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鉛中毒案再傳被害人 民代將協調打團體官司
最新更新:2020/08/11 11:58
(中央社記者蘇木春台中11日電)前台中市議長張宏年全家鉛中毒,揭發盛唐中醫診所涉嫌以硃砂入藥,台中市何姓女子也因服用中藥,驗出鉛中毒,立委何欣純今天表示,將協調消保團體出面,幫受害者討公道。
張宏年一家4口鉛中毒住院,揭開中藥粉重金屬含量超標情事。台中市衛生局在盛唐中醫診所開立的自費藥包中,驗出重金屬鉛、汞含量超標,後又接獲陳情,九褔中醫診所也有患者鉛中毒,分別將盛唐、九褔及藥商依照違反醫療法、藥事法函送地檢署偵辦。
49歲的何女原本在幼教機構上班,去年初被檢查出卵巢癌,去年4月間接受卵巢癌手術後,10月到盛唐中醫求診,想改善化療的不適,近日診所爆發鉛中毒事件,她急忙到醫院檢驗,確認自己也鉛中毒。
何女今天在立委何欣純陪同下召開記者會,何女說,去年4、5月間,分別接受過2次外科手術,之後每3週進行一次化療,因身體極度不適,在朋友的介紹下,到盛唐中醫求診。
何女表示,當時中醫診所開給科學中藥及水藥,部分水藥屬自費,每次新台幣1000元,每週得到診所求診買藥,今年5月間,因長期服用水藥造成不適,向診所反應希望服用科學中藥就好。
直到診所爆發鉛中毒事件,何女擔心自己也中毒,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求診,結果檢驗出她血液鉛含量超標,住院5天就花了8萬多元,她向何欣純求助,希望幫忙討公道。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電子信箱
訂閱
何欣純表示,中醫師及藥商涉及的刑事責任,正由檢方與衛生局等單位追查,就她側面了解,目前已知有10多起鉛中毒個案,另有100多件等待檢驗,希望相關單位用最大能量加速處理。
她指出,不少受害者都是重病患者,當事人及家屬身心受挫還要忙著打官司,且得支付律師費及裁判費等,都是沉重負擔,依消保法規定,受害者若達20人,消保團體則可以協助打官司,服務處會密切了解狀況,必要時也會請行政院消保處協調消保團體出面,幫受害者討公道。(編輯:謝雅竹)1090811台中鉛中毒案再傳被害人 民代將協調打團體官司 | 社會 | 中央社 CNA https://bit.ly/2DFlHmT


驚!消基會送檢來路不明中藥 汞含量竟超標萬倍 
 分享驚!消基會送檢來路不明中藥 汞含量竟超標萬倍到Facebook 分享驚!消基會送檢來路不明中藥 汞含量竟超標萬倍到Line 分享驚!消基會送檢來路不明中藥 汞含量竟超標萬倍到Google+
消基會檢驗長凌永健(左)、消基會社長胡峰賓(右)共同公布去年受委託送檢中藥檢測結果。(記者鄭瑋奇攝)中藥摻雜西藥甚至重金屬超標
2018-07-13 19:39
〔記者鄭瑋奇、實習記者何品萱/台北報導〕許多台灣民眾認為,中藥對身體較無害,吃中藥調養身體、減肥等等,不過,若從非合法從來路不明管道購買,當心買到中藥摻雜西藥甚至重金屬超標的藥品!消基會今天公布去年消費者委託檢測結果,合法機構總共送檢63件樣品,都未驗出西藥、重金屬;但從來源不明管道,包含夜市、電台、委託朋友從國外代購等,總計送檢87件樣品,驗出6件含西藥,更有2件驗出重金屬汞含量超標,分別含有2500ppm、6400ppm,較規定汞不得超過0.5ppm,分別嚴重超標5000倍及1萬2800倍!
 消基會中藥送檢結果中,違規摻西藥、重金屬超標都從非從合法醫療機構取得。(記者鄭瑋奇攝)
消基會中藥送檢結果中,違規摻西藥、重金屬超標都從非從合法醫療機構取得。(記者鄭瑋奇攝)
消基會去年送檢的中藥中,30件來路不明的,有6件檢出西藥,其中又以「託人購買」居多,顯示國人還是會依賴非專業醫療人士介紹服用中藥。
消基會檢驗長凌永健說,中藥的療效比西藥來得緩和,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見效,有些不肖業者就會添加西藥於中藥製劑中,但是添加的西藥不僅劑量不明,加上已在服用西藥的患者,可能會產生加成或抗拮作用,因此,國內法規不允許中藥添加西藥成分。另外,中藥不會只針對特定疾病有療效,這類宣稱治風濕、止痛、治尿酸痛風、壯陽等,通常都被檢出西藥成分,最常被檢出的是匹洛西卡消炎鎮痛劑及咖啡因。
檢測出重金屬含量超標得有2件,分別是「託人購買」的「養肝類」藥品,汞含量有2500ppm;「治中風類」藥品汞含量6400ppm,含量都遠超過汞含量不超過0.5ppm的規定,也較重金屬總含量不超過30ppm還高出許多。消基會提醒,中藥含有西藥和過量重金屬已經違法藥事法,前者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罰金5000萬以下;後者屬「劣藥」,可處3萬至2000萬罰緩。
消基會社長胡峰賓特別提醒消費者,來源不明的中藥最好不要服用,也不要將自己覺得好用中藥轉送親朋好友,因為中藥是醫師根據每個人體質、症狀去調配,自己有效,卻不一定適合別人!驚!消基會送檢來路不明中藥 汞含量竟超標萬倍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NUUwx4


未來當歸、膨大海超市買不到?衛福部:部分藥性強不適合販售 


 分享未來當歸、膨大海超市買不到?衛福部:部分藥性強不適合販售到Facebook 分享未來當歸、膨大海超市買不到?衛福部:部分藥性強不適合販售到Line 分享未來當歸、膨大海超市買不到?衛福部:部分藥性強不適合販售到Google+
2018-05-08 18:4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計畫制訂「得供食品使用中藥材分類及品項」草案,未來將規定當歸、肉桂、膨大海、決明子等中藥材,必須有中藥藥商許可執照才能賣。
 當歸是很多料裡都會加入的中藥材。(資料照)
當歸是很多料裡都會加入的中藥材。(資料照)
綜合報導指出,「得供食品使用中藥材分類及品項」草案計畫要將中藥材分成5類,其中第4、第5類食材農民都不能以「生鮮」狀態販售,只有具中藥藥商許可執照者才能販售屬於中藥材的基源、「單一成分」的產品。這類食材包括當歸、紫蘇、肉桂、決明子等61種中藥材。舉例來說,有中藥藥商許可執照的藥廠能賣整包的人參、肉桂,而沒有執照的業者只能販售「非單一成分」的產品,像是包含多種成分的藥膳調理包。
此草案出爐後,引來不少農民及業者反彈,憂心可能會限縮產業發展。衛福部中醫藥司科長陳聘琪表示,由於部分食材的藥性太強、不適合當作食品販售,因此才有此草案,希望能加強有藥效食材的管理。她也舉例說,如果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患者長期服用阿斯匹靈,希望藉由延長血液凝結的機轉來預防心血管栓塞,但這時候又服用丹蔘等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食材,就可能因為拔牙、開刀血流不止


中藥偏方竟摻西藥 南市刑大查扣上千公斤偽藥
分享中藥偏方竟摻西藥 南市刑大查扣上千公斤偽藥到Facebook 分享中藥偏方竟摻西藥 南市刑大查扣上千公斤偽藥到Line 分享中藥偏方竟摻西藥 南市刑大查扣上千公斤偽藥到Google+
南市刑大查扣中藥丸和中藥粉等上千公斤偽藥。(記者楊金城攝)
2017-08-04 23:25
〔記者楊金城/台南報導〕騙很大,坊間流傳專治咳嗽、酸痛的中藥偏方,竟驗出摻有鎮痛、止痛、類固醇等西藥,民眾千萬不要亂買來路不明的中藥治酸痛、治咳、養肺,否則真是「請鬼開藥單」。
查扣的製造偽藥機具。(記者楊金城翻攝)
查扣的製造偽藥機具。(記者楊金城翻攝)
南市刑大大隊長黃建榮(右)、副大隊長林郁誌(左)展示摻入西藥的中藥丸和中藥粉。(記者楊金城攝)
南市刑大大隊長黃建榮(右)、副大隊長林郁誌(左)展示摻入西藥的中藥丸和中藥粉。(記者楊金城攝)
台南市刑大和台南市衛生局近期在南市安南區、北區和安定區直搗3處地下偽藥工廠,查獲摻入西藥的中藥粉、中藥丸、中藥膠囊等偽藥上千公斤和製造偽藥機具,今天將坦承製造、販賣偽藥的2位王姓男子、黃姓男子和程姓女子等4嫌移送台南地檢署偵辦,分被喻令3、5萬元交保候傳。
有民眾發現老母買來來路不明的中藥丸、中藥粉,號稱專治酸痛,擔心買到假藥傷身,向衛生局檢舉,檢驗後發現這些中藥偏方竟摻入西藥止痛劑、類固醇、肌肉鬆弛劑、風濕鎮痛類等成份,移請台南市刑警大隊報請台南地檢署食安小組主任檢察官羅瑞昌及檢察官施胤弘指揮偵辦。
市刑大歷經半年的追查蒐證,發現59歲王姓男子經營中藥鋪,卻暗中製造、販售偽藥,今年4月在安南區先被警方查獲,衛生局採樣化驗中藥粉等成品後,果然被添加止痛類、風濕鎮痛類等西藥成分。
專案小組持續追查王男代工的偽藥,來自35歲程姓女子下單委製偽藥,6月專案小組再到南市北區查獲程女的地下偽藥工廠,再查獲上百公斤各式「藥丸」、「藥粉」之成品、半成品等偽藥,和製造偽藥機具。
警方再溯源追查,查出程女製造偽藥原料來自72歲黃姓老翁及51歲王姓男子提供,專案小組昨在南區、安定區再破獲地下偽藥工廠,共計查獲中藥類之各式「藥丸」、「藥粉」之成品、半成品等偽藥計上千公斤(市價粗估百萬元以上)、製造偽藥機具。
南市刑大副大隊長林郁誌說,查獲的偽藥多宣稱中藥偏方,但實際摻有西藥,短期服用因止痛而誤認有療效,實則傷肝傷腎,呼籲民眾不要買來路不明的中藥,也將持續追查偽藥藥品流向。中藥偏方竟摻西藥 南市刑大查扣上千公斤偽藥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2vuGQv


【醫病平台】為了病人 作為了解中醫應用價值的西醫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編者按:本週我們刊登了兩位醫學系五年級學生的文章,這兩位醫學生可能因踏入西醫體系的時間較短,所以能用較開放的心態看待有別於傳統西醫的治療。我們誠摯地希望,在文章中所提出的看法或許更能引起西醫老師的反思,同時學生們透過科學訓練所培養的批判精神,也可以幫忙我們看出「非西醫」的醫療理論與問題,也能提高社會大眾對一些口耳相傳的醫療軼事的警惕。
「醫生,我可以同時服用中藥嗎?」這是一個在醫院此起彼落的問句。我是西醫領域的醫學生,周遭許多親朋好友在身體出狀況時也會偏好尋求中醫的協助。當中有些人的病情真的獲得大幅改善,例如我親眼見過乾癬久治不癒的病人,塗抹中藥後,症狀大幅改善;原本被斷定生命僅存數月的癌末病患自從實踐中醫養生保健的飲食和運動後,已經又活了好幾年。當我回想起這些真人實事,受過西醫教育5年訓練的我,不禁懷疑起我的所見所聞:第一位病患塗抹的中藥搞不好摻雜了類固醇;第二位癌末病患看似被中醫延長的生命,搞不好本來就在統計學的95%信賴區間以外。西醫最引以為傲的是背後龐大的科學證據和日新月異的進步,往往對中醫抱持著優越感;相對地,我也聽過不少西醫師抱怨中醫師對西醫師的競爭與干擾。然而中醫和西醫都是身處台灣的我們很容易接觸到的醫學,究竟學習西醫的我們應該抱持著甚麼態度來看待中醫呢?
中西醫學觀點各不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中西醫的邏輯有哪些異同。從古人對人體的描繪,就顯示兩者對身體有不同的關注重點。在西方,可以看到人體的圖形著重在表達解剖構造,強調肌肉、神經、血管、器官位置和結構的精確性。而在東方,像是印度醫學、中醫等傳統,卻是將重點放在人體的能量系統。如:脈輪、經絡等。如果大家到中醫的醫療院所,常常會看到標示出人體穴位的小銅人或掛圖。因此,中醫的五臟六腑,也是描述功能的單位名稱,和西醫的解剖性器官,不能完全對應。對於人體的觀點不同,是各個醫學傳統,在疾病或治療邏輯上有差異的重要原因。
由此出發,西醫從疾病的生化機轉著手,找尋有效物質(藥物)或結構介入(手術)的方法,來矯正疾病造成的運作失衡。而中醫從身體的能量體系著手,以補充或清瀉特定系統的能量,來幫助身體清除外邪或消除疾病。概括地說,西醫關注微觀的機制及物質層次(如檢驗數據、影像判讀)的改變中醫關注巨觀的型態及能量層次(如氣、血、津液)的運作是否健全西醫是介入矯正,中醫是框扶平衡西醫對抗疾病的病原,中醫則是幫助疾病的宿主。 除了治療的邏輯,中西醫對於環境帶給人的影響,也有不同的著墨。中醫強調「天人合一」的觀念,認為人體的運作原理,和自然界是協調一致的,兩者的差別僅是系統規模的大小。在四季流轉中,人體也會隨自然界的節律而改變。因此,五行的相生相剋,是中醫學說的基礎,其中描述的不僅是自然界中的物質特性,也蘊含它們彼此消長的理型。木火土金水對應到五臟(肝心脾肺腎),描述它們的功能特徵。
西醫對中醫的疑慮
西醫對中醫的不信任有兩大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針對中醫缺乏實證研究支持的質疑。中醫診所的林立和幾千年來的人體實驗的確無法說服西醫,然而現代的中醫早已不會以這麼簡單的兩句話來迴避這個現實的問題,所以中醫現在也積極的在做基礎和臨床試驗,也已經產出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上,尤其是關於一些慢性疾病和婦科疾病,相關的論文不少。
第二個原因是有關中醫延誤病情的指控。由於兩者的學理邏輯本質上存在明顯差異,衍生出中醫和西醫對同一位病人的診斷或治療計畫大相逕庭的怪象,對病人來講往往無所適從,也可能因為相信中醫的說法,對疾病掉以輕心。骨科醫生上課時,就提到很怕病人一有筋骨痠痛就先去「推拿」,忽略背後可能有癌症骨頭轉移的問題。比較好的作法是,現在中醫師若遇到疾病或其併發症有一定風險將大幅影響生命品質的病人,例如糖尿病患、癌症病患,只要是有受過正統學院中醫訓練,都修過西醫的學分,因此有義務絕對不能讓病人只看中醫,一定要建議病人先去西醫做完一系列的檢查,再由病人自己評估要進行怎麼樣的治療,這樣才能避免拖延病情的疑慮。
中西藥學亦不同
回到本文一開始提到是否可安心服用中藥的大哉問,中藥不像純化精製的西藥,因此被西醫認為治療效果不如西藥,其複雜的組成也容易產生預期以外的毒性,例如轟動一時的馬兜鈴酸事件。事實上,中藥在處方時的觀念本來就不是運用單一萃取出的成分,而是運用中藥與中藥之間互相的配伍,形成一個方劑,其中藥物的藥性互相制衡,達到療效同時也比較能沒有副作用。中醫自古至今都有進行藥物交互作用的研究,古代有「十八反十九畏」的研究,告誡中醫不要把這些藥物配在一起,以免引起副作用。現代有藥學實驗不斷在尋找最適合某種病的中藥成分或複方,最著名的成果正是用來治療瘧疾的奎寧。只是目前中藥與西藥之間的交互作用還存在很大的問號。例如有些西醫認為中醫在治療癌症上,看到瘀並經過「辨證論治」後給予患者活血化瘀的藥物,會促進患者癌細胞的轉移。因此在更多藥物研究出來之前,西醫會希望病人避免服用超出西醫知識範疇之外的中藥,若真的有需要服用中藥的理由,也會希望中醫在開藥時多加斟酌。
中西醫學理論應互酌
不可否認地,西醫已經成為台灣醫學的主流,尤其是西醫在急重症方面的療效是中醫望塵莫及的,發展出很多恢復生命徵象、開刀解決根本病灶的方式。至於糖尿病、腎衰竭等內科疾病,病患還是應該選擇有研究證據並不斷進步的西醫。中醫對病患的照顧有些還是相當不錯的,包括運用針灸來中風的病人恢復一定的日常生活功能、開立中藥來減緩癌末病患的身體不適等。時至今日,病患依然源源不絕地踏入中醫診所,也是因為當前西醫還有很多無法治癒的疾病,因此對患者來說,有時中醫是僅存的希望,或只是希望多一種輔助療法來改善生活品質。
下次當被病患問到中醫的問題,為了病患的最大福祉,西醫師們不妨秉持實證醫學的精神來了解中醫的應用價值,至於查不到的部分就如實告知病患,中醫已超出一個西醫師的知識範疇。


別再託人去中國買中藥 2成混消炎西藥

--------------------

拔罐拔到沒命 婦人背痛求診 針灸拔罐後卻猝死 | NOWnews 今日新聞 - http://goo.gl/AUMnwr

針灸、拔罐

------------------------

Total Shares 899

到中國旅遊順道買中藥、親友贈送的藥草,消基會發現這些來路不明的中藥品有很大比例混摻西藥,混摻西藥中又以消炎鎮痛劑「匹洛西卡」最多,消基會中醫藥委員會召集人張永勳指出,這類中西合併藥吃多,若超過身體劑量恐影響肝臟等器官,他呼籲,消費者若要買中藥應到中藥診所找合法執業中醫師開立,或購買領有GMP許可證的中藥廠藥品。

消基會:中藥混西藥近2成 混摻以消炎鎮痛劑最多

消基會今天公布2015年中藥檢測年度報告,這份檢測送檢的樣品皆是來自消費者委託,消基會於去年11月底送檢,結果發現104件中藥樣品中有17件檢出含西藥成分,比例約為16.3%,和去年檢出結果相比,提高了一倍。

這17件中藥混摻西藥樣品中共檢出18種西藥成分,其中消炎鎮痛劑匹洛西卡遭檢出8次,為所有檢出樣本中最多,此外還有利尿劑氫氯苯塞和維生素B1檢出6次、非類固醇類的消炎劑乙醯胺酚檢出5次等。

2016_0108_14491000

混藥來自中國比例高

張永勳解釋,此次中藥混摻的藥品中,來自中國大陸的比例很高,消費者實際到中醫診所、中、蔘藥行等合法管道購買的,只有2件檢出混摻西藥,「中國因為有訂定『中成藥』的規定,允許中藥材摻有西藥成分製成細粒錠丸,在那邊中藥混摻西藥算是合法,但台灣中、西藥壁壘分明,不能有混摻的問題。」

張永勳表示,中西藥混摻不是不能吃,而是這些藥品宣稱是中藥,裡頭卻含有西藥成分,消費者在不知情狀況下服用,若還搭著其他西藥一起吃,恐會有超過劑量的隱憂,衍伸藥物交互作用問題,嚴重可能會傷及肝臟等器官。

此外,送檢的中藥樣品中有1件來自中藥行、宣稱治療流鼻血症狀的中藥品,其重金屬汞含量高達1000ppm,遠遠超過衛福部規定的「複方製劑總重金屬限量30ppm以下」,張永勳研判,該款中藥應摻有朱砂,這類中藥材已被台灣禁用多年還被檢出,可見藥材來源把關要加強。

消費者委託他人赴中國買中藥 消基會不建議

消基會報導雜誌社社長唐雲明表示,此次中藥混摻西藥比例提高,和國內消費者託人到中國買藥的行為有很大關係,他呼籲,中國雖允許中成藥上市,但藥品通常沒有詳細說明主要成分,消費者最好不要隨意選購。

張永勳建議,最好的方式仍是赴中藥診所看診或購買合法領有GMP中藥廠的藥品,消費者若因感冒或調養需要赴中醫診所看診時,若本身服有西藥也要告知中醫師,以免服藥後產生加乘或抗拮作用。

衛福部中藥司副司長高文惠提到,去年市售中藥製劑和中藥材原藥抽檢中,總共有3件中藥品的重金屬或微生物等衛生標準,但都沒有中摻西藥的情形。

高文惠強調,目前藥商若從中國進口中藥,每一批進來海關都會要求提供檢驗報告,而且還會採抽批檢驗,上市後也會進行上市抽驗,消基會送檢的樣本大多是消費者託人赴大陸購買,和衛福部管理的市售管道不同,建議消費者還是到合法管道購買比較有保障。

2016_0108_14505400

 

 

---------------------------------

漢方醫學,是日本的一種傳統醫學,主要是在中醫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漢方的治療方法以草藥為主,但也包括傳統的中醫治療手段,如針灸、按摩等,執業醫師稱為漢方醫。
中醫在大約7世紀至9世紀時從中國傳至日本[1],江戶時代時,為與從歐洲傳入的「蘭方醫學」以及日本自有的「和方醫學」相區別,便將源自中醫的傳統治療方法稱為「漢方醫學」。漢方醫學以《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為主要經典。
明治年間,稱為皇方、皇漢方、和方、和漢方、東洋醫學等。昭和初期,東洋醫學的稱呼取代了漢方醫學。
現代日本從1967年開始接受漢方醫學藥物進入健康保險允許使用的藥物名單,時至今日,共有148種漢方藥劑獲得承認。[2]

最早使用漢醫學這個名詞的是日本,在江戶時期,他們用這個名詞來與他們本土醫學—和醫學,及西方醫學—蘭醫學,來作區分。清朝時也使用這個名詞來稱呼中國的傳統醫學。

韓國與越南,稱呼中國傳統醫學為東醫,由歐洲傳入的現代醫學則為西醫。但在清朝時,受中國影響,他們也稱中國傳統醫學,為漢醫學。

直到民國初年,現代醫學進入中國,現代醫學的支持者,視現代醫學為新醫,視中國傳統醫學為舊醫。由於民族主義影響[來源請求],中國傳統醫學的支持者,則以國醫或中醫(意為「中國的」醫學)自居,認為現代醫學是來自西方的西醫。雙方引發爭執,但中醫學的名稱也自此確立,在中國很少以漢醫學來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名稱。

但在日本、韓國與越南等地,他們仍然使用這個名詞。

1986年,韓國修訂了醫療法,將韓國的漢醫學更名為韓醫學,但民間仍然習用漢醫學一名。

漢醫學,又稱漢方醫學東洋醫學或者東醫學等,現代中國多稱為中醫學,是在中國發展出的傳統醫學思想醫療技術。因為它最早是漢民族發展出的醫學傳統,因此被稱呼為漢醫學,但是它也受到許多其他民族醫學的影響。隨著漢文化的發展,它被傳播至韓國、越南、日本等地,與當地醫學結合,形成各種不同的流派。中國的中醫學,日本的漢方醫學,韓國的韓醫學,朝鮮稱的高麗醫學、越南的東醫學都是以它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

日本漢方醫學是中國醫藥學在日本文化孕育下不斷發展、逐漸形成的具有日本特點的傳統醫學,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曾經一度興盛,但目前已逐漸走向衰落。中醫藥界當考察其衰落的原因,並從其衰落的軌迹中記取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漢方醫學的興衰
  早在隋唐時期,中醫藥學已傳入日本,並於西元8世紀奈良時代被確定為其正統醫學。在之後1200餘年間,中醫藥學在日本文化孕育下不斷發展,逐漸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漢方醫學,其間也湧現了不少著名的醫學家和傳世之作,對後世漢方醫學乃至整個中醫藥學的發展都産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然而,自日本明治維新後的100多年間,隨著西方文化與科學陸續傳入,日本出現了輕視、排斥傳統文化的強烈傾向。自1873年以後,制定、頒發了一系列法規、政策,意在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與科學,使漢方醫學受到了斷根絕源的致命扼殺,日本漢方醫學從此一蹶不振,由主導醫學地位逐漸萎縮,乃至生存困難,走向衰落。

  近些年來,隨著回歸自然熱潮的興起,20世紀80年代後,日本的漢方醫學又出現了復興的趨向,從事漢方醫學臨床和實驗研究的人員日趨增多,一些漢方研究機構亦相應建立,尤其是依託高新技術建立的漢方製藥工業發展迅速,其中成藥出口份額占去全球中成藥出口的絕大多數。然而,經過釜底抽薪摧殘過的日本漢方醫學從整體上恢復元氣絕非易事,“漢方醫”這一概念在部分日本人的心裡呈過去式——是一個遙遠記憶中的概念。筆者曾經出訪過日本西北地區的某一城市,在該市的20多家醫院中竟沒有一家漢方醫院,也沒有一家經售漢方藥的藥房,只看到街頭一家掛著“漢方××”布幌的商店,但當筆者興衝衝進去時才知是經營保健品的小店。當向同行業內人士詢及有關漢方醫的一些問題時,回答的卻是茫然不知所以的目光,或是連連搖頭表示的歉意。社會群體的認知度、業內人士的認可狀況和整個社會的普及情況,應是衡量事物是否興旺發達的基本尺規,儘管我們所見到的以上情況僅僅是一個局部(一個不算小的局部),但也能反應出日本漢方醫學現狀之一斑。

漢方醫學衰落的原因
  毫無疑問,西洋醫學的進入和近百年來日本當政者所採取的一系列“滅漢興洋”的政策,給漢方醫學帶來了滅頂之災,漢方醫學走向沒落的直接原因,但是,筆者認為,其內在的一些問題才是其步入窮途的根本原因。

  1、重實用、輕理論,導致藥存醫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中華文化指導下而建立的中醫藥理論是中醫學賴以生存和興旺發達的基礎。日本文化起步較晚,其醫家又受漢語水平的限制,難以理解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藥學之真諦,所以在中醫藥文化傳入日本之始,日本醫家就重視治療經驗的吸收,而忽視了基礎理論的研究,在之後漢方醫學發展的1000多年間始終未能擺脫單純經驗吸收的桎梏。不少漢方醫學發展史上頗有影響的醫家在其傳世之作中亦均無臟腑、經絡等理論的論述,而專以各類疾病的治療為主要內容。如丹波康賴的《醫心方》、和氣廣世的《藥經太素》、安倍真直的《大同類聚方》、弘原性全的《頓醫抄》和《萬安方》等大都是參考中醫方書編篡而成。被後世漢方醫學視為旗幟的江戶時代名醫吉益東洞是古方派的代表,他更是輕視醫理,否認“經絡”、“氣”的存在,否認六淫、七情、飲食、勞倦的致病作用。由於他所具有的巨大影響力,這些思想給漢方醫學的發展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理論醫學是臨床醫學的基礎,沒有科學的理論作為指導,任何的臨床實踐都是盲目的、沒有發展前途的。在醫學理論上的淺薄和沒有根底正是漢方醫學步入沒落的根本原因所在。由於其對理論的輕視,使中醫學賴以生存的基礎理論在日本日益萎縮,所存留在只有經過了異化的“方”和“藥”,藥存而醫亡了。

  2、重方症對應、輕辨症論治,自失立存根基。辨症論治是中醫藥學的基本特色,它是中醫具有卓越功效的根本原因所在,是中醫幾千年的優良傳統,丟掉辨症論治這一精髓,實際上就是從根本上丟掉了中醫。

漢方醫學自16世紀後葉起逐漸分為三個流派,即古方派、後世派和折衷派,而古方派自興起至今,一直在漢方醫學中占主導地位,是漢方醫學中的主流學派。這一學派主張獨尊仲景,倡用古方,以“方症對應”作為其臨床基本思維模式。其實他們所謂的“症”與中醫固有的“症”的內涵完全不同,不包含任何病因、病機成分,只不過是症狀或一組症狀集合的“症候群”,與仲景所提出的“湯症”也完全不是同一概念。他們所謂的“方症對應”根本不是中醫的辨症求因,審因論治,實際上只是根據症狀選擇方劑,根據症狀進行藥物加減而已,與仲景創立倡導的辨症論治已相去甚遠。近50年來,日本漢方學者更在“方症對應”的基礎上提出“方病相對”的臨床思辨方法,再一次使漢方醫學陷入了表面上似中似西,實質上非中非西的誤區。中醫治病不辨症,還有何特色可云?失去立身之本,何以還能自存?難怪有學者認為:由“方症相對”到“方病相對”的再倒退,是把漢方醫學推向“非中非西”的“最後晚餐”。

  3、重政治抗爭、輕自我完善,本末倒置。自然科學的振興與發展,雖然和周圍的社會環境、政治環境有著密切關係,但是起決定作用的動力還是來自於學科自身內部,單憑外力的扶持,是不能得以長久的。

  在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採取“興洋滅漢”扼殺漢方醫學的政策後,漢方醫學界沒有針鋒相對地維護中醫基礎理論所確定的西醫無可取代的科學規範,沒有從學術理論上論爭中醫藥學的科學性,也沒有深刻地自我反省自身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予以改弦更張,適應發展的社會,而是以哀兵之勢發動多次請願、上書,企圖以政治的方式恢復已經喪失的正統醫學地位,並決心在治療領域裏與西醫一爭高下,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非但沒有為漢方醫學贏得往日的輝煌,反落得“非政府批准的中醫方劑醫生不得使用”的下場,可謂悲慘。

值得深思的中國中醫藥學
  日本漢方醫學的百年興衰史對於我們來說,是一部發人深省的教科書,值得國內同仁深切反思。因為昨日發生在日本漢方醫學中的一些現象正悄悄地向國內中醫藥學界襲來。

  建國以來,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方針政策,諸如20世紀80年代國家憲法關於“發展現代醫藥和傳統醫藥”的規定:(20世紀)90年代新衛生工作方針中的“中西醫並重”等等,都為中醫藥學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中醫藥學的繼承和發展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然而,中醫藥學為了避免重蹈日本漢方之覆轍,尚需自尊、自重、自強,注意自身理論水平和臨床能力的不斷提高。但是部分年輕中醫在理論上輕視中醫基礎理論,在臨床中喜用洋藥新藥,遇到難題不思從辨症論治中尋求出路,而是一味在西醫的治療方法中兜圈子,其結果只能是不倫不類,非中非西。如果這樣下去,中醫的學術理論與臨床經驗將如何繼承和發展?我們中醫醫院如果全是這樣的醫生,中醫的特色將如何體現,整個中醫的前途又將如何,豈不堪憂?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傾向是中藥成藥的開發,近些年來千軍萬馬齊上陣,各種新的成藥層出不窮,中成藥廣告更有輔天蓋地之勢。有資料報告:1998年全國有中成藥企業1020家,總產值334.9億元,品種規格達8000餘種。這個可喜成果背後的問題是:一種成藥是否能適應複雜多變的病情,何況不少的中成藥還稱“在不辨症的情況下可以治療多種疾病”,這和中醫辨症論治的精神還有多少相似之處?和日本的方症相對又何其相似?更值得憂慮的是受商業利益驅動,一些藥品廣告對藥效誇大其詞,不實宣傳,這樣發展的結果必然是社會對中醫的療效越來越懷疑,對中醫的信任、認可度越來越低,其最後的結局不和漢方醫學相同又會是什麽?

  科學不斷發展的趨勢越來越證明中醫理論的科學性,所以中醫的研究方法不應只限於用西醫的研究方法去印證,而應運用現代科學的新思維、新理論、新方法去研究中醫藥學傳統的理論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企圖用單一的西醫研究方法去探索傳統的中醫理論,把中醫藥的理論和臨床納入西醫的框架之內,正是日本漢方醫學沒落的主要的原因之一。然而目前這種研究方法不但是西醫研究中醫的方法,也還是部分中醫進行基礎理論研究的主要方法。如果一定要將一些臨床反復驗證證明有效的治療方法,反過來還要進行動物實驗,豈非本末倒置?用研究成分單一的西藥的方法,來研究成分複雜、且多種藥物混合應用的中藥,未必就是一條理想的途徑。中醫的研究方法是極需改弦易轍的時候了。

  中醫藥學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扶持和社會的幫助,但是又不應依賴於政策的支援和社會的幫助,而應自尊、自重、自強,以日本漢方醫學的沒落為借鑒,既重視傳統理論和臨床經驗的繼承與整理,又注意以新思維、新方法、新技術進行全面研究,只要中醫界全體同仁目標清晰,齊心協力,不懈努力,一定會有一個燦爛的明天。

(暢達、柴瑞靄/中國中醫藥報)

---------------------------------

大約公元5~6世紀,中國醫學開始從朝鮮半島或直接傳八日本。公元1492年~1500年日本坂凈運到中國學習中醫學,回日本時帶去了《傷寒雜病論》等,并先后撰寫《新椅方》、《續添鴻寶秘要鈔》等書,向日本醫界介紹傳播張仲景學說。其后,永田德本、名古屋玄醫、吉益東洞等崇尚仲景學說,形成了“古方派”。

1571年,曲直瀨道三編著《啟迪集》,對李呆、朱丹溪學說作了發揮,成為日本“后世派”的骨干。直到明洽維新之前,漢方醫學一直是日本醫療手段的核心。

明治維新后直到20世紀初,由于歐美醫學的傳入,明治政府法律上粗暴地禁止漢方醫學,以及漢方醫學本身的一些缺點,致使漢方醫學一度瀕于滅亡。

戰后隨著法國、德國、美國等對東方醫學的研究,由于中國政府對中醫的方針政策及中醫研究成果的影響以及各國對西醫學的新藥、化學藥品副作用的失望和反省,使漢方醫學得以復興。1950年開始,成立了日本東洋醫學會,并發行《日本東洋醫學會志》。1954年又成立了東亞醫學協會,發行月刊《漢方臨床》。1963年在國立富山大學藥學系設立了和漢藥研究機構。日本漢方醫學以張仲景《傷寒論》、《金匱要略》為核心,以實用主義為立足點,形成了與中醫學既有聯系又有所區別的學術風格和學術內容。

-----------------------------------------

日本到底有沒有中醫? 日經中文網
zh.cn.nikkei.com查看原始檔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張石:10月5日,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中國中醫科學院科學家屠呦呦和愛爾蘭科學家威廉·C·坎貝爾及日本藥學教授大村智一起獲獎,屠呦呦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的獲獎使中國及世界從事中醫藥工作的人們歡欣鼓舞,也再次掀起了肯定與否定中醫的熱烈的討論,同時也引起中國人關注日本中醫。
        清末民國時期,中國曾經有過否定中醫的思潮,文學家魯迅就是代表人物之一。而最近幾年,這種思潮在中國再起,代表人物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
 
        10月9日,筆者在騰訊《大家》專欄中發表題為「日本人為什麼不像中國人那樣攻擊中醫?」文章,筆者指出:中醫曾一度被採用了德國醫學的明治政府忽視,但是從2001年開始,日本文部科學省發佈的《典型核心課程指南》,指導所有的醫學生能夠概略説明古老的和藥與中藥的性能及副作用等;2010年,更進一步要求,要「能夠説明中藥的特徵與使用現狀。」《典型核心課程指南》,是為了使課程的內容順應時代潮流,指導醫學生在6年的學習期間應該履修的重點課程的指南,而從2004年4月開始,日本80個醫科大學及綜合性大學醫學系,都開始講授中醫。
        「為什麼現在文部科學省會做出如此的《典型核心課程指南》呢?北裏大學東洋醫學綜合研究所所長花輪壽彥説:‘歷史的潮流站在我們一邊了。’
 
        明治時代是戰爭的時代,外科和感染科是重要的,因此德國醫學當時很有魅力。而今天慢性病和老化是時代的焦點。花輪壽彥説:「在這個領域中,研究局部的西歐的科學主義已經走到了盡頭,因此將身心融為一體,著眼於人的整體的中醫浮出了水面。」(見2005年1月17日《朝日新聞》夕刊)

          而俞天任先生在騰訊《大家》專欄中發表題為「日本有‘中醫’嗎?」一文反駁拙文,俞先生認為:「因為日本根本就沒有中醫,總不會去批判一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吧?」

         那麼日本到底有沒有中醫呢?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什麼是中醫?俞天任先生説:「‘中醫’是中國人相對於西洋醫術而對本國傳統醫術的稱呼,也就是「中國的醫術」,中國的醫術發源於中國,傳到了中國的鄰國,比如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到後來凡學著中國人的樣子用筷子吃飯的地方也就都學著中國人吃一樣的藥。」
 
         那麼我們就按照俞先生的這個對中醫所下的定義來證明日本有沒有中醫。任先生又説:「其實日本的‘漢方醫’雖然從總體來説屬於東方醫學,有點像中醫,但是中醫學傳到日本之後日本自己發展出來的,和中醫並不一樣,最顯著的特徵是中醫學裏的陰陽五行那種似是而非的玄學巫術被全部剔除了,日本的漢方醫學其實是一種對中醫藥典整理的學問,主要是從《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這兩本起源於《傷寒雜病論》的著作裏尋找認真的藥方和驗方治病,所以日本的漢方醫學有不少有效的處方。」
 
        按照俞先生的説法,中醫就是「中國的醫術」,比如説「學著中國人吃一樣的藥」,那麼為什麼《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的藥方和驗方就不是「中國的醫術」了嗎?
 
       我們再來看看,什麼是「漢方醫」?

日本漢方醫學及臨證經驗

原著:(日)矢數道明等
 
病因論
一氣留滯說
1,百病生於一氣之留滯後滕艮山認為,在機體內迴圈不息的一氣,如常行不滯,既使有內外病因,也不能成為發病因數。假使一氣留滯,則易感受各種內外病因而為病,故艮山說:百病生子一氣留滯(《救弊醫話》)。一氣留滯的關鍵在氣而不是病因本身。所謂“一氣”就是元氣,故又叫一元氣。《救弊醫話》指出、人身有一元氣,如天之元陽。天以此氣而運行不息,動則為陽,靜則為陰。人以此氣迴圈不爽。覺則動、寢則息。養皮肉髒府以為形,適四肢九竅以為用。保護此氣謂之形.內外一貫養活其形謂之氣。形氣二者不相離.,氣離則形寒而死。由此可見,“一氣”就是中國中醫學所說的人身陽氣。如把“一氣”議看作機體防禦因數是不全面的。
實際七氣的留滯,就是氣的逆而不順。故《病因論》說:平與病,存與亡,惟一元氣之順逆。這與中國中醫學的氣滯理論有所不同。
一氣留滯包括虛郁兩個方而艮山認為。一氣留滯,就是應當順運、充實、壯健、清爽、通暢的一元氣發生異常所致。
通常而言.虛是其始,鬱是其終,但虛鬱又互相影響、其間關係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1)元氣偏微而不充,以致邪氣侵入而留滯,
(2)元氣虛而不行,以致抑鬱而不暢。
(3)已經形成虛鬱,若人不能養慎,則加虛增鬱,互相影響。為病更甚。
4)虛鬱同病。即一處元氣虛.另一處元氣鬱,此為有餘.彼為不足,虛鬱並見。所以,《救弊醫話》說:百病生於一氣滯留,可以虛鬱二字而盡蔽其義。
疾病所以多種多樣.皆由於一氣留滯之淺深。久近、輕重、.緩急而引起的。
由於一氣留滯說否定臟腑經絡娜淪,因而不能充分闡明病變的多樣性,於是便引入了淺深、久近、輕重、緩急等概念來加以說明。淺深,指虛鬱的存在部位,也包括邪氣存在的部位。久近,指形成時向,即新病宿疾等,緩急是疾病的急性、慢性。輕重指病變的程度。
一氣回轉則病癒因為艮山在臨床上常用“順氣劑”出入加減療諸病收效、由此逆推,就匯出一氣留滯的病因論。
既然百病皆由一氣留滯而生,其治自當以順氣為綱,使一氣回轉則病癒。這裡的回轉包括虛者得壯、鬱者得通之義。這裡的“順1氣”,也與中國中醫學的行氣不同。實包括多種.方法在內,艮山好用灸、溫泉,熊膽、辣椒).順氣。他認為熊膽能喚醒脫氣,氣味快活,緩急俱叮。普收全功,於此即可見一斑。
2.萬病一毒說病與不病在於毒之有無吉益東洞認為,“邪氣者,毒也。”除了毒沒有其他病因。他認為六淫、七情、飲食勞倦等,都要轉化為毒,或因體內有毒方能致病。外邪致病關鍵在體內有毒無毒,而與四時之氣無關。去毒是治病的唯一法則,採用汗、吐、下、和四法治病。
3氣血水說
藤平健等人認為:氣血水是一種樸素而原始的液體病理概念。其中,氣最重要,血和水略居從屬地位.
1.氣毒氣,被認為只有功能而無形態,是與血、水一起在體內正常流行之物。由呼吸而來的天氣,由食入穀物而來的地氣,分別被攝入體內,綜合生成氣而在體內迴圈不息。氣的正常流行,如因某種原因被阻礙,則發生種種異常。氣的異常。就是氣毒。氣毒表現就是氣毒症,認為許多精神神經症狀都是氣毒所致。例.如,將更年期;終合症加以分析,屬氣毒症者約占三分之二。歸納起來,氣毒症有如下一些特徵:
體格:瘦型。
性格:意志強,樂觀.息長氣短,易怒,神經質,或憂慮。感情脆弱。
皮膚:輕微的泡狀蕁麻疹。
體質:腺病質,上:火症,疲勞性,弱,過敏體質,神經症,自律神經失調
症。
夢:可怕,愉快,不清。
頭:上火,眩暈,痛,重,脫毛症,頭垢症。
面色:有光澤或無光澤,白,皸,粗糙,落屑
胸脅:打隔兒,呼吸困難。
口舌:皸,舌幹,口臭。
目:青。
嗜好品:辛味,酒,油膩,魚,肉食。
氣毒症大休可以分為氣上沖與氣鬱滯兩類:
(1)氣上沖,氣上沖是指正常流行的氣,向上方逆而不能下行的狀態。氣上沖則上火而面發燒,甚則發生頭痛,還常有目眩、動悸等表現。由於氣不能循行于下方,血液的正常流動也受影響,多數情況同時出現足冷。這種頭熱足寒的狀況。俗稱“冷上.火方或“上火冷”。不僅氣血可以同時發生異常,氣水也可
同時發生異常。在氣血、氣水同時異常時,多難以判定是以氣的異常為主,還是以血、水的異常為主,例如,桂枝甘草湯是悸甚時的良方。是治療單純氣失常引起的動悸者。方中加入茯苓、白術為苓桂術甘揚,則以水異常所致的起則頭眩,即起立性眩暈為主,而動悸為輔。方中以茯苓為主,可以認為以水的異常為主,氣的異常為輔。又如,桃核承氣湯為桂枝甘草湯加挑仁、大黃、芒硝而成。從方中明顯重用桃仁和大黃,可以認為是以血為主,氣為輔,而苓桂廿棗湯由茯苓,甘草、大棗,桂枝構成,一般認為桂枝、茯苓同為主藥,因此難以驟然判斷是以氣的失常為主,還是以水的失常為主。治氣上沖的代表藥物是桂枝,因此由桂枝配伍而成的藥方,雖有某種程度的差異,但多伴有上沖之症。
藤平健等認為,氣上沖有兩種狀態,其一為靜態的上沖,其二為動態的上沖。靜態的上沖,就是上火。其表現為面部洪熱,有單見而熱的,也有同時伴見手足冷的。而熱甚則可以變為頭痛或神識錯亂。其處方以苓桂五味甘草湯、桃核承氣湯為代表。面部呈酒醉樣發赤,熱得不得了的.用苓桂五味甘草湯。上火而心煩,血向面部上湧,甚則呈錯亂狀態者用桃核承氣湯。至於動態上沖.則是身體內有某種向上奔走的感覺。具表現一種是從下腹附近冒起某種奇妙感覺,沖達頭頂,上火而心煩得不得了(桂枝加桂湯證)。另一種為.上沖於胸部停止的同時,臍周有劇烈動悸。r由於某種不能言傳的痛苦導致如狂或時有發狂(苓桂廿棗湯)。應該認為,氣上沖包括了由於自律神經失調而造成的狀態,也許還包括歇斯底里及現代醫學還不能完全解釋的狀態。
(2)氣鬱::氣的郁滯稱為氣游或梅核氣。其表現為有物附著於咽部的感絕。無論咳嗽清嗓還是吞下唾液,仍覺原封不動地附著於咽部。弄得病人心緒惡劣。古人認為是氣滯於咽部而發生的症狀。治療本症的藥物有紫蘇葉、厚樸。
這些藥物配成的半夏厚朴湯是治氣之郁滯的代表方。氣之鬱滯多見於喘息和慢性.支氣管炎,也多見於歇斯底里神經官能症。近來癌症增多,作為癌和神經官能症的一種臨床表現而出現的特別多。對這些疾病,半夏厚朴湯多能發揮很大效力,但多數情況下,伴有其他方證則合方便用。
2.血毒血與氣一樣在體內迴圈,如果正常就是健康,如發生異常而郁滯於某處的狀態,則為出現疾病的病理概念,叫做淤血。淤血也就是血毒.血,可以認為包括現代醫學的血液、淋巴。所謂淤血,也可以認為是由於血液停滯而引起的各種疾病狀態。在認為心血管系統的症狀為血毒。
淤血是怎樣產生的呢?歷來有多種說法。湯本求真提出溶血、遺傳、月經異常等來血成因說。大堹敬節認為血室指肝臟,熱入血室大概是淤血成因之一。
矢數道明認為現代醫學的勞心所致的粥樣血液與淤血可能有關。間中喜雄提出種種原因引起肝毛細血管阻力7加而導致門脈系統鬱血為原因說。藤平健提出病灶感染有時成為淤血的動因。矢數有道認為,女子淤血多於男子,母親的淤血又容易遺傳給下一代。這些都是推論。淤血的形成不是單一的原因,而是多種原因綜合所致。
血毒症有如下一些特徵:
體格:肥胖。脂肪多。
面色:赤黑,紅,頰赤,熱。
皮膚:炎莊,化膿,痛}。
血壓;高或低。
大便:便秘,難出,便硬,血便,粘液便,兔糞。
小便:排尿痛。
目::赤,痛(偏左),黃色。
耳鼻:耳鳴,耳聾,流膿(偏左)、,鼻血,流濃;涕
口舌喉:舌赤,黃苔,赤黑色,痛,口苦。
頭肩背:(左側頭部肌肉強,(左)肩凝,(左)背心凝滯,背部痛。
胸脅;胸脅壓迫感,胸苦悶,胸痛,動悸
胃:痞,燒心,痛。
腹:腹痛(下腹、兩側)。
手足.:發熱,不自由,痛。
婦科:月經困難,血道,人工流產,陰癢,白帶。
嗜好:苦,冷熱適當,冷,酸,煙草。
淤血症又可分為自覺症狀與他覺症狀兩大類:

(I)淤血的自覺症狀:常見的自覺症狀有,月經異常、便秘、頭痛、頭重、眩暈、健忘、錯亂、上火、手足冷或熱、腹部脹滿感、肌肚甲錯。矢數有道認為還有、肩凝、耳嗚.動悸、口燥漱水不欲咽、全身灼熱感、腰腳冷感、麻木感,但肌膚甲錯不應屬自覺症狀。緒方玄芳又補充了全身性異常感、營養及精神狀態改變。


台灣肝癌病患 78%與馬兜鈴酸有關 
 分享台灣肝癌病患 78%與馬兜鈴酸有關到Facebook 分享台灣肝癌病患 78%與馬兜鈴酸有關到Line 分享台灣肝癌病患 78%與馬兜鈴酸有關到Google+
2017-10-20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肝病在台灣號稱「國病」,肝癌更長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前五名。長庚醫院和新加坡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作,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分析九十八名肝癌病人,發現其中七十六名患者的肝癌帶有「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比例高達七十八%,顯示台灣多數肝癌發生原因可能和食入馬兜鈴酸有關。
 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主任謝森謝森永表示,研究團隊發現,馬兜鈴酸可能和台灣多數肝癌的發生有關。(記者吳亮儀攝)
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主任謝森謝森永表示,研究團隊發現,馬兜鈴酸可能和台灣多數肝癌的發生有關。(記者吳亮儀攝)
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主任謝森永說,癌症腫瘤就是基因突變造成的,基因定序是了解馬兜鈴酸導致人體基因突變的關鍵。
台灣每年有超過一萬一千名新增肝癌病例,約有八千人死於肝癌。謝森永說,以往醫界普遍認為肝癌患者多有B型和C型肝炎或是肝硬化等慢性肝病,進而導致癌症,但這次研究結果發現,台灣近八成民眾肝癌的發生,或許與馬兜鈴酸密不可分!
馬兜鈴屬及細辛屬等馬兜鈴科植物含有馬兜鈴酸,曾被廣泛地作為中草藥,近年來已知馬兜鈴酸有很強的腎毒性及致癌性,二○○三年,當時的衛生署(已升格為衛福部)已禁止相關中草藥販售、使用。
長庚研究團隊除基因定序外,再利用國際公開的肝癌基因資料,分析全球近一千四百個肝癌患者,發現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廣泛出現在中國(四十七%)、韓國(十三%)及東南亞國家(五十六%)。
研究團隊更進一步以小鼠證實,馬兜鈴酸是現今已知的基因突變物質中最強的,危害高於尼古丁及紫外線等。
參與研究的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副院長羅森(Steven Rozen)說:「這項研究強烈指出,馬兜鈴酸是導致這些癌症的原因之一。」歐洲二○○一年禁用馬兜鈴酸,台灣和新加坡也分別在○三、○四年跟進。


前國民黨台中市黨部主委陳明振(圖中)強調,鉛中毒者身體疼痛,家屬身心俱疲,呂世明應受合乎比例原則的懲罰,已儆效尤。(記者張瑞楨攝)
等不到賠償與正義 盛唐中醫鉛中毒女患者遺憾離世 - 臺中市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HsjtU5
2021/11/18 12:35
〔記者張瑞楨/台中報導〕台中市呂世明經營的盛唐中醫,將鉛丹當成硃砂,導致20多名患者鉛中毒,包括前台中市議長張宏年與家人,這些患者當中,張姓女患者於本月初過世,也是鉛中毒患者過世首例,她沒等到司法判決的正義,沒有等到賠償,其患友何小姐說,張女士後期狀況相當糟,充滿遺憾離開人間,孤兒求償無門,患者希望呂世明能負起責任,不是只賠償醫藥費與掛號費,要正視患者的合理要求。
對於患者過世,呂世明(已改名呂志霖)委任律師羅閎逸表示,呂世明深感遺憾,不過,過世與鉛中毒是否有因果關係,仍須相關單位釐清,至於民事賠償部分,羅閎逸強調,已與20多位被害人和解,但有署名被害人,索賠金額太高,高達1000萬、2000萬元,呂世明沒有能力承擔,另有部分被害人委託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團體訴訟,這部分也尚未和解,他強調,呂世明皆有賠償和解誠意,希望雙方的律師努力說服當事人,在合理範圍內和解。
盛唐中醫鉛毒案至今仍於法院審理,其中一名鉛中毒患者張女士,未獲任何賠償,過世之前有諸多鉛中毒的後遺症,身體疼痛難耐,看遍醫院各科,全身疼痛仍不得解,每位患者也都有類似狀況,不過,部分患者今天與律師羅永安召開記者會,張女士家屬以相當難過等理由,沒有出席。
同樣受害的何女士說,張女士乳癌轉移肝癌,於盛唐中醫向呂世明求診,卻沒想到鉛中毒,醫師建議張女士,因腫瘤體積大,先化學治療腫瘤,暫緩排毒治療,去年12月起,張女士做肝腫瘤化療,之後,張女士肚子腹水非常嚴重,精神狀況不好,出院回家後,腳也開始水腫,她與張女士討論到求償問題,「想好自己的後路」,張女士10月20日委任律師後,數天後又住院。
何女士說,這次一住院,狀況愈來愈嚴重,幾乎每天昏睡,持續虛弱,10月底醒來了,張女士告訴丈夫「我想回家」,回家後數天,11月2日過世,「我們相當不捨」,他們患者都有相似問題,身體很疼痛,各科醫師都無法解答,「我們疼痛,跟鉛中毒關連性,到底有多少?我們不想跟張女士一樣,帶著遺憾離開」,何女士強調,她排毒費就花70萬元,呂世明如有誠意解決,希望他能拿出誠意。
妻子是盛唐中醫鉛中毒患者的前國民黨台中市黨部主委陳明振,提供三點聲明,其一,受害者期望,有法院認證的醫療單位鑑定,受害人的身體不適(疼痛)與鉛中毒之間的有關係,事隔一年多,許多病友經過解毒治療,血中鉛濃度已經大幅降低,但是後遺症還是持續發作。
其二,請犯罪人(呂世明)拿出誠意討論賠償問題,呂世明的委任律師,表達僅願意賠償掛號費跟醫藥費,其三,中醫鉛中毒案例是台灣首例,受害人必須要面對長久的身體痛苦與不斷的醫療過程,病患及家屬身心俱疲,加害人應該受到合乎比例原則的懲罰,已儆效尤。(13:45新增新增呂世明委任律師說法)前國民黨台中市黨部主委陳明振(圖中)強調,鉛中毒者身體疼痛,家屬身心俱疲,呂世明應受合乎比例原則的懲罰,已儆效尤。(記者張瑞楨攝)
 https://bit.ly/3HsjtU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