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靠著台積電頭號叛將、現任執行長梁孟松掌握7奈米製程,幫習近平突圍
台積叛將無力回天?中芯國際上半年獲利腰斬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QXqinS

中芯量產7奈米全靠70歲「台積電頭號叛將」!梁孟松是細節控,當年休假還帶子到台積加班 - 今周刊


中國翅膀硬了?竟把英特爾拒於門外
2024/04/15 07:14
中國下令逐步淘汰在政府個人電腦和伺服器上的英特爾和超微晶片。(路透、法新社,本報合成)
回敬美制裁 英特爾、超微成中國新箭靶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美科技戰持續角逐,雙方接續出招,繼美國持續升級對中國的晶片禁令後,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已提出最新指導方針,下令官方機構不得採購、使用英特爾(Intel)、超微(AMD)晶片,以及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等海外產的資料庫軟體突顯中國積極推動科技在地化的野心
中國是英特爾與超微的重要市場之一,去年英特爾在中國銷售額高達540億美元(約台幣1.7兆),營收佔比為27%,另外,超微在中國也有近230億美元(約台幣7350億元),佔比約15%;而微軟在中國的營收佔比約為1.5%。
美國將矛頭轉向限制人工智慧晶片(AI)出口至中國後,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曾表示,這很可能使英特爾成為此禁令的最大輸家,因為英特爾的AI處理器「Habana Gaudi 2」客戶主要來自中國。分析師預估,若中國政府完全停止購買英特爾和超微的CPU,預計英特爾營收將損失約15億美元(約新台幣479億元),超微預估也有約數億美元的業績將因此消失。
中國擬減少採購美國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與外國製造的資料庫軟體,改採用國貨。(彭博)
華為與中芯合作 目標產出5奈米 
隨著美國持續收緊對中國的箝制力度,中國想購買外國晶片可說是越來越不容易,同時也加速中國積極推動半導體在地化生產。華為(Huawei)去年推出5G旗艦手機Mate 60系,搭載由中芯代工生產的7奈米晶片,被視為突破美國制裁重圍的象徵,《彭博》近日再指出,華為(Huawei)與中芯國際(SMIC)將再次合作,目標是產出5奈米等級的晶片。
除此之外,先前也傳出中國政府要求比亞迪、吉利汽車等國內電動車大廠提高採購國產車晶片的比例,盼在2025年達到20%,藉此降低對西方的依賴,同時促進中國國內晶片產業的發展,此舉恐影響輝達(NVIDIA)、德州儀器(TI)等。
中國政府支持、大量研發投資推動下中國設備國產化比率已在2年內翻倍,目前已有超過40%的製造設備均在當地生產,不過,中國尚無法生產出足以取代荷蘭及日本的曝光機設備。
中國設備國產化大幅提升,不過尚無法自產出足以取代荷蘭及日本的曝光機設備。(路透)
中國今年新增18座晶圓廠 搶攻成熟製程
為了扶植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中國政府近年大舉注資,擴張半導體產能,由於難以取得先進晶片生產設備,決定轉向聚焦在成熟製程領域,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預估,中國晶片製造商今年恐新增18座晶圓廠,使月產能年增13%達860萬片的規模,其中,中國在28奈米及更成熟製程擴產方面最為積極,預估到了2027年,中國成熟製程產能在全球比重將高達39%。
隨著中國大舉擴產,台灣及南韓在市場的比重恐遭到擠壓,集邦科技(TrendForce)預估,2027年南韓成熟製程產能占全球比重將降至4%,台灣成熟製程產能比重恐滑落至40%,與此同時,美國積極推動半導體在地化,也可能壓縮到台灣先進製程產能在全球的佔比,集邦科技估計,2027年台灣先進製程產能比重將降至60%,而美國先進製程產能比重則有望攀升至17%。
中國政府近年大舉擴產成熟製程晶片,恐使台韓市場受到擠壓。(路透)
中國禁美晶片 對台影響有限
由於英特爾與超微都是台積電先進製程的重要客戶,中國禁英特爾與超微晶片,很可能牽動台積電後續的訂單狀況,法人初步評估,對台系供應鏈的衝擊程度有限,尤其台積電受到的影響可能非常小;此外,對下游硬體相關供應鏈如:鴻海及緯創影響也有限;伺服器代工方面,因台伺服器代工廠主要客戶為美系品牌與雲端服務供應商(CSP),推估對廣達、緯穎、技嘉與華碩的影響不大。
由於美中科技戰已持續多年,台廠對此早有所準備,所以受到的影響應不大,但預期未來在美中衝突無解的情況下,整個產業仍將持續面臨「去中化」或「去美化」的挑戰,後續影響層面與發展仍有待觀察。
中國此次反制美國之舉,初估對台廠影響有限。(路透
LTN經濟通》中國翅膀硬了?竟把英特爾拒於門外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VY8AmH


美揮重拳無用? 華為像「打不死的小強」 WSJ曝背後原因
2024/03/22 13:30美揮重拳無用? 華為像「打不死的小強」 WSJ曝背後原因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3vRBcZ
美媒分析,華為面對美國的制裁表現出「驚人生命力」,顯示出美方制裁中國科技產業存在局限性。(路透)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華為成為美國主要制裁對象,不過即使如此,華為仍有所突破,包括去年生產1款智慧型手機處理器。 美媒對此分析,華為面對美國的制裁表現出「驚人生命力」,除了業績超乎預期,也顯示出美方制裁中國科技產業存在局限性。
《華爾街日報》指出,華為是中國行動通訊技術領域的代表者,也是中國高科技雄心的典型代表,同時也是美國決心挫敗中國雄心壯志的象徵。正因如此,華為面對美國制裁表現出的「驚人生命力」,很能說明未來幾年美中科技戰將如何演化。
報導認為,美國對關鍵上游技術的壓制,使其可以削弱中國的龍頭企業,抬高中國科技進步的成本,但若中國政府願意不惜代價補貼本土晶片產業,且全球包括中國本身、俄羅斯及開發中國家在內的很大一部分買家仍熱衷購買中國產品,就很難完全阻止中國的科技進步。
報導指出,美國試圖建立1個真正的、涇渭分明的全球科技生態系統,也會帶來其他風險,即來自中國的競爭者開始在價值鏈的更上游取得成功。
美國的制裁限制了華為採購手機零件和其他設備零部件的能力,影響確實是毀滅性的。華為消費者業務在2020至2022年收入減少一半以上,原因是華為賣掉了旗下的平價手機品牌「榮耀」,以免其受到制裁影響。華為在海外和高端市場的銷售也因此大幅下滑。
但這樣仍不足以對華為帶來致命打擊。華為預測去年營收仍將成長約9%,達約人民幣7000億元(約新台幣3.1兆元),雖比2020年減少21%,但對於3年前面對美國制裁有如死刑的公司來說,這樣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
華為去年推出的高階智慧手機Mate 60 Pro,採用與7奈米製程相當的晶片技術令美國吃驚,因為在當前的制裁下,這種技術被認為不可能在中國實現。
報導指出,雖然目前還不清楚這技術的經濟效益如何,也不清楚量產難度有多大,但反映出中國半導體行業取得的突破。
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今年前6週,華為在中國的智慧型手機銷量年增64%,很可能是蘋果手機同期銷量年減24%的結果。去年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銷量居冠,市占率約18%。
相較於智慧手機,華為在電信設備業務抵抗制裁的能力要強得多,其營收在2020至2022年僅下降6%。去年華為在全球電信設備市場的市占率仍有30%,與過去幾年相較基本保持穩定。因為對西方國家來說,更換網路設備花費的時間,多於購買智慧型手機,且中國和其他開發中國家仍堅持使用華為的設備。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似乎會採取新的因應措施,向一些中國零組件供應商限制供貨,這也許會延緩中國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並繼續給華為及中國先進晶片產業製造阻力。
不過技術層面制裁越深入,執行起來就越困難,就像西方國家自2022年以來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一樣
即使如此,華為甚至是中國仍面臨真正的瓶頸,若不能使用谷歌(Google)、安卓(Android)操作系統,華為手機恐怕很難在中國以外地區奪回市占率。
外,雖然美國可能不會成功將華為和中國晶片產業完全淘汰出局,但仍可能會迫使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花費巨資研究「次優解決方案」,這種無謂的重複將耗費巨大的成本和時間。美揮重拳無用? 華為像「打不死的小強」 WSJ曝背後原因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3vRBcZ


CNBC:中芯不可能量產7奈米晶片
2023/04/30 14:33
 CNBC:中芯不可能量產7奈米晶片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p0jyt6
外界盛傳,中芯國際靠著執行長梁孟松掌握7奈米製程,但在美國強力圍堵下,中芯難以推進高階晶片製程。(中芯官網、彭博,本報合成)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台積電頭號叛將、現任中國中芯國際執行長梁孟松,傳出已協助中芯邁向7奈米製程,榮鼎諮詢分析師卻認為,美國祭出晶片禁令後,未來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都不可能量產7奈米晶片,幾乎是廢了。研究機構晨星分析師也說,5年內中芯不太可能生產新一代的晶片,中芯若想縮小與台積電的差距,至少要再觀察10年。
 CNBC報導,自2020年以來,中芯國際一直是美國制裁的對象,當時被列入美國貿易黑名單,限制其獲得某些技術。去年拜登政府祭出核彈級晶片禁令,切斷中國取得先進晶片技術和設備。
 與此同時,美國也得到韓國、日本和荷蘭等盟友支持,中芯已無法獲得荷蘭ASML所生產的EUV曝光機。沒有 EUV,中芯就無法以較低的成本大規模生產高階半導體。
 反觀台積電及三星,早在 2018 年開始量產 7 奈米晶片,這兩家公司都使用 ASML 的 EUV,並在去年開始量產 3 奈米晶片,計畫在 2025 年生產 2奈米晶片,三星還宣稱將在 2027 年開始生產 1.4 奈米晶片。
 報導認為,儘管中芯正在生產7奈米晶片,製程仍落後台積電和三星好幾代,沒有先進的晶片製造設備,中芯將進一步落後台積電。
 晨星股票分析師 Phelix Lee 表示,目前為止,我沒有看到中國廠商能夠提供中芯生產高階晶片的設備,而中芯用這些不太先進的設備製造晶片,毫無商業利潤可言。
 Phelix Lee 斷言,至少未來5年內,中芯不太可能生產最新一代的晶片,例如5或3奈米晶片。中芯若想縮小與台積電的差距,至少要再觀察10年。
CNBC:中芯不可能量產7奈米晶片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p0jyt6


台積電人若縮手 中芯舉步唯艱
2022/08/24 07:55LTN經濟通》台積電人若縮手 中芯舉步唯艱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TewhD8
中芯高層都與出身台積電,圖為中芯執行長梁孟松(左)、已離職的前副董事長蔣尚義(右),兩人均為台積電當年研發13奈米成功的關鍵人物。(本報合成)
中芯建廠與研發 台積電人才扮要角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近日中國半導體大廠中芯國際(SMIC)成功產出7奈米晶片,讓外界好奇,中國為何能在美國制裁與設備缺乏之下持續推進先進製程?為打壓中國科技業,美國組織晶片四方聯盟(Chip4)、通過晶片法案並施壓艾司摩爾(ASML)不准向中國出口極紫外光(EUV)曝光機、深紫外光(DUV)等先進製程設備。
外媒分析,中芯7奈米問世的最大功臣,可能就是中國長年以暴利挖角、數以千計的台灣工程師,替中國IC產業造就龐大產值。當年一手規畫建廠的是世大積體電路的創辦人張汝京,在台積電收購世大並改名為世界先進後,2000年張汝京帶領一批工程師,到上海替中芯建廠,2009年中芯因侵權案賠款給台積電,張汝京請辭離開,後來接手的包括兩位來自台積電的蔣尚義與與梁孟松。
因創辦中芯國際獲「中國半導體之父」稱號的張汝京。(本報合成)
台積電告侵權 中芯賠款讓股權和解   
2009年梁孟松從台積電辭職,2年後至南韓三星(Samsung)擔任研發副總經理,推動三星28奈米至14奈米製程快速發展,甚至早台積電一步推出14奈米,因而被冠上台積電叛將之名,更遭台積電控告洩漏技術,此後,中芯於2017年延攬前台積電大將梁孟松,成為中國半導體業崛起的契機。
也因為梁孟松等人帶槍投靠,台積電提告中芯不當使用營業秘密,2009年兩造達成和解,中芯將分年分期賠償台積電2億美元(約合當時新台幣64.9億元),並且無償授予台積電8%的中芯股權,台積電另可在3年內以每股1.3港元認購2%的中芯股權,中芯創辦人、執行長張汝京宣布辭職下台,形同為此案「負責」。
梁孟松致力於推動先進製程,這也是他選擇離開台積電的原因之一,湊巧的是,他轉戰中芯幾年後也碰上相同問題,由於高層希望能專注在獲利更多的成熟製程,甚至延攬蔣尚義出任中芯副董事長,引發梁孟松反彈決定請辭,不過最終仍被中芯慰留,尚未離職。
即使中國狂挖台灣人才,半導體實力與台積電與三星相比仍相距甚遠。(路透)
蔣尚義:加入中芯是人生最愚蠢的決定
另一位晶片大佬蔣尚義2013年從台積電二度退休後,2016年至中芯擔任獨立董事。然而,蔣尚義日前曾透露,加入中芯是個錯誤決定,更是他一生中做過最愚蠢的事情之一。
為何這麼說?因為蔣尚義除了是台灣人還是美國公民,夾在兩岸與中美關係間,身份顯得更加敏感,也因此較難獲得中國信任,蔣曾二度進出中芯,回鍋後僅擔任副董事長1年便再度請辭,退休回美國生活。
兩岸局勢緊張、美中冷戰恐降低台人赴中意願。(路透)
梁孟松恐成歐美陣營公敵
為壯大半導體產業抗衡美國,中國陸續從台灣挖角多名台積電工程師與專業人才,不只梁孟松、蔣尚義,還有「台灣DRAM教父」之稱的高啟全及聯電前副董孫世偉2015、2017年先後加入紫光集團。 此外,中芯歷任執行長多來自台灣,包括:張汝京、邱慈雲及王寧國等人,可見台灣多年來已有多位頂尖半導體人才外流中資。
受美國制裁衝擊,中國近幾年除了先進製程推進停滯,不少跳槽老將也為了避免招惹美方選擇出走,中美爭霸邁入科技戰,至今恐怕已從國家跟國家的競爭晉升成對個人的清算,中國因晶片廠爛尾頻傳,掀起一波半導體整肅貪腐風暴,大基金高層紛紛中箭落馬,遭帶走調查。
至於美國,除了祭出晶片法案、組織Chip4劃清界線,再透過媒體報導形成社會的輿論壓力,如:美國電腦歷史博物館(CHM)對蔣尚義的訪談,以及《華爾街日報》表面上讚揚梁孟松為「台灣晶片魔法師」,實則警惕在兩岸緊張情勢升溫與中美科技戰進入白熱化的情況下,梁孟松恐成了歐美陣營的公敵。
中國半導體業發展因中美貿易戰受限。(彭博)
半導體寒冬將至 中芯7奈米何去何從?
與此同時,隨著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半導體產業的前景也出現更多雜音,雖然在製程技術上有所突破,但也可能使中芯陷入兩難,受限於美國制裁,中芯難以取得先進設備,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透過DUV生產的7奈米製程不只良率、效率低,整體成本更高,中國是否會不惜成本持續推進7奈米製程,抑或是選擇專攻成熟製程,確保產線獲利,備受外界關注。
此外,中國雖大舉砸錢,以「挖牆角」的方式汲取台灣人才,但仍舊無法成功複製台積電的營運模式,至今半導體實力仍大幅落後台積電與三星,不止如此,中國還有晶片廠爛尾與貪腐的問題,對其半導體未來發展來說更是一大阻礙。
美國制裁、晶片廠爛尾、人才荒成中國半導體業發展的窒礙因素。(法新社)LTN經濟通》台積電人若縮手 中芯舉步唯艱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TewhD8

台灣史上最強叛將梁孟松/台積電是吃軟飯的/台灣產業無法升級的台灣史上最強叛將梁孟松/台積電是吃軟飯的/台灣產業無法升級的


中國非法挖角台灣半導體人才 遭法辦者僅「冰山一角」
中國非法挖角台灣半導體人才 遭法辦者僅「冰山一角」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uv8BAt
台灣如台積電等先進半導體業和科技人才,成為中國鎖定非法挖角的對象。台灣法務部調查局官員坦言,就中國非法獵取我人才者,目前被法辦的案件仍只是「冰山一角」。(路透資料照)
2022/04/08 19:06
〔編譯楊芙宜/台北報導〕路透報導,台灣調查局一名高層官員表示,該局已著手調查約100家中國企業,這些中企涉非法挖角台灣半導體工程師和其他科技人才,去年年初以來已有7家公司遭到起訴,有27家公司遭搜索或負責人遭約談。
不過,要求匿名以確保調查不受妨礙的該調查局高層官員表示,至今已突襲或約談等採取行動的對象僅不過是「冰山一角」。調查局表示,這名官員發言代表該局立場。
台灣法律禁止中國投資半導體供應鏈的部分領域、包括晶片設計在內,其他如晶片封裝等領域則需要經過審查。
根據報導,這名調查局官員與同僚透露,一起正調查中的案件,某業者聲稱為台灣數據分析公司,但當局認為它實際上是一家上海晶片廠的分公司,負責把晶片設計圖傳回中國。
經過近1年監視調查,調查局於3月中約談公司負責人,目前交保候傳。由於案件仍在進行中,調查局拒絕公開公司名稱。

這些企業運用的其他招數,包括把公司註冊在如開曼群島等避稅天堂,使中國的現金流難以追查。
路透取得的法庭文件顯示,北京IC設計公司「憶芯科技」被控未經許可在新竹私設研發中心。這家中企據稱透過視訊會議軟體Zoom面試,然後經由一家香港公司處理薪資與保險。此案目前仍在審理中。
報導說,中國國有封測大廠「通富微電子」被控非法在台灣設立辦公室,員工透過一家香港子公司從海外帳戶領取美元薪資。相關被告已於今年1月被判有罪。
台灣法務部調查局上月展開迄今最大行動,對8家公司展開搜索蒐證,主因這些公司涉嫌替「中國共產黨非法挖角與竊取機密」。調查局於2020年12月成立專責小組,打擊非法挖角行動。
台灣政府正致力提高非法挖角的罰則,最高刑期擬將從1年提高至3年、罰金從5200美元提高至52萬525美元(約1510萬元台幣),並考慮修法、把洩露核心晶片技術列入違反國家安全法的行為。
不過,也有強化法規或可能阻礙本土半導體供應鏈發展的擔憂出現。這名調查局官員表示,「要是因為過於嚴苛法規,造成我們阻礙了合法外國投資者,而傷害到我們國家經濟,怎麼辦?」「這是個兩難問題,我們在這之間需要達到適當平衡。」
中國非法挖角台灣半導體人才 遭法辦者僅「冰山一角」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uv8BAt


【台灣看天下】中共對美國以商逼政
文/洪博學
2021年11月18日 【台灣看天下】中共對美國以商逼政 https://bit.ly/3qNA3ru
以商逼政是老共的爛招,在共產黨眼中,世間所有事務都只為了服務政治,用經濟脅迫對手,是永遠不退流行的招術,對付台灣如此,現在也用來對付美國,目前中國經濟已經出現跳崖下滑,因此以商逼政也越來越露骨,可見老共真的急了。
尚未撤離中國的美國企業,正在遭受「信騷擾」,這是路透社最近一則報導稱:中共駐美使館,要求在中國有利益的美國企業商人,必需寫信向華府或國會議員施壓,不要通過抗中法案,尤其是針對中國的2021《美國創新及競爭法案》,許多美國企業擔心這種遊說行動,將違反外國代理人法案,替中共進行反政府的不當遊說,過去只能檯面下,其實,長期以來,中共都是如此做,只是這一次比較不加遮掩而已。
美國兩黨對於抗中,大致上獲得共識,但是實際的行動卻很緩慢,甚至倒退走,從冬奧運動會就可以知道,兩黨都認知中國迫害維吾爾人權,定義種族滅絕,但是談到抵制冬奧,大家又退縮了,運動是民間事務,美國不願意用政治干預運動,這種軟弱態度傳達給中共,結局就是中共作法會越來越野蠻,寫《百年馬拉松》的白邦瑞說:美國用紳士處理土匪問題,根本自討苦吃。
美用紳士處理土匪問題
美國在抗中行動上無法一致,主要原因還是紅色滲透美國,比我們想像還嚴重,尤其是金融重鎮華爾街,中共高官子女以及紅二代盤據於此,一則為自己家族利益洗錢,二來服務中企赴美發行上市,割美國人韮菜,前陣子習近平打壓補教業,這些補教業得到風聲,在美國先拋售持股,割了170億美元韮菜,最後倒楣還是美國投資者,為了嚴格審查在美國上市中企,大搞空手入白狼,已經有兩百多家中企被迫下市。
即便中共已經左轉,企圖擺脫資本主義,恆大倒閉造成美國債權人哀嚎,美國「公務員退休基金」也因為投資中國受創,事實已經擺在眼前,但是,華爾街仍然有投資者對投資中國情有獨鍾,這已經擺明和美國抗中政策對幹。
最近,《華爾街日報》揭露:美國政府正努力抗中,但是最大破口就是華爾街,尤其是具戰略物資意義的半導體產業和晶片,美國英特爾投資上海概倫電子,被點名的創投公司還有紅杉資本,紅點創投,經緯創投,總共67筆投資,加碼投資中共半導體業,金額超過百億美元。
中共把半導體產業視為戰爭要地,可惜十年來砸下重金,到台積電挖角,至今還是落後,說穿了就是資本不足和人材問題,一條七奈米生產線就要投下200億美金,雖然,中共挖了台積電的蔣尚義、梁孟松、楊光磊,最後缺乏艾斯摩爾光刻機,仍然無法成事,韓國三星也砸重金,可惜製造良率太低,仍然無法超越台積電,真正護國神山成功要素相當複雜,當然資金仍然是重點
美國政府已經發現:華爾街資金流動龐大,長期存在無法管制的破口,目前正在加大力度修法,因為老共是土匪,錢進中國投資,最後就是讓自己淪為中共肉票,反過來傷害美國利益,美國企業受到中共挾持,遲遲走不出中國陰影,以商逼政層出不窮的原因也在此。
作者指出,美國過去資金大量進入中國,導致如今美國企業受到中共挾持,難以走出中國陰影
【台灣看天下】中共對美國以商逼政 https://bit.ly/3qNA3ru


曾是台積電研發大腦、過去5年轉戰中國半導體業的他,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台灣幫」退出中國半導體龍頭董事會 未來還挖角台灣人才? 「你們來拚良率 決策就不是你們台灣人的事」 | 雜誌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nov7Hk
11月11日,光棍節,當中國的電商業、物流業忙成一片之際,對岸極力扶持、欲擺脫美國「掐脖」的半導體產業,也掀起滔天巨浪。
當天晚間,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公告,蔣尚義、梁孟松、楊光磊等3位台籍董事,即日起退出董事會,梁孟松仍執掌中芯共同執行長,而去年12月才「鳳還巢」、獲聘為副董事長的蔣尚義,則正式從中芯離職。
這是繼去年9月底,南亞科前總經理高啟全從紫光集團退休後,台灣半導體人在對岸最大的人事變動,當年由世界先進前總座張汝京創辦、且有多任執行長都是台灣籍的中芯,未來董事會裡,將不再有台灣人列席。
從台積電共同營運長退休後、至今已2進2出中芯的蔣尚義,後續動向如何?接下來的他,是否會像第一次離開中芯時,再投效另一家中國半導體廠?《今周刊》在這道人事令的第一時間,與這位半導體老將取得聯繫。
正在交接手邊工作、打算11月底返回美國舊金山住家的蔣尚義,關於未來是否「再戰江湖」?向來不言老、不言退的他,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
「我已經75歲,(未來)除了過平靜的退休生活之外,目前並沒有任何具體的規畫。」他說。
事實上,家人都在美國的蔣尚義,從1997年返台加入台積電以來,已離家近24個年頭;而今年初他的家族成員,多了一個現在10個月大的孩子,只是他迄今還沒有機會見到、抱到這位,他口中與孩時模樣很像的外孫。
至於離開中芯,是否與自覺無用武之地有關?他沒有進一步做闡述,只是對於中國乃至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進展,他認為沒有所謂的「降溫」跡象。「晶圓代工產業目前受到一些『政治干預』,但本質上,它的重要性並沒有改變!」
他口中的政治干預,指的自然是中美對峙引發的政治衝突,這件事,更進而形塑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兩個重要發展。
發展1:自己的晶圓自己做
各國恩威並施 只為廠商來
第一個發展,是半導體廠集中在少數國家、以「成本」導向的時代過去了。
以往,在規模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考量下,全球晶圓代工的產能,高度集中在台灣、韓國、美國等地,以囊括全球53%代工訂單的台積電為例,該公司有90%產能在台灣,若是10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目前則全數根留台灣。
「半導體廠有群聚效應,全部設在一地,成本會比分散到各處來得低。」蔣尚義說。
但,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引發的缺料危機,改變了這一切。目前,美國、日本、歐盟等政府,陸續宣布「自己的晶圓廠自己建」,並且用建廠補貼、柔性勸說業者,兩路並進招商,至截稿時間,不僅台積電已宣布前進美、日設廠,英特爾也將砸下800億歐元(約2.6兆元新台幣),在歐洲興建晶圓廠
至於台積電的「宿敵」三星,也在今年5月證實將赴美國德州建廠,預估資本支出達170億美元(約4700億元新台幣);過去1周,8月才出獄的三星少主李在鎔,更「御駕親征」赴美考察,據傳屆時將決定公司新廠地點。
發展2:純中國供應鏈
仍缺技術 人才挖角不會停
第2個發展,則是中國將以「閉門造芯」之勢、以自身力量獨立發展半導體產業,這件事情,也被認為與蔣尚義等人的異動有著極大關係。
中經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指出,從中國半導體產業被美國打壓開始,對岸政府對該產業的布局,就轉為打造一條「純」本土化的供應鏈,舉凡IC製造、材料、設備、化學品,都是中國想獨立自主、不被國外技術箝制的產業。
然而,在這個戰略下,IC製造端的先進製程,卻遇到了無法突破的瓶頸。台經院研究總監劉佩真表示,當初中芯邀請蔣尚義回鍋,就是希望在公司遭美國制裁之際,能憑著蔣與設備商艾司摩爾的關係,拿到先進製程的關鍵設備 ——EUV(極紫外光)光刻機。「但現在看來,還是沒辦法。」她指出。
11月上旬,艾司摩爾全球副總裁暨中國區總裁沈波也證實,EUV光刻機仍無法出貨給中國客戶,但用於成熟製程的DUV(深紫外光)光刻機則不受影響,意思是,以中芯為首的中國晶圓代工廠,未來只剩下發展成熟製程一途。
先進製程之路被斬斷
中國半導體改拚成熟製程
當先進製程的路被斬斷,劉孟俊觀察,蔣尚義的離開象徵了,原本全力拚搏先進製程、盼成為「中國版台積電」的中芯,正在進行路線調整;未來的中芯,將可能把資源挪往成熟製程、第3代半導體,這些相對能靠本土人才與資源發展的領域,於此同時,原本為了追先進製程而架構的董事會,也順勢做調整。
「反正先進製程搞不起來,那乾脆全部自己來,看能不能走出新的步伐。」他指出。
也因此,近來業界更傳出,隨著先進製程不再是對岸發展半導體的主旋律,目前中芯3名前台籍董事裡、唯一留任該公司的梁孟松,「有聽說明年他跟(中芯的)合約到了,也可能會離開中芯,」一名半導體資深分析師透露。
然而,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對台灣半導體人才的挖角將停歇?一名業界人士認為,即使中國不再追先進製程,但台灣半導體人的管理能力,仍舊被對岸青睞;只是,在將來,兩岸人才會有更明顯的功能區分。「就是你們來幫我執行、拚良率,但有關決策、公司該怎麼發展,那是我們決定的,不是你們台灣人的事。」「台灣幫」退出中國半導體龍頭董事會 未來還挖角台灣人才? 「你們來拚良率 決策就不是你們台灣人的事」 | 雜誌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nov7Hk

台灣史上最強叛將梁孟松/台積電是吃軟飯的/台灣產業無法升級的


蔣尚義閃辭中芯!還原那一年,張忠謀苦勸難挽回 「蔣爸」轉投中芯關鍵72小時
2021/11/12 16:34
蔣尚義閃辭中芯!還原那一年,張忠謀苦勸難挽回 「蔣爸」轉投中芯關鍵72小時 https://bit.ly/3qJ0cHX
中國半導體大廠中芯國際再傳人事地震!除了台積電前營運長、人稱「蔣爸」的蔣尚義辭去副董事長職務,另外執行董事梁孟松以及獨立董事楊光磊也辭任董事,代表擁有台積電背景的三位高層,全數離開董事會。
蔣尚義曾是張忠謀倚重的台積電大將,他曾強調自己不會做出傷害台積電的事情,也知道自己被台灣很多人說是「叛徒」,他表示自己只是一個工程師,「單純熱愛技術,卻被罵得很慘。」究竟蔣尚義是何許人也?為何他的一舉一動備受外界關注?
2016年12月21日,中芯國際正式公告,聘請台積電前共同營運長蔣尚義擔任獨立董事,消息一出,震撼台灣半導體產業。
蔣尚義是誰?他是台積電在製程技術上從跟隨者變成領導者的關鍵人物,協助台積電製程研發從25微米做到16奈米。在點13微米一役,台積電從此拉開和聯電的距離,多次重要技術布局,他的決斷都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
業界傳出,蔣尚義出任中芯董事前,曾告知時任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張忠謀雖勸蔣尚義拒絕,但沒被接受。
本刊調查發現,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是在蔣尚義出任中芯董事前3天,才「被告知」異動消息,這也可以看出,蔣尚義轉投中芯一事,是早就心意已決。
蔣尚義接任的時間點十分敏感,根據《EE TIMES》報導,中芯是2016年成長第二大的晶圓代工廠,規模直追當時第3名的聯電,展現強烈企圖心。
2016年底,蔣尚義出任中芯非執行董事,當時他表示,是因為中芯原有的獨立董事馬宏昇辭職,中芯詢問他的意願,他才同意中芯的邀約。當時蔣尚義強調,「從來沒聽說過,有哪家公司做得好,是因為某位獨立董事的緣故。我沒有那麼大的本事,當個獨立董事就會讓中芯和台積電之間的差距縮小。」
但事實是,蔣尚義就任中芯董事後,2017年10月,蔣尚義的老部屬梁孟松就從三星跳槽,出任中芯共同執行長,接著,不到1年,中芯如期在3年內完成14奈米技術研發,業界人士觀察,梁孟松上任後,讓研發團隊壓力極大,內部抱怨連連,但由於中芯持續投資先進製程,未來獲利雖然不見得會成長,但營收規模會持續縮小跟聯電的差距。蔣尚義知道要用什麼樣的人,採取什麼樣的研發策略,當年他幫助台積電拉開與聯電的距離,打下江山。
蔣尚義閃辭中芯!還原那一年,張忠謀苦勸難挽回 「蔣爸」轉投中芯關鍵72小時 https://bit.ly/3qJ0cHX

台灣史上最強叛將梁孟松/台積電是吃軟飯的/台灣產業無法升級的


蔣尚義閃辭中芯副董!台積電人馬全撤 中國人全面掌控
蔣尚義閃辭中芯副董!台積電人馬全撤 中國人全面掌控 https://bit.ly/3wDr7WH
2021/11/12 
中芯國際。   圖:翻攝中芯國際網站© 由 新頭殼 提供 中芯國際。   圖:翻攝中芯國際網站
蔣尚義閃辭中芯副董!台積電人馬全撤 中國人全面掌控 https://bit.ly/3wDr7WH
前台積電營運長蔣尚義去年 12 月回鍋中芯,引發與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梁孟松的「師徒大戰」,震撼半導體界。沒想到,短短不到 1 年的時間,蔣尚義閃辭公司副董事長、執行董事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成員職務,原為執行董事梁孟松也不再擔任執董職務,並退出董事名單,楊光磊也辭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及薪酬委員會成員職務,內部台籍與台積電背景的高層都離開董事會,新任董事全由中國人取代。此人事異動案均在11日生效,但中芯強調,人事變化對公司經營管理沒有重大影響。
儘管中芯發布第3季財報佳,但出現人事動盪,中芯國際股價周五盤中仍下挫 4.7 %或 3.93 台幣,來到 79.98 台幣,6 個月來累計下跌 5.9 %,今年來小漲 3.9 %。
中國媒體《摩爾芯聞》報導,內部消息指出,蔣尚義是希望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所以辭任中芯所有職務。梁孟松則為了專注履行作為聯合首席執行官的職責,所以辭任執行董事,但將繼續擔任聯合首席執行官。中芯獨立非執行董事及薪酬委員會成員楊光磊則為了專注於其他業務,辭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及薪酬委員會成員職務。
但當初蔣尚義答應加入中芯時曾說,他有權利追求他的理想和事業的目標,尤其是技術上的理想,他非常熱衷先進封裝技術和小晶片( Chiplet ),在中芯國際實現他的理想會比較容易。此外,中芯國際當時也期待能藉由蔣尚義與半導體廠 ASML 的關係,搶到關鍵 EUV 設備。
業界認為,因中芯「內憂外患」不斷,包含美中科技戰,美國將中芯列入黑名單,禁止艾司摩爾( ASML )出口生產先進製程的紫外光( EUV )曝光機台銷售給中國,重創中芯布局,中芯將無設備生產先進製程,依靠蔣尚義獲得 EUV 設備的目標也破滅。加上蔣尚義欲推動發展後段封裝技術小晶片( Chiplet )也未獲內部實際支持,讓蔣尚義無法發展技術藍圖,應是他離職的主因
人稱「蔣爸」的蔣尚義,今年約 75 歲,在半導體業擁有長達40年的經驗,曾是台積電研發主將,受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倚重,2013年自台積電二度退休,退而不休的他,2016 年 12 月蔣尚義加入「中芯國際」,擔任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並於 2019 年 6 月辭職。之後轉戰武漢弘芯執行長。弘芯甚至在 2019 年底引進荷商艾司摩爾的極紫外光微影設備,但隔年弘芯卻傳出資金斷鏈,項目「爛尾」,蔣尚義2020年6月辭去所有職務。對半導體業懷有理想的「蔣爸」,也於年底 12 月 15 日回鍋中芯。
而梁孟松與楊光磊都曾任台積電研發主管,2003 年台積電成功開發出 0.13 微米銅製程,領先全球業界,當時主導技術研發的就是蔣尚義,楊光磊、梁孟松兩人是團隊研發主將
蔣尚義閃辭中芯副董!台積電人馬全撤 中國人全面掌控 https://bit.ly/3wDr7WH


2021/11/12 中芯人事大震盪!蔣尚義閃辭副董 謝金河:台晶圓代工完勝 https://bit.ly/3qs75gN
前台積電營運長蔣尚義去年12月回鍋中芯,引發與梁孟松的「師徒大戰」,震撼兩岸半導體界。沒想到,短短不到1年的時間蔣尚義閃辭公司副董事長。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以「台灣晶圓代工產業的卓越」為題發文指出,從營收及獲利的角度來看,台灣晶圓代工四家都完勝,這是史上最好的一年,台灣的優勢仍在擴大中。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謝金河表示,從營收及獲利的角度來看,台灣晶圓代工四家都完勝。(資料照/總統府提供)
謝金河表示,張忠謀先生在玉山科技協會演講,不斷強調台灣晶圓代工產業在台生產的卓越性,在這次第三季季報揭露中,進一步看到端倪。
今年台灣晶圓代工產值可達945億美元以上,全球市占率拉升至65%,其中,台積電55%、聯電與Global Foundry(格羅方德)各約7%、中國的中芯4%、華虹1%、三星17%,力積電與世界先進各1%。不過謝金河認為,「從營收及獲利的角度來看,台灣晶圓代工四家都完勝。」
謝金河提到,這兩天,中芯國際及華虹都公布業績,中芯國際第三季營收14.15億美元(約393億台幣),淨利3.214億美元(約89.34億台幣);華虹營收4.51億美元(約125.3億台幣),淨利5080萬美元(約14.12億台幣)。拿台灣的力積電來比,第三季營收172.93億元,淨利44.18億元,同是1%市占率,力積電完全把華虹比了下去。世界先進營收118.7億元,和華虹相當,但淨利32.88億元,是華虹一倍。
至於市占率4%的中芯國際,拿來比聯電仍然差距很大。聯電第三季營收559億,淨利174.6億元,都遠遠超過中芯,至於虧損累累,到上半年仍然虧逾3億美元的Global Foundry更不能比了。
謝金河表示,沒有比,不知道台灣晶圓代工產業的優勢!今年晶圓代工四家企業合力大賺1814.24億元,這是史上最好的一年!台灣的優勢仍在擴大中,尤其最近中芯國際人事又大風吹,蔣尚義又求去,更令人感傷!
中芯人事大震盪!蔣尚義閃辭副董 謝金河:台晶圓代工完勝 https://bit.ly/3qs75gN


台灣史上最強叛將梁孟松/台積電是吃軟飯的/台灣產業無法升級的

副董事長蔣尚義(左)辭任公司副董事長、執行董事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成員職務;梁孟松(右)亦辭任執行董事職務

中芯國際證實:蔣尚義辭職
 中芯國際證實:蔣尚義辭職 https://bit.ly/3wGzvV7
▲中芯國際證實,副董事長蔣尚義(左)辭任公司副董事長、執行董事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成員職務;梁孟松(右)亦辭任執行董事職務。(圖/翻攝自微博)© 由 NOWnews 提供 ▲中芯國際證實,副董事長蔣尚義(左)辭任公司副董事長、執行董事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成員職務;梁孟松(右)亦辭任執行董事職務。(圖/翻攝自微博)
中國最大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昨(11日)召開董事會,晚間公告,副董事長蔣尚義辭任公司副董事長、執行董事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成員職務,自當日起生效。
綜合中媒報導,去年12月才「回鍋」出任副董和執行董事的前台積電營運長蔣尚義,11日突然宣布離任,即日生效,距離親自召他回來的前董事長周子學離職,大概只有2個多月左右,理由是「希望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中芯公告並聲稱,蔣尚義已確認其與董事會並無意見分歧,亦無其他與其辭任副董事長及執行董事職務有關之事宜須提請公司股東注意。
除了蔣尚義離開外,中芯國際執行董事兼聯合首席執行官梁孟松,亦辭任執行董事職務,原因是希望專注於履行公司聯合首席執行官的職責。
▲中芯國際11日晚間發出公告,證實蔣尚義辭任公司副董事長、執行董事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成員職務。(圖/翻攝自微博)© 由 NOWnews 提供 ▲中芯國際11日晚間發出公告,證實蔣尚義辭任公司副董事長、執行董事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成員職務。(圖/翻攝自微博)
蔣尚義是在去年12月回歸中芯,職務比首次加入時的獨立非執行董事還要高一截,一度引發聯合首席執行官之一的梁孟松不滿,憤而請辭。現在,蔣尚義回過中芯才過了約11個月,就又宣布離職,比他掌舵武漢弘芯的時間更短。
有媒體引述消息稱,蔣尚義之所以回中芯,是希望能在發展先進封裝和小晶片技術方面大展身手,可中芯未依承諾投放資源發展相關技術,才讓蔣萌生去意,但有關信息未經中芯及本人證實。中芯國際證實:蔣尚義辭職 https://bit.ly/3wGzvV7


台灣史上最強叛將梁孟松/台積電是吃軟飯的/台灣產業無法升級的台灣史上最強叛將梁孟松/台積電是吃軟飯的/台灣產業無法升級的台灣史上最強叛將梁孟松/台積電是吃軟飯的/台灣產業無法升級的

 

台灣史上最強叛將,讓台積電輸給三星|國際|即時|天下雜誌
三星電子,這家五年前被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稱為「雷達上一個小點」的韓國巨人,今年竟然在最新的製程技術,搶先台積電半年量產。

《天下雜誌》獨家取得台積電控告前資深處長梁孟松侵害營業祕密的二審判決書,經由大學教授、業者協助判讀這份被法務部列為機密的文件,發現現任三星晶圓代工部門技術長的梁孟松對三星的「貢獻」之大,以及對台積電傷害之大,遠超過之前外界所知。

原來是這位台灣史上最強叛將,讓台積電輸給三星。

經採訪梁孟松前主管、台積電顧問蔣尚義,台積電法務長方淑華,二審法官熊誦梅等人,讓台灣頭號叛將的神祕面貌,以及他投奔敵營的心路歷程,變得更為清晰。原來台積電技術長蔣尚義退休,接班人竟是與梁孟松素有瑜亮情結的孫元成,梁孟松憤而投奔三星,他以在韓國成均館大學任教的方式掩人耳目。直到2011年競業禁止合約期滿,領到價值上億的台積電股票後,他才到三星任職。

但梁在這近兩年期間,多數時間待在三星廠區,真正教的都是三星的資深在職員工。台積電事後委託韓國律師,才查出此事。也成為台積電二審演出大逆轉勝訴的關鍵。

頻頻出現在半導體、光電領域的「叛將」問題,是台灣真正的國安危機

-------------------------

台灣史上最強叛將梁孟松/台積電是吃軟飯的/台灣產業無法升級的  

發言人孫又文:台積電絕不是吃軟飯的
2015年06月18日 12:52 楊曉芳
台積電
面對有學者批評是「吃軟飯」,台積電發言人孫又文今早反駁表示,台積電累計了28年的厚實先進半導體製程技術冠全球,絕不是吃軟飯的。圖為台積電廠區。(本報系資料照片)
台積電遭清大退休教授彭明輝抨擊,只會代工、是二流企業,且企業大老抱著「吃軟飯」的心態經營。台積電發言人孫又文,今早反駁,請不諳半導體產業的學者專攻其專有領域,不要無的放矢,用輿論傷害台灣科技人長年的辛苦成果,台積電累計了28年的厚實先進半導體製程技術冠全球,絕不是吃軟飯的。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退休教授彭明輝在昨(17)日於台灣經濟研究院舉辦的「國際政經論壇」時,公開重炮抨擊半導體廠,針對台積電更是直指,「只做代工,不只是老二、而且是二流企業,更甚者,不願意投入研發創新欠缺承擔風險的膽識,根本就是吃軟飯的。」

孫又文於18日早上反駁其言論指出,台積電累積28年的科技研發能力、擔起高額的研發、先進製程的的資本支出與技術投資,厚實的技術能量是一點一滴累積下來的,從1987年成立以來,製程技術是落後美系對手2至3個世代,現在已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位居領導之位,這28年的成績是全球有目共睹的,絕對不是吃軟飯的企業,請不懂半導體產業的學者專攻其專有領域,不要無的放矢。(工商即時)

彭明輝:台灣一堆CEO只會吃軟飯

台灣史上最強叛將梁孟松/台積電是吃軟飯的/台灣產業無法升級的

彭明輝表示,台灣產業無法升級,是因為資源長期遭財團把持,寧願炒地皮搞投資,不願創新,痛批「企業CEO只會吃軟飯」(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2015-06-18  08:54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灣產業遲遲無法升級,昨日清華大學退休教授彭明輝重砲抨擊,台灣產業無法升級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資源長期遭財團把持,他認為這些大企業享受政府補貼,寧願炒地皮搞投資,不願創新,痛批「企業CEO只會吃軟飯」。

彭明輝昨日出席台灣經濟研究院論壇時表示,台灣產業根本的制度問題,在於既得利益者抓著利益不放,新的競爭者完全無法得到資源。他認為,台灣產業若想升級,應先換掉企業界掌權的人。

彭明輝痛批,台灣的大老闆都跟政府拿錢到中國去賺,執行長、經理人都是「吃軟飯」。他認為,政府過度補貼企業,讓高階人才失去創新能力,企業老闆寧願炒地皮搞投資,也不願意投入研發創新。

彭明輝指出,台灣產業界有個慣性,就是老闆是用什麼方式成功,就會一直用下去,但品牌嘗試失敗就不會再做,就連聯發科和台積電自己坦承只想做代工,直接表示自己是「二流企業」,台灣沒有CEO擁有企業家精神產業升級,產業升級「升什麼屁?」

彭明輝也認為,台灣過去主打歐美市場,現在台灣應面向亞洲建立品牌,訓練年輕人發展研發、市場行銷,國際競爭,才能真正推動產業升級。

--------------

台積電蟬聯企業冠軍繳稅王 宏達電前年就不在大戶名單內
tw.news.yahoo.com查看原始檔

記者曹逸雯/台北報導

http://s.nownews.com/ec/65/ec65233d02e68224003831ea1c8c18fc.JPG

企業繳稅王今年依然由台積電蟬聯,根據估算,業績持續成長的台積電大約貢獻了超過200億元的稅收。

5月報稅季結束,營利事業所得稅初步統計也出爐,今年全國營所稅實徵2713.8億元,較去年增加347.22億元,其中,北區國稅局實徵1160.23億元,占全國的42.75%,較去年增加269.23億元。

對於台積電是否依然是台灣企業繳稅的第1名?北區國稅局局長李慶華表示,台積電是北區國稅局轄區內繳稅金額最高的企業,包括鴻海、聯發科、廣達也都在北區的前5大繳稅企業中。

據了解,繳稅最多的前2大企業台積電、鴻海的營所稅都繳了上百億,其中,台積電甚至貢獻了超過200億元。

至於曾經名列北區國稅局前3大繳稅企業的宏達電,官員坦言,宏達電從前年開始,營所稅就繳得很少,不在繳稅前50大的繳稅大戶名單中。


台灣史上最強叛將梁孟松/台積電是吃軟飯的/台灣產業無法升級的台灣史上最強叛將梁孟松/台積電是吃軟飯的/台灣產業無法升級的

圍堵中國晶片 破口唯有此人
2022/11/10 07:21
LTN經濟通》圍堵中國晶片 破口唯有此人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fQ3G8D
美國封殺中國半導體,將禁令擴大至人才控管,中芯國際執行長梁孟松恐成為破口。(中芯官網、彭博,本報合成)
張忠謀評梁孟松「他好像跑來跑去的」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接連出招打擊中國半導體產業,祭禁令限制高速運算領域晶片銷售和先進製程設備出口至中國,同時將規範擴大到人才控管,限制美籍公民及永久居民任職中國半導體企業,導致許多中國半導體公司高層面臨工作、國籍2選1的難題。在各大晶片廠接連中鏢的情況下,中芯國際執行長梁孟松也備受關注,恐成為美國封殺中國晶片的破口。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梁孟松是「中華民國籍」,妻子為韓裔,不清楚梁孟松是否有美籍或韓籍。而梁孟松之前任職台積電時期,小孩並非就讀美國學校,而是唸北投一所知名的私立高中,因此媒體推測梁孟松應非美籍人士。
梁孟松任職台積電17年,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過去受訪時曾表示,過去認為梁孟松很忠心,後來好感打了折扣。(彭博資料照)
台積電內第二號研發大將 地位僅次蔣尚義
現年70歲的梁孟松1992年從美返台後,任職於台積電(2330),是台積電的研發大將,在研發方面是僅次於前營運長蔣尚義的第2號人物,擁有上百項專利,發表技術論文超過350篇,也是台積電2003年研發0.13微米銅製程的要角,2009年傳言因「內部人事問題」,選擇離開台積電。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2017年接受媒體專訪時也曾談自己對梁孟松的看法,張忠謀提到,過去認為梁孟松很忠心,梁要離開台積電時,也極力想慰留,最終仍沒有留住。張忠謀指出,對梁孟松一直有好感,但「他好像跑來跑去的」,也使得好感打了折扣。
梁孟松在2011年被三星聘為研發部門副總,隨後被台積電控告洩漏營業秘密。(路透資料照)
任職三星 超車台積電16奈米
離開台積電後,梁孟松先到南韓三星(Samsung)贊助的成均館大學任教,2011年與台積電簽定的競業禁止條款屆滿後,被三星聘為研發部門副總,梁孟松領導下,三星超車台積電的16奈米技術。
梁孟松隨後被台積電控告洩漏營業秘密,最終由台積勝訴,法院判梁孟松不得洩漏於台積電任職時,所接觸到的產品、製程、供應商、客戶等商業秘密,同時也不得洩漏台積電研發部人員的相關資訊給三星,更進一步要求梁孟松禁止替三星服務。
這也成為我國司法史上,首件超過競業禁止期間,仍判決不得替競爭對手服務案例。自此,梁孟松也背上「叛將」罵名。根據三星的一名代表透露,梁孟松在2015年正式離開該公司。
2017年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完成中芯從28奈米到7奈米共5個世代的技術開發。(路透資料照)
中芯若無梁孟松 難圓國產化夢
2017年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擔任聯席執行長,提升了中芯的晶片良率,並力推先進製程,花了3年多的時間,完成中芯從28奈米到7奈米共5個世代的技術開發,梁孟松曾表示,「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十年以上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
2020年底,中芯延攬蔣尚義重回公司,擔任副董事長大位,當時引發執行長梁孟松不滿,一度提出辭呈,儘管最終留任,半導體人才問題仍引發關注。產業人士指出,「台灣人才一直是中國晶片業的命脈」,如果中芯失去了梁孟松,代表著中國依靠台灣人創造的晶片產業,將會失敗。
中芯在突破7奈米技術後,也引發產業關注,是誰洩露技術也成了討論的焦點,美國前國家外貿委員會主席、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芮恩希(William Reinsch)受訪時就曾表示,有一種說法是中芯7奈米可能是台積電的複製品,這表明「如果有技術洩漏,是源自台灣而非美國」。
中芯創始人張汝京過去曾坦言,中國半導體業最大的障礙並非資本或政策支持,而是產業長期缺乏人才。(法新社)
張汝京坦言 中國半導體致命傷是缺人才
美媒《華爾街日報》日前也盤點,在中國半導體企業當中的美國公民,發現至少有43人擔任中國16家上市半導體公司的高層,職位從執行長、副總裁到董事長都有。文件顯示,幾乎所有被點名的高層,都曾在矽谷為美國晶片製造商或半導體設備公司工作多年後,才進入中國晶片產業。
中國最大晶片設備供應商之一中微半導體的創辦人兼董事長尹志堯(Gerald Yin)以及6名現任高層、核心研究人員皆為美國公民;記憶體設計公司北京兆易創新科技副董舒清明(Shu Qingming)、董事程泰毅(Cheng Taiyi)持有美國護照;半導體生產設備廠瀋陽芯源微電子執行董事陳興隆(Chen Xinglong )持有美國綠卡。
中芯創始人張汝京過去曾坦言,中國半導體業最大的障礙並非資本或政策支持,而是產業長期缺乏人才,只能大舉從台灣挖角。美國禁令威脅下,中國半導體產業前景再受挑戰。
LTN經濟通》圍堵中國晶片 破口唯有此人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fQ3G8D
--------------------------------
梁孟松(英語:Mong-Song Liang, 1952年-),台灣電子工程學家,為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曾任國立清華大學電機系與電子所教授[1]、成均館大學訪問教授,在業界歷任超微工程師、台積電資深研發長、三星電子研發副總經理,出任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CEO)兼執行董事。
梁孟松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EjHDR7
早年生平
梁孟松先於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取得學士與碩士學位,其後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師從胡正明[2][3][4][5][6][7][8]。在獲得電子工程博士學位後,梁孟松和他的導師一樣當選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9][10][11]並於超微半導體負責記憶體相關工作。[12][13]
美國專利及商標局的資料顯示,梁孟松參與發明的半導體技術專利達181件,均為關鍵技術研究,[14]他在台美兩地發表的技術論文共350餘篇。[15]
事業生涯
任職台積電
1992年返台後,梁孟松擔任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資深研發處長,是台積電近500項專利的發明人[16][17],負責或參與台積電每一世代製程的最先進技術,[18][19]也是「新製程設備遴選委員會」成員。[7]2003年,台積電以自主技術擊敗IBM,受中華民國行政院表彰的台積電研發團隊中,當時負責130奈米「銅製程」先進模組的梁孟松其貢獻排名第二,[20]僅次於他的上司資深研發副總蔣尚義。2009年2月,梁孟松離開台積電,轉赴國立清華大學任電機工程學系和電子所教授,半年多後前往韓國。[14][16][4]
轉投三星
在三星開出三年相當於梁在台積電任職十年的薪資以及提供行政專機[2]等條件下,梁孟松同意加入三星[21][22]並同時帶走包括舊部在內的二十多個台積電工程師。[20][4]
為符合競業條款所規定的競業禁止期限,梁孟松先於2010年10月開始在三星旗下的成均館大學擔任訪問教授,實際任教於三星內部企業培訓大學——三星半導體理工學院(SSIT),[23]2011年7月13日,梁孟松正式加入三星集團,擔任三星LSI部門技術長,同時也是三星晶圓代工的執行副總。[3]
當時三星正處於由晶片製程技術28奈米晶片製程轉向20奈米製程的研發瓶頸,而梁孟松對此主張三星放棄20奈米製程,直接由28奈米製程升級到14奈米製程。[2],一次完成三代四級跨越,後獲成功;[2]最後三星的14奈米製程量產時較台積電早約半年[7],而同時台積電推出的製程為16奈米。[20][3]
梁孟松協助三星成功研發14奈米製程後,三星拿下原為台積電所獨佔蘋果公司處理器相關市場的「蘋果A9處理器」首批訂單[24][4]以及高通的訂單[25],三星自此成為蘋果的供應商之一,並使台積電的股價一度下跌,失去八成的蘋果訂單、損失10億美元。2011年10月,台積電因此和梁孟松展開達四年的訴訟,指控其自2009年離職至成均館大學任教以來,「應已陸續泄漏台積電公司之營業秘密予三星。」 [12][2][23][7]
洩密訴訟
梁孟松在三星電子任職期間因使三星與台積電技術差距急速縮短,使得他的研發成果受台積電指責,並且讓台積電認為梁孟松涉嫌泄漏商業秘密而對他提出訴訟。台積電於訴訟中指控,從2005年至2009年間,三星電子的代工年營收不到4億美元;自2010年起,三星開始代工蘋果公司的A系列處理器後,代工收入增至12億美元(其中蘋果產品代工收入達8億美元),2013年達39.5億美元[26],韓國打進少數企業有能力參與競爭的晶圓代工產業;至2018年,三星的晶圓代工收入已攀至約100億美元,並企圖在3奈米製程上再次超越台積電[2]。台積電認為三星的製程技術發展與梁孟松的加入密切相關,台積電法務副總經理暨法務長方淑華對此表示:「就算不主動泄漏台積機密,只要三星選擇技術方向時,梁孟松提醒一下,這個方向你們不用走了,他們就可以少花很多物力、時間。」 [19][7][17]
而受託台積電的一份專家技術調查報告顯示:由於三星產品技術來自IBM授權,其產品特徵原與IBM一樣、和台積電差異極大;[20]2009年之後幾年,三星的45、32、28奈米世代產品特徵與台積電的差異急劇減少,兩家公司的產品變得極為相近。該份調查報告的外部專家以最先進的電子顯微鏡,詳細比對IBM、台積電和三星三家公司最新四代產品的主要結構特徵以及組成材料[7],結果顯示三星和台積電的產品高度相似[20][7],若單純從產品結構分析可能無法分辨其來自何者[20][7],因此台積電認定梁孟松已泄漏相關商業機密給三星[23],使台積電的技術優勢被三星追趕[20][16]。
台積電控告梁孟松侵犯營業祕密的訴訟在中華民國智慧財產法院一審時敗訴,法院同意梁的辯護律師顧立雄之觀點,判決競業禁止期限已滿,不應剝奪他的工作權[27][28]。台積電對判決結果不服上訴,二審時智慧法院合議庭認定成均館大學與三星具特殊關係,而韓國此類企業大學具某種有益於企業之不公開作用[28][6],因而判定成均館大學對三星有類似功能,加上台積電提供的相關證據,使台積電在二審獲勝。梁孟松不服上訴,最終最高法院判決結果為: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梁孟松不能以任何方式繼續為三星提供服務。該判決結果亦為台灣的法院史上第一次限制企業高階主管在競業禁止期限結束後,仍禁止至競爭對手公司任職,有媒體評論這是「歷史性的判決」[20][3][17]。
加入中芯
發展與突破
在與三星的契約結束之後[15][4],梁孟松接受中芯國際以年薪20萬美元邀請(不含股權分配和分紅)加入,而中芯國際於2017年10月16日晚間召開臨時董事會宣布梁孟松出任聯合執行長(Co-CEO)兼執行董事,[29][30]和趙海軍擔任該公司之雙執行長[15]。消息公布後,中芯股價於當日上揚[13]並於其後近一個月漲逾20%[15],而投資商對中芯的評價也為正多於負。[13]
梁孟松從三星帶走包含台灣和韓國的工程師團隊加入中芯[31][32][33],也替中芯招攬昔日在台積電時的下屬周梅生[34];周在業界之先進技術研發、合作、轉移等項目擁有資歷[35],專長相關技術並擁有130多項國際專利。[35]在梁孟松的推薦下,周梅生被任命為首席技術官[34],而梁孟松為中芯招攬達200多位核心成員,其中大部分來自台灣新竹科學園區[24]。由於受競業禁止條款所限,梁孟松所率團隊無法立即投入中芯的新一代產品研發,便參與前代產品改良,提升28奈米製程良率[24][4][8]
2016年2月,中芯半導體宣布「28奈米高介電常數金屬柵(閘)極」(HKMG: high k metal gate)工藝成功,成為中國大陸晶圓廠中首家可同時提供28奈米多晶矽(PolySiON)與高介電常數金屬柵極工藝的廠商;此時良率仍不穩定[36][37],發展不如預期[36][37],至2018年營收占比為5.4%[38]。梁孟松和其所率團隊在一年內將中芯的低階28奈米製程良率從60%提升至85%以上,並將高階28奈米製程良率翻倍提升至80%以上[2],讓產品質量大幅提升[39],也使28奈米製程開始獲利。[39]梁孟松帶領中芯成功量產28奈米製程晶片後,西方隨即解禁了28奈米光刻機對中國大陸的禁運令,中國大陸晶片廠隨後便開始購入此種光刻機。
梁孟松和其團隊將28奈米製程良率大幅提升後,聯華電子在廈門的分公司聯芯於2018年試產28奈米製程,其良品率達98%[40][41][42][43][44],而台積電南京廠的16奈米製程亦於同年5月量產[45][46][47][48][49][50][51],使中芯的28奈米製程產品不具任何競爭優勢。[52]梁孟松因此認為中芯因28奈米製程太晚研製成功而錯失市場良機[52],並提出停止發展28之後的下一代22奈米製程、而直接量產14奈米製程的策略;他提出此策略後因中芯當下的技術瓶頸,遭公司內部普遍反對[18][19],《電子時報》對此評論:「中芯宣稱要做14nm、10nm,但恐是個遙不可及的美夢」[18][19]。梁孟松說服中芯採納其建議,之後將14奈米製程的良率從3%提升至95%以上,[11][10]使中芯成為全球六家能生產14奈米晶片的企業之一,[9][11]同時研發出12奈米製程,中芯因此於2019年為他加薪7成至年薪34萬美元。[53]至2019年,中芯的14奈米製程成功量產時,[4]比14奈米功耗降低、性能提升的12奈米製程也進入客戶導入階段,[54][55][56]並於次年成功量產。梁孟松領軍中芯量產14奈米製程後,美國曾隨後一度取消了14奈米製程光刻機對中國大陸的禁運,中芯便立刻下單ASML訂購了一台,並於2020年3月到貨;惟兩年後美國又加強了對包括中芯在內的所有中國大陸晶片廠的封鎖禁運,不但於2022年禁止應用材料和泛林集團向任何中國大陸晶片廠出口14奈米及更高級製程的設備,同時也施壓荷蘭和ASML,要求其不向中國大陸出口14奈米及更高級製程的光刻機。
研發規劃
梁孟松在完善28和14奈米製程時,決定直接以技術更先進的7奈米以下製程為目標[57][58][59][60],而全球有能力投入7奈米以下製程的企業為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三家[61][62],英特爾亦將自家設計的7奈米晶片轉向台積電下單。[63][64]
中芯於2018年上半年向艾司摩爾下單訂購一台價值1.2億美元的「極紫外光刻機」[65][66][67],與此同時,梁孟松與其團隊在研發第二代「鰭式場效應電晶體」時,也同步研發採用新一代N+1、N+2代製程工藝。[4][60]至2019年下半年,N+1製程客戶導入階段已十分順利;[29][8]據2020年2月中芯國際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會議的公告,在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下,中芯N+1製程將於2020年第四季開始低批量試產,2021年進行大規模量產。[30]相較之前的14奈米製程,中芯新一代N+1製程性能提升20%、功耗可降低57%[68][69][70]。
梁孟松採取與台積電研發7奈米製程經驗相似的方法,在N+1、N+2代製程上發展7奈米製程,計劃於2022年完成。[71]台積電因充分利用極紫外光刻工藝,達到5奈米製程,而其前兩代低階7奈米製程均只需用「深紫外光刻機」(Deep Ultraviolet Lithography, DUV);對於已有相當深紫外光刻技術和設備儲備,尚無任何極紫外光刻機和使用經驗的中芯[69],梁孟松規劃先以深紫外光刻技術和設備研發7奈米製程,以其N+1、N+2代製程發展和台積電同級的前兩代7奈米製程;直到相關設備就緒後,中芯即可轉向發展極紫外光刻工藝。2020年10月,中芯以其N+1製程所產的10奈米晶片流片和功能測試一次通過,並於年底成功量產;梁孟松亦預計低階7奈米製程於2021年4月可進入小批量風險試產,[72]中芯將能比英特爾提前量產7奈米製程晶片。[61][62]2022年,加拿大公司TechInsights通過逆向工程拆解分析中芯在2021年7月向加拿大比特幣挖礦公司MinerVa供貨的MV7挖礦晶片,發現其為7奈米製程,因此證明中芯第一代7奈米晶片已量產。
內外波折
由於中芯至2020年代無法量產任何5奈米和3奈米晶片,除缺乏相關設備外,亦未掌握關鍵技術;[53]因此梁孟松於訂購極紫外光刻機前制定技術研發路線藍圖,規劃研發關鍵技術領域中不需極紫外光刻機之部分,待設備到貨再研發完成5奈米和3奈米製程,此計劃引發中芯內訌[4][8]。由於5G手機的需求增長,電源管理晶片在全球市場缺貨,聯合執行長趙海軍在公司董事會提議擴充產能以滿足電源管理晶片的需求,遭梁孟松反對,梁認為此種成熟產品不如自己掌管的先進位程重要。之後,梁孟松因其理念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晶片自主政策[73]而在爭論中獲勝,使5奈米以下製程的研發工作順利進行;同時,中芯因此失去原可進帳的電源管理晶片收入,造成包括大股東大唐電信等股東對此不滿[74][75],而外界亦流傳趙海軍因此與梁孟松不和[4]。
除了企業的內部傾軋,2019年底因美國施壓,荷蘭政府延緩向艾司摩爾授予其對於中芯的出口許可證[4],使原先梁孟松計劃於同年底安裝極紫外光刻機的規劃至2021年無法完成。2020年12月,中芯再遭美國制裁,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若事前沒有美國政府所授的出口許可證,中芯將無法獲得任何高階晶片製程所須的美國技術[76][77],梁孟松的計劃亦因此擱置[8]。
2020年12月,蔣尚義回歸中芯出任副董事長,梁孟松對自己未被及時告知該消息感到不滿,因此在公司董事會請辭;[78]消息傳出後,中芯的市值一度蒸發近一成、超過300億元,並導致即日其港股暫停交易[76][77]。數日後,中芯於同月31日證實梁孟松仍任聯合執行長[72][79]。2021年2月5日,趙海軍獨自出席中芯的法人說明會[80][81],梁孟松首次缺席[80][81],消息傳出後中芯的港股和A股應聲下跌[80][81];同年3月31日,中芯對外公告再次確認梁孟松仍任原職,並贈與梁價值約人民幣2,250萬元的宅邸,也將他的年薪調漲至153萬美元[82][72]。
個人生活
在美國期間梁孟松結婚。配偶是和上大學時為籌集學費曾當過空姐、後來同為半導體工程師的韓裔妻子李寧男[15][6][7][82]。
評價
梁孟松加盟中芯被業界稱為「對中國半導體行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中國半導體產業進入梁孟松時代」,[2],亦有評論梁「為中芯打了一劑雞血針」,[13]因此得到中國大陸方面贈詩稱讚:「葉落歸根中芯在,半導一生忠報國」;且因其自供職中芯後,從未動用過分文年薪,都盡數捐給他所成立的教育基金,為中國大陸培養晶片業人才,而被稱為高風亮節的真君子。[53]
2020年5月25日中芯授出946萬購股期權予周子學等8位董事,梁孟松和周子學獲得份數為最多,均為659117份,[83],梁孟松所獲和董事長相同。[22][21]
由於梁孟松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卻投靠原東家的競爭對手[6][7],並造成老東家台積電慘重財務和技術損失,導致台灣很多民眾對梁孟松極度不滿、痛恨,斥責其為「叛徒」、[20] 「叛將」、[17] 「半導體呂布」、[16][17]及「現代版三姓家奴」
梁孟松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EjHDR7


LTN經濟通》印度打壓中企 手段比美國還狠
2023/05/05 07:24LTN經濟通》印度打壓中企 手段比美國還狠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18DOXd
  在邊境衝突、疫情肆虐後,印度對中戒心提升。(彭博)
 2020邊境流血衝突後 印度就強化對中企監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不管是出於政經、國防還是人權道德因素,中美關係日漸緊張已是難以改變的趨勢,但是近年中印關係也不太好,印度政府打壓中企的動作從未停歇,美國看似主導圍堵中國戰略,但印度其實也有自己想法。
 據美國商業民調機構Morning Consult調查顯示,約43%印度人將中國視為最大軍事威脅,這甚至比宿敵巴基斯坦的排名更靠前,究其原因,與中印2020年爆發邊境流血衝突有關,印度自那時起便開始嚴密監控中企在印度的投資、金錢流向、稅務及營運。
 印度2020年開始頒布外國直接投資(FDI)新政,要求與其接壤的國家在投資印度或是參與公共建設投標之前,皆必須提前在主管機關登記審查,而中國是印度最主要的投資國,因此該政策也被認為是替中國量身定做,且在政策推出後,中企赴印投資數量也確實出現「斷崖式下跌」。
 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中企2021年對印度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年減近7成,僅剩6318萬美元(新台幣19.44億)。
  雖然中印衝突不斷,但2國商業往來仍密切,尤其是手機市場,截至2021年仍被中國佔領。(路透)
 印度手機市場 幾乎被中國品牌通吃
 不過,印度製造業基礎「先天不良」,印度自開國以來就專注重工業製造,有能力造火車和大型機械,卻對消費性電子等商品力有未逮,導致紅色供應鏈大舉入侵,印度短時間要「排毒」有一定難度。
 印度的中國分析及策略中心研究員Namrata Hasija表示,雖然中印偶有邊境衝突,但商業往來仍密切,尤其是手機市場,完全被中國佔領。在2021年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中,年銷售量達1.62億支,其中前5大品牌,中國就佔了4款,小米市占率甚至高達25%。
 印度作家Prakash Nada撰文批評,中國正以「一手打架,一手賺錢」的方式來智取印度。她指出,先有和平再有貿易本應是國際關係間的正常邏輯,但中印2國卻是例外。
 Prakash Nada續指,儘管2國邊境衝突不斷,雙邊貿易額卻於2021年突破千億美元大關至1257億美元(新台幣3.8兆),其中印度對中國逆差高達694億美元(新台幣2.1兆),並以電子及機械產品佔最大宗。
  印度近年常利用稅收、簽證等方法刁難中企,逼其撤出市場。(美聯社)
 打壓中企招數多 拒頒簽證斷你根
 於是,事情終於迎來變化。2022年印度企業事業部接到匿名舉報,指出在印中企可能存在欺詐等違規行為後,印度找準機會拿手機市場開刀,使得共擁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60%以上市佔的華為、小米、vivo和OPPO,先後被以不同原因接受調查,他們的資金不是被查扣就是凍結,至今仍未取回,部分手機廠商如「榮耀」也因經營受阻,無奈撤離印度市場。
 印度近年還常利用稅收和法律合規等手段打壓中企。自2020年起,至少有500家中企受到印度稅務和合規性普查逾200款的中國App,包含TikTok(抖音國際版)、微信(Wechat)等,也被印度以「維護國安」為由禁用,中國App在印度幾乎不見蹤影,嚴厲程度比美國更狠。
 Namrata Hasija分析,繼2020年邊境衝突後,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肆虐也讓印度國內反中情緒高漲,印度政府必須對民眾反中情緒有所回應,但是國內手機硬體設備需求又無法完全擺脫中國貨的前提下,加強對中企的稅務審查和禁用App就成了印度的選項之一
 而手機行業僅僅只是印度打壓中企的1個縮影,印度先前早將簽證拿來用作限制中國的工具,據多名在印度的中資企業負責人表示,印度近2年幾乎完全暫停中國赴印簽證的發放,這讓中企無法更換管理層,部分企業破產或者癱瘓,印度擺明是要斬草除根。
  外界猜測,懲罰中企或許能為莫迪在國內施政評價上起到加分作用。(美聯社)
 印度殺雞儆猴 震懾其它外資
 對於印度而言,接受中國產業鏈的進駐意味著他們只能跟在中國後面,失去超越中國的機會,所以印度的舉措才被外界解讀是要預防中資過度滲透,順勢扶植本土產業。
 此外,印度還可能希望通過整頓中資來震懾其他外資,從政治影響的角度來看,懲罰中企在印度的反對聲浪最小,這或許也能成為印度總統莫迪在國內政治中的加分項。
 Namrata Hasija表示,雖然印度明知挑戰中國不容易,但是為了確保長期經濟安全與穩定、鞏固產業供應鏈,仍需透過投資基礎建設,並以境內龐大且廉價的勞動力,還有規模4億人口的中產階級消費力來擴大吸引其他外資,印度的經貿改革步伐雖然緩慢,但已經在推進之中。LTN經濟通》印度打壓中企 手段比美國還狠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18DO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