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匡時錯譯「超徵」 詹順貴痛斥:誤導大眾「不顧道德良心」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GdvwVy
「超徵」意思是『實際數大於預估數』,既不是超額徵收的簡稱,也不代表政府獲得一筆額外的收入,更不表示政府違法徵收,「每年政府都會估算一個『預估稅收數額』,就是預期今年可以收到多少稅,但不可能這麼厲害,估這麼準,所以實際徵到的稅,一定會高於或低於預估值,高於預估值,就是超徵,低於預估值,就是短徵。」
葉匡時錯譯「超徵」 詹順貴痛斥:誤導大眾「不顧道德良心」
 國民黨籍前交通部長葉匡時錯譯「超徵」意思誤導大眾挨批。(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2023/01/04 20:4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稅收超徵議題持續延燒,中央起初表示未討論「發現金」挨批,最終決定普發6000元又被罵大灑幣。國民黨前交通部長葉匡時指稱,「超徵」是指被徵收稅的人「被超收」,因此「還稅於民」應該是要還給被多收的人。對此,前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痛斥,葉匡時公然誤導大眾,錯譯「超徵」的意思,「典型只有政治立場,不顧道德良心」!
 葉匡時昨(3日)發文稱,稅收超徵指的是某些被徵收稅的人被超收,「對於那些沒交稅的應該無所謂『超徵』吧?因此,『還稅於民』是否應該還給那些被『超徵』的人,而不是普發給所有國民?我如果是交稅大戶,我被超徵了,政府告訴我『對不起,你的稅被超徵了,現在我們要把從你那超徵的稅,平均發給每個國民』,這邏輯是否有點奇怪?」
 對此,詹順貴今天(4日)在臉書發文痛批,「當過交通部長的葉匡時不可能不懂什麼是超徵!雖然『超徵』這個用語,從字面上看很容易讓人誤解,但實際情況為何?葉匡時擁有博士學位,又當過交通部長、高雄市副市長,絕對知道預算編列的相關問題;縱使真的那麼無知,也絕對有能力在網路蒐尋相關資訊,或有人際關係資源請教財稅專家。但他的貼文卻選擇用錯誤的邏輯進一步誤導社會大眾,典型只有政治立場,不顧道德良心。」
 知名律師林智群日前就解釋過,「超徵」意思是『實際數大於預估數』,既不是超額徵收的簡稱,也不代表政府獲得一筆額外的收入,更不表示政府違法徵收,「每年政府都會估算一個『預估稅收數額』,就是預期今年可以收到多少稅,但不可能這麼厲害,估這麼準,所以實際徵到的稅,一定會高於或低於預估值,高於預估值,就是超徵,低於預估值,就是短徵。」
 民進黨立委林靜儀則今更白話地解釋「超徵」:「超徵,不是政府多收你的錢,是政府沒想到大家有辦法賺這個多錢。」
葉匡時錯譯「超徵」 詹順貴痛斥:誤導大眾「不顧道德良心」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GdvwVy


 正視通膨 西班牙總理喊徵「富人稅」
2022/09/23 23:52
正視通膨 西班牙總理喊徵「富人稅」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ffFQlO
西班牙總理在聯合國大會上說,明年將對國內前1%的富人提高所得稅率。(美聯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西班牙8月通膨率攀升到10.5%,是1980年代以來的新高。西班牙總理桑傑士(Pedro Sanchez)在第77屆聯合國大會上說,計畫明年對國內前1%的富人提高所得稅率。
綜合外媒報導,目前西班牙個人所得稅稅率最高為47%,資本利得稅最高則是26%。日前西班牙財政部長蒙特羅(María Jesús Montero)說,這項新計畫只針對收入占全國前1%的富人,預計會將新增的稅收用在能源與食物的紓困補貼。
西班牙政府為因應通膨,採取一系列措施,例如提供免費大眾運輸工具搭乘、汽油補貼等,7月還提出新法案,打算對銀行與大型能源公司徵收臨時稅。正視通膨 西班牙總理喊徵「富人稅」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ffFQlO


藍佩嘉/駱明慶/進入台大你就賺了168萬元/《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籍和城鄉差異》一九八二到二○○○年間台大學生來源的研究中就指出,有五十七.六%的台大學生來自雙北地區,而苗栗、嘉義、花蓮、新竹、台東五個縣的比率都低於一%。事隔十四年,駱教授的研究依然有效,更成了穩定趨勢。繁星計畫,希望讓偏鄉弱勢的學生進入「明星大學」,但依然無法改變由都會地區包辦的結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S8hx17


 600_283  

比照日韓收出國稅? 交長:3個月內提評估報告
分享比照日韓收出國稅? 交長:3個月內提評估報告到Facebook 分享比照日韓收出國稅? 交長:3個月內提評估報告到Line 分享比照日韓收出國稅? 交長:3個月內提評估報告到Google+
2017-11-14
立委建議交部可考慮收取
〔記者蕭玗欣/台北報導〕台灣出入境將收「出國稅」?日本將自二○一九年向出境旅客徵收「出國稅」,一年可望增加一○六億元觀光收入,有立委建議台灣可評估參考收取「出國稅」;交通部長賀陳旦回應,現行收取每人五百元機場服務費已有部分用在觀光產業,承諾三個月內提出是否再加收出國稅的評估報告。
各國出國稅收費表
各國出國稅收費表
日本後年起每人徵收千圓
立委陳歐珀昨於立院質詢指出,日本為達入境旅客四千萬人次目標,決定開闢新財源,二○一九年起將向出境旅客課出國稅、每次收一千日圓,一年可望增台幣一○六億觀光收入;澳洲每年出國稅也能進帳二一二億;韓國則有六十九億收入,台灣也可考慮收出國稅?
賀陳旦表示,徵收出國稅的目的和需求需做研究,將在三個月內提出評估報告。
觀光局統計,目前一年國人出境約一四五八萬人次、來台旅客則有一○六九萬人次出入境,且以逾十%比率在成長。目前機場公司向出境旅客收取每人五百元機場服務費,五成入觀光發展基金,去年繳入基金就有五十八億、佔基金收入九成。
陳歐珀認為,世界經濟論壇(WEF)將台灣全球觀光競爭力評為第三十名,停滯不前,反觀日本已從十年前二十五名躍升到第四,韓國也進到第十九名,台灣與其想著如何增加中客數量,不如回歸設法把觀光產值提升。
學者:需考量我旅遊魅力
世新大學觀光學系副教授陳墀吉表示,不反對收取出國稅,可用於改善環境,但需注意台、日立足點不同,許多外國遊客對日本「死忠」,被收費也要到日本玩,但台灣旅遊有多大魅力?需做更全面評估。
一年出國多次的陳姓民眾表示,外國遊客來台使用觀光及環境資源,收費很正常,但向國人收費則恐說不過去。楊先生則表示,現在出國要付機場服務費,還要多刮一層皮?收費不會影響出國意願,但讓人感受差。
但也有民眾表示,現在國人出國玩比在國內便宜,如果出國稅只收一、兩百元小數目,不影響出遊但能改善國內環境,還可接受。


 

2017年08月08日12:04      

106年考試入學分發今天放榜,台大統計,今年招生名額1690人,共取1733人(含外加43人),沒有缺額,錄取台大前三名學校為建中255人最多,其次是北一女中191人、師大附中111人,且今年錄取生來自6都的比例高達85.8%,凸顯城鄉差距問題。

台大副教務長張耀文指出,去年台大共錄取1800人,今年錄取1733人,前三名學校仍和去年一樣不變,其中第一名還是建中,今年共有255人,較去年261人減少6人,其次北一女191人,較去年減少7人,另外師大附中今年111人,較去年減少13人。

此外,張耀文表示,今年透過分發入學錄取台大的考生當中,來自6都比例高達85.8%,主因是6都人口多,也吸引其他縣市較優秀學生前往就讀,導致來自6都的台大錄取生比例較高。(許敏溶/台北報導) 


 

數字告訴你,誰有資格上台大?)

兩個孩子指考命運為何大不同?100秒告訴你|天下雜誌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台大與清大針對入學方式對槓,再度引發多元入學與考試分發哪種才「公平」的爭論。考試分發真的比較公平、也最能促進階級流動嗎?從數據上來看恐怕並非如此。
根據教育部統計,透過考試分發進入台大的學生,有超過50%的居住地家庭所得集中在全國前10%。反觀僅有8.8%的低收入戶學生,能透過考試分發進入頂尖大學,剩餘超過七成的低收學生皆進入私校。相較其他入學管道,可以發現考試分發並未有利弱勢族群向上流動。(延伸閱讀:數字告訴你,誰有資格上台大?)
為什麼如今的升學制度,多半仍對「富孩子」較有利?在一片吹捧榜首的報導中,我們時常忽略在努力和天賦之外,「資本差距」所造成的起跑點不平等。透過以下幾個真實案例,可以看到不同的家庭資源,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中產階級家庭:多元發展、培養創造力
兒子現就讀台大材料系的吳媽媽,反映的是中產階級父母的教養典型,在看似放任孩子、培養獨立人格的背後,處處其實是用心栽培的痕跡。
從兒子還在嬰幼兒時期,吳媽媽就相當注重「晚安時間」,在兒子睡前放下手邊的所有工作,專心陪伴孩子玩耍至少一小時。
根據哈佛大學教授普特南撰寫的《階級世代》一書,對孩子全神貫注,是其在成長中的重要資源,每日對孩子撥出60分鐘的「特別時間」,能夠訓練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日後表現得更好。
中產階級的另一項教養風格是追求多元發展,而不只是獨尊智育。吳媽媽說,自己從未要求過兒子的成績,反而會精心為他安排各種不同的休閒活動,如棒球營、美國遊學、全家週末去賞鳥,甚至還會陪兒子一同去網咖。從英文到滑雪,吳媽媽堅持不管任何活動,在最開始的階段,一定要有最專業的師資帶領,所以她會先打聽好所有相關資訊,希望在老師系統化的指導下,讓孩子建立自信的正向循環。
中產階級家庭較常為子女安排各種休閒活動,建立孩子的正向循環。(邱方廷攝)
吳媽媽也常在生活中,對孩子機會教育。像是會要求孩子,在全家出國自助旅行前,去安排行程的大小事,自己再跟孩子討論不同執行方式的優缺點,她希望透過這樣的日常實踐,讓兒子學會表達自己的獨立觀點,並學習組織任務。
相較於勞工階級的父母期待孩子「守規矩」,中產階級的父母則以「創造力」為優先,在台大社會系教授藍佩嘉的研究《做父母、做階級:親職敘事、教養實作與階級不平等》中,形容這樣的互動模式有助於促進孩子的認知能力,以及培養專業白領的工作態度
工農階級家庭:資訊匱乏、沒錢學才藝
在台灣的另一端,屏東縣佳冬高農的孩子,卻是在另一種教養風格下長大。
佳冬高農老師劉育勳表示,因為學生的父母多半從事農業,作息都要順應作業時間,無法像一般上班族的父母配合孩子的上學時間,所以孩子都是在放任的方式下成長。也因為農作忙碌、通勤成本高的緣故,父母也鮮少會參與孩子的學校活動,對這些父母來說,中產階級那套「精心規劃」的教養風格,有現實的門檻。
在時間與金錢等各項資本都相對缺乏的情況下,勞工家庭發展出另一套教養方式。
在藍佩嘉的研究中,根據追求階級流動與否,可分為「順應自然造化」和「培養階級流動力」兩種策略。在採訪過程裡,從晶晶(化名)和黃羅生的回答中,可看出兩種策略的影響。
就讀佳冬高農的晶晶,父母早早就離異,擔任鐵工的父親採取的是「順應自然造化」策略。從小就對音樂有相當興趣的她,卻無法像中產階級的孩子一般,由父母花錢送去才藝班學習。晶晶坦言,自己曾幾次向父親提出學鋼琴的要求,但父親卻認為智育以外的栽培「沒必要」,額外的活動相當浪費錢,所以晶晶的休閒活動都以看網路和電視為主。但根據哈佛大學教授普特南的《階級世代》研究,課外活動能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增強學習動機、建立良好的工作習慣,這些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隱形資產。
父親對晶晶的未來沒有任何期望,總認為上天自然有其安排,所以不願意擔任引導她的角色,此在表面上看來,雖同樣追求孩子「自然成長」,但實行方式卻與中產階級大不相同;而擔任晶晶主要照顧者的祖母在她有疑惑時,也僅能以「這些我都不懂啦」來回應,使得隔代教養下的她常感到茫然與孤獨,「有時候會很希望自己是被期待的,但我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辦,就覺得人生好像暫停了,」晶晶說。
忙碌的台灣父母,經常把教養責任「外包」給補習班。(劉國泰攝)
台大政治學系及社會學系雙學士畢業的黃羅生,則描繪了「培養階級流動力」的教養樣貌。出身自工人階級的父母,選擇將教育工作長期外包給補習班,並且搬家到教育資源相對豐富的台中。為了賺取小孩的學費,黃羅生的父親花很多時間在加班上,常常清早六、七點就出門,直到晚上八、九點才回家。
黃羅生坦言,在升學主義下,補習往往是勞工階級家庭認為,最能快速促進階級流動的方式。「但有時候資訊的缺乏,才是孩子發展差異的關鍵,」黃羅生表示,勞工階級的家庭往往因為經濟與時間的匱乏,以及缺乏相關的人脈管道,往往難以去深入了解當下的升學制度,連帶因為沒有建立有價值的弱連結,而不能如中產階級家庭般,提早為孩子擬定策略、做準備。
「我不會說天賦跟努力就能成功,像我這樣能夠成功扭轉的例子是少數,」黃羅生說。
教育制度偏向中產階級,忽略階級差異
學校的教學方式也對勞工家庭較不利。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石易平在受訪時表示,現在的教育制度是以中產階級為設計中心,學校強調孩子跟父母一同實作的能力,卻忽略了不是每個家庭都有時間、金錢來達到要求,顯現了學校往往預設家庭中有照顧者能夠專職陪伴孩子,或是父母都是朝九晚五的固定工時,而罔顧了不同勞動者的處境。
「就像現在許多孩子的暑假作業,會要求跟家人一起做家事、做美勞,但勞動階級的家長可能根本就沒有辦法,來與孩子好好共同完成,」石易平說。對身處次級勞動力市場的父母來說,必須以時間來換取金錢,所以常常需要兼職、加班、輪班,漫長的工時往往會侷限家庭時間,也遑論實現中產階級那樣需要大量精力投入的教養方式。
石易平也表示,教育系統的功能不應該由補習班來支撐,但台灣的情況卻是「兩者缺一不可」,讓沒有進入補習班的孩子跟不上課程進度。
例如許多中產階級的孩子早就在外頭補過英文,部份學校老師也習以為常,預設大家已經都學過了,而在基礎的地方簡單帶過,連帶使得沒錢補習的孩子,在英文學習上與同儕形成更大落差。
學校資源不均,深化階級落差
藍佩嘉認為,考試並非最公平的方式,社會卻有種迷思,以為「聯考才是公平的,應該恢復聯考」。這樣的觀點忽略了考試是「形式公平」,教育機會均等追求的卻是「立足點」的平等,「我們不能只看到分數的結果,卻沒看到前端因為資源造成的學習落差,」藍佩嘉說。
弱勢學生考進私立大學的比率較高,但台灣私校品質卻參差不齊。圖為已停招的永達技術學院。(黃明堂攝)
資源的重分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據「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等資料,當前的大學招考方式,對家庭社經資源多的學生有利。而弔詭的是資源多的學生,考進公立大學的比率,遠高於家庭社經資源少的學生,但政府教育預算的規劃,卻是公立大學遠比私立大學豐厚,這使得原本就處於弱勢的學生更加辛苦,要花大錢才能得到一張文憑。
藍佩嘉指出,家庭的資源差距難以弭平,但台灣最大問題在於學校不但沒有縮短落差,反而因公私立大學預算分配不均,更加劇了原本階級僵化的現象。身背助學貸款的弱勢學生,不僅畢業即扛下沉重債務,學歷可能還不被社會肯定。
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全社會的力量
NGO組織「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行銷企劃組組長張維芳表示,最重要的是如何讓不同領域的人才關注教育議題,並透過合作來發揮長期影響力。因此Teach For Taiwan招募青年教師進入偏鄉,並在兩年計劃期滿之後,回歸到台灣各處,在不同領域共同發聲,成為改善教育不平等的推動者。
偏鄉地區的孩子,需要更多資源的挹注。圖為花蓮縣公益二手商店五味屋。(黃明堂攝)
體制內力量帶來的改變,超乎想像。張維芳說,曾有一個學生阿為認為自己「爸爸車禍、沒有媽媽,除了輟學賺錢,還有什麼選擇?」所幸阿為的老師努力替他尋找各種幫助,還鼓勵阿為回到校園,朝繪畫精進,畢業時阿為不僅得了全國繪畫大獎,還寫了卡片告訴老師:「謝謝老師對我有盼望。」
「非洲有一句諺語,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張維芳表示,解方不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變成升學主義下的勝利者,真正的平等是讓教育系統陪伴弱勢的孩子成長,提供更豐富的資訊,讓孩子有機會做多元的決定,不要因為沒有資源,就被迫選擇了現實安排好的路,而喪失了選擇。(責任編輯:洪家寧)

 


查得到每一個同事朋友賺多少 挪威稅制透明度高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23日, 2017
A-A+
2017-07-23 11:15聯合報 記者季晶晶╱即時報導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挪威全國民眾的薪水、資產和納稅額向來透明,過去可到公立圖書館書架查找,現在全部搬上網路,動動滑鼠就一覽無遺。
挪威《世界新聞報》經濟版主編史塔威說,由於挪威是高稅負國家,所得稅率平均達40.2%,比英國的33.3%和歐盟的30.1%都要高,所以透明度很重要。他說:「付這麼高的稅,你必須知道別人也乖乖繳稅,且政府稅收經合理分配。我們必須能信任稅制和社會安全體系。」
其實大部分挪威人不必查也知道同事賺多少。因為許多行業通過集體協商訂定薪水,大家的薪資差異很小。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挪威的同工同酬在全球144國裡排行第3。
不過,史塔威和其他人遊說政府採取限制措施,挪威人現在上稅務機關網站查詢資料,必須先以身份證字號登入,不能匿名。
挪威國稅局長霍爾特說:「自2014年起,已經可以得知有誰在查你的薪資紀錄。結果查詢數量大幅下降剩一成,我認為,此事阻絕了偷窺的慾望。」
挪威有520萬人口,納稅人約300萬。在規定登錄才能查找的前一年,查詢筆數約1650萬,現在降至一年約200萬
新近調查顯示,92%的挪威人不會查親友同事。奧斯陸女子柏格說,以前她會好奇查找,但現在這樣作瞞不了人,便住手了。她表示:「以前會對鄰居、名人和皇室成員感到好奇。但你不見得看得出來有錢人是否逃稅,因為他們有很多降低收入的方式。」
稅務清單只列舉民眾的淨收入、淨資產和納稅額,由於應稅的資產價值常低於市價,名下有龐大資產組合的人,身價很可能遠高於表列金額
擔任教師的葛萊德還記得,父親會去排隊查看圖書館裡那本「又厚又重」的稅務資料 。她說:「他回家後心情都不好,因為我們的有錢鄰居名下幾無收入、全無資產、只繳很少的稅。」
儘管她贊成資訊透明,但她也指出在學校看到的負面效果。她說:「有次到校,一群男孩熱心告訴我班上某同學的爸爸有超高收入。我注意到本來和他玩在一起的兩個男孩,後來默默退出他的交友圈。」另有低收入家庭的小孩遭霸凌欺負人的正是那些去查閱家長財力的同學
但霍爾特認為,挪威當局目前作法已取得平衡:不允許匿名查詢,可防有錢人被當成犯罪目標;而具名查詢不致阻礙「吹哨者」提供線報,協助當局查緝逃漏稅


屏東有錢人住這裡 平均年所得破百萬
news.ltn.com.tw查看原始檔
2017-07-11 08:05
〔記者侯承旭/屏東報導〕根據財政部104年綜所稅申報統計,屏東縣464個村里中,有7個村里的平均申報年所得超過百萬元,堪稱國境之南的富裕聚落。
這7個年所得平均破百萬的村里依序是恆春鎮龍水里136.0萬元、屏東市義勇里114.7萬元、東港鎮大鵬里113.1萬元、屏東市慶春里112.9萬元、屏東市明正里112.7萬元、恆春鎮南灣里103.7萬元、屏東市泰安里100.2萬元。
若以屏東縣33個鄉鎮市分析,平均年所得以屏東市最高達80.6萬元,其次依序為長治鄉76.2萬元、麟洛鄉76.1萬元。
屏東縣全縣的綜所稅申報平均年所得為73.8萬元,僅剩過嘉義縣的73.2萬元。屏東縣的8個原住民鄉鎮平均年所得都低於70萬元。


 

稅收超徵總體檢/若還稅於民…每人可領5,176元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13日, 2017

2017-01-13 04:00經濟日報 記者楊美玲/專題報導
稅收連三年超徵,我國是否應仿效南韓和新加坡等國,還稅於民?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高彬原/攝影
分享
連三年稅收超徵,若還稅於民,以去年稅收超徵高達1,218億元(含調期稅額入帳),綜所稅申報戶數共計613.64萬戶,以「齊頭平等式」退稅計算,平均每戶約可拿回1萬9,849元;若以全國共計約2,353萬人,採取「人人有獎」退稅,初估每人可取回5,176元。
104年度各級政府長期債務較103年度增加351.65億元,長期債務比率反而降低1.37個百分點,主要為債務成長率低於前三年度GDP平均數成長率所致。

截至去年10月底止,各級政府長期債務實際數合計6兆784億元,占前三年度GDP平均數比率37.98%,遠低於債限50%,顯示各級政府債務成長已獲控制,健康財務管理成效頗佳。

在債務逐步改善下,加上稅收連三年超徵,我國是否應仿效南韓和新加坡等國,還稅於民?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服務部營運長劉惠雯表示,全面退還現金給全民的實質意義不大,試想相同金額對高收入者與低收入者的邊際效益明顯不同。

她說,「稅制不合理而產生稅收超徵,應朝調整稅制的方向進行;稅制合理並符合量能課稅精神,亦是還利於民的一種方式」。

首先,若政府有多餘的財源,可評估優先照顧低收入之老弱病殘,除直接提供補助金外,並給予提供照護的家人減免稅或是退稅的補償。

其次,現行綜合所得稅最高稅率45%普遍高於亞州各國,不利吸引國內外人才,若能參考國際各國予以調降,相信對留才攬才將有明顯成效,亦是另一種形式之還利於民。

再者,股利所得稅率若能比照先進國家分離課稅並適當降低稅率,將有助台灣經濟與就業之良性循環。最後,對於民眾自住且在合理坪數的不動產,應予降低持有稅負,畢竟居住是人民最基本的需求,在無奢侈浪費的前提下,政府不應課以重稅懲罰居住權。

劉惠雯說,國內目前稅制結構相較於鄰近國家確實存在調整空間,然而減稅的同時,也需考量政府是否能夠支應各項財政支出,因此整體來看,可從檢視稅制結構著手,而非僅談減稅。

========================================

2016年06月15日11:09
行政院長林全擬提高遺贈稅與營業稅當作未來長照財源,立委盧秀燕今天在財委會質詢時指出,她贊成提高遺贈稅,但反對提高營業稅,擔憂羊毛出在羊身上,營業稅提高將造成物價上漲,變成窮人養老人,政府這個算盤大大打錯!對中低收入戶公平嗎?所有老百姓都受害。為何要用犧牲物價方式決另一個問題?
盧秀燕指出,光是台積電一家公司繳的營所稅260億,就等於提高0.5%營業稅預估提高的稅收260~300億,為何不從有錢人身上想辦法?反而是向財團低頭。提高營業稅每樣東西都會漲,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會漲。
財政部次長蘇健榮說,會有配套措施,擴大民生用品免稅,儘量不影響中低收入戶,比如奶粉與尿布免稅等。根據學者研究報告,營業稅每調整1個百分點,影響物價提升0.108%~0.211%,若營業稅調升0.5個百分點,物價影響更小。
至於遺贈稅未來則會分2~3級,最高稅率20%。(林巧雁/台北報導)

-------------------------------------

稅收創歷史新高 超徵1877億元

稅收創歷史新高 超徵1877億元© 台灣醒報 稅收創歷史新高 超徵1877億元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綜合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貨物稅均創下歷史新高!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25日表示,「受到民國103年台灣景氣成長影響,104年稅收持續超徵,並創下3項新高,但因104年台灣景氣轉淡,明年稅收恐減少。」財政部長張盛和說,「為了平衡明年稅收可能減少,將以資產活化、民間資金加入公共建設、及國營事業民營化等方向執行。」

孫立群25日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表示,除了政府施行財務健全方案有成外,加上103年的台灣整體景氣回溫、企業獲利增加、及GDP成長率為亞洲四小龍第一名等因素,「讓去年的稅收已超徵了1088億元。「而今年的稅收達2兆1349億元,也持續超徵1877億元,其中綜合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貨物稅均創歷史新高,分別徵收達4739億元、4628億元及1831億元。」張盛和說。

「其餘稅收亦小幅成長,其中營業稅徵收了3358億元、關稅達1110億元、土地增值稅1135億元。」孫立群說,但104年台灣景氣整體不好,明年稅收恐怕會減少,希望財政部加強開源。

張盛和指出,105年的所得稅受景氣影響,首當其衝會減少,但因104年國內經濟小幅成長1.47%,所以營業稅、關稅、貨物稅及土地增值稅還會小幅成長。他說,為了加強開源,增加非課稅的收入,財政部將擬加強公家機關與台糖、各公股營行等國營事業的資產活化;也會持續推動民間資金投入公共建設,及國營事業民營化。

-------------------------------

搞懂減稅的深層政治算計

推文到plurk
2015-12-01 06:00
◎ 陳鴻達

政部長張盛和拋出減稅大禮,外界質疑是不是想要騙選票。(記者王藝菘攝)
在本屆立法院會期只剩下兩週的時候,財政部突然宣布大減稅,一般人直覺認為這是選前買票,但事實上恐有更深一層的政治算計。本人認為能不能完成修法減稅,已經不是馬政府的主要考量。馬政府的劇本是,當他們提出減稅之議後,引發在野黨質疑,然後減稅沒通過,再對在野黨扣上阻礙修法的帽子。
這些減稅提案都必須完成修法程序,但本週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的召委潘維剛(國民黨籍),並未將這些減稅法案排入本週議程。而立法院在大選前一個月停會的慣例,使得本屆的委員會幾乎沒有機會審查這些法案。另外,由於屆期不連續的規定,這些未審法案也將自動失效。
另外,財政部減稅的理由也很瞎,例如他們說很多經濟狀況不佳學生就讀高職的學費不能扣抵,不公平。事實上現在讀高職已經免學費了,試問學費要如何扣抵?這些馬政府當然懂,但內容與結果已經不重要。馬政府的目的是在選前塑造他們努力減輕社會大眾負擔,但被在野黨阻擾的印象。
馬政府此次減稅之議可說是機關算盡,可惜心思沒用在如何改善租稅的公平性。雖然處處選舉政治考量,但民眾也不再是那麼好唬弄了。(作者現任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
◎ 魏思源
近日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公開表示,台灣稅制複雜到連他都看不懂,還說政府對資本利得課的稅相當低,如此「懲罰對社會貢獻很大生產力的人」,怎麼可能不讓台灣優秀人才外流?
其實我國稅制之不合理,又何僅止於此!近五年來全國總資產增加了廿四兆,其中十七兆免稅落入財團口袋,國庫稅收大量流失。然而每年超過新台幣三千億元的綜合所得稅收,卻有高達七成是由受薪階級在繳納的,政府卻拒課資本利得,這根本不合理。且經濟學者朱敬一也曾公開批評,「馬政府在二○○八年將原本五十%最高邊際稅率的遺產稅率,一舉降為十%,絕對是極有錢人遊說出來的,因為我國最高的邊際稅率五十%,比起世界各國不算高。」
面對稅制長期不公,八年來馬政府能拖則拖,現在財政部在大選前卻突然要擴大綜所稅扣除額項目,遭外界質疑其心可議,只能說咎由自取。(作者任職資訊業,宜蘭縣民)

彭博製作貧富差距新指標,台灣竟名列前茅

許多人在為了家計奔波,或家中遭逢巨變急需用錢的時候,或許會忍不住幻想:如果那些有錢人可以把財產拿出來分給貧苦無依的人多好?雖然在民主國家不太可能施行徹底的財富重分配,但彭博日前依據這種「劫富濟貧」的概念,編纂了衡量貧富差距的羅賓漢指數,台灣竟然名列前茅。

羅賓漢指數(Robin Hood index)是彭博把 2014 年全球 42 國的首富淨資產,平均分給該國所得位於貧窮線(poverty line)以下、生活困頓的國民,藉由較貧困的國民可分得多少錢,來評估一國的貧富差距。

台灣的經濟弱勢可得 89 萬新台幣

例如台灣 2014 年的首富為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淨資產約為 90 億美金。按照社會救助法對經濟弱勢的規定,如果將蔡衍明的 90 億美金身家均分給台灣的中低收入者,彭博估計每人平均可得約 2.7 萬美金,也就是說每人可得超過 89 萬新台幣。

台灣去(2014)年的首富財產均分給亟需幫助的經濟弱勢,每人分得的金額這麼高,也讓台灣在彭博編纂的羅賓漢指數榮登第三名,只輸給賽普勒斯(貧民可分得約 4.6 萬美金)與瑞典(3.3 萬美金)

▲ 彭博製作的羅賓漢指數,是從各國首富淨資產平均分給該國貧窮線以下的國民,來衡量各國的貧富差距 (背景圖片來源:OTA Photos

中國與印度敬陪末座

相比台灣在羅賓漢指數名列前茅,中國和印度羅賓漢指數的排名卻敬陪末座,分別排名倒數第三與最後一名。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因為阿里巴巴股價於 8 月底跌破發行價 68 美元,之後仍持續走跌而身價縮水(《華爾街日報》 8 月中報導中國 2015 年首富為地產大亨王健林)。但彭博指出馬雲 2014 年的淨資產,中國貧民每人還是能分到 7,700 元新台幣。

中國、印度首富財產均分給該國生活貧困的國民,每人分得的錢低於台灣、瑞典與美國,是不是代表中國、印度的貧富差距小於像台灣這類在羅賓漢指數中名列前茅的國家?

彭博卻不認為羅賓漢指數前幾名的國家,貧富差距的程度一定較排名吊車尾的國家嚴重。比如說瑞典儘管排名高居第二,但生活陷於貧窮線以下的國民人數較少,而且人民整體收入、生活水準較高,社會福利也相當完善。

而中國和印度則是因為貧窮人口的基數龐大,才會讓生活貧困的國民最後分得的錢比較少,不一定是貧富差距的情況較輕微。

▲ 彭博製作的羅賓漢指數,共採計 42 個國家(source:Bloomberg

行政院主計處:貧富差距沒有擴大

另外根據行政院主計處 2015 年 7 月初的說法,從評估貧富差距的指標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來看,台灣的貧富差距正在縮小。

吉尼係數是國際常用的指標,用來衡量所得分配的平均程度,透過高、低所得累積人數與累積收入百分比來計算所得分配均等的曲線,再對照現實生活中財富集中於高收入者的情況得出吉尼係數,簡單來說數字越接近 0 表示貧富差距越小,越趨近 1 表示貧富差距越大。

主計處上一次於 2013 年公布台灣的吉尼係數為 0.336 ,低於國際警戒線 0.4 ,也低於近日被教宗警告要注意貧富差距問題的美國(2013 年為 0.338)。

主計處認定客觀數據顯示台灣的貧富差距正逐年縮小,但許多民眾仍「無感」,認為貧富差距的問題沒有改善,或許是因為薪水凍漲、房價居高不下,所以才心生不滿。

可惜的是現代民主社會不太可能再出現劫富濟貧的羅賓漢、或是台灣民間傳說的廖添丁,而合法的財富重分配手段像是稅收,使用不當又會有抑制經濟活力的麻煩,只能說貧富差距不管經過多少時間與政權更迭,始終是讓執政者困擾的難題。

-------------------------------

有可疑之處必有可議之處

2015-09-11 16:15

◎高裕民

你相信嗎?主計總處日前公布2014年度家庭收支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每戶」貧富差距連續5年縮小,且若依「每人」計算,則創下歷史新低;然而,諷刺的是,國內所得最低20%家庭(近166萬戶),已連續8年入不敷出。

主計總處統計,去年台灣全體家庭所得總額突破10兆元大關,年增2.7%,每戶及每人可支配所得平均數分別為95.7萬元、30.4萬元。主計總處表示,若依每戶可支配所得高低將戶數分為5組,去年最高20%家庭為192萬元,最低20%家庭31.7萬元,每戶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為6.05倍,已連續5年下降。若依每人可支配所得重新排序後計算所得差距倍數,去年甚至降至3.98倍,創歷年最低。

台灣近10年貧富差距。(記者盧冠誠、高嘉和製表)

該項數據公布後令外界譁然,並湧現大批質疑聲浪,對此,主計總處官員說,國際上慣用以5等分(最高20%與最低20%)衡量,民眾感受不到貧富差距下滑,主要是受到使用報稅20等分(最高5%與最低5%)算出的數據影響。但此說法還是無法讓人接受,因為如果把綜所稅申報戶同樣分成5等分,2013年差距為13.11倍,仍遠高於主計總處公布的6.05倍。

事實上台灣財政國債日益增加,薪資倒退將近16年,薪資所得者負擔稅負比率日增達76%,房價飛漲等,種種經濟蕭條、稅制不公的現象年年惡化下,財政部長張盛和卻還可以獲得2015年銀行家(The Banker)全球與亞太地區最佳財政部長獎?原來The Banker雜誌,頒給張部長獲獎的理由竟然與財政部送交該雜誌的內容如出一轍,一字未改!其中獲獎理由之一:抑制不動產投機,推動以實際交易價格與成本認定的房地合一稅制改革。事實,兩稅合一尚未立法通過前,國內學者專家與媒體都批評張盛和部長推行的稅制缺乏公平性,造成國內貧富不均比例逐年惡化,從2008年之65倍、2011年之96倍、至2012年則已超過100倍。根據瑞士信貸委託倫敦政經學院於去年針對全球財富分配的研究《Global Wealth Research》,台灣前20%的富人,擁有全台74.7%的財富;而前1%的富人,則拿走32%的財富!最窮的族群只分到0.04%的財富台灣貧富差距與巨大財富累積的面貌,已經超乎我們的想像。

主計總處統計的數字,是讓執政團隊美化執政不力的遮羞布,民眾感受不到貧富差距下滑,感覺執政團隊只照顧大財團而漠不關心普羅大眾,所以該項數據公布後令外界譁然,並遭大批質疑的聲浪,借用銘傳大學會計系主任李貴富說的「有可疑之處必有可議之處」。

(退休人員)

慘!166萬戶入不敷出 所得最低20%家庭「負儲蓄」達19285元

2015-08-31

人口老化、工作貧窮 問題嚴重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薪資停滯、物價居高,許多家庭陷入新貧、近貧困境。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調查,國內所得最低廿%家庭(約一六五.八萬戶)去年平均每戶「負儲蓄」一萬九二八五元,已連續八年「入不敷出」,顯示人口老化及工作貧窮問題嚴重。

  • 2014年國內家庭收支概況

    2014年國內家庭收支概況

官員:負儲蓄 高齡化常見現象

主計總處官員解釋,低所得家庭經濟戶長六十五歲以上占了近一半,多數依靠儲蓄或退休金生活,因此出現「負儲蓄」,這是人口老化過程中常見的現象,不宜解讀為「入不敷出」。不過,官員也坦言,另有一半低所得家庭確實收入較低,生活比較困難。

學者認為 所得分配不均是主因

學者則認為,低所得家庭連續八年出現「負儲蓄」,次低所得家庭儲蓄金額也不高,原因不只是高齡化,而是分配出了問題;雖然GDP(國內生產毛額)仍成長,但分配不均,工作貧窮問題嚴重,加上物價又高,中低所得家庭日子難過。

主計總處調查,二○一四年國內家庭戶數八二九萬戶,所得總額十兆六一六億元,較二○一三年增加二.七四%;平均每戶所得總額一二一.四萬元,增加一.五二%;所得總額減掉「非消費支出」(稅費、利息支出等),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九十五.七萬元,增加一.五五%。

若將國內家庭按所得高低分成五等分位,每一等分位代表一六五.八萬戶,去年所得最低廿%家庭,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僅卅一.七萬元,平均每戶消費支出卅三.六萬元,呈現入不敷出的情況,平均每戶「負儲蓄」一萬九二八五元。根據統計,低所得家庭「負儲蓄」金額最高六年落在二○○九年至二○一四年,都在馬政府任內。

另外,所得次低廿%家庭雖未出現「負儲蓄」,但去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五十八.八萬元,平均每戶消費支出五十四.三萬元,平均一年儲蓄金額只僅四萬四二三三元,家庭收支也相當吃緊,若遇到重大意外變故,可能無法支應額外開銷。

相較之下,所得最高廿%家庭,去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一九二萬元,平均每戶消費支出一二七.二萬元,平均每戶一年可以存下六十四.八萬元,儲蓄率高達卅三.七七%。換言之,高所得家庭光是一年的儲蓄金額,就高於所得最低廿%及次低廿%家庭一年的可支配所得。

-----------------------

「階級會複製、但才能不會」?這其實低估了握有資源者改寫分配機制的權力
www.thenewslens.com查看原始檔

無論是去年剛落幕的臺北市長選舉,或是現正暖場中的2016總統大選,「階級」一詞經常被挪用於概括貧富不均衍生出的各種社會問題。例如當政治人物強調他關心「階級」議題,他的意思相當於他關心「分配正義」的價值;當他指控對手陣營操作「階級」議題,則是在說對方惡意煽動大眾「仇富」的情緒。然而,「階級」問題真的可以等同於「貧富」問題嗎?

在通常的語境之下,用職業身份或財富多寡來區分階級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因為就結果而言它們確實經常是同一回事。例如,當我們在講「階級複製」時,想的可能是呂秋遠律師日前臉書動態,那種富二代從起跑線就遙遙領先窮人子女的階級複製;而非保羅·威利斯《學做工》裡所述,工人子女在藍領文化濡染下,長大也變成工人的那種階級複製。


關於階級複製這件事,當然是存在的,但也是不存在的。階級複製,看勝文就知道,沒複製,看王永慶就明瞭。所以,討論這問題,基本上就是無解,因為總有人生下來就滿滿是機會,但卻也有人就是可以擺脫命運的糾纏。不過,我比較傾向的觀點是,不談王永慶、郭...Posted by 呂秋遠 on 2015年7月20日
但若我們只是想探討普羅大眾缺乏擺脫家庭背景、主動選擇人生的機會,那麼這兩種定義幾乎是殊途同歸。所以,區別階級問題跟貧富問題的意義何在呢?關鍵在於,我們很可能會發現直接以財富多寡來定義的階級,在更進一步的辯論中並不精準,因為它容易將原本具有體制深度的階級議題,窄化至分配結果的面向,而這又會導致貧富議題的去脈絡化。

如果將資本主義比喻成一場遊戲,那麼太過專注在批判貧富這個賞罰結果如何極端、如何令人喪失遊戲熱忱,可能會使我們疏於檢討決定獎懲名單的規則本身是否合理,以及各個參與者的互動關係。

資本主義遊戲規則,不合理的不只分配結果
此種對階級想像的扁平化、去脈絡化,連帶衝擊了以階級為分析單位的思想體系。許多人對整個左派的印象便是如此,他們認為左派之所以批判現狀,是為了追求一種財力結果上的平等;例如在前些日子的新聞,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批評臺灣愈來愈向「社會主義」靠攏時,便是在這個齊頭平等的意義下使用「社會主義」一詞。

然而左派思想百百款,只要舉幾個例子就能證明這種印象未竟周全。有些比較素樸的門派或許確實對分配的平均主義美學抱有執著,像是一些烏托邦社會主義思想;可是這種立場是對社會問題最直覺的、道德情操的反應,難有進一步延展的空間,在左派裡頭所佔的比例十分有限。

也有的門派並不反對市場經濟的機會平等原則,不過它們主張,這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齊平的出發點才能得到落實,一些社會民主主義、改良主義思潮皆可作為這派的代表。它們雖亦抨擊貧富懸殊的現象,但這點應該從制度面、而非結果面來理解,如果每個人的付出與報酬真的合乎某種公允的比例,同樣認真工作的經理人與清潔工就不太可能有相差百倍的薪水。

至於從馬克思主義學理上的角度,階級問題更不僅是這麼回事。馬克思的階級定義是依照在生產關係中的位置,而非財富的多寡(因此,不是所有缺錢的人都算「無產階級」);另一方面,他在分析資本主義的剝削、週期性生產過剩與一般利潤率下滑(分別參見《資本論》第一、二、三卷)等病灶時,也並不依賴財富分配是否公平、人道的道德判斷。

貧困工人很值得同情,但更重要的是,資本主義不但會反覆引發經濟危機、造成巨大的浪費,而且這個靠利潤驅動的體制每況愈下,終有無法繼續運轉的一天。是故對馬克思主義而言,無論怎麼為工人加薪、節制資本所得,這些消除貧富差距的措施若未涉及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革新,就只是讓分配結果較合乎社會觀感,仍不能使其生產與分配的邏輯在理性上站得住腳。

於是,一旦把原本涉及競爭、生產關係的「階級」問題,簡單地歸結為「貧富」問題,一些左派思想對資本主義的深刻批判,譬如改良主義關於如何匡正貧富背後的規則、使付出與報酬合乎比例的討論,以及馬克思主義對貧富背後之勞資關係、資本主義矛盾的考察,就更容易被人們所忽略,左派也就更常被誤解成主張吃大鍋飯的共產主義者了。

然而,左派獲得的刻板印象愈深重,就愈證明輿論對貧富背後資本主義規則的省思有多麼貧乏。

人與人之間、人與體制之間的關係
講到「剝削」還可以再順道補充一件事情:資本主義並不是一種讓選手在各自賽道上隔空競爭的遊戲。人們生活在同個社會,便會與彼此產生關聯,富人資本家的雄厚資本不但是貧苦勞動者們的生產成果,而且他們還能挾這些雄厚資本改寫資源分配的規則、排擠貧苦勞動者的機會,使勞動者更被僱傭勞動的枷鎖所箝制。

但在直接以財富多寡所定義的階級想像裡,這些細緻的關係都被略過,徑行跳至貧富不均的結果;而疏於考察這些細緻的關係會造成若干盲點,這可能使我們低估了階級問題的嚴重性。以上述呂律師論階級流動的臉書動態為例,呂律師提到:「階級縱使會複製,但是腦袋、才能、善良、機運,都不會複製。如果如此,我們又何必擔心這個問題?」這就是低估了握有優勢資源的人改寫資源分配機制的權力。

在商品經濟型態不斷推陳出新之際,我們以他這些「不會複製」的條件掌握自身命運的能力也愈來愈不確定。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的商品化,已使錢財再也不只是身外之物,智識與健康等本來是人自身不可分割的部份,都愈漸成為必須接受市場機制分配的資源。於是富人不只比窮人更有錢,甚至在身為人的各方面,都可望比窮人更完整。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能雖然正視了階級問題,卻在尋找解方時陷於困惑。對熟悉剝削理論的人而言,在資本主義之下,要增加勞工福利就該往資方的身上討;反之,關心勞工階級卻未必熟悉剝削理論的人,可能認為要求任何富人出錢補貼窮人都符合分配正義的原則。

所以這場階級鬥爭的對象,可以是比勞工富有的任何族群,可以是資方、可以是以中產階級為主的全體納稅人、也可以是跟私部門勞工同屬受僱者的軍公教人員。總而言之,階級不但是剖析社會現象的重要向度,也是經常出現在輿論中的關鍵字。但是階級的定義還有些值得商榷之處,因此當我們使用這個詞的時候,不妨多問自己一句:我們真的明白階級的涵義嗎?

----------------------

從薪資到購買力 台灣職場新鮮人慘輸日韓星
By Sam Huang, www.storm.mg查看原始檔
近年台灣的平均薪資幾乎是零成長,社會新鮮人叫苦連連,讓人不禁疑問,這之間到底發生了甚麼問題?台灣經濟研究院的最新研究,經過購買力平價後,台灣具有大學學歷的社會新鮮人,薪資慘輸新加坡、日本,甚至不及南韓9年前水準,由此可見,台灣年輕人經濟壓力沈重。

5月經常性薪資 38637元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22日公布,5月經常性薪資為3萬8637元,較4月增加0.11%,較去年增加1.39%;而5月薪資平均為4萬3845元,較4月增加1.16%,但年減1.43%。

1至5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3萬8490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51%;同期薪資平均為5萬3746元,也年增3.54%。由以上數據得知,台灣薪資普遍偏低,且漲幅波動小。

台經院研究,考量物價水準、匯率因素後,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購買力平價指數(PPP)換算去年台灣具有大學學歷的社會新鮮人起薪為1761美元,遠低於新加坡的3019美元,亦不如日本的1976美元,甚至也不及南韓2006年時的1772美元。

台經院助理研究員方俊德對《經濟日報》表示,台灣新鮮人實質購買力遠輸日、韓、星,這也代表台灣新鮮人的經濟壓力比他國新鮮人沈重。

方俊德指出,台灣新鮮人起薪零成長,是由於多方原因所組成,一方面產業轉型不夠力、競爭力不足,難以支撐薪資顯著成長。而另一方面則是台灣高教供給過剩的情形太嚴重,需求面無法吸收,因此起薪更難上漲。

對於目前台灣大學畢業後的薪資,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直言:「現在台灣的大學畢業生薪水,要跟過去的高中生比較才相當」。由於供過於求,目前大學生所從事的工作,大多是以前高中生所執行的工作。

---------------------------

張忠謀請益貧富差距怎解? 柏南克:教育是關鍵!
times.hinet.net查看原始檔
記者許家禎/台北報導

美國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克昨(26)日首度來台參與商業周刊論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有備而來,說把柏南奇視為經濟學家,不問匯率要跟他討論貧富差距的問題。而柏南克也回應,自由競爭市場機制導致貧富差距是自然現象,會造成某種程度的落差,而教育的確是階級流動的關鍵途徑。

美國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受商業周刊的邀請,昨(26)日出席參加全球經濟大未來論壇。有QE之父稱號的柏南克於2006年接下聯準會主席的位子,2008年遇上金融海嘯,帶領美國安然度過,不過他任內8年啟動3次QE,外界對他評價毀譽參半,因此他首度來台也格外引人注目。

據了解,柏南克參與的這場論壇不對外開放,門票2萬起跳,主辦單位也只提供3分鐘影片。而包括總統馬英九、央行總裁彭淮南、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國發會前主委管中閔等都與會進行閉門會面。柏南克在會中提到台灣從發展中的經濟體從一個階段到達另一個階段,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如何變得富有的範例。

而張忠謀與夫人張淑芬一塊參加論壇有備而來,他說自己與柏南克求學路相近,他自己是哈佛、麻省理工學院與史丹佛的學生,柏南克則是在哈佛、麻省理工學院求學,但到來史丹佛卻是擔任教授。張忠謀表示,他不把柏南克看作聯準會前主席,而是當他為知名的經濟學家,將針對《二十一世紀資本論》這本書的觀點,討論貧富差距的問題。

張忠謀說他不認同《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全球富人稅的看法,柏南克也表示認同,他表示財富可以跨國轉移到稅率較低或免稅之地,課徵富人稅不切實際,比起來課累進稅率才是解決貧富不均的好方法。柏南克也指出,在自由競爭市場機制裏,貧富不均本來就是自然現象也很難公平,一定會造成某種程度的落差,而要解決此一問題,教育便能打破階級!

柏南奇反對課徵富人稅
By 蒼弘慈,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台積電董事長張淑芬(左一)、張忠謀(左二)夫婦與台灣金控董事長李紀珠(右)等金融界人士昨到場參與柏南奇演講。(張鎧乙攝)
面對全球QE推手柏南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最想問的不是解決資金氾濫的政策,而是該怎麼解決貧富差距,張忠謀更以自身成功實現美國夢的經驗,詢問柏南奇美國夢是不是已不復存在?柏南奇坦承有這樣的狀況,但強調雖然單一國家的貧富狀況惡化,不過以全世界來看貧富差距是有改善的,柏南奇並強調,他不同意課徵富人稅,畢竟財富會轉移。

QE雖然拯救了美國經濟,但後遺症卻是讓貧富差距愈拉愈大,關心貧富不均議題的張忠謀,昨天一開口就直指,過去移民美國有美國夢可以追逐,就算自己沒有能力追逐,也會培養下一代追逐,自己就是成功追逐美國夢的實例,當時以40歲的年齡,擠身全美收入前10%的行列。

但張忠謀強調,現在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社會流動性也愈來愈低,努力工作就有機會出頭的狀況幾乎已不存在,美國夢是否已破碎?柏南奇回應說,美國夢還是存在,只是比較困難,但貧富不均問題不只美國有,世界各國都存在相同問題,他更兩手一攤的說:「如果好解決的話,早就解決了」。

不過,無法解決不代表柏南奇對貧富差距持悲觀看法,柏南奇以中產階級為例,儘管中產階級收入已停滯很久,但中產階級的生活並沒有比以前差,反而在金融環境更健全後,有更多金融工具可選擇,生活過得比以前好。

張忠謀也補充說:「中產階級近20、30年出國旅遊的比例有增加的趨勢」,足以顯示中等收入民眾的生活品質提升了。

此外,張忠謀並追問柏南奇是否同意法國學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所論述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提出的收益率大於經濟成長,柏南奇認為不見得正確,畢竟根據實證指出,收入的不公平不等於財富的不公平,以美國棒球為例,技術好的球員一年可擁有3000萬美元簽約金,有的人卻連10分之1都不到,同時反對皮凱提過於嚴苛的富人稅,雖然無法提出更好的建議,但強調該方法「不實際,且財富會轉移」。
--------
貧富差距變大?柏南克:中產階級沒有更差
m.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更新:新增影片、一餐飯50萬、門票行情)
美國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克,應《商業周刊》之邀,昨傍晚抵台後,隨即於今下午進行「全球經濟大未來」論壇,這也是柏南奇亞洲行首度單獨公開講演,今日現場座無虛席,共700人與會,其中包括不少企業老闆。據了解,這場盛會門票2萬元起跳,最近貴賓席的則要價10萬元。 據了解,《商業周刊》大手筆,至少砸下100萬美元安排這場盛宴。除了門票貴森森、不是一般人負擔得起外,要和QE之父共進晚餐,要價更是驚人,據悉一餐飯要50萬台幣,共有24人參加,包括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前副總統蕭萬長、台灣金董事長李紀珠、特力集團董事長李麗秋等人都是座上賓。

今天行程包含柏南克的專題演講,以及與張忠謀、管中閔、中信銀董事長童兆勤的會談等,總計有兩個重點,柏南克說:現在的金融環境更安全,也更健全了,對於當時他採行QE,是因為美國是世界的一部分,GDP佔全球的1/4,因此把美國救起來最重要。 至於外界批評因為他推動QE,造成國際熱錢流竄,影響到其他國家的資產與匯率,柏南克回覆說,每一個國家都可以有他們的政策來因應,是要開放or管制,是每一個國家的決定。 而張忠謀原本預告要問貧富差距擴大議題,但最後爭論焦點卻在柏南克巧妙引導下,變為中產階級是否變得比以前好?柏南克回覆說,現在中產階級並沒有比以前更差,反而是享有的金融環境更健全,隨著科技、醫療進步,變得更健康,也有更多的新科技產品,因此中產階級並沒有變得比以前差。 另外一個重點,就是柏南克說,人民幣的國際化腳步不用這麼快,這是因為人民幣想做為國際上的儲備貨幣,必須要有更開放的資本市場。 美國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奇,應《商業周刊》之邀,傍晚抵台後,隨即於今下午進行商周x柏南奇「全球經濟大未來」論壇,這也是柏南克先生亞洲行的首度單獨公開講演,今日現場座無虛席。

包括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賢伉儷、前國發會主委管中閔、中信銀行董事長童兆勤、臺灣銀行董事長李紀珠、臺灣工業銀行董事長駱錦明、華南金控董事長劉燈城、玉山商業銀行董事長曾國烈、凱基銀行董事長魏寶生等金融巨擘皆抽空在週二的午後,親自到現場感受這位QE教父的魅力。

除了金融界代表外,政治界領袖包括平日作風較為低調的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也趕在論壇開始前與柏南克私底下會面,這兩位財經領袖,一位是讓美國渡過八十年來最大金融危機的關鍵人物,一位是全球唯一連續十一年獲A級評比的央行總裁,且都是握有印製鈔票主動權的人。(王立德/台北報導)

--------------------------------------------

老少皆苦的韓國
By 譚淑珍,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老少皆苦的韓國。圖╱美聯社
如果用數字看韓國,13%老人有四重苦,近7成的老人獨居,3成老人患憂鬱症...;老人苦,年輕人更苦,韓國年輕人的代名詞也從三拋進階到全拋,導致近3成年輕人即使找到工作,也無法經濟獨立。

■"OPO sedae"Young Koreans in their 20s and 30s who have given up on love, marriage, children, a good job and the possibility of a house.

不同於5月的第二個星期是母親節,5月7日是韓國的父母節。

就在父母節前後,韓國一項政策的研擬方向,以及兩項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出韓國真是個悲情國家。

一項政策是,韓國企畫財政部為因應人口老化問題以及擬定政策方向,委由學者進行研究,結果,學者提出的報告是:應將退休年齡由現行55至60歲,延至65歲。

屆齡延退 薪資逐年減

理由是,在現行55歲就可以提出退休的制度下,很多人退休後,仍「徘徊」在就業市場,因此不如延退。然而,延退到一定年齡後,薪資也將逐年遞減...。

學者提出的這項報告,韓國企畫財政部已納入政策的研擬方向之一,如果真的落實,那麼已經受到「四重苦」的韓國老人,未來恐怕苦處會再加深。

近7成老人 處於獨居

依據韓國保健社會研究院及保健福祉部發布的「2014年老人實態調查」發現,平均年齡在65歲的老人,有13%是受著四重苦:貧困苦、疾病苦、孤立苦、及無為苦(無事可做),未來退休年齡延長後,無為苦,恐怕會成為過勞苦。

受訪老人中,67.5%是處於獨居狀態,而且三分之一的老人有憂鬱症,另三分之一的老人認知能力低下

這恐怕也是讓韓國成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老人貧困率排名第一的原因,也因為患有憂鬱症的老人佔到30%,韓國的老人自殺率高達每10萬人中就81.9人,在OECD成員國中也排名第一。

老人受到四重苦,韓國的年輕世代也從原來的「三拋(放棄戀愛、結婚、生子)世代」進階為「五/全拋(放棄戀愛、結婚、生子、就業、買房...)世代)」。

年輕人薪苦 靠父母金援

從三拋到全拋,是韓國的年輕人在面對不斷攀升的物價及就業困難的種種壓力下,因生活難、溫飽也不易,進而不得不拋棄戀愛、拋棄成家、拋棄養兒育女...。

然而,當這些年輕人發現從幼稚園補到大學、也考到大學,考了20多載終於要畢業了迎接他們的卻是就業難,於是就算不願意,社會的現實也讓他不得不進階為「全拋世代」。

「全拋世代」的韓國年輕人,依據韓國的人力銀行調查發現,近3成的人,即使有了工作,也無法經濟獨立,需要父母援助才能生活,原因是薪資不足以應付高漲的物價,想要存錢結婚、就得與父母同住以節省開支...。

看來,這些父母是另外的三分之一,是有能力負擔的那一群老人,只是當這些年輕人有一天也變老時,會不會也進到「四重苦」的世界呢?唉,光是想,就覺得悲情啊!

--------------------------------------------------

財政部只顧富人不管窮人

推文到plurk
2015-05-20 12:47
◎王子文
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台灣GDP(經濟成長率)從0.7%增長到3.74%,事實上台灣薪資水準已倒退17年,那錢到哪裡去了呢?是不是進了財團及官員的口袋?而如果GDP這個數字屬實,豈不是財團踩著眾多平民百姓的血汗擠出來的可怕果實?
台灣人民在馬執政7年越來越苦!數字會說話。
最新一期《今周刊》「財政部長你錯了!拆穿公平稅改假面」提到,根據瑞士信貸委託倫敦政經學院2014年針對全球財富分配的研究《Global Wealth Research》,台灣前20%的富人,擁有全台74.7%的財富;而前1%的富人,則拿走32%的財富,最窮的族群只分到0.04%的財富,是富人的800分之1。台灣貧富差距已經超乎國人想像。

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台灣GDP(經濟成長率)從0.7%增長到3.74%,事實上台灣薪資水準已倒退17年。(記者簡榮豐攝)
然而總統馬英九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還自豪地說「經過稅改,亞洲四小龍中,我國的所得分配最平均。」財政部日前公布4月國債鐘,換算國民每人負債24萬元,創11個月新高,貧富差距大,國家收不到稅而人民負債創新高才是現實。《今周刊》認為,真正的問題出在:總統與財政部長的稅改,永遠只有「所得」,卻忽視「財富」這個真正的問題。
周刊並提出:對付貧富不均最重要的武器是稅制,在台灣,已經完全失靈!因為台灣的財富分配結構,是高財產、低所得,然而,台灣的稅制與稅改,卻是高所得稅、低財產稅。
有一對夫妻,在台北南港租房子,每年要繳將近十萬元的稅,還要加保險,他們沒有投資,因為上班族薪資每一分都得計稅,買不起房子,也不敢生小孩,而坐擁房產的房東,真實財富遠高過他們夫妻倆,但每年繳的稅卻遠比自己少。筆者相信,很多這樣的例子持續在台灣進行著!
根據二○一二年綜所稅申報資料,薪資所得占綜合所得總額達七十五.九七%,為近十年來新高,財產交易所得卻僅占○.三一%。國內受薪階級成為繳稅主力,有錢人炒房、炒股的資本利得卻大多免稅或課不到稅,還有人年收入近千萬元卻不用繳稅。

對付貧富不均最重要的武器是稅制,在台灣,已經完全失靈!因為台灣的財富分配結構,是高財產、低所得,然而,台灣的稅制與稅改,卻是高所得稅、低財產稅。(記者劉信德攝)
難怪周刊會說,最重要的是,所得稅率偏高,勞動所得者負擔相當高額的稅負。所以稅制不公平最大的問題還是在勞動者薪資繳稅太多,但有錢人的資產應徵收的,卻是政府收不到的財產稅。
總統及財政部長不斷的掩飾每下愈況的政績,粉飾太平,我國財稅政策只照顧有錢財團,而他們用錢滾錢,一般領死薪水的平民及窮人別無他法,只能坐視自己越來越窮,這只會讓全體國民產生厭惡感,對GDP數字無感,也只會覺得財政部只顧富人不管窮人!
(作者現為教師)

-----------------------------------------------------

w704  

「有錢人」的錢來自哪裡?這張圖表告訴你
www.techbang.com查看原始檔
我們都聽過世界上九成財富掌握在一成的人手中這種說法,也知道這個社會是極度的貧富不均,但卻不清楚造成貧富不均的原因到底是甚麼。商業內幕 (Business Insider) 發布一張顯示國民收入分配的洛倫茲曲線 (Lorenz curves),根據收入來源區分勞動、資本、企業、資本利得四大項目,顯示有錢人的財富來源與你我真的有很大的差異。
這張圖表顯示有錢人在每一種收入來源都至少占有 50% 的比例,意思是說有錢的收入來源非常多元,勞動收入、資本收入、企業收入、資本利得創造的財富大部分都湧向有錢人的口袋。

首先,勞動收入定義為薪資、勞工保險、以及雇主提供的福利項目。結果顯示收入在前 20% 的人占有所有勞動收入的五成,中間 20% 的人大概擁有勞動收入的 25%,剩下 60% 的人再來分勞動收入剩下的 25%。
事業收入是指公司或農場替擁有人帶來的淨收入,或是合夥人收入。資本收入是指利息、分紅、租金收入等。結果顯示收入前 20% 的人享有事業與資本收入的八成,其他 80% 的人只占剩下的兩成。

最後是資本利得,或稱銷售資產的獲利,收入前 20 %的人占所有資本利得的 95%,其餘 80% 的人幾乎沒有機會擁有資本利得。意思是指世界上有八成的人,收入來源除了薪水之外就沒有其他開源的方法。

美國研究財富與收入分配的著名學者愛德華·沃爾夫曾指出,最富裕的 10% 家庭的財富構成中,住宅和貨幣儲蓄只分別占總財富的 7% 和 11%,而股票、債券等金融衍生品形式則構成了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全世界最富裕的 10% 家庭擁有著全球 90% 的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這也就意味著在全球財富分佈結構中,金融資產的分佈不均不僅要比非金融資產更為嚴重,而且這也成為全球財富分佈失衡日趨惡化的主要原因。

更可怕的是商業內幕提供的洛倫茲曲線是 2007 年經濟大衰退前的數據,金融風暴後這七年薪資凍漲物價上漲,代表世界上八成的人愈來愈窮,但股市與房市等都創歷史新高,使得原本就掌握九成資本利得的人就愈來愈有錢,貧富差距鴻溝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

全球反低薪 始於美速食業點火苗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4月15日的抗議活動橫跨全美230座城市,還有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等多個國家,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參與者來自各行各業,包括速食業、居家服務業勞工,都要求業主提高基本工資。

目前,美國基本工資是每小時7.25美元。對勞工而言,這樣的收入不足以維持一家生計,至少要達到15美元才夠。美國總統歐巴馬表態支持提高基本工資,去年中以來,也已經有超過二十個州政府決定調高基本工資。

雖然,抗爭行動最初的訴求只針對速食業員工,但從2012年開始,零售業、機場地勤和居家照護員也加入行動。15日的抗爭活動,地點涵蓋了麥當勞、機場等地,而#Fastfor15這個活動名稱,也在Twitter上成為當日最夯標籤。

兩年來的抗議行動已經得到一些回報,沃爾瑪、塔吉特、麥當勞等企業巨擘,宣布調薪。不過,勞工雖然樂見這樣的結果,仍表示目前的成果不足以確保員工們都能得到公允的報酬。

--------------------------------

為15美元而戰!全美230城速食業低薪工人大罷工,多國串連參與
By Cyberon Tts, www.thenewslens.com查看原始檔

4月15日為美國報稅截止日,美國速食業和便利商店等低薪行業員工當天上午在全美舉行「爭取15美元(約台幣471元)最低時薪」活動,求的不過是讓他們不會窮困度日的基本工資。主辦單位表示,全美230座城市的速食業工作者舉行罷工,機場、建築業與托兒工作人員、教育工作者加入響應,甚至兼職教授也加入聲援行列。

「Fight for $15」抗議活動負責人Kendall Fells表示,這是「爭取15美元最低時薪」活動2012年在紐約發起以來,動員規模最大的勞工抗議活動,約1萬到1萬5000人參與紐約示威。而且抗議活動也擴及全球,包括雅典、多倫多、聖保羅及香港的麥當勞,都有工人參與。這次活動不僅是速食工人爭取薪資的罷工,更是爭取經濟與種族正義的活動。

中央社報導,甘迺迪國際機場(JFK)58歲行李處理員甘波亞(Pedro Gamboa)每天清晨3時起床上班,1週工時40小時,時薪只有10.10美元(新台幣約315元),「不夠,要靠那薪水活下來,得會變魔術才行。付完帳單,口袋就一毛不剩了。」

紐約的示威活動清晨6時許展開,群眾在布魯克林區1家麥當勞外敲響戰鼓。曼哈頓1家麥當勞外的人行道上,速食業工作者分散站開,在學生和社運人士聲援下,要求更好的薪水。他們高舉的標語寫著:「為何要窮」、「為15塊而戰」、「因為租金不等人」。

麥當勞4月1日表示,將為直營店9萬名員工調高時薪10%,高於法定基本工資1美元,也會提供有薪假,預計在7月初生效。但隸屬加盟公司的分店員工並不適用。全美有1萬4000家麥當勞分店,其中9成是加盟店,加盟店員工共66萬名。

罷工主辦單位說:「這種塞牙縫的薪資動作無法安撫員工,只會笑掉人大牙,讓更多勞工前仆後繼加入罷工。」勞工說,薪水搆不著脫離貧窮的邊,雇主對加入或籌組工會的人不友善、可能報復,如此種種都讓他們受夠了。

紐約州基本工資是每小時8.75美元(約新台幣273元),2016年將調高到9美元(約新台幣281元)。聯邦基本工資則是每小時7.25美元(約新台幣226元),但各州可自行規定。

鉅亨網報導,據一項由美國勞工權益保護組織「全國就業法律計畫」(National Employment Law Project)公布的報告顯示,全美有近半(即42%)勞工的時薪低於15美元。

「全國就業法律計畫」執行董事Christine Owens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美國低薪職位在零售業、家庭照護及餐飲業等行業快速蔓延。」因此,「若我們希望見到各行各業共存共榮、平等發展,那便須提升這些行業的薪資水準,使得作為美國基石的勞工,能重塑已逝的中產階級。」

大紀元報導,最近環保組織350.org發表了一份聲明:他們支持週三的抗議,他們認爲提高時薪,會讓低收入社區更容易適應氣候變化的影響。「我們相信一個新的繁榮的清潔能源經濟,應該能保護地球,保護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創造出數以萬計的好工作和提供維持生活的工資。」

「Fight for $15」抗議活動發起於2012年11月,紐約市大約200名工人進行罷工並提出兩個要求:至少15美元最低時薪和成立工會的權利。該活動迅速蔓延到其它城市,掀起一系列圍繞這兩個目標活動的抗議運動。2014年5月,為聲援其它33個國家的集會,美國150個城市的速食業工人再次進行了罷工。

一些連鎖及零售業公司雖有回應加薪訴求,但幅度未讓工人滿意。麥當勞在今月4月初宣布,直營店9萬名員工加薪至時薪最少9美元,沃爾瑪(Wal-Mart)、Target百貨之前也做了全面加薪到9美元以上的決定。

---------------------

w704 (3)w704 (4)  

 

台灣製造業薪資低得非常誇張

這張圖表代表的是2011年全球各國在各項製造業供應鏈的薪資成本,來源是美國勞工局,比較全球25個國家,包含澳洲、奧地利、比利時、巴西、愛沙尼亞、墨西哥、葡萄牙、匈牙利、南韓、芬蘭、斯洛伐克、挪威、丹麥、瑞典、德國、法國、英國、台灣、日本、西班牙、義大利、加拿大、美國、波蘭、新加坡等國家

因為台灣有些製造業工業鏈規模太小所以沒有列在上面,但只要台灣有出現的,清一色都是倒數前三名,每一個藍點代表一個國家,棕點是美國,台灣是粉紅點,我知道台灣製造業的薪資在國際上並不高,但沒想到會這麼低,如果不是墨西哥這老兄墊底,台灣很多項目都能拿下倒數第一,倒數第二慘的國家是波蘭

製造業是台灣相當重要的產業,在全球的出口比重也占有一定分量,可惜這部分的企業營運利潤長期以來並沒有均勻分享給台灣製造業勞工,台灣製造業在國際的競爭力,有一定比例來自於壓榨勞力的成果

立法院還在進行加薪四法審查,台灣資本家已經在恐嚇,認為加薪四法會造更多勞資對立,甚至迫使企業出走!

其實台灣企業在勞工的成本支出是相當低的,和已開發國家相比,台灣勞工真是物美價廉美國家的勞工成本真是相當高阿,他們的企業竟然不出走,還反倒成為國際上具備競爭力的大企業,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

世界是平的? 多數人是貧的!

推文到plurk
2015-04-19 06:00
◎ 林南興
剛出版的經濟學人報導,在全世界政治世家與家庭企業都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原先大家以為藉由經濟自由化、鼓勵競爭,以及政治民主化,可以免於權力世襲與經濟遭家族壟斷,但是看看日本、南韓與許多國家,掌權者或政治舞台上不都是政二代?更別提中國的那群太子黨了。就連美國即將於二○一六年到來的選舉,都有可能出現民主黨的前總統夫人,對上共和黨的前總統弟弟的王朝對決場面。而在歐亞許多國家中,家族財團也占有極高比例的市場淨值與國民生產毛額。
這樣的政經結構,不僅不利於民主公平原則與經濟創新,更有可能造成貧富差距加大,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社會流動不易及貧富世襲化。而在文章中未提到的是當政經優勢者結合時,更有可能將此優勢長久持續下去,成為真正主宰一個國家的政經王朝,像新加坡一樣。這樣的前景令人擔憂不安。
台灣也有許多政經優勢者企圖藉由與中國權貴靠攏、炒地皮等等手段,以台灣經濟與大眾福利為芻狗,以延續其不公平之政經優勢。面對這樣的未來,應該在針對遺產及贈與等賦稅政策、以及土地、教育等政策進行大刀闊斧之改革,否則台灣很快就會像許多第三世界國家,變成統合在一個政府下的貧富兩個截然不同之國家。
(作者從事補教業)

---------------------------------

台灣就這樣被搞窮的

推文到plurk
2015-04-19 06:00
◎ 陳啟濃
蔡英文表示,台灣的經濟發展要由中央和地方協力合作,地方政府將扮演重要的角色。除了經濟發展外,經費的運用也牽動國家跟地方的發展。目前台灣地方經費的運用,有兩項惡劣的情況,亟須改革。地方經費的浮編,造成收支不平衡,債留子孫。另外,中央經費補助地方,也成了政黨的政績,成了民意代表對地方的恩寵。
有人說柯文哲只會除弊,然而除弊如果切中要害,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興利。許多地方首長一上任,就開始大興土木,爽快地花錢。花的都是人民納稅的血汗錢。回扣賺一次,官商勾結再賺一回。人民沒有享受更高的生活品質,卻背負更多的債務。台灣政府不是沒錢,而是錢都浪費掉了。誰主政,就圖利該黨民代與地方首長,撥下大筆經費,當成對地方的恩寵。
於是政治生態,就是搶錢的生態,政治人物失去了遠見,人民只認同有經費的政治人物。優秀的政治人物,眼光要看到開源節流,不是只會花錢。這就呼應到蔡主席的說法,地方政府要負起更大的經濟發展責任。中央不該亂給錢,地方要自主發展經濟,要珍惜中央撥下的經費,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而中央對地方的補助,也應該要建立一套公平透明的補助標準,打破陳年的黑箱,莫再成了民代的私人荷包。(作者為水里國中校長)

-----------------------------------------------------------

炫富炫特權乃是一種罪惡!

推文到plurk
2015-04-19 06:00
◎南方朔
動物有一種「炫耀行為」(Display Behaviour),它為了宣示地盤主權、性的吸引力,以及保護後代,經常會裝腔作勢,做出誇張的動作,這是動物的權力行為。
法貴族炫耀 大革命上斷頭台
因此,炫耀乃是動物的一種本能,到了人類,這種炫耀更加複雜化。當人類為了宣示它的權力,更會有系統的去炫耀。古代的君主貴族都很會炫耀,並把炫耀變成了一種習慣和禮儀。炫耀的穿著打扮,炫耀的建築和儀仗,炫耀的男女關係八卦傳奇,炫耀是古代上層社會的特性。法國一七八九年革命前,就是一個炫耀到極其誇張程度的上層社會,王公貴族的炫耀生活,使人民恨之入骨,非把他們送上斷頭台不足以解恨。
這種古代的炫耀,到了工業革命後,由於社會關係改變,炫耀的主體已由王公貴族轉到了資本家豪門身上。最讓人側目的乃是十九世紀後半到廿世紀初歐美的「鍍金年代」,當時市場被做大,但社會又極鬆弛放任,於是富豪崛起,許多富人都是靠政商關係而快速發跡,他們財大氣粗,蓋豪宅、開遊艇、穿金戴鑽,甚至家中寵物也都有珍珠鑽石項鍊,對於這種土豪式的富人,美國人稱之為「強盜公侯」(Robber Baron)。這些土豪式的富人除了炫耀財富外,還喜歡炫耀他們搞出來的種種男女八卦。廿世紀初,美國有個八卦記者作家溫切爾(Walter Winchell),他每天去高檔俱樂部鬼混,各個富豪名流都會到他的座位前,主動提供八卦,八卦是富豪名流揚名立萬的方式之一。在大蕭條時代,溫切爾靠著發八卦消息和寫八卦文章,每個月就可收入卅五萬美元稿費。炫耀和八卦乃是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主流價值。
鍍金年代 也是反富恨富時代
而當一個社會敗壞,當然會出現糾正的批判力量,「鍍金年代」因而也是個反富、恨富的時代。反富恨富的大作家和思想家也一個個興起。人們反富恨富是有理由的:
(一)土豪式的富人崛起,他們很多人並沒有真正的含金量,而是靠政商關係及心狠手辣而發財,因此,金光閃閃的外表下面並沒有多少真金。
(二)一個社會必須有人助己助、人溺己溺的社區價值,「鍍金年代」的富豪只追求個人的自私,而不理會公益,這些自私的人當然應受譴責。
(三)正因為「鍍金年代」的反富恨富,所以那個時代,反富恨富也刺激出了「社區主義的罪惡感」,許多富人開始良心不安,於是「慈善人道主義」興起。廿世紀初美國第一代的慈善人道家,如卡內基、洛克斐勒、范德比爾特相繼出現。他們都是良心不安的富豪,他們捐錢辦善事,捐錢出來辦醫院辦學校,形成了美國最可貴的傳統,富人關心文化藝術,以及科學、教育及醫療之事,富人的最深覺悟是,他們必須以自己的財富,去做政府體系所不能做的事,帶頭讓美國走向未來。美國的反富恨富,對人類的思想史,促成了重大的變化。
炫耀行為 人格上的重大疾病
(A)西方人從前認為「嫉妒」是一種死罪,所以反富恨富是起源於嫉妒的情緒,不值得支持。但現在已發現反富恨富是有建設性的。它可以催生出人的社區感和罪惡感,從而昇華出新的社區精神和國家共識。嫉妒所形成的改革,證明了嫉恨是一種正面的熱情。
(B)以前的人認為炫耀所顯示的只是炫耀者的沒程度和沒水準,但現在的人已發現到,炫耀這種行為乃是人格上的重大疾病。炫耀是自私、自戀、是驕傲自大、是身體權力的濫用,它否定了人們的社區價值,因此炫耀也是一種「自鳴得意」和「自我讚美」,甚至還是一種「自我崇拜」。炫耀這種行為,已否定了現有的所有規範,因此它已成了一種取代所有紀律的極大罪惡。
最近在台灣鬧得很大的阿帕契富豪旅遊團案,表面上看起來它是一起涉及軍紀的醜聞,但若深入追究,則可發現它其實乃是起與炫耀有關的案件。
阿帕契富豪團 打敗軍中紀律
近年來的台灣,雖然很多年輕人生活日益艱難,但的確也形成一群新富,他們財大氣粗、到處炫耀,除了炫富外,也炫他們的社會關係和各種特權。由於馬政府無能,沒有能力去維繫社會的秩序和紀律,所以社會的每個部門都日益鬆弛,部隊裡當然也不例外,所以部隊的裝備,當然也成了這些人炫耀特權的道具。他們的炫耀和政府的鬆弛無能,這兩種因素相疊,阿帕契富豪旅遊團事件就自然而然的發生了。現在的社會由於社交新媒體發達,炫耀的人很容易就可以大炫特炫一番,現在的那些富豪真的是「不炫白不炫」,大家都在炫身體、炫財富、炫特權,炫耀碰到了軍中紀律,軍中紀律當然被打敗!
而最使人憤慨的,乃是此案鬧大後,一堆所謂的名流他們沒有是非,居然在反富恨富上做文章,認為人們對阿帕契案的指責是一種反富情緒;他們對本案的炫耀,包括炫富炫特權不置一詞,卻替別人隨便就扣上一頂反富的帽子。富當然沒有錯,但炫富炫特權卻無疑是嚴重的道德犯罪。經過這次阿帕契案,台灣的新興豪門,可能已需要體會當年美國反富恨富的經驗。富人必須去做對的事,如果他們繼續炫富炫特權,破壞社會的紀律,人們的反富恨富情緒就會升高!
(作者南方朔,文化評論者)

--------------------------------------------------------------

窮得只剩豪宅 母子燒炭3死

不 幸悲劇,這家人窮到只剩豪宅,媽媽帶著小孩燒炭輕生。台中市大里區一名婦人和兩名兒子 被發現陳屍二樓臥室,估計死亡時間逾五天。警方查出,大兒子是精障患者,長年由母親照顧,小兒沒工作,沉溺線上遊戲。這家人最近打算賣房子,但受政府打房 影響,房市萎縮,賣不掉透天別墅,加上小兒子據傳欠債三百萬,不排除母子三人被經濟壓力逼得走上絕路,在豪宅內燒碳輕生。

---------------------

台灣財富分配極度傾斜 學者:稅改只是假象

儘管財政部所提出了「財政健全方案」,但「富人稅」等都是增加所得稅,而沒有針對最關鍵的財產稅等問題下手。(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2015-05-14  10:5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灣財富分配不均,富人手中掌握的財富,比你我想像的更多更嚴重。然而,財政部力推的稅制改革,卻是增加受薪階級的所得稅,而不是對富人的財產獲利加稅,學者直批公平稅改只是假象。

  • 台灣財富分配不均,富人手中掌握的財富,比你我想像的更多更嚴重。但稅制改革卻不對富人的財產獲利加稅,公平稅改只是假象。(彭博)

    台灣財富分配不均,富人手中掌握的財富,比你我想像的更多更嚴重。但稅制改革卻不對富人的財產獲利加稅,公平稅改只是假象。(彭博)

台灣貧富不均 超乎一般民眾想像

根據《今周刊》所做調查,一般台灣民眾認為,前20%的富人,擁有全台灣57.8%財富。但根據去年瑞士信貸委託倫敦政經學院的調查,台灣的財富分配實際情況是:台灣前20%的富人,擁有高達74.7%的財富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吳德豐指出,台灣稅制最大的問題,還是勞動者薪資繳稅太多,但應該對有錢人資產課徵的財產稅卻是都沒有收到。也因此造成了「高所得稅、低財產稅」的怪象。

儘管財政部所提出了「財政健全方案」,但「富人稅」等都是增加所得稅,而沒有針對最關鍵的財產稅等問題下手。政大財政系副教授陳國樑也批評,這沒有讓財政變得更健全,只是火燒屁股的找錢方案。


2016年綜所稅申報戶約622萬戶,若按申報所得高低分成20等分,所得最低5%家庭平均申報所得4.4萬元,所得最高5%家庭平均申報所得468.7萬元,所得最高與最低5%差距106.52倍

綜所稅申報戶 最富與最窮5%所得差距106倍
2018-07-22 14:45
綜所稅申報戶(如圖),最富與最窮5%所得差距106倍。(資料照)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根據財政部最新資料,2016年綜所稅申報戶約622萬戶,若按申報所得高低分成20等分,所得最低5%家庭平均申報所得4.4萬元,所得最高5%家庭平均申報所得468.7萬元,所得最高與最低5%差距106.52倍,較2015年的100.45倍擴大,為史上次高。不過,若與前幾年相較,近2年所得差距擴大趨勢略減緩。
財政部官員則重申,綜所稅申報資料不宜逕行作為衡量所得差距的依據,因為這份資料不含分離課稅、免稅所得及政府移轉支出等,而且可能受到稅制改變影響;例如2015年股利扣抵減半,不少企業搶在2014年分配股利,使得高所得者收入增加,2014年最高與最低5%所得差距就擴大至109.69倍,創下史上新高。
根據財政部資料,若將綜所稅申報戶分成5等分,2016年所得最低20%平均申報年所得18.4萬元,最高20%平均245.9萬元,差距13.36倍,略高於2015年13.36倍。若分成10等分,所得最低10%平均年所得10萬元,最高10%平均341萬元,差距34.1倍,也高於2015年的32.95倍。
若將綜所稅申報戶分成20等分,2016年所得最低5%平均申報年所得4.4萬元,低於2015年的4.7萬元;最高5%平均年所得468.7萬元,也低於2015年的472.1萬元;最低與最低5%家庭,所得差距106.52倍,高於2015年的100.45倍。
不過,2005年所得最高5%與最低5%,所得差距僅55倍,2009年攀升至75倍,2011年逼近95倍;2012年因軍教課稅稀釋貧富兩極化情況,所得差距縮小至近84倍;但2013年又擴大至近98倍,2014年更創下109.69倍的新高,近2年維持100倍以上,所得差距擴大趨勢略減緩。
--------------------------------------
最富與最窮5% 貧富差距飆至112倍 
 分享最富與最窮5% 貧富差距飆至112倍到Facebook 分享最富與最窮5% 貧富差距飆至112倍到Line 分享最富與最窮5% 貧富差距飆至112倍到Google+
2016-07-10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分配不均持續惡化!財政部最新統計,二○一四年綜所稅申報戶共六○七.四萬戶,按申報所得高低分成二十等分,所得最低五%家庭平均年所得只有四.七萬元,但所得最高五%家庭平均年所得大增至五二五.六萬元,導致所得差距飆升至一一一.八三倍,較二○一三年擴大十四.一倍,再度改寫歷史新高。
 家庭所得差距
家庭所得差距
所得差距擴大 再創新高
由於綜所稅申報資料不含分離課稅、免稅所得及非課稅所得等,且許多窮人可能收入低到不用報稅,有錢人則有許多避稅管道或免稅所得,例如炒房、炒股獲利等,因此實際的所得差距可能更大。
根據財政部最新資料,若將綜所稅申報戶分成五等分,二○一四年所得最低二十%平均年所得十八.二萬元,最高二十%平均年所得二五八.三萬元,差距十四.一九倍,高於二○一三年的十三.○九倍,也遠高於主計總處公布的五等分位所得差距六.○五倍。
若將綜所稅申報戶分成十等分,二○一四年所得最低十%平均年所得十.二萬元,所得最高十%平均年所得三六八萬元,差距三十六.○八倍,高於二○一三年的三十二.三八倍。
若將綜所稅申報戶分成二十等分,二○一四年所得最低五%平均年所得僅四.七萬元,略高於二○一三年的四.五萬元;所得最高五%平均年所得則是五二五.六萬元,遠高於二○一三年的四三九.八萬元,由於高所得者收入明顯增加,導致所得差距擴大至一一一.八三倍。
10年前 兩者差距僅55倍
事實上,國內貧富兩極化趨勢相當明顯,二○○五年所得最高五%與最低五%,所得差距僅五十五倍,二○○八年超過六十五倍,二○○九年攀升至七十五倍,二○一一年逼近九十五倍;二○一二年因軍教恢復課稅稀釋貧富兩極化的效果,所得差距首見縮小;但二○一三年又擴大至近九十八倍,二○一四年更飆至一一一.八倍。
對此,財政部重申,綜所稅申報資料不宜做為貧富差距比較,應以主計總處公布資料為準。不過,主計總處公布的貧富差距,將家庭所得按收入高低分成五等分,且調查樣本僅約一萬五千戶,被質疑太過粗糙,且難以了解貧富兩極化現象;而綜所稅申報資料涵蓋逾六百萬戶,且分成二十等分位,較能反映真實的貧富差距。
------------------------------
全台貧富差距達85倍!最貧窮5%家庭年收入僅5.3萬元
▲台灣貧富差距大的情況仍未明顯改善,曾出現8歲女和窮爸媽睡祖墳1年的情況。(圖/翻攝畫面)
記者蔡怡杼/台北報導
根據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就101年綜合所得稅申報資料的統計顯示,所得最高5%家庭年收入平均為451.6萬元,所得最低5%家庭年收入平均為5.3萬元,差距高達85倍,雖未續創新高,不過,貧富差距倍數仍高得嚇人。
根據財政部統計,101年綜所稅申報戶共596.4萬戶,若將綜所稅申報戶分為20等分,所得最低5%的家庭平均所得由上年的4.9萬元些微提升至5.3萬元,所得最高5%的家庭所得小幅減少至451.6萬元,使得貧富差距由上年的95倍,降至85倍。
若改以10等分位來看,則中產家庭由52.7萬元升至54.6萬元,增加不到2萬元,所得最低10%的家庭年平均收入為10.9萬元,較上年的10.1萬元增加8千元,至於所得最高的10%家庭年平均所得為328.1萬元,則較上年的331.8萬元減少3.7萬元。
財政部說明,國際間多係以吉尼係數或5等分位家庭所得差距倍數作為衡量所得分配的指標。我國近年來每戶所得差距倍數維持在6倍左右,吉尼係數維持在0.35以下,低於0.4 的國際警戒線。
且在5分位、10分位、20分位及100分位下,分別計算我國綜合所得總額與稅後所得最高與最低分位的差距倍數,以稅後所得為基礎計算的差距倍數明顯較以綜合所得總額為基礎計算的差距倍數小,顯示我國所得稅累進稅制發揮所得重分配功能,財政部仍將持續努力運用各項財稅措施,以改善所得分配
--------------------------------------------
家庭可支配所得五等分位差距倍數 (The ratio of household income, top 20% to lowest 20%)    
將全國家庭依其可支配所得大小排序後,再將戶數5等分(每等分均包含全國20%的家庭),計算最高20%家庭的平均所得為最低20%家庭所得之倍數,即5等分差距倍數,倍數愈大,所得分配愈不均;倍數愈小,所得分配愈平均。                      
   5等分位差距倍數 =   最高20%家庭可支配所得 /  最低20%家庭可支配所得 
---------------------------------------------------------

美國工程專業畢業生薪資最高

美國大學畢業生工程專業薪酬最高。(Fotolia)

更新: 2015-05-20 17:32:30 PM 標籤: 畢業生 , 薪資
【大紀元2015年05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何伊美國華盛頓DC編譯報導)研究表明,畢業生在大學就讀的專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其未來職業的薪資水平,擁有工程學位的畢業生往往會獲得更高的工資。

喬治敦大學教育與勞動力中心對近140個大學專業畢業生的薪資和最高薪酬工作做了調查,發現工程專業畢業生一般比其它專業的畢業生 – 尤其是文科畢業生 -賺錢更多。
基於25至59歲人群的人均年薪狀況,這項調查分別總結出10個最高薪資和最低薪資的專業。詳情如下:
10個薪資最高專業:
石油工程 – 13.6萬美元
藥劑、醫藥科學和管理專業 – 13.6萬美元
冶金工程 – 9.8萬美元
採礦和礦物工程 – 9.7萬美元
化學工程 – 9.6萬美元
電氣工程 – 9.3萬美元
航天工程 – 9萬美元
機械 – 8.7萬美元
計算機工程 – 8.7萬美元
地質和地球物理工程 – 8.7萬美元
10個薪資最低專業:
幼兒教育 – 3.9萬美元
人力服務和社區組織 – 4.1萬美元
藝術工作室 – 4.2萬美元
社會工作 – 4.2萬美元
視覺和表演藝術 – 4.2萬美元
教師教育(多級) - 4.2萬美元
神學和宗教職業 – 4.3萬美元
小學教育 – 4.3萬美元
戲劇和戲劇藝術 – 4.5萬美元
家庭和消費者科學 – 4.5萬美元
- See more at: http://www.epochtimes.com/b5/15/5/21/n4439358.htm#sthash.LEiRf6ID.dpuf


2021/10/12父母財力很重要!南韓年輕世代貧富差距直逼40倍
父母財力很重要!南韓年輕世代貧富差距直逼40倍 https://bit.ly/3oVEUGi
南韓年輕世代貧富差距急速擴大。(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南韓年輕世代貧富差距急速擴大。(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南韓年輕世代瘋投資,卻也導致貧富差距急遽加大。在年輕族群當中,有部分人積極購入股票、不動產,而有一部份的人卻已經放棄買房的夢想。根據南韓最新資料統計,20歲到29歲的人口,資產最多的20%與最少的20%,兩者之間的差距高達39.92倍。
南韓年輕人瘋投資,就連12歲男童都立志成為巴菲特。(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南韓年輕人瘋投資,就連12歲男童都立志成為巴菲特。(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根據《朝鮮日報》報導,南韓統計局週一(11日)公布最新數據,20歲到39歲的韓國人去年平均擁有價值3.185億韓圜(約台幣748萬元)的資產,比前年增加2200萬韓圜(約台幣52萬元),不過最多資產的20%與最少的20%差距卻越來越大。
官方數據顯示,最少的20%資產僅增加2470萬韓圜(約台幣58萬元),增幅為2.6%;而最多的20%增幅則達到8.8%,資產增加8.7億韓圜(約台幣2千萬元),兩者之間的差距從去年的33.2倍,又增長到35.2倍。
而這樣貧富不均的現象,在20歲到29歲的族群中又更為明顯,20世代最貧窮的20%中,資產減少了11%,平均僅有844萬韓圜(約台幣20萬元),而最富有的20%資產則增加2.5%,達到3.286億韓圜(約台幣770萬元)20世代最窮與最富的差距高達39.92倍,而30世代的差距則為23.83倍。
年輕人的資產來源,有多數來自於父母。(示意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年輕人的資產來源,有多數來自於父母。(示意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不過其實他們的收入,並沒有資產差距來得這麼大。20世代前20%的平均收入為5260萬韓圜(約台幣123萬元),而最後20%的平均收入則為2150韓圜(約台幣50萬元),兩者僅相差2.45倍,換句話說,年輕人間的資產之所以差得這麼多,有很大的程度也取決於他們的父母能給予多少。母財力很重要!南韓年輕世代貧富差距直逼40倍 https://bit.ly/3oVEUGi


P_20160516_151010_1P_20160516_151250_1  

春秋戰國秦時期稅率收入的10%--66%,戰國推估40%,還不含傜役、兵役付出,負擔之重加上連年戰亂,非編戶齊民大眾可負擔。

2017年08月08日12:04 
 
 

106年考試入學分發今天放榜,台大統計,今年招生名額1690人,共取1733人(含外加43人),沒有缺額,錄取前三名學校為建中255人最多,其次是北一女中191人、師大附中111人,且今年錄取生來自6都的比例高達85.8%,凸顯城鄉差距問題。台大副教務長張耀文指出,去年台大共錄取1800人,今年錄取1733人,前三名學校仍和去年一樣不變,其中第一名還是建中,今年共有255人,較去年261人減少6人,其次北一女191人,較去年減少7人,另外師大附中今年111人,較去年減少13人。此外,張耀文表示,今年透過分發入學錄取台大的考生當中,來自6都比例高達85.8%,主因是6都人口多,也吸引其他縣市較優秀學生前往就讀,導致來自6都的台大錄取生比例較高。(許敏溶/台北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