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進香團/徒步進香作為媽祖信仰的實踐或流行?2000年後臺灣社會開始出現步行進香的風潮-白沙屯媽祖遶境活動+大甲媽步行進香活動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LY0Eft


3483


朝天宮古照 躍上520大典舞台
By 許素惠,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清末北港朝天宮媽祖出巡前誦經起轎古照,躍上520總統就職演出舞台。(許素惠翻攝)
清末北港朝天宮媽祖出巡一張古照,躍上520總統就職表演舞台,立即引發網友瘋傳、老北港熱議,勾觸起思古幽情與照片故事,大夥兒力尋出處,發現連廟方都無該幀照片,研判是私人珍藏,多年前曾在「宮藏特展」中驚鴻一瞥。

正副總統就職普天同慶,媽祖也沒缺席,紙風車劇團演出台灣歷史的演進,以老照片作為舞台背景凸顯不同時代,備受注目,許多來賓紛紛拍照上傳,未久傳遍媽祖相關宗教網路,令信徒非常驚喜,留言神佑台灣、希望小英成為台灣媽祖婆等。

老照畫面中是神轎,兩旁站著千里眼、順風耳,轎前有一和尚,眼尖網友洞悉出背景是北港朝天宮大殿,而鑾轎上也有斗大的「朝天宮」三字,然而照片卻不是出自朝天宮。

朝天宮祭祀組長紀仁智指出,該廟並未收藏那張老照片,不過多年前舉行「宮藏特展」中,該照曾出展過,內容是北港媽祖出巡前,廟方住持為鑾轎誦經執香,畫面的和尚經查是該宮第16代住持頓超和尚,是該宮開山住持樹璧和尚嫡傳的最後一代和尚。

紀仁智說,若以頓超和尚的駐廟年代推算,這張照片應是清末、日治初期所攝,距今逾百年,當時南方的神轎多為軟轎(以竹子製成),特色是上罩五指山(轎頂造型)、四出頭(四角飛簷)、八人舁(8人共抬)的文轎(神尊坐在神轎內)。

紀文智指出,朝天宮收藏的老照片很多,其中不乏清代年間,該古照完整清晰非常珍貴,看過的人可能不多,就職典禮籌備小組竟神通廣大能取得,實在不簡單,北港媽彷彿代表神界參加,象徵庇佑國泰民安,美事一樁。

----------------------------------

朝天宮陣頭大門進出開打! 狼牙棒、關刀互砍濺血倒地

▲朝天宮陣頭大門進出開打!狼牙棒、關刀互砍濺血。(圖/網友林欽儀授權提供)

社會中心/雲林報導

正值香盛期!雲林縣北港朝天宮16日下午爆發陣頭械鬥事件,來自基隆、苗栗廟宇的兩派人馬在大門外相遇,因進出廟問題爆發口角、大打出手,還有人持狼牙棒、關刀甚至長板凳加入戰局互砍,造成1人當場倒地掛彩。影片曝光網路,場面相當火爆。

朝天宮16日約有200多團前往進香,陣頭來來往往,排滿廟前整條中山路,沒想到傍晚時分,來自基隆的進香團要進廟,苗栗苑裡團要出廟,雙方在廟口相遇,都要表演武陣,進出互不相讓,當場起了口角爆發激烈械鬥,數10人大打出手,甚至出動武器凶狠互砍,場面亂成一團。

警方當時正好在廟口進行取締,見狀趕緊前來隔開雙方,兩派人馬隨即散開,只見一人掛彩躺在地上,但雙方都不願配合詢問、提出傷害告訴,登記後目送他們離開。警方正調閱監視器釐清案情,將依社會秩序維護法報請偵辦。

----------------------------------------

BOOK12-196  

丙子年大甲街庄瑞(隨)駕北港進香/(1936) 提供人/林言義

清朝時期大甲鎮瀾宮約二十年往湄洲祖廟進香乙次,日治中期海禁趨嚴,進香活動被迫停止。莫約大正十年(1921)因大甲牛販往返北港牛墟買賣牛隻,進而促成鎮瀾宮往北港進香的民俗活動。圖為丙子年(昭和十一年,1936)大甲進香團在北港朝天宮前合影留念,人員應為頭家爐主。他們所帶的進香旗不同於目前的三角形,而是長方形,從其中五支進香旗樣式各異推測,應為自行縫製。難能可貴在北港朝天宮三川殿前攝影,服裝打理整潔,披上紅彩帶,戴上呢帽與草帽,不過仍可見右一打赤腳,顯現當時打赤腳是一般人的「共識」,在普遍清苦下,穿鞋是奢侈浪費之事

2015-12-11_121820  

大甲老照片專輯二 - http://goo.gl/g1IYrn

 

臺中市大甲區公所電子書下載 - http://goo.gl/wvKC4V

-------------------------------------------------------

1846年清道光26年的進香旗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咸豐年間劉家謀海音詩的有提到:曾門溪畔少行人,草地常愁劫奪頻;何似春風香腳好,去來無恙總依神。 曾文溪為臺、嘉二邑交界處;「文」亦作「門」,方音「文」如「門」也。近溪多匪人,渡者苦之。鄉村曰「草地」。進香北港天后者,不下數千人,謂之「香腳」;往來盜不敢劫。劫者,輒遭神譴。

 

由此詩中可以看出北港進香活動在清朝中葉時,已經是台灣本土重要的民間宗教活動.

 

早期進香旗大多以竹子做,象徵節節高升之意,尾端還要去除,代表「好尾溜」(台語,表吉祥之意),最上頭掛著葫蘆做裝飾,多以木頭刻成,從前的人將葫蘆視為吉祥物,也有避邪之用。
  早期信徒因為沒有錢可以雕刻神像,就以進香旗代替神靈,在家中供奉,信徒對自己所奉祀的進香旗,多半視為傳家之寶,不能隨意丟棄,子孫若要使用,必須拿回到廟裡擲筊,獲得神明同意才可傳承。現代人有時無法再奉祀進香旗,或是旗幟已破舊不堪,不知該如何處理時,就會拿到附近廟宇的香爐燒掉,或是送給當初進香的廟宇收藏。

每年農曆1至3月的進香期,朝天宮總會收到許多來自各地的進香旗,但有百年歷史的卻不多見,目前廟方蒐集到的進香旗中,歷史最久的要屬一面清朝道光26年(西元1846年)的進香旗,這些年代久遠的老旗幟都由廟方妥善收藏,並將在文物館中展出。
 

 

 

1846年清道光26年的進香旗.

 

日治時旗的進香旗.

 

四○年代進香旗

 

光復後進香旗

 

光復後進香旗

 

光復後進香旗

光復後自製進香旗

 

 

2006年看到的北港進香旗..

 


 

進香客的基本裝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