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積電與印度塔塔集團(Tata Sons),將投資興建印度第1座12吋晶圓廠-黃崇仁力積電決定去協助建12吋晶圓廠,並且技術輸出,該廠由印度出資7成,大概是全世界政府出資最多-力積電已新成立1個製造IP技轉部門,已有日本、印度、沙烏地阿拉伯三個個案準備技術輸出 https://bit.ly/3uWGRYk力積電與印度塔塔集團(Tata Sons),將投資興建印度第1座12吋晶圓廠-黃崇仁力積電決定去協助建12吋晶圓廠,並且技術輸出,該廠由印度出資7成,大概是全世界政府出資最多-力積電已新成立1個製造IP技轉部門,已有日本、印度、沙烏地阿拉伯三個個案準備技術輸出 https://bit.ly/3uWGRYk


〈財經週報-半導體業交棒挑戰〉再贏一世代 半導體業的交棒挑戰
2024/02/05 05:30〈財經週報-半導體業交棒挑戰〉再贏一世代 半導體業的交棒挑戰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HNnDr6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宣布退休,總裁魏哲家可望接任下屆董事長兼總裁職務。 (資料照)
記者洪友芳/專題報導
半導體業代表性公司掌舵人
台灣半導體業傲視全球,晶圓代工更是獨霸。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於6年前退休,交棒給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後,劉德音日前宣布將於今年年中公司股東會後退休,交棒給年紀比他大的魏哲家,下一代的接棒人選引發議論;台灣半導體業經過近半世紀的發展,不只台積電,很多公司的經營管理紛面臨交棒的挑戰。
台灣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近半世紀,建立垂直分工的高效率特色,從IC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設備等,供應鏈完整,吸引國際客戶青睞,年產值已超過4兆元,在全球居重要關鍵地位,產值僅次於美國。尤其地緣政治與疫情晶片荒時期,台灣在國際能見度更大大提升,重要性更加凸顯。
台積電接棒者年紀 比退休者大
但隨著歲月更迭,台灣半導體業各公司也面臨交棒問題,尤其護國神山台積電啟動海外投資擴產,更引爆董事長劉德音預告將於今年年中股東會後退休。最受矚目的是,年屆70歲的他,接任董事長的總裁的魏哲家則是71歲,接棒者的年紀比退休者大,業界議論紛紛,各有不同解讀。
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直言,台積電現階段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接班人的問題」,台積電每個副總經理在各自的製造、業務與研發領域都很能幹,各有各的強項,但沒有像董事長劉德音與總裁魏哲家,由張忠謀一手訓練.他預期魏哲家接任董事長將會很辛苦,台積電要加緊訓練人才,尤其是全方位的接棒人才。
半導體業界不只台積電,包括力積電在內,很多公司也有第一代創業掌門人已超過70從心所欲的年齡,面臨交棒的世代傳承成為產業發展的挑戰課題,有的逐漸交棒、有的展開培訓中,有的默默物色中還看不出接棒人選。
企業管理博士、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與台灣半導體業一起成長,崇越代理日本信越的光阻劑、矽晶圓等半導體材料,是台灣各晶圓廠生產線的重要「軍火商」;郭智輝觀察,相較傳統產業較常由下一代接班,半導體業與國際連動性高,變化快速,又多數是上市上櫃公司,股權更為分散,少見家族企業,創辦人交棒給第二代幾乎少之又少,多偏向交棒給專業經理人,「接班議題」不在前十大經營風險內。
家天下觀念 半導體業掌門人都超過70歲
不過,相較歐美半導體業的掌門人或執行長較年輕化,大約5、60歲,台灣半導體業超過70歲比比皆是,枱面上看到都老面孔居多,不少第一代創業者還在第一線衝刺或坐鎮公司,透露出似乎不放心交棒;台大領導學程兼任教授楊光磊認為,「家天下是華人文化的一部分」,即使半導體業一線大廠也不例外。
〈財經週報-半導體業交棒挑戰〉再贏一世代 半導體業的交棒挑戰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HNnDr6

張忠謀+劉德音/台積電/逾182位產學連署 反對IC產業開放張忠謀+劉德音/台積電/逾182位產學連署 反對IC產業開放


南韓成中國晶片管制破口 3年走私144次
2024/01/29 09:40
南韓1家公司涉嫌將美國製造的半導體晶片走私到中國,這些晶片是被列為戰略物品。(法新社)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去年持續緊縮先進晶片輸入中國,並積極防堵漏洞,力壓中國發展高科技。為了應對美國壓制,中國也積極找尋管道進口晶片。根據南韓BusinessKorea報導,南韓1家經銷商,涉嫌將美國製造的半導體晶片走私到中國,這是南韓海關首次查獲,這1家公司在3年期間,已空運走私中國144次。
報導指出,約有9萬6000片半導體晶片、其價值約139億韓元(約新台幣3.25億元) ,過去透過 南韓公司走私到中國;其中,約有5萬3000片、價值118億韓元(約新台幣2.76億元)的先進晶片,被列為戰略物品。
這1家南韓公司是透過南韓的電信設備開發公司,向南韓的官方經銷商向美國進口晶片,而多出的晶片數量,就被小量重新包裝,偽裝成樣品,多次運往中國。
南韓成中國晶片管制破口 3年走私144次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HCftS7


全球前十大IC設計 台灣佔3家
2023/10/07 08:19
2022年全球IC設計前十大,聯發科以185億美元的營收,居第5名。
密碼台灣》全球前十大IC設計 台灣佔3家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6DFCdF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台灣除了晶圓製造全球第一之外,還有IC設計的實力也不容忽視。
根據工研院資料顯示,2022年台灣IC設計業產值為1兆2320億元(約378億美元),以國家別而言,產值僅次美國,是全球第二大。
2022年全前10大IC設計公司,台灣就佔了3名,其排名及年營收,分別是第5名聯發科185億美元;第8名瑞昱半導體37.7億美元;第9名聯詠37.3億美元。
全球最大的IC設計公司是高通,2022年營收是367億美元,第2名是輝達,營收是345美元,但這個排序在智慧手機衰退及AI崛起之後,輝達2023年第2季營收已創下135億美元的佳績,第3季估計營收更會衝上160億美元;相較之下,高通第3季營收僅有84.5億美元, 年減23%,今年勢必要把IC設計龍頭寶座拱手讓給輝達。
全球第3大IC設計公司是博通,營收是240億美元,第4名是超微半導體,營收是236億美元;第5名是聯發科,排名第6的竟是蘋果,年營收有178億美元;第7名是邁威爾(Marvell),營收有59億美元,第8是瑞昱,第9是聯詠,第10名是比特大陸。
2021年的全球前10大IC設計公司排名,第1名是三星,第2名是英特爾,第3名是SK海力士,結果隔一年全部摔出榜外,顯示這是個技術輪動快速、競爭異常激烈的產業,對新趨勢脈動稍見遲疑,就會馬上被無情地淘汰。密碼台灣》全球前十大IC設計 台灣佔3家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6DFCdF


TikTok是中共的侵略性工具,已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了非常真實的威脅民調:近6成美國人支持App商店刪除TikTok-北京可以任意儲存美國用戶的數據-TikTok的中國工程師可以訪問美國用戶的數據,而其美國的員工則沒有訪問這些數據的權限

民調:近6成美國人支持App商店刪除TikTok
民調:近6成美國人支持App商店刪除TikTok | 美國用戶 | 應用商店 | 新唐人中文電視台在線 https://bit.ly/3IZ4q5j
北京時間:2022-07-21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7月21日訊】抖音海外版TikTok,被爆出,北京可以任意儲存美國用戶的數據之後,一項最新的民調顯示,近六成美國人,支持將TikTok下架。
一項由非營利組織「國家行動公約」(Convention of States Action)和美國民調機構特拉法加集團(Trafalgar Group)聯合進行的調查顯示,58.6%的美國人支持將TikTok從應用商店中刪除,理由是最近爆出TikTok的中國員工可以查看美國用戶的數據。
上個月,美國新聞網站Buzzfeed News爆出,TikTok的中國工程師可以訪問美國用戶的數據,而其美國的員工則沒有訪問這些數據的權限。美國眾議員巴克(Ken Buck)認為,TikTok是中共的侵略性工具,已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了非常真實的威脅民調:近6成美國人支持App商店刪除TikTok | 美國用戶 | 應用商店 | 新唐人中文電視台在線 https://bit.ly/3IZ4q5j


抖音炒假訊息「半導體去台化...」 謝金河:認知作戰瓦解台灣心防
2022/11/29 07:41
抖音炒假訊息「半導體去台化...」 謝金河:認知作戰瓦解台灣心防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gKnzy8
財信董事長謝金河發文指出,九合一大選期間,網路上有人帶起「半導體去台化」、「台積電掏空台灣」這類假議題的討論,他表示帶頭炒這個話題的是抖音。目前在抖音上仍能看到許多這類影片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財信董事長謝金河發文指出,本次大選是民進黨1987年創黨以來最大的挫敗,他表示選舉期間網路上在吵一個假議題,那就是「半導體去台化」、「台積電掏空台灣」。謝金河說,只要是產業中人都能分辨這是假議題,但很多市井小民受到這類仇恨及恐嚇言論的影響,他直言「多數國人都不自覺,政府有關單位更是毫無作為,繼續這樣下去,台灣恐加速毀滅」。
財信董事長謝金河發文指出,九合一大選期間,網路上有人帶起「半導體去台化」、「台積電掏空台灣」這類假議題的討論,他表示帶頭炒這個話題的是抖音。目前在抖音上仍能看到許多這類影片。(圖擷自抖音)
謝金河昨晚在臉書發文,表示在九合一大選期間,網路上有人帶起「半導體去台化」、「台積電掏空台灣」這類假議題的討論,帶頭炒這個話題的是抖音,在抖音的平台上,「台灣的紅色媒體人以亢奮的語調,說美國正賣力掏空台灣,張忠謀正在求救!又說華航班機載走台積電工程師,連家眷都載走,把台灣半導體產業連根拔除」。
財信董事長謝金河發文指出,九合一大選期間,網路上有人帶起「半導體去台化」、「台積電掏空台灣」這類假議題的討論,他表示帶頭炒這個話題的是抖音。目前在抖音上仍能看到許多這類影片
謝金河指出,這個議題只要是產業中人,一看就知道是假議題,像擔任過台積電董事的施振榮先生就說:這是台灣國力及產業力的延伸,布局海外是地緣政治下的垂直分工。對於半導體產業「去台化」,富邦金董事長蔡明興也說,如果沒有台灣?要去向誰採購?但是透過抖音,利用一知半解的政治媒體人鼓吹,立刻會對很多市井小民產生重大影響力。
財信董事長謝金河發文指出,九合一大選期間,網路上有人帶起「半導體去台化」、「台積電掏空台灣」這類假議題的討論,他表示帶頭炒這個話題的是抖音。目前在抖音上仍能看到許多這類影片
謝金河表示,近年來透過抖音,中國不斷向台灣小市民傳達東升西降的訊息,認為美國即將崩潰,中國會統治全世界。另一方面,抖音也不斷加大恐嚇台灣力道,暗示共軍很快解放台灣。他認為這次選舉很多中間選民轉向,因為很多人害怕戰爭。抖音上也有不斷製造仇恨小英言論,把小英的照片變造誇張處理。
謝金河說,很多抖音上的短影片,幾乎是很多人在line廣泛傳播的訊息,現在在不知不覺中加上統戰台灣,瓦解台灣心防的味素,但多數國人都不自覺,政府有關單位更是毫無作為,繼續這樣下去,台灣恐加速毀滅!他也指出,中共中央上個月以央視名義入股抖音1%,且1%是黃金股,享有100%的控制權,並指抖音已是百分之百由國家接管的媒體。他提醒「兩岸如果處在敵對狀態,抖音在台灣可以橫著走,這是台灣把心防完全敞開,準備任人凌遲的第一步!」
該文底下網友也紛紛留言表示「看到滿多進步人士說抖音只是個平台,不會影響台灣人認同。問題就是中國透過抖音散播假消息,他們卻故意無視這個,繼續說抖音無害」、這種入侵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洗腦很可怕。很多國家都有防範機制」、「令人擔憂」。也有人說「這問題真是難解,即使禁了抖音,就會被問,那禁不了wechat,怎麼辦?」抖音炒假訊息「半導體去台化...」 謝金河:認知作戰瓦解台灣心防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gKnzy8


學者共同「譴責惡意資訊戰」 籲選民投票展現護衛台灣矽盾決心
台積電近日又成為全球媒體焦點,在美設廠的議題被人利用來發動惡意資訊戰。(彭博)
學者共同「譴責惡意資訊戰」 籲選民投票展現護衛台灣矽盾決心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AJwMxC
2022/11/25 09:0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近日台積電赴美設廠議題引起討論,在亞利桑那州興建中的5奈米廠預計2024年啟用,創辦人張忠謀在受訪時證實,在5奈米廠之後,計劃在旁邊擴增3奈米廠,部分媒體與網路社群據此發起資訊戰,幾位大學教授及科技人對此表示憂心,認為這一連串動作根本是在唱衰台灣半導體,打擊台灣人的自信心,瓦解台灣人捍衛家園的意志與勇氣,並呼籲民眾在明天投票日用選票向資訊攻擊宣戰,展現護衛台灣矽盾的決心。
聲明全文如下:
「譴責惡意資訊戰、護衛台灣矽盾」聲明
2022、11、25
共同聲明人:
林宗男 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
林盈達 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講座教授
李忠憲 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
張順志 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
許美華 媒體/科技人
我們是2015年底,「反中資入股台灣IC設計」連署行動的共同發起人,在此針對近來眾多媒體網路社群以及親中政黨政客,持續對台灣半導體發起的一連串資訊戰攻擊,聲明如下:
一、美國對中國發起半導體全面封鎖戰,引發全世界產業鍊「去中化」;親中人士為了轉移「去中化」焦點,發起烏賊戰術,在台灣帶動一波國際半導體產業鏈「去台化」的聲浪。
二、最近媒體以及網路社群的「去台化」論調,包括完全扭曲事實的「台積電躲不過訂單冰風暴」、「台積電轉移最先進的3奈米去美國」,到「台積電被美國逼著去蓋廠」、「護國神山正被掏空」、「美國掏空台積電」、「台積電要變成美積電」。旺旺中時更直接喊出「抗美救台」,惡意炮製「疑美仇美論」,中天新聞標題更扭曲事實、製造恐慌,「台海關係緊張!台積電包機千人赴美攜家帶眷 網看傻:這是撤僑嗎?」眾多親中政黨政客,也應和起舞,用不實資訊唱衰台灣半導體,其惡意已到喪心病狂的地步。
三、資訊戰最新攻擊目標為何對準台灣半導體?
因為台灣半導體被稱為「護國神山」,是台灣產業的航空母艦,更是被國際視為保護台灣的「矽盾」,是台灣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更是台灣人集體光榮與驕傲的象徵。唱衰台灣半導體,可以打擊台灣人的自信心,進而瓦解台灣人捍衛家園的意志與勇氣,用心極其惡毒。
四、我們在2015年底,發起「反對中資入股台灣IC設計」的抗爭行動,感謝許多產業界學術界的朋友連署支持。我們何其有幸,最終一起擋下中資入侵,台灣半導體沒有被迫加入中國隊,台灣IC設計因此逃過今天被美國一起制裁的命運,台灣半導體產業鏈也才保有今天在世界舉足輕重的地位。
五、最近攻擊台灣半導體的資訊戰,再度喚起我們當年對中資入侵IC設計的驚恐回憶,以及對中國侵門踏戶的抵抗意識。
在此,我們誠摯的呼籲所有台灣人,在明天的投票日票票入匭,親中政黨候選人一票不投,用選票向資訊攻擊大聲宣戰,向全世界展現我們護衛台灣矽盾的決心。
台積電位於南科的晶圓18廠,是先進製程大本營,3奈米製程於今年下半年進行量產。(記者洪友芳攝)
學者共同「譴責惡意資訊戰」 籲選民投票展現護衛台灣矽盾決心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AJwMxC


不只5奈米廠前進美國 張忠謀:3奈米也會去
驗2022年11月21日 週一 下午12:34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今天證實,台積電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擴大投資,建置3奈米廠;他表示,5奈米廠之後,3奈米也會過去。
驗不只5奈米廠前進美國 張忠謀:3奈米也會去 https://bit.ly/3EPRdeG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今天證實,台積電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擴大投資,建置3奈米廠。(中央社)
總統府今天上午舉行「2022 APEC經濟領袖會議」代表團返國記者會,今年度仍由有「半導體教父」之稱的張忠謀擔任領袖代表,他再次被詢問台積電先進製程外移的看法。
驗張忠謀表示,以台積電在美國投資為例,預計在美國亞利桑納州建置5奈米晶圓廠,這是美國最先進的製程,但在台灣並不是,台灣已經有3奈米了,換句話說,台積電在美國投資5奈米只是「N-1」,比台灣最先進製程往後一代。
驗媒體追問,3奈米廠是否也可能會前進美國亞利桑那州,張忠謀回答:「之後,是5奈米之後」。
驗由於先前已有外媒報導,台積電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擴大投資建置3奈米廠,但台積電並未證實,僅表示台積公司目前正在建設的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包含一部份可能用於二期廠房的建築,透過利用一期同時建設的資源來提高成本效益;有鑑於客戶對台積公司先進製程的強勁需求,將就營運效率和成本經濟因素來評估未來計劃。
驗不過,張忠謀今天這番言論,也等於是首次證實台積電繼5奈米廠之後,還會擴大赴美投資3奈米廠。
驗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19日圓滿落幕,張忠謀當時召開國際記者會,擠進30家媒體,其中外媒占了至少2/3,規模前所未見。除了兩岸等國際政治議題,台積電亞利桑那州設廠進度更是美國媒體關切核心
不只5奈米廠前進美國 張忠謀:3奈米也會去 https://bit.ly/3EPRdeG


萬箭穿「芯」!偷台積技術沒用 中芯7奈米10年內難量產
2022/10/29 05:36
萬箭穿「芯」!偷台積技術沒用 中芯7奈米10年內難量產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FtbRCi
美國對中國祭出一系列半導體禁令,中國半導體產業遭鎖喉。(路透)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榮鼎諮詢高級分析師施耐德(Jordan Schneider)在美智庫撰文稱,美國半導體禁令為美中科技投下一顆深水炸彈,中國無力招架,即使中芯國際7奈米晶片已小量出貨,在缺乏美國技術支援下,未來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都不可能大規模生產。
美國智庫伯格魯恩學院(Berggruen Institute)27日刊登一篇由榮鼎諮詢高級分析師施耐德(Jordan Schneider)所寫的文章,題為「美中科技的重磅炸彈」,分析美國對中國科技戰,從封鎖華為一路升級至殺手級的半導體禁令。
文章指出,美國扶植中國經濟及技術升級,原本期盼中國經濟現代化後,其政治體系更符合西方民主價值。未料,中國對新疆的人權問題、鎮壓香港民主運動,以及習近平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讓美國更為警惕。令人震驚的是中國在國際舞台展現侵略行為,擴張領土、戰狼言論及經濟霸凌,最終將美中對峙推上頂峰
文章稱,拜登政府執政早期並無特定的政策,以應對中國科技崛起,白宮內部也憂心對中政策太過強硬會帶來負面效應。直到最近才認清中國有能力重塑國際秩序,而習近平也持續對抗美國利益。
近期,美國對中國祭出一系列半導體管制禁令,短期內對美國企業將造成衝擊,長遠來看,將會延緩中國技術升級。尤其像中芯這樣的企業,傳出過去1年已經能夠小量生產 7奈米晶片,但是,若沒有美國技術支援,可能在未來10年或更長時間內,都無法大規模量產。
前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顧問Eric Breckenfeld 認為,光是先進的曝光技術瓶頸就會產生重大影響,即使是一個資金雄厚的競爭對手,在沒有美國/日本/歐盟供應商和客戶支持的情況下,至少需要拚10年才能建立自己的 EUV。
中國是否斷供稀土反制?文章認為,儘管北京很想反擊,但影響力很弱。若中國限制對美企出口稀土元素或停止替美企晶片封裝,那麼在中斷幾個月到1年之後,這兩者的產能可能被越南、馬來西亞、澳洲和印度取代。
文章特別提及,中國若想入侵台灣奪取台積電或摧毀台積電,這是非常愚蠢的事,此舉將重創中國30%的GDP。且對中國半導體實施出口限制及監管措施,或許也可以阻止中國自以為有能力入侵台灣。萬箭穿「芯」!偷台積技術沒用 中芯7奈米10年內難量產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FtbRCi


台積電約10%的營收來自位於中國大陸的客戶,如今若不得與特定客戶往來,可能必須縮減投資和成長計畫規模。華爾街日報則指出,台積電第2季來自位於中國大陸的客戶營收占13%
美國最新晶片出口管制 對台積電衝擊有多大?  https://bit.ly/3ROQsG0


美宣布全球性對中出口管制!專家:讓中國晶片發展倒退數年
2022/10/08 06:56
美宣布全球性對中出口管制!專家:讓中國晶片發展倒退數年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RL21xY
美政府宣布對中國祭出嚴厲科技出口管制。(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中科技戰持續擴大!拜登政府當地時間週五宣布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包括切斷中國取得半導體晶片的管道,藉此壓制中國的科技和軍事發展。專家推估,此舉將使中國相關產業成長倒退數年。
《路透》報導,依照規定,日後全球無論何處,只要製造晶片的過程中使用美國設備者,對中國的晶片出口管制就會生效。美政府今年初就已致函給國內設備製造商科磊(KLA Corp)、科林研發(Lam Research)等公司,要求他們停止運送設備給製造尖端晶片的全中國國有企業。
報導指出,此項政策的規模可說是1990年代以來美國對中國科技出口政策最大改變的一次。待生效後,便可強迫使用美國科技的國內外公司切斷對中國晶片產業領頭羊的支持。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科技與資安專家路易斯(Jim Lewis)直言,「這將使中國發展倒退數年」。
路易斯表示,這項措施的嚴厲程度堪比冷戰時期高峰,「中國不會放棄自製晶片,但這真的會拖慢他們的腳步。」
美高階官員週四向記者簡報有關政策時提到,許多措施的目標在於防止外國企業出售先進晶片給中國,或是供應中國企業設備讓他們能夠自製。但官員也坦承,還沒有得到任何一個同盟國家會比照辦理的承諾,與這些國家的討論還在進行中,「我們明白若沒有其他國家加入我們,這類的單邊控管將會隨著時間失去效力。」美宣布全球性對中出口管制!專家:讓中國晶片發展倒退數年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RL21xY


從美國到歐洲,台灣也該小心半導體產業中的「中國購併」!
作者 林良陽【投書】從美國到歐洲,台灣也該小心半導體產業中的「中國購併」! | 林良陽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CPaSej
2022-09-01
英國的NWF購併案,對台灣具有高度啟示。為了在半導體領域有所突破,中國企業正利用這兩年新冠疫情造成某些企業營收日益衰退之際,想盡辦法在各國進行企業購併。
英國的NWF購併案,對台灣具有高度啟示。為了在半導體領域有所突破,中國企業正利用這兩年新冠疫情造成某些企業營收日益衰退之際,想盡辦法在各國進行企業購併。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美國白宮在2022年8月9日正式發布一則新聞稿,內容指出拜登總統簽署的一項「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將投入520億美元支持美國半導體產業,以加大對中國的競爭力。同時,晶片產業的未來發展是要在美國製造,以增加更多就業機會。這應該是近期以來對世界影響最大、也最深遠的法案之一。
現今,半導體產業已被視為國家的重要戰略性產業。若沒有這些精密的微小晶片,小至民眾生活,大至國防安全都將受到影響,對一個國家的未來進步與發展可說至關重要。特別是經歷了近兩年的車用半導體短缺後,為了保有國家的競爭力與韌性,各國都燃起保護半導體產業的浪潮。
中國企業正企圖收購更多半導體產業
拜登總統上任後,為了抑制中國,不僅延續川普對中的科技貿易戰政策,甚至做法更細,針對關鍵環節持續加強緊縮管制。
中國為了在科技上有進一步的突破,趁著近幾年新冠疫情橫行、各國景氣深受影響之際,在全球展開各項購併行動。例如前年企圖收購義大利半導體設備公司LPE 70%股權,又例如,去年收購位於南韓的Magnachip半導體。不過,這兩項交易案最終被國家政府所否決。
無獨有偶,在英國也發生類似案例。英國的半導體產業最近半年來佔據了各大媒體版面,主要原因是:英國政府表示,將針對一項購併案啟動國家安全審查。
這事件起源於去年7月,一家位於荷蘭的Nexperia公司以6,300萬英鎊收購了英國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公司Newport Wafer Fab(NWF),引起軒然大波,也引發各方論戰。儘管英國政府與當地的威爾斯政府近年來都挹注不少資金支持,但NWF仍無以為繼。
Nexperia背後的母公司實為一家中國企業聞泰科技。2017年Nexperia為中國企業所購併,之後再轉售給聞泰科技。
NWF購併案,引發英國對於國家安全的疑慮
儘管NWF目前的生產製程離世界領導廠商尚有一段距離,不過,在生產車用或特定晶片上已經足夠。Nexperia的官網資料顯示,NWF可提供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邏輯半導體和化合物半導體等汽車級產品,進而豐富其產品線、增強其產品供應能力和市場占有率。
另一方面,NWF是構成英國威爾斯半導體產業相互互補的4家主要公司之一,可為電動汽車和智慧手機製造零組件;同時也參與10多項「創新英國」(Innovate UK)計畫,以開發氮化鎵(GaN)和光子元件,包括為5G防禦雷達系統開發高頻GaN設計,足見它在英國半導體產業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
雖然NWF已被收購,但從上述說明我們不難理解,為何英國商務部長會在5月宣布,他正依據國家安全和投資法案進行這項收購案的重新審查。《金融時報》今年7月指出「政府其他高級官員也提出警告,將威爾斯生產矽晶片的NWF出售給中國企業將會破壞英國的戰略產業」;而《BBC》於7月則引述商務部長的話「我們歡迎海外投資,但不能威脅英國的國家安全。」
NWF在英國半導體產業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圖為NWF旗下的工廠。圖片來源:Wikipedia
經由上述的闡述後,筆者有以下幾點觀察與說明:
一、國家應妥善保護具戰略意義的半導體核心廠商與技術機密
若單純從一家企業的經營角度來思考,廠商應持續投資並深化其核心能力與策略性資源,以製作出競爭者不容易模仿、難以替代,且有獨特價值的技術與產品(這是Prahalad與Hamel所倡議的核心能力觀點)。同時,廠商也應時刻關注外在環境的變化,感知與辨識相關訊息,進行解讀、評估與研判,並保持組織的彈性,重組與轉換內、外部各項資源與能力,以快速回應變動的外在環境(這是Teece所倡議的動態能力觀點)。
但,倘若廠商在未經妥善思考下,割捨了某個重要的事業單位,恐怕就可能失去某項珍貴的核心能力或策略性資源,進而降低該廠商在辨識、重組與轉換的能力。「靠山山倒,靠樹樹倒,靠自己最好」,眾多歷史事件告訴我們,核心能力應不假外求,最好靠自己勤勤懇懇地用心經營,因而,應謹慎小心地保有這些不容易培養的關鍵核心能力與資源。
從國家層級來思考,這些觀點依然有高度啟發性。若NWF不再是英國企業,甚至若因特殊原因,導致被收購後其設備、人才、技術、智慧財產、核心資源被連根拔起搬遷到中國,則英國日後若想重啟各式晶片生產製造,將面臨重重困境。
反之,即使NWF經營狀況再艱難,即便也不是最尖端的生產製程,只要在特定重要的晶片產品可自給自足,英國本身就不必依賴國外所製造的晶片,就可達成產業韌性的戰略目標。
套一句通俗的話:「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只要半導體製造產業還在,與其相關的國家科技就有機會持續發展。
NWF購併案凸顯了半導體產業的戰略重要性。筆者認為,英國政府應以國家安全為前提考量,試圖扭轉這項購併案。
二、即便無法持續獲利,也應善加發揮核心廠商的戰略價值
誠然,以自由經濟市場角度來看,廠商的興衰、企業間的購併應屬經營常態,是產業競爭下自然衍生的結果,政府最好不要插手干預。但,在不同的社會治理體制下、當牽涉到世界不同陣營的消長、也當經濟民族主義(economic nationalism)抬頭時,企業的經營現實將不再如過往的單純。
現階段半導體保護主義浪潮方興未艾,各國政府竭力扶持晶片產業,重視國家安全,以國家利益為優先。至於自由貿易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則是各國政府的次要思考範疇,這也是NWF購併案掀起各方論戰的主因。若該購併案最終被英國政府否決,日後它能否在不受政府資助的狀況下克服萬難自主營運?或者即便透過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的補助與保護,它能否持續生存且獲利?都值得後續觀察。
筆者對NWF此案的建議是,倘若未來無法持續獲利,則不管是轉型做為半導體新創事業的開放式創新場域,協助其進行微晶片的小量試產製造,以降低新創事業的成本並提高其競爭力;抑或作為訓練半導體專業人才的實體實作場域,NWF都將對英國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產生積極正向的貢獻。
因而,不僅應妥善保護這些具戰略意義的核心廠商與其技術機密,同時,即便無法獲利,也應善加發揮核心廠商的戰略價值。英國政府應慎重思考後再做出決策,避免日後引以為憾!
儘管台灣半導體產業正處高峰,為國家創造出高度價值,但相關人才與企業技術機密經常是中國企業鎖定的目標。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三、我國應嚴防中國企業透過第三者的購併事件
上述的NWF購併案,對我國其實具有高度啟示。整體案例在在都說明,為了在半導體領域有所突破,中國企業正利用這兩年新冠疫情造成某些企業營收日益衰退之際,想盡辦法在各國進行企業購併。
接下來的兩三年,因市場需求不確定性仍高,另一方面,因世界各廠商的大幅擴廠或建廠,全球半導體產業恐將迎來史上最大的挑戰。企業體質較羸弱、且僅以無差異化的成熟製程維持生計者,恐將面臨被收購的窘境。
購併若經由第三方來執行,且其股權結構若未詳細揭露的情形下,即可能發生類似NWF購併案的狀況,而衍生技術、機密與專業人才外流到敵對陣營的風險。因而,我國應以NWF案例為殷鑑,嚴防中國企業透過第三者的可能購併行動。
從科技發展的戰略與意圖來看,中國在世界各地挖走專業人才、搶購高端設備、想辦法獲取技術機密的種種案例,比比皆是。儘管我國半導體產業正處高峰,為國家創造出高度價值,但相關人才與企業技術機密經常是中國企業鎖定的目標。我國政府與廠商都應該保持高度警覺,密切觀察中國企業的各種可能動態,以保護好自己的各項優勢。
(作者為高師大事業經營學系副教授。)【投書】從美國到歐洲,台灣也該小心半導體產業中的「中國購併」! | 林良陽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CPaSej


1659345670_276_main_劉德音

CNN專訪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中國若侵台將會是三輸的局面
CNN專訪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中國若侵台將會是三輸的局面 | 信傳媒 https://bit.ly/3Sumx7I
邱立玲2022-08-01 
劉德音警示,「或許我們最該擔心的不是晶片,一旦中國入侵台灣,發生戰爭,隨後基於規則的世界秩序會崩毀。」(圖片來源/CNN影片截圖)
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即將訪台前,7月29日共軍北方軍區80集團軍突喊「備戰」,他們雖距離台海1800公里,負責台海的東部軍區沒有喊「備戰」,但兩岸緊張情勢仍升級之際,美國媒體《CNN》8月1日播出專訪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部分影片前,主持人Fareed Zakaria開場白介紹,在中國的陰影下,台灣是如何生產晶片產品。
一旦中國入侵台灣,世界秩序會崩毀
劉德音受訪時示警,「或許我們最該擔心的不是晶片,因為一旦中國入侵台灣發生戰爭,隨後世界秩序將會崩毀,地緣政治前景會徹底改變。」
劉德音表示,台灣人民建立民主體制,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台積電即時透過與世界各地供應商緊密合作,維持公司營運,沒有人能夠以武力控制台積電,若是以武力奪取,台積電會停擺,也將導致中國經濟混亂。
他認為,中國若動用武力佔領台積電的晶圓廠,但是台積電的設備及材料來自美國及日本等,屆時也無法生產,晶圓廠將停擺。
劉德音指出,台積電約10%的營收是來自中國的消費市場,中國市場也需要台積電的晶片,如果台積電營運停擺,也會影響到中國高階晶片的需求,中國自己的經濟也會發生混亂。他認為,需要台積電的晶片不是什麼壞事,兩岸關係及俄烏關係是不一樣的,他是抱持反戰的立場。
假設中國侵台,會發現自己什麼都得不到
更重要的是,劉德音強調,「台灣經濟建立在全球合作、信任、開放,假設中國侵台,會發現自己什麼都得不到,中國永遠不可能接管台灣經濟。」
《CNN》主持人Fareed Zakaria問說:「在我看來,你是在說,不要被中國的狠話嚇到了。」
劉德音連續點頭3次,回覆主持人:「正是如此,是的,我的確這麼相信。所以,要三方一起才會製造問題,我們做最壞的打算,希望最好的結果。」
主持人再問劉德音是否希望三贏,劉德音回答:「至少不輸。如果有戰爭,當然會是三輸,如果是和平相處,取決於三方的競爭與戰略,我相信全球商業界都不想看到戰爭,為何要跳進另一個陷阱?」
劉德音指出,沒有人希望看到戰爭,他期盼不管台灣跟中國的關係如何,國際社會都不要歧視台灣。
兩岸若開戰,將為三輸局面
另外,主持人問說台灣到底怎麼做到持續經濟成長這種奇蹟時,劉德音回答,國外可能把台灣經濟發展看成一個奇蹟,對於辛勤工作的台灣民眾而言,這只是一段歷史。
劉德音表示,和其他亞洲國家相比,關鍵要點是台灣是一個和平的社會,自1949年到今天已經有70年,該期間從專制和平轉變成民主國家與社會,如此和平轉變的過程是一種奇蹟。
另一個造就經濟奇蹟的因素是,政府廣設大學,只要每一個小孩想唸大學,願意花時間念書,就能夠進大學就讀,這有助提升台灣人民的素質,造就較多的大學人才。
劉德音指出,教育制度有非常明顯的變化,他年輕時候,只有10%的青年考入大學,現在有80%的青年有大學學位。
台灣經濟奇蹟的關鍵因素為廣設大學
主持人問到「為什麼台積電能夠造出7奈米等先進晶片,英特爾等美商、中國對新公司投入幾千億美元卻無法造出先進晶片?」劉德音笑著回答:「他們幾年以後也可以。」
劉德音指出,「台積電確實與別家公司不同,我們把半導體當作事業與科學,工程師不只是員工,我們的合作夥伴也貢獻良多。即使在疫情期間,我們工程師用AR(虛擬實境)的眼鏡與荷蘭、加州工程師合作,我們就是這樣密切的合作,我們一起推動半導體技術的進步。」
劉德音還希望未來在科技、經濟上,無論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如何,台灣不應受到歧視, 應該被看成一個有活力的社會。「我們要繼續幫未來的世界釋放創新的能力,不要被鄰居恫嚇,也不要爭吵。」
【CNN專訪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中國若侵台將會是三輸的局面】
出處:信傳媒(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35323 )
----------------------------
CNN專訪台積電董事長:沒有人能靠武力控制台積電CNN專訪 劉德音:陸犯台各方皆輸 | 科技產業 | 產經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cZuFNd
CNN專訪台積電董事長:沒有人能靠武力控制台積電 | 中共侵台 | 劉德音 | 新唐人中文電視台在線 https://bit.ly/3JmeIN0
台積電總部。(AFP via Getty Images)
北京時間:2022-08-02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8月02日訊】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率團訪問亞洲,國際高度關注台海安全之際,半導體龍頭、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美國有線電視CNN訪問,主要聚焦於中共若犯台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劉德音指出,台灣經濟建立在全球合作、信任、開放的基礎之上,中共若侵台,什麼都不會得到,中共永遠不可能接管台灣經濟。
美國電視台CNN8月1日播出對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的部分專訪內容,專訪題目為「中國能承受打台灣的後果嗎?(Can China afford to attack Taiwan?)」
CNN主持人Fareed Zakaria提問道:「如果中國(中共)入侵台灣,台灣的經濟會發生什麼?」
劉德音表示:「戰爭下沒有人是贏家,所有人都是輸家。台灣人努力爭取到民主,想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中共侵略台灣,台灣最需要擔心的恐怕不是半導體晶片,因為中共入侵後將造成基於規則的世界秩序崩壞,地緣政治將徹底改變。」
主持人追問劉德音,相較中國有90%的晶片來源都仰賴海外,會不會認為台灣掌握太多的先進技術,使台灣處於險境?
劉德音表示,沒有人可以用武力控制台積電,即便用入侵或軍事力量等方式,台積電就完全不能運作了,因為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龐大組織。台積電從原料、化學產品、設備零件、工程軟體與檢測等各方面隨時都需要跟外面的世界,歐洲、日本、美國相互溝通合作。
所以,假如用武力侵占了台積電,那台積電就不可能正常運作了,也就沒有所謂的台積電了。中國目前大概占台積電10%的生意。如果台積電中斷生產,也會給中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劉德音提到俄烏戰爭,從西方世界、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角度來看,都是輸家,沒有人從中獲得好處。他表示,人們應該從中學到教訓。
「因為他們最先進的半導體晶片突然就這樣消失了,所以他們在做這種武力犯台之前,我想必定會三思而後行的。」
被問到過去五十年來台灣所創造的經濟奇蹟,劉德音認為,台灣最獨特的特質:其是一個和平的社會。台灣自從1949年以來享有70年的和平,期間從獨裁國家轉變成民主國家,而且過程是平順的和平轉換,「這很了不起」。
另一方面,台灣政府廣設大專院校,讓年輕人只要肯用功就能上大學;如今全台灣有80%的年輕人有大學文憑,人口素質相當高,也替未來的種種挑戰做好準備。
CNN主持人詢問,劉德音想表達的意思是否是「不要被中國(中共)說的話嚇到,中國人永遠不可能接管台灣經濟,因為台灣經濟建立在全球合作、信任、公開透明的基礎上。如果他們入侵,他們會發現實際上他們甚麼也沒拿到」。他回答「是的」。
CNN專訪台積電董事長:沒有人能靠武力控制台積電 | 中共侵台 | 劉德音 | 新唐人中文電視台在線 https://bit.ly/3JmeIN0


台積電年薪200萬-新人離職率17.6% -八成留下來 https://bit.ly/3RnPmSL
台積電公布的110年度永續報告書。該報告書中提到,台積電員工2021年薪資平均數落在242.5萬元,薪資中位數則落在185.1萬,而他也耳聞碩士新人進台積電,幾乎第1年薪水就保底200萬元。
台積電永續報告書資料中提到,導致人員流動性增加的主要原因有2,第1是台灣半導體產業快速成長,人才市場競爭激烈,第2則是員工招募量顯著增加,牽動新人離職率增加。有大專學者則不諱言,台積電可能在有限的人力供給中,不得不放寬取材範圍,導致使用不適合的員工,也造成離職率攀升,相較於三星本地員工離職率為2.4%,英特爾5.6%,恐怕未來還需要在聘任及留任員工方面更下功夫


中國非法挖角台灣半導體人才 遭法辦者僅「冰山一角」
中國非法挖角台灣半導體人才 遭法辦者僅「冰山一角」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uv8BAt
台灣如台積電等先進半導體業和科技人才,成為中國鎖定非法挖角的對象。台灣法務部調查局官員坦言,就中國非法獵取我人才者,目前被法辦的案件仍只是「冰山一角」。(路透資料照)
2022/04/08 19:06
〔編譯楊芙宜/台北報導〕路透報導,台灣調查局一名高層官員表示,該局已著手調查約100家中國企業,這些中企涉非法挖角台灣半導體工程師和其他科技人才,去年年初以來已有7家公司遭到起訴,有27家公司遭搜索或負責人遭約談。
不過,要求匿名以確保調查不受妨礙的該調查局高層官員表示,至今已突襲或約談等採取行動的對象僅不過是「冰山一角」。調查局表示,這名官員發言代表該局立場。
台灣法律禁止中國投資半導體供應鏈的部分領域、包括晶片設計在內,其他如晶片封裝等領域則需要經過審查。
根據報導,這名調查局官員與同僚透露,一起正調查中的案件,某業者聲稱為台灣數據分析公司,但當局認為它實際上是一家上海晶片廠的分公司,負責把晶片設計圖傳回中國。
經過近1年監視調查,調查局於3月中約談公司負責人,目前交保候傳。由於案件仍在進行中,調查局拒絕公開公司名稱。

這些企業運用的其他招數,包括把公司註冊在如開曼群島等避稅天堂,使中國的現金流難以追查。
路透取得的法庭文件顯示,北京IC設計公司「憶芯科技」被控未經許可在新竹私設研發中心。這家中企據稱透過視訊會議軟體Zoom面試,然後經由一家香港公司處理薪資與保險。此案目前仍在審理中。
報導說,中國國有封測大廠「通富微電子」被控非法在台灣設立辦公室,員工透過一家香港子公司從海外帳戶領取美元薪資。相關被告已於今年1月被判有罪。
台灣法務部調查局上月展開迄今最大行動,對8家公司展開搜索蒐證,主因這些公司涉嫌替「中國共產黨非法挖角與竊取機密」。調查局於2020年12月成立專責小組,打擊非法挖角行動。
台灣政府正致力提高非法挖角的罰則,最高刑期擬將從1年提高至3年、罰金從5200美元提高至52萬525美元(約1510萬元台幣),並考慮修法、把洩露核心晶片技術列入違反國家安全法的行為。
不過,也有強化法規或可能阻礙本土半導體供應鏈發展的擔憂出現。這名調查局官員表示,「要是因為過於嚴苛法規,造成我們阻礙了合法外國投資者,而傷害到我們國家經濟,怎麼辦?」「這是個兩難問題,我們在這之間需要達到適當平衡。」
中國非法挖角台灣半導體人才 遭法辦者僅「冰山一角」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uv8BAt


中資偷偷來台挖角EDA人才 竹北「全芯智造」被搜索
調查局新北市調查處。(資料照)
中資偷偷來台挖角EDA人才 竹北「全芯智造」被搜索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5E7STW
2022/03/09 22:53
查中資在台挖角竊密 調查局今搜索8家中企
查中資在台違法挖角 3中企約談4被告移送士林地檢
〔記者王定傳/新北報導〕中美科技戰時,美國手中王牌之一正是「電子設計自動化(EDA)領域」,中國為求突破,亦設立「全芯智造」等公司,大舉向海外挖角相關人才;據了解,「全芯智造」甚至跑來台灣私設辦公室,涉透過一名台籍幹部,以高薪挖角台灣新思科技(Synopsys)、台積電等公司工程師,調查局今(9)日全台大搜索8家違法在台中企或研發中心,其中,藏身於新竹縣竹北市的全芯智造在台辦公室亦被搜索,檢調並約談該台籍幹部到案,全案朝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偵辦。
據了解,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是電子設計自動化,為半導體製造業中最上游的產業,雖產值不高,但若停擺,下游的設計、製造、封裝皆無法運作。
據指出,美國長期佔該領域主導地位,新思科技、益華電腦(Cadence)、明導國際(Mentor Graphics,2017年間被西門子收購)及安矽思(Ansys)控制90%全球EDA設備市場,新思科技又居市場龍頭地位;中國為求尋求突破,從2019年起設立全芯智造等公司挖角相關人才。
據指出,「全芯智造」來台設立辦公室,與過往「中國公司請台灣人設立公司在台獵人才」模式不同,全芯智造涉嫌偷偷把辦公室藏在商辦內,由台籍幹部透過過往人脈,以高薪挖角台積電、新思科技約20、30名工程師。
調查局新北市調查處今在新竹地檢署指揮下,前往全芯智造位於新竹縣竹北市的辦公處搜索,約談該名台籍幹部到案,全案朝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偵辦。中資偷偷來台挖角EDA人才 竹北「全芯智造」被搜索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5E7STW


美國政府為了解決晶片荒,9月下旬要求台積電、三星、SK海力士等半導體業者交出庫存狀況、客戶訂單和銷售記錄等商業機密,各公司都在11月8日最後期限提交資料。美方強調,提供資料是自願性的,因為這些資訊對於強化供應鏈透明度十分重要台積電給美國機密曝光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3x7BxxK
在美國商務部要求下,台積電、三星等各大半導體廠已於11月8日前交出商業機密,以釐清產能供給狀況。陸媒也披露五大晶圓代工廠交給美方的部分資訊,其中有四家台廠包括台積電、力積電、聯電和VIS(世界先進),以及一家以色列企業TowerSemi(高塔半導體)。值得一提的是,力積電提供給美方的商業數據最完整,對於問卷中的大部分問題都做出回覆。 台積電給老美機密曝光 陸媒爆內幕:4台廠這家最誠實 - 上市櫃 - 旺得富理財網
美國政府為了解決晶片荒,9月下旬要求台積電、三星、SK海力士等半導體業者交出庫存狀況、客戶訂單和銷售記錄等商業機密,各公司都在11月8日最後期限提交資料。美方強調,提供資料是自願性的,因為這些資訊對於強化供應鏈透明度十分重要。
陸媒集微網報導,儘管半導體上下游產業鏈給美國商務部的數據有所保留,但還是提交了自身產能和原料短缺等資訊。其中台積電、力積電、聯電、TowerSemi與VIS繳交的商業機據各有不同,部分內容值得關注。
台積電
台積電提供的公開訊息,主要集中於自身產能情況、2019至2021年集成電路產量及各分支占總產量的比例,以及訂單積壓量最大產品的最近一個月銷售額,但並未透露訂單積壓量最大產品的具體名稱。
力積電
力積電提供給美國商務部的文件內容十分豐富,對問卷中的大部分問題都做出回覆。
1、力積電擁有兩個8吋晶圓代工廠,總產能113K/月,主要用於功率分立器件(MOSFET和IGBT)代工。
2、力積電有兩個12吋晶圓代工廠,總產能111K/月,主要用於DRAM(~50%)和專業邏輯代工(~50%)。
3、據代工客戶提供的資料,汽車終端客戶占代工業務比例不到10%。
4、力積電正在為成熟製程建造新的12吋晶圓代工廠(50K/月),2023年可啟用。
聯電
聯電向美方提交內容就是公事公辦,基本上只回答關於產能問題,且多數資料不對外公開。
TowerSemi(以色列高塔半導體)
與力積電類似,TowerSemi提供的訊息也相當詳盡,對於美方提問幾乎都回答。
此外,TowerSemi還表示,2020、2021年不存在延遲供貨問題,因為TowerSemi擁有先進的需求和供應計畫系統,因此能於指定時間交貨給客戶。
與力積電一樣,TowerSemi最難採購到的半導體產品也是由矽鍺製成的數字信號處理器。
VIS(世界先進)
從公開資料顯示,VIS的工藝節點在90奈米到1,500奈米之間,2019至2021年,VIS的集成電路產量呈上升趨勢,價值從9.16億美元上升到15.69億美元,訂單積壓量最大的產品為邏輯芯片。 台積電給老美機密曝光 陸媒爆內幕:4台廠這家最誠實 - 上市櫃 - 旺得富理財網
台積電給美國機密曝光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3x7BxxK


聯發科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PS12lK
華爾街日報:聯發科撼動高通 是台灣另一座護國神山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ujEs4w


曾是台積電研發大腦、過去5年轉戰中國半導體業的他,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台灣幫」退出中國半導體龍頭董事會 未來還挖角台灣人才? 「你們來拚良率 決策就不是你們台灣人的事」 | 雜誌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nov7Hk
11月11日,光棍節,當中國的電商業、物流業忙成一片之際,對岸極力扶持、欲擺脫美國「掐脖」的半導體產業,也掀起滔天巨浪。
當天晚間,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公告,蔣尚義、梁孟松、楊光磊等3位台籍董事,即日起退出董事會,梁孟松仍執掌中芯共同執行長,而去年12月才「鳳還巢」、獲聘為副董事長的蔣尚義,則正式從中芯離職。
這是繼去年9月底,南亞科前總經理高啟全從紫光集團退休後,台灣半導體人在對岸最大的人事變動,當年由世界先進前總座張汝京創辦、且有多任執行長都是台灣籍的中芯,未來董事會裡,將不再有台灣人列席。
從台積電共同營運長退休後、至今已2進2出中芯的蔣尚義,後續動向如何?接下來的他,是否會像第一次離開中芯時,再投效另一家中國半導體廠?《今周刊》在這道人事令的第一時間,與這位半導體老將取得聯繫。
正在交接手邊工作、打算11月底返回美國舊金山住家的蔣尚義,關於未來是否「再戰江湖」?向來不言老、不言退的他,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
「我已經75歲,(未來)除了過平靜的退休生活之外,目前並沒有任何具體的規畫。」他說。
事實上,家人都在美國的蔣尚義,從1997年返台加入台積電以來,已離家近24個年頭;而今年初他的家族成員,多了一個現在10個月大的孩子,只是他迄今還沒有機會見到、抱到這位,他口中與孩時模樣很像的外孫。
至於離開中芯,是否與自覺無用武之地有關?他沒有進一步做闡述,只是對於中國乃至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進展,他認為沒有所謂的「降溫」跡象。「晶圓代工產業目前受到一些『政治干預』,但本質上,它的重要性並沒有改變!」
他口中的政治干預,指的自然是中美對峙引發的政治衝突,這件事,更進而形塑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兩個重要發展。
發展1:自己的晶圓自己做
各國恩威並施 只為廠商來
第一個發展,是半導體廠集中在少數國家、以「成本」導向的時代過去了。
以往,在規模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考量下,全球晶圓代工的產能,高度集中在台灣、韓國、美國等地,以囊括全球53%代工訂單的台積電為例,該公司有90%產能在台灣,若是10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目前則全數根留台灣。
「半導體廠有群聚效應,全部設在一地,成本會比分散到各處來得低。」蔣尚義說。
但,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引發的缺料危機,改變了這一切。目前,美國、日本、歐盟等政府,陸續宣布「自己的晶圓廠自己建」,並且用建廠補貼、柔性勸說業者,兩路並進招商,至截稿時間,不僅台積電已宣布前進美、日設廠,英特爾也將砸下800億歐元(約2.6兆元新台幣),在歐洲興建晶圓廠
至於台積電的「宿敵」三星,也在今年5月證實將赴美國德州建廠,預估資本支出達170億美元(約4700億元新台幣);過去1周,8月才出獄的三星少主李在鎔,更「御駕親征」赴美考察,據傳屆時將決定公司新廠地點。
發展2:純中國供應鏈
仍缺技術 人才挖角不會停
第2個發展,則是中國將以「閉門造芯」之勢、以自身力量獨立發展半導體產業,這件事情,也被認為與蔣尚義等人的異動有著極大關係。
中經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指出,從中國半導體產業被美國打壓開始,對岸政府對該產業的布局,就轉為打造一條「純」本土化的供應鏈,舉凡IC製造、材料、設備、化學品,都是中國想獨立自主、不被國外技術箝制的產業。
然而,在這個戰略下,IC製造端的先進製程,卻遇到了無法突破的瓶頸。台經院研究總監劉佩真表示,當初中芯邀請蔣尚義回鍋,就是希望在公司遭美國制裁之際,能憑著蔣與設備商艾司摩爾的關係,拿到先進製程的關鍵設備 ——EUV(極紫外光)光刻機。「但現在看來,還是沒辦法。」她指出。
11月上旬,艾司摩爾全球副總裁暨中國區總裁沈波也證實,EUV光刻機仍無法出貨給中國客戶,但用於成熟製程的DUV(深紫外光)光刻機則不受影響,意思是,以中芯為首的中國晶圓代工廠,未來只剩下發展成熟製程一途。
先進製程之路被斬斷
中國半導體改拚成熟製程
當先進製程的路被斬斷,劉孟俊觀察,蔣尚義的離開象徵了,原本全力拚搏先進製程、盼成為「中國版台積電」的中芯,正在進行路線調整;未來的中芯,將可能把資源挪往成熟製程、第3代半導體,這些相對能靠本土人才與資源發展的領域,於此同時,原本為了追先進製程而架構的董事會,也順勢做調整。
「反正先進製程搞不起來,那乾脆全部自己來,看能不能走出新的步伐。」他指出。
也因此,近來業界更傳出,隨著先進製程不再是對岸發展半導體的主旋律,目前中芯3名前台籍董事裡、唯一留任該公司的梁孟松,「有聽說明年他跟(中芯的)合約到了,也可能會離開中芯,」一名半導體資深分析師透露。
然而,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對台灣半導體人才的挖角將停歇?一名業界人士認為,即使中國不再追先進製程,但台灣半導體人的管理能力,仍舊被對岸青睞;只是,在將來,兩岸人才會有更明顯的功能區分。「就是你們來幫我執行、拚良率,但有關決策、公司該怎麼發展,那是我們決定的,不是你們台灣人的事。」「台灣幫」退出中國半導體龍頭董事會 未來還挖角台灣人才? 「你們來拚良率 決策就不是你們台灣人的事」 | 雜誌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nov7Hk

張忠謀+劉德音/台積電/逾182位產學連署 反對IC產業開放


晶圓代工是台灣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台積電更有「護國神山」之稱,是全球晶圓代工龍頭,以今年第2季來看市占率為52.9%,位居龍頭寶座,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近日出席活動時就坦言,「全球缺晶片」的問題和中國半導體產業關係不大,因為中國晶片在全球市占率只有5.9%。
比不過台積電!中芯CEO認了:中國產晶片對全球不起作用 https://bit.ly/3cvTAnY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2021/11/21 
▲趙海軍坦言,全球晶片主要由台積電、三星、海力士製造。(圖/資料照)
19日趙海軍出席上海「2021紅杉數字科技全球領袖峰會」活動,在活動上談到全球晶片短缺的問題,他坦言,去年年底中國設計、製造的銷售,只佔需求的5.9%,其餘主要由三星、海力士、台積電等廠商在中國工廠製造。
趙海軍提到,全球積體電路銷售額約6000億美元,雖然中國使用了40%以上,但他坦言「中國生產只佔個位數,不會對全球產能有決定性作用」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趙海軍表示,去年年底中國設計、製造的銷售只佔需求的5.9%。(圖/翻攝自中芯國際官網)
至於全球晶片短缺的原因,趙海軍認為與疫情造成居家辦公、遠端教學的市場需求有關,他表示「這個行業供需之間有5%的差距,就會導致價格飛漲或者暴跌,非常敏感,當普遍感受到這種恐慌的時候,5%的缺口甚至會放大成50%」。
最後他則表示,全球積體電路產能80%來自於美國、歐洲的IDM工廠,純代工廠商只佔20%,而去年疫情導致歐美工廠生產中斷至少4、5個月,今年仍沒有百分之百恢復,因此才會造成全球晶片短缺的情況一直存在。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趙海軍提到,全球積體電路產能80%來自IDM工廠,純代工廠商只佔20%。(示意圖/資料照)比不過台積電!中芯CEO認了:中國產晶片對全球不起作用 https://bit.ly/3cvTAnY


堵死中共?台積電研發背後的金頭腦 傳IMEC不再與中芯合作 - 自由財經

堵死中共?台積電研發背後的金頭腦 傳IMEC不再與中芯合作
2021/09/23 17:13
堵死中共?台積電研發背後的金頭腦 傳IMEC不再與中芯合作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u4NJOi
比利時IMEC是全球最大的獨立微電子研發機構。(彭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比利時IMEC是全球最大的獨立微電子研發機構,掌握全球5500億美元半導體晶片產業技術知識前沿,英特爾、台積電、ASML都與IMEC有深度的技術合作關係,與中國華為、中芯同樣有往來,有半導體瑞士之稱。而今IMEC希望保有的中立性,在美中科技廝殺激烈以及地緣政治影響下,傳出IMEC與華為、中芯已沒有敏感技術上的合作,在上海的研發分部完全看不到任何中國設備的影子。
自從晶片荒引爆之後,半導體供應鏈成為全球焦點,也是美中科技戰主戰場,24日即將在美國召開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傳出建構安全的半導體供應鏈就是會議焦點之一,目的在於圍堵中國竊取關鍵技術,然後威逼世界各國。
正當全球著墨於擴建半導體新廠,提高晶片產能,構築供應鏈自主化之際,《經濟學人》則指出了有半導體金頭腦的研發機構IMEC才是重中之重,總部位於比利時魯汶的IMEC匯聚了全球半導體研發最前沿,掌控全球5500億美元半導體產業技術知識,合作夥伴都是頂尖半導體廠商,包括英特爾、台積電、ASML等。
報導指出,IMEC世界上最重要的工業研發 (R&D) 中心之一,IMEC 的掌舵人 Luc Van den hove 自稱是「半導體的瑞士」。該機構光是研究計畫以及設計服務收入,在短短10年之間,成長1倍,2020年收入達 6.78 億歐元(約台幣220億元),年收入與福特基金會或美國癌症協會等慈善機構相當。
如今,隨著美國對中企的制裁,加上地緣政治引發的抗中浪潮,IMEC 與中國半導體公司合作幾乎停滯。報導稱,早前IMEC與華為、中芯的合作眾所周知,IMEC 約 3.6% 的員工是中國人,高於美國的1.5% ,上海也設有辦公室,現在則完全看不到任何中國設備。
IMRC直言,不會對個別合作夥伴關係發表評論,稱僅與中企有一些接觸,但排除敏感技術合作。IMEC執行長Van den hove 還強調,IMEC 與中國頂尖企業沒有「合作夥伴關係」 。
報導稱,由於中國工程師再也無法與 IMEC 託管的全球技術訊息進行交流,IMEC 對西方和中國技術領域之間日益擴大的差距,也無能為力,此意味著,IMEC想在地緣政治衝突日益升高之下,保持類似瑞士的中立性,恐怕難上加難。堵死中共?台積電研發背後的金頭腦 傳IMEC不再與中芯合作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u4NJOi

FireShot Capture 120 - 堵死中共?台積電研發背後的金頭腦 傳IMEC不再與中芯合作 - 自由財經 - ec.ltn.com.tw

 


張忠謀手中持股市值已高達756億元  https://bit.ly/3oT2PmZ
2021年開盤以來8個交易日,張忠謀手中股票價值增加93.7億元,平均每天大增11.7億元。(資料照)
〔記者卓怡君/台北報導〕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今日股價首度衝上600元大關,收在605元的史上新高,市值高達15兆6878.8億元,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退休時持股達12.5萬張,若未處分持股,2021年開盤以來8個交易日,張忠謀手中股票價值增加93.7億元,平均每天大增11.7億元。
張忠謀在2018年股東會後退休,當時台積電股價為229元,退休時持股約12.5萬張,台積電在張忠謀退休後,近一年股價狂飆,張忠謀手中持股市值已高達756億元台積電市值飆上15.68兆元 張忠謀身價今年平均每日大增11.7億元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oT2PmZ


為何陸這麼多廠搶不過台? 黃崇仁:這3原因 讓寶島掌控全球半導體命脈
2020-12-08 10:30 聯合新聞網 / 今周刊
力晶集團創辦人黃崇仁。聯合報記者林于蘅/攝
為何陸這麼多廠搶不過台? 黃崇仁:這3原因 讓寶島掌控全球半導體命脈 | 雜誌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2VTM9P5
【文.劉煥彥】
力晶集團暨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認為,當前台灣之所以掌握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命脈,原因至少有三,首先是20~30年前半導體是少數未能將產線遷移至中國的科技業,反而在台灣開花結果。
第二,中國IC設計業蓬勃發展,但在地產能遠遠跟不上需求,因此亟需台灣晶圓代工的產能支援;
第三,美國川普政府大力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繼華為之後將矛頭對準中國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SMIC),促使非陸系的各家IC設計業者訂單轉進台灣。
台積電站穩500元、聯電衝上50元新高
國內半導體產業今年大放異彩,股價就是最好的證明。台積電(2330)累計躍升55%至514元,穩穩站上500元大關;聯電(2303)股價同期更飆升203%,今(7)日收盤衝上50元的歷史新高。
力晶集團旗下的力積電則將在後天(9日)登錄興櫃,並可望在2021下半年轉為上市,已成為近期台股人氣話題。
綜合黃崇仁上周在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的節目「老謝看世界」中說法,以及上周一(30日)他在力積電興櫃前法說會的發言,他認為台灣已成為全球半導體製造樞紐,原因至少有以下三個:
第一,當年半導體業沒搬到中國,反在台灣開花結果
大約20~30年前,PC(個人電腦)、NB(筆記型電腦)等國內科技業產線紛紛遷至勞力資本較低的中國,唯獨半導體產業「搬不動」,在台灣勵精圖治,過了30年在這裡開花結果。
他說:「為什麼中國這麼多廠搶不過台灣?你搬不動嘛,不能像Notebook搬去重慶做(一樣)。我一直認為,台灣半導體業只要自己不亂七八糟,會持續走下來,而且會愈來愈集中。台灣只要出一點狀況,(全球科技業)什麼都不用做。」
第二,中國IC設計業很強,卻缺乏產能支持
黃崇仁觀察,中國IC設計業者數量多、實力強,需求也大,唯獨生產這一塊跟不上需求,自然更需要台灣晶圓代工業者的產能。
他說:「未來一兩年,產能需求是大陸商比台灣商還高,它們需求比它們能供應的產能,差太遠了,尤其是在中芯的事情以後。」
「而且,它們不見得需要像台積電那種最先進的製程,就一般製程(即可),目前台積電或聯電都沒有辦法提供,唯一可能增加的提供的就是力晶(力積電),所以反而大陸對台灣代工的需求會增加很多。」
第三,美國持續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
過去三個月來,川普政府已對中芯國際多次出手,首先是9月底美國商務部公告,任何美國半導體業者將特定技術賣給中國大型半導體製造商前,必須取得政府出口許可。
國內產業研究機構TrendForce統計,中芯在全球晶圓代工市佔率約4%,全球排名第五,也是中國在14奈米以下先進製程藍圖較明確的唯一晶圓製造商,而美方此舉將使中芯面臨上游設備及原物料斷炊危機,嚴重影響其先進製程發展,以及中國半導體設備自製之路。
上周四美國國防部公告,將中芯國際等四家中國中央級國有企業加入「共產中國軍方企業」的名單,禁止任何美國資金投資這份黑名單上的任何陸企。
對此TrendForce分析,川普政府這次是限制美國資金,短期對中芯資本支出影響較低,但若美國設備商的設備許可仍卡關,對中國晶圓代工產能、先進製程發展及中芯客戶結構將有長遠影響。
在非陸系客戶提高轉單意願的情況下,台積電、聯電、力積電及世界先進(5347)等台廠,仍將直接受惠,雖然時間可能也要等到2~3季後。
黃崇仁:不跟美國競爭高階產品 都沒事
對此黃崇仁指出,美國是有條件打壓中國半導體或科技產業,例如美方並未封殺同為智慧手機品牌的小米、Oppo及vivo,即使是華為產品也沒有封殺4G手機、NB及PC,「所以美國有它的定義,不要去跟美國競爭高階的東西都沒事」。
他也樂觀看待當前台灣半導體產業,「我常常講說,台灣的威力是怎麼樣。台灣只要出一點狀況,也不要講什麼戰爭,停電、地震啊,我看大家都完蛋,蘋果、小米也不用做。」
「台灣半導體帶出的整個產業,是整個台灣西海岸變成矽谷帶,沒有這個,(全世界科技業)什麼都不能動,我們在這個產業是舉足輕重。」
為何陸這麼多廠搶不過台? 黃崇仁:這3原因 讓寶島掌控全球半導體命脈 | 雜誌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2VTM9P5


張忠謀,退休金金額曝光,台積電實際支付其7617萬1995元 https://bre.is/hK-DI-HZj


根本過譽?張忠謀退休後「台積電發展更好」 知情人搖頭曝真相 | ETtoday財經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bit.ly/3kLlG0o
記者曾筠淇/綜合報導
身為全球晶圓代工產業龍頭的「台積電」向來話題不斷,今(17)日台積電(2330)開盤價還一舉衝破500元大關,早盤最高來到506元,市值突破13兆元。台積電的創辦人張忠謀雖然已經退休,但外界幾乎總給予正面評價,因此就有網友好奇提問,「張忠謀是不是過譽了?」貼文曝光後,立刻引發網友熱議。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是世界知名半導體企業家,1986年時,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與荷蘭飛利浦電子公司共同簽約,正式成立半導體製造公司;時任工研院院長的張忠謀擔任台積電的董事長兼總裁,並帶領同為工研院出身的工程師共同籌辦。張忠謀在任職期間,曾被遴選為全球最佳經理人、最有影響力的26位總經理、亞洲企業前20大MVP等,佳評不斷,最後則是在2018年6月正式退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積電,TSMC。(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台積電。(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這名網友在PTT的Gossiping板上,以「張忠謀是不是過譽了」為題拋出討論,張忠謀先是在政府的支持下,打造了台積電,而後更是頂著各種光環榮耀退休。原PO繼續說道,張忠謀退休後,台積電反而有著更漂亮的成績,還一舉擠進全球前10大市值公司之列;因此他就好奇,如果張忠謀更早退休,台積電是不是會有更好的發展?「張忠謀是不是過譽了?」
貼文一出,網友紛紛留言回應,「沒有他,哪裡來今天的台灣半導體產業聚落,創業維艱啊!至少人家打下優良的基礎,單就片面判斷對張(忠謀)先生不公平」、「他鋪路到3nm,現在還在5nm」、「張忠謀最大的功勞:用專業經理人進行公司治理」、「他回來賣老命,做到快100歲還要被你說過譽」、「沒他鋪路真的以為能行嗎」、「安排好公司繼續發展=過譽;沒安排好公司分崩離析=傳奇」。
此外,也有不少人狠狠打臉原PO,「第一次退休台G(台積電)差點GG,逼老人家只好復出,你說呢」、「原PO不知道張忠謀已經退(休)過一次嗎」、「之前退休過一次啊」、「看來連張(忠謀)退了一次都不知道」、「早十年真的退休過,結果接班的不行」
根本過譽?張忠謀退休後「台積電發展更好」 知情人搖頭曝真相 | ETtoday財經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bit.ly/3kLlG0o


張忠謀持股市值增至572億元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
2020年9月17日 06:51張忠謀持股市值增至572億元 https://bit.ly/2ZMvv6n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昨(16)日股價收在458元,為歷史收盤新高價,創辦人張忠謀持股市值攀至572億元,大股東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也是大贏家。
此外,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以及總裁魏哲家等經營團隊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
張忠謀退休前最後一次申報持有台積電股票1.25億股,若未賣股,持股市值將自他退休時的286.25億元,攀高至572.5億元,增加286.3億元;以今年3月中旬台積電收盤價248元計算,近半年來,張忠謀持股市值增加262.5億元。
至於台積電大股東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持股16.537億股,持股市值也自3月中旬的3,787億元,攀高至7,574億元,近半年來大增3,787億元。
台積電經營團隊身價也水漲船高,劉德音持股1萬2,913張,市值59.14億元;魏哲家持股7,179張,市值32.88億元。
若同樣從以今年3月中旬收盤價248元計算,劉德音半年來持股市值增加27.12億元,魏哲家則增加15.08億元。
台積電歐亞業務資深副總何麗梅握有4,570張,從3月中旬至今持股市值從11.33億元,增加9.6億元至20.93億元。
張忠謀持股市值增至572億元 https://bit.ly/2ZMvv6n


改寫世界紀錄 屢創天價的中國古文物
作者:飛鴻踏雪
佳士得香港秋季拍賣舉行「樂從堂藏明代宮廷珍器晚間拍賣」,數百名蒐藏家進場準備競標。(中央社)
              人氣: 454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8-04-05 11:56 AM       標籤: 曹興誠, 古文物, 世界拍賣, 收藏家, 品藏古藝.品嘗古意
天價無價的古文物
中國古文物的拍賣市場一直都很熱,這幾年更是屢屢創天價!你知道中國古文物的「創天價」紀錄嗎?
我們先來看看以下幾筆屢創天價的中國汝窯古物交易吧!後續,也來品一品這些高貴藝術品的特色和趣味。
天價~歷史天價
從1992年到2017年的二十五年中,宋朝汝窯的瓷器古物在世界拍賣市場上,創下了「非凡」的飛越價值。
*1992年一件直徑8厘米的汝窯小盤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的拍賣會上以154萬美元成交。
*1992年4月,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汝窯三犧尊以5000萬港幣賣出。
宋 汝窯 三犧尊。(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宋 汝窯 三犧尊。(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二十年後,價格從「千萬」的單位翻上「億萬」~~
*2012年4月,日本藏家收藏的汝窯葵花洗以2.0786億港幣刷新了宋瓷的拍賣紀錄。
*最新刷新宋瓷世界拍賣價格的物件是「北宋汝窯天青釉洗」。2017年10月,於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北宋汝窯天青釉洗」以2億9430萬港幣的價格拍出(約合新台幣11.5億元),再次刷新宋瓷在世界上的拍賣價格。
樂從之德  古文物收藏與拍賣傳奇
眾所周知,世界上有一種人是屬於金字塔頂端的族群,他們有一樣很特別的,既「經濟」又「文化」的活動,或也可以說是「娛樂」,那就是參與古文物拍賣,人們稱之為「收藏家」。耐人尋味的是,也有人不以「收藏家」自居,而收藏品的中國古文物卻拍得了天價,創下世界新紀錄。誠然是無心插柳的境界,命中有,終須有;命中無,求不得。收藏又拍賣出「北宋汝窯天青釉洗」的收藏家,就是這樣的一位。他是「樂從堂」主人。
曹興誠:台灣人要自信 懂欣賞生活才會快樂
台灣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收藏的北宋汝窰天青釉洗」,2017年10月3日以2億9430萬港幣賣出,創下中國古瓷器的最高拍賣價紀錄。(中央社)
世界拍賣紀錄連登五年霸主的中國古文物
還有一件令人眼睛發亮的中國古文物,就是「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它的紀錄很輝煌,曾是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連四年的霸主。2017年魚藻紋罐又登世紀拍賣場,最終以1.88億港幣賣出,若加上佣金,則創下高達2億1385萬港幣之價碼。在2000年,魚藻紋罐以約4,404萬港幣拍出,十七年後又重登拍場,結果,再創下拍賣紀錄連五年世界霸主的地位。
古物與樂從觀
上述這兩件中國古文物拍賣品都是「樂從堂」釋出的。「樂從堂」的藏品很豐富,有「小故宮」稱號,主人曹興誠自己命名為「樂從堂」,意為「樂於從命」。他曾經在受訪中談到:「老天要我收什麼,我就樂於收什麼,樂於從命。」
北宋 汝窯 青瓷蓮花式溫碗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從收藏品中,「樂從堂」主人曹興誠感受到,古代,尤其是史前的古文物更是無價之寶。他曾舉一件良渚文化的玉琮為例,這是一件祭祀用品,因為是要「做給神看」的,所以它是不計成本的、真心真意做到完美為止。創作者不計時間、成本的心力灌注,造出了有靈性之美的藝術品。
從藝術品中體會到,敬天、樂從之心遠溯到遠古時代,而中華文化被稱為神傳文化,也是這樣一路延續下來的。從中國古文物中可以追尋到一些人與神交流的蹤跡。@*#(待續)改寫世界紀錄 屢創天價的中國古文物 | 曹興誠 | 世界拍賣 | 收藏家 | 大紀元 - https://goo.gl/M5Jyvw

張忠謀+劉德音/台積電/逾182位產學連署 反對IC產業開放張忠謀+劉德音/台積電/逾182位產學連署 反對IC產業開放張忠謀+劉德音/台積電/逾182位產學連署 反對IC產業開放


張忠謀vs.曹興誠 老謝感嘆:選股要選對老闆
By 吳美觀,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月 7日, 2017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圖左)及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的理念不同,決定了兩家公司未來的命運。(資料照)
本周台灣晶圓代工廠兩位大老闆出現兩個對比場景,先是10月2日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宣布明年6月交棒,次日,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珍藏的「北宋汝窯」在香港拍出11.5億新天價。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常再對投資人耳提面一句老話「選股就是要選老闆」,經營者的一念間往往決定了公司的命運。
謝金河在臉書po文指出,台積電的張忠謀董事長一生捍衛公司的經營價值,結果30年之間,台積電與聯電市值相差30倍,也許個人財富,曹老闆遠勝張董事長,但當台積電的股東與聯電的股東,命運就完全不一樣。
「1995年,聯電股價漲到175元,台積電漲到173元,兩家公司的EPS皆在10元上下,實力、股價在伯仲之間,並稱晶圓雙雄。」謝金河表示,後來領導人理念不同,晶圓雙雄的際遇也截然不同,關鍵全在領導人的抉擇。
「公司的價值可在老闆的一念之間感受出來」,老謝再舉國巨為例,這些年減資4次,資本額從220.53億減為34.91億,市值從原先的170億暴增為800億左右,而這4年,陳泰銘退還股東的錢約360億元,換句話說,這4年單是減資這個動作,加上基本面轉好,國巨市值膨脹千億,陳泰銘成了大贏家。

張忠謀+劉德音/台積電/逾182位產學連署 反對IC產業開放  

張忠謀一輩子只賺一桶金卻是典範 謝金河這麼說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十月 8日, 2017
A-A+
2017-10-08 16:33聯合報 記者陳智華╱即時報導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宣布明年要退,國內外都重視,成為討論的熱門話題。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在臉書指出,張忠謀一輩子只賺一桶金,但回過頭來看,張忠謀一生只專注做一件事,而且做到頂尖,出類拔萃,這可能才是我們要追求的典範。
謝金河說,這兩天他上網查一下張董到底有多少資產?意外發現,張忠謀除持有台積電,台積電子公司,像創意電子,精材,或是世界先進,他一股都沒有。
從上市公司訊息揭露來看,張董名下持有台積電0.48%,總股數是1.25138億股,以台積電最新的收盤價224.5元計,他手上的台積電股票價值280.93億,這印證了一句話:辣椒會辣,一顆就可以!
謝金河發現,1994年台積電上市的時候,張忠謀持有1960.1萬股,在1997年台積電改選的董事會,他持有台積電0.72%,股數是2958.4萬股。
謝金河說:「這些年,台積電專注晶圓代工,很少轉投資,即便有子公司,張董個人也不插股,台積電子公司,張董不當董監事,也不持有股票,單是這點,我肅然起敬。
謝金河進一步指出,張董到現在除台積電董事長頭銜,只有公益性質的財團法人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張忠謀當董事。從公司治理角度來看,張董單純又坦蕩,值得作為典範


1990.7.13~15 行政院長郝柏村指示嚴懲逕赴中國大陸投資者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4cvjjK

1990.7.13~15 行政院長郝柏村指示嚴懲逕赴中國大陸投資者

張忠謀+劉德音/台積電/逾182位產學連署 反對IC產業開放

1990.7.13 行政院長郝柏村:「中共有意利用政治及經濟籌碼控制台灣,對大陸經貿,應列入管理」
1990.7.14 行政院長郝柏村指示嚴懲逕赴中國大陸投資者
1990.7.15 行政院長郝柏村:「無條件」歡迎台商 中共絕不是傻子

許多年過去…請問誰是傻子?

2017.7.6
郝柏村表示,他深信當前大陸正積極推動的「一帶一路」宏遠經濟合作計畫,將會帶動周邊沿線國家走向均富道路。
郝柏村還說,國共兩黨都是「大中華統一主義者」,只有制度上的差異,但沒有統獨的分歧。他認為,兩岸年輕世代都應該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和平共存、和平發展,並從中培育出「和平統一」的共識,這個路線才是兩岸人民互利雙贏的康莊大道。

#話都給你們說就飽了
#反正信徒還是會信


台積年薪180萬超爽? 員工爆血汗真相...他科技業待3天就辭職!
By Fb, www.ettoday.net查看原始檔
▲台積電中科15廠。(圖/記者李鍾泉攝)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台灣年輕人近年飽受低薪困擾,而科技業工程師薪資優渥、福利佳,成了不少人眼中的完美工作;近日就有網友曝光台積電工程師薪資,年薪高達180萬,讓人驚呼「也太誇張了吧」。不過,高薪背後隱藏的是不為人知的辛勞,更有人在科技業報到3天,就受不了決定辭職,「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日前有網友在PTT發文,他在北部某系統廠擔任RD(研發工程師),年資5年薪水約90萬元上下,平常9點上班7點下班。報稅季來臨,媽媽特別打電話來關心,順道提朋友的兒子私立科大畢業,洗學歷上四大碩士,目前在台積電當設備,扣繳憑單薪資就有180萬。
有網友說,他在科技業封測廠當設備工程師,有位新人才剛報到3天就說「不做了」,他追問原因,對方率性回了一句話,「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他回想工作這半年,發現新人流動率超大,有人去考國考,有人出國打工,也有人回學校唸碩士,讓他突然興起想離職的念頭,「真的要在這裡做一輩子嗎」?
▲台積電、科技業高薪的背後,不是人人能承受高壓和高工時。(圖/記者李鍾泉攝)
在網路上流傳一句理工類組的工作名言,「不進GG(台積電),人生GG」,但其實風光背後,科技業乃至於龍頭台積電,有著很多不為人知的辛酸。
有台積電的員工表示,他們平常要穿兔子裝扮醜,連尿尿抽菸都麻煩,待在系統廠可以滑手機、直接走出去抽菸,也不用輪班,輪班的白天真的不好睡,外面很吵,然後出去又沒專長,只好死抱著GG不放,祈禱Morris(張忠謀)長命百歲。他說,系統廠RD以後還能拚個外商、美國新創,但台積電產線要去哪裡?「有時候不是能力比你強,只是比你耐幹,臉皮很厚繼續蹲。」
另一位科技業員工透露,其實工時長只是生理的累,只要少看電視、少上網,多睡一點就補回來了,「高壓的工作環境才是真的累」。他說,那種壓力是會讓人害怕去上班,常常連睡覺都睡不好,雖然沒待過台積電,但有同事曾是台積電員工,「我們每天喊精神壓力大的工作,在那位同事的眼中只是小菜一碟而已,看別人錢賺的多也要想,後面所付出的是什麼。」


 

一例一休負擔 張忠謀:成本增0.3%

字級:最小字型預設最大字型
分享到 Facebook分享到 Plurk分享到 Twitter2017年01月12日18:26 
(更新:新增影片、動新聞)
台積電下午舉行法說會,公布去年獲利超過3300億元,蟬聯台灣企業之冠,更再度賺超過1個資本額,董事長張忠謀親自出席法說會,對於最近各界吵的沸沸揚揚的一例一休問題,張忠謀說,約影響製造成本增加0.3%。
財務長何麗梅則補充,內部評估還可以掌控但彈性變小,作業員一向是四班二輪的輪班制,現在一例一休通過後對加班時數有限制,使得四班二輪模式會超過46小時上限,希望政府放寬加班的時數上限。
何麗梅指出,由於加班時數限制會讓員工的所得下降,這是不好的事,希望提高到10~20%至54小時以上會比較好。最主要在於一例一休通過後,第一,可能要用更多的人,第二是所得會下降,在變形工時的公司尤其是四班二輪的作業員會有這問題。而台積電在意的不是成本增加而是會有違法問題。(蕭文康/台北報導)

========================================

台積電啟示錄

推文到plurk
2016-07-20 06:00

台股成交量極度萎縮,被多數分析師視為一攤死水,養不起大魚,但在新政府上台後,儘管經濟基本面尚未改善,更爆發英國脫歐的黑天鵝事件,卻穩步向上挺進,展開一波令人意外的除權息行情。驚奇的是,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不但輕鬆完成填息,市值更創下約四兆四千多億元的新高,直追全球半導體巨擘英特爾,創造出台積電神話。
在惡劣經濟情勢中,指標性個股超越基本面的表現,往往可以當成一面鏡子,透照出台灣經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台積電連續兩年都賺進三千億元,經營績效亮麗,而董事長張忠謀更是台灣頂尖企業家,因此得到國內外投資人青睞,成為台股的標竿,甚至連中國官員都公開力邀台積電到中國上市,當成對台經濟統戰的重要目標。可惜的是,檢視台積電的股東結構,赫然發現外資持股約七成八,內資約二成二。換言之,台灣投資人擁有其股權不到四分之一,台積電實質上已是外資公司,獲利超過四分之三都落入外國投資人的口袋。換算之下,台積電今年發出一五五五.八億元股利,外資拿走一二二○.八億元,內資只有三三五億元,等於外資吃肉,台灣投資人只能喝湯。現在再把台積電當成「台灣之光」,恐怕只是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吧。
悲哀的是,台積電成為實質的外資公司並非特例,上市櫃中很多優質企業,外資持股不是過半,就是最大股東,如果不是公司法規定的限制,這些公司可能已異地註冊,成為名副其實的外國企業了。更嚴重的是,台灣經濟成長本是靠這些績優企業帶動,但它們的多數獲利卻被外國人拿走,再加上三角貿易所創造的盈利與就業為台商與外國勞工所有,可見台灣GDP摻了太多虛假的成分。也因此台灣GDP雖連年成長,但國人的實質薪資卻倒退,就業機會也沒有增加,經濟衰退變成結構性崩壞,必須進行徹底的產業轉型與推動經貿多元化,才能帶動經濟再度起飛。
由台積電的例子看來,要讓企業多數獲利為國人分享,當務之急就是讓國內資金能夠投資台灣的好企業。然而,國內資金卻在台股退潮,有些人歸責於富人稅、兩稅合一扣抵減半等內外資稅制的差別待遇。此一說法看似有理,其實不通,因為外資對台灣績優企業的高持股,係在這些稅制改變之前,並非近一、二年才暴衝,而國人對本國投資卻是逐年消退。最明顯的例證便是,我國資金已連續廿三季淨流出,達二五六九億美元,相對的,外資卻持續匯入,至七月一日累計淨匯入餘額增加到二○四○.一四億美元,直逼歷史新高水位。再由股市交易比重,散戶已由民國八○年代超過九成降至最近的四十七.七%,而外資則由八○年代不到一%增加到現今的卅五.三%,此一資金結構變化可以看出外資對台股的信心與日俱增,而本國投資人卻不斷退出台股,避走海外。
其實,此一問題的癥結與其說是稅制,根本還是在於台灣投資人的信心不足。台灣經營環境日益惡化,加上主政者以中國為解藥,不斷強化對中經貿依賴,而社會上更是瀰漫唱衰台灣的論調,彷彿台灣經濟的沉淪已是不可避免的宿命,如此一來,台灣投資人何來信心投資本國的企業?然而,台灣不乏可以值得長期投資的績優企業,甚至有很多隱形冠軍,在全球產業供應鏈居樞紐地位,卻被投資人所忽略。
總之,解決台灣低迷的景氣,很多藥方存在於內部,不必外求,其中之一就是增加國人對本國優質企業的持股。如此不但可以分享這些公司的經營成效,改善GDP成長未能由多數國人共享所造成的經濟困局,亦可提升台灣企業的本益比,充實其銀彈以對抗來勢洶洶的紅色供應鏈。而大量內資對資本市場的挹注,應有助於台灣經濟的回春。

---------------------------------------

從聯電到聯發科

推文到plurk
2016-06-22 06:00

◎ 趙倫
IC設計是否開放中資參股,爭點在個別企業利益與國家安全孰重?一時片刻不會有定論。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看今日的「聯發科」,就想起當年的「聯電」。
三十年前台灣開始發展半導體產業,培植了「聯電」與「台積電」兩家IC代工公司,並稱「晶圓雙雄」,一時瑜亮,成為台灣之光。
台積電成立於七十六年,八十三年上市;聯電更早,成立於六十九年,七十四年上市。全盛時期,聯電資本、技術、產能、市場評價皆與台積電相當,前者股價曾經寫下一八○多元紀錄,後者天價約二二○元。但時至今日,台積電總市值已經跨越四兆台幣,聯電只剩一六○○億上下,是前者的二十五分之一;股價在十二元上下浮沉,只及前者的十三分之一。
若從七十六年台積電成立起算,經過三十年此消彼長,因經營策略的不同思維,從此踏上殊途。台積電專注於技術研發,專業製造;聯電則開枝散葉,轉投資許多子公司,培養過好幾支股王,聯發科就是其一。關鍵發生在二○○五那一年。

聯電。(資料照,記者洪友芳攝)
十年前,聯電以「偷跑」方式經由第三地轉投資中國,爆發著名的「和艦案」。當時聯電所持的理由,也是中國崛起,不貼近市場就沒有活路。然而經實證檢驗,結果卻大謬不然。去年台積電稅後賺了三○○○多億元,每股盈餘十一.八二元,全球市占率穩居五成以上;聯電每股雖然也賺了一元以上,部分則來自轉投資收益,市占已落居十%以下。
也就是說,聯電把生產基地轉移中國,並沒有討到「和平紅利」的便宜,平白成了「以商圍政」的籌碼。現在中國再度劍指更上游的IC設計,這是比晶圓製造更腦力密集的敏感產業,項莊舞劍,志在「智財」,學術界憂心核心競爭力流失,居然被統媒誣為「洪素珠化」的杞人,甚至把台灣形容成寒窯,痛罵經濟部長是「三寶」。
新政府就職滿月,許多人質疑政權真的有輪替嗎?特別是行政院,多數只是換了位子,沒有換腦袋。產業外移是好是壞,用事實說話,不必打口水戰,問「聯電」的小股東最清楚。台灣如果再把IC產業奉送給中國,蔡英文要推動的「數位矽島」,還剩下什麼?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新北市民 )

------------------------------------------------------------

張忠謀勉交大畢業生 「畢業是終身學習的開始」
news.cnyes.com查看原始檔
台積電(2330-TW)董事長張忠謀今(4)日出席交通大學「開業典禮」,在演講時他指出,畢業是終身學習的開始,因此應該稱為開始典禮。

交大今日舉行開業典禮,期勉所有將畢業的博、碩士與大學生,開展人生新生涯,交大特別將畢業典禮稱為開業典禮,考量畢業是畢業生勤勉學習展開人生新生涯的出發點。

張忠謀指出,畢業典禮稱開業典禮仍不盡其意,應稱「開始典禮」,因開業是開始執業,但畢業後是人終身學習的開始,所有的畢業生們可開始有系統有計畫執行人生學習計畫,因此應該稱為開始典禮。

他也表示,交大其實是他的「外祖母校」,因他70多年前曾到過交大,他解釋他畢業於上海南洋模範中學,南洋模範中學又曾是上海交大附屬中學,因此交大其實可算是他的外祖母校。

張忠謀也透露,20年前他曾在交大教過管理課程,時間約半年左右。

根據統計,台積電內交大校友數量約3700人,占所有台積電員工數量9%,占工程師比重約20%,與清大校友數量約略接近,成大校友數則有4300人,數量較清、交還多,台大校友數則相對較少,約2000人。

--------------------------------------------

台灣最賺錢企業 台積電稱霸14年
www.msn.com查看原始檔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10日電)天下雜誌2000大調查結果出爐,其中,最賺錢公司項目再度由台積電蟬聯榜首。台積電已連續14年高居台灣企業獲利王。

天下雜誌調查,去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僅0.85%,創金融海嘯以來新低,包括製造業或服務業營業收入均呈現負成長,分別衰退3.4%及6.57%,僅金融業維持成長0.45%。

在企業營收規模方面,鴻海去年營收達新台幣4.48兆元,穩居龍頭寶座。鴻海已連續11年居台灣企業營收之冠,去年營收規模已是2006年時的5倍左右。

和碩去年營收達1.21兆元,一舉超越中油,躍居營收第2大廠;廣達位居第3,仁寶排名也由前年的第6名躍居至第4位,中油則落居第5位。

在獲利方面,台積電去年稅後淨利3065億元,蟬聯台灣最賺錢企業榜首。台積電已是連續14年居台灣企業獲利王,去年獲利已是2003年時的14.19倍。

鴻海去年稅後淨利1468億元,位居第2,台電居第3位。1050510

-----------

蔡明介比不上張忠謀?
2016年02月23日 04:10 尹啟銘

江蘇省委書記:陸堅守92共識
落腳南京浦口經濟開發區橋林新城的台積電12吋晶圓廠,預估2018年完工。(取自浦口經濟開發區官網)
迄今為止,民進黨一直不敢說明:為何對於開放陸資參股我IC設計業、紫光擬收購矽品等3家封測業,民進黨擺出的是窮凶惡極、把關到底的姿態,而對政府開放12吋晶圓廠獨資赴大陸投資則是無言默許、溫馨相送?難道是蔡明介比不上張忠謀?

IC產業分上游設計、中游晶圓製造、下游封裝測試等三大部分,台灣因為具有上中下游完整產業鏈,因此才能在全球市場擁有過人一等的競爭力。按理,IC產業政策應該做整體考量,但是民進黨卻以切香腸方式處理,只對上游設計、下游封測的開放反對到底,對於投資金額最大、技術最尖端密集、產業關聯性最高的中游晶圓製造的開放,則是裝聾作啞,什麼話都不敢說,豈非怪事!

對於開放晶圓製造到大陸投資,十多年來民進黨一貫立場就是反對,可是從去年8月15日經濟部預告要開放12吋晶圓廠獨資到大陸投資,至今年2月經濟部同意台積電申請案,長達近半年時間,不僅民進黨、蔡英文,包括自由時報、台聯黨、北社、陳博志及一些反對晶圓開放的學者,都不約而同銷聲匿跡了。

以北社2008年的聲明〈堅決反對12吋晶圓代工赴中設廠的理由〉為例,該文指稱:「晶圓代工是我國IC設計產業聚落及其他更下游的3C產業的火車頭,如果沒有晶圓代工產業對下游的IC與3C等ICT產業的永續支援,我國享譽世界的ICT產業聚落與生產製造體系將面臨解體的危機。」在反對開放IC產業的人士眼中,晶圓代工是IC產業的重中之重;政府開放了,台積電申請案通過了,為何這些反對者都成了縮頭烏龜?

民進黨政策會曾說,晶圓登陸會「經濟命脈外移中國」,現今卻閉嘴不吭聲,只敢挑IC設計業、封測業下手,其理安在?

日前我為文指出,經濟部預告鬆綁12吋晶圓廠獨資登陸、台積電申請赴南京設廠,蔡英文和民進黨紿終保持緘默,是因為業界盛傳,蔡英文數月前拜會竹科半導體大老就已答應此事。文章登出後,林全立即安排和媒體茶敘,林全說「台積電的事是我評估,跟蔡英文沒有關係」,並透露,幾個月前他就知悉此事並進行了解。

林全自2009年5月交卸世界先進公司董事長一職後,與台積電就應是非親非故,為何數月前就可以比別人先知道台積電計畫到大陸投資?其中是否牽涉到什麼內線資訊?政府開放的政策是針對所有晶圓製造業者,為何民進黨為台積電一家企業就可以「默默」改變既有的反對立場?林全先生說,此事和蔡英文沒有關係,更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其實,民進黨在產業政策的進退失據,正好凸顯出意識型態與產業生死存亡之間的衝突。近幾年來大陸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都在1/3以上。在機會與威脅之間,外國視大陸崛起是機會大過威脅,台灣則視之為威脅遠大於機會。中國大陸科技創新體系與世界連結愈來愈緊密,外國都努力在與大陸競爭和合作之間取得平衡,台灣則是一味防堵。因此我們看到Intel、Qualcomm(高通)等跨國企業前進大陸是前仆後繼,我們則是眼睜睜的把機會拱手讓給別人,有這樣的政黨和政府,我們的企業還需要敵人嗎?

(作者為國家政策基金會執行長、前經建會主委)

(中國時報)

-------------------------------------

台積電帶隊「群聚投資」南京…

推文到plurk
2016-01-30 06:00

◎ 蘇啟明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半導體產業的二大關鍵領域:一為製程技術,一為IC設計。中國決心要全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台灣高科技業的領頭羊「台積電」及「聯發科」自必是其「斬首行動」的主要目標。眾所周知的「中資參股台灣IC設計業」,即是「紫光針對聯發科的控制權」而來,其併購我三家IC封測廠的行動,還只是測試政府底線的前哨戰而己,這是「打進來」;而「台積電獨資千億,登陸南京建十二吋廠」的案子則是「拉出去」。台灣若被這一槍一箭「打進、拉出」的話,恐怕會剩不下半條命。
「中資參股IC案」因為紫光趙偉國行事乖張,惹得眾人憤慨,群起抵制,馬政府的「親中內閣」縱使想要護航、偷渡,在新國會的把關下想過關恐怕不易。可怕的是,不聲不響的「台積電登陸案」竟可能在農曆春節前就要放行!親中派不說,連台派人士都認為這案子爭議不大,因為台積電是獨資,可以守住自己的核心技術。這其實是太小看了中國人的謀略!請看一下南京市委書記黃莉新及市長繆瑞林對台灣企業的喊話:「歡迎台積電帶隊群聚投資南京,南京將以一籃子配套優惠台資企業。」
看到了吧,重點在「群聚投資」!不只是台積電而已,中國企圖將台灣的IC設計、封裝等半導體產業鏈,藉由台積電之手一併拉進南京,形成完整的產業聚落。這必定有台灣叛將從中指點,其對台灣高科技經濟的殺傷力可能更甚於「中資入股聯發科」!正當中國經濟急凍,股、匯市崩跌,外資大幅撤退的時間點,台積電及其盟友卻反以巨資投資中國,實屬不智。而這麼大的案子,我們的新國會豈可單憑台積電一面之辭,不經討論輕率放行?
大家不可忘了二○○四年,中國藉由招標案引進日本川崎重工的高鐵技術,前後不過十年,中國的高鐵技術已突飛猛進,並可大力向外輸出,演變成今日在國際高鐵巿場上,日、中師徒對抗的局面。日本雖仍保有領先的技術,但在中國「削價競爭而且品質尚可」的搶標下左支右絀,印尼高鐵案被中國後來居上攔下標案,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作者為旅美IC設計工程師)

-------------------------------------------------------

解開紅色資本密碼:為何紫光他們都要25趴?
精華簡文解開紅色資本密碼:為何紫光他們都要25趴?
解開紅色資本密碼:為何紫光他們都要25趴?
作者:朱致宜、陳良榕 2015-12-25 Web Only
調整字體尺寸
清華紫光併購台灣企業踢到鐵板,連番宣布併購引發民意高度反彈,清華紫光的大舉銀彈攻勢恐怕將止於投審會築起的高牆之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接二連三這幾樁併購案,都有一個神奇的數字貫穿其中: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入股台灣半導體公司,為何不偏不倚的都入股「25%」?

力成25%、南茂25%,以及矽品24.9%,全都圍繞著「25」。不僅趙偉國喜歡這個數字,就連中國連接器大廠立訊入主台灣電聲業者美律,也是持股25.4%。

但這數字並不是法定的持股上限。投審會發言人朱萍表示,法規對陸資入股半導體業的規範,主要是「實質控制力」,沒有規範明確的持股上限,「因為實質控制力不一定與持有股份有關。」

參與多起陸資入股案的勤業眾信執行副總經理潘家涓則表示,根據「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判斷一家公司是否陸資,主要辨別方法之一,是大陸藉股東持股是否超過30%。

因此,30%成為陸資入股的心理警戒線。而25%,則成為陸資希望對台企構成影響力,卻又能避免踩到紅線的最佳平衡點。

「一般來說,偏財務性投資但又希望有影響力的投資,持股大約是15到25%。」負責多起紫光入股案、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黃日燦解釋,單純財務投資人佔股通常不會超過10%,但紫光想要透過併購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擁有影響力,要有發言權就必須增加持股。但若增加到30%又逼近警戒線,因此最後選擇「25%」。

「這數字沒有甚麼深奧的學問,」黃日燦笑著說,他話鋒一轉,批評近日沸沸揚揚的日月光併矽品一事,也身為矽品代表律師的他憤然說:「收購25%股權說只是單純財務投資,打從第一天就沒有人相信這種事。」

「趙偉國真的太聰明了,想到操作兩岸本益比這招!」一位台灣知名半導體公司副總說,數字不是重點,重點是實質影響力。只要陸資能取得實質影響力,就能把在台灣併購的子公司財報列入合併報表,比如紫光合併力成一案若通過,力成財報就將合併至在中國上市的同方國際,台灣公司本益比太低,一來一往,就是暴利。「你的營收一塊在台灣只值十塊錢、錢都還在你家,到我家(中國資本市場)就變成50塊!」

黃日燦也認同這樣的看法,他也以立訊入主美律,提出需要三席董事的需求為例,他說,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併入財務報表。

看來,雖然25這個數字並非幸運號碼,但若能藉此掌握實質影響力,效益其實不比中樂透彩差呢!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3486#sthash.SQ6HKHyl.dpuf

-------------------------

不是單純投資 李遠哲警告:紫光背後是整個中國政府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12-18 14:47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中研院院士李遠哲針對中國紫光集團投資台灣IC設計產業提出警告,強調,這不是單純的國際間投資,背後是整個中國政府對我們的IC設計的想法,他很擔心。
紫光插旗國內IC設計產業,李遠哲警告:不是單純國際間的投資,背後是整個中國政府。(記者蘇孟娟攝)
紫光插旗國內IC設計產業,李遠哲警告:不是單純國際間的投資,背後是整個中國政府。(記者蘇孟娟攝)
紫光集團覬覦國內IC設計產業,引起科技學界日前發起「反對開放中資投資台灣IC設計產業」連署行動,也參與連署的李遠哲說,他很擔心若中資紫光入股,他們背後是整國家,若未來佔有董事長的位置,將技術移轉,將會搞到台灣將來做這方面工作的人,在台灣找不到事,因為已移到中國。
李遠哲強調,國際間的投資跟紫光的投資是不一樣的。

一個業者找上政府當局開後門

2015-12-17 06:00

張忠謀+劉德音/台積電/逾182位產學連署 反對IC產業開放台大教授林宗男(右起)、交大教授林盈達和成大教授張順志等學術界及產業界代表召開記者會,反對中資投資台灣IC設計產業,希望政府深思,不要葬送台灣資訊安全和競爭力。(記者林正堃攝)

在馬總統卸任前夕,中國國有清華紫光公司近來以資金大軍壓境,意圖從半導體產業的上游IC設計到下游封測大廠,一路入股、併購,讓所謂「紅色供應鏈」的威脅愈來愈具象。在此一紅潮效應下,台灣必須嚴肅探討政府決策程序的老問題,這個問題必須盡速終結,否則台灣的民主防衛機制始終都留有破口,人民不時遭到突襲也將難以杜絕。

一般人對於半導體產業的認識,或許不如食品安全等民生議題,理解的門檻高低有別,但是政府決策的原理是一樣的;半導體做為現階段國家的戰略產業,其牽涉的面向更是茲事體大,稍有誤判,足以動搖國本,是需要投注更大關注的公共政策。

中國政府有意染指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首先,聯發科希望中資參股,得以參與中國物聯網規格制定,當這個轉型需求出現後,聯發科找上政府高層溝通,要求規範鬆綁,以解禁中資入股;其次,政府當局接到這個個別廠商的需求後,未循由下而上的專業研析過程,而是由上而下強勢主導,交辦經濟部貫徹配合;第三,經濟部接到上級指示後,未及進行產業調查、利害關係人溝通,更未取得國會共識,即宣稱卸任前要放行;第四,在產業界、學界強力反彈後,立法院已經在朝野協商一○五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時,同意將通過主決議,現階段不開放中資投資半導體設計業,且在經濟部向立法院提出影響評估前,不得許可中國紫光三大併購案。第五,預算法第五十二條第一項規定,主決議具有強制力,行政機關必須依主決議辦理,因此喧騰一番後,本案暫時畫下分號,必須留待明年選出的新民意再做決定。

這樣的決策模式,基本上在近八年間反覆出現,兩岸服貿協議是前一個顯例,因而爆發公民運動,執政黨因而在去年底選舉慘敗,但社會也付出集體代價。不料,政府絲毫未從失敗經驗中記取教訓,在夕陽西下的權力基礎與民意支持下,繼續重複少數決定的行事風格,顯然我們的制度是出了問題。

這次的事件,尤其要提出來強調的是,聯發科想引紫光參股這件事,原本還沒這麼容易啟動社會警覺機制,但是中國紫光這「豬一樣的隊友」,竟然一口氣入股矽品、力成、南茂三家全球排名第三、第五、第九大的台灣封測廠,全球市占率達十七%,這可就驚動了社會大眾,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脫口說出「紫光這樣搞,讓我開放IC設計綁手綁腳」,十分道盡箇中三昧,從另個角度看,如果紫光沒這麼旁生枝節、粗魯壞事,這個政府不就準備要在更關鍵的IC設計開放上橫柴入灶了嗎?那麼這個國家的安全閥究竟何在?

問題不只這些,府院方面給聯發科開後門的打算並未終止,明年一月十六日選後,本案將重起爐灶再度搬上檯面討論,因此五二○卸任前仍是火線議題,這時將牽涉兩個問題,一是行政權是否能排除權力干擾善盡專業,至少應包括經濟部的產業佈局分析,科技部對機密敏感科技的把關,而後才可能提出客觀的政策報告,做成操之在我的投資審查;二是開放中資入股IC設計涉及辦法的變動,立法院又已做成主決議,明年二月一日成立的新國會結構,是另一個影響決策品質的場域,全體新選出的立委對於本案的態度,似乎在選前有必要表明,以提供選民投票時的重要參據。

不過,一個業者找上當權者就想打通關的案例層出不窮,在明年五二○之後仍可能發生,正本清源之道,應在民選產生的國家元首其治理國政、擬定政策的內部流程、行政立法的分際,乃至與業界及公民社會的溝通對話,必須符合民主程序,才可能獲致決策正當性,確保國民最大利益。未來該如何約制總統循正道而行?政治菁英不能再繼續迴避這個核心問題。

謝金河:謎樣紫光集團 董監事竟零持股 | 財經 | 即時 | 聯合新聞網 - http://goo.gl/pQ2BHF

謝金河:謎樣紫光集團 董監事竟零持股

2015-12-16 10:05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 圖/取材自新華網
童子賢接受採訪談紫光事件。(記者鍾張涵/攝影)

分享為了對抗日月光.矽品董事長林文伯不惜找上大陸紫光集團以「私募」方式參股,對照日月光之前以「公開收購」矽品25%股權的方式,日月光不只股權被稀釋,更會退為第二大股東,董座張虔生被紫光逼急了,喊出同樣要用55元在公開市場收購矽品百分百股權,這中間過程不禁讓外界好奇,大陸紫光集團究竟是什麼來歷?背後的董事長趙偉國又是何許人也?
財經專家謝金河在臉書上PO文表示,來自大陸的紫光集團其實就像一團謎,讓人摸不著底細。這個集團最近在台灣到處用鈔票砸人,「我問我的記者說,你暸解多少趙偉國這個人?他是什麼來歷?大家都說不出所以然。」

1988年創立的紫光集團地點就位在北京中關村,原是北京清華大學校辦企業,後來變成清華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1993年又改為清華紫光總公司,2005年又變身為紫光集團有限公司。紫光集團最近改組是在2010年,由清華控股控紫光股份51%,北京健坤集團控49%,但現任董事長趙偉國控有95%的健坤集團只花了1.53億人民幣,就拿到49%的紫光股份股權。

謝金河分析,從股權演變來看,紫光集團現在持股只剩0.99%,清華控股也只有6.62%,最大股東竟然變成西藏紫光卓遠股權投資公司,「最奇怪的是董監事零持股,這個現象很不尋常。」

此外,從財報來看,今年前三季,紫光股份營收91.92億人民幣,淨利1.46億人民幣,總資產55.42億人民幣,前三季EPS 0.56人民幣,PE本益比是161倍,「從財報實在看不出紫光有那麼大的威力。」

無獨有偶,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日前公開接受媒體訪問時也提及,說紫光董座趙偉國「不過就是個炒股的投資者」,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昨天更表示,某個程度上他贊成郭董的講法,「可以去看看紫光集團的報表,報表會講話」,這家公司本業獲利不高,可是到處併購,但話鋒一轉,童子賢也認為,「其實這也沒什麼不好。」

----------------

 

一個業者找上政府當局開後門

推文到plurk
2015-12-17 06:00
在馬總統卸任前夕,中國國有清華紫光公司近來以資金大軍壓境,意圖從半導體產業的上游IC設計到下游封測大廠,一路入股、併購,讓所謂「紅色供應鏈」的威脅愈來愈具象。在此一紅潮效應下,台灣必須嚴肅探討政府決策程序的老問題,這個問題必須盡速終結,否則台灣的民主防衛機制始終都留有破口,人民不時遭到突襲也將難以杜絕。
一般人對於半導體產業的認識,或許不如食品安全等民生議題,理解的門檻高低有別,但是政府決策的原理是一樣的;半導體做為現階段國家的戰略產業,其牽涉的面向更是茲事體大,稍有誤判,足以動搖國本,是需要投注更大關注的公共政策。
中國政府有意染指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首先,聯發科希望中資參股,得以參與中國物聯網規格制定,當這個轉型需求出現後,聯發科找上政府高層溝通,要求規範鬆綁,以解禁中資入股;其次,政府當局接到這個個別廠商的需求後,未循由下而上的專業研析過程,而是由上而下強勢主導,交辦經濟部貫徹配合;第三,經濟部接到上級指示後,未及進行產業調查、利害關係人溝通,更未取得國會共識,即宣稱卸任前要放行;第四,在產業界、學界強力反彈後,立法院已經在朝野協商一○五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時,同意將通過主決議,現階段不開放中資投資半導體設計業,且在經濟部向立法院提出影響評估前,不得許可中國紫光三大併購案。第五,預算法第五十二條第一項規定,主決議具有強制力,行政機關必須依主決議辦理,因此喧騰一番後,本案暫時畫下分號,必須留待明年選出的新民意再做決定。
這樣的決策模式,基本上在近八年間反覆出現,兩岸服貿協議是前一個顯例,因而爆發公民運動,執政黨因而在去年底選舉慘敗,但社會也付出集體代價。不料,政府絲毫未從失敗經驗中記取教訓,在夕陽西下的權力基礎與民意支持下,繼續重複少數決定的行事風格,顯然我們的制度是出了問題。
這次的事件,尤其要提出來強調的是,聯發科想引紫光參股這件事,原本還沒這麼容易啟動社會警覺機制,但是中國紫光這「豬一樣的隊友」,竟然一口氣入股矽品、力成、南茂三家全球排名第三、第五、第九大的台灣封測廠,全球市占率達十七%,這可就驚動了社會大眾,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脫口說出「紫光這樣搞,讓我開放IC設計綁手綁腳」,十分道盡箇中三昧,從另個角度看,如果紫光沒這麼旁生枝節、粗魯壞事,這個政府不就準備要在更關鍵的IC設計開放上橫柴入灶了嗎?那麼這個國家的安全閥究竟何在?
問題不只這些,府院方面給聯發科開後門的打算並未終止,明年一月十六日選後,本案將重起爐灶再度搬上檯面討論,因此五二○卸任前仍是火線議題,這時將牽涉兩個問題,一是行政權是否能排除權力干擾善盡專業,至少應包括經濟部的產業佈局分析,科技部對機密敏感科技的把關,而後才可能提出客觀的政策報告,做成操之在我的投資審查;二是開放中資入股IC設計涉及辦法的變動,立法院又已做成主決議,明年二月一日成立的新國會結構,是另一個影響決策品質的場域,全體新選出的立委對於本案的態度,似乎在選前有必要表明,以提供選民投票時的重要參據。
不過,一個業者找上當權者就想打通關的案例層出不窮,在明年五二○之後仍可能發生,正本清源之道,應在民選產生的國家元首其治理國政、擬定政策的內部流程、行政立法的分際,乃至與業界及公民社會的溝通對話,必須符合民主程序,才可能獲致決策正當性,確保國民最大利益。未來該如何約制總統循正道而行?政治菁英不能再繼續迴避這個核心問題。
----------------------
請問總統女士先生

推文到plurk
2015-12-17 06:00
今年初,中選會打著花費可以少五億,台灣不要年年都在選舉為由,決定合併總統與立委大選,卻始終無法解答新立委二月一日就職,新總統要到五二○才就職,從選完到就職,一百廿五天的看守期裡,究竟會產生多大的變數?
答案正在逐漸浮出水面。經濟部長鄧振中宣稱將在「卸任前」開放中資投資台灣IC設計產業,目前已經有四百廿四位台灣學者以公開連署方式表態反對,但是府院高層置若罔聞,極有可能選在大選後確定開放政策,目前低調,只為了避免影響朱立倫的選情。
看守政府可以做出綑綁新政府的重大決策嗎?遇到「堅守崗位,戰到最後一刻」的政治人物,他真要擇「惡」固執(雖然那是他一直相信的「善」),與新民意起衝突時,甚至可以依憲法解散國會,那時會是多巨大的政治海嘯呢?
想要約制舊政府在「空窗期」裡為所欲為,首先是得新民代夠強夠硬,而且人數夠多,才能阻止野心政客強渡關山。這一點有賴選民的智慧。
其次,總統候選人怎麼看待前朝太上皇的政策指點?朱立倫已經說他反對開放了,一旦馬政府選後硬幹,他能怎麼辦?蔡英文或宋楚瑜又有何對策?這是我在總統辯論上最想問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新總統為什麼要等四個月才能接班?看守期這麼長,合理嗎?馬總統不會放棄他的法定任期,解套之計,無非就是新總統要來切割總統與立委大選?還是自願縮短任期,犧牲小我,讓國家大政的未來運作有更合理的權力交接空間?我們唾棄圖一己之私的政客,但是誰來承諾國家的長治久安?(藍祖蔚)
--------------------
竹科園區廠商求售?

推文到plurk
2015-12-17 06:00
◎ 鍾秉霖
最近台灣電子業併購、入股,沸沸揚揚。國際併購,一直是商界大事,因為透過整併,可以讓企業大量膨脹Organic Sales以外的營收,且企業規模及競爭力更迅速壯大。一般併購,可從水平、垂直、集團式併購區分;其中最具侵略性的是集團式併購,或稱「一條龍」。最近中國紫光的蠶食鯨吞,就是「一條龍」式垂直、水平兼具的掠奪。
紫光新聞熱之際,又有媒體報導,竹科園區廠商爆求售潮。事實還待求證,就像某大老曾透過雜誌說,紫光只是炒股者,筆者也曾在十一月廿日投書說明紫光背景,今足證明所言不假。最近該大老又說,政府不要放選舉假,似圖要求看守內閣開放中資入股IC設計產業。隨後即出現園區IC設計廠商求售潮報導。然而IC設計仍屬禁止中資投資類,這求售潮耳語,是否暗示「這不只是某大廠個別要求,是業界普遍需求」?意圖製造「輿論」,再配合某大老所言,加大力度要求政府開放中資投資IC設計?政府實應審時度勢,切勿又落人圈套!
而即便園區廠商求售中國確有其事,不也證明台灣政府怠惰、廢弛政務?一則未能提供產業安身立命的投資及經營環境,再則未能提早、充分研究中國「十三五」規劃對台灣IC產業的重擊,造成好不容易形成聚落的IC設計業將落入敵手?
另外,若因台灣業者經營不善,不敵中國業者,導致出售或被收購命運,則也該檢討是否「短視近利」,未能長期深耕研發,並取得智財權的保護傘,而只是一昧求取短線利益?
中國十三五規劃提出「半導體民族供應鏈」,目標在帶領中國於二零二五年走向製造強國,台灣某些大廠是否受此制約,在無法拿掉中國奶嘴之際,又因缺乏智財權保護,無法打入其他國際市場,只好反過來逼迫台灣政府,為其量身開放中資?這更清楚說明,為何筆者當年(代表荷方)參與成立TSMC時, 台、荷合資各方,都極為重視IPRs保護傘,直至今日TSMC仍然如此,所以不論到哪裡,也都能游刃有餘。
良性併購,造成一加一大於二的利基。惡意併吞,特別是帶有政治目的之嗜血式掠奪,則只是個別企業得利,對國家產業可能是萬劫不復的災難!
政府在FDI及爾虞我詐的國際併購遊戲中,有責任打造一個具優質誘因的租稅、產業、資本市場,獎勵留才的所得及工作環境,讓企業、人才、資金,充分發揮其綜效;最重要的是政府及國會應因時制宜,建構一個既能考量國家安全需求,又有助於經濟產業發展的法律及政策環境。
(作者為美商台港區法務主管,曾任台灣飛利浦法務主管)

紫光案有沒有作弊?

推文到plurk
2015-12-15 06:00
◎ 蔡克
中國的紫光集團收購台灣的科技公司,引起一些人的恐慌。但大部分人卻只用民族主義的眼光來看此事,而模糊了焦點。其實中資來台不一定是壞事,重要的是中間過程有沒有作弊。
甲、乙二人合組一公司,各有五十張股票。若甲要把他手上的股票賣與丙,那是他們二人的事,與乙無關。但若甲要多印五十張股票賣給丙,那就不是與乙無關了。除了攤薄乙的權益之外,丙入股的錢亦可能有部分給人吃掉,這就是作弊了。從陳止戈投書「趕走一匹狼,迎來一頭虎」一文看,紫光的入股方式是後面的一種。
一家上市公司,乙不是一個人,而是眾多的股東,甲不能直接印新股給某丙。正確的發行新股方法,是配股由現有的股東認購。現有股東或有人不願認購新股,也不能把新股直接配給某丙。丙若要入股此公司,唯一的方法,是去市場購入舊的股票。若丙是在新股發行前已成為股東,他亦可以有配股認購權。顯然,紫光目前不是現有股東,否則不會成為話題。
上市公司的某些大股東,把公司看成是私人禁臠、予取予求,把小股東當作不存在。監管單位的人,公務員心態、專業不足,更給予這些禿鷹機會,侵吞小股東利益。
(作者為德國波昂大學經濟學博士,著有《經濟學 生病了》叢書)
-------------------
「金股」擋紅潮 應列選項

推文到plurk
2015-12-15 06:00
◎ 黃世澤
中國國有企業紫光近日四出收購,十月宣布收購硬碟大廠Western Digital主要股權,再透過Western Digital吞下Sandisk後,近日入股台灣多家封測大廠,紫光甚至揚言,如果台灣政府放寬規定的話,下一個吞下的就是聯發科。
雖然世貿組織宗旨鼓勵自由貿易,但自由貿易的前提是不影響國家安全,因此,中國對科技業的併購,一旦影響國家安全就全數擋下,只限消費性電子產品容許中國併購。像中國聯想購下的IBM個人電腦部門,現時買下Western Digital和Sandisk,都是做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主,一般不會擋下。但中國想買任何涉及晶片核心技術的公司,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會擋下來,因為晶片核心技術涉及國家安全,絕無中資入股空間,只會容許美國的盟國,主要是北約成員國入股。而這次紫光入股台灣的晶片封測大廠,若用美國標準來看,根本沒有可能容許敵國的國有企業入主,台灣政府若然批准有關申請,馬英九除了賣台,根本沒有其他解釋。
封測廠向中資投降,筆者還可理解東主們的心理,皆因封測廠近年利潤微薄,日子相當難過。為免中資有可乘之機影響國安,政府大可向封測廠提供資助,甚至學法國、英國政府做法,乾脆由國家入股,以保障安全。國安基金與其入股托市,圖利少部分人,倒不如入股封測公司,真的保障國安。而入股聯發科,就肯定想取台灣科技產業的命,聯發科憑手機IC設計成為業界龍頭,讓中國可以入股的話,今日可以拿下聯發科,明天可能就要拿下台積電,那台灣還不會被中國困死才奇怪!
因此,台灣不單在關鍵科技產業上的併購不能讓步,如果台灣科技商人仍要堅持中資入股,千方百計想繞過台灣政府的審批,就乾脆由政府入股取而代之,甚至引進英國「金股」(Golden Share)的做法,英國政府在主要國防包商英國宇航系統(BAE Systems)、飛機引擎製造商勞斯萊斯(Rolls Royce),以及負責英國航空管制的(NATS)保有具否決權金股,若公司決策有違國家安全,政府只要動用一股金股的否決權即可否決,其他股東都不得異議。為保障台灣國家安全,蔡英文既屬留英出身,大可參照英國做法,避免中資持續入侵。
(作者為居港英籍時事評論員,曾任香港互聯網專業協會政策小組召集人)
-------------------
15年來對中開放總體檢

推文到plurk
2015-12-15 06:00
15年來對中開放總體檢
15年來對中開放總體檢
◎ 蔡易如
自二○○一年台灣對中國政策轉向積極開放有效管理以來,台灣歷經了民進黨政府開放一千八百多項工業產品赴中投資,放寬中小企業投資上限。二○○八年國民黨政府進一步放寬投資上限至淨值六十%,兩岸開始海空直航,簽署金融MOU,兩岸可互設金融分支機構,並開放高敏感性高科技如晶圓、面板、封裝測試、IC設計至中國投資,二○一○年簽署ECFA降低兩岸關稅。自二○○一年至今將近十五年來,對中之經貿政策的結果如何?
以台灣與南韓的資料作一比較,台灣的實資薪資自二○○一年陷入停滯性狀態,南韓的每人GDP自二○○四年超越台灣,二○○一至二○一四年間,南韓的實質薪資總共正成長了十九.九%,台灣則十四年來共負成長二.六%。以失業率來看,台灣自二○○一年起從未低於南韓,而且波動與不穩定性高於南韓。
台灣對中國自由開放的結果,迥異於經濟學教科書的雙贏效果,歸諸於執政者不查兩岸間人才、資金、技術缺乏國與國間語言、文化差異的天然屏障,使台灣的比較利益不斷外移至中國。因此,其他國家對中開放,人才等要素不會外流,而能釋放其產業人才移轉至更高階的產品,兩岸間的開放反使台灣失去創新的動能。
最近,過去享受國家租稅優惠補貼的資訊電子業高科技廠商加快腳步外移中國或引入中資,但台積電擬赴中投資高階的十二吋晶圓廠,必要性為何,即使獨資,但專業人才赴中是否也提高被挖角的風險,聯發科如讓中資入股,則大幅增加技術外流可能性。台灣的人才外流,執政者或轉而想吸引亞洲人才、國際人才到台灣,但吸引自己台灣人才與外國人的成本孰低,如果不防止台灣的人才技術的流失,不先止血、只想輸血,是否只是捨本逐末,亦無法改善台灣的經濟困境? (作者為國立聯合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
-------------------------
紫光引爆原子彈,兩岸業界趕著變天前通過審查

撰文者風傳媒主筆室 風傳媒精選 瀏覽數:4000+2015-12-14

photos放大顯示 台灣科技產業面臨紅色供應鏈的衝擊,政府在該卡該放間為難。圖為104資訊月電腦展。(風傳媒陳明仁攝)
全球半導體界「第一土豪」、中國清華紫光趙國偉,周五在台灣丟下原子彈,一口氣擲了6百多億入股矽品、南茂,連同10月底近2百億買力成,總計花了快900億。

這些作法不僅震撼半導體科技產業,也震驚台灣社會,同時再次引爆「反中、傾中」、「開放、管制」之爭。

坦白說,紫光如此「高調」的作法,對應台灣內部的社會氣氛,顯得相當不智。這些投資案全部要經濟部審查通過才成案,在大選耳熱及社會疑慮下,經濟部是否有「勇氣」讓三個案子全部通過,是令人懷疑。

但換個角度看,卻也隱約可看出兩岸產業界對明年換黨執政後,兩岸經貿與投資可能重返保守、限制之路的疑慮,因此這幾個中資入股案、台積電赴中國設12吋晶圓廠案、開放IC設計(為聯發科鋪路)案等,全部都搶著卡在明年520前要通過審查定案。

不過,正如兩岸關係已走進「深水區」一樣,兩岸經貿與投資亦復如此。台灣原本全力卡住、限制的科技產業投資,早已經從組裝及低階的產業走向技術含金量高的產業。政府該卡該放、社會應如何看待,也到了必須面對抉擇的時候了。在面對這個問題時,最好先拿掉「感情因素」與意識型態,回頭看看過去的歷史,再想想這些產業與台灣經濟的未來。

從李登輝時代的戒急用忍開始,過去20年的兩岸投資管制政策,現在回頭檢討,其失敗殆無疑義;這些限制既未拖住中國產業進步與經濟發展,反而讓台灣廠商痛失發展機會─從石化、汽車到科技面板等無一例外。反倒是政府不重視、未特別限制的產業與小型企業,因為不受管制,而有機會在中國市場打下一片江山。

而這次紫光引爆的「紅色供應鏈來襲潮」起因在北京近年全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因為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半導體市場,但自給率低到只有2成不到,每年進口半導體2300億美元,金額超過原油進口金額。北京以「進口替代」的思維扶植及發展半導體產業,中國的作法就是如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說的「以市場養技術」。

有人說中國不是完全自由化的市場,政府的黑手影響過鉅,因此台灣企業不該去 ,政府不該放─事實上這恰恰是一個錯誤的推論。正是因為中國市場不是完全自由化,政府有極大的影響,因此幾乎可預期其發展本土半導體的目標可順利達成。台灣企業除非不要中國這個市場─事實上是沒有一個廠商作得到─否則想方設法到中國或甚至加入紅色供應鏈,已是非走不可之途了。

也有人認為台灣擁有技術優勢的產業與企業都該限制去中國,以免「資匪」,這又是一個眛於現實的想法。對岸實力己強,甚至已超越台灣的產業,要你何用?台灣企業去了也是在紅海中競爭,難有優勢─例如電子商務。台灣仍有優勢的產業與企業,先到中國投資,既能得到較佳的條件,又能先插旗占地盤,掌握先機才有發展優勢。待中國本土企業與技術都起來後再去,為時已晚─如面板是近年最鮮明的例子。

扁朝時期放行晶圓8吋廠赴中國投資後,堪稱扁朝中最了解產業、曾任扁政府經濟部、經建會、行政院副院長等重要官職的林信義就說,台灣的晶圓廠應在大陸還未成氣候前就趕快去,「早就該放幾隻老虎,去管大陸這片叢林,去咬破壞價格的猴子」,就是這種思維。

如果現在封測領域仍有優勢的矽品因受政府限制,無法加入紅色供應鏈,中國大概就是全力扶植本土封測廠江蘇長電,不必幾年,待其成氣候後,矽品大概情況會更慘而不是更好吧?再換個角度看,過去大家都擔心及罵企業赴中國投資、資金外流等,現在對方一口氣奉上900億給台灣,豈不該笑納之?

倒是經濟部既倒楣又尷尬,所有案子搶著政權更替前通過審查,經濟部審也不是、不審也不是;要否決這些投資案也難,因為明知擋住企業可能害死他們;審查通過又要被基本教義派罵「傾中賣台」,拖延審查則被罵延誤企業商機。左右為難、裡外不是人。但民進黨既然已展現準備執政的架勢,倒是表態一下,對這些投資案及未來兩岸經貿投資的態度吧。

紫光案有沒有作弊?

推文到plurk
2015-12-15 06:00
◎ 蔡克
中國的紫光集團收購台灣的科技公司,引起一些人的恐慌。但大部分人卻只用民族主義的眼光來看此事,而模糊了焦點。其實中資來台不一定是壞事,重要的是中間過程有沒有作弊。
甲、乙二人合組一公司,各有五十張股票。若甲要把他手上的股票賣與丙,那是他們二人的事,與乙無關。但若甲要多印五十張股票賣給丙,那就不是與乙無關了。除了攤薄乙的權益之外,丙入股的錢亦可能有部分給人吃掉,這就是作弊了。從陳止戈投書「趕走一匹狼,迎來一頭虎」一文看,紫光的入股方式是後面的一種。
一家上市公司,乙不是一個人,而是眾多的股東,甲不能直接印新股給某丙。正確的發行新股方法,是配股由現有的股東認購。現有股東或有人不願認購新股,也不能把新股直接配給某丙。丙若要入股此公司,唯一的方法,是去市場購入舊的股票。若丙是在新股發行前已成為股東,他亦可以有配股認購權。顯然,紫光目前不是現有股東,否則不會成為話題。
上市公司的某些大股東,把公司看成是私人禁臠、予取予求,把小股東當作不存在。監管單位的人,公務員心態、專業不足,更給予這些禿鷹機會,侵吞小股東利益。
(作者為德國波昂大學經濟學博士,著有《經濟學 生病了》叢書)

逾182位產學連署 反對IC產業開放中資

2015-12-14

〔記者劉婉君、吳柏軒/綜合報導〕經濟部長鄧振中表示將在卸任前開放中資投資台灣IC設計產業,中國紫光集團更大動作宣布入股台灣三家半導體封測廠,引起各界疑慮與反彈;由學界發起的「反對服貿協議開放資通訊產業聯盟」,本月十日在網路上啟動「反對開放中資投資台灣IC設計產業」連署https://sites.google.com/site/noic919/),到昨晚十時許、短短兩天已有超過一八二位學界、電機資訊產業專家及社會各界人士響應,且人數持續增加中。

  • 由學界發起的「反對服貿協議開放資通訊產業聯盟」,10日在網路上啟動「反對開放中資投資台灣IC設計產業」連署,短短兩天已有超過182位連署。(路透資料照)

    由學界發起的「反對服貿協議開放資通訊產業聯盟」,10日在網路上啟動「反對開放中資投資台灣IC設計產業」連署,短短兩天已有超過182位連署。(路透資料照)

  • 由學界發起的「反對服貿協議開放資通訊產業聯盟」,10日在網路上啟動「反對開放中資投資台灣IC設計產業」連署,短短兩天已有超過182位連署。(記者劉婉君翻攝)

    由學界發起的「反對服貿協議開放資通訊產業聯盟」,10日在網路上啟動「反對開放中資投資台灣IC設計產業」連署,短短兩天已有超過182位連署。(記者劉婉君翻攝)

學界發起連署 提五大訴求

交大資工系特聘教授林盈達、台大電機系暨電信所教授林宗男、成大電機系暨電通所教授李忠憲共同發起的「反對服貿協議開放資通訊產業聯盟」,去年為反對服貿開放中資投資第二類電信,在網路發起的連署引起產學界高度重視,有包括中研院院士在內的六七二位學者、專家響應。

台灣IC業產值 全球第二

針對近來馬政府有意開放中資入股台灣IC設計產業,該聯盟認為攸關台灣未來高科技產業命脈,影響國家安全與競爭力甚巨,還有半年就卸任的馬政府匆促做此重大決定「極為不妥」,因此再度發起「反對開放中資投資台灣IC設計產業」連署活動,籲馬政府應確實扮演看守內閣角色,重大決策留待新政府以更縝密評估和嚴謹討論方式決定。

連署活動網頁除了聲明書外,還有Q&A,詳細分析開放中資入股台灣IC設計公司後的影響,並提出開放是短多長空、將喪失主導性等五大訴求。

連署書指出,去年台灣IC產業產值在全球市占率約廿二%,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IC產業對台灣整體競爭力至關重要;聯盟了解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也樂見兩岸IC設計產業合作結盟,但反對喪失台灣產業主導性,「開放中資以入股的形式鯨吞台灣IC設計產業」。

中資入股 台灣將失主導權

連署書指出,台灣IC設計公司股權分散,中國政府資金一旦長驅直入,只要掌握十%或十五%關鍵股權,就能掌控經營權及未來發展方向;中國IC設計水準很難追上台灣,然而一旦中資入股,在對岸市場與中國政府雙重壓力下,台灣業者將很快喪失主導性與主控權,屆時技術、高階製程、最先進研發、上下游客戶長期關係,全都會遲早、合法的透過內部移轉方式,被中資學走、搬走,進而在中國建立他們自己的產業供應鏈。

攸關台灣命脈 籲政府深思

更何況,紫光集團已承認是中國政府支持的國營企業,聯盟不能忍受中國政府掌控台灣半導體產業關鍵上游的IC設計公司,更不能容許中國國企藉由參股台灣、建立自己的紅色供應鏈,甚至移作中國國防軍備所用。因此呼籲政府深思慎行,切勿一步錯、全盤輸,葬送台灣高科技產業的未來命脈。

------------------------------------

竹科出售潮?

推文到plurk
2015-12-12 06:00
當前台灣經濟最大的警訊,是中資的侵門踏戶,與馬政府有意棄守半導體產業,開放中資參股我IC設計公司。寒風吹襲下,據媒體報導,成立卅五年、台灣高科技重鎮的新竹科學園區,有一半的廠商想賣掉自己,園區最熱的話題是「有沒有門路找到中國買家?」這種竹科「出售中」(ON SALE)現象,是否意味台灣科技產業走到盡頭,令人憂心。
台灣經濟以出口為主,但今年以來出口卻「連十黑」,且連續六個月兩位數負成長,十一月出口年減達十六.九%,衰退幅度創金融海嘯以來最糟。官員坦承對今年GDP能否「保一」,感到悲觀;而台綜院、花旗集團皆已下修到一%以下,「保一」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了。平心而論,出口衰退雖是全球普遍現象,但台灣的出口表現不但不能與歐美日等先進經濟體相比,即便在亞洲新興市場中亦落居末段班。而台灣出口衰退,未能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固然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科技產品的關稅在ITA(資訊科技協定)中,多數已經得到免關稅待遇,而即將簽署的ITA2更擴大了免關稅的品項,關稅上的劣勢可有效彌補。由此可見,我出口衰退的癥結,乃是產品競爭力退化,這正是台灣產業崩壞的轉折。
我國的產業,特別是科技業,正面臨嚴苛考驗,若謂其處於存亡關鍵,亦非危言聳聽。而竹科正是台灣產業具體而微的縮影,對台灣經濟興衰更有一葉知秋的預知功能。竹科成立於一九八○年,係以發展科技產業為主,截至今年六月,核准廠商已經超過五百二十家,員工超過十五萬人,近三年平均產值均突破兆元。其中半導體產值佔七成,是我國半導體重鎮,也是全球科技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環,在九二一大地震時,曾因供應鏈斷鏈造成全球科技產業的震撼。除了經濟上的突出表現,更被學者譽為抵禦中國的「矽屏障」(Silicon Shield),重要性無與倫比。諷刺的是,鄧小平改革開放,以台灣加工出口區為師,設立了四個經濟特區,為中國後來三十年經濟大躍進奠下基礎;竹科的成功發展經驗,亦是中國學習參酌的範例,如今卻淪落到部分企業向中國賣身求售的地步,令人不勝唏噓!
坦言之,台灣科技業的困境在於,缺乏轉型創新,因此無法搭上工業4.0、物聯網、機器人、綠能產業、電子商務等浪潮,只能固守舊的領域,前不著村,後面卻有追兵趕至,此即中資以國家隊的姿態,以市場做為誘餌,配合關稅障礙,壓縮台企的發展空間,企圖迫使其束手就範。此一情勢日益嚴峻,中國指標性的清華紫光集團來勢洶洶,在短短兩個月內已經分別取得力成、矽品、南茂各約廿五%股份,矛頭更指向我IC設計龍頭聯發科,而業者與官方態度顯然樂觀其成,凸顯竹科出售潮並非空穴來風。更令人憂心的,我部分業者甚至排除自己人的購併,寧願拉攏中資,引狼入室,譬如矽品公司派百般刁難抗拒日月光參股,卻輕易將四分之一股份售予清華紫光。台灣科技業的未來,敗於競爭力衰退之餘,更可能毀於業者短視近利的作法。
「中國買台灣」的陰謀算計,以及可能導致台灣科技產業被連根拔起,全面崩潰,不是「易幟」變成中國公司,就是坐以待斃,本報早已多所討論、提醒。我們認為此一議題攸關台灣經濟興衰,政府必須拿出有效對策︰一則振興產業,鼓勵創新轉型,強化全球競爭力,方有生存之利基;再者,健全資本市場,不能讓台灣企業的價值在資產價格崩跌中遭到嚴重低估,造成中資有機可趁,挾國家龐大資金購併,買下台灣的重要企業。無奈忠言逆耳,馬政府眼中只有中國,每天唸著「向中國傾斜」的咒語,看來竹科待售的悲歌只會不斷奏起。

---------------------------------------------

紅潮淹台,馬朱雙簧?

推文到plurk
2015-12-16 06:00
◎ 陳安文
中國紫光集團氣焰囂張擬收購力成、矽品及南茂等半導體封裝測試公司股權,不只數百位教授連署反對「染紅」,三位總統候選人之中,國民黨的朱立倫也表示反對;民進黨的蔡英文則表示,台灣社會疑慮深,問題未釐清前,沒開放空間;親民黨宋楚瑜雖認為是好事,但需有政治槓桿防火牆。另一方面,立法院朝野達成共識,半導體設計攸關台灣國安、科技及產業佈局,經濟部應嚴審,提出專案報告前不得許可。社會普遍反彈,且聲浪愈來愈大,何以致此?是國民黨政府有意趁總統大選選戰火熱之際偷偷放水?想試探國人容忍的水溫?還是馬英九總統被中國逼迫不得不出賣台灣產業利益?不得而知。但讓筆者注意到的是,這幾乎全民罵翻天的當下,竟不見馬總統出來說句話,是默許?還是馬、朱雙簧測風向?
要思考的是,每當外界批評馬英九是看守總統、跛腳總統,馬總統總會強力反駁,聲稱擁有總統全部職權絲毫未變,會盡力做好本份。既然是以當家作主自許的現任總統,為何任令紅潮淹沒台灣、蹂躪企業?難不成與中國站在同一陣線欺負自己人?
台灣媒體也很奇怪,只要求總統候選人表態,卻未要求現任總統說個清楚!是認為朽木不可雕、無三小路用?還是被統派媒體「議題操作」而不自知?
(作者為公務員,新北市民)
交給新國會、新政府決定
◎ 謝文欽
針對國民黨政府在執政最後階段竟無預警擬由行政院、經濟部著手規劃於五二○前撤銷中資投資台灣高科技IC設計產業的禁令,全面開放中資「有條件參股」我半導體產業上、中、下游(設計/代工/封裝/行銷),力拚在任期內開放中資投資台灣IC設計產業,這種未經詳細評估、也未經過國會討論、業界及人民參與、監督之下所採取的貿然決策,對於台灣科技關鍵核心技術機密的保有及經營都會產生巨大影響,將產生嚴重的「經濟安全」問題。
一九九六年《瓦聖納協定(Wassenaar Arrangement)》因晶片具有國家安全考慮,所以管制敏感性高科技輸往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等國家。晶片除了商用用途外,軍事上亦載有晶片事涉敏感。此所以中國四處收購,擬藉由投資參股獲取關鍵技術,卻頻遭各國打臉的原因。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佔我國出口比重二十三.三六%,佔整個產業的產值達十二.一六%,去年產值突破二.二兆台幣,光是IC設計產值達五千七百億台幣以上,創造二十萬就業人口,貢獻GDP產值一.一兆台幣,已堪稱是國寶級產業,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援此,在五二○前新舊政府交替期間,相關機關應先邀請專家學者、業者等集思廣益,交換意見,針對諸如:中資參股是否會涉及竊取商業機密及關鍵技術、不當挖角我國人才與產業外移,就中資來台投資比例規定檢討、敏感科技保護法立法必要性等評估討論,並交由新政府及新國會參酌民意進行審酌,而不應貿然決定全面鬆綁如此重大決策,才是負責任的作法。
(作者曾任國會助理,台北市民)
--------------
〈林保華專欄〉中共口中的經濟侵略

推文到plurk
2015-12-16 06:00
過去,中共把跨國企業在其他國家的投資與行銷都叫做「經濟侵略」,其實現在中國企業對外擴張,才是真正的「經濟侵略」,即使是民企背後也是國家。馬雲最近收購香港《南華早報》,就被認為是要幫助中國改善形象。
對台灣更是併吞。因為中國早已認為,收購台灣比攻打台灣付出的代價要小。這七年多來,馬英九把台灣的經濟搞得一塌糊塗,尤其藉證所稅摧殘台灣股市這個資本市場,讓台灣資金外流,股市一直處於低本益比階段而便於中國收購台灣的重要產業,有理由懷疑這是不是馬英九對中國的裡應外合?
面對這次中國紫光的敵意收購(從他們威脅要禁止聯發科產品進口可見一斑),尤其經濟部長鄧振中開放中資收購的言論,似在傳達馬英九的御旨。馬對事關國安的中資收購行動至今不發一語,更見其中玄機。
美、韓、澳等國因為洞悉中資的收購意圖而採取限制行動,反而一直是中國獵物的台灣,政府還要開門揖盜。對這種賣國政府,台灣人民一分一秒都不能放鬆警覺。
中資對外侵略的不擇手段,從不久前印尼選擇中國建造高鐵可知。日本從二○○八年有意建造雅加達到萬隆的高鐵就開始進行周密的前期工程準備,並且交了地質圖紙,印尼政府今年九月初拒絕了半年前才插手的中國政府。但是在中國邀請相關官員訪問中國之後,中國在沒有做任何前期工程的情況下,居然在九月下旬突然得標!有日本媒體揣測,是中國行賄,印尼官員把日本圖紙交給中國。中國的回報是不必印尼政府擔保出資,由中國與印尼的民間企業簽署協議。也就是說,就是未來印尼企業賴賬,中國也難以追究。這種工程是否安全,會不會爛尾?
要掏空台灣核心產業的紫光集團,是中國清華大學控股屬下的企業,清華控股原來的黨委書記是胡錦濤兒子胡海峰。二○○九年清華同方,因在非洲納米比亞涉嫌詐欺、行賄而被調查,兩名納米比亞人與一名中國人在納國被捕,胡海峰將以證人身分接受調查,胡海峰才被調離清華。
面對中國人就腿軟的馬政府官員與某些台商,對中資的侵略行徑,敢於阻止嗎?即使台積電費了一番苦心、做了周全準備投資南京,一旦中國政府使出抓捕企業高管的手段,就如當年奇美那樣,台積電是否擋得住?
如果馬英九以暴衝出賣台灣為他下台後尋找中國歸宿,台灣公民力量也應該採取以牙還牙行動阻止,否則可能一鬆懈成千古恨。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
當半導體與農業的血脈流失

推文到plurk
2015-12-16 06:00
◎ 陳吉仲、施宜君
報載中國紫光併購台灣兩家封測公司,未來也瞄準具指標性的矽品,台積電前進中國設廠,成為這幾天熱門產業新聞;而農業部門也被綠委踢爆,朱立倫家族成立公司,進行兩岸農業買辦,台灣農業的品種技術因此大量外流。
過去,中國對台策略的改變,一直有特定團體和個人穿梭兩岸,擔任買辦的媒介,除了與農民大量契作導致產銷失衡,造成農民損失;且常因無產地標示而被仿冒台灣產品或混充次級品低價高賣,破壞台灣產品聲譽;中國還提供各種優惠在其境內複製台灣生產基地,致使台灣農產品不但沒在中國市場開疆闢土成功,更在全球的市場不斷萎縮。
舉例來說,一九九五年台灣與中國農產品在日本國內市場都佔約百分之七點多,現在台灣農產供應鏈被中國截斷,只剩百分之二點多,中國攀升到百分之十四,顯示台灣的對外市場,不但逐漸被中國取代,甚至反噬,連台灣國內的市場,都將充斥中國農產品。
台灣擁有先進的農業品種和技術,未來與國際競爭勢必要擺脫與開發中國家的價格競爭,從cost-down模式,轉向研發創新的高質化產品,區隔平價與高價市場,而品種和技術正是農業生產的利基,也是讓產品價值提升的方法。而台灣生醫具有國際領先地位,未來規劃也將發展生技醫藥產業,農業可與生技醫藥跨業結合,形成加乘效果。
而台灣糧食安全自給率只有33%,多數仰賴進口,未來必須保障品種,才能增加自給率、維護糧食安全。且加入TPP後,面對自由貿易市場,開放農產品項勢不可擋,維護台灣農業優良的品種和技術,才能與國際競爭。
因此管控農業敏感科技是必要的,但現行有的法律,只有品種管理,並未落實品種輸出的管制,且罰則過輕。民進黨執政,曾提出敏感科技保護法,惟馬政府上台,兩岸關係不見緊密,只見單方失速傾斜,因欲討好中國,法案擱置至今,貨貿談判更要開放320項農產品,對台灣農業無異是加速失血。
未來,政府應把品種權視為智慧財產權,除了和國際法規標準接軌,保護台灣的農業血脈,未來也應排除障礙,爭取加入國際組織,讓品種技術專利能更落實。
當前世界潮流趨勢,是把內需市場與物聯網和智慧生產結合的工業4.0,藉以加速其國內產業轉型,而IC設計應用領域廣,與整體產業轉型息息相關。對台灣而言,無論對GDP貢獻,或站在未來產業發展的角度,掌握工業部門命脈的IC設計和農業發展,都應該儘速推動敏感科技保護法的制訂,以減少台灣優勢技術的外流。
同時,國家應該策略性訂出敏感技術,和關鍵發展產業,進行總體戰略的佈局,讓各部門有清楚的發展圖像和產業願景可依循,才能增加投資、加速轉型,從谷底翻身。而馬政府應在民主政治角度,停止重大投資審查和貨貿談判,交由新民意決定台灣的未來,不應在卸任前躁進行之。(作者分別為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新境界研究員)
----------------------
文:張靜芸(新台灣國策智庫助理研究員)

中國紫光集團一日內連下兩城,豪擲688億台幣取得台灣矽品、南茂兩家封測大廠的股權,繼取得台灣第二大封測廠力成25%股權後,再度插旗台灣封測業,輿論一陣譁然。紫光入股台灣半導體產業,一口氣佔據17.4%的全球封測市佔率,不僅因具高度壟斷性引起爭議,更令人擔憂的是紫光集團本身屬性。

►紫光入股3台廠 工業局:會嚴審,開放投資不代表會核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擘畫未來十年中國從製造業大國邁向製造業強國的戰略計畫,更是中國第一次從國家戰略層面,描繪邁向製造強國的第一份十年行動綱領,其中半導體產業更是重中之重的關鍵項目。

由中國官方主導的戰略性主權基金-清華控股,在入主紫光集團取得51%的控股後,紫光集團遂成為半導體「國家隊」,成為中國戰略性收購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執行者,積極展現打造中國晶片產業鏈的野心。在中國產業戰略考量下,紫光併購案已非單純公司與公司間的競爭,更涉及台灣國家安全問題,面對中國勢在必得、來勢洶洶的大動作併購台灣封測大廠,台灣怎能不設防?

相較紫光集團對美國與南韓半導體大廠美光及SK海力士收購與入股計畫,均遭該國政府以國安因素與避免產業核心技術外流為由阻擋,反觀台灣政府的態度實在耐人尋味。首先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在北京的演講中建議,中國官方應該對台灣施壓開放產業,否則應禁止既有台灣品牌或台灣製造的晶片在中國銷售,並高調放話若法規鬆綁,有意投資甚至合併聯發科。

正當台灣各界憂慮中國挾帶大量資金衝台灣而來,紅色供應鏈將再度衝擊台灣產業之際,沒想到我們的經濟部長鄧振中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表明:「台灣除了進一步開放別無他法」,更提及政府正考慮撤銷陸資投資台灣半導體設計產業的禁令,希望在任期結束前完成這項工作。

馬政府表明預設開放立場,後又祭出五大陽春配套措施,包含應提出產業合作策略並經專業審查通過、對投資企業不得具有控制能力、陸資投資人於專案審查時應承諾陸資股東不得擔任或指派其所投資事業經理人、擔任董事人數不得超過其他股東擔任的總人數、不得於股東大會前徵求委託書等。其中對於企業控制力的指標,將如何裁定,擁有25%的控股雖未過半,但對企業可以說不具控制能力嗎?

面對中國資金對台的強硬態度,配合鬆綁禁令,所端出的配套措施竟是如此的不嚴謹,形同虛設的法令,馬政府如何能善盡保護核心產業的職責並取信國人!


台灣半導體產業是國內少數的兆元產業,更是僅存的高毛利產業,台灣政府挹注了龐大的資源扶植培養,是台灣經濟奇蹟的核心與關鍵技術,中國與台灣關係極其敏感與特殊,引進中資將引發的效應非同小可。開放資金進駐,儘管有助於產業壯大,但需要擔心的是企業的核心技術是否會因此移出台灣轉移中國,台灣苦心經營的重要產業與經濟命脈恐受到中國箝制成為附庸,台灣供應鏈融入紅色體系,台灣產業的大片江山將直接被接收。

中資對台投資,選在馬政府即將下台前湧入台灣,在大選前對台投資的消息不斷,這樣的時機選擇背後動機也值得國人注意。中國長年對台採行「以商逼政、以經促統」的統戰策略,也一直將「經濟吸納統戰」作為對台工作的指導原則,常利用中國培植的經濟傀儡,收購台灣重要媒體或企業。

但近期在馬政府有意配合的情況下,中國一改過往檯面下私相授受的低調路徑,由暗轉明,不僅頻率劇增,規模也較以往來得大,顯然是理解到明年大選後可能的政黨輪替,以及在2月1日代表新民意的國會開始運作後變數大,於是搶在馬政府執政末期大舉登台。

中國資金在台灣的規模原本不大,尚不足以構成具影響力的「經濟槓桿」,但從近來種種跡象顯見,未來相較中國對可能上台的民進黨政府將採取強硬的威脅態度,可預見的是中國另一手,正透過「買台灣」的經濟吸納,企圖用利益改變台灣民意意向,蠶食削弱台灣經濟實力並獲取台灣經濟資源,靈巧的施展其慣用的「一手蘿蔔、一手棒子」的兩手策略。

台灣企業的價值在市場價格中遭受嚴重低估,中國趁勢挾持龐大國家資本與銀彈加速購併,在台攻城掠地戰無不克。馬政府刻意忽視危機之所在,復以高度迎合,正好落實中國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的權謀說法,馬任期最後的數月,他的傾中列車與政策暴衝正在加速狂飆,面對這樣的現象,除嚴加把關朝野有責之外,國人更需嚴加監督,更重要的是產業與人民需有高度自覺,才能免除台灣科技產業被連根拔起,不可逆轉的浩劫

--------------

小心紅潮淹台灣

推文到plurk
2015-12-13 06:00
◎ 曾迺強
今年將邁入尾聲,台灣電子產業卻接連拋出中資入主台資的重大訊息,不僅反映兩岸電子業此消彼長,更再次引發「紅色供應鏈」侵台疑慮;比起「軍宅」、「滅頂」等事件,國人更應關注近期「紅潮」來襲現況。
中國最大IC設計晶片廠紫光集團今年十月才入股台灣封測廠力成不久,又將再砸五六八億元入股矽品,同時投資一一九.七億元認購南茂等兩家台灣封測大廠,不到五十天,紫光陸續參股台灣第二、三、四大封測廠各二十五%股權,意欲建立記憶體產業的一條龍拼圖,震撼業界。
無獨有偶,中國連接器大廠立訊在今年四月併購台灣連接器二線廠宣德後,本月初再下一城,入股電聲元件大廠美律,成為持股二十五.四%單一最大股東。
儘管投審會聲稱為確保關鍵產業、人才不外流,將考量被投資事業的技術與規模做為准駁參考;但隨著市場成長放緩與生產成本提高,全球半導體產業正掀起併購狂潮,中資參股或併購台灣產業已是兩岸產業競合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全球半導體在今年前十月併購交易規模超過一三六○億美元,比去年多出四倍以上。再以兩岸電子業來看,台灣業者的市值或本益比漸居下風,中資參股或併購台灣電子業漸成燎原之勢。
例如台灣「面板雙虎」友達、群創目前合計市值不到中國京東方的一半;廈門三安光電在二○一二年取得台灣第二大LED晶片廠燦圓光電十九.七七%股權後,現已把台灣的競爭對手晶電遠遠拋在腦後,兩岸電子業此消彼長的情況將會陸續浮出檯面。
誠然,兩岸產業互相分工與結盟,固然可提升產業競爭力與進一步布局全球,從台積電宣布赴中國設立獨資晶圓廠即是一例;但台灣電子業面對具有相當敏感性的中國「紅色供應鏈」參股或併購,恰好反映台灣電子業經營困境惡化現況,除了「軍宅」及「滅頂」等新聞,你我及政府更應關注「紅潮」的後續影響。(作者曾任兩岸財經記者)

---------------------------------

三個問題請教張忠謀先生

推文到plurk
2015-12-14 06:00
◎ 林維熊
根據媒體報導,台積電將在南京投資30億美元晶圓廠。此案因金額龐大且技術先進,不但牽涉公司股東長期利益,也影響台灣經濟長期競爭優勢。而台積電主導此次決策者,知識背景在工程領域,縱有多年商業的直覺經驗,惟仍欠缺嚴謹的策略經濟知識素養。本文據此對該投資案,深入分析,指出其策略不週延之處。以下討論分成三大主題:一、成長率高有什麼市場策略含意?二、中國市場的未來成長性如何?三、策略不同調的衝突問題
一、複合成長率高有什麼市場策略含意?
台積電依其中國業務過去五年複合成長率超過50%,做為投資中國的因素。以高成長率做為決策的依據,易生幻覺。原因在於基數大小直接影響成長率高低,例如業務從10億美金成長到 15 億美金,成長金額為5 億美金,成長率高達 50%;同樣的業務成長金額,如果基期業務是100億美金,則其成長率只有 5%。只看成長率,不管基期大小,就會誤用數字的市場策略含意。中國晶片設計業發展初期的總金額少,基期低,成長率高。若依此制定投資策略,勢必誤判市場長期趨勢。對於投資金額龐大的晶圓製造業,誤判市場長期趨勢,必帶來高風險。
二、中國市場的未來成長性如何?
關鍵在:中國晶片設計業發展初期的高成長率能持續(sustainable)多久?三種經濟力量正在作用。第一種經濟力量是中國各種生產因素成本不斷上升,壓縮下游企業利潤。第二種經濟力量是產能過剩,市場價格割喉戰,下游企業收入遽跌,進一步壓縮它們的利潤。這兩大經濟力量讓中國下游廠商留給其上游晶片商的利潤與市場空間越來越小。第三種經濟力量是全球製造地的變遷,印度與印尼等龐大人口經濟體將成為全球企業未來投資焦點。這三大經濟力量會使得中國市場對晶片的相對需求量大幅度下降。
三、台積電投資中國的策略含意是什麼?
衍生需求的經濟概念指出晶片設計廠對晶片製造的需求,衍生自終端電子產品的需求。所以,判斷中國晶片設計商對台積電製造的需求,必須分析中國終端產品商需求特徵是什麼。眾所周知,中國終端電子產品商的市場競爭策略是價格競爭,低價競爭策略需要低成本為基礎,這種低成本的壓力會一層一層往上游蔓延,台積電難逃其壓力。因此,台積電在晶圓代工市場不走低價競爭策略與中國終端產品商的低價競爭策略,上下游不同調。當一家公司銷售與製造部門的功能性策略無法互相搭配,就注定這家公司遲早會出問題。雖然目前我們談的是分屬上下游的獨立公司,但是策略不同調的本質仍然存在。結果就是,造成上下游公司的無形交易成本( transaction cost)上升。
策略之難,難在遠眺未來,完美的策略必須兼具理性與夢想。無理性的夢想,如過去 20多年來台商的中國夢投資策略,一一破滅,後果正由台灣全體居民一起承受。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的原始意義也適用當前台灣企業決策者。(作者為策略管理經濟學家,管理經濟學博士)

------------------------------------

張忠謀+劉德音/台積電/逾182位產學連署 反對IC產業開放  

封測染「紫」 本益比上看20倍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13 02:08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日月光及矽品比較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大陸紫光集團短短二個月內相繼入股我力成、矽品及南茂三家封測廠,合計三家全球市占達17.4%,威脅日月光18.4%的龍頭地位。
這三筆投資是紫光全球重要布局,相繼以每股75、55及40元的入股價格,等於也拉高台灣封測股本益比,有利提升整體封測族群價值。

紫光上周五(11日)宣布入股矽品及南茂,分別取得24.9%及25%股權,是循10月入股力成25%並取得一席董事後,展現二個月狂砸881億元的豪氣,更震撼全球半導體產業。

紫光此番接連出招,且都鎖定台灣半導體產業,凸顯台灣封測產業本益比偏低。

因此,法人預期,台灣整體封測族群本益比將由目前11~13倍,整體拉升到18~20倍,成為台股新吸睛族群。

半導體業者分析,紫光在大陸享有的本益比高達60~70倍,即使以75元入股力成,以55元入股矽品或以40元入股南茂,以力成今年每股純益可達4.8~5元,矽品每股純益可達3元,南茂約2.5~2.6元,本益比僅約11~13倍。

即使紫光投入龐大金額入股台灣三家封測廠,但紫光透過投資這三家封測廠、經由矽品等本益比的提升,就能換取超過二倍以上獲利,這樣的交易,怎麼算,紫光都是最大贏家。

即使紫光提出入股矽品案遭政府擋關,但已挾成為大陸封測龍頭題材,有助於在大陸資本市場上的股價表現。

紫光入股台灣三家封測廠,已讓全球不少想搶進大陸市場的科技公司眼紅,爭相與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洽商入股,預料後續入股案還會不斷浮出檯面。

紫光宣布入股力成後,力成股價由50元左右站到70元之上;預料矽品明(14)日開盤也將直衝漲停價50元,並向60元價位叩關;南茂也還有24%以上價差。

---------------------------

去中國設廠,機密會洩漏?台積電工程師的心聲:你以為張忠謀有這麼笨

photos放大顯示 圖片繪製:恰爾斯

紅色供應鏈/馬政府去年底加速放行聯電砸四一二億在廈門合資建設十二吋晶圓廠,八月再同意台積電獨資登陸,擺明就是要協助中國紅色供應鏈的早日完成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n94vEO

---------------------------

最近小科科界比較大的新聞,應該就是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申請到南京設十二吋晶圓廠,可能是剛好在政治比較敏感的時期,就會引發許多人想東想西的,媒體、酸民、政客、名嘴通通出籠,光看新聞標題就可以吵得沸沸揚揚,但或許拋開其他政治因素,你會覺得張忠謀還滿厲害的,跟這些人想得不一樣!

很多朋友都是tsmc的,到南京設廠很早就開始計畫了。這次投資金額將近30億美元,但整個都是獨資進行的,這也是目前台灣去大陸投資的最高金額!根據報導,這個廠的月產能為2萬片12吋晶圓,會在2018年下半年開始生產16奈米製程,這個產能大概占了目前台積電全部產能的2.5%,台灣仍是台積電最大的基地。

老實說,其實大陸12吋晶圓廠生產成本還是高於台灣的,為什麼台積電要這樣做呢?而且還是在總統大選前遞件,是不是太敏感?台積電的機密會不會就這樣散出去了…好像好多人都質疑很多這樣的事情。

台積電同學表示:「你以為張忠謀這麼笨啊?」

台積電目前最先進的製程和研發基地都在台灣,登陸的目的是為了客戶和市場,這樣做也是為了將客戶引進來,台灣這樣吵來吵去的內耗,真的一點幫助也沒有。張忠謀認為台灣的交通支援方面把幾百個工程師從一個廠移到到另一個廠,整個花費、時間、成本都低,而大陸設廠的好處,主要就是就地供貨這樣。其實台積電這樣世界級的公司,走的是「服務」,有朋友是台積電的HR,還需要常去各國挖角留才,連遠在印度有的學生還沒畢業就要想辦法先急著簽下來,這樣才有辦法提昇競爭力,而且愈來愈不好做了,眼界還只在台灣嗎?

提昇良率之後,三星和台積電明年下半年都有很有可能量產10奈米晶片,如果台積電又把iPhone 7整個吃下來,是不是又變成台灣之光了呢?突然想起以前畫的張董語錄:「我工作,所以我存在。」

是張忠謀老了?還是政府蠢了?
新頭殼newtalk 文/林介平
張忠謀+劉德音/台積電/逾182位產學連署 反對IC產業開放
過去20年未積極考慮赴中國投資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雖然年歲已高,但掌握市場趨勢與推動研發方向的能力依然銳利如昔。圖:中央社資料照片
世界第一、台灣龍頭的晶圓代工廠台積電7日正式宣布,向政府申請赴中國南京投資設立12吋晶圓廠與設計服務中心。這不是台積電第1次赴中國設廠,卻象徵著台積電面對市場、中國資金、設廠成本等因素綜合考量後的策略性思考的轉變,台積電的動向標示著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成功故事,可能加速在中國進行複製。

據研調機構IC Insights調查,英特爾(Intel)第2季營收119.46億美元,蟬連全球半導體龍頭寶座;三星(Samsung)仍居第2位,台積電第2季營收66.29億美元,位居第3。韓國的海力士(Hynix)排名第4,手機晶片廠高通(Qualcomm)排名第5,台灣的聯發科則排名第13。台積電與聯發科在全球激烈的市場資金與技術競爭中,得以持續居於優異的市場地位與獲利能力,無疑是台灣的驕傲。

20年來,當眾多的台灣電子廠商浮沉在毛利率只有3%、4%的經營困境時,台積電長期維持在40%的水準,台積電持續的發展先進技術與高獲利,非但在台灣培養了大量的高階技術人力,更讓數萬名員工的所得傲視同儕。

台積電內部估算,世界上每賣出一支低階智慧手機,就貢獻台積電4美元。每賣出一支中階智慧手機,貢獻台積電6美元。每賣出一支高階智慧手機,貢獻台積電9美元。

台積電20年前在上海松江所設的晶圓廠並不算成功,原因很多,但核心問題在於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策略成效遠不如預期。如今在聯發科積極爭取引進中資入股之際,台積電也決定赴中國投資設立先進的12吋晶圓廠,顯示今昔相比,中國政府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決心、市場的壓力與台灣本身的競爭條件都出現顯著的變化。

過去20年未積極考慮赴中國投資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雖然年歲已高,但掌握市場趨勢與推動研發方向的能力依然銳利如昔,日前他在馬英九總統視察的場合親自對馬表示,對台灣未來供電的穩定與環保政策的憂慮。與此同時,中國打造紅色供應鏈的企圖卻愈來愈急迫。

10月29日,北京微電子會議上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對著台灣半導體業者說,「商業是對等的,你不對中國半導體開放投資,我們只能去台灣挖人、台灣既然不讓我們投資,我們就禁止在台灣生產的產品在中國銷售。」雖然台灣半導體業者多數對趙偉國囂張的態度與狂妄的辭彙很不以為然,然而有業者表示,「這就是中國發展半導體產業的霸氣,中國是專制政權,透過證券市場的高本益比,他們以金融手段、市場換技術等策略,爭取建立自己供應鏈的決心,3、5年內是不可能逆轉的。」

此所以,聯發科希望開放中資入股,讓中資持有一定比率的聯發科股權可以讓中國將聯發科視為「自己人」,以免中國運用對付高通的反壟斷法動輒處罰10億美元。

對台積電而言,雖然不能與聯發科的處境完全類比,但在高科技產業高度競爭的壓力下,也容不下絲毫差池。中國在政治指導經濟的大戰略下,要求高通入股中芯半導體,要求英特爾入股紫光集團旗下的展迅,目標固然是建立自己的半導體產業鏈,但意在言外的挑戰壓力自然落在聯發科與台積電身上。

中國集成電路發展綱要〈中國稱半導體為集成電路〉於2014年6月24日公布,並迅速成立1200億人民幣規模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中國宣稱,中央投資將帶動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的投入累計超過5000億人民幣,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反觀台灣,面對中國在半導體領域來勢洶洶的挑戰,非但沒有提出相關因應策略與措施,一年半來投資環境反而持續惡化;包括台灣兩大政黨對未來供電穩定性的承諾仍未讓包括台積電在內的廠商安心,產業界企盼的員工分紅遞延課稅遲遲未能完成修法財政部甚至因歲入不足打算賣出開發基金的台積電持股,部分團體抗爭台積電中科設廠案,地方政府仍因應無方,在在顯示台灣自我弱化的政治結構正持續敗壞台灣的未來。 

如今,台積電終於下定決心前往中國投資12吋晶圓廠,這樣的決策不是張忠謀老了,而是我們的政府蠢了,民眾也許該愁了!

---------------------------

老美黑手伸進晶片自由市場?張忠謀一席話曝玄機
15:472021/11/16老美黑手伸進晶片自由市場?張忠謀一席話曝玄機 - 財經 - 中時新聞網 https://bit.ly/30DQCvd
全球晶片荒問題未解,有專家預估至少會延續至2023年,將對許多企業造成營收衝擊,而美國為了拿回解決晶片荒的主導權,要求各大廠商提供庫存、訂單及銷售數據,引發美國想竊取機密、重建當地供應鏈霸權的批評。近日,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發言似乎也有弦外之音,他提到,自由貿易是解決晶片荒的解方,但現在自由貿易卻多了一些條件,過去主張自由貿易的美國,近來突然要在境內增加積體電路製造比重,這就是條件。
美國想重新掌握半導體供應鏈的話語權,今年9月,美國商務部在半導體高峰會上,以解決晶片荒、加強供應鏈透明度為由,要求汽車製造商、晶圓代工廠及相關廠商繳交被視為商業機密的庫存量、訂單、銷售紀錄等數據,並訂下45天後的11月8日為繳交期限,最後包括三星、台積電、聯電及英特爾等大廠都繳交問卷。
然而美國強硬的手段招致不少批評,北京商報報導,中國大陸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美國處於晶片短缺的狀態,尤其汽車晶片領域,美國可以從得到的資料看出廠商究竟把晶片銷往何處,另一方面,數據的掌握也能夠使美國半導體廠商在同行競爭中更具優勢,即我能夠看到你的底牌,但你看不到我的底牌。」
此外,白明點出,繳交資料給美方難保他們不會被洩露給自家廠商,「畢竟誰也不能保證三星、台積電的數據交給美國商務部,商務部就不會將數據公布給英特爾這類的廠商,沒人能監督他的公正性,這種做法其實吃相很難看。」
而張忠謀近日的發言也透露美國對半導體產業鏈的重要性,張忠謀在APEC經濟領袖會中提及,近期自由貿易多了一些條件,但大部分條件產生不良的後果。
隨後面對媒體提問會中所稱的條件是指什麼內容?張忠謀回應,例如半導體,美國要在自己境內多做一點,其實美國一直主張自由貿易幾十年,現在就突然增加了一個條件,「要在自己境內多做一點,這就是條件。」
不僅如此,張忠謀也強調,晶片荒實際上是「用晶片的」低估需求,非「製造晶片的」低估用的需求,且雖然任何關鍵零組件短缺都是嚴重問題,然而自由貿易、自由競爭的自由市場,仍舊是解決晶片荒最好的方案。老美黑手伸進晶片自由市場?張忠謀一席話曝玄機 - 財經 - 中時新聞網 https://bit.ly/30DQCvd


LTN經濟通》印度打壓中企 手段比美國還狠
2023/05/05 07:24LTN經濟通》印度打壓中企 手段比美國還狠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18DOXd
  在邊境衝突、疫情肆虐後,印度對中戒心提升。(彭博)
 2020邊境流血衝突後 印度就強化對中企監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不管是出於政經、國防還是人權道德因素,中美關係日漸緊張已是難以改變的趨勢,但是近年中印關係也不太好,印度政府打壓中企的動作從未停歇,美國看似主導圍堵中國戰略,但印度其實也有自己想法。
 據美國商業民調機構Morning Consult調查顯示,約43%印度人將中國視為最大軍事威脅,這甚至比宿敵巴基斯坦的排名更靠前,究其原因,與中印2020年爆發邊境流血衝突有關,印度自那時起便開始嚴密監控中企在印度的投資、金錢流向、稅務及營運。
 印度2020年開始頒布外國直接投資(FDI)新政,要求與其接壤的國家在投資印度或是參與公共建設投標之前,皆必須提前在主管機關登記審查,而中國是印度最主要的投資國,因此該政策也被認為是替中國量身定做,且在政策推出後,中企赴印投資數量也確實出現「斷崖式下跌」。
 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中企2021年對印度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年減近7成,僅剩6318萬美元(新台幣19.44億)。
  雖然中印衝突不斷,但2國商業往來仍密切,尤其是手機市場,截至2021年仍被中國佔領。(路透)
 印度手機市場 幾乎被中國品牌通吃
 不過,印度製造業基礎「先天不良」,印度自開國以來就專注重工業製造,有能力造火車和大型機械,卻對消費性電子等商品力有未逮,導致紅色供應鏈大舉入侵,印度短時間要「排毒」有一定難度。
 印度的中國分析及策略中心研究員Namrata Hasija表示,雖然中印偶有邊境衝突,但商業往來仍密切,尤其是手機市場,完全被中國佔領。在2021年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中,年銷售量達1.62億支,其中前5大品牌,中國就佔了4款,小米市占率甚至高達25%。
 印度作家Prakash Nada撰文批評,中國正以「一手打架,一手賺錢」的方式來智取印度。她指出,先有和平再有貿易本應是國際關係間的正常邏輯,但中印2國卻是例外。
 Prakash Nada續指,儘管2國邊境衝突不斷,雙邊貿易額卻於2021年突破千億美元大關至1257億美元(新台幣3.8兆),其中印度對中國逆差高達694億美元(新台幣2.1兆),並以電子及機械產品佔最大宗。
  印度近年常利用稅收、簽證等方法刁難中企,逼其撤出市場。(美聯社)
 打壓中企招數多 拒頒簽證斷你根
 於是,事情終於迎來變化。2022年印度企業事業部接到匿名舉報,指出在印中企可能存在欺詐等違規行為後,印度找準機會拿手機市場開刀,使得共擁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60%以上市佔的華為、小米、vivo和OPPO,先後被以不同原因接受調查,他們的資金不是被查扣就是凍結,至今仍未取回,部分手機廠商如「榮耀」也因經營受阻,無奈撤離印度市場。
 印度近年還常利用稅收和法律合規等手段打壓中企。自2020年起,至少有500家中企受到印度稅務和合規性普查逾200款的中國App,包含TikTok(抖音國際版)、微信(Wechat)等,也被印度以「維護國安」為由禁用,中國App在印度幾乎不見蹤影,嚴厲程度比美國更狠。
 Namrata Hasija分析,繼2020年邊境衝突後,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肆虐也讓印度國內反中情緒高漲,印度政府必須對民眾反中情緒有所回應,但是國內手機硬體設備需求又無法完全擺脫中國貨的前提下,加強對中企的稅務審查和禁用App就成了印度的選項之一
 而手機行業僅僅只是印度打壓中企的1個縮影,印度先前早將簽證拿來用作限制中國的工具,據多名在印度的中資企業負責人表示,印度近2年幾乎完全暫停中國赴印簽證的發放,這讓中企無法更換管理層,部分企業破產或者癱瘓,印度擺明是要斬草除根。
  外界猜測,懲罰中企或許能為莫迪在國內施政評價上起到加分作用。(美聯社)
 印度殺雞儆猴 震懾其它外資
 對於印度而言,接受中國產業鏈的進駐意味著他們只能跟在中國後面,失去超越中國的機會,所以印度的舉措才被外界解讀是要預防中資過度滲透,順勢扶植本土產業。
 此外,印度還可能希望通過整頓中資來震懾其他外資,從政治影響的角度來看,懲罰中企在印度的反對聲浪最小,這或許也能成為印度總統莫迪在國內政治中的加分項。
 Namrata Hasija表示,雖然印度明知挑戰中國不容易,但是為了確保長期經濟安全與穩定、鞏固產業供應鏈,仍需透過投資基礎建設,並以境內龐大且廉價的勞動力,還有規模4億人口的中產階級消費力來擴大吸引其他外資,印度的經貿改革步伐雖然緩慢,但已經在推進之中。LTN經濟通》印度打壓中企 手段比美國還狠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18DO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