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 http://goo.gl/5Qx3yQ

姜 | Search Results | 故事 - http://goo.gl/nU6Hkq

是歷史也是創新 故事網站的故事

是歷史也是創新 故事網站的故事
精華簡文是歷史也是創新 故事網站的故事

是歷史也是創新 故事網站的故事
作者:余佩樺 2016-01-12 Web Only
調整字體尺寸
他們談國父的愛情,也講因二二八而消失的人、蘇花改漢本遺址的意義,甚至是小三的歷史。「故事」網站,讓史家重拾說故事的技藝,搭起學界、大眾、出版社的橋樑。

三位主編,加上幾名義工編輯,「故事」網站成立1年半,從幾個30來歲歷史學人深夜閒聊聊出的點子,變成累積上百名作者,每天上稿3篇、每月100萬次點閱的歷史網站。今年,它的最新動作是跨足出版,將代理作者和出版社合作出書。

「我們希望讓歷史走出學院,提供一個平台,讓史家重拾說故事的技藝,」一場國家圖書館的研討會上,故事共同創辦人謝佳螢,對來自台日中韓的出版社代表說。

故事共同創辦人涂豐恩強調,創辦故事的初衷,是要拓展「在地的知識討論空間」,彌補萎縮中的報紙副刊、書評、書籍出版,找回台灣在華語世界人文討論的發言權。他說,故事是網路媒體,但這只是載具改變,用不同方式傳達訊息,和出版業相輔相成。

2014年底,網路上出現一些關於二二八史實的論戰,涂豐恩選擇不加入爭辯,只是好好把畫家陳澄波的生平故事說清楚,沒想到純粹的故事觸動更多讀者,至今累積約10萬次點閱。

故事網站作者大多為具歷史學術背景的教授、研究生。他們擅長學術研究,但不一定熟悉大眾書寫,故事網站提供平台讓他們的技巧被精煉。

涂豐恩在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讀博士班,也是暢銷書《大人的日本史》作者,「編輯故事網站文章,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加逗點、分段落,」他說。學界寫論文有固定格式,有些學者習慣用長句、長段落,但在網站、手機上的文章,反而較適合穿插長短段落,故事共同創辦人、臺大歷史博士候選人陳建守補充。


謝佳螢本身就是小說作家,她親歷從網路寫手變成出版作家的過程,大學時她就在網路小說平台寫連載,後來出版社找她以筆名謝金魚出了幾本小說。

謝佳螢分析,她早期使用的網路小說平台只提供上稿空間,寫手是否能出名,全憑個人才氣和機遇,寫作熱情很容易被消耗,「但我們(故事網站)對作者有責任」。

過去一年半,故事作者出書,都是由寫作經驗較豐富的作者直接和出版社簽約,出版後與故事網站合作推廣。但目前,故事團隊已開始和不同出版社洽談至少6本書約,謝佳螢會協助判斷作者寫作的成熟度,是否已足以進入出版過程,避免作者熱情太早被消磨掉,再依出版社需求、出版編輯和作者的特質來媒合。「找到適合的編輯很重要,他可以看出適合作者的樣子,而不會把作品改到面目全非,」她 說。

本月初,故事團隊在臺北市大安區小酒吧辦聚會,超乎預期地擠入百餘名故事作者和出版社夥伴。與會者除了肯定故事團隊表現,他們普遍好奇,故事只有零星廣告合作、沒有固定營收,要如何走下去?

去年夏天,故事網站成立一週年之際,每月點閱已達100萬次水準,也獲得一筆「足夠起步」的資金註冊公司,讓謝佳螢成為唯一專職人員,近日剛增聘一名設計師。到現在,整個團隊的編輯部核心成員也只有3位共同創辦人,再加上一些編輯志工以業餘時間來幫忙。

「我們也不知道怎麼走下去,但我們多方實驗,」去年開創故事網站書評專區的陳建守,在聚會裡,站在板凳上,對擠滿酒吧的與會者坦白說。

以說明蘇花改漢本遺址考古價值、在臉書上被分享逾1萬7千次的考古筆記為例,涂豐恩說:「網站流量是指標,但我們更在意的是有沒有對社會產生影響。」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3851#sthash.3XK4kRkK.dpuf

耶誕節前說真話!教宗列「15宗罪」轟教廷

教宗方濟各主持平安夜彌撒,要教徒不要沉迷消費享樂。(路透)

2015-12-25  10:5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耶誕節來臨,世界各地都充滿佳節慶祝的氣氛,但開明形象著稱的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不僅要教徒不要沉迷消費享樂,日前他更列出「15大宗罪」,嚴厲譴責教廷的官僚文化。

  • 方濟各日前更列出「15大宗罪」,嚴厲譴責教廷的官僚文化。(法新社)

    方濟各日前更列出「15大宗罪」,嚴厲譴責教廷的官僚文化。(法新社)

教宗方濟各昨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主持平安夜彌撒,他表示耶誕是再一次的反省及尋找自我的時間,希望教徒承傳耶穌精神,回歸生活的基本價值,不要沉迷於消費、享樂及財富,應該過著簡單的生活。

阿根廷籍的方濟各是1200年來首位非歐洲籍、也是史上首位南美洲的教宗,他上任後以及開明作風聞名,更力促教廷進行改革。

他在21日與教廷高層官員進行耶誕聚會上,更條列了教廷官僚文化的15項罪名,痛批官員已經患了「心靈的阿茲海默症」。

1.自已為不朽、純潔,不可取代。許多人不知反省與上進,如同一個病人。

2.過度勤奮。對於已完成工作的人,休息是必要、有益而且是需要認真以對的。

3.心理和精神僵化。失去了為哭泣者哭泣、為喜悅者喜悅的人性。

4.過度規劃。準備是必要的,但不能以為能掌控一切,有些事情是超越人所能計劃的。

5.缺乏合作。成員之間失去交流,成為不和諧的團隊。

6.心靈阿茲海默症。只看到眼前的一切,忘記救贖的歷史,失去認識主的歷程。

7.追逐名利。只在意身上教袍的徽章和顏色。

8.身陷「存在的精神分裂症」。許多人過著虛偽的雙重生活。

9.犯下「八卦恐怖主義」。沒有勇氣當面直言,只會在背後抱怨和八卦。

10.巴結領袖。許多人巴結上級,希望從中獲得好處,這些人是投機者與野心家。

11.希望鶴立雞群。有些人出於嫉妒,希望他人失敗,而非鼓勵、幫助他人。

12.經常擺臉色。在現實生活中,刻意的嚴肅與悲觀,常常代表著恐懼與不安全感,

13.求許更多物質財富。這些人通常不是出於需要,而是為了填補內心的空虛與不安全感。

14.畫小圈圈。這個病徵一開始通常立意良善,他通常會變成是奴役成員的癌症,並傷害所有成員。

15.希望獲得、炫耀世俗利益。這些人不滿於現狀,希望運用權利獲得更多利益,不惜污衊、誹謗和詆毀他人,並炫耀自己更有能力。

-----------------

photo (15)photo (16)  

國三邱仕凱 靠畫神像解悶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24 07:30 聯合報 記者張雅婷/桃園報導

邱仕凱(圖)運用創意將班上每位師生「神化」為不同個性的神像,老師則成了觀音。 記者張雅婷/攝影
分享
桃園市八德國中美術班九年級學生邱仕凱,小小年紀就跟神像特別有緣,家裡保存上千張他的畫作,都是以玄天上帝、媽祖、三太子、土地公、財神爺等眾神為題材,就連同學家開的彩券行牆壁也成為他的畫布。


邱仕凱運用創意將班上每位師生「神化」為不同個性的神像,老師則成了觀音(圖)。 記者張雅婷/攝影
分享
邱仕凱從3歲會拿筆就開始畫神像,第一尊入畫的神像是家裡附近的土地公。他憑印象說,當時和姑母、爺爺去拜拜時,覺得土地公樣貌和藹可親,回家後隨手拿了月曆紙畫下土地公像,沒想到得到長輩們的稱讚,持續至今約有十年了,也養成他每天畫畫的習慣。邱媽媽無奈笑說,家裡堆滿一堆神像,都不敢隨便亂丟。

「畫神像是我抒發心情的方式。」每當他心情低落時,看到神像都讓他備感親切,因此只要心情低落,隨手一支筆一張紙就在畫布上描繪三太子造型,或配合媽祖形象的魚拓印。

邱媽媽說,邱仕凱童年從不要求買玩具,只要買串珠或帶他去廟裡看神話故事書與漫畫。後來邱仕凱也用串珠幫Q版三太子神像做道具,展現對家中神明的心意,不管是帽子、法器,全都來自他的異想世界。

邱爸、邱媽對於孩子熱愛神像百思不解,但看到孩子以玄天上帝拿智慧型手機上網為主題的「神明也PHONE狂」,東西神明維納斯與三太子的大車拚,連背景中的黃色小鴨都成陣頭,他們還特別帶孩子去認識傳統陣頭文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