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特攻隊(全名特別攻擊隊)指的是二戰中太平洋戰爭末期,日本陸海軍特別組成的一支隊伍,主要採自殺式攻擊,於1944年10月的菲律賓戰線首次出場。據日本特攻隊戰歿者慰靈顯彰會統計,特攻隊總計造成6418名士兵犧牲,且因飛行自殺攻擊死亡的士兵多達3903人,平均年齡在20歲上下。1943年秋天,才申請加入「特別操縱見習士官」第3期(簡稱特操,為二戰期間的1943年7月開始的特設制度,截至日本戰敗為止,總計開設4期,主要目的為於短時間內培育出能操縱飛機的飛行員)。接受訓練,他們每天都要飛到高度約2千公尺的高處,鎖定用來練習的目標並緊急下降。『犧牲是為了守護國家和家人』https://is.gd/IfiJeB


許多民眾都知道,南台灣在日治時期是戰略方面的要塞,有不少日軍戰時遺址,比如左營舊城震洋特攻隊遺址、高雄林園清水巖二戰軍事遺址、小崗山天人洞神秘坑道、柴山格納豪隧道、柴山沿岸自湧泉及壽山四口爐灶等。但大多數人可能不知道,隨著二戰軍事極機密資料的解密,台灣不為人知的基地秘境逐漸曝光;在澎湖、關渡、屏東海口、高雄左營、基隆,先後發現了日本海軍的震洋自殺艇基地,引起極大的震撼。
▲日軍利用岩石挖掘出的格納壕隧道。(圖/記者宋德威攝 , 2018.02.26)
日本海軍的震洋艇基地,已經是極少人知道的二戰歷史,但更隱密、遺跡更少的《日陸軍自殺艇隊》基地,也首度曝光了。由於文史界流傳,日陸軍自殺艇隊基地地道有數公里長,愈發引人好奇,《NOWnews今日新聞》記者與附近部落耆老,今(26)日一同深入直擊、帶您走一趟。
在平安宮的中軍營設立「二戰原日軍高雄警備府震洋隊暨臺灣軍英靈」牌位,供民眾祭拜。106年12月,嘉南藥理大學陳信安老師發表了「台灣地區原日本陸軍船舶特攻艇部隊」的研究報告,首度證實了枋山鄉茉莉灣,是全台灣目前保留最完整的「日遺陸軍挺進隊基地」,而不是「日遺海軍震洋隊基地」
找到3條通往海邊的地道,地道各長約80公尺,高與寬都只有大約1米5,洞壁與地面由板岩與鵝卵石砌成。據陳信安老師研究指出,陸軍特攻艇長約6公尺,寬與高各約1.8公尺,而這三條地道高與寬都只有大約1.5公尺,應是人員交通壕,是人員走的,而不是供特攻艇停放的格納壕,目前格納壕仍未發現。影/證實書中祕聞 台灣最完整日遺陸軍挺進隊基地首曝光 | 地方 | NOWnews今日新聞 - https://goo.gl/PbiQW9


連戰附和「國共抗日」馬英九只喊話?

總統馬英九向中國當局喊話指出,抗戰歷史真相只有一個。(記者簡榮豐攝)

2015-09-02  12:21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馬英九總統今天在國防部九三軍人節大會中致辭時,向中國當局喊話指出,歷史真相只有一個,抗戰是國民政府蔣中正委員長領導全國軍民艱苦奮鬥的成果。他身為中華民國總統,有責任將這段國家重要歷史清楚的交代,並傳承給後代,不容抹煞。

  • 總統馬英九2日出席「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暨104年軍人節」慶祝活動,頒獎表揚國軍楷模等獲獎人員。(記者簡榮豐攝)

他並表示,大陸當局如果能主動以「面對歷史,實事求是;面對老兵,將心比心」的態度,公開表示「八年抗戰由國民政府領導、中共參與輔助」,既符合歷史,也展現高度,這樣才能獲得海內外華人的肯定。

馬英九再暗批前總統李登輝

馬也暗批前總統李登輝,他說,最近國內關於台灣人的抗日與抗戰有一些討論。馬說,他必須表達態度:絕對尊重不同族群的歷史記憶,也明白在歷史格局之中,人民面對時代與命運,有許多無奈與感傷。

馬表示,台灣多少前輩,前仆後繼,為了反侵略與反殖民付出心血、甚至生命,史實俱在,不容選擇性遺忘,更不能讓子孫不知道這一段歷史。如同于右任先生的詩句:「不容青史盡成灰」,這就是他的基本態度,也是中華民國面對國史應有的態度。而我們講述這段歷史,是為先烈先賢發聲,也讓當代社會對這段重要歷史留下見證,這是我無可迴避的職責。

馬總統表示,今年是抗戰勝利70週年,為了感謝國內外的抗戰前輩,從今年7月起,開始頒發「抗戰勝利紀念章」,到目前為止,已經發送了6653枚,其中大陸地區有705位申請,已經發放了402枚

相關影音

 

 

-----------------

陳偉忠/頒獎給「共匪」

推文到plurk
2015-07-13 06:00
陳偉忠/前國安局特勤組長
今年為抗戰勝利七十週年,國防部一路行來的紀念活動由於本質與深度的膚淺,總讓人啼笑皆非。當中尤讓筆者痛心且還在進行的,就是似驢非馬的對於曾參與抗戰而倖存的官兵頒發復刻抗戰紀念章。
似驢非馬的紀念章
首先,抗戰紀念章的頒發有其時代意義,當時國府為表彰抗戰期間有勳勞的國內軍民與外籍人士,特於抗戰勝利當年國慶日公布《頒給勝利勳章條例》,據龔德柏回憶錄指稱,當時計有九十六人獲此勳章。然而由於僧多粥少,遂於翌年一月修正該條例為《頒給勝利勳獎章條例》,增訂抗戰勝利獎章。然而基於抗戰犧牲者眾,在同年國慶日頒行「抗戰勝利紀念章」,由各界逐級審核呈報核定後頒發。當然不管是勝利勳獎章或是抗戰勝利紀念章,受領者除了榮譽,彰顯的就是時代意涵。
不意國防部今年再以當年抗戰勝利紀念章款式復刻頒發「抗戰勝利紀念章」,並訂定《抗戰勝利紀念章頒給作業規定》,以作為頒發規範,問題是,當時參戰而僥倖至今尚存者,也已多半是耄耋之年,紀念章之有無,對其恐皆是身外之物。況且當年未能申領抗戰勝利紀念章者,必然有其時代因素。國防部本可以紀念抗戰勝利七十週年為名,另行設計紀念章款式,然而捨此不從,除糟蹋了當年已具領抗戰勝利獎章者的榮譽外,更作踐了自己。
其次,國防部訂定的《抗戰勝利紀念章頒給作業規定》,頒給對象規定為三十四年九月三日前入伍參與抗戰之國軍官士兵。在記者會中,人事參謀次長徐衍璞特別補充說明「不管是當年國軍編制內共黨的八路軍、新四軍,或曾實際參與八年抗戰後轉投共軍者,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國防部都從寬認定,願意頒給這座紀念章」。
問題是一九八七年中國軍事科學出版社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一書,言及其八年來「解放國土近一百萬平方公里,人口一.二億,解放區遍布十九個省,我軍則由戰爭開始的五萬餘人,發展到一二○餘萬人,民兵達二六○餘萬人」。抗戰八年其總兵力反增加二十四倍,當時國民政府在淪陷區,曾因任務需要分別成立冀察戰區與魯蘇戰區,但是共軍卻伺機襲擊我敵後部隊。如黃橋事件擊破我八九軍李守維部,李軍長壯烈殉職。並消滅各地民軍,如河北民軍總司令張蔭梧部、山東游擊司令秦啟榮部。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日抗戰行將結束,當夜毛澤東即一連起草了七道命令,兩天內朱德以延安總部總司令名義,發佈七道命令,自此與國府展開了淪陷區的爭奪戰,同時並指示八路軍將領呂正操、張學思等部,進軍東北與蘇軍會合,自此展開國共內戰序幕。
而國防部對於獎章申領以當年九月三日劃出紅線,同時八路軍與新四軍亦可申請,豈不讓人錯愕?況且抗戰時期八路軍與新四軍接受的是中共中央軍委的命令,對於國府的號令節制通常視為馬耳東風,其擅自擴編兵力,國府也無軍籍資料可查,國防部連「八百壯士跳黃河」都沒有辨偽能力,又有何能力去審頒?這親痛仇快的做法,不由得讓筆者推想,是否為少數退將在中國不當言詞「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作開脫之詞,然而現在卻是現役將領?豈不更讓人痛心?
最後,馬總統對因共諜案而遭槍斃的李友邦與其亡妻嚴秀峰頒發抗戰紀念章,並由其家屬領受。筆者認為不妥之處有二。一是國防部訂定的作業規定,書明須本人填具申請表,李友邦與嚴秀峰皆已亡故之人,本就非申領對象,總統縱使執意欲為,國防部主事將領該力陳所非,然而卻是事發之後,當輿論反彈國防部才言遺族可代為申領,這使筆者想到「三千將士齊解甲,更無一人是男兒?」
二是李友邦涉及的共諜案真相?曾永賢《從左到右六十年》所記「中共中央華東局在一九四七年底發出指示,除了要求省工委會加緊活動,逐步展開游擊戰爭之外,還把原本賦予台灣地下黨『迎接解放軍解放台灣』的任務變更為『配合解放軍作戰』」,而李友邦案,就是因為當時保密局破獲台灣省工作委員會蔡孝乾案,再順藤摸瓜牽扯出嚴秀峰,再累及李友邦。李敖出版社《安全局機密文件歷年辦理匪案彙編》一書,其中案情摘要詳列李友邦在獄中與共幹駱耕模相識經過,而二○○五年中共金華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金華市委台灣工作辦公室彙編了《台灣義勇隊在金華》,其中就有駱耕模以「赤誠的愛國主義者︱紀念台灣義勇隊創立人李友邦」為題,鉅細靡遺的敘說在獄中與李友邦結識經過,如何協助其完成台灣義勇隊的籌備工作,如何協助新四軍與日俘的溝通,以及向其透露欲入共黨的意願,更敘說李友邦之死,「他在光復後的台灣,始終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法西斯暴行,堅決抵制他們對台灣義勇隊的滲透與操縱,盡可能掩護我地下黨同志和進步人士,終於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殺害。」
在《李登輝總統訪問錄》中,前總統李登輝也說及「李友邦和他太太李嚴秀峰都是共產黨」,更說道「二二八事件時,李友邦擔任三民主義青年團台灣分團主任,蔣經國來台灣視察時,李友邦想要見他,蔣經國知道李友邦是共產黨,不和他見面。」因而所謂李友邦叛亂案的真偽,由於史料的日漸浮出,馬政府更要審慎因應,豈能以有求必應方式錯亂了史實,更混亂了國家靈魂與軍人武德。

---------------

ffddf  

抗戰勝利 頒紀念章
2015-05-28 03:06:35 聯合報 文/程嘉文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馬總統指示國防部頒贈紀念章給曾參戰的將士,海外與大陸老兵也都可以領取。國防部復刻民國35年的「抗戰勝利紀念章」,每枚都有專屬序號與證書,讓前輩獲得應有榮譽。圖/國防部提供

---------------------------

http://www.bostonglobe.com/news/bigpicture/2015/05/04/berlin-battleground-years-later/4mlsLlkMTZgVagfDcYkbXK/story.html

2015-04-30T140814Z_218390648_GF10000078624_RTRMADP_3_GERMANY-WAR-WIDERIMAGE2015-04-30T140819Z_1092408485_GF10000078626_RTRMADP_3_GERMANY-WAR-WIDERIMAGE2015-04-30T140843Z_1326081086_GF10000078630_RTRMADP_3_GERMANY-WAR-WIDERIMAGE2015-04-30T140904Z_1354339024_GF10000078631_RTRMADP_3_GERMANY-WAR-WIDERIMAGE2015-04-30T140912Z_882698475_GF10000078634_RTRMADP_3_GERMANY-WAlR-WIDERIMAGE2015-04-30T140912Z_882698475_GF10000078634_RTRMADP_3_GERMANY-WAR-WIDERIMAGE2015-04-30T140926Z_1338907930_GF10000078635_RTRMADP_3_GERMANY-WAR-WIDERIMAGE2015-04-30T140926Z_1583514908_GF10000078633_RTRMADP_3_GERMANY-WAR-WIDERIMAGE2015-04-30T140935Z_1483679703_GF10000078638_RTRMADP_3_GERMANY-WAR-WIDERIMAGE

--------------------------------------------------------

phossto.phpphoto.phpphoto.sdasdphpphotoasas.php  

人命熔爐…1個連 10分鐘陣亡
2015-05-02 03:07:00 聯合報 記者陳言喬/專題報導
上海火車站被日軍炸成廢墟,這名在鐵軌上哭泣的嬰兒照刊出後,引起世界關注。 圖/國史館提供
分享
七十年前的今天,已打了近八年的抗日戰爭進入最後一場大型會戰─湘西會戰,雙方投入近卅萬兵力,此役我軍獲勝,殲敵兩萬餘人,自此,我軍從防禦轉為反攻。
從一八七○年後,日本即侵華備戰六十年。戰前日軍與國軍戰力概略是:陸軍三比一,空軍九比一,海軍卅二比一,補充兵五十四比一。
大刀對步槍 草鞋對軍靴
面對一個訓練精良、新式武器完備的日軍,百廢待舉的中國幾乎只能以血肉之軀抵抗,於是出現淞滬會戰上的「大刀對步槍、草鞋對軍靴」恍如不同世紀的戰場。
我軍裝備落後,抗戰初期士兵持大刀對抗日軍機械化部隊。 新華社資料照片
分享
以敵我雙方公布的多場戰役死傷數據,中國是犧牲六、七個國軍士兵,才能換上一個日本兵,甚至要八個以上。
七十年了,已兩個世代,但對耄耋之年的老一輩來說,這場慘烈的戰爭仍是清晰在目。
什麼叫做「一寸山河一寸血」?就是用生命來換取寸土。老兵李昭東回憶:一九三七年八月淞滬會戰開打,他們的團二千多人打到只剩一百多人。陶峙岳的第八師,八千多人三周下來只剩七百人。七十八師在蘊藻濱,十分鐘一個連(一百多人)全部陣亡。
淞滬會戰,國軍投入七十多個師(八十萬人)在上海阻擋日軍。上海寶山區的月浦、吳淞、蘊藻濱、羅店,被形容是「人命大熔爐」,「中國軍隊填進去就熔化了,每天一個師又一個師投入戰場,有的不到三小時就死了一半。」
姚子青營長率五百多人死守寶山縣城,戰到只剩廿多人子彈打光了,與日軍白刃戰,結果全營戰死。
文書、炊事 也提槍上陣
連日軍也稱羅店是「血肉磨坊」。抗日名將黃維(六十七師師長)曾說,「我奉令在羅店死守一周,打到最後,手下三個團長,一個戰死,兩個重傷。師部除了一個電報員,連文書、炊事員都拿槍上陣去了。戰後整編,活著的連一個團都湊不上!」
這一戰 改變了作戰軸線
淞滬會戰是八年抗戰廿二場正面戰場的第一場會戰,在八年的大大小小戰役中,我軍敗多勝少,在開打初期,剛訓練好的二萬五千名基層軍官就折損一半,但我軍的高昂士氣,打破日軍三月亡華美夢,上海四行倉庫八百壯士,更告訴世人「中國不會亡」。
現存九十五歲抗戰老兵祝仁波說,抗戰勝利去南京接收日軍的電台,發現日軍已有雷達,他激動地掉淚:「能擊敗日軍,多麼不容易啊!」
八年抗戰,中國官兵傷亡三百三十多萬人(二百六十八名將領陣亡),近千萬平民被殺害,軍民受傷二千萬,財產損失更難以計數。
圖/聯合報提供

-----------------
台灣軍魂何時安歇?

推文到plurk
2015-08-09 06:00
◎ 謝德謙
八月二日,筆者參加墾丁潮音寺日人終戰七十週年暨巴士海峽戰歿者慰靈祭。是日,逾百位日人與會,包括交流協會台北辦事處長。他們從日本邀來高僧誦經,不只在潮音寺,還前往核三廠出海口面巴士海峽處;在此,並加上空手道儀式,且由參加者獻祭菊花。日人對於戰歿者的追悼令人印象深刻。
不只來台灣,日人也前往太平洋各戰場追悼戰歿者。反觀,二戰中台灣人的日本軍人、軍屬逾廿萬,戰歿逾三萬卻少人聞問,更甭提參加支那抗日軍者。此外,從清國的太平天國平亂、大東亞戰爭、蔣毛內戰到八二三砲戰等,台灣人的戰歿者皆未獲關懷。唯一例外是許昭榮先生創辦的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然而,美國有阿靈頓國家公墓和各種戰爭紀念碑、日本有靖國神社、蔣匪集團也有忠烈祠、國軍公墓紀念戰歿者,試問,台灣呢?
去年是歐洲人所謂的大戰(The Great War,一次大戰)百年。當時,大英帝國的五個自治領加拿大、紐芬蘭、澳洲、紐西蘭、南非都派人參戰,且多屬自願;除南非外,男性參戰比率都達約廿%。隨著戰事延續與成批的年輕人戰歿(除南非外,戰歿者比率都達約十%),他們都要求對其行動能更自主;之後,更要求對其命運掌握更多。退伍者更發覺,替英國打仗反而讓他們愈覺遠離英國。因為,他們發現英國對其原生地漠不關心,自己更可以比英軍勇敢或是更有能力的殺敵,獨立意識遂愈形強化。
因此,歷史學家將一次大戰視為各自治領的獨立戰爭。且這還包括他們的立國神話形成。對於我們台灣人而言,除了前述戰爭外,我們「三年一反,五年一亂」的抗清革命四十餘次,遠勝於支那人的幾乎不抗清。對於抗日我們也遠比支那人勇敢,光乙未之役在不到半年內戰死者即佔人口的○.五四%,約當支那八年抗日的戰歿者比率。
筆者認為,數百年來台灣人替別人犧牲卻乏人聞問,著實可悲。我們必須在台灣主體意識之下打上一仗,才能找到自己,建立獨立國家。同時,唯有在獨立之後建立台灣的國家神廟,台灣軍魂才得安歇!
(作者為IFJ《國際記者聯盟》暨台灣記協會員)
---------------------

台灣人守護土地精神不應被隱沒----台灣新竹北埔的濟化宮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2,300萬台灣人繳稅供應的政府,目前掛名為「中華民國」,不論執政者為中國國民黨還是台灣土生土長的民主進步黨,只要一上任,都還視祭祀從中國搬來的「忠烈祠」為正統,而視曾為台灣土地與人民犧牲生命的「台籍日本兵」為畏途。
戰爭的殘酷,誰都不想經歷。然而,台灣人對於70多年前太平洋戰爭的自我角色與後世的紀念,因為外來蔣氏政權到來而變得模糊或是混淆。甚至當2016年蔡英文總統出席由民間社團主辦的「紀念台籍老兵」活動,表示「政府會支持台灣兵歷史正義的追求,也代表政府向這群台灣兵致敬與致歉。」之際,隨後中國的國台辦發言人還發出嚴正聲名嚇阻台灣人:「任何堅持台獨史觀、枉顧歷史事實、企圖美化日本對台灣殖民統治、企圖為日本軍國主義者侵略罪行辯解的言論,都必將遭到兩岸同胞的一致譴責。」然而,中國共產黨政府不曾檢討自己為了保住共產黨政權而殺死、餓死了自己數千萬的同胞而感到愧疚。
曾經,台灣人被日本政府徵召,據日本官方統計有20萬7,000餘人投入戰爭,戰亡或失蹤者超過3萬人還有15,000多名台灣青年被逃難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徵召投入在中國土地上的國共內戰,死亡者眾,存活者甚至被編為共軍而加入韓戰;錯亂的年代,在不同的地域,有著許許多多台灣人為土地為心愛的家人不變的守護,他們的名字與歷史,隨著政權更替與家屬凋零,被世人遺忘著…
台灣新竹北埔的濟化宮。圖/周倪安提供
許多台灣人不知道,在台灣新竹北埔的濟化宮,祭祀著參與太平洋戰爭戰死的27,593名台灣籍日本兵。自1982年戒嚴時期,從靖國神社分靈回台祭祀,迄今已有35個年頭,孤伶伶的35寒暑,中華民國政府視之為「敵軍」而未曾聞問。深深期盼蔡總統能夠說到做到,挹注更多的人力與經費,關注這段台灣人真實卻被刻意隱沒的歷史,讓這些曾為土地付出生命的台灣人不再當孤魂飄泊。

2017-11-02_0814272017-11-02_0815231509084865  


「親日臺灣」是理所當然的嗎?若林正丈看臺灣的兩個「戰後七十年」
2015-09-24
作者:若林正丈(早稻田大學政治経済学術院教授)
本文原文刊載在日本外務省發行的《外交》雜誌第 32 號,2015 年 7 月發行,標題為〈異なる歴史観が混在する「親日」台湾の諸相〉(有著迥異史觀的「親日」台灣)。本文的中文版刊載與翻譯已徵得原文作者若林正丈老師、與《外交》雜誌總編輯中村起一郎先生的同意。譯者為臺大政治所碩士生林彥瑜。日文版原稿請參考 https://goo.gl/FZ0nHl,本文亦刊登於想想論壇。
「抗日戰爭勝利 70 週年」與「臺北大空襲70週年」
2015 年的臺灣,進行著兩種「70 週年」的紀念活動。
一種是由政府(現在的執政黨中國國民黨)盛大進行的一連串「抗日戰爭勝利 70 週年」活動,密集舉辦了軍力展示、發行紀念郵票、攝影展、大規模國際研討會等等活動。7 月 4 日在新竹軍事基地所舉辦的軍力展示演習中,可以看見參加抗日戰爭的老兵穿著當年軍服的樣子,也展示了抗日戰爭期間,有著勇猛名字的「飛虎隊」圖案被彩繪在空軍 F16 戰機上,等等的表演
原本,在戰鬥機上面也畫了被擊落的日本軍戰鬥機數量的日本國旗,但因為日本政府對此表達關切,而被擦掉了。[1]同時,國民黨內定的總統候選人(7月19日於國民黨黨代表大會決定)洪秀柱的激進中國政策發言受到極大關注,所以對於此事(戰鬥機彩繪)民間的反應並沒有非常大。
另一種是由民間團體「台灣教授協會」主辦的「台北大空襲資料特別展」(會場為臺北二二八紀念館)以及系列座談會活動。這是為了喚起 1945 年 5 月 31 日被美軍轟炸的臺北空襲[2]記憶,也是該協會從去年就開始舉辦的「太平洋戰爭 in 台灣 終戰七十週年紀念」的系列活動之一。展示資料是以臺灣學者從美國國家檔案局入手的、一千張左右的照片為主。關於美軍的臺灣空襲,去年(2014)10 月也舉辦了「岡山大空襲紀念祭」活動。[3]這個活動不能說是被盛大舉辦,在媒體上的能見度也很低。但是,因為台灣教授協會是臺灣民族主義者系統裡有力的意見團體之一,在社群網站上有獲得一定的注意。
「抗戰」和「終戰」這兩個「70週年」的紀念活動背後,有著兩種迥異的對待日本的戰爭態度、迥異的日本經驗、以及奠基在該日本經驗之上的日本觀,這些紀念活動的舉行,顯示出在現代臺灣,存在著這兩種日本觀既共存、又相互競爭與對抗的狀況。在理解臺灣的「日本觀」與「歷史問題」的時候,這又顯現出日臺關係具有著怎樣的結構?雖然筆者準備不足、學界的積累也稱不上豐富,仍試圖藉由本文,處理這個問題。
回顧七十年前,被日本殖民統治半世紀到 1945 年的臺灣社會,被對日戰勝國中華民國政府統治,戰後臺灣,就是從這樣的結構開始的。臺灣社會的大多數是,在日本統治下被稱呼為「本島人」的漢人居民、與被稱為「高砂族」的山地原住民族,並依據中華民國戶籍法給予這些人臺灣省籍,被稱為「本省人」(人口約 600 萬)。
另一方面,與中國共產黨的內戰導致 1949 年前後有一百萬餘人的「外省人」來到臺灣,從中國國民黨的重要人物開始,新的統治菁英階級有一大半都是這些大陸出身者。若就與日本的關係而言,這樣的結構乃是:剛脫離日本殖民統治的、具有被日本殖民經驗的大多數人,被剛與敵國日本戰鬥結束、具有被日本侵略經驗的外省人菁英階級所統治
兩種日本經驗以及因此而生的日本觀,並非對等的存在。以 1947 年二二八事件的鎮壓以及40年代末期以降的「白色恐怖」為人所知的、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政治威權體制下,後者的日本觀具有霸權地位,前者則被禁止在公共場合發言。依據臺灣的人類學者黃智慧的調查,到 1980 年代為止,在臺灣的著作、雜誌報導等刊登的日本論,多為外省人文化菁英所寫。[4]另一方面,在戰後出生的本省人子女,被擴大中的學校教育體系、以及媒體力量灌輸了以中國國民黨官定中國民族主義為基礎的「中國性」
但是,儘管如此,我們並不能認為,以「被殖民經驗為基礎的本省人日本觀」在「國民黨的『抗戰八年』口號下被正統化的日本觀」裡面有順利地被整合進去(引號與粗體為譯者所加)。為什麼?
臺灣的歷史學者周婉窈指出,可能是因為本省人的「絕對多數的力量(sheer number)」。
戰後 1940、50 年代的臺灣社會中堅份子是「戰中世代」以上(1930 年代初期以前出生)的本省人。這些人多為曾經因為脫離日本統治並「光復」(回歸祖國)而一度歡天喜地,卻面臨了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因而對「中華民國」產生違和感。
「正經地說日語是在終戰後(日本語を本気で話す終戦後)」──是這個世代某些臺灣人所創的話語,同樣的,他們被迫具有比較日本殖民統治與戰後中華民國統治的視角,甚至可以擁有一個可能具有霸權地位的、與被侵略者的日本經驗相對的視點。[5]
但是,他們經歷了二二八事件等與政治相關的強烈恐懼感,上述所說的「比較統治者學」的觀點,只能在非中華民國「國語」的母語(福佬話、客家話等等)的各種小親密圈裡私密談論而已,而且他們也會因為考慮這些話萬一被小孩聽到,小孩可能會在學校講出來而招致政治災難,所以即便是在小孩面前,也不敢說這些話。周婉窈敘述,在小學時期,偶然在爸爸和鄰居的對話裡聽到「反攻大陸是不可能的」時非常震撼。[6]
- http://www.hi-on.org.tw/bulletins.jsp?b_ID=64113。采用公有领域授权,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一九五零年代在臺灣臺東綠島上的「消滅萬惡共匪」標語 Slogan “Eliminate the Extremely Evil Chinese Communists” on Lyudao (GreenIsland) of Taiwan in 1950s”,作者未知 – http://www.hi-on.org.tw/bulletins.jsp?b_ID=64113。采用公有领域授权,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但是,與這種國民黨政權官定中國民族主義不同的看法[7],在人口上佔「絕對多數」的本省人家庭中,透過「小孩看著父母的背影而長大」式的溝通,也傳給了受「中國化」教育的子女。依據周婉窈所言,「在小孩之間常常吵到『誰打敗了日本』這個問題。一派認為是美國原子彈造成的,另一派主張是中國八年抗戰的成果」。顯然,前者是周婉窈父親世代的看法,後者是國民黨教育的結果
在這樣的狀況下,即便是在國民黨一黨獨大體制下的臺灣社會裡,也有著可謂相反的日本觀,「一個在檯面上、一個在檯面下,在時光流轉之中相互較量著」。[8] 在親密圈談話中被壓抑的被殖民者日本經驗,可以說是作為本省人的「絕對多數力量」,而把官定的中國民族主義日本觀相對化。
為何「歷史問題」很難在日臺關係中被「檯面化」?
與現今的日中關係與日韓關係相比,日臺關係之中,較少出現被政治化的、過去的殖民地支配以及與戰爭相關的各種問題、也不常登上政治和輿論的舞台,這樣的狀況。也就是說,臺灣存在著「歷史問題」很難被「檯面化(日文原文為「前景化」)」的問題。
這很奇妙。如同前述,因為戰後臺灣是「有被殖民經驗的社會」與「有被侵略經驗的國家」二者的組合,東西冷戰體制的崩解,解除了對日歷史問題的禁忌,若產生許多問題,其實也不奇怪。但是,後來的發展並非如此。雖然日臺之間並非不存在「歷史問題」、也不是因為日本方面沒有應對上的問題,[9] 卻不像日中和日韓那樣的「檯面化」。為什麼呢?
大致可以歸納出三個原因:
第一,是安保因素。
對在 1970 年代退出聯合國並與大國斷交、成為「非承認國」之一的臺灣安全保障來說,最大的外部依靠就是美國國內法《台灣關係法》所訂的安保承諾,以及日美安保體制中對中國的牽制力。在這樣的狀況下,對臺灣而言,只要不指望放棄事實上的獨立,對日關係的過度惡化,是對自己而言也好、對美國的顧慮也好,都必須避免的選項。
第二,是臺灣民族主義的性格。
台灣政治的意識形態構造中,日本問題是臺灣民族主義與中國民族主義對抗下,次要的對立結構。這樣的對抗結構中,如同前節所述,就算是國民黨一黨獨裁時代,被殖民與被侵略的日本觀的相互較量也默默存在著。在建構民族主義團體的認同時,與「他者」的對峙是對該團體而言很重要的。對殖民時期的本島人民族主義來說,「日本」毫無疑問的是這樣的重要「他者」。
但是,對現在的臺灣民族主義而言,重要的「他者」無疑是「中國」。在戰後史之中,這個「中國」首先是「中華民國」,然後在近年漸漸轉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10]
對臺灣民族主義而言,臺灣政治上存在著的一個脈絡是,新「他者」的登場,在政治意識形態上壓抑了「被侵略」日本觀的進一步激烈化。而且,日本這個已經從「他者」這個位置離開的國家,作為一個面臨著發達經濟中各種課題的「課題先進國」,日本也成為了面臨同樣問題的臺灣社會在反思自身時的一個參考標準。
第三個因素是選舉──尤其是總統選舉。
“Taiwan320ProtestRichy02”,作者Original uploader was Richy at zh.wikipedia – Transferred from zh.wikipedia; transferred to Commons by User:Pbdragonwang using CommonsHelper.。採用CC BY-SA 3.0授權,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台灣民族主義 vs 中國民族主義」這樣的、兩種民族主義的對立/對抗,當然具有分裂政治共同體的力量,但是臺灣的「中華民國」保持實質獨立作為一個最底限的共識,這兩種民族主義雖然競爭著、也共存著。總統選舉為全國單一選區,兩種民族主義的對抗很容易把「中國政策」檯面化成一個光譜(日文原文為「軸」)的對立。
但是,因為中間選民很多,如果不把中間選民的選票向光譜兩側延伸,當選就有危險。現任總統馬英九就是呈現出這樣想法的候選人。雖然馬英九被認為是國民黨教育下的優等生外省人,過去的發言也是「八年抗戰」式的典型日本觀持有者,但是在 2008 年的選舉中,被認為是「反日」的東西被理解成不利於選舉,發言(或表演)稱許了在過去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所建設的嘉南大圳設計者、在南部農村被尊敬的日本人技師八田與一,表示自己也是「知日派」、「友日派」。[11]
「親日臺灣」是理所當然的嗎?
常有人說「臺灣親日」。的確有民調數字顯示日臺國民相互抱有好感,[12] 在災害時的互相援助的密度(1999 年台灣中部大地震、2011 年東日本大震災、2015 年台灣新北市大量燒傷事件等)上也看得出來。
但是,「親日臺灣」的印象和「反日中國」「反日韓國」並列,這樣的言論在日本被流傳、消費,這個面向也難以忽視。可以說是在近年的日臺關係之中,由於「歷史問題」沒有被檯面化,也助長了這樣的言論。
可是,如同目前我們所看到的,關於日臺之間的「歷史問題」很難被檯面化這件事,從臺灣所處的國際政治地理位置所導致的臺灣的「脆弱」、及臺灣內部的政治意識型態的相互牽制狀況來看,也存在著日本正在「間接受益」的事實。
但是,此種狀況的條件也可能變化。中國在近年利用對臺灣經濟界與執政黨的滲透,不只領土問題,在「歷史問題」也希望臺灣與中國同調,這樣的動向日益強化,依據 2016 年的總統競選活動的進行方式,可能增加對日本的嚴厲言論,並不排除依場合擴大與中國同調的勢力這樣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在日本,「臺灣是親日的」這樣的言論,常與過去日本殖民地統治肯定論連結在一起,在此狀況下很容易有著「日本在過去做了好事,所以現在的臺灣親日是理所當然的」的含意。即便是在日臺關係的「歷史問題」檯面化一事上態度消極、甚至反對的臺灣民族主義者,也不見得和這樣的看法持相同論調。
事實上,在前述的「台灣教授協會」之中,也有認為日本教科書中關於臺灣殖民統治的敘述必須更豐富才對的意見。[13]另外,今年是臺灣南部玉井發生居民反抗、對此日本政府過度鎮壓的事件(「噍吧哖事件」)的一百週年,在八月臺南市也預計舉行紀念活動。[14] 過去的殖民地統治與戰爭連帶發生的國家暴行,在「親日的」臺灣,也並不會自動被遺忘的。
即使是在個人的朋友關係裡,若把朋友對自己的好意當作理所當然,朋友早晚都會離開的吧。在日臺關係之中,政治上也好、日常交流也好,都不應該把臺灣對日本的好感當作理所當然。朋友關係要長久,就得謹慎守護、培養之。現在良好的日臺關係,亦是如此。
「親日臺灣」是理所當然的嗎?若林正丈看臺灣的兩個「戰後七十年」 | 故事 StoryStudio https://storystudio.tw/?p=81681


二戰戰火延續到台灣法庭!屏東縣恆春鎮潮音寺.jpg
法操司想傳媒 /  2019年12月12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台灣作為日本「不沉的航空母艦」,台灣島本身在日本的軍事計畫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此台灣許多重要機關、基地都曾遭受美軍劇烈空襲,台灣周圍海域也發生過大大小小的海戰。二戰後期,許多台灣人(包含原住民)被徵召入伍變成日本兵投入戰爭,台灣人、台灣島都確確實實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除了歷史記錄,台灣也留下許多和二戰相關的遺跡和建築,甚至二戰戰火的影響仍延續到21世紀的台灣法庭上,就是本次要為大家介紹位於國境之南的屏東恆春潮音寺所衍生的產權爭議,一起來看看吧!
太平洋戰爭
二戰期間日本不斷透過運輸艦運送大批軍力投入菲律賓和印尼戰場,美軍則在巴士海峽襲擊運輸艦和戰艦,巴士海峽一時間變成「魔鬼海峽」、「運輸船墳場」,時常有陣亡的軍人遺體漂向恆春,粗估總共有近10萬人。
1944年8月19日,日本的運輸艦玉津丸載著部隊和船員近5000人前往菲律賓馬尼拉,途經巴士海峽時被美軍棘白鯧號潛艇擊沉,船上韓籍、日籍軍人幾乎全數罹難,僅不到百人生還,當時23歲的日籍軍人中嶋秀次和多名戰友在海上漂流數日,最後只有中嶋秀次被貓鼻頭居民救起。
建寺慰靈
多年後中嶋秀次仍然無法忘記當年同袍在身邊一個個死去的情景,也不時夢見他們。不忍同袍亡魂無處安息,中嶋秀次自己捐出數千萬日幣,同時向遺族募款,1981年終於在當年被救上岸的地方附近建造了潮音寺,祭祀在玉津丸事件中罹難的軍人。
由於購買當時法規規定農地不能分割過戶,潮音寺的土地一直登記在原所有人鄭永烈名下,後由鄭永烈的繼承人鄭清炎繼承。但民國89年農地已可辦理分割登記後,鄭清炎為避免遭請求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分別在民國94年到98年間將潮音寺的土地分割賣給第三人,導致潮音寺一度面臨拆遷的命運,為此中嶋秀次親自到台灣打官司。所幸經屏東地方法院認定中嶋秀次與鄭永烈的買賣契約有效、鄭清炎和第三人的買賣是通謀虛偽交易無效,一審判中嶋秀次勝訴,雙方最後在二審程序中和解,潮音寺得以繼續保存下來。
軍國主義興起的日本發動侵略,進而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當時是日本的殖民地,沒辦法決定自己的未來,只能任人宰割。台灣經歷慘烈的太平洋戰爭,許多台灣人都身死南洋或是遭盟軍轟炸身亡,任由戰爭摧殘。只有夠強大,才能有真正的和平,台灣一定要謹記此事,走向正確的道路。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自由廣場》台灣多少潮音寺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100 年訴字第 520 號民事判決
更多思想坦克文章
走過二戰的美麗之島—謹以此文紀念在二戰犧牲的台灣人
台灣在國際法上地位和二戰後地緣政治的裂解契機
 

二戰戰火延續到台灣法庭!屏東縣恆春鎮潮音寺.jpg
法操司想傳媒 /  2019年12月12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台灣作為日本「不沉的航空母艦」,台灣島本身在日本的軍事計畫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此台灣許多重要機關、基地都曾遭受美軍劇烈空襲,台灣周圍海域也發生過大大小小的海戰。二戰後期,許多台灣人(包含原住民)被徵召入伍變成日本兵投入戰爭,台灣人、台灣島都確確實實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除了歷史記錄,台灣也留下許多和二戰相關的遺跡和建築,甚至二戰戰火的影響仍延續到21世紀的台灣法庭上,就是本次要為大家介紹位於國境之南的屏東恆春潮音寺所衍生的產權爭議,一起來看看吧!
太平洋戰爭
二戰期間日本不斷透過運輸艦運送大批軍力投入菲律賓和印尼戰場,美軍則在巴士海峽襲擊運輸艦和戰艦,巴士海峽一時間變成「魔鬼海峽」、「運輸船墳場」,時常有陣亡的軍人遺體漂向恆春,粗估總共有近10萬人。
1944年8月19日,日本的運輸艦玉津丸載著部隊和船員近5000人前往菲律賓馬尼拉,途經巴士海峽時被美軍棘白鯧號潛艇擊沉,船上韓籍、日籍軍人幾乎全數罹難,僅不到百人生還,當時23歲的日籍軍人中嶋秀次和多名戰友在海上漂流數日,最後只有中嶋秀次被貓鼻頭居民救起。
建寺慰靈
多年後中嶋秀次仍然無法忘記當年同袍在身邊一個個死去的情景,也不時夢見他們。不忍同袍亡魂無處安息,中嶋秀次自己捐出數千萬日幣,同時向遺族募款,1981年終於在當年被救上岸的地方附近建造了潮音寺,祭祀在玉津丸事件中罹難的軍人。
由於購買當時法規規定農地不能分割過戶,潮音寺的土地一直登記在原所有人鄭永烈名下,後由鄭永烈的繼承人鄭清炎繼承。但民國89年農地已可辦理分割登記後,鄭清炎為避免遭請求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分別在民國94年到98年間將潮音寺的土地分割賣給第三人,導致潮音寺一度面臨拆遷的命運,為此中嶋秀次親自到台灣打官司。所幸經屏東地方法院認定中嶋秀次與鄭永烈的買賣契約有效、鄭清炎和第三人的買賣是通謀虛偽交易無效,一審判中嶋秀次勝訴,雙方最後在二審程序中和解,潮音寺得以繼續保存下來。
軍國主義興起的日本發動侵略,進而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當時是日本的殖民地,沒辦法決定自己的未來,只能任人宰割。台灣經歷慘烈的太平洋戰爭,許多台灣人都身死南洋或是遭盟軍轟炸身亡,任由戰爭摧殘。只有夠強大,才能有真正的和平,台灣一定要謹記此事,走向正確的道路。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自由廣場》台灣多少潮音寺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100 年訴字第 520 號民事判決
更多思想坦克文章
走過二戰的美麗之島—謹以此文紀念在二戰犧牲的台灣人
台灣在國際法上地位和二戰後地緣政治的裂解契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