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雨夜,趕緊進來溫習一下客家人的過年風俗 - http://goo.gl/5VVYxt
寒冷雨夜,趕緊進來溫習一下客家人的過年風俗
2016-01-28 客家人雜誌
再過幾天,就是春節了。這樣寒冷的雨夜,趕緊進來溫習一下客家人的過年風俗。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客家人過年是從農曆臘月二十四開始,到正月十五,也就是說,過年是從傳統的過“小年”開始。小年過後,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炒粉皮、結米糖、炸豆腐,以及購買雞鴨魚肉、香燭爆竹之類。此外還少不了抽出時間來打掃庭院、擦拭門窗等。
客家人在除夕前一天,都會用大木甑蒸“歲(年)飯”,亦稱“隔年飯”。供奉祖先神祇時,“隔年飯”要插上12雙筷子和12根大蒜(逢閏年要加一雙筷子和一根大蒜),要燒紙錢,供桔子、柚子等,有的還要擺上幾枚銀元(取意有食有財)。“隔年飯”要供奉數日,到了初三早晨,“隔年飯”要重新蒸過,全家人一起食用,取意“歲歲有餘糧”,到初五“隔年飯”吃完後,才開始放新米下鍋煮新飯,這種吃“隔年飯”的習俗,一直沿襲到現在。
到了除夕這一天,家家早早地貼上對聯、年畫,然後準備年夜飯。年夜飯菜餚視各家經濟情況而不同,一般都會有魚肉雞鴨等。吃年夜飯,一般都有一道用地瓜粉加豬肉做成的菜餚,稱之為“肉丸”,象徵團圓之意。其中最講究的一道菜就是“年湯”,主要有豬肉、蘿蔔、肉丸和菇類。吃年夜飯前要先做兩件事:一是給長輩端上熱氣騰騰的“年湯”;二是焚香祭祀祖宗、放爆竹。然後,一家人才團團圓圓吃年夜飯,這一餐一定要吃點飯,表示吃到了“年飯”,長了一歲。飯後,年長者會為小孩包上吉利的“壓歲錢”,除夕才算過完。
正月初一凌晨,男人們早早地便起來洗漱乾淨,然後點香燭、放爆竹,家家戶戶男女老幼互相拜年祝福。新年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先人們稱之為“三朝”。之後,裝上一盤粉皮、米糖、花生,這是一定要吃的,表示新的一年有“食祿”。初一早餐,客家人習慣要吃“長壽麵”,因為麵條長象徵長壽。接著小孩要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孩子糖果、桔子,有的還會給“紅包”,舊稱“掛頸”。到親戚家拜年,一般要帶桔餅、糖等禮物,主人備茶果接待,有的還要留飲“拜年酒”、吃雞腿。這一天有很多講究,不撈飯、不掃地、不打水,更不能說不吉利的話。早餐也要吃齋,並以芹菜、豆腐為主,意為勤勞致富發財。
正月初二,客家人最重要的是殺一隻閹雞,把雞血淋在“紙錢”上,謂之“血錢”。早飯後,一家人便穿戴整齊,和家族人一起帶上香燭爆竹、茶酒齋飯,上墳祭祀祖宗。祭祀完畢後,家族人便開始一家一家拜年,一邊說著祝福的話,一邊喝著滾燙的酒。這一天客家人出嫁的女兒,有回娘家探親的習俗,一家大小帶著雞、糖果等禮品,回娘家看望父母,與家人團聚。正月初三,客家人便開始走親戚。
正月初五,各地的圩場開始了新年的第一個圩日,俗叫“開圩”。這一天,人們忙著趕場,各種玩具、小吃特別多,還有舞獅的、舞龍燈的,格外熱鬧。這天,客家人還有“火燒門前紙”的習俗,意思是“新年到此為止”,接著要轉入正常的生活、生產了,不過,富有的人家,會一直玩到元宵節。
正月初七一早,家家戶戶便用炸果、炸豆腐、臘味等湊成七種佐料煮稀飯,俗稱“七寶羹”,客家人認為吃了“七寶羹”,一年無病無災。直至正月十五過了元宵,傳統的過年才算結束。
如今,過年增添了許多內容,封建陋習明顯減少,人們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和體育比賽,傳統的節日有了新的色彩。(天下客家網)
-------------------------------
大紀元記者林丹紐約報導)1月31日下午,大美洲客家聯誼會舉辦歲末聯歡暨一、二月壽星慶生會,會長范婷婷及僑務顧問客家元老彭吉浦,分別致詞並高唱客家歌曲,獻給現場70餘名大美洲客家聯誼會成員,並為壽星切蛋糕祝賀生日快樂。
紐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張希賢副主任出席,致辭表示其出生在臺中東勢,從小生長在新竹縣客家村,令現場客家鄉親倍感親切,他祝福在座客家僑胞新年快樂,猴年行大運。
責任編輯:艾倫
------------------------------
楊梅大菜王 凍傷瘦一圈
2016年02月01日 04:10 楊明峰/桃園報導
楊梅大菜王 凍傷瘦一圈
撐過寒流顛倒勇 楊梅區農會昨舉行大菜王競賽,其中的蘿蔔、芥菜、青蒜組,分別由李新林(前排左起)、鄭石添、劉梅英等人奪冠。(楊明峰攝)
楊梅區農會昨舉辦農民節慶祝大會,按傳統舉行「大菜王」比賽,參賽蔬菜今年受寒害影響,硬是比往年小了一號,連同過去的大頭菜、高麗菜項目都因「凍傷」、泡爛停辦,連帶中斷菜農黃漢華在「大菜王」的13連霸之路。
楊梅區農會昨表揚49名模範農民外,現場有1400人參加,共募到25萬元愛心基金,將資助轄內弱勢學生家庭。
慶祝大會的重頭戲「大菜王」,今年參賽蔬菜雖然碩大,如芥菜比小朋友頭還大,卻比往年參賽蔬菜「縮水」。
農會總幹事周宗維說,今年天候溫差大,還受寒害影響,農民參賽蔬菜不是泡爛,就是被凍死,重量不比以往,連慣例舉辦的高麗菜、大頭菜項目,也被迫取消,過去在2項目連續稱霸12年的黃漢華,今年則未取得佳績。
79歲農友鄭石添以15.22斤取得「芥菜王」。74歲農民李新林則以13.15斤白蘿蔔稱霸。而65歲農婦劉梅英則以3.1斤青蒜奪冠。3人都透露奪冠秘訣在施肥,必須按植物特性調製肥料,才能讓蔬菜長得「巨無霸」。
劉梅英說,在新竹縣新埔田地為砂石土質,所種菜的品質原本就好,再施有機肥料、黃豆粉,耗費4月時間種出巨型青蒜,讓她第一次參賽就奪冠。
寒流凍「長」 桃園楊梅區大菜王賽重量全縮水
〔記者李容萍/楊梅報導〕每年立春是農民節(今年是國曆二月四日),楊梅區農會昨天提前慶祝並依例辦理「大菜王競賽」,受到日前超級寒流影響,原本有四項競賽,但高麗菜、大頭菜都不敵寒害而取消,只剩白蘿蔔、芥菜,不過今年新增青蒜評比,也受到寒害波及,獲獎的「大菜王」重量明顯縮水,第一名的白蘿蔔僅剩十三台斤,不如往年的二十台斤以上;芥菜也由去年二十五台斤變成十五.二二台斤。
蘿蔔從往年20台斤 剩13台斤
楊梅區農會總幹事周宗維表示,日前的超級寒流過境,楊梅地區下起冰霰,加上開春以來雨量豐沛,蔬菜好不容易撐到一月下旬,仍難逃泡水和凍死的命運,重量也普遍不如往年。
氣候忽冷忽熱 影響生長速度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蔬菜研究員劉廣泉指出,高麗菜、芥菜、大頭菜喜好冷涼環境,去年十二月以前溫度偏高,不利生長,今年初以來,雨水多又逢超級寒流,影響到生長速度,他建議參加「大菜王競賽」要慎選品種,小粒的要先拔掉並避免雜交,以免「菜王」越種越小。
蔬菜如何避免寒害?劉廣泉說,若是露天種植,可在寒流來襲之前覆蓋不織布,避免葉片受到霜害;如果種植面積大,可噴一些防凍劑,最省錢的方法是提早噴水或淹水,讓土壤溫度不會降太低,並可防止葉片結冰。
昨天三項成績揭曉,芥菜組由七十九歲老農鄭石添以十五.二二台斤的巨型芥菜奪冠;白蘿蔔組由七十四歲老農李新林以十三.一五台斤獲得第一名;青蒜組由六十五歲劉梅英的三.一台斤拔得頭籌。
奪冠農民 傳授種出巨菜秘訣
種出「冠軍白蘿蔔」的李新林說,受寒害影響,今年參賽的巨菜都「縮水」了,去年第一名的白蘿蔔約有二十台斤,今年只種出十三台斤,曾獲多屆冠軍的他透露,用牛糞和木灰當肥料,是種出巨菜的秘訣。
鄭石添也說,他把芥菜種在田裡最乾的角落,所種的巨菜都是「老菜」,栽種超過三個月;劉梅英表示,她家的田是砂石地,種出來的菜品質很好,施以有機肥料並用黃豆粉打底,花了四個月時間栽種。
楊梅大菜王 黃漢華12連霸
〔記者周敏鴻/楊梅報導〕楊梅區農會昨天舉辦「大菜王競賽」慶祝農民節,菜農黃漢華以三十.五台斤的高麗菜、十七.五台斤的結頭菜、十八.一台斤的蘿蔔榮獲冠軍,連續十二年蟬聯「楊梅大菜王」美譽。
八十六歲的黃漢華,早年從事鋪貼地磚工作,膝蓋舊傷、行動稍慢,但身體大致硬朗。他表示,每天農忙六小時,細心照顧才能種出巨無霸的蔬菜。
黃漢華贏得今年「大菜王」冠軍,巧合的是,第二名是黃漢華的妻子黃羅景妹、第三名是黃漢華的媳婦卓月華,一家人包辦前三名。
黃漢華說,種「大菜王」的關鍵要土質好、能避風,種植時注意排水好並適當施肥,他把技巧傳授給家人,全家人一起種菜,不但共享榮耀,一家人感情也更融洽。
「大菜王競賽」芥菜組,鄭漩慶種出二十.五台斤奪冠,鄭石添、麥良圳二十台斤居次。農會總幹事周宗維昨也頒獎表揚胡和男等九位績優水利小組長、劉昌銘等四十位模範農民。
------------------------------
201402091428
桃縣楊梅市辦大菜王選拔賽 85歲黃漢華獲全冠王
26楊梅新聞
【記者吳世傑桃園報導】桃縣楊梅市舉辦農民節表揚及模範農民選拔賽,今年的模範農民選拔分為水稻、畜牧、茶葉、花卉、蔬菜、四健、家政等七組,評選出徐春秀等59位在各個領域上表現傑出的農民。
大菜王競賽分為結頭菜、蘿蔔、高麗菜、芥菜等四個項目,經過激烈角逐後,黃漢華榮獲四連霸冠軍。
今年榮獲大菜王競賽全冠王的黃漢華已高齡85歲,連續十一年在大菜王競賽中獲獎,黃漢華種植之蘿蔔、高麗菜、結頭菜、芥菜以30台斤、35.07台斤、19.5台斤、23台斤名列第一。
圖說:榮獲大菜王競賽全冠王的黃漢華,今年85歲,連續十一年在大菜王競賽中獲獎。(記者吳世傑攝)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