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athon Taiwan - https://goo.gl/62O80b

(16) 黑客松 Hackathon Taiwan - https://goo.gl/cO9lyn

(16) 臺大黑客松 - HackNTU - https://goo.gl/kwjbui

2015梅竹黑客松 - http://goo.gl/sa0G17

9054739493_614330eddb_k

------------------------

程式設計馬拉松(英語:hackathon,又譯為駭客松),又稱駭客日(hack day)、駭客節(hackfest)或程式設計節(codefest),是一個流傳於駭客(hacker)當中的新詞彙。程式設計馬拉松是一種活動。在該活動當中,電腦程式設計師以及其他與軟體發展相關的人員,如圖形設計師、介面設計師與專案經理,相聚在一起,以緊密合作的形式去進行某項軟體專案。程式設計馬拉松的靈魂是合作地編寫程式和應用。 程式設計馬拉松的時長一般在幾天到一周不等。程式設計馬拉松不是編寫些一次性作品那麼簡單。程式設計馬拉松的精髓在於:很多人,在一段特定的時間內,相聚在一起,以他們想要的方式,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整個程式設計的過程幾乎沒有任何限制或者方向。
還有一個術語叫做「短跑(sprint)」。「短跑」用於描述一種性質與程式設計馬拉松類似的活動。「短跑」的特點是:它只持續幾天時間。另一個描述此類活動的詞彙是「代碼節」。這個詞彙主要流傳於Linux使用者當中。「代碼節」這個詞是一個合成詞,它由代碼和節日兩部分組合而成。「代碼節」這個詞是從「安裝節」一詞引申而來的。「安裝節」是一種Linux使用者群的活動。
起源
「程式設計馬拉松(hackathon)」這個術語本身是一個合成詞,它是由「程式設計(hack)」和「馬拉松(marathon)」兩部分組成。這個術語誕生於 1999 年。兩組人在同一年想到並使用了該術語。一組人是 OpenBSD 的開發者們。另一組人是 Sun 的市場行銷團隊。
OpenBSD 於 1999 年 6 月 4 日在卡爾加里舉辦的一次密碼學開發活動上第一次使用了該術語。在那次活動中,10 名程式設計師相聚到一起商討如何避免由美國密碼學軟體出口規定引起的合法性問題。
對於Sun而言,他們第一次使用「程式設計馬拉松」這個術語則要追朔到 1999 年 6 月 19 日JavaOne大會中的一次活動。在那次活動中 John Gage 向出席者發出一個挑戰。他要求出席者用 Java 為新款的 Palm V 編寫一個程式。這個程式可以讓Palm V使用者通過紅外線埠和其他 Palm V 的使用者進行通訊,此外Palm V使用者還能夠通過該程式在網上註冊他們的手機。這個活動號稱是程式設計馬拉松的始祖。
自 1986 年起,Sun 還召開了一系列「連線馬拉松」。這些馬拉松大多是圍繞 NFS 的互用性展開的。在這些活動當中,供應商和受邀請人相聚到一起去測試他們的硬體和軟體的互用性,找出網際網路標準協定規範中的缺點,並定義一套可重複使用的協定測試程式。「連線馬拉松」有點像已經停止的「蘋果程式設計大會」。「連線馬拉松」更像是一種讓參與者與他人展開技術交流的開發者大會。只是在技術交流之餘,參與者有時也寫寫程式。

----------------
Facebook 如何用黑客松塑造企業文化激發創新性

黑客公司文化

我其實很喜歡黑客松這種形式的比賽,這也是為什麼過去在 Facebook 的七年裡我組織舉辦了近 40 場這樣的比賽的原因。起初,我之所以會這樣做是因為想要在工作之餘和其他有著相同愛好的同事能夠一起拋開條條框框的限制、自由地編寫程式碼,尋求新的思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由 20 個人組成的黑客松比賽慢慢成為了 Facebook 公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過讓我們的這種比賽緊跟上 Facebook 飛快地成長速度其實是很困難的,所以我們不得不斷地思考和實踐以確保我們能夠跟得上公司。同時我們不斷去捕捉、增強和擴大讓黑客松變得更加神奇的力量,使得這種形式的比賽更加特別;慢慢地我也明白在我們共同成長的過程中,黑客松自身得到鞏固被強化,同時它也起到營造我們公司文化的作用
時間壓力下催生創新

大多數創意想法往往都會胎死腹中,因為那些有這些想法的人一旦意識到要將這些想法變成現實需要很多步驟的時候,他們就會氣餒,滋生放棄的想法。這其實也很容易理解,對吧?一個沒有時間限制的創意想法就像我們桌面上那個永遠不會碰到的「明天再做的任務」列表。這其實也反過來襯托出黑客松背後的吸引力和魅力:它要求時效性,刻不容緩
黑客松從開始到原型的展示所需要的時間非常緊迫,也正是這種客觀事實會讓人產生不同於上面的那種心態。你不能對自己說以後有時間再來完善這些想法,你只能驅動自己和團隊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最簡的產品,無論該最簡產品是可行還是不可行。在有限的幾個小時裡完成相應的任務其實一個很好的可行性驗證方法,看看你要做的東西是否真的有可行性。
這種時間約束的心理會給你帶來難以置信的效果,因為它將迫使你去權衡利弊,並作出最合理的考慮,同時也會刺激你讓你的創新想法最大化,使得想法變成現實的東西可以真正運作起來。約束時間會催生不可思議的創新力量。
自我組織擴展

在開展黑客松之前,我會先建立一個維基頁面或一個共享文件讓大家把他們的想法即團隊所需成員的技能列在上面,比如我會列出這些內容:需要後台需要後台工程師、行動工程師、產品設計師等等。接下來,會發出附帶該頁面連結的黑客松開始郵件,這樣大家就可以在該頁面上面列出他們的想法和需求了。這樣做附加的好處是,即便成員中有人沒有什麼點子,他們依然能夠加入團隊並提供幫助,為推動想法變成現實做貢獻。
組建小團隊,將即時的想法進行交流碰撞、一起進行設計、一起解決問題的,其實這種行動有點像學跳爵士舞,因為它同樣是鼓勵參與人員即興的發揮,要求他們快速調整自己的不足。這種狂熱的節奏讓整個團隊的力量大大超過了團隊成員各自加起來的力量的總和,並體現到公司任務協作的各個方面。當你投身於黑客松之中時,你會真正的領會到,這是一個多麼美妙的事情
黑客松有機地鼓勵公司文化的建設和員工之間的合作,摒棄自上而下的條框限制。這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文化並不是你可以簡單規定的東西。當團隊成員一起進行腦力激盪的時候,就會加強大家對事情的優先級進行排序的重要性的意識,進而就會提醒老員工和新員工該如何才能更高效的進行合作。
信任和認同感會創造最佳速度

有機會自行組織會讓來自公司各個部門的同事有機會一起協作並建立起良好的關係。隨著這些跨職能團隊協作合作的不斷深入,人們漸漸會聯繫了解並建立友誼,並加深對公司不同的團隊和職能所承擔的任務的認識和了解。如果團隊成員彼此之間互不認識,其效率往往比不上一個成員之間彼此相互信任和認同的團隊。
在黑客松之前,一個前端工程師也許會認為「哎,嘗試跟系統管理員一起做一個專案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在黑客松之後,他更可能這樣說「看來我要找找系統管理員 Rachel 才行,討論一下我們該如何快速的搞定這個問題。」在黑客松這個過程中可以讓成員之間建立良好關係,在下次遇到困難的時候,成員會更容易協同合作,因為人往往會對一起共事的同事有一種互相連繫的感覺,並且他們會對這種關係產生一種信任依賴。
同擔風險,攜手共贏

對於願意承擔風險的人來講,他們往往也願意承擔失敗。黑客松可以說是失敗的孵化器和加速器。通過將失敗正常化,我們鼓勵大家要勇於承受風險。黑客松會幫助你教會你的團隊清楚地認識到失敗其實是一件好事,它是創新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畢竟,你需要通過成百上千「壞」的想法的探索才能獲得好的創意。
當人們為充滿激情的事情工作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敢於提出新的創意,在新的領域裡冒險。在這些無拘無束的探索中,有可能會催生一些改變整個公司的革命性的創意。但大部分在黑客松產生的創意不會催生一個殺手級別的新功能或者有一個新技術的突破,因為黑客松的主要作用是支持那些敢去產生新想法的人,也讓人們學會承擔失敗。而且,當聽到那些失敗的人經常發出的不屬於氣餒的嘆息時,這意味著你又會少走一些冤枉路,同時也證明你的團隊培養出了一些不懼怕失敗的公司文化。
程式碼勝於雄辯

在我們生活中,爭吵往往是由聲音最大或者死不認輸的那些人獲勝。幸運的是,在一個軟體公司,沒有什麼比程式碼更具說服力了。黑客松讓大家在一起將想法變成現實。黑客松可以督促人們去把假設的想法實踐,驗證這個想法是否具有可行性。
黑客松是一場扁平的、臨時的以及人員流動性大的一場活動比賽,通過它大家可以共建一個可靠的環境和公司文化,然後排除萬難去把想法實現。以 Facebook 為例,開始的時候有一大堆質疑的聲音,也有很多人反對 Facebook 線上聊天這個功能,不過從今天來看, Facebook 這個功能似乎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兼容娛樂性和好奇心

並不是每個想法都必須或是說應該集中在巨大的改變上。事實上,正因為總是過於強調高強度的重大改變,人們往往會忽略那些顯而易見的創意想法。給大家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他們一起圍繞想法進行腦力激盪,沒準會喚醒我們早已缺失的好奇心。
現在我已經離開 Facebook ,在 Uber 任職。在 Uber 這段時間我們已經組織過兩次「正式的」和無數次「非正式」的黑客松,以及大量的「工作假期日」。
在 Facebook 我們舉行黑客松來讓 Facebook 和整個世界連接在一起,而現在在 Uber ,我們通過黑客松來「駕馭」整個世界

-----------------------------------

黑客松經驗談:一個週末、54 小時的時間,你能做出有趣、有用的服務嗎?
Lawrence Lin 八月 31, 2012

不曉得你有沒有聽過「黑客松」(Hackathon),這是黑客 + 馬拉松(Hack + Marathon)的組合字,大致上就是幾個人聚在一起以馬拉松的方式進行一段長時間的 Hack 活動,像是台灣 Yahoo! 辦過 Open Hack Day、台灣微軟辦過 HTML5 或 IE 瀏覽器的黑客松活動,這類型的活動,實際進行的時間從半天、一天到兩天一夜的長度都有。
你可能會好奇,這麼短的時間,幾個人聚在一起到底能做出些什麼有趣的新網站、新 App 嗎?
我跟 Inside 另外兩位創辦人 Fox、 Richard 在過去曾經參加 Yahoo! 所舉辦的 Open Hack Day,我們在大約 24 小時內不眠不休的情況下,做出了一個簡單的垂直搜尋引擎,可以協助使用者在一個網頁內,快速瀏覽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近期的新聞、職缺、股價、網路相關討論,最後我們並且得到了 Best Search Hack 的獎項
後來,我們三個人在自己的公司也曾經舉辦過兩次的 Hack Day 活動,第一次我們做出了一個類似 Instagram 的 iOS App + 網站的雛形,隔年第二次舉辦,我們做出了一個幾乎完全仿 iOS 上的 Path app 的「叫你起床」app,可以透過 Facebook 讓你的朋友知道你今天是準時起床還是持續賴床,運用社群暴力同儕的關心讓你每天都可以開心愉悅的準時起床。
從這三次的經驗裡,我分別有一些收穫,跟各位讀者分享。
首先,Hackathon 活動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考驗、培養團隊成員的溝通默契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過去本來有時間利用一個月做完的專案,在這樣的活動中被壓縮到極限後,大家能做的事情就是儘快達成共識、先做再說,團隊成員彼此的優缺點或是性格上比較強烈的特質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更加突顯出來。
我認為,在 Hackathon 活動中,產品特色要明顯,而且最重要的功能一定要完成,背後的技術架構、軟體工程相關的方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我會認為是次要的。但如果平常做事就習慣有完整的規劃,不習慣突然上場不按牌理出牌,團隊成員們可能光達成共識就會花上一些時間。
其次, Hackathon 活動也可以讓團隊成員發現彼此對於產品功能的「優先順序」認識有非常大的落差,即使要做的產品規模再小、功能再簡單,大家想的順序也不太一樣,甚至會發現彼此都過於貪心、想要的功能都太多了。
事實上,Hackathon 活動短短的時間裡,考驗大家的就是專案管理能力,有限的資源、有限的人數、有限的時間內,要能達成上台 demo 的目標,實際上就是在考驗大家有沒有辦法進行有效率的取捨。
另外, 就個人來說,參與黑客松也是一個自我檢視的大好機會,除了與團隊成員的溝通模式可能與平常有所不同之外,自己的生產力以及解決問題、尋求解答的能力也會備受考驗,假如本來寫程式的速度就已經不快了,還發現沒辦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善用各種網路資源迅速替自己解決問題,那麼或許可以從這個過程中得到一些很立即的幫助、建議,這種密集互動的過程,對於經驗比較少的開發者來講,其實也是個很好的學習過程。
至於,如果你不是開發者,能參加 Hackathon 活動嗎?是的,舉例來說,像 Fox 其實不會寫程式(但他會改一點點 HTML,Inside 網站最初的 WordPress 跟 MySQL 也是他自行設定的XD),但我們前幾年可以在 Yahoo! Open Hack Day 上得獎, Fox 是有非常大的功勞的,因為我們實際上沒有辦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整個網站並且發佈到網路上直接讓大家試用(能力、經驗 有限,加上太貪心了,想太多功能),而 Fox 當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幫忙想功能、砍功能,並且在最後上台報告時,整理了一份最精華的使用流程,只展示了最基本的功能。
我們當年其實不知道 MVP 這樣的概念(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性產品),但是,現在回頭來看的話,當時我們在短短 24 小時內做的事情其實就是打造一個 MVP,那樣的取捨過程,還有三個人在短短 24 小時內密集溝通、聊天、寫程式、決定產品 feature 的過程,除了是讓我們在溝通上更加的了解彼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也讓我們有了更深的革命情感,這也是支撐了我們三個人現在一起創業,非常重要的元素。
而就在兩個禮拜後,有一場 Startup Weekend Taiwan Hardware(創業週末軟硬通吃),提供了一個大好機會,讓你嘗試在 54 小時的時間內發想 idea、找到團隊夥伴,並且在這過程中探索極限(生產力的極限、想像力的極限、溝通能力的極限,還有不眠不休、廢寢忘食的極限),我實際看了過去參與過 Startup Weekend 活動的幾篇心得分享後,我覺得很棒的是 Startup Weekend 提供的時間長度以及活動形式更能讓你跳出平常的舒適圈,讓你做一些平常沒機會做、但或許早就想了很久的 idea,而且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體驗過「想點子、找夥伴、做產品、pitch 給前輩」的流程。
參加這樣的活動,我認為執行力跟找到談得來的夥伴是最重要的,點子絕對是其次;而且,這樣的活動並不是比賽,真正的輸贏是自己定義的,我們受台灣的教育長大,經常都會認為比賽要拿前三名才叫厲害,但實際上每天在為人們創造價值的偉大公司、卓越服務,通常都不是靠比賽得獎來證明自己的。
鼓勵你報名這次的 Startup Weekend Taiwan Hardware 活動,詳細的活動資訊請參考活動官方網站。Inside 的創辦人之一 Sting Tao 也是此次活動的評審,看到他別忘了跟他打聲招呼,跟他說你是看到 Inside 的文章才決定參加的~ :)
註: Inside 網路趨勢觀察為本次 Startup Weekend Hardware 媒體夥伴。

-------------------------------

到底是駭客松還是創業松?台大駭客松引爭議
 鄒昀倢 2015-08-24 Hackathon、駭客

台大在 21 至 23 日於台大體育館舉辦千人駭客松,吸引學生、業界與國外開發者共同參與。不過一些與會者與評審事後對於活動提出批判建議,認為主辦單位把駭客松與創業比賽定義搞混,讓這場駭客松變成一場「創業松」,也點出台灣對於以創意為導向的駭客松風氣,尚未完全理解。

先來談談在國外行之有年的駭客松定義到底為何。駭客松(Hackathon)其實就是程式設計馬拉松,在極短時間團隊必須將一個創意轉化成具體的 prototype。因此需要會寫程式、簡報、美術等不同面向的人才齊聚,考驗彼此溝通默契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台大本次結合技術社群、學校、政府單位、媒體、企業等等合作單位,以「智慧城市」為主題,希望參賽者藉此開發創意、發想問題,並且提出解決方案,共計有百名志工、近百名評審、千名與會者的浩大陣仗,最後從評審挑出的十組團隊中,決選出下列 3 組團隊為優勝者:

第一名 Twig! – 結合雲計算辨識影像並轉換語言,發出合成語音系統
第二名 HearMe – 即時手語辨識系統
第三名 RESCUE.DRONE- 結合無人機與紅外線感應偵測人體位置,協助救災。

主辦方也在活動後整理出十組團隊的創意內容:

【HackNTU X Demo & Closing】歷經 41 小時的 Hacking 時間,2015HackNTU 臺大黑客松活動於今日( 8 月 23 日)晚間圓滿落幕,並於傍晚舉辦 Demo Show,精選十組團隊上台展示成果:…

Posted by 臺大黑客松 – HackNTU on Sunday, 23 August 2015

到底是駭客松還是創業松?
但是許多問題就出在評審、與會者、主辦方對於駭客松的定義不一,導致比賽走樣,產生「決選團隊挑選的機制」、「團隊已是創業公司」、「評審以創業比賽標準評分」等瑕疵。身為評審團一員,JavaScript.tw 技術社團創辦人 Tonyq 在個人 Facebook 頁面上,就點出「評審標準不一致」的缺陷,

他在 Facebook 貼出指文:「但有一點我實在是不能理解,最後選上台的十組我一組都沒評到。我認為表現有目共睹的好的完全沒上。

我不能理解的是,每個評審的標準都不一樣,在我們沒有一個人是評完所有團隊的情況,到底怎麼共量出一個前十名的指標的。」

#hackNTU # 評審心得 我把自己定位在鼓勵學生從作業轉到實用市場的把關者。(不管社群玩具還是商業市場) 我覺得我評的十二組裡面有超過一半沒有把握住為什麼自己要做這個題目的核心精神。但這很好處理,只要問清楚他們的本心就好。除…

Posted by Tonyq Wang on Sunday, 23 August 2015

在PTT 的討論板上,也有網友指出評審錯把創業 Pitch 大賽的標準,來衡量駭客松成品,詢問與會者產品的商業模式,甚至是實際面的法務問題。更甚者,有創業團隊將駭客松作為宣傳的管道,為自家產品做曝光,讓駭客松活動變調。

要抓穩駭客松核心精神,又要活動辦得好不簡單
黑客松 Hackathon Taiwan成員錢逢祥在個人臉書上評論,認為在業界普遍對於駭客松不了解的狀況下,只能用自己理解的角度注入資源,連帶也影響到活動走向。因此評審以商業模式、法務問題角度切入評價,也是在可預料狀況之中。

我的 FB 被 臺大黑客松 – HackNTU 的評論洗了一個晚上的板,我想要說的是,我們可以檢討,但無需太苛刻,以一個學生自發性的校園活動來說,他們已經做得很好了。平心而論,至少,很多人第一次參加了黑客松,很多人終於知道黑客松沒這麼可怕,…

Posted by Fred Chien on Sunday, 23 August 2015

台大駭客松的共同創辦人張凱迪,在Facebook 上就有提到舉辦活動時,必須要同時協調多方利益實屬不易。

從這次事件來看,學生自發性舉辦大型駭客松,雖會受到贊助資源限制,但是能為台灣創意動能帶來一個開端,以及聚合的接口,台大在這方面已經做到一個標竿了。但是許多人把場合搞錯,忘記駭客松是一個「驗證點子」的機會,而不是一個討論點子商業價值的地方。這也是往後主辦方必須抓穩的核心概念。

身為一個創意能量之島,台灣能開始透過駭客松活動,能藉由本次事件了解駭客松活動的本質,以及運作形式,對於接下來有意想舉辦類似活動的大學、機關與組織,也能有正向加分的潛力。

-------------------------------------

台灣/台南:「沒有人」獲得台南黑客松大獎
Posted by: 吳強頭 2014 年 06 月 24 日 in 所有文章, 活動

「誰贏得了第一屆台南黑客松10萬元大獎?」「『沒有人』」。是的,經過33小時不斷電競賽,35組參賽團隊共同參加的第一屆「Hack Tainan 臺南黑客松」得主出爐,大獎得主就是「沒有人」隊,而這個隊名也呼應了「不要問為何沒有人做這個,先承認你就是『沒有人』」的g0v黑客松精神。
台灣近年舉辦許多黑客松活動,這次推出最高獎金10萬元的Hack Tainan 台南黑客松,共計吸引40隊報名(實到35隊),106人參與,參加者有大學生、研究生,也有具備程式設計、IT工程背景的社會人士。這次以台南為創意主題,鼓勵利用開放資料(Open Data)創新的黑客松,在成功大學舉辦,最終評審團將大獎頒給了「沒有人隊」以及他們開發出的「台南百年文史地圖」。
臺南市長賴清德、成大校長黃煌煇共同出席了開幕式,兩人致辭時表達期望透過黑客松活動,鼓勵更多公民運用台南市政府開放出來的資料「駭台南」來愛台南,用創新的思維重新發現台南、活用台南。
競賽成果經專業評審評分,第一名「沒有人」隊以「台南百年文史地圖」為主題,透過時間軸及古今圖資疊合(圖資來自臺南市開放資料、中研院),替台南風光擴增歷史空間厚度,創作成果結合定位導覽及路線踏查,開放使用者自行編輯文史地圖。例如站在今日五條港,就可瞭解當年台江內海演變至今的過程,掌握歷史發展的縱深。最終獲得評審一致青睞,成為黑客松活動最高獎金10萬元的得主。「沒有人」隊的成員:陳信屹與黃雋也是g0v的參加者,受訪時表示除了大吃一頓以外,將會把獎金用來自辦下一次黑客松。
第二名5萬元獎金的獲獎團隊「py.Tainan」開發出有趣的拍照App以暢通民眾向政府通報問題的管道,如:道路不平坦、公共設施故障等問題,他們發現許多市民會到市府經營的臉書專頁上去回報問題,市府也會回應,但流程實在不直覺,也欠缺回報時的地理資訊跟照片。他們將不夠開放的市府路平進度抓出來,並建立監督政府執行的平台。py.Tainan在受獎時表示市政府其實做了很多事,但是沒有好好讓市民知道,也就很難獲得市民的建議而改善。
第三名團隊open IT 要解決的問題則是「為何買不到,也無法辨別台南本地水果?」,他們的作品是一個串接了市府、消費者、農作者的平台,讓消費者可以直接下單給農作者,而市府則負起驗證的角色。他們獲獎時表示會繼續推進這個目標,也希望臺南市政府可以支持,多照顧小農。
兩個特別獎「台南主題獎」,則頒給設計精美繪圖考究,並結合溼地鳥類資訊的「台南濕地賞鳥App」跟以監督臺南市議會議員為目標,將目前的市議會資料重新視覺化、簡化查詢議案跟議員表現的「就愛玩」隊。
首次由直轄市政府最高層級主辦黑客松活動,南市府研考會主委王時思感謝所有參與者:「33小時的台南黑客松競賽活動,收穫最大的是台南市政府!」她認為這次黑客松活動,除了將已經開放的政府資料做出應用,同時也是幫助市府知道,Open Data可以朝什麼方向發展,更能對創新應用跟技術社群具有吸引力。
擔任競賽評審的Opendata / TW張維志發起人認為,技術端的問題好解,但參賽團隊設計的App應該找自己的父母做使用測試,便可快速發現許多程式設計內容端的盲點。凱鈿行動科技的林文瑋副總經理感嘆自己求學期間沒有像黑客松這種機會,能與這麼多人同場切磋,評審時發現許多學生組成的參賽團隊潛力十足!
這次黑客松的第一天也同時舉行「Open Civic開放公民」主題論壇,邀請g0v零時政府參與者江明宗、Watchout沃草有限公司專案經理林雨蒼、資深網路觀察家洪進吉等人,專題分享開放資料應用經驗。
黑客松這樣的活動,在世界各地已經很普遍。國內g0v零時政府幾乎每兩個月都會舉辦一次,讓個人與團隊帶著雛形中的計劃去尋找盟友,提供跨界實際交流的機會。同時,黑客松也成為許多企業宣傳和尋找創新模式的途徑,像是痞客邦與Code for Tomorrow合作的PIXNET Hackathon,由痞客邦開放大量社群數據,讓參加者利用新技術,提升或創造社群數據的價值。
這次的台南黑客松作為政府單位與民間對話的一種方式,是南台灣可貴的第一步。承辦本次活動的數協副執行長Ricky接受PunNode採訪表示,南市府希望驗證其開放資料的腳步跟程度是否正確,透過這次活動,清楚目前開放的資料仍嫌不足,部分並未經過妥善格式處理。例如,「沒有人」隊的黃雋便提到地政資料釋出內容很少以及年份格式需統一。未來,台南數位文創園區將繼續舉辦活動,作為開發者、政府、以及跨產業之間的節點,讓台南的新創產業生態鍊更加緊密,更具活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