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權風暴》中國最年輕的政治犯 一個24歲的女孩-維權律師|趙威-風傳媒-閻紀宇 - http://goo.gl/DQZd4Z
------------------------------------------------
「三光」政策又稱「三光」作戰。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侵華日軍、特別是華北方面軍(日語:北支那方面軍),自1939年秋開始,針對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根據地進行以殺戮當地居民、對糧秣房舍等物資進行徹底的搶劫、焚燒和破壞為目標的軍事行動,並將這一作戰方式逐漸系統化、規模化、長期化。中國共產黨的黨政通告和傳播媒介,將日軍這種以毀滅抗日地區人力物力、摧殘抗日軍民抵抗意志為目的的軍事策略,簡要概括為「燒光、殺光、搶光」,即「三光」。日軍在其作戰命令中一般使用「燼滅作戰」(日語:燼滅作戦)等術語。這一最早由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提出的策略,由其繼任岡村寧次推向頂峰
三光政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i961B8
三光政策_百度百科 - http://goo.gl/gVmbnM
三光政策 - Wikiwand - http://goo.gl/WLOZZM
日軍在我華北地區推行"三光"政策,把無數的城市和農村變成了廢墟,無數的財富寶藏被洗劫一空,無數的生靈遭塗炭,連兒童也飽受戰爭之苦。後來岡村寧次曾在回憶錄中說,“三光”是歪曲他的“不燒,不殺,不姦”而來。
---------------------------
蕭新煌/期待台灣與日本的民主同盟
蕭新煌/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
我長期以來對台灣的國際關係,時有關心和觀察,其中對美國、日本、中國和東南亞也比較有點心得。從李登輝、陳水扁到馬英九歷經三個政府,前後廿年的台灣對外策略中,對上述四國(區域)的輕重緩急似乎各有想法。
李登輝念茲在茲的是走出去,也比較有國際格局,對日本和東南亞頗有突破。陳水扁繼續李登輝的路子,對日本很認真、對東南亞也有心。李、陳對中國都採取防備,保持距離,甚至不太理睬的態度。所以中國對台當然不只常口出惡言,也屢有惡行相向。所以「兩岸」時有「緊張」局勢出現,看在國際眼裡反而像真正的「兩國」相抗衡,頗有對等的態勢,但卻惹得美國七上八下,生怕台灣像脫韁之馬,衝過頭。
到了馬英九,卻一反前兩任政府的國際觀,一頭鑽進中國框架,以為穩定「兩岸」就能打開「世界之窗」。殊不知,卻因此敵日疏美,不見東南亞,也看不到歐洲。最大的後果則是讓全世界誤以為台灣已甘願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這種向中國委曲又求不到全的投降政策,後患無窮,連虛構的「九二共識」中的「一中各表」到了這月初的馬習會,都變了調,只剩沒有各表的「一中原則」,也將中華民國的神主牌給丟了。
馬朝的這種「懼中」和「親中」路線,讓美日兩國很感冒,也讓歐洲對台便宜行事,更讓東南亞對台不敢有任何正當的主張,也不再把台灣放在眼裡。總而言之,馬政府的國際關係政策可說是矮化台灣、喪失尊嚴。
如果我們把鄰國日本當做一個個案來討論,也不難發現日本在李陳兩政府時代的對台「實質外交」策略,頗為正面也多樣豐富,也始終把兩國的關係放在比較長的歷史脈絡去看待。而且日本也像美國一樣是全世界各國當中,會把與台灣的關係跟「民主」拉上線,掛上勾;主張與台灣的關係,具有著「民主價值同盟」的本質,而不只是所謂經濟、貿易、文化、觀光的實質利益而已。也因此,我在二○○○年陳水扁執政之初,就極力主張台灣一定要先有全球和平的視野和區域民主的策略,再把中國關係放在「國際-區域」架構中去布局、去謀略。在國際布局中,美國是關鍵,而在區域策略中,日本是重點,其次是東南亞。
遺憾的是,在陳主政八年與美國的交道屢屢受不信任的回應,但與日本的交往卻還算平穩有成。兩位駐日代表(羅福全和許世楷)都表現傑出,人脈暢通,兩國交流也可觀。不過,我也觀察到除了人脈網絡之外,好像還缺了比較制度化的交流安排,有點沒線、更沒面;當然也缺少在高層次的安保戰略隱然同盟之下,建立穩定和可長可久的中堅層次民主和平同盟扎實網絡。
結果是馬政權上台,上述的台日人脈不見了,台日的安保戰略與民主和平同盟也弱化和空洞,甚至在馬的「親中仇日」心結下,台日關係陷入冰冷期。不但學者所倡議的台日經濟一體、台日安保對話和駐派雙方機構的正名毫無成就,就連雙方國會、學術、智庫、文化交流也都不敢大張旗鼓,在民主同盟的旗幟下有系統地深化。坦白說,具象徵意義的「台灣民主基金會」對中國的人權民主都不敢聲張批判,更不敢聲援中國的民主人權運動或頒給年度的亞洲民主人權貢獻獎,國民黨政府還有什麼身分和面子去和日本大談亞洲的區域民主呢?
但我從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十月初日本行,看到一些契機,而她之前所主張的與全世界的民主國家建立夥伴同盟的外交政策,更符合了我上面的期待和看法。但唯有台灣自己的民主可以在二○一六年獲得再生和鞏固,台日的民主同盟也才可能如期重建和深化。
--------------------------------
兩岸「黑吃黑」的故事
推文到plurk
2015-12-03 06:00
兩岸關係中,前東帝士集團總裁陳由豪,絕對是一個值得探究的「交流」或「交易」模式。這種交流的內涵,就是在台灣的通緝犯,跑到中國去繳交保護費,順利成為座上賓,直到協助其撐過通緝追訴期後,再剝光其最後剩餘價值,讓他赤條條地回到台灣。
前述模擬情境,不久就可驗證是否為真,因為逃亡迄今已經十二年的陳由豪,在台灣的通緝時效,即將於明年五月屆滿,半年後,陳由豪是否被乾洗,並且在中國混不下去?就可了解兩岸關係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是山寨大王習性、或者是法治文明?
陳由豪因為掏空案,涉嫌背信等罪,於二○○三年潛逃中國,二○○九年兩岸簽署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後,台灣法務部多次向中國要求據此遣返陳由豪,但中國卻以陳由豪已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身分證,違反兩岸司法互助協議「己方人民不遣返」規定為由,加以拒絕。既可看出兩岸協議條文的粗疏與漏洞,更可了解中國對台灣特殊經濟犯的有意維護。
在台灣欠債七百億元的陳由豪,這些年在中國成立東聯與翔鷺兩大集團,其中的「翔鷺騰龍集團」年營收超過五千億台幣,二○一○年繳稅給中國即達十四億人民幣(約七十億台幣),曾列中國十大優良繳稅大戶,這種貢獻度,以及可以想見的政商關係,不僅支撐了他在台灣犯罪「沒關係」的雄厚背景,甚至其獲特許的石化事業在中國屢屢因污染引發當地民眾抗爭,也能在特權保護傘下大事化小。
但是,隨著台灣通緝時效截止日的愈發接近,中國對於繼續收容陳由豪的算盤,似乎出現了明顯的改變。最近,陳由豪所屬的翔鷺石化,本月二十八日到期的七億人民幣(約三十五.九億台幣)公司債,被點名可能面臨倒債,翔鷺石化虧損的原因中,與旗下騰龍芳烴PX(對二甲苯)廠近兩年接連發生爆炸,有密切關係。
詭異的是,在今年四月發生大規模燃爆而遭到勒令停工的騰龍芳烴,當地漳州政府允許重開工廠的條件,居然是中國國有的中國石化必須入股接手;而中國的媒體更報導中國石化可能收購騰龍芳烴八成股權。這明顯是個政治決定,而非環保至上的專業決定,因為中國石化這些年因環保問題有若干PX投資案被其政府擱置,怎麼中國石化入股陳由豪的騰龍芳烴,就可以復工呢?
只要了解陳由豪在中國的佈局,即可立刻解答。這位債留台灣、錢進中國的通緝犯,其實胸懷大志,一直希望利用中國的土地,建立起芳香烴垂直整合的石化王國,其在漳州古雷半島所建的翔鷺石化二期及騰龍芳烴,已是最後一塊拼圖,眼看願望就要達成,卻突然意外不斷,這些波折是自然發生,還是人為加工?在對岸這種國度,很難不作聯想。
但可以確定的是,中國石化覬覦騰龍芳烴,而漳州政府也已強力介入,施壓陳由豪若不讓中國石化接手,就等著倒債。果若如此,陳由豪這十二年來逃亡的所有心血,等於要拱手中國,換言之,向惡霸繳了十二年的保護費,最後要被吃到幾乎連骨頭都不剩。
陳由豪模式,可以定義為兩岸交流中的「黑吃黑」典型,陳由豪黑了台灣,中國準備要黑掉陳由豪,馬英九政府要不到人,因為中國還沒吃飽,等陳由豪就範、中國得逞後,即使陳由豪被趕回台灣,屆時恐怕也已過了追訴期,可以不再受相關刑事追訴,那麼台灣受害者全然討不回公道。總結下來,中國是最大獲利者,台灣則是最大的受害者。
這道黑吃黑的交流方程式,又何止陳由豪一人?陳的故事,絕對不利兩岸人民互信的建立,也是對習近平「兩岸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的一大掌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