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6.30 捕鼠成果統計,該年1~6月共捕獲264萬隻鼠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uogfGx

1904.6.30 捕鼠成果統計,該年1~6月共捕獲264萬隻鼠

日本治臺初期,所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就是極差的衛生條件與疾病。其中因老鼠帶來的各式傳染病每年都造成大量死亡,如何消滅老鼠成為重要衛生課題。
於是日本官方無所不用其極動員補鼠,除了引進新式補鼠器、老鼠藥外,更制定各種捕鼠規範及獎勵制度,在鼠患嚴重地區只要捕鼠數量達一定量的人,可以用抽獎領獎金的方式把鼠賣給官方,也嚴格對捕鼠的細節予以要求,如捕到鼠的捕鼠器一定要用開水燙過、嚴禁用手直接抓捕到的鼠、必須用火燙過的筷子夾取…等等,不過也發生有人向非獎勵地區購鼠轉賣疫區變現的惡劣行徑,導致官方還得判斷交出來的鼠是不是在地的?
在這樣的政策下到底捕到多少鼠?無所不記錄的日本人留下了驚人數字,1904年6月30日統計,光是該年1至6月就捕獲264萬8千7百多隻老鼠,自日治初期開始實施驅鼠政策到當時則累計捕獲829萬4760隻。在年年全民動員補鼠下,鼠疫也逐漸獲得控制。

圖:日本時代警務人員學習臺語的雜誌《語苑》,提供了警察與居民交談捕鼠話題的生動範例。


日本殖民統治臺灣間,舉辦各類博覽會、展覽會多達200餘次,內容包括人文風俗、農工物產、商業、美術廣告、現代交通等,主要目的在宣傳文明啟蒙、政令及宣揚帝國殖民的優點。1925年(大正14年),臺北州舉辦盛大的「警察衛生展覽會」,展期由11月21日至25日,為期5天。臺北州警務部規劃三個會場,第一會場設於前清舊撫臺街(現延平南路一帶),專門展示交通、消防、電器瓦斯、犯罪防治、高等警察、一般警務、度量衡、兒童教養與娛樂等主題;第二會場設於樺山小學校(今行政院中央大樓),展示理番、水道(自來水)、新式廁所等;第三會場設於細菌檢查所(今青島東路),展示其他衛生相關主題,如傳染病預防、飲食分類、藥品、獸醫、口腔衛生等;三個會場共展示6,252個項目,含314件模型、3,825項實物、646張照片與1,249張海報或標語。1926年,出版本寫真帖。

此為1926年(大正15年)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所展出的海報,將警察化身為千手觀音菩薩,一手拿刀一手拿佛珠,代表糖與鞭子,無事不管,從衛生取締,思想取締,原住民授產,逮捕犯人,救助。有研究者曾說臺灣當時可說是警察之島

2015-10-13_124109

1925年在臺北州舉辦的一個為期五天的地方性「警察衛生展覽會」,去析論日治台灣的「日常生活殖民性」。這個概念源起於1930年代德國的「日常生活史」學派。本計劃將從理論層次切入,討論這個研究取向沿用東亞的可能性,並以戰間期(兩次大戰之間)的日治台灣為例,「由小見大」,重新詮釋「戰間期」的日治台灣社會,並指出這個方法學上的特點和限制。
在這的方法學上的運用,我最初是受到德國「日常生活史」學派(the "history of everyday life;" alltagsgeschichte)「由下而上」摭取材料的研究取向所啟發,其特色是從瑣碎散亂的「日常生活」中「發現歷史」。「日常生活的殖民性」可以成為東亞研究的新典範嗎?日治台灣的「日常生活殖民性」又是什麼?「日常生活殖民性」的研究不只在台灣、東亞,就是在歐美也是一個方興未艾的研究取徑。
從2008年6月我第一本英文書稿完成迄今,我在短短三年內,寫作風格逐漸轉型。從過去偏向實證的制度史分析,目前我比較關心的議題是如何詮釋「日常生活的殖民性」。過去二十年我的研究偏向戰時、基層行政和殖民官僚,著力點集中在殖民統治。現在我的興趣偏向文化史、戰間期的台灣社會以及殖民地的生活史,同時也嘗試從日記、展覽會、休閒活動、科技醫療、警察衛生、視覺文化等角度,去重構和解析本來看起來雜亂無章或乾燥無味的統治技藝和生活瑣事。我主要的研究領域依然是日本帝國下的台灣,因此研究範圍自不以台灣為限。

2015-10-13_1241252015-10-13_1239032015-10-13_1237482015-10-13_123719  

 

宣導相關圖像示例

圖像說明
  1 衛生事務全覽
衛生觀念是現代化社會的重要指標,臺灣地處亞熱帶,衛生條件不佳,造成統治的困難,一旦流行病肆虐,影響更大。因此,總督府除了積極展開除疫、防疫工作外,也推動公共衛生設施,灌輸臺灣居民現代化衛生觀念,並舉辦經常性的衛生展覽會,內容涵括衛生保健、防疫宣傳、衛生統計圖、表展示等。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155-001)
  2 個人衛生及飲食衛生宣導
防疫成效與民眾正確的衛生觀念關係密切,因此,官方為加強衛生教育宣導,往往至各市街放映幻燈片,並舉辦衛生展覽會傳達衛生觀念,例如不可隨地便溺或吐痰、使用污水洗滌、用手擤鼻涕等,以及改良廁所、打破迷信、腐敗食物易孳生細菌、飲食物宜覆蓋、食物必須煮熟食用、廚房保持明亮整潔、飲食器具常以沸水清洗等。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157)
  3 建設健康之道
為了宣導健康保健的觀念,官方提倡「健康是可以依照我們的希望來建設」的理念,如保持清潔、常做戶外運動、多攝取營養的食物、呼吸新鮮空氣及充足的日曬等。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158-001)
  4 住家衛生
污土污水和陰暗潮溼的環境,是病菌孳生的溫床,故住家宜擇高處、通風及日曬充分之處,並時時清掃;垃圾則以焚燒方式處理。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159-001)
  5 嬰兒成長情形
大正年間臺灣嬰兒出生率高,但因環境衛生不佳,傳染病四起,導致嬰兒的死亡率也高。本圖主要呈現婦人懷孕須知、胎兒成長過程,以及嬰兒出生、死亡情形。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160-001)
  6 孕婦注意事項
孕婦注意事項,包括手不可高舉、不可躬身洗衣、不可用力,以及乘車避免路面顛簸等。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164-001)
  7 藥品、營養品及衛生品室一隅
為防止不良醫藥之濫用,殖民政府藉由衛生展覽會,介紹家庭藥品、營養品的種類,教育民眾正確的用藥知識。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166-001)
  8 獸肉消費統計
在統治當局積極宣導「多食乳肉,以增強體力」的觀念下,大正五年(1916)全臺獸肉消費量約一千五百萬斤;大正十四年(1925)則遽增為二千七百萬斤 。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173-001)
  9 狂犬病預防
狂犬病是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致死率幾 達百分之百。患有狂犬病之動物,其唾液含有 病毒,狂犬病病毒即從已感染動物的唾液中, 隨著抓、咬而進入人體。為防止狂犬病的感 染,家犬必須注射狂犬病疫苗,接受疫苗注射 的犬隻,發予頸環,以與野犬區別;若為野犬 所傷務必立即就醫 。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174-001)
  10 臺北州轄區死亡病類別
大正十二年(1923),臺北前五大死亡疾病分別為:下痢腸炎、肺結核、胃部疾病、先天虛弱體質和瘧疾。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175-001)
  11 齒科衛生室一隅
「病從口入」,故齒科衛生亦為衛生教育之重點。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176-001)
  12 理髮衛生室一隅
接觸性的傳染病,可經由沾染患者病菌的理髮工具而傳染,故應注意理髮的衛生。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179-001)
  13 花柳病的防治
日人為有效管理娼妓,一方面施行公娼制度,訂定娼妓檢診及治療規則,規定每星期檢診一次,並開設婦人病院;一方面發布取締私娼的法令,取締私娼。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184-001)
  14 傳染病室之一隅
癩病是人類古老的慢性傳染疾病之一,因其症狀常造成患者面容殘缺,俗稱「天刑病」或「痳瘋」。癩病早期症狀,皮膚出現紅色或白色斑塊、丘疹,但患處不痛不癢,且無毛、不出汗,喪失感覺及知覺;由接觸患者之黏膜滲出液,或皮膚之潰瘍,經皮擦傷處而感染。十九世紀末,癩病被歐美國家視為特定人種,如亞洲黃種人和黑種人盛行的傳染病。作為黃種人的日本人,在明治維新之後,以追趕西方文明及國力為目標,癩病被認為是一種落後、不文明的象徵,也是一種國恥。因此,如何控制癩病、清除「癩病國」的污名,成為攸關日本國家發展的重要課題。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181-001)
  15 天花預防
天花的傳染途徑,是與患者近距離接觸,吸入病患釋放具感染性的唾液飛沫而起,患者脫落的結痂也含有病毒。圖為明治三十四年(1901)以來,由海港檢疫發現天花、鼠疫、霍亂的傳染路徑圖,並說明天花因接觸而傳染,故應遠離他人使用過的器物,例如沾有他人唾液的食器、他人使用過的書冊或寢具等。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186-001)
  16 瘧疾防遏方法
瘧疾的病原是瘧原蟲,家蚊為傳染的媒介,當蚊子叮咬瘧疾患者後,蚊子便受到瘧原蟲感染而成為瘧蚊,並在叮咬另一人時把疾病傳播出去。蚊子的幼蟲在積水處生長,成蟲又喜歡陰暗隱密的地方,故應填平住屋周圍的濕地,開築排水溝,並清除竹林樹叢,使環境保持明亮乾燥。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189-001)
  17 地方病室一角
瘧疾為熱帶、亞熱帶地區普遍流行的風土病,日人治臺以來因瘧疾造成之死亡人數最多,故此項防疫工作乃殖民統治的重大基礎工程之一,防瘧工作持續至日治末年。本圖展示瘧蚊及健康蚊之解剖模型。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188-001)
  18 防遏瘧疾的養魚池
專食瘧蚊幼蟲的養魚池,可用以防遏瘧疾。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190-001)
  19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和傷寒預防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經由飛沫傳染,患者應使用口罩、勿隨地吐痰、衣物常經日光消毒並接受預防注射等。傷寒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傳染源頭來自傷寒病患者或傷寒帶菌者,病菌隨病人的糞便排出體外,再經受污染的手、水和食具或由蒼蠅等傳播,因而在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特別容易播散、傳染這種疾病。圖中說明傷寒帶菌者,經由污染的手從事料理而散播疾病的危險。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191-001)
  20 衛生思想普及宣
圖為公共衛生宣導裝置。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193-001)
  21 臺北市垃圾量
圖中模擬臺北市的垃圾量比總督府的高塔還高。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192-001)
  22 下水道掃除及其他
圖為衛生設施施行前後的市容比較。總督府公布八種法定傳染病,其中以鼠疫最為嚴重。日人認為鼠疫病毒難以根除的原因,在於臺人家屋建築及市街環境狹窄陰暗、不衛生,成為疫鼠最佳潛藏地。而蚊、蚤又為病毒傳染媒介,故正本清源之法為拆除流行地區的家屋、市區重新規劃、構築下水道等 。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194-001)
  23 給水栓之種類
臺民早先多以井水、河水或山澗之水作為飲用水,十分不符合飲水衛生要求。日人領臺後,著手建設自來水道,改善飲水衛生。圖為各種給水栓展示。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198-001)
  24 人工呼吸法
(《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 日大正十五年,1926;臺北州警務部發行  T0156P0011_0200-001)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