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0 年《第二、三次荷蘭東印度公司使節出使大清帝國記》,當中有一幅畫試圖描繪澎湖馬公的媽祖廟。
只見畫中的媽祖神像異常巨大,兩旁還可看到疑似千里眼、順風耳,寺廟的梁柱和空間格局卻呈現明顯的西方教堂形式,與我們認知的媽祖廟相距甚遠,也反映出東西文化的差異!
事實上,媽祖信仰從中國傳到台灣後,也發生相當大的轉變,從原先的海神變成全民守護神。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張珣 長年研究媽祖信仰,談到媽祖在台灣的轉變與盛行,可能跟清廷擊敗鄭成功三代勢力有關。

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


鄭氏王朝的殺伐:荷西時期與平埔年代 : 鄭氏王朝的殺伐: | Facebook https://bit.ly/2OljZwr
誠如潘英在《台灣平埔族史》一書中所說的:「鄭氏對平埔族而言,不僅是第2個外來政權,而且是不公不義的暴虐政權」。鄭氏王朝據台22年屠殺不斷,從台灣頭殺到台灣尾,血跡斑斑記於史冊:
鄭氏王朝於登陸台灣後,鄭軍將領張志與黃昭遣發屯墾北路。因為綜管事楊高凌削土番,激發大肚番阿德克故浪(A Tek Kaujong)殺死楊高並圍攻軍營。鄭成功先遣副將楊祖前往解救,但被阿德克故浪以山豬標槍所殺。於是鄭成功再派黃安、陳瑞二將領征討,最後以伏擊戰術斬殺阿德克故浪;日本人伊能嘉矩在屏東地區採集到有關「阿加社」,以及「大傑顛社」(馬卡道族Makattao,鳳山八社)平埔族的口碑,說明該二社原居於高雄平原,鄭氏治台時期,曾遭到當局的討伐而遷移過,「阿加社」(Makattao)遷到屏東平原,而「大傑顛社」 則遷往高雄縣旗山地區;攻殺台南赤嵌住民占據臺江沿岸,載於「臺灣外記」;又如諸羅(嘉義縣市)不歸順者盡殺;搶佔水沙連(林圯埔至斗六間)住民之地不從者殺;登陸車城鎮壓瑯嶠(恆春),屠殺屏北居民記在「番俗六考」;踏平貓兒干南社(雲林崙背褒忠),屯兵於黃地崙;「番俗六考」又記:「沙轆原數百人,為最盛,後被鄭遣劉國軒殺戮,只餘六人,潛匿海口」;「海上事略」載:「偽鄭守雞籠,凡需軍餉,悉差土番(住民)接遞,男女老樨供役,督運辦日酷有加,施鞭韃,因相率為亂,殺諸社往來人役,新港仔、竹塹等社皆叛。鄭克塽令左協陳絳率兵剿擒,
土番盡遁入山」。
大肚王國沙轆社大屠殺:
大肚王國(未知—1732年),荷蘭人稱米達赫王國(Koninkrijk Middag),是一個在臺灣中部由臺灣原住民的拍瀑拉族、巴布薩族、巴則海族、洪雅族和道卡斯族建立的跨部落聯盟。以荷蘭的觀點來說,「米達赫」是荷蘭當局員工大衛•萊特定義的一個擁有特殊政治地位的郡省地域。在鼎盛時期的領域範圍南端約到鹿港,北方則可至桃園以南之地(後來的範圍則在大肚溪上中下游的流域)。荷蘭時期的領域範圍主要在今天的臺中市,以及彰化縣北部和南投縣的一部分,其性質推測可能為一鬆散的部落聯盟,因為其政體無文字證據證明具有組織和有效率的統治形式。
大肚王有文獻記載且較能考證的君主(白晝之王)有兩位,分別是甘仔轄•阿拉米(Camachat Aslamie)和甘仔轄•馬祿(Camachat Maloe)。漢人稱Aslamie為Quataong,學者翁佳音推測可能係閩南語Hoan-á-ong(番仔王)的轉訛。荷語稱其為Keizer van Middag,臺灣原住民則稱之為Lelien,意為白晝之王。歷任大肚王皆以「甘仔轄氏」為統治者之姓氏,而甘仔轄也是拍瀑拉語的別稱。甘仔轄•阿拉米於1648年駕崩後,其外甥甘仔轄•馬祿繼任大肚王。馬祿繼位後,由於尚年輕,所以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交涉時,大部份都由其繼父Tarraboe持籐杖出席集會,且因當時大肚社係傾向以女性核心來維持家系,當地實權在馬洛的外祖母手中。
西元1670年,大肚社、沙轆社、岸裡社舉兵反抗,東寧王國軍主帥劉國軒出兵消滅拍瀑拉族沙轆社番」,大肚社番懼怕而逃入埔里,「…鄭氏繼至,立法尤嚴,誅夷不遺妻子,今大肚、牛罵(今清水)、大甲、竹塹諸社林莽荒穢不見一人」(裨海紀遊)。最悽慘的要算是沙轆社(今沙鹿)了,番俗六考曰:「沙轆番,原有數百人為最盛,後為劉國軒殺戮殆盡,只餘六人,潛匿海口」。從荷治、東寧王國到清雍正年間,大肚王國一再被外來政權侵擾,平埔族人之土地又被移墾漢人佔領,致生活困難,中部幾個平埔族(道卡斯族、巴宰族、拍瀑拉等)乃於清道光3年(1822年)遷移至現在的南投埔里。東寧王國滅亡後,1731年(雍正九年),清廷官吏對原住民指派勞役過多,引起台灣平埔族群起反抗,發生「大甲西社番亂」(大甲西社抗清事件),清軍利用岸里社「以番制番」,翌年被鎮壓下來,各族人陸續逃離原居地,遷往埔里(南投縣北部)一帶,大肚王國翌年亦告瓦解
荷西時期與平埔年代 : 鄭氏王朝的殺伐: | Facebook https://bit.ly/2OljZwr


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

鄭成功肖像

 


鄭成功祖父-鄭紹祖

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


 施琅才是最早開始在台灣蓋媽祖廟的+媽祖信仰在台蔚為特色,大部份的人都認為這是台灣民間自然發展而成。「媽祖信仰是清朝統治者的手段。」並在駱芬美《被誤解的台灣史》書中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YwTg9U


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

故事》鄭成功究竟是海盜,還是民族英雄?中研院臺史所研究員這麼說
1661 年,臺灣面臨一場東西海權爭奪大戰。當東方航海王對上歐洲海洋霸主,這一局,由鄭成功搶下福爾摩沙!在島上,鄭成功只度過短短一個秋,神奇的是他彷彿擁有影分身,至今三百多年仍不斷以各種樣貌登場。
2020-01-26 10:30
研之有物 │中央研究院
不住開山里,也知開山王
一封登革熱警報,全臺秒變開山里。開山里在臺南,但你知道開山一詞和誰有關嗎?臺南開山里鄰近(郡王里)有一座延平郡王祠,過去曾為「開山廟」、「開山神社」,供奉鄭成功。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張隆志,和一日里民們聊聊,開山王鄭成功如何被我們記憶?歷史如何活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
去年2019年七月,衛福部疾管署誤把南市開山里登革熱疫情警示訊息傳到全國民眾手機,意外讓開山里大爆紅,網友各式P圖搞KUSO比創意,讓人大開眼界,圖為「藝遊台南」PO圖另類宣傳登革熱防疫。(擷自臉書)
斬妖除魔、殘暴海盜、神級代言人都是鄭成功
1661 年,臺灣面臨一場東西海權爭奪大戰。當東方航海王對上歐洲海洋霸主,這一局,由鄭成功搶下福爾摩沙!在島上,鄭成功只度過短短一個秋,神奇的是他彷彿擁有影分身,至今三百多年仍不斷以各種樣貌登場。
教科書、民間信仰裡,國姓爺歷來正氣凜然,砲擊鶯歌精怪、力斬劍潭魚怪,全臺粗估至少有近百間主祀的廟宇。
然而,歷史的有趣迷人,就在於觀點不斷挪移轉變。西洋文獻史料,呈現了人們不太熟悉的「殘暴系」鄭成功,嚴苛蠻橫、殘害俘虜。荷蘭土地測量師的檔案《梅氏日記》如此描述:「嘴巴時常處於開啟狀態,並露出數顆大間隔的圓磨長牙……說話聲音淒厲,咆哮又激昂,動作古怪,彷彿將要起飛一樣。」
暗黑版還有臺灣漫畫《1661國姓來襲》,創作者採用迥異於傳統的視角,漫畫中鄭成功不再是正義的民族英雄,他面戴神祕面具、有點好色、陰險殘暴,十足「反派」黑武士。若問問年輕世代,鄭成功是……?潮青還有新答案:超「成功」的啤酒、洋芋片代言人!
正襟危坐的國姓爺 VS. 殺氣震懾的大魔王,呈現出視角截然不同的鄭成功。圖片來源│左:wiki,右:©李隆杰_蓋亞文化提供
民族英雄的養成
「鄭成功應該很訝異,自己竟然會這麼百變!」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張隆志半開玩笑地說。
張隆志近年關注歷史記憶與公共史學的研究,他選擇臺灣戰爭史的三大轉捩點:17 世紀鄭成功、清末臺灣民主國、戰後光復節,試圖從人物、事件、節日,理解當代臺灣如何活在大眾的記憶,但張隆志笑言「光是明鄭階段就花了好多時間」。
在許多人心中,「民族英雄」是鄭成功最鮮明的形象,也是最常被提及的傳統定位。然而「民族」是誰的民族?又是哪一個民族?張隆志曾在演講中拋出這個問題:
鄭成功究竟是臺灣人、中國人,或日本人?
每個答案都有人贊成。顯然光是這個提問,已顯露出國姓爺歷史形象的複雜性。張隆志認為,國籍、身分的多重衝突,或許是當代不斷重新定義鄭成功的原因之一,也是我們爬梳這位西方眼中的「海賊王」,如何走向英雄化、神格化的可能線索。
回溯歷史,鄭成功在清初還被斥為侵擾海疆的賊寇;到了清末,他卻搖身登上忠義英雄寶座,關鍵點就在牡丹社事件。為了鼓動臺灣百姓的民族大義、抵禦倭賊,沈葆楨奏請為鄭氏追諡立祠,讓百年的反賊封印就地解除。清國既收編了臺灣民間對國姓爺的情感崇拜,同時還巧妙吸收他的「忠義」形象,轉換成「大清國」子民的表率。
這套收編、挪用的招法,日本官方也發揮在鄭成功出生日本平戶、母親是日本人的血統論。江戶時代的流行戲劇《國姓爺合戰》中,鄭氏就被稱作「和藤內」,以東洋武士之貌神勇登場。日本統治臺灣後,鄭成功又順勢被尊為開臺的「日本人」先鋒,臺南延平郡王祠也改為「開山神社」。
日本民間從 18 世紀便曾颳起「國姓爺熱」,江戶時代頗受歡迎的戲劇《國姓爺合戰》,後來衍生歌舞劇、小說、繪本、電影。圖為 1940 年的電影海報,男主角鄭成功為日本武士的形象。圖片來源│臺灣歷史博物館
隨著國民政府的反共復國大旗,「光復故土」成為鄭氏氣節的不滅光環,延平郡王祠再度被改建為中國北方式建築。1963 年以後,臺南延平郡王祭典被訂為中樞祭典,正式由官方傳承民族英雄的形象。
三百多年來,儘管歷經不同政權,鄭成功始終是重要的政治宣傳符號,稱得上百搭款「官方代言人」。張隆志分析,鄭成功歷久不衰的英雄形象,即是在民間的國姓爺信仰與歷代政權推波助瀾的民族忠烈等文化脈絡中,共構型塑而出。
國姓爺託夢!鄭成功的當代變身
不過,當我們重新將鄭成功放入當代不同脈絡,他不再只是蓋世英雄,而變得更有血有肉、複雜多面。
「鄭成功的當代形象有幾個不同於過去的特色,」張隆志闡述:
一是相對於中國的政治性,二是相對於日本及荷蘭的國際性,三是相對於原住民的爭議性。
1950-60 年代,明鄭研究做為歷史顯學,研究者不只爬梳明史、清史等文獻,還引入西班牙文、荷蘭文資料,開啟了新的史觀,也反映出臺灣史的研究軌跡逐漸從中國中心史轉向海洋史。面對 17 世紀的風起雲湧,當代臺灣已能從臺灣島史、全球史的視角,重建島嶼在大航海時代的歷史位置,更加側重「多元文化」和「跨國交流」的敘事觀點。
這種詮釋視角的轉變,也能在地方文化活動看出端倪。
「2011 年我去參加鄭成功文化節,當中最有特色的是臺、中、日博物館跨國合作的展覽『成功啟航:17 世紀船舶文物特展』。策展者引用荷蘭文史料,重新塑造鄭荷戰爭與議和過程的鄭成功,也不避諱提到他殘忍處決荷蘭傳教士的情節。」張隆志分享了踏查心得。
另一個例子是臺南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策劃的展覽,從「文化資產」的角度重構鄭成功,將他的四種特質「祖先、神明、民族英雄、傳奇人物」,連結到府城的在地文化記憶,包括建築、文物、民俗傳說。
國姓爺悄悄「變身」!從神格化與政治性的反清復明、民族英雄,轉向做為 17 世紀東方海權代表,以及臺灣在地文化記憶的一部分,
當代的國姓爺論述逐漸從「神化」過渡到「生活化」,而且更強調本土性(開臺)與國際性(海洋)的特色。
原住民史觀是另一面向的新論述。「國姓爺託夢了!」2016 年,供奉國姓爺公的臺南鹿耳門鎮門宮公開表示,鄭成功託夢要向原住民道歉。電影《看不見的台灣》便運用幽默手法直視這段衝突,導演帶著攝影機,一路參與鎮門宮與西拉雅族和解的三天法會。
錄片呈現出不同面貌的鄭成功,不再只有漢人單一史觀,更多元的文化觀點正重新建構「21 世紀版」國姓爺。
《看不見的台灣》一路紀錄「與神同行」的互動。從海報裡可以看到,鄭成功依然穿著傳統戰袍,但形象顯得可愛親民,還以手勢致意。圖片來源│影市堂提供
歷史記憶滲入我們的生活
「當代對英雄的期待、紀念或討論方式不見得是仰望,而是多元、多中心,由下而上。」張隆志緩緩說道:「這種多元解讀的敘事轉變,反映出臺灣的歷史記憶不一樣了。」
過去人們相信,歷史是客觀求真、讓史料說話。但近代歷史學逐漸轉向,所謂的「客觀」史料依然要透過詮釋、建構才能出聲。那麼,除了史學家的詮釋,一般大眾對過去是否也有自己的記憶與想像建構?比如不同世代對 228 的回憶,不同族群對鄭成功的歷史情感。張隆志強調,當代歷史學除了求真,也關切人們的「歷史記憶」。
歷史不單是文獻中的史料,還包括大眾如何記憶過去,這些記憶又如何被建構、延續。
博物館展覽、文化活動、文學創作等大眾文化,皆是學院外集體記憶的具體展現。
以臺南鄭成功文化節為例,最初是官方性祭典,在逐漸轉型為城市文化觀光後,開始擴大到古蹟走讀、文化講座、美食觀光,突破了過往宗族祭典的型態。大眾文學裡的鄭成功樣貌,更是多姿多采,海洋之子、反派大魔王、每天被自己帥醒的混血型男、荷蘭與西拉雅女子視角的敵軍領袖,百變國姓爺不斷更換影像濾鏡,變得豐滿立體,超有哏!
「明鄭的生活記憶非常鮮活,」張隆志隨手舉了例子:「比如你走在臺南任何地方,飲食、寺廟、建築、學校、路名,『成功』無所不在。現在去臺南除了看國姓爺雕像,還能搶購限量啤酒、洋芋片!」國姓爺依然家喻戶曉,但我們的想像記憶已融入生活細節,伴隨越來越多輕鬆的庶民日常。
手比愛心、臉頰紅通通,Q 版鄭成功成為文創商品代言人。圖片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飲酒過量 有害健康)
張隆志認為,當代臺灣對鄭氏的記憶不再是嚴肅、樣板的政治味,也不只是純粹去解構、挑戰英雄神話,還增加許多趣味、創意、Kuso 的多重想像性。這顯示我們的歷史記憶已然鬆動而多元,能自由閱讀這個過去被高度政治符碼化的英雄人物。他進一步提到,這個轉變歷程也正是記憶研究的焦點:
誰在記憶?為何記憶?如何記憶?從這三個命題做理解的起點,或許能幫助我們在歧異衝突的史觀之間,展開對話。
公共歷史:讓歷史重新走入生活
從「鄭成功是誰」轉向「鄭成功如何被記憶」,鄭成功的記憶研究是臺灣公共歷史的重要題材。
相較於傳統學院,公共歷史(Public History)更面向讀者的視角,關心歷史如何被大眾思考、閱讀、應用,將歷史重新帶回生活。這也意味,權威不再是史學家獨有,而是由專家與讀者共構歷史。
公共史學的具體展演,除了大家熟悉的展覽、影視翻拍、大眾文學,把厚重史料重新拼貼、裁剪,變得更通俗趣味。這幾年,還有另一波「知識公共化」風潮,強調專業知識的科普。創作者努力服用「翻譯蒟蒻」,將生冷拗口的冷硬派學院論文,轉譯成白話文。例如,芭樂人類學、巷仔口社會學、歷史學柑仔店、法律白話文運動、故事……(當然,還有你此刻閱讀的中研院研之有物)。
「這是我最關心的公共歷史面向。」張隆志說。除了趣味、娛樂化,他更期待公共歷史背後的另一層使命:透過寬廣深入的討論,提升公眾對話與論述。
當代臺灣的許多衝突不單是政治問題,亦是歷史問題。面對這些糾結爭議,歷史思考能提供的是一種脈絡性理解,以較寬闊的視角來思考。訪談最後,提及對記憶研究與公共史學的關懷,張隆志語帶感性地說:「如何促進大家的理解對話、提升公共思考,包含集體記憶與認同衝突等議題,這是當代無法迴避,也是做為臺灣史研究者的我們責無旁貸之事。」
歷史記憶、文化資產的探討,到公共歷史的知識傳播,張隆志認為臺灣仍有許多發展空間,他也期待未來參與更多博物館、文資合作,從歷史人文角度促進公共對話。攝影│林洵安
故事》鄭成功究竟是海盜,還是民族英雄?中研院臺史所研究員這麼說 -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 http://bit.ly/2RSphxa


-------------------------

反攻大陸難認定 台東天后宮向軍方討廟產逆轉勝

2016-10-18

軍方60年前向台東天后宮借地建營舍 約定「反攻大陸後」歸還並無償贈與建物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國防部六十年前向台東天后宮「借地」建營舍,並簽「反攻大陸後不使用」建物無償贈與廟方,但軍方撤走後卻不依約將建物贈廟,而要拆屋還地予縣府,雙方為此對簿公堂,台東地院簡易庭一審判軍方勝訴,天后宮上訴後,台東地院認為,反攻大陸非立約真意,且難認定,加上贈與請求權尚在時效期限內,昨天二審逆轉,改判天后宮勝訴。

  • 台東天后宮要求國防部依約贈與的建物,九十六年後因聯勤裁撤,營舍早已人去樓空。(記者王秀亭攝)

    台東天后宮要求國防部依約贈與的建物,九十六年後因聯勤裁撤,營舍早已人去樓空。(記者王秀亭攝)

國防部:不排除向最高法院提「飛躍」上訴

台東天后宮對此結果表示欣慰;國防部委任律師吳漢成則表示,簡易庭二審定讞,須待收到判決書,視法院的判決理由,若有違反法令,會向最高法院提起「飛躍」上訴。

民國四十六年間,聯勤司令部(現更名軍備局)台東縣軍眷服務中心與台東天后宮廟產管理委員會簽訂合約,商借天后宮後方土地建營舍,作為野戰醫院和安置軍眷使用,合約載明「將來反攻大陸成功」,軍眷服務中心不須繼續使用時,所有地面建築物應無條件贈送乙方天后宮作為廟產。

時隔多年,營舍土地早被登錄為縣有地,軍方在九十六年因聯勤裁撤,營舍人去樓空,打算拆屋還地,卻未如當年立約建物「不使用」即無償贈與廟方。台東天后宮認為建物已不使用,加上台灣已經「商業反攻大陸」,提起民事訴訟。

台東地院去年九月簡易庭判決,認為契約於六十八年底期限屆滿,已超過十五年的請求時效,判國防部勝訴。台東天后宮不服提起上訴,昨天二審判決卻出現逆轉情勢。

台東地院認為,目前兩岸關係難以認定「反攻大陸」是否確定發生,無法作為期限停止的條件,而國防部也承認九十六年後就不再使用該建物,依民法贈與請求權十五年消滅時效,應以不再使用後,至廟方訴請履行贈與義務時計算,廟方在一○三年十月六日訴請軍方履行義務,尚在時效期限內,改判台東天后宮勝訴。

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  

商業反攻大陸 媽祖向軍方要營舍
字級: 
發稿時間:2014/11/18 18:09 最新更新:2014/11/18 19:14

國防部40年代向台東天后宮借地蓋房舍,承諾反攻大陸 後歸還。天后宮認為台灣已「商業」反攻大陸,希望要 回房舍,提起訴訟,但軍方認為尚未軍事反攻大陸。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攝 103年11月18日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18日電)國防部40年代向台東天后宮借地蓋房舍,承諾反攻大陸後歸還。天后宮認為台灣已「商業」反攻大陸,希望要回房舍,提起訴訟,但軍方認為尚未軍事反攻大陸。

40年代,台東媽祖廟天后宮不僅是台東的信仰中心,也是政經、文化活絡處,當時國防部向天后宮借用房舍,當作野戰醫院和安置軍眷。

當時國防部和天后宮簽訂合約,內文說,因聯勤台東軍眷服務中心需要,和天后宮管理委員會簽訂合約,續租天后宮後方房舍。


國防部40年代向台東天后宮借地蓋房舍,承諾反攻大陸 後歸還。天后宮認為台灣已「商業」反攻大陸,希望要 回房舍,提起訴訟。圖為國防部與天后宮當年簽訂合約 。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攝 103年11月18日

合約第2條寫明,將來反攻大陸成功,甲方(軍方)不需要繼續使用時,所有地上建物無條件贈送乙方(天后宮)使用。

後來,聯勤借用的房舍改為「德東營區」,作為聯勤收支組廳舍,數年前,收支組搬離,房舍閒置。

日前,聯勤告知要拆除閒置廳舍,天后宮管理委員會希望軍方履行當年承諾,將廳舍還給天后宮,向台東地方法院提起訴訟,台東地方法院民事庭今天開庭。

天后宮代表在庭上表示,台灣和大陸目前改變對立狀況,已簽訂ECFA,且企業界早已到大陸發展,台灣已經「商業」反攻大陸了,因此軍方必須履行承諾,將房舍交還「媽祖」。

軍方人士則表示,合約裡面有說「不需使用時才送給天后宮」,目前軍方還要繼續使用房舍,況且台灣尚未「軍事」反攻大陸。1031117

----------------------------------------------------------------------------

還原正義 還原鄭成功
2016-08-07 06:00
推文到plurk

◎ 樂鍇‧祿璞崚岸
台灣歷史的正義和真相,總是隱藏在統治者的權力擴張下而晦暗不明。尤其在鄭成功的迫害下,平埔族的原住民千人被殺,萬頃土地被掠奪。平埔族研究人類學者潘英彙整史料時曾說,鄭氏統治政權對平埔族群而言,是不公不義的外來暴虐政權。然而在漢族一元化的歷史觀點下,鄭成功卻被奉祀為「開台聖王」、「民族英雄」。
本陣線(「還原正義陣線」)要求政府拆除鄭成功銅像和停辦鄭成功文化節,此訴求的背後理念即對「人性尊嚴」的堅持和對歷史真相的追求。唯有誠實公正地面對族群間的歷史衝突,扭轉壓迫者的形象,使其形象符合史實並承認過去的錯誤,如此,族群衝突的歷史傷口,才會痊癒並開出美麗的花朵,台灣各族群才能蓄積力量,勇敢地走向族群和解的道路。
延續前段所述,本陣線強烈要求:一、在半年內,依「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清除威權象徵,比照蔣介石銅像之政治處置:1.全國移除鄭成功銅像,2.更改以「延平」和「成功」為名的鄉鎮名和街道名,3.修正現行課綱描述鄭成功政權的內容
二、中央及全台地方政府停辦鄭成功中樞紀念所有祭典。
三、台南市為鄭成功政權登陸台灣的起點,也為西拉雅族的分佈地,目前西拉雅族更為其市定的原住民族群之一。據此,呼籲台南市賴市長理當率先以行動響應總統八月一日之道歉文移除台南市所有設置於公共空間的鄭成功銅像,並停止舉辦歌頌鄭成功的相關活動,創造出族群友善的典範空間。
四、原住民族電視台與公共電視台每年製播一定時長(不得低於三百小時)還原鄭氏政權歷史真相之電視劇與紀錄片。
民主化是台灣政治進程中最重要的變動,民主不再成為統治者欺壓少數的工具。台灣在民主轉型已經近二十年之後,現下應當可以處理威權年代致使的族群問題,不得蹉跎。只有將正義還給歷史,我們才能真正告別威權年代。從拆除鄭成功銅像開始啟動轉型正義,走向擁有實質正義的社會願景。讓我們一起努力來打造一個正義的國家,一個真正多元而平等的國家。
(作者為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台灣第一民族黨副主席,排灣族)

---------------------------------------

1661.5.4 國姓爺大舉入侵,普羅民遮城淪陷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goo.gl/SqSRPA

1661.5.4 國姓爺大舉入侵,普羅民遮城淪陷

1795396_764796543541693_3738847532885809250_o

【歷史上的今天】1661.5.4 國姓爺大舉入侵,普羅民遮城(fort Provintia)淪陷

1661年4月30日,在中國戰事失利的國姓爺大舉入侵荷蘭東印度公司(VOC)控制下的臺南區域以尋求棲身的根據地,經歷了5月1日北線尾4000士兵vs250火槍手的大戰,VOC方不敵人海戰術遭擊潰,隔日起嘗試和談也失敗,國姓爺勸駐守普羅民遮城(fort Provintia,今赤崁樓所在)的官員貓難實叮(Valentyn)投降,並以一萬人規模的部隊圍城。當時普羅民遮城內僅有士兵一百多名,糧食短缺,水源遭斷絕,於5月4日開城投降。
由普羅民遮城快速投降的歷史來看,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位於今安平古堡所在)與普羅民遮城間存在海底隧道的傳聞應不成立。

大航海時代臺灣專屬紀念品【臺灣的紋章 – VOC特製鑰匙圈】
http://gjtaiwan.com/rt/?id=5

圖:小早川篤四郎繪普羅民遮城原貌想像圖

延伸閱讀:
1661臺灣淪陷圖說
http://www.twmemory.org/?p=7119
國姓爺的鐵甲戰士
http://www.twmemory.org/?p=7149
1661年國姓爺侵臺之北線尾大戰
http://www.twmemory.org/?p=7129
《被遺誤的台灣》簡介
http://www.twmemory.org/?p=7073
傳教士范無如區訣別圖
http://www.twmemory.org/?p=6617

------------------------

鄭成功在中國明朝衰退、清朝興起這段極為混亂的時代變遷時期,高舉「反清復明」大旗,大肆活躍。
其父親是明朝遺臣,同時也是中國海商首領「鄭芝龍」,母親「田川松」則是長崎商人之女,換句話說,他是中日混血兒。其乳名為「福松」,中國名是「鄭森」,不久之後獲得南明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世人尊稱他為「國姓爺」。明朝滅亡後,攻下荷蘭人統治的台灣,促進台灣開發,因此也有人稱他為「開台聖王」,至今依然獲得尊敬。
他到病逝之前一直與在中國大陸的清廷交戰,期望能夠復興明朝,在日本是近松左衛門的歷史劇「國姓爺合戰」的人物原型。
鄭成功紀念館除了重現東亞英雄「鄭成功」7歲以前成長的唯一一座故居之外,也彰顯了鄭成功的豐功偉業,將其流傳到後世。

鄭成功紀念館 長崎縣平戶市 - http://goo.gl/md4CDO

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

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

1624年田川氏於日本九州平戶河內浦千里濱海邊之一大石旁,誕下鄭成功,該地至今仍立有「鄭成功兒誕石」紀念碑。右圖為鄭氏母子雕像

File:JapaneseKoxinga.JPG

幼年鄭氏母子雕像(臺南市・鄭成功祖廟)

田川氏 (鄭成功母)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bEV6XS

【平戶景點】平戶鄭成功一日遊記~鄭成功舊宅、兒誕石、鄭成功廟及人物扮演!-Via's旅行札記 - http://goo.gl/XsYAbN

----------------------------

鄭成功紀念館 長崎縣平戶市 - http://goo.gl/PRl8mo

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

媽祖是航海、漁業的守護神,也是匯聚中國沿海一帶信仰中心的道教女神。從這尊媽祖像的形狀推測,原本應該是安置於船中,並且擁有兩尊(一對)護駕(千里眼、順風耳)。據說這尊媽祖像是鄭成功之父鄭芝龍在後山的祠堂中祭祀的神像,由於嚴重破損,因此由京都美術院國寶修理所在1990年12月修復完成。

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

平戶松浦家贈送給開山神社(台灣台南市)的墨寶,現在收藏於台灣台南市鄭成功文物館。

年代:明永曆年間(1647~1662)

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

關於鄭成功的肖像流傳下來各種不同的說法,根據荷蘭文獻記載,鄭成功身高中等、膚色白皙、五官端正、眼神銳利,頭髮長而蓬鬆。
年代:明永曆年間(1647~1662)

--------------------------------------------------

鄭成功字 落款為延平郡王

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  

殲31之後的改良 獵殺3萬米 大陸國產發動機視頻 中華民國空軍軍歌 繁簡字是楷行草的筆法寫法 - 衣薄寒Mein guter Kamerad - udn部落格 - http://goo.gl/Ppq9dI

-----------------------

光復台灣光復過頭了

推文到plurk
2015-10-24 06:00
◎ 李道勇
國民黨黨國一再宣稱:「鄭成功光復台灣」,其實明代以前,管轄未及於台灣。元朝於澎湖始設巡檢司,明朝循例。所以一六二三年荷蘭佔領澎湖,明軍聞風趕來干涉,明、荷協議,荷人退出澎湖,轉進台灣。宣稱:「…暫寄軍旅,養晦待時,非為貪戀海外」,鄭成功不得已才來台灣,台灣根本不是明朝領土,何來「光復」之說?反倒是鄭王爺遷台,其子東寧國王又不斷「反攻大陸」,招惹大清王朝,清康熙皇帝下定決心消滅鄭氏王朝。
從一六五七年到一六八四年,近卅年清鄭交兵,為害西岸人民受盡海禁、畫界遷民、挖「界溝」、築「界墻」之苦;俗諺:人掠茨拆,雞仔狗仔掠遘無半隻,沿海五省後撤卅里,不許片板下水,不許粒貨越疆,光是福建省就虛地一萬八千餘平方公里,五省則九萬平方公里。
一六八三年,清康熙皇帝派施琅帶兵攻打台灣,鄭克塽投降,鄭氏東寧王國覆亡(一六六一至一六八三)。然而,清帝國取得台灣之初,對台灣並沒強烈的領土野心,康熙皇帝認為:「 台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朝中亦有不少大臣反對將台灣併入清國版圖,可是施琅向康熙皇帝上奏〈恭陳台灣棄留疏〉後,情況才有改觀,施琅在奏章中提到:「將台灣併入版圖並不增加中央的財政、兵力負擔,此外台灣又更可作為中國東南沿海各省的屏障。」康熙皇帝後來終於接受施琅的建議,在一六八四年,正式將台灣納入清帝國版圖,編為福建省轄下台灣府,台灣因此遭受清帝國二一二年霸凌。
施琅攻佔台灣後,奪占田產七千五百甲以上,幾乎占據南台灣已開墾土地的一半。「施侯租田園」由在台衙門代收租金,並保送至北京轉交施琅族人。施琅家族還貪得無厭,連澎湖漁民也不放過,向漁民們勒索「規禮」一千二百兩,直到施琅死後的乾隆二年,清廷才發布上諭,將澎湖規禮永行禁革。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

鄭成功當然沒有光復過台灣

推文到plurk
2015-10-20 06:00
◎ 彭孟濤
上週台聯立委賴振昌質詢中研院長翁啟惠,「鄭成功是否光復過台灣?」對此,中研院台史所所長謝國興代答,「鄭成功來台前,台灣不是明朝的,因此不能說是光復。」然日前有媒體人投書,卻以歷史與國際法為辭,辯稱怎麼不能說是光復。(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8000306-260109)
他指出,從宋代起台灣就已屬於中國版圖,直到元、明都是如此。然查考設官統治的紀錄,明代以前的帝國,管轄至多限於澎湖,未及於台灣。元朝於澎湖始設的巡檢司如此,明朝循例設置的亦然。無怪乎一六二三年荷蘭佔領隸屬於明帝國的澎湖未果,最後雙方協議,「默許」荷人退出澎湖後去占領台灣,足見明帝國當時並不認為台灣屬於中國。清朝乾隆年間福建巡撫陳大受也曾說,台灣到明朝時「不過為日本、荷蘭互市之地」。
他又稱,明代進行了國際法中有關領土先占原則的最明確行為─移民實邊。姑且不論他所舉崇禎年間鄭芝龍移饑民入台之事,已被社會學者陳紹馨指出此次移民規模之可疑處,而鄭芝龍也不能代表官方。國際法中「先占」的定義,係一國對不屬於任何國家的領土行使有效占領行為而取得主權,明帝國不但未將台灣視為領土一部分,更未實際設官支配,僅憑上述鄭芝龍的行為,豈能適用於「先占」原則?
此外,種族因素也不能成為台灣領土主權歸屬於中國的法理依據,就算明、清以來有大量漢人移民來台,但誠如國際法學者陳荔彤所言,假如中國有合併台灣的資格,係基於台灣人是中國人的話,那麼類似的論點,是否也可適用於華人人口比例佔百分之七十五的新加坡?或德國兼併奧地利,俄羅斯合併烏克蘭、白俄羅斯的基礎?
所謂「光復」,係指原屬於中國的土地被他國以非正當手段攫取,我再奪回的意思。不過,鄭成功來攻占台灣的原因,就是他自己在行前表文告說的:「恐孤島之難居,故冒波濤,欲闢不服之區,暫寄軍旅,養晦待時,非為貪戀海外,茍延安樂。」既然從文告中可知台灣就是「不服之區」,根本不是中國領土,何來「光復」之說。
此君文末不忘揶揄立委要多念點書,卻忘了用一根手指指責他人時,另外三根可是指著自己的道理。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台史所碩士,台北市民)

 

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  

鄭成功文化節 貢寮宮廟辦海上迎神
2015-06-18 20:24:22 觀天下 記者陳郁薇/貢寮報導

新北貢寮區澳底慶安宮「成功領航文化節」,將在澳底漁港舉辦特有的海上迎神儀式。 圖/觀天下有線電視提供
分享新北貢寮區澳底慶安宮6月21日星期日,特別舉辦紀念開臺聖王鄭成功成道352週年,「成功領航文化節」活動,當日有來自廈門的文化館參與盛會,這是海峽兩岸352年來, 第一次大陸地區延平郡王金身來臺共襄盛事,將在澳底漁港舉辦特有的海上迎神儀式。
慶安宮主任委員特助竹間也表示,澳底慶安宮,建廟至今有30年,主祀延平郡王鄭成功,今年特地與金山承天宮與廈門延平郡王祠-延平郡王金身,在澳底開台聖王二王的金身陪同下,由金山出港前來澳底參加宴王大典。

特助竹間也說,21日當天上午八點,慶安宮將遵循古禮以徒步、香案、逢廟拜神等禮儀,於澳底地區徒步遶境。下午遵照古禮,舉行宴王祭典;由澳底開台聖王主辦,宴請各友宮神尊一起參與饗宴。

特助竹間也說,當天晚間九點三十分,舉行供燈祈福儀式,祈願國泰民安,家家幸福平安健康,活動深具意義,慶安宮也歡迎有興趣的民眾,當天一起來共襄盛舉。

澳底慶安宮竭誠敬邀各界人士親臨活動現場,見證一場百年難得的文化聖事,歡慶一天澳底徒步遶境的美事,也藉此了解鄭成功文化。

--------------------

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

延平郡王祠 古樸莊嚴國典等級寺廟
2016年01月16日 04:10 (邱雯敏)

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的後殿可以看到其母田川氏的牌位,透露鄭成功的日本血統。(邱雯敏攝)
延平郡王祠
早期的開山王廟是民間私廟,清同治年間沈葆楨來台,上奏皇帝建立專祠,列入官方祀典,此為詔書。(邱雯敏攝)
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正殿供奉國寶級雕塑大師製作的雕像,古樸莊嚴。(邱雯敏攝)
延平郡王祠正殿供奉楊英風做的鄭成功塑像,鄭成功被尊為「開台聖王」,一直以來被視為民族英雄,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有日本血統。他的父親鄭芝龍曾經是海盜,到日本貿易時認識當地女子田川氏,鄭成功出生之後一直到6歲之前,都是住在日本平戶,也因此在日治時期,這裡一度被改為「開山神社」,留下日式鳥居建築,後殿裡也看得到田川氏的牌位。

走進延平郡王祠,宗教氣息雖不濃厚,但也不禁令人心生敬畏之感,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觀光行銷科專員陳宏田,對於台南地方文史和宗教信仰有深入研究,他特別指出,延平郡王祠是國內少數「國典」等級的寺廟,每年春祭,都得由內政部長等級以上的首長進行主祭。

■Index

★延平郡王祠/台南市中西區開山路152號/06-2135518

(中國時報)

----------------------------

又見萬蜂祝壽 覆蓋鄭成功神像左腳

2015-06-10

〔記者黃文鍠/台南報導〕端午節前夕,昨日台南市延平郡王祠正殿神龕,突見大批蜜蜂齊聚,停歇在鄭成功神像左腳,一度將神像膝蓋到腳踝部分全部遮滿,密密麻麻的蜜蜂群,目測約有上萬隻。管理人員指出,每年這個時候,蜂群就會固定出現停留,少則兩、三天,多則一個星期,老一輩民眾表示,農曆五月八日是延平王去世的日子,這些蜜蜂是當年部將來向主帥請安,也為歷史故事增添神蹟。

  • 台南市延平郡王祠正殿神龕,突見大批蜜蜂聚集在延平王神像左腳,令人嘖嘖稱奇。(記者黃文鍠攝)

    台南市延平郡王祠正殿神龕,突見大批蜜蜂聚集在延平王神像左腳,令人嘖嘖稱奇。(記者黃文鍠攝)

已有十餘年歷史 傳是兵將化身

蔡姓管理人員表示,「萬蜂祝壽」已經有十餘年歷史,每年在端午節前,就會有大批蜂群飛到延平王腳邊停歇,奇怪的是,附近並沒有大型蜜蜂窩巢,也想不通到底蜜蜂從何而來。

昨日下午一時許,延平郡王祠中庭開始陸續出現蜜蜂蹤跡,隨即聽到陣陣「嗡嗡」聲響起,密密麻麻的蜂群,宛如黑幕般,由殿外直撲神龕,場面壯觀,而照著先來後到順序,逐漸將延平王神像左腳覆蓋,還有部分蜜蜂上下飛舞,但都圍繞在塑像旁,沒有太大騷動。

管理員指出,依照經驗,蜂群停下來後,最少都會停留二至三天,甚至曾經停留超過一個星期,但只要時間一到,就會集體消失,而且雖然殿內人員進進出出,蜂群也不會攻擊人,相當玄奇,不過,今年的蜂群數量好像比往年還要多,不知道是何原因。

附近民眾表示,耆老相傳,蜜蜂是當年跟著延平王渡海來台的兵將化身,每年在延平王升天紀念日前,來為延平王請安,請安後就會離開,因此才會在這段時間出現。

-----------------

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  


日婦捐千萬 助建鄭成功護法像

    tw.news.yahoo.com
    查看原始檔

中國時報【王瑄琪╱嘉縣報導】

嘉義縣溪口鄉開元殿有全球最高鄭成功像,高逾7樓儼如溪口地標。20多年前限於經費未能同時配建「萬禮」、「甘輝」將軍護法,日前廟方啟動添建72尺將軍計畫,竟接獲日本女企業家來台大手筆贈1000萬元,但對方不願透露名字、身分,為日本出生的鄭成功再添傳說。

落腳溪口鄉柴林村的鄭氏家族,200多年前從福建泉州迎請尊王來台供奉,約一掌高的神像據傳十分靈驗,1967年還降旨遴選乩身為信眾解惑。

1995年乩身依神意繪出護佑法相,在眾志援建下,當年度海來台的巴掌神明,更搖身成為178尺高的大神像。

開元殿理事長許光安說,日前時機成熟,準備耗資億元啟動配建護法將軍和香客樓工程,就在申請執照時,1名長居日本的78歲老婦人前來接洽說,20多年前曾受尊王相助,如今海外發跡尊王夢中現景,必須前來應證夢境。

不久老婦人果真來到台灣,驚訝環顧廟宇表示,當年她來參拜時還沒有大神像,好在路上不時有善心人引路,膜拜後開口「我決定捐出1000萬元」,聽到這筆龐大數字,大家面面相覷,更好奇發願緣由和婦人身分,不過僅知老婦人在日本為社長級人物,連名字都保留不願透露。

神像在四方信眾資助下預計明年落成,可登高眺望。至於這段奇異插曲不僅在募資上起了引玉作用,更為鄭成功再添傳奇故事。

-----------------------

兩岸史話-水交社記憶空軍大遷移

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鄭成功率軍自鹿耳門港攻打荷蘭人,在今年台南鄭成功文化節重演,有來台國際學生參與。(本報系資料照片)
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鄭成功率軍自鹿耳門港攻打荷蘭人,在今年台南鄭成功文化節重演。(本報系資料照片)
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台南市水交社桂子山中心點舊軍事碉堡成為眷村文化園區地標。(本報系資料照片)
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水交社記憶

漢人移民的增加,使得漢人與原住民人口比例產生變化,逐漸改變台灣社會以漢人為主流的情況。

台灣移民簡史:1.台灣的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西部面臨台灣海峽,距大陸不遠,距福建省海岸平均距離約200公里,廣東省海岸距離約300公里。整個島嶼南北縱長約395公里、東西寬度最大約144公里、環島海岸線長約1139公里、含澎湖群島總長約1520公里,面積約35915平方公里,四面環海,島嶼整體形狀宛如一長條蕃薯。

落戶於動亂避風港

由於距離大陸相當近,大陸民眾很早就與台灣有接觸,他們都是零星來到台灣,且是暫居性質。明鄭以後,才有大批民眾從福建與廣東移居台灣,且在台灣落戶。

以後,大陸一有動亂,台灣常成為福建與廣東兩省沿海民眾的避風港,成群踏著台灣海峽的波濤來到台灣,人口因而增加。

台灣有平原以及肥沃的土地,熱帶及亞熱帶的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化,農產品一年可以兩熟,這些條件為福建與廣東人民築起台灣夢,他們認為,來到台灣可以有更好的生活,因而一波波的移民,設法突破種種困難,跨越台灣海峽,遷移來台灣,追求他們的台灣夢。

此種情況類似1950到1970年代,台灣人的美國夢,台灣人為追求更好的生活,千方百計的設法移民美國。

2.荷蘭時期之前漢人在台灣的概況:唐、宋時代,南海貿易興盛,船隻往來多少會與台灣接觸,連橫的《台灣通史.卷一開闢紀》記載:「當宋之時,漳泉邊民來台灣,以北港為互市之口。」足以說明此事。1550年代(明嘉靖中葉),台灣與大陸往來頻繁。

3.荷蘭時期的移民:1623年,明朝實施海禁,禁止沿海居民與荷蘭人貿易。1624年,荷蘭人進入南台灣,建奧倫治城,後又改為熱蘭遮城,做為治理台灣的行政與政治中心;1653年建普羅民遮城。

為了開墾台灣土地,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鼓勵漢人移民台灣,免費提供生產工具。這些漢人在台灣落戶,對以前的部落社會(Tribal society)文化,產生巨大的影響。

1628年,福建饑荒,鄭芝龍在福建巡撫熊文燦的支援下,招徠沿海災區饑民數萬人,移民台灣墾殖。這是第一次有組織的福建向台灣大移民。1630年,鄭芝龍受降後2年,台灣出現另一波移民潮,平均一年約1萬人從福建的漳州、泉州移居台灣。

4.明鄭時期的移民:1661年,鄭成功擊敗荷蘭人,收復台灣。此時,在南部約有漢人10萬人,從事貿易、買賣與農耕。鄭成功軍隊及眷屬約3萬7千多人,除分派各軍分區屯墾外,還大力招徠因清廷「遷界」而流離失所的大陸沿海民眾,「不願內徙者數十萬人東渡,以實台地」,這是另一波移民朝,主要是福建沿海泉、漳各縣居民。這個時期移民台灣,以福建人為主。

隨鄭成功來台灣的軍民約10萬多人,加上20多年來,由閩浙沿海遷移來台灣的人口,以及已在台灣的人口,華人人數估計有20多萬人。

5.清朝時期的移民:1683年,施琅率兵收復台灣後,他認為,內地奸民易於藉口做生意來台灣,結黨營私,而嚴禁福建與廣東民眾來台灣。

清朝政府對於前往台灣的民眾,限制非常嚴格。1711年(康熙50年),台灣府知府對移民入境,需在原籍所在地衙門請領護照,其條件為:(1)入籍者必須說明到台以後所投靠之親友的姓名住址,並說明落籍的坊。(2)探親的必須說明所探親友的姓名和住址,並說明回籍限期。(3)做生意的,必須說明落腳的舖戶以及回籍限期。

內地人民欲來台,必於原籍該縣出證明,其入籍者必需填寫到台灣的縣、里、坊名及所訪問或親戚的名字,地址、商舖名,以及離台之期限。

貿易移民人口遽增

1685年(康熙23年),清政府指定台灣府城的鹿耳門港,即後來的安平港,為對福建廈門的唯一往來港口,台灣的貨物需在此集中出口到廈門。1778年,是清代廈門帆船最多的年代,廈門對渡鹿耳門的船隻有數百艘之多,達到最高峰。他們在安平上岸後,主要居住在台南,過世後就葬在桂子山,2009年1月分,桂子山腳發現的墓葬以閩南人為主,原因在此。

1736年(乾隆元年),重申禁止民眾偷渡來台。1740年(乾隆5年),停發台灣居民攜眷入台執照。1783年,台灣鹿港與泉州蚶江港通航;1792年,淡水八里岔與蚶江及福州五虎門通航,由於貿易掀起的一波移民潮,使台灣人口急遽增加。

漢人移民的增加,使得漢人與原住民人口比例產生變化,逐漸改變台灣社會以漢人為主流的情況。

1784年(乾隆49年),鼓勵台灣人回到福建的規定:「台灣流寓民人,情願回籍著,概免給照,准其自赴鹿耳門總口,……隨時放行。」對於回籍的台灣人不需任何護照,說明滿清政府不想讓人民居住在台灣。(待續)(旺報)

 

-------------------

1661.5.5 國姓爺侵臺第六日,大員市鎮(今安平老街一帶)淪陷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goo.gl/j0OBAP

1661.5.5 國姓爺侵臺第六日,大員市鎮(今安平老街一帶)淪陷

1661.5.5
【歷史上的今天】1661.5.5 國姓爺侵臺第六日,大員市鎮(今安平老街一帶)淪陷

1661年4月30日,在中國戰事失利的國姓爺大舉入侵荷蘭東印度公司(VOC)控制下的臺南區域以尋求棲身的根據地,短短幾日內VOC經歷了海戰遭大量海賊船圍攻縱火及北線尾4000戰士vs250火槍手陸戰接連失利、臺灣本島上的普羅民遮城(fort Provintia,今赤崁樓)遭圍城投降,到了第六天,主要據點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今安平古堡所在)旁的大員市鎮(今安平老街一帶),亦落入國姓爺控制中。

大航海時代臺灣專屬紀念品【臺灣的紋章 – VOC特製鑰匙圈】
http://gjtaiwan.com/rt/?id=5

圖:國姓爺入侵想像圖(局部,大員市鎮部分,今安平老街一帶),出自(wikimedia,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Fort_Zeelandia03.jpg)

延伸閱讀:
1661.5.4 國姓爺大舉入侵,普羅民遮城淪陷
http://www.twmemory.org/?p=9479
1661臺灣淪陷圖說
http://www.twmemory.org/?p=7119
國姓爺的鐵甲戰士
http://www.twmemory.org/?p=7149
1661年國姓爺侵臺之北線尾大戰
http://www.twmemory.org/?p=7129
《被遺誤的台灣》簡介
http://www.twmemory.org/?p=7073
傳教士范無如區訣別圖
http://www.twmemory.org/?p=6617

-------------------

國姓爺只能是民族英雄?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goo.gl/YubZEy

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

西方國家眼中,國姓爺卻是不折不扣的海盜集團頭子。(圖:國姓爺榮登國際海盜雜誌封面人物)

國姓爺只能是民族英雄?

2016 年 05 月 13 日 00:04:41 ⋅ Leave a Comment ⋅ admin
twmemory_010000

355年前的這個時期(1661年5月中),對臺入侵行動約半個月,已佔領大員市鎮(今臺南安平延平街一帶)的國姓爺大軍,正在醞釀對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據點熱蘭遮城(Zeelandia,今安平古堡所在)發動總攻擊。
國姓爺在臺灣歷史上的存在,始終是個相當特別的人物。他是讓臺灣由西方貿易/殖民據點轉為捲入對岸糾紛的起點,也使得臺灣從此走向以漢人為主體的命運。在清國將臺灣納入版圖將近兩百年時,欽差大臣沈葆楨以彰顯忠節為由上奏准請建廟祭祀國姓爺(也有人認為是為了包工程給自家福州人),這也是原為福州式風格「開山王廟」(開山神社、延平郡王祠)的由來。具有一半日本血統的國姓爺,在日本治臺後成為增加統治正當性的籌碼,開山王廟也改為開山神社。二戰後中華民國政權逃亡來臺,國姓爺又成為反攻大陸的精神象徵、民族英雄,而對對岸正牌的中國來說,國姓爺集團最終降清使臺灣納入版圖更是提供了美好的想像。
在西方國家眼中,國姓爺卻是不折不扣的海盜集團頭子。(圖:國姓爺榮登國際海盜雜誌封面人物)

一個國姓爺,大家各取所需。而長期受黨國教育影響的臺灣人,多數人腦內預設國姓爺就只能是「民族英雄」。也許我們該試著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觀點,看待國姓爺對這塊土地,以及不同族群的影響。

延伸閱讀:
4/30鄭成功登台,中部某部落被屠殺僅剩6人!族人:期待臺灣人用不同角度看400年歷史
http://www.pure-taiwan.info/2016/05/01/koxinga-for-plain-indigenous-people/

---------------------------------------

4/30鄭成功登台,中部某部落被屠殺僅剩6人!族人:期待臺灣人用不同角度看400年歷史
BY 部落好朋友 · 2016/05/01

Surrender_of_Zeelandia

編按:永曆十五年(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4 月 30 日,鄭成功由鹿耳門水道入台江內海,並於禾寮港登陸,隨後取得台江內海控制權,昨日(4/30)臺灣部分地區因而舉行鄭成功來臺 355 周年紀念活動,然而對於許多平埔原住民來說,鄭氏軍隊曾屠殺部落剩 6 人,等同劊子手,而非民族英雄。(編按1)

歷史是被撰寫出來的,撰寫者不同的位置和目的而造就了不同的「史觀」與「史實」。

台灣歷史是由歷代殖民統治政權所詮釋,使原住民族歷史在漢人筆下的「台灣 400 年史」中,一直扮演著卑微、無聲且奴子不如的角色,不是一筆帶過,就是被以刻板、汙名的角度描寫、傳播。

近年來,美洲原住民族開始有機會向全世界講出他們眼中的哥倫布,他們控訴哥倫布不是偉大的航海探險家,更不是發現新大陸的英雄,而是對美洲原住民族開啟一連串殘酷侵略行動的殖民者。

回顧台灣史,我們來審視一下至今仍廣被當成神祇崇拜的鄭成功,他的作為和形象如何?讓我們來聽聽台灣中部平埔原住民族眼裡的鄭成功吧!


廈門市鼓浪嶼的鄭成功雕刻。(圖片來源:Wikipedia,CC Licensed)

平埔原住民:鄭成功非民族英雄

鄭成功在史實上對待底層漢人民和原住民族十分殘酷無情,今日卻因殖民者的意識形態而被過度神化……

從平埔原住民的角度來看,鄭成功是劊子手,不是民族英雄。

他趕走荷蘭人,延續荷蘭人的殖民壓迫,甚至更加殘暴。他一路從台南西拉雅族殺到中部的巴布拉族、道卡斯族,太多原、漢人民遭其毒手,然而這樣的史實,歷史課本只是一筆帶過。

鄭成功在史實上對待底層漢人民和原住民族十分殘酷無情,今日卻因殖民者的意識形態而被過度神化,長年來一直被我們的歷史教育譽為民族英雄。今日在台灣各地都還矗立著鄭成功的廟宇、雕像,倍受歌功頌德;卻鮮少人注意到當年被壓迫、屠殺的原住民族心中的怨恨不平。

歷史不應單方面呈現史觀

歷史尤其應該讓我們學習更真實宏觀的視野,借鏡前人的錯誤而避免重蹈覆轍,不應在歷史長河裡一再重犯前人的謬誤。

歷史,不應只是單方面詮釋歷史人物的殖民目的性表象,應該客觀地從不同族群的角度去審視,客觀定義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究竟對我們生長的這塊土地帶來了什麼,也就是他真實地對台灣島嶼造成什麼影響。

歷史尤其應該讓我們學習更真實宏觀的視野,借鏡前人的錯誤而避免重蹈覆轍,不應在歷史長河裡一再重犯前人的謬誤。

台灣 400 年殖民政權一再壓迫平埔原住民族,即使到了今天,我們期許、信賴應會保護我們的政府,竟從未思考為我們平反;已被迫害 400 年的平埔原住民族,至今仍在殖民政權操弄的國家暴力下,嘶聲吶喊要求政府歸還原住民身份。

面對漢人史觀的歷史撰述及瀕臨滅族的困境,當「轉型正義」變成台灣社會的流行語時,平埔原住民族群不禁要問:過去 400 年來,不斷遭受殖民迫害的平埔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在哪裡?國家暴力為什麼對平埔原住民族這麼無情?

(本文作者為張麗盆、王商益、蘇莘)

↓ 鄭成功的歷史定位,中部原住民青年怎麼看?

編按

明永曆二十四年(1670年)爆發大肚王國戰役,鄭氏王朝為了擴張領土,以武力侵略大肚社、沙轆社、斗尾龍岸社等巴布拉族、道卡斯族部落,規模之大,連鄭經都親征。鄭氏部隊先後於沙轆社屠殺了數百名原住民軍人和平民,全社只剩 6 人倖免於難。(《臺灣通史·卷十五·撫墾志》,連橫)

=============================

甘輝.萬禮大神像落成 號稱東南亞最大
tw.news.yahoo.com查看原始檔

嘉義縣的開元殿,供奉國姓爺鄭成功,最近花費2億多元,打造國姓爺的左右手,「甘輝」和「萬禮」2位大將軍的神像,在今天(11月20日)落成,2座神像高達24.3公尺,號稱東南亞最大,成為溪口鄉的新地標。

鑼鼓喧天,熱鬧非凡,來自全台各地的鄭成功宮廟,陸續抵達嘉義縣溪口鄉,要來慶祝兩尊大神像的落成啟用。

座落在屋頂上的3尊大神像,最中間的是主神鄭成功,左側持成功寶劍的是萬禮大將軍,右邊持官印的則是甘輝大將軍,他們是鄭成功的左右護法,開元殿費時3年多,斥資2億多元打造而成,神像高約24.3公尺,足足有8、9層樓這麼高,十分雄偉。

嘉縣溪口鄉開元殿主委許光安:「萬禮將軍持成功寶劍,也是世界第一長的一把活劍。」

出身溪口鄉的嘉義縣長張花冠自然不能錯過家鄉這個宗教盛會,還有來自對岸的鄭成功文化交流負責人,也來共襄盛舉。

嘉義縣長張花冠:「開台英雄就是鄭成功,在明末清初的時候來到台灣,在台灣各地駐軍訓練軍隊,教我們耕種所以大家都很懷念,開台聖王鄭成功對台灣,過去歷史的貢獻。」

福建鄭成功文化交流協會主席鄭養正:「鄭成功是我們兩岸,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

配合新神像的落成,21年前就建好,高53.4公尺的鄭成功神像也重新粉刷,3座大神像遠遠就能看到,儼然成為溪口的新地標。(民視新聞鄭榮文嘉義縣報導)


明鄭時期的「延平王」,是指誰?
【臺灣服飾誌】明鄭時期的延平王穿什麼? https://bit.ly/2VsyYVT
  「延平王」,乍聽之下很像指鄭成功的「延平郡王」,但事實上,「延平王」是一個位階。明朝滅亡後,剩餘的明朝宗室在南方成立了南明政權。而鄭成功來臺之後,便是遵從南明政權,以郡王的位階,在臺灣繼續為反清復明努力。
  所以在很多人想像中,鄭成功在臺灣是一個類似「皇帝」的身分,但基本上鄭成功一生遵循禮制(至少〈先王實錄〉是這麼說的),在台灣謹守郡王本分,死後,也將「延平郡王」位傳承下去,因此「延平王」並非單指鄭成功一人,而是一個世襲的郡王位。
  在這裡我們雖然選用了漢人的郡王服裝,但是鄭成功在歷史上的形象,卻也不只如此,比如《梅氏日記》裡提到的:「國姓爺坐在帳幕正中央的一張桌子後面,桌子鋪著刺繡得很貴重的桌巾,他身穿一件未漂白的麻紗長袍,頭戴一頂褐色尖角帽,式樣像便帽,帽沿約有一個拇指寬,上頭飾有一個小金片,在那小金片上掛著一根白色羽毛。他後面站著兩個穿黑綢長袍的英俊少年,每個都手拿著一面很大的鍍金扇,高約八、九呎,寬約三呎。」
  若是這段文字屬實,那麼鄭成功在此穿著的便不是漢人的服裝,或許與南洋的服裝有關,但這裡我們仍是選用大眾對於鄭成功的主要印象來繪製
在臺灣最為普及的鄭成功畫像(圖/臺灣服飾誌 提供)
在臺灣最為普及的鄭成功畫像(圖/臺灣服飾誌 提供)
郡王服裝
袞龍袍
  圖中的延平王穿著的是屬於郡王的「常服」,當時的「常服」與現在定義不一樣,並不是指「平常穿的衣服」,而是「常朝視事」時穿著的衣服,平常穿的衣服為「便服」。
  我們參考了清朝時期繪製的鄭成功畫像,但由於該畫像繪製於清朝時,可能會有臆測的成分,所以我們又參考了《大明會典》裡,明朝時期諸王服飾的紀載,才繪成了圖中的服飾。
  這種領口為圓形的衣服,被稱為「圓領袍」,因為其王的身分,胸口、雙肩又有著蟠龍的刺繡補子。由於諸王(郡王、親王)的常服大致和皇帝一樣,這種衣服又被稱為「袞龍袍」。
  在畫像與延平郡王祠裡,延平王穿著的是綠色的袞龍袍,歷史上袞龍袍大多為紅色,但並沒有詳細規定顏色,因此沿用圖片裡的綠色,但大部分情況下仍是紅色為主。
烏紗翼善冠
  延平王頭上戴的冠帽為「烏紗翼善冠」,因烏纱覆之,折角向上因名翼善冠。帽緣環繞金色邊飾,並綴有紅色寶珠,該裝飾同為清代畫師臆測,明末時期,餘烏紗翼善冠上使用裝飾已不多見。
  「袞龍袍」的衣袖,因明末風氣影響,較為寬大,衣襬也至腳踝。衣袍內穿褡護(背心式),搭上白色的護領,腰部有玉帶(革帶)環繞,腳則是穿黑色的皂靴。
第一個漢人政權
  明鄭王朝是第一個在臺灣建立的漢人政權,而在政權覆滅後,也開始了清朝兩百多年的統治,在清軍接管臺灣後,有些反清復明的人被遣回中國,有些在臺灣躲藏起來,有些則遠渡至南洋,留下「皇明」的標示在墓上,在許多人心中,鄭成功都有其地位。
  然而歷史事實是,鄭成功只有在臺灣待了一年多的時間就病逝,與臺灣這塊土地相處最久的是他的兒子,鄭經。然而他總較常自稱「延平王世子」而非世襲的「本王」(延平王)稱呼。在英國、日本的書信中,則可以看到他被稱為「東寧國王」、「King of Tywan」的資料。
  「遠絕大海,建國東寧。於版圖疆域之外,別立乾坤。」,「東寧」是一個很美的詞,對於鄭經又是象徵什麼呢?也許這就待歷史學家慢慢考究了。
【臺灣服飾誌】明鄭時期的延平王穿什麼?(常服) | 閱讀專題 | 閱讀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2VsyYVT

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 鄭成功大神像/反攻大陸討廟產/鄭成功光復台灣/嘉義縣溪口鄉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