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22015-08-10_0849101421767628-568515466_n彰化不老泉01GDFGGFG下載 (12)下載 (11)下載 (10)137867332_l137867492_l256267175_x256267216_x256267077_x  

彰化不老泉

不老泉-彰化市第一座民生用水儲水池
在彰化市公園上的自來水公司第十一區管理處辦公室後方,有一座古色古香深具歷史意義及文化價值,被列為彰化縣歷史建築的「不老泉」。不老泉是彰化市第一座儲水池,民國前6年即開始籌建,民國4年方完工,期間雖經歷數次整修及擴建,惟仍保有其原始風貌。
屬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劇院風格建築物,日據時期即與彰化市民生用水關係密不可分,不老泉的兩座拱門山牆搭配兩
端柱頭雅致脫俗,一座刻著「不老泉」,另一座則刻著「地靈釀出甘漿」,內部門柱上有當年再擴建時刻的「大正三年完工」字樣當年水公司是從「不」門中抽水過濾,再送至「地」門慢濾池以砂石過濾城淨水,再供應民生用水。當年不老泉之水係引貓螺溪水,因泉水源頭無名溪水源源不絕,於是時人將之命名為「不老泉」。
期間因受損或不敷使用多次整建,惟仍保有其原始風貌。至民國81年因水源枯竭,乃將「不老泉」改為清水池僅作為加壓配水用。從園區石牌磁磚翻拍舊照上穿著日據服裝的水源看守人員,可見證當時水源重地,戒備森嚴。不老泉稍然隱身於自來水公司一隅,百年來默默監守著岡位,其後方還有一座原為加藥室的小屋,外觀與不老泉為同一風格,典雅樸實屺立園區,加上陽光揮灑穿透葉隙的百年老樟樹兀自散發幽香,呈現另一種浪漫,白天常有婚
紗公司帶著新人前來拍攝婚紗照,留下不少美麗倩影!

------------------------

彰化不老泉
種類 蓄水池
建成年代 大正三年(1914年)
位置 彰化縣彰化市
公園路二段1號
彰化不老泉位於臺灣彰化縣彰化市,是彰化市舊水源地的慢濾池與清水池[1],於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11月20日公告為歷史建築[2]。該建築曾在2001年入選為臺灣歷史建築百景的第74名
沿革
日治時期的明治三十年(1897年)2月,彰化衛生組合便設置鐵管將八卦山山麓湧泉送到彰化支廳與彰化公學校(今中山國小)前,另外還設有水槽與給水栓以供應市街部分用水[1]。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彰化支廳開始規畫正式的自來水系統,於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5月正式動工,水廠設在八卦山山麓,耗資46500圓[1]。該工程於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完成後,於同年4月1日開始供水[1]。
後來因作為水源的溪水受到汙染,遂於大正二年(1913年)建造慢濾池與清水池(即不老泉)來過濾,其工程在隔年完工[1]。而在這之後由於彰化人口的增加,又在大正十五年(1926年)興建以貓羅溪為水源的第二水源地,該水源地在溪畔設有集水井,將溪水引到龍山抽水站集水井內後會再送到山上淨水場過濾淨化[1]。
而隨著時代演變,不老泉現在只剩下加壓調配水量的功能[2]。
建築
不老泉外觀有著文藝復興時期的裝飾語彙,兩座門廊上面分別刻有「不老泉」與「地靈釀出甘漿」水即是從「不老泉」進入過濾設施,再從「地靈釀出甘漿」處出來送給各用戶使用[1]。而「不老泉」之名的由來,則是因為過去泉水源源不絕而來[1]。

----------------

不老泉係於民國前六年籌建,民國四年完成,年代久遠,當年係因泉水的源頭-無名溪的水質良好、源源不絕,而有「不老泉」、「地靈釀出甘漿」之美名,乃將其名浮雕於水源地之清水池上。


彰化市第一座儲水池
其實,不老泉是一座儲水池,當年為了改善彰化地區的民生用水問題,民國前六年地方人士即有興建自來水之規劃,選定市區東方兩公里處八卦山麓無名溪側設立自來水廠,於民國四年完工,引溪水為水源,供水量為每日二仟二佰立方公尺。

後來因為人口逐漸增多,水量已不敷供應,供水系統歷經民國八年、十五年兩次擴建,供水量提高至每日五仟立方公尺,可供應四萬人之日常生活使用,水源增加由市區東方六公里之貓羅溪,利用集水井將溪水引至八卦山麓之龍山抽水站,再抽到本處淨水處理後供水。

民國二十八、四十五、五十三、六十年,由於設備受損或不敷使用等原因,分別予以整修及擴建,惟至八十一年,水源已枯竭,「不老泉」清水池僅作為加壓調配之用。


不老泉:建築物特色建築物特色
不老泉供水區設有兩座門牆,其中一座刻著「不老泉」,另一座刻著「地靈釀出甘漿」,水公司是從「不」門中抽水,再送到「地」門之慢濾池以砂石濾成淨水。

脫俗雅致的稱號加上採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劇院的建築形式,拱門的山牆門飾搭配兩端的柱頭設計,具有相當獨特的風雅,雖然經過多次整建,依然保有其原始風貌。


珍惜文化資產
「不老泉」具備豐富的歷史意義及文化價值,更被彰化縣政府列為彰化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台灣自來水公司第十一區管理處全體同仁誠摯地邀請各位鄉親,有空到不老泉走走,感受一下獨特的建築藝術。(登錄)表

不老泉在哪裡
您聽說過有一種泉水可以讓人長生不老,也就是所謂的「青春不老泉」嗎?

其實,咱們彰化縣就有一座不老泉,它位在台灣自來水公司第十一區管理處後方,也就是在彰化市公園路與卦山路口,您有空不妨過來一探究竟。

不老泉[歷史建築百景#74];一線天硤谷[午妻][102/4/24] @ 重新站起&一步一腳印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QvQjmo

彰化自來水廠。不老泉 @ 大王的風吹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AhF7u0

------------------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 http://goo.gl/ZzLicm

 

文化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     種類 蓄水池
歷史沿革 明治30年(1897)2月彰化衛生組合將八卦山麓的湧泉,以鐵管將水源送至彰化支廳及彰化公學校前,並建有水槽及數個給水栓,供市街部份用水。
明治37年(1904)彰化支廳計畫於彰化設置自來水給水管線,並取八卦山麓旁的小溪為水源。明治39年(1906)5月彰化支廳開始興工,舖設給水管線,並於彰化東方約兩公里處八卦山麓旁設廠,即今自來水廠。此次耗資46,500元,於明治41年(1908)完工,同年4月1日供水。
日後,由於溪水受到污染,遂於大正2年(1912)增建慢濾池及900立方公尺的清水池,淨濾自來水源,至大正3年(1914)完工。隨著人口的增加,大正15年(1926)擴建並新闢第二水源地,水源取自彰化市郊之貓羅溪,並在溪畔設集水井,引溪水至龍山抽水站集水井內,再將水抽至山上淨水場,設置沉澱池、慢濾池及1,350立方公尺的清水池。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彰化縣文化局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彰化不老泉為彰化市最早之自來水水源地淨水池,其結構頗佳、造形優美、環境良好,該設施和建築為彰化市飲用水邁向現代化的表徵,就彰化市開始向現代都市化的角度觀之,其歷史性意義值得肯定,另就建築史亦具特殊性,營造工法和創意也頗可取,且本建築保持完整亦與居民之生活息息相關,殊為難得。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22及27條第1款暨歷史建築登錄及輔助辦法第2、3、4、5條。
公告日期
2002/11/20 公告文號 府授文資字第09100062416 號
主旨 公告「彰化不老泉」登錄為歷史建築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彰化縣 彰化市
地址或位置 彰化縣彰化市公園路二段1號
經度 120.556954805553
緯度 24.074427454171
主管機關
名稱   彰化縣文化局 聯絡單位   文化資產科
聯絡電話   04-7292201
聯絡地址   彰化縣 彰化市 卦山路3號
管理人/使用人
  關係 名稱
  管理人 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一區管理處
代表圖像
地籍圖 下載檔案
土地使用分區
或編定使用類別
都市地區 保存區
定著土地之範圍 南郭段坑子內小段105地號,3693平方公尺
所有權屬
  關係 公私有 名稱
  土地所有人 公有 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一區管理處李賢祥
 
創建年代 日大正年間大正2年
創建年代(西元) 西元 1913 年
竣工年代 日大正年間 大正3年
竣工年代(西元) 西元 1914 年
外觀特徵
彰化舊水源地的淨水池與過濾池的興建正值日人引進各種西方歷史式樣作為建築公共設施的主流年代,其山牆、柱頭以及拱型門窗的建築細部均採用西方的建築語彙加以裝飾。兩處入口上方均有文飾,一曰「不老泉」,另一曰「地靈釀出甘泉」。
室內特徵
脫俗雅致的稱號加上巴洛克式建築風格,拱門的山牆門飾搭配兩端的柱頭設計,具有獨特的風雅,是彰化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
使用情形
目前,「不老泉」清水池僅作為加壓調配水量之功能。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附近景觀
位八卦山下,自來水公司第11區管理處後方。不老泉當年是為了改善彰化地區的民生用水而籌建。脫俗雅致的稱號加上巴洛克式建築風格,拱門的山牆門飾搭配兩端的柱頭設計,具有獨特的風雅,是彰化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
土地使用狀況
舊水源的淨水池與過濾池位於彰化市公園路坑子內自來水公司11區管理處內。
構造
此棟建築為地上一層的構造物,建築本體牆身材料為磚牆,鋼筋混凝土柱樑結構。
材料
磚牆及鋼筋混凝土柱樑
簡介
不老泉原是彰化市舊水源地的慢濾池與清水池,水池設有兩座門廊,外觀是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裝飾語彙。門廊上刻有「不老泉」及「地靈釀出甘漿」,自來水自「不」門抽水,送至「地」門過濾成淨水,供民眾使用。早年因泉水源源不絕,因而稱為「不老泉」。
現狀
建築物雖歷經多次整修,但仍維持原貌。
是否辦理容積移轉

-----------------------

 


不老泉 一直是我想到此一遊的地方

但是 幾次到八卦山卻都找不到

原來在公園路啦

問很多部落格的人 一般都不大願意告知 

也都敷衍我說八卦山上去 

 

 

 

 


不老泉 是日治時代 日本人開發的

這裡 不是從八卦山大佛上去的 

是從公園路武德殿 經過節孝祠 往前約兩公里 就到了

 

 

 


 不好意思 我是騎車直闖進來的 

 

 


日治時期,為防止各種傳染病的蔓延,

日人開始規劃興建自來水設施

 

 

 


明治30年(1897)2月彰化衛生組合將八卦山麓的湧泉,

以鐵管將水源送至彰化支廳及彰化公學校前,

建有水槽及數個給水栓,供市街部份用水

 

 

 


 

 

 

 


不老泉的加壓設備工作房

目前已停用,牆面以水泥沙漿打毛,在水泥沙漿粉刷牆面未乾前,

以特殊工具將其拍打拉起成粗糙面,建築的外觀相當特別

 

 

 


 不老泉水池的上方舖有草皮及排列有序的鑄鐵通風孔罩

 

 

 


 

 

 

 

 

 


 不老泉原是彰化市舊水源地的慢濾池與清水池,

水池設有兩座門廊,外觀是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裝飾語彙

 

 

 


 門廊上刻有「不老泉」

 

 

 


 

 

 

 


 「地靈釀出甘漿」

 

 

 


 

 

 

 


 自來水自「不」門抽水,送至「地」門過濾成淨水,供民眾使用。

早年因泉水源源不絕,因而稱為「不老泉」。

 

 

 

 


 明治37年(1904)彰化支廳計畫於彰化設置自來水給水管線,

並取八卦山麓旁的小溪為水源。

明治39年(1906)5月彰化支廳開始興工,

舖設給水管線,並於彰化東方約兩公里處八卦山麓旁設廠,

即今自來水廠

 

 


 上午 是逆光 所以 拍的不是很滿意 

 

 

 

 

 

 

 

 


 

 

 

 


但是 今天星期日 我拍照之後才看見周日不開放呢

 

 

 


 PS 以上資料來自彰化縣政府

------------------

歷史古蹟:

不老泉興建於1907年,為彰化市第一座自來水儲水池與清水池,原係取八卦山麓溪流水源,因水質良好。源源不絕,而有 “不老泉”。“地靈釀出甘漿”之美名, 並將浮雕於建築拱門上。 1992年起,因水源逐漸枯竭, 本建築取水與淨水功能逐漸為其他新設自來水場所取代,目前僅維持儲存清水與調水配壓之功能。


翻拍不老泉舊照(水源還設有看守人,可見當時非常重要)

碑文實景:

 

功能:

不老泉早期的功能主要是為改善民眾的飲水衛生,清朝時期彰化舊城的飲水都來自於:紅毛井、古月井、國聖井、及番仔井,是彰化舊城四口知名的水井。但目前因水源污染已不能飲用,所以到日治時期,因傳染病盛行,日本人在彰化建不老泉,來改善當時的衛生問題,當時不老泉可淨水、儲水、調配水壓。而現在的不老泉只剩下儲水和調配水壓的功能。

 

建築特色:

不老泉原是彰化市舊水源地的慢濾池與清水池,水池設有兩座門廊,外觀是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克建築。門廊上刻有不老泉及地靈釀出甘漿,自來水由「不」門抽水,送至「地」門過濾成淨水。不老泉水池的上方舖有草皮及排列有序的「鑄鐵通風孔罩」,水池後方則有加壓設備工作房,目前已停用。目前,不老泉清水池僅作為儲水和加壓調配水量之功能。 拱門的山牆門搭配兩旁的柱頭設計具有獨特的風雅,雖然經過多次整修,其依然保有原始風貌。園裡面更具有許多有著百年歷史的生態植物,值得我們去探討與欣賞。因為不老泉具備豐富的歷史意義及文化價值,不但是彰化首座儲水池和淨水廠,所以被彰化縣政府列為彰化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是值得感受的獨特建築藝術。

 

創建時間與名字的由來:

日治時期,為了防止各種傳染病的蔓延,改善飲水衛生,日本人開始規劃興建自來水設施。在彰化建不老泉,因為當時泉水源頭『無名溪』的水質良好、甘甜且源源不絕,而有「不老泉」、「地靈釀出甘泉」等美名。創建時間: 明治37年(1904)計畫於彰化設置自來水給水管線,並取八卦山麓旁的溪水為供水來源。明治39年(1906)5月開始興工,設置給水管線,並於彰化八卦山麓旁設廠,即今自來水廠。(自來水廠)日後,因為溪水受到污染,於大正2年(1912)增建「慢濾池」及900立方公尺的清水池,淨濾自來水源,至大正3年(1914)完工(不老泉)。

 

所在地:

它位在台灣自來水公司第十一區管理處後方,也就是在彰化市公園路與卦山路口(彰化市公園路二段一號)。自行開車:由中山高速公路(國道1號)下彰化交流道往彰化市方向 →中華西路(台19)→孔門路(台19)→東民街→左轉公園路一段(縣139)直達彰化市自來水服務所。

-----------

不老泉,原是彰化市舊水源地的慢濾池與清水池,
建於大正3年(1914年)。

 
當年係因泉水的源頭-八卦山麓無名溪的水質良好,
因而有「不老泉」、「地靈釀出甘漿」的美名,
所以將其名浮雕於水源地之清水池上。

 
採用的是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形式。

 
查看了一下歷史:
日治時期,明治37年(1904)彰化支廳計畫於彰化設置自來水給水管線,
取八卦山麓旁的小溪為水源。明治39年(1906)5月彰化支廳開始興工,
舖設給水管線,並於彰化東方約兩公里處八卦山麓旁設廠,即今自來水廠。
此次耗資46,500元,於明治41年(1908)完工,同年4月1日供水。
日後,由於溪水受到污染,遂於大正2年(1912)增建慢濾池及900立方公尺
的清水池,淨濾自來水源,至大正3年(1914)完工。隨著人口的增加,
大正15年(1926)擴建並新闢第二水源地,水源取自彰化市郊之貓羅溪,
並在溪畔設集水井,引溪水至龍山抽水站集水井內,再將水抽至山上淨水場,
設置沉澱池、慢濾池及1,350立方公尺的清水池。
<以上資料引用彰化縣文化局2007文化行春網站>

 
不老泉的加壓設備工作房,應該也沒在動作了

 
前方有展示一些自來水的加壓設備,
經自來水公司將周遭環境整理成一個花園,
一些設備都有清楚標示,可以讓來參觀之民眾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加上一些廠內原有的大樹,以及老建物,很值得一遊,
也看得出來自來水公司有認真的在維護,拍拍手。

 
漂亮的二葉松

 
滿大棵的樟樹,很漂亮

 
還種植有幾棵梅樹,
拍的時間不對,葉子都已經長出來了,
不然光這幾棵梅樹,就會殺掉不少底片,
而且當天只帶廣角鏡,也不太適合拍特寫。

 
旁邊的野花,
因為帶的是廣角鏡,所以要蹲的很低的拍,
此時剛好有位拿著SONY DSLR的先生也在拍照,他看我在拍野花,
就走過來跟我說話,他很高興的展示他上禮拜拍到的大冠鳩給我看,
倒是他認為他對拍野花或是靜物這種東西比較沒有興趣,拍鳥比較有趣,
這屬於個人興趣我倒也不便反駁,或許改天我買了長鏡頭,我也會去拍鳥,
不過機會不大,因為我比較喜歡賞鳥,不喜歡拍鳥。

 
園內還有幾棵大樹,都有標示名字,
不過我忘了這棵是什麼了:p

 
另一棵大樹,
拍這棵樹時,水公司的一位大姐還刻意閃開讓我拍照,
還親切的問我會不會站得太近了?這樣拍得下嗎?

 

 
逆光下顏色都怪怪的,看來這枝鏡頭早晚會被我換掉

 
前方的自來水公司

要參觀後方的不老泉,只要跟守衛先生說一下,
登記一下資料就可以進去自由參觀了,
不過因為前方自來水公司有人會來洽公,
所以有些人好像沒登記,不過我認為登記一下還是比較好,
進到裡面水公司員工跟守衛都滿客氣的也都很親切,
所以值得一遊,誠心推薦!

地址在彰化市公園路二段1號
也就是公園路與卦山路口
就是139縣道旁的自來水廠,在彰化騎單車的應該都知道


彰化不老泉
日治時期明治三十年(1897年)2月,彰化衛生組合設置鐵管將八卦山山麓湧出之泉水送至彰化支廳與彰化公學校(今中山國小)前,另外設有水槽與給水栓以供應彰化市街部分用水。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彰化支廳開始規畫正式自來水系統,於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5月正式動工;水廠設在八卦山山麓,工程耗資46500圓。該工程於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完成後,於同年4月1日開始供水。
後來因作為水源之溪水受到汙染,遂於大正二年(1913年)建造慢濾池與清水池(即不老泉)以過濾,其工程在隔年完工。而此後由於彰化人口增加,又在大正十五年(1926年)興建以貓羅溪為水源的第二水源地;該水源地在溪畔設有集水井,並將其溪水引到龍山抽水站集水井內,再送到山上淨水場過濾淨化。
隨著時代變遷,不老泉現在只剩下加壓調配水量功能。

80015184_956614194739346_4851394100336787456_o79376218_956613978072701_3690638253259489280_o78988806_956614108072688_1522280948236812288_o79311700_956614058072693_1291477999979331584_o79223153_956613994739366_1098739547275001856_o79457570_956614224739343_5009583428090200064_o79233424_956614161406016_2053534743093313536_o


不老泉位於公園路與卦山路口,台灣自來水公司第十一區管理處(自來水廠)後方,

因為是假日,時間又已經是16:00多,不知是否仍可開放參觀?
反正要是不能參觀,下次再另外找時間來也是可以的,

見自來水廠的大門沒完全關閉,Albert要荳芽先進去問清楚,
荳芽進到裡面,發現警衛室沒人,便直接進到管理處去詢問可否參觀不老泉,
管理處內只剩一位留守人員及一位清潔人員,
原本也沒抱太大希望,豈知那位留守人員說道:直接繞由左邊的路進去便是。


見他們好像再過一會就準備下班的樣子,趕緊到門口通知Albert將車停好,


繞到管理處大樓的後方,看見一個很大的方形建築,此建築的左右邊各有一扇門,
方形建築的上方舖著草皮,還有好幾個藍色的通風孔罩,
是用來協助排除位於不老泉下方的水氣,使其持續保持良好的流通。


由外觀便可看出歲月的痕跡~~

 

採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歌劇院的建築形式,拱門的山牆門飾搭配兩端的柱頭設計,
兩座門廊上面分別刻有「不老泉」與「地靈釀出甘漿」,

水即是從「不老泉」進入過濾設施,再從「地靈釀出甘漿」處出來送給各用戶使用。
早年因泉水源源不絕,因而稱為「不老泉」。 

此段取自維基百科






不老泉興建完成於大正3年(1914)為彰化市最早之自來水水源地淨水池,也是彰化縣首座淨水廠,
日治時期,為防止各種傳染病的蔓延,日人開始規劃興建自來水設施,開始著手彰化市街的衛生工程調查,
並依調查結果決定取用八卦山下的小溪作為水源,
採自然過濾式淨水法進行水道設計建設,改善彰化地區的民生用水問題。
民國前六年地方人士即有興建自來水之規劃,
將八卦山麓的湧泉以鐵管將水源送至彰化支廳和彰化公學校前,
建有水槽及數個給水栓供市街部份用水。(此段參考網路)

 

不老泉的加壓設備工作房















-----------------------------

新店區的粗坑里,有一座1902年興建巴洛克式的建築已經運作百年的水力發電廠

2015-08-10_1242502015-08-10_124828183749ybyzyone1inso86s  imagesGHGHimages下載 (16)下載 (15)下載 (14)  

百年發電廠藏身粗坑里 巴洛克建築搶眼

位在新店區的粗坑里,有一座已經運作百年的水力發電廠,從日據時代就已經存在,尤其巴洛克式的建築相當搶眼,目前已經被列為歷史建物,里長也歡迎民眾有空到粗坑里走走看看,來一趟古蹟巡禮。
 
古典優雅的巴洛克式建築,座落在新店區粗坑里的巷弄內,可別以為這是哪位大戶人家,它可是運作將近百年的水力發電廠,旁邊還有大型水管,在日劇時代就建造完成,被列為歷史建物,而且還在運作中。
新店區粗坑里長周賢良指出,這座水力發電廠應該是在1902年興建的,後來在民國四十年發生大火,上面屋頂更換成鐵皮建造,所以很難被列為歷史古蹟。
粗坑里長周賢良娓娓道來發電廠與粗坑里的密切關係,不僅自己父親就是電廠員工,民國四十年,發電廠還曾經發生大火,導致現在電廠主體的屋頂改用鐵皮建造,也讓這棟優美的百年建築,要被列為古蹟,多了不少難度。
新店區粗坑里長周賢良表示,如果有特定的時間,經過申請,電廠會開放給民眾參觀,因為這座電廠現在是無人電廠,全部都用遙控的方式做管理。
小粗坑水力發電廠每年都會定期開放給民眾參觀,新北市政府未來還打算將電廠,改建成文化博物館,里長也歡迎民眾有機會可以來這邊走走看看,來一趟古蹟巡禮。

----------------

文化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     種類 產業設施
歷史沿革 粗坑發電所位於新店市新烏路、永興路交會口,古名為小粗坑的地方,在新店溪畔,1907年籌建,1909年8月廠內3部機具竣工發電,後於1919年、1931年各增設一部機。
粗坑發電所完工後的電力,當時主要是供應基隆市電燈、基隆築港、瑞芳金瓜石牡丹坑、臺北市水道及臺北市電燈等地區電力。
1992年發電機機組更新為5000瓩一部,並改為無人發電廠,由桂山發電廠遙控運轉,1年發電目標約3千4百萬度。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1.粗坑發電廠、桂山發電廠、烏來發電廠是繼龜山發電廠之後,殖民地政府利用新店溪上游發展水力發電的一連串重要的現代化基礎工程,具臺灣開發史之意義。
2.粗坑發電廠為臺灣現役最老的水力發電廠,建於1907年,建築構造及內部機具仍保存非常完整的日治時期初建風貌:建築為紅磚造,大跨距的鋼骨桁架,屋頂設有具散熱功能之高凸式氣窗,建築立面以圓拱圈作成裝飾。入口山牆上有牌樓面的山形牆,留有當年的標誌,後方還有建於1911年之攔水堰堤。早期三部發電機組,其中德國AEG渦輪馬達機組仍在現場。
3.粗坑發電廠具有古蹟之保存價值,惟為因應電力設備緊急應變之機動性及維修之特殊性、安全性,故先予登錄為歷史建築,以符合電廠營運需求,俟其除役後再重新審議。
法令依據 符合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3款評定基準。
公告日期
2011/12/06 公告文號 北府文資字第1001721589號
主旨 公告「粗坑發電廠」登錄為本市歷史建築
所屬主管機關 新北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新北市 新店區
地址或位置 永興路45號
經度 121.542806177734
緯度 24.9378305628827
主管機關
名稱   新北市政府 聯絡單位   文化局
聯絡電話   89535332
聯絡地址   新北市 板橋區 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管理人/使用人
  關係 名稱
  管理人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人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桂山發電廠
代表圖像
地籍圖 下載檔案
土地使用分區
或編定使用類別
都市地區 其他使用區 發電廠用地
定著土地之範圍 新店區永興路45號。
所有權屬
  關係 公私有 名稱
  建築所有人 公有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土地所有人 公有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創建年代(西元) 西元 1907 年
竣工年代(西元) 西元 1909 年
外觀特徵
建築為紅磚造,大跨距的鋼骨桁架,屋頂設有具散熱功能之高凸式氣窗,建築立面以圓拱圈作成裝飾。入口山牆上有牌樓面的山形牆,留有當年的標誌。
室內特徵
建築構造及內部機具仍保存非常完整的日治時期初建風貌,早期三部發電機組,其中德國AEG渦輪馬達機組仍在現場。
使用情形
營運中。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現況維護。
附近景觀
位於新店市新烏路、永興路交會口,在新店溪畔。
發電廠後方有建於1911年之攔水堰堤。
土地使用狀況
發電廠用地。(台電所有)
構造
建築為紅磚造,大跨距的鋼骨桁架。
材料
紅磚造,鋼骨桁架。
簡介
  粗坑發電廠、桂山發電廠、烏來發電廠是繼龜山發電廠之後,殖民地政府利用新店溪上游發展水力發電的一連串重要的現代化基礎工程,具臺灣開發史之意義。
  粗坑發電廠為臺灣現役最老的水力發電廠,建於1907年,建築構造及內部機具仍保存非常完整的日治時期初建風貌:建築為紅磚造,大跨距的鋼骨桁架,屋頂設有具散熱功能之高凸式氣窗,建築立面以圓拱圈作成裝飾。入口山牆上有牌樓面的山形牆,留有當年的標誌,後方還有建於1911年之攔水堰堤。早期三部發電機組,其中德國AEG渦輪馬達機組仍在現場。
現狀
無人發電廠,由桂山發電廠遙控運轉。
是否辦理容積移轉
樓層數
2
建築風格
日治時期風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