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六韜三略/《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又稱《太公六韜》或《太公兵法》全書以問答形式呈現,以周武王設問、姜太公答之,來探討各種古代軍政議題。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BCioRU
---------------------------
袖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八仙中的呂洞賓出場時常念誦的定場詩,作為算命館的鎮店招牌,也是用來表現自己神不可測、灑脫無定。
歇後語:姜太公的卦──神準
【字號】大 中 小
更新: 2006-04-16 10:33:06 AM 標籤 : 黃容 , 歇後語 , 姜太公
【大紀元4月16日訊】話說姜太公在遇到周文王姬昌之前,生活非常困頓,輾轉各地,就是不得伯樂賞識,後來只好靠算卦糊口。
這一日姜子牙的館子來了一位壯漢。這人叫劉幹,是個樵夫,見姜子牙在算命館前掛著“袖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的對聯,想見識見識姜子牙本事。說是見識,倒是三分存疑,七分找碴。劉幹對姜子牙說:“就請先生為我算上一卦,準了給你20文錢,算不准,就把館子關了”。
姜子牙心知是來鬧事的,卻也不慌,請劉幹自取了一卦帖。姜子牙看後,不急不徐的寫了幾行字:“一直往南走,柳蔭一老叟,清蚨一百二十文,四個點心兩碗酒。”劉幹不明究理。姜子牙笑笑說:“看官稍後便知!”
劉幹順著村路往南走去,過了大半個時辰,見路旁一棵柳樹,正要小歇片刻,突然想起剛才姜子牙給他的字句中就有“柳蔭”二字。“我如待在這裡,說不定應了卦?”轉身剛要離去,迎面來了一老者,說道:“年輕人,且慢走,我正需用材,您開個價!”
劉幹心想:“這第二句是'柳蔭一老叟',看來那位算卦先生倒真有兩下子。”嘴上卻故意抬高價錢:“一百文”。老者道:“就說一百二十文,可你得幫我挑回家去。”
這一來,劉幹知道姜子牙不是普通人物,於是依了老者之言。劉幹邊走邊想:“前三句果然都應了,卻看這'四個點心兩碗酒'如何成真!”
劉幹到了老者住處,只見四周張燈結彩,喜氣洋洋。這時一位僕童尾隨老者走來,端捧手上的盤子給劉幹,老者說道:“今天小兒大喜之日,請用…”。
盤中何物?一壺酒、一隻碗、四個點心!劉幹倒了一碗酒,祝賀老者,飲後又倒了一碗,兩人寒暄幾句後,再要倒,壺中卻已一滴酒不剩。劉幹心裡讚道:“果真神算!”
從此,姜子牙算卦神準的名聲就在村子裡流傳開來。
-------------------
陳仲琳 《封神演義》
第十六回 子牙火燒琵琶精
只見那日有一樵子姓劉名乾,挑著一擔柴往南門外;忽然看見一命館,劉乾歇下柴擔,念對聯念到「袖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劉乾原是朝歌破落戶,走進命館來,看見子牙伏案而臥。劉乾把桌子一撲,子牙嚇了一跳,揉擦目看時,那一人身長丈五,眼露兇光。子牙曰:「兄起課是相命?」那人道:「先生上姓?」子牙曰,「在下姓姜名尚字子牙,別號飛熊。」劉乾曰:「且問先生『袖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這對聯怎麼講?」子牙曰:「袖裏乾坤大,乃知過去未來,包羅萬象;壺中日月長,有長生不死之術。」 劉乾曰:「先生口出大言,既知過去未來,想課是極準的了。你與我起一課,如準二十文青蚨;如不準打幾拳頭,還不許你在此開館。」子牙暗想:幾個月全無生意,今日撞著這一個又是撥嘴的人。子牙曰:「你取下一封帖來。」劉乾取下一個卦帖兒,遞與子牙,子牙曰:「此卦要你依我才準。」劉乾曰:「必定依你。」子牙曰:「我寫四句在帖兒上,只管去,上面寫著一直往南走,柳陰一老叟,青蚨一百二十文,四個點心兩碗酒。」劉乾看罷:「此卦不準,我賣柴二十餘年,那個與我點心酒吃?論起來你的課不準。」子牙曰:「你去包你準。」
劉乾擔著柴逕往南走,果見柳樹下站立一老者,叫曰:「柴來!」劉乾暗想好課,果應其言。老者曰:「的洹柴要多少錢?」劉訖答曰:「要一百文,少討二十文,拗他一拗。」老者曰:「看看好柴乾的,好綑子大,就是一百文也罷;勞你替我拿拿進來。」劉乾把柴拿在門裏,落下柴葉來;劉乾愛乾淨,取掃帚把地下掃得光光的,方才將扁擔繩子,收拾停當等錢。老者出來看見地下乾淨:「今日小廝勤謹。」劉乾曰:老丈是我掃的。」老者曰:「老哥!今日是我小兒畢姻,遇著你這好人,又賣的好柴。」老者說罷,往裏邊去,只見一個孩子捧著四個點心,一壺酒,一個碗:「員外與你吃。」劉乾嘆曰:「姜先生真乃神仙也。我把這酒滿滿的斟一碗,那一碗淺些,也不算他準。」劉乾斟滿一碗,再斟第二碗,一樣不差。劉乾吃了酒,見老者出來,劉乾曰:「多謝員外。」老者拿兩封錢出來,先遞一百文與劉乾曰:「這是你的柴錢。」又將二十大錢,遞與劉乾曰:「今日是我小兒喜辰,這是與你做喜錢,買酒吃。」就把劉乾驚喜無地,想朝歌城出神仙了,拿看扁擔,逕往姜子牙命館來。
總之在說算命師的能力高強
封神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 陈仲琳 - Google 圖書 - https://goo.gl/bb3hHl
杯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微信上的中國 - http://goo.gl/KekAc6
「杯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酒色酒香,酒詩酒歌,酒禮酒俗,酒品酒德,酒的收藏和衍生品……問世間酒為何物,酒文化本身,就是一杯品不盡的老酒。
酒之真味: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白居易說: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出自<<增广贤文>>,原文为:
醉后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万事皆已定,浮生空白茫.
释义:人醉后会感到天地广阔,心胸舒畅;
以酒度日,消磨时光,会感到时间漫长.
所有的事上天都已定好,个人的努力都是徒劳.
「杯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酒色酒香,酒詩酒歌,酒禮酒俗,酒品酒德,酒的收藏和衍生品……問世間酒為何物,酒文化本身,就是一杯品不盡的老酒。
酒之真味: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
本書特色 一本讓你想仔細研讀「天下第一兵書-六韜」智慧結晶的好書!?劉伯溫的兵書便是以《六韜》為其主要思想來源。?劉備在留給他兒子劉禪的遺詔中,叮囑他有空時要多看《六韜》,這對人的機智謀略是有幫助的?《六韜》到宋朝後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在距今二千多年前的《六韜》中,發現確實有可與現今商業管理所提出的目標規劃、組織、授權、任用、領導等概念。 內容介紹 《六韜》分別是〈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六韜》是一部距今二千多年的軍事典籍,儘管隨著時代的不同,戰爭的方式與型態也日新月異,但歷代學者對此書仍研究不輟,正是因為其軍事思想與作戰原則並不受時空環境的限制,而具有恆常性的參考價值之故。因此,當《六韜》在十六世紀傳入日本後,就成為專門培養軍事顧問的足利學校的主要教科書之一。十八世紀《六韜》傳入歐洲,現今已有英、法、俄等國文字的翻譯本。在亞洲,《六韜》除了有日文翻譯本,也有韓文與越文的翻譯本。古為今用,老祖先的智慧在現代竟熠熠生輝了,這不僅使我們和古人之間所存在的歷史鴻溝消彌於無形,也更加開拓了我們的視野。
---------------------------
《武經七書套裝一函五冊宣紙線裝吳子孫子兵法六韜三略全集智慧謀略計謀兵書軍事書籍》【摘要書評試讀】- 京東圖書 - http://goo.gl/4lG6jh
--------------
《六韜》是一部距今兩千多年的軍事典籍,儘管隨著時代的不同,戰爭的方式與型態也日新月異,但歷代學者對此書仍研究不輟,正是因為其軍事思想與作戰原則並不受時空環境的限制,且具有恆久性的參考價值之故。因此,當《六韜》在十六世紀傳入日本後,就成為專門培養軍事顧問的軍事學校的主要教科書之一。十八世紀《六韜》傳入歐洲,現已有英、法、俄等國文字的翻譯本。在亞洲,《六韜》除了有日文翻譯本,還有韓文與越文的翻譯本。
古為今用,老祖先的智慧在現代仍然熠熠生揮,這不僅使我們和古人之問所存在的歷史鴻溝消彌於無形。也更加開拓了我們的視野。通過閱讀《學校沒教過的第一兵書(六韜)》,讀者朋友不但可以通過通俗易懂的提要對《六韜》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還可以通過對實倒的剖析,領略到古代軍事典籍與現實運用的完美結合。《學校沒教過的第一兵書(六韜)》由凌永放所著。
本書目錄編輯
前言
第一篇文韜
文師
紂王暴政亡國
“允許偽造”的柯達相機
盈虛
誰開創了“康乾盛世”
松下的“驚人之舉”
國務
李世民愛民如子
福特之意不在“酒”
大禮
為君者的“三鏡”
西門子的員工建議制度
明傳
隋煬帝的悲嘆
安然醜聞
六守
曾國藩的“知人之明”
麥當勞的人才觀
守土
漢末的宦官專權
阿迪達斯反勝為敗
守國
劉邦韜晦贏天下
微軟與蘋果之爭
上賢
靖康之恥
王安公司的失敗
舉賢
知人善用的一代女皇
善於用人的拍立得公司
賞罰
孫武練兵斬美姬
摩托羅拉的賞懲制度
第二篇武韜
發啟
唐雎出使秦國
奔馳的全勝策略:品牌
文啟
文景之治
百度的“寬鬆”
文伐
王允的“美人計”
洛克菲勒巧借“第三者”
順啟
曹操的胸懷
“台塑大王”王永慶
兵道
赤壁之戰
日本精工的“突圍”
三疑
臥薪嘗膽的勾踐
太過自信的MSN
第三篇龍韜
王翼
明太祖的決勝兵團
聯想總裁手下的大將
論將
戰國名將趙奢
美國大陸航空公司的“救亡圖存”
選將
漢文帝賞識周亞夫
通用總裁斯隆的用人之道
立將
樂毅奔趙
三星總裁“用人不疑”
將威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英特爾總裁的“權威秘密”
勵軍
馮子材“一馬當先”
以身作則的郭台銘
陰符
信陵君竊符救趙
日本軟銀的嚴重洩密
陰書
一封沒打開的“密信”
寶潔與聯合利華的間諜糾紛
軍勢
李廣智勇退匈奴
海爾老總怒砸冰箱
奇兵
田單智用“火牛陣”
怪招連連的“商業廣告”
五音
西晉滅吳前的“消息”
康師傅的靈感
兵徵
齊魯長勺之戰
“返老還童”的RIB公司
農器
商鞅變法
愛立信“倒戈”引起的思考
第四篇虎韜
軍用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Wal-Mart的衛星系統計劃
三陣
?葛之戰
阿里巴巴:創新贏利模式
疾戰
天京解圍戰
埃弗?夏普的主動出擊
必出
蘇定方河西突圍戰
“萬寶路”的突圍
軍略
鄭成功收復台灣
麥德龍依靠技術裝備引領未來
臨境
王翦滅楚
MCI智勝AT&T
動靜
諸葛亮火燒上方谷
寶馬的計中計
金鼓
馬陵之戰
拒絕被資本綁架的百度
絕道
長坂坡遭遇戰
百事可樂“避實擊虛”
略地
李想夜襲蔡州
亞馬遜的崛起
火戰
諸葛亮火燒博望坡
西方聯合電報公司大意失荊州
壘虛
白登之圍
知己知彼的西爾斯公司
第五篇豹韜
林戰
昭莫多森林戰
家樂福本土化戰略的敗退
突戰
袁崇煥嚴守寧遠
強生公司的反擊
敵強
夜將軍黑齒常
聯想的“積極防禦”
敵武
史萬歲與突厥的遭遇戰
湯姆森的“殺招”
烏雲山兵
宋金和尚原之役
Intel公司防禦戰
烏雲澤兵
吳越笠澤之戰
本田大戰雅馬哈
少眾
淝水之戰
Intuit巧勝微軟
分險
鄧艾劍閣出奇兵
保羅的危機行銷
第六篇犬韜
分兵
孫武怒斬吳王愛姬
吉利的“軍鞋”
武鋒
朱元璋鄱陽湖之戰
蒙牛戰伊利
練士
劉邦依才用人
松下的用人之道
教戰
戚繼光的練兵之法
海爾的特色培訓
均兵
“卻月陣”卻強敵
肯德基的經營之道
武車士
齊晉?之戰
名企選“士”
武騎士
話說騎兵
哈勒爾智取寶潔
戰車
晉楚城濮之戰
必勝客的定位
戰騎
漢武鐵騎徵大漠
佳能“快”“猛”爭第一
戰步
李牧的智謀
香奈爾的“窮女郎”
--------------
一部智慧的兵書 《六韜》(1)
關於《六韜》,這是中國古代一部著名的兵書,相傳是姜太公呂望所著,但據考證是後人托姜太公之名所作。真實寫作年代大約是戰國晚期。
《六韜》意為六種祕密的戰術謀略,全書六卷,共六十篇。內容以姜太公與周文王、周武王問答的方式寫成,對後世兵學有重大影響。宋代列為《武經七書》之一。
卷一 文韜
文 師 第 一
周文王準備要去打獵,太史行過占卜儀式之後告訴文王說:「您這次到渭河北岸打獵,將會得到很大的收穫。而您所得到的收穫不是龍,不是彨,也不是虎和熊之類的,而是會得到一位公侯良才。他將會是上天給您安排的老師,他會輔佐您的大業,並將施恩加惠延於您的後代。」
周文王問:「您說的占卜的結果真的有這麼好嗎?」
太史回答說:「我的祖先曾經為大禹占卜,那時占卜結果是會得到皋陶。而今天的吉祥徵兆正與當年一致。」
周文王很高興,於是慎重的齋戒三天,然後乘坐獵車,出發到渭水北岸打獵了。在那邊,周文王見到了太公正坐在雜草叢生的河邊釣魚。
周文王好奇,上前詢問:「先生您很喜歡釣魚嗎?」
太公回答說:「我聽說君子真正高興是在於他心中懷著遠大的志向,而一般人高興則是在於把目前的事情做好。我釣魚,與這個道理很類似,我並不是真正喜歡釣這個魚啊。」
文王問:「這兩者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呢?」
太公回答說:「釣魚有三種權術。第一種,用厚祿收買人才,就如同用餌引誘魚上勾;第二種,用重金收買壯士,也如同用餌釣魚;第三種,用官職招攬人才,也如同用餌釣魚。雖都是釣魚,目的也都是為了得魚,但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奧,不是一般人能懂的。」
文王說:「我願聽聽這深奧難懂的道理。」
太公回答說:「水的源頭很深,水就川流不息,水川流不息,魚就能生存下來,這是大自然的道理;樹的根紮的很深,枝葉就長得茂盛,枝葉如果茂盛,果實就結實累累,這也是大自然的道理。那麼,君子志同道合,就能有默契合作,有默契合作,事業當然就能成功,這也是符合自然之道。人們平時說話應對,很多是用來遮掩真情的。能說真話表露真情,這才是最好的。現在我說的都是真話,沒有半點隱諱,您聽起來是不是有些反感呢?」
周文王說:「只要是具備高尚仁厚品德的人都應能接受坦直的規諫,而且不排斥說真話的人。所以我怎麼會反感呢?」
太公說:「使用細微的釣絲,魚餌也很少,但能吸引小魚來上鉤;使用中等粗的釣絲,魚餌稍多,味道香甜可口,就會吸引中等大小的魚來上鉤;當使用粗大的釣絲時,魚餌更加豐富,味道更加香甜美味,就會吸引大魚來上鉤。魚要貪吃魚餌,當然就會被釣絲牽絆;人也一樣,如果要得到君王的俸祿,就要服從君王的使喚。因此,用香餌釣魚,魚便可供烹煮;用俸祿官爵網羅人才,人才就能盡為所用;以家為基礎來拿取國,國就能被據為己有;以國為基礎來爭奪天下,天下就可被全部征服。真是可悲啊!雖然土地廣袤,國祚也很長遠,但它所積聚起來的東西,還是有煙消雲散的一天;而那些默默無聞,不動聲色在暗中準備的人,他必會有光芒萬丈、撥雲見日的時刻。真是奇妙啊!聖人的德澤感化,往往是在潛移默化中感召著人心,使人心嚮往之。啊!聖人應該顧慮的事情,就是如何使天下百姓人人各得其所,民心歸向才對啊。」
文王問道:「那麼,該制定什麼辦法,才能使天下百姓民心歸向呢?」
太公回答說:「天下不是某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全天下所有人的天下。能和全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此人才可以取得天下;那個想獨自霸佔天下的人,他反而會失去天下。天有四季運行,地有大地資材,能和大家一起享用,這個人才是仁愛之人,仁愛之人,才會受天下百姓愛戴歸附。免去百姓的死罪,解決百姓的苦難,消除百姓的苦難,解救百姓的危急,這就是有厚德之人,厚德之人,才會受天下百姓愛戴歸附。與百姓同甘共苦,這是有義之人,有義之人,才會受天下百姓愛戴歸附。百姓無不厭惡死亡而樂於求生,喜歡恩德而追求利益,如果能為百姓謀求對他們生活有幫助的,這就是在行王道了。行王道之人,才會受百姓愛戴歸附。」
周文王聽了之後很受感動,一再拜謝說:「先生您講得太好了。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啊!」
於是,把姜太公請上車,一起回到國都,並拜姜太公為師。
【原文】
文王將田,史編布卜曰:「田於渭陽,將大得焉。非龍、非彨,非虎、非羆,兆得公侯,天遺汝師,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編曰:「編之太祖史疇為禹佔,得皋陶,兆比於此。」
文王乃齋三日,乘田車,駕田馬,田於渭陽。卒見太公,坐茅以漁。
文王勞而問之曰:「子樂漁邪?」
太公曰:「臣聞君子樂得其志,小人樂得其事。今吾漁,甚有似也,殆非樂之也。」
文王曰:「何謂其有似也?」
太公曰:「釣有三權:祿等以權,死等以權,官等以權。夫釣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觀大矣。」
文王曰:「願聞其情。」
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魚生之,情也;根深而本長,木長而實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親合,親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語應對者,情之飾也;言至情者,事之極也。今臣言至情不諱,君其惡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正諫,不惡至情,何為其然?」
太公曰:「緡微餌明,小魚食之;緡調餌香,中魚食之;緡隆餌豐,大魚食之。夫魚食其餌,乃牽於緡;人食其祿,乃服於君。故以餌取魚,魚可殺;以祿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國,國可拔;以國取天下,天下可畢。鳴呼!曼曼綿綿,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遠。微哉!聖人之德,誘乎獨見。樂哉!聖人之慮,各歸其次,而樹斂焉。」
文王曰:「樹斂何若而天下歸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天有時,地有財,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難,救人之患,濟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歸之。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者,義也。義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惡死而樂生,好德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歸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詔命乎!」乃載與俱歸,立為師。@*
-----------------------
一部智慧的兵書 《六韜》(2)
盈虛第二
文王問太公說:「天下大局熙攘紛亂,有的時候強盛,有的時候衰弱,有的時候穩定,有的時候又很混亂,之所以會如此,到底是什麼緣故?是因為在上位者賢能或不肖所致呢?還是因為有天命難違、大自然變化的必然因素在其中呢?」
太公回答說:「在上位者如果不賢能,那麼,百姓當然會紛亂而國家當然就危險;在上位者如果賢能,那麼,百姓生活安定而國家也就穩固。所以,周王室的禍福主要在於君主的賢與不賢,而不在於天命的變遷。」
文王又問:「古時候那些賢能君王的故事,可以說給我聽聽嗎?」
太公回答說:「從前帝堯統治天下,人們都稱讚他為賢君。」
文王問:「那麼他是怎樣治理國家的?」
太公回答:「當時帝堯統治天下,沒有用金銀珠寶作為飾品,也從不穿豪華奢侈的衣服,不賞玩那些稀世珍寶,不看重古玩寶物,不去聽靡靡之音,不粉飾宮廷牆垣,不喜愛雕樑畫棟,不刻意修剪院中雜草。只用鹿裘當作禦寒衣物,只用粗布衣服來平時穿著,只吃粗鄙飯食,只喝野蔬菜湯。帝堯他從沒有因為徵召勞役而把百姓的耕織工作給耽誤到了。他節制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的貪念,用清靜無為的方式來治理國家。官吏中有忠良守法的就給他升官,官吏中有廉潔愛民的就給他加薪。百姓中有孝敬長輩、慈愛晚輩的,就給予敬重;有認真種田的,就給予鼓勵。把善惡好壞都區別出來,表彰善良,提倡公正廉潔,端正品德操守,用法律來阻止邪惡行為。即使是帝堯自己所厭惡的人,如果他能建立功勳,也同樣會給予獎勵;對帝堯自己所喜歡的人,如果他有犯罪行為,也一定給予懲罰。贍養鰥寡孤獨,救濟遭受災禍之家。而帝堯自己的生活,則是十分儉樸,只徵收些微的賦稅。因此,百姓都過著富足安居的生活而不受饑寒威迫,人民敬仰他如日月一般,親近他如父母一般啊。」
文王說:「是啊,這真是偉大的人啊!帝堯的確有賢君的德行啊!」
【原文】
文王問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虛,一治一亂,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賢不肖不等乎?其天時變化自然乎?」
太公曰:「君不肖,則國危而民亂;君賢聖,則國安而民治。禍福在君,不在天時。」
文王曰:「古之賢君可得聞乎?」
太公曰:「昔者帝堯之王天下,上世所謂賢君也。」
文王曰:「其治如何?」
太公曰:「帝堯王天下之時,金銀珠玉不飾,錦繡文綺不衣,奇怪珍異不視,玩好之器不寶,淫佚之樂不聽,宮垣屋室不堊,甍桷椽楹不斫,茅茨偏庭不剪。鹿裘禦寒,布衣掩形,糲粱之飯,藜藿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績之時。削心約志,從事乎無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潔愛人者厚其祿,民有孝慈者愛敬之,盡力農桑者慰勉之,旌別淑慝,表其門閭,平心正節,以法度禁邪偽。所憎者,有功必賞;所愛者,有罪必罰。存養天下鰥寡孤獨,振贍禍亡之家。其自奏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萬民富樂而無饑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親其君如父母。」
文王曰:「大哉!賢君之德也。」@*
---------------
一部智慧的兵書 《六韜》(4)
【字號】大 中 小
更新: 2009-02-19 04:23:55 AM 標籤: 史籍珍藏 , 歷史回眸
大禮第四
周文王問姜太公:「君王和臣子之禮應該是怎樣的?」
姜太公回答:「君王最重要的是要洞察下情,臣子最重要的是要服從謙卑。洞察下情就能了解臣子,服從謙卑就能不隱瞞私情。做君王的要廣施恩澤,做臣子的要安守本分。廣施恩澤,就像天那樣遍及萬物;安守本分,就像地那樣穩定踏實。君王和臣子分別效法天地,那麼就能成就君臣之禮。」
周文王問:「身居君王高位,應該要怎樣做呢?」
姜太公答:「身為君王,應該安詳而處靜,和緩有節而胸有成竹,普施恩惠而不與民爭利,謙虛而懷抱志向,待人接物都能公正處理。」
周文王問:「身為君王,應該要怎樣傾聽意見呢?」
姜太公答:「不要隨便就答應,也不要粗魯的就拒絕。隨便答應容易喪失主見,粗魯拒絕則會閉塞諫言之路。君王要像高山那樣,使人仰慕看不到頂;要像深淵那樣,使人無法測其深度。神聖英明的君王之德的極至,就是要達到公正與清靜。」
周文王問:「身為君王,怎樣才能明白一切呢?」
姜太公回答:「眼睛貴在能看清事物,耳朵貴在能傾聽聲音,頭腦貴在能思慮清楚。君王您如果依靠天下人的眼睛去看事物,那麼便能無所不見;如果依靠天下人的耳朵去傾聽各方聲音,那麼便能無所不聞;如果依靠天下人的頭腦去思考,那麼便能無所不知。當所有的訊息都匯集到君王那裡,君王當然就能明白一切而不會被蒙蔽了。」
【原文】
周文王問姜太公曰:「君臣之禮如何?」
姜太公曰:「為上唯臨,為下唯沉。臨而無遠,沉而無隱。為上唯周,為下唯定。周則天也,定則地也。或天或地,大禮乃成。」
周文王曰:「主位如何?」
姜太公曰:「安徐而靜,柔節先定,善與而不爭,虛心平志,待物以正。」
周文王曰:「主聽如何?」
姜太公曰:「勿妄而許,勿逆而拒。許之則失守,拒之則閉塞。高山仰止,不可極也;深淵度之,不可測也。神明之德,正靜其極。」
周文王曰:「主明如何?」
姜太公曰:「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輻湊並進,則明不蔽矣。」
---------------
從古代公主和親看婚姻真實的意義
作者:劉如
更新: 2015-11-19 04:00:54 AM 標籤: 婚姻 , 意義
人們都知道公主受百姓愛戴,擁有高貴的地位,但人們卻忘記了一點,公主同時就會有與其高貴地位匹配的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人們很清楚君王無私事,君王的婚姻叫國婚,不屬於個人的幸福,不能論及男女私情,其實公主也是如此──那就是為百姓貢獻自己的心力,為國家和百姓的安寧隨時準備付出自己的所有。這是身為公主的本分,其婚姻必然不能考慮私情,注定是公事,是國家大事。公主的婚姻,也同樣不屬於個人,必定要為國家的穩定安寧而付出,換句話說,只要生為公主或被封為公主,就不可能為自己活著,因為公主是國家的公主,百姓的公主,不屬於自己,而是屬於國家,婚姻大事自然不可能將男女私情放在首位,這是公主必然的命運。
世間的理是公平的,擁有多高的地位和尊榮,同時就有多高的責任和義務。古代的公主,其實都明白這一點,她對於父皇的安排,可以說是不能抗拒的。身為父皇的女兒之前,她更是一國的公主,為國家分憂是她必須隨時要面對的本分和義務。而自己的父皇,在身為父親之前,先是一國之君,對待女兒的婚姻,也同樣無法先去考慮兒女私情,必然首先履行國君的職責,讓自己女兒首先以一國公主的身分為百姓效力,為國分憂。公主這個尊貴的身分,意味著為國家和民族的和平而活著,百姓的幸福就是自己的人生價值,不存在個人私情,也不能去妄想擁有屬於普通百姓的個人情感。公主屬於國家,不屬於自己,因此她們的婚姻屬於國家和百姓,這是古代公主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明曉的道理,不是我們現代人的觀念,也不是現代的電視劇所表現的批判所謂包辦婚姻、否定公主和親,將和親諷刺為政治婚姻,認為公主人生幸福因此被毀掉的那種拋卻人的本分和義務的極端歪曲的看法。
儘管從個人私情角度看,和親是公主最不願意面對的婚姻,但是看看歷史上著名的唐朝的文成公主、漢朝的解憂公主,她們雖然並非天生的公主,但是一旦被封為公主,都能牢記自己公主的身分,明白一言一行代表自己國家的形象,都能放下私情,遠嫁邊塞,遵從公主肩負的讓兩國和平的使命,以國家和民族的安定和平為己任,造就了邊塞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和平,拯救了無數將士的生命,成就了永世流傳的歷史佳話,功德千秋,萬民愛戴,其人生價值何其尊榮。這些聰慧而明理的公主非但不會因為和親遠離故土親人而怨天尤人自哀自憐,反而因明曉自己肩負的重擔而盡心盡力,心甘情願。沒有放下私情的對公主本分的理性理解和豪情壯志,是絕對做不到的。
現代人之所以會歪曲古人的和親婚姻,源於過於追求和強調個人的私情和喜好,忘記了做人有做人的本分和承擔的義務,即使是地位平凡的百姓,可以只為自己個人的家庭的幸福而活著,也同樣要明白婚姻的長久和穩定並非以私情作為基礎,如果夫妻不能理性的明白夫妻各自應該承擔的是甚麼樣的責任和義務,在家中堅守的是怎樣的本分,即使是相愛的一對男女,高高興興的結婚成家,也極有可能最後成為相互怨恨的仇人,最後分道揚鑣。
古人非常明白,男人賺錢養家、保護妻兒是男人的責任,女人相夫教子侍奉公婆也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對於家庭,各守本分,各盡其責,無論對方你是否喜歡,這都是做人的本分,男女私情無論有無,都可以在堅守本分的道德觀念下,讓這個家平平穩穩的和和睦睦的維持下去。這就是古人對待婚姻的觀念,因此所謂的包辦婚姻,在古代,不但不會輕易變成悲劇,反而因父母的成熟,所選的婚姻對像更加合理,婚姻在古代不強調個人的私情,家庭反而非常穩定。
反之,如果不懂做人的本分和明白為家人盡責的心態,男女的喜愛之情,就會變得十分脆弱,一味的追求男女的個人戀情,絕對不允許父母的干涉,看似自由和幸福,實則自私和毫無理性。為了自己個人的所謂自由婚姻,必然會把父母拋開。
如今的社會,養老成了一大社會問題,養兒不能防老,試問誰還會願意養育孩子,這些一連鎖的社會問題就會接踵而來,破除古人的婚姻觀,看似自由,好像獲得了短暫的幸福,實則製造了無數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也必將有一天落到自己的身上。自己養育的兒女,也會在追求絕對的婚姻自由中,拋開父母。這些一代又一代的兒女們,不僅追求不到個人的家庭幸福,反而因為這種絕對的只顧自己個人幸福的自私而造成層出不窮的婚姻悲劇,夫妻離異成了現代的普遍現象。
婚姻意味著成立一個家庭,家庭的事物是公務,而非私情,做人要懂得自身的身分所在,盡自己的本分。公主為國家、小女子則為小家庭奉獻自己,放下私情謹守本分才會獲得世人的敬仰或家人的感恩與尊重,從而實現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才會擁有美滿的婚姻和真正的幸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