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方濟各斥偽善教徒
newscdn.newsrep.net查看原始檔
圖:教皇方濟各呵斥偽善天主教徒 美聯社
【大公報訊】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教皇方濟各於周四早上的一堂彌撒中,痛斥很多天主教徒是偽善的雙面人,一方面去彌撒,另一方面卻在剝削他人甚至從事不法活動。他更表示成為一名無神論者,都比做一個虛偽的天主教徒好
方濟各在彌撒上直斥有些天主教徒表裏不一的生活,他說:「有些人稱自己是很虔誠的天主教徒,經常參加彌撒,也屬於這個教會、這個團體;但實際生活卻與基督信仰脫節,他們沒有向工人支付合理薪酬,剝削他人、從事骯髒的生意,有的人甚至洗錢……」
方濟各怒斥不少天主教徒都過着這樣的生活,製造很多醜聞,並表示「與其做這樣的天主教徒,倒不如做無神論者」
自從方濟各上台後,他一直不遺餘力地教導神父及世人實踐宗教教義。他對無神論者也一向態度友善,當選教皇後兩個月內,他便呼籲基督徒應該好好看待無神論者。方濟各在接受一位無神論記者採訪時表示,每個人的信仰都應得到尊重,每個人都要遵循良善並與邪惡勢力做鬥爭


 

算出社會價值 促成權力轉移 |調查|201 : 7|天下雜誌第604期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國政府正在改變招標制度,不只是以價格取勝,而是讓社會價值成為招標的篩選基準之一,成了跨國新潮流。CSR不只是企業社會責任,也是政府社會責任

今年二月,英國政府所舉辦的「社會價值高峰會」,十五個同獲提名的英國機構和個人同台競爭,用創意打造社會價值。

創造社會價值的比武擂台

位在英格蘭東北部的杜倫郡(Durham County),風光贏得「社會價值領導機構獎」。

面積兩千七百平方公里,人口約九十萬的杜倫郡,為什麼可以脫穎而出?

這裡的「社會價值」,指的是如何創造利益,同時兼顧環境、社會利益。更重要的是,公部門的參與是必要條件

二○一二年,英國「社會價值法」(Social Value Act),獲得跨黨派的支持,一三年初就正式生效。

當時,提案的英國保守黨議員懷特(Chris White)認為,公部門採購、委外不能像超級市場,買賣只看價格和利益,應該也要考量社會價值。

法案二讀時,懷特在演講中提到,「我相信,未來公部門運作是由具有責任心,以人為優先,而不是利潤優先的社群和機構來負責。」

社會價值法,顛覆了價格為主的政府採購流程。採購、委託過程中,為一般民眾、弱勢族群、中小企業創造多少價值,都成了比較基準。

英國社會價值法規定,一旦政府所需服務對外招標金額超過十七萬英鎊(約七百萬台幣),就不能單看價格,還要把過程中的經濟、環境、社會影響納入考量。

杜倫郡卻把門檻降到五萬英鎊,並且把商品、服務同時納入範圍。如此一來,小學的營養午餐,也成了業者創造社會價值的比武擂台。

三年前,杜倫郡為兩百多間小學的營養午餐公開招標。過程中,杜倫郡議會看的不只是營養午餐的價錢、菜色,也要各家廠商提出額外承諾。

原料是不是當地出產、是否盡力減少浪費、是否在當地提供工作或訓練機會等,都是評審關注焦點。

後來勝出的蕭泰勒(Taylor Shaw),就是以環境、社會、經濟多面向的價值,贏得青睞。

除了創造工作和實習機會,蕭泰勒也承諾合約期間三○%工作機會,留給長期無業、失業的年輕人和身心障礙者。削減碳排放量、廢棄物總量,都有清楚的承諾與計劃

後來,杜倫郡也把成功經驗複製到中學營養午餐的招標,標榜價格與價值兼顧。

只是,儘管英國政府連續三年舉辦社會價值高峰會,提倡創新的思惟和做法,促進各界交流,複製成功經驗的阻礙仍多。

英國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 UK)今年針對三○六個地方議會調查發現,符合「社會價值法」的最低標準,在採購過程中有提醒社會價值的比例高達四五%。但在採購過程中徹底落實,嚴格推動以社會價值主導的,只有一四%。

價格好談,但價值該怎麼估算?尤其是經濟、社會、環境獲利與成本,怎麼在合約、企業財報裡呈現?

利潤怎麼算 成長定義在改變

在經濟成長低迷,預算縮水的時代,從政府到企業,錢不只要花在刀口上,更要贏得影響力。影響力怎麼估算,政府、企業的目標不同,比例尺也天差地遠。建立共同語言、比較標準,成了當務之急。

從價格、利潤轉向社會價值、影響力,不只是跨越國界的新潮流,成長的定義和計算方式也正在悄悄改變。

在各國政府眼中,錢不只要買到商品和服務,更要縮小貧富差距的鴻溝,讓更多中小企業獲得新商機。

英國社會價值協會暨國際社會價值協會執行長尼克霍斯(Jeremy Nicholls)分析,改變社會價值的計算方式,會促成權力轉移。

尼可霍斯在《史丹佛社會創新評論》中舉例,就像企業公布財報資訊,讓股東有了話語權,社會價值的估算結果,也會讓被影響的人有了發聲的權力。

社會價值怎麼估算,就要從五年前的運動品牌Puma說起。

二○一一年,Puma公布一份環境獲利與損失報告,詳細說明從生產到銷售的用水、碳排放量、薪資、工作環境等,各個環境、社會、經濟面的影響。

經過估算,Puma和供應鏈製造的環境成本超過一.四五億歐元(約五十億台幣)。如果用當年淨利二.○二億歐元來扣,相當於獲利銳減七成。

懷抱巨額外部成本的,Puma不是唯一。英國《金融時報》估計,全球三千大上市企業中,若將環境影響換算成實際金額,獲利總額可能直接砍半。

花一塊賺三塊 SROI幫你算

然而,即便帳面上的獲利數字縮水,Puma的母公司開雲(Kering),仍決定為旗下Gucci、YSL、Bottega Veneta等品牌一一計算產品帶來的環境影響,來打造永續的經營模式。

Puma的環境獲利與損失報告,是以經濟、社會、環境面向為「三重底線」(triple bottom line),再客觀估算對員工、顧客、周邊社群產生的影響。

以三重底線的估算方式,將環境成本化為實際金額,只是估算社會價值的方法之一。另有近年來逐漸受到各國政府和第三部門重視的「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則是直接讓企業知道,投資社會價值是不是門好生意。

○九年,英國內閣辦公室出版「社會投資報酬指導守則」後,國際社會價值協會旗下分支聯盟橫跨三十六國,SROI逐漸成了估算社會價值的主要工具之一。

和三重底線不同的是,SROI融合社會價值、社會影響力和經濟利潤的複雜公式,最後會把抽象的社會價值,轉化為易懂的經濟成長指標。

比方說,若SROI計算結果是三比一,就表示產品製造過程,每投入一塊錢,可以創造三塊錢的社會價值。

如此簡單明瞭的溝通方式,讓英國財政部簡稱「綠皮書」的「中央政府公共政策與投資評估標準作業規範」,也開始改採SROI來衡量社會價值。

正因為SROI精密的計算過程,企業更需要在估算前做好三大準備。

首先,釐清範圍。先想好做SROI分析的目的,才知道分析結果要對誰說話,應該包含哪些影響層面和利害關係人,透過哪些方式跟他們互動。

範圍確立後,找出投入、產出和預期結果。列出各種改變可能產生的結果,再用證據說明變化是否已經發生。

最後,就可以蒐集、整理相關資料與證據,把價值換算成相對的經濟效益,提出最終的SROI報告。

從價格走向價值,需要的不只是人力、時間與資源,還有清楚的目標和長期規劃。社會價值能開創什麼樣的未來,就看你付出多少。

-------------------------------

真為報仇?揭秘美國狂打中東原因 - 中時電子報 - http://goo.gl/TQ6AAz

-------------------------

歐洲「敗金六國」 歐盟盯上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1 04:11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歐盟執委會點名西班牙、義大利等六國未來幾年的預算計畫可能違反歐盟支出規定,呼籲這些國家採取行動來壓低財政赤字。 路透
分享歐盟執委會點名西班牙、義大利等六國未來幾年的預算計畫可能違反歐盟支出規定,呼籲這些國家採取行動來壓低財政赤字,但如今義大利等國家反而要求歐盟鬆綁支出規定,批評這些措施可能阻礙經濟成長。
歐盟執委會9日表示,西班牙、比利時、克羅埃西亞、芬蘭、義大利及羅馬尼亞的財政預算出現疑慮,歐盟執委會副主席東布洛夫斯基說,這幾國的預算策略可能導致他們難以符合「穩定與成長公約」(SGP)規定。

歐盟執委會向六國提出警告,目的是希望這幾個國家重新檢視中期支出計畫,並於今年4月再度提交預算計畫,執委會接著將在5月評估他們採取的措施是否足以符合規定。

為因應歐債危機,歐盟在2013年對歐元國家提出更嚴格的財政規定,各國議會批准前,政府預算案須先送至布魯塞爾。若布魯塞爾官員認為預算案有重大問題,將向會員國提出正式建議,如果成員國拒絕這些建議,布魯塞爾可祭出開罰手段。

根據「穩定與成長公約」的規定,各國政府赤字的比重須低於國內生產毛額(GDP)3%,債務也不許超過GDP 60%,但一些項目可不算在內,如特殊活動的預算。

這次西班牙政府可能不會降低未來幾年的支出,反倒可能要求歐盟今年放寬赤字須低於GDP 3%的規定,西班牙各大黨派對這種看法已有共識,但必然引起布魯塞爾官員的疑慮。東布洛夫斯基指出,執委會只是提出早期預警,各國仍有時間採取必要措施。

------------------------------------------

40張「只有一個拇指大小」的超精緻袖珍畫作,看到最後一張時大家都忍不住大喊「恭喜」! - http://goo.gl/nLMKDU

Image

------------------------------------------

世界上最純最真的眼睛(續)-大蒐集網 - http://goo.gl/Z4sBC0

----------------------

2016年1月31日 星期日

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 - 大衛‧哈維(David Harvey) - Google 圖書 - https://goo.gl/sLw1Sw

-------------------------------------

為什麼有人一出生戶頭就有上千萬還能家住帝寶?本文有解
23
by: BuzzBookworm 2014-11-13 經濟、資本主義、閱讀
《BO》輕羅小扇抓書蟲~閱讀就是張著眼睛做夢。一起分享一個句子、一本書、一個作者、一段書蟲評論。我們要抓到很多書蟲坐在一塊啃書,啃食文字裡的經典不朽和新鮮知識~啪(一個抓到書蟲的狀聲詞概念 lol)

今天要介紹的書是:《資本社會的 17 個矛盾》
3000884104_714507a1a4_o

一、為什麼我們推薦這本書?

你知道嗎,全球的長期失業問題尚無法解決、歐洲與日本經濟陷入衰退漩渦、金磚五國只能蹣跚前進,上述狀況的根本原因,其實都是源自於「資本主義」── 因為資本內流動的矛盾,而衍生出近年的這些危機。

資本主義就像我們所呼吸的空氣,無論是好是壞,大多數人很少質疑。但,台灣多數雇主只願以 22K 聘僱員工,信義區一坪破百萬的房子供不應求,大企業、大品牌一間間的出了狀況……,想減少甚至杜絕這類事件再次發生,你一定得先了解資本主義的成敗根源。

二、誰適合閱讀這本書?

覺得這個社會的所得和財富分配極度不均(有人一出生戶頭就有三千萬,這個數字在大多數人月領 22K 的狀態下要存多久咧?)、覺得整個國家的資源分配根本不公平(請看天龍國以外的「南部」區域),壟斷或獨佔的狀態使你極度厭煩者,務 必 閱 讀!(私心認為所有的大學教授都應該把它列為必讀課外讀物之一。)

三、推薦指數:★★★★★

Seventeen Contradictions and the End of Capitalism

本書書摘:〈所得與財富的不均〉
二○一二年,美國國稅局對紐約市的所得稅資料分析顯示,當年一%最高所得的平均值為三百五十七萬美元,但是在紐約這個高租金與高生活水準的城市,一半人口的平均年所得約為三萬美元。超級有錢人只要花三天的時間,賺到的錢就比大多數紐約人一年所得還要多。

不論是依據什麼標準,這種所得不均的情況都令人歎為觀止,讓紐約成為全世界最貧富不均的城市之一。另一方面,這些數據應該不會讓人驚訝,因為這個城市有賺到天文數字的頂尖對沖基金經理人〈其中有五個人在金融海嘯後的二○○九年各賺到三十億美元以上〉,大型銀行也通常會配發天價紅利。就整個國家來說,所得不均的現象不曾如此明顯,即使這是一九七○年代以來的明確趨勢。

這裡沒有必要說太多,只要簡單敘述一下財富與所得不均的全球大趨勢。自有資本主義以來,分配社會財富的努力一直沒有斷過。國家、區域或城市不一樣,結果也有很大的差異,因為不同團體努力尋找勝過其他團體與主流族群的優勢,以獲得他們認為是他們應得的社會勞動產物。由於國家有權收稅及重新分配財富與所得,因此這就取決於哪一派別或政治同盟掌握國家權力,取決於用這個權力來做什麼事。

分配財富的鬥爭通常很激烈,結果難以預測。在政變之後,例如一九七三年時的智利,大家會預期財富分配會更不平均,因為支持政變的菁英會要求享有好處。在俄羅斯,一九八九年前蘇聯解體後,一小群寡頭政治人物大肆掠奪走大多數的天然資源財富。前蘇聯現在有全球最密集的億萬富豪,這些人都是貨真價實的寡頭政治人物。然而,在一九四五年之後的英國,工黨政府打造出福利國家,讓一整個世代享有最低層次的富裕生活,很像之前北歐國家的作為一樣。

在冷戰期間,資本主義世界的社會政策受到共產主義的強烈影響,加上強勁的社會民主浪潮〈來自於工人階級組織歷史與強化的階級意識〉,代表資本主義國家必須保障所有人民的最低生活水準。這樣產生的福利國絕對不是社會主義國家,而是具備強烈的性別偏見元素,父權主義色彩濃厚,甚至還傾向資本主義,對客戶的政策變得低下苛刻,而且官僚主義氣息沉重。要捍衛福利國家,經常是不愉快且非人性的,即使有些國家的福利〈如社會安全與老年年金〉讓人人都有安全感。這就是先進左派人士攻擊的那種福利國家,在一九八○年代柴契爾政府進行新自由反革命時,被強制廢除了。一九八九年共產主義瓦解,國家也去除了外在壓力,不必面臨二選一的難題〈關照人民福祉或是面對強烈的政治反對勢力〉。

即使缺乏這種戲劇化的重新組合,階級與種族族群之間也會不停出現社會鬥爭,加上經濟興衰的起伏波動,都會影響到財富的分配措施,也造成全世界各地的狀況差異極大。例如,一直到最近,北歐國家的所得與財富分配都比美國公平許多。即使在雷根政府革命之前都是如此,雷根時代開始將關切的重心從勞工與窮人轉向補貼與獎勵資本,貧富不均就更嚴重了。不過,美國與瑞士都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各式各樣不同的分配情境下,資本似乎都運作地不錯。

資本具備這種多樣性與順應性,能融入複雜的分配情境之中,在嵌入社會群組不可思議的複雜與多元化之後,還能發揮雙重作用,畢竟這在資本主義歷史上處處可見。性別、性向、種族、族裔、宗教、文化、國家與地域的分別處處都很明顯,地位、技術、才能,對於成就與價值的尊崇也造就不同的機會,不論是對於個人,或是對於資本主義中不同族裔、種族、性別與宗教的社會族群來說。這些特性造成人們進入勞動市場的方式不同,酬勞也不同,全是因為經濟與政治條件的差異極大。

– 文字摘自《資本社會的 17 個矛盾》

關於本書作者大衛‧哈維(David Harvey):
紐約市立大學(CUNY)研究所人類學教授,全球最常被引用的人文學者之一。他開設的馬克思《資本論》課程,是累積四十多年經驗與學生發展出來的成果,自 2008 年出現在 CUNY 網站後,已被兩百多萬人下載。

(資料來源:聯經出版,圖片來源:Frits Ahlefeldt-Laurvig,CC Licensed)

2016-02-19_222651  

----------------

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


博客來

前言:
原本要去爬山,但看在十年低溫我還是跑到圖書館品書好(懶)。待家讀書不是更溫暖?如果我房間是500坪我會選擇在家。密閉環境會造成心境狹小…。圖書館好冷!

隨記:
矛盾1: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
→金錢以從交易的媒介,演化成商品。從以錢換物進化到以錢滾錢。例買房不是用來住是用來生錢。
矛盾2:勞動的社會價值與以貨幣來表示的價值
→勞付出努力的價值遠不如金融交易的利潤。說白點就是價格大於價值,一棟房5千萬的價格,並不是真實價值,這價差(價格-價值)被投機者沒付出任何努力就被賺走,而買單的是勞動者。這裡的勞動包括智力勞動。

心得感想:
本書原本抱高的很高的期望在品,第一章讀的很吃力,以為大腦還沒暖機好,第二章讀的很吃力,以為沒吃飽(跑去買吃的)。第三章,讀到整個火氣上來,在寫什麼呀!就直接跳到看結論。好在有作跳躍!結論也不吸引人。就是人道主義。而最讓我作噁的是基於宗教的人道主義。我並不認為這論點有比民族主義高明到那去。簡單說,從爛制度回歸更爛制度,這本書是五十步笑百步。資本主義真的很爛,但沒有比2千年的宗教世界爛。現行制度的確需要改革,但作者指引的方向卻是文明倒退。在此相比,覺得科技才能解決問題。當人們衣食無缺進入精神層次,資本主義的問題就自然解除,人道思維根本不需要透過宗教的洗腦式傳教,自然而然的產生對世界的關懷,因為那是人性原生性的渴望。付出比掠奪更讓人得到滿足,但前題就是富足的人生。台灣並不富足,所以別自欺欺人。論點很簡單,對缺錢還存有恐懼那就不是富足的基本要件。

 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 - 大衛‧哈維(David Harvey) - Google 圖書 - https://goo.gl/sLw1Sw

書籍資料:
書名: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
原名:Seventeen Contradictions and the End of Capitalism
作者:大衛‧哈維
原文作者:David Harvey
譯者:李隆生,張逸安,許瑞宋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10/09
閱讀價值:低,一個老教授在自言自語,生澀的語法讓人止步。
目錄:
前言 近年來的資本主義危機
緒論 關於矛盾

第一部 根本矛盾
矛盾1 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
矛盾2 勞動的社會價值與以貨幣來表示的價值
矛盾3 私有財產與資本主義國度
矛盾4 私人占用與公共財富
矛盾5 資本與勞動
矛盾6 資本是過程或東西?
矛盾7 生產與實現之間的矛盾統合

第二部 移動的矛盾
矛盾8 科技、工作與人的可丟棄性
矛盾9 勞動分工
矛盾10 獨占與競爭:集中化與分散化
矛盾11 不平均的地理發展與空間的製造
矛盾12 所得與財富的不均
矛盾13 社會再製論
矛盾14 自由與控制

第三部 危險的矛盾
矛盾15 無止盡的複合成長
矛盾16 資本與自然界的關係
矛盾17 人性的反叛:普遍的異化

結論 幸福但有爭議的未來:革命人道主義的希望
後記 政治實踐構想

-------------------------------

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一)交換價值與使用價值
Posted on 17/02/2015 by 掌門
讀書札記150217

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一)交換價值與使用價值

掌門執筆

《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Seventeen Contradictions and the End of Capitalism》(2014) David Harvey

 

大衛哈維 慕名久矣,當今首屈一指的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家, 據說他的《資本論》教程08年上網以來被下載超過二百萬次. 他的書出了名艱澀,幾番拿起《資本空間》….. 都手震跌下來. 終於等到了這本深入淺出的普及讀物.

請注意原書名包含 “資本主義的終結”, 中文書名似乎有意忽略掉, 作者之意,羅馬終將被自身的體重壓垮…..

 

作者將「資本主義」定義為:社會形成時的資本流通和累積過程.**** 這些過程形塑了人際關係的經濟、社會和意識形態基礎.

全書主題由一個精闢的隱喻帶出:

〈郵輪隱喻〉

一艘遠洋豪華郵輪(資本主義社會),高效運營,獲利豐厚. 郵輪表面上服務周到,氣氛融洽, 但船員其實都在高度壓力下工作,而且很多崗位薪金微薄. (層級結構管理系統的內部, 與及勞資雙方,經常關係緊張.) 旅客獲得匹配其付出的享有, 因而頭等艙和三等艙的設施和服務落差巨大(社會不平等), 其顧客群更是 “老死不相往來” (貧富懸殊,階級隔閡).

 

這艘船經常會因為管理不善或資源調配窒礙而出現問題, 但大多數情況下可以透過業務調整獲得舒解(市場自動調節機制). 極少數情況下會因為災難而遭到重創(無法調適外部因素, 如戰爭), 但從未沉沒有如鐵達尼號.*** 然則這艘船是否會永久航行下去呢?

 

不然!這艘船有一個結構性弱點, 正正在其心臟地帶— 引擎室(資本流通機制). 是引擎令郵輪得以航行遠洋, (資本供應令企業得以運作.) 但這引擎終會因為內部耗損而疲勞失靈. (資本流通機制有其內在矛盾.) 如不及早置換新引擎(制度創新), 到危機爆發的時刻…..

 

換言之, 資本主義社會終將因為資本流通和資本積累過程中形成的內在矛盾而積聚張力, 爆發危機.**** 本書討論的就是十七項資本社會的內在矛盾, 從而有可能導致“資本主義的終結”.

 

〈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 何如?〉

在於西方哲學, 矛盾有兩個典範:

a邏輯典範, 由 亞里士多德提出,意指兩個不可能同時為真的命題.

b辯証典範, 由 黑格爾歸結,意指一種事態內部包含的兩種方向相反的動力.***

佳例:現今的在職婦女生活上同時要處理職業和家庭兩方面的事務, 而兩者不單只爭奪資源,其工作性質又不相一致, 很麻煩…..

本書所論的矛盾單指辯証矛盾.

 

首先, 矛盾並非壞事,而是人類事理之常態. 為了保持平衡或者舒緩張力,人們有所創新.*** 有時創新必須打破舊局,形成 熊彼得的「創造性破壞」, 成為資本主義的動力特徵.

其次,矛盾不易從根本上解決, 人們通常的做法是將之轉移往張力較低的層面, 從而達致平衡. 但在新局中自然存在著新的矛盾.

同上例:聘請家務女傭, 或將老公轉化為主婦,可以處理上述矛盾, 但女傭和老公又可能會….. 總之很麻煩.

 

作者指出十七項矛盾當中有七項是根本性矛盾, 其中首項是 “萬惡之源”.

第1項矛盾〈交換價值vs使用價值〉

Def.「使用價值」意指一項物品在消費過程中產生的效用.***

在於上古未有貨幣之世, 人們自行製造生活所需的物品,自行消費之. 由分工造成的產品交換,則用 “以物易物” 方式進行. 如此, 所有產品只需關注其使用價值即可.*** 產品絕大多數會在短時空內消費掉, 可貯藏的東西既然不多,資本也就無從累積.*** 社會貧富程度均勻,階級未曾分化,人心未曾敗壞….. 那是基督教和儒家的理想世界.

那時候, 資源來自免費的自然界,產品的 “成本” 等同於勞動力. 是否生產某項物品, 只需比較其使用價值和所費勞力即可決定.***

 

然而貨幣的出現推翻了一切,轉換了社會的基本結構.

Def.「交換價值」意指一項物品可以換取的貨幣額.***

貨幣一旦面世, 人們製造物品不再為了自行消費,而是拿到市場交易, “交換價值”於是壓倒了, 最終甚至是取代了 “使用價值”. 基於各項生產成本同樣可以換算為貨幣,因而有了

Def. 「利潤」 = 交換價值 – 成本

此一觀念. 追逐利潤成為生產活動的最高準則,***** 人心為之大變.

 

Def. 利潤的累積形成「資本」, 資本再投入生產, 用來進一步追求利潤, 如此循環無已時, 這就是「資本流通機制」.***** 這機制牽引市場, 形成最高境界武功“無形之手”, 郵輪引擎就是這樣運轉的.

追逐利潤成為資本主義根深柢固的性格, 是為「資本累積(增值) 原則」. 這原則使得生產大規模化, 強調理性和經濟效益,革新技術….. 打造出人類歷史上最高產值的社會:「資本主義社會」, 郵輪就是這樣建成的.

 

那麼, 引擎的罩門在那裏呢?即是問,資本主義的原生弱點在那裏?

就在於 “交換價值取代了使用價值” 這點上面, 此為 “忘本”. (人而忘本,其敗可知也….. 算了吧, 經濟學是不講道德的.)

既然“交換價值壓倒一切”, 則產品是否適切使用面不是生產者的核心考量, 生產者眼中看到的只有 “利潤”. 如此, 產品的供應面日益與 “實際使用需求”脫節, 轉向滿足 “投機性需求”; 更有甚者, 供應面刻意 “創造” 了投機需求,**** 以追逐眼前急利.

 

還有更惡劣的, 就是連需求面也轉向 “交換價值” 考量, 這點在房屋項目上看得最為清楚. 對國民來說,房屋本來是用來居住生活的, 如今形勢禁格,已成為儲蓄形式和投資工具.*** 你沒有房子….. 就沒人嫁你!

如此社會走入邪道, 形成 “泡沫經濟”, 最終…..

作者舉 ‘2008年美國房貸危機’ , 認為是最佳典型, 該危機其實迄今並未解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