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公祠的「雙獅座」旁,則是螃蟹斗座雕刻,螃蟹有甲殼,煮熟後呈朱紅之色,乃有「科甲及第」之意,其上飾以水草、螺貝、蛤蜊等,亦有蕉葉、牡丹,取「招來富貴」,大鉗夾著小魚,意喻「吉慶有餘」。
螃蟹斗座 (韓文公祠正殿屋架 ) - http://goo.gl/kEexaL
-------------------------------
三通五瓜 /雙獅斗座
--------------
寶藏巖 @ 記憶‧台北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AORfCN
-----------------------
http://mypaper.pchome.com.tw/4astone/post/1321952900

---------------------

串連客家生活 江屋濟陽堂設導覽碑

2015-09-09 07:39:25 聯合報 記者郭政芬/新竹報導

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

認識新竹的客家老屋 江屋濟陽堂(圖)已有近60年歷史,是新竹中、南隘地區保留完整的客家傳統建築,市府在旁立解說牌。 記者郭政芬/攝影

分享
 
新竹市鹽港溪防汛道路旁的江屋濟陽堂已有近60年歷史,是中、南隘里保留完整的客家傳統建築,市府串連文化廊道,在旁設置解說牌介紹歷史沿革,盼讓更多人看見傳統文化。

新竹市「介條河壩廊道-南隘聚落客家生活環境營造工程」昨天完工啟用,此次工程總經費共1170萬元,以鹽港溪串連聚落間,建構客家生活廊道,例如伯公廟前廣場再造、候車亭,設置南隘國小客家童謠牆、百年荔枝園觀景台、江屋濟陽堂導覽牌等。

江屋濟陽堂至今近60年歷史,目前堂內無人居住,中隘地區現存有一閩南式老房子,因當時興建的寶山師傅每天經過濟陽堂來參考,因此江屋與寶山的傳統建築整體型式非常類似,其建築主體為白身灰瓦,是定居後期傳統客家建築代表的特徵。

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竹市是一個多元的城市,客家人口佔3成約13萬6千人,中隘、南隘是新竹市重要的客家聚落,將透過社區環境的再造,讓客家文化傳承。

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

認識新竹的客家老屋 江屋濟陽堂已有近60年歷史,是新竹中、南隘地區保留完整的客家傳統建築,市府在旁立解說牌。(圖) 記者郭政芬/攝影

分享
 

他也允諾,未來對於客家活動推廣,市府會投入更多的經費與心力,也希望中央地方攜手合作,將客家文化、語言向下扎根,讓客家硬頸精神、美食等傳統文化代代相傳。

市府民政處說明,中隘里及南隘里位於竹市香山區,是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但因與新竹縣寶山鄉接壤,成為寶山鄉客家人移民新竹市的落腳點,保留客家文化及完整的自然農村風貌,舉辦不少客家節慶活動,是客家文化及語言學習、傳承的場所。

--------------------------

客家傳統建築影像數位典藏網 - http://goo.gl/HljMjv

歷史敘述
廣福宮座落於新莊市新莊路一百五十號,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粵人所捐建
廣福宮俗稱「三山國王廟」,正殿供奉三山國王,後殿奉祀三山國王夫人。此廟主要是粵籍移民的祭祀中心,因此一般皆以三山國王廟為客家移民聚落的標誌。三山國王的身份根據元翰林國史院編修江西廬陵人劉希孟所撰〈三山明貺廟記〉,即廣東潮州府揭陽縣阿婆墟之獨山、明山、巾山等三山神的總稱。這三山神是粵東潮州府轄下九縣人民的守護神,當粵人渡臺,多奉其香火前來,故被視之為客籍人民的聚落象徵。 新莊是雍正乾隆年間北臺灣最重要的港口,可以說是當時淡水河流域的政治、社會、經濟中心。自潮州籍劉姓家族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在新莊平原上開鑿劉厝圳(萬安圳)後,此地生產力大增﹐新莊街上的廣福宮便是此時期潮州人經濟及宗教信仰實力之明證。
後來新莊水路運輸功能衰退,而由艋舺取代其地位;而且道光年間,臺灣北部械鬥頻繁,潮州籍民紛紛遷移至宜蘭、桃竹苗一帶客屬移民集中地區,導致廣福宮因而乏人照料而香火頓衰,必須依賴遠走客鄉的粵籍移民捐款,才得以勉強維持。光緒八年(1882年)大火肆虐,廣福宮被毀,直至光緒十四年(1888年),才由新竹新埔士紳陳朝綱發起潮屬九縣籍民重建。又於昭和十一年(1936年)由鄭福仁勸募,再次重修,遂成今日面貌。
廟中現存兩方珍貴古碑。一為劉偉近、劉能詒等所立「奉兩憲示禁碑」,立碑年代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原立於土地廟。其內容是潮州移民劉偉近等人屢次陳請淡水同知重申禁止閩人以修建寺祠為名,行勒派苛斂之實的一道禁令,可見當時三山國王廟並未建置。另一方古碑則是劉炎光、劉南山等數十人樂捐所購前土地的紀念碑,但因風化太甚,字跡不明,年代已無法確認。
廣福宮之建築形式屬於街屋式格局,為了適應鬧市環境的特性,只能採縱向發展,構成長條形的格局。廣福宮的山門並未翻新,仍舊保有原來的面貌。廟外有雙獅伏臥,石柱及屋椽雕刻極精細。廣福宮的石材用本土的觀音山石,後殿的牆壁則以昔日來自大陸的烏磚建造,十分堅固美觀。木雕雕飾生動活潑而富於變化,最大的特點是完全未上彩,散發古樸之特色。由於閩粵械鬥後客家人退出新莊遷往桃園、中壢一帶,廣福宮香火日稀,經費缺乏,一直未有大規模整修,反而因此保留了古廟風采。


興建沿革
廣福宮(三山國王廟)興建於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然而道光年間閩粵械鬥頻繁,致使粵籍居民紛紛移居他地,此廟也因此乏人照料香火。光緒八年(1882)新莊街大火,廟體毀壞嚴重。光緒十四年(1888),新竹士紳陳朝綱發起潮洲籍民捐建,此廟才得以留存。然而在香客變少的情況下,反而使廣福宮無大肆翻新之紀錄,得以保留清代修築樣貌。


周圍環境
新莊的發展在清代時就已頗具規模,至今街道仍留有早年的聚落紋理,附近巷弄狹窄,廟宇眾多,如新莊福德祠、新莊慈祐宮、文昌祠、武聖廟等。


格局說明
此廟位於新莊街偏北街角,座北朝南,為三開間三殿二廊格局廟宇,整體腹地狹長,前方為街道,後方有後村圳流經(民國六十二年(1973)加蓋)。此廟之三穿殿為十一檁帶前後檐廊,屬中型規模的建築。正殿為十七檁含拜廊,使用閩南粵東棟架常見的做法,於進入大殿前增設一捲棚過渡空間,藉以區隔一般祭拜與儀式空間。後殿因祭拜次要神明及空間使用緣故,以承重牆區分檐廊、明間及左右次間。如此一來後殿祭祀空間縮小,左右次間成為廟務人員或香客的臨時住所,在上方架設木板後,便可隔出儲藏空間。


結構及材料
建築為傳統木棟架及斗砌磚牆構造。外牆為石材搭配磚材白灰粉刷,內牆則為土埆磚及斗子砌。三穿殿排樓面龍柱及石雕壁堵皆採用觀音山石,石雕紋深刻簡潔。龍柱為實雕單龍,頭下尾上。柱上有金瓜柱頭,用以承接壽樑,是較不普遍的做法。三穿殿棟架為疊斗式木構架,其中排樓面步通斷面為矩形,屬廣東式作法。正殿之臺基高於天井92公分,落差甚大,刻意突顯正殿之氣度,三面厚52公分之磚牆,與三通五瓜棟架及前捲棚撐起正殿屋頂,整體氛圍顯得素雅而穩重。拜廊步通斷面與三穿殿步通做法相同。後殿牆體由烏磚砌成,再作斗子砌磚、花磚至牆體中段,上段則為白灰粉刷壁面。檐廊作法與拜廊相同,以捲棚區隔出廊道空間。


裝飾特色
裝飾特色包含剪黏、石雕、木雕以及彩繪。剪黏多位於三穿殿及正殿中棟,但中棟裝飾相較起其他廟與簡樸許多,不僅單以花草為主,裝飾密度也較低。

石雕可見於龍柱、柱珠、石獅、門枕石、石壁堵及石窗櫺。三穿殿之龍柱為實雕雙龍,線條簡潔有力,與慈祐宮拜殿龍柱類似。此龍柱柱礎礎石突起,作法較特殊,與淡水鄞山寺相同。左右兩側分別為石窗櫺、麒麟堵與龍虎堵,石窗櫺為透雕螭虎團爐石窗,麒麟堵則刻有麒麟與鳳凰,姿態鮮活、神情靈動。龍虎堵構圖穩建,身形佈局傳統具威嚴。正殿龍柱為八角龍柱,有別於三穿殿圓柱,雖仍為實雕單龍,但龍柱刻有人物,著重於雕刻技法。

木雕特色集中於各殿木棟架,包含瓜筒、斗座、斗栱、束隨、彎栱、托木等等構件。較為顯著的部份有三穿殿排樓面右側棟架彎栱,刻有三國「溫酒斬華雄」故事,雕工細膩人物鮮明。室內棟架獅座與象座上透雕有曹國舅(左象座)、李鐵拐(左獅座)、鐘漢離(右側獅座)及呂洞賓(右側象座)等。正殿檐口兩側吊筒雕刻成編網花籃,並以仙人做封榫,細膩寫實。正殿棟架的束隨、看隨多以鏤雕表現,瓜筒則刻以簡單的雲紋,整體而言,離觀者距離較遠的木構架以鏤雕表現,較近者則混合浮雕。此廟彩繪處僅有正殿圓光門上的書卷門額,分別書寫「重新王命慶」與「國威能奮武」,並於兩旁彩繪花草裝飾。


總結
廣福宮在歷史的發展上即可代表粵籍移民曾居於新莊,建立地方信仰之事實。而廟宇本身尚具備客籍文化的純樸特質,雕刻精緻但並不繁複,除神龕外其餘構件幾乎無粉刷;能保留持木料原色,且廟宇構件亦有出現粵籍司傅慣用營造手法。以上特質皆具備客籍建築特色。另外,三穿殿龍柱突起之礎石因與淡水鄞山寺作法雷同,推測可能為客籍營建風格。

文獻與資訊
漢寶德計劃主持,1985,《新莊廣福宮調查研究》,臺北縣政府。
漢光建築師事務所,1997,《台北縣新莊廣福宮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暨施工紀錄》,臺北縣政府。

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  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客家傳統建築/長了翅膀的獅子-雙獅斗座/廣福宮1780年粵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