁腳,來搶食那唯一的政治寶座。候選人少談政見願景,無所不用其極賄選買票及鞏固自己票源,甚至自己賄選還反賄選,一來確保自己能當選,二來還可拿檢舉賄選獎金。候選人從有意參選表態開始,就得日夜以酒菜接待選民,直到卸任或病倒,這樣的情景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實在令人憂心,何時能還原鄉乾淨的選舉?曾經目賭部落真正有心之士,因缺乏雄厚資金投入地方選舉,個個鎩羽而歸,僥倖賄選而當選者個個債台高築。上任第一天,各債主開始登門要債,第一個月薪水開始被法院查封強制執行,之後為了還債及虛偽面子,只能在有限的預算資源中,想辦法從各項小型工程、人事進用中撈一點算一點。歷年從北到南有多少原住民的鄉鎮首長、鄉民代表、議員因賄選、貪瀆而鋃鐺入獄。非原住民也有,但我們的比例實在太高了。

六年前地方制度法修正,把六都原住民區長列入官派,不再選舉區代表,本來可解除這種賄選的惡息,一年前原鄉又以原住民自治之名,爭取自治回復選舉,如今又重蹈那堪慮的賄選惡例,我們還希望這樣的選舉態勢繼續在原鄉肆虐蹂躪嗎?

(作者為原住民)

----------------------------------

王光祿-獵槍釋憲案/槍枝大赦/原住民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獵山王光祿-獵槍釋憲案/槍枝大赦/原住民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獵山  

原漢法律衝突與法律適用
評王光祿(達崙)案

王光祿-獵槍釋憲案/槍枝大赦/原住民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獵山

2016-03-08 12:20

曾建元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兼任副教授暨客家研究中心特約副研究員、華人民主書院董事、內政部政黨審議委員會委員。2001 臺大優秀青年獎,2002年財團法人彭明敏文教基金會暨紀念陳同仁先生台灣研究博士論文獎,2011-2013 中華大學優良教師獎。曾任:台灣教授協會法政組召集人。
原漢法律衝突與法律適用
國家欲以單一的國家法來規範原住民族事務,而排除原住民族習慣法的效力,則無異於外來政權的內部殖民。(新聞資料畫面翻攝)
臺東縣布農族男子王光祿(Talum Dusuluman)上山為九十四歲高齡母親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長鬃山羊與山羌,於去年十月為最高法院駁回上訴,以「非法持有槍枝」與「非法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為由,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確定,從而引起布農族與多個原住民族團體及人權運動者的抗議,抗議判決不公,指其充滿漢人主流社會偏見,本案乃引發諸多議論。

本案案件事實略為:布農族人王光祿,以持有拾得之土造長槍觸犯〈槍砲彈藥管制條例〉;另以獵殺保育類野生動物長鬃山羊與山羌,觸犯〈野生動物保育法〉,兩罪併罰。然兩法對於原住民皆有免責之規定,前者需持原住民自製之槍需供生活之用;後者則獵捕之行為需依〈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及祭儀需要獵捕宰殺利用野生動物管理辦法〉規定之目的。原審認為被告所持之槍需屬原住民以其文化所允許之方式製造者,原槍科學技術含量較高,已超出原住民文化所需之程度;原審亦認為被告之捕獵,非屬傳統文化之需要。

在社會同情之輿論壓力下,檢察總長顏大和乃就本案提起非常上訴,認為原審加入法律所無關於槍需合於原住民以其文化所允許方式製造之標準,持有人始得免責之見解,限縮免責條件,違反罪刑法定原則;而〈原住民族基本法〉第十九條本即允許原住民得在原住民族地區於傳統文化、祭儀或自用範圍內依法從事獵捕野生動物之非營利行為,原審以〈野生動物保育法〉和〈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及祭儀需要獵捕宰殺利用野生動物管理辦法〉為據,未適用修正後依新法先於舊法、特別法先於一般法之法理應予適用之〈原住民族基本法〉,又未排除適用違反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與〈原住民族基本法〉之〈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及祭儀需要獵捕宰殺利用野生動物管理辦法〉,因該辦法就政府於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及其周邊一定範圍內之公有土地從事生態保育,未經諮商以取得原住民族或部落同意或參與,亦未與原住民族共同建立管理機制。檢察總長故而主張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應當再審。

蓋犯罪之成立,須符合構成要件該當、罪責與違法性三要件。違法性之判斷與社會非難性有關,由此而自刑事法學之考察連結至法律社會學,而需探討被告之持槍及自製槍枝的科技水準,在布農族社會中之社會非難性評價;而獵食野生動物固為國家法所允許,事實上也應就布農族傳統法律對獵食的規範加以理解。然何以本文提出布農族社會的概念,而主張以此為社會基礎來認定布農族社會中不法行為,反對以主流漢人社會作為社會通念的判斷基礎而任由國家或漢人社會的片面決定?

臺灣各大原住民族,彼此間有不同的文化與傳統,與漢人社會的差異更大,原漢關係不是局部與整體的關係,而是兩種文化甚至兩個法域間的關係,國家欲以單一的國家法來規範原住民族事務,而排除原住民族習慣法的效力,則無異於外來政權的內部殖民。原漢的法律衝突不斷,正在於原住民族的習慣法無法獲得承認,國家法無法有效規範原住民族事務,而原住民對於國家法復又欠缺法意識。忽視原住民族既有法秩序的結果,則就勢必造成原住民認事用法時的困難,也極易使國家法失去其規範上之實效。

我國承認原住民族的憲法地位後,對於原住民族法制的建構,在陳水扁總統時代,形成了國中之國的政策思維,揭示國家與原住民族的關係為夥伴關係,其後原住民族自治立法觸礁,使得各個原住民族作為政治實體的法律地位無法完成,因而也就無法被國家承認具有合作與共治的權能,原住民族法域的設立與承認,也就只能依賴以漢人為主導的國家的良心。

去年〈原住民族基本法〉修正第二條之一,首先承認了部落的法人化,始使原住民族對於原住民族地區事務,取得了〈原住民族基本法〉第二十二條同意、參與,以及和國家共同管理的能力。這是國家對於原住民族生活方式、習俗、服飾、社會經濟組織型態、資源利用方式、土地擁有利用與管理模式等權利的制度性保障,這是未來民族法人成立的起點,正也是法域承認的肇端。而依此一修法,〈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及祭儀需要獵捕宰殺利用野生動物管理辦法〉因其制定未經原漢協商,乃應即檢討重訂,況其未納入自用之獵捕免責事由,在程序與實體上自皆構成違法。

惟非常上訴中,以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為法源理據,似有不妥,蓋其本不具有國際法或國家法上之拘束力,只能用以參考解釋法律。我國有〈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施行法〉之立法,賦予兩公約以國內法之效力,於本案則援引〈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以此補強〈原住民族基本法〉對於下位行政法規之規範效力,檢察總長或可就此再遞補充狀,以完整其論證。

本案係歷經三審定讞,出現如此重大瑕此,誠不可思議,尤其本案原始繫屬管轄之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本有原住民族專庭之設置,其於本案之審理究竟扮演何種專業上之作用,在本案判決評析之外,於訴訟實務,恐亦值得檢視。

日後類此涉原案件,法院審理不能存在法律萬能主義的心態,對於不同法律文化,應當存在法律衝突的認知與態度,而做適合於本案管轄的法律選擇。王光祿案正也顯示我國司法對於原住民族各民族傳統法律或習慣法的掌握不足,縱使整體的民族法制尚待調查整理,但利用原住民族專庭以及引進原住民族法制專家鑑定,發揮司法造法的個案智慧,形成原住民族法制的判例法傳統,也未必不可行,對此,強化原住民族法律和法律人類學人才在司法體系中的陣容,也應當是今後司法人員選拔的重點。

-------------------------------------

 

王光祿-獵槍釋憲案/槍枝大赦/原住民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獵山

特寫:台灣原住民會繼續支持國民黨嗎?
BBC中文網 吳曉沛 2016年02月25日 17:09

海樹兒·犮剌拉菲(Haisul Palalavi)接受BBC中文網專訪分析原住民選舉現象。(BBC中文網)
台灣原住民向來被視為國民黨的鐵票倉,今年一月的選舉結果也不例外,但他們未來的政黨取向及政治參與是否會出現改變呢?

台灣原住民族是是南島民族的分支之一,由數種語言及生活方式相異的部族構成,17世紀漢人移入前便已定居台灣。

目前,台灣原住民族總人口數約54萬多人,佔台灣人口總數約2.3%

歷史發展

而經台灣官方認定的部族共有16個,主要分佈於台灣本島山區、東部地區以及蘭嶼,稱之為「原住民族地區」,或簡稱原鄉。具原住民身份的個人又可依設籍地及其直系血親區分為「山地原住民」與「平地原住民」,其中僅山地行政區設有原住民保留地

台灣原住民在荷蘭、西班牙、清朝、日本、國民政府等殖民政權統治下,歷經一連串文化及政治變遷,被高度同化。1980年代原住民運動興起,且本土意識及多元文化抬頭,台灣社會逐漸能打破以往「漢文化本位」的思維,正視保存原住民文化的重要性。

然而,許多刻板印象如「原住民有酗酒習慣」、「原住民皆能歌善舞」等,仍難以根除;往昔被過度同化與被邊緣化的結果、外來文化的風行,再加上逐漸擴大的城鄉差距,也讓維護傳統文化之路舉步維艱。

為此,立法院於2005年1月通過《原住民族基本法》,確保原住民自治權,期望推動原住民自治區的設置在立法院更有山地及平地原住民各三席的保障名額,各地方縣市有超過一定人數的原住民人口時,則應設原住民當選名額。

然而因各族人數差異過大,再加上選區由行政區域劃分,各族人口分散各選區,故對於人數愈多的部族愈有利。有些立委也受黨意或財團綁架,推動有違原住民利益的法案,因此這些原住民立委是否能切實代表民意,也引發不少爭議。

傳統影響

至於台灣社會常見「原鄉是國民黨鐵票倉」的既定印象,得從國民政府來台初期「黨政一體」的制度說起。國民黨自接管從日治時期便深受政府掌控的原鄉起,於1950年代開始在各地廣設鄉黨部(服務站),挾帶行政資源進行地方服務,在原鄉建立起綿密的資源網及人脈。

而選舉期間,在資訊相對落後的過往,以及現今的偏鄉區域,媒體戰術難以深入家庭,反倒是長期而密集的組織戰在這裡發揮了絕大優勢。比起電視、報紙或網路上遙不可及的陌生人,許多選民更傾向投給自己或親友熟悉、曾出現在日常生活的國民黨候選人。

國民黨的組織化服務與資源分配權力,輔以部落追求「集體性」公共參與的傳統,有效的將部落決策、選民意志與地方政治緊密結合。而國民黨以外的政黨因缺乏原鄉耕耘的契機與經驗,一旦有心人士刻意隔離或祭出洗腦策略,選民容易抱有先入為主的成見,也讓其他政黨更難攻入。

長久之下,既有習慣未變革,新的資訊又難以流通,因此原鄉選民的選擇始終擺脫不了鐵藍色彩,也不在話下。

2016年1月的大選中,台灣「變天」了,但原住民立委的政黨比例,國民黨仍高達近七成(六位原住民立委中有四位是國民黨籍)。這項結果一出爐,引發不少關注,掀起「如何打破鐵票倉」的討論。

為此,BBC中文網記者特別訪問了三位來自政界及學界的原住民,詢問他們的看法。

資源因素

目前於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中心擔任研究員的Haisul Palalavi(海樹兒.犮剌拉菲,布農族)接受BBC中文網專訪時表示,過去民進黨於原住民來說普遍形像較差,這次的總統候選人蔡英文雖和緩了這種印象,仍無法迅速扭轉選民長期以來的認知。部分民進黨政治人物或支持者所抱持的「閩南沙文主義」,也讓許多高度認同原住民文化的選民極為反感。

Haisul解釋,大多數選民並不那麼在乎屬於主流議題的統獨之爭,相反的,由於許多選區同時也是資源匱乏的偏鄉,選民較關心是否能拿到更多中央補助來改善生活,尤其是眼見為憑的實質好處如物資及建設等。

其中,許多現任國民黨立委與原鄉選民如村長、鄉長、地方民代等甚至有互利關係,形成「你需要我的選票支持、我需要你來爭取經費」的特殊現象。這些能直接左右資源分配的現任立委若競選連任,對甫參戰的新候選人極為不利。

社會脈絡


高潞‧以用呼籲國會共同促成反族群歧視法立法通過
立場親綠的新興政黨「時代力量」的新科不分區立委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是來自花蓮馬太鞍部落的阿美族人。她對BBC中文網表示,這項刻板印象的成因,部分也跟外界鮮少去理解原鄉選民在決策過程中的脈絡背景有關。她以自身經驗為例,說明傳統「家族—氏族—部落」的公共參與模式,由家族中極具份量的長輩主持會議,經由討論決定支持對象,再向外傳遞至公領域。

高潞認為,「外來」的現行選制並不適合部落,有悖於部落過去公共參與的習慣。在這種「集體性決策」文化或需要高度凝聚力的群體中,選舉甚至造成部落或家族中的情感撕裂。

其次,青壯年大量外移,留在原鄉的老年人處於資訊不發達的弱勢端,須借人際關係來瞭解候選人,選擇性因此縮減,此時國民黨工長期經營的服務站便成了最好的樁腳。而資訊取得相對便利的外移人口,又因回家一趟所需時間及金錢成本過高,嚴重影響投票意願。

因此高潞認為,「原住民偏藍」並不是選民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結構性問題,若只看結果不看脈絡,是很不公平的。

選制改革

高潞說,要打破這個僵局,當務之急便是更改選制。門檻較低的作法如各政黨勇於把原住民立委放進不分區立委的安全名單,尤其開放給小族代表或年輕人。接著修法改變選制如公費選舉、不在籍投票、複數選區重新劃分為小選區、族群代表制等,都是可行的選項。

高潞認為,從她前年初出茅廬、差200票選上議員的經驗來看,「我不認為選民都是藍的,而是你有沒有給他好的選擇」。如果有更多屬性與舊政客明顯區隔的新血加入,選民也能做出更適當的判斷

另一位同為阿美族的無黨籍平地原住民立委候選人、前原住民電視台台長馬躍.比吼(Mayaw Biho)則指出,原住民需要的不是補助,而是「做自己的主人」。

馬躍告訴BBC中文網記者,由於過往的結構性因素,即使國民黨在大環境的版圖不斷縮減,原鄉選民仍是改變得最緩慢的一群。也因此,無黨派候選人在競選過程非常艱困。


馬躍‧比吼(Mayaw Biho)對於這四年是否能通過《原住民自治法》,持懷疑態度。
重認同感

「但是慢慢來,比較快。」雖然缺乏政黨支援,卻也能擺脫政黨箝制,真正為原住民發聲。馬躍說,從教育做起最根本,例如目前已籌辦兩年的全母語幼兒園,從語言到教材內容為原住民量身訂做;或思考在大學中如何以母語教授部族歷史及藝術等,學習自己的文化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日漸流失的身份認同,直接影響了原住民議題討論與政治參與的意願。四年前,馬躍的競選口號是「改變看待土地的方式」,希望能喚醒原住民的自主意識,重新找回自我認同。這次雖然落選,但票數與四年前相比,增長了一倍。

馬躍說,他舉辦了非常多演講宣揚理念,但由於選區涵蓋整個台灣,「跑點」並不容易。國民黨的長期經營確實能讓選民「有感」,但不代表是堅不可摧的鐵板。

這一次,他邀請許多藝術家或藝人合作,知名歌手如張震岳、胡德夫、以莉高露等紛紛力挺,甚至捐出自己的作品作為競選經費,吸引很多年輕族群。另外,在《聯合報》的臉書粉絲團調查中,馬躍以活潑的圖文、互動性強的經營方式,即便粉絲人數遠不及其他政治明星,卻擁有全國第一的活躍度。

不過,在資訊不發達的原鄉,網路戰的影響力有限,也讓馬躍深信除了持續認真經營,別無他法。

爭取自治

事實上,Haisul、高潞及馬躍都不約而同指出,原住民政治參與的終極願景與目標,是落實「原住民自治」。畢竟各部族與台灣主流社會的文化差異太大若要維護並傳承其生活方式,勢必與現行體制不斷摩擦。馬躍便建議,可以從每條法律都有原住民專章開始。

去年12月,才有原住民因持槍打獵觸犯《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野生動物保育法》遭判刑,引發各界原民抨擊。馬躍表示,許多法規都不符合原住民文化或生活需求,因此自治區有其必要性。

馬躍說,修法或修憲角度應從頭思考台灣政府與原住民的關係,甚至去想像,原住民部族是否適合民主制度或政黨政治?這當中,其實有很多可以重新審視的發展空間。

瓦解鐵藍票倉是改變的第一步,卻也只是一小步,原住民要在這塊土地上活得更驕傲,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責編:路西)

----------------------------

台灣原住民不關心氣候變遷? 洪簡廷卉:傳統流失、缺乏參與是關鍵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本報2016年2月24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氣候變遷加劇帶來災害,居住在山區或海邊的原住民部落首當其衝,例如去年蘇迪勒颱風重創烏來、八八風災重創小林村等,因此常被當做「氣候難民」。不過,國際上的原民族群正逐漸跳脫受害者角色,態度趨向積極。除了強調原民共管、共同參與,將開發負面環境影響降至最低外,他們也呼籲世界,應認同原住民族傳統知識在氣候適應、減緩的貢獻。

然而在台灣,原民與氣候變遷的關聯還是個新課題,除了政府氣候變遷計畫鮮少提到原民角色外,國內原民對氣候變遷也缺乏共識。對此,LIMA台灣原住民青年團團長Tuhi Martukaw(洪簡廷卉)認為,傳統智慧與「新」氣候議題間缺乏連結,傳統文化的流失、以及原民缺乏參與決策的管道,都是有待突破的障礙。2015蘇迪勒颱風重創烏來,但究竟是天災或是人禍,原住民與氣候變遷的關係仍值得深究。攝影:陳文姿。 氣候變遷不必然是災難 原民傳統智慧蘊含調適之道

無論是氣候變遷直接引起的自然災害,或是因應氣候變遷調適策略所進行的水壩開發、風力發電,原民常是氣候變遷下的受害者。不過,去年底參加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1)的洪簡廷卉卻觀察到,雖然抗議的聲音仍在,但近年原民社群的訴求更積極且具體,強調原民應共同參與氣候變遷計畫,並呼籲國際社會承認原民智慧在氣候適應、減緩的積極貢獻。

洪簡廷卉說,無論是透過種子交換維持生物的多樣性,以適應不同的氣候環境;或是春夏耕作,冬季狩獵,在不同環境採用不同的作法,都是千百年來世界各地的原住民一直在做的事,現在這些都被視為氣候變遷調適實際且有效的做法。

而氣候變遷也不必然是災難,台北醫學大學醫文所所長林益仁說,原民看待氣候變遷,並非是絕對的「災害」或「福氣」。以今年襲台的寒害為例,雖有災損,但在原民的觀念裡,下雪可減少病蟲害,帶來豐收,並且淘汰較弱的物種,讓強者更茁壯。

林益仁解釋,理解自然並善用衝擊帶來的改變,就可以看到好處;但是因不了解而去對抗這些變化,就會把這些當作災難。

無論在山上或是海邊,原住民常是面臨環境衝擊的第一線。林益仁反倒認為,這些經驗加上原民敏銳的觀察力,都是未來在減緩或調適氣候變遷的最佳觀察與實驗基地,值得好好記錄與學習。「不把原民智慧當一回事,是我們的很大的損失。」台灣原住民青年團團長Tuhi Martukaw(洪簡廷卉)。攝影:陳文姿。

氣候變遷釀災? 「人為因素」多,決策應納入原民意見

相對於多數人把天然災害歸罪於氣候變遷,洪簡廷卉有不同的解讀,「許多災害都是人為造成的」。例如原民受政治壓迫而遷村到危險地區,或是傳統永續觀念受到貨幣經濟挑戰而流失等,背後都是一連串複雜的政治與社會經濟因素,一味歸罪於氣候變遷,反而看不到真正的原因。

解決當前原民的問題,洪簡廷卉認為關鍵在參與。國際間的原民運動從早期反對抗爭,開始出現共管、共同參與的聲音,期望藉著原民加入,讓負面影響降至最小。但在台灣,這樣的管道很有限,原民只能參加說明會,意見也僅供參考,並未從進入決策中。

不過,氣候變遷與原住民的關聯性在台灣很少被注意,不僅原民會中沒有負責氣候變遷的專員,政府也不清楚原民跟氣候變遷的關係。氣候大會的聚會上,政府官員就曾對洪簡廷卉的出席感到意外,並好奇的問:「氣候變遷跟原住民有什麼關係?」

台灣原住民青年團團長Tuhi Martukaw(洪簡廷卉)在巴黎氣候大會發表演講。圖片來源:原住民族電視台。

但另一方面來看,原民社群間對氣候變遷的討論也還不多。洪簡廷卉說,雖然許多永續環境的觀念都深植在原民文化中,但如何把這些觀念運用到氣候變遷或環境永續,中間還缺乏連結。許多人把這些知識當成過去的歷史,而未去想它在氣候變遷調適中的意義。

目前,已經有學者與部落青年意識到這點,正努力去恢復舊有文化與知識體系,並促進部落間的對話,但要把這些知識統整成具體意見,去跟政府對話,仍需要時間。

洪簡廷卉說,「我們現在可以提出的回應還不夠完整,我們需要更多對話,不僅是對政府,也要對部落族人,該怎麼看我們自己的環境知識跟我們的宇宙觀?我也在重新學習。」

----------------------------

不為人知的228故事...原民受難家屬還原真相

王光祿-獵槍釋憲案/槍枝大赦/原住民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獵山

屏東縣政府今天在屏東吾拉魯茲部落舉辦228紀念音樂會,受難者家屬華阿財上台分享訪查故事。(記者邱芷柔攝)

2016-02-28  12:50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我們不是要報仇,是希望還歷史真相,讓人們記取經驗!」今天是228,屏東縣政府有別以往,首度選在原住民地區舉辦紀念會,並邀請原住民受難家屬述說過去不為人知的228故事,傳達原住民族群對台灣早期反抗政府暴政的光榮事跡。

  • 王光祿-獵槍釋憲案/槍枝大赦/原住民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獵山

    屏東縣政府今天在屏東吾拉魯茲部落舉辦228紀念音樂會,受難者家屬華阿財上台分享訪查故事。(記者邱芷柔攝)

  • 王光祿-獵槍釋憲案/槍枝大赦/原住民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獵山

    屏東縣政府今天在屏東吾拉魯茲部落舉辦228紀念音樂會,受難者家屬華阿財上台分享訪查故事。(記者邱芷柔攝)

牡丹鄉前鄉長華阿財說,他老婆的叔叔高光雄,是恆春唯一原住民籍228受難者,高光雄是排灣族人,當時住在牡丹鄉牡丹村,為了生活從山上來到平地,在恆春南門附近做鐵架工作,原本平靜的生活,就在一群拿著槍支的人,在街上亂掃射後變了調。

華阿財說,當時正準備放假的恆春中學學生,親眼目睹了高光雄和一群拿著槍支的人對峙,這群人只要看見反對的群體或個人,立刻開槍掃射,高光雄覺得人們為了生活努力工作,居然還被無辜射殺,不服氣的正義感,讓高光雄出聲喝止,沒想到仍不敵遭亂槍掃射的命運,不到30歲的高光雄再也沒有回到部落,族人們都記得這個人,但墓園中始終沒有高光雄的墓碑。

「我們不是要報仇!」華阿財說,他從鄉長一職退任後,接觸不少日本人到台灣來探尋過去的歷史真相,他自覺有責任將歷史傳承下去,於是也展開調查,沒想到讓他找到了當年目睹高光雄被殺害過程的恆春中學學生,並調查出當時卡車運送屍體倒山上焚屍的地點,還原歷史真相,只希望能記取這些慘痛經驗,讓民主社會不再有悲劇發生。

屏東縣政府也指出,屏東有閩南、客家、原住民與外省籍等4大族群,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228故事,但隨著耆老凋零,這些故事漸漸被遺忘,縣府往年都選在中山公園228紀念碑前舉辦追思活動,去年開始移師屏東客庄,今年則來到原鄉部落,希望藉由走入地方,還原歷史真相,並讓屏東各族群後代了解,祖先們在那個動盪的時代,對挺身反抗政府暴政從不缺席。

------------

 

實踐大學展排灣族石板屋 說明牌竟稱原民「野人」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29 03:25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王光祿-獵槍釋憲案/槍枝大赦/原住民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獵山王光祿-獵槍釋憲案/槍枝大赦/原住民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獵山

這告示牌…你看得下去? 圖/讀者提供
分享實踐大學國際事務處華語中心上周四在接待兩百多名日本高中生時,在校內排灣族石板屋旁立了寫有「野人、原始人」的告示牌,引發爭議。不僅有原民生指「很難受,在學校看到更加諷刺」,原民會主委林江義也表示痛心遺憾。
事件爆發後,實踐大學立即在學校網站發表道歉聲明。實踐校長陳振貴表示,該校國際大使團利用石板屋站做「野人/原始人」分組場景遊戲,因為學生日文翻譯錯誤,老師又太忙疏忽了,學校指導不周非常抱歉,「絕無歧視原住民之意」。

陳振貴表示,未來會多跟校內原民社學生及了解原住民傳統文化的老師請益,並利用公開場合加強宣導。

「看到如此立牌,以為我眼瞎了。」實踐社工系陳姓排灣族學生說,在排灣族人敬尊的石板屋文化遺址前如此玩笑,真的很難過。

原住民族青年陣線代表潘宗儒說,實踐之前也發生過類似事件,在接待外賓時,請學生表演原住民歌舞,但是將原住民服裝亂穿一通,穿成四不像,舞蹈也都是跳錯的,應該是他們自己「想像」出來的原住民。

林江義說,台灣社會中至今竟還存著這種以消費、歧視其他民族的行為,「非常不道德」。由於類似歧視事件時有所聞,他甚至主張應立法加以制裁。

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則說,政府應加強力度,讓漢人更了解原住民,不論是教育、媒體或公務員、司法官的養成,都應納入原民觀點,但他也說,「漢族中心主義」不是靠法律就能解決,應透過更深的文化反省,建立對「他者」的尊敬。

原民會副主委陳張培倫表示,促進不同群體間的相互尊重,必要時應亮出制裁之劍,但更具影響力的是教育。張培倫說,部分教科書甚至出現具歧視性的不當文字敘述,學生因此喪失認識不同族群及學習相互尊重的機會。


接待外賓時,請學生表演原住民歌舞,但是將原住民服裝亂穿一通。 圖,實踐學生提供


王光祿-獵槍釋憲案/槍枝大赦/原住民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獵山王光祿-獵槍釋憲案/槍枝大赦/原住民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獵山

極端氣候下糧食安全的解方:台灣農業戰鬥力隱藏在原鄉部落中
關鍵評論網關鍵評論網
2016年2月29日 上午 12:10 GMT
本報2016年2月17日花蓮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面對風災、寒害種種極端氣候衝擊,台灣農業戰鬥力可能隱藏在原鄉部落中!花蓮場去年成立的「原住民農業研究室」,積極向部落尋求傳統作物種原,這些長期馴化、經過環境歷練,藏種於部落的原生作物,有望成為極端氣候下糧食安全的解方。

Image
花蓮農改場與原住民部落合作發展傳統作物護食安,抵禦極端氣候!圖為織羅部落的葛鬱金。攝影:廖靜蕙

向原住民取經 花蓮場成立研究室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去(2015)年8月正式成立的原住民農業研究室,針對原鄉特色作物進行保種與研發,期能促進原鄉農業文化特色發展。

事實上,花蓮場輔導花蓮、宜蘭原住民農特產業發展早有基礎。無論是前進部落的原住民農業專業訓練、與邦查農場合作栽培原鄉野菜、協助太巴塱部落傳統紅糯米的純化,及東海岸新社及靜浦部落傳統釀酒米的留種及繁殖,「幾乎是傾全場之力陪伴、輔導原住民部落發展傳統農業。」花蓮場副場長范美玲表示。

原住民農業研究室主持人林泰佑表示,由於原住民部落在農業環境上,因人口老化缺乏人力,又位處山區或灌溉水源不足之處,生產成本相對提高,若以大宗市場為導向,如水稻、平地社會常吃的蔬菜,競爭力大受考驗。隨著食品安全、養生等種種因素,原住民特有的農產作物,反而逐漸嶄露頭角。

更重要的是,這些由部落不斷種植而長期馴化、藏種於部落的作物,當台灣農業環境面臨極端氣候衝擊時,反而更具耐逆境的特質,得以異軍突起,保障糧食安全;而部落長年保有的優良種源,可能因人口老化隨之流失,而栽培的品種難以抵禦氣候變遷的衝擊,「到那時候談保種、育種都太遲了!」林泰佑說。

尤其傳統作物獨特的營養成分和機能性,常口耳相傳於部落中,卻苦無機會印證,正可讓研究室發揮功能,並挖掘更多隱藏的價值。

因此研究室的成立之初,將積極募集原住民傳統作物種原,以找出特色作物選育成經濟作物為目標,獨具價值又能維護食品安全。

保種抵禦氣候變遷 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研究室成立的第一步,就是充實資料庫,以及種原庫。「在發展部落傳統作物中,一定涉及種原保存,連帶也將傳統利用方式,文化上或季節上的意義一併收集!」林泰佑說。

為發展部落特殊農產業提升競爭力,研究室將針對部落特有作物,如紅糯米、中草藥、野菜、雜糧,品種改良及有機栽培技術;在研發方面則聚焦在原生豆類。

花蓮縣光復鄉的「馬太鞍」這個地名(部落名),就是阿美語樹豆的意思,象徵適合種植樹豆之地,而樹豆蛋白質、異黃酮抗氧化物成分高,在原生環境生長,具有抗逆境的能力,可導入現有的黃豆品種中育種。其他如鵲豆、萊豆等豆類,也期待能循著類似的脈絡,與部落一起尋找農產業契機。

Image
樹豆是阿美族傳統作物,馬太鞍就是阿美語樹豆的意思。攝影:廖靜蕙

另外,根莖類澱粉作物,如葛鬱金、樹薯,也是重點作物,這半年積極與織羅部落合作葛鬱金研發,朝品種改良、養分分析及建構產業模式發展,即為一例。

林泰佑說,面對極端氣候,保種是在跟時間競賽,不少部落耆老都逐漸失落,留存在記憶中的知識還來不急紀錄、流傳下來。

港口部落的舒米如妮為了重現記憶中的釀酒技藝,復耕大葉田香草做酒麴,而這還算幸運。林泰佑在新社部落聽老人家提到7種做酒麴的植物,現在只記得4種,而且只知噶瑪蘭語叫法,沒有中文名,一些遺忘了的物種,必須要看到才知道;在南安部落,族人告訴他以前家裡都種個3、4分地紅藜,要釀酒時,就拔一些來當酒麴,現在卻成了榖類添加物,但部落根本不是這麼用。

林泰佑聽到耆老以前種過什麼,快要失傳了,就會希望能留下種原,以專業的方式保留下來。他到部落逢人就說,有傳家品種要記得分送給改良場,讓改良場協助保種選育,守候糧食安全。

目前研究室鎖定幾個大類不設限保種,例如:

糧食作物:野菜、豆類、禾本科、黍類、薯類、根莖、塊莖、翼豆等;
香料作物:馬告、刺蔥、香椿、大葉田香等;
染料作物:木藍、山藍、大青、薑黃、薯榔等;
編織作物:黃藤、黃麻、苧麻等;
建造作物:赤楊木、箭竹等。
民眾提供珍貴種原可撥打花蓮場原住民農業研究室「原住民作物保種專線」03-8521108轉341。


2023年03月27日 20:56
社會社會焦點保障人權
 快訊/獵人認了開槍殺狒狒!他曝光指派單位 | ETtoday社會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bit.ly/3LXPUOL
▲▼開槍射死狒狒,楊梅分局富岡派出所。(圖/記者沈繼昌翻攝)
 ▲楊梅分局富岡派出所。(圖/記者沈繼昌翻攝)
 記者鄒鎮宇/綜合報導
 東非狒狒經過16天逃亡,27日在桃園的圍捕過程中,左胸中槍死亡。對此,桃園市楊梅警分局將現場持槍的獵人都約談到案說明。其中,一名獵人坦言,他當下擔心狒狒會攻擊在場民眾才會開槍。
 該名獵人表示,他接到新竹縣政府農業處的圍捕指派才會出動;他強調,他是合法獵人,也有合法的列管獵槍。
 然而,新竹縣農業處稍早否認參與、委外抓狒狒,雙方說法目前有出入,仍待警方釐清。
 據「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除非有緊急例外情況,或危急人類生命財產安全等,才可以報請主管機關核可捕獵或宰殺;否則將面臨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金。
快訊/獵人認了開槍殺狒狒!他曝光指派單位 | ETtoday社會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bit.ly/3LXPUOL

王光祿-獵槍釋憲案/槍枝大赦/原住民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獵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