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掃描-蓮華山三聖宮助學 嘉惠24學子
2016年06月27日 04:10
竹縣:為鼓勵弱勢、清寒家庭學子不因環境屈服,仍能奮發向上,在學業上努力爭取佳績,新竹縣新埔鎮「蓮華山三聖宮」,已持續近20年,每年在下學期學期末,頒發獎學金給新埔鎮各中小學畢業生獎助學金,今年計有11所學校、24位學生受惠。
過年吃太飽爬山減肥去。新埔蓮華山古道 @ 布萊恩:觀景窗看世界。美麗無限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z5EqdL
三聖宮簡介
「三聖宮」座落於蓮華山麓,位居蓮華山古道入口處,創建於民國前10年,又稱聖帝廟,廟邊古木參天,寺廟建築宏偉,位處蓮華山古道的入口、地勢高亢,展望極佳,鳳山溪支流淌流廟前,依山傍水,鍾靈毓秀。河床寬闊平坦,可烤肉、戲水、抓蝦及露營。
「三聖宮」位處新埔鎮郊蓮華山之山腰,至今已有九十五年歷史。相傳蓮華山曾有神跡駐臨,光緖三十二年(西元1902年),彭清漢先生經神靈指點,開始募款興建三聖宮,工程歷時三年始成;殿內主祀關聖帝君(恩主公),配祀張司命帝君(灶君公),呂純陽仙師(呂仙公),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地藏王菩薩,媽祖娘娘等諸神,因此三聖宮又別名聖帝廟.廟內設有藥籤內外科,小兒科眼科,痳科,瀝科,神靈顯赫,無不應效,日據時期,本宮被迫遷往新埔鎮內與其他神廟共處,亦被禁止焚香膜拜。
台灣光復後,地方人士立即奉請神像回宮,並由彭阿辰擔任住持一職,辦理本廟業務。民國三十六年間,重修廟宇,工事未竣前,主持人彭阿辰先生不幸於民國61年間逝世,遂由彭先生令媳李勝慧女士接管廟務,在十方善男信女協助捐款下,民國62年農曆9月13日方成願望,三恩主登落,成就今日所見之廟貌。民國83年6月,李勝慧女士功成身退,同年7月,經信徒大會投選出彭瑞德先生出任接掌廟務,全廟均由大家熱心奉獻所成,冀能使廟務蒸蒸日上,香火鼎盛,進而回饋桑梓。
景點特色
「三聖宮」在巖巍建築後面有座小山,倚山而建,古木參天,青山環抱,幽悠雅致。三聖宮主祀關聖帝君,當地人亦稱為聖帝廟。由於地靈人傑,香火不斷,光復之後逐漸成為人們的信仰中心,爾後到此地參拜亦成為旅遊觀光景點之一。
「三聖宮」得地理之勝,吉穴天成。座倚蓮華山,遙望獅頭山,俯瞰宵裡溪,視野十分遼闊。順著山勢地形,本宮採我國古有庭園式建築,庭園中有一普陀巖,觀音手持淨水瓶,瓶中水注入許願池,讓人們皆可心想事成。
廟宇四周為古意庭園,園中樹木扶疏、碧草滿庭,供人休憩的石桌、石椅隨處可見。由宮前憑欄俯視,新埔繁華市貌盡收眼底,鎮郊綠野平疇,阡陌相連。鳳山溪支流宵裡溪蜿蜒流經廟前,溪流上游有一「埤頭」,農民用來主水灌溉,一邊靠溪崖,一壁臨稻田,溪水清澈為一座最佳天然游泳池,兩岸河床寬闊平坦,來此露營戲水、烤肉釣魚,實是郊遊休閒的好去處,在進香參拜後,亦可尋幽訪勝。此外,本宮還有香客大樓供信徒香客住宿,更有大型會議室,可供公司行號舉行訓練上課用。
本宮的健行步道規劃依蓮華山自然形勢而成,狀如一飛龍。蓮華山是獨立山峰,青山綠水為三聖宮之聖地,亦是修身散心之福地。山後環山,山勢清奇,絕壁迆邐百丈,勢如飛龍盤天,龍身環繞蓮華山,如飛龍抱月般。飛龍步道路徑蜿蜒,林木夾道,讓人忘卻俗事煩憂。
廿四孝堂位於香客大樓內,堂廊上雕刻中國有名的廿四孝故事,俐落的雕刻手法,栩栩如生,加上言簡意賅的故事解說,讓人一目了然。
相關聯絡資訊
◎新埔鎮公所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中正路776號
電話:(03)5881311
傳真:(03)5881084
位處新埔鎮郊蓮華山腰之三聖宮,創建至今,已有九十五年歷史.相傳蓮華山曾有神跡駐臨,光緖三十二年(西元一九O二年),彭清漢先生經神靈指點,開始募款興建三聖宮,工程歷時三年始成;殿內主祀關聖帝君(恩主公),配祀張司命帝君(灶君公),呂純陽仙師(呂仙公),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地藏王菩薩,媽祖娘娘等諸神,因此三聖宮又別名聖帝廟.廟內設有藥籤內外科,小兒科眼科,痳科,瀝科,神靈顯赫,無不應效,日據時期,本宮被迫遷往新埔鎮內與其他神廟共處,亦被禁止焚香膜拜。
台灣光復後,地方人士立即奉請神像回宮,並由彭阿辰擔任住持一職,辦理本廟業務。民國三十六年間,重修廟宇,工事未竣前,主持人彭阿辰先生不幸於民國六十一年間逝世,遂由彭先生令媳李勝慧女士接管廟務,在十方善男信女協助捐款下,民國六十二年農曆九月十三日方成願望,三恩主登落,成就今日所見之廟貌。民國八十三年六月,李勝慧女士功成身退,同年七月,經信徒大會投選出彭瑞德先生出任接掌廟務,全廟均由大家熱心奉獻所成,冀能使廟務蒸蒸日上,香火鼎盛,進而回饋桑梓。
※ 主要神明介紹
早期台灣的移民幾乎來自大陸,也帶來了家鄉的風俗與信仰,所以台灣社會可以說是深受大陸的影響,隨著時間漸漸發展出屬於自身的文化與特色,而宗教信仰是移民的精神慰藉,也因為信仰結合了人民的力量。台灣的宗教發展,大多延續了大陸的宗教信仰,連主祀神的選擇與移民背景也息息相關,例如來自漳州的移民祀奉的開漳聖王,來自大陸沿海的省份即以媽祖為供奉對象…
三聖宮宮名之由來,乃因本宮主奉關聖帝君、配祀孚佑帝君吉司命真君合稱「三恩主」;另外,因本宮之主祀神關聖帝君,所以也稱「聖帝廟」。本宮主祀神關聖帝君為主祀,據說是神靈指示,加上關聖帝君為一忠心、義薄雲天的神明,其精神受民眾景仰;孚佑帝君乃呂洞濱 ,為八仙之一,極受民間歡迎;司命真君乃是灶神,在農業社會裡是民間極普遍的信仰。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簡稱關帝,民間俗稱關公或關帝爺,乃三國時代蜀國名將關羽。關羽,原字壽長,後改自雲長,河東解縣人(今山西解縣),生於東漢桓帝延熹五年(西元一六二年),亡於建安廿四年(西元二一九年)。
關聖帝君因與吳國作戰而死,追諡為「壯繆侯」其鄉人於玉泉山立祠。然而從魏晉迄唐,在民間影響並不大;在唐代曾有記載提及,稱之為關三郎,仍是為人鬼之流。自宋代開始,關聖帝君忽然聲名大噪,開始受到供奉,民間已有關王廟;北宋末年,宋徽宗始封其為「忠惠公」或謂封為真君,大關二年,更加封他為「武安王」;高宗建安二年,加封為「壯繆武安王」;孝宗時封為「英濟王」。到了元代,因元世祖尊崇佛教,封他為佛教的「監壇」;元明宗天歷元年,封其為「顯靈威勇武安英濟王」。明萬曆廿十二年間,因道士張文通之請,進爵為「帝」,廟曰「英烈」…到了清順治九年,加封「忠義神武關聖大帝」,香火鼎盛,其廟祀遍及全國。
農曆六月廿四日為關聖帝君聖誕,本宮皆會大肆慶祝,慶典從廿三日傍晚起,即會湧入各地信眾,通宵達旦至廿四日關帝誕辰;廟方也會準備各式客家傳統點心,如米苔目、仙草、油麵、鹹粥等,這些都是信徒們自己提供米、糖或樂捐錢一起共襄盛舉。
《孚佑帝君》
孚佑帝君,俗稱仙公,乃八仙之一的呂洞濱,名喦(一作嚴),字洞濱,生於貞元十三年,唐時蒲州永樂縣人,其父呂讓曾任海州刺使。據說呂洞濱出世時,有某真人騎鶴入其室,異香溢室;自幼聰慧過人,日誦萬言、過目不忘、出口成章,十歲能文,十五歲能劍,伸長八尺二寸,玉樹臨風,經常頭戴華陽巾,腰間繫上一條腰帶,與漢朝張良頗有幾分相似。後來考中進士,在江西省九將縣的廬山遇到「火龍真人」,傳授他「天遁劍法」,始稱「純陽子」。之後又在長安某酒店中遇ㄧ神仙叫鍾離權(也是八仙之一),夜裡兩人同宿,是夜呂夢見自己考中進士後,做大官,前後取兩妻妾,生男育女,子孫昌隆,又當了十年的宰相,忽然羅罪,財破人散,自己孤苦飄零,痛恨人生無常之際突然夢醒,知道鍾神仙之指點,即求濟渡。此後,呂恩主一心一意修道,通過鍾離權種種的試探,才被引渡到終南山的鶴嶺洞中修道,不久終於得道成仙,成仙後立誓「非度盡天下蒼生,不欲升天」,故時常顯靈凡間,度化芸芸眾生。 農曆四月十四日為孚佑帝君聖誕,本宮亦會舉行小型祈福法會慶祝。
《司命帝君》
司命帝君,道教封其為「玉清輔相司命帝君」,俗稱灶王,名張禪(或作單),字為子郭,司廚造的灶神,其來歷非常久遠,據「禮記、月令」書中記載有:「其神祝融……其祀灶」。民間有將灶神作為火神或先炊,其信仰都是從灶的自然屬性及對人們生活的實際作用而產生的。漢代以後,灶神的職責起了變化,主要不是掌飲食,而是掌握人們的壽夭禍福。灶神以天帝派駐下方的監察的身分,成為各家的家神。因灶神特別的身分,唐代開始,人們相信灶神亦可收買,每到祀灶之日,及農曆十二月廿三日或廿四日,這天是祂回天庭會報的日子,將人們一切動態稟報,作為來年的獎懲議處,所以會用粘糖等封住他嘴,並用好話奉承祂,希望灶王爺「好話傳上天,壞話丟一邊」,形成了獨特的祭灶風俗。舊時,農業社會的新入門媳婦,也要在灶前祭祀一番,以為來日在廚灶間,生火易燃,火勢不絕,菜飯易熟,同時又不會發生火災等,期待灶王爺多多惠予保佑。
※ 輿地之靈
三聖宮得地理之勝,吉穴天成。座倚蓮華山,遙望獅頭山,俯瞰宵裡溪,視野十分遼闊。順著山勢地形,本宮採我國古有庭園式建築,庭園中有一普陀巖,觀音手持淨水瓶,瓶中水注入許願池,讓人們皆可心想事成。
廟宇四周為古意庭園,園中樹木扶疏、碧草滿庭,供人休憩的石桌、石椅隨處可見。由宮前憑欄俯視,新埔繁華市貌盡收眼底,鎮郊綠野平疇,阡陌相連。鳳山溪支流宵裡溪蜿蜒流經廟前,溪流上游有一「埤頭」,農民用來主水灌溉,一邊靠溪崖,一壁臨稻田,溪水清澈為一座最佳天然游泳池,兩岸河床寬闊平坦,來此露營戲水、烤肉釣魚,實是郊遊休閒的好去處,在進香參拜後,亦可尋幽訪勝。此外,本宮還有香客大樓供信徒香客住宿,更有大型會議室,可供公司行號舉行訓練上課用。
本宮的健行步道規劃依蓮華山自然形勢而成,狀如一飛龍。蓮華山是獨立山峰,青山綠水為三聖宮之聖地,亦是修身散心之福地。山後環山,山勢清奇,絕壁迆邐百丈,勢如飛龍盤天,龍身環繞蓮華山,如飛龍抱月般。飛龍步道路徑蜿蜒,林木夾道,讓人忘卻俗事煩憂。
廿四孝堂位於香客大樓內,堂廊上雕刻中國有名的廿四孝故事,俐落的雕刻手法,栩栩如生,加上言簡意賅的故事解說,讓人一目了然。
(16) 蓮華山三聖宮(聖帝廟) - https://goo.gl/80xr4C
三聖宮之右側門「東迎洽水」,另左側門寫著「西拱飛鳳」,所以傍晚時應可見飛鳳山落日!
由三聖宮廣場俯瞰新埔農村景象!如此閒逛及用餐已停留1小時!
14:53由崇聖亭出發!
由飛龍古道之龍身啟程!
整個蓮華山古道串聯而成之飛龍想像圖!
石階路徑!
過小橋!
繞過枕木土階,見旁有登山小徑,直入!
登山的感覺出來了!
古道土質鬆滑,需握繩索,以策安全!
分不清是否已過懸空崖!

但四周密佈相思樹,可能是相思崖!
於懸崖處眺望美景!
腳下即是萬丈深淵!可不能大意!
由山徑接回階梯!
走幾步見右側小路,再入!
應是雙龍崖!
15:15抵龍尾運動公園!
見阿兵哥正在操練,遇外籍兵團,莫非是新光部隊!
JUDY右側阿兵哥持槍匍匐偵查敵軍中!
JUDY試走平衡木!
不錯喔!有通過平衡木考驗!

陸軍訓練的各種設施!
左右二條路,決定由左側前進,目前路況平坦,BRUCE大言不慚的說今天走古道到今尚未流汗,改天再去走難度高點的山路!所謂「入廟敬神」,入山就應敬山神,殊不知悲慘的事等會兒就會發生!

15:38目前都還在陸軍營區,見圍牆左側續行!
我們是逆向而行,由龍尾走向龍頭!

15:52一路行來,無較明顯指標,指標終於出現!
往採茶古道前行!
芒萁蔓延至路面來,想必此條路徑少人行走!
時辰已晚,不走載熙古道!

下大鵝卵石石階,須小心謹慎,石頭光滑,旁泥土鬆軟!
路況開始不明,幸見登山布條!
16:13見雞舍農村景象!
16:14抵巨楓神木!
接水泥路!
隨登山布條上坡~此即進香古道!看起來鮮少人走此條路徑!
16:33見三聖宮指標,心安了不少!
就在這下坡路段,BRUCE手拿著手機看著GPS路線,確定沒錯,正準備收起手機,右腳踏出,踩在石頭旁沙土堆,一不小心,鞋子打滑,撲在山谷緩坡上,幸好雙手抓住石頭,才止住身體的下滑!
所以人不可輕忽大意,雖然有登山經驗,但隨時要注意自身安全!
16:45後經亂石堆處,JUDY顧著指責我,結果自己也不小心扭到右膝處!
約3分鐘後抵三聖宮後花園!
這裡才是飛龍步道的龍頭入口處!
飛龍現身!
17:08夕陽西下,滿天紅霞,BRUCE和JUDY於三聖宮前廣場獨享此美景!
由三聖宮之崇聖亭出發,由飛龍古道經懸空崖、相思崖、雙龍崖,接龍尾運動公園入陸軍營區後轉採茶古道至巨楓神木再走進香古道回三聖宮共花2小時10分
此乃大正十四年(1925) 台灣總督伊澤多喜男來參加柑桔品評會時,吳濁流老爸與鄉民請有讀書的藍華峯寫文章來紀念。
亂入碑文
政府對農業的重視,讓我們新埔大茅埔雖然偏僻卻也能農產豐盛,其中密柑更是聞名,今年鄉長葉心榮更是擴大舉辦了柑桔品評會來鼓勵大家栽種。
伊澤桑願意蒞臨指導,讓本庄蓬蓽生輝,更是提振了農民士氣、促進國家富有的一大步啊!
因此,我們靠碑來傳頌這件功德
作者藍華峯
立碑者吳秀源家族
真實碑文
督憲光臨紀念碑
從來王者治本於農,庶民富先於教。故政府對於台湾興農有法,所以造富有之基也。縱我新埔庄之大茅埔地属偏隅,而農產物頗盛。其中蜜柑一種,稱膾炙於遠近之人,奪錦標於品評會者,匪伊朝夕。本年十二月十四日,新埔庄長葉心榮君復開本荘之柑桔品評會,以資獎勵。更蒙伊澤總督閣下及其他貴高官惠然肯來,親視產地。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恰當桔綠橙黃之際,棨戟遙臨,遂使遐陬僻壤之間,山川頓秀,一刻榮昭千古,一物名播五洲,其斯為農民生色、國家致富之一端乎。爰勒其事於碑,以表感銘,以垂紀念。
清庠生藍華峯撰
大正十四年
乙丑歲 冬吉旦 佃主 吳秀源 吳建昌 林申金 吳明相 吳建陞 仝立
後記
順著三聖宮古道走一圈還挺累人的,然而古道沿路的自然景觀與軍事遺跡都讓這條步道走起來豐富許多。山下的吳濁流故居與督憲光臨紀念碑更增添了歷史軌跡的深度風采。
---------------------
[新竹新埔]蓮華山古道 @ BRUCE的山林記趣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XgRjLZ
私立迦羅學院: 2015夏:新竹新埔三聖宮蓮華山飛龍古道~在迷宮的十字路裡,向左走向右走 - http://goo.gl/bi9v0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