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1月發布的大麥克指數,發現台幣的匯率被低估了,但如果我們今天用,中杯星巴克拿鐵來比較的話,會發現新台幣反而被高估,所以這兩項商品完全呈現了,背道而馳的狀況。」
因為大麥克指數,從2000年就已經低估台幣8.9%,2012年更突破40%,以現在美國大麥克5.66元折合台幣約157元,但台灣售價72元,換算下來台幣匯率被低估54%,反觀星巴克中杯拿鐵,美國一杯2.95美元折合台幣82元,但台灣賣120元,換算下來新台幣匯價則是高估45%,這也說明了匯價不一的情況。
「大麥克指數」低估台灣匯率! 星巴克、iPhone也不適合當指標 https://bit.ly/33ltpM3


大麥克指數,據此算出的美元兌新台幣匯率為12.72(台灣的大麥克單價新台幣72元,美國的大麥克單價5.66美元),但本年1月12日的市場盤中實際匯率卻為27.98,如果以大麥克指數估算,新台幣匯價低估54.5%。但改以星巴克中杯拿鐵在台灣與在美國的售價來比較,分別是新台幣120元與2.95美元,新台幣匯價則高估45.4%,兩種指數的結果背道而馳。
用大麥克指數談台幣被低估 央行:過度解讀不恰當 https://bit.ly/334xcNI


匯率指標…咖啡披薩搶戲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10日, 2017
photo (42)photo (43)  
2017-01-10 01:23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用單一產品來評估各國貨幣的匯率是否合理,30年來大麥克指數一直獨領風騷;但目前已經出現多種替代性的指標,包括星巴克咖啡、披薩、辣雞翅及鱈魚套餐等,讓各界在利用食品價格來評估各種貨幣的購買力平價(PPP)時也能換換胃口。
大麥克匯率指數是英國「經濟學人」所編製的匯率指數用來評估各國貨幣的匯率是否被高估或低估如果某國大麥克的本地貨幣售價換算成美元後,超過美國的大麥克價格,就表示該種貨幣的匯率遭到高估;反之,即表示低估。
由於全球速食連鎖店益發多元化,加上民眾飲食偏好多變,一些研究機構開始以其他連鎖店的食品價格,來估算各國匯率是否合理。
分享
星巴克全球布點雖不如麥當勞普及,但也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大城市。據紐約、東京、法蘭克福及倫敦商業區內星巴克拿鐵咖啡價目表估算,目前美元對日圓匯率約被高估10%,對英鎊更高估25%;若比較大麥克的售價,美元對日圓及英鎊匯率更分別被高估60%及30%。
若以披薩的價格來估算,卻顯示英鎊對美元匯率被高估26%,但歐元對美元匯率卻被低估近50%。
如果以10隻裝辣雞翅的價格來估算,紐約與東京的售價相當,顯示美元對日圓匯率合理,但美元對歐元及英鎊匯率卻都高估約30%。
再用各大城市Nobu餐廳的甜味噌鱈魚價格來比較,顯示美元對日圓及歐元匯率大致合理,但英鎊卻被高估30%。

======================================

亞洲第一間 麥當勞推出啤酒套餐-MOOK景點家 - 墨刻出版 華文最大旅遊資訊平台 - http://goo.gl/zcozDd

---------------------------------------

大麥克指數
大麥克漢堡
大麥克指數(英語:Big Mac index)是一個非正式的經濟指數,在假定購買力平價理論成立的前提下,用以測量兩種貨幣的匯率理論上是否合理。這種測量方法,以各國麥當勞餐廳的大麥克漢堡價格,相對於該國貨幣匯率,作為比較的基準。這個指數在1986年由《經濟學人》雜誌推出,每年出版一次,該指數在英語國家裡衍生了漢堡包經濟(Burgernomics)一詞。
概要
此指數是由《經濟學人》之編輯Pam Woodall(畢業於曼徹斯特大學及倫敦政經學院,主修經濟)於1986年9月推出,此後該報每年出版一次新的指數。
購買力平價的大前提為兩種貨幣的匯率會自然調整至一水平,使一籃子貨物在該兩種貨幣的售價相同(一價定律)。在大麥克指數,該一「籃子」貨品就是一個在麥當勞連鎖快餐店裡售賣的大麥克。選擇大麥克的原因是,該產品在多個國家均有供應,而它在各地的製作規格也大致相同,由當地麥當勞的經銷商負責為材料議價。這些在地因素使該指數能有意義地比較各國貨幣,其他全球化的產品,例如手機、汽車等因為各地價錢大致統一就沒辦法如此。
麥當勞已成為全球化標記,也被指是社會「麥當勞化」一個國家麥當勞價位也反映著這個國基經濟與消費能力。[1]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更用「大麥克指數」──一個大麥克在不同地方貨幣價格比較──來非正式評估這些貨幣購買力平價。因為麥當勞幾乎等於美國文化和生活方式,其國際商業擴張已被稱為美國化部份和美國文化帝國主義。因此麥當勞是世界各地反全球化人士抗議目標。
湯馬斯·佛里曼提出有麥當勞餐廳的國家都沒有與其他麥當勞國家的戰爭。但其「理論」已被反駁,因為第一美國曾在1989年侵略巴拿馬(巴拿馬於1970年代末已經有麥當勞餐廳),還有其後1999年科索沃戰爭。
部分觀察家建議麥當勞應該給予信用來增加進入該市場的服務標準。一羣人類學家研究名為「金拱向東」[2]觀察麥當勞對東亞,尤其香港的衝擊。當麥當勞於1975年在香港開業,麥當勞是香港首間同時提供清潔廁所餐廳,這令顧客開始對其他同類餐廳和團體有要求同樣設施。[來源請求]
1990年1月31日,麥當勞在蘇聯莫斯科的第一家餐廳盛大開業。由於麥當勞食品能在全球分店維持相若標準,可為不適應外地飲食的遊客提供「最後選擇」。除了對商業影響外,麥當勞也有助改變地方風俗。它使快餐意念更加普遍,Watson研究指,麥當勞帶領緩解和除去不同戒律,例如日本走路時食東西。
雖然麥當勞是世界最強餐廳,但有不同國家因不同關係(如戰爭,地方問題和經濟問題等)而倒閉。例如中東地區伊朗,南美洲玻利維亞和中美洲牙買加等。2009年10月28日,原於冰島三家分店,因金融海嘯沖擊而於月底結束,成為歐洲地區第一個國家有麥當勞分店倒閉,冰島三家分店將改名成Metro速食店(Metro)重新開幕[3]。
2014年2月麥當勞首次進入越南,開設分店,迎頭趕上在越南已有29家分店的漢堡王。[4]
計算方法
兩國的大麥克的購買力平價匯率的計算方法,是以一個國家的大麥克以當地貨幣的價格,除以另一個國家的大麥克以當地貨幣的價格。該商數用來跟實際的匯率比較;要是商數比匯率為低,就表示第一國貨幣的匯價被低估了(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相反,要是商數比匯率為高,則第一國貨幣的匯價被高估了
舉例而言,假設一個大麥克在美國的售價為$2.50,在英國的售價為£2.00;購買力平價匯率就是2.50÷2.00=1.25。要是$1能買入£0.55(或£1=$1.82),則表示以兩國大麥克的售價而言,英鎊兌美元的匯價被高估了45.6%((1.82-1.25)÷1.25×100%)。
另一個例子,在2015年1月,在丹麥的大麥克漢堡售價,換算為美元後,為5.38美元,而在美國是4.79美元,根據大麥克指數,可以推測,與美元相較,丹麥克朗被高估了約12%((5.38-4.79)÷4.79×100%)。
限制
用漢堡測量購買力平價是有其限制的;比方說,當地稅收、商業競爭力及漢堡材料的進口稅可能無法代表該國的整體經濟狀況。在許多國家,像在麥當勞這樣的國際快餐店進餐要比在當地餐館貴,而且不同國家對大麥克的需求也不一樣。例如在美國,低收入的家庭可能會一周幾次在麥當勞進餐,但在馬來西亞,低收入者可能從來就不會去吃大麥克。[來源請求](儘管如此,大麥克指數廣為經濟學家引述。
另外,根據2015年的指數顯示,所得較低的中國,售價為2.77美元;而所得將近兩倍的台灣,為2.51美元。明顯失真[原創研究?]
類似指數
在2004年1月,《經濟學人》推出了「中杯拿鐵指數」(Tall Latte index)。計算原理一樣,但大麥克被一杯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取代,標誌著該連鎖店的全球擴展,不過因為咖啡豆貿易的全球化程度較高,因此該數據的準確度比起大麥克是相形見絀。在1997年,該報也出版了一份「可口可樂地圖」,顯示每個國家的人均可樂飲用量愈高,平均健康程度愈低。

大麥克指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Vz4gko

2015-12-23_081015

---------------------
真假?台人「連續工作69.2小時」就能賺一隻iPhone 6
▲瑞銀發布iPhone指數,調查全球城市要花多久工時才能賺一支手機。(圖/翻攝自瑞銀報告)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瑞士聯合銀行發佈 2015 年全球 71 個城市的購買力報告,這份調查是以經濟學人1986年提出「大麥克指數」,做為各貨幣購買力的非正式評估數據,調查世界各地的勞工要花多少時間工作,才能買一隻台幣售價20,500元的iPhone 6(16G),台灣為69.2小時。
瑞士聯合銀行的報告中表示,iPhone 6 和大麥克一樣,是全球性的主要消費產品,所以,有別於要用多少錢買到一個大麥克強調貨幣,iPhone 6指數則可以推測出一定程度上某個國家或城市的收入水準。
以亞洲鄰近國家來說,東京是平均薪資水準最高的城市,平均工作40.5個小時就可以買一隻iphone 6,香港為51.9小時;台灣則要工作69.2小時才買得到iPhone 6。
特別是,北京和上海雖然在就業市場裡薪水比較高,但因為貧富差距的關係,整體平均下來,在北京平均要工作217.8小時才能買一隻 iPhone,而上海則是平均要工作163.8小時才行。

▲上海需花費163.8 小時才能賺一隻iPhone。(東方明珠圖/記者楊雅琳攝)
在這份報告中,瑞銀也指出全球所需工作時數最長的城市是烏克蘭首都「基輔」,必須要工作 627.2 小時,約等於要連續工作 2.5 個月才能買得起一隻 iPhone 6。而所需工時最短的則是「瑞士的蘇黎世」,平均只要工作 20.6 小時就能買到,第二名則是「日內瓦」需時為 21.6 小時,而美國「紐約」則是 24 小時,「邁阿密」和「洛杉磯」則是 27 小時。
不過,這項調查是以城市平均的薪資水準為主,實際狀況當然還是得依照個人薪資狀況為準,從這份報告也可以看出,台灣在71個國家的薪資排名在第36位,不高也不低,在世界平均中間;但面對GDP嚴重下滑,經濟狀況差、高房價和低薪資的實際現況,這份數據也只能做為參考。
註: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是一個非正式的經濟指數,用來評估各國匯價及購買力水準的指數。其以購買力平價理論為基礎(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是比較世界主要貨幣價值的街頭智慧。

------------------------------

「工時」定義不清 你的假與錢被A了嗎?
nr.news-republic.com查看原始檔

台灣部分工時勞工高達40萬人,近年基本時薪調漲幅度大,但學者發現,由於五年前時薪加成新制上路,加上「部分工時」定義不清,雇主為降低人事成本,省錢、省假,部分工時勞工「假時薪、真全職」、「假月薪、真時薪」現象愈來愈嚴重。
台灣部分工時勞工高達40萬人,近年基本時薪調漲幅度大,但學者發現,由於五年前時薪加成新制上路,加上「部分工時」定義不清,雇主為降低人事成本,省錢、省假,部分工時勞工「假時薪、真全職」、「假月薪、真時薪」現象愈來愈嚴重,前者是雇主吃掉勞工國定假日、特休假,後者勞工不但假被A了,連薪水都縮水,「假」與「錢」都損失,是最大的輸家。學者推估被雇主A假A錢部分工時勞工約10萬人。

台灣部分工時勞工高達40萬人,以便利商店、大賣場、加油站到冷飲店最多,其中尤以高達上萬家便利商店部分工時勞工占最大宗。

近年時薪年年漲,2011年起勞動部還以打工族工作密度高,將時薪加成計算。不過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副教授李健鴻比較勞動部2011年及2014年部分工時勞工調查結果,發現除了「時薪制」薪資增加,月薪、日薪等薪資都減少,顯示由於時薪單位成本較月薪高,很多雇主將勞工從時薪制改為月薪制,出現「假月薪、真時薪」現象。

李健鴻指出,部分工時勞工計薪方式分為時薪、日薪、月薪、按件計酬,勞動部自2007年起每三年調查部分工時勞工工作狀況,近兩次調查發現,雖然每周工時由24.2小時下降為22.2小時,減少二個小時,但2011年時薪制平均薪資為11834元,2014年增加為12100元,其他三種計薪方式,平均薪資都下降。他認為,最可能的原因就是雇主將「時薪制」改為「月薪制」,規避時薪制加成增加的成本。

李健鴻表示,勞動部2011年修法時薪與月薪脫勾,並加一成,立意良善,但當時外界也擔心時薪調幅高於月薪,雇主精打細算後,可能將部分工時改為月薪制,如今看來,「當初擔心的事果然發生」。

李健鴻表示,我國部分工時指周時未達30小時,但未於法律規範,實務上,目前賣場、便利商店大量僱用的部分工時勞工,很多工時八小時以上,應屬全職,但雇主仍以時薪制僱用,勞工的假極可能就被A了,也就是「假時薪、真全職」。若以三成勞工自認工作責任與全職員工相同三成多計算,至少10萬勞工可能是「假時薪、真全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