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帽/弗里吉亞帽/台灣曾經流通的錢幣1898年墨西哥“鹰洋”壹圆银幣(弗里吉亞帽錢幣)/弗里吉亞無邊便帽(Phrygian cap)又稱自由之帽+弗里吉亞人所戴+是一種與頭部緊密貼合的軟帽,其帽尖向前彎曲,典型的顏色是紅色。弗里吉亞帽成為自由和解放的標誌+佛幣、佛幣、本洋、墨西哥幣、佛頭、佛面銀、人像雙柱、銀幣、白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wuiyj4
銀幣/台灣曾出現的錢幣/西班牙銀圓/英國"站人"站洋)/西班牙銀幣又稱「佛頭銀」佛頭銀,鑄造於一七七三年/「交易最尚番錢,紅毛所鑄銀幣也」其中的番錢指的就是西班牙銀幣佛頭銀,又稱佛

面銀或佛銀/台灣曾出現的錢幣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qs45Ln
希臘羅馬柱-阿根廷國民議會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nbozV6

錢幣文化/1480年代德意志的藝術家們發現肩扛權杖或寶劍的側面半身像可以很好地表現君主的特徵與威嚴-1635年哈布斯堡家族利奧波德大公三泰勒大銀幣,持權杖的肖像讓大公顯得威武而挺拔,具有王者氣質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Uj2ESc

-----------------------

一兩銀子/結論是: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價值人民幣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時期2000—4000元。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ND2fx3

-----------------------------------------------

台灣曾出現的錢幣

2015-08-27_1247512015-08-27_1248202015-08-27_1248432015-08-27_12492017th_Century_Spanish_Treasure_Silver_8_Reales_Cob_Coin2015-08-27_1235272015-08-27_123547imagfgfges  

17 世紀西班牙所鑄的銀幣
西班牙銀圓
西班牙帝國開始鑄造此銀幣,是始於1497年的一次貨幣改革。此次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與德意志地區的塔勒掛鉤。西班牙銀圓的重量、成色由腓迪南國王定下,當時每枚銀幣之標準重量為27.468克,成色93.055%,即含銀25.56克。後改為成色90.2%,即含銀24.76克。
在英國殖民時的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斯殖民地, 英國政府輸入了西班牙銀元, 並在每枚中央各穿一個大洞,就造出了一種新式的澳大利亞通貨,類似於中國人用的孔方錢。
1792年,美元採用了金銀複本位制,一美元摺合24.057克純銀或1.6038克純金,而一美元價值的24.057克銀,即大約相等於一枚西班牙銀圓。因當年美國政府甚少鑄造1美元硬幣,美國各官、私銀行亦多以西班牙銀圓作儲備,在南北戰爭前,西班牙銀圓一直是美國主要流通的法償貨幣之一。
因為西班牙銀元廣泛適用於歐、美、遠東,它在18世紀末成為史上第一種國際通貨。除美元以外,當今世上幾種其他貨幣,如加拿大元和中國元,以及拉美和菲律賓的幾種貨幣,當初都是基於西班牙銀元以及仿效它的其他八雷亞爾銀元。
比索這個詞在西班牙語中是在也是用來形容這個面值的,並且成為前西屬殖民地發行貨幣的基準單位,包括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古巴、多明尼加、厄瓜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拉圭、菲律賓、波多黎各、秘魯、薩爾瓦多、烏拉圭及委內瑞拉比索。
在中國,由於流通便利,銀元在民間極為流行,尤其在商界,時常代替需要鎔鑄裁切的銀兩:西班牙銀圓被稱為本洋,也稱「雙柱」、「柱洋」、「佛頭銀」、「佛銀」、「佛洋」,正面有西班牙國王戴假髮之像(類似釋迦佛髮髻,俗稱「佛頭」),背面圖案中央為西班牙盾徽,其左右有一對海克力士之柱拱衛(故稱「雙柱」),流行最早,一個銀元約重0.72兩,九成銀,故僅含有銀0.648兩。但民間大致上以0.7兩銀,兌換一個銀元。(有時以0.69兩兌換,稱六九銀;亦有時以0.72兩兌換,稱七二銀。)
早期的銀圓多為西班牙在墨西哥殖民統治時,鑄造之西班牙銀圓,1850年以後輸入的銀圓則有墨西哥獨立後鑄造,以鷹為標記的「鷹洋」,二者的重量成色一樣。

語言會說話》西班牙人的「母狗」是如何變成原住民的「錢」?從族語看見臺灣古貿易世界! - http://goo.gl/gsfLLP
------------------
西班牙銀幣又稱「佛頭銀」,清朝年間是台灣廣為流通的貨幣之一,當年的土地買賣幾乎都以此為交易。西班牙銀幣見證二百多年前的貨幣歷史,稀有珍貴
根據清雍正二年黃叔璥所撰寫的「台海使槎錄」赤崁筆談章中記載,「交易最尚番錢,紅毛所鑄銀幣也」其中的番錢指的就是西班牙銀幣佛頭銀,又稱佛面銀或佛銀
佛頭銀,鑄造於一七七三年,距今已二百多年,正面是卡羅路士三世的側面肖像,由於是高鼻子、捲髮造型的外國人,被當時人稱為「佛頭銀」。
清朝年間台灣通用的貨幣有百餘種,其中有清國鑄造的硬幣、私人錢莊發行的紙幣,還有包括英國、西班牙、荷蘭等國鑄造的「番幣」,而在當時人的心目中,番幣的價值顯然高於官票或是清朝錢幣,在重大交易時,才會選定以佛頭銀來計價。

2008111811193173420081118111931734 (1)  

 除了佛銀,當時還有一種英國鑄造的銀幣「紋銀」,正面是鐵甲武士手執英國國徽的盾牌,另手執三叉槍,背景是一艘帆船,背面有中文字「壹圓」及「壽」的古字,兩旁有滿文及花紋圖飾,一般人慣以「紋銀」稱之。

英國銀幣,俗稱“站洋”,成色90%,重2​​6克,幣面有一位海神戴頭盔,持杖站立,下放一米字盾,旁邊有一艘遠航帆船放洋圖,背面是一壽紋圖。這種銀幣華人拒用,時短時續,也流通二十多年

20150122111430209 (1)1017661e98f41d84b58f7357222b3aa82015-08-27_16220987cb9e09395c54b158262390efcf3778imagfhdfghdes  

 

《台灣府誌》記載『番銀』普及的程度:「臺地交易最尚番錢,紅毛所鑄銀幣也。」臺灣早期民間古書契,記錄民眾稅收、買賣房地產,都直接收取番銀、佛銀(印有歐洲皇室肖像,台灣人稱之為佛銀)。台灣從16世紀,航海貿易就很發達,曾以出口鹿皮、甘蔗、樟腦聞名於世,原住民曾賣子女,給荷蘭人當奴僕,13歲青年價值10銀元。」
台灣因位居東北亞、東南亞海陸要衝,自17世紀被荷蘭殖民來,航海貿易旺盛,強權西班牙及其殖民國的錢幣,都曾登陸流通。19 世紀鴉片戰爭,台灣被迫開港,各國「貿易銀」湧進,民間還訂有清朝庫兩與外來番銀的匯兌標準,外籍傳教士稱台灣是「大清帝國最進步的一省」,不無道理。
------------------
西班牙地球雙柱銀幣 簡介: 墨西哥1745年地球雙柱,26.8克,38毫米,原汁原味。 雙地球銀元又稱“地球幣”,是西班牙在墨西哥等美洲殖民地於1732年至1771年間所鑄造的機制銀幣,通過西班牙新式螺旋滾壓機鑄造方式鑄造,幣齒邊緣環鑄百合花圖案,其製作精美,成色和重量統一,較之手工打製幣更易於交易及計算。隨著世界貿易規模的擴大,“地球幣”在世界各地廣為流通,並成為當時許多國家的流通幣和世界貿易的主要結算幣。 “地球幣”發行的數十年間,大量流入我國東南沿海,對當地的社會和經濟產生過極大的影響;其鑄造樣式和重量單位也影響到我國台灣、漳州一帶“如意銀餅”、“漳州軍餉”等早期銀元的鑄造。 同鷹洋和雙柱一樣,雙地球也有諸多版別,如鑄造地: ·Mo代表墨西哥 ·LM代表秘魯 ·P代表哥倫比亞 ·So代表智利 ·NG代表危地馬拉 ·ST代表玻利維亞 目前這些鑄造地都是獨立的國家,當時均為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代表某個地區的鑄幣廠。 除了鑄造廠不同,區分地球幣版別的還包括,年份、君主名、驗金師名以及花紋差別。 雙柱雙地球歷經西班牙波旁王朝的菲利浦五世、菲迪南六世和卡洛斯三世3個國王。其幣面圖案為王冠覆蓋下的東西半球以及山川和海洋,兩側鑄大力神海格拉斯雙柱,柱上捲軸鑄拉丁文PLVS VLTRA,意為“海外還有天地”,上方的拉丁文VLRAQUE VNUM與幣中的雙地球圖案,寓意“東西半球為西班牙單獨擁有”,下方為鑄造年號及鑄地國標記。另一面為當時的西班牙國徽,左右分別為造幣廠標記及幣值,外緣環繞拉丁文,意為“蒙神之恩,西班牙兼印地安國王”。齒邊環鑄西班牙國花百合花。“地球幣”在西屬美洲的墨西哥、秘魯、玻利維亞、智利、危地馬拉、哥倫比亞等國鑄造,因此,“地球幣”除了有三次皇位更迭的不同標記外,還有鑄地國的標記不同等版別。由西屬墨西哥於1732年、1733年鑄造的各種幣值的早期“地球幣”,由於在當時鑄造發行量很少,如今已是難得一見的珍品!
--------------------------
兩千多年來,中國古代的金屬貨幣歷來以銅鑄幣為主。銀兩作為流通貨幣始於宋代,曾先後在各地被鑄成各種形狀,各種重量,各種含量的銀餅、鋌、錠和牌等各種版本的銀塊。明朝中葉迄清朝,在商品經濟發展和美洲、日本白銀大量輸入的雙重推動下,銀兩制度趨於成熟,與銅錢一起,形成一種銀錢平行本位的幣制。銀兩是非標準化的貨幣。民間所用白銀成色不一,自很低到所謂十足,隨時折合計算。重量單位( 平) 更是因地而異,全國有一百數十種,同為一兩,相差可以達到百分之十幾。雖然各地也有自己的寶銀( 元寶 ) ,每種寶銀成色和重量的標準一定,類似鑄幣。但只在當地有效,到外地則須適應不同的標準,改鑄使用。甚至同一地方會有數種寶銀,成色重量標準不一。

  十八世紀中葉以降,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要求在更大範圍內、更頻繁地使用貨幣,銀兩制度愈發難以適應新的形勢。銀兩的非標準化特點決定了使用時兌換成本的高昂和“ 平”“ 色” 稱量檢驗的複雜。其“ 用之於市肆,則耗損頗多,有加耗,有貼費,有減水,有折色,有庫平、湘平之異,酒平、規平之殊,畸輕畸重,但憑市儈把持壟斷,隱受其虧。” 跨地區貿易中的兌換損失尤其驚人,有人估計銀子每經一次兌換僅“ 平” 上面的虧折至少有百分之零點五。“ 客行責千金,馳萬里,稍不留神核記,南北往返,數月後,囊中物無事而坐耗其半矣。” 因此,突破銀兩制度的藩籬,引入標準化的、地域色彩淡化的銀幣勢在必行。

自明末至清、民國年間,即十六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葉,伴隨日益擴大的中外貿易,西方的銀元首先由東印度公司帶入中國東南沿海地區,並逐漸進入內地。英國工業革命以後,1797 年伯明翰錢幣製造商博爾頓首創以蒸汽為動力的沖床製造錢幣。機械化的批量生產取代了手工錘打生產形式。精美,規格統一的銀幣由此誕生。大部分銀圓的直徑在39 公分,重量在27 克,成色在9 成左右。由於機制銀幣精緻,成色統一,使用時不像銀兩那樣須“ 較銀色之高低” 、“ 稱分兩之輕重” ,且式樣精美,適應了當時東南沿海地區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逐漸“ 計枚核值” ,憑個數流通,成為異於銀兩的另一種白銀貨幣,日漸流行。因計算方便,頗受百姓歡迎。

最初,荷蘭的東印度公司通過廣東,購買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及其他產品。此後,西班牙銀元逐漸進入福建,江蘇,安徽,直隸等省份。1856 年以前,西班牙本洋成了上海及長江下游地區的主要流通貨幣,甚至當時的銀行都將本洋作為計算單位。以銀元為代表的外國貨幣紛紛湧向中國,從流通於東南一隅到席捲中國全境,從中外貿易的支付手段躍為中國貨幣的主流形式,對明末清初的中國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直至清光緒時期才自鑄各種銀元與之抗衡,但是終究不能抵禦外國銀洋的陸續湧入,實際上自清嘉慶以後至民國時期,外國銀幣牢牢控制著中國的貨幣流通市場。

外國銀幣,俗稱“ 洋鈿” 或“ 銀洋” ,自1757 年起到1930 年,前後在中國流通了近400 年。據傳到1911 年為止,流通於中國的外國銀幣有近百種,金額達11 億之多。當時普通百姓因不識洋文,故根據圖案,為這些洋錢取了各種名稱。道光九年的一份批奏上就有:“ 朕聞外夷洋錢,有大髻,小髻,蓬頭,蝙蝠,雙柱,馬劍” 。

現就有實物可查的諸多外國銀洋一一陳述如下:
一、荷蘭馬劍:(1659-1800)
是最早流入中國的外國銀元之一,流通於華東,台灣和澎湖等地。
錢面:正面是一位武士身騎奔馬,一手持劍,一手拉僵繩,早期武士昂頭,後期武士頭正位;馬下盾徽各期有不同,​​周邊環寫荷蘭文。
錢背:背面中央是盾徽,盾面是一隻立獅,各期形態不同,右爪持利劍,左爪握7支箭束(代表荷蘭獨立時7個省),盾上飾皇冠,兩側各有一隻頭戴皇冠的立獅扶盾,早期上紀鑄造年份,後期下紀鑄造年份,周邊環寫荷蘭文。
背景:
命運多難—“馬劍”大洋錢:目前已近“珍稀”品種的、元老級的荷蘭“馬劍”大銀元(重32克,比一般銀元重5至6克)已是一“劍”難求,芳踪難覓,成為外國銀元藏家的首選之一。外國銀元,自明代以來流入中國,首先流入沿海和外國有往來的港口。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荷蘭人侵占了我國的台灣,就利用台灣與福建的廈門、龍溪的月港(今龍海)通商,因此就有大量荷蘭銀元流入閩南一帶。流入閩南一帶的荷蘭銀幣種類繁多。其中同閩南關係最為密切的是荷蘭馬劍銀元,這種銀元開鑄於1659年,初鑄是光邊,後改為斜紋邊。該銀元有大型和小型之分,大型直徑42毫米,重量32.6克,小型為大型之一半。荷蘭馬劍銀元,閩南民間稱之為“馬錢”、“馬劍大洋錢”,是早期流入閩南的外國銀幣之一。它的名氣很大,然而在中國稱量用銀時,大都被切割而按普通銀塊、按成色和重量作為稱量貨幣使用。到近代“廢兩改元”、“論枚計值”時,又由於個大量重於普通銀元,化銀重鑄,有利可圖,所以大都被熔爐“吞食”,倖存而傳世者很少,至今已極少見。
附三枚各期荷蘭馬劍(1664、1740、1761)
二、西班牙雙柱:
西班牙銀元(1535-1821)
西班牙銀元在西方又稱Carolus dollar ,Pillar ( 柱子) 或墨西哥銀元。此幣的正面是西班牙皇帝胸像,右側均為拉丁文DEIGRATLA(意為蒙天主之恩),下部是鑄造紀年。背面圖案 ​​盾牌中央十字對角雄獅和城堡,兩側為海神格力斯(HERAKLES)雙柱,環周是拉丁文HISPAN.ET.IND.REX.M.8R.HJ意為西班牙和西印度國王、 M表示墨西哥造、8R示面值為8瑞第納爾,後兩位字母HJ為鑄幣檢驗師姓名首寫字母。內為齒邊,外齒為O和空心方塊排列正圈。在中國被稱為“ 雙柱” 或“ 本洋” 。神話中歐非兩洲原本相連,後被大力士海格立斯拉開。直布羅陀兩岸的山峰被稱為海格立斯柱,這就是雙柱的來歷。柱上有捲軸纏繞,呈S形,據稱,美元標記“$”便來自其銀幣背面捲軸繞著的雙柱。它曾是世界上流通、最廣泛的錢幣之一。
墨西哥位於北美洲的南部,於1519年被西班牙佔領,1521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因為墨西哥盛產白銀,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1535年西班牙殖民者在墨西哥城建了北美洲第一家造幣廠,並將大量的鑄造的銀元運回西班牙。最早流入我國的西班牙“本洋”和後來佔據我國貨幣半壁江山的墨西哥“鷹洋”,大部分就是在此造幣廠鑄造的。西班牙銀元也曾在智利,玻利維亞和秘魯等南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鑄造。隨著殖民者的足跡,被輸入了印度,菲律賓等地。16 世紀初,西班牙商人首先從菲律賓將大量的西班牙銀元帶到了中國。17 世紀末,中國各地的錢莊也試圖請銀匠鑄造與外國銀幣外形,重量相仿的銀幣。雖然政府規定銀元成色必須在90% 以上。由於監督不嚴,土鑄銀元的成色往往只有50% 。直到1856 年,上海銀兩的誕生,政府正式終止了西班牙銀元的流通。1821 年墨西哥獨立以後,西班牙銀元因來源缺乏而逐漸退出市場。
西班牙銀元在中國前期流通時間1732年-1811年,期間改版增鑄一次,以其數量大、含銀量高、製作規範,很快成為中國市場上的“本洋”;後期1869年-1899年,因“本洋”地位已被鷹洋取代,後期雙柱系西班牙本國貨幣,在中國市場只屬少量流通。
前期在中國市場常見的西班牙雙柱幣大版別因國王年號肖像不同而大致分為三種:
1.卡列羅三世銀幣,鑄造期為1759年至1788年,幣正面為卡三世國王側面肖像,左側為拉丁文CARO-LUS.III(意為卡列羅三世)。
卡列羅四世1808 年駕崩斐迪南七世即位時,由於西班牙和墨西哥相隔路途遙遠,當時通訊和傳輸工具又不發達,墨西哥造幣廠接到新國王即位要鑄新幣以示慶賀時,卻不知新國王模樣,只好用卡列羅四世頭像配新趕製的斐迪南七世模具鑄造了一批幣,但流用無多,後多有收回溶毀,所以收藏甚為不易,但也給今天的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研究收藏趣味版別。在斐迪南七世即位後,老國王卡列羅四世的幣模並沒有立即銷毀,一直鑄造到1809 年才退出歷史舞台。
  鴉片戰爭後,列強與清政府簽訂的《南京條約》中“賠款2100萬元”,指的就是西班牙銀元。此後,西班牙銀元大都作為賠款又流向國外,因此,到了民國時期,國內剩餘不多。不過,當時經濟較發達的長江沿岸和上海地區仍然在使用它們。

-------------------------------

2015-08-27_1328102015-08-27_132827  

由於秘魯的波多西鑄造廠的劣幣事件,在1728 到1730 年間,西班牙政府頒布法令,推行新的鑄幣技術。為了沖銷新技術引進所帶來的資本投入,8 里爾銀圓的成色和重量被減為417.6 格林(27.06 克)和91.66% 純銀。這就是“地球幣”,或稱“地球雙柱幣”以及“雙球雙柱幣”。

1732 年,墨西哥城鑄幣廠停止鑄造十字銀,開始用機器鑄造鑄 “地球幣”。此時西班牙原先的哈布斯堡王朝已經被法國波旁王朝所取代。哈布斯堡王朝在西班牙的最後一個國王卡洛斯二世無後,所以當時法國國王的弟弟菲利普五世成為西班牙的國王。從1732 年開始到1771 年為止,”地球幣”幣歷經西班牙波旁王朝的菲利浦五世、菲迪南六世和卡洛斯三世3 個國王。

“地球幣”的鑄造方法是首先用機床製造出大小和厚度均勻的圓形銀版。每枚銀版被放入幣模中,用螺旋沖壓的方法壓制出受壓均勻的銀幣。螺旋沖壓機是由兩個人推動壓桿,通過旋轉擰入的方式施加壓力。為了確保純銀的含量,整個製造過程都有兩個化驗師監督。他們的名字縮寫被刻在銀圓上。8 里爾的銀圓的齒邊還環鑄西班牙國花百合花,以防止人們通過切邊的方式偷銀。新式銀元共有1/2R, 1R, 2R, 4R, 還有8R 五種面值。

“ 地球幣” 幣的正面是代表西班牙王國的卡斯蒂利亞- 萊昂盾徽,中間嵌有代表法國波旁王朝的三朵含苞未放的鳶尾花。盾徽上面是皇冠,左邊的兩個字母是兩個化驗師的名字縮寫,右邊是幣值。圍繞盾徽和皇冠的幣緣是代表國王的名字和頭銜的拉丁字母。比如1733 年墨西哥城造的這枚面值為8 里爾的”地球幣”幣上有PHILIP · V · D · G · HISPAN · ET IND · REX 字樣。其意思為“菲利普五世,蒙上帝恩典,西班牙及印地的國王”。這裡的“印地(IND )”就是指美洲,因為當時哥倫布將美洲錯當成印度。所以這個名字流傳下來。

1733 年墨西哥造8 里爾地球幣

“地球幣”的背面是王冠覆蓋的東西半球以及其山川和海洋。它們分別代表新舊兩個世界。雙球的下面是代表直布羅陀海峽的水波。其左右兩個頂置皇冠的立柱是傳說中的大力神海格力斯之柱。其實是直布羅陀海峽接口處的兩個山峰。因為直布羅陀海峽連接地中海與大西洋,所以當時的歐洲人認為從地中海出了該海峽,就是未知世界。柱上捲軸鑄拉丁文 PLUS VLTR ,意為 “ 海外還有天地 ” ,上方的拉丁文 VTRAQUE VNUM (意為 “ 合二為一 ” )與幣中的雙地球圖案,寓意 “ 東西半球為西班牙單獨擁有 ” ,下方為鑄造年號及鑄地國標記。

“地球幣”在西屬美洲的墨西哥( 1732 )、智利( 1751 )、秘魯( 1752 )、危地馬拉( 1754 )、哥倫比亞( 1759 )、玻利維亞( 1767 )等地均有鑄造。除了 ​​代表不同鑄造廠的廠記和化驗師的姓名縮寫不同外,從1754 年開始,8 里爾面值的設計圖案有所變動。在此之前,兩個海格力斯柱上的皇冠圖案相同,均為西班牙皇室皇冠。從 1754 年開始,左邊的皇冠改為西班牙帝國皇冠。

 1757 年墨西哥造8 里爾地球幣

由於“地球幣”是採用機器鑄造的一種新型銀幣,它製作精美,成色和重量統一,較之手工打製幣更易於交易及計算。隨著世界貿易規模的擴大,在世界各地廣為流通,並成為當時許 多國家的流通幣和世界貿易的主要結算幣。“地球幣”發行的數十年間,大量流入中國東南沿海的台灣、閩南等地,對當地的社會和經濟產生過極大的影響;其鑄造樣式和重量單位也影響到台灣、漳州一帶“如意銀餅”、“漳州軍餉”等早期銀元的鑄造。因其盾徽和皇冠形似花欄,所以在台灣又被稱為“花欄錢”。

imagiuiuuiesimaggfhfghfghesimaghjaesdsfdfdgghfgh2015-08-27_1324232015-08-27_132345  

 

=================================

墨西哥鷹洋,是指1821年墨西哥獨立後使用的新鑄幣,它是從1823年開始鑄造的。鷹洋大體分為兩種,1897年以前的花邊鷹洋和1898年以後的直邊鷹洋。晚清民國年間,外國銀元輸入中國者,屬墨西哥鷹洋最多。據清朝宣統二年(1910)度支部調查統計,當時中國所流通的外國銀元約有十一億枚,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墨西哥鷹洋。

銀幣/西班牙銀圓/17 世紀西班牙所鑄的銀幣/西班牙銀幣又稱「佛頭銀」佛頭銀,鑄造於一七七三年/「交易最尚番錢,紅毛所鑄銀幣也」其中的番錢指的就是西班牙銀幣佛頭銀,又稱佛面銀或佛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qs45Ln

 

d439b6003af33a872850a914c65c10385343b5fbac345982b2b7d0a2aa4efb0dcbef76094a369a9f9f510fb30f2442a7c7d60235d143ad4bd0130241f31fbe096b63f624972147208744ebf81a4ca3915ab5c9ea15ce36d3e264a90339f33a87e950b1a42015-08-27_1305062015-08-27_1305172015-08-27_1305452015-08-27_1305542015-08-27_130921  
台灣曾經流通的錢幣1898年墨西哥“鹰洋”壹圆银幣(弗里吉亞帽錢幣)+紅帽-弗里吉亞帽+弗里吉亞無邊便帽(Phrygian cap)又稱自由之帽+弗里吉亞人所戴+是一種與頭部緊密貼合的軟帽,其帽尖向前彎曲,典型的顏色是紅色。弗里吉亞帽成為自由和解放的標誌+佛幣、佛幣、本洋、墨西哥幣、佛頭、佛面銀、人像雙柱、銀幣、白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UWnGvb
-------------------
墨西哥鷹洋
墨西哥鷹洋,是指1821年墨西哥獨立後使用的新鑄幣,它是從1823年開始鑄造的。鷹洋大體分為兩種,1897年以前的花邊鷹洋和1898年以後的直邊鷹洋。晚清民國年間,外國銀元輸入中國者,屬墨西哥鷹洋最多。據清朝宣統二年(1910)度支部調查統計,當時中國所流通的外國銀元約有十一億枚,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墨西哥鷹洋。
中文名 墨西哥鷹洋 鑄造時間 1823年 分 類 花邊鷹洋;直邊鷹洋 規 格 直徑39毫米,重量27.07克
形狀
墨西哥鷹洋是指1821年墨西哥獨立後使用的新鑄幣,它是從1823年開始鑄造的。兩者規格相同:直徑39毫米,重量27.07克,成色95.30%。
鷹洋大體分為兩種,1897年以
前的花邊鷹洋和1898年以後的直邊鷹洋。兩者規格相同:直徑39毫米,重量27.07克,成色90.30%。花邊鷹洋面值為8瑞爾(Real),直邊鷹洋面值為1比索(Peso)。銀元正面是一展翅雄鷹,嘴叼長蛇(花邊鷹洋蛇尾與鷹翅相連,直邊鷹洋蛇尾與鷹翅不相連),單腿立在仙人掌(國花)上,邊緣上方書西班牙文“ REPUBLIKAMEXIKANA(墨西哥共和國)。背面中央為一頂
自由軟帽。帽簷書有西班牙文“LIBERTAD(自由)”字樣。帽周圍放射長短不一的光柱(花邊鷹洋與直邊鷹洋光柱數也不相同,花邊鷹洋自由帽頂部的3支光柱中間一支較短,直邊鷹洋中間一支較長。圖案象徵著力量、忠誠、和平和自由。

歷史淵源
墨西哥鷹洋的成色較其他外國銀元為佳,而且多年不變,人們都樂於使用。墨西哥鷹洋在中國南部、中部各省流通非常廣泛,幾乎成為主幣。上海的外國銀行發行紙幣,在民國八年(1919)以前都以墨西哥鷹洋為兌換標準。
美國曾鑄造貿易銀元,正面是女神坐像,手裡拿著一枝花,背面是鷹像。美國想用貿易銀元來爭奪墨西哥鷹洋的地​​位。但是,因為美國貿易銀元的成色不高而最終失敗了。
其它相關
1927年9月9日,共產黨人毛澤東領導了著名的湘贛邊秋收起義。10月,起義軍沿羅霄山脈南下,到達井岡山地區,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朱德率領南昌起義的餘部和湘南農民武裝到達井岡山地區,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兩軍會師後,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從此,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不斷鞏固擴大。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不斷鞏固擴大,引起國民黨政府的恐慌。國民黨政府派軍隊“圍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失敗以後,就對井岡山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現金和日用品奇缺,成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紅軍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因為墨西哥鷹洋信譽好,在中國南方許多地方私鑄墨版鷹洋假銀元的很多。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上井岡山的前夕,有個叫謝火龍的人,在江西遂川湘洲設立一家造幣廠,鑄造墨版鷹洋。紅軍三十二團副團長王佐是江西遂川人。受王佐的教育啟發,謝火龍的造幣廠開始為革命根據地服務。1928年5月,湘贛邊界蘇維埃政府成立後,造幣廠遷到井岡山的上井村,成為由王佐負責的紅軍造幣廠。紅軍造幣廠用打土豪和戰爭中繳獲的銀飾品和銀器鑄造銀元。銀元版式只有直線形邊齒的墨版鷹洋一種。為了表示工農蘇維埃政權鑄造的銀元與市面上流通的各種墨版鷹洋假銀元的區別,紅軍造幣廠在鑄好的墨版鷹洋上鑿下“工”字印跡,被稱為“井岡山工字銀元 ”。1929年1月,井岡山根據地失守,井岡山工字銀元停止發行。
1929年4月,江西興國縣農民陳志美等人,在興國縣東村鄉開辦起陳氏“花邊廠”,仿製英國貿易洋錢。到8月,陳氏“花邊廠”被東村鄉農民協會接管,1930年夏,改為興國縣蘇維埃政府造幣廠,1931年5月,又改為江西省蘇維埃政府造幣廠,鑄造墨版鷹洋、孫中山頭像銀元和袁世凱頭像銀元三種。由於製造銀元的工具簡陋,產品外觀較為粗糙,然而銀質較純,群眾願意使用,當時在江西寧都、於都一帶流通得很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紅色區域內現金短缺的困難。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為了建立獨立自主的貨幣制度,以原江西省蘇維埃政府造幣廠為基礎,在江西瑞金縣洋溪村正式成立了中央造幣廠,廠長是謝日東。中央造幣廠除了創制、發行中華蘇維埃政府自己的一套貨幣外,要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適應發展對白區貿易的需要,必須繼續生產銀元。
1932年3月27日,紅軍在福建上杭擊敗國民黨軍隊鐘紹奎部,繳獲了一套鑄幣機和鋼模,迅速送到瑞金。從此以後,中央造幣廠開始採用機器鑄幣。機器鑄幣採取“歇人不歇馬”的一天三班制。一天可以生產四五千塊銀元。鑄造的仍然是墨版鷹洋、孫中山頭像銀元和袁世凱頭像銀元。鑄好的銀元用鋼印戳鑿上“工人”二字,戳鑿的位置或面或背,沒有一定規矩。鑄好的銀元以500塊一箱向中央輸送。中央蘇維埃共和國用這些銀元從白區換回大量急需的物資。
----------------------
紋銀
紋銀,又稱松紋[1]中國明朝貨幣單位名稱,明代所謂的紋銀成色在98%以上[2]。
紋銀並非實際的銀兩,而是用於折算各種成色的金屬銀的一種記帳貨幣單位,即虛銀兩,包括關平、庫平、市平、漕平等種類。

採用紋銀作為貨幣單位的原因在於,中國古代實際流通的銀兩成色不一,名目眾多,有「元絲」、「青絲」、「白絲」、「水絲」、「西鏪」、「石鏪」、「柳鏪」、「茶花」、「茴香」、「單傾」、「雙傾」等多種名色,這些種類不同的金屬銀需要折算為全國統一的計量單位,以便於統計稅收。
換算
按照清朝的官定標準,紋銀的成色為93.5374%,稱「十足成紋」[3]。 清制規定紋銀一兩等於制錢1000文[4],但乾隆朝之後[來源請求],嘉慶年間對英法的鴉片貿易查禁較嚴,中國工藝品及農產加工製品大量輸出,保持很長一段出超的貿易環境,使得白銀大量淨流入而出現銀賤錢貴的情形,18世紀末曾達到一兩銀換七、八百銅錢的情況,此後的四十年因大量鴉片叩關,道光年間則需要一千六百文才能換一兩白銀的錢賤銀貴的現象。[5]
其他流通銀
在實際流通領域中的金屬銀,成錠者稱「寶銀」,即鑄成元寶形式的銀錠。寶銀的成色通常全都高於紋銀。由於各地寶銀成色不一,因此在其前面冠以地名,或升水標準,如蘇寶銀、武昌寶銀,足寶、二四寶、二五寶、二六寶等等。
「二四寶」即每五十兩升水(即溢價)二兩四錢,一錠五十兩的「二四寶」銀錠折算為五十二兩四錢標準紋銀。
沒落
鴉片戰爭之後,銀兩、銀元在中國同時流通,但官方統計賦稅、制訂預算、對外賠款時仍使用庫平兩和關平兩紋銀作為計量單位。1933年國民政府宣布廢兩改元,紋銀退出流通領域。
-------------
「紋銀」「白銀」跟「925銀」之間有什麼分別?

訪間賣銀飾

都會見到背後會刻有925或者紋銀的字樣

而「紋銀」「白銀」跟「925銀」之間有什麼分別?
所謂的925銀就是在100g當中

純銀占92.5g的銀製品白銀的話

因為這詞有些含糊且包含過廣有幾種情形1.只要這個銀製品含有銀成分且為銀白色者稱白銀2.為白K銀而紋銀的話是用於古代貨幣的名稱因為成色好的銀子

錠面上會呈現水波狀的細絲紋路因此好品質的銀子又稱[紋銀]這是過去使用銀兩的標準成色據今化驗

純度約為93.5% 參考資料 中國貨幣傳奇.可茿書房

紋銀是什麼,紋銀戒指,紋銀價格,紋銀手環,紋銀價值,什麼是紋銀,紋銀保養,紋銀價錢,紋銀怎麼洗,紋銀如何保養紋銀,白銀,訪間,銀飾,銀白色,含糊,製品,5g,銀兩,情形
-----------------
紋銀:全稱為“戶部庫平十足紋銀”,是清朝法定銀兩標準成色,清廷規定繳納錢糧等都以紋銀為標準,其他銀兩均須按成色折合計算。
中文名 紋銀 全 稱 戶部庫平十足紋銀 成 色 93.5374 朝 代 清朝 作 用 作為繳納錢糧的標準 實 質 記賬貨幣單位
目錄1 名詞解釋 2 相關知識 3 畫師紋銀 ▪ 基本資料 ▪ 訪談
名詞解釋編輯
紋銀的成色是93.5374。較近代中國各地流通的寶銀成色為低,所以寶銀折成紋銀 ​​時例須升水。習慣上每百兩紋銀鬚升水6兩才等於足銀。當時作為貨幣的白銀,還有一個成色的問題。成色是指銀質貨幣、飾品和器物的含銀純度,又稱銀色。銀兩的成色,自古即不統一。清朝民間使用的白銀,成色自很低直至所謂十足都有。各地所鑄的寶銀成色各不相同,如有二四寶、二五寶、二六寶、二七寶等。但銀兩在流通時又必須計算其成色,為了適應這種需要,清朝政府規定了一種全國性的假想標準即紋銀,其成色是935.374‰,它是清朝法定的一種銀兩的標準成色,僅是一種種標準,實際上並無實銀。民間完納錢糧,即以紋銀為標準,其他銀兩須各按成色折合計算。當時認為紋銀成色很高,故有“十成足紋”之稱,其實其成色比各地流通的寶銀成色為低。所以將寶銀折成紋銀 ​​時,例須升水。這種升水是指成色較高的寶銀折合為紋銀時,在比價上的提高。例如,二四寶銀就是說五十兩重的寶銀,在流通時要升水二兩四錢,等於五十二兩四錢的紋銀。換句話說,也就是五十兩重的二四寶銀所含的純銀,等於五十二兩四錢紋銀所含的純銀。
紋銀在推動當時的社會進步、改善經濟結構、促進民生髮展及國際商品貿易等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凡貨幣行使,大抵數少則用錢,數多則用銀。其用銀之處,官司所發,例以紋銀,幾商民行使,自十成至九成、八成、七成不等。遇有交易,皆按照十成足紋,遞相核算。” [1]
相關知識編輯
紋銀並非實際的銀兩,而是用於折算各種成色的金屬銀的一種記賬貨幣單位,即虛銀兩,包括關平、庫平、市平、漕平等種類。按照清朝的官定標準,足色紋銀的成色為93.5374%,稱為“十足成紋”。清製規定紋銀一兩等於製錢1000文,但乾隆朝之後,由於私鑄劣錢增多和白銀外流,經常出現錢賤銀貴的現象。
採用紋銀作為貨幣單位的原因在於,中國古代實際流通的銀兩成色不一,名目眾多,有“元絲”、“ 青絲 ”、“白絲”、“水絲”、“西鏪”、“石鏪”、“柳鏪”、“茶花”、“茴香”、“單傾”、“雙傾”等多種名色,這些種類不同的金屬銀需要折算為全國統一的計量單位,以便於統計稅收。
在實際流通領域中的金屬銀,成錠者稱“寶銀”,即鑄成元寶形式的銀錠。由於各地寶銀成色不一,因此在其前面冠以地名,或申水標準,如蘇寶銀、武昌寶銀,足寶、二四寶、二五寶、二六寶等等。“二四寶”即每五十兩貼水二兩四錢,一錠五十兩的“二四寶”銀錠折算為五十二兩四錢標準紋銀。寶銀的成色通常全都高於紋銀。鄭觀應《盛世危言 .鑄銀》雲:“紋銀大者為元寶,小者為錠。或重百兩,或重五十兩,以至二、三兩。”
鴉片戰爭之後,銀兩、銀元在中國同時流通,但官方統計賦稅、制訂預算、對外賠款時仍使用庫平兩和關平兩紋銀作為計量單位。1933年國民黨政府宣布廢兩改元,規定所有收付不得再用銀兩,要一律使用銀元。紋銀退出流通領域。
清代云南拾月紋銀五兩牌坊銀錠
清代云南拾月紋銀五兩牌坊銀錠
紋銀手鐲
紋銀又稱``925銀``,紋銀通常是用92.5%銀加入7.5%銅混合成。由於摻入了銅,其製成品在打磨後的光澤比足銀耀眼美麗,而且又因為摻入了銅所以用時間長了就會發紅
-----------
銀在貴金屬中價格最底,是黃金的幾十分之一。在首飾設計中幾乎不用考慮它的成本因素,因此能設計出許多前衛.誇張.豪華.厚實的首飾來滿足追求流行但經濟能力有限的年輕一族。
  首飾用銀可分爲足銀和紋銀兩大類,它們分別如下:
  足銀 含銀量千分數不小于990的稱足銀。由于過于柔軟,容易磨損,因此多用來制造銀幣,而不太適用于首飾制作。
  紋銀 含銀量千分數不小于925的稱紋銀。也稱``925銀``,紋銀通常是用92.5%銀加入7.5%銅混合成。由于摻入了銅,其制成品在打磨後的光澤,比足銀耀眼美麗,因此經常用作首飾材料和銀器皿。
  計算紋銀摻銅量的公式:
  如100克純銀要加入多少克銅,才能達到標准的925紋銀呢?我們可以用以下方法計算,假如加入銅量爲X克,計算式如下:
   925:75=100:X
   X=75x100/925=8.1克
  所以100克純銀加入8.1克銅便成爲標准的925紋銀。
  銀在空氣中加熱不會氧化,但當有水分和亞硫酸氫存在時或在硫化氫的作用下,銀會被硫化而發黑。銀接觸蛋類和其它含硫的食品或橡膠也會變黑,一般所說的銀的氧化,其實是銀的硫化。現在有專用的925銀抗硫化的補口用于銀首飾以減緩硫化發黑,但習慣稱之爲"抗氧化銀"。
  銀首飾打印記以純度千分數前冠以銀或s。例:銀925,S925。(王朝網路 wangchao.net.cn)

----------------------------------------------------

20081118111824216200811181118595242008111811193173420081118111957588  

流入閩南的外國銀幣
發布日期:08-11-18 16:48:57作者:陳阿泉新聞來源:收藏快報新聞點擊: 744
圖1
  宋元時期的泉州和明清時代的廈門、月港都是聞名遐邇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出海口。當時“四方異客,皆集閩南”、“潮回畫楫三千隻,春滿紅樓十萬家”,盛況空前,西方商人每年從閩南購買大量絲綢、茶葉、陶瓷等土特產,從閩南運往大洋沿岸各國,因此就有大量外國銀幣流入閩南各地。
  流入閩南的外國銀幣,種類繁多,各領風騷一個時期,常見的有西班牙、墨西哥、英國、日本銀幣等。最早流入閩南的銀幣,是西班牙十六世紀初手工打製的無規則“切割銀”。這種銀幣成色95%,重27克,幣面印有宗教色彩的十字圖案。1732年,西班牙又鑄造出另一種銀幣,成色93.7%,重27克,圖案是一面皇冠和王徽,另一面是兩根柱子,各繞有綬帶,兩柱之間夾著東西兩半球,上有“皇冠”,下為海水波紋,在幣邊增加滾麥穗花紋,形如圈花,俗稱“花邊地球”。1772年後,西班牙換鑄“本洋雙柱”銀幣,成色改為90.2%,重27克,幣面按不同時期鑄有西班牙查理三世、四世、費迪南七世皇帝肖像;以上三種銀幣重量係指一元型,半元型重等於一元型一半。從一元型直至五分型小幣,在十八世紀中期以前,曾廣泛流通於閩南(如圖1)。

 

圖2
  墨西哥銀幣,俗稱“鷹洋”,成色90%,重2​​7克,幣面模印一隻矯健的雄鷹,叼著一條蛇,兀立於茁壯的仙人掌上。這種銀幣,自清道光年間開始流入閩南,不久就取代西班牙雙柱銀幣的地位,一度成為閩南市場上的標準貨幣(如圖2)。

 

圖3
  英國銀幣,俗稱“站洋”,成色90%,重2​​6克,幣面有一位海神戴頭盔,持杖站立,下放一米字盾,旁邊有一艘遠航帆船放洋圖,背面是一壽紋圖。這種銀幣華人拒用,時短時續,也流通二十多年(如圖3)。

 

圖4
  日本銀幣,俗稱“龍洋”,成色91%,重27克,製作精細,中文標值。幣面繪有一條飛龍,並紀成色。背面有太陽、櫻花圖案。閩南人崇龍,民眾樂於儲存,加之閩南風俗,嫁娶需要“龍洋”滾床或焊成八卦吊掛於蚊帳裡驅邪,寄寓來年生個“龍子”(如圖4)。
  外國銀幣具有計數簡單、成色好、使用方便等特點,因而商民樂用。這幾種外國銀幣大量地向閩南輸入,以成色90%左右的銀幣和成色95%以上的國內紋銀等量流通,導致紋銀外流,利權外溢,嚴重損害了國家權益,加速了封建社會及其幣制的崩潰,刺激了中國幣制的改革。

------------------

----------------------------------------

英國"站人"(或稱為之站洋)貿易銀元
這是一枚清末流行于中國的外國銀元,英國"站人"(或稱為之站洋)貿易銀元,由於當時英國禁止本國錢幣退場門,所以流入中國的英國銀元一般都是在印度孟買和中國香港鑄造的。你所持的是應該是孟買鑄造的銀元,圖案為不列顛尼亞女神手持叉杖的站像,右手執戟,左手提盾,所以被稱為“站洋”,左右為馬來文“壹圓”,重量26.95克,成色90%。從1895年以後開鑄製造.發行后最初流通于粵、桂兩省,1900年以後北方開始使用,特別在京津地區更為盛行,佔領了我國自南到北的大部分地區,換取了大量的白銀。 從市地情況看,一般品每枚在80元-150元。原光(未流通好品象)幣極少,價格都在百元及數百元。 英國"站洋",據史料記載和存世實物版別統計,現已知: (1)無暗記版,有五年,即1895,1897,1900,1925,1930年; (2) 1902年"站洋"從現有版式上看,已知的均為有暗記版;暗記分為陰文"B"和陰文"C",鑄造量分別為30404499枚(B)和1266618枚(C); (3) "站洋"1902年無暗記版 .數量稀少. 站洋的不同版別多寡數量極其不均,個別稀少年號、稀少暗記是名副其實的珍品,如1935、1921、1934等年號極少,1904、1913、1925、1929、1930等年號也屬稀少品,其它年號則見仁見智,說法不一了;在暗記版中,則根據不同年號情況以“B”版和無字版較為常見,當然不同年號情況各異絕非能夠一言以蔽之,從普遍情況看“C”版屬于稀缺品,其它暗記版別更加不可得見了。 暗記版的,最普通的是“B”字版,主要是在槍戟的叉尖上有陰文“B”字,一般肉眼便可觀察,借用放大鏡效果更好,“B”版非常普遍,在該幣有發行的23個年頭中,除了1925年未發現有暗記版式外,其它年號均有暗記版站洋,而且以普通“B”字版最為常見;據載還有“2B”、“6B”、“0B”等陰文者;另有“C”版者,此暗記在站人正面盾牌與褲裙交界的下方三角內,船下波浪也與其它有別。 無暗記版,即在站洋的正背面無任何暗記,當然僅僅憑槍戟的叉間上無“B”是不能判斷是否無暗記版別的,真正鑄造發行無暗記版的站人銀幣的年號只有5個,即1895、1897、1900、1925、1930年等,這一點應當注意。

該幣版式繁多,計有61種,從1895年開始發行至1935年結束,歷時41年,除1905、1906、1914-1920、1922-1924、1926-1928、1931-1933年未發行外,共發行了23個年代,計61種版式。從版式上看,可分為4類︰一是無暗記版的,有5年,即1895、1897、1900、1925、1930年;二是有暗記版的,在該幣發行的23年中,除1925年外其餘各年號均有暗記,有的是陰文“B”,有的是陰文“C”等等,其暗記,銀幣正面武士持戟的叉頭中國一個的頂部,需借助5倍以上的放大鏡方可看到,三是精鑄版的,有15個年號;四︰騎字版的。
對英國站人銀元,流傳著這樣一句話“8珍難尋,普B常見”。被稱為8大罕見珍品的是︰1921年的B字版,存世僅6枚;1935年的B字版,存世15枚;1900年的無記版;1900年的C字版,1896年的B字版,1895年的無記版,1895年的D字版,1913年的B字版。以上8珍已很難尋覓到,現下常見的大都是普B版。

2015-08-27_162647下載 (27)imafgdfggesimagestrtrtimageshtu661948958_m661949417_m661952481_m661952581_m661953609_m661954056_m661949986_m661950417_m661950682_m661951065_m  

英國貿易銀元
同義詞 站洋一般指英國貿易銀元
1895年,英國政府利用印度的孟買,加爾各答的造幣廠鑄造了新的貿易銀元,俗稱“站人”。“站人”銀元先後在英國倫敦、印度孟買和加爾各答等兩國三地製造,集英文、中文、馬來文等三國文字於一體,這在世界鑄幣史上是非常罕見的。特別是將中國古老的篆字記於外幣之上,令人啼笑皆非。它不僅反映了一段扭曲的歷史,而且反映了英國及其英殖民地國家,一個特殊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書法的發展變化。所以,“站人”遠遠超過一個國家,一種銀幣的文物價值。“站人”銀元圖案精美,內涵深邃。正面一名武士,站立岸頭,傲視世界。左手持米字盾牌,右手執三叉戟,意為能攻能守,戰無不勝。珠圈下左右兩側分列英文ONE-DOLLAR(壹圓),下方記載年號。背面中央有中文篆體“壽”字,上下為中文行體“壹圓”,左右為馬來文“壹圓”。“站人”銀元含銀量90%,直徑39毫米,重量26.95克。最初流通於粵桂兩省,1900年以後北方開始使用,京津較為流行。
中文名 英國貿易銀元 外文名 The British trade dollar 別 名 站洋 發行時間 1895-1935
目錄1 歷史背景 2 版別介紹
歷史背景
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清政府腐敗無能,無法抵禦外敵侵略,先後與外國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外國列強為了在華爭奪利益,幾十個國家的銀元先後湧入中國,通過不公平貿易,換取我國大量白銀。
“站人”銀元,是清末民初時期,由英國鑄造,在中國廣泛流通的外國貨幣之一。“站人”銀元進入我國後,開始在廣東、廣西一帶流通,因其製作精美,含銀量高,深得商民喜愛。英國政府看到“站人”銀元在中國有利可圖,便大量鑄造,大量輸入。不久,“站人”銀元便在中國大部分地區使用,尤以北京,天津為盛。當時,在中國流通的外國貨幣中,“站人”銀元已佔相當大比例,使中國白銀源源不斷的流入英國,經貿利益受到嚴重損害。“站人”銀元作為一種歷史載體,記錄了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人民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屈辱歷史。研究在中國流通的外國貨幣,對於我們了解外國列強利用銀元貿易,掠奪中國財富的罪行,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866年,英國為驅逐鷹洋,在香港造幣廠鑄造發行了一套香港銀幣,一元的正面是維多利亞女王像,上下英文“VICTORIAQUEEN(維多利亞女王)”,背面中央壽字紋,旁有英文“香港一元ONE DOLLAR HONGKONG”,下為紀年。因香港銀元的成色低於鷹洋,需折扣使用,難以廣泛推廣。1868年香港造幣廠倒閉,設備轉售於日本。香港銀幣僅鑄200萬元。該幣俗成“香洋”。
民國元年1912年英國造貿易銀元俗稱“站人,站洋 ”,屬美品,1895年,英國政府利用印度的孟買、加爾各答的造幣廠鑄造了新的貿易銀元,俗稱“站人”。銀元正面中央是一持戟、盾的武士,上端在武 ​​士左右有英文幣值“ONE DOLLAR(一元)”,下有紀年;背面中央為壽字紋,上下為中文“壹圓”,左右為馬來文“壹圓”。站洋是英國在印度發行的貿易銀幣,嚴格算來屬於英國本土貨幣體系,標準稱謂應該是“英國貿易銀元”,重26.95克,成色900,只是國內俗稱“站洋”。專供具相當財力及專業愛好者收藏。
英國"站洋",據史料記載和存世實物版別統計,現已知:
(1)無暗記版,有五年,即1895,1897,1900,1925,1930年;
(2) 1902年"站洋"從現有版式上看,已知的均為有暗記版;暗記分為陰文"B"和陰文"C",鑄造量分別為30404499枚(B)和1266618枚(C); (3) "站洋"1902年無暗記版.數量稀少.
站洋的不同版別多寡數量極其不均,個別稀少年號、稀少暗記是名副其實的珍品,如1935、1921、1934等年號極少,1904、1913、1925、1929、1930等年號也屬稀少品,其它年號則見仁見智,說法不一了;在暗記版中,則根據不同年號情況以“B”版和無字版較為常見,當然不同年號情況各異絕非能夠一言以蔽之,從普遍情況看“C”版屬於稀缺品,其它暗記版別更加不可得見了。
暗記版的,最普通的是“B”字版,主要是在槍戟的叉尖上有陰文“B”字,一般肉眼便可觀察,借用放大鏡效果更好,“B”版非常普遍,在該幣有發行的23個年頭中,除了1925年未發現有暗記版式外,其它年號均有暗記版站洋,而且以普通“B”字版最為常見;據載還有“2B”、“ 6B”、“0B”等陰文者;另有“C”版者,此暗記在站人正面盾牌與褲裙交界的下方三角內,船下波浪也與其它有別。
無暗記版,即在站洋的正背面無任何暗記,當然僅僅憑槍戟的叉間上無“B”是不能判斷是否無暗記版別的,真正鑄造發行無暗記版的站人銀幣的年號只有5個,即1895、1897、1900、1925、1930年等,這一點應當注意。
版別介紹
英國站人貿易銀元,融中、英、馬三國文字“壹圓”於一體,在世界鑄幣史上是少有的,為此,深受錢幣收藏家喜愛。
該幣版式繁多,初步統計,發現“​​站人”銀元共有6個版別,72個品種。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發展,品種和版別可能還會進一步增加。
從1895年開始發行至1935年結束,歷時41年,除1905、1906、1914-1920、1922-1924、1926-1928、1931-1933年未發行外,共發行了23個年代。
(一)、B 版。共有23個年號。即1895B、1896B、1897B、1898B、1899B、1900B、1901B、1902B、1903B、1904B、1907B、1908B、1909B、1910B、1911B、1912B、1913B、1921B、1925B、1929B、1930B、1934B、1935B。
(二)、C 版。共3個年號。即1900C、1901C、1902C。
(三)、無鑄記版。共8個年號。即1895、1896、1897、1898、1900、1903、1925、1930。
(四)、精鑄版。共15個品種。即1895B、1895無鑄記、1896B、1897B、1897無鑄記、1898B、1899B、1900無鑄記、1903無鑄記、1904B、1921B、1929B、1930B、1934B、1935B。
(五)、改刻版。共15個品種。即1897/6B、1900/1000B、1900/890B、1901/0B、1903/2B、1904/898B、1904/3B、1904/0B、1908/3B、1908/7B、1909/8B、1910/00B、1911 /00B、1913/2B、1929/1B。
(六)、金幣。此幣為1962年鑄造,共8個年號。即1895B、1896B、1897B、1898B、1899B、1900B、1901B、1902B。此幣製作精美,鏡面效果,深得藏家喜愛。
---------------------
在網拍買的一枚俗稱站洋的香港貿易銀~ @ 阿米仔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V2nnsm
----------------
1895年,由於英國限制本土銀幣的流出,所以英國政府在印度的孟買、加爾各答的造幣廠鑄造了新的貿易銀元,用於英國在亞洲的貿易,因此嚴格說來仍然屬於英國銀幣,標準稱謂為「英國貿易銀元」。銀元正面中央是一持戟、盾的不列顛女神(國內因此俗稱「站洋」或「站人」),上端在女神左右有英文幣值「ONE DOLLAR」(一元),下有紀年;背面中央為壽字紋,上下為中文「壹圓」,左右為馬來文「壹圓」。重量26.9568克,成色90.0%。該幣發行后廣泛流通於亞洲各國,尤其是東亞、東南亞地區,進入中國后最初流通於粵、桂兩省,1900年以後北方開始使用,特別在京津地區更為盛行,佔領了中國自南到北的大部分地區。 由於當時香港並未發行過壹圓銀幣,且該幣在香港一度獲得法定流通資格,因此廣東部分地區也習慣稱為「香港壹圓」或者「港光」。
英國"站洋",據史料記載和存世實物版別統計,現已知:
(1)無暗記版,有五年,即1895,1897,1900,1925,1930年;
(2) 1902年"站洋"從現有版式上看,已知的均為有暗記版;暗記分為陰文"B"和陰文"C",鑄造量分別為30404499枚(B)和1266618枚(C); (3) "站洋"1902年無暗記版 .數量稀少.
站洋的不同版別多寡數量極其不均,個別稀少年號、稀少暗記是名副其實的珍品,如1935、1921、1934等年號極少,1904、1913、1925、1929、1930等年號也屬稀少品,其它年號則見仁見智,說法不一了;在暗記版中,則根據不同年號情況以「B」版和無字版較為常見,當然不同年號情況各異絕非能夠一言以蔽之,從普遍情況看「C」版屬於稀缺品,其它暗記版別更加不可得見了。
暗記版的,最普通的是「B」字版,主要是在槍戟的叉尖上有陰文「B」字,一般肉眼便可觀察,借用放大鏡效果更好,「B」版非常普遍,在該幣有發行的23個年頭中,除了1925年未發現有暗記版式外,其它年號均有暗記版站洋,而且以普通「B」字版最為常見;據載還有「2B」、「6B」、「0B」等陰文者;另有「C」版者,此暗記在站人正面盾牌與褲裙交界的下方三角內,船下波浪也與其它有別。
無暗記版,即在站洋的正背面無任何暗記,當然僅僅憑槍戟的叉間上無「B」是不能判斷是否無暗記版別的,真正鑄造發行無暗記版的站人銀幣的年號只有5個,即1895、1897、1900、1925、1930年等,這一點應當注意。

------------------

==========================

不把錢當錢看?美國人一年隨手丟棄金額 竟高達19.6億
By 三立新聞網, www.setn.com查看原始檔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雖然說1元、5元掉在地上都不一定有人會撿,但若是把這些不起眼的零錢累積起來,也是一筆可觀的數目!日前美國一家焚化業者就在垃圾堆中發現各種面額的硬幣,他們將這些硬幣累積起來後,發現金額竟然高達36萬美元,相當於1144萬台幣!


▲圖/翻攝自《bloomberg》

據《彭博》報導,美國費城一家焚化業者「Covanta」,5年來利用吸鐵及其他設備,在垃圾中吸起超過200萬噸金屬製品,其中包含湯匙、叉子、鐵罐和錢幣等等,而光是硬幣,他們一年就撿起超過36萬美元,因此回推全美,估計美國人一年在無意間丟棄的金額就高達6180萬美金(約19.6億台幣)。

「Covanta」公司表示,由於之前還會有鑄幣廠願意回收這些硬幣,重新融化製成新的硬幣,但自從去年當局禁止鑄幣廠對外收購舊硬幣後,他們現在只能將這些被丟棄的硬幣放在桶子裡,但由於數目過大,已經造成他們的困擾。

「Covanta」公司的主管說,這些錢既無法熔掉再製,又無法存進銀行裡,現在只期盼當局能夠想想辦法,看這些硬幣該如何處置。


賺翻!面額3元的硬幣 拍賣會成交價破4000萬
賺翻!面額3元的硬幣 拍賣會成交價破4000萬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bit.ly/2NgT5RM
美國一枚面額10美分(約新台幣3元)的硬幣,在拍賣會上竟以132萬美元(約新台幣4147萬元)售出。(圖擷自PCGS推特)
2019-08-24 10:58:47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賣很大!美國一枚面額10美分(約新台幣3元)的硬幣,在拍賣會上竟以132萬美元(約新台幣4147萬元)售出,買主是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MLS)皇家鹽湖城隊的老闆漢森(Dell Loy Hansen)。
據《CNN》 報導,該款硬幣為1894-S巴伯10美分(1894-S Barber dime),至今只剩24枚流傳於世,是雕刻家巴伯(Charles E. Barber)為美國鑄幣局專門設計的
硬幣鑑定商PCGS證明,舊金山鑄幣廠於1894年6月9日製造了這枚硬幣。在此之前,硬幣曾被NBA湖人隊已故老闆巴斯(Jerry Buss)所收藏,並於1988年拍賣出去。
錢幣商Stack's Bowers Galleries近日舉行的拍賣會上,則由漢森成功得標買下硬幣,他是個狂熱的硬幣收藏家,正努力收集美國鑄幣局從1792年到現在所製造的每一枚硬幣,目前他只差6個就能達成目標,但這6枚沒有在市場上流通。
事實上,漢森這次並不算花太多錢,因為2016年有一枚1894-S硬幣以近200萬美元(約新台幣6284萬元)的價格賣出。
賺翻!面額3元的硬幣 拍賣會成交價破4000萬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bit.ly/2NgT5RM
該款硬幣為1894-S巴伯十美分(1894-S Barber dime),至今只剩24枚流傳於世。(圖擷自PCGS推特)


佛頭銀
嘉慶14年(1809)哆囉嘓社卓加猫哖以166大元佛頭銀典讓給洪姓承墾人,土地大約座落在台南東山北馬許秀才之間的「北勢」附近。典契土地交易的錢幣佛頭銀非常可能就是圖示墨西哥鑄造的西班牙8 REAL 銀幣,銀幣兩面被當時的金銀鋪打上了專有的印記。
註記:
錢幣圖片作者拍照。
卓加猫哖典契圖片取自東山鄉志。荷西時期與平埔年代 | Facebook https://bit.ly/3xsBbk5

221149941_3918041094972920_6552457637878862493_n231980720_969509103839495_1558129736451665542_n222567632_3918067761636920_1467426109663675983_n225796543_3918067514970278_6562793221216540783_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