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神明也遭網路霸凌 下跪磕頭沒用六房媽祖堅持告網友
2019-04-14 18:17聯合報 記者蔡維斌╱即時報導連神明也遭網路霸凌 下跪磕頭沒用六房媽祖堅持告網友 | 焦點事件 | 社會 | 聯合新聞網 http://bit.ly/2Pd2Alt
「連媽祖也遭網路霸凌」列屬國家重要民俗的中華民國六房媽祖會,針對最近網路瘋傳六房媽會向新爐主索錢等不實言論,引來眾多信徒群情激憤,今天請雲林縣議長沈宗隆主持公道,當事的新爐主及被指為製造謠言的蔡姓男子,在媽祖前磕頭發誓並當眾對質,最後媽祖會雖獲澄清,但仍決定控告網友和新爐主公然侮辱、加重毀謗罪,以還六房媽清白。
近月來有人在網路社群發布不實謠言中傷六房媽祖會,數落媽祖會任用人事權的是是非非,還向六房媽的新爐主顏麗葉索取兩百萬元的籌備過爐費,嚴重傷害六房媽形象,媽祖會偕同上百名信徒今天下午請議長沈宗隆出面主持公道,雲林縣長張麗善、水利會長林文瑞也到場見證。
信徒恭迎六房媽祖到場坐鎮,媽祖會理事長徐萬成和秘書長謝永昌陪同律師,針對網路指名道姓說他們兩人向新爐主索取兩百萬元,他們要求新爐主還原真相,在媽祖前當眾說清楚。
顏麗葉說,今年農曆二月間擲筊她被選為新爐主,正籌畫建紅壇事宜,一名身穿「爐主助理」背心的男子蔡玉楓到她家說六房媽會要她拿出兩百萬元作為過爐之用,她只把此事說給朋友聽並沒有在網路散布相關言論。
顏並與到場自稱是六房媽志工的蔡玉楓對質並跪地發誓,蔡原先說他當初是開玩笑的,後來又改口喊冤還當眾對著媽祖磕了響頭,說他絕沒有說要新爐主拿出兩百萬元的話。又是下跪又是磕頭,對質現場宛如電影情節。
謝永昌等人強調,媽祖會從不會對任何爐主拿錢,顏、蔡對質證明了媽祖會的清白,蔡玉楓既非媽祖會成員,事實證明媽祖會並沒有要向新爐主索取兩百萬,此事與媽祖會完全無關,但一些有心人卻刻意借網路攻擊媽祖會,嚴重褻瀆了六房媽,媽祖會絕不會坐視。
這場網路風波引來群情激怒,有人高喊罷免新爐主、告到底,顏麗葉則當面向議長下跪,指她所言句句實話,當初曾要找理事長求證卻找不到人,沒想到會弄出這麼大風波,她當面致歉。沈議長和張縣長除痛斥網路霸凌嚴重傷害社會,也傷害了媽祖,他們會要求警方徹查,並希望大家以和為貴,免於訴訟。
但媽祖會認為網路霸凌從沒停止,傷害也持續發生,不接受道歉,最後仍決定以訟止謠,控告到底。
六房媽是國內唯一沒有固定廟宇供奉的媽祖,每年由雲林縣五股三十六庄輪流擲筊選出爐主,建造紅壇(臨時廟)供奉,蔚為特色,信徒遍布全國,每年媽祖「搬家」的盛會,被文化部列為國家重要民俗。
雲林六房媽過爐文化 獲認證------------------中華民國無形文化資產民俗類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btcUUy
tw.news.yahoo.com查看原始檔
中國時報【許素惠╱雲林報導】
全台唯一沒有固定廟宇供奉的六房媽祖,27日從雲林縣斗六市大北勢股過爐到虎尾鎮過溪股,數萬信眾隨香,陣頭綿延數公里,獨特的宗教活動獲文化部認證為國家重要民俗,文化部長鄭麗君更專程前來授證,大大提升六房媽的歷史定位。
300年來 無固定廟宇供奉
雲林縣長李進勇、立委張麗善與劉建國等人點燃起馬炮後,六房媽神輿在信眾簇擁下,浩浩蕩蕩從大北勢股起駕,過爐到虎尾的過溪股,而今年新爐主是周萬友。
過爐隊伍熱鬧,陣頭逶迆,擔花、擔燈等自發性還願祈福團絡繹於途,沿途炮聲煙火不絕,家家戶戶除備香案恭迎外,也準備涼水、點心,讓來自全台各地的香客都能吃平安,展現雲林人的熱情。
鄭麗君親自南下為六房媽過爐成為國家重要民俗頒授證書,全國六房媽會理事長吳錦宗代表接受。他指出,六房媽相傳在300多年前由林氏家族迎奉來台,並未立廟,每年由散布在斗六、斗南、虎尾、大埤、土庫等鄉鎮的林氏6房兄弟輪流迎回供奉,最長要60年才輪奉一次;從家族神明演變成地方上共同信仰,每年過爐活動規模盛大,信徒百萬,遍布雲林、嘉義、南投和台北。
國定重要民俗 雲林占3項
鄭麗君表示,雲林六房媽為《文資法》修法通過後,全台首件通過審定的國家重要民俗,也是唯一過爐形態的文化資產,全台目前共有18項國家重要民俗。
李進勇說,雲林縣人文風情豐富,全台冊列18項國定重要民俗,雲林縣就占了3項,包括北港朝天宮媽祖遶境、口湖鄉牽水狀祭儀,以及六房媽過爐,大大提升這些民俗活動的歷史定位
中華民國無形文化資產民俗類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btcUUy
傳承逾360年雲林六房媽過爐 數萬信徒豔陽下隨香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5W9TYB
六房媽平安宴吃免驚 初一首日數萬人潮湧進
www.nownews.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28日, 2017
媽祖靈感的號召,過年媽祖廟走春拜拜的習俗,加上提供吃免驚的素食平安宴,讓行之有年的雲林「六房媽紅壇」,28日大年初一,設在斗南五間厝的紅壇,當天即湧進數萬信徒拜媽祖、吃平安宴,龐大的人潮與車潮,成為雲林最宗教,最有年味,最具人氣的地方,媽祖賜宴將持續至大年初五。
知名的「六房媽紅壇」,今年媽祖行宮設在斗南五間厝,雖然位置偏遠,但靠著六房媽信眾遍布全國,春節假期信徒紛紛來到紅壇拜媽祖,大年初一上午即出現人潮湧進紅壇,尖峰期間甚至出現車輛阻塞數公里,讓斗南成為雲林罕見大塞車的鄉鎮。
為了營造春節氣氛,紅壇廣場前數棚布袋戲在上午早已開鑼,不少扶老攜幼信徒,紅男綠女,一走進紅壇即感受到野台戲熱鬧的歡樂場景。
為了供應前來參拜媽祖信徒吃到素食平安宴、平安紅龜粿,二百位志工早在凌晨三、四點就開始打點十多種素食及數種涼飲。
上午八時許開始陸續供應平安宴及涼飲至下午三時,志工們平安素食一鍋鍋的炒,一盆盆的端出去,不管多少信徒,全部吃免驚,而現做的平安紅龜粿一次蒸十多盆,蒸了又蒸,只希望信徒人人能吃平安,總務組估計,初一當天信徒進進出出,廟方提供信徒享用平安宴超過二萬人。
沈姓總務表示,六房媽紅壇在春節期間一直是遊客走春拜媽祖熱點,最近幾年開始供應平安素食宴後,讓人潮更聚集,媽祖賜宴從初一至至初五,預計五天湧進人潮將超過十萬人次,至於廟方花費在食材上恐超過二百萬元,但那不是重點,重點是媽祖護佑黎民千百年來,六房媽為信徒享用平安食保平安的那份慈悲。
熟悉的陌生人:漫談雲林六房媽長期研究
徐雨村
長期研究是人類學家的美夢之一,沒想到自己也開始遇到這樣的議題。最近如火如荼忙著雲林縣政府的「雲林六房媽過爐」調查研究案,回首來時路,自從我參與六房媽過爐至今,已匆匆過了24年。
話說1991年,我在人類學洞洞館裡當個快樂的大二學生,瘋狂地到文學院圖書館借閱貼有「特種資料、限制閱覽」的簡體字書籍,窩在1955年以美援興建,卻有日式澡堂的男十一舍。當一位人類學學生,就算能讀萬卷書,也得行萬里路。那年的四月有幸隨著中研院民族所張珣老師參與了大甲鎮瀾宮往新港遶境進香,有史以來請假長達八天。想當年,大甲遶境進香的政治味沒像今天這麼濃,至少當年的總統阿輝伯沒有捧著大甲媽上轎。
1991年土庫股紅壇照片(洞洞館暗房沖印作品)
初遇六房媽
言歸正傳,就在1991年4月18日大甲遶境進香的路程上,我在土庫巧遇六房媽,展開一連串有趣的經歷。我在那年的5月27日首次參與六房媽的過爐儀式,兩週後寫了一篇「雲林縣五鄉鎮辛未年六房天上聖母參與記」,約有兩萬字,照片28張。當年酷愛攝影,用了許多黑白底片去拍攝,曾在洞洞館的暗房沖洗其中幾張。
在這篇文章,我描述跟六房媽的結緣過程:
...途中經過土庫圓環,往新港的路上約五百公尺處,見到了設置在當地的六房天上聖母紅壇,座落在一幢全新的透天厝內,當時頭旗向其行禮,並未停留,該尊媽祖亦未請出大轎來接大甲媽,當時行色匆匆,繼續隨頭旗前行。
等過了兩天,行列從新港回程時,回到了該地,就順便進門向一位中年男子(後來才知他便是今年土庫股的爐主),他雖然忙著做迎接大甲媽的事,仍然很從容地回答了我的問題;他說這尊媽祖是爐主輪流奉祀的,並未建廟,這是由大陸林家六兄弟帶來,比北港媽歷史更為悠久;信徒逐漸擴展,目前已有土庫、大埤、斗南、斗六、虎尾五鄉鎮參與,每年於四月十一日至十五日擇一天過爐,今年則為四月十五(農曆)。
回到台北之後,一方面整理這次田野工作的資料,一面也在找學士論文的體裁(材),覺得六房天上聖母這個組織很值得深入探討,便在五月十三日寫了一封信過去,地址寫土庫鎮土庫圓環往新港路上,六房天上聖母管理委員會收,說明了我對六房媽的研究興趣,並希望能夠取得跟他們聯絡的方法。三天後,回信來了,是以「六房天上聖母祭祠管理委員會」的信封寄來,由今年土庫股爐主郭建太先生回信,…
後來郭先生說,這封信是委員會的召集人張丕麟先生,也就是他的姐夫親筆寫的。我於是按照信上所寫的聯絡電話,跟郭先生連繫數次,敲定在5月27日抵達土庫,次日28日參與從土庫股過爐,前往下一個輪值股五間厝股(位在斗南鎮明昌里及大埤鄉三結村境內)。
1991年作者手繪的過爐路線圖
從遊記到民族誌
「參與記」的撰寫,在尚未歷經田野實習課程訓練的情況下,實則雜揉著民族誌材料、遊記、雜感。徒有熱情不足以成事,得要有更精確的民族誌研究方法。
1992年5月,六房媽再次過爐前往斗六市的大北勢庄(大北勢股),由爐主石清爐先生奉祀,這次就看得更清楚了。那年暑假,我決定以「六房媽祭祀組織」為題撰寫學士論文,由於先前選修謝世忠老師的「東亞華人宗教」課程,徵得謝老師同意指導。跟1992年的爐主石清爐先生連繫,借住在他家兩星期進行訪問。
我還記得出發前跟謝老師的會面,他表示每一場訪問都需撰寫逐字稿,因此我在田野期間花很多時間聽錄音帶寫記錄。這對於初入田野的學生極有幫助,迅速建立關鍵詞,再繼續約訪時,很快就能掌握當地人慣用的思維模式及概念範疇。透過這一連串密集的田野訪談及觀察,逐漸把六房媽的相關知識架構建立起來。我也參與謝老師集合學士、碩士論文指導學生一起討論的咖啡討論會,受益匪淺。學士論文於1994年完成修改後,送交當時的受訪者,收集意見並修改為期刊論文。
熟悉的陌生人
1992年的過爐結束,石清爐的胞弟石琪祥告訴我,日後我如果要參加過爐,可以找他幫忙。此後我就真的每年(偶而隔個一年、兩年)前往參加,在過爐日前一天背著簡單的行囊,到他家借住一兩晚。這樣算來,五個輪值股(前面提了土庫股、五間厝股、大北勢股,再加上過溪股[虎尾鎮]、斗南股)至少走透透三次。
六房媽紅壇照片(黏貼在稿紙上)
石琪祥、沈素貞夫婦也是從1990年前後開始積極參與六房媽過爐。他們原先參加石清爐爐主的挑花隊伍,接下來就決定繼續挑花,籌組了大北勢的挑花挑燈隊伍,從24年前的10多人,逐漸擴大到今年的300人。志願參與的車輛約有十部,接送信眾往返紅壇,並在長達40至70公里(依據輪值股大小而異)的徒步過程中,讓各組挑花挑燈人員輪班休息。每年過爐都在凌晨五點左右出發,載送參加挑花挑燈的信眾前往舊紅壇,以期趕上凌晨六點到七點之間的鳴炮啟程。我每次參加過爐,就搭著他們的車輛前往舊紅壇。
我隨即進入舊紅壇拍攝新舊爐主移交儀式、點交聖物,等到鳴炮啟程過後,接著就會快步趕上挑花挑燈隊伍。跟他們打個招呼之後,我就繼續快步前進,盡快進入輪值股境內拍攝陣頭參拜廟宇的儀式,以及六房媽大轎抵達時的儀式。大約晚上十點多,挑花挑燈隊伍比正駕轎隊伍提早約半小時抵達目的地:新任爐主所設置的臨時紅壇。我在那時跟他們會合,等候大轎抵達臨時紅壇、神像安座之後,再跟他們一道回到大北勢。
鳴炮啟程時,過爐各隊伍相對位置圖(省略若干細節)
就這樣,在這20多年間,我總是盡可能參加過爐,無論是在服役、在台東史前博物館工作,或在加拿大讀書。有一回在台東大學兼課到晚上九點下課,一路開車到斗六,已是凌晨一點半,睡個三小時就出發。另一回我從加拿大飛回台灣,第三天就參加過爐,很神奇地完全零時差,不至於一邊走一邊睡。
幾乎一年見一次面的朋友加和,就給了我一個稱號:「熟悉的陌生人」,在過爐當天「神龍見首不見尾」。我報以一絲的苦笑,為了搞清楚這個龐大儀式的內涵,只好穿來穿去了。
1991年的挑花(花擔)
老題目、新議題
即使我在1996、1997年已把當時學士論文的內容刊登為期刊論文,總覺得對於六房媽過爐的認識依然不足,希望有更進一步的研究。這個小小的心願,卻因著多年遠在台東工作與負笈海外,心有餘而力不足。
2013年我到高師大任教,就開始希望以地利之便,繼續發展六房媽的研究內容。該年1月雲林縣政府將六房天上聖母過爐指定為無形文化資產,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請102年度審查指定民俗及有關文物,5月25日過爐當天舉辦「雲林六房媽過爐指定為國定重要民俗及有關文化訪查簡報」。9月6日於文化部第四屆民俗及有關文物審議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我受雲林縣政府文化處之邀列席說明。
今年雲林縣政府文化處獲得文化部補助款,進行雲林縣民俗及有關文物「六房媽過爐」調查研究案,我代表高師大前往投標。得標之後依約進行過爐儀式研究、耆老訪談、庄頭陣頭調查、文物普查、講座會、教育計畫等項目。儘管工作項目繁瑣,但畢竟這是完成多年心願,詳細收集六房媽相關資料的好機會。這20多年來的傳統延續及變遷,再加上近年新增的無形文化資產及志願服務等議題,值得好好回溯梳爬一番。
長期研究
長期研究是人類學家的夢想之一,最重要的是在田野資料方面紮下深厚的基礎,可以從長時間角度來觀察一個地區或文化習慣的演變。在六房媽的例子,長期研究不僅是個別研究者的長期參與,更包含著各個學科對這項議題的共同關注,這些年來已有文化資產、民族學、台灣文化相關研究領域的研究生,以六房媽為題完成碩士論文。但除了後人引用前人研究成果之外,彼此的討論發想則有待努力。回頭想想自己在這個研究過程的角色,以往所寫的論文廣為當地人及學界所閱讀,也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或批評,有必要跟這些觀點進行對話,並尋求更具穿透力的民族誌與理論觀點。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芭樂人類學:徐雨村 熟悉的陌生人:漫談雲林六房媽長期研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