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聖帝君覺世真經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又稱《覺世篇》、《覺世寶訓》,簡稱《覺世經》,成書年代不詳,一般認為是清初:「相傳康熙七年夏,降乩於沃鄉之樁園,授之王貞吉等,帝親製序」[1]。自十八世紀以後,《感應篇》、《陰騭文》與《覺世經》三部最受尊崇的善書,結集一起以「三聖經」之名刊行。《覺世經》與《感應篇》、《陰騭文》兩部最具影響的善書並列一起,成了民間宗教的「聖經」,足以說明其重要地位。
《覺世經》是關帝降筆的訓示之語,全文約640餘字,撰作要旨是使世人醒悟,俾知改過遷善。在內容方面,與《感應篇》相比,《陰騭文》的佛教色彩比較濃厚,而《覺世經》儒教的色彩比較強烈,好比開首兩句強調忠孝節義為立身之本,要人們遵行:「帝君曰: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之事」。我們閱讀《覺世經》[2],可細分為六章,現略述如下:
第一章由「帝君曰」至「禮神明」句,是全篇綱領,勸人要為善去惡,忠孝節義乃人道之大綱;
第二章由「孝祖先」至「教子孫」句,說明倫常之道是為善之先務;
第三章由「時行方便」至「吉星照臨」句,指陳眾善之事,望人奉行以召福報;
第四章由「若存惡心」至「遠報子孫」句,詳言為惡致禍之事,明其報之不爽;
第五章由「神明鑒察」至「作惡禍臨」句,承上二章福善禍淫之說,回應首章神明握鑒察之柄,以警人悔悟;
第六章由「我作斯語」至「眾善奉行,毋怠厥志」句,著墨福善之事,勉人奉此篇而行。
註釋本
《覺世經》是關帝善書之中流通最廣的一部,對經文既有文字註證,也有繪圖解說。據《關帝事蹟徵信編》、《古今善書大辭典》等書,及北京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圖書室、廣州中山文獻館館藏,十八至二十世紀上半葉有以下多種註釋本:
乾隆十年(1745年)夏綸撰《覺世篇註證》;
乾隆三十年沈維基撰《覺世寶訓圖說》[3];
道光五年徐謙纂輯《覺世真經闡化編》;
《覺世經註證》咸豐元年潘恩誥自序,姑蘇彭氏原本,收進吳引孫輯《有福讀書堂叢刻》,《藏外道書》所收即據此版本;
《覺世經圖說》(另名《求福編》),姑蘇彭氏原本,毘陵李淦寫圖,道光年間前==成書==
咸豐年間黃啟曙彙輯《覺世真經註證》,收進《關帝文獻匯編》第六冊,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出版;
鄧潤川註證《覺世經註證》,光緒三十年序;
楊鍾鈺編《覺世寶經中西彙證》,1937年刊。
傳播
《覺世經》等關帝善書的傳播不僅限於書面文字,還有繪圖、歌謠、講說、演戲、碑刻等方面,可見勸善方式的多樣化,以下就宣講誦讀關帝經文的場合與關帝廟的場所兩方面加以說明。
首先是講善書,對窮鄉僻壤識字不多的民眾來說,宣講的教化與娛樂作用,並不亞於書面文字。日人直江廣治於1940年代在山西碰上講善書人在鄉村宣講,認識到口頭講說對關帝信仰普及的影響:「在太原,我曾經看到兩個一起流動講善書的女人,……善書中有《關聖帝君覺生真經》[4]等與關帝有關的東西,這是值得注意的。關帝信仰的普及有種種原因,許多人已經研究了這一問題。我認為,關帝信仰能夠到達偏僻的村落,能夠普及到如此程度,以及直至今天村民們仍對關帝持有誠篤的信仰,所有這些都不能忽視前述說書人和講善書人流動於鄉村所產生的影響」[5]。值得注意的是,《覺世經》等善書也成為清代後期義學、家塾蒙學教材。如咸豐年間塾師在課餘講解《覺世經圖說》:「塾師史慎庵先生以兒輩初授讀,暫輟夜課,借得《覺世經圖說》一書,「於燈前月下為兒輩按圖講解」[6]。誦讀《覺世經》,還見於祭祀關帝的禮儀之中。十七世紀在日本長崎的華僑將關帝視為守護神,據記載,祭祀關帝儀式甚隆重,除了擺設祭品、舞龍等酬神活動外,還請僧或道誦讀《覺世真經》[7]。
遍布各地的關帝廟,也有助關帝善書的傳播。如十九世紀以來北京前門關帝廟,除了是善信拜神求簽之地,也是「捨善書」的集中地。據《都門雜詠》載:「每月初一、十五,各廟多捨善書,惟前門關帝廟更多」。直江廣治於1940年代到山西解州的關帝廟,在廟前路邊看見有善書出售。筆者前往泉州考察,在通淮關帝廟內看到道光二十年蘇廷玉書的《覺世真經》,刻石存於壁上。關帝善書不僅在中國流通,在日本、韓國、越南也有刊行流傳。《覺世真經》早在1730年於日本再版,北海道的華僑團體──中華會館尊奉關帝,把《覺世真經》全文雕刻在中華會館內關帝祭壇背後的木板屏風上[8]。
小結
清代各地普遍信仰關帝,除了朝廷的崇祀、小說曲藝的渲染、神跡傳說外,關帝降筆著成善書的流通,也是其中一項主要因素。日本學者窪德忠在《道教入門》一書中認為:「關帝信仰所以如此廣泛,這與《三國演義》的普及,《關聖帝君覺世真經》這本善書的存在,以及扶乩時往往出現關帝神的旨意等不無關係」。關帝善書,以《覺世經》與清中葉成書的《明聖經》為主體,加上對經文的的註釋書,靈驗記、靈簽、散篇的勸善文,自通都大邑至窮鄉僻壤皆有流傳。其中《覺世經》與《感應篇》、《陰騭文》編集為「三聖經」,關帝善書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
帝君曰。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
方於人道無愧。可立身於天地之間。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
身雖在世。其心己死。是謂偷生。凡人心即神。
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
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獨。勿謂暗室可欺。
屋漏可愧。一動一靜。神明鑒察。十目十手。理所必至。
況報應昭昭。不爽毫髮。淫為萬惡首。孝為百行原。
但有逆理於心有愧者。勿謂有利而行之。
凡有合理於心無愧者。勿謂無利而不行。
若負吾教。請試吾刀。
敬天地。禮神明。奉祖先。孝父母。守王法。重師尊。
愛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鄉鄰。別夫婦。教子孫。
時行方便。廣積陰功。救難濟急。恤孤憐貧。偷修廟宇。
印造經文。捨藥施茶。戒殺放生。造橋修路。矜孤拔困。
重栗惜福。排難解釋。捐資成美。垂訓教人。冤仇解釋。
斗秤公平。親近有德。遠避凶人。隱惡揚善。利物利人。
回心向道。改過自新。滿腔仁慈。惡念不存。一切善事。
信心奉行。人雖不見﹐神已早聞。加福增壽。添子益孫。
災消病減。禍患不侵。人物咸寧。吉星照臨。若存惡心。
不行善事。淫人妻女。破人婚姻。壞人名節。嫉人技能。
謀人財產。唆人爭訟。損人利己。肥家潤身。恨天怨地。
罵雨呵風。謗聖毀賢。滅像欺神。宰殺牛犬。污穢字紙。
恃勢凌善。倚富欺貧。離人骨肉。間人兄弟。不信正道。
姦盜邪淫。好尚奢詐。不重勤儉。輕棄五穀。不報有恩。
瞞心昧己。大斗小秤。假立邪教。引誘愚人。詭說升天。
歛財行淫。明瞞暗騙。橫言曲語。白日咒詛。背地謀害。
不存天理。不順人心。不信報應。引人作惡。不修片善。
行諸惡事。官司口舌。水火盜賊。惡毒瘟疫。生敗產蠹。
殺身亡家。男盜女淫。近報在身。遠報子孫。神明鑒察。
毫髮不紊。善惡兩途。禍福攸分。行善福報。作惡禍臨。
我作斯語。願人奉行。言雖淺近。大益身心。戲侮吾言。
斬首分形。有能持誦。消凶聚慶。求子得子。求壽得壽。
富貴功名。皆能有成。凡有所求。如意而獲。萬禍雪消。
千祥雲集。諸如此福。惟善可致。吾本無私。惟佑善人。
眾善奉行。毋怠厥志。
關聖帝君覺世經全文終
註:讀誦時 "吾" 及 "我" 字應讀作 "帝" 字
-------------------------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 及其靈驗事蹟 @ 妙法蓮華觀世音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XCqCXr
關聖帝君在中國民間信仰者極為普及,是道教中赫赫有名的威武神明,亦是佛教裡的一尊大護法菩薩,據《佛祖統記》卷六智者傳記載:隋天台智者大師來到荊州,一日於定中見關羽、關平將軍父子顯靈,蒙大師以佛法教化,並向大師求受五戒,誓願生生世世護衛佛法,至此成為佛教護法迦藍菩薩。寺院中常見菩薩與韋馱尊天護法菩薩,分立佛陀左右。
在道家、儒家視伽藍菩薩為「忠義」的象徵,尊稱為「關聖帝君」。於道家,又稱「蕩魔真君」、「伏魔大帝」、「恩主公」。於儒家,因精通儒家經典,為儒家的文衡帝君,關聖帝君是唯一為佛、道、儒三家所共同尊崇的菩薩。
關聖帝君亦被稱為『伏魔大帝』,大眾若感到居家有邪靈鬼魅等作祟,只要誠心敬禮供奉、讀誦此經、祈求關聖帝君,必能得到關聖帝君的威靈護佑也。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
伽藍讚
伽藍主者 合寺威靈 親承佛敕共輸誠
擁護法王城 為翰為屏 梵剎永安寧
南無護法藏菩薩摩訶薩(三稱)
摩訶般若波羅密多 (三稱)
南無伽藍尊者關聖帝君(三稱)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
帝君曰: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方於人道無愧,可立身於天地之間。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身雖在世,其心已死,可謂偷生。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獨,勿謂暗室可欺,屋漏可愧。一動一靜,神明鑒察,十目十手,理所必至。況報應昭昭,不爽毫發。淫為諸惡首,孝為百行源。但有逆理,於心有愧者,勿謂有利而行之。凡有合理,於心無愧者,勿謂無利而不行。若負我教,罪孽大焉 !
敬天地,禮神明。奉祖先,孝雙親。守王法,重師尊。愛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鄉鄰。別夫婦,教子孫。時行方便,廣積陰功。救難濟急,恤孤憐貧。創修廟宇,印造經文。舍藥施茶,戒殺放生。造橋修路,矜寡拔困。重粟惜福,排難解紛。捐資成美,垂訓教人,冤仇解釋,鬥秤公平。親近有德,遠避兇人,隱惡揚善,利物救民。回心向道,改過自新,滿腔仁慈,惡念不存。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雖不見,神已早聞,加福增壽,添子益孫。災消病滅,禍患不侵。人物咸寧,吉星照臨。
若存噁心,不行善事,淫人妻女,破人婚姻,壞人名節,妒人技能,謀人財產,唆人爭訟,損人利己,肥家潤身,恨天怨地,罵雨呵風,謗聖毀賢,滅像欺神,宰殺牛犬,穢溺字紙,恃勢辱善,倚富壓貧,離人骨肉,間人兄弟,不信正道,姦盜邪淫,好尚奢侈,不重儉勤。輕棄五穀,不報有恩,瞞心昧己,大鬥小秤,假立邪教,引誘愚人,托說升天,斂物行淫,明瞞暗騙,橫言曲語,白口咒詛,背地謀害,不存天理,不順人心,不信報應,引人作惡,不修片善,行諸惡事,官司口舌,水火盜賊,惡毒瘟疫,生敗產蠢,殺身亡家,男盜女淫。近報在身,遠報子孫。神明鑒察,毫發不紊。善惡兩途,禍福攸分。行善福報,作惡禍臨。我作斯語,願人奉行。言雖淺近,大益身心。戲侮吾言,斬首分形。有能持誦,消兇聚慶,求子得子,求壽得壽,富貴功名,皆能有成。凡有所祈,如意而獲。萬禍雪消,千祥雲集。諸如此福,惟善可致。吾本無私,惟佑善人。眾善奉行,勿怠厥志。
迴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瞭、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註:誦經時須念伽藍讚與經名、讀誦經文時「吾」 及「我」字應讀「帝」字。
奉行《關聖帝君覺世經》驗
作者:潘一德
〔提要〕
《覺世經》全稱《關聖帝君覺世經》又稱《關聖帝君覺世寶訓》。此經在道教界和社會上流傳廣泛,其經與《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合稱《三聖經》。許多道教界信士均能背誦這三種經書。可見,此經在道教信士中極受重視。 1992年,巴蜀書社出版的《藏外道書 · 戒律善書類》收集在第 4冊 0頁,題《覺世經注證》。
《覺世經》倡導人生在世間,頂天立地,首要盡忠盡孝,立德立功,堅固天生本有良心,仰天無愧,俯地無欺。如此,立於天地之間,生活在世上,才有生機。反之,昧良心,行惡事,雖生猶死。即“身雖在世,是謂偷生。”強調“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不欺自心,即是不欺神。經中認為,人的一舉一動,幽冥處都有神靈監察,不可在人看不到的暗室中欺詐,或作惡事。明處暗處,都要心存正念,力心善事。經中號召世人要“敬天地,禮神明,奉祖先,孝雙親,重師尊,愛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鄉鄰,教子孫,時行方便,廣積陰功。”如此向善,必逢凶化吉,諸事吉祥,冥冥之中,上蒼護佑。天道好還,即天道不負回心向善之人。
本文《覺世經》選自《覺世經注證》。
《關聖帝君覺世經》靈驗記述
《覺世經注證》裏,記述了許多回心向善,得以福報;不修片善,得以惡報的記載,這裡僅選數則,以警世。
一則:南豐劉徹,是一位書生,屢次考試,名落孫山,祈求祖師在夢中告訴原因。一夜,祖師在夢中告訴他說:“你有虧德事,還希望登第。”劉徹訴說:“自己沒有作虧德的事。”祖師說:“你弟欠官府錢財,不能按時交還,死於官府的杖下,不是虧德嗎 ?”劉徹又以弟不賢良作藉口,祖師說:“行道之人,見死不救,更何況他是你的弟弟。你知有位朱軾代納青苗事,而獲善報嗎?”次日,劉徹拜訪朱軾,言談之中談起“青苗事”。朱軾說:“今年我在路上遇見一位從遠方而來的人,他被官府治罪,帶著枷鎖,說欠青苗錢二千五百,限期已滿,無錢歸還,才落今日結局。我得知他這種情景,即用自己的錢還清了他的債,官府將他釋放了。承蒙上天好生之德,我至此事後,連生三子,現都在官府中任職。”劉徹聽後,非常慚愧,如夢初醒。
二則:東漢時有位王純,字少林,曾在京師一處空房中,看見一書生對他說:“我性命保不住了,腰下有黃金十兩,請先生埋葬我的骸骨。”沒等王純問及姓名,這位書生就氣絕了,王純為他營葬後,計費一兩,其餘金全放置在棺下,後來過了好幾年,王純至洛陽在路亭上遇一人,這人自稱姓金,說他有一位兒子在外遊學,數年未返,這人言語非常悲慘,王純自述他遇見書生的事和形貌,這人驚慟地說:“是我兒啊,君大恩未報,天遣相逢,以彰君德啊。”後往京師運棺,所余金全在。王純的行為在當地被傳為佳話,推薦他為茂才,其子孫後來也顯貴於世。有人在私下問王純說:“你在當時,為什麼不把余金拿走呢 ?”王純說:“我不敢欺心啊 !”
三則:陶松雲真人,家住吳江。他說:少年時,曾奇遇許旌陽真人對他說:“我弟子三十余人,皆在下界,你是其中之一。今命你度人為功,要謹慎選擇。”一天,有位學士模樣的人前來拜謁陶松雲真人,向陶真人求養生方法,被陶真人拒絕。此人走後,陶真人對周圍的人說:“此人不久當死,怎麼還望長生。”有人問其原因,陶真人解釋說:“凡人作一虧心事,他的神光就縮一寸,今天我觀察向我求養生的那位人,神光僅只有數寸。所以,我知道他快要死亡了。”
四則:明朝孫劭,湖州人,與袁了凡先生相好,先生贈以《感應篇》與《功過格》。孫劭兢兢自省,行事謹慎,大家都認為他品質良好。四十歲時,由拔貢選一縣令,因忤上被落職回家,非常窮困。於是怨聲不斷,口占一詩,貼在城隍廟 柱上,其詩“寡過多年不記功,老天何苦令余窮。有談報應津津者,此後聽如過耳風。”過了幾日,忽然生病,恍惚之中,他看見二人引路去見冥官說:“你前生未種福田,得到目前的處境,已是轉移的厚命。”一吏取來一冊,叫孫劭看,凡生平所行的細微之事,全都記錄在這本冊子裏。以前的榮耀,本來都沒有轉移他的壽命,有所轉移的是恐他在順處走向危險的地步,才有落職回家、轉安趨吉的局勢。這時,孫劭才大悟:“報應不差。”後竭力修善,兩個兒子都登第仕籍。
五則:明朝徐仙湄,倡儀募化修建關帝廟,所化銀錢貯于公處。然後,再採購磚瓦木料,俱經徐仙湄之手。後徐仙湄私用木料,眾善友責令他補出所私用木料。徐說:“只管完工,總不整齊,有罪我受,與眾人無干。”眾善友也把他沒有辦法,就在神像開光大典的那天,徐仙湄突然中風,頭痛欲裂,聽他自己說:“上香時,在關帝殿傍,有黑面髯大漢,舉刀劈我腦,遂得此症。 ”言罷死於殿下。
六則:明朝金陵 (今南京)大旱,有位姓會的郡守,祈禱蒼天極其虔誠。有一晚,夢見祖師告訴他說:“明日有一老人,挾傘進西門,逼他祈禱求雨必應,其異處只在一傘。”第二天清晨,果然在西門遇見了挾傘的老人,會某特以隆重的禮儀告訴他昨天夜夢求雨的事,這位老人聽後不好推辭,不得已,登壇焚香,盟誓對天:“三日不雨,願將身自焚。”香壇四週,已備積了柴草,俟至第三日,濃雲密布,天忽大雨,頃刻水深尺許。大雨過後,會某特問這位挾傘的老人說:“您這把傘有特異處吧?”老人謙虛的說:“愚民今年八十歲,生平惟敬天地日、月、星三光,所挾之傘,出門路途便溺,打開以護身,使不穢觸三光。會某聽後,更油然起敬,贈以厚禮,老人不受而去,子孫累代顯貴。
七則:漳州淳于崇,資性聰明,少年入學,放浪不羈,他聽見別人談道德,說因果,就說“這是道釋兩家的話”;見別人刻善書,就說“這是愚儒所作的事,我送人,人未必能看,亦未必學好,徒浪費字紙。”有一天夜晚,他在書館讀書,忽然燈光陰暗,見一金甲神,在他面前大聲喝斥:“黃口孩兒,怎麼敢妄談議論,阻止別人為善,你說的不利行善的話,雖然未必別人聽你話。然而,你的口業罪,不可逃避,今我特來奪你智慧。”話畢,金甲神持刀一揮,淳于崇昏撲于地,半晌方醒,後來竟如癡而死。
八則:昔日倉頡作字,泄造化之秘,從古到今,賢明之人著書立說,垂教萬世,沒有不是依賴於文字而沿傳,見字紙不加愛惜,不加欽敬,以致棄于道路,穢溺任人踐踏,視聖人之字如糞土,如此之作,就有很大的罪業。若能敬惜字紙,獲福無量。清朝一位名叫金歐的人,誠心敬惜字紙,凡遇遺棄字跡,拾回家中,見有污染的字跡用水沖刷洗凈曬乾,焚燒後投于河中,就這樣他做了整一年。一夕,夢文昌帝君召金歐于殿前,傳命賜以功名。次日,有友人邀金歐赴童子試,考場中,當他接到試題時,一閱皆能自解,後更加敬惜字紙,逢人勸化,如此二十年。由於他有善舉,兒子二十一歲時,于雍正丙午科舉中進士,後入翰林。
九則:富應濟貧。處富應敬貧、讓貧、扶貧,富能散財,可保長富。反之,處富而欺貧、侮貧、倚富壓貧,使貧窮者含冤而莫處訴,以至垂死不救,天道不容,受報必慘。明朝史百代,大興人,經營金銀珠寶鋪,有產業十多萬,只自享用,貧人來借,分文不給。有位高僧化緣,奉勸他說:“老施主,太緊守了,須看破些,先幫骨肉,後濟朋友,再有餘錢,施于僧輩,不然恐有天禍啊 ?”史百代臉色一沉,說:“天禍什麼時候到啊?”僧說:“不定本身與妻室,不定兒女與子孫,不定此生與來世,不定今晚與明朝。到那時,後悔就來不及了。” 史百代不聽勸告,過了幾個月,他早晨起來,見房上坐一紅臉人,一會兒,大火就燒起來了,僅史百代一人逃出,妻和兩個兒子也都在這場火災中燒死了。如此惜財,竟得此報。
十則:崔瑋,福州人,是當時有名的大學士。他遇見一位名叫東翁的人,在書房中供奉關聖帝君神像,東翁朝夕焚香。崔瑋問東翁:“先生每日焚香,所祈求何事 ?”東翁回答說:“我向來所祈求者,第一求父母健康,第二求子女學業有進,第三求人口平安。今已蒙帝佑,皆得如願。今日所祈禱者,我是將平日所行事,訴說與帝君,藉以自警冀善,多作善事,力戒惡行。”崔瑋頗有感觸地說:“東翁如此修善,何禍不消,何福不集啊!”後東翁享年壽考,家門大盛。(以上事例均見《覺世經注證》內)。
------------------------------
關聖帝君在中國民間信仰者極為普及,是道教中赫赫有名的威武神明,亦是佛教裡的一尊大護法菩薩,據《佛祖統記》卷六智者傳記載:隋天台智者大師來到荊州,一日於定中見關羽、關平將軍父子顯靈,蒙大師以佛法教化,並向大師求受五戒,誓願生生世世護衛佛法,至此成為佛教護法迦藍菩薩。寺院中常見菩薩與韋馱尊天護法菩薩,分立佛陀左右。
在道家、儒家視伽藍菩薩為「忠義」的象徵,尊稱為「關聖帝君」。於道家,又稱「蕩魔真君」、「伏魔大帝」、「恩主公」。於儒家,因精通儒家經典,為儒家的文衡帝君,關聖帝君是唯一為佛、道、儒三家所共同尊崇的菩薩。
關聖帝君亦被稱為『伏魔大帝』,大眾若感到居家有邪靈鬼魅等作祟,只要誠心敬禮供奉、讀誦此經、祈求關聖帝君,必能得到關聖帝君的威靈護佑也。
《關 聖 帝 君 覺 世 真 經 》:
又 稱 《 覺 世 篇 》 、 《 覺 世 寶 訓 》 , 簡 稱 《 覺 世 經 》 , 成 書 年 代 不 詳 , 一 般 認 為 是 清 初 : " 相 傳 康 熙 七 年 夏 , 降 乩 於 沃 鄉 之 樁 園 , 授 之 王 貞 吉 等 , 帝 親 製 序 " ( 周 廣 業 、 崔 應 榴 輯 《 關 帝 事 蹟 徵 信 編 》 卷 3 0 〈 書 略 〉 ) 。 自 十 八 世 紀 以 後 , 《 感 應 篇 》 、 《 陰 騭 文 》 與 《 覺 世 經 》 三 部 最 受 尊 崇 的 善 書 , 結 集 一 起 以 " 三 聖 經 " 之 名 刊 行 。 《 覺 世 經 》 與 《 感 應 篇 》 、 《 陰 騭 文 》 兩 部 最 具 影 響 的 善 書 並 列 一 起 , 成 了 民 間 宗 教 的 " 聖 經 " , 足 以 說 明 其 重 要 地 位 。
《 覺 世 經 》 簡 介 :
《 覺 世 經 》 是 關 帝 降 筆 的 訓 示 之 語 , 全 文 約 6 4 0 餘 字 , 撰 作 要 旨 是 使 世 人 醒 悟 , 俾 知 改 過 遷 善 。 在 內 容 方 面 , 與 《 感 應 篇 》 相 比 , 《 陰 騭 文 》 的 佛 教 色 彩 比 較 濃 厚 , 而 《 覺 世 經 》 儒 教 的 色 彩 比 較 強 烈 , 好 比 開 首 兩 句 強 調 忠 孝 節 義 為 立 身 之 本 , 要 人 們 遵 行 : 「 帝 君 曰 : 人 生 在 世 , 貴 盡 忠 孝 節 義 之 事 」 。
關聖帝君的威嚴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
伽藍讚
伽藍主者 合寺威靈 親承佛敕共輸誠
擁護法王城 為翰為屏 梵剎永安寧
南無護法藏菩薩摩訶薩(三稱)
摩訶般若波羅密多 (三稱)
南無伽藍尊者關聖帝君(三稱)
帝君曰。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
方於人道無愧。可立身於天地之間。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
身雖在世。其心己死。是謂偷生。凡人心即神。
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
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獨。勿謂暗室可欺。
屋漏可愧。一動一靜。神明鑒察。十目十手。理所必至。
況報應昭昭。不爽毫髮。淫為萬惡首。孝為百行原。
但有逆理於心有愧者。勿謂有利而行之。
凡有合理於心無愧者。勿謂無利而不行。
若負吾教。請試吾刀。
敬天地。禮神明。奉祖先。孝父母。守王法。重師尊。
愛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鄉鄰。別夫婦。教子孫。
時行方便。廣積陰功。救難濟急。恤孤憐貧。偷修廟宇。
印造經文。捨藥施茶。戒殺放生。造橋修路。矜孤拔困。
重栗惜福。排難解釋。捐資成美。垂訓教人。冤仇解釋。
斗秤公平。親近有德。遠避凶人。隱惡揚善。利物利人。
回心向道。改過自新。滿腔仁慈。惡念不存。一切善事。
信心奉行。人雖不見﹐神已早聞。加福增壽。添子益孫。
災消病減。禍患不侵。人物咸寧。吉星照臨。若存惡心。
不行善事。淫人妻女。破人婚姻。壞人名節。嫉人技能。
謀人財產。唆人爭訟。損人利己。肥家潤身。恨天怨地。
罵雨呵風。謗聖毀賢。滅像欺神。宰殺牛犬。污穢字紙。
恃勢凌善。倚富欺貧。離人骨肉。間人兄弟。不信正道。
姦盜邪淫。好尚奢詐。不重勤儉。輕棄五穀。不報有恩。
瞞心昧己。大斗小秤。假立邪教。引誘愚人。詭說升天。
歛財行淫。明瞞暗騙。橫言曲語。白日咒詛。背地謀害。
不存天理。不順人心。不信報應。引人作惡。不修片善。
行諸惡事。官司口舌。水火盜賊。惡毒瘟疫。生敗產蠢。
殺身亡家。男盜女淫。近報在身。遠報子孫。神明鑒察。
毫髮不紊。善惡兩途。禍福攸分。行善福報。作惡禍臨。
我作斯語。願人奉行。言雖淺近。大益身心。戲侮吾言。
斬首分形。有能持誦。消凶聚慶。求子得子。求壽得壽。
富貴功名。皆能有成。凡有所求。如意而獲。萬禍雪消。
千祥雲集。諸如此福。惟善可致。吾本無私。惟佑善人。
眾善奉行。毋怠厥志。
迴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瞭、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註:讀誦時 "吾" 及 "我" 字應讀作 "帝" 字
-----------------------------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
文中吾字,敬讀為帝
帝君曰: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方於人道無愧,可立身於天地之間,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為偷生。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獨。勿謂暗室可欺,屋漏可愧,一靜一動,神明鑒察;十目十手,理所必至,況報應昭彰,不爽毫髮。淫為萬惡首,孝為百善先。但有逆理,於心有愧者,勿謂有利而行之;凡有合理,於心無愧者,勿謂無利而不行。若負吾教,請試吾刀。
敬天地、禮神明,奉祖先、孝雙親,守王法、重師尊,愛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鄉親,敬夫婦、教子孫;時行方便,廣積陰德; 救難濟急,恤孤憐貧;創修廟宇,印造經文;捨藥施茶,戒殺放生;造橋修路,矜寡拔困;重粟惜福;排難解紛;捐資成美,垂訓教人; 冤讎解釋;斗秤公平;親近有德,遠避凶人;隱惡揚善,利物救民;回心向道,改過自新;滿腔仁慈,惡念不存;一切善事,信受奉行; 人雖不見,神已早聞;加福增壽,添子益孫;災消病減;禍患不侵;人物咸寧,吉星照臨;若存惡心,不行善事;淫人妻女,破人婚姻; 壞人名節,妒人技能;謀人財產,唆人爭訟;損人利己,肥家潤身;咒天怨地,罵雨呵風;謗聖毀賢,滅像欺神;宰殺牛犬,穢溺字紙;恃勢欺善,倚富壓貧;離人骨肉,間人兄弟;不信正道,奸盜邪淫;好尚奢詐,不重勤儉;輕棄五穀,不報有恩,瞞心眛己,大斗小秤;假立邪教,引誘愚人;詭說升天,斂物行淫;明瞞暗騙,橫言曲語;白日咒詛,背地謀害;不存天理,不順人心;不信報應,引人做惡;不修片善,行諸惡事;官詞口舌,水火盜賊;惡毒瘟疫,生敗產蠢;殺身亡家,男盜女淫;近報在身,遠報子孫;神明鑒察,毫髮不紊;善惡兩途,禍福攸分;行善福報,作惡禍臨;我作斯語,願人奉行;言雖淺近,大益身心。戲侮吾言。斬首分形。有能持誦,消凶聚慶。求子得子,求壽得壽。富貴功名,皆能有成。凡有所祈,如意而獲。萬禍雪消,千祥雲集。諸如此福,惟善所致。 吾本無私。惟佑善人。眾善奉行,毋怠厥志。
----------------------------------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白話譯文
※ 帝君曰: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
方於人道無愧,可立身於天地之間。
帝君說:凡人生在世間,不分男女,都貴盡忠孝節義之事,就是對國君長上,應盡忠誠,對父母公婆,應盡孝養,對自己,應盡節操,對朋友,應盡道義,這忠孝節義之事,都能竭盡心力,徹底做到,才對於做人的道理,沒有慚愧,可自立於天地之間。
※ 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謂偷生。
偷生是貪生,即苟且的生活下去。倘若不能盡心做到忠孝節義等事,他的身體,雖還活在世間,他的良心,早已死了,這就叫做苟且的偷生。
※ 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
人心是人之本性,俗稱靈魂,不生不滅,與世長存,隨業受報,為鬼為神,成仙成佛,都是這個心。凡人的心就是神,神也就是心,無愧心,要對得起自心,無愧神,才對得起神明。若是欺騙自心,就是欺騙神明。
※ 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獨。勿謂暗室可欺,屋漏可愧。
一靜一動,神明鑒察。十目十手,理所必至。況報應昭彰,不爽毫髮。
故是所以,三畏,是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四知,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暗室,是黑暗的房間,屋漏、見詩經大雅篇:「尚不愧于屋漏。箋注:漏、隱也。」即屋內隱蔽的處所,都是指人所不見不聞的地方。所以君子對於隱微幽獨之處,常存三畏四知之心,戰兢惕厲,以自謹慎防閒於獨處之時,決不敢稍做虧心之事,莫說在無人見聞之暗室,可以欺瞞,但對屋內極為隱蔽之處,仍可愧作,因為人的一動一靜,都有神明詳細鑑察,好像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事理所在,必定這樣,何況善惡的因果報應,昭彰明顯,不錯一毫一發呢?
※ 淫為萬惡首,孝為百善先。但有逆理,於心有愧者,勿謂有利而行之。
凡有合理,於心無愧者,勿謂無利而不行。若負吾(帝)教,請試吾(帝)刀。
帝君說:淫為萬惡之首,特別是非正式夫妻關係的邪淫,自應嚴戒,戒淫就是大善。孝為百行眾善之原,自應力行,不孝就是大惡。但有違背天理,對於自心有愧之事,就是惡事,應絕對不做,免召惡報,莫說對己有利,而反力行,必得惡報之大害。惡的反面就是善,凡有合於天理,對於自心無愧之事,就是善事,應即奉行,必召福報,莫說對己無利,而反不行,枉失福報之大利。若有違背我這個教訓,膽敢作惡之人,請試一試我的大刀。
※ 敬天地,禮神明,奉祖先,孝雙親,守王法,重師尊,
愛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鄉鄰,敬夫婦,教子孫。
以下是帝君教人眾善奉行的細目。首要敬天地,禮神明,因天覆地載,恩高德厚,自應敬奉;神明鑑察善惡,報應禍福,自應禮拜。為念水源木本,自應奉祀祖先。為念生我劬勞,自應孝養雙親。王法即國法,為忠君愛國,自應遵守。師尊即老師,蒙傳道授業,自應尊重。兄弟情同手足,自應友愛。朋友取善輔仁,自應互信。同宗共族,視同一家,自應敦睦。同鄉近鄰,守望相助,自應和好。夫婦一體之親,自應相敬如賓。子孫為傳宗之人,自應教以義方。此皆為眾善之首,均應切實奉行。
※ 時行方便,廣積陰功,救難濟急,恤孤憐貧。
要時行方便,常做有益於人的好事,廣積陰功,多做不給人知道的功德。凡遇他人遭受水火刀兵,盜賊冤獄等災難,要力為解救;看見他人有飢寒疾病,婚嫁喪葬等急需,要隨力周濟。撫卹幼失父母之孤兒孤女,要教養成人,及時婚嫁;憐憫生活貧窮之人家,要隨時救濟,使衣食無虞。
※ 創修廟宇,印造經文,捨藥施茶,戒殺放生。
要創修寺院廟宇,供奉佛像神祇,和僧尼道士,廣種福田;印造佛道經文,普度眾生,救人慧命;要施捨藥材,以救疾病之痛苦;布施茶水,以解口渴之煩惱;要戒殺豬狗牛羊,雞鴨魚蝦等一切生物,若當被殺之時,更要收買放生,以救物命。
※ 造橋修路,矜孤拔困,重栗惜福,排難解紛。
要建造橋樑,整修道路,以便利人物之通行。矜卹無夫之寡婦,要成就他一生的貞節。拔除他人之困苦,要給與他們的安樂。要為自己珍重米粟,不輕易拋棄以惜福。要替人家排除患難,並調解糾紛以息事。
※ 捐資成美,垂訓教人,冤仇解釋,斗秤公平。
要常捐助資財,以成就他人的好事。垂示訓誡,以教人改惡行善。如有冤仇,急應解釋,以化仇為恩。所用鬥秤,要買賣公平,出入一樣。
※ 親近有德,遠避凶人,隱惡揚善,利物救民。
要親近有道德之善人,以求近善即善,要遠避作惡事之凶人,以免近惡即惡。要隱蔽惡人之惡,使改惡遷善,要宣揚善人之善,使益進於善。做事要利益普及人物,以積福修福;為官要救護一切人民,使民安國泰。
※ 回心向道,改過自新,滿腔仁慈,惡念不存。一切善事,信受奉行,人雖不見,
神已早聞。加福增壽,添子益孫,災消病減,禍患不侵。人物咸寧,吉星照臨。
只要你能回心轉意,趨向正道,改悔以前的過惡,自己重新做人,使滿腔都是仁心慈善,惡念一點也不存在,對於前說一切善事,都有信心,竭力奉行。人雖沒有看見,神明早已見聞,即為加福加壽,添子添孫,災難全消,疾病減少,一切禍患,皆不相侵,人物都得安寧,吉星常自照臨。這是帝君教人改惡行善,就能得到這樣的福報。望共遵行!
※ 若存惡心,不行善事,淫人妻女,破人婚姻,壞人名節。
以下是帝君教人諸惡莫作的細目。倘若常存惡心,不做善事,萬惡淫為首,姦淫或私通淫欲他人之妻女,破壞他人之婚姻,毀壞他人之名譽和節操,這是諸惡之首,必生遭惡報,死墮地獄,永受極苦,望共嚴戒!
※ 妒人技能,謀人財產,唆人爭訟,損人利己,肥家潤身。
若妒忌別人之技能,謀佔別人之財產,唆使別人鬥爭訴訟,從中漁利,以損害別人,圖利自己,肥、是豐富的利益,而豐富其家,潤澤其身。
※ 恨天怨地,罵雨呵風,謗聖毀賢,滅像欺神。
禍福風雨,皆天神地祇的職掌,或災禍偶降,或風雨失時,皆由人之惡業所召,不自懺悔,改惡行善,禱告天地神祇,以求禍滅福臻,風調雨順,竟敢恨天怨地,罵雨呵風,呵是大聲怒罵,徒增逆天之罪。或誹謗先聖,詆毀先賢,或毀滅神像,欺侮神祇。此皆罪大惡極,必遭惡報。
※ 宰殺牛犬,穢溺字紙,恃勢欺善,倚富欺貧,離人骨肉,間人兄弟。
牛為耕田,犬為守夜,都有功於人,自應戒殺。或為賣錢,或貪口腹,若宰殺牛犬等動物,必墮地獄畜生等惡道,以償互殺互食之惡報。文字有功於人甚大,字紙雖已作廢,自應敬惜,若用以拭抹污穢便溺,褻瀆之罪甚大。或恃權勢,侮辱善良,或倚富豪,壓迫貧困。父子親如骨肉,兄弟情同手足,若被挑撥離間,使人父子不和,兄弟相爭,滅盡天倫。
※ 不信正道,姦盜邪淫,好尚奢詐,不重勤儉,輕棄五穀,不報有恩,瞞心昧己,大斗小秤。
「姦盜」是奸宄盜賊,「姦宄」是盜賊的通稱,盜賊從內起的叫姦,從外起的叫宄。「邪淫」指非正式夫妻的奸淫,淫惡最大,蒙再提示。甚至不相信正當之道理或途徑,或為奸宄盜賊,搶奪財務,或縱慾邪淫,害人害己。或好尚奢侈狡詐,不注意勤勞節儉。或輕易拋棄五穀,暴殄天物。或不報答有恩之人,忘恩負義。或瞞心昧己,背著自己的良心,去做喪天害理的惡事。或私用大斗小秤,多入少出,重入輕出,貪取暴利。此皆大惡。
※ 假立邪教,引誘愚人,詭說升天,歛物行淫,明瞞暗騙,橫言曲語。白日咒詛,背地謀害。
邪教、是不正當的宗教。詭即欺詐。甚至假借外道,倡立邪教,為引誘愚蠢之人,信奉邪教,竟敢欺詐的詭說:信他的教,可以超升天堂,藉以聚斂財物,私行姦淫。既已明被隱瞞,而又暗行欺騙。對不信他邪教之人,或蠻橫大言,或委曲細語,或白日咒詛,請求鬼神加禍於人,或背地謀害,暗中設計害人。使盡利誘威脅,不達到使人信奉的目的不止。
※ 不存天理,不順人心,不信報應,引人作惡,不修片善,行諸惡事。
他們作事既不存天理,出言又不順人心,不相信因果報應,竟敢引誘愚人,皆共作惡,不修行半點小善,惟廣行許多惡事。此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雖能詭騙政府人民,難逃神明監察,必遭惡報。
※ 官詞口舌,水火盜賊,惡毒瘟疫,生敗產蠢。殺身亡家,
男盜女淫,近報在身,遠報子孫,神明鑒察,毫髮不紊。
所作惡事,既有大小不同,所得惡報,自有分別。或遭官詞訴訟,口舌是非等橫禍,或遭水火盜賊等災難,惡毒瘟疫等疾病,或生敗家之子,或產愚蠢之孫,或身遭殺戮,家即滅亡,或男為盜匪,女為淫娼,近報就在身,遠報就在子孫。這是現報,後報必墮畜生、餓鬼、地獄等三惡道。都有神明鑑察,依照所造惡業,令隨業受報,一點也不紊亂。這是帝君明示:如作以上諸惡,或受騙盲從,必遭到這樣的惡報,望共切戒。
※ 善惡兩途,禍福攸分。行善福報,作惡禍臨,我(帝)作斯語,
願人奉行。言雖淺近,大益身心,戲侮吾(帝)言,斬首分形。
這是帝君大慈大悲,教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總結。(我,吾)都是帝君自稱,攸即所,侮是輕視,即侮慢。帝君說:善惡兩途,禍福所分,善惡是因,禍福是果,行善的、即得到福壽的善報,作惡的、即得到災禍的降臨。我說的這些話,普願天下之人,皆能信受奉行,話雖淺近,大有益於人的身心。倘有戲弄或輕視我說的這本覺世真經,即斬掉他的頭,分裂他的身。
※ 有能持誦,消凶聚慶,求子得子,求壽得壽,富貴功名,
皆能有成,凡有所祈,如意而獲。萬禍雪消,千祥雲集。
只有能夠虔誠持誦這覺世真經,信受奉行的人,即得消滅兇災,聚集吉慶,求子得子,求壽得壽,富貴功名,皆能有求必成,此外凡有所祈求之事,皆能如願以償。萬般災禍,皆像雪一樣的消滅,千種吉祥,皆像雲一樣的聚集。倘有能印送這覺世真經,普勸奉行之人,更能有求必應。
※ 諸如此福,惟善可致,吾(帝)本無私,惟佑善人,眾善奉行,毋怠厥志。
帝君說:許多這樣的福報,只有行善可以招致,我本公明正直,毫無私心,只保佑善人,親賜福壽,願皆眾善奉行,不要怠惰你們行善的志願,是為至要!
-----------------------------------------------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又稱【覺世篇】、【覺世寶訓】簡稱【覺世經】,成書年代不詳,一般認為是清初:『相傳康熙七年夏 ,降乩於沃鄉樁園,授之王貞吉等,帝親製序』(周廣業、崔應榴輯【關帝事跡徵信編】)。自十八世紀以後,【感應篇】、【陰騭文】與【覺世經】三部最受尊崇的善書,結集一起以『三聖經』之名刊行。【覺世經】與【感應篇】、【陰騭文】兩部最具影響的善書並列一起,成了民間宗教的『聖經』,足以說明其重要地位。
1簡介【覺世經 】是關帝降筆的訓示之語,全文約640餘字,撰作要旨是使世人醒悟,俾知改過遷善。在內容方 麵,與【感應篇】相比,【陰騭文】的佛教色彩比較濃厚,而【覺世經】儒教的色彩比較強烈,好比開首兩句強 調忠孝節義為立身之本,要人們遵行:「 帝君曰: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之事 」。我們閱讀【覺世經】(見書影1 ),可細分為六章,現略述如下:第 一 章由" 帝君曰"至" 禮神明"句,是全篇綱領,勸人要為善去惡,忠孝節義乃人道之大綱;第 二 章由" 孝祖先"至" 教子孫"句,說明倫常之道是為善之先務;第 三 章由" 時行方便"至"吉星照臨"句,指陳眾善之事,望人奉行以召福報;第 四 章由"若存惡心"至" 遠 報 子 孫 " 句 , 詳 言 為 惡 致 禍 之 事 , 明 其 報 之 不 爽 ;第 五 章由"神明鑒察"至"作惡禍臨"句,承上二章福善禍淫之說,回應首章神明握鑒察之柄,以警人悔悟;第 六 章由"我作斯語"至"眾善奉行,毋怠厥誌"句,著墨福善之事,勉人奉此篇而行。
2曆史
注釋
【 覺 世 經 】 是 關 帝 善 書 之 中 流 通 最 廣 的 一 部 , 對 經 文 既 有 文 字 注 證 , 也 有 繪 圖 解 說 。 據 【 關 帝 事 跡 徵 信 編 】 、 【 古 今 善 書 大 辭 典 】 等 書 , 及 北 京 圖 書 館 、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院曆 史 所 圖 書 室 、 廣 州 中 山 文 獻 館 館 藏 , 十 八 至 二 十 世 紀 上 半 葉 有 以 下 多 種 注 釋 本 :
( 1 ) 乾 隆 十 年 ( 1 7 4 5 ) 夏 綸 撰 【 覺 世 篇 注 證 】 ;
( 2 ) 乾 隆 三 十 年 沈 維 基 撰 【 覺 世 寶 訓 圖 說 】 ( 見 書 影 2 ) ;
( 3 ) 道 光 五 年 徐 謙 纂 輯 【 覺 世 真 經 闡 化 編 】 ;
( 4 ) 【 覺 世 經 注 證 】 鹹 豐 元 年 潘 恩 誥 自 序 , 姑 蘇 彭 氏 原 本 , 收 進 吳 引 孫 輯 【 有 福 讀 書 堂 叢 刻 】 , 【 藏 外 道 書 】 所 收 即 據 此 版 本 ;
( 5 ) 【 覺 世 經 圖 說 】 ( 另 名 【 求 福 編 】 ) , 姑 蘇 彭 氏 原 本 , 陵 李 淦 寫 圖 , 道 光 年 間 前 成 書 ;
( 6 ) 鹹 豐 年 間 黃 啟 曙彙 輯 【 覺 世 真 經 注 證 】 , 收 進 【 關 帝 文 獻 彙 編 】 第 六 冊 , 北 京 :國 際 文 化 出 版 公 司 , 1 9 9 5 年 出 版 ;
( 7 ) 鄧 潤 川 注 證 【 覺 世 經 注 證 】 , 光 緒 三 十 年 序 ;
( 8 ) 楊 鍾 鈺 編 【 覺 世 寶 經 中 西 彙 證 】 , 1 9 3 7 年 刊 。
傳播
: 【 覺 世 經 】 等 關 帝 善 書 的 傳 播 不 僅 限 於 書 麵 文 字 , 還 有 繪 圖 、 歌 謠 、 講 說 、 演 戲 、 碑 刻 等 方 麵 , 可 見 勸 善 方 式 的 多 樣 化 , 以 下 就 宣 講 誦 讀 關 帝 經 文 的 場 合 與 關 帝 廟 的 場 所 兩 方 麵 加 以 說 明 。
首 先 是 講 善 書 , 對 窮 鄉 僻 壤 識 字 不 多 的 民 眾 來 說 , 宣 講 的 教 化 與 娛 樂 作 用 , 並 不 亞 於 書 麵 文 字 。 日 人 直 江 廣 治 於 1 9 4 0 年 代 在 山 西 碰 上 講 善 書 人 在 鄉 村 宣 講 , 認 識 到 口 頭 講 說 對 關 帝 信 仰 普 及 的 影 響 : " 在 太 原 , 我 曾 經 看 到 兩 個 一 起 流 動 講 善 書 的 女 人 , … … . 善 書 中 有 【 關 聖 帝 君 覺 生 真 經 】 ( 應 為 " 覺 世 真 經 " - - 引 者 按 ) 等 與 關 帝 有 關 的 東 西 , 這 是 值 得 注 意 的 。 關 帝 信 仰 的 普 及 有 種 種 原 因 , 許 多 人 已 經 研 究 了 這 一 問 題 。 我 認 為 , 關 帝 信 仰 能 夠 到 達 偏 僻 的 村 落 , 能 夠 普 及 到 如 此 程 度 , 以 及 直 至 今 天 村 民 們 仍 對 關 帝 持 有 誠 篤 的 信 仰 , 所 有 這 些 都 不 能 忽 視 前 述 ' 說 書 人 ' 和 ' 講 善 書 人 ' 流 動 於 鄉 村 所 產 生 的 影 響 " ( 直 江 廣 治 著 、 王 建 朗 譯 【 中 國 民 俗 文 化 】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1 9 9 1 )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 覺 世 經 】 等 善 書 也 成 為 清 代 後 期 義 學 、 家 塾 蒙 學 教 材 。 如 鹹 豐 年 間 塾 師 在 課 餘 講 解 【 覺 世 經 圖 說 】 : " 塾 師 史 慎 庵 先 生 以 兒 輩 初 授 讀 , 暫 輟 夜 課 " , 借 得 【 覺 世 經 圖 說 】 一 書 , " 於 燈 前 月 下 為 兒 輩 按 圖 講 解 " ( 【 覺 世 經 圖 說 】 , 劉 華 勳 < 重 鐫 覺 世 經 圖 說 序 > , 同 治 七 年 荊 州 滿 城 靜 觀 堂 刊 本 ) 。 誦 讀 【 覺 世 經 】 , 還 見 於 祭 祀 關 帝 的 禮 儀 之 中 。 十 七 世 紀 在 日 本 長 崎 的 華 僑 將 關 帝 視 為 守 護 神 , 據 記 載 , 祭 祀 關 帝 儀 式 甚 隆 重 , 除 了 擺 設 祭 品 、 舞 龍 等 酬 神 活 動 外 , 還 請 僧 或 道 誦 讀 【 覺 世 真 經 】 ( 鄭 土 有 【 關 公 信 仰 】 , 北 京 : 學 苑 出 版 社 , 1 9 9 4 , 頁 8 ) 。
遍 布 各 地 的 關 帝 廟 , 也 有 助 關 帝 善 書 的 傳 播 。 如 十 九 世 紀 以 來 北 京 前 門 關 帝 廟 , 除 了 是 善 信 拜 神 求 簽 之 地 , 也 是 " 舍 善 書 " 的 集 中 地 。 據 【 都 門 雜 詠 】 載 : " 每 月 初 一 、 十 五 , 各 廟 多 舍 善 書 , 惟 前 門 關 帝 廟 更 多 " 。 直 江 廣 治 於 1 9 4 0 年 代 到 山 西 解 州 的 關 帝 廟 , 在 廟 前 路 邊 看 見 有 善 書 出 售 。 筆 者 前 往 泉 州 考 察 , 在 通 淮 關 帝 廟 內 看 到 道 光 二 十 年 蘇 廷 玉 書 的 【 覺 世 真 經 】 , 刻 石 存 於 壁 上 。 關 帝 善 書 不 僅 在 中 國 流 通 , 在 日 本、 韓 國 、 越 南 也 有 刊 行 流 傳 。 【 覺 世 真 經 】 早 在 1 7 3 0 年 於 日 本 再 版 , 北 海 道 的 華 僑 團 體 - - 中 華 會 館 尊 奉 關 帝 , 把 【 覺 世 真 經 】 全 文 雕 刻 在 中 華 會 館 內 關 帝 祭 壇 背 後 的 木 板 屏 風 上 ( < 試 論 關 帝 信 仰 傳 播 日 本 及 其 演 變 > , 載 【海 交 史 研 究 】 1 9 9 3 年 第 1 期 ) 。
小 結 : 清 代 各 地 普 遍 信 仰 關 帝 , 除 了 朝 廷 的 崇 祀 、 小 說 曲 藝 的 渲 染 、 神 跡 傳 說 外 , 關 帝 降 筆 著 成 善 書 的 流 通 , 也 是 其 中 一 項 主 要 因 素 。 日 本 學 者 窪 德 忠 在 【道 教 入 門 】 一 書 中 認 為 : " 關 帝 信 仰 所 以 如 此 廣 泛 , 這 與 【 三 國 演 義 】 的 普 及 , 【 關 聖 帝 君 覺 世 真 經 】 這 本 善 書 的 存 在 , 以 及 扶 乩 時 往 往 出 現 關 帝 神 的 旨 意 等 不 無 關 係 " 。 關 帝 善 書 , 以 【 覺 世 經 】 與 清 中 葉 成 書 的 【 明 聖 經 】 為 主 體 , 加 上 對 經 文 的 的 注 釋 書 , 靈 驗 記 、 靈 簽 、 散 篇 的 勸 善 文 , 自 通 都 大 邑 至 窮 鄉 僻 壤 皆 有 流 傳 。 其 中 【 覺 世 經 】 與 【 感 應 篇 】 、 【 陰 騭 文 】 編 集 為 " 三 聖 經 " , 可見關 帝 善 書 的 重 要 地 位 不 言 而 喻 。
3相關
真經全文
帝君曰: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方於人道無愧,可立身於天地之間。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謂偷生。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獨。勿謂暗室可欺,屋漏可愧,一動一靜,神明鑒察,十目十手,理所必至,況報應昭昭,不爽毫發。淫為諸惡首,孝為百行原,但有逆理、於心有愧者,勿謂有利而行之;凡合理、於心無愧者,勿謂無利而不行。若負吾(帝)教,請試吾(帝)刀。敬天地,禮神明;奉祖先,孝雙親;守王法,重師尊;愛兄弟,信友朋;睦宗族,和鄉鄰;別夫婦,教子孫。時行方便,廣積陰功:救難濟急,恤孤憐貧;創修廟宇,印造經文;舍藥施茶,戒殺放生;造橋修路,矜寡拔困;重粟惜福,排難解紛;捐資成美,垂訓教人;冤仇解釋,鬥秤公平;親近有德,遠避凶人;隱惡揚善,利物救民;回心向道,改過自新;滿腔仁慈,惡念不存。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雖不見,神已早聞,加福增壽,添子益孫,災消病減,禍患不侵,人物鹹寧,吉星照臨。若存惡心,不行善事:淫人妻女,破人婚姻;壞人名節,妒人技能;謀人財產,唆人爭訟;損人利己,肥家潤身;恨天怨地,罵雨嗬風;謗聖毀賢,滅像欺神;宰殺牛犬,穢溺字紙;恃勢辱善,倚富壓貧;離人骨肉,間人兄弟;不信正道,奸盜邪淫;好尚奢詐,不重儉勤;輕棄五穀,不報有恩;瞞心昧己,大鬥小秤;假立邪教,引誘愚人;托說升天,斂物行淫;明瞞暗騙,橫言曲語;白日咒詛,背地謀害;不存天理,不順人心;不信報應,引人作惡。不修片善,行諸惡事,官詞口舌,水火盜賊,惡毒瘟疫,生敗產蠢,殺身亡家,男盜女淫,近報在身,遠報子孫,神明鑒察,毫發不紊。善惡兩途,禍福攸分,行善福報,作惡禍臨。我(帝)作斯語,願人奉行,言雖淺近,大益身心。戲侮吾(帝)言,斬首分形;有能持誦,消凶聚慶。求子得子,求壽得壽,富貴功名,皆能有成,凡有所祈,如意而獲,萬禍雪消,千祥雲集,諸如此福,惟善可致。吾(帝)本無私,惟佑善人,眾善奉行,毋怠厥誌!注:經內「吾」字、「我」字,敬讀「帝」字。
白話譯文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白話參考關聖帝君說:人生長於這個世界上,最為寶貴的是忠孝節義等美德,如此才能無愧的做一個人,可以活在天地之間。如果不竭心盡力於忠孝節義等事情,庸庸碌碌的過一生,這無疑是身雖活著,而心已死亡,就叫苟活偷生,毫無意義。從本質上講,人心即是神,神即是心,無愧於心就是無愧於神,若是欺騙自己的心,便是欺騙神。所以,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並且了解四知:天知、地知、人知、我知,進而『慎獨』,在隱蔽之地或是在無人之處,都堂堂正正、規規矩矩。不要以為沒有人的地方就什麼都可以做,人的一舉一動,天地鬼神都在鑒察,這是必然的道理,況且因果報應,絲毫不差。萬惡之中,邪淫最為有害,減性命、損陰德;百行之中,孝為善行的根本,因父母恩最重。從此點出發,隻要有悖於理、於心有愧的事情,不要隻顧眼前利益就去做;凡是合理而無愧於心的,不要因為無利可圖就不去做。誰人要是違背我(關聖帝君)的教導,那麼,就請嚐一下青龍偃月刀的滋味吧!在家要:敬祀天地,禮拜神明,奉祀祖先,孝順雙親,尊守王法,敬重師長,兄弟之間慈愛,朋友之間講信用,宗族之間和睦,鄉鄰之間和氣,夫妻之間內外有別,教育子孫正義。時刻想著為人提供方便,多做善事,多積陰德,就如:解救他人的苦難,救濟處於逆境中的人;體恤孤兒,憐憫貧窮的人;創建修造廟宇,印製刻造經文;向貧困的人施舍醫藥,向路人提供茶水;不殺害生靈,解救要被殺的動物;造橋修路,造福於人;同情寡婦,救拔陷於困境中的人;珍視糧食,珍惜上天給予的福分;為他人排解憂困,解除相互間的紛爭;捐獻自己的錢財,成就他人美事;流傳聖賢教誨,教化頑劣;解除、消散他人之間的冤仇;買進賣出公平,不要出少入多;應當與有品行的人交朋友,遠避無德、品行惡劣的人;不要傳播惡人惡事,而應廣泛傳揚善人善事;珍惜物件,救濟幫助民眾;回心向善,改過自新;慈悲為懷,不起邪念。總之,隻要一切善事都持之以恒的去做,別人雖然沒有看見,但神明卻是早就知道了。這樣必然會加福添壽,人丁興旺,子孫受益,災難消除,病痛減滅,禍患不能侵擾,家人、物宅平安,吉星高照。如果心裏存有作惡的念頭,不做善事,比如:奸淫別人的妻女,破壞他人的婚姻;損壞他人的名聲、節操;妒嫉他人的技藝、才能;圖謀他人的財產;唆使他人相互爭鬥或打官司;損害他人以使自己得利,使別人受害而使自家富饒;恨怨天地,咒罵風雨神靈;誹謗聖賢,輕蔑神像;宰殺耕牛、家狗;汙穢字紙;倚恃權勢淩辱良善,倚仗財富欺壓貧窮;離間他人骨肉兄弟,任其不和;不走正道,專行奸盜邪淫之事;嗜好奢侈豪華,不勤勞節省;浪費糧食;不報答別人的恩德;沒有良心,使用不標準尺秤,出少入多;憑借異端邪說,誘騙百姓,托說能夠升天而斂取錢財、奸淫婦女;明欺暗騙,亂語謊言蠱惑人心;青天白日出言咒詛他人;背地裏設奸計謀害他人;不存天理,不順人心;不相信因果報應,引誘他人作惡。有的人不願意做一點點善事,卻專門做種種惡事,必將會受到懲罰,比如像:吃官司,與人爭吵,遭受水、火之災,盜賊搶劫,身受毒瘡的折磨,感染瘟疫,婦女生產不祥,子孫多出敗類,家敗人亡,男為強盜,女子奸淫,等等,總而言之,近報自己遭殃,遠報子孫受害。神明的監察是毫發不差的。人們是否能夠得到幸福或是遭受禍患,就是從善、惡這兩條道路上來分別的:行善就可得到幸福,行惡就會遭受災禍。我(關聖帝君)之所以說這樣的話,是希望人們能夠奉行不殆,言語雖然淺陋,但對於人們的身心卻是大有益處的。如果辱慢我的這些忠告,作惡多端就會受到砍頭裂身的懲罰;如果能讀誦奉行,則會消除凶事,聚集吉慶。想求子嗣的就可得到子嗣,想求長壽的就可獲得長壽,富貴功名等等,都可以得到,有所祈求,都可以如意獲得,萬種災禍冰消雪散,千種吉祥彙聚雲集,諸如此類的福分,隻有行善才可以得到。我(關聖帝君)本來就是公平正大,沒有絲毫的私心,隻會保佑善人。最後,再一次奉勸世人,行種種善事,不要鬆懈追求道義的誌向。
繁體文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帝君曰。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之事。方於人道無愧。可立於天地之間。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謂偷生。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獨。勿謂暗室可欺。屋漏可愧。一動一靜。神明鑒察。十目十手。理所必至。況報應昭昭。不爽毫發。淫為萬惡首。孝為百行原。但有逆理。於心有愧者。勿謂有利而行之。凡有合理。於心無愧者。勿謂無利而不行。若負吾教。請試吾刀。敬天地。禮神明。奉祖先。孝雙親。守王法。重師尊。愛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鄉鄰。敬夫婦。教子孫。時行方便。廣積陰功。救難濟急。恤孤憐貧。創修廟宇。印造經文。舍藥施茶。戒殺放生。造橋修路。矜寡拔困。重栗惜福。排難解紛。捐貲成美。垂訓教人。冤讎解釋。鬥秤公平。親近有德。遠避凶人。隱惡揚善。利物救民。回心向道。改過自新。滿腔仁慈。惡念不存。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雖不見。神已早聞。加福增壽。添子益孫。災消病減。禍患不侵。人物鹹甯。吉星照臨。若存惡心。不行善事。淫人妻女。破人婚姻。壞人名節。妒人技能。謀人財產。唆人爭訟。損人利己。肥家潤身。恨天怨地。罵雨嗬風。謗聖毀賢。滅像欺神。宰殺牛犬。穢溺宇紙。恃勢辱善。倚富壓貧。離人骨肉。間人兄弟。不信正道。奸盜邪淫。好尚奢詐。不重勤儉。輕棄五穀。不報有恩。瞞心昧己。大鬥小秤。假立邪教。引誘愚人。詭說升天。斂物行淫。明瞞暗騙。橫言曲語。白日咒詛。背地謀害。不存天理。不順人心。不信報應。引人作惡。不修片善。行諸惡事。官詞口舌。水火盜賊。惡毒瘟疫。生敗產蠢。殺身亡家。男盜女淫。近報在身。遠報子孫。神明鑒察。毫發不紊。善惡兩途。禍福攸分。行善福報。作惡禍臨。我作斯語。願人奉行。言雖淺近。大益身心。戲侮吾言。斬首分形。有能持誦。消凶聚慶。求子得子。求壽得壽。富貴功名。皆能有成。凡有所祈。如意如獲。萬禍雪消。千祥雲集。諸如此福。惟善可致。吾本無私。惟佑善人。眾善奉行。毋怠厥誌。
============================
----------------------------------------------
三聖經合集 @ 說好話 做好事 存好心{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Wrr57J
《三聖經》指: 太上感應篇, 文昌帝君陰騭文,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
太上感應篇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訐宗親;剛強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當,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諂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輕蔑天民,擾亂國政;賞及非義,刑及無辜;殺人取財,傾人取位;誅降戮服,貶正排賢;凌孤逼寡,棄法受賂;以直為曲,以曲為直;入輕為重,見殺加怒;知過不改,知善不為;自罪引他,壅塞方術;訕謗聖賢,侵凌道德。
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願人有失,毀人成功;危人自安,減人自益;以惡易好,以私廢公,竊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醜,訐人之私;耗人貨財,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勝;敗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驕,苟免無恥;認恩推過,嫁禍賣惡;沽買虛譽,包貯險心;挫人所長,護己所短;乘威迫脅,縱暴殺傷;無故剪裁,非禮烹宰;散棄五縠,勞擾眾生;破人之家,取其財寶;決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亂規模,以敗人功;損人器物,以窮人用。
見他榮貴,願他流貶;見他富有,願他破散;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負他貨財,願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見他失便,便說他過;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
埋蠱厭人,用藥殺樹;恚怒師傅,抵觸父兄;強取強求,好侵好奪;擄掠致富,巧詐求遷;賞罰不平,逸樂過節;苛虐其下,恐嚇於他;怨天尤人,呵風罵雨;鬥合爭訟,妄逐朋黨;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貪冒於財,欺罔其上;造作惡語,讒毀平人;毀人稱直,罵神稱正;棄順效逆,背親向疏;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鑒猥事。
施與後悔,假借不還;分外營求,力上施設;淫慾過度,心毒貌慈;穢食餧人,左道惑眾;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採取姦利;壓良為賤,謾驀愚人;貪婪無厭,咒詛求直。
嗜酒悖亂,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誇,常行妒忌;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輕慢先靈,違逆上命;作為無益,懷挾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愛;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損子墮胎,行多隱僻;晦臘歌舞,朔旦號怒;對北涕唾及溺,對灶吟詠及哭;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夜起裸露,八節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春月燎獵,對北惡罵,無故殺龜打蛇……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
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值。
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饑,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文昌帝君陰騭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嘗虐民酷吏;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錫汝以福。
於是訓於人曰:昔於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蟻,中狀元之選;埋蛇,享宰相之榮。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為國救民。存平等心,擴寬大量。忠主孝親,敬兄信友。各睦夫婦,教訓子孫。毋慢師長,毋侮聖言。或奉真朝鬥,或拜佛念經。報答四恩,廣行三教。談道義而化奸頑,講經史而曉愚昧。濟急如濟涸轍之魚,救危如救密羅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憐貧,舉善薦賢,饒人責己。措衣食,周道路之饑寒;施棺槨,免屍骸之暴露。造漏澤之仁園,興啟蒙之義塾。家富,提攜親戚;歲饑,賑濟鄰朋。斗秤須要公平,不可輕出重入;奴僕待之寬恕,豈宜備責苛求。印造經文,創修寺院。捨藥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煩;點夜燈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濟人渡。或買物而放生,或持齋而戒殺。舉步常看蟲蟻,禁火莫燒山林。勿登山而網禽鳥,勿臨水而毒魚蝦。勿宰耕牛,勿棄字紙。勿謀人之財產;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爭訟;勿壞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讎,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權勢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窮困。依本分而致謙恭,守規矩而遵法度。諧和宗族,解釋冤怨。善人則親近之,助德行於身心;惡人則遠避之,杜災殃於眉睫。常須隱惡揚善,不可口是心非。恒記有益之語,罔談非禮之言。剪礙道之荊榛,除當途之瓦石。修數百年崎嶇之路,造千萬人來往之橋。垂訓以格人非,捐資以成人美。作事須循天理,出言要順人心。見先哲于羹牆,慎獨知於衾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近報則在自己,遠報則在兒孫。百福駢臻,千祥雲集,豈不從陰騭中得來者哉?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
帝君曰。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方於人道無愧。可立身於天地之間。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身雖在世。其心己死。是謂偷生。凡人心即神。 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獨。勿謂暗室可欺。 屋漏可愧。一動一靜。神明鑒察。十目十手。理所必至。 況報應昭昭。不爽毫髮。淫為萬惡首。孝為百行原。但有逆理於心有愧者。勿謂有利而行之。 凡有合理於心無愧者。勿謂無利而不行。若負吾教。請試吾刀。
敬天地。禮神明。奉祖先。孝父母。守王法。重師尊。愛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鄉鄰。別夫婦。教子孫。時行方便。廣積陰功。救難濟急。恤孤憐貧。
創修廟宇。印造經文。捨藥施茶。戒殺放生。造橋修路。矜孤拔困。重栗惜福。排難解釋。捐資成美。垂訓教人。冤仇解釋。斗秤公平。親近有德。遠避凶人。隱惡揚善。利物利人。回心向道。改過自新。滿腔仁慈。惡念不存。一切善事。 信心奉行。人雖不見。神已早聞。加福增壽。添子益孫。災消病減。禍患不侵。人物咸寧。吉星照臨。若存惡心。不行善事。淫人妻女。破人婚姻。壞人名節。嫉人技能。謀人財產。唆人爭訟。損人利己。肥家潤身。恨天怨地。罵雨呵風。謗聖毀賢。滅像欺神。宰殺牛犬。污穢字紙。恃勢凌善。倚富欺貧。離人骨肉。間人兄弟。不信正道。姦盜邪淫。好尚奢詐。不重勤儉。輕棄五穀。不報有恩。 瞞心昧己。大斗小秤。假立邪教。引誘愚人。詭說升天。歛財行淫。明瞞暗騙。橫言曲語。白日咒詛。背地謀害。不存天理。不順人心。不信報應。引人作惡。不修片善。行諸惡事。官司口舌。水火盜賊。惡毒瘟疫。生敗產蠹。殺身亡家。男盜女淫。近報在身。遠報子孫。神明鑒察。毫髮不紊。善惡兩途。禍福攸分。行善福報。作惡禍臨。我作斯語。願人奉行。言雖淺近。大益身心。戲侮吾言。 斬首分形。有能持誦。消凶聚慶。求子得子。求壽得壽。富貴功名。皆能有成。凡有所求。如意而獲。萬禍雪消。千祥雲集。諸如此福。惟善可致。吾本無私。惟佑善人。眾善奉行。毋怠厥志。
-----------------
善書
善書,意為「勸善書[1]」,是流傳於中國民間以勸人為善為宗旨的書籍。
善書種類多不勝數,許多由扶乩所成,出自有降神扶乩的結社,並多在善堂發行。而編纂、註解、印刷善書的人另稱「善人」。善書多由信徒捐贈和協助出版,並免費贈送。信徒相信,通過贈送善書,可以改善自身運氣,積德轉運。
善書通常與中國道教或佛教有關,具備三教合一的風格(一貫道的善書則倡五教合一)。主旨通常是宣揚輪迴轉世、因果報應與傳統儒學或宗教價值觀,以勸人為善為核心。
流傳最廣的善書是《太上感應篇》,此書在南宋時推廣開來,為後世善書典範,在傳統社會幾乎無人不曉。在清代,《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及《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合稱「三聖經」。其他著名善書,有《了凡四訓》、《玉歷寶鈔》等。著名的善書匯編,有清代劉山英(1733-1806)於1789年編訂的《信心應驗錄》,匯集善書百餘種。
佛教、道教、一貫道等宗教團體,都有自己印行的善書,一些新興宗教,也會印行書籍贈送。在台灣,贈送善書的風氣很興盛,許多廟宇及公開場所,都陳列善書,供免費取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