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1895《一八九五 乙未》義民的電影/如果客家人在意的只是自


《台北封城記》
1896年1月1日
雖說1895年底,日本已底定台灣。不過心有不甘的清軍又部份跑回台灣,聯合台灣本土反抗軍,在12月31日晚上,以關渡為首,包括大屯山、基隆、新竹、三角湧、新店即發動零星游擊戰。1月1日在台北城外開始進攻。那時近衛師團已回日本,第二師團遠在中南部,所以總督府和台北縣廳的職員自組「自衛隊」,登上城門抵禦。
直到3日第二師團回防台北,13日混成第七旅團由日本趕來,才算平息此戰亂。這是現在哪個地點?應該很多人可以算出來吧。

1895《一八九五 乙未》義民的電影/如果客家人在意的只是自


應是從大南門往東向城牆拍過去。那城牆角落,就是現中山南路愛國西路口。再參考1897年台北城地圖就可查出位置

1895《一八九五 乙未》義民的電影/如果客家人在意的只是自

這個城牆的城垛大小還有城門的結構看不到燕尾型式,另外一旁似乎是小山坡,不太肯定是台北城南門‧(附圖遠方是大南門)
1895《一八九五 乙未》義民的電影/如果客家人在意的只是自


遙祭乙未戰爭客家抗日先烈 李永得:盼還原歷史真相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今(9)日前往彰化參加「2017客家文化節在彰化」活動,擔任主祭官遙祭1895年英勇抗日之客家先烈。李永得表示,1895年爆發的乙未抗日戰爭,是台灣住民不分族群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英勇抵抗侵略者的歷史大事,期許後人能努力還原歷史真相,並學習先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奉獻精神,永續傳承客家文化。
李永得今早出席「2017客家文化節在彰化」活動,在彰化縣文化局長陳文彬的陪同下訪視「1895八卦山抗日保台史蹟館」,由文史工作者施吉松老師導覽館內陳列文物,隨後步行登山,前往八卦山的乙未保台和平紀念公園出席客家文化節活動,擔任「祭1895客家先烈儀式」主祭官。彰化縣副縣長林明裕則擔任副主祭官、立法委員洪宗熠及彰化縣政府各局處長陪祭,一同行三獻吉禮參拜抗日烈士牌位,並與民眾共同獻花憑弔。
李永得指出,彰化縣的客家人口比例雖然不到10%,但從歷史及語言學的角度來看,彰化大村、員林、埔心、永靖、田尾、社頭、竹塘、二林、埤頭等地區都有客家聚落的存在,加上乙未戰爭八卦山之役,與客家有非常深的淵源。
李永得也提到,現在大部分人對於1895年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乙未戰爭」是無感的。推究其原因在於乙未戰爭是一場全台住民不分族群保衛家園的反殖民戰爭,後來的殖民政權把當年重要的歷史遺跡、史料及故事都湮沒了。所以在自己上一任擔任客委會主委期間,特別製作電影「1895」,目的就是希望讓大家了解台灣曾經發生過這一件重大歷史事件,尤其是客家人在各場戰役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與他們英勇抵抗侵略者、壯烈犧牲的故事。
李永得指出,現在很多台灣的客家抗日史料都來自於日本當時的官方檔案,如隨軍記者的記載、總督府檔案等,在觀點上難免偏頗粉飾。並強調,隨著歷史證據不斷出土,希望各界能不斷的充實與還原歷史真相,從中了解先民保衛家園與不畏犧牲的歷史,也學習「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客家硬頸精神,永續傳承客家文化。
由客家委員會補助、彰化縣政府主辦的「2017客家文化節在彰化」活動,於12月9日至10日在彰化縣八卦山乙未和平紀念公園及縣立美術館廣場等處盛大舉行。活動完全免費,歡迎對客家歷史、建築及藝文活動有興趣者闔家前往參加。
李永得與陳文彬(左一)、(左三起)埔心鄉長張乘瑜、副縣長林明裕、立法委員洪宗熠等人就彰化地區客家文化、史料之復振問題交換意見。 圖:客委會/提供
李永得出席客家文化節,並於祭典後與彰化縣(前排左二起)埔心鄉長張乘瑜、彰化市長邱建富、彰化副縣長林明裕、立法委員洪宗熠等人合照。 圖:客委會/提供

遙祭乙未戰爭客家抗日先烈 李永得:盼還原歷史真相 | 新頭殼 Newtalk - https://goo.gl/aHmW7S


1895.10.12 劉永福對日方發出求和信

1895.10.12 劉永福對日方發出求和信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mAEQ44
1895年,清國簽訂馬關條約將臺澎讓予日本,不願意被割讓的臺民自力救濟下成立了「臺灣民主國」嘗試拖延時間讓國際介入。由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的近衛師團抵達臺灣北部後,民主國首任總統唐景崧迅速離去,不死心的臺人續推在南方的劉永福繼任領袖,以臺南城作為大本營。而日軍在桃竹苗地區域遭遇意想不到的頑強抵抗後繼續往南推進,10月9日嘉義城陷落、10月10日增援部隊混成第四旅團布袋嘴上岸、10月11日第二師團枋寮上岸,三支箭頭直指臺南城內的劉永福。
劉永福知大勢已去,10月12日請2位英國人Alliston、Hastings兩人攜信向日軍求和,內容大致是說樺山資紀總督七月曾來信說只要劉願意撤兵回對岸,日本會以禮相待送他回去,現在他願意了。…….所以七月上書給樺山先生後,他就把自己從對岸帶來的兵安置在臺南,其中在彰化雲林發生的戰事是「臺灣土人因受大清帝國皇帝感召的自發行為」,和他沒有關係,雖然他把兵一路調回,但想日方應該不知道其中緣由依然交戰,但他講信用七月就撤兵了,日方現在還來打嘉義已經違反萬國公法不守信用,希望趕快停戰進行和談絕不食言。
但箭在弦上的態勢下,日方已不接受求和。
圖左:劉永福向日軍議和書(出自臺灣史料稿本)。

1895《一八九五 乙未》義民的電影/如果客家人在意的只是自

1895《一八九五 乙未》義民的電影/如果客家人在意的只是自  

---------------------

緬懷抗日勇士 乙未之役特展抵交大

交通大學客家學院院長張維安致詞。(賴月貴/大紀元)
【字號】大 中 小
更新: 2016-03-01 09:01:30 AM 標籤: 乙未之役 , 客家學院 , 抗日精神
【大紀元2016年03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賴月貴台灣新竹報導)「乙未之役120年檔案特展」繼去年在台北展出後,於3月1日移師新竹交通大學客家學院,院長張維安表示,一般人對中日甲午戰爭都耳熟能詳,而隔年的乙未之役卻鮮為人知,乙未年是台灣被割讓給日本的一年,展出珍貴史料,是希望讓觀展者回顧歷史,緬懷台灣人保鄉衛國、義勇抗日的精神。

展覽特別發掘與徵集來自國內外各典藏機構,與私人收藏多樣性檔案史料,以侵略台灣、依約接收、武力進擊、民主國、義勇對抗、到台灣人民求生存等六大面向展示內容,回顧自清末台灣牡丹社事件以降,至乙未年台灣割讓之歷史進程,讓民眾體認當時各社會階層人士,身處時局不安的當下,所作出的生命抉擇,和乙未之役對台灣歷史產生的重大影響與意義。

「乙未之役特展」讓觀展者回顧歷史,緬懷台灣人保鄉衛國、義勇抗日的精神。(賴月貴/大紀元)

展覽內容包含中研院台史所檔案館典藏之「戰役浮世繪」、「北白川宮家在台行跡圖像」、「日本宮內廳書陵部所藏台灣寫真」,和中研院近史所檔案、胡適紀念館典藏檔案等,史料來源非常豐富。
台灣人民抗日以客家族群最為壯烈,此次展出內容涵蓋桃竹苗客家地區,婦女持槍上陣,不讓鬚眉等歷史事蹟,能在交通大學客家學院展出,校方認為不僅對台灣客家族群之歷史意義重大,也是該校結合學術與在地歷史文化的任務實踐;現場除了檔案展示外,也規劃多項動態活動,包括多媒體影音放映、寓教於樂的互動遊戲等,展期自3月1日至6月17日止。

1895《一八九五 乙未》義民的電影/如果客家人在意的只是自1895《一八九五 乙未》義民的電影/如果客家人在意的只是自

-----------------------

2008-12-03 中國時報 【施正鋒】

 中國滿清政府在十九世紀末,為了爭奪朝鮮(韓國)主權而與日本打了一場甲午戰爭,在「馬關條約」割讓台灣,讓台灣淪為殖民地半個世紀,不過,也孕育了台灣人的民族意識。

 雖然當時有「台灣民主國」成立,希望能獲得國際社會的承認,不過,由於被推舉為總統的唐景崧倉皇逃跑,號稱中法戰爭英雄的黑旗將軍劉永福也按兵不動只剩下揭竿而起的客家義勇軍挺身而出。

 一八九五年,日軍在澳底(貢寮)登陸,在沒有遭到激烈反抗的情況下,順利揮軍進入台北城。究竟是外國勢力開門揖盜,還是本土商家引狼入室,迄今,歷史並未有明確的公斷,不過,自告奮勇領路的辜顯榮卻是從此家族榮華富貴。

 由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的近衛師團,儘管在北部的接收行動勢如破竹,在進入桃園、新竹以及苗栗,卻是陷入膠著戰。特別是客家籍的的吳湯興、徐驤以及姜紹祖,在群龍無首的困境下,毅然決然帶領家丁義勇發動游擊戰。

 這場異族征服與客家義民軍抗爭的拉鋸戰,史稱「乙未戰爭」。

 這些秀才出身的地方仕紳,他們或許沒有所謂的國家意識,不過,既然土地是祖先胼手胝足辛辛苦苦開發而來的,豈容外人私相授受?是可忍,孰不可忍,當然要「竹篙逗菜刀」。不要講太高深的道理,就是這一股保鄉衛土的氣魄,讓那些機關算盡的幾個大家族相形見慚。

 然而,這並非只是殖民綏靖戰爭的一個小戰役,因為,客家義民軍吳湯興等人所關心的鄉土,並不限於成長的家鄉,而是把視野擴及整個台灣。因此,在新竹城淪陷以後,即使是缺乏糧餉,他們還關注彰化城的安危,揮軍南下試圖護城,最後,罹難於日軍的炮火之下。

 如果客家人在意的只是自己的利益,豈會拋妻棄子,奮身不顧,千里迢迢前往閩南人聚居的彰化,螳臂當車,在位於戰略要津的八卦山與日軍力克敵犯?這種超越族群藩籬的無私胸懷,已經將清治時期的閩客械鬥情結化為灰燼,同時,也為現代的台灣民族主義鋪下不可磨滅的基礎。

 在過去的歷史教科書,站在大中國的立場,對於清廷出賣台灣,以及清官無心捍衛台灣,應該是感到尷尬的,因此,相較於「霧社事件」,對於乙未戰爭大致是輕描淡寫般地冷酷。如果說歷史的述說忽視了客家人對台灣的貢獻,這是不公平的,同樣地,如果認為乙未戰爭只是客家人的共同經驗,這也是不夠的,因為,客家義民軍吳湯興等志士是為所有台灣人犧牲的,因此,這是屬於所有台灣人的集體記憶。

 觀賞了《一八九五.乙未》,彷彿又看了梅爾吉勃遜主演的蘇格蘭史詩《英雄本色》(Braveheart),或是描寫愛爾蘭獨立運動的《豪情本色》(Michael Collins),原來,台灣人也是有自己的民族英雄的,一樣的可歌可泣,同樣地令人驕傲不已。 

出處: 觀念平台─一八九五的集體記憶 - 民生戰線 - udn城市 http://city.udn.com/54543/3129069#ixzz3t8rnfhbi

---------------

1895《一八九五 乙未》義民的電影

 

 客家烈士抗日三傑吳湯興、姜紹祖、徐驤--吳宜臻《乙未悲歌》故事寫作--「1895乙未」可歌可泣的5個月抗日歷史,雖然不全是客家人血淚撰寫,卻多由客家人組織地方武力奮勇抵抗,是屬於全體台灣人血淚的故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GnXlbb

-----------------------

殲敵4600人!台灣蚊子的乙未抗日
民報編輯部 2015-09-06 16:11

殲敵4600人!台灣蚊子的乙未抗日
日本浮世繪,描繪1895年征台之役,這場戰役共有4600名日軍病死。(Wiki)
近日有兩則熱門的新聞:一是登革熱災情擴大(特別是台南),到9月4日,全台已超過五千個病例,這則新聞跟蚊子有關;二是圍繞著「抗日」主題,包括李登輝的言論,和中國的閱兵,所引發的新聞熱潮。

「蚊子」和「抗日」原本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主題,但台灣的歷史是很「蒙太奇」的,這兩者竟然能夠銜接得天衣無縫,而且成為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那就是1895年「台灣蚊子的乙未抗日」。

眾所周知,1895年的乙未戰爭是台灣人「竹篙罩菜刀」浴血抗日之年。雖然是武裝抗日,但因武器無法跟裝備精良的日本「近衛師團」相抗,台灣人犧牲慘重。估計乙未之役,台灣人死了一萬四千多人。

至於日本,這場「征台之役」也是犧牲慘重,死了4,806人。不過真正戰死的,只有164人,其他4,642人是病死的(生病人數高達2萬6,094人),是戰死的30倍之多。而致死的最大病因就是瘧疾(Malaria),可見進行「地下抗日」的蚊子游擊隊,是真正第一號「抗日英雄」,為台灣人充滿挫折的抗日史扳回一城。今年正值乙未戰爭120週年,不管蚊子多討人厭,我們還是要「還原」這段史實。

不過,蚊子並不是唯一的抗日義軍,蒼蠅也居功厥偉。日本官方史料記載,統率近衛師團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這次戰役中死於霍亂(不過據台灣人的傳說版本,他是被台灣人殺死的)。事實上,日軍從6月開始進行「征台之役」,當時正值夏季,何止霍亂和瘧疾,其他「瘴癘之病」也進行逆襲。

這就牽涉到傳染病學的問題。因此日本領台後,特別注重公共衛生和傳染病的防治。但日治初期,瘧疾的真正成因還不清楚,只能模糊的將這種病稱為「台灣熱」;而且,雖然找出了瘧原蟲,卻無法確定傳染的媒介,只知道這跟生水有關。

幾年過後,英國和義大利有兩組研究人馬,競相發表瘧疾的蚊媒研究,並逐漸獲得醫界認可,日本在台灣的防瘧政策才找對方向,並且從1910年開始積極推行。但是在1920年代中期以前,瘧疾幾乎都排在台灣十大死亡原因的前三名;1941年時,才在十大死因中吊尾班車。可見防治瘧疾的工作相當艱辛。

如今,雖然瘧疾已經在台灣絕跡(少數境外移植的案例除外),但蚊子也還是沒有閒著,繼續充當登革熱的媒介。從這段歷史可以看出,台灣蚊子是很猛的,難怪台南市長賴清德說「要有長期作戰的決心」,防治登革熱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

歷史不可亂「翻轉」

2015-09-17 18:06

◎陳政三

報載,今年適逢乙未戰爭120周年,為還原台人抗日史實,中研院適時推出「翻轉1895-乙未之役120年檔案特展」,中研院台史所所長謝國興本月15日在開幕典禮表示,「翻轉」是為了修正以往的偏差史觀,乙未戰爭不是只有民族抗日一個面相,「台人為求生存,不是只有一種選擇」。

謝所長並鄭重強調,「過去只宣傳一種歷史,這是很不好的習慣,中研院特設此展,企盼展示歷史上的多元觀點,跳脫以往『抗日者才是英雄』的框架。」他並說,「一些人認為儘管清廷已割讓台灣,但仍要英勇抗日以示忠軍愛國情操;不過,大部分的中產階級是在『捶胸泣血,誓同死守』與『冷漠以對,看事辦事」間搖擺。 』」

看了上述高論,就真不太懂了,難道那些為了保衛鄉土、家園拿刀持槍、戰死沙場、鄉野、山林、溝渠的客家男女,是為了「要英勇抗日以示忠君愛國情操」?那些冷漠以對、求生存窩在家裡的,雖不必苛責,也是英雄?然後,辜顯榮等人是識時務者?齁齁齁,真厲害,發明如此偉大的理論!該頒個歷史文創發明獎吧?

1895《一八九五 乙未》義民的電影/如果客家人在意的只是自謝國興所長的切割方法,實在高論,發明如此偉大的理論!該頒個歷史文創發明獎吧?(記者湯佳玲攝)

劉永福、吳湯興、徐驤、吳彭年、楊載雲有什麼好表現的?表現被清廷、封疆大吏拋棄、無人理?孤軍苦撐,劉永福最後不得不走,還被許多人說,「他還不是走了!」難道一定要死給大家看,讓後世好批評者鼓掌?

義勇統領吳湯興因無餉,擬募集敢死軍3千未成,致使苗栗、台灣縣(今台中)失守,劉永福怒電:「吳湯興誤兵,鹿紳誤餉,無難以軍法從事。」即便苛責如此,又將缺、兵寡,湯興仍督戰成仁東門外、八卦山麓。妻自殺、父失蹤,求的是什麼?

客家義勇首徐驤率頭份子弟轉戰北南各地,「每戰當先」,嘗云「有天道,台灣不亡,吾眷可得也;台灣亡,遑問家乎?」彰化戰役前謂,「不戰而退,何顏見劉幫辦乎?」扼曾文溪曰,「此地不守,臺灣亡夷,吾不願生還中原也」,中砲死,得年僅38。連身家性命都不要了,又為的是什麼?求功名?求俸祿?這叫「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保鄉衛土」!

劉永福命吳彭年,「兵來禦之,死守無恐」,浙江外省子弟吳彭年接電嘆曰,「吾與台事毫無責守,區區寸心,實不忍以海疆重地,拱手讓敵。」八卦山砲台被日軍佔領,吳為搶回,不幸在南壇(八卦山西麓,中山國小對面南山寺)中槍而死,年僅39。這叫蝦咪,知道嗎?這叫「士為知己者死!」

另有報導提到,「展覽中也陳列出當時來台採訪的美國記者大衛森(James Davidson)的筆記..」James W. Davidson漢名不叫大衛森,他叫「達飛聲」,這是他呈報美國國務院、獲准的正式漢名。中研院做為一個號稱全台台灣史頂尖研究機構,單就對歷史了解的寫法,實在非常不及格!

(台灣研究者/著有:《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紅毛探親記》、《翱翔福爾摩沙》、《美國油匠在台灣》、《征臺紀事》、《泡茶走西仔反》等)

翻轉1895乙未年特展 台灣人抗日、也有迎日

1895《一八九五 乙未》義民的電影/如果客家人在意的只是自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與數位文化中心舉辦「翻轉1895-乙未之役120年檔案特展」,今天舉行開幕典禮。(記者湯佳玲攝)

2015-09-15  13:44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與數位文化中心舉辦「翻轉1895—乙未之役120年檔案特展」,今天舉行開幕典禮,台史所長謝國興表示,「翻轉」是指從前國人對於乙未之役只有民族主義的抗日觀點,但當時其實也有很多人雙手歡迎日本統治,歷史是多元的,要從原始資料去解讀,而非來自教科書。

  •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與數位文化中心舉辦「翻轉1895-乙未之役120年檔案特展」,今天舉行開幕典禮,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黃天橫(坐輪椅者)也參加開幕式。左為台史所長謝國興。(記者湯佳玲攝)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與數位文化中心舉辦「翻轉1895-乙未之役120年檔案特展」,今天舉行開幕典禮,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黃天橫(坐輪椅者)也參加開幕式。左為台史所長謝國興。(記者湯佳玲攝)
  • 中研院台史所長謝國興表示,乙未年有很多民兵抗日,但也有人雙手歡迎日本統治,歷史是多元的,要從原始資料去解讀,而非來自教科書。 (記者湯佳玲攝) 中研院台史所長謝國興表示,乙未年有很多民兵抗日,但也有人雙手歡迎日本統治,歷史是多元的,要從原始資料去解讀,而非來自教科書。 (記者湯佳玲攝)

「翻轉1895—乙未之役120年檔案特展」以侵略台灣、依約接收、武力進擊、民主國、義勇對抗、到台灣人民求生存等六大面向展示內容,回顧自牡丹社事件以來,經過甲午戰爭至乙未年台灣割讓給日本的歷史進程。

謝國興說,希望透過原始資料呈現多元的歷史面貌,譬如,從前國人對於乙未之役的認知,多是簡單的民族主義抗日觀點,但在當時「我要活下去」的前提下,島民如何做選擇「不是只有抗日一種答案而已,還有贊成歡迎日本統治的。」

例如,大稻埕李春生等商紳,就在1895年台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逃離後,劫掠四起的社會下,合議推派人選請日軍入台北城維持秩序,展覽中展出總督府所保存的李春生授勳紀錄。另也有當日軍三路圍攻台南時,牧師巴克禮、宋忠堅與許廷光等數名仕紳代表,夜赴日本軍營,希望日軍進入台南府城的歷史畫帖等。

「翻轉」不止於此。謝國興說,還包括由唐景崧出任總統的台灣民主國是個「假議題」,因為根本不是為了真正要獨立建國,而是想將台灣問題訴諸國際,阻止日本拿取,未料各國卻意興闌珊、無意出面干涉,於是唐景崧與全台眾多官員紛紛離台,「真正義勇奮亢的是民間老百姓,而非官員。官員都跑掉了!」

謝國興說,看待歷史資料,無需去否定誰諂媚清國或是諂媚日本,而是在當時情勢下,為了生存,台灣島民有各種不同的選擇,不應去放大一己的「抗日」想法,而是歷史有多元面貌。

「翻轉1895-乙未之役120年檔案特展」,展期自104年9月15日起至12月25日,展出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9:00至下午5:00,週六接受團體預約,於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聯合圖書館2樓數位文化展示中心展出。

-------------------

乙未事件特展開幕 重現客家先賢抗日歷史故事

1895《一八九五 乙未》義民的電影/如果客家人在意的只是自

NOWnews今日新聞

2015年 11月 06日  00:42

▲縣長徐耀昌仔細觀賞展出的作品。(記者許素蘭/攝)
  • ▲縣長徐耀昌仔細觀賞展出的作品。(記者許素蘭/攝)

記者許素蘭/苗栗報導

今年適逢「1895年乙未抗日事件」120周年,苗栗縣政府推出系列紀念活動,緬懷客家抗日先賢的愛國情操,率先登場的乙未事件歷史特展,4日在縣府國際文化觀光局展覽室開幕,縣長徐耀昌邀請民眾踴躍參觀,緬懷客家義民的英勇事蹟。

這項特展展出清大楊儒賓、方聖平教授收藏的五十餘件珍貴文物,共有「圖繪戰爭」、「殖民海桑」及「烽火尺牘」三大類,包括錦繪、書畫、尺牘、參與戰事及馬關媾和關鍵人士的信札手卷及日誌等。

 

4日上午,由縣長徐耀昌、客委會參事何金樑、文觀局長邱蓬新、清大博士後研究員尤美琪等人共同為特展揭幕,客家創作歌手謝宇威演唱《千秋義民》,呈現客家抗日義民保家衛國的悲壯精神,厚實的嗓音憾動人心。

邱蓬新指出,1895年中日爆發甲午戰爭,隔年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日軍登台爆發乙未戰爭,苗栗客家抗日英雄吳湯興、徐驤與新竹姜紹祖「客家三傑」號召鄉里,組織義民浴血抵抗,最終壯烈犧牲。

徐耀昌表示,希望藉特展及紀念活動讓民眾瞭解乙未戰爭的歷史背景及當年抗日的艱辛過程,並珍惜今日得來不易的繁榮和和平,同時也期盼客家「忠義」精神代代相傳。

 

徐耀昌仔細觀賞展出的錦繪、書畫、文獻作品,並聆聽尤美琪導覽解說,肯定畫師的生動描繪,重現當年可歌可泣的歷史原貌,希望能有更多的民眾到苗栗客庄回顧乙未戰事,緬懷客家義民的英勇事蹟。

這項展覽在文觀局展至十一月十五日止,十一月廿日至卅日將移往國立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文創空間展出。此外,文觀局在十一月廿九日將舉辦「追尋歷史巡禮─重現苗栗乙未地景」參訪活動,歡迎民眾循著客家三傑的足跡,走訪銅鑼天后宮、客家文化園區、頭份徐驤紀念公園等地,行程免費,即日起受理報名,限額九十人,參加者將獲贈紀念書包。

十二月廿日在縣府國際會議廳將舉辦「1895乙未戰爭與苗栗客家研討論壇」,邀請國內各個領域專家與學者,分享乙未事件學術研究成果,即日起至十二月五日受理報名,歡迎大家踴躍參與。



《1895苗栗保臺戰役》新書發表 看見客家人保衛國土的決心與大義 - 自由藝文網 https://bit.ly/3IuP8pE
1895苗栗保臺戰役 - GPI政府出版品資訊網 https://bit.ly/49PPbrY

博客來-1895苗栗保臺戰役[軟精裝] https://bit.ly/3IISIwf
《1895苗栗保臺戰役》- 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https://bit.ly/3wWdOoi

書封照片

《1895苗栗保臺戰役》新書發表 楊長鎮盼傳承忠義精神、守護家園 | 中央社訊息平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