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祈秋報—客家六堆的做福與完福祭祀之研究
年度: 97年
作者: 賴旭貞
獎助金額(萬元): 10
本研究主要是聚焦於客家六堆地區的春祈秋報社祭之諸型態分析。所謂春祈秋報的社祭,即是每年於新春或孟冬之際,舉行以祭祀土地伯公為主,六堆客家慣稱的做福或完福慶典活動。儘管做福與完福祭祀在六堆地區是具有各地皆然的一致性祭典活動,然而,因六堆各地信仰概念展演的不同,以及儀禮經過時間之河的淘洗和人為操作的增減自然地流變,產生了區域的差異性。諸如做福與完福舉行的時間,其祭典時間大多配合昔日的農耕時序,多選在農曆正月做福,農曆十月完福,但亦有傳統客家認為的農曆二月二和八月二的土地伯公生日舉行做福之村落。另外,六堆各地的做福、完福祭祀並非全都遵循春祈秋報兼有的模式舉行,換言之,六堆各聚落有兼行做福與完福者,亦有只著重做福或完福者。是以正因為諸如此類的差異,展現出六堆內部多元的文化實像。而本研究正是藉由做福、完福的探析,嘗試清楚一窺屬於六堆客家的祭祀面貌。
本研究由四個章節所構成,序章為做福與完福相關研究課題的討論與探析的揭櫫,進而提出此番研究課題的意義和價值所在。其分別有兩要點,一是對台灣客家的民間祭祀的辨正。也就是再次驗證學界已很清楚的一項認知,即是隨著各地歷史發展的不同而形成的地域文化差的表象。二則為透過對六堆的做福與完福進行較為綿密完整的探析,重新建構六堆祭祀樣貌的事實。
承接序章宗旨,第一章即先行對社與社祭歷史做一番解明與考察,並且探究社祭與做福、完福原型的關聯和發展。而關於社的考證研究,由於社的起源缺乏直接且決定性的證據可充分說明之,因此諸多學者只能就其目前所及的資料加以分析推敲,其多以中國古籍經典和考古出土的甲骨文等出現與社相關的吉光片羽記述為依據,也因此產生了對社依見解不同的數種說法。但是歸納其諸般解釋,大多不離社為原始聚落或土地神的疏義。然而,不論社的實體是從人群聚居地到祭祀神祇的演變,或反之,實際上,皆突顯出日後社作為祭祀中心與基層行政單位的雙重義涵的性質。至於社祭,即指鄉村基層人群單位所舉行的祭祀活動。同時,無須贅言,祭祀的對象,即是以統稱社神的土地神祇為主。亦即等同六堆於春耕時節,向土地神祇祈求全境的豐收、平安,謂之「做福」,到了秋冬之際,感謝土地神明庇佑,謂之「完福」的慶典活動。
循上,若依「春祈秋報」的規則,年中各行一次的做福與完福,應可說是做福、完福的原型(內文或標題即以「做福•完福」表示之),然而,誠如六堆有些耆老們的認知,由於南台灣氣候所致,稻作可一年二穫,進而形成一年春、秋兩次的做福和歲末一次的完福,這亦算是六堆特有的做福與完福原型。只不過,隨著時間流轉和營生方式的改變,不再完全仰賴農耕維生,這使得可說是在農耕型態應運而生的春祈秋報祭祀產生了變化,不是往只行「做福」收斂,就是畢其功於一役之單行「完福」祭祀。但無論是維持做福與完福的原型,抑是收斂成單一做福,或單一完福的祭祀型態,其表達了向神明祝禱的圓滿完整性是很肯定的,即為「有祈有還」的意涵。換言之,這樣的「有祈有還」之循環祭祀思維,貫穿了整個做福、完福祭祀的概念訴求。
第二章則是針對做福與完福在六堆各地的消長,以及因此產生的變化和收歛的祭祀型態進行描繪工程。其主要聚焦於六堆單一做福區和單一完福區的祭祀特點的析出。
在現今六堆內部,年中的「做福•完福」模式,已有所萎縮收斂,形成偏重單一做福或完福的祭祀型態,而其舉行單一做福或單一完福的區域也有趨近集中整合的分布態勢。就單一做福區而言,主要以左堆的佳冬與新埤二鄉為主,其次,尚有中堆竹田的部分村落和前章曾提及的屬後堆的羅經圈聚落。而此區的祭祀特點在於,當左堆地區普遍向新年福收斂之際,其祭祀內容的著重點也隨之產生變化。其中,在左堆地區,慶賀新丁部分被大力強化。至於在竹田的場合,不論是二月二的春福,還是八月二的秋福,並不見新丁成為祭祀重點的趨勢,相較於左堆不見有福首敬奉糕餅,竹田的祭祀供桌上一定會有福首餅的敬獻來看,其地對福首的重視程度比之於新丁來得高,換言之,新丁祭祀非其祭祀主軸。
此外,由於社祭中有含括超幽(客語通稱「渡孤」)的概念,而渡孤是完福祭祀的要項之一,並不在做福(祈福)之列,但是由於左堆的社祭收斂成單一做福型態,故而有將超幽放入做福祭祀的特色產生。此一特點分布在佳冬鄉的佳冬、賴家、萬建三村和屬新埤鄉的千三莊。單一完福者則以右堆地區為主。其範圍從屏北屬前堆的長治鄉和進入右堆範疇的高樹鄉,再到同屬右堆,但行政劃分已歸屬高雄縣的美濃、杉林、六龜等區域。此區祭祀特點有二,一是祭祖的盛行,一般舉行做福的村落,各家大多準備一付牲禮,是祭祀土地伯公諸神用的,無須再另外準備一付牲禮祭祀家中的祖先。而完福的場合,則村落居民各家大多有祭祖,故而包括祭祖,祭土地伯公眾神和普渡孤魂野鬼的「渡孤」,各家要準備三付牲禮之多,其中當然亦可用簡單果品取而代之祭祀,亦有一些村落只需備妥祭祖和渡孤的兩付牲禮者。二為渡孤所建構的完福概念之確立。渡孤是確保全庄平安的重要關鍵之一,由此衍生出六堆客家普遍的認知,即是有渡孤才算完福。
由上亦可知,單一做福或單一完福之區域是各往六堆中的左、右兩堆集中,而六堆的中心區塊仍多維持一祈一報或二祈一報的祭祀原型進行。究其實,無論收斂成單一做福或單一完福,最終勢必會遭逢春祈秋報「有祈有還」祭祀週期定律的挑戰。然而,從完神之疏文即能清楚得知,縱然非遵循「做福•完福」原型之一祈一報或二祈一報的模式,仍能將「有祈有還」的社祭精義,實踐在單一做福或單一完福中。其操作方式,即透過完神時,上奏予玉皇大帝等滿天眾神的疏文裡載明,或由行禮先生讀疏文時,自行傳達,將「有祈有還」的祭祀原則畢其功於一祭祀慶典中。套句民間說法,即是「隨祈隨還」。
終章是總結各章做福與完福的祭祀所呈現的多樣性與一體性的特質,由此映見出做福與完福在六堆社會的位置與作用。
關鍵字:做(作)福、完福、渡孤
春祈秋報—客家六堆的做福與完福祭祀之研究 - -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全球資訊網 - http://goo.gl/DTc1yN
六堆地區做福還福祭祀文化之研究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http://goo.gl/z8XfTB
佳冬「做福」逾百年 明年爐主接力傳承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佳冬鄉六根庄擁有逾百年歷史的「做福」經六堆願景工作坊提報為無形文化資產,日前屏縣府現勘,除對木造福廠保存狀況感到驚喜,加上客家行之有年的春節後做福儀式,足以登錄無形文化資產,而原已斷了兩年的大爐主,這兩年都有庄內子弟願意承接,堪稱喜上加喜。
六根庄「做福拜新丁」於三山國王廟前搭建「福廠」,正月十一請各角頭伯公入廠坐鎮,晚間「拜天公」,正月十二早晨以九獻禮祭伯公,庄內新生男兒再來祭拜伯公稱「拜新丁」,廟方也保存西元一八七六年所明文記載「新丁會捐款芳名」,做福拜新丁歷史至少一百四十年,而穿鑿式木構架福廠所用福杉已成一三八年的活歷史,全台僅存十分難得。
昨福廠拆除,也傳來喜訊,兩年前曾因不景氣及少子化影響,無人承接負責福宴、頒新丁紅包、搭建福廠及供品經費的爐主,今年由經商有成的曾令鋒接下爐主,明年爐主也由庄內蕭姓子弟承接,傳統習俗獲得延續。
屏東縣六堆觀光協會理事長葉正洋表示,佳冬為六堆中唯一靠海鄉鎮,在清朝初墾時期,閩粵衝突多,鑑於當時緊張關係,左堆南岸十三庄(佳冬、新埤)除組織跨庄「褒忠會」等,「做福」日也錯開,讓各庄頭交流感情。
葉正洋認為,六根庄的「拜新丁」背景則是因早期遇戰亂難免有男丁陣亡,影響生產力,因此新丁非常「寶貝」,為祈求伯公保佑新丁順利長大,發展成「做福」後的儀式,讓全庄感受新丁誕生的喜悅。
縣府會勘 提報文資委員會審查
縣府文資所主任王文章指出,「做福」的文化價值及歷史足以登錄無形文化資產,將進一步提報審議委員會審查「民俗及有關文物」。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