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6.30 捕鼠成果統計,該年1~6月共捕獲264萬隻鼠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uogfGx
1904.6.30 捕鼠成果統計,該年1~6月共捕獲264萬隻鼠
日本治臺初期,所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就是極差的衛生條件與疾病。其中因老鼠帶來的各式傳染病每年都造成大量死亡,如何消滅老鼠成為重要衛生課題。
於是日本官方無所不用其極動員補鼠,除了引進新式補鼠器、老鼠藥外,更制定各種捕鼠規範及獎勵制度,在鼠患嚴重地區只要捕鼠數量達一定量的人,可以用抽獎領獎金的方式把鼠賣給官方,也嚴格對捕鼠的細節予以要求,如捕到鼠的捕鼠器一定要用開水燙過、嚴禁用手直接抓捕到的鼠、必須用火燙過的筷子夾取…等等,不過也發生有人向非獎勵地區購鼠轉賣疫區變現的惡劣行徑,導致官方還得判斷交出來的鼠是不是在地的?
在這樣的政策下到底捕到多少鼠?無所不記錄的日本人留下了驚人數字,1904年6月30日統計,光是該年1至6月就捕獲264萬8千7百多隻老鼠,自日治初期開始實施驅鼠政策到當時則累計捕獲829萬4760隻。在年年全民動員補鼠下,鼠疫也逐漸獲得控制。
圖:日本時代警務人員學習臺語的雜誌《語苑》,提供了警察與居民交談捕鼠話題的生動範例。
日本殖民統治臺灣間,舉辦各類博覽會、展覽會多達200餘次,內容包括人文風俗、農工物產、商業、美術廣告、現代交通等,主要目的在宣傳文明啟蒙、政令及宣揚帝國殖民的優點。1925年(大正14年),臺北州舉辦盛大的「警察衛生展覽會」,展期由11月21日至25日,為期5天。臺北州警務部規劃三個會場,第一會場設於前清舊撫臺街(現延平南路一帶),專門展示交通、消防、電器瓦斯、犯罪防治、高等警察、一般警務、度量衡、兒童教養與娛樂等主題;第二會場設於樺山小學校(今行政院中央大樓),展示理番、水道(自來水)、新式廁所等;第三會場設於細菌檢查所(今青島東路),展示其他衛生相關主題,如傳染病預防、飲食分類、藥品、獸醫、口腔衛生等;三個會場共展示6,252個項目,含314件模型、3,825項實物、646張照片與1,249張海報或標語。1926年,出版本寫真帖。
此為1926年(大正15年)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所展出的海報,將警察化身為千手觀音菩薩,一手拿刀一手拿佛珠,代表糖與鞭子,無事不管,從衛生取締,思想取締,原住民授產,逮捕犯人,救助。有研究者曾說臺灣當時可說是警察之島
1925年在臺北州舉辦的一個為期五天的地方性「警察衛生展覽會」,去析論日治台灣的「日常生活殖民性」。這個概念源起於1930年代德國的「日常生活史」學派。本計劃將從理論層次切入,討論這個研究取向沿用東亞的可能性,並以戰間期(兩次大戰之間)的日治台灣為例,「由小見大」,重新詮釋「戰間期」的日治台灣社會,並指出這個方法學上的特點和限制。
在這的方法學上的運用,我最初是受到德國「日常生活史」學派(the "history of everyday life;" alltagsgeschichte)「由下而上」摭取材料的研究取向所啟發,其特色是從瑣碎散亂的「日常生活」中「發現歷史」。「日常生活的殖民性」可以成為東亞研究的新典範嗎?日治台灣的「日常生活殖民性」又是什麼?「日常生活殖民性」的研究不只在台灣、東亞,就是在歐美也是一個方興未艾的研究取徑。
從2008年6月我第一本英文書稿完成迄今,我在短短三年內,寫作風格逐漸轉型。從過去偏向實證的制度史分析,目前我比較關心的議題是如何詮釋「日常生活的殖民性」。過去二十年我的研究偏向戰時、基層行政和殖民官僚,著力點集中在殖民統治。現在我的興趣偏向文化史、戰間期的台灣社會以及殖民地的生活史,同時也嘗試從日記、展覽會、休閒活動、科技醫療、警察衛生、視覺文化等角度,去重構和解析本來看起來雜亂無章或乾燥無味的統治技藝和生活瑣事。我主要的研究領域依然是日本帝國下的台灣,因此研究範圍自不以台灣為限。
宣導相關圖像示例
|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