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大立光都為此頭疼,家族企業接班要怎麼避開地雷區? http://tinyurl.com/yytwf35g
觀念平台-啟動家業傳承,不可不知道的四大傳承工具 - 財經要聞 - 工商時報 http://tinyurl.com/y4hokjv6
對於一家公司來說,有什麼事情比貨出的去,錢進得來,公司發大財來得重要?我想會是如何讓企業能夠永續經營、基業長青了!根據統計,2014年我國1,500餘家上市櫃公司中,有74%的公司是由家族所經營及控制,可見家族企業對於我國的經濟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但參考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的統計,2018年有54%的台灣家族企業計劃將經營權和所有權股權一起交棒給下一代,且在面對接班規劃的準備方面,僅有6%的家族企業表示具備健全、有書面文件記載且已傳達接班安排計畫,此比例完全低於全球平均的15%。由此可見,家族企業主在為台灣拚經濟時,似乎沒有注意到企業的接班與股權傳承對於企業的永續經營與基業長青有何等重要
然而在我國以家族企業作為經濟基石的商業社會,若未妥善規劃企業的接班與股權的傳承,在代際傳承時即有可能發生經營權爭奪、資產分化、持股分化、企業經濟規模下降與資本弱化等問題。這些問題甚至可能讓企業逐漸喪失競爭力進而影響到台灣的經濟發展。因此,在企業的經營上家族企業主除了思考如何讓貨出得去、錢進得來,公司發大財之外,也必須要即早審慎思考與規劃,企業接班與股權傳承事宜。以下即介紹目前實務上家族企業主在傳承家族股時,經常使用的四種傳承工具:
財團法人(基金會)
台灣有許多家族企業主利用設立財團法人,將股權贈與給財團法人,透過財團法人的董事會掌控家族企業的股權。一方面除了能讓家族成員透過財團法人響應公益慈善,提升家族聲譽之外,也可以此作為避免因為繼承而導致股權分散的方式。
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
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是2015年增訂於我國公司法中的公司組織型態,家族企業主可透過設立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規劃彈性的股權結構(特定事項否決權特別股、複數表決權股)並可限制股份的自由轉讓,藉此達到家族對於企業的控制,也可同時保持家族集團企業的股權不外流。另外,在國外有許多家族企業主,會在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的傳承架構下,再搭配家族憲法或信託的方式,妥善規劃家族傳承事務。
境內/境外信託
現今亦有許多家族企業主會透過信託的方式,安排家族資產的分配與傳承。在信託的架構下,家族企業主(委託人)可以為其家族成員、親屬,乃至於自身之利益,將其股權、不動產或金錢等重要財產,利用信託架構之設計,在特定框架中交付受託人管理,以保障家族成員、親屬或自身之生活。因此,家族企業的企業主可透過信託的規劃設計,將其所持有的股權交付予受託人設立信託,並將股份的表決權保留給特定的家族成員或家族的委員會行使,一方面可以讓家族後代子孫享有信託受益權外,也同時能防止家族企業的股權會因為家族成員的死亡或其他不可預見的情形導致企業股權的分散。
公益信託
許多家族企業即是藉由公益信託的方式,由家族成員將家族企業股份捐贈給公益信託的受託人,一方面藉由信託股權所獲配的股息股利參與公益活動,以回饋社會的方式提升企業的形象,另一方面也藉由公益信託的架構將家族企業股權鎖在公益信託中,使家族得以長期保持有家族企業的所有權。
必須要特別注意的是,以上的各種傳承工具皆各有其利弊,家族企業主在選擇傳承工具時,必須考量家族企業的產業屬性、企業體質、後代家族成員是否有接班意願等因素。但無論如何,如何讓家族企業能夠永續經營,基業長青,是家族企業主們必須提早審慎思考及規劃的事情。觀念平台-啟動家業傳承,不可不知道的四大傳承工具 - 財經要聞 - 工商時報 http://tinyurl.com/y4hokjv6
行庫動態:中信銀推「家族傳承信託」,解決財富傳承難題
tw.stock.yahoo.com查看原始檔
【財訊快報/許展溢】台灣高資產客群財富報告顯示,因財富傳承議題逐漸受到重視,信託規劃近年已成為台灣高資產客群運用於傳承的工具之一。中信金(2891)旗下中信銀行表示,很多客戶面對財富傳承都有許多擔憂的情況,因此推出「家族傳承信託」,要協助民眾解決相關難題。
中信銀進一步說明,這些擔憂包括「希望事業與資產由特定子女繼承,卻在身後引起財產紛爭」、「股權移轉後,子女任意處分,造成股權外流影響經營權」、「子女過早取得財富,卻未具成熟的理財能力」、「子女因婚姻,發生非預期的家庭財富重新分配」等。
中信銀認為,面對高齡少子化衝擊,上一代辛苦累積的財富會集中傳承在少數子女,如何確保下一代能妥善運用財富並珍惜資源,是每位父母需面對的課題,因此將運用「家族傳承信託」,不僅讓財富確實傳承後代,也能兼顧穩固企業股權的規劃目標。
中信銀指出,「家族傳承信託」能依每個家庭不同的核心資產(如金錢、股票或不動產),以及委託人欲傳承之時點(含生前贈與或身後繼承),考量家庭成員生涯階段,提供最適切的信託方案。另針對持有多元化家庭資產、家庭成員較多的個案,也可量身打造信託計畫如「金錢、保險金暨遺產信託」,建立跨越生命週期的信託傳承平臺。
另外,許多企業主關心「股權傳承」,中信銀則建議,可透過「閉鎖性公司」結合股權控管信託機制,藉由「閉鎖性公司」章程約定,讓股權僅能在家族成員間轉讓或繼承,再由「閉鎖性公司」所持有的家族公司股票交付信託,並由受託人依信託契約執行相關股權決策,確保家族股權不外流。
不過,最後中信銀也提醒,財富傳承的型態可能影響子女價值觀,許多父母在規劃傳承時,僅關心如何透過理財工具將資產移轉,以及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稅務成本,卻忽略傳承後的財產管理,子女可能沒有足夠的理財能力,或外在因素如不當借貸、遭詐騙,都會產生預期外風險。更強調,透過信託機制「權利分離」及「專款專用」,可讓財富傳承找到平衡點。
家族企業公司治理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V34rtc
家族企業接班 /台灣比大陸和香港老化,企業平均年齡為30年,企業控制人平均61歲,接班問題最為迫切/僅5%的台灣家族企業有具體的接班計畫/台灣比大陸和香港老化,企業平均年齡為30年,企業控制人平均61歲,接班問題最為迫切/女性接班機會大/有70%家族企業考慮由女性擔任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GfB6qA
誰說富不過三代?家族企業/「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富豪,正以不斷累積資本的方式(所謂資本最主要是土地),再輔以豐富的政商關係,改變現行的遊戲規則,使資本在一夕之間壯大好幾倍,相較窮人領的固定死薪水,使得全球財富更趨集中化+富人大約能遺留約7成的財富給下一代,無論第二代或第三代沒啥創新能力,僅守成就好,到了第三代,還是能擁有第一代近五成的資產,到了第四代也還有三成多,完成打破世俗「富不過三代」的既定印象。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Bc9yTN
--------------------------
成功率4成 中小企接班隱憂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交棒進度常被市場關切檢視,但台灣不只大企業面臨接班挑戰,中小企業接班也有隱憂,中小企業總會指出,800多萬國人在中小企業任職,中小企業傳承順不順利,也是另類的國安問題。
台灣130萬餘家中小企業,其中23.52%經營超過20年,25.17%介於10至20年,多數企業經營者年逾65歲,近半數中小企業正面臨或即將面臨交棒與接班的傳承難題。
中小企業總會主任王怡雯指出,國內中小企業的企業主不僅年齡高,最新調查顯示未有明確接班規畫的中小企業多達六成,高於2009年調查的四成;中小企業總會研究發現,國內中小企業接班所需時間最長為15年,且接班成功機率僅40%。
政大企管系教授司徒達賢指出,台灣的家族企業發展歷史久遠,家族企業發展攸關我國國家整體產業的競爭力與永續性。
司徒達賢指出,現代創業家,如果認為家族成員參與經營或治理有助於企業的長期發展,應及早考慮建立完善的交棒與接班制度。
華陽創投集團董事長王韋中說,企業主若考慮讓下一代接棒,當企業主最大的孩子還在唸國中時,就應該開始思考規劃,若交棒腳步太慢,恐讓企業失去競爭力。
王韋中指出,我國中小企業薪資普遍偏低,且加薪幅度小,而近年來被廣大勞工關心的低薪問題,其實和中小企業轉型慢,也有一定的關係。
隨著「二代接班」問題逐漸浮上檯面,坊間關於二代接班的研習課程也愈來愈多,Uknowiknow你知我知好學網營運長林才越說,市場上這樣的需求愈來愈多,除年輕一輩需要知道如何接班,傳承的那一方,更迫切想要了解該如何交棒。
「投資二代接班的公司」也成為近來投資市場的一股新風潮,王韋中分析,二代接班的公司,宛如在老企業穩健的基底下繼續往上蓋大樓,潛力十足,是被投資人看好的主要原因。
--------------------------------------
國內中小企業接班所需時間最長為15年,且接班成功機率僅40%/台灣130萬餘家中小企業,其中23.52%經營超過20年,25.17%介於10至20年,多數企業經營者年逾65歲/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7BpNL8
家族企業接班 /正新董座夫婦贈2子9萬張股票/台灣比大陸和香港老化,企業平均年齡為30年,企業控制人平均61歲,接班問題最為迫切/僅5%的台灣家族企業有具體的接班計畫/台灣比大陸和香港老化,企業平均年齡為30年,企業控制人平均61歲,接班問題最為迫切/女性接班機會大/有70%家族企業考慮由女性擔任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GfB6qA
誰說富不過三代?家族企業/「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富豪,正以不斷累積資本的方式(所謂資本最主要是土地),再輔以豐富的政商關係,改變現行的遊戲規則,使資本在一夕之間壯大好幾倍,相較窮人領的固定死薪水,使得全球財富更趨集中化+富人大約能遺留約7成的財富給下一代,無論第二代或第三代沒啥創新能力,僅守成就好,到了第三代,還是能擁有第一代近五成的資產,到了第四代也還有三成多,完成打破世俗「富不過三代」的既定印象。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Bc9yTN
企業家族接班不順 台灣產業重大損失
tw.news.yahoo.com查看原始檔
工商時報【陳碧芬╱台北報導】
企業家族繼承或家族企業接班,台灣相較全球明顯不順,導致公司股權因繼承而被分散,多位學者專家昨(14)日表示,這已威脅到台灣股市的結構。全球品牌管理協會理事長陳春山指出,接班問題非常難解,「家族要留住股權,並確保集中度」,是接班過程中最重要的關鍵,否則肯定會成為大麻煩。
瀛睿法律事務所律師簡榮宗也表示,台灣家族企業只有5%明列接班計畫,低於全球的16%;而實際數據看台灣中小企業平均壽命約13年,日本卻能長達30年,多數起因於台灣企業無法好好接班,提早結束企業經營。另從調查中也看到家族企業傳承前後的5年期間,公司股票市值平均跌幅56%,且後代接班後也看不到明顯起色,實在令人擔憂。
中華談判管理學會攜手台大國際企業系、家業長青學會、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並邀請中華家族傳承發展協會參與,昨天共同舉辦「家業傳承與企業轉型經營」研討會。
逢甲大學講座教授佘日新說,大陸東莞的台商從極盛時期1萬多家,現在真正有經營運作只剩2000多家,許多都是家族繼承出了問題,最後決定出售而被紅色資本買走,「就產業角度看,企業家族繼承問題,已嚴重威脅台灣在國際供應鏈的生存」;而因接班不順出現60%的企業價值損失,其實更是整個台灣產業的損失。
繼承過程經常因下一代人數多,易發生股權分割而分散,勤業眾信會計師指出,信託、成立國內控股公司或閉鎖性公司是現在許多家族企業第一代用於保護股權集中的對策,其中亦涉及稅務規劃,愈早啟動愈能安心交棒。
富不過三代?遍訪1452個華人家族,企業長青秘訣是不做這件事!
近日有一本企管夯書問世,出版才一個月,就在博客來網路書店即時排行榜衝上前四名,並趕著三刷。為何大家搶著看?原來,這本《戰勝黑天鵝──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探討的是東西方家族企業的長青秘訣。究竟這本書如何端出解方、打破華人「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近年來家族企業傳承成為顯學,《財富》(Fortune)指出,世界500強的企業中,有高達三分之一以上是家族控制。
然而,在全球家族企業的平均壽命,大約只有不到25年,家族企業中只有1/3能夠傳承到第二代,而僅僅不到10%能夠傳承到第三代,淘汰率高達90%。
比較中西方的家族,可以明顯看到西方許多富有家族能夠「富過三代」甚至達到「千年企業」,而東方(華人)家族常常富不過三代,為什麼?
一本新書給出了答案。由義守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李建興、香港恆生大學客座教授羅立群、李建興教授家族傳承研究室研究員鄧小燕共同著作的《戰勝黑天鵝 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揭示了「富過三代」的家族企業成功方程式。
《戰勝黑天鵝》出版才一個月,就在博客來網路書店即時排行榜衝上前四名,並趕著三刷。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台灣經濟研究院前院長林建甫都紛紛寫序推薦。
香港恆生大學客座教授羅立群。沈瑜攝© 由 遠見雜誌 提供 香港恆生大學客座教授羅立群。沈瑜攝
香港恆生大學客座教授羅立群。沈瑜攝
林建甫說,他在台經院時就發現,台灣公司接班問題非常嚴重,第二代都不想接班,相比西方幾百年家族,東方容易富不過三代。
為何有如此差異?這本書以故事抽絲剝繭,歸納出東方富有家族較慣於「家族分家」,而西方富有家族較慣於「家族不分家」的差別。
西方家族不分家,但鼓勵子孫創業、接受家族治理規範!
東方家族習慣在創業長輩去世後,就分產、爭產,親人變仇人;反之,歐美富有家族,經常透過家族控股、信託、慈善等方式,維持家業,不分家,但鼓勵後代子孫創業,並要成員接受家族治理規範,積極培育優秀人才。
「《富比士》富豪排行時,我們觀察到其中有25%都是猶太人。」李建興回憶,當初萌生撰書想法,就是好奇猶太人家族治理成功之道,再來自己本身接觸許多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的案例,觀察到台灣家族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家族內鬥等問題。
因此他們開始爬梳論文、書報雜誌等資料,並且訪談高資產客戶,包括中國工商銀行2億人民幣以上淨資產的客戶、有效樣本為1147個家族。台灣部分,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淨資產10億台幣以上客戶、有效樣本305個家族。
本書總共收錄21個跨越了歐美與亞洲的案例。最經典的家族傳承成功案例,是猶太裔的羅斯柴爾德家族(The Rothschild Family),19世紀的時候,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已傳承八代。直至今日,仍是世界公認極有權勢與最神秘的家族商業集團,事業從金融,擴及至地產、礦業、能源、混合農業、釀酒和慈善機構等。
其成功傳承秘訣,李建興指出,「大家都以為成功是因為猶太人血統的精明、會做生意,實際上是『誠信』二字。」
羅斯柴爾德家族第一代創富者梅耶,正逢拿破崙橫掃歐洲之際,拿破崙發現許多攻打的國家軍隊均是日耳曼地區黑森公爵所提供,誓言要殺死黑森,黑森公爵為了避走,離開前將300萬英鎊財產交給梅耶保管。在拿破崙第一次戰敗後,梅耶將300萬本金連同利息(與獲利)還給了黑森公爵,驗證「誠信是事業的基石( Integrate is the cornerstone of careers)」。
【19世紀全球最富有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家訓:
(1)金錢一旦作響,壞話隨之嘎然而止(金錢代表的不僅僅是財富,還有權力和尊嚴)。
(2)只要你們團結一致,你們就所向無敵;你們分手的那天,將是你們失去繁榮的開始。
(3)要堅持家族的和諧。
(4)我蹲下,跪下,是為了跳得更高。
(5)最好與處在國難中的政府打交道,而不是一切平穩的政府
另一超過百年家族為美國九大猶太家族之一洛克菲勒家族(Rockefeller family),是人類史上首個億萬富翁家族,由石油起家,也開創家族慈善先河,至今也已傳承七代,涉及美國石油、金融、房地產、銀行、教育、醫療和慈善等領域。
歷史上的第一位億萬富豪與全球首富約翰.洛克菲勒。wikimedia commons by Ddokhanian© 由 遠見雜誌 提供 歷史上的第一位億萬富豪與全球首富約翰.洛克菲勒。wikimedia commons by Ddokhanian
歷史上的第一位億萬富豪與全球首富約翰.洛克菲勒。wikimedia commons by Ddokhanian
洛克菲勒家族非常注重學校教育。家族成員大都來自美國名校。比如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布朗大學等等。還長期捐助這些名校,並要求家族成員盡可能廣結善緣,找尋未來企業人才或策略聯盟公司,教授、院長、校長也在目標內,傑出者聘請進慈善顧問群,提供比本薪還高的顧問收入。
以製藥、化學起家的德國默客家族(Merck Family),家族治理值得借鏡。1920年就開始引進外部人才設置「專業經理人制度」,並嚴格遵守「傅賢不傳子」,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公司利益優先於家族成員。但對於非家族成員在執行董事會中,卻很親厚,享有「暫時的表親(cousins of time)」,意思是擁有等同家族的福利待遇,專業經理人便會忠誠相待。
《戰勝黑天鵝》簽書會書迷踴躍參與。沈瑜攝© 由 遠見雜誌 提供 《戰勝黑天鵝》簽書會書迷踴躍參與。沈瑜攝
《戰勝黑天鵝》簽書會書迷踴躍參與。沈瑜攝
台灣家族企業典範:富邦集團「午餐會傳統」分工不分家
那麼,台灣的家族呢?本書認為富邦集團極具典範,富邦金控創辦人蔡萬才生前設立訪歐美富有家吳的家族控股公司,控制整個富邦集團的股權,達到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目的,是他留下最好的資產。
於是,其兒子蔡明忠、蔡明興兄弟分工不分家,好比一輛車子有兩個引擎,可以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精神。且旗下事業多元,富邦金控、台灣大哥大、富邦產險與電商MOMO,分別在金控產業、通訊產業、產險產業與電商產業等均為業界翹楚,並做到分散風險。
每個禮拜一,上一代都會跟下一代進行午餐會,承襲自蔡萬才在世的時候,每週一固定與子蔡明忠、蔡明興討論公司内部事務,「蔡總裁」此時會分別質詢,考驗兒子公司治理,嚴格程度讓兩位兒子吃飯也難得放鬆。
直至今日,第二代、第三代仍繼續星期一午餐會,作為家族決策會議,同時維繫家族感情。這午餐會也是知識、經驗、資訊與決策平台,如此,家庭事務也可閉門處理,可避免在董事會中上演宮鬥劇,對於企業形象,具有正面作用。
羅立群指出,嬰兒潮退休時代來臨,此刻更須檢視家族傳承的成功方程式,「這不僅是富有家族的課題,一般家庭也可借鏡。」富不過三代?遍訪1452個華人家族,企業長青秘訣是不做這件事! https://bit.ly/3hc0nDy
富不過三代?遍訪1452個華人家族,企業長青秘訣是不做這件事!
身為台灣董事學會發起人,蔡鴻青長期研究台灣的家族企業,觀察到與西方文化不一樣的風貌。為何華人家族企業會有「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又有哪些國外成功經驗可供我們借鑑?華人企業有「富不過三代」魔咒?蔡鴻青:「禁忌」是最大文化衝突點 https://bit.ly/3ayW2tL
近幾年來,家族企業傳承成為台灣企業界的新顯學。而九年前率先發起成立台灣董事學會的蔡鴻青,堪稱是在台灣引領這個議題的先驅。
蔡鴻青取得英國倫敦大學國際企管碩士、大陸上海財經大學企管博士,在外資銀行機構台灣分公司擔任高階主管。本身是一家土地開發建設公司的二代,身邊好友也有很多企業二代的他發現,大家平常見面談論的問題不脫股份傳承、董事會治理等問題。這因此讓他思考,能不能從董事會如何決策的角度,來解決家族企業面臨的問題?因此才發起成立董事學會。
他笑著說,很多人誤以為他成立的是「董事長」學會,好像是董事長間的聯誼組織,其實完全誤會了。
九年前,蔡鴻青提出董事學會構想時,就得到許多重量級企業家的認同。
例如現任台灣水泥董事長張安平,是蔡鴻青第一個諮商與邀請的對象。後來他陸續邀請到聯華集團董事長苗豐強、統一企業集團董事長羅智先等人參與發起,並敦請國內管理學大師許士軍教授擔任第一屆的理事長,於2012年正式成立。
台灣水泥董事長張安平。賴永祥攝© 由 遠見雜誌 提供 台灣水泥董事長張安平。賴永祥攝
台灣水泥董事長張安平。賴永祥攝
蔡鴻青表示,過去台灣創業家推崇「一卡皮箱走天下」的創業精神,直到今天,家族企業仍是台灣經濟的主力。但許多老一輩的創業家面臨交棒之際,仍未仔細思考企業存在的價值,以及永續經營的傳承議題,因此華人企業常面臨「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所以,探討家族企業的發展,是台灣董事學會發展的重點,也成為這個組織相當鮮明的特色。
學會的理監事成員除了共同發起的大企業家外,還包括研華董事長劉克振、台大國企系教授湯明哲、政大商學院特聘教授周行一、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巫和懋等人,可說是集國內對家族企業治理研究的專家於一身的民間機構。
文化衝突,導致交接成禁忌
對於本期《哈佛商業評論》的封面故事〈讓家族企業基業長青〉專文,蔡鴻青認為,從這篇文章可看出西方國家在家族企業治理的觀念與做法,已超前台灣許多。
他認為台灣家族企業的權力結構,還處在一個混沌狀態,但西方學者已能將家族「所有權」(ownership)拆解成五項核心權力,一一剖析,包括權力的來源、權力結構的運作形式、權力界定的價值體系、權力溝通的模式,以及如何移交權力,針對家族企業如何邁向永續經營提供完整的理論架構。
為什麼台灣對家族企業的治理,還處在混沌狀態?蔡鴻青認為,這與根深柢固的東方文化有很大關聯。
他指出,資本市場的「股份有限公司」其實是西方的產物,這種組織的特質是分享、民主,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自由,而且投票時,票票等值。但華人社會的傳統裡,沒有這種基因,當建構企業時,就會遇到文化上的衝突。
「華人社會基本上都是家長或族長制,爸爸說了算,」蔡鴻青解釋,儒家文化就是最明顯的價值觀,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重視倫理,但儒家思想中從未談到「老闆」和「員工」該如何相處,更不會談到老闆和員工如果是父子或父女又該怎麼辦?
「這是台灣董事學會在長期研究家族企業時,發現最大的衝突點,」蔡鴻青說。
他指出,台灣要打造歷久不衰的家族企業,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文化上的衝突。例如,「華人社會談傳承接班,其實就是在談遺囑,」蔡鴻青進一步指出,這讓第一代的創業家很難面對,傳統上更覺得,父母在世時兒女就談遺囑是大不敬。本來只是一個權力交接的分配過程,但因為文化上的禁忌,在華人社會變得十分複雜。
因為能夠延續不墜的西方家族企業,是能把所有權權力拆分成五個面向,分別處理,但台灣家族企業的權力結構,可能拆不開。
歐美的家族企業在決策時,每個人的意見都一樣重要,但華人社會是老闆(通常是第一代的創業家,也是父親)最大,他雖然也只有一票,「但是那一票叫做否決權,」蔡鴻青指出,由於家父長的地位不可挑戰,所以華人在談家族企業的治理時,通常只能談「接班」,其他構面就很難。
建立延續計畫,與治理架構
但西方的觀念仍可以提供台灣企業不同的思考邏輯,創業家或二代接班人,可以採用這些方法或工具,嘗試重新調整角色、權力的分配等。
蔡鴻青因此建議,企業主在閱讀本期封面故事文章時,應有二個優先關注的重點。首先,永續(sustainability)已成為普世價值,家族企業要「永續經營」,必然要有「延續計畫」:人的生命有限,企業的生命無窮,要採取一些方法,讓企業延續到下一棒,生生不息。
其次,文章中的方法論也值得參考,像是「四房間模型」,將家族企業當中各個利害關係人區分為四個團體,各自屬於不同的房間,各有明確的規則以及決策的過程。
以此做為家族企業的治理基礎,就能夠劃出壁壘分明的階層與界線,也讓台灣企業更容易拆解及分配權力,知道身處於某個「房間」時,該如何思考,又該負哪些責任。
所有權發展三階段:家族、共治、專業
蔡鴻青依據他長期研究全世界百年企業的發展進程指出,百年企業的所有權發展大致可分為三階段,分別是家族、共治及專業。
在創立期的「家族階段」,股權集中於創辦家族,財務不需對外揭露,外界對經營情況也難以窺視。
隨著創業家年紀漸長,或需要引入外部資本,家族便不再是企業唯一的掌控者,進入與專業經理人共同治理的「共治階段」。
有些企業在成長過程中,隨著股權不斷稀釋,創辦家族可能仍在董事會中居多數實質掌控,也可能退居幕後,完全交給專業經理人,就進入「專業階段」。
然而,上述發展並非線性過程,也並非哪一種制度絕對比較好。舉例來說,德國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以BMW的汽車品牌享譽全球,近50年來都是以共治模式經營;而創辦於1891年的荷蘭電子巨擘飛利浦(Philips),創辦家族選擇於1970年代退出經營團隊,交給專業經理人。但二家公司至今仍是全球管理教科書中的經典案例。
長青關鍵:「核心現金引擎」
雀巢並非首個推出膠囊咖啡機的公司,卻把Nespresso品牌經營得最為成功。陳之俊攝© 由 遠見雜誌 提供 雀巢並非首個推出膠囊咖啡機的公司,卻把Nespresso品牌經營得最為成功。陳之俊攝
雀巢並非首個推出膠囊咖啡機的公司,卻把Nespresso品牌經營得最為成功。陳之俊攝
為了讓台灣企業能有一些學習和參考的基礎,蔡鴻青在去年底將他數年來研究全球百年企業的案例集結成書《百年企業策略轉折點》,期望藉由這些企業面臨決策時的重要場景,讓台灣的企業主或董事會成員思考,如何尋求永續發展的契機。
書中的百年企業範例包括愛迪達(Adidas)、雀巢(Nestle)、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LVMH)、寶僑(P&G)等,並依據其發展歷程,歸納出十個關鍵發現。
在這十項關鍵發現中,蔡鴻青認為「掌握核心現金引擎」是基業長青的重中之重,強調企業必須奠基在可持續成長的核心事業,並由此產生穩定的金流,引領公司不斷向前。
以1866年成立於瑞士的雀巢公司來說,最初的產品是礦泉水,但創辦人亨利.雀巢(Henri Nestle)發現,工廠女工面臨工作無法哺餵母乳,或是因為哺乳而無法工作的兩難。為了解決困境,他努力尋找一種保存母乳的方法。
經過不斷實驗,公司研發出一種以牛奶奶粉及燕麥粉末化為原料的產品,只要加水沖泡,就可以取代母乳,這項產品從西歐熱銷到全世界,也是雀巢成為全球品牌的關鍵。這項產品背後的關鍵技術——「液體粉末化」則成為雀巢發展的核心。
1930年代,當時美洲市場的咖啡供過於求,許多咖啡豆因滯銷而腐壞,巴西政府因而找上雀巢,尋求解方。雀巢基於粉末化的技術進行研發,於1937年推出一項革命性的技術「噴霧乾燥法」,將咖啡萃取液以霧狀噴灑,再用熱風蒸發水分,創造出今日常見的即溶咖啡粉末,不但讓雀巢大發利市,更奠定了今日的品牌形象。
近年來雀巢則以膠囊咖啡機Nespresso再創高峰,並且取得星巴克(Starbucks)的全球產品行銷權。
換言之,這家公司一直透過重組資產配置,持續尋找其發展核心,與時俱進掌握與別人不同的企業價值,值得許多「me too」的企業參考。
家族企業撐起,台灣經濟主力
參考了國外案例,回頭檢視台灣企業,有哪些家族企業可望成為未來的百年企業呢?
台灣董事學會分析台灣1700多家上市櫃公司後發現,大概有100家左右的公司,最近連續15年都獲利,可視為百年企業的「潛力股」。而這些潛力股當中,多數被認定是家族企業。
蔡鴻青強調,台灣的家族企業經營績效明顯優於非家族企業。根據台灣董事學會針對台灣上市櫃公司2012到2019的研究發現,非家族企業的資本利得加股利為新台幣9.2兆元,但若扣除「護國神山」台積電後,則僅剩下約4.4兆,遠不及家族企業所創造的6.9兆。
透過管理學歸納出的法則,相信能為台灣家族企業提供管理方向,繼而產生歷久不衰的偉大企業。
華人企業有「富不過三代」魔咒?蔡鴻青:「禁忌」是最大文化衝突點 https://bit.ly/3ayW2t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