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土佐日記》是日本的一部日記文學著作/日本日記文學——具有自我觀照傾向和的高度自由的文藝作品——的鼻祖,歷來在學術界都受到高度的重視,是日本古典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wWJkAo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

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茂呂美耶生於高雄市,父親是日本人,母親是台灣人。在台灣接受小學與國中教育後返回日本,曾在1986到1988年間在中國鄭州大學留學。1999年開設個人中文網站「日本文化物語」,並開始從事寫作與翻譯[1]。

(14) 茂呂美耶 - https://goo.gl/AufwKs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王仁(韓文:왕인),傳說應神天皇在位時從百濟前往日本,在當地傳達了漢字和儒教的人物,但某些學者質疑此號人物的真實性。《日本書紀》上的寫法是王仁,《古事記》則寫成和邇吉師。他的祖父爲中國出身百濟渡來人。

漢文典籍和儒教編輯

朝鮮半島方面的書籍記載找不到能跟王仁對應的人物,有關其記述只存在於日本方面的《古事記》、《日本書紀》和《續日本紀》三本書,記載各如下:

古事記編輯
根據《古事記》,王仁是由百濟進貢給日本的賢者。

文:「百濟國 若有賢人者貢上 故 受命以貢上人名 和邇吉師 即論語十卷 千字文一卷 並十一卷付是人即貢進(此和邇吉師者、文首等祖)
譯:(應神天皇)命令百濟國:「如百濟有賢人,立即貢上。」而(百濟)所進貢之賢人,其名叫「和邇吉師」。又附論語十卷、千字文一卷共計十一卷一併獻上。
日本書紀編輯
根據《日本書紀》,王仁受學者阿直岐之薦,從應神天皇之邀而舶來,為歸化日本之學者。據《古事記》王仁獻《論語》、《千字文》與日本,儒教與漢字亦被認為是藉此傳至日本。(注意:《日本書紀》並沒有宣稱王仁帶進《論語》、《千字文》,這是依照『古事記』所補充的。蓋因《日本書紀》編纂者考察現行之《千字文》尚未成立,遂刪之)然而,《千字文》在王仁來日之時尚未定稿,(按,今傳千字文為六世紀梁朝人周興嗣所作。而王仁索引入之千字文者,當為三世紀魏學者所作,今已被六世紀所作者取代;或者只是一般的習字書籍,而訛傳為千字文。)是以藉此記述認定王仁是否實際存在亦有疑慮,有一種說法是當時多名歸化學者的事蹟在《日本書紀》及《古事記》編寫時被歸到同一人身上,所以有人說王仁的原型是百濟漢人王辰爾或王宇志。

續日本紀編輯
根據《續日本紀》,左面大史、正六位上的文忌寸最弟、武生真象以王仁子孫的身份上奏桓武天皇,表示其祖先王仁乃劉邦的後裔(出身山東瑯琊)。因王仁在漢末至樂浪郡避亂,然後前往百濟並改姓王姓。若此記述為真,王仁可能是313年樂浪郡滅亡時亡命至百濟的樂浪王氏的一員(王氏是樂浪大姓)。他在日本的後人是西文氏,掌管文字與文書起草,他與另一學者王辰爾有關。

古語拾遺編輯
根據齋部廣成的說法,王仁與阿知使主管出納。

韓國的王仁編輯

在韓國,王仁被視作傳達文化給日本之韓國人。其初中所用的國定歷史教科書記述「王仁傳給日本進步的文化」。然而,實際的韓國史書三國史記與三國遺事之中,並未發現王仁或與王仁為同一人物之人的記述。是以關乎王仁之事,只得藉由《日本書紀》、《古事記》、《續日本紀》之記述察之。但韓國人對只能在《日本書紀》中尋獲之王仁記述極力讚揚,卻同時否定同樣只能在《日本書紀》中尋獲之任那相關敘述。不過,一般認為王仁是五世紀時被日本掠奪的漢人學者。

-----------------------------

千字文
zh.m.wikisource.org查看原始檔
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閏餘成歲 律呂調陽
雲騰致雨 露結為霜
金生麗水 玉出崑岡
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薑
海鹹河淡 鱗潛羽翔
龍師火帝 鳥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讓國 有虞陶唐
弔民伐罪 周發殷湯
坐朝問道 垂拱平章
愛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邇壹體 率賓歸王
鳴鳳在樹 白駒食場
化被草木 賴及萬方
蓋此身髮 四大五常
恭惟鞠養 豈敢毀傷
女慕貞絜 男效才良
知過必改 得能莫忘
罔談彼短 靡恃己長
信使可覆 器欲難量
墨悲絲染 詩讃羔羊
景行維賢 克念作聖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傳聲 虛堂習聽
禍因惡積 福緣善慶
尺璧非寶 寸陰是競
資父事君 曰嚴與敬
孝當竭力 忠則盡命
臨深履薄 夙興溫凊
似蘭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淵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辭安定
篤初誠美 慎終宜令
榮業所基 籍甚無竟
學優登仕 攝職從政
存以甘棠 去而益詠
樂殊貴賤 禮別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婦隨
外受傅訓 入奉母儀
諸姑伯叔 猶子比兒
孔懷兄弟 同氣連枝
交友投分 切磨箴規
仁慈隱惻 造次弗離
節義廉退 顛沛匪虧
性靜情逸 心動神疲
守真志滿 逐物意移
堅持雅操 好爵自縻
都邑華夏 東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據涇
宮殿盤鬱 樓觀飛驚
圖寫禽獸 畫綵仙靈
丙舍傍啟 甲帳對楹
肆筵設席 鼓瑟吹笙
升階納陛 弁轉疑星
右通廣內 左達承明
既集墳典 亦聚羣英
杜稾鍾隸 漆書壁經
府羅將相 路俠槐卿
戶封八縣 家給千兵
高冠陪輦 驅轂振纓
世祿侈富 車駕肥輕
策功茂實 勒碑刻銘
磻溪伊尹 佐時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營
桓公匡合 濟弱扶傾
綺迴漢惠 說感武丁
俊乂密勿 多士寔寧
晉楚更霸 趙魏困橫
假途滅虢 踐土會盟
何遵約法 韓弊煩刑
起翦頗牧 用軍最精
宣威沙漠 馳譽丹青
九州禹跡 百郡秦并
嶽宗恆岱 禪主云亭
雁門紫塞 雞田赤城
昆池碣石 鉅野洞庭
曠遠緜邈 巖岫杳冥
治本於農 務茲稼穡
俶載南畝 我藝黍稷
稅熟貢新 勸賞黜陟
孟軻敦素 史魚秉直
庶幾中庸 勞謙謹敕
聆音察理 鑑貌辨色
貽厥嘉猷 勉其祗植
省躬譏誡 寵增抗極
殆辱近恥 林皋幸即
兩疏見機 解組誰逼
索居閒處 沈默寂寥
求古尋論 散慮逍遙
欣奏累遣 慼謝歡招
渠荷的歷 園莽抽條
枇杷晚翠 梧桐早凋
陳根委翳 落葉飄颻
遊鵾獨運 凌摩絳霄
耽讀翫市 寓目囊箱
易輶攸畏 屬耳垣墻
具膳飡飯 適口充腸
飽飫烹宰 飢厭糟糠
親戚故舊 老少異糧
妾御績紡 侍巾帷房
紈扇圓潔 銀燭煒煌
晝眠夕寐 藍筍象床
絃歌酒讌 接盃舉觴
矯手頓足 悅豫且康
嫡後嗣續 祭祀烝嘗
稽顙再拜 悚懼恐惶
牋牒簡要 顧答審詳
骸垢想浴 執熱願涼
驢騾犢特 駭躍超驤
誅斬賊盜 捕獲叛亡
布射遼丸 嵇琴阮嘯
恬筆倫紙 鈞巧任釣
釋紛利俗 並皆佳妙
毛施淑姿 工顰妍笑
年矢每催 曦暉朗耀
璇璣懸斡 晦魄環照
指薪修祜 永綏吉劭
矩步引領 俯仰廊廟
束帶矜莊 徘徊瞻眺
孤陋寡聞 愚蒙等誚
謂語助者 焉哉乎也

-------------------------------

 

王仁(韓文:왕인),傳說應神天皇在位時從百濟前往日本,在當地傳達了漢字和儒教的人物,但某些學者質疑此號人物的真實性。《日本書紀》上的寫法是王仁,《古事記》則寫成和邇吉師。他的祖父爲中國出身百濟渡來人。

漢文典籍和儒教
朝鮮半島方面的書籍記載找不到能跟王仁對應的人物,有關其記述只存在於日本方面的《古事記》、《日本書紀》和《續日本紀》三本書,記載各如下:
古事記
根據《古事記》,王仁是由百濟進貢給日本的賢者。
文:「百濟國 若有賢人者貢上 故 受命以貢上人名 和邇吉師 即論語十卷 千字文一卷 並十一卷付是人即貢進(此和邇吉師者、文首等祖)
譯:(應神天皇)命令百濟國:「如百濟有賢人,立即貢上。」而(百濟)所進貢之賢人,其名叫「和邇吉師」。又附論語十卷、千字文一卷共計十一卷一併獻上。
日本書紀
根據《日本書紀》,王仁受學者阿直岐之薦,從應神天皇之邀而舶來,為歸化日本之學者。據《古事記》王仁獻《論語》、《千字文》與日本,儒教與漢字亦被認為是藉此傳至日本。(注意:《日本書紀》並沒有宣稱王仁帶進《論語》、《千字文》,這是依照『古事記』所補充的。蓋因《日本書紀》編纂者考察現行之《千字文》尚未成立,遂刪之)然而,《千字文》在王仁來日之時尚未定稿,(按,今傳千字文為六世紀梁朝人周興嗣所作。而王仁索引入之千字文者,當為三世紀魏學者所作,今已被六世紀所作者取代;或者只是一般的習字書籍,而訛傳為千字文。)是以藉此記述認定王仁是否實際存在亦有疑慮,有一種說法是當時多名歸化學者的事蹟在《日本書紀》及《古事記》編寫時被歸到同一人身上,所以有人說王仁的原型是百濟漢人王辰爾或王宇志。
續日本紀
根據《續日本紀》,左面大史、正六位上的文忌寸最弟、武生真象以王仁子孫的身份上奏桓武天皇,表示其祖先王仁乃劉邦的後裔(出身山東瑯琊)。因王仁在漢末至樂浪郡避亂,然後前往百濟並改姓王姓。若此記述為真,王仁可能是313年樂浪郡滅亡時亡命至百濟的樂浪王氏的一員(王氏是樂浪大姓)。他在日本的後人是西文氏,掌管文字與文書起草,他與另一學者王辰爾有關。
古語拾遺
根據齋部廣成的說法,王仁與阿知使主管出納。
韓國的王仁
在韓國,王仁被視作傳達文化給日本之韓國人。其初中所用的國定歷史教科書記述「王仁傳給日本進步的文化」。然而,實際的韓國史書三國史記與三國遺事之中,並未發現王仁或與王仁為同一人物之人的記述。是以關乎王仁之事,只得藉由《日本書紀》、《古事記》、《續日本紀》之記述察之。但韓國人對只能在《日本書紀》中尋獲之王仁記述極力讚揚,卻同時否定同樣只能在《日本書紀》中尋獲之任那相關敘述。不過,一般認為王仁是五世紀時被日本掠奪的漢人學者。
古今和歌集的假名序上被視為王仁作品的和歌
なにはづに さくやこの花 ふゆごもり いまははるべと さくやこのはな
文言譯:花咲押照難波津 籠冬已過今為春 綻放咲之此花矣
現代漢語譯:在難波津 開放這個花 過冬 現在與春天 開放這個花

漢字文化圈

 
漢字文化圈 / 東亞文化圈 / 儒家文化圈 / 中華文化圈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漢字文化圈的地理範圍。
中文名稱
正體 漢字文化圈
簡體 汉字文化圈
日文名稱
日文漢字 漢字文化圏
假名 かんじぶんかけん
韓文名稱
諺文 한자문화권
韓文漢字 漢字文化圈
越南文名稱 ()
國語字 Vòng văn hóa chữ Hán
漢喃文 𥿺文化𡨸漢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漢字文化圈」的概念在漢字文化圈內各主要語言中的表達。

漢字文化圈又稱東亞文化圈儒家文化圈中華文化圈,為文化圈的概念之一,是指歷史上受中國中華文化(或漢文化)影響、過去或現在使用漢字、並曾共同使用文言文稱之為「漢文」)作為書面語(大多不使用口頭語言的漢語官話作為交流媒介)、受中華法系影響的東亞東南亞部分地區的文化、地域相近區域。

漢字文化圈是指中國以及歷史上曾受中國皇帝冊封或曾向中國朝貢的周邊國家或民族。這些中國周邊的國家或民族以文言文作為交流的媒體,從中國歷代王朝引進國家制度、政治思想並發展出相似的文化和價值觀。在政治方面,上述的國家或民族與中國保持着相對的獨立性。漢字文化圈的覆蓋地域與現代地域區分所指的東亞地區有很大的重合部分,包括了中國澳門香港臺灣漢字為主要溝通文字的地區,也包括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漢族為主的地區、越南(京族)、朝鮮半島(朝鮮族)、日本列島(和族)、琉球群島(琉球族)等。日本的歷史學者西嶋定生提出的「東亞世界論(冊封體制論)」,成為了有關歷史學的「文化圈」概念形成的模型之一。

漢字文化圈具體指漢字的誕生地中國以及周邊的越南朝鮮半島日本台灣等。 這些地域在古代主要是農耕民族,存在冊封體制,歷史上完全使用或與本國固有文字混合使用漢字,古代官方及知識分子多使用文言文(日本、越南和韓國稱為「漢文」)作為書面語言。需要注意的是,漢字文化圈並不使用白話(官話)作為媒體。另外,有些遊牧民族如蒙古族藏族,雖然位於漢字文化圈地區內,但不使用漢字。現在,韓語越南語日本語詞彙的六成以上都是由古漢語派生出的漢字詞組成的。另外日本假名越南字喃皆是從漢字衍生出去的文字,朝鮮半島諺文雖為自創的文字但也能跟日文假名一樣和漢字一同混合使用。

漢字文化圈中各國歷史上都使用過漢字,以中國為文明的中心。隨着歐洲中心主義的崛起,中國中心主義瓦解,漢字被西方人視為最原始的形意文字,漢文化圈國家後來大多有進行某種程度的脫漢運動,改用本國的語言文字。[1]此外,過去亦受儒家思想影響深,國民中信仰佛教者眾。

名稱用語的選定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四夷表示圖

在「文化圈」概念的設定和命名時,冠以地名、文化因素、宗教名、書面語言名等等的情況都是存在的。對漢字文化圈而言,「東亞文化/文明圈」等名稱都被並行使用。然而,「東亞」是一個現代地域名稱,無具體的意義和內涵[2],且圈內的越南地處現代意義上的東南亞地區;而在中日韓越四國文化的發展方式亦存在一定差異;「漢字」作為一個平等的覆蓋圈內全體地域的中立且具體的文化要素,常被認為是名稱的較適當用語[3]。然而,由於現代的朝鮮半島的漢字使用頻率較低、現代的越南極少使用漢字,用「漢字」冠以該名稱有時會顯得中立性欠缺。

漢字文化圈一詞,據說參考自德語「Chinesischer Kulturkreis[4]日本語言學家龜井孝(1912—1995),想找一個描述古代東亞共同使用漢字地區的述語,故從德語「Kulturkreis」譯成「文化圈」。

漢字文化圈從地理角度可以稱為東亞文化圈,以器物戲稱為稻米文化圈筷子文化圈,亦曾被稱為「漢文化圈」[5]

地域

 
漢字文化圈的位置
綠色:完全使用漢字的地區
深綠色:位於圈內,現在部分使用漢字的地區
淺綠色:位於圈內但仍然主要或同時使用其他文字的地區
黃色:過去漢字文化圈曾涉及到的地區
尚屬爭議地區

漢字文化圈的內涵和外延

從南北朝至宋代

在考慮作為歷史學概念的漢字文化圈的外延的時候,西島定生日語西嶋定生)的「冊封體制論」假定的從南北朝時代到唐代的地域秩序成為第一參照例。以西嶋的「東亞世界」的定義為指標,除了冊封體制,還包括漢字儒教佛教律令制。符合這個指標的主要朝貢國有新羅(朝鮮半島南部)、渤海國(朝鮮半島北部及中國東北東部)、倭國(日本)。這個以外,沒有引入律令制的國家如高句麗百濟也應納入漢字文化圈的範圍。北宋以後,高麗國取代新羅,並加入了新成立的大越國(越南)。

此外,關於南詔及後續的大理國,其政治制度和文化的漢化程度,從漢籍資料較難推測出。而南詔受唐朝廷冊封、大理受北宋朝廷冊封,流行中國密教,移入的漢人參與政治活動,因此可將其視為同新羅、百濟類似的「東亞世界」朝貢國[6]。另外,遼,金,西夏軍事性地威脅北宋南宋,多數場合不使用文言文(漢文),制定並使用獨自的文字[7]

明朝以後

明朝恢復「冊封體制」以後,可納入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及地區)基本確立下來並延續至今,朝鮮琉球大越(越南)及日本都符合條件。當時的日本不僅脫離了「冊封體制」,律令制也已形式化,與此相應的科舉官僚制度發達的狀況說明西島定生所列的四大點已非必要條件。第一個要列舉的有特色的文化要素是文字系統文言文(即漢文)的導入促進了用漢字來表記自身語言的發展,日本的假名、朝鮮的吏讀鄉札口訣[8]諺文並非直接從漢字派生出的文字,但其音節文字的特點明顯受到漢字的影響。此外語言學者西田龍雄指出本民族文字的發明也有可能是受契丹文的啟發。越南的喃字是由漢字派生出的獨立文字。由此各國逐漸確立了「本民族文書系統」。但是、直到近代以來這些本民族文書系統才逐漸取代文言文運用於官方文書[9]。宗教上本土化的佛教道教帶着地域性的濃淡及輯合(syncretism),在民間普及。儒教由於與政治思想相匹配,在圈內形成一個較為穩定的共通思維框架。包括使用筷子餐飲,品,使用來建築和使用毛筆來書畫等類似的生活文化也作為漢字文化圈的共同特徵,以中國為中心分布開來。

形成要素

根據日本學者西島定生的「東亞世界」的定義為指標,漢字文化圈的形成要素包括以下幾點:

共同文化特徵

漢字文化圈各民族在社會上,歷史上,或生活上曾經或現在依然擁有許多類同文化,大概可歸類如下:

曆法與歲時民俗

漢字文化圈都遵循中國的夏曆及其歲時祭享之俗。中國的曆法,是從夏朝開始的,所以又叫夏曆。[10]漢人周年作息,隨月令二十四節氣而為生活節奏。自《周書》「周月」、「時則訓」所見,有四季——春夏秋冬,再分十二個月及二十四節氣。古有"三正"之說,夏正建寅(孟春正月),殷正建丑(季冬十二月),周正建子(仲冬十一月)。中國以正月為歲首源自「行夏之時」是儒家的治國要義和神道設教的深意,可謂傳承先聖之天時要義。[11]歲時曆法見於《禮記·月令》、《呂氏春秋·十二紀》、《管子·幼宮》、《淮南子·時則訓》。《禮記·月令》既反映了其編定成書以前有關的歲時民俗,也是成書以後的歲時民俗的直接源頭。歲時民俗就脫胎於月令文化以及與月令有關的文獻,與四時相對應,每時都有一班帝神,與時月、天氣的變化相對,每個月各有相應的祭祖規定和禮制。

中國的歲時、歲事、月令、時令在日本被稱為「年中行事」或者「名節」,在韓國稱為「歲時風俗」。[12]江戶時代齋藤月岑著有《東都歳事記》,朝鮮時代柳得恭著有《京都雜志(경도잡지)》(1800年前後)、金邁淳著《洌陽歳時記(열양세시기)》(1819年)、洪錫謨著《東國歳時記(동국세시기)》(1840年前後),其中多引用中國古典,仿宋朝故事,慕華思想深厚。

月令 中國歲時 香港傳統節日 日本年中行事 韓國歲時風俗 臺灣歲時祭儀
正月 正旦祭祖、元宵節、上元 農曆新年、元宵節 元日節會、年始祝、十五日粥、[13]上元御祝儀 元日、上元、赤豆粥 天公生、天穿日、元宵節
二月 祠大社 洪聖爺誕 二月御事   觀音生、土地公生(頭牙)
三月 三月三日(上巳)、清明節、寒食 天后誕、清明 三月三日(上巳)、雛遊 寒食 瘋媽祖、清明節
四月 立夏 佛誕、太平清醮 四月更衣   佛祖生、王船祭
五月 芒種、端午 端午節 五月五日、五月節會、天中節、兒童節 端午祭 端午節
六月 人日       半年節
七月 七夕、盂蘭盆、中元 盂蘭勝會、中元建醮、七姐誕 七月七日、乞巧奠、盂蘭盆   七娘媽生、秋祭、七夕、中元節
八月 中秋 中秋節 八月十五夜 秋夕 仲秋節、釋奠典禮
九月 重陽 重陽節 九月九日、殘菊宴、神社重陽   重陽節
十月 下元       下元、補運日
十一月 冬至祭祖 冬至   冬至、冷麵 冬至圓
十二月 祀道神、除夕、大儺 年三十 追儺式、土牛童子、除夜、年越   送神、 尾牙、清屯

禮儀文化

東亞文化圈在儒教的影響下,以四書五經為基礎形成了相似的冠婚喪祭的習俗,以及衣冠制度。[14]

階層 漢服 韓服 和服
貴族 皇室 冕服、袞龍袍 冕服、袞龍袍 束帶、直衣
命婦 翟衣、禮衣、大衫霞帔、團領 翟衣、圓衫、闊衣、唐衣 十二單、袿袴
公卿(公家) 公服官服 團領 位袍、狩衣
士族 深衣、襴衫、道袍、袴褶、氅衣 深衣、道袍、周衣 直垂、大紋、肩衣袴、紋付羽織袴、打掛、小袖
庶民(農工商) 襦褲、襦裙 赤古里裙、巴基 羽織、小袖袴、帷子、甚平、作務衣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儒教傳統里,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取字,[15]女子行笄禮,[16]為成人之道。[17]

天子諸侯為早日執掌國政,多提早行禮。周文王十二歲而冠,成王十五歲而冠。

日本近代以來稱之為成人式。韓國的規定亦相似。[18]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東亞文化圈各國皆遵循共同的婚禮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納采就是求婚,問名為請教女子的姓名(同姓不婚之故),納吉為占卜生辰八字是否合適,納徵為交納彩禮,請期為確定迎親日期,親迎為迎接新娘。[19]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東亞文化圈各國都遵循喪服、喪制的禮儀,主要表現為披麻戴孝、招魂等等禮節。

根據儒教經典,漢字文化圈都祭祖,祭祀日月、星辰、社稷、山川、大儺。還有祭孔和韓國釋奠祭(석전제)。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政治意識

文字與文學

工藝技術

中國的工藝技術可追溯到《周禮·考工記》記載的六門工藝里的三十個工種,包括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設色之工、刮摩之工、摶埴之工等,包括木工、金工、皮革、染色、琢磨器物及制陶等內容。韓國與日本,在傳統工藝的很多方面,是直接學習或者繼承了中國的技藝與造物精神的。古代日韓工藝文化的發展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即包括工藝技巧、工藝形式等的傳授和模仿,也包括深層次文化觀念的借鑑和學習。比如漆器工藝是途經朝鮮半島傳入日本的。在南線,中國漆器流通主要在與百越、安南、身毒、暹羅等國之間,並通達印度、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地區。[21]螺鈿技藝的傳入對於朝鮮半島漆藝的影響意義重大。[22]

考工記門類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韓國無形文化遺產 日本文化財產
木工 弓箭 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 弓矢匠(第47號)、箭筒匠(第93號) 都城大弓
宮室 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 大木匠(第74號)、小木匠(第55號) 建造物木工
木雕 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 木雕刻匠(第108號) 木工芸
樂器 蘇州民族樂器製作技藝 樂器匠(第42號) 雅楽管楽器製作修理、[23]琵琶製作修理
漆器 成都漆藝、揚州漆器髹飾技藝、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 漆匠(第113號)、螺鈿漆器匠(第10號) 髹漆(漆芸)、蒔絵、沈金、螺鈿、蒟醤[24][25]
草編 徐行草編、大名草編、嵊州竹編 莞草匠(第103號)、黑笠匠(第4號)、網巾匠(第66號)、宕巾匠(第67號)、彩箱匠(第53號) 別府竹細工、篠工芸
梁平竹簾 簾匠(第114號) 江戸簾、[26][27]大阪金剛簾
造紙 麻紙製作技藝(手工造紙) 韓紙匠(第117號) 唐紙製作、手漉和紙
金工 金箔 南京金箔鍛制技藝 金箔匠(第119號)[28] 表具用古代裂(金襴等)製作
刀工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   金具鍛冶、信州打刃物、堺打刃物、越前打刃物
器物 金銀細工製作技藝 雕刻匠(第35號)、鍮器匠(第77號) 彫金
花絲 成都銀花絲製作技藝 入絲匠(第78號)  
篆刻 金石篆刻 刻字匠(第106號)  
皮工 聊城牛筋腰帶製作技藝    
染織 夏布 榮昌夏布製作技藝、萬載夏布製作技藝 韓山苧麻編織(第14號)、谷城織麻技術(第32號) 宮古上布、小千谷縮・越後上布
木棉 魏縣土紡土織技藝、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 羅州鄉村紡棉(第28號) 真岡木綿、遠州木綿、三河木綿、松阪木綿、丹波木綿
絲綢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蜀錦織造技藝、宋錦織造技藝、杭羅織造技藝、潞綢織造技藝 明紬編織(第87號) 有職織物、羅、経錦、佐賀錦、獻上博多織、紬織、結城紬、久米島紬、精好仙台平[29]
繡工 蘇繡、湘繡、蜀繡、粵繡 刺繡匠(第80號) 刺繍
染工 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染色匠(第80號) 紅型、江戸小紋、本藍染
鞋匠 潮州木屐、杭州合村繡花鞋製作技藝、邳州麻編鞋 靴鞋匠(第116號)  
絹花 北京絹花 宮中彩花(第124號) 江戸つまみ簪[30]
玉石 玉雕 揚州玉雕、北京玉雕 玉匠(第100號)  
石雕 壽山石雕、曲陽石雕、青田石雕 石匠(第120號) 石細工
陶瓷 陶器 榮昌陶器、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 瓮器匠(第96號) 小鹿田焼、備前焼、無名異焼、鉄釉陶器
瓷器 龍泉青瓷燒制技藝、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瓷器匠(第105號) 青磁、[31]白磁、釉裏金彩
陶瓦   制瓦匠(第91號)、翻瓦匠(第121號) 屋根瓦製作

生活文化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 神門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 樓門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 四柱三間門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 城門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歷史

夏、商、周朝

自三代文明形成後,中華文化不斷向四周擴散、影響。

秦、漢朝

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更充滿信心與優越感,認為落後的地區會被中國吸引,前來朝貢。中國文化可以不斷的擴大,達到「世界一家」的理想境界。

  • 越南

秦始皇象郡,將越南北部首次納入版圖。

漢初,趙佗安陽王,設交趾九真等郡,將疆域延伸到今越南中部。

三國、晉、南北朝

  • 韓國

高句麗百濟新羅鼎足而立。 半島北部:永嘉之亂後,中國東北的高句麗南下佔領了樂浪帶方兩郡,將疆域拓展到朝鮮半島,同時與分裂的北方中原諸政權維持友好關係。 西元五世紀初,全盛時期的高句麗與東晉結盟,形成與中原王朝南、北兩面外交關係。429年高句麗遷都平壤,成為地道的半島國家。 半島南部:百濟位於半島西南部,臨黃海,曾長期與高句麗為敵,與東晉、南朝較為密切。新羅位於半島東南,臨日本海,初期透過高句麗吸取中華文化,與北中國的關係較為密切。六世紀以後新羅興起,朝鮮半島上形勢產生變化。高句麗聯合百濟,以壓制新羅,新羅轉而與中原國家較為密切。 372年高句麗設太學、傳入佛教、頒律令(初期以高句麗為最盛)。384年百濟設太學、頒律令。

  • 日本

南朝建立朝貢關係。根據南朝史書的記載,倭五王的倭國繼百濟、高句麗之後,在五世紀中與南朝建立朝貢關係的第三個。西元538年佛教由百濟傳入日本。同時期,中國的儒教易學曆算醫學,亦先後由百濟傳入日本。

隋、唐、五代十國、宋朝

朝鮮半島初次出現統一王國。帝國一再對高句麗用兵,在新羅的幫助下,唐於660年滅百濟 ,668年滅高句麗。朝鮮半島首次出現統一王國—新羅。西元583年,新羅始頒佈律令及允許傳佈佛教。政治、經濟制度全仿唐制。文化上,新羅創出用漢字來標音的「吏讀文」。科舉考試指定書籍是儒家經典。大量派遣留學生至長安的太學,如崔致遠高中唐科舉進士,且嫺熟漢文,歸國後,備受國人推崇。

日本

西元七至九世紀,中國進入隋唐時代,日本逐漸進入主動、直接吸收中華文化的時期,是歷史上吸收中華文化最多、最快的時期。 從西元607年初次派「遣隋使」至中國,往後二百五十年間,遣使不斷。透過使節來華的留學生、學問僧,唐代文化大量傳入日本。 天皇名稱、「日本國號的確立、中央體制、地方制度、考試制度、土地田賦制度等,日本多以唐制為藍本。

奈良京都受唐式文化影響深遠,此兩京的建築系仿自唐代的長安城。 日本人借用漢字偏旁發明「片假名」、根據漢字草書發明「平假名」。奈良時期,中國的成實三論法相俱舍華嚴律宗傳入日本。至京都時期,在傳入天台真言宗)後,完成了大乘佛教的東傳。

藝術、娛樂方面,唐朝各項藝術娛樂傳入日本,如圍棋書法音樂舞蹈等經過消化改造,已成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越南

唐設安南都護府,為中國唐朝統治時期。

唐昭宗天佑三年(906年),加靜海軍節度使曲承裕同平章事,成為越南實際自治的開始。晉出帝天福四年(939年),吳權建政稱王

968年(北宋時),丁部領統一國境,立國號為大瞿越,建立丁朝(當時國境相當於現時越南的北部)。丁朝與宋朝的使節來往頻繁,建立宗藩關係[34]

元、明、清朝

日本
越南
琉球

史上漢文化圈不同國家人民交流紀實

日本江戶時代儒學者常和朝鮮的儒學者用漢字筆談的方式來爭論儒學問題;時代前來中國大陸朝貢的使節團當中,安南(越南)使節與朝鮮使節曾經互贈漢詩。而古代琉球國亦曾發生朝鮮國漁船迷航,而由琉球王國協助後送返朝鮮的事件,當中琉球國王致朝鮮國王的文書自然也用漢文寫成[35]袁世凱馬相伯可以與朝鮮國王、官員筆談。黃尊憲等可以與琉球人、日本人筆談。[36]梁啓超孫中山康有為黎庶昌王照不懂日語也可以直接與日本人筆談。[37][38][39]

即使在現代社會,利用漢字的筆談也為東亞人民之間的交流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韓國首爾市立大學教授金榮旭指出,越戰期間,一名被派遣至越南的南韓國軍排長在與越南當地村長以漢字筆談後,讓這個小村落的無辜村民逃過了美軍的猛烈轟炸[40];一些韓國遊客在前往中國旅行時,因水土不服而瀉吐時,向中國藥劑師遞上寫有「腹痛」和「消化不良」的字條後,即迅速獲得處方[41];也有台灣遊客在日本旅行迷路時以漢字向當地的日本人問路而得以到達目的地。

印度支那物語》(日語インドシナ物語)的作者日本人丸山靜雄在越南采訪時的曾與當地越南人進行過筆談(1981年前)。以下摘錄自原書章節:

わたしは終戦前、ベトナムがまだフランスの植民地であったころ、朝日新聞の特派員としてベトナムに滞在した。わたしはシクロ(三輪自転車)を乗りついだり、路地から路地にわざと道を変えて、ベトナムの民族独立運動家たちと会った。大方、通訳の手をかり、通訳がいない場合は、漢文で筆談したが、結構、それで意が通じた。いまでも中年以上のものであれば、漢字を知っており、わたしどもとも漢字で大体の話はできる。漢字といっても、日本の漢字と、この地域のそれとはかなり違うが、漢字の基本に変りはないわけで、中国-ベトナム-朝鮮-日本とつながる漢字文化圏の中に、わたしどもは生きていることを痛感する。[42]

中文翻譯:

二戰)終戰前越南還是法國殖民地的時候,我曾作為朝日新聞的特派員到過越南。我特意乘坐越式三輪車,行於胡同小巷之間,與越南民族獨立運動家們見面。大多時候,靠翻譯員的幫助,翻譯員不在的時候則用文言文筆談,效果很好,因此可以互通意義。現在中年以上的人大都識漢字,我也大體能用漢字交流。就漢字而言,與日本的漢字相比,雖然兩個地域(日本和越南)完全不同但漢字基本沒有變化,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一直生活在中國-越南-朝鮮-日本共同組成的漢字文化圈中。

近代漢字文化圈的黯淡與新生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後,中國的向心力減弱,朝貢體系下的各屬國對漢字的文化地位開始懷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擺脫落後文化的象徵,部分地區開始實行漢字廢止政策

17世紀由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大·德羅茲Alexandre de Rhodes)為越南語設計的國語字越南語Chữ Quốc Ngữ𡦂國語)被後來的法國殖民當局在學校中廣泛推廣,雖然當時並未完全普及,但在20世紀中後期,其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儒字(漢字)和喃字,成為越南國家的官方文字。因此,20世紀後半葉以後,理解漢字的人除了老年人和一部分的專家以外,變得很少。南韓有900字左右的漢字義務教育,不過,朝鮮王朝的第4代國王世宗所創造的朝鮮文字——諺文언문、한글)被普遍使用,報紙上漢字的使用頻率也不高,一般只會用於迴避歧義的詞語時使用(參看韓國漢字#六十年文字戰爭)。北韓甚至已經完全廢除漢字,除了日常語言外,法律也不採用漢字書寫。而日本雖然繼續延用漢字,但近年來年輕人的漢字水準較老一輩低落,部份漢字詞彙只能用假名仮名、かな)的書寫方式來代替。

目前除了中華民國 (臺灣)香港澳門地區一直沿用傳統漢字(在臺灣稱國字或正體字、在港澳稱繁體字)外,部分使用漢字國家的政府確定了漢字的簡化方案,如日本漢字採用新字體舊字體在現代日語仍可交互使用)、中國大陸採用簡化字為主,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東南亞華人地區也有自己的簡化方案(或比照簡化字,但中文傳統漢字在民間仍少量通用)。而現在的越南韓國漢字的使用頻度已比以前少很多。

漢字是東亞國際文字的觀點到近年逐漸受到關注。隨著南韓、台灣、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歐洲共同體成立的啓示,東亞共同體建立的呼聲也逐漸提高,作為東亞國際文字的漢字的重要性將被重新評估。另外,近年來,在原漢字文化圈各國各地區亦出現呼籲東亞國家統一使用《康熙字典》標準漢字的建議。那些過去屬於漢字文化圈而在近代丟掉了漢字的國家,也逐步意識到漢字的重要性,他們發現漢字能使不同語言的民族以文字互相溝通,與表音文字相容並存,不但能保存獨特民族語言,又能使不同民族藉漢字表意而能互相交流溝通,使漢字復活的呼聲也開始被倡導[43]

文化圈內各地區的政權

本章節以地域為視點描述,某些地區可能今隸屬於其中另一個地區之政權。

中國大陸

政權 主體民族 年代 語言及文字
華夏族(漢族源流之一)(王室為夏人,漢族源流之一) 前21世紀前17世紀 上古漢語甲骨文
東夷族 (漢族源流之一)(王室為商人,漢族源流之一) 前17世紀前11世紀 上古漢語甲骨文
東夷族(漢族源流之一)(王室為周人,漢族源流之一) 前11世紀-前256年 上古漢語
東甌國 越族(王室為越國王裔) 前3世紀前138年  
閩越國 越族(王室為越國王裔) 前3世紀前110年  
華夏族(漢族源流之一)(皇室為秦人,漢族源流之一) 前221年-前207年 上古漢語
漢族 前202年-220年 上古漢語
漢族 220年266年 上古漢語
漢族 221年263年 上古漢語
漢族 229年280年 上古漢語
漢族 265年420年 上古漢語
爨氏南中 南蠻族(王室為漢族河東移民) 339年748年  
高昌北涼 漢族
(王室為匈奴族
442年460年  
闞氏高昌 漢族 460年488年  
麴氏高昌 漢族 501年640年  
漢族 581年619年 中古漢語
漢族 618年907年 中古漢語
南詔 彝族 738年937年  
歸義軍 漢族 848年1035年  
漢族 897年951年  
漢族 907年923年  
漢族
(皇室為沙陀族
923年937年  
漢族
(皇室為沙陀族
936年947年  
大理國 白族 937年1253年  
漢族
(皇室為沙陀族
947年951年  
漢族 951年960年  
漢族 902年937年  
漢族 903年925年  
吳越國 漢族 907年978年  
漢族 909年945年  
于闐(自尉遲僧烏波起) 于闐族 912年1006年  
契丹族 916年1125年 契丹語契丹文
漢族 917年971年  
南平國 漢族 924年963年  
漢族 934年965年  
漢族 937年975年  
漢族
(皇室為沙陀族
951年979年  
漢族 960年1279年 中古漢語
西夏 党項族 1038年1227年 西夏語西夏文
女真族 1115年1234年 女真語女真文
西遼 契丹族 1124年1218年 契丹語契丹文
漢族
(皇室為蒙古族
1271年1368年 近代漢語蒙古語
漢族 1368年1644年 近代漢語
漢族
(皇室為滿族
1616年1912年 近代漢語滿語
中華民國 漢族 1912年1949年 現代漢語(通用中華民國國語,以及各種漢語方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 漢族 1949年 現代漢語(通用漢語普通話,包括漢語官話吳語粵語閩南語閩北語閩東語客家語贛語湘語平話徽語晉語等)

台灣

政權 主體民族 年代 語言文字
荷據臺灣 漢族 西拉雅族 荷蘭人 1624年1662年 荷蘭語 閩南語 西拉雅語
西據臺灣 凱達格蘭族巴賽族 西班牙人 1626年1642年 西班牙語 凱達格蘭語巴賽語
大肚王國 巴布拉族 ?年—1732年 巴布拉語
東寧王國 漢族 西拉雅族 1661年1683年 閩南語 西拉雅語新港文書
大龜文王國 排灣族 ?年-1930年 大龜文語
斯卡羅王國 排灣族 ?年-1930年 排灣語
清治臺灣 漢族 滿族 台灣原住民族 1683年1895年 閩南語 客家語 漢語官話 台灣原住民族語
臺灣民主國 漢族 1895年1895年 閩南語 客家語
日治臺灣 漢族 日本人台灣原住民族 1895年1945年 日本語 閩南語 客家語台灣原住民族語
大明慈悲國 漢族 1915年1916年 閩南語 客家語
鐵國山王國 漢族 1896年1896年 閩南語 客家語
大靖帝國 漢族 1897年1897年 閩南語 客家語
中華民國 漢族 台灣原住民族 1945年 現代漢語中華民國國語閩南語客家語) 台灣原住民族語

日本

政權 主體民族 年代 語言文字
大和時代 大和 250年710年 日本語
奈良時代 大和 710年794年 日本語
平安時代 大和 794年1185年 日本語
鎌倉幕府 大和 1192年1333年 日本語
室町幕府 大和 1338年1573年 日本語
江戶幕府 大和 1600年1868年 日本語
蝦夷共和國 大和 1868年1869年 日本語
大日本帝國 大和 1868年1947年 日本語
日本國 大和 1947年 日本語

琉球

政權 主體民族 年代 語言文字
英祖王朝 琉球族 1259年1349年 琉球語
中山國 琉球族 1314年1429年 琉球語
南山國 琉球族 1337年1429年 琉球語
北山國 琉球族 1322年1416年 琉球語國頭語
琉球王國 琉球族 1329年1879年 琉球語
大日本帝國 琉球族 日本人 1879年1945年 日本語 琉球語
琉球列島美國軍政府 琉球族 日本人 1945年1950年 英語 日本語 琉球語
琉球列島美國民政府 琉球族 日本人 1950年1972年 英語 日本語 琉球語
日本國 琉球族 日本人 1972年 日本語 琉球語

韓國

政權 主體民族 年代 語言及文字
朝鮮國 朝鮮 前24世紀前194年 古朝鮮語
朝鮮國 朝鮮 前195年前108年 古朝鮮語
扶餘國 朝鮮   朝鮮語
新羅國 朝鮮 前57年935年 朝鮮語
高句麗 朝鮮 前37年668年 朝鮮語
百濟國 朝鮮 前18年660年 朝鮮語
渤海國 朝鮮 698年926年 朝鮮語
後百濟 朝鮮 900年936年 朝鮮語
泰封國 朝鮮 901年918年 朝鮮語
高麗國 朝鮮 918年1392年 朝鮮語
朝鮮國 朝鮮 1392年1897年 朝鮮語
大韓帝國 朝鮮 1897年1910年 朝鮮語
日治朝鮮 朝鮮 1910年1945年 朝鮮語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朝鮮 1948年 朝鮮語
大韓民國 朝鮮 1948年 朝鮮語

越南

政權 主體民族 年代 語言文字
南越國
(王室為漢人
前203年前111年 上古漢語古越語
前李朝 544年602年 越南語
吳朝 938年968年 越南語
丁朝 968年980年 越南語
前黎朝 980年1009年 越南語
李朝 1009年1225年 越南語
陳朝 1225年1400年 越南語
胡朝 1400年1407年 越南語
後陳朝 1407年1413年 越南語
莫朝 1527年1592年 越南語
後黎朝 1531年1789年 越南語
西山朝 1778年1802年 越南語
阮朝 1802年1945年 越南語
法屬印度支那
(殖民者[44]羅曼語族
1887年1954年 法語越南語
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 1945年1976年 越南語
越南共和國(南越) 1955年1975年 越南語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1976年 越南語

參見

參考文獻

  1. ^ 漢字文化圈的脫漢運動,收於蔣為文著2005《語言、認同與去殖民》台南:國立成功大學。
  2. ^ 「東アジア」自体、政治的ニュアンスを帯びた「東亜」の代替として戦後に新しくつくりだされた用語であり、むしろ余分な意味内包をもたない中立的用語であることが求められたのである。
  3. ^ 语出龜井孝・大藤時彦・山田俊雄的《日本語の歴史2文字とのめぐりあい》。平凡社、1963年。後来龜井孝称自己首次使用了「漢字文化圏」的用語。
  4. ^ 《漢字在日本》頁174,何群雄著,香港,商務印書館,ISBN 962-07-1404-0
  5. ^ 「漢字文化圏」とは
  6. ^ この文の記述にあたっては林謙一郎「南詔・大理国の統治体制と支配」『東南アジア-歴史と文化-』28号、1999年、28-54ページを参考にした。
  7. ^ しかしこれらの文字の制字原理にはいずれも漢字からの影響が見られ、「擬似漢字」と見なすことも不可能ではない。
  8. ^ いわゆるハングルは漢字から派生した文字ではないが、その音節文字的特徴に漢字からの影響があることは明らかである。なお言語学者西田龍雄契丹文字からヒントを得た可能性を指摘している。
  9. ^ ただしこれらの書記言語が漢文に優越する公用文としての地位を確立するのは近代以降のことである。
  10. ^ 《竹書紀年》:夏初"頒夏時於邦國"。
  11. ^ 《論語》「顏淵問為邦。子曰: 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
  12. ^ 李杜鉉,1974,《韓國民俗學概説》
  13. ^ 清少納言,平安時代,《枕草紙》『十五日は餅粥の節供まゐる』
  14. ^ 《禮記·王制》:「六禮:冠、昏、喪、祭、鄉、相見。七教: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幼、朋友、賓客。八政:飲食、衣服、事為、異別、度、量、數、制。」
  15. ^ 《禮記·內則》:「二十而冠,始學禮,可以衣裘帛。」
  16. ^ 《禮記·喪服小記》「男子冠而婦人笄。」
  17. ^ 《禮記·冠義》:「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見於母,母拜之;見於兄弟,兄弟拜之;成人而與為禮也。」
  18. ^ 朝鮮《議政府請立勳親之嗣加冠從仕之法》:「 冠禮, 依《文公家禮》十五歲; 從仕, 參酌古今, 十八歲時, 許令入仕。」
  19. ^ 朝鮮《領議政河崙上嘉禮事宜》:「崙啓: 「嘉禮時, 臨軒命使納采問名納吉納徵告期告廟等事, 令禮曹啓聞。」 上曰: 「天子納後外, 不行此禮, 況諸侯納嬪媵乎!」」
  20. ^ 東アジア文化圏:「……冊封体制の原点たる封建制と華夷思想が成立し、周辺地域が中国文明の影響を受けて未開から文明へと移行し国家形成を始める。……」(西嶋定生、總說、岩波講座世界歷史4)[1]
  21. ^ 漆藝:中國器物之美的傳播中國社會科學報
  22. ^ 鐘聲:韓國螺鈿漆器發展與中國漆藝淵源考略
  23. ^ 選定保存技術「雅楽管楽器製作修理」保持者 八幡暹昌
  24. ^ 漆芸
  25. ^ 國指定伝統的工芸品の漆器
  26. ^ 江戸簾(えどすだれ)
  27. ^ 簾製作
  28. ^ 第十九號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金箔匠金德煥:五代相傳的金箔工藝世家
  29. ^ 織物
  30. ^ 江戸つまみ簪(えどつまみかんざし)
  31. ^ 青磁せいじ
  32. 32.0 32.1 [2]
  33. ^ 朝鮮《仁祖實錄》:「오기는 왔습니다. 대체로 귀순한 노인(虜人)은 자기 양자인 모유견(毛有見)을 시켜 주관하도록 하고 곧바로 한복(漢服)을 갈아 입히기 때문에 사람들이 식별을 할 수가 없습니다.
  34. ^ 972年,丁先皇(丁部領)遣長子南越王丁璉訪宋。973年,宋朝遣使冊封丁先皇為「交趾郡王」,封丁璉為「檢校太師靜海軍節度使安南都護」。 975年,宋朝遣使加授丁璉。977年,丁朝遣使賀宋太宗即皇帝位。
  35. ^ 現藏於日本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
  36. ^ 鄭子確、實事惠秀理編校《黃遵憲與日本友人筆談遺稿) (1968)
  37. ^ 康有為、犬養毅筆談記錄,日本岡山縣木堂紀念館藏。
  38. ^ 《志賀重昂與梁啓超的筆談》,載於《光明日報》1959年7月9日
  39. ^ 《與日本領事竹添進一筆談節略》,光緒八年二月十二日,參見李鴻章:《議球案並呈竹添問答》「附件」,《李文忠公全書·譯署函稿》卷13
  40. ^ 南韓學者:「漢字盲」問題亟需改進
  41. ^ 南韓學者:「漢字盲」問題亟需改進
  42. ^ 《印度支那物語》(インドシナ物語),丸山靜雄,講談社,昭和五十六年十月二十六日第一刷發行,ASIN: B000J7UJ4Q。
  43. ^ 參考漢字復活
  44. ^ 法蘭西共和國,沒有皇室

外部連結

---------------------------------

哪有本土化? 日本中學的文言文課程
By 江飛宇,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八月 30日, 2017
日本中學課本中有相當多的中國古典文學,也就是文言文。
攝像者: 圖/筑摩書房
十二年國教國語文課綱開始審議,要選哪些文章進入課本成為討論話題,有的說法強調國文課程要本土化,應該找台灣作家的文章。但是鄰國日本的語文教育卻有「漢文」課程,收納了大量的經典文言文,顯然以「本土化」當成課綱審訂理由極有問題。
日前許多課綱審定委員出面發表看法,大多數主張刪減文言文的比例,多數理由都是文言文已不再使用,所以應該刪去。但是這些看法都極為荒謬,文學教育應該要學習經典,所謂經典就是能夠通過時間的考驗,才會千百年傳頌不已。事實上,中國文學不只經的起時間萃煉,還能跨過空間的距離,成為東亞各國共同學習的對象,其中日本與韓國更是對中國文學研究至今,直達中學教育。
在日本中學的語文課本,古典篇中有大量的「漢文」,其選文和以往我國的國文教育是一致的,可見好的文學不但經的起時間考驗,也經的起空間考驗。
攝像者: 圖/筑摩書房
近日有網友找到日本中學課本的內容可窺知日本對中國古典文學的重視,日本的國語教育分成「現代文學」和「古典文學」兩個主要部分,在「古典文學」的部分,除了日本自己的古代文學,比如《平家物語》、《徒然草》、《萬葉集》以外,還有一半的比例是「漢文篇」,當中的內容就取材自中國古代經典,包括《戰國策》、《史記》、《論語》、《莊子》,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唐詩,以及「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可見古典中國文學的份量。
事實上,中國文化對日本影響力極深,就連日本皇室的名字與年號都要取材自中國經典,比如明「明治」取自《易經·說卦傳》「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大正」出自《易經》「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昭和」錄自《尚書》「百姓昭明 協和萬邦」,如今的「平成」選自《春秋左傳》「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內平,外成」。
台灣的現代布袋戲仍保留文言韻味,表達人物形象的詩號,更是要有一定的古文程度才編寫的出。
攝像者: 圖/金光布袋戲
還有網友提到,文言文的說法不太正確,應該稱為「雅文」,因為許多看似古老的文言文,沒有辦法用純白話來翻譯,因為原文精簡扼要,多翻反而會失去原意。甚至於已經成為台灣流行文化一環的現代布袋戲,其人名、對白、出場詩都需要有文言文(雅文)的水準,才能夠顯示意境和特色。


2016.02.21到日本玩,一半字都看得懂!日本沒廢除漢字,關鍵就在70年前的一場考試-非讀BOOK|商周 https://bit.ly/3G8gbnv
西元八世紀初,中國唐朝時期,日本出了一個女天皇,叫做元明天皇。元明天皇在位僅8年,卻做了一件影響後世極為深遠的事情:改了全國地名漢字。
原來,在那之前,漢字儘管已經傳入日本,但用法並不統一。官方用來寫公文書、史書,民間用來做發音符號。甚麼叫做「發音符號」?就是如同我們把Malaysia翻譯成「馬來西亞」一樣,是用來表音,沒別的意思,不能照字面解釋成「一匹馬跑到了西亞」。
所以,看官們來到日本玩,看到諸如「我孫子」這類的地名,先別忙著笑人家。「我孫子」固然看著滑稽,但「馬來西亞」又與馬何干?這都是拿漢字表音的結果。
當時日本國內用漢字取地名,取得一片紛亂。有的取成了三個字,有的又取成一個字。日本現在有不少地方,名稱為「武藏」(MUSASHI),當年的名字可滑稽了,有的叫「無邪志」,有的叫「牟射志」,有的還叫「胸刺」。「無邪志」、「牟射志」作為地名都已經不知所云了,「胸刺」是個啥?周遭如中國、朝鮮、越南,都是用漢字的國家,這傳出去豈不笑死人?
於是,西元713年,日本全國頒布「好字二字令」,內容如下:「凡諸國部內郡里等名,並用二字,必取嘉名」。意思就是這些亂取的地名不許再用,通通都學中國人取地名,用兩個字,而且,還是兩個體面的字(好字),「胸刺」肯定不能用了,改成「武藏」;「上毛野」同樣滑稽,改成「上野」。「多遲麻」土里土氣,改成「但馬」。
這個一千年前的古老法律,影響的範圍不小。連山川水澤的取名都如此,一定要比照中國風。日文假名要藏起來,兩個漢字才「炫」,三字一字都是「土」。日本人的姓氏大多來自地名,地名兩字,人名自然也兩字。「たなか(TANAKA)」明明三個音節,硬是要湊成兩個漢字「田中」,就是這麼來的。
這一方面固然是仰慕中國文化,另一方面,又還帶點自卑感,而且是政府帶頭自卑,總覺得中國的東西怎麼看怎麼好。連官職名也要有個對應的中國名稱,附庸風雅。日本有個長壽時代劇(古裝劇)《水戶黃門》,故事情節類似我們的「包青天」,講「德川光國」這個封地在水戶的藩主,到處微服出巡,排紛解難的傳說。德川光國的正式官職是「權中納言」。「權中納言」四個漢字是啥,不懂了吧?於是日本人就把這官名對照到我們的「黃門侍郎」,所謂的「水戶黃門」一名,其實就是「哈中」的結果。
千年一次的測驗
像我這樣的資深年輕人,見到時下年輕人用的詞彙,如「宅男」、「萌」、「違和感」、「壁咚」……,至今仍能應對裕如,面不改色,多半得拜我長期在日本之賜。近廿年來臺灣人用的新詞彙,其來源泰半是日文,且大多被人一知半解地拿來就用。用的人樂此不疲,自視新潮,頗有「不懂是你家的事」的味道,苦了不少不諳日文的看官。還好,我只要占著日本這個源頭活水,詞彙再新(其實都是日本流行過的),大致不脫我的理解範圍,至今還能維持與時俱進的詞彙量。
日文詞彙會這麼樣的輕易移植在中文裡,最大的原因,當然是日文裡有漢字,讓我們易懂易學,就算是不懂日文,我們也照樣能以中文的發音讀出日文的漢字。要杜絕這種單方面的文化輸入,要不就是我們自己的流行文化發光發熱,從文化進口國轉為文化出口國,感染全東亞的年輕人;再不然,就是日本廢止漢字,如韓國這般斬斷與漢字文化圈的關係了。
日本有無可能真的廢止漢字?這其實是個已經回答過的問題。
就在將近70年前,日本戰敗未久,美國主導的盟軍總部進駐日本。盟軍總部挾著戰勝國的餘威,抱著使命感,務必要把軍國主義的根苗從日本拔除,「廢除漢字」因此被排進了時間表。
漢字為何要為日本軍國主義背負罪責?原來,在美國人的想像裡,漢字字數過多,且難學難記,人民終其一生不可能學完;人民認字水準不高,知識傳播就成問題;知識難以傳遞,民主思想就難以培養;民主思想缺乏,軍國主義自然藉機興起。這推論看似成理,在當時盟軍占領當局的執政者中根深蒂固,而以盟軍總部任職的美國年輕學者佩爾澤爾為代表。
除此之外,就連日本人自己,也因為戰敗的關係,對於本國文化失去了信心。戰時清一色的軍國主義用語,如「大詔奉戴日」、如「一億玉碎」、如「神州不滅」,這些殺氣騰騰,望之生厭的詞彙,全都是透過古奧的漢字來表達。如此看來,美國統治者對於日本漢字的指摘,似乎也非無的放矢。與盟軍總部唱和,抱持「廢止漢字」看法的日本學者,同樣勢力不小,甚至連諾貝爾獎得主湯川秀樹都加入了。
為了應付美軍的壓力,日本文部省先是公布了「當用漢字表」,共1850字,把上萬實用漢字數硬是腰斬了一半以上還有餘。但美國占領當局不以此為滿足。盟軍總部的真實意圖是要消滅漢字,實現日文的徹底拼音化。為了維持這個政策的表面客觀,盟軍總部決定在日本舉行一次「全國識字測驗」,由「全國識字測驗」的結果決定漢字的生死,並由日本學者柴田武、另一個日文拼音化的急先鋒來主導這次測驗。
對漢字磨刀霍霍的盟軍總部,加上「廢除漢字」的日本學者,這是個早有預設立場的「測驗」,將會導出怎樣的結果,不言可喻。在日本有著1600年歷史的漢字,被送進墳墓,看來只是時間問題。
「識字測驗」的主辦單位在日本全國找了兩萬個受驗者,年齡在15歲到64歲之間。當年,日本人都要吃配給糧,靠著「配給名簿」隨機抽樣,這兩萬人不難找。
接到占領軍總部來的通知,每個人都戰戰兢兢,不敢不去。這次測驗的到場率約在八成以上,抽樣算是極具代表性。
盟軍總部的「識字測驗」考些甚麼呢?以下就是當中的一道題:
東村的大爺,在銀行買了兩枚彩券,中了大獎。請問:
大爺買了幾枚彩券?
(1)一枚(2)二枚(3)三枚(4)四枚
大爺在哪買的彩券?
(1)香菸鋪(2)大阪(3)女兒家(4)銀行
由這題目的設計可知,盟軍總部抱著西方人的高傲偏見,把漢字國家的識字程度徹底看扁了。受驗者事前未被告知測驗目的之下,個個振筆疾書,渾然不知自己的一隻筆正在掌握著日本漢字的命運。
這場舉行於1948年8月的「識字測驗」,結果出來,徹底跌破了「專家」的眼鏡:「日本無法讀寫漢字的人口,比率僅僅為2.1%」。且不說漢字國家不曾有過這麼高的識字率,就連拼音文字的國家也難以望其項背。事實證明:日本在1911年,就已經達到98%的小學就學率。普及的教育,才是提升識字率的根本,和文字體系沒半點關係
主導這次測驗的日本學者、「漢字廢除派」柴田武,儘管對測驗結果不甚滿意,仍如實擬好報告,交給了盟軍總部。後來在其他的紀錄中,我們看到了這麼一段軼聞:柴田武提出報告後不久,被叫到一個房間。等著他的,是主張廢除漢字的美國學者佩爾澤爾。
「柴田,2.1%,這……結果不太好看」佩爾澤爾搖頭道。
「恩,是不太好……,」柴田苦笑地回答:「日本的識字率,恐怕比美國都高。」
佩爾澤爾乾笑了幾聲。半晌,低聲道:「反正,目前就我們兩個知道。你看怎麼樣?把數字改一改吧?」
這是個很大的誘惑。柴田同樣是漢字廢除派,一時的暗室私心,卻能成就他終身的抱負。他只要點頭了,漢字從此消失,日文從此全面拼音化,他個人也將因此留名青史……。
柴田畢竟還是搖了頭:「先生,我做不到。對不起!」
佩爾澤爾嘆口氣,未再為難,走出了房間。
這是個動人的故事。遺憾的是:同樣的故事不曾發生在對岸。中國的文字改革,沒有盟軍總部這樣的太上機構指手畫腳,政策完全出於自發。可惜我們找不到一個讓人信服的調查報告、找不到一份正反說理的紀錄、更找不到一個柴田武。我們看到的只是反右之後全國噤聲,文字學者陳夢家堅持己見,最後含冤自殺……。
如今維護簡化字的人們,夸夸其談地說著「漢字簡化才能助於提高識字率」,口吻與盟軍總部無知的美國學者何其相似,但偏偏這是出自中國人自己之口!這個未經任何檢驗就上路的政策,影響了幾代人,造成十多億「髮」「發」不分、「裏」「里」不明的人口,徒然把數千年東亞漢字圈的文化紐帶橫刀一切!我們不禁要問:當年熱衷簡字的中國學者,心中可真的明白自己在進行著什麼「千秋大業」?
無論如何,日本算是度過了那次漢字絕滅的空前危機。「廢除漢字」的聲音在日本一直都有,卻越來越弱。漢字在日本不僅是文化、是教養、還是商品。日本人用自己的方式維護漢字:「漢字檢定」成了日本人測驗個人文化底蘊的標準推陳出新的日文漢字字體不斷主導著我們對漢字的審美觀,每年公布一次的「年度漢字」成了重要的儀式,書店裡探討漢字寫法、組成、歷史的書,不勝枚舉,超過我在海峽兩岸看過同類書的總和。這在在都讓來自漢字國家的我們,看了汗顏。很明顯的,數千個漢字,不再是負擔,而是資產!歷史發展至此,誰都不用擔心「廢除漢字」的運動在日本捲土重來。
如今,您到了日本觀光,一下飛機看得到「空港」而非「KUKOU(空港的日文拼音)」;看得到「電車」而非「DENSHYA」;還可以看著日本朋友寫下「一石二鳥」、「懷玉有罪」等秀麗漢字而心領神會;更可以照搬日本新詞彙來比酷比炫……,我們要感謝的,不只是祖先留下的文化資產,尤其該感謝日本學者沒在關鍵時刻給漢字來上致命的一刀。正是當年的柴田先生,委屈了抱負,維護了真理,才為東亞漢字文化圈留下了一絲命脈到日本玩,一半字都看得懂!日本沒廢除漢字,關鍵就在70年前的一場考試-非讀BOOK|商周 https://bit.ly/3G8gbnv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