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復活者聯盟 讓老戲院重生
復活者聯盟 重新點燃Darling的熱情 - http://goo.gl/tuAYk8
2016-02-22 03:39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小鎮復活者聯盟」投入萬國戲院行銷計畫。 圖/倪巧儒提供
分享南華大學學生組成「小鎮復活者聯盟」,為嘉義縣萬國老戲院與大林小鎮量身打造觀光旅遊宣傳片、設計小旅行路線,不僅喚起鄉親對昔日生活記憶,也吸引外地人來觀光。小旅行一天最高曾帶過三團、一百卅名旅客。
「萬國戲院」是大林鄉親過去重要的娛樂場所,隨著產業型態改變與人口外移影響,戲院榮景不再,結束營業後,曾改作茶室、卡拉OK、餐廳等,還遭遇兩次祝融,但建築依然矗立,見證著大林的輝煌與沒落。
團隊也擔任在地小旅行導覽員。 圖/倪巧儒提供
分享南華大學傳播系、文創系、視媒系的七位學生組成「小鎮復活者聯盟」團隊,申請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獲補助,拍攝「大林浪漫小旅行」宣傳片,並設計有關萬國戲院的周邊商品,如明信片、杯墊、書籤、卡片、悠遊卡貼紙等,帶動地方觀光產業。
團隊召集人倪巧儒表示,團隊花了約半年走訪各處,發現許多世外桃源。像曾是垃圾山,如今卻充滿異國風味的「六三公園」,還有巴比松法式料理教學餐廳,教導烹飪法式料理和用餐禮儀,以及保有奉茶文化的百年中藥行等。
團隊將這些景點規畫成小旅行路線,由團員擔任導覽,不少遊客是嫁出去的女兒、在外地工作的大林人,帶著孩子回鄉看看。
「社區行動計畫沒有結束的一天。」倪巧儒說,目前團隊仍在為社區服務,去年底還到六三公園種植花卉,打造成「大林後花園」
復活者聯盟 重新點燃Darling的熱情
門20多年的老戲院,曾是嘉義大林(Darling)小鎮鎮民的共同記憶。
南華大學生讓關門戲院起死回生,設計旅行路線、文創商品。
南華大學學生組成「小鎮復活者聯盟」團隊,申請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04年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獲補助,以嘉義縣「大林小鎮復活記」為構想,為萬國老戲院與曾經繁華的大林小鎮,量身打造專屬觀光旅遊宣傳片、設計小旅行路線、印製文創商品等。不僅喚起在地鄉親對過去生活的回憶,吸引許多外地人來到大林觀光旅行,也讓來到大林求學的學子更了解大林。
歇業後的萬國戲院 曾變茶室、卡拉ok
「小鎮復活者聯盟」積極投入萬國戲院的行銷計畫,團隊希望保有以前進電影院看戲前要唱國歌的傳統。圖/倪巧儒提供
「萬國戲院」是大林鄉親記憶的源流,也是情感重建之處。它座落於大林鎮吉林里內,過去為鄉親重要娛樂來源。隨著工業、產業型態與人口外移,院榮景不再而結束營業。
其後20多年時,歷經改建、轉營運成茶室、卡拉OK、餐廳,甚至遭遇兩次祝融之災,但建築本體與「萬國戲院」4個大字依然矗立在大林的市中心,見證大林的輝煌與沒落,近年經整修後成為熱門景點。
大林浪漫小旅行 讓居民贏回光榮感
南華大學傳播系學生過去與萬國戲院有過合作經驗,藉重建計畫拍攝類似紀錄片的導覽影片,去年更加入文創系、視媒系學生,共7位青年積極投入萬國戲院及小鎮的行銷計畫。
他們組成「小鎮復活者聯盟」團隊,拍攝了「大林浪漫小旅行」宣傳片,並設計有關萬國戲院的周邊商品,如明信片、杯墊、書籤、卡片、悠遊卡貼紙等,讓小鎮觀光的推廣管道更多元,也吸引外地遊客目光到小鎮參加知性小旅行,讓社區居民再次產生認同感與光榮感。
小旅行一天最高帶過3團,多達130名旅客,其中不少是嫁出去的女兒、在外地工作的大林人,很多人是帶著孩子回鄉看看。
大學生花半年走訪 找出世外桃源
位於大林鬧區小巷間的巴比松法式料理教學餐廳,也是小旅行的景點之一。圖/倪巧儒提供
團隊召集人倪巧儒表示,學校位於大林,念書的大學生快比當地設籍居民還多,既然享用當地資源,大家都認為有使命和責任回饋大林。
倪巧儒表示,團隊前後花了約半年走訪大林各處,意外發現許多世外桃源。他們探訪時發現菜市場後別有洞天,有個充滿異國風味的「六三公園」,還有巴比松法式料理教學餐廳,教導烹飪法式料理和用餐禮儀。
另外還有保有台灣原始奉茶文化的百年中藥行,團隊都將這些景點規畫成小旅行路線,並設計旅行包,由團員擔任導覽。
倪巧儒說,巴比松法式料理教學餐廳老闆何茂榮,曾在法國學習料理,一路打拚到飯店總監,10幾年前因病返鄉,發現社區的六三公園像是一座垃圾山,和熱心民眾動手清理,打造成歐式鄉村風的秘密花園。
社區行動計畫沒有結束的一天
「小鎮復活者聯盟」積極投入萬國戲院的行銷計畫,圖為團隊模擬以前電影院外攤販叫賣的氣氛。圖/倪巧儒提供
「社區行動計畫沒有結束的一天!」倪巧儒說,團隊持續為社區服務,去年底還到六三公園種植花卉,打造成「大林後花園」。
青年署期待藉由「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鼓勵青年朋友深入社區各個角落,發想創意,實踐符合在地需要的計畫,深化社區文化傳承及永續發展。更多資訊,請至青年署官網查詢。
聯合報/馮靖惠 報導
聯合報/柯永輝、黃信璁、蔡欣潔 製作
主圖/倪巧儒提供
-----------------------------
歷史沿革:林和吉、林金一兩兄弟初中畢業後,因生活環境不佳,不容許繼續升學,所以就紛紛投入剛興起的電影業。林姓兄弟於民國53年租用美濃戲院,起初幾年因生意太好,原先的老闆有意收回,在民國58年,兩兄弟就決議自行開一間戲院。當時也由於建造戲院資金不足,乃向五名美濃人借款集資後,選擇在美濃溪畔購得375坪地,合計耗資約160萬元。開業前幾年繁榮熱鬧,但後來戲院經營不善,主要是收支上不平衡緣故,繳稅上的負擔也不輕,還有電視錄影帶的衝擊,更有租用給其他團體演出,不過票房並不佳,仍是面臨虧損的命運。第一戲院最後一個檔期是梅花綜藝團,營業沒有多久,民國85年正式辦理停業,就這樣結束了第一戲院三十餘年的生命。
日期:
建檔日期:2008-11-28
創建年代-年份:民國 58年
創建年代-西元:1969年
美濃第一戲院奮起 客委會扮推手
2015年12月07日 04:10 林雅惠/高雄報導
美濃第一戲院奮起 客委會扮推手
高市客委會主委古秀妃進行美濃戲院調查研究,希望為第一戲院找到新活力。(林雅惠攝)
高市政府客家委員會為讓關心美濃唯一50年代第一戲院再生活化,6日在美濃圖書館舉辦「小鎮老戲院的新生命」座談會,帶大家認識老戲院過去、現在,及商討更多可能的未來,讓地方老戲院風采再度重現。
在電視未發達的50年代,鄉下娛樂以電影院為主,旗美地區9家戲院陸續歇業,唯一外觀保存最完整的美濃第一戲院,成了當地觀光景點,經產權所有人陳英嬌免費提供場地10年給客委會使用,客委會將計畫第一戲院整修後,邀請廠商進駐,以帶動柚子林商圈的發展。
客委會昨邀請第一戲院經營者第二代林玫伶校長等人,分享他們如何透過書寫創作、規劃社區小旅行、開設特色商店等方式,讓地方戲院再展風采,引領大家認識老戲院更多可能的未來。
林玫伶以自己在第一戲院成長的經歷,書寫出版童書「我家開戲院」,以文字延伸並再生童年記憶,讓讀者得以認識在戲院工作、生活的實際情境,她說相當期待美濃第一戲院可以轉型成為一個多功能的文化空間,也可以是收藏電影文物的場館。
高市客委會主委古秀妃說,從今年6月起進行美濃地區戲院調查研究,訪談戲院工作者和在地居民,記錄美濃3家戲院的故事,也計畫協助第一戲院結合在地文化和特色產業,為戲院和地方找到新活力。
(中國時報)
-----------------------
濃「第一大戲院」 規畫打造文化據點
【曾宏智 高雄美濃】
已經有半世紀歷史的高雄美濃「第一大戲院」,在歷經拍賣、轉讓危機後,產權所有人陳英嬌,決定保留停業已久的戲院,發展成為新的文化據點,而獨特的氛圍,也成為電影拍片的新場景。
絡繹不絕的人潮,穿梭在美濃第一大戲院中,這樣的場景讓人彷彿回到,50年前看電影的盛況,因為外觀保留完整,這裡現在也成為,電影導演王童拍片的首選。
電影導演 王童:「是美濃唯一的保留了,所以這個還存在,但是裡面已經破了,我們拍外面的陳設,所以客家的文化還是保留得不錯,那我是希望不要拆啦,可能將來很多電影會來拍。」
美濃全盛時期有第一,美都以及美濃3家戲院,最後只剩下第一大戲院得以保存,面對歷史場景逐一消失,戲院主人陳英嬌希望把美濃僅存的戲院保留下來,發展文化產業。
戲院主人 陳英嬌:「美濃唯一的戲院,其它都已經拆掉了,把它保留下來,把它營造成為美濃文創的場所,後來我就說好啊,我甚至把隔壁的土地也慢慢收購,到時看如何來促進,美濃的文化產業。」
民間想要把戲院保留下來,現在高雄市客委會也著手向中央客委會,申請經費修護戲院的屋頂及內部空間,讓更多人有機會看到第一大戲院過去的風采。 (2014-06-16)
-----------------------------
美濃第一戲院
2015年01月24日 04:10 林雅惠/高雄報導
美濃第一戲院
高雄旗美地區戲院陸續歇業,美濃第一戲院外觀保留最完整成當地景點。 (林雅惠攝)
在電視未發達50年代,鄉下娛樂以電影院為主,旗美地區9家戲院包括放映電影、演歌仔戲是老少唯一娛樂場地,也是青年男女約會之地,如今陸續歇業,唯一外觀保存最完整美濃第一戲院成當地觀光景點。
旗山區在50年代無論交通或其他建設均相當落伍,當時旗山區擁有旗山、仙堂及大洲3家戲院,美濃區有美都、第一2家戲院,六龜區有六龜、光華2家,杉林、甲仙各1家,總計有9家戲院,鄉下稱電影院為戲院主要是戲院並不是以放映電影為主,還兼演歌仔戲、布袋戲。
50年代台視開播對電影院影響不大,但中視、華視相繼開播開始轉變,民眾在家可觀賞到多樣化戲劇或綜藝節目,不必再上街跑電影院,因此消費人口銳減使都市電影院不景氣,鄉下戲院更是門可羅雀,直到60年代中葉,旗美地區戲院陸續關門。
旗美地區戲院在時代潮流下沒落,陸續歇業已有30年,許多年輕人根本沒上過戲院。
目前旗美僅剩旗山溪洲大洲戲院、美濃第一戲院、六龜光華戲院還保留硬體,保存最完整的是美濃第一戲院,已成拍片取景及當地文化景點。
-----------------------
新竹縣湖口鄉第一戲院 /湖口戲院/北美戲院
相信是很多湖口人共同的回憶
也陪伴了許多人走過那段國片風光的年代
她的開始大約是在民國60年代後期
大約結束於民國80年代初期
她位於湖口鄉民族路與達生路路口
(早期還有達生南路,達生北路)
當時北美戲院位於湖口的最高樓(怡東大樓)
1樓還是湖口的第一家購物中心(也叫北美戲院)
在這之前的新湖口
在民權街,現在的全聯社(以前是三好購物中心)
也有一家電影院(好像叫第一戲院) /湖口戲院
更早以前再民權街的另一頭(約現在的小林藥局)
也有一家電影院
當時的北美戲院
也曾經風光一時
記得當時放映(大頭兵)等軍教片時
還場場爆滿
連階梯都做不下
當是北美戲院有二個廳
就是龍廳及鳳廳
一個廳在樓上
一個廳在樓下
記得當時在1樓售票口買了票
就用跑的疾奔3樓或4樓
(因為還沒有電梯)
急著搶位子
北美戲院都放映國片
也正因為如此
隨著國片的沒落
她也跟著漸漸沒落
之後甚至還有牛肉場的表演
當你在一個廳看電影
可以聽到隔壁廳的歌舞聲音
那種感覺很怪
之後也許多沒落電影院一樣
開始放映三級片
記得那時候身為高中生的我
每週六中午放學後
就跟同學吃個飯
接著就到北美去看三級片
可以說所有港片國片的三級片
就是在那時候看的
現在想來
又勾起我許多的回憶
--------------------------------
[新竹縣]來湖口老街散步、喀傳統小吃! @ 娜塔不邋遢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kDCjbv
老街戲語,戲語老街
在這段平靜的日子裡,老湖口不在熱鬧,舊人遠走他方,新人陸續遷進,安靜的氣氛包圍四周。但是仍有老居民的後代,留下來守著先祖產業,不肯撒手離去。這些留下來的人,抱著和先祖開墾時一樣的心情,澆灌這塊地。
當然也有外來的有心人,在這裡提供歡樂。
「民國四十年吧!還記得,」吳元榮先生站在自宅前面,看著不遠的一棟建物,這棟建物跟其他紅磚屋比來,顯得有些突兀。「那時有位姓汪的先生,是外省人,他 來這裡開戲院,」原來吳先生指的那一棟,即老街以往唯一的戲院。那麼,那位汪先生為何選擇老街這裡,做為戲院的落腳地處呢?「那時軍營就在老街後的山窩裡 面,軍人當然也需要娛樂囉!」吳先生表示,老街離軍營較近,可能是因為地點適合的緣故,這家別無僅有的戲院,便在老街上開張起來。
「那個時候,我們兩個會一起過去看戲,」住在離老街不遠的總幹事陳潭全先生,和熱心服務的陳媽媽,對於老戲院有著深刻印象。「有演電影的、有閩南歌仔戲 的,還有客家採茶戲喔!」他們倆異口同聲地說,「我曾經看過幾部電影,有些是凌波演的,像是『梁山伯與祝英台』、『李三娘』啦!」陳媽媽笑嘻嘻地,臉上堆 滿了溫柔,「不過啊!我記得有一部客家歌劇,叫做『路遙知馬力』,非常具有教育性。」
顯然這家戲院,為老街居民提供了一處消磨時間的地方。喜歡看戲的老一輩人,會來這裡蹓躂蹓躂,也有充滿好奇心的小朋友,會來一探究竟。「我小時候有去過那 家戲院,」吳永全的公子笑著說,「那時候都演些日本片,像『里見八犬傳』、還有『新里見八犬傳』、『雙姝戀』。」當時幾乎大大小小的老街居民,都曾進過那 家戲院。後來在民國五十多年時,汪先生搬離了老街,戲院的笑語人聲,隨之無影無蹤。熱情的掌聲,也在堵起的水泥牆中,淹沒無跡。
------------------------
純情派老酒家
〔記者洪美秀╱湖口報導〕新竹縣僅存的兩家合法酒家,是位在湖口鄉的新湖及白玉樓酒家;店裡店外雖無豪華的裝潢,但近一甲子的歷史自有其風韻。已傳至第三代經營的新湖酒家負責人周溶權說,來店裡的客人都是熟客,他們都是對酒家懷有一份情的老顧客。
新竹縣的合法酒家,過去全盛期曾有六家,但在地下酒家激烈競爭下,目前僅剩下湖口鄉的白玉樓及新湖兩家。位在湖口鄉新湖口市區的這兩家酒家都位在中山路上,相隔不到廿公尺,民國五十年代前後,這兩家酒家都曾盛極一時,中山路更曾有過「溫柔街」的美名,如今雖抵不過地下酒家的辣妹競爭,但仍有不少老顧客不時還會上門捧場。
新湖負責人周溶權說,這家酒店從他祖父開始經營,時間大約在民國四十年前後,他的住家就在酒店的後方,小時候只知道祖父及父親是賣吃的,長大後才知道是「酒家」。
周溶權說,祖父過世後,酒家由他叔叔接手,廿年前才換他經營,他說,新竹縣的酒家極盛時期,幾乎每桌的酒錢都在一百元以上,換算現在的幣值大約是好幾萬元,但現在因地下酒家林立,每桌的酒錢大約在七千元左右,已無法跟以前相比。
周溶權說,目前他的店內有五間包廂,雖無新穎裝潢,且冰箱及桌子都有四十年以上的歷史,但也就因為如此,才會吸引老主顧上門,來到這裡,能讓他們回想當年。
他說,店內的服務小姐大約有廿位,雖然年齡在卅五歲至五十歲間,但這些小姐的社會歷練豐富,常能傾聽一些中年男子的心聲,陪酒客喝酒時,有時就像是替酒客做心理治療一般,讓他們放鬆心情;小姐的坐檯費則是一節三百元,行情算是很便宜了。
周溶權說,有幾位服務小姐做久了,也與酒客產生感情,其中有好幾位酒客因此與小姐談戀愛結婚,到現在還會回來看看大家,或是找姐妹們聊天敘舊。
至於位在新湖大酒家對面的白玉樓酒家,因已轉手過好幾位人士經營,裝潢上比新湖大酒家新,服務小姐的年齡與新湖大酒家相仿,也有其經營特色,更是不少湖口鄉中老年男子的共同回憶所在,兩家的營業時間都在下午二時至十二時。
昔日酒家女規定穿旗袍,風情萬種地與客人飲酒作樂
統一編號 46533303
公司名稱 新湖酒家
負責人 周O權
合夥人
地址 新竹縣湖口鄉愛勢村中山路二段二三0號
公司狀態 歇業
股權狀態
登記資本額 3,000
實收資本額 0
組織類型 獨資
登記機關 新竹縣政府
更新日期 2015/04/19
核准設立日期 049年08月10日
最後變更日期 102年09月03日
營業項目 酒家.
---------------
白玉樓酒家 · 新竹縣湖口鄉愛勢村十鄰中山路二段145號
統一編號 46075904
商業名稱 白玉樓酒家
地址 新竹縣湖口鄉愛勢村十鄰中山路二段145號
負責人 鄭◯玲
現況 核准停業
資本額 3
組織類型 獨資
登記機關 新竹縣政府
核准設立日期 1986-11-28
最近異動日期 2010-3-18
----------------------------------
粉味變麵包香 新竹名店竟源自酒家
大口啃「美乃斯」的雞腿滷味、麵包糕點,是不少新竹男孩當兵懇親的回憶。然而,美乃斯的傳奇,得從一間大酒家說起。
現任老闆羅富雄說:「我們家原本住在苗栗山區,窮到沒有米飯吃,只好吃地瓜;直到台灣時興蓋水泥房,善於做瓦的爸爸,才帶一家人搬到新竹。」
那是日治時期,新竹驛前大道(今中正路)上,台灣首屈一指的愛樂夢酒家開張,占二、三樓,美女上百位,連台北富人也專程驅車造訪;羅富雄憶及:「愛樂夢領班叫陳桂鶯,我們都稱她『姨媽』,媽媽是姨媽家的養女,二人情同姊妹,姨媽看我們生活困苦,便讓媽媽到酒家幫忙打掃,還留餿水給我們養豬。」「1950年,愛樂夢又租下一樓,開起咖啡館,自製麵包、蛋糕;姨媽膝下無子,為照顧我大哥蕭遺生(蕭從母姓、羅從父姓),便攬他到咖啡館當學徒、給他零用錢,大哥頭腦好,一路念到新竹中學畢業,退伍後,姨媽便將咖啡館的生意,讓給大哥經營。」只是紙醉金迷,真應了「愛樂夢」之名,轉瞬成泡影。羅富雄感嘆:「酒客消費都是簽帳,隨著愛樂夢老闆過世,無力催收,姨媽決定讓酒店和咖啡館一併熄燈…」擅長烘焙的蕭遺生,帶著機具,在隔壁另覓店面,經老客人建議,便以女神維納斯(Venus)命名為「美乃斯」。「彼時其他烘焙業多賣漢餅,因為麵包是奢侈品啊,家人也捨不得吃,只有擔任軍公教的外省人、美軍顧問團才有錢消費;還有來台傳教的法國神父,懷念家鄉味,特別送來配方,要美乃斯幫忙烘焙法國麵包。」羅富雄說。
很快地,蕭遺生一人忙不過來。羅富雄說:「大哥開店後,兄弟原本在外地工作,爸媽一叫,二哥和我都回來幫忙送貨…」
因為送貨,羅富雄結識不少眷村太太,也教他烤雞和桂花鹽水鴨。羅富雄說:「起初只為了應付客人買麵包,順便買熟食的要求,無心插柳,讓美乃斯生意蒸蒸日上。」
後來,蕭遺生將新竹的生意交給弟弟們。而美乃斯的經營權,也先後傳給老二羅安雄、妹婿邱明山,直到2005年,老四羅富雄才出資2千多萬元買下股權,獨資經營。
「新竹曾流傳一句『台北義美,新竹美乃斯』!」羅富雄說起話來有濃濃客家腔,雖然已經七十多歲,雖然已經交棒給兒子,他還是一如往常的整理滷味,一如往常的高喊「歡迎光臨」。(撰文:財經人物組)「看更多壹週刊完整內容請點我」
美乃斯系出極具規模的「愛樂夢」酒家,現任老闆老闆羅富雄
2016年06月06日06:09
大口啃「美乃斯」的雞腿滷味、麵包糕點,是不少新竹男孩當兵懇親的回憶。然而,美乃斯的傳奇,得從一間大酒家說起。
現任老闆羅富雄說:「我們家原本住在苗栗山區,窮到沒有米飯吃,只好吃地瓜;直到台灣時興蓋水泥房,善於做瓦的爸爸,才帶一家人搬到新竹。」
那是日治時期,新竹驛前大道(今中正路)上,台灣首屈一指的愛樂夢酒家開張,占二、三樓,美女上百位,連台北富人也專程驅車造訪;羅富雄憶及:「愛樂夢領班叫陳桂鶯,我們都稱她『姨媽』,媽媽是姨媽家的養女,二人情同姊妹,姨媽看我們生活困苦,便讓媽媽到酒家幫忙打掃,還留餿水給我們養豬。」
「1950年,愛樂夢又租下一樓,開起咖啡館,自製麵包、蛋糕;姨媽膝下無子,為照顧我大哥蕭遺生(蕭從母姓、羅從父姓),便攬他到咖啡館當學徒、給他零用錢,大哥頭腦好,一路念到新竹中學畢業,退伍後,姨媽便將咖啡館的生意,讓給大哥經營。」
只是紙醉金迷,真應了「愛樂夢」之名,轉瞬成泡影。羅富雄感嘆:「酒客消費都是簽帳,隨著愛樂夢老闆過世,無力催收,姨媽決定讓酒店和咖啡館一併熄燈…」擅長烘焙的蕭遺生,帶著機具,在隔壁另覓店面,經老客人建議,便以女神維納斯(Venus)命名為「美乃斯」。
「彼時其他烘焙業多賣漢餅,因為麵包是奢侈品啊,家人也捨不得吃,只有擔任軍公教的外省人、美軍顧問團才有錢消費;還有來台傳教的法國神父,懷念家鄉味,特別送來配方,要美乃斯幫忙烘焙法國麵包。」羅富雄說。
很快地,蕭遺生一人忙不過來。羅富雄說:「大哥開店後,兄弟原本在外地工作,爸媽一叫,二哥和我都回來幫忙送貨…」
因為送貨,羅富雄結識不少眷村太太,也教他烤雞和桂花鹽水鴨。羅富雄說:「起初只為了應付客人買麵包,順便買熟食的要求,無心插柳,讓美乃斯生意蒸蒸日上。」
後來,蕭遺生將新竹的生意交給弟弟們。而美乃斯的經營權,也先後傳給老二羅安雄、妹婿邱明山,直到2005年,老四羅富雄才出資2千多萬元買下股權,獨資經營。
「新竹曾流傳一句『台北義美,新竹美乃斯』!」羅富雄說起話來有濃濃客家腔,雖然已經七十多歲,雖然已經交棒給兒子,他還是一如往常的整理滷味,一如往常的高喊「歡迎光臨」。(撰文:財經人物組)
「看更多壹週刊完整內容請點我」
美乃斯系出極具規模的「愛樂夢」酒家,現任老闆老闆羅富雄(見圖)的大哥當時在酒家咖啡館工作,後來才另起爐灶開麵包店。(本刊資料照片,攝影:湯興漢)
【壹週刊】傳奇麵包香 新竹名店竟源自粉味 | 即時新聞 | 20160606 | 蘋果日報 - http://goo.gl/w1eyXv
-----------------------------------
在台灣,電影院最鼎盛時期,約有800多間戲院,許多鄉鎮就有3,4間戲院,其中不乏日治時代所建的老戲院。
但是時代過往,戲院向城市集中,變成大影城,許多老戲院沒落,關閉,頃毀,拆除,走向消失的晚年。
曾經是承載居民的笑聲與淚水,曾經是地區共同的榮耀與記憶,讓人在多年之後,重新憶起老戲院的風華歲月。
公視5/30,晚間十點播出「老戲院的今生悲歡」,走訪地區老戲院,回憶戲院的故事,看看守護老戲院的行動。
照片是麻豆建於1938年的電姬戲院,外觀造型華麗,目前荒廢中。
-------------------------------
美濃第一戲院奮起 客委會扮推手
2015年12月07日 04:10 林雅惠/高雄報導
美濃第一戲院奮起 客委會扮推手
高市客委會主委古秀妃進行美濃戲院調查研究,希望為第一戲院找到新活力。(林雅惠攝)
高市政府客家委員會為讓關心美濃唯一50年代第一戲院再生活化,6日在美濃圖書館舉辦「小鎮老戲院的新生命」座談會,帶大家認識老戲院過去、現在,及商討更多可能的未來,讓地方老戲院風采再度重現。
在電視未發達的50年代,鄉下娛樂以電影院為主,旗美地區9家戲院陸續歇業,唯一外觀保存最完整的美濃第一戲院,成了當地觀光景點,經產權所有人陳英嬌免費提供場地10年給客委會使用,客委會將計畫第一戲院整修後,邀請廠商進駐,以帶動柚子林商圈的發展。
客委會昨邀請第一戲院經營者第二代林玫伶校長等人,分享他們如何透過書寫創作、規劃社區小旅行、開設特色商店等方式,讓地方戲院再展風采,引領大家認識老戲院更多可能的未來。
林玫伶以自己在第一戲院成長的經歷,書寫出版童書「我家開戲院」,以文字延伸並再生童年記憶,讓讀者得以認識在戲院工作、生活的實際情境,她說相當期待美濃第一戲院可以轉型成為一個多功能的文化空間,也可以是收藏電影文物的場館。
高市客委會主委古秀妃說,從今年6月起進行美濃地區戲院調查研究,訪談戲院工作者和在地居民,記錄美濃3家戲院的故事,也計畫協助第一戲院結合在地文化和特色產業,為戲院和地方找到新活力。
湖口麥當勞店家資訊--湖口終於有麥當勞了!麥當勞湖口中山店終於在2023年2月15日開幕營業,號稱新竹最迷你的麥當勞
麥當勞湖口中山店
營業時間:早上06:00-凌晨00:00
地址:新竹縣湖口鄉中山路一段770號
號稱新竹最迷你的麥當勞!湖口麥當勞在哪裡?麥當勞湖口中山店正式開幕 - ㄚ綾綾單眼皮大眼睛 https://bit.ly/3JMcs3B
星巴克湖口竹笪門市
24°53'44.3"N 121°02'30.3"E - Google 地圖 https://bit.ly/3IGTGcn
門市地址: 303117新竹縣湖口鄉中山路一段601號
營業時間:週一~週日 07:00-22:00
星巴克第二杯半價!新竹「湖口竹笪門市」 星巴克「湖口竹笪門市」3/16-2024正式開幕啦盛大開幕 https://bit.ly/3IGTrOv
竹縣第3座運動中心誕生!湖口全民樂活運動館明年開工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湖口鄉全民樂活運動館💪🏻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TSZzZ1rv7FHeuXyW/
765 竹7-1鄉道 - Google 地圖 https://bit.ly/3yLinTN
竹縣第3座運動中心誕生!湖口全民樂活運動館明年開工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新湖口最美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