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12年(1937年3月20日)發行 昭和 甲百圓券(一次)
百圓券前、後面圖案有檳榔樹,台語所說的〞青仔欉〞,指的就是這張鈔票,在當時算是相當大的幣值。
臺灣第一張紙鈔應該是臺灣銀行於1899年9月發行的臺灣銀行券之壹圓銀券。成為台灣第一張紙幣的該銀券,代為承印的是「大日本帝國政府印刷局」,正面為鳳凰圖案,背面有漢文「憑票在臺灣銀行隨時換銀壹圓;遇有將票私行假造或為改作,定按國律治罪不貸」作警語。
龍鳳壹圓銀券
台 灣 銀 行 券 - http://goo.gl/P5pyLQ
--------------------------------------
紙鈔/臺灣第一張紙鈔/龍鳳壹圓銀券-台灣銀行發行的金壹圓券-台灣銀行券+舊台幣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NbtW7e
------------------------------
0823~0903 - http://goo.gl/DuQkjr
臺灣銀行券
臺灣銀行券為臺灣日治時期於臺灣通行的貨幣,實際使用年限約從1900年代初至1946年。事實上,若清治時期不具「準備金」概念的銀兩與匯票不予列入,臺灣第一張紙鈔應該是臺灣銀行於1899年9月發行的臺灣銀行券之壹圓銀券。成為台灣第一張紙幣的該銀券,代為承印的是「大日本帝國政府印刷局」,正面為鳳凰圖案,背面有漢文「憑票在臺灣銀行隨時換銀壹圓;遇有將票私行假造或為改作,定按國律治罪不貸」作警語。
簡介
1895年5月,日軍在澳底登陸臺灣,臺灣日治時期開始。1897年3月日本國會通過《臺灣銀行法》,11月成立「臺灣銀行創立委員會」,開始展開籌備臺灣銀行的工作。
1899年3月日本政府修改《臺灣銀行法》,日本政府以100萬元為額度認購臺灣銀行股份,同年6月正式成立「株式會社臺灣銀行」,同年9月26日開始營業。三日後的9月29日,臺灣總督府發行臺灣銀行券之壹圓銀券(銀本位),12月25日再發行伍元銀券,1900年則發行拾元與伍拾元紙鈔。自此,台灣各地流通百餘種貨幣的紊亂金融情形得以改善。
1904年7月,臺灣銀行券又新增金券(金本位),廢銀券,而銀券兌換金券期限至1909年底。故自1910年起臺灣銀行券只有金券之流通,而無銀券。1914年3月,臺灣銀行券之版面由直式改為橫式,正面圖案為臺灣神社,背面圖案則為鵝鑾鼻燈塔,此後臺灣銀行券的圖案也以此為主。而此貨幣單位於1946年9月1日起與舊臺幣同等價收兌,共收兌34億4仟3佰70餘萬元;而該收回之銀行券,全數予以銷毀。
----------------
臺灣銀行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59Dqwx
---------------------
舊臺幣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Hb3zDG
--------------------
新臺幣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tqyPTz
----------------------
台 灣 銀 行 券 - http://goo.gl/P5pyLQ
-----------------
----------------------------
明治30年(1897)3月,日本國會通過台灣銀行法,11月成立台灣銀行創立委員會,
開始籌備工作。明治32(1899)三月日本政府修改台灣銀行法,日本政府以一百萬元為度,
認購台灣銀行股份 ,同年六月正式成立(株式會社台灣銀行),同年9月26日開始營業,
而於9月29日發行壹圓銀券(龍鳳),12月25日發行五圓銀券,後來發行拾元、伍拾元 銀
券。
明治37年(1904)七月一日又發行金券,銀券兌換金券期限至明治42(1909)年底,故自
1910年起台灣只有金券之流通,而無銀券。日本明治後大正時期發行之券幣稱為改造券
。大正後為昭和時期發行之券幣有甲券、乙券、現地刷及即將終戰時,日本空運之〞日
本銀行兌換券千圓〞 ,背面加蓋株式會社台灣銀行。此長達51年之日治台灣銀行券,於
民國35年9月1日起與舊台幣同等價收兌,共收兌34億4仟3佰70餘萬元。日 治台灣銀
行券收回後,會同有關機關全部銷毀。
台灣銀行券發行主題均採用濃厚本土色彩的動物、植物、 風景(墾丁鵝鑾鼻燈塔)
、 和龍鳳圖案,沒有任何政治圖騰,可說是最美的臺灣紙幣。
株式會社 臺灣銀行本店 (臺北)
|
|
龍鳳 壹圓銀券 |
|
明治32年(1899)9月29日發行,是台灣銀行紙幣的始祖,距今100餘年。 銀券面值有:壹圓、五圓、拾元、伍拾元銀券,新舊品都相當稀少、珍貴。 日本統治臺灣初期,此銀券和日本龍銀同時流通使用,當時龍銀有銀的金屬價值, 大家樂於使用留存,紙幣反而不獲青睞 ,故今存世量稀少。今一張銀券的價值可換 百枚龍銀,實是當初所始料未及。 |
|
|
|
明治37年(1904、清光緒30年)7月1日 發行 龍鳳 金壹圓券 組號由(A)至(S) 此鈔在台灣民間還偶而可以見到,全新品相約二-三萬元左右, 舊品從幾百元至幾千元不等,視品相新、舊程度而定。 |
|
|
|
明治37年(1904、清光緒30年)8月25日發行 龍鳳 金五圓券 |
|
|
|
明治39年(1906、清光緒32年)發行 龍鳳 金拾圓券 |
|
|
|
明治39年(1906、清光緒32年)發行 台銀福州分行 番票壹圓 |
|
|
|
|
|
|
|
大正4年(1915年9月1日)發行 大正改造 壹圓券 組號由(1)至(54) 大正券以後正面圖案都是台灣神社,反面圖案都是鵝鑾鼻燈塔 |
|
臺灣神社《上樑錢》昭和16年鑄
直徑:29.3mm |
|
|
|
大正3年(1914年3月3日)發行 大正改造 五圓券 |
|
|
|
大正五年(1916年12月23日)發行 大正改造 拾圓券 |
|
|
|
大正10年(1921年12月24日)發行 大正改造 五拾圓 |
|
|
|
|
|
昭和8年(1933年7月21日)發行 昭和 甲壹圓券(一次) 組號由(1)至(92) |
|
|
|
|
|
|
|
昭和9年(1934年10月1日)發行 昭和 甲五圓券(一次) 組號由(1)至(12) |
|
|
|
|
|
|
|
|
|
昭和7年(19321年11月21)日發行 昭和 甲拾圓券(一次) 組號由(1)至(54) |
|
|
|
|
|
昭和12年(1937年3月20日)發行 昭和 甲百圓券(一次) 組號由(1)至(11) 百圓券前、後面圖案有檳榔樹,台語所說的〞青仔欉〞 ,指的就是這張鈔票,在當時算是相當大的幣值。 |
|
|
|
|
|
昭和17年(1942年)發行 昭和 乙壹圓券(二次) 組號由(93)至(104) 甲壹圓券和乙壹圓券不同處是乙券沒有券幣號碼,只有組別號碼 |
|
|
|
|
|
|
|
昭和17年(1942年)發行 昭和 乙五圓券(二次) 組號由(1)至(5) |
|
|
|
|
|
|
|
昭和18年(1943年)發行 昭和 乙拾圓券(二次) |
|
|
|
|
|
|
|
昭和19年(1944、民國33年)發行 昭和 現地刷拾圓券(三次) 沒有券幣號碼,只印紅色組別號碼,有(18)、(19)二組,全新品少見 |
|
|
|
|
|
昭和19年(1944、民國33年)發行 昭和現地刷拾圓券(四次) 沒有券幣號碼,只印紅色組別號碼,組號由(1)至(6) 紅色組號,(1)至(5)背面的顏色和下面組號(6)的顏色有些差異 |
|
|
|
昭和現地刷拾圓券(四次) 組號(6)背面 |
|
|
|
|
|
昭和17年(1942)發行 昭和現地刷百圓券(二次) 沒有券幣號碼,只印紅色組別號碼,組號由(1)至(7)
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局日趨惡化,台灣與日本之交通被美軍切斷,而在台灣 當地印刷供給流通,紙質粗劣,墨色不佳,末期出現偽鈔很多。 台灣有次選舉,甲候選人說乙候選人的父親在日據時代印製偽鈔,故此人 的後代 不足取也;但乙候選人辯解說,其父親印製偽鈔,是為了擾亂日本政府金 融,這是愛國 的表現,應該多支持他,此事誠為選戰中之趣談。
|
|
|
|
|
|
昭和20年(1945年)發行 昭和 武尊千圓有水印 此圖取自日本yahoo網站 此券由日本武尊千圓券加蓋,只有組號(7)才是台灣銀行券,其他都是日本銀行券 第二次世界末期,昭和20年日本政府為復員需要,由日本國內原行使之日銀千圓券,經 東京空運來台北,再經台灣銀行在券反面正中右旁加蓋直書〞株式會社臺灣銀行〞及左 |
-----------------
鈔票頭像看膩了?這款台幣印「檳榔」
三立新聞網
三立新聞網 setn.com•2017年5月16日9 則留言
記者許智雄、邱子玲/台北報導
有立委覺得新台幣上面的國父、蔣公圖案看膩了,認為應該重新設計,但是其實日據時代的台幣,上頭居然出現過「檳榔」圖案的鈔票,甚至老一輩的人會用「沒見過青仔欉」形容沒見過世面的人,就是從這張紙鈔來的。
我們現在用的鈔票不是人頭,就是知名景點及保育類動物,但你知道嗎?其實台灣有出過「檳榔樹」的鈔票。
檢視相片
▲日據時期發行的紙鈔上面有「檳榔」圖案。
沒看錯!檳榔也能印在鈔票上,這張日據時代發行的紙鈔是一百元面額,背面有顆檳榔樹還有墾丁燈塔,但正面竟然是日本神社圖案,走的就是混搭風。檳榔除了具有台灣特色外,也因為經濟價值高,不過以當時來說面額太大,很多人都沒看過,所以老一輩的人會用「沒見過青仔欉」,形容沒見過世面的人。
檢視相片
▲「混搭風」紙鈔正面是日本神社。
集幣社業者許耀方:「後來講的青仔欉,講的就是這張鈔票,就是說那個時候,也就是利用台灣比較有代表特色的檳榔樹或是這些圖案,做為鈔票的設計。」
檢視相片
▲因通貨膨脹,台灣曾經出現過一萬元面額的鈔票。
另外你看過一萬元的紙鈔嗎?這張孫中山大頭的鈔票是民國37年發行,因為當時通貨膨脹太嚴重,才有這麼大面額的貨幣,隔年台銀還出現最小面額的鈔票,只有一分,背面是經典的台灣圖案,甚至還有金門、馬祖專用紙鈔。過去發行的錢幣幾乎都是以國父及蔣中正頭像為主,搭配上總統府建築物或部份景點,後來才開始改變圖案。
檢視相片
▲以前甚至有金門、馬祖專用的紙鈔。
年初有立委提議,台幣應該要去掉政治人物頭像,不過央行總裁彭淮南回應,目前紙鈔有體育、教育、科技圖案,還有台灣景點跟保育動物,防偽功能好,沒有改版迫切性。對於每天都在使用的新台幣是否會仔細審視,上面的圖案您看膩了嗎?(整理:實習編輯朱祖儀)
一百多年前
臺灣主要物產分布圖(依大正六年物產量)
出自「臺灣銀行20年誌」/臺灣銀行株式會社發行
大正八年(1919)發行
當時似乎是「北米南糖」(台中剛好一半)
歡迎追蹤我的臉書或 IG:
https://www.instagram.com/geomosa/
昭和12年(1937)臺灣主要物產分布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