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欄
facebook 姜太公廟

2015-09-16_130329RokumeikanRokumeikan_1399Rokumeikan_Kuromon_circa_1940Chikamatsu_Kiken_buto_no_ryakuke下載 (25)sdsdgfsd4b573e255e7e54b573d848bcd84b573da3bd1384b573dacb0af04b573d8b13449  


”鹿鳴舘”是日本明治維新後,日本為與世界文明接軌,創設用來進行外交與招待賓客的欧式建築。舘名引據詩經的鹿鳴篇以表示迎賓之意…因為做為外表國家進行外交交渉的舞臺而成為歐化主義風潮的中心。直到抨擊歐美文化的國粹主義抬頭前,在明治十六~廿年代初的短短幾年間被稱之”鹿鳴舘時代”!


2020-06-20_202402AZ200618201738906872

日本明治時代的歐化狂熱!日本人應該仿效家畜品種改良與西方人雜婚?
日本明治時代的歐化狂熱!日本人應該仿效家畜品種改良與西方人雜婚? -- 上報 / 生活 https://bit.ly/310c63b
象徵「日本是能與西方各國締結平等外交關係的文明開化之國」的鹿鳴館正是歐化政策的典型之一,圖為日本朝日電視台創台 50 週年紀念所特別製作的電視劇特別篇《鹿鳴館》劇照。(取自朝日電視台官方網站)
美國海軍提督培里(Matthew C. Perry)於幕末率領黑船艦隊打開日本門戶後,認知雙方在軍事、文明、科技上的落差而深受打擊的日本人,在進入明治時代之後,便對西洋抱有強烈憧憬,由這股憧憬形成的「歐化熱」也令許多人對西洋的事物趨之若鶩。
英語熱潮掀起,平民百姓湧入私塾
日本政府為了平反德川幕府與外國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便積極推動歐化政策,也間接促成歐化這股熱潮。象徵「日本是能與西方各國締結平等外交關係的文明開化之國」的鹿鳴館正是歐化政策的典型之一。
當時包含肉食的西式料理、西式服飾、西洋音樂被廣泛接受之外,最被狂熱追逐的正是英語。
要吸收西方的技術與知識非具備語言能力不可,尤其英文更是重中之重,不過在當時,學習英語的熱潮可不僅吹進官僚與學生這些少數菁英之間。
打破不平等條約的第一步是原本只限於居留地居住的外國人得以於日本各地居住,在當時這種情況被稱為「內地雜居」,以為「外國人將進入日常生活」的平民便開始積極地學習英語。嗅到商機的商人也希望與外國人交易,所以學習英語這股風潮也吹進商界。
「世道至此,英語成為立身處世之利器也不足為奇,只要略懂英語,社會地位就能有所提升,無怪乎商店的掌櫃或跑堂,皆趁著午後休息時間前往英語私墊學習」(吉川速男〈明治的英語〉《相機與五十年》〔明治の英語;カメラと五十年〕)。
一八七三年(明治六年),官方在東京設立了外語學校,隔年,日本全國增至八所,外文書與英日字典不斷刊印,百姓也積極學習英語。據說明治初期的日本人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英語能力。
「明治時期的日本人是為了能立即解決問題而努力學習英語,所以很快就學會英語,學到的英語也都非常實用。若能就此發展下去本是好事,之後卻演變成只重閱讀,非從文法入門的教育方式,導致後來的日本人能閱讀與翻譯外文書,卻無法說出流利的外文」(前揭〈明治的英語〉)。
對英語的過度崇拜甚至出現要立英語為國語的言論。
「(明治六年左右)曾有『以外文書寫國語』的言論。(省略)文部大臣森有禮也於這段時期前後撰寫英語版的日本語教育論,其中提及日語的不完善,也主張立英語為國語」(齋藤隆三《近世日本世相史》)。
當英語從「必要」轉變為「學習」,日本的英語教育就陷入迷霧。
據說於《何不讓英語成為公用語論》(あえて英語公用語論)講述世界共通語言的英語何等重要的記者船橋洋一曾說:「森有禮的英語國語化論源自面對西方世界的自卑,實在不值一提」。
「明治時期,學習英文的本意是希望告知全世界『日本為文明開化之國』,政治家也揣懷著讓全世界了解日本的熱情,所以學到的英語都能立刻派上用場。一旦缺乏這背後的動機,就無法學好英語」,船橋認為失去學習英語的初衷之後,日本人的英語能力也跟衰退。
對極端言論的反彈也讓英語熱潮開始冷卻。一八九一年(明治二十四年)的少年雜誌曾刊載下列的投書。
「不學(英語)的人曾被視為怪人、老頑固,學習漢學的人曾被排擠,但世道為之驟變後,有趣的日語小說連番問世,對英語生膩的民眾也立刻轉投日語小說的懷抱,至於可憐的外文書則被置於箱底乏人問津」(《穎才新誌》)。
不過,一八九九年(明治三十二年),改正條約生效前夕,英語熱潮又「死灰復燃」,怎麼學也學不好,惹得學子遍地哀嚎的「英語熱潮」至今仍持續中。
「與西方人結婚,留下優秀的後代」
過熱的歐化主義掀起了所謂的「改造運動」,讓當時的人們認為所有的舊事物都該效法西方改造,舉凡衣服、房屋、語言、教育、風俗,萬事萬物都成為改造的對象,最後甚至出現「連種族都需要改造」的畸形言論。
當時普遍認為日本與西方不僅在文明與科學有落差,連個人的智力、體格都遠遠不及西方的人,「高等民族」的西方人與「劣等民族」的日本人之間,有著一朝一夕無法縮短的鴻溝。
當時出現的「人種改良論」認為日本人應與西方人「雜婚」(國際婚姻),留下身心強壯、耳聰目明的後代,遂行人種改良此一目標。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八八四年(明治十七年)由《時事新報》記者高橋義雄所著的《日本人種改良論》
受到當時盛行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影響的高橋認為,自然界的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的法則也適用於人類社會。
高橋曾以南美的例子提出「劣等人種的身心素質不足以接受突如其來的文明,反遭該文明滅亡的例子在野蠻人種的歷史之中並不罕見」的主張,煽動社會的不安。
他也認為:「考試不及格,就必須被打入不及格的級別」,不能淪為劣等民族的日本人必須「以人力施行淘汰制度」,躋身高等民族之列。
策略之一就是與高等民族通婚,「吾輩日本人論及雜婚只因歐美為優等人種」。
這種說法含有「上天不造人上人,也不造人下人」的思想,而這股思想源自那位福澤論吉,高橋則是福澤的弟子。
福澤甚至為《日本人種改良論》寫序,大力推薦高橋的言論。
「上天不造人上人,也不造人下人」的言論雖常被誤解,福澤理想上是追求人人平等,實際上仍提倡「(人類)的優劣是由上天決定,是無可動搖的結果」(〈教育之力〉〔教育の力〕)這種基於優生學的言論。
福澤也以「人種改良」一詞論述「人類的婚姻應仿效家畜品種改良,挑選優質父母誕下優秀後代」,也認為「體質孱弱、資質愚鈍的人禁止結婚」或是讓這些人避孕,避免他們「繁衍後代」,高橋的人種改良論就是由此延伸而來。
曾擔任東京帝國大學校長,同時身為憲法學者的加藤弘之以「這根本不是人種改良,而是人種清洗」(〈人種改良之辯〉〔人種の改良の弁〕)一詞批判上述的言論,但加藤的批判並未立基於人權論。
他認為「日本人應以純粹的日本人種與西方人種抗衡,透過公開透明的競爭搏取獨立,才是身為日本人的榮譽」,這充其量是源自純血主義的思想,加藤從骨子裡認同人種的優勝劣敗論,想法與福澤如出一轍。
於論文〈福澤諭吉的「全裸賽跑」與「人種改良」的思想〉(福沢諭吉の「丸裸の競走」と「人種改良」の思想)討論明治時期人種改良論的東京女子大學現代教養學部雨田英一教授認為:「(福澤的)優勝劣敗法則屬於漫長的演化史問題,人類的壽命過於短暫,所以從進化的角度闡述人種改良的問題並不妥當」,他也不認為福澤如高橋般,是「追求即時效果」的人種改良論者。一如「每個人並不懷疑日本人種劣於西方人種」這句話(加藤語),明治時期的日本人並不避諱對於西洋的自卑感。
雨田教授也提到:「若明治時期的人種培育是以『人種改良』為解方,那麼從本質徹底改良人種就是迫在眉睫的任務」(前揭論文)。
過熱的歐化熱退潮後,反噬而來的是民族主義這種新型「熱病」,「優越」、「劣等」這種種族觀轉化成「最優越的是西方民族,其次優越的是我們日本人」這種卑躬屈膝的自卑感,這股自卑感最後也轉化為蔑視亞洲諸國的情緒。
漱石也感嘆「膚淺」的開化
鐵道、西洋醫學、西服、西樂、西式料理、基督教、陽曆、週日制—明治時期,西方文明如洪水般流入日本,當時的日本人也抱著憧憬與自卑交織而成的心境接受這一切。
身為明治社會嗆辣批判者的夏目漱石曾於明治末期以「現代日本的開化」為題演講,其中提到「西方的開化是由內而外,但日本現代的開化卻是由外而內」,感嘆當時的日本是被外力逼著開化,沒有半點來自日本固有的文化。漱石悲觀地認為日本在當時的開化「極為膚淺」。
日本明治時代的歐化狂熱!日本人應該仿效家畜品種改良與西方人雜婚? -- 上報 / 生活 https://bit.ly/310c63b



本明治歐化慘敗 媚外外交被罵作東施效顰


曾經風光一時的鹿鳴館


推行歐美生活方式 以為模倣就可強國


日本東京帝國飯店南側的大和生命保險大樓前,有一塊“鹿鳴館遺址紀念碑”。碑文寫道:“這裡原是薩摩藩豪宅遺址……明治16年在此修建了鹿鳴館,成為鹿鳴館時代的發祥地。”如今,帝國飯店成了公務員、職員經常聚會之地,但已很少有人知道鹿鳴館,更不知道鹿鳴館曾經是近代日本歐化主義的象徵。


鹿鳴館成外交場所


  鹿鳴館建成于1883年(明治16年),是由英國建築師喬賽亞·康得設計建造的一座磚式二層洋樓,整體建築呈義大利文藝復興式風格,兼有英國韻味。鹿鳴館名稱出自中國《詩經·小雅》中的“鹿鳴”篇,即“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櫻州山人中井弘取“鹿鳴,燕群臣嘉賓也”之義而命名,意即迎賓會客之所。工程佔地約1.45萬平方米,歷時3年,耗資18萬日元(約合現在40億日元,在當時也算得上是筆鉅額經費。


1883年11月28日,外務卿(1885年12月實行內閣制後改稱外務大臣)井上馨與妻子主持了盛大的鹿鳴館開業典禮,參加開館儀式的各級官員、各國公使以及親王等許多顯貴和淑女共有大約1200多人。井上馨在典禮致辭中表示:“友誼無國境,為加深感情而設本場……吾輩借《詩經》之句名為鹿鳴館,意即彰顯各國人之調和交際,本館若亦同樣能成調和交際之事,乃吾輩所期所望。”


  此後,鹿鳴館就成為日本上層人士進行外交活動的重要場所。井上馨等外交官為了專門招待歐美高級官員,經常在鹿鳴館舉行有首相、大臣和他們的夫人小姐們參加的晚會、舞會。為了便於住在橫濱的外國官員參加,日方還在舞會召開當日晚8點半,開通從橫濱到東京的專列,客人到達終點站新橋後,再用人力車拉到鹿鳴館。這裡,時常能見到帽插羽毛、拖著長裙的歐美貴婦人出入;館內鼓樂喧天,徹夜狂歡。


  1887年,首相伊藤博文專門在鹿鳴館舉辦了有400人參加的大型化裝舞會,還在自己的官邸舉辦化裝舞會,將歐化之風推向高潮。人們把這一時期稱為“鹿鳴館時代”,把這時的日本外交叫做“鹿鳴館外交”。


上層社會全面效倣歐美


  鹿鳴館落成後,井上馨還把以前成立的與外國人交際的機構挪到館內,命名為“東京俱樂部”。該俱樂部實行會員制,一般人不許入會,只有日本皇族、高官及民間有勢力的人才能加入,而且交談只限于用英語,以彰顯俱樂部的國際性。在建造西洋風格的交際場所的同時,井上馨還指示實業界的頭面人物澀澤榮一耗資23萬,于1890年建成了西洋式的帝國飯店,以表明日本人與歐美國民有著同樣的生活方式。


  井上還認為,學問、藝術方面學習歐美自不待言,各種法規、制度以及社交禮儀也要模倣歐美。於是,1885年日本先後設立了羅馬學會、英吉利法律學校和法國學會等,這些機構對日本的學術和教育產生了很大影響。1886年8月,井上馨與森有禮、澀澤榮一等人還撰寫了戲劇改良會宗旨,並於翌年4月邀請天皇和皇后在鳥居坂的宅邸觀看戲劇表演。明治政府領導人為使日本儘快實現近代化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見一斑。


  在他們的努力和影響下,日本上層社會吃西餐、穿西服、留分頭、跳交誼舞、蓋洋樓等歐化風潮風靡一時。更有甚者,日歐通婚也成了當時的一項倡議,理由是可以提高日本國地位和日本國民的素質。


深意在於修改不平等條約


  在明治政府文明開化方針的指引下,鹿鳴館成了日本近代歐化主義的象徵,不但開日本人穿西服、跳交誼舞的先河,還成了日本社交界的啟蒙,洋樓本身也成為日本建築史上的一道風景。但在西洋人眼裏,鹿鳴館還是有些滑稽,他們認為這只是形式上的模倣,甚至諷刺它是“東施效顰”、“公開的大鬧劇”。對於傳統的日本人來說,這也是不可接受的。日本近代教育家岩本善治在《女學雜誌》中指責這種模倣“製造了荒淫的空氣”;《國民之友》雜誌也批評鹿鳴館外交為媚外外交;參議勝海舟更是備感憂國,列舉20條時弊,向首相伊藤博文進言。


  其實,井上馨建造鹿鳴館並非只是簡單地要創造一個跳舞的交際場所,而是有著更深的用意,那就是修改不平等條約1868年,明治天皇上臺,開始維新改革,倡導文明開化,收回國家主權、修改幕府末期以來同歐美各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一直是明治時期外交上的首要任務。


  日本開始嘗試修改對外條約,始於1871年明治政府派遣的岩倉使節團。在與美歐的談判中,對方態度強硬,不僅拒絕了日方的要求,還提出更為苛刻的條件和方案,使節團沒有達到目的。


  日本第一次正式對外改約是在寺島宗則就任外務卿時期(1873—1879)。1875年7月,日本大藏卿大隈重信照會外務卿寺島,提出改訂海關稅則問題。他認為,更正條約是關係國家命脈的大事,尤以海關稅更為重要,應當儘快改訂,完全收回海關稅則大權。1877年,日本與美英等國展開了收回關稅自主權的談判,遭到英國政府的回絕。寺島費盡心思的屈從談判無果而終。


  改約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井上馨肩上。1879年9月,井上馨繼任外務卿,他把修改條約的重點,從稅權轉移到治外法權上。井上馨認為,要實現修改條約,必須先使日本成為“歐化新帝國”,只有這樣,日本才能與世界先進國家立於同等地位。這也是井上馨修建鹿鳴館、大搞歐化的深意。


歐化政策宣告失敗


  然而,這種歐化政策並沒有改變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對日本的歧視和壓迫。從1880年到1887年,日本政府在上述外交思想的指導下,用了整整8年的時間,與歐美列強進行了馬拉松式的談判,最後還是以失敗而告終


  其間,1886年10月24日,發生了“諾曼頓”號事件。英國貨輪“諾曼頓”號在紀州大島海面沉沒,船長和26名船員乘救生艇全部脫險,而25名日本乘客全部溺死。經過英國的領事裁判,僅判處船長禁錮3個月,對日本乘客分文未賠。而井上馨的修改條約草案僅在名義上廢除治外法權,方案公佈後,輿論譁然。在群眾和部分官員的反對下,1887年7月末,政府宣佈改約交涉無限延期。9月中旬,井上馨被迫辭職。


  事實證明,修改不平等條約的任務並沒有因為歐化政策的大力推行很快得到解決。一直到1899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外國在日治外法權才被廢除,而日本收回關稅自主權則是1911年,也就是日俄戰爭之後、日本成為資本主義列強之時。


  井上馨下臺後,歐化主義漸漸式微,日本國粹主義、國家主義勢力高漲。1889年2月11日,也就是《大日本帝國憲法》頒布之日,文部大臣森有禮被刺殺,有傳言說此事係國粹主義政治家指使。森有禮被刺,給因井上馨改約失敗而謝幕的歐化主義畫上了休止符,曾經風光一時的鹿鳴館成為無用之物。


  鹿鳴館後來幾經轉賣,于1940年拆毀,曾是“文明開化”殿堂的鹿鳴館,至此銷聲匿跡。
-----------------------
鹿鳴館 - Wikipedia - https://goo.gl/TEwpK0
-------------------
鹿鳴館:日本歐化主義的象徵
作者:陳仲丹《光明日報》( 2015年02月07日11版)
鹿鳴館是日本明治維新後在東京市中心建的一所類似沙龍的會館,專供當時西化的達官貴人在其中聚會風雅。它建成於1883年,是由英國建築師喬賽亞·康德設計的一座磚式二層洋樓。整體建築呈現新巴洛克風格。一樓是大餐廳、會議室和小型圖書館,二樓則是一個超過300平方米的舞廳,附帶酒吧和台球房。鹿鳴館的名稱出自中國《詩經·小雅》中的“鹿鳴”篇,即“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取“鹿鳴,燕(宴)群臣嘉賓也”之義而命名,意即迎賓會客的場所。

1883年11月28日,日本外務卿井上馨主持了盛大的鹿鳴館開館典禮。井上馨在典禮致辭中表示:“友誼無國境,為加深感情而設本場……吾輩借《詩經》之句名為鹿鳴館,意即彰顯各國人之調和交際,本館若亦同樣能成調和交際之事,乃吾輩所期所望。”當時有人記錄了開館活動的盛況:“正門懸掛國旗,弓形綠門點綴菊花。以本館為中心望去,路分左右,彩燈無數……紅白相映,交錯於樹影之間。本館正面以瓦斯燈編成'鹿鳴館'三個大字,照耀周圍粲然如白晝,真可謂不夜之仙境。晚八點半始,嘉賓雲集,須臾園中車馬數百,主客應接禮畢……奏樂聲起,眾賓客相攜進入樓上巨室,內外縉紳貴婦淑女交相起舞……館外煙花燃放如舞者舞於柳形花叢之空中……樓下黃白人種相間,以台球為戲……十點整眾賓客下樓至自助餐廳,享酒饌之饗……眾賓客盡歡而散已是午夜。”

此後,鹿鳴館就成為日本上層人士進行涉外社交活動的重要場所。井上馨和一些外交官為了招待來自歐美的高官,經常在鹿鳴館舉行有首相、大臣以及其夫人、小姐參加的晚會、舞會。在富麗堂皇的鹿鳴館內,全身西式打扮裝束、受過西方社交禮儀培養的名門閨秀,伴著悠揚的舞曲與洋人翩翩起舞,舞姿優雅,華服翻飛,一派高貴典雅、和睦融融的景象。這裡時常能見到帽插羽毛、拖著長裙的歐美貴婦人出入。館內鼓樂喧天,徹夜狂歡。

在鹿鳴館時代,上流社會的顯貴淑女充當了與外國人社交的主角。此時她們主修的技藝,“第一跳舞,第二唱歌,第三樂器演奏,第四使用流行語言風趣地對話,第五讀書,特別要讀流行小說”。為了讓她們更快地了解西方禮儀,井上馨還編了一本叫《內外交際宴禮法》的書,供她們照樣模仿。從1885年7月起,鹿鳴館每週六都會舉辦跳舞練習會,上流社會的貴婦和小姐聚在一起,接受講習,舞會漸漸流行開來。上流家庭的婦女不論老少都沉迷於舞會。有人這樣評論鹿鳴館的舞會,“黃色皮膚的臉面,佩戴著羽毛裝飾,束細腰,手拿西式小飾物的日本女性,合著西洋音樂,踏著斯拉夫舞步。這是日本人為了看上去像西洋人而做出的滑稽而悲哀的努力。”

一時間,日本上層社會吃西餐、穿西服、留分頭、跳交誼舞、蓋洋樓等歐化習俗風靡一時。政府還規定,今後禮服一律採用西服。對西服,社會輿論形容為:“奇哉妙哉,世上洋服。頭戴普魯士帽,腳登法蘭西鞋;衣袖英國海軍式,褲衩美國陸軍式;婦女襯衫貼身穿,大漢斗篷過小腿。”更有甚者,與白人通婚改良人種也成了當時的一項倡議,理由是可以提高日本的地位和國民的素質。

在明治政府“文明開化”方針指引下,鹿鳴館成了日本歐化主義的象徵,但對傳統的日本人來說,這簡直是不可接受的。日本教育家岩本善治在《女學雜誌》上指責這種模仿“製造了荒淫的空氣”;《國民之友》雜誌則批評鹿鳴館外交為媚外外交;日本陸軍中將鳥尾小彌太嘲笑歐化之風“使日本國的婦女都成了洋人的妾”。參議勝海舟更是倍感憂國,列舉出20條時弊,向首相伊藤博文進言:“近來,高官們無所事事,用於宴會、夜會等流於太平無事奢華之風,舞踏會盛行,成為淫風的媒介,國民對此議論紛紛。上述之事萬萬不可,當下應對此加以控制,使其適合時宜方可。”

著名報人陸羯南在他辦的《日本》雜誌上評論道:“一國文明之進步,必基於國民本來之元氣和性格,絕不是僅憑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虛飾就可以辦得到的。然而,我國開國以來只是眩暈於滔滔而來的泰西文明之外觀,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於泰西文明之結果,便產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風潮。此風潮破壞了作為國民獨立之根基的國民性格,虛飾了一國之文明。”“近代的日本失去自己的特色,丟棄自己固有之事物,已經極端到要舉國歸化於泰西的地步。日本這一島嶼也將成為地圖上的一個空名而已。”

其實,井上馨建造鹿鳴館並非只是要創造一個跳舞的交際場所,而是另有更深的用意,那就是修改不平等條約,也就是日本人所說的“條約改正”。井上馨認為要想達到條約改正的目的,就必須積極攝取歐美文化:“在歐美之力迫近東方之際,作為應對策略,就是要使日本及日本國民成為歐洲之一員、歐洲之國民。也就是說,要在東方建一歐洲式的新帝國。”在他看來,“直接輸入西洋文明是日本現代化的特效藥,在鹿鳴館的殿堂裡舉行西洋式的社交宴會和舞會,就能夠和西洋人一樣享受同等水準的文化生活。將日本人的生活西洋化,日本就可以從不平等的桎梏中解脫。”

但是,修改不平等條約並不會因為推行歐化政策就能實現。1887年,在改約交涉長時間沒有進展後井上被迫辭職。井上馨下台後,歐化風潮漸漸式微,鹿鳴館成為無用之物,1890年被改為“華族會館”,後幾經轉賣,1927年被賣給大和保險公司。1940年3月,大和保險公司表示,在戰爭年代不應出現象徵奢侈的東西,遂將大樓拆除。從此曾是日本“文明開化”殿堂的鹿鳴館建築銷聲匿跡。直到2014年,“日本電視台”(NTV)為慶祝其建台50週年,把過去曾拍攝的電影《鹿鳴館》翻拍成電視劇播放,才使日本人對已有些淡忘的“鹿鳴館”予以重新關注。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歷史學系)

----------------------------

鹿鳴館 (日本會館)
鹿鳴館(rokumeikan)是日本明治維新後在東京建的一所類似於沙龍的會館,供改革西化後的達官貴人們聚會風雅的地方。由於來客都是日本近代化的棟樑型人物很多重要的政策都出自於鹿鳴館。
中文名 鹿鳴館 外文名 rokumeikan 始建日期 1883年(明治16年) 建築師 喬賽亞·康德
建造初始
鹿鳴館建成於1883年(明治16年),是由英國建築師喬賽亞·康德設計建造的一座磚式二層洋樓,整體建築呈意大利文藝復興式風格,兼有英國韻味。鹿鳴館名稱出自中國《詩經·小雅》中的“鹿鳴”篇,即“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櫻州山人中井弘取“鹿鳴,燕群臣嘉賓也”之義而命名,意即迎賓會客之所。工程佔地約1.45萬平方米,歷時3年,耗資18萬日元(約合40億日元),在當時也算得上是筆巨額經費。
1883年11月28日,外務卿(1885年12月實行內閣制後改稱外務大臣)井上馨與妻子主持了盛大的鹿鳴館開業典禮,參加開館儀式的各級官員、各國公使以及親王等許多顯貴和淑女共有大約1200多人。井上馨在典禮致辭中表示:“友誼無國境,為加深感情而設本場……吾輩借《詩經》之句名為鹿鳴館,意即彰顯各國人之調和交際,本館若亦同樣能成調和交際之事,乃吾輩所期所望。”
此後,鹿鳴館就成為日本上層人士進行外交活動的重要場所。井上馨等外交官為了專門招待歐美高級官員,經常在鹿鳴館舉行有首相、大臣和他們的夫人小姐們參加的晚會、舞會。為了便於住在橫濱的外國官員參加,日方還在舞會召開當日晚8點半,開通從橫濱到東京的專列,客人到達終點站新橋後,再用人力車拉到鹿鳴館。這裡,時常能見到帽插羽毛、拖著長裙的歐美貴婦人出入;
鹿鳴館內的舞會
鹿鳴館內的舞會
館內鼓樂喧天,徹夜狂歡。
1887年,首相伊藤博文專門在鹿鳴館舉辦了有400人參加的大型化裝舞會,還在自己的官邸舉辦化裝舞會,將歐化之風推向高潮。人們把這一時期稱為“鹿鳴館時代”,把這時的日本外交叫做“鹿鳴館外交”。
相關活動編輯
鹿鳴館的複原模型
鹿鳴館的複原模型
鹿鳴館落成後,井上馨還把以前成立的與外國人交際的機構挪到館內,命名為“東京俱樂部”。該俱樂部實行會員制,一般人不許入會,只有日本皇族、高官及民間有勢力的人才能加入,而且交談只限於用英語,以彰顯俱樂部的國際性。在建造西洋風格的交際場所的同時,井上馨還指示實業界的頭面人物澀澤榮一耗資23萬,於1890年建成了西洋式的帝國飯店,以表明日本人與歐美國民有著同樣的生活方式。
井上還認為,學問、藝術方面學習歐美自不待言,各種法規、制度以及社交禮儀也要模仿歐美。於是,1885年日本先後設立了羅馬學會、英吉利法律學校和法國學會等,這些機構對日本的學術和教育產生了很大影響。1886年8月,井上馨與森有禮、澀澤榮一等人還撰寫了戲劇改良會宗旨,並於翌年4月邀請天皇和皇后在鳥居坂的宅邸觀看戲劇表演。明治政府領導人為使日本盡快實現近代化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見一斑。
在他們的努力和影響下,日本上層社會吃西餐、穿西服、留分頭、跳交誼舞、蓋洋樓等歐化風潮風靡一時。更有甚者,日歐通婚也成了當時的一項倡議,理由是可以提高日本國地位和日本國民的素質。
在明治政府文明開化方針的指引下,鹿鳴館成了日本近代歐化主義的象徵,不但開日本人穿西服、跳交誼舞的先河,還成了日本社交界的啟蒙,洋樓本身也成為日本建築史上的一道風景。但在西洋人眼裡,鹿鳴館還是有些滑稽,他們認為這只是形式上的模仿,甚至諷刺它是“東施效顰”、“公開的大鬧劇”。對於傳統的日本人來說,這也是不可接受的。日本近代教育家岩本善治在《女學雜誌》中指責這種模仿“製造了荒淫的空氣”;《國民之友》雜誌 ​​也批評鹿鳴館外交為媚外外交;參議勝海舟更是備感憂國,列舉20條時弊,向首相伊藤博文進言。
其實,井上馨建造鹿鳴館並非只是簡單地要創造一個跳舞的交際場所,而是有著更深的用意,那就是修改不平等條約。1868年,明治天皇上台,開始維新改革,倡導文明開化,收回國家主權、修改幕府末期以來同歐美各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一直是明治時期外交上的首要任務。
日本開始嘗試修改對外條約,始於1871年明治政府派遣的岩倉使節團。在與美歐的談判中,對方態度強硬,不僅拒絕了日方的要求,還提出更為苛刻的條件和方案,使節團沒有達到目的。
日本第一次正式對外改約是在寺島宗則就任外務卿時期(1873—1879)。1875年7月,日本大藏卿大隈重信照會外務卿寺島,提出改訂海關稅則問題。他認為,更正條約是關係國家命脈的大事,尤以海關稅更為重要,應當盡 ​​快改訂,完全收回海關稅則大權。1877年,日本與美英等國展開了收回關稅自主權的談判,遭到英國政府的回絕。寺島費盡心思的屈從談判無果而終。
改約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井上馨肩上。1879年9月,井上馨繼任外務卿,他把修改條約的重點,從稅​​權轉移到治外法權上。井上馨認為,要實現修改條約,必須先使日本成為“歐化新帝國”,只有這樣,日本才能與世界先進國家立於同等地位。這也是井上馨修建鹿鳴館、大搞歐化的深意。
然而,這種歐化政策並沒有改變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對日本的歧視和壓迫。從1880年到1887年,日本政府在上述外交思想的指導下,用了整整8年的時間,與歐美列強進行了馬拉松式的談判,最後還是以失敗而告終。
其間,1886年10月24日,發生了“ 諾曼頓 ”號事件。英國貨輪“諾曼頓”號在紀州大島海面沉沒,船長和26名船員乘救生艇全部脫險,而25名日本乘客全部溺死。經過英國的領事裁判,僅判處船長禁錮3個月,對日本乘客分文未賠。而井上馨的修改條約草案僅在名義上廢除治外法權,方案公佈後,輿論嘩然。在群眾和部分官員的反對下,1887年7月末,政府宣布改約交涉無限延期。9月中旬,井上馨被迫辭職。
事實證明,修改不平等條約的任務並沒有因為歐化政策的大力推行很快得到解決。一直到1899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外國在日治外法權才被廢除,而日本收回關稅自主權則是1911年,也就是日俄戰爭之後、日本成為資本主義列強之時。
井上馨下台後,歐化主義漸漸式微,日本國粹主義、國家主義勢力高漲。1889年2月11日,也就是《大日本帝國憲法》頒布之日,文部大臣森有禮被刺殺,有傳言說此事系國粹主義政治家指使。森有禮被刺,給因井上馨改約失敗而謝幕的歐化主義畫上了休止符,曾經風光一時的鹿鳴館成為無用之物。鹿鳴館後來幾經轉賣,於1940年拆毀,曾是“文明開化”殿堂的鹿鳴館,至此銷聲匿跡。


--------------------------

 

鹿鳴館電視劇  

  最近迷上了田村正和黑木瞳所扮演的夫妻角色。連續劇「夫婦」,乍看似是「頑固老爹」的續集;雖然依舊是人人稱羨的恩愛夫妻,但「夫婦」中,倆人的演技更加洗練醇熟,夫妻之間無言的默契、猜疑、矛盾、壓抑等種種心理,自然演繹在日常生活中,觀眾的悲喜情緒彷被操縱,常讓人忍不住笑出聲的轉瞬間又掉下淚來,可說,看實力派演員互相飆戲,實在過癮。電視劇「鹿鳴館」 - 影山悠敏伯爵(田村正和 飾)

  但在改編自三島由紀夫同名小說的「鹿鳴館」中,這對日本螢幕上最登對的恩愛夫妻,卻要挑戰貌合神離的影山伯爵和影山朝子。

  影山心機深沉、手段陰險,端見他如何「收買」原對朝子忠心耿耿的隨侍女中草乃,便足可以見。而原藝妓出身的朝子,個性沉穩固執,在不知已為草乃背叛出賣的情況下,雖孤立無援猶想方設法地冒險進行救子計劃,亦可謂堅強女性之一貌。

  在影山與朝子平靜相處的表面下,暗潮洶湧,以智較勁,在鹿鳴館舉辦的天長節籌募活動中決定勝負,為故事之高潮。(下圖為當年鹿鳴館之天長節演奏曲目一覽)

鹿鳴館之天長節演奏曲目一覽

  至於劇情中的影山伯爵與伊藤博文,據說是影射明治時代歷史中的井上馨後藤象二郎

  延伸悅讀:電影鹿鳴館觀後感

 

 鹿鳴館與其時代背景

鹿鳴館建物外景 

  鹿鳴館(rokumeikan)是日本明治維新後在東京建的一所類似於沙龍的會館,供改革西化後的達官貴人們聚會風雅的地方。由於來客都是日本近代化的棟樑型人物很多重要的政策都出自於鹿鳴館。

  鹿鳴館建成於1883年(明治16年),是由英國建築師喬賽亞.康得設計建造的一座磚式二層洋樓,整體建築呈義大利文藝復興式風格,兼有英國韻味。鹿鳴館名稱出自中國《詩經.小雅》中的『鹿鳴』篇,即「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櫻州山人中井弘取「鹿鳴,燕群臣嘉賓也」之義而命名,意即迎賓會客之所。工程占地約1.45萬平方米,歷時三年,耗資18萬日元(約合現在40億日元),在當時也算得上是筆巨額經費。

  1883年11月28日,外務卿(1885年12月實行內閣制後改稱外務大臣)井上馨與妻子主持了盛大的鹿鳴館開業典禮,參加開館儀式的各級官員、各國公使以及親王等許多顯貴和淑女共有大約1200多人。井上馨在典禮致辭中表示:「友誼無國境,為加深感情而設本場……吾輩借《詩經》之句名為鹿鳴館,意即彰顯各國人之調和交際,本館若亦同樣能成調和交際之事,乃吾輩所期所望。」

鹿鳴館 Rokumeikan

  此後,鹿鳴館就成為日本上層人士進行外交活動的重要場所。井上馨等外交官為了專門招待歐美高級官員,經常在鹿鳴館舉行有首相、大臣和他們的夫人小姐們參加的晚會、舞會。為了便於住在橫濱的外國官員參加,日方還在舞會召開當日晚八點半,開通從橫濱到東京的專列,客人到達終點站新橋後,再用人力車拉到鹿鳴館。這裏,時常能見到帽插羽毛、拖著長裙的歐美貴婦人出入;館內鼓樂喧天,徹夜狂歡。

  1887年,首相伊藤博文專門在鹿鳴館舉辦了有400人參加的大型化裝舞會,還在自己的官邸舉辦化裝舞會,將歐化之風推向高潮。人們把這一時期稱為「鹿鳴館時代」,把這時的日本外交叫做「鹿鳴館外交」。

鹿鳴館の貴婦人/久野明子著/表表紙より

  上層社會全面效仿歐美

  鹿鳴館落成後,井上馨還把以前成立的與外國人交際的機構挪到館內,命名為「東京俱樂部」。該俱樂部實行會員制,一般人不許入會,只有日本皇族、高官及民間有勢力的人才能加入,而且交談只限於用英語,以彰顯俱樂部的國際性。在建造西洋風格的交際場所的同時,井上馨還指示實業界的頭面人物澀澤榮一耗資23萬,於1890年建成了西洋式的帝國飯店,以表明日本人與歐美國民有著同樣的生活方式。

  井上還認為,學問、藝術方面學習歐美自不待言,各種法規、制度以及社交禮儀也要模仿歐美。於是,1885年日本先後設立了羅馬學會、英吉利法律學校和法國學會等,這些機構對日本的學術和教育產生了很大影響。1886年8月,井上馨與森有禮、澀澤榮一等人還撰寫了戲劇改良會宗旨,並於翌年4月邀請天皇和皇后在鳥居阪的宅邸觀看戲劇表演。明治政府領導人為使日本儘快實現近代化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見一斑。

  在他們的努力和影響下,日本上層社會吃西餐、穿西服、留分頭、跳交誼舞、蓋洋樓等歐化風潮風靡一時。更有甚者,日歐通婚也成了當時的一項倡議,理由是可以提高日本國地位和日本國民的素質。

明治17(1884)年鹿鳴館の晩餐会のメニュー

  深意在於修改不平等條約

  在明治政府文明開化方針的指引下,鹿鳴館成了日本近代歐化主義的象徵,不但開日本人穿西服、跳交誼舞的先河,還成了日本社交界的啟蒙洋樓本身也成為日本建築史上的一道風景。但在西洋人眼裏,鹿鳴館還是有些滑稽,他們認為這只是形式上的模仿,甚至諷刺它是「東施效顰」、「公開的大鬧劇」。對於傳統的日本人來說,這也是不可接受的。日本近代教育家岩本善治在《女學雜誌》中指責這種模仿「製造了荒淫的空氣」;《國民之友》雜誌也批評鹿鳴館外交為媚外外交;參議勝海舟更是備感憂國,列舉20條時弊,向首相伊藤博文進言。

  其實,井上馨建造鹿鳴館並非只是簡單地要創造一個跳舞的交際場所,而是有著更深的用意,那就是修改不平等條約。1868年,明治天皇上臺,開始維新改革,宣導文明開化,收回國家主權、修改幕府末期以來同歐美各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一直是明治時期外交上的首要任務。

  日本開始嘗試修改對外條約,始於1871年明治政府派遣的岩倉使節團。在與美歐的談判中,對方態度強硬,不僅拒絕了日方的要求,還提出更為苛刻的條件和方案,使節團沒有達到目的。

  日本第一次正式對外改約是在寺島宗則就任外務卿時期(1873—1879)。1875年7月,日本大藏卿大隈重信照會外務卿寺島,提出改訂海關稅則問題。他認為,更正條約是關係國家命脈的大事,尤以海關稅更為重要,應當儘快改訂,完全收回海關稅則大權。1877年,日本與美英等國展開了收回關稅自主權的談判,遭到英國政府的回絕。寺島費盡心思的屈從談判無果而終。

  改約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井上馨肩上。1879年9月,井上馨繼任外務卿,他把修改條約的重點,從稅權轉移到治外法權上。井上馨認為,要實現修改條約,必須先使日本成為「歐化新帝國」,只有這樣,日本才能與世界先進國家立於同等地位。這也是井上馨修建鹿鳴館、大搞歐化的深意。

鹿鳴館時代的嘲諷漫畫:猴子學跳舞

  歐化政策宣告失敗

  然而,這種歐化政策並沒有改變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對日本的歧視和壓迫。從1880年到1887年,日本政府在上述外交思想的指導下,用了整整八年的時間,與歐美列強進行了馬拉松式的談判,最後還是以失敗而告終。

  其間,1886年10月24日,發生了「諾曼頓號事件」。英國貨輪「諾曼頓號」在紀州大島海面沉沒,船長和26名船員乘救生艇全部脫險,而25名日本乘客全部溺死。經過英國的領事裁判,僅判處船長禁錮3個月,對日本乘客分文未賠。而井上馨的修改條約草案僅在名義上廢除治外法權,方案公佈後,輿論譁然。在群眾和部分官員的反對下,1887年7月末,政府宣佈改約交涉無限延期。9月中旬,井上馨被迫辭職。

  事實證明,修改不平等條約的任務並沒有因為歐化政策的大力推行很快得到解決。一直到1899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外國在日治外法權才被廢除,而日本收回關稅自主權則是1911年,也就是日俄戰爭之後、日本成為資本主義列強之時。

  井上馨下臺後,歐化主義漸漸式微,日本國粹主義、國家主義勢力高漲。1889年2月11日,也就是《大日本帝國憲法》頒佈之日,文部大臣森有禮被刺殺,有傳言說此事系國粹主義政治家指使。森有禮被刺,給因井上馨改約失敗而謝幕的歐化主義畫上了休止符,曾經風光一時的鹿鳴館成為無用之物。

  鹿鳴館後來幾經轉賣,於1940年拆毀,曾是「文明開化」殿堂的鹿鳴館,至此銷聲匿跡。

鹿鳴館

﹝以下引自網路資料及維基百科﹞

  《鹿鳴館》改編自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的劇本《鹿鳴館》。日本朝日電視台在創台50週年紀念所特別製作的電視劇特別篇,於2008年日本新春佳節播出(首播日—2008年1月5日21:00-23:09)。收視率12.2%。

三島由紀夫 - 鹿鳴館

 

劇情略述 

  明治16年(西元1883年)7月東京府麴町區內山下町庭園內,有一棟磚造洋房竣工,這棟建築物名為「鹿鳴館」,館名引據詩經鹿鳴篇表示迎賓之意,做為促進外交交涉的舞台而成為歐化主義風潮的中心。直到抨擊歐美文化的國粹主義抬頭前,在明治16年至20年代初的短短幾年間就被稱為「鹿鳴館時代」,在這個時期東京一步步轉變為近代都市,並且也為當時新舊混雜的風俗帶來了一個新的方向,西化不再只是服裝等表面的改變,而是深入人們內心的真正變革。

  做為朝日電視台開台50週年慶,於是決定把38年前曾搬上螢幕的《鹿鳴館》,作爲新春特別紀念電視劇重拍,該劇改編自文藝大師三島由紀夫廣受歡迎的同名劇本。講述日本開始歐化政策的明治時期,在成爲社交場所象徵的鹿鳴館發生的愛恨情仇。

「鹿鳴館」劇照 - 影山悠敏伯爵(田村正和 飾)與其妻朝子(黑木瞳 飾)

  田村正和在劇中扮演主人公影山伯爵,黑木瞳則是伯爵夫人朝子,這也是兩人第三度在銀幕上扮演夫妻。據悉此次能再演夫妻,是田村正和對電視台的強烈要求,於是曾兩次扮演感情很好的夫妻的兩人,此次將嘗試演繹貌合神離的夫婦。

  影山伯爵是一個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外務大臣,不惜強買強賣巧取豪奪,甚至做些派人暗殺的不法勾當,臉上有道來曆不明的傷疤,是風度翩翩的田村正和出道以來第一次扮演的反派角色。伯爵夫人本身是個藝伎,由於驚人的美貌在貴夫人當中也是衆所矚目的焦點,但卻始終不肯參加丈夫每次在鹿鳴館舉辦的社交舞會,彼此之間一直感情不好。而本劇則以這對在人前恩愛人後互憎,貌合神離的貴族夫妻爲中心講述一段愛恨情仇。 

「鹿鳴館」劇照 - 久雄戀人 大德寺顯子(石原里美 飾)

  明治19年11月3日、日比谷練兵場上舉行了一次盛大的慶天長節(天皇誕生日)閱兵式、整個東京都沉浸在喜慶的氣氛中。

  鹿鳴館中、外務卿影山伯爵主辦的大舞踏會開幕在即。

  原從事藝妓的影山夫人--朝子受華族千金大德寺顯子之託擔當她的媒人。而華族千金所傾心的對象、正是預謀襲擊舞踏會的反政府派首領--清原永之輔之子久雄。聽聞此名,朝子愕然失色。

  當年朝子還是藝妓的時候,曾與永之輔暗定終身、久雄恰為朝子與永之輔所生。然而久雄卻對自己的父親心懷憎恨,企圖暗殺永之輔。

  朝子至今仍然深深的愛著永之輔、一心想要保護永之輔的她,為撮合顯子與久雄兩人不惜拼盡了全力。

  誰想到唆使久雄暗殺其父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丈夫影山伯爵。

  影山、永之輔、久雄、朝子……四人之間的愛憎錯綜複雜、眼看華麗的舞踏會即將拉開帷幕……

「鹿鳴館」劇照 - 清原永之輔(柴田恭兵 飾)

 登場人物:

「鹿鳴館」劇照 - 清原久雄(松田翔太 飾)

「鹿鳴館」劇照 - 清原久雄之一生

-----------------------------

428fd42c38450e7d65ff212ed548e134e22e3cec41b14736899d46bcedf2df8c  

小笠原群岛

  日文:小笠原諸島
  平假名:おがさわらしょとう
  羅馬字:Ogasawara-Gunto。
  日本本州東南部島嶼。屬東京都。位太平洋西部,伊豆諸島南偏東約600公裏處,即北緯27°45′、東經142°10′。北距東京約1,200公裏。由2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由北而南,分婿島列島、父島列島、母島列島三組。總面積71.4平方公裏。第三紀火山島。最高點海拔463米。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降雨量1,600毫米。1875年正式隸屬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美國占領,1968年歸還。産甘蔗、可可、椰子、稻米和魚類等,漁業基地。父島的二見港為唯一良港,其西北岸小笠原 (大村),人口1,778(1985),為群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日本一島群。在太平洋中部,日本東南800公裏(500哩)處。由近30個火山島組成。陸地面積72.5平方公裏(28平方哩)。可分為父島列島、婿島列島和母島列島三大島群。1543年由西班牙航海傢維拉羅波斯(Ruy Lopez de Villalobos)發現。戰略地位重要,美國、英國曾稱其為己有。1876年並入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屬東京都(Tokya),後在美國軍事控製下。1968年歸還日本。現與南鳥島(即馬庫斯島)和火山列島屬同一行政管轄範圍。最大島嶼父島(25平方公裏〔9.5平方哩〕)有群島最佳錨地二見港。可耕地面積占群島11%,餘為山丘林地。近海有捕鯨業。人口2,361(1990)。
  1830年,曾有一些美國人在島上開展過殖民,但是沒有成功。1875年,英國將這些島嶼的所有權轉交給日本。1880年,日本在該群島建立居民點並建立統治。二戰期間,美國軍隊和日本軍隊為爭奪小笠原群島展開連番激戰,美國前總統喬治·H·W·布什駕駛的戰鬥機在此被擊落,險些喪命,硫磺島戰役更是名留青史。
  傑剋·倫敦 的作品 :小說《小笠原群島》

---------------------------

小笠原群島
www.baike.com查看原始檔
古第三紀- 由凝灰質砂岩、泥岩、石灰岩等海底噴出物形成。

先史時代-日本的繩文人發現了北硫黃島和父島、母島。
1543年由西班牙航海家維拉羅波斯(Ruy Lopez de Villalobos)也發現了母島。
1593年(天正20年)-信濃小笠原氏-小笠原貞頼相繼發現了父島、母島等其他島嶼,並命名為“小笠原島”。
江戸初期、松浦黨的島谷市左衛門尉到該島探險勘探。
1670年(寛文10年2月20日)-紀州的長右衛門等7人的蜜柑船途中遭遇風浪,漂到了母島,再漂到了八丈島、伊豆下田才得以生還、他們把母島的存在通過下田奉行所向幕府報告。這是迄今為止最早發現和記載小笠原群島的發現報告事例。
小笠原群島

1675年(延寶3年) -江戸幕府通過漂流民的報告將小笠原群島併入日本版圖,並設碑劃定島界,不過當時還都是無人島。之後有日本移民定居小笠原島,日本才開始開發和利用小笠原群島。
小笠原群島的戰略地位比較重要,美國、英國曾稱其為己有。
1876 ​​年再次併入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屬東京都(Tokya),後在美國軍事控制下。
小笠原群島

1830年,曾有一些美國人在島上開展過殖民,但是沒有成功。1875年,英國將這些島嶼的所有權轉交給日本。1880年,日本在該群島建立居民點並建立統治。二戰期間,美國軍隊和日本軍隊為爭奪小笠原群島展開連番激戰,美國前總統喬治·H·W·布什駕駛的戰鬥機在此被擊落,險些喪命,硫磺島戰役更是名留青史。
1945年,美國海軍佔領該群島,並強行遷離了所有日本居民。1968年,該群島歸還日本,原被遷離的居民又回到了島上。
1968年歸還日本。現與南鳥島(即馬庫斯島)和火山列島屬同一行政管轄範圍。最大島嶼父島(25平方公里〔9.5平方哩〕)有群島最佳錨地二見港。可耕地面積佔群島11%,馀為山丘林地。近海有捕鯨業。人口2,361(1990)。
日本本州東南部島嶼。屬東京都。位太平洋西部,
小笠原群島地理位置
伊豆諸島南偏東約600公里處,即北緯27°45′、東經142°10′。北距東京約1,200公里。由3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由北而南,分婿島列島、父島列島、母島列島三組。總面積71.4平方公里。第三紀火山島。
農業資源

產甘蔗、可可、椰子、稻米和魚類等,漁業基地。父島的二見港為唯一良港,其西北岸小笠原(大村),人口1,778(1985),為群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現與南鳥島(即馬庫斯島)和火山列島屬同一行政管轄範圍。最大島嶼父島(25平方公里〔9.5平方哩〕)有群島最佳錨地二見港。可耕地面積佔群島11%,餘為山丘林地。近海有捕鯨業。人口2,361(1990)。
生態環境

小笠原群島地處亞熱帶,島上灌木樅生,亞熱帶植物豐富。小笠原群島還生棲有一些特有的生物,如眼部羽毛呈黑色三角形的黑眼夜鶯、展開翅膀可達2米寬的狐蝠、在暗處會發出綠色螢光的綠水母等。
小笠原群島是遠古時代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島嶼,少平地而多海岸懸崖。屬海洋性亞熱帶氣候,氣溫變化較小,年降雨量1600毫米。一年當中都難以見到霜雪。
自然資源

1、小笠原群島因為自形成以來,就一直是座從沒有與大陸相連過的孤島,因此島上的動植物進化獨特,除了有140多種特有植物外,還有“小笠原線蜻蜓”等10多種特有動物,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
2、島上棲息著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的珍貴野生鳥類,但數量很少,瀕臨滅絕。小笠原自生植物309種,其中143種為固有種,固有種佔46%。外來種很多,以重陽木為主有沖繩松、木麻黃、金合歡等。重陽木是80年前引入小笠原群島母島的,因其火力強盛,用作燃料。
3、當初栽培生長情況不太好,1936年後由實生苗天然更新的重陽木生長旺盛,侵入到母島中部以北土壤較深的林地,隨後重陽木繁殖過多,排擠了固有樹種。由此導致森林生態系統變化,致使野生鳥類劇減,一些動植物瀕臨滅絕。為驅除外來樹種重陽木,保護小笠原群島固有的生態系統,關東森林管理局東京分局於2002年8月14日-19日徵集志願者85人,開展了驅除重陽木的作業。
圖片

4、清除作業包括拔掉幼苗,伐掉幼樹,對直徑60厘米的粗大樹木也進行了處理。重陽木在台灣是珍貴的樹種。重陽木材質堅硬沉重而耐久,用途絕對不算少。重陽木“材質似紫檀,用做三弦勝於紫檀”。但由於設備投資、原料供應等問題,重陽木的加工利用是不現實的。
夏季海水浴與潛水
小笠原群島屬亞熱帶島嶼,年平均氣溫23攝氏度,還擁有白沙灘,因此極適合夏季進行海水浴和潛海觀賞熱帶魚、衝浪、乘帆艇、香蕉艇等海上活動。觀賞鯨魚與海豚 觀賞鯨魚和海豚是小笠原群島最動人的旅遊項目。觀賞鯨魚和海豚的最佳季節是每年秋季至次年初春。鯨魚的最佳觀賞季節為每年的2至4月。出沒在小笠原群島一帶的鯨魚主要為座頭鯨,最大的體長可達15米,鯨魚在海中呼吸時噴出的高高的水霧和從海中躍起又砸向水中的壯觀景像無人不為之感動。海中垂釣 小笠原群島一帶魚類繁多,可享受海上垂釣的無比樂趣,有加吉魚、鯛魚、烏賊魚等,運氣好說不定還會釣著金槍魚。日本的釣魚迷們常光顧小笠原群島。

交通:乘坐JR山手線從東京車站到浜松町約9分鐘。從浜松町步行約10分鐘到東京竹芝港,再從竹芝港乘小笠原海運輪船到父島二見港約25小時30分鐘。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門票價格:免費
最佳時間:東京的春天是屬於櫻花的,國人早已對魯迅筆下上野的櫻花風情熟悉不已,此時正該去看看那開得燦爛如霞的“櫻花前線”。從新宿御苑到千鳥之淵,看日本人坐在櫻花樹下吃櫻吟唱,嚐一口櫻花糕,喝一口清酒,浪漫和飄逸全都一股腦醉到心裡!東京秋天也很不錯,城中各個著名庭園的楓樹都變紅了,全城紅霞似火,點綴著幽靜的古典庭院,散步小徑,別有一番情致。
交通指南:從東京東站搭乘JR京葉線、武藏野線在舞濱站南口下車;還可以從新宿車站(新南口)、橫濱車站(東口)、川崎車站(東口)、(Tama Plaza)車站(北口)搭乘直達大巴到達;在東京地下鐵浦安車站搭乘普通公車也可到達;從羽田機場和成田機場都有直達大巴可到迪斯尼樂園。自駕車可以沿著首都高速灣岸線,到達下浦安交流道出口後駕駛5分鐘即到。
2010年年2月28日中午智利地震引發的海嘯的第一波抵達位於東京都東南約1000公里的小笠原群島南鳥島。智利27日凌晨發生里氏8.8級強烈地震,已造成至少300人死亡。地震引發的海嘯已在智利南部島嶼造成嚴重破壞,海嘯預警範圍已擴大至整個中美洲以及太平洋國家和地區。據美國地質勘探局測定,日本小笠原群島27日早晨發生6.0級地震,目前尚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告。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6時48分(北京時間5時48分),震中位於北緯26.8度,東經140.2度的小笠原群島父島近海,震源深度為472.6公里。震中距東京約為979公里。
2015年5月30日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19時23分在日本小笠原群島地區(北緯27.9度,東經140.5度)發生8.0級地震,震源深度690千米。東京等地有強烈震感,尚未有人員傷亡報告,日本相關部門尚未發布海嘯預警。
傑克·倫敦的作品:小說《小笠原群島》
日本環境省決定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東京所轄的小笠原群島為世界自然遺產。
日本環境省說,小笠原群島上生息著多種固有動植物,維持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態系統。如能成功“申遺”,將是日本繼鹿兒島縣屋久島、青森縣和秋田縣的白神山地、以及北海道的知床之後全國第四處世界自然遺產。
小笠原群島位於東京都中心往南約1000公里,是亞熱帶氣候的海洋島,由父島列島、母島列島等30餘個島嶼組成。其中,父島列島的中心島父島上約有居民2000人。
小笠原群島由海底火山隆起而成,沒有與大陸相連的部分,因而島上的生物都是獨立進化而來的。小笠原群島上生息著小笠原大蝙蝠和小笠原蜥蜴等固有動物,以及野生牡丹等固有植物,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系統。
日本環境省和農林水產省林野廳2003年共同設立的專家研討會曾推薦小笠原群島為世界自然遺產候補。日本環境省已著手準備推薦書的概要版,並於2007年1月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提交。2008年1月提交包括國家保護政策在內的正式推薦書,接受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審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屬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於2011年6月24日及25日把小笠原群島(東京都)及平泉(岩手縣)分別列入於世界遺產名錄中的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名錄之中。這是繼2005年的知床(北海道)和2007年的石見銀山銀礦遺址(島根縣大田市)後,日本國內第16項世界遺產。

------------------------------

【經典名作中的秘密】貴族的盛宴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
三千年前的貴族是如何生活的呢?是不是奢靡、安逸,甚至充滿了貪婪,夜夜笙歌?

周朝,是一個階級謹嚴區分的朝代,每個人配合其不同角色,都有相應的器物、服飾、禮儀,來使自己的言語行止合適得體。人人重視禮樂教化,血脈倫常是凝聚內心的根本。

在這個規律的領土上分成三大界域:神祇、貴族、百姓。在神祇(先祖)之下,貴族是最具力量的層級,他們的生活品質與百姓不能相比。

到底貴族的生活有多講究呢?

周朝最美的典籍《詩經》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場華貴的盛宴。

宴會裡擺滿了美酒佳餚,還有陣容龐大的器樂表演;有人彈琴,有人鼓瑟,有人在吹笙,鼓動著簧片,幾乎是「八音齊鳴」,那個時代最頂級的排場都陳列出來了,只為取悅珍貴的賓客。

樂聲尚未停歇,主人又拿出了盛滿幣帛的禮盒相贈,……。

在如此盛情之下,賓客又是怎樣回應呢?他竟開始對著主人說教!愈說愈起勁,而主人還愈聽愈開心。

原來,貴族並不是一群傲慢無禮,擁有權柄只知享樂的階級,他們背負著沉重的責任,及自幼嚴厲而良好的人格教育;即便在燕饗酬賓之中,也時刻以天下為念呀!

〈鹿鳴〉,是《詩經‧小雅》的首篇,歌詠朝廷燕饗群臣嘉賓的實況,詩中描繪了一幅君臣共謀德治的景象。開頭先以鹿兒的鳴叫起興,因為鹿是一種群性的動物,只要看到甜美的芳草就會呼朋引伴一同分享,所以用鹿兒的聲音引出主人的好客熱情。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鹿兒呦呦鳴叫,呼朋引伴來享用苹草。我宴請珍貴的賓客呀,為他彈瑟並且吹笙。
吹笙鼓動著簧片,把厚禮盛筐裡獻給嘉賓。客人真心對我好,告訴我治國的道理。
鹿兒呦呦鳴叫,呼朋引伴來享用蒿草。我有珍貴的賓客呀,他的人品道德真美好。
他告訴我要教導民眾敦厚而不偷薄輕佻。這是身為君子應當取法仿效。
我端出美酒相待,要讓賓客暢飲心情大好。
鹿兒呦呦鳴叫,呼朋引伴來享用苹草。我宴請珍貴的賓客呀,為他彈並且有鼓瑟。
鼓瑟又彈琴,大家和樂融融在一起。我有甘醇美酒,要讓賓情宴飲暢快開心。

全詩分為三段,隨著鹿兒食用的芳草愈加甘美,宴會進行得也更加熱鬧,賓客們帶來了珍貴的禮物,他「示我周行」,他「德音孔昭」。「周行」,原本是周朝行駛車馬的大道,這裡是說賓客指引主人治國的道理,那就像一條引領國家走向美好的康莊大道;「德音孔昭」,「孔昭」,是明亮的意思;賓客的人品如此高尚,道德光輝明亮呀。他告訴了主人要「示民不恌」,做為一個君主必需端正言行,不可輕佻,並且以此來教化百姓,百姓的風俗淳厚了,國家就會真正的穩定安康。

整場宴會裡主人虛心地求教,賓客也誠懇地提出各項治國高見;上下之間沒有隔閡,氣氛歡愉和悅;聲色娛樂不是重點,道德的促進才是目標,這才是貴族燕饗的真正價值呀。

其實周朝的宴飲,是親親之義與禮樂文化的展現。在宴飲儀式中,主人要先向賓客敬酒,叫做獻;接著客人還敬主人,叫做酢主人必需要先喝了酒,再勸客人飲,這叫做酬。獻酬之後,主人還要送禮物給客人,眾賓客也要按照長幼的次序相酬。如果誰在宴飲中放縱狂飲、喝醉酒了,那可是會被嘲笑的,宴飲,實際上是通過揖讓有節的酬酢來培養人內在的道德風

在這場宴會中主人虛心地求教,賓客也誠懇地提出治國高見;上下之間沒有隔閡,氣氛歡愉和悅;這就是貴族燕饗的真正價值呀聲色娛樂不是重點,道德的促進才是目標,這才是貴族燕饗的真正價值呀。

後世的人漸漸遺忘了宴飲的真正意義,許多君王沉溺在聲色享受之中,結果導致敗壞、亡國。

隋朝時隋煬帝是個極度豪奢的君主,相傳他夜夜笙歌,廊前懸掛一百多顆斗大的夜明珠照耀宮殿,一晚上燒掉的檀香就有二百多車。最後他被臣下刺殺身亡,大隋的基業也毀於一旦。

唐太宗統一天下後,從突厥手中迎回了隋煬帝的元配蕭氏。為了表示尊重,破格舉行了一次盛大的宴會來歡迎她,席間輕歌曼舞,山珍海味,太宗問蕭皇后:「您看眼前的場面與隋宮相比如何呢?」

蕭皇后回答:「陛下,您是開基立業的君王,何必要與亡國之君相比呢!」

太宗深受感動,從此更加嚴以律己,締造了輝煌的貞觀之治。

看來,忠言不一定會逆耳;享樂,也不一定就是幸福!


(文津出版 提供)
附錄:鹿鳴宴

唐朝時,為通過鄉試的新科舉人所設的宴會,稱為「鹿鳴宴」

這場宴會由地方官吏主持,宴請的對象除了新科舉子之外,還有考場工作人員(稱為內外簾官)等。與會者在宴席中要唱吟〈 鹿鳴〉之詩:「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因此取名為「鹿鳴宴」。

《新唐書‧選舉制上》:「每歲仲冬……試已,長吏以、鄉飲酒禮,會屬僚,設賓主,陳俎肉,備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鳴之詩。」

明清兩代基本上沿襲了唐代的制度。到清代時更為隆重,宴會由省內巡撫主持,宴請新科舉人,也同時招待考官。席間不僅唱〈 鹿鳴〉詩,還跳魁星舞,規模宏大且場面熱鬧。

〈鹿鳴〉原是《詩經‧小雅》的首篇,描述一場熱鬧的的貴族宴會,客人是能夠給予主人治國高見的智者,整首詩由鹿的鳴叫起興。新科舉人就是未來協助治國的人才,設宴款待也表示皇恩浩蕩和對人才的器重,有讚美新科進士將為國之棟樑的用意。@

選自《獨釣寒江水──經典名作中的秘密》/文津出版
大紀元讀者購書優惠 https://goo.gl/27qA1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