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角財經筆記: 2022台灣股市結構(Structure of Taiwan Stock Market)
綠角財經筆記: 2022台灣股市結構(Structure of Taiwan Stock Market)
2021年台灣上市櫃電子公司總營收9,399億美元,成長18.2%
2021年台灣上市櫃電子公司總營收9,399億美元,成長18.2% https://bit.ly/3IiDU5u
2022-01-18
2021年台灣上市櫃電子公司產業別營收與比重
百業蕭條,電子與週邊服務業一枝獨秀。根據證交所的資料,2021年底時,台灣共有395家上市電子公司,上櫃的電子公司則有406家,兩者合計801家。從這些企業公布的財報,就可以掌握產業的最新動態。DIGITIMES根據每家企業的公告,統計出2021年上市櫃電子公司的總營收為9,399億美元,成長率高達18.2%。
其中,被稱為護國群山的半導體產業,由於車用與NB市場需求走揚、G2危機與長短料等問題,產業營收從2020年的1,253億美元,成長到2021年的1,669億美元,成長率高達33.1%最為驚人。半導體對整個電子工業營收的貢獻值,也從2020年的15.8%,提高到2021年的17.8%。
規模最大的電腦與週邊設備業者(包括手機、智慧裝置組裝),營收為4,984.4億美元,產業貢獻比重53%,相較於2020年的4,452.3億美元,也有11.9%的成長。以LCD面板為主的光電產業走出陰霾,從2020年的392.7億美元,成長至2021年的514億美元,成長率30.9%也是非常驚人。
其他如網通產業有10.7%的成長率,電子零組件19.5%、電子通路業28.7%,連過去總是「旺季不旺」的資訊服務業,2021年也有17%的成長率。在證交所的分類中,歸屬於電子產業的每一分項,在2021年都繳出兩位數的成長率。
加上連續三年鼓勵台商回台的總投資金額已經高達1.5兆元,預期本土生產的比例也將水漲船高,整個行業欣欣向榮,2021年堪稱台灣電子業的豐收年,而這個豐收在疫情肆虐期間,各國產業蕭條聲中更具意義。
電子產業因為業態不同,加上不同的生產基地,以「附加價值」的概念探索對台灣經濟的貢獻與意義也自然不同。GDP是附加價值的概念,所以不該以公司營收對比GDP來形容企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
半導體業約有30萬從業人員,由於生產基地多數仍在台灣,因此附加價值較高。鴻海規模最大,佔比最高;而台積電、聯發科的附加價值佔營收比重都可能超過60%。兩頭在外的終端設備組裝廠,以營業淨利、在台員工薪資、資本運作、租稅等歸屬於台灣的附加價值項目合計,附加價值率約在營收的10~15%。
整體而言,台灣電子業的附加價值率約20%,因此801家電子業上市櫃公司對台灣GDP的貢獻值約在25%上下。
2021年是交大電子工程系第一屆畢業生施振榮加入電子業的50週年,以施振榮先生為首的新世代電子工業,開枝散葉,華碩、和碩、緯創、友達這些百億美元級的大廠都師出同門;半導體業中,台積電一以貫之,但源自聯電集團的聯發科也是績效卓著,從電子計算器起步的仁寶、英業達、廣達也是師出同門。
這些第一代的創業家多數還在線上打拚,他們焚膏繼晷,以持續不斷的努力與勇氣面對多變的產業,僅以最新的產業統計數據,向這些帶給台灣繁榮盛世的企業家致敬!2021年台灣上市櫃電子公司總營收9,399億美元,成長18.2% https://bit.ly/3IiDU5u
股神巴菲特在2001年12月時提出論點,採用股市總市值除以GDP或GNP(國民生產總值)的比值,做為判斷整體股市是否過高或是過低,若採GDP為基數,數值逾160%則判讀股市有過熱之虞。 台股22日市值達34.15兆元,而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2017年GDP水位則達17.79兆元,按巴菲特指標計算,水位已達191%,即將向200%,引發台股過熱的恐慌。 香港股市22日市值約4.12兆美元(32.32兆港幣),然2017年GDP達3,414億美元,巴菲特係數高達12倍,台股才挑戰兩倍,顯示此一魔咒不足為懼-就成交量來看,「要在1,300億元、甚至是2,000億元以上,才稱得上大量」,台股22日成交量約1,274億元,仍然在安全範圍內 http://bit.ly/2MF6mUZ
殖利率全球第二 台股持續吸金
www.wealth.com.tw查看原始檔
從台股的籌碼分布來看,散戶看空或不進場,而最重要的台灣五十成分股,在外資、政府、壽險、集團及大股東把持下,籌碼其實相對穩定,更有能力危機入市、逢低加碼,這些大戶人數不多,掌握的股權卻很大。只有ETF被動式持股,有可能受到市場氣氛的影響而進出。整體來看,當台股籌碼仍是流向大戶,這次的萬點行情可說是史上籌碼最安定。
群益投信投研部主管陳煌仁強調,全球資金環境結構有些改變,這次外資投資台股都是國際級的壽險資金、退休基金,與過去來去像一陣風避險基金不同,這次外資尋找的標的是穩定配息的好公司,以台灣股市殖利率達3.8%,僅次於英國4%,在全球主要股市名列前茅,另外預估今年上市櫃公司的獲利成長高達10%,在當前低利率的環境下,台股提供國際資金需要穩定報酬的好空間,因此股市上漲動能仍強
打破人性弱點 諾貝爾經濟大師教你年賺18%
tw.news.yahoo.com查看原始檔
文/今周刊
10月9日,美國芝加哥大學校園內的露天廣場貴賓區,除了芝加哥大學校長季默(Robert J. Zimmer),還有前印度央行總裁、IMF前首席經濟學家,也是現任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院長拉詹(Madhav V. Rajan)等重量級人物。
幾分鐘後,一位身著灰色西裝的白人男性緩緩現身,全場觀眾起立掌聲。他,就是剛剛成為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塞勒(Richard H. Thaler)。
傳統經濟理論是以「人類會用理性做出選擇」為基礎,塞勒則是努力證明「人類往往不夠理性」,逐漸架構出一套在過去被視為「異端」的「行為經濟學」理論,於是,塞勒也被稱為「行為經濟學之父」。他所提出的諸多理論,都直指一般人在投資理財時極難避免的人性謬誤。
舉例來說,他提出「稟賦效應」,用來解釋「人們會把自己擁有的東西當成寶」,衍生結果就是「明明是爛股票卻高估其價值」;他用「過度自信」解釋投資人會受到之前的獲利經驗影響,而莫名其妙地願意置身於更高風險中;他用「處分效應」說明投資人通常會提早賣出賺錢的股票,而死抱著賠錢股票⋯⋯。
這些造成「賣盈保虧」、「愈攤愈平」、「一路追高」的投資人致命問題根源,在塞勒提出之後,其實也已陸續獲得許多財務經濟學者以實際數據證明,而你可能沒有想到,我們身處的台股市場,正是學者們用來證明投資人謬誤的主要場域之一,台灣投資人,也比你我想像中的還要更加「失控」!
追高殺低、買股當作買樂透
台股股民普遍存在「過度自信」
「從過去資料來看,台灣的股市散戶,若非把投資當成娛樂,那麼就是普遍存在『過度自信』的問題。」巴柏(Brad Barber)對《今周刊》這麼說。
他的研究發現,有高達84%的台股投資人,賣掉賺錢股票的速度比賣掉賠錢股票的速度更快,算是標準的「賣盈保虧」,讓自己的資產組合陷入「小賺大賠」的陷阱。
另一個類似的發現是,假設同時持有一檔賺5%的股票與一檔賠5%的股票,那麼,「台灣投資人賣掉賺錢股票的機率,比賣掉賠錢股票的機率高出2倍。」
此外,他還從歷史資料中意外發現台灣投資人的「賭性堅強」,「2002年樂透推出後,台灣股市周轉率減少了22.6%,巧合的是,當時投入樂透的資金流量與股市損失的流量其實差不多。」
輔仁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許培基曾與交通大學財務金融所教授葉銀華等人共同研究,發現台灣投資人在股市中實現獲利的交易筆數,是實現損失的2.5倍,比美國投資人的1.5倍更多。但這並非意味台灣投資人「命中率」特高,而是平均而言,我們更傾向把賠錢股票抱在身上,反而把賺錢的股票賣掉,以求落袋為安。
洞悉投資人「不當行為」
塞勒把人性的謬誤變金礦
雖然曾公開宣稱自己「一張股票都沒有」,但塞勒與友人創辦的「富勒與塞勒資產管理公司(Fuller & Thaler Asset Management)」,即使規模不大,但旗下兩檔共同基金表現卻相當優異。
根據基金評鑑機構晨星(Morningstar)統計,截至今年十月底為止,由該公司直接管理的基金「富勒與塞勒行為小型股票基金」(Fuller & Thaler Behavioral Small Cap Equity Fund,FTHSX),自2011年以來,平均每年帶來超過18%的報酬,近一年報酬率高達33.81%,近5年平均每年賺進17.31%,均打敗大盤。
如何將行為財務學理論,應用在基金操作策略上?「人們會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他們往往想像自己是更厲害的投資人。」塞勒的回答很簡單,「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預測其他投資人的『不當行為』(Misbehaving)」。「不當行為」正是塞勒在2016年出版的暢銷書書名。
聽起來很抽象?我們找到在塞勒團隊超過六年、負責根據行為財務學建構資產配置的操盤手史杜賓斯(Ed Stubbins)。他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說,「塞勒的學術理論很多,但我們把各種理論歸納成兩個重點:過度反應與反應不足。」
什麼是過度反應(over-reaction)?「就是投資人對於負面訊息會有過度誇大的反應。」這個心理現象,一方面造成「投資人不願賣掉已經賠錢股票」、不願接受「認賠」的痛苦感受;而另一種反應,則是「聽到壞消息時,不管三七二十一,有賺就跑」。
在這樣的心態下,使得投資人往往過度解釋負面訊息,包括企業財報不如預期,或是裁員、撤店等短期利空,而為了保有賺錢機會急於出脫持股;這時,就是「塞勒投資學」的切入良機。
利用「錨定效果」
別人受制於經驗 正可掌握起飛行情
另外,「錨定效果」(Anchoring Effect)就是投資人會把個股過去的股價高低點設定為這檔股票的合理價格,加上「相信自己過去經驗」的「過度自信」心態,很容易的,就對這檔個股缺乏更多想像力,即使聽到利多消息,也不願意客觀解讀。
2009年,兩名達美樂(Domino’s Pizza)員工在製作披薩的過程中,以不衛生的方式惡搞食材,還拍下影片上傳影音網站,「達美樂」股價慘跌之後變成一攤死水。
「人們往往以他們的既有偏見作為評價公司價值的參考點,而且堅持己見。」達美樂當時正面臨這樣的困境,儘管企業高層很快著手改革,全面更換菜單與食材,改變外送運送模式,「但沒有人相信他們。」
「我們在2011年,以每股27美元買進,之後他們的獲利不斷改善,在2016年我們以112元賣出。」
雖然史杜賓斯強調,這樣的選股策略,與過去他在其他基金公司的方法有著明顯差距,不過,無論是從「風險趨避」、「處分效應」抓住錯殺轉機股,或者是用「錨定效果」、「過度自信」找到冷門潛力股,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股神巴菲特說的那句「當別人恐懼時,你要貪婪」,這堂來自諾貝爾經濟學大師的實戰投資課,你學會了嗎?
本文為精采摘要,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089期)。
野村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怪!台灣人、企業都不借錢
By 陳碧芬,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八月 23日, 2017
野村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
企業存款占GDP比重前5大國家
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昨(23)日指出,歐美央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帶來極低利率,台灣民間企業存款占GDP比重自2008第4季至2017第1季的年平均達12.71%,是世界各國第一高,也遠高於亞軍日本的8.57%,「台灣民眾、企業不借錢,因為擔心未來、看不到前瞻」。
他建議,解決對策可由政府以自籌財務模式進行投資,拉動民間部門一起參與。
辜朝明昨天秀出一張比較表,其中包括台灣在內的14個經濟體,以「2008第3季之前的5年」,「2008第4季至2017第1季」,以及「最近4個季度」三個不同時點分析,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企業習慣於借款融資,在金融海嘯期間財務轉為保守,現金部位普遍上升,近一年漸漸回到原有作法,只有台灣每項數值愈墊愈高,最近4個季度還進一步上升至12.75%。
「這實在太不正常」,辜朝明指出,20、30年前,央行降息肯定可以吸引資金需求端,央行利率決策能夠影響經濟,現在民間部門不借錢、政府部門不敢借錢,貨幣量化寬鬆在台灣沒有真正帶動投資,而是讓台灣股市跟著全球資金流入而上漲,央行決策的力量很小。
他強調,央行能左右經濟景氣的時代早過去了,現在「不借錢」的狀況更從金融機構向非金融機構擴散,企業負債率近零,全球罕見。
辜朝明一直建議政府應透過擴大財政、加強投資,領頭拉動經濟活絡,也曾多次向台灣的央行、財經部會提醒,「不要擔心財政失衡,台灣沒有歐美政府的赤字病症」。
他昨天再度強調,蔡政府提出的8,800億元前瞻計畫,增加政府支出是正確的方向,但需附帶前提:政府要聰明花錢,原則一是前瞻建設的投資報酬率必須大於資金成本;原則二是盡可能自行籌資(self-financing)、或接近自行籌資,也能邀請企業一起出資,企業界能看到未來發展,民眾對經濟建設有信心,整個台灣才能往前走。
泛蘋概股七月營收挑戰今年高
王信傑│理財周刊883期│2017-07-27
過去歷史還沒改變的經驗,相對高檔頭部區都有一些共通現象,就是頭部區都是利多,乍看之下好像看不到什麼利空,所以讓原本悲觀或半信半疑、邊走邊看的散戶和專家,開始失去戒心,現在不是市場多數人都認為篤定會過一○五四五點,上看一一○○○點上下嗎?
試問現在看一一○○○點的專家們,兩個月前在萬點,半年前在九一○○點上下,去(二○一六)年初在十年線七八○○點上下時,他們又怎麼看呢?
我們卻是跟多數人不同,姑且不談去年幾波轉折點的精準幫大家掌握到,也從去年底九一○○點上下,一路帶著大家全力作多到一○五○○點上下,我們不是死空頭,但更不是死多頭!
美元強、台幣貶 外資動向持續觀察
因此,針對後市看法仍不變,七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美國聯準會(Fed)會議,這一次雖然不太可能升息,但市場焦點將在會後聲明暗示九月升息或縮表,相信最慢八月中Fed會後應該會有較明確的訊息釋出,一旦市場共識Fed九月將縮表或升息,則美元指數將隨時有機會轉強做跌深反彈,一旦當新台幣回貶時,外資和台股將會如何,相信大家應該很清楚。八月二日蘋果(AAPL)公布財報後走勢,對蘋概股和台股也會有影響。
就台股技術面而言,這裡也進入非常關鍵時刻了,從四月二十日九六二二點上來至今,指數總共曾在五月十八日、六月十四日以及七月十日三次回測,甚至後兩次還稍微破了月線,不過,為何當時我們仍堅持大家進場作多?原因就是當時月線都是扣低持續上揚中。
然這次大盤來到月線上下,卻非常可能不同,現在開始將扣前高一○五四五點上下,除非近期整理完再大漲一波上去,把與月線乖離再拉大,否則這次一旦跌破月線,則月線將下彎形成三線(五日線、十日線和月線)蓋頭反壓,那就準備先看季線,然後反彈完破季線,中段整理目標價就是年線上下了。
蘋果新機拉貨 達邁今年營運谷底已過
達邁(3645)主要產品為黑色PI,應用在軟板部分,在台灣的主要客戶為台郡(6269)和台虹(8039),所以可說是泛蘋概股。前陣子受iPhone 8出貨遞延影響,造成五月和六月營收大幅滑落,不過在i7s或i8蘋果新機已經陸續開始拉貨之下,預估七月營收將為月增、年減、挑戰今年高,八月仍會繼續創高,可以說是今年營運谷底五至六月已過。
八月十一日達邁將舉辦法說會,上半年每股獲利預估為○.九五元至一.○五元,進入下半年傳統旺季,今年全年EPSb預估將可上看三至三.五元。
達邁股價在年線附近打底一個多月之後,初步應該有機會向季線反壓挑戰,短期在年線和季線區間打底後,仍有挑戰五十元以上實力。泛蘋概股七月營收挑戰今年高 - https://goo.gl/ZHQUts
中國「紅」家軍供應鏈 台股本益比調升新勢力 - https://goo.gl/kueP1X
中國「紅」家軍供應鏈 台股本益比調升新勢力
高志銘│理財周刊883期│2017-07-27
在台股攻上萬點之後,外資為了讓指數可維持在高檔,甚至挑戰新高,開始大賣權值股未來幾年的夢,訴說著本益比調升的故事,藉此吸引買盤持續進場來延續行情的漲勢,像是目標價三百元的台積電(2330)、二百元的鴻海(2317)、二十元的聯電(2303)等。
全球經濟風向球轉變 中國市場地位提升
隨著指標股帶頭領攻,近期市場也開始將焦點轉移至具有本益比調升條件的個股上,取得龐大商機出海口的中國「紅」家軍已逐漸形成盤面一股新勢力。
中國隨著經濟成長引擎由外銷轉為內需,政策就開始全力推動提高各產業的本土自製化比例,一路從LED、面板、半導體到整支手機及整台電視的零組件,都可以自給自足。
另一方面,中國在全球貿易的角色又由過去的世界工廠轉型成為世界市場,為了尋找新出海口的國際品牌廠也紛紛搶進中國市場,但為了避免遭遇政府保護政策的技術性阻撓,或者也有分散供應鏈來壓低生產成本的考量,選擇逐步釋出零組件訂單給中國廠,以向中國政府表達善意。
蘋果iPhone的零組件訂單分配就是最明顯例子,保護玻璃及玻璃機殼已全由藍思科技及伯恩光學兩家分食,電聲元件由瑞聲科技及歌爾聲學取得逾八成訂單,前鏡頭模組由高偉電子取得八成訂單,電池由德賽電池及欣旺達取得逾八成訂單等。
策略性入股染紅 實現本土化目標
受中國政策及品牌廠態度轉變影響,原先靠著中國訂單賴以維生的台廠,自然首當其衝。目前已有部份尚存技術價值的廠商,選擇帶槍投靠中國成為「紅」家軍,來延續公司的營運生命。
台廠與中國廠的合作方式大致有兩種,其一為直接辦理私募引進陸資,變身為中國廠在台的子公司;其二則是在中國合資成立子公司(或入股台廠在中國的子公司),徹底落實本土化。
由於策略入股台廠的中國廠,多為各產業的龍頭廠,在「富爸爸效應」的想像力驅使下,市場願意給予的評價(本益比)也就跟著提高,被入股的台廠在消息公布後,股價均能走出一波不錯的慶祝行情。
與台廠策略性入股最具指標參考性的當屬立訊精密,目前已是營收及市值第一的中國連接器龍頭廠,在蘋果產品的連接器訂單比重已接近五成,今年更拿下無線充電發射端模組訂單,供應蘋果零組件的深度及廣度正逐步擴大中,將有助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效力,讓旗下子公司雨露均霑。
法人預估,立訊與美律(2439)策略入股後,二○一六年已取得蘋果五%訂單,預期今年除新機型的拓產、新產品的切入外,在iPhone的滲透率也將提高至一○%~一五%,無線藍牙耳機及智慧音箱將是未來營運動能的一大亮點。
隨著蘋果Airpod的熱賣,明顯刺激消費者對於無線藍牙耳機需求,有望吸引各家廠商推出新品搶市。
營收動能成長強勁 美律、康控-KY本益比狂飆
另一個兵家必爭之地則是智慧音箱,美國蘋果、微軟、Google、Facebook以及中國阿里巴巴、聯想等科技大廠均已陸續發表新品(中國電子廠瘋狂跟風的情況更是驚人),準備與市占龍頭亞馬遜爭奪智慧家庭的市場大餅。
由於美律在這兩個產品滲透率頗高,加上又有立訊在中國出海口的資源相挺,將是商機趨勢下的主要受惠者。在蘋果各新品拉貨帶動下,預期下半年營運有機會挑戰新高,但受iPhone零組件缺貨影響,大量出貨時點可能落在第四季。
康控-KY(4943)在美律增持持股後,在蘋果產品的拓展腳步似乎也有加快,由於iPhone 8防水級別達到IP68,公司將防水元件與相關聲控元件組裝完畢後再交給美律出貨,預期在七月試產後,營運將逐步升溫。另康控-KY也將投入六億台幣的資本資出,來支應蘋果的訂單需求,在產品單價及出貨量雙雙成長帶動下,法人預估今年營收將有年增七成的實力。
在立訊入股的三檔「紅」家軍中,營運表現最差的就屬最早拿下的連接器廠宣德(5457),今年股東會甚至遭到小股東質疑體質調整的效益,去年公司 Type-C連接器營收比重已達三一%,全年獲利卻逆勢由盈轉虧,跌破不少人的眼鏡。
中國「紅」家軍供應鏈 台股本益比調升新勢力
高志銘│理財周刊883期│2017-07-27
因此,在今年五月宣告更換董事長後,市場就傳聞立訊董事長王來春將在幕後下指導棋,指示立訊資源全力支援宣德,未來各項業績將由立訊集團各事業部認養。
近期更傳出將跨出消費性電子產品應用,取得特斯拉(Tesla)的認證,將與立訊共同供應Model 3逾十條防水連接線、器,大幅增添未來營運及股價正向發展的想像空間。
環宇-KY(4991)與中國LED龍頭三安光電同樣採取策略性入股的方式,共同出資四百萬美元在中國廈門成立三安環宇,搶攻六吋砷化鎵晶圓,並鎖定消費電子及行動裝置應用(包含手機射頻、濾波器、光通信晶片、電源管理器及新型技術開發等),持股比重分別為四九%及五一%。
政策重點扶植項目, 環宇-KY想像空間大
合作模式為廈門三安環宇負責接單,三安光電利用環宇-KY的技術在自有產能生產(目前三安光電PA射頻元件月產能約四千片,年底將增至八千萬片,明年再增至一.五萬片,產能全滿可達三萬片),未來環宇-KY除了可收取一次性工程費用(NRE)及權利金外,還可認列廈門三安環宇四九%的獲利。由於合作產品線並不是環宇-KY既有應用,對公司來說屬於新的獲利動能。
而目標市場主要是北美手機、WiFi及濾波器(Filter)代工訂單,未來將分食同業穩懋(3105)及宏捷科(8086)的市場。
環宇-KY已獲得美國商務部同意,將第一個手機PA生產技術授權給廈門三安環宇,最快第四季可正式量產,透過中國在地化公司生產優勢,爭取美國手機廠PA訂單。
三安光電則可望藉由其資源,打入中國手機及消費性電子產品供應鏈,加上PA又是中國政策積極扶植的產業,若未來獲得政府補貼,將大幅提高競爭力。值得住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中國手機品牌在中國市場手機出貨量占比已達九○.五%,若未來PA需求全都轉向本土廠供應,商機就有不小的想像空間。
打入中國手機供應鏈 應華、新鉅科成長新引擎
金屬機構件廠應華(5392)與中國精密鋁合金結構件廠春興精工,則利用原有中國子公司辦理私募的策略入股模式,春興精工持有東莞承光三○%股權。春興精工客戶除了西門子、施耐德、電產、哈金森及博世等商用產品業者外,也已與三星、聯想、惠普、LG、OPPO及魅族等消費性電子廠建立了合作關係,成為筆電或智慧型手機金屬結構件的供應商,近期更打入特斯拉供應鏈,跨入車用領域。兩者在完成結盟簽約後,將先共同開發中國一線手機品牌明年的新機專案,車用市場則是下一階段合作方向。
光學鏡頭廠新鉅科則直接採用私募引進中國第三大手機鏡頭模組廠,預計持股達三六%,將有望搭上中國鏡頭一條龍自製(感光元件、鏡頭、模組)的列車。
新鉅科與Intel開發新一代的3D感測鏡頭,目前新開發的鏡頭多達七?八款,也已在送樣認證中,未來將藉由丘鈦出貨給中國智慧型手機廠,高階手機鏡頭則在今年五月開始量產出貨一三○○萬畫素產品,已透過丘鈦、歐菲光、舜宇等模組廠打入多家中國手機品牌廠,來自手機應用的營收有望快速提升。
另一方面,中國近期資金市場十分火熱的無人商店商機,則是未來的潛在成長機會,主因鏡頭規格要求不高,一線廠的產能又處於滿載,需求剛好轉向二線廠,配合新鉅科3D感測的技術優勢,大幅增添丘鈦的競爭能量。
自二○一四年就開始與中國控制器大廠固高科技合作的工業電腦廠新漢(8234),二○一六年底又攜手在重慶合資成立新固興,新漢與固高分別持股六○%及四○%,共同發展運動控制、機械手臂及機器人,將成為「中國製造二○二五」政策下最直接受惠者,雖短線營運未見明顯起色,但在產業成長趨勢確立下,長線營運發展仍具有爆發成長力道。
除了針對現有產品整合銷售外,將聚焦以EtherCAT為通訊協定架構的技術開發,用於智能製造控制系統和機器人相關等產業,同時也將研產符合「中國雲」需求的工業4.0雲端解決方案,接大中華區的工業4.0專案。
中國「紅」家軍供應鏈 台股本益比調升新勢力 - https://goo.gl/kueP1X
我為什麼投資股票?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台灣股市今年表現不錯,加權指數已經突破1萬點而創27年新高。然而去年開始起漲時正逢政黨輪替,一些人不斷散佈民進黨執政中國會如何如何、股市會大跌,導致許多本地小投資者不敢進場,看到股市愈升愈高,更不敢進場。年輕人因為經濟條件不佳,對股市投資缺乏認識,因而也不敢輕易進場,導致失去在這次大升浪中賺錢的機會。財經官員呼籲年輕人入場反而被喝倒彩。
不理性的暴跌,遲早會回彈
我是在1981年,也就是到香港5年後開始投資股市的。當時正好處在待業時候,一位印尼的初中同學動員我買股票。當時許多印尼僑生從中國倒流回香港,找工作不易,紛紛到證券行當駁腳經紀,尋找舊關係進場買股票,他們才能收取佣金維生。
中國當時不但沒有股市,也毫無這方面的知識。不過我想既然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就得入境問俗,對此必須有所認識,不妨去看看。香港最大問題是居住問題,我沒錢買房子,然而看著房價不斷上漲,我們的薪資一直跟不上,怎麼辦?我想,我買不起一套房子,何不買地產股(營建股)的股票,等於先買小部分房子。當時李嘉誠的「城市花園」剛上市,我就買它的股票,好歹做個房產小股東。
沒想到第2年,中國要收回香港,股市暴跌,我好不容易幾年工作存下來的一些錢「蒸發」,痛心不已。不過我沒有失望,拚命兼職工作與寫稿,只要有邀稿,從來不拒絕,而且一定按時完成建立信用。雖然我痛罵中國收回香港必將搞壞香港,但我也知道中國在收回前一定要做好面子工程。所以股市一回升,我就把大部分存款繼續投入地產股。也因此與財經新聞的《信報》結緣,並在評論版投稿再進入報社擔任編輯,有了比較好的收入。再加上股市的獲利,於是積累了第1桶金,在1986年年底付了兩成首期,買了人生第一間房子,雖然是二手,也達到安居的目的。這是我移居香港第10年的成果,當時我48歲。
但是投資股票不是沒有風險,由於我用融資買股票,1987年10月股災,因為香港停市4天,開市時恆生指數一天跌掉1/3,我的兩個戶口全被斷頭,還補不上缺額,只能找便宜借錢償還。還好因為買了房子,所以沒有傷到老本。然而我沒有因此退場,因為我知道這樣不理性的暴跌,遲早一定升回來,所以減少所有可以減少的開支,再積累資金投入,此後到九七圓滿收場離開香港。
不過在美國,因為不熟悉美國股市,在2000年股市網路泡沫時,我也慘賠一筆。因為一份權威週刊介紹的一支網路股說是可以上到100美元,當時才50美元上下,我買了幾百股,下跌時我沒有壯士斷腕,而是以為可以守得雲開見月明,結果居然公司破產倒閉,我的這項投資化為烏有。
來台灣,我是2年多後才開始投資股票,但是因為不熟悉,所以也堅持不借融資,只是幾十萬元的股本。前些年都被套住,到今年才得以解套。
投資股票對我的另一種意義,是以小本經營來了解在地經濟。因為輸贏涉及切身利益而必須關心,乃至研究,了解股市與經濟狀況。這對我寫評論,就會採取比較務實的態度而不淪為空喊政治口號,因為政治與經濟是分不開的。也因此即使在股票投資中虧蝕,我也當作在增長自己知識與人生經驗中付出必要的學費。
我不是學理工科的,所以對台灣的高科技股非常陌生,除了台積電,別的不敢去碰,只專心金融與傳產股。今年電子股成長很好,所以我努力去熟悉他們,決定投資的標的。在不斷轉換投資項目中了解台灣的電子科技狀況。其中,我了解到幾乎所有有點知名度的企業,都在中國有多處廠房,所以政府的政策必須非常謹慎。
股災是最好的進場機會
我投資股票付出許多代價,也得到不少教訓,因此也遵守幾項原則:
一、只能用閒置的資金,不可影響自己日常生活的基本開支。
二、不要融資,不要買期指與認股權證,因為槓桿比例大,風險也大,尤其業餘投資者絕對不宜。
三、以投資經營管理良好的權值股為主。即使遇到股災暴跌,也會慢慢恢復。
四、不要迷信任何股市理論與新聞,那僅僅作為參考,最主要要研究大戶做多還是做空,不論整個股市還是個別股票。
五、買賣要冷靜,不要衝動。賣比買難。不怕買貴,只怕買錯。也不要被帳面數字所迷惑。只有賣掉股票拿到現錢才是真正收割。不要想賺最後一筆錢,否則「貪」字變「貧」字。
六、股市賺到錢後不要全部拿去再買股票,避免遇上暴跌把賺來的錢全部吐出還要倒賠。
七、最好的進場機會是股災人心惶惶人們不敢進場的時候。平時省吃儉用做些儲蓄,雖然利息很低,但是到了股災的時候,這些錢就可以大派用場。
八、投資股票也是某種博弈,因此提防上癮而不能自拔。所以不要跟得太貼太多進出而花上太多時間與交易稅、手續費。更要有堅強的意志力,不要賭性來的時候以融資做賭注。這樣即使賠本,也不會傷到筋骨。
這些都是紙上談兵,實際上有很多我自己都做不到。例如股價上升都捨不得賣掉,結果只能少賺甚至倒賠錢。因為貪婪是人性的弱點。這些是經驗談,一切以個人情況為準,輸贏都由個人負責。
台股上萬點萬點日均量僅1,168億元,周轉率年化只有66%皆為歷年最低
萬點無感…台股出了什麼問題?
By 聯合財經網, money.udn.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11日, 2017
A- A+
2017-07-11 01:55 經濟日報 朱士廷
2017年5月台股睽違17年站穩萬點,與過去萬點相比,這次最大的不同是國內投資人普遍無感,無感的關鍵在於許多國內投資人早已離開台股根本沒參與,而繼續參與的人,卻因手上持股多沒漲,加上分配股利被課更高的稅費,短線投資沒賺到價差,長線投資需繳更多稅費,萬點當然無感。
觀察這次萬點日均量僅1,168億元,周轉率年化只有66%皆為歷年最低。而且2017年台股占全球交易量比重僅 1.3%也是歷年最低。其實台股1990年萬點時曾占全球交易比重達19.6%,即使2000年也還有 2.5%,比較亞洲四小龍及上海2000年到2017年變化,我們發現香港、韓國、新加坡以及上海占全球交易比重都倍數增長,而台灣反而腰斬,令人唏噓。
比較國內散戶2000年與2017年,散戶持股占比從87%降為57%、交易戶數從189萬戶減為130萬戶、交易量比從88%降為54%、融資餘額從5,553億元減為1,419億元,從這些指標看出已有三分之一散戶離開台股。而留下來的三分之二也沒享受到萬點好處,從散戶融資前30檔股票/ETF就可看出,今年以來有16檔表現落後大盤,甚至有11檔虧損。而OTC指數5月也只有134點,較2000年萬點時257點仍有距離,而OTC 81%為散戶。
再看投信近十年台股基金從4,372億元縮到1,814億元,台股交易量占比上市從2.7%縮到1.3%,上櫃3.8%降為1.5%。反觀境外基金2007年僅2.1兆元,2017年已到3.2兆元。再國內保險資金,2013年規模15兆元,2017年增到20兆元,但投資台股僅從1兆元增加到1.2兆元,海外投資從6.4兆元增加到12.7兆元。台股不僅散戶離開,國內法人也興趣缺缺,萬點與其何干?
唯一有感是外資,因為這次萬點漲的是權值股,前50大權值股占大盤權重69%,上漲貢獻大盤1,210點。外資偏好權值股,前50大外資持股超過40%就有20檔。加上外資持有台股達41%,今年台股股利1.2兆元外資可分配約5,000億元,外資投資台股不僅短線獲利,長線也賺飽股利並享20%分離課稅。
為何國內投資人不再參與台股,首先是近年台股稅費一直紛擾投資人,從2012年證所稅、2013年健保補充費、2015年股利扣抵減半自然人繳稅高於外資,近年稅費政策使得台股稅費2014年起暴增到3,000多億元,大增千億元。另一個原因是台股缺新興產業投資標的,2017年台股市值前十大有五家與2000年一樣,2000年台股主流產業是 IT、塑化、金融,到2017年也大致一樣,近年政府扶植生技、文創等新產業,迄 2016年也只占股市值3.6%,未形成主流。對照美股2017年市值前十大與2000年只有二家相同,高盛所稱「FAAMG」等公司已成為美股新興投資主流。美股2000年主流為電氣、石油、製藥、零售、科技及銀行保險,2017年轉為行動網路、通信、電商、投行及民生用品等。
台股上萬點大家卻都無感,這是非常值得主管機關深思的問題,我們希望台股是國人、國內企業最好的投資與籌資平台,主管機關應思考如何友善、吸引國內投資人積極參與,讓台股成為大家的台股,而不是只有外資參與的台股。
謝金河:低利率加高配息 台股成外資炒股天堂!
tw.rd.yahoo.com查看原始檔
財經專家謝金河表示,英國脫歐造成資金避險效應,債券殖利率走低,負殖利率債券已高達13兆美元,於是熱錢開始尋找比債券回報更好的標的,熱錢湧入股市,台股的高配息成為亞洲股市首選目標。而台灣在稅制上優惠外資,苛待內資的情況已充分浮現,未來全球仍將持續低利率,台股成外資炒股天堂!
謝金河指出,今年以來,台股已吸引110億美元資金流入,其中57%集中在七月以後,最關鍵的轉捩點是在英國脫離歐盟之後!今年台股加權指數上漲10.36%,摩台指數上漲12.87%,OTC指數只小漲1.32%,相較於上海、深圳股市都重挫逾14%,日經指數大跌12.07%,南韓股市上漲4.24%,香港股市上漲2.63%,台股的表現可說是出類拔萃。
而台股逆勢走揚的原因,謝金河認為,關鍵的因素,就是台灣的企業願意發放現金,讓股東分一杯羹,台灣企業的股息發放率高達57%,台灣企業的平均殖利率4.4%,高居世界第一。在英國脫歐,資金避險效應全面出現後,資金大量買入台積電(2330-TW)、中華電信(2412-TW)等具競爭力又配出穩定股息的公司,造成台積電股價不停的上漲,拉高了台股指數。而大多數本國投資人仍停留在台灣經濟惡化的夢魘中不敢買股票,形成外資獨熱,內資異常冷靜的兩種不同情境。
--------------------------------------
台股千億元日均量 恐回不去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26 14:06 經濟日報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
上市股票日均量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台股集中市場日均量在2007年來到1,357億元高水位,於2012年宣布復徵證所稅下,跌破1,000億元,至今仍一直無法再站上千億元水位。台股日均量「回不去了」,直接衝擊證券商營運,經營策略大轉彎,一是積極整併分支據點,二是大力搶進新開放的財富管理業務。
券商公會從2013年財管業務起跑統計起,證券商信託資產總額快速竄升,客戶開戶數以每年新增約5萬戶的速度增加,今年4月底突破20萬戶;十大本土券商每一家都在衝財富管理業務。
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葉黃杞就指出,永豐金證券全力轉型財富管理,已有數家分公司不做傳統台股經紀業務,專攻理財,這些據點不配置台股營業員,只做財管業務,概念就像銀行的貴賓理財中心,未來這類營業據點還會繼續增加。
凱基證券則與同一金控下的凱基銀行,繼去年高雄合開理財旗鑑店後,接下來台中、台北也要再開旗艦店。龍頭元大證券全台160多家分公司,每家都配置專攻理財業務的產品經理或財務顧問,協助兼做理專的營業員,向客戶行銷非台股的理財商品如保單等。
此外,證券商整併分公司據點也持續不斷,從第一波將兩、三家距離不算遠的分公司,集中到同一個辦公空間運作,節省成本;到第二波將相近分公司合併為一,削減分公司家數;現在進化到新的階段,就是因應數位金融趨勢,提升線上服務,再次過濾篩選裁撤績效欠佳的據點。兆豐金旗下兆豐證券跟進撤點浪潮,預定7月底北、高共兩家分公司結束營業,轉型財管與強化行動下單。
------------------------
台股散戶縮手 成交額減60%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26 14:06 經濟日報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代表台灣股市散戶力量的本國自然人交易金額,從最高峰、1997年一年的成交金額高達68兆元,至2015年來到23.9兆元,相隔18年縮水逾六成。這段期間,散戶的成交比重,也一路從高達九成以上,下滑至五成附近。
日前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PO文,指出證交所公布5月集中市場本國自然人交易比重降到47.7%,創下台股有交易來逾半世紀歷史新低,大聲呼籲新上任的小英政府,應好好思考誰殺了台灣的散戶?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倘若台股的量能豐沛,自然人交易比重下滑不見得是壞事,問題是,台股的日均量就如同自然人的交易金額一樣江河日下。
從統計數據來看,1997年本土法人該年比重為7.6%,去年達到18.3%的歷史新高,外資法人更不得了,從1.7%躍升至28.4%。但若從成交金額來看,集中市場本土法人一年的交易額,18年間增加約3兆元,最高峰時一年的交易額不到9兆元;外資法人這段期間增加最速,從1.2兆多元增加到去年高峰12.7兆元 ,呈現十倍數增長。
大型券商高層指出,這幾年在散戶大舉退場、外資法人比重節節升高之下,台股的波動幅度變得更大,舉例來說,台股每個月每逢月中的台指期結算、月底的摩台指結算,因外資法人擅長程式交易,可說「左手有專業、右手有資金」,現貨、期貨兩邊布局,散戶就算盯著外資現貨買賣超或期貨多空留倉部位也沒辦法預測,況且外資還可運用選擇權等其他工具,導致台股每逢期指結算就會衍生較大的波動,散戶專業不如外資,資金力量更小。
謝金河在臉書中提到三大元凶使散戶成為被獵殺的羔羊,其中之一是資本市場獨厚外資,外資股利分離課稅20%,國人卻要併入綜合所得稅,可能稅率高出外資一倍以上;另外就是「中看不中用的高殖利率股」,因為股利所得併入綜所稅,等於「散戶拿錢去買股票,除權是除自己的錢,卻仍要繳稅」。
對此,券商公會理事長簡鴻文就疾呼,我國投資人的投資成本高於大多數國際股市投資人,除了證交稅,股利所得併入綜所稅外還有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且內外資稅負不公,導致資金撤離資本市場。他建議政策應參考國際稅制,對長期投資者,股利所得可採分級、分離課稅,並對短期投資者尤其是當沖交易的投資人,證交稅率應調降至0.1%,以引導資金投入台股市場,拉高日均量。
-------------------------
證所稅已死 大戶為什麼不回來?
精華簡文證所稅已死 大戶為什麼不回來?
新任金管會主委丁克華引內資衝台股,呼籲大戶儘速回來。台股量能一直維持在600-800億元間的低交易量,被大戶視為致命傷的證所稅,也早已不是理由。套句前財長張盛和的話,「去年說元凶是證所稅,早就抓了,也已槍斃了。」但證交所總經理林火燈坦承,去年第4季大戶資金在台股投資極少,金管會統計廢除證所稅後,今年第一季5億元以上大戶只回來50位。
● 【立即訂閱】掌握全球財經趨勢,每日10則天下雜誌編輯精選,邀您體驗新版天下雜誌每日報 >>
根據證交所統計,台股實施證所稅前,台股每日交易量都在1千億台幣左右,但今年1~4月日台股交易量僅847億元,且5月至今每日交易量僅730億元。520後第一個交易日量能擴增至905億元,但24日再度下縮至常態。
大戶不回來的原因是什麼?
金管會主委丁克華認為,「他們出去,有賺到錢,所以不急著回來。」
統一證券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則指出,台股大戶不回來主要的原因是,台股投資成本高、無利可圖。以投資成本而言,台股採兩稅合一,國內投資人除了證交稅外,除權、除息都要算進所得稅,除權息不代表能填權息,但都算進所得稅中合併計算綜所稅。接著,去年開始除權息的可扣抵稅額又減半,加上補充保費2%,大戶要課47%的稅率。但外資僅課20%分離課稅,相去太遠。
一位媒體的負責人觀察,台股今年表現遠遠好過香港及深滬股市,是不爭的事實,有部分大戶回來,只是換個身分回來。大戶資金在外繞了一圈變成外資,可享20%分離課稅,投資成本大降近6成,反而是留在台灣的內資要課47%的稅,跑出去避證所稅的大戶,老早變成外資,根本不需要變回來。大戶為什麼要回來?
證交所總經理林火燈承認,台股交易成本較鄰近國家高是事實,在稅制的部分,包括二代健保、股利扣抵稅率減半等因素,對資本市場發展皆不利,因為國際間資本是會流動的,台股稅率高就會逼著資金往其他市場走。他認為,要能吸引大戶回流台股,交易成本很關鍵,光是廢除證所稅的吸引力還不足夠,股利所得扣抵減半、股利併入所得稅率高達45%等,都需要做通盤考量,以增加台股的吸引力。
台股有三低
黎方國認為,除了高稅率外,大戶不回來的第二個原因是台股三低-低周轉率、低成交量、低本益比,三低的台股等於是低報酬率、低資本利得。至今年4月份為止,台股的平均本益比為14.04倍,台股占約7成的主力產業類股電子股低於平均本益比逾半數以上。
國內機殼大廠可成日前召開股東會,面對去年EPS高達32元績效,股價卻僅200多元,小股東直言「可成本益比只有6倍多,在蘋概股裡面倒數,股價真的是太委屈」,董事長洪水樹直言,台股整體本益比都低,不單是可成的問題。
福邦證券董事長黃顯華表示,除了高課稅、台股三低外,最根本原因是台灣經濟基本面不好,股市是經濟的櫥窗,出口創下連15黑的紀錄,加上520後的兩岸政治左右產業政策,整體短期觀望的心態濃厚,是大戶不回來的原因。
台股的股市結構是外資、國內法人機構、大戶、業內及散戶,內資大於外資是台股結構特色。大戶扮演業內與散戶的指標,更是台股波動的推手,台股需要波浪才能流動。
當復徵證所稅、大戶出走,最關心的不是國內法人、業內、散戶,而是外資,為什麼? 一位在股市超過20年的業內表示,外資買了台股後,沒有了大戶,賣給誰? 大戶扮演著與法人相互牽引的買賣重要波動力量。台灣提供外資相當優厚條件,但沒有大戶的台股,外資買賣力道也受限,近期更加上全球金融情勢紛紛退出亞洲市場,台灣市場成為第一波被點名退出的名單。
丁克華欲點火內資提振台股量能,政府四大基金、壽險、郵儲資金及國內機構法人「錢」進股市,黃顯華看好這項政策,主要是這些基金主管單位就是金管會具有事權統一,推動起來一致與快速。
丁克華上任後,喊出希望台股日均量能擴大到1500億元,引資策略對準內資,第一個內資就是壽險資金。他認為,台灣有高達20多兆元的保險資金,但超過5成投資海外債券。海外債利息雖高,但大型經濟體的央行不斷實行貨幣寬鬆(QE),造成匯率風險升溫;部分國家更採行負利率,存在利率風險。
丁克華為壽險引資台股的重要標的是ETF(指數股票型基金),他認為ETF具有波動較低,分散風險的特定,若保險資金能投資這項被動式投資工具,可提升台股量能;對壽險資金也有利可圖,他舉例,如果拿1%資金買ETF,假設有4%~5%的報酬率,100億元就可以賺5億元,收益比放銀行好。
為引內資投資ETF,丁克華的配套措施是,金管會研擬修改保險業資金投資ETF規定,包括計算保險業資本適足率(RBC)的風險係數,就要改一下。業界曾向他建議,要放寬保險業投資ETF上限10%限制,勞保基金等政府基金,多會比照保險業資金運用訂定類似規範;投信投顧公會建議,放寬保險業投資ETF上限後,有助政府基金鬆綁類似限制,讓更多資金投入ETF,有助挹注台股資金。
除了保險業資金外,丁克華認為郵政儲金、勞保、勞退等政府基金,也有好幾兆元資金,以郵政儲金為例,6.8兆元只有1700億元投入股市,他認為單單內資的加碼空間幅度就很大,台灣資金很多,不缺資金!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6482#sthash.U99qGZaW.dpuf
--------------------------
台股嚴重貧血,謝金河:新政府別再敵視資本市場
2016/05/21 12:52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期間相繼推出證所稅、富人稅、股利所得扣取健保補充保費等政策,迫使台股內資大戶出走,8年來成交量少掉三分之二,猶如一灘死水,企業籌資不易。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提醒新政府,別再敵視資本市場,否則「台灣的企業只能坐在家裡等別人來併購!」
台股昨(20)日震盪收高,擺脫520魔咒,出現3次政黨輪替首次股市上漲現象,成交值卻僅575億元。謝金河表示,8年前馬英九就職當天,台股成交值達1777億元,8年期間全球印那麼多鈔票,現今量能卻不及當初的三分之一。「假如資金是資本市場血脈,台股已處在嚴重貧血狀態。」
謝金河提醒林揆的財經團隊必須注意這個現象!目前台股已形同一灘死水,也是台灣經濟無力的最直接表徵,是小英政府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他說,新政府千萬不可再敵視資本市場,像鴻海本益比剩下8倍,併購夏普已成艱困作戰,資本市場無力,台灣企業只能坐在家裡等別人來併購!(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盧宏奇╱綜合報導)
-----------------------------------------------------
上市櫃公司成績慘 五家就有一家虧|財經時事|天下雜誌第595期 - http://goo.gl/U7nbuu
---------------------------------
股市大戶 僅100人歸隊
udn.com查看原始檔
2015-11-02 18:54:20 經濟日報 記者韓化宇╱即時報導
根據金管會最新資料顯示,截至今年第三季,股市大戶的人數,從第一季的547人,回升到648人,僅100人「歸隊」,但遠低於證所稅復徵前、2012年第一季的1,188人。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明(4)日赴立法院就「資本市場租稅架構總體檢,如何推動租稅公平以提升國家競爭力」做專案報告。
報告內容指出,2009~2011年台股日平均成交量為1,347億元,但自2012年研議復徵證所稅以來,成交量逐漸萎縮,2012~2013年平均成交日均值減少為957億元,衰退幅度近三成。
另外,大額交易自然人人數(每季交易金額5億以上的大戶)由2012年第1季1,188人,開始明顯減少,截至今年第三季,僅剩648人,但高於第1季的547人。
至於證交稅稅收,則從2007~2011年平均稅收的1,048億元,降至2012~2014年的719億元、714億元及887億元,顯示證交稅因證所稅復徵不增反減。
------------------------------------
香港房價恐下跌20%
By 賀靜萍,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受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放緩影響,金光熠熠的香港地產市場,近來被不少投行看衰。針對香港房價與房地產商股價比已創下20年來新高,交銀國際分析師Alfred Lau表示,這代表香港的房價或將下跌20%。
稍早,華爾街見聞網站引述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的房地產分析師預計,香港房產明年可能下跌近10%。截至上周,香港恆生房地產指數本季已經下跌15%。香港房價與地產商股價比創下1998年香港房市泡沫破裂以來最高。
華爾街見聞昨(29)日引述彭博報導,交銀國際的Lau表示,目前正處於不動產價格修正週期的開端。交銀國際預計香港房價將有10~20%的下跌。房地產商的股價已經下跌了10~15%。
儘管香港房價8月還在上漲,但成長速度已有所放緩,交易量更出現年減37%。中國經濟成長放緩、美聯準會升息都可能抬高香港利率等因素,而讓香港房價承壓。
分析指出,這主要是因為海外投資者擔心,中國整體經濟成長速度仍在放緩,會帶給香港帶去負面影響。
此外,由於香港採取聯繫匯率,整體變動方向與美元保持一致,在某種程度上,這相當於香港貨幣政策緊跟美國,香港可能禁不起美國升息造成的影響。
稍早,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的房地產分析師Cusson Leung和Praveen K. Choudhary也預計,香港房產明年可能下跌近10%。Cusson Leung表示,奢侈品店面關閉潮導致香港零售市場萎縮,同時香港失業率出現上升趨勢,這些都將衝擊該地區房地產銷售。
自6月的頂峰,香港房地產商股價已經下跌了20%。目前,香港10家地產商的平均本益比為5.9,低於彭博統計的全球房地產股票10.8的平均本益比。
香港金管局上周在報告中指出,受全球和中國國內金融市場波動的影響,房價向下修正的風險正在擴大。(工商時報)
-------------------
官方護盤 便宜外人
推文到plurk
2015-09-24 06:00
◎ 鄭正誠
八月廿四日台指期大跌三七六點,指數盤中一度跌到七千點,最後收七三二二點,高低差達六六七點。就在當天外資(含中資)大買超台指期達一六六三四口,加上前三天分別買超的四一七三、四九八八、四四二八口,總計留倉二四六一三口多單。而隔天財經部門宣佈國安基金護盤,從此國內股市一路直奔至九月十七日的八四七八點。漲幅高居全球第三,根本不像一個各項財經數據都陷入困境的國家,財政部張盛和部長還特別公開讚揚護盤有功的次長吳當傑。
市場人士估算這一波震盪,外資至少賺走我們五十到六十億,而本人最保守的估算至少也有四十二億元。台灣號稱自由經濟市場,還經常笑對岸為了護盤動輒抓人,否則就停牌交易,是個人治市場。然而我們發現執政當局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更糟的是,為了自保官位寧予外人,那管國人死屍遍野。
謹呼籲:請讓市場回歸市場,別讓那隻看不見的黑手輕易伸進。
(作者為證券業退休,高雄市民)
-----------------
恐慌中更要鎮定!現在不該拋售股票的3個理由
news.cnyes.com查看原始檔
紐約證交所。(圖:AFP)
全球股災血流成河,投資人直覺只想快點逃離現場保命。但專家卻勸有資金卡在股市者,應該放輕鬆繼續過生活,因為有 3 個理由告訴你:現在不是拋售股票的時候。
《CNNMoney》週一 (24 日) 指出,想一想全球股市指標──美股標準普爾 (S&P) 500 指數,至今已經連漲 6 年飆升了 220%;意味這段期間有投資股票的人,應該都算聰明有賺到。而眼前所謂「崩跌」,也真的只是很小的波動:S&P 500 指數僅由今年 5 月觸及的空前新高點下滑約 10%,勉強配稱為「修正」。
安聯 (Allianz) 首席經濟學家 Mohamed El-Erian 受訪時便表示,以較長期眼光來看,這場股市修正會是好事。他建議現在這個時間點勿恐慌,寧可觀望等待塵埃落定,再尋找吸引人的投資機會。
隨著週二 (25 日) 股市很可能再度遭遇沉重拋售潮,《CNNMoney》認為,投資人應該自問 3 件事來穩定信心:
1. 世界末日真的快來了嗎?
將資金撤出市場的唯一理由,是你真的相信全球即將跌入經濟大衰退的深谷,需花好幾年時間才能走出。但現在卻沒有太多證據支持這個憂慮,因為全球兩大經濟體美國及中國都還在成長中。其中美國今年成長率其實不差,約有 2%,且越來越多美國人有工作,失業率也處於經濟衰退前以來最低水準。
儘管全球許多國家的經濟,無疑正陷入麻煩,例如巴西及委內瑞拉。但就算全球經濟成長的確正在降溫,幸而美國及中國經濟也是由相對強壯的水準開始變弱。
2. 我真的能夠賭贏歷史嗎?
股票是一般民眾長期擴大財富的最佳管道。自 1920 年代至今,股票平均年報酬率約有 9.5%,高於債券的 5%。若只看過去 10 年,股票平均年報酬率也有 7.5%,相較於美國債券報酬率不到 5%。這意味雖然投資人並非每年都能豐收,但抱股仍能帶來最大獲利。
富達 (Fidelity) 全球總經部主任 Jurrien Timmer 指出,市場震盪見怪不怪,跌掉幾個百分點不算什麼,修正下滑 10% 常見,「以歷史長流來看,這真的只不過是一些雜音」。而最近一次經驗顯示,能夠在金融危機期間忍住不拋售的投資者,不僅收復虧損的速度較快,且報酬率遠遠勝過 2008-2009 年撤離股市的人。
3. 我能抓準進出市場的時機嗎?
如果你敢撤離股市,得對自己挑選時機的能力很有信心,能精準抓住進出市場的時機,且無論進或出都能看準。否則你不僅可能錯失避開一些虧損的機會,同時也會錯過一些獲利的時間點,長期下來會受傷。
Edward Jones 的投資策略師 Kate Warne 直言,最不適合決定退出股市的時機,便是當市場正在走跌或大跌剛過。「如果你看看市場表現最好的那幾天,許多時候是跟在市場表現最差的那幾天之後出現。」如同 18 世紀一位英國貴族所言:「街頭恐慌見血時,就是買進的時機」,至今仍被人們奉為圭臬。
黑色八月痛擊 全球股市全倒 台股盤中暴跌7.46% 史上最慘
美股開盤跳水 重挫逾千點
〔編譯楊芙宜、記者陳永吉、邱柏勝、鍾麗華、王寓中、邱燕玲/綜合報導〕「黑色八月」,在中國拖累全球經濟成長的陰影籠罩下,週一恐慌持續蔓延,全球股市加劇崩跌。上海股市暴挫八.五%、創二○○七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波及亞、歐、美股全線慘摔,德股邁向熊市,美股開盤狂瀉逾千點。另,俄羅斯盧布帶領新興貨幣貶勢,避險資產包括日圓、美債、黃金價格攀揚。
台股昨盤中一度重挫五八三點、跌幅七.四六%,逾六百檔個股跌停,創史上最慘;後因政府基金砸百億元護盤,且國安基金終於釋出可望進場護盤利多,台股跌幅收斂,終場大跌三七六點,收在七四一○點。
是否進場 國安基金今開會
台股重挫,行政院昨召開緊急會議後宣布,授權國安基金必要時召開管理委員會、決定是否進場護盤,四大基金也可「加大力道」進場救市;馬總統昨中午主持黨政平台會議,要求行政院對此全球性股災立即全面動員備戰。由於美股崩跌,國安基金決定今天召開臨時管理委員會,討論進場護盤事宜。
立法院長王金平則主動表示,原定九月十五日開議的立法院可提早開議,各黨團或行政部門若有好的方案或意見,可在立法院處理,若各黨團同意,「不排除下週就開議」。
週一台灣晚間九點半,美股一開盤就跳水重挫,道瓊工業指數以下跌逾一千點開出,迄台灣近午夜,跌幅縮小至一.四%。史坦普五百指數也大幅開低逾百點,沒有一檔上漲、一四五檔股票下跌;其中蘋果公司股價以下跌十一%開出,領跌美股。
歐股同樣開低走低,德、英、法三大指數於週一台灣近午夜,尾盤跌幅介於四.七%至五.四%,英國FTSE 100、德國DAX指數分別跌破六千點及一萬點整數關卡,德股從波段高點已拉回逾廿%。
滬股挫8.5% 創8年來最大
中股上海綜合指數昨收在三二○九.九一點,吐光今年漲幅,官方前日宣布允許「養老金入市」,估約一兆人民幣可望直、間接注資救市,仍無法消除投資人疑慮。香港恆生指數收盤重摔五.二%。亞洲股市大幅收黑,日本、澳洲、新加坡、泰國股市都下跌逾四%。
各國因應金融市場動盪情勢,或開會研商對策,或出面喊話承諾支持市場穩定。紐約證交所表示,一旦史坦普指數跌幅超過七%,將暫停交易十五分鐘。
中國十一日放手讓人民幣貶值近二%以來,引發市場對其經濟成長減緩恐較預期更糟的疑慮,兩週來全球股市已蒸發逾五兆美元。金融市場崩跌趨勢撼動投資人信心,市場預估美國聯準會九月可能升息機率降至三十%。前美國財長薩默斯則警告,若聯準會今年升息,將是嚴重錯誤。
台股慘跌 鄭弘儀:平盤下不能放空是蠢政策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台股24日上演空前崩盤走勢,盤中指數一度大跌583.85點,跌幅逼近7.5%,創下台股有史以來跌幅最大記錄。(記者羅沛德攝)
2015-08-24 21:0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亞洲股市今天(24日)歷經慘跌的「黑色星期一」,台股更創下史上最大單日跌幅。曾跑財經新聞的資深媒體人鄭弘儀指出,中國景氣很糟,台灣和中國黏太緊,受害也最大;他也說,平盤下不能放空是蠢政策,更批總統馬英九的股市上萬點政策,「實在害死人。」
鄭弘儀在臉書上針對今天台股大跌分析,指出跟進美國帶頭的QE沒有用,而從國際主要商品的重挫可以發現中國景氣並不好,緊黏中國的台灣當然也因此受害。
鄭弘儀也批評政府的政策,他認為平盤下不能放空是一個「蠢政策」,最後是讓散戶跳樓,只有法人佔優勢。鄭弘儀也說,台灣上市公司有三分之一根本是「加護病房」股,都應該要下市。
亞洲股市大跌,歐美股市也是一面倒,可以說是全球股災,鄭弘儀預期美股期貨指數還會再跌。針對總統馬英九曾經承諾股市上萬點,甚至有兩萬點的傳聞,鄭弘儀痛批:「馬總統的股市上萬點,甚至兩萬點,實在害死人。」
彭博社:台股已正式宣告進入熊市
據《彭博社》報導指出,台灣股市在今天帶量大跌近 250 點之後,自四月份的高點以來已崩跌超過 20%,技術上已正式宣告進入熊市。
台股自四月份高點以來走勢圖
台股週五在台積電 (2330-TW) 大跌 4% 的領跌之下,大盤指數下跌近 3%,收盤收在 7786.92 點,創下自 2013 年六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而大盤指數以今年 4 月 27 日的高點來計算,下跌幅度已超過 20%,已正式進入熊市之中。
隨著財新 Markit 於週五早晨公布了中國製造業 PMI 初值 47.1,創 77 個月以來新低紀錄。對於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也正廣泛瀰漫在台灣股票市場之中。再加上台灣第二季經濟成長率 (GDP YOY) 僅有 0.52%,創三年來最差紀錄。統計這一季以來,外資已淨賣出台股約 25 億美元。成為自日本與南韓之後,賣超金額最大的國家。
全國農業金庫 (Agricultural Bank of Taiwan) 投資部經理Parker Wu表示:「台灣股票市場的下跌主要是擔憂未來經濟的不確定性。」
Parker Wu進一步指出:「隨著台灣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大幅低於預期,以及人民幣大幅貶值的種種利空因素之下使得台股投資人更顯得焦慮。而台股關鍵點位 7800 點的跌破,這也意味著投資人對於台股的前景看法悲觀。」
台股破10年線 股民慘虧1輛車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8-22
週線連5黑 台股2年新低
〔記者盧冠誠、卓怡君/台北報導〕黑色星期五!台股加權指數昨受美股重挫,以及投資人對台灣「國家隊」救市措施沒信心衝擊,跌破十年線七八○○點重要支撐;而自四月下旬台股奔上萬點至今,平均每位股民大虧六十六萬元,相當於一輛國產車。此外,新台幣匯率短短兩週也重貶超過一.一元,以驚人貶勢再度改寫近六年新低。
加權指數昨終場大跌二四二.八九點,跌幅達三%,為近四年單日最大,且收在全日最低七七八六.九二點,創逾兩年新低,成交量一○二四億元。累計本週大盤重挫五一八.七二點,單週跌幅六.二五%,週線連五黑。
6.2兆蒸發 股民均損66萬元
三大法人昨同步賣超台股共九十八.九億元,八大類股全軍覆沒。指標股台積電股價再創近十個月新低,單日市值蒸發近一三○○億元;股王大立光單張一日就跌掉七十萬元,也可買輛國產車;宏達電虛擬實境裝置Vive日前奪下德國Gamescom國際遊戲展「最佳硬體裝置」獎,昨還是以四十四.五五元跌停作收、再創新低價。
台灣經濟惡化程度超乎預期,加權指數自四月下旬一○○一四點下殺,不到四個月狂瀉超過二二○○點,台股市值亦由廿九兆元驟降至廿二.七二兆元,若以證券有效開戶數近九五四萬戶計算,平均每位股民虧損六十六萬元。
「十年線是重要分水嶺!」一位公股行庫操盤主管說,以過去經驗來看,只要跌破十年線,都會有波反彈,不過,本週台股走勢異常疲弱,接下來反彈力道恐怕不會太強,加上現階段國內外利空消息頻傳,建議投資人仍保守操作。
匯價連6貶 2週都贏韓元
匯市方面,新台幣匯率受台股重挫、外資撤出影響,終場重貶一.九八角,以卅二.八七六元兌一美元作收,匯價連六貶並續創近六年新低,台北及元太外匯經紀公司總成交量為十四.八七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自上週中國加入亞洲貨幣戰爭以來,為挹注衰退的出口動能,新台幣正加速趕貶,兩週內大貶一.一○六元,貶幅高達三.三六%,超越韓元二.三一%、人民幣二.八%。
-----------------------------
中國一來 台股萬點不來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8-04
■費特曼
台股從4月底盤中萬點「快閃」後,至今已跌掉快1500點;回顧過去台股幾度攻上萬點,那一次是得自於中國因素的助力?台股成不一定靠中國,但敗多因中國!
台股在1989年首次突破萬點,且創下史上最高點12682點,那次是由金融及資產股領軍打下江山;8年後,台股由華碩(2357)等電子股領軍上衝,1997年再度攻抵10256點的高點;但當2005年大眾電腦關閉台灣最後一條NB生產線、宣告全數西移後,台灣產業快速空洞化,只見法人或「馬友友」不時口水亂噴萬點行情,但台股再也見不到萬點。
台股昨大跌,跌得比日、韓慘,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歸因於GDP大幅下修;但我國GDP大降主因都與中國有關,一是商品輸出受中國經濟成長趨緩拖累,又加上紅色供應鏈夾殺,二是服務輸出受中客減少及三角貿易毛利成長縮減,造成增幅急踩煞車。
台股上市櫃公司中有7成多赴中國投資,整個台股早已中國化,快成為A股的附庸。
中概股可概分兩大類,不是仰賴中國內需市場,就是靠中國低廉生產成本賺代工財。從2項數據來看,中國內需冷得比台灣還快,一是今年中國車市恐出現17年來首度衰退,二是今年上半年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價大跌近3成、成交量跌4成,是4年來首度被美國奪回榜首;另人民幣已一改過去穩定升值走勢,過去不少電子公司大玩人民幣套利來灌水盈餘,未來恐會偷雞不著蝕把米。
台股愈靠近中國,只會離萬點愈來愈遠!
---------------------
留給股民幾根毛過冬!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7-29
不要再嘲笑中國股市了,那是龜笑鱉無尾,台股今年是小漲大回,中國股市是大漲小回,台股其實比中股還慘。
在張盛和這種技術官僚眼中,台股跌再慘,也還在8500點之上,過去都曾跌到3、4千點,而且投資人還有滿手的現金股利,台股的表現有什麼不好?
稅吏們顯然不了解股票市場。台股指數之所以還在8000多點,是因為一些權值股股價還在高檔,但是更多股票今年以來幾乎腰斬,如果是用融資買的,已經斷頭了。前兩個交易日上市融資減少90億元,那是投資人已經撐不下去了,自我了斷的血淋淋悲劇。
而台股除息的開盤價是前一天收盤價先減掉股利,如果能夠漲回原來的價位,才算真正賺到股利,若是不幸下跌,那就是貼息,根本是拿自己的錢當股利,哪來所得?但是,管你貼不貼息,2%的二代健保補充費、個人綜所稅,照樣要繳納,一毛錢都少不了,而且可扣抵稅率還減半,所以有人形容投資人被剝了幾層皮。
有所得不用繳稅確實不公平,反過來說,這種沒有所得,甚至倒虧的「股利」要繳稅,公平嗎?台股這波慘跌,投資人斷頭的斷頭,虧錢了還要繳相關稅費,已經沒有力量與心情跟大官虎爭論了。只能請稅吏在拔鵝毛之餘,手下留情,至少留下幾根毛,讓股民不要在熊市中凍死!
(多哥)
------------------------------
沒錢往股市提 誰來顧股民的正義
appweb.cna.com.tw查看原始檔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25日電)證交稅、證所稅再度成為股市量能不振的代罪羔羊,近年來股市投資人被外界污名化,以為每個買股票的人都賺錢不繳稅,在「公平、正義」的原則下,繳證所稅有理。
事實就只是要不要徵證所稅、要不要降證交稅這麼簡單嗎?近3年來,除了原本千分之3的證交稅外,股民在台股的交易成本大幅增加,包括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稅、股利所得可扣抵稅額減半、股利所得需繳交2%的健保補充保費,未來連長照保險費也準備從股利所得中抽取0.48%。
券商公會說,台股交易「一頭牛被剝6層皮」,交易要繳稅、賺錢要繳稅,連健保費、長照費都算在股市投資人身上,但如果賠錢,很抱歉,「投資有賺有賠,恕不退稅」。
從大戶問卷的結果不難發現,其實股市投資人並不是不願意繳稅,只是稅制的設計要合理,並與鄰近市場具有競爭力;過去千分之3的證交稅一向被認為「隱含」了證所稅的性質,股民不論賺賠都得乖乖繳納,若未來希望投資人核實繳納證所稅,自然應該將證交稅、證所稅的稅率重新整體衡量,而非單純加個稅目,就以為能課到稅。
券商公會表示,證所稅目前僅對初次上市櫃(IPO)課稅,開徵以來僅收到新台幣27億元,但證交稅短徵的金額卻數十倍於此,到底開徵證所稅是否真的有效開拓了政府財源?從2012年以來財政部重提證所稅議題以來,台股交易量反映的現實,不證自明。
談到股利繳稅或繳費,那更是比證所稅還要奇怪的思維。有法人分析,事實上,股利所得根本就不是股民的實質所得,以現金股息為例,股票在除息後會直接扣掉股價,股民只是把原本反映在股價上的錢拿一部分回來,除非完全填息,否則根本沒有賺錢。
股票股利也一樣,股民雖然持有的股數增加,但是也依同比例減除了股價,股價乘上股數的金額,除權前後是一樣的,沒有填權,同樣也沒賺錢;要求股民拿沒有實際獲利的「所得」出來繳全民的「健保費」、「長照費」,這也算租稅正義?
台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林火燈分析,依券商公會的稅制調整版本,將目前千分之3的證交稅改為千分之1.5的證交稅、千分之1.5的證所稅,且就源扣繳,確實是比較合理的方式,不但政府課稅簡便,股民也習慣於原本千分之3的交易成本,就算是交易頻繁的大戶,也可以自行記帳,選擇「核實課稅」的方式,整體交易成本可以更低。
雖然財政部長張盛和堅持,稅制問題對台股的影響是「模糊焦點」;但從證所稅提出以來,台股量能直直落,雖然不能忽視鄰近市場報酬率較佳對資金的「拉力」,也不能否認交易成本偏高確實是把資金逼走的「推力」,在一推一拉之間,台股資金一去不回頭,就算上了萬點,賺錢的也不是本土投資人,而是享有分離課稅的外資,這樣的結果,真的是大家所樂見的嗎?1040725
---------------------
依簡單統計分析評估股市新制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台股1日起放寬個股漲跌幅到10%,同時將融資維持率提高到130%,開盤後開低走低,投資人對於交易新制觀望,一度大跌逾100點。(方濬哲攝)
六月一日起金管會將股市漲跌幅的限制由7%放寬為10%,結果一周間股市每天下跌,由五月底收盤9,701.07點,跌至上周五收盤9,340.13點,整整跌了360.94點,全周跌幅達3.72%,直到昨天終於小漲28.3點。許多投資人因為荷包縮水,將緣由怪罪為股市新制的實施。在此我們想利用簡單的統計分析,對股市新制實施一周以來的影響,做一些粗略的評估。
我們之所以說是粗略的評估,是因為股市新制實施僅有6日,觀察的樣本太少,並不符合嚴謹統計分析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處理上,我們先處理5月份20個營業日的情況,再將6月份前5個營業日資料加入,觀察引入新制是否在整個觀察期間造成變化?
在5月份的20個營業日裡,股價變動的標準差是73.96點,顯示市場價格波動十分平穩;加入6月份的5個營業日後,股價變動的標準差是117.66點,顯示放寬漲跌幅限制對整個觀察期間(從舊制20日到新制5日)的股價波動確實產生衝擊;單獨觀察6月份的5個營業日,股價變動的標準差是141.84點,顯示放寬漲跌幅限制影響股價波動的情況較舊制顯著提高。其實這很合乎多數人的預期:把柵欄放大,不論在裡面的是牛或熊,若被挑動當然會有更激烈的衝撞表現;若是牛與熊對打,恐怕連新的柵欄也可能被擠爆。更大的柵欄提供更大的衝撞空間,更大的漲跌幅限制產生更大的波動,都是合理的現象。要注意的是引起衝撞的原因,而不是把焦點放在衝撞的結果。
我們另外檢視新舊制成交值的變化,在5月份的20個營業日裡,成交值的平均數是975億元,標準差是142億元;加入6月份的5個營業日後,整個觀察期間(從舊制20日到新制5日)的成交值平均數是997億元,標準差是152億元,顯示新制帶動成交值,也加大成交值的波動。若只觀察新制5個營業日,成交值的平均數是1,090億元,標準差是175億元,顯示放寬漲跌幅確實讓股市更加活絡。成交值擴大對於證券經紀商和財政部而言,應該都是好消息,前者手續費收入增加,後者證交稅收入提高。因此,從統計資料來看,除了股價大跌,使得股民蒙受損失之外,券商和財政部應該感謝金管會放寬漲跌幅限制。
然而,放寬漲跌幅限制是不是股價大跌的原因?我們認為沒有必然的關連。動物園裡面的大黑熊起來大吵大鬧,不是因為籠子或柵欄變大了,而可能是遊客做了什麼動作,或丟辣椒乾給牠吃,讓牠被嗆到,把牠惹毛了,才狂奔撒野。同樣的,股市在這5日是熊市,要查的是誰把大熊招惹出來了?
其實股市在5月4日收9,845.04點已經是當月的最高點,自此之後呈盤跌走勢,兩度跌破9,600點;在5月21日跌至當月最低的9,578.56點,雖緩步趨升,但至5月最後一個成交日,也只是勉強爬過9,700點,而到9,701.07點。新制實施後連續下跌,除了上周四猛跌200.89點之外,應是波段趨勢使然。金管會須查明的是上周四股價的巨幅下跌,是否有「意圖影響市場行情」的人為因素?
關於上周四的股價大跌,媒體將一切利空因素全都算進了,包括外資連五日賣超台股、外資期貨淨空單達2.51萬口、台股盤整一個月(盤久必跌)、中國紅潮來襲、南韓MERS疫情失控、台灣經濟數據不佳、台北國際電腦展無亮點、擔保維持率提高至130%散戶驚恐賣出、台股跌破頸線引發程式交易賣單、半導體庫存修正期恐延長造成外資大逃殺…,幾乎所有「內憂外患」的導因都同時出現了。奇怪的是,這些理由並非同一天突然一起發生的,有些現象早已存在,因而這些理由只是如同替罪羔羊,當有需要時就被抓出來獻祭。
綜觀金管會最近以來很有積極作為,對於活絡股市幫助不少,當然副作用也會發生;越活絡的市場,波動就更大。上周四的股價大跌,很明顯從外資在股匯市場雙雙殺出、更在股市的現貨與期貨市場同時做空可以看出,這又是外資在「台股提款機」提款的例行動作罷了。金管會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外資是否利用當沖加上放寬漲跌幅限制,坑殺散戶;第二、籌碼較少的股票是否會因當沖加上放寬漲跌幅,而被有心人刻意炒作?
統計學教科書上說:「數字本身不騙人,但騙人的常用數字。」由此引伸,我們要說:「制度改變不會害人,但害人的常在制度改變時下手。」從統計分析來看,股市新制運作正常,也符合活絡市場與增加波動的預期。上周的股災,該查明的是究竟哪些人利用包括開放當沖在內的各項股市新制,正在暗地裡狠狠地坑殺無辜的投資人?
--------------
未蒙利先受害 謝金河再預言:台股未來易跌難漲
tw.news.yahoo.com查看原始檔
台股放寬漲跌幅以來四個交易日全部收黑,今(4)日在內外利空夾擊下,帶量連續摜破9500點以及9400點,終場大跌207.89點,指數收在9348.63點,創下4個半月新低。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隨即在臉書上指出,這是因台股只剩外資獨撐大局,外資先拉現貨,再佈空單當殺手,加上漲跌幅擴大到10%,在接手弱情況下,台股成了作多困難、放空容易的單軌市場。謝金河並預言,從此以後,台股將易跌難漲,資本市場最後將以災難收場。
在雖然OECD下修全球經濟成長率,韓國MERS疫情增溫,使投資人信心降低,但普遍而言國際股市表現並不差,僅台股今日竟在外資主導下空方氣焰下上演殺盤戲碼。由於外資已經連續4個交易日賣超台股,昨日又在台指期大舉佈空單,使得今日一開盤便空頭蠢動,10點過後空頭氣焰升高,指數一路加速跳水,接連跌破9500點及9400點,股王大立光更是領跌指標,跌幅最深超過9%,導致終場台股加權指數大跌207點,成交量能也放大至1352億元。
而台股從6月1日放寬漲跌幅限制後,台股投資人還沒有嚐過助漲的甜頭,卻已經連吞四根黑棒,甚至還先感受到放寬漲跌幅10%的助跌威力。
日前才預言宏達電將達成「九二共識」的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下午也立刻於臉書上指今天台股在全球股市幾乎都是晴天下,殺的昏天暗地,還大跌207點,可能是台灣資本市場崩壞的開始。
他認為台股自從喊出證所稅、富人稅,導致國內大戶、中實戶竄逃,台股已經只剩下外資獨撐大局,但外資先賺多方的錢,把指數拉高,在高檔喊多,但其實卻積極佈空單,然後在權值股加大賣超力道,指數便很容易就下來了。
謝金河指出,台股此時實施擴大漲跌幅至10%,結果內資式微,作多拉抬很難使力,但殺低又因為接手者很弱,少量就可以讓台股大跌,外資又變成殺手角色,台股成了作多困難,放空容易的單軌市場,謝金河更預言,從此以後,台股易跌難漲,資本市場最後一定以災難收場!
----------------
CSR型指數報酬 勝大盤
By 呂淑美,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證交所統計,今年以來,「台灣就業99指數」及「台灣高薪100指數」等企業社會責任型指數表現亮眼,除於3月19日、4月23日及4月24日三度創歷史新高,今年前5月報酬表現逾5~6%,持續超越「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的4%多。
企業社會責任是近年來證交所積極推動的目標,據統計,截至5月底止,台灣就業99指數今年以來的報酬率已高達6.68%,台灣高薪100指數報酬率也有5.68%,皆大幅領先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的4.23%,顯見企業社會責任型指數之卓越表現。
證交所指出,企業社會責任指數除可作為指數化投資指標,更肩負鼓勵企業重視社會責任的意義。
因而證交所於2010年與銳聯資產(RA)共同編製配合政府降低失業率、鼓勵多雇用員工政策的台灣就業99指數;在2014年也響應政府政策,編製鼓勵企業適時適度的加薪,將獲利回饋員工的台灣高薪100指數。
目前台灣就業99指數及台灣高薪100指數,已分別於2011年7月及2014年10月獲得勞退基金採用,作為委託投信公司代操投資國內股市的指標,成功達成藉由被動式投資引導資金投資具企業社會責任投資意義之上市公司。
未來證交所仍將不遺餘力推廣企業社會責任型指數的發展,開發不同風格、類型的指數,鼓勵企業重視企業社會責任之餘,更可望提供更多的被動式投資選擇、滿足不同投資策略需求,為市場注入活水,達成「流通證券 活絡經濟」的願景。
-------
社企心視野 善與愛的社會責任
www.epochtimes.com.tw查看原始檔
義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志明。(記者林寶雲/攝影)
【記者林寶雲/新竹報導】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2日上午在國立交通大學舉辦「社企心視野.社企新效益」國際論壇,邀請署長劉佳鈞、台積電志工社長張淑芬與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越南社會企業、香港樂施會與民眾、學生交流,增進大眾對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社會企業議題的了解。
張淑芬說,投入志工行列,從88風災開始到高雄氣爆,做了許多有意義的事,這些成就是靠愛與團隊的力量完成。她認為,身為志工帶領者,就必須走到第一線才知道對方需要什麼,一環一環地去做,不是雞尾酒式,而是長期進行。台積電有多元的志工社,志工人數由1千多位增至4千多位,他們自發性參與,出錢出力,若遇到較大災難,則是集結各企業,投入救災行列。社會災難多來自於道德敗壞。張淑芬說,人的本性是善,善能產生愛,百善孝為先,因此,極力推廣孝道,希望大家都能重視。
義美食品安然走過食安風暴。高志明說,能度過危機,靠的就是二個經營理念:做餅是老實人的行業、良心的事業;勤儉是家本、勤儉是國本、勤儉更是環保的根本。義美還有五大把關原則:查核原料來源、審視原料價格、參考客戶名單、深化檢驗能力、用心落實驗收。他說,「心」消費時代已經來臨,若無實質服務、安全、品質,企業的永續經營基礎,仍會是沙灘上的城堡。他說,原子連結圖是他擔任CEO所運用的品質確保思維模型,這是40多年來,從生產現場逐步面對困難、挫折後,「學習、再學習,修煉、再修煉」後,自我反省思考推演出來的「品質確保管理模式」。
越南社會企業代表Pham Kieu Oanh,以及香港樂施會代表Stanley So以「社企效益與社會創業之新力量」及「國際化下之社會互利與社會創業網絡」議題,分享越南及香港社會的執行經驗。
劉佳鈞表示,社會企業是一種新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展現,透過研討會,演講者以企業責任角度分享關懷社會問題的經驗與精神,相信能讓與會者更加了解國內與國際的發展趨勢,進而擴展社會企業、產業的發展機會。◇
-------------------------------------
台股不振 會動搖國本
By 張志榮, 林燦澤,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成交量,是資本市場的血液,外界也許沾沾自喜國際資金不斷匯入,但殊不知外資買的股票越來越集中,甚至把大立光股價推高到3,500元、持股快逼近50%,距離「外資企業」也只剩臨門一腳,反觀台股有一大堆亟需支援的中小型企業,盼不到成交量甘霖,本益比低到離譜,長此下去,勢必會動搖國本。
或許有人會說:「991億元的台股上市櫃合計成交量還在可接受範圍內」,但看看對岸的陸股,滬深兩地成交量合計飆破2兆人民幣,兩岸資本市場優劣高下立判,「台股被邊緣化」已是進行式,下一個可能直接把台股打趴的,就是陸股吸引台資企業掛牌。
誠如新普董事長宋福祥日前示警,台資企業若到陸股掛牌,享受的是50至60倍本益比,比台股的15倍高出甚多,更何況,陸股成交量大,對國際資金吸引力強,說不定還會引發台股排擠效應。
實際上,台灣身陷「兩岸魔咒」以致難以自拔,資本市場只是其中一環,越怕被對岸吃掉就越不敢開放,導致綁手綁腳至深陷泥淖,除此之外,台灣內部還自我聰明,搞出一堆如證所稅等,把自己推向深淵的政策。
台股5月中旬遭到明晟(MSCI)持續雙降全球新興市場與亞太區除日本外指數權重,陸股漲勢持續吸引國際資金青睞,未來如果MSCI又進一步將大陸A股納入指數成分,勢必影響壓縮台股權重下調,屆時對台股資金排擠效應將持續且明顯。
台、陸股市量能 昨差距101倍
money.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陸股、台股量能懸殊,昨占比差距創新高
陸股連日掀起的資金潮欲罷不能,滬深兩地昨(25)日合計成交量突破2兆人民幣歷史新高,反觀難逃被排擠的台股,昨天上市櫃總成交量僅991億元、創下農曆年來新低,相較之下,陸股與台股量能差距懸殊高達101倍同創歷史新高!
受惠大陸政策極力作多,陸股5月以來儼然成為全球吸金猛獸,根據台新投顧統計,滬深兩地股市從5月中旬以來就頻頻突破驚人的交易量新高,昨天更合計突破2兆人民幣大關,對照台股上市櫃成交量遲遲無法有效擴增,5月以來陸股相較於台股成交量差距倍數始終維持在60倍以上,上周五擴增至76倍,昨天更一口氣達到歷史新高的101倍,再創兩地股市量能差距歷史紀錄。
元大投顧中國A股策略分析師蘇育慧指出,大家都看得出來,這波陸股成交量暴衝,是政策利多推升的結果,研判資金行情何時到頂,還是得回歸到來源,也就是被動型資金(來自於銀行)與主動型基金(來自於房市)何時會從股市流出去,只是從諸多跡象來看,資金反轉機率實在相當低。
台新投顧協理黃文清表示,以近期陸股走勢與成交量觀察,難免帶給外界「是否過熱」疑慮,甚至從周轉率與市值角度提出質疑,然包括開放散戶可融資買賣股票等政策都是最近才推出,成為成交量大幅攀升的關鍵,這些都是過去歷史數據所無法類比的,因此陸股何時見高點,仍得看政策而定。
日盛投顧協理鐘國忠分析,台股昨天量能創下農曆春節以來新低,背後原因主要有兩項:一是陸股漲得兇,市場關注度集中到陸股;二是港股與韓股等主要亞洲股市周一都休市,周一晚間美股也逢陣亡紀念日休市,國際資金觀望氛圍濃厚。
鐘國忠表示,台股量能創低,代表人氣退潮,短線單日量縮雖還可以接受,但要觀察今明兩日能否迅速補量,目前量能與20日均量(約993億元)差距大,但至少能要先回到5日均量水準(約960億元);以技術線型分析,盤勢大致守穩8,501點及8,826點所連結的上升趨勢線,但是月線正由4月28日的10,014點高點向下扣抵,由於套牢壓力不大,因此,短多只要稍微加點力道,盤勢仍有機會出現好轉。
股市被「流動性陷阱」凌遲!
本文認為,全球股市接棒式的重跌已顯示,寬鬆貨幣政策邊際效果已轉為負面;全球金融市場,才剛走進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而已,目前還未見金融市場的黑洞底部。本周一7月27日,自亞洲股市起、至下午開盤歐洲、及晚上開盤的美國股市全盤皆墨。台股加權股價指數在開低,低檔盤旋後、於中午過後,與中國上證股價指數同步大跌。最後台股加權股價指數大跌211.18點,以8,556.68點收盤。傍晚後中國上證股價指數大跌8.5%、下跌345.35點,以3,725.56點收盤。而香港恆生股價指數大跌776.55點、以24,351.96點收盤;日經225股價指數下跌194.43點,以20,350.1點收盤。德國法蘭克福股價指數大跌291.05點,以11,056.4點收盤。美國道瓊工業股價指數大跌127.94點,以17,440.59點收盤。由圖一台股日K線圖檢視,股價指數跌勢駭人;自2015年4月28日至今已近3個月、越跌越兇。
圖一:台股加權股價指數日K線圖,鉅亨網首頁
貳、這次全球股市流動性陷阱的核心因素?
股價的漲跌有其循環性,由撥而復、再由復而撥;隨著訊息與市場預期,而後產生對供給與需求交易行為,會使均衡成交價格有所波動。這本是正常的事,但近期全球股票市場、股價指數為何會面臨如此慘烈修正?雖然美國聯準會(以下皆稱:FED)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以下皆稱:QE)已完全退場,而且已宣告今年將進行兩次升息。但歐洲央行(以下皆稱:ECB),不也還在持續進行歐元QE?何況FED多還沒真正升息呢?中國人民銀行從去2014年11月22日,常備融資便利(SLF)寬鬆貨幣政策起;今年2月4日起多次降息、降準,下半年也將會再持續貨幣寬鬆政策,不也是對金融市場有利嗎?日本央行(以下皆稱:BOJ)的加強版日元QE,也就是QQE也還繼續在進行?為何全球股市、就在此時意猶未盡的QE政策下如此狂跌?
股價指數下跌的經濟意義,就是供給大於需求;也就是賣股票的投資人比買股票的多;而且還多得多,因此造成重跌。如果這只是一兩天,則只會是一種短期正常現象。但目前狀況並非如此,由台股加權股價指數的趨勢來看,它是分三小段下跌;而且在下跌過程中,多沒有適度的反彈。第一段的下跌可以將它當做,因為長期股價指數漲太高、在上漲過程中「均數復歸」(Mean Reversion)做修正。第二小段的下跌也可以視為是,第一段回檔的過度反應(Over Reaction)。但第三小段的這種跌幅,就應該是反應出多數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復甦與上市公司獲利等,預估將進入成長趨緩或是衰退預期。尤其是台股指數第三小段尾、在7月27日的跌勢,當天融資餘額還殺出約60億新台幣。以融資的成數估算,這等於是約近200億元的股票。這是投資人在下跌過程中,不願再背負資金利息負擔,於是賣出股票以求去槓桿的一種停損行為。這種收縮行為增添大盤恐懼陰影,使多頭膽識更見退怯。
以融資買進股票的投資人,通常有下列盤算:投資股票所獲得的價差、或是最基本的現金股利收入,一定會超過融資利息。投資者在投資行為上屬於風險偏好者(Risk Preference)。在投資學的教科書上,對投資人行為模式有三種假設:風險保守與風險中立、及風險偏好。而幾乎所有的財務理論,多將投資人假設為風險保守者。也就是認為,投資人隨著股價的上揚、投資買進的意願會越低。而以融資買進股票的方式,大多與此邏輯相違背。因為借貸資金使用期限有其限制,因此大多數投資者多是在,股價轉為強勢時買進股票;是屬於風險的偏好者(Risk Preferred)。而這些投資者卻在7月27日,砍出融資買進的股票;這是一種失望性賣出行為。
概觀今年以來全球股票市場變化,有三大主要利空因素,使新興國家股市最先出現跌勢:一、2015年初焦點聚集於ECB的歐元QE政策,及FED在美元QE退場後的升息計畫;但因強勢美元必然影響到美國貿易逆差,使其逆差金額再擴大,因此影響到美國景氣復甦速度,這為FED所不樂見。因此FED一直在推遲升息。 二、為鋪陳中國經濟軟着陸,人民銀行不斷推出寬鬆貨幣政策;而大陸為解決地方債務問題,進行地方債置換。中國企業不僅生產過剩,還有去槓桿的風險。三、長期下跌的油價,與必然將緩步上揚的美元指數;及已被美元強勢預期,推到空頭趨勢的黃金價格,使全球對保值性商品投資退怯。FED在第一季時不斷強調,自2014年6月16日起大跌的油價,已使美國傳統產業陷入困境。兩者多指向通貨緊縮。四、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再起,希臘的債務問題從5月初起,一直到7月初才有關鍵性解決,但至今仍未完全結束。而國際貨幣基金(以下皆稱:IMF)正在草擬「國家破產法」,對希臘債務紓困,也希望ECB能減記債務。這使得想解決債務沉積的ECB壓力更大,也無形鼓勵繼續槓桿行為;反正債大就是王、要倒前不怕無人救。
叁、流動性陷阱已經出現緩慢「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
圖二:雅加達股價指數日K線圖,鉅亨網首頁
首先受到以上這些利空因素波及的,是亞洲各國匯市與股市,外匯存底較為薄弱的國家、如印尼與泰國等。台股加權股價指數,是在2015 年4月 28日才開始下跌,但東南亞股匯市,早在4月初就已經走進空頭陷阱了。而中國上證股市,則遲至6月15日起才被逼進火坑。如圖二,印尼雅加達股價指數,早在4月7日後就開始展開下跌趨勢。從今2015年4月至今、這些東南亞新興國家金融市場表現,與台灣及中國大陸、香港等兩岸三地最大不同是。中國大陸尚未開放金融帳,而香港也因採聯繫匯率,因此並沒有匯率大幅貶值現象。而台灣則因央行擁有龐大外匯存底,因此有能力做好管理浮動匯率,新台幣兌美元也未大幅貶值。但台股及今年6月15日後的中國滬、港、深三個股市,還是受到這些因素顯著的負面影響。滬與深股因採QFII與RQFII申報管理制度,因此未有顯著國際熱錢賣壓跡象;但最後仍抵擋不住市場賣壓。而台股已遵照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股市已經國際化,在這一波三小段的股價下跌中,外資賣超趨勢越來越顯著。外資拋售了新興市場股票之後,所售得的資金到那裏去了?它們是暫時跑了?還是自此離開新興市場?
圖三:上證股價指數日K線圖,鉅亨網首頁
由全球最大的有價證券市場,美國與德國及等級優的,政府公債市場殖利率變化,可以猜測到這些資金,是回到或進入最保守的公債市場中。造成公債殖利率,在FED長期升息陰影下,還短期顯著下跌、買氣不降反而變旺。而進一步、這種新興市場股價指數大跌現象,近期漫延到歐洲與美國股市。尤其是今年以來、雖然多未曾有過顯著上揚,但仍然堅守強勢多頭陣營;美國道瓊工業股價指數、尤其是生技類股指數NBI堅忍不拔的精神,讓多頭感動到痛哭流涕。但如圖四,道瓊股價指數自7月20日起還是棄守,空頭自2014年底久攻不下的的盤整格局。道瓊就此自18,085.91點下跌、並不尋常地連跌5個交易日。這種跌法已改變今年以來,道瓊股價指數的短期趨勢。以白話言,自QE退場後美股鮮有這種跌勢。綜上所述,由以上新興國家印尼自4月5日、台股自4月28日、陸股自6月15日、美股自7月20日的輪流做莊下跌,可以見到空頭勢力是由新興金融市場,不斷延伸至開發國家;這顯然是一種漸進式的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也是一種慢性的系統性風險,隱形的全球性的股市風暴。如圖四,道瓊股價指數在7月20日之後,連拉下五天長黑K線;資金由美股賣出後,也跑進到美債去了。
圖四:道瓊工業股價指數日K線圖,鉅亨網首頁
肆、QE的財富效果再消失、則經濟成長將更加緩慢!
凱因斯的流動性陷阱是指,當貨幣市場利率降到非常低、低得不能再低水準後,屆時貨幣供給量無論如何再增加,也無法再使市場利率下降;但這樣低的利率水準,卻已無法再使企業資本支出活絡、有效需求增加,最後連消費者多不願將現金去進行投資。即雖然機會成本很低、但投機需求卻降溫;就是流動性陷阱現象。目前全球股市就是在面對這種狀況:一、上述提及的所有主要國家,它們的QE政策多還沒完全退場,光是ECB與BOJ及FED的QE存量,所產生的乘數效果,多應還會再推升貨幣供給量。但這樣再多的貨幣,也不能再壓低利率水準;美國聯邦Federal Fund Rate已降到歷史最低範圍,於0%至0.25%之間。二、流動性陷阱的另外一個定義是,投資者寧可持有貨幣;也不願擴張消費、即增加有效需求;企業也不願增加投資。也就是企業與消費者,所有投資人寧願將資金存進公債市場中;一國的債券等於該國貨幣,美國政府各年期公債等於美元貨幣。三、凱因斯學派一直認為,QE必需透過利率的下降,才會使投資(I,Investment)增加,而移動整條IS曲線、使IS與LM曲線所決定的均衡國民所得增加。
一旦如果貨幣供給量的增加已經掉入流動性陷阱中,也就是再多的貨幣供給也無法使利率再下降,也再無法使投資再增加,所有的資金多跑到債券市場中,這種債市在升息下還走多頭的情況,就是所謂的流動性陷阱。在流動性陷阱之下,各國中央銀行所釋放出來的貨幣,多被企業當成非投資用途;這種情形就如ECB進行QE但全部貨幣供給,每月600億歐元貨幣供給,多被希臘與西班牙、義大利政府給拿去還債了。換言之,債務沉積與即將升息的去槓桿壓力,是造成歐元區各國會將ECB所釋放,多出來的資金用在清償債務之上。而投資機構則因為委認代理投資,也將資金投進政府公債中,以貨幣的型態保持。
圖五:IS-LM曲線詮釋凱因斯流動性陷阱,維基百科網頁
凱因思學派認為,若是利率無法再下降,則投資無法增加。QE代表FED或是ECB等對LM曲線的移動,如圖五;但它無論如何擴張,對於縱軸i利率已無法再降低,因此無力再推升IS曲線的移動;均衡國民所得Y最後也無法增加。歐元區的情況顯然比美國嚴重,因為歐元區目前是負存款準備率,ECB在2014年6月16日起就將資金往外推,但沉重的債務沉積,仍然造成歐元區通貨緊縮,有效需求下降結果、最後連貨幣的投機需求也降低,於是股票市場大跌、錢以債券即貨幣型態持有。流動性陷阱就是宣告QE已經走到盡頭,寬鬆貨幣政策就像鬆弛掉的橡皮筋一樣、沒有彈性了。即使ECB與BOJ多還會再進行QE,但對全球的股市已不會再有推升效果。
伍、結論:我們多可能剛剛、走進流動性陷阱中而已!
如何走出流動性陷阱?第一步就是停止QE政策,再則是由權衡貨幣政策進入規則貨幣政策中,因為每個經濟體多需要成長,GDP要成長就需要貨幣,因此規則貨幣會使混亂的QE回歸到有序貨幣政策中;再則要將債市的資金移出,則需要活絡多頭的股票市場。第二步則是會善用,在流動性陷阱中也會有的財富效果(Wealth Effect),將QE的存量乘數效果再發揮到極致,則即使在陷阱中、對景氣復甦也會有所改善。FED在2013年底之後,QE緩慢退出過程中就是運用此一效用,再使失業率下降、而且景氣復甦看似希望濃厚。ECB在2014年底其實也已製造出此一效果,但仍不敵4月17日的債市泡沫化,與之後隨之而來又是,煩到不行的希臘債務危機,財富效果不若美國之長;ECB真苦命阿!。
經濟學家庇古認為,消費不是實質所得的函數,而是消費者財富的函數。因此即使在凱因斯流動性陷阱中,如果俱備財富效果(Pigous Effect)、也可以刺激有效需求,使IS曲線向對Y有利的方向移動。FED前主席葛林斯班也認為,股市的繁榮可以刺激有效需求,使邊際消費傾向(MPC)增加。但由近期全球股市走空的表現,顯示財富效果已在消失中,我們可能多剛剛才走入,真正流動性陷阱的黑洞中而已,經濟黑洞的底部還看不到?(提醒:本文為財金專業研究分享,非股票投資建議書;不為任何引用本文,為商品行銷或投資損益背書。)
----------------------------
破解公司只漲營收不漲股價的祕密
財務報表可分成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股東權益變動表等部分,每期報表都有數百個數字。若要從中挑出「最重要」的一個數字,與股價連動性最高的數字,要挑哪一個呢?一般人會馬上聯想到「營收」,因為營收代表的是業績!業績越好,股價自然越高才對。
營收是最重要的財務指標嗎?
我們先來來看看F-美食(2723)的例子。F-美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85度C的品牌公司。F-美食在2011年時營收約83億,往後幾年營收一路飆漲,2014年時已達179億,增幅高達116%!然而,F-美食的股價卻從2011年初的293元,一路下滑至2014年底的162元,跌幅竟高達45%!為何會出現股價與營收背離的狀況呢?
資料來源:財報狗
我們再看另一個例子,敦吉(2459)。敦吉是電子零組件供應商,主要業務可區分為通路、製造、檢測三個區塊。敦吉2012~2014年營收呈下降趨勢,尤其是2014年營收較前一年大幅下滑超過20%。不過有趣的是,敦吉2012年初股價約26元,但2014年底時反而大漲至40元左右,漲幅超過了50%!
資料來源:財報狗
稅後淨利比營收更為重要
為何營收與股價的走勢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其實,與股價最相關的財報數字,並不是營收,而是稅後淨利。營收代表的是公司從客戶那裡收到的錢,但這些錢並不是全進了公司的口袋,而是要拿去支付原料、員工薪資、水電瓦斯、租金費用、利息、稅等,剩下的部分,就是所謂的稅後淨利。稅後淨利越高,就代表公司越賺錢,那對公司的股價就會有激勵的效果囉!
再回來看F-美食與敦吉的例子。F-美食2011~2014年營收雖大幅成長116%,但其稅後淨利卻是從11.4億下降至5.4億,下降幅度超過50%!那麼股價會有45%的下滑也就不用太驚訝了!
資料來源:財報狗
反觀敦吉,敦吉在2012~2014年間營收雖下滑了20%,但其稅後淨利卻反向從4.74億成長至5.08億,再加上減資效應,敦吉的股價也才能在這段期間大漲了50%。
資料來源:財報狗
稅後淨利率是影響稅後淨利的關鍵
那麼,影響稅後淨利的關鍵是什麼呢?除了營收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稅後淨利率」的走勢,稅後淨利率代表的就是每100元的營收中,扣掉各種支出後,留下來的錢有多少。舉例,若是每100元的營收扣除所有支出後剩下10元,那麼稅後淨利率就是10%。
所以,若稅後淨利率走勢往上,就代表公司「留錢」的能力持續改善;若稅後淨利率走勢往下,就代表公司留錢的能力持續惡化。
回到我們的兩個例子。F-美食2011年時稅後淨利率為9.9%,之後一路下滑,2014年時只剩下3.0%,下滑幅度高達70%!這也是F-美食近幾年營收一路攀升,稅後淨利卻一路下滑的主要因素。F-美食近幾年稅後淨利率為何一路下滑呢?主因近幾年F-美食的主力市場-中國的房租費用、人員薪資都持續快速攀升所致。
資料來源:財報狗
再來看敦吉,敦吉在2012~2014年期間,營收雖然下滑了20%,但淨後淨利率卻從3.6%上升至4.8%,漲幅約33%,這也是敦吉最後稅後淨利仍能上升的原因。那為何敦吉的稅後淨利可以大幅上升呢?原來是敦吉為了改善獲利結構,縮減了部分不賺錢的通路產線,提高了獲利較好的製造與檢測部門收入,故反而使獲利是升了。
資料來源:財報狗
EPS為衡量稅後淨利高低的重要指標
知道稅後淨利的重要性後,問題就來了:稅後淨利要多少算是夠高呢?1000萬夠高嗎?這樣說好了,以一家小雞排攤而言,一年如果賺個1000萬,老闆應該會開心死了,但若像台積電這麼大的公司一年只賺1000萬,那股東恐怕會氣得跳腳了。所以,要評估公司賺得錢夠不夠多,要看公司的大小,而這個大小就是「股本」,將公司的稅後淨利(盈餘)去除以股數,就是所謂的每股盈餘(EPS,Earning per share)。以台積電2014年財報為例,台積電2014年稅後淨利為2,639億元,而台積電2014年底的股數為259億股,故台積電2014年的EPS就是2639/259=10.2元。
EPS與股價連動性高,且為評估合理股價的重要指標
與公司股價連動最高的,並不是稅後淨利,而是EPS。若公司的稅後淨利有成長,但若股本膨脹的更快,那麼EPS還是會下滑,股價還是有下跌的壓力的。
EPS如何與股價連動呢?我看再以台積電為例,台積電2007~2009年時,EPS多在4塊上下徘徊,股價也多在40~70塊之間振盪,而2010年後台積電的EPS不斷攀升,股價也是一路創新高,2014年EPS衝破10元,股價也衝破了140元。
資料來源:財報狗
EPS除了用來衡量公司獲利的能力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用途,就是搭配本益比來判斷公司的合理股價,這部分會在第五堂課時再做深入探討。
ROE為判斷公司獲利能力最重要指標
EPS(每股盈餘)是判斷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但並不是最好的,因為這個「每股盈餘」中的每股,每家公司並不相同,兩家EPS同為10塊的公司,一家的每股淨值可能是20元,另一家可能為100元,那麼每股淨值20塊的公司賺錢的效率可是比每股淨值100塊的公司的效率高的多了。
所以,在評斷公司的獲利能力時,有個比EPS更好的指標,就是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Return on Equity),也就是將盈餘(稅後淨利)直接除以股東權益(淨值)。股東權益(淨值)就是公司的自有資金,公司用資有資金賺取盈餘的報酬率,就是ROE了。
ROE要多高,才算是獲利能力好呢?以台灣的上市櫃公司來說,ROE若能長期維持在10~15%間,就算是不錯了,而若是能長期維持在15%以上,則算是相當優秀。
ROE代表投資該公司的長期年化報酬率
ROE除了代表公司的獲利能力外,對投資人來說,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含意:ROE代表著投資該公司的長期年化報酬率,尤其是ROE較為穩定的公司。
我們來看兩個例子,中華電(2412)在2007~2014年的ROE相當穩定,長期維持在10~13%間,若你在2007年初買進中華電並放到2014年底,你的年化投資報酬率約為10.1%,落在這個ROE的區間。
資料來源:財報狗
再看統一(1216)的例子,統一在2007~2014年的ROE多半維持在12~15%間(除了2008年較差),而若在2007年初買進統一並放到2014年底,年化投資報酬率接近15%,也是落在這個ROE區間。
資料來源:財報狗
ROE代表的是長期投資報酬率,若你想要每年賺得比公司的ROE更高,那就要在適當的時機買入才行,也就是要搭配第五堂課的股價評估方式。
評估金融業獲利能力,ROA比ROE更合適
對一般公司來說,看ROE就可以了解公司的獲利狀況,但對少數營運槓桿高的產業,如金融業等,負債比一般都超過90%,也就是股東權益佔總資產比重不到10%,這時如果用ROE評估公司狀況,會產生失真的情形(槓桿越高的公司就容易有高ROE),所以我們可改用ROA來評估這些高槓桿產業的獲利狀況。所謂的ROA,就是用稅後息前利益除以總資產,也就是用總資產賺取利益的報酬率。
ROA至少要高於長期定存利率
那麼,ROA要多高才算好呢?至少要大於長期定存利率,才能算是優秀。以京城銀為例,近五年ROA都在1%以上,而且呈現上升趨勢,代表公司利用資產的效率算是不錯的。
資料來源:財報狗
謝金河:兩岸三地比一比 台股消失跳動活力
m.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謝金河分析兩岸三地股市說,台灣正逐漸消失跳動的活力!翻攝自謝金河臉書
今天5月20日是馬英九總統就職滿7周年的日子,但財金大老分析兩岸三地股市,卻給了這結論:台灣正逐漸消失跳動的活力!
有「謝國師」之稱的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今天在臉書發文指出,兩岸三地的資本巿場,過去12個月出現了十分有趣的變化!並例出他逐月統計兩岸三地股市月成交量的表格,結果唯一沒有什麼波動的只有台股。 分析這表格謝金河這麼解釋「第一行是上海股市,成交量從去年五月的1.2兆,六月的1.3兆人民幣開始攀升,到今年四月,出現17.1448兆人民幣的驚人天量,成交量比一年前暴增13.3倍。
第二欄是深圳股市,從1.5兆人民幣起跳,到四月的12.6兆人民幣,也跳動7.4倍。第四欄是香港股市,成交量從1兆港幣跳升到3.7646兆港元,也成長2.76倍。唯一沒有什麼波動的是台股,反正都在2兆台幣上下,是標準的水波不興格局。」
他說,假如把兩岸三地股市換成台幣來算,上海股市四月成交87兆台幣,是台股成交量的40.66倍。深圳股市成交64兆台幣,是台股的30倍。假如把深滬兩市加起來是151兆台幣,是台股的71.3倍。而香港的成交量是15.04兆台幣,是台股的6.2倍。
如果用股市成交量來比擬,中國股市是大海,香港股市是大湖泊,台灣只淪為小池塘。大海有大鯨魚,湖泊有大鰱魚,小池塘只有吳郭魚。還說「資本巿場水波不興,背後意味著台灣有實力的資金紛紛逃跑,過去18季,台灣的投資人買外國股票達5.3兆台幣。資金流出,股市週轉率下滑,本益比壓低,台灣的企業籌資成本上揚,競爭力也跟著每況愈下了!」 文PO出後,有人留言「社長⋯我知道您苦口婆心,最近一直在提這件事情,但是當權者麻木不仁,小老百姓只能自救,小資金者複委託加入大湖泊,大資金者早就乘船開入中國大海⋯⋯⋯⋯難道要跟著麻木不仁的坐已待斃嗎!!!」也有人說「小池塘要乾凅無水無魚了。」(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
管制日本食品將引爆民怨 蔡主席應負責的展現能力
推文到plurk
2015-05-20 06:00
◎ 陳建良
昨天兩位讀者投書,不約而同提到:台灣擴大對日本進口食品管制,與各國相繼放寬或解除管制背道而馳;張文杰先生甚至質疑,中國、台灣不約而同加強對日管制,「馬政府的標準是以中國為標準嗎?」筆者爬梳相關資料,主張朝野不宜以此為鬥爭藉口,應該迅速合作解決爭議,以免波及我國農產品出口。
論者不應忽略,前有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堅決提案加強對日本食品的進口管制,以及目前行政院、立法院互相卸責的膠著狀態。但面對現實,日本食品在台灣有很大的市場,加強管制措施啟動後,眾多並未犯錯的廠商、店家、餐廳、甚至超級市場,卻已經無辜受到牽連,還有消費者勢必日趨強烈的不便感受,這股怨氣即將顯現。民進黨的林立委,甚至蔡主席,應及早主動謀求解決之道,否則拖延過久,日本啟動反制措施,一旦重挫我農產品出口,這筆帳算誰頭上?
可以預期,反日意識形態濃厚的馬英九總統,會大力耍弄這議題,例如他在本週一與媒體茶敘時所說,「這不是科學問題,是法律問題,是偽造標籤的問題」,這理由拿到WTO能說得通嗎?蔡主席是這方面的專家,或許應該向黨籍立委稍作解說,並迅速尋找朝野合作之道,化解僵局,「負責的展現能力」,相信國民黨方面也會顧及台日重量級的經貿關係才是!
(作者為大學教師,桃園市民)
-------------------------------------------
平心論台日食品管制爭端
推文到plurk
2015-05-19 06:00
◎ 杜宇
衛福部要求日本進口食品須附產地證明及特定食品須檢附輻射檢測證明,引發日本強烈反彈,認為台灣擴大管制措施沒有科學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相林芳正甚至表示,將不斷採取應對舉措,「包括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訴」。
政府加強對進口食品管制,國人理應予以支持,不過相關部會在未經詳細風險評估、掌握充分證據以及備妥配套措施前,就貿然採取擴大管制措施,應有探討空間。且正值外國相繼研擬放寬對日本食品管制措施之際(如加拿大、紐西蘭、墨西哥、智利等國解除了對日本食品的進口限制),時機是否恰當?是否禁得起檢驗?是否對國內貿易商、業者、餐飲等帶來負面衝擊?更應慎重。
尤其正值國內養殖鰻魚發生致癌物孔雀綠不當殘留事件,儘管政府強調係屬個案,但業界憂心日本政府是否會「藉題發揮」,透過逐批檢驗、要求我方出具藥物檢驗合格證明等手段,阻礙台鰻正常輸日(日本為台鰻最大輸出國),政府應速擬定對策,避免其他產業無辜受到波及,引來更多民怨。
當然,食品安全才是國人最關心的問題,而衛福部過去四年檢驗六萬八千九百六十二件日本進口食品,有二○七個樣本驗出微量輻射,但沒超過台灣及日本標準。且國外亦有調查報告指出,福島食物的放射性,除了野豬肉和蘑菇偶爾還有輻射污染超標外,已經回到事故前情況,對此我國官員有必要解釋清楚。至於日前發生的日本食品標籤造假,問題究竟出在哪個環節?是國內還是國外商人所為?政府應查明嚴懲,必要時修法補強把關效能。
話說回來,日方雖態度強硬,但是台灣為該國農產品和食品第三大出口國,若該限制措施長期化,日本食品在台灣的市佔率有可能被紐西蘭、美國等對手所取代;加以安倍內閣正積極推動農產品出口振興政策(計畫到二○二○年讓日本農產品的出口增長一倍至一兆日圓),基於貿易考量,雙方尚有協調空間,無需鬧到WTO。
如何在國際規範下,儘快透過雙方協商,讓日方瞭解台灣民意,對偽標食品與誤食含輻射食品的憂心與憤怒,主動提出相對防治對策,早日讓爭議落幕,讓台日貿易回歸常軌,正考驗雙方談判代表的智慧與能耐。
(作者為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向中國看齊的馬政府衛福部
◎ 張文杰
筆者找了三一一核災發生後和最新日方公布的所有國家對日本食品管制表發現,全世界絕大多數的國家,例如:歐盟、美國、俄羅斯、新加坡等國,對於日本進口食品的管制,都是採取逐漸放鬆的作法。大家猜猜有哪個國家是反其道而行去加強管制的?答案是只有中國和台灣!這不得不讓人懷疑,衛福部是想跟日本宣示,馬政府的標準是以中國為標準嗎?
再細看管制的方式,更發現一件不得了的事情!現在全世界也只有中國和台灣禁止日本茨城、栃木、群馬和千葉這四縣的「所有」食品,這顯然是非常不合理的管制方式,不像其他國家都是看情況去禁止「部分」的食品。因為成田國際機場還有東京迪士尼樂園等知名景點皆在上述四縣之中,難道衛福部是想告訴我們台灣人去這些地方時,所有的食物和飲料皆不能吃喝嗎?這種毫無科學根據和道理的管制方式,難道也要跟中國看齊嗎?
廠商做假標籤,應該是要處罰相關廠商,並修改規定來補漏洞,而非用加強管制的方式處罰無辜的廠商和農民。就像頂新油品出問題,政府卻去處罰義美和其他油商,這合理嗎?
(作者為清華大學工科系研究助理)
-------------------------------------------
她說:「只要我醫療得當,我在法院永遠會贏」
推文到plurk
2015-05-19 06:00
◎ 陳志今
短短幾年,發生數起病人對醫療從業人員不尊重的行為。舉凡在急診室大鬧、肢體攻擊、口出惡言、到最近孕婦央請立委為其出聲等,顯示台灣醫病關係惡化已到不可忽視的地步。
病人對醫療人員不敬,在筆者所居的英國也有。不同的是,英國的體制是強力保護醫療人員,使他們不必畏懼無理的醫療糾紛和霸道的病患。在此與各位分享筆者英國醫護朋友的經驗談。
台灣醫院像美國一樣,大都沒有為醫療人員投保醫療糾紛險,醫護人員必須自行負擔。在英國,醫療糾紛險是醫護人員基本福利的一環。當有醫療糾紛發生時,只要醫護人員的行為是「在專業認定下對治療的正常判斷」,醫院都會替醫護人員申請律師進行辯護。因絕大多數醫療人員都是以治療病患為考量,因此在英國當病患治療無效死亡時,極少有醫護人員因此需要賠償或遭定罪。
舉個例子:一位朋友是英國某醫院肝臟內科的住院醫師,半夜值班時得常和醉得不省人事的酒鬼打交道。某天,一位曾經被診斷為酒精中毒的病患,再次因飲酒而被推進急診室裡。經過幾個小時的治療後,這病患再次轉入朋友的內科病房。在得知這病人已病入膏肓到連醫院內洗手液都拿來飲用時(乾洗手液含高濃度純酒精、可以食用),朋友毅然下令將病人轉入單人病房,要求所有出入該病房人員禁止攜帶洗手液(英國護士隨身必備物)、檢查親屬攜帶物品是否含有酒精飲品、且限制病人到醫院食堂購物,以避免他酒癮再犯。我半開玩笑地問她,這樣是否過當?她理直氣壯地說:「我所有的決定都是為了治療這個病患,這是為他好!」當我追問她是否會因此被控告妨害自由,她回答我:「即使我被告一百次,只要我醫療得當,我在(英國)法院永遠會贏!」
病患總是期待能康復離院,這也是所有醫護人員所盼望的。讓我們理性的重新思考台灣的醫病關係,參考歐洲和其人民對醫療人員的保障及尊重,避免醫病交惡的事件一再在媒體前上演吧!(作者為英國劍橋大學醫學院所博士)
------------------------------
平議國道收費員攻佔人事長室
推文到plurk
2015-05-19 06:00
◎ 陳穆儀
在一場「臨時人員管理」研習會上,聽聞行政院人事總處的講座描述了五月十三日發生有關國道收費員「攻佔」人事長辦公室的驚險事件,心中有很深的感觸。
該事件源於二○○六年國道漸進開放電子收費車道,逐步改採計次電子收費,截至二○一三年底全面實施電子收費,近千名約僱收費員隨著作業型態改變而走入歷史。期間,交通部與遠通電收公司亦曾多次就資遣與轉置等問題與收費員們進行溝通,部分人員也接受媒合、就任新職,惟有些覺得與期望落差過大無法接受,故近年來發動了多次抗爭,包括:癱瘓國道、逕入官員住所、佔領公署等,甚或有人燒炭自殺等國道悲歌。此次行動訴求為「廢除約聘僱制度」,因其認為此制度涉及剝削勞工。
然而,平心而論,聘僱臨時人力已是現今地球村的常態,連一向奉行「終生雇用」制度的日本,在考量企業生存與國家經濟發展前提下,亦不得不屈服於此現實狀況。況且我國文官進用原本就有一套嚴謹縝密的制度,君不見多少高等學府畢業之青年學子,終日苦讀希望擠入公職窄門,所以如將此類人員「就地合法」,似亦有違公平正義原則。
自己在機關內部管理數十臨時人員,與其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也覺得其中有些人的能力確實凌駕正職人員,常鼓勵他們多進修、拿證照或參加考試,積累自己的實力,機會永遠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如機關有正職出缺,可被優先遴用)。更衷心希望收費員們能回歸理性,透過正當之申訴與救濟管道發聲,甚或國內大型企業行有餘力,亦可提供他們適當可勝任之工作。
(作者為公務員,台北市民)
--------------------------------------------------------
鼓勵青年返鄉 客委會金援培訓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5-19
〔記者佟振國/埔里報導〕行政院客家委員計劃在全國六個客家聚落推動「客家挺青年扶弱愛老行動方案」,埔里鎮廣成里小埔社客家文化園區雀屏中選,客委會副主委范佐銘十八日前往了解社區運作狀況,肯定弱勢老人供餐與社區藝文活動成效,針對社區產業沒落、青壯人口外流,范佐銘也強調客委會將配合地方需求,提供經費協助產業推廣與人才培訓,提升青年返鄉服務誘因。
埔里鎮廣成里小埔社客家文化園推動「客家伙房」,為弱勢獨居長輩供餐。(記者佟振國攝)
埔里鎮廣成里小埔社客家文化園推動「客家伙房」,為弱勢獨居長輩供餐。(記者佟振國攝)
埔里鎮的客家鄉親估計約二萬六千人,約佔全鎮總人口的三十%,比例雖低於國姓鄉,卻是全縣客家人口最多的鄉鎮,廣成里小埔社則是傳統客家聚落。
客委會副主委范佐銘昨天率相關處室官員訪視,並與社區座談,對於扶弱愛老執行成果,里長羅寅雄強調,已推動「客家伙房」、開辦「愛心菜園」,透過志工協助與長輩自力耕作,再加上社會愛心資源,提供二十多位弱勢獨居長輩用餐,傳承客家共伙精神,距離較遠或行動不便者,也有送餐服務,加上社區推動的藝文活動,讓長輩能夠參與。
公所、社區認為,當地漆樹、紅茶產業沒落,年輕人多半外流至都會區謀生,直到近幾年紅茶產業谷底翻身,才慢慢有年輕人願意返鄉從事紅茶、咖啡等特色作物栽培,或是其他手工紙等傳統工藝,需要中央的支持。
------------------------------------------------
11宗國有地設定地上權 6/22開標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5-19
〔記者邱柏勝/台北報導〕財政部國有財產署昨公布第3批國有地設定地上權標售,共推出11宗國有地設定地上權,總權利金底價為21億元,地租年息率3.5%,存續期間70年,適用可分戶移轉規定,訂於6月22日開標。
國產署官員表示,本次推出的11宗國有地設定地上權中,台中市佔了4宗,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高雄市、嘉義市、台南市、澎湖縣各1宗,面積合計約2.8公頃。台北市的國有地位於台大法學院斜對面,近捷運善導寺站、台大醫院、華山藝文特區,生活機能佳,標脫機率相當高。
而台中市的4宗國有地分別位於西屯區與南區,接近逢甲大學、水湳經貿園區、台中高工以及忠孝夜市,交通便利,商業活動熱絡;高雄市國有地位於鼎山商圈附近,公共設施完善,生活機能便利,未公告即有多人洽詢。
台南市國有地距台南地院約300公尺,近億載金城、安平古堡、安平老街、觀夕平台等,公共設施完善;澎湖縣馬公市土地,位於國產署北區分署澎湖辦事處對面,聯外交通便利。
-------------------------------------------
台股「國民黨化」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5-19
■費特曼
台股在前陣子萬點「快閃」後,近來表現是群「蛇」無首,找不到像樣的主流股可帶頭再攻萬點,是一路量縮盤跌,像極了近年來的國民黨。
台股26年來3度奔上萬點,1989年首次突破萬點,且創下史上最高點12682點,那次是由金融及資產股領軍打下江山;8年後,台股由華碩(2357)等電子股領軍上衝,1997年再度攻抵10256點的高點;前陣子台股萬點快閃,是誰領軍?答案很殘酷,只是外資強拉的資金行情,台股竟找不到領頭羊。
國民黨近來演出2016年總統大選初選歹戲,就如同現在台股一樣,找不到所謂的「A咖」出征,一群早該走下舞台的政客們還在台上裝模作樣。講白點,在台灣主流民意裡,國民黨早被馬英九玩殘了,已經不是咖。
這7年來,馬總統堅持傾中的經濟政策,讓多數電子股只知利用中國廉價勞力與市場,讓台灣從「科技島」走入「代工島」的困境;說要推動金融業打亞洲盃、甚至世界盃,但實則只能鎖進中國、打殺價的中國盃。
馬政府調降遺贈稅、營所稅等,說要讓「鮭魚返鄉」,最後是「鱷魚返鄉」,這些炒房、炒地及炒股鱷魚,幾乎全是挺馬企業主;當貧富差距拉大、低薪惡性循環成形,22K的年輕人怎有閒錢可投資台股,最後台股就是加速老化。
馬英九領導的國民黨完全執政台灣7年,讓台股徹底「國民黨化」,群蛇無首怎有本事飛龍上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