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0+》高齡友善城市大調查:全台22縣市,如何讓我們有幸福的老年?─50+ FiftyPlus 用新的方法 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人口結構失衡比總數減少嚴重 學者:未來將是「中高齡養老老人」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2024-10-18 16:22:58
人口結構失衡比總數減少嚴重 學者:未來將是「中高齡養老老人」 | 生活 | NOWnews今日新聞 https://bit.ly/4dQgKmq
▲學者分析,人口總數減少尚可用人工智慧及機械化解決,但更嚴重是人口結構失衡,形成「中高齡養老老人」窘境。(圖/取自pixabay)
國發會昨(17)日2024至2070年人口推估結果報告,顯示我國總未來人口將由2024年的2340萬人,減少至2070年1497萬人。台大社會系退休教授薛承泰指出,人口總數減少尚可用人工智慧及機械化解決,但更嚴重是人口結構失衡,形成「中高齡養老老人」窘境。
據國發會報告,我國總人口將由2024年2340萬人減至2070年1497萬人,減少844萬人。其中0至14歲幼年人口減少171萬人,15至64歲青壯年人口減少920萬人,65歲以上老年人口則增加248萬人。
按此趨勢,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20%人口超過65歲的「超高齡化社會」;15到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呈現小孩跟老人呈現2倍以上的「人口紅利」也將在2028年結束。
看到這些數字,薛承泰並不感到意外,因為台灣生育率下降速度實在太快。即便人口總數下滑,仍可以仰賴科技、AI來替代勞動力,「對台灣影響比較深遠 ,比較難處理的是人口結構。」
根據國發會所呈現的撫養比,預估2070年達到1比1,也就是15歲到64歲的工作人口扶養1個老人。
但根據他的推算,我國年齡中位數為45歲相當於有一半人口低於45歲、一半高於45歲,而且是逐年增長,2070年實際狀況會是50歲以上的中高齡人去撫養75歲、80歲以上的「老老人」,因為45歲以下人口將大幅減少。
薛承泰分析,人口老化往往可以歸因於少子化及高齡化。但台灣與日本人口老化原因有所不同,日本是受到壽命延長所導致,但日本生育率仍有1.2%,比台灣的0.8%還高,相當於台灣生1個小孩,日本生1.5個小孩。
而台灣2023平均壽命為80.23歲,主因是受到2021、2022年疫情影響下滑1.6歲,約為8年前水準,顯示台灣平均壽命並未一路成長,那麼人口老化主因就是生育率下降。
他點評,因壽命延長導致人口老化,不可能一日一夜急速成長;但是少子化所導致的衝擊比較大,反應也更加急速
人口結構失衡比總數減少嚴重 學者:未來將是「中高齡養老老人」 | 生活 | NOWnews今日新聞 https://bit.ly/4dQgKmq
退休後生活費「嚴重低估」 學者示警
2024/08/22 20:14
台灣人壽與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合作,連續5年進行「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業者提供)
退休後生活費「嚴重低估」 學者示警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fS87Kf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低薪通膨時代,國人退休信心下滑,但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特聘教授黃泓智依據最新完成的調查,質疑不少國人不想讓政府「管」自己的退休金(勞退自提),基本的退休金「基本知識」卻明顯不足,建議政府應加強國人退休金的基礎教育。
台灣人壽與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合作,連續5年進行「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今(22)日正式發布今年的最新調查結果,調查發現,恐因物價高漲等通膨因素,以及持續發酵的勞保破產議題,讓今年的「退休信心指數」落至56分,是2022年以來首度不及格。
此次調查詢問受訪者,「退休金準備夠不夠支應未來退休生活?」,結果發現,「已退族」與「未退族」,在退休金充裕度議題上,感受呈現「兩極化」,其中「未退族」逾6成感到不充裕;但「已退族」卻僅有31%認為不充裕。
至於退休後需要多少的生活費用?調查顯示,逾5成未退族每月僅存不到1萬元的退休金,且無論是已退族或未退族,都有高達3成,預估退休後生活費「僅需2萬元」,黃泓智認為,這樣「嚴重低估」的結果,可說是退休規畫的一大警訊。
至於勞工退休後的生活主要來源,採複選方式答題,「已退族」高達7成是「倚賴社會保險」,黃泓智分析,若還原100%的比例,「倚賴社會保險」的比例也高達5成,相反的,依靠「自己退休準備所得」的比例很低,顯示勞工中有一大群屬於「高齡低所得者」,提醒政府若要進行年金改革,這是必須特別留意的。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焦點是討論多年的「勞退自提自選」議題,此次調查發現,針對「沒有參與自提」的民眾,高達32.2%的原因是「不想讓政府管」,另有24.1%是因「沒多餘的錢自提」,但黃泓智質疑,屬於第二層保險的勞退自提,並沒有「破產」風險,卻有16.1%民眾憂「政府會破產,拿不回錢」而不參與,也有15.3%「不知可自提」、7.8%「不知自提金額可扣抵所得稅」,顯示國人退休知識嚴重不足,建議政府應多加教育宣導退休後生活費「嚴重低估」 學者示警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fS87Kf
計算公式為退休後每月所需生活費(基本生活開銷+額外開銷)×退休時間(退休年齡–平均餘命)–(可請領的退休金給付+儲蓄、保險保額)=需要準備的退休金。「退休金準備多少才夠?」1公式算出答案 - 理財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3sPc8uR
「退休儲蓄指南」若自己儲蓄已「來不及了」,不妨思考提醒子女提早規劃。如果想在65歲退休,需要年薪的12倍儲蓄,較足以養老。從25歲開始,每年至少儲蓄收入的20%,如果從30歲開始,應該增加至24%,如果從35歲開始,則增加為29%;目標儲蓄總額是要在30歲前達到年所得的2倍,40歲前5倍,50歲前8倍,60歲前11倍,以期望65歲達到年薪12倍的目標-無痛存退休金》最新退休指南公布 https://bit.ly/3ESm47r
無痛存退休金 通膨來了錢變薄 如何搶救養老金?
工商時報 數位編輯 2021.10.17
無痛存退休金 通膨來了錢變薄 如何搶救養老金?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2YUVFqb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彈升,金融市場震盪劇烈,國際油價也呈漲勢,國內95無鉛汽油下周更恐衝上30.7元,達到近3年新高,在在顯示通膨來了,「錢可能變薄」。
為免退休養老金受通膨衝擊,原本就有在進行退休理財者,最好適時審視現有規劃、適時調整。法人則建議,現階段不妨納入信用評等較高的投資等級公司債基金,因其具有波動度較低,以及長期投資正報酬機率高等優勢,可視為協助投資人準備退休金的好幫手。
專家表示,自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全球金融市場走了逾10年的多頭行情,近期美國聯準會(Fed)正準備開始縮減購債計劃,殖利率彈升也讓市場恐慌情緒再起,未來所有資產齊漲的情況恐不復見,加上可能面臨通膨風暴,退休理財備受挑戰,這時應重新審視現有投資方式或工具,並再多看多了解其它商品優劣,不要「隨它去」。
為對抗通膨,政府一般會採取升息來因應,瀚亞投資指出,一旦升息進程開始啟動,國際資金環境將會不再像過去寬鬆,金融市場勢必面臨更高的不確定性與波動,建議這時可找找債券相關、較高信用評等的商品,例如優質公司債基金這類商品,來扮演資產配置中穩定波動的角色。
債券類商品,有人可能覺得陌生,但畢竟攸關我們的養老生活,現在多做些功課、花點時間了解,理應值得。債券有固定收益,跟股票一樣是一種投資工具,債券分為政府發行的公債,以及個別公司發行的公司債,一般來說,公債的風險低於公司債,而公司債又依風險評等,分為投資級債券與垃圾債券(即高收益債),其中,投資等級公司債的信用評等,大多是以信評機構給予一定評等的公司,並以美國企業為主,相對風險較低。
當面對大環境的不確定性因素時,投資等級債抗震效果較佳,從資產波動度來看,根據知名基金研究機構理柏Lipper統計各類型資產近5年年化「波動度」,投資等級債僅有5.93%,不僅明顯低於高收益債券的8.09%,以及新興市場債券的8.47%;若與S&P500指數近5年波動度14.96%相比,相對於股市的波動差距更大。
若看長期表現,投資等級債的投資「勝率」又如何?根據彭博(Bloomberg)資料統計,美元計價的投資級債指數在2000年到2020年期間,報酬率多為正報酬,平均為6.2%,最高單年度報酬率可達19.8%,近20年僅4次單年度績效為負報酬。總之,各種投資產品都可多學習了解,才更有機會選出穩當又能獲利的工具。
※基金績效,均為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之績效表現,亦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無痛存退休金 通膨來了錢變薄 如何搶救養老金?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2YUVFqb
進入高齡社會的台灣,準備好了嗎?
2021年高齡友善城市調查出爐 https://bit.ly/3mTmIdL
今年大規模施打COVID-19疫苗,有長者拿著助行器,艱辛走過高低不平的騎樓前往施打場地;有住在山區的長輩無力行走,最後是由孫子「公主抱」下山;也有長輩在大太陽下排隊等候,因為路邊沒有座椅和遮蔽物,幾乎中暑。長者猝死的案例,有醫師表示其原因可能是因為這過程的諸多折騰,而非疫苗直接引起。
據國發會統計,2021年,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已超過16%,進入「高齡社會」。預估到2025年,全台65歲以上人口更將高達20%,相當於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長者。人行道與騎樓是否好走、大眾交通工具是否有足夠無障礙設施?醫療與長照資源是否足夠?退休後有無充足終身學習資源...每一項都關乎老後的健康與幸福。
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即倡議「高齡友善城市」(Age-Friendly City)的概念,提出以城市作為高齡社會的應對之策,台灣亦在2010年在全台22縣市都設立了「高齡友善城市推動委員會」,宣稱為「為全世界投入『高齡友善城市』城市密度最高的國家。」但台灣各縣市實際上的表現如何?老化指數已破百的台灣,卻始終沒有整體評估的參考。
熟齡媒體《50+》發表2021年高齡友善城市調查,參考WHO的建議指南,區分三大面向「交通公共設施友善度」、「社會參與度」、「醫療服務及健康品質」輔以「高齡友善滿意度」民調,總計共10項指標,成為全台第一份兼具客觀數據資料與民調的綜合性評比。
這10項指標包括:社區步行友善程度、公共空間與建物的無障礙程度、無障礙公車占比 、終身學習參與程度 、志工活動參與程度、休閒體能活動參與程度、醫療服務密度、空氣品質、長照2.0服務涵蓋率與高齡政策滿意度 ,可謂台灣各縣市在高齡友善度的「城市健檢」。
歷經近半年的作業時間後,調查結果出爐!2021年全台「高齡友善城市」表現最佳的五星縣市為: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嘉義市、宜蘭縣和花蓮縣。
▲高齡友善城市大調查各縣市總排名。(數據統計/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由 NOWnews 提供 ▲高齡友善城市大調查各縣市總排名。(數據統計/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在社區步行友善程度、公共空間與建物的無障礙程度、大眾運輸友善程度表現較佳,能提供高齡者「行」的安全與便利。
而宜蘭縣、花蓮縣在空氣品質、休閒體能參與度、志工活動參與度表現較佳,展現出東部地區的宜居樂活特性。
較特別的是,嘉義市雖然規模不大,但卻早在2011年即推動高齡友善城市,是全台第一個「高齡友善示範城市」,並進行相關資源的佈建,得分平均,也能在這項評比中看見成果。整體而言,由於總排名是綜合統計的結果,必須要每項的分數都達一定標準,才能成為五星的高齡友善城市。
東海大學景觀系主任李麗雪指出,良好的步行環境會提高長者的出門意願,間接改善高齡者憂鬱、臥床等問題,降低縣市醫療支出。在日本,甚至類似的高齡對策已經「產業化」,藉由輸出政策經驗至其他國家,創造經濟效益。
未來氣候變遷災害影響甚劇,成大都市計畫學系主任趙子元也建議,城市應針對移動不便的脆弱長者應先做避災規劃的優先考慮。例如,日本富山縣在提出2030年城市規劃時,就是以「獨居老人的居住地」為底圖。先掌握了高齡、弱勢長者的分佈位置,才能決定新的服務設施、運輸系統該如何佈建。 2021年《50+》高齡友善城市大調查:全台22縣市,如何讓我們有幸福的老年?─50+ FiftyPlus 用新的方法 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當全台22縣市都成為「高齡友善城市」,台灣社會才能老得安心!2021年高齡友善城市調查出爐 https://bit.ly/3mTmIdL
2021年《50+》高齡友善城市大調查:全台22縣市,如何讓我們有幸福的老年?─50+ FiftyPlus 用新的方法 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2021年《50+》高齡友善城市大調查:全台22縣市,如何讓我們有幸福的老年?─50+ FiftyPlus 用新的方法 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上班族退休金多少才夠用?調查:存款要有1617萬
2018-08-27 10:57中央社 台北27日電
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8成3上班族憂心退休金不夠用,認為存款須達新台幣161...
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8成3上班族憂心退休金不夠用,認為存款須達新台幣1617萬元才敢退休。報系資料照
軍公教年金改革上路,且勞保年改修法草案也已送入立法院,衝擊上班族退休計畫。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8成3上班族憂心退休金不夠用,認為存款須達新台幣1617萬元才敢退休。
1111人力銀行今天公布「上班族退休壓力調查」,調查顯示,上班族平均55歲就想退休,但超過8成3的上班族,擔心退休金不夠用,且為了維持退休生活,認為要存1617萬元才敢動念退休。
1111人力銀行公共事務部暨職涯發展中心總經理李大華說,參考內政部公布的「105年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已達到80歲,其中男性76.81歲,女性83.42歲。從調查來看,預估退休後還有約25年的老年生活需要規劃,且在退休後包括自己在內,平均要養2.33人。
若以調查中退休後每人每月至少花費2萬1667元來計算,退休後的家庭開銷高達5萬484元,25年需要準備650萬元的生活費。以主計總處公布的106年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3萬9953元來說,等於要13.5年不吃不喝,才能存到養活自己的退休金。
而交叉分析發現,「民生/服務」業的從業人員自行預估的退休年齡最早,只有43歲,「教育/政府團體」最晚,平均預估61歲才退休。
對此李大華分析,民生服務業有輪班的需求,對體力與生活作息是一大考驗,中高齡就業者的體力難以負荷,易被年紀輕、薪資低的後進人員取代,致使民生服務從業人員萌生提前退休或轉換職場的念頭。
相反的,教育與政府團體人員,重視經驗傳承,從業人員隨著年資增加,職務薪資都會向上調整,退休制度相對完善,屆齡退休的福利反而更好。
李大華表示,人民平均餘命持續增加,上班族退休後一旦健康狀況不佳,生活無法自理,衍生而來的長照費用所費不貲,錢不夠用的憂心也讓上班族擔心通貨膨漲吃掉退休金。
因此他建議,年輕的上班族要提早思考退休議題,及早做財務規劃,無論是投資理財或是儲蓄,將準備時間拉長,都可以減輕退休財源的壓力。
為了解上班族的退休壓力,1111人力銀行特設計此份問卷,進行「上班族退休壓力調查」,調查期間自8月13日至8月24日,進行網路問卷調查,有效樣本數1116份,信心水準95%,正負誤差值為2.93個百分點。
養小孩燒錢 超過5成教育準備金低於200萬元
養小孩燒錢 超過5成教育準備金低於200萬元
鉅亨網記者郭幸宜 台北
2020年8月20日 下午6:11
養小孩燒錢 超過5成教育準備金低於200萬元
養孩子是燒錢的事,根據壽險公司調查,台灣有 6 成以上的父母願意供應子女教育經費直到大學畢業,但超過 5 成教育經費準備低於 200 萬元,比起前兩年調查平均準備 300 萬元明顯下滑。
英國保誠人壽連續三年路調查了解民眾準備子女教育金的計劃與考量,根據今年最新調查結果,63.5% 受訪的父母願意支持子女念到大學畢業,另有 26.5% 甚至願意支持子女繼續就讀研究所。
儘管支持子女求學意願高,但對於教育準備金卻有縮水跡象,調查指出,52.6% 受訪者認為每位子女教育準備金不用到 200 萬元就夠了,20% 準備金約落在 200 萬到 300 萬不等,15% 準備金超過 300 萬元,僅 1.5% 會準備 800 萬元以上的教育經費。
保誠人壽指出,比起 2018、2019 年平均教育準備金 300 萬元以上,父母對於子女教育準備金有下滑趨勢,如果將物價調整與出國留學費用變化列入考量,台灣父母在教育經費準備上恐有低估疑慮。
至於要如何準備子女教育經費?7 成受訪者主要以定儲為主,理財態度相對保守;54% 選擇投資債券、46% 則以投資股票、基金位子女籌措教育經費,另外透過保險與房地產投資比重累積經費的比重分別為 13.7% 與 8.1%。
進一步分析選擇保險理財的受訪者,超過 5 成選擇分紅保單,另有 42% 則是挑選不分紅保單理財,而先前大受歡迎的投資型保單與利變型保單,比重約 3 成,分別為 38.7%、34.5%。
保誠人壽分析,父母選擇分紅保單理財累積教育經費,應該與分紅保單兼具保障與分紅有關,尤其在長期持有效應下,讓客戶可分享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果,因此相對受父母們青睞。
2020年8月20日 下午6:11
養小孩燒錢 超過5成教育準備金低於200萬元 - Yahoo奇摩股市
85歲仍樂在工作! 高齡化日本退休年紀僅供參考--2016年間超過65歲仍在工作的日本人比例約23%,是七大工業國集團中最高的,美國為19%
By Fb, www.ettoday.net查看原始檔
圖文/鏡週刊
這或許是無可避免的命運。日本社會高齡化越來越嚴重,超過65歲的人口比例27.3%,是全球最高,而15-64歲勞動人口比例則跌至60.3%,創1951年來最低。退休,對許多銀髮族來說,恐怕只能不斷往後延,甚至於,根本沒有退休這回事了。
定居在日本神奈川縣平塚市的飯田歡子85歲了,但她每周仍工作六天,在東京郊外的寶娜(Pola)美容店工作,替客戶塗抹防皺霜、做臉,還管理一個銷售團隊,每個成員年紀都超過日本平均退休年齡。
「只要我還健康,我想繼續工作,」她說,一邊熟練地替客戶上妝。
日本超過四分之一人口年紀超過65歲,飯田奶奶的客戶年紀多半也和她不相上下,其中,74歲的井上智子說自己來這家美容店已經35年,主要是因為飯田歡子。井上稱飯田是她「活力的來源」,她不僅向飯田購買化妝品,也徵詢人生經驗。
飯田奶奶從1964年就進入這行,開始尋覓客戶。熱愛高爾夫和日本傳統舞蹈的她,引領的銷售團隊,在神奈川所有寶娜美容店中,業績數一數二地好,每個月進帳約合新台幣67萬,高於平均值的55萬。
兩段式退休
日本許多大型企業仍沿用嚴格的兩段式退休計畫:一到60歲就必須離開薪酬優沃的正職,但仍可以以聘僱人員的身分工作五至十年,但領取較低薪水;在那之後,就必須離得一乾二淨。
通常,公司多半認為他們拋棄的這些人,是早已過了全盛時期的高薪員工,但也些企業明白這可能是過於短視的看法,尤其像飯田奶奶負責的銷售業務,許多人退休後,一併帶走的,是花了幾十年才好不容易建立的客戶人脈。
例如,隸屬於寶娜奧蜜思控股公司的寶娜美容店,負責銷售的42000人當中,約1500人年齡在70-90幾歲。「他們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與客戶的關係也差不多一樣久,彼此有很深的連結,當中有很高的信任因素,」負責寶娜美容業務的及川美希說。
大和證券集團過去把約聘資深業務人員年紀上限定在70歲,近期也取消了這個規定。
這樣一來,大和證券才能保有更多年紀在60-80歲的顧問,並出售投資產品給年紀相仿的客戶,如同該公司執行長中田誠司所說,這個族群是擁有最多金融資產的一群。
養樂多本社株式會社的銷售人員則根本沒有退休年齡限制,當中約有5000人年紀超過60歲,多半是女性,透過拜訪家庭和辦公室銷售養樂多飲料。
提高法定退休年齡
日本政府擔心照護高齡人口將帶來沉重的財政負擔,正鼓勵企業延後銀髮族的退休年紀,並提供補貼給雇用超過65歲員工的企業。
日本政府估計,到2060年時,國內超過65歲的人口將占60%,如果無法提高在谷底盤旋的生育率,日本未來可能失去2700萬勞動力。日本政府已將法定退休年紀從62歲提高至65歲,預計2025年生效。
根據經濟合作暨開發組織(OECD),2016年間超過65歲仍在工作的日本人比例約23%,是七大工業國集團中最高的,美國為19%。
然而,不少持續工作的銀髮族是在類似便利商店等地方工作,領取最低薪資,這讓許多擁有特殊技能的銀髮族特別難受。
日本生命保險公司的分析師前田信宏說,很多公司總以為高齡員工容易犯許多錯誤,並缺乏較年輕員工的能力;此外,部分日本企業對於提高退休年紀仍有所保留,他們考量的是,若讓資深員工持續占據高階職位,會增加營運成本;日本經濟團體連合會(經團連)則說,留住這些年長員工,意味著較年輕員工接替無望,將打擊他們的士氣。
弭補退休金不足
不少銀髮族樂於留在職場,無論是什麼樣的工作,他們說,持續工作可以讓他們身心保持健康;當然需要額外的收入,以弭補退休金不足的,更是大有人在。
86歲的杉浦爺爺之前在百貨公司擔任糖果售貨員,如今則找到一份修理日本傳統拉門的工作,「我工作是為了讓身體保持在良好狀態,什麼事也不做是錯的,整天待在家裡扳弄手指頭毫無意義。」
日本老年學會今年初發布一篇研究報告,結論是「老」這個詞最適合用在75-89歲族群,65-74歲的族群應被視為準老人,90歲以上的族群則可歸類為「超級老」。
但對85歲的飯田奶奶來說,年齡只是數字罷了,精力充沛的她仍如同較年輕後輩一樣,參加公司的講習,精益求精;至於考慮何時退休?她說,「我在上回東京奧運(1964)那年入行,如果可以一直做到2020年東京奧運,那就太棒了。」
參考來源:華爾街日報、獨立報、時代雜誌
經濟壓力大15.6%熟齡勞工退不了休被迫二度就業 : 鉅亨網 : 時事
news.cnyes.com查看原始檔十月 26日, 2017
國內勞動力持續減少,被視為影響未來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人力銀行今 (27) 日公布「熟齡勞工職涯規畫調查」,熟齡勞工將退休年齡平均訂在 61.2 歲,在經濟壓力下, 15.6% 的勞工退休後又重返職場,並面臨薪資打折窘境。
面對高齡化與少子化威脅,延後中高齡勞工退休年齡成為政府避免勞動力持續減少的手段之一。不過, yes123 求職網公布最新調查, 45 歲以上勞工求職時,遭遇到最大的困難點就是年齡,比例 58.3% ,其次為「薪資令人滿意的工作難尋」(50.1%)、「被質疑學習能力差」( 42.1% )、「職位令人滿意的工作難尋」( 38.7% ) 以及「難以放下身段」( 37.1% )。
調查顯示,「熟齡勞工」設定的平均退休年齡為 61.2 歲,在職者中, 15.6% 「曾經退休過,但又重返職場」,主因為「覺得退休金準備不夠」(60.4%)、「想分擔家計」( 55.3% ) 以及「子女的工作、收入不穩定」( 47.8% )。
▲調查顯示,退休後又二度就業的勞工,以面臨經濟壓力為最主要原因。(圖/yes123 求職網提供)
對於選擇「二度就業」的熟齡勞工,高達 65.4% 透露,重返職場後的薪資水準「比之前低」;屬於「持平」的占 28.3% ;「比之前高」的僅有 6.3% 。
調查顯示,企業認為「熟齡勞工」的優勢在於「穩定性高」(58.8%)、「實務經驗豐富」( 55.6% )、「有責任感」( 45.6% ),以及「具抗壓性」( 43.3% )、「配合度高」( 29.5% )。
台灣高齡者的煩惱是?衛福部:老人最不滿沒工作做
nr.news-republic.com查看原始檔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31日公布2015年台灣高齡友善城市調查結果,發現國內已有10個縣市邁向「高齡」地區,更有45個「超高齡」鄉鎮。國健署也針對60歲以上人口調查,發現對「國內提供給老人工作的機會」、「經常走動的人行道及騎樓的平整性」、「單位或機關電話自動語音服務系統」的滿意度最低。
國民健康署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將老年人口比率高低,區分為「高齡化」、「高齡」及「超高齡」,台灣雖然目前處在「高齡化」社會,但若以縣市統計,國內已有10個縣市邁向「高齡」地區,包括嘉義縣、雲林縣、南投縣、澎湖縣、台北市、屏東縣、台東縣、苗栗縣、花蓮縣、宜蘭縣。
中廣報導,比率最高的前5名是嘉義縣、雲林縣、南投縣、澎湖縣、台北市,老人比率介於17.3%到14.8%;最低的縣市則是桃園市和連江縣,比率不到10%。
此外,更有45個鄉鎮市區成為「超高齡」社區,其中又以新北平溪區、高雄田寮及左鎮區、苗栗獅潭鄉、新竹峨眉鄉等五個鄉鎮區,65歲以上高齡人口比率最高,破25%,等於每四人就有一人是老人;而新北市平溪區老年人口占27.4%,是全台最老鄉鎮。
此外,國健署去年針對全國22縣市2萬2755位60歲以上老人,調查「對居住城市高齡友善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有九成以上長者表示,自己不曾因年紀大受到家人以外的歧視或排擠,國健署資訊及健康傳播組科長胡怡君表示,這代表社會整體對長者很友善。
根據調查,受訪者滿意度最高的三個項目為:外出辦事時單位或是機關服務人員說話的音量及速度、大眾交通工具票價、社區提供的健康促進服務與活動的足夠性。
而60歲以上民眾對居住城市最不滿意的,則是提供給老人的工作機會,滿分4分裡僅有2.45分,且在22個縣市內,除連江縣外,該項在21個縣市中均高居不滿意第一名;其次是人行道、騎樓的不平整和打電話詢問機構辦事聯絡的系統使用。
中時報導,邱淑媞說,社會總認為老人多半已不適合工作,應該退休退出職場,但許多長者身體仍相當健康,且充滿豐富的工作和人生歷練,面對問題可以快速的提出對策,卻困擾於社會給的工作機會不多。
邱淑媞表示,我國自2012年起,15~64歲的工作人口比率開始逐年降低,在面臨工作人口即將缺乏的情況下,若能將部分老人重新納入工作結構,將能創造紓解工作人力、延緩長者老化降低社會負擔的雙贏結果。
自由報導,邱淑媞說,大家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國內大企業家諸如張忠謀、王永慶等,他們的工作年紀,並未因年齡而受限。邱淑媞指出,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國健署從8大面向打造友善城市,包含安居、連通、暢行、無礙、親老、康健、敬老與不老,也期盼政府與民間團體能共同努力。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林莉茹也表示,活躍老化確實是目前積極推動的政策,希望透過調查讓大家了解老人家的心聲,作為政府相關單位制定政策參考,也呼籲企業可以提供老人工作機會,對延緩退化等有幫助。
聯合報導,根據去年底內政部統計老年人口比率占全人口12.5%,超過295萬人,預估兩年後,老年人口比率突破14%,進入「高齡社會」,2025年將成為「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率占全人口的20%。
------------------------------------
月退俸比張盛和講的還恐怖
推文到plurk
2015-09-06 06:00
◎ 王伯仁
財政部長張盛和自爆任教職太太退休所領月退俸,比任職時月薪多,意謂替代率超過一百%,除凸顯軍公教退撫制極不合理外,另一少人注意的是月領退撫金者的綜合所得稅,幾乎是「免稅」,是另個侵蝕國家財政的原因,造成雙重不公不義。
一般民主先進國家公務員採月退俸者,所得替代率平均大約為在職時的六十五%至七十%左右,台灣則高至九十%甚至逾一百%,其荒謬之處,不言可喻,始作俑者,為國民黨政權。
軍公教月退俸高,但在課所得稅方面,「免稅額」也配合訂得極高,使年領百萬元的退休人員,幾乎是「免繳」所得稅!
財政部長張盛和(右)爆料自己與內人領多稅少,身為老百姓的我們除了TMD還能做什麼?(中央社)
按照目前所得稅法令,軍公教勞如一次領取退職金,以每年十七萬五千乘以年資免稅,超過部分則半數當收入課綜所稅;分次領者,每年七十五.八萬免稅,超過者分級當收入課稅。前者含括勞工全部,後者則是軍公教占絕大多數。
依照此稅法,前者(一次領)只享受每年平均十七萬五千的退職金免稅額;後者(分次領)則每年平均有約九十五萬的免稅及扣除額(即七十五.八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易言之,軍公教退職領月退俸者,個人年收入近百萬,卻可以免繳綜所稅,如夫妻兩人均是軍公教,則家庭年收入二百萬,免稅,或繳數百元。如在一般非軍公教受薪家庭,要繳一、二十萬的綜所稅,差別之大,令人合理懷疑稅法對分次領的免稅額訂到每年七十五.八萬之高,就是為軍公教領月退俸者量身訂做的。
國民黨政府的年金制,對特定族群「領多稅少」的偏袒,國家財政不「希臘化」也難。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
------------------------
退休後每月領不到3000 勞團今赴勞動部抗議勞退新制
www.storm.mg查看原始檔
「勞退提6趴,生活苦哈哈!」多個勞團今(3)日赴勞動部前抗議,抨擊實施10年的勞退新制並不如勞動部宣稱的「可以拿來買房子」,平均起來,每位勞工60歲退休後,每月僅能領近3000元,除了不夠用以外,更存在著「資方少給」、「勞工不能活太久」等問題。
日前工總發布白皮書,指出勞退、勞保、健保等國內勞動成本過高,不利產業發展,經濟部允諾將於本周檢討;不過,對於勞工來說,現行勞退機制卻存在許多瑕疵。桃園市產業總工會、台北市產業總工會、中華電信工會、自主工聯及團結工聯等多個勞工團體今日便走上街頭,抗議新制勞退提撥太少。
桃市產總秘書長林佳瑋表示,勞退新制目前存在3大問題,分別是「不夠用」、「資方少給」及「不能活太久」。林佳瑋指出,根據勞動部統計,勞工每月平均提繳工資為3萬5933元,若以年資30年計算,一輩子僅能存下77萬餘元,而在現行勞退提撥6%的情況下,60歲退休後每月僅能領取2939元,她問「每月不到3000元,如何購買房子?」並主張提撥率至少應提高至12.5%,才能保障勞工老年生活。
北市產總理事長鄭雅惠也說,自2005年實施勞退新制以來,除了雇主提撥6%外,也讓勞工選擇是否自願提撥6%,可見政府相當清楚勞退新舊制差距近一半,但差距的一半金額,卻要轉為勞工自行負擔。
而除了提撥率6%本身偏低外,更存在著資方為減少成本以多報少的問題。新高市產總張常務理事指出,當勞工發現勞退金提撥被少報時,必須自己蒐集資料提出告訴,即使勞工勝訴,資方僅被處以行政罰鍰,但積欠勞工的退休金並不會自動存入勞工的勞退帳戶中,仍須勞工自己去跟政府要回來。
勞工太慘!活過82歲就沒錢領 得自己想辦法
此外,林佳瑋也指出,勞退新制每月給付金額是以勞退帳戶金額除以國人平均餘命22.5年做計算,但對於較為長壽的勞工來說,可能面臨不夠用的問題,但「延壽年金」從未開放,意味超過82歲的勞工須自己想辦法。
最終,勞動部勞工退休科李科長出面接受陳情書,勞團代表希望李科長能回應3大訴求,但李科長顯得不知所措,僅不斷說「你們的訴求我們都收到了,會代為轉達,謝謝」引起勞團不滿,隨後在警方的護送下匆匆離場。
-----------------------------
台灣年金問題的本質是民族壓榨
2015-07-10 09:30
[完整介紹]
林健次
美國奧勒岡大學經濟學博士,前淡江大學國際企業經營系主任。曾任美國Union Planters National Bank, Memphis, Tenn. 國際部遠東區放款經理,美國Cook Industries, Inc. 駐台代表兼台灣辦公處經理,美國Farmers Export Co., Kansas City, Mo. 駐台代表,美國ADM公司台灣授權代表,德國Alfred C. Toepfer 公司新加坡子公司Toepfer International Asia 台灣分公司總經理。
台灣年金問題的本質是民族壓榨
台灣的年金問題是政治問題,是轉型正義問題。(網路資料,民報合成)
希臘政府破產的原因之一是普遍過高的退休年金;但是它是雨露均霑,勉強還可以說是造成世代正義問題。台灣年金問題的本質完全不同。有人說是說是族群問題、階級問題,不過更確切的說應該是民族壓榨。它絕對不是世代正義問題;假如它與正義有關,那是民族正義問題─是台灣轉型正義的一部分。
以台灣人為多數的勞保退休年金月領一、二萬,「外省人」多得不成比例的軍公教,退休卻可月領四、五萬,職級高的還可領七、八、九,甚至十幾萬。私人公司雖也有退休金規定,但是在解雇、離職、關廠等條件下,勞工真正能拿到 一、二百萬元也不是多數;這比起公務員三十年年金加總動則一、二甚至三千萬比起來,只是零頭而已。台灣勞工退休福利的低落,是被統治、被殖民的經濟代價。
以美金計算,台灣的實質國民所得大約是名目國民所得的二倍。所以,以購買力論,台灣軍公教的退休福利鐵定是世界第一。台灣公務員年金之優渥,不得不讓人想到那些讓人供在桌上的神祇。他們真如神祇,與多數的台灣人不同嗎?
台灣的公務系統,不管是成文的或不成文的,社會關係的或法治的,一向都特別優惠「外省人」。甚至,在1990 年以前全國性公務人員考試還名目張膽的優惠「外省人」,規定錄取比例是台灣籍八人,「外省籍」九百四十人;「外省籍」錄取名額是台灣人的一百多倍,錄取率之差更以千、萬倍計。所以,1990年以前「累積的」全國性公務人員當然多是「外省人」。
可是真正的歧視與壓榨並沒有在1990結束,因為錄取的歧視已經轉化為退休金的壓榨。1990年代起,隨老蔣來台的人員及其子女正在大量退休。甚至後來規定1995年以前當上公務員的才可以領18趴優存利息,都可以看出歧視與壓榨運作的痕跡。因為,在歧視的法律與官僚社會關係,在遷親引戚、呼朋引伴的累積運作下,能在1995年以前當高階軍公教的,「外省人」更佔大半以上。這些人當然包括「高級外省人」郭冠英、黃世銘以及退休累計點數極高的洪秀柱、馬英九之徒。
有人說國民黨世襲權貴透過體制,製造「本省人」與「外省人」在退休福利上的極大差異,以拉攏「外省人」、便於分而治之,是族群矛盾與世代矛盾的罪魁禍首。這可能只說對了一半。一群人必須優厚的養另一群人一輩子,這兩群人不可能是同一民族;這是清清楚楚民族壓迫的表徵。被養的人在死前領了一大堆錢,一定是留給他們的後代;他們的後代反而是受益人。真正受害的是以台灣人為多數的勞工與他們的子弟,而台灣勞工的子弟更是雙重的受害人。
筆者提出台灣年金問的本質,一定會被打成製造族群對立、破壞團結。事實上,製造對立、破壞團結的人正是製造壓迫的人;他們就怕有人把事實顯露、騙局揭穿。
台灣的年金問題,不是哪個基金多,哪個基金不足的問題;基金的設計是政治決定的。台灣的年金問題本來就是政治問題,是轉型正義問題。在軍公教年金制度沒有和勞保年金制度平等化以前,請不要告訴我台灣沒有民族壓迫。
我已經看到台灣獨立黨把軍公教與勞工退休金平等化列為政見。我希望有更多的政黨提出類似的政見。
-----------------------
台灣年金問題的本質是民族壓榨
2015-07-10 09:30
[完整介紹]
林健次
美國奧勒岡大學經濟學博士,前淡江大學國際企業經營系主任。曾任美國Union Planters National Bank, Memphis, Tenn. 國際部遠東區放款經理,美國Cook Industries, Inc. 駐台代表兼台灣辦公處經理,美國Farmers Export Co., Kansas City, Mo. 駐台代表,美國ADM公司台灣授權代表,德國Alfred C. Toepfer 公司新加坡子公司Toepfer International Asia 台灣分公司總經理。
台灣年金問題的本質是民族壓榨
台灣的年金問題是政治問題,是轉型正義問題。(網路資料,民報合成)
希臘政府破產的原因之一是普遍過高的退休年金;但是它是雨露均霑,勉強還可以說是造成世代正義問題。台灣年金問題的本質完全不同。有人說是說是族群問題、階級問題,不過更確切的說應該是民族壓榨。它絕對不是世代正義問題;假如它與正義有關,那是民族正義問題─是台灣轉型正義的一部分。
以台灣人為多數的勞保退休年金月領一、二萬,「外省人」多得不成比例的軍公教,退休卻可月領四、五萬,職級高的還可領七、八、九,甚至十幾萬。私人公司雖也有退休金規定,但是在解雇、離職、關廠等條件下,勞工真正能拿到 一、二百萬元也不是多數;這比起公務員三十年年金加總動則一、二甚至三千萬比起來,只是零頭而已。台灣勞工退休福利的低落,是被統治、被殖民的經濟代價。
以美金計算,台灣的實質國民所得大約是名目國民所得的二倍。所以,以購買力論,台灣軍公教的退休福利鐵定是世界第一。台灣公務員年金之優渥,不得不讓人想到那些讓人供在桌上的神祇。他們真如神祇,與多數的台灣人不同嗎?
台灣的公務系統,不管是成文的或不成文的,社會關係的或法治的,一向都特別優惠「外省人」。甚至,在1990 年以前全國性公務人員考試還名目張膽的優惠「外省人」,規定錄取比例是台灣籍八人,「外省籍」九百四十人;「外省籍」錄取名額是台灣人的一百多倍,錄取率之差更以千、萬倍計。所以,1990年以前「累積的」全國性公務人員當然多是「外省人」。
可是真正的歧視與壓榨並沒有在1990結束,因為錄取的歧視已經轉化為退休金的壓榨。1990年代起,隨老蔣來台的人員及其子女正在大量退休。甚至後來規定1995年以前當上公務員的才可以領18趴優存利息,都可以看出歧視與壓榨運作的痕跡。因為,在歧視的法律與官僚社會關係,在遷親引戚、呼朋引伴的累積運作下,能在1995年以前當高階軍公教的,「外省人」更佔大半以上。這些人當然包括「高級外省人」郭冠英、黃世銘以及退休累計點數極高的洪秀柱、馬英九之徒。
有人說國民黨世襲權貴透過體制,製造「本省人」與「外省人」在退休福利上的極大差異,以拉攏「外省人」、便於分而治之,是族群矛盾與世代矛盾的罪魁禍首。這可能只說對了一半。一群人必須優厚的養另一群人一輩子,這兩群人不可能是同一民族;這是清清楚楚民族壓迫的表徵。被養的人在死前領了一大堆錢,一定是留給他們的後代;他們的後代反而是受益人。真正受害的是以台灣人為多數的勞工與他們的子弟,而台灣勞工的子弟更是雙重的受害人。
筆者提出台灣年金問的本質,一定會被打成製造族群對立、破壞團結。事實上,製造對立、破壞團結的人正是製造壓迫的人;他們就怕有人把事實顯露、騙局揭穿。
台灣的年金問題,不是哪個基金多,哪個基金不足的問題;基金的設計是政治決定的。台灣的年金問題本來就是政治問題,是轉型正義問題。在軍公教年金制度沒有和勞保年金制度平等化以前,請不要告訴我台灣沒有民族壓迫。
我已經看到台灣獨立黨把軍公教與勞工退休金平等化列為政見。我希望有更多的政黨提出類似的政見。
台灣退休後條件 優於東南亞各國
By 邱琮皓, 蒼弘慈,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泛亞洲(日本除外)潛在投資回報不足率排名
真的嗎?根據一項針對亞洲7個國家的理財目標成本與投資報酬率調查,亞洲潛在投資回報不足率平均高達3.3%,也就是投資報酬的獲利,跟理財生活所需的費用相比還不足3.3%。這之間台灣不足率只有0.3%,是各國中最低,等於台灣退休後的條件優於其他各國。
根據宏利資產管理公司針對台灣、香港、中國、印尼、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7地500名投資族群調查,顯示民眾在退休準備、以備不時之需、教育、醫療、購屋等10項理財目標,其目標成本隨通貨膨脹平均每年以6%速度成長。相對其投資報酬率(股票、儲蓄、基金)每年卻只有2.7%成長,潛在投資回報不足率高達3.3%。
這之中,台灣理財目標成本每年成長是3%,投資報酬率有2.7%,潛在投資回報不足率只有0.3%,在7國中最低。其次是香港的2.5%,已經高出台灣不少。至於不足率最高的是中國與印尼,分別有4.4%與6%。
宏利資產表示,台灣投通貨膨脹普遍偏低,為台灣投資人創造出非常利好的退休條件。但他們強調,台灣投資者在退休準備方面仍面對挑戰,因為台灣人口迅速老化,預計長者依賴比率將由2010年的36.0升至2049年的66.958。此外,台灣的退休年齡仍相對較早,而長者勞動參與率只有8.1%,在受訪國家和地區中屬第2低,為未來埋下隱憂。
一個雙薪家庭的陳太太透露,夫妻倆加起來月薪約8萬多,扣掉房貸、保母費、保險費以及水電瓦斯等開銷,1個月剩不到3萬元,支付生活都不夠,又怎麼可能存錢,存未來退休金,想都不敢想。
理財專家阮慕驊認為,以一個35歲的上班族來說,先設定退休的年紀、以及退休之後的目標,準備退休金除了要考慮人身變故,甚至是失業時的備案外,還要考慮通貨膨脹的情況。(中國時報)
----------------------
日本退休老人變身雙薪族 就業率升破40%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
65歲是台灣勞工退休年齡,但是日本最新統計,2014年度65歲~69歲老年人的就業率為40.7%,比上一年度多了1.8%,顯示領取養老金同時又在工作賺錢的老年人越來越多,成為另類雙薪族。
根據日本總務省的勞動力調查統計顯示,65~69歲老年人的就業率創下1975年度以來的最高紀錄,再次突破40%;其中男性為51%,女性也達到31%,高齡勞動者共374萬人,在10年時間內約增加了50%,等於每5個老人中就有2個在工作。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日本國民養老金原則上可以從65歲開始領取,可以延後或提早,但99%的人多在65歲之前就開始領取養老金。但現在一方面領養老金一方面領工資的人開始明顯增多。過去工作的老人中多半是開店或是務農,但現在很多就職於流通、護理與製造業等人手短缺行業。
對於人手不足的日本企業來説,經驗豐富的老年人反而具有戰鬥力的「生力軍」。包括日用品大型批發商Paltac與JFE鋼鐵公司,都將返聘年齡的上限從65歲提高。
不過老人重返職場似乎也是不得已,因為日本自2015年4月起,公共養老金的領取額每年將下降1%。預計30年內將減少20%,老人若想只靠養老金過活,難免感到不安,或許這也是他們選擇放棄安逸的退休生活,再進職場打拼的主因。
澳洲人 七十歲才能退休
www.cw.com.tw
查看原始檔
一千兩百多年前,四十六歲的詩人杜甫寫下「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詩句,傳頌至今。現在,七十歲不只不稀有,更可能成為屆齡退休的新門檻。
「二十一年後,當你拿到退休金,就是七十歲的那天,」澳洲財政部長霍基(Joe Hockey)已宣布,將推動二○三五年起,將澳洲退休年齡從六十五延後到七十歲。
澳洲政府提早二十年做準備,考量的正是難以紓解的財政壓力。
二○一四財政年度,澳洲預算赤字約五百億澳幣(約一.二兆台幣)規模。但每年光是二四○萬退休人口的年金支出,就將近四百億澳幣(約九千八百億台幣),是澳洲政府最大開銷。未來十年,這筆年金支出預計會再增加六.二%。
養老難題大 中國也跟進
在平均壽命八十五歲的現在,「我們慶幸澳洲人愈活愈長壽,但也必須因應未來社會的變化,」霍基說。
澳洲是全球第一個把退休年齡提高到七十歲的國家,但可能不是最後一個。近年來,美國、英國、德國、西班牙等歐美國家,接連計劃將退休年齡延後到六十七歲。(見表)
今年二月,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長尹蔚民透露,中國將於年底前完成延後退休年齡的研擬方案。
兩年後,方案將正式公布。目前暫定中國的男女退休年齡將各延後五歲,至六十五和六十歲。二○二二年,新退休年齡開始逐步實施。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司副巡視員郝福慶坦言,中國養老制度在資金準備、人才與養老服務設施等方面仍有不足。
「按照目前的徵繳、支出水準,以及欠費、統籌、管理等問題,局部地區存在入不敷出的風險,」郝福慶對《路透社》說。
中國的焦慮,不是沒有原因。
二○一二年,中國十五到五十九歲的勞動人口總數首次下滑,減少三四五萬人。
去年,中國六十歲以上高齡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一六%。二十年後,老年人口比重上看二九%。
沉重的財政負擔,加上尚未完備的養老社福體系,讓中國政府不得不提早規劃,著手延長勞動年限。
延後退休年齡,真的能紓緩高齡社會帶來的沉重負擔嗎?
延退?老的、小的都有意見
選民不買單,是各國政府的頭號難題。以澳洲為例,市調機構Galaxy Research去年調查發現,近七成澳洲受訪者反對退休年齡延後至七十歲。
其中,邁向高齡的長者們,擔心自己體力無法負荷,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應付職場的需求。「我的雙手日漸僵硬。看著自己的身體變化,不要說七十歲,我能做到六十歲就不錯了,」在澳洲擔任礦工的查特頓對《彭博Businessweek》說。
長者茫然,年輕人也害怕自己的工作機會被年過花甲的長輩們佔走。
澳洲慈善機構「青年不流浪」(Youth Off the Streets)執行長萊利(Chris Riley)擔心,延後退休年齡,可能造成青年失業問題更加惡化。「我們的任性,將導致無業世代成形,」他說。
美國美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艾斯雷克(Saul Eslake)認為,工作機會並非固定數量。「只要人們工作時間拉長,必定會賺得多、花得多,帶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他說。
延長工作年限,究竟能為各國政府降低多少財政負擔?
572期萬能物聯網 給企業神力
各國的估算大不相同。如英國掌管退休金事務的年金部長韋伯(Steve Webb)分析,只要多工作一年,退休金就可以多領到一○%。
養老退休這筆帳該怎麼算,各人自有盤算。但人口老化的趨勢下,延後退休年齡已是跨國的共通趨勢。澳洲能否拔得頭籌,建立人生七十才開始的新典範,吸引全球矚目。
沒產業政策光吃老本 嚴長壽:台灣恐變成下個希臘

嚴長壽憂心台灣未來20年沒有產業政策,台灣恐變成下一個希臘。(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灣是下一個希臘?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表示,政府因財政困難對未來產業發展有心無力,他憂心台灣未來20年若沒有產業政策,台灣恐變成下一個希臘。
《聯合報》報導,嚴長壽說,希臘政府破產,目前依賴歐盟救濟紓困,歐盟也要求希臘提出撙節開支對策,竟遭希臘反對,希臘內閣總理反對撙節開支也獲得希臘人民支持,如果未來希臘因歐盟放棄而破產,那就是希臘選民要共同承擔的結果
回頭看看台灣,嚴長壽說,政府經常門支出已逼近70%,再過幾年還可能會超過,如果多數經費都耗在人事成本,無法投資未來,未來恐和希臘不會差太多,再來20年沒有產業政策,只能靠吃過去留下的資本,「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又怎麼能夠進一步發展?」
台灣「安可族」 最想旅遊、當志工
m.udn.com查看原始檔
退休以後的「安可人生」,你最想作什麼?答案是旅遊、當志工。
摩根資產管理公司最新的《兩岸退休大調查》指出,兩岸民眾安可人生最想去旅遊的都超過七成,台灣民眾第二高的是要「當志工」、超過一半,中國大陸則只有約百分之十六的人,退休打算要「當志願者」。
當志工,不但可以回饋社會、貢獻所學,還有貢獻經濟發展的效果。
主計總處二○一三年的最新統計,台灣現有非營利機構超過五萬二千個,其中,文化娛樂、社會服務相關的各有一萬多個最多,可以讓安可族盡情揮灑,選擇喜歡、認同的非營利機構加入。
主計總處的研究更試算,台灣每年有超過七十萬的志工大隊,如果以志工總時數乘上相關行業的時薪,二○一一年志工經濟,為台灣創造了九百七十億的志工產值;如果試算非營利機構創造的經濟,規模更超過六千億元,占當年度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百分之五。
百分之五的非營利機構經濟,略低於日本、澳洲的百分之五點八,跟美國的百分之六點七、加拿大的百分之七相比,都還有很大的成漲空間。
年約六十的勞發署銀髮人才就業資源中心執秘黃俊豪,自軍中退伍後,運用在部隊學到的組織管理,到「趕路的雁」當志工輔導,更看到高齡化社會下的台灣,有愈來愈多人選擇豐富安可人生,希望持續為社會貢獻所學。
的確,根據摩根資產的調查,台灣民眾進入安可人生,除了旅遊、當志工,希望開創事業第二春的比率也超過兩成。
「銀髮就業,不是要跟年輕人搶工作,」黃俊豪指出,安可族擔任志工可以回饋社會、延續生活重心。他說,更希望安可族可以發揮所長,開拓新的領域,例如投入社會企業的創業或是營運協助。
黃俊豪表示,有一定退休金可安養的安可族,再到既有職場競爭,不利世代交替,但若投入以關懷社會、解決社會為出發點的社會企業,不但可以讓安可族的專業不被埋沒,還可以讓台灣出現更多正向力量,打造精采的安可人生。
----------------------------------------------------------
2015年04月24日07:37
你想幾歲退休,台灣平均實際退休年紀相較各國,還算「早」的。
今日出版的《聯合報》報導,勞動部最新國際統計,我國男性平均實際退休年齡為62.3歲,女性為59.7歲;墨西哥、韓國和智利是勞工最晚退休的國家。韓國官方退休年齡為60歲,但男女勞工平均實際退休年齡,幾乎都比官方退休年齡多出近10年,男性為71.1歲,女性也達69.8歲。
歐洲國如冰島的法定退休年齡達67歲、全球最高,實際退休年齡雖在64到67歲間不等。美國法定退休年齡為66歲,實際退休年齡是65歲。(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
國民退休規畫調查-賺到千萬退休金 就跟職場Say Bye
By 邱莉玲,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該如何對付網路霸凌現象?
台灣易普索市場調查公司公佈今年初針對台灣勞動人口的「國民退休規畫調查」,發現平均理想退休年齡是58.8歲,但考量現實情況,預期退休年齡往後延至62歲,比法定強制退休年齡提早3年,透露熟齡族願意延長並留在勞動市場的意願低。
退休準備幾乎是全民共識,高達72%的人知道要準備退休金,43%更訂有明確的財務規畫,年齡與準備退休金的積極度是有高度關聯性,30歲是一個分水嶺,這個年齡以上的勞動人口對退休準備較積極,逾4成不但知道退休金的重要,更訂有明確的退休財務計畫,更有近6成的熟齡族有退休財務計畫。
據調查,多數人認為理想退休金是目前年薪的5到10倍,占總人口數的2/3強,平均理想退休金約為1,000萬元,但不同世代與性別的期待值有差異,中年族群與熟齡女性對退休準備有最大的財務焦慮。
隨年齡增長,退休準備金額的期待值逐步增加,在40~49歲達到最高峰,15~29歲的理想退休金額約750萬元,中年族群攀升快2倍約1,300萬元,過了此時期,熟齡族群的理想退休金額反而微幅下降至1,200萬元。
兩性也存在差異,女性對於理想退休金的平均期待值只有男性的7成(約750萬元),但熟齡族群女性的理想退休金額卻飆漲至1,300萬元左右。
有趣的是,退休之際發現資金未達預期時,54%的人會延後退休,但與如期退休的人口比例僅差8個百分點,唯熟齡族群延長勞動的意願明顯下降,超過一半即便退休金未到位仍會如期退休。
從年齡來看退休規劃,隨著進入職場時間的增加,勞動人口的工作意願也會逐步增強,中年族群似乎是職場打拚的最高峰。
-----------------------------------------------------------------------
台灣人退休金至少要存1,500萬!不是一年投資三萬就夠了...
By Sa, www.thenewslens.com查看原始檔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想要舒適的退休生活,靠人不如靠自己。但退休金究竟要存多少才夠?根據各機構調查,在台灣,至少要有一千萬元才能有安可人生。
聯合報導,主計處最新統計,台灣民眾退休年齡為57.4歲,平均壽命80歲,大約有23年的時間要靠退休金過「安可人生」。
而包括國泰人壽、退休基金協會都建議的退休金額都超過一千萬;根據花旗銀調查,58%國人同意一千萬以上的退休金,能讓自己享有舒適退休生活;匯豐銀則建議每月支出至少要有五萬五千元,且最晚40歲就要開始準備。
但,若加計健康醫療、甚或是「住」的費用,一千萬元,恐怕難以安心退休。
根據聯合報與摩根資產管理合作的《2015退休金大調查》顯示,在台灣認為退休金要超過一千五百萬元的民眾,從30%到突破四成;但也有三成一的民眾認為一千萬以下就夠。
有15%的民眾不知道一年該投資多少錢來儲備退休金,還有6%的投資人天真認為,一年只要投資三萬元,便可以備足退休後每月兩萬元的花費。
「一千五百萬元是有估算依據的金額。」摩根投信執行董事劉玲君分析,台灣民眾平均退休生活約20年,以每個月三萬元支出計算,加上每年上揚的物價,退休金就需要一千五百萬。
劉玲君說,國人可能沒有考量通貨膨脹及退休後可能產生的臨時性醫療支出,導致逾半數人預估的退休金不足。「願意存的錢,比想花的錢少」摩根投信執行董事劉玲君指出,民眾對退休的理財計畫還是很不夠。
以年化報酬率8%試算,若工作30年後的總收益要達到一千五百萬,每個月投資金額至少要一萬元,一年最少得投資12萬元準備退休資金,明顯與國人認知「每年投資3萬元」有相當大的出入。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每人每月平均定期定額扣款金額為6千5百元至7千元,約為一年投資8萬4千元,以上述條件試算,30年後也僅能滾出一千零五十萬元的退休資產,不易有精采的安可人生
----------------------------------------------------------------------------------------
公務員觀望退休 102年降幅6.75%
udn.com查看原始檔
2015-04-16 15:42:18 中央社 台北16日電
公務人員近2年的退休人數呈現負成長趨勢,102年度的降幅高達6.75%,原因應與退休制度與年金制度改革相關。
銓敘部在今天的考試院院會提出103年度軍公教人員退休資料統計和趨勢分析。公務人員自94年度起,人數都維持在6000人到9000人,100和101年度突破萬人,分別是1萬361人和1萬527人,102年度減為9816人,降幅高達6.75%,103年度也是負成長,退休人數減為9679人,降幅縮減為1.42%。
銓敘部分析近10年退休人數變化原因,是100年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延後方案上路,逐步從75制改85制,加上101年起政府推動年金改革,因為相關法案還未完成立法程序,公務員因此心存觀望,使102年和103年退休人數相對減少。
教育人員退休人數近2年也是負成長,在94年度為7270人,自95年度起呈現減勢,98年度4317人為最低,100年度增加至5560人,101年增加至5776人,102年再降為5213人,相比101年度的退休人數,降幅高達9.72%,103年度也呈現負成長,減為5014人。
而根據統計,近10年來支領月退休金的公教人員比率都超過8成,但是101年度起,公教人員支領一次退休金的比率都微幅成長。
銓敘部分析原因,部分公務人員因為工作壓力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延後方案影響,重新思考退休規劃並改領一次退,加上面臨退撫基金財務上的隱憂,政府推動公教人員年金改革方案、合理調降月退休所得等措施,間接影響他們領月退的意願。
退休年齡部分,公教人員平均退休年齡約在55歲左右,自100年度起都出現延後情形,103年度公務員平均退休年齡為55.81歲,教育人員為53.98歲。
---------------------------------------------------------------
美國最不宜退休人士居住的10個州和地區
美國首府華盛頓特區成為《基普林格》雜誌評選的最不適宜退休人士居住地區。圖為美國國會大廈。(Fotolia)
更新: 2015-04-19 10:20:39 AM 標籤: 退休 , 宜居 , 養老
【大紀元2015年04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沈易編譯報導)銀髮族,仰賴著固定的退休金,期待的是安穩的生活,而居住的大環境卻是這黃金歲月所依賴的現實。財經雜誌《基普林格》(Kiplinger)近期對全美51個州和地區進行調查排名,羅列出了最不適合退休人士居住的10個州與地區。
據該雜誌解釋,今年的調查排除了氣候的考量,原因在於,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四季如春,事實上,也有人更欣賞四季分明的變化。而當地的稅率、房價、生活水平對退休人士經濟上的壓力,犯罪率,以及退休人口的比例,則都是排名的依據。
《基普林格》2015年最不適宜退休人士居住的州與地區排名:
1. 華盛頓特區
美國首府華盛頓特區是最糟糕的退休地點。都市生活的昂貴僅次於紐約州;高房價、高稅率,則使之成為較適合年輕人奮鬥的地方。
2. 加州
加州的州稅之高冠於全國,生活費之高僅次於紐約州和華盛頓特區;而加州房價的中位數,更是全美房價中位數的兩倍。
3. 新墨西哥州
這裡溫暖的氣候掩蓋不了一個殘酷的事實:高犯罪率。
4. 紐約州
紐約生活費較全美平均值高52%,居全國之首;而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紐約的老人房租之高,僅次於加州。
5. 明尼蘇達州
明州對社會安全生活補助(SSI)以及其他退休收入都課以重稅,對退休者而言,是極不友善的;而明州的生活費亦高於全國平均。
6. 北卡羅來納州
這裡10%的老年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老人平均收入更較全國平均低18%。
7. 內布拉斯加州
內布拉斯加州的老人平均收入比全國平均低19%,也是名單裡最低的一州。從今年起,該州推行新法規,將免除對部分人士社會安全金的徵稅;未達此法規標準者仍將被州政府依聯邦一級稅制徵收社會安全金稅金。
8. 俄勒岡州
俄勒岡州的稅率高,生活費也比全國平均高,而該州的老人平均收入較全國平均低。
9. 猶他州
猶他州的老人人口比例為全美第二低,而老人的房價中位數比全美房價中位數高23%。猶他州也是全美少數幾個對社會安全金徵稅的州。
聖喬治市(St. George)卻是猶他州的意外,該市已憑藉低廉的生活費用、傲人的自然風景與戶外活動,被《基普林格》雜誌評為最適於退休人士居住的大都會區之一。
10. 德州
德州老人人口比例低於全國平均值,老人貧困率則高於全國,而較高的犯罪率也是大家都得忍受的。
但是,德州謝爾曼市(Sherman)的生活費用卻極低。該市的老人房價較全國平均房價低24.7%,是全美最適合退休人士居住的城市之一。
以下是該雜誌2013年評選出的不宜退休人士居住的地區排名,可作為參照:
1. 加州
2. 紐約州
3. 俄勒岡州
4. 新澤西州
5. 羅德島州
6. 馬薩諸塞州
7. 康涅狄格州
8. 夏威夷
9. 新墨西哥州
10. 田納西州
另外,根據財經網「Bankrate.com」的近期分析,全美最不適合退休的五州,則分別為阿肯色州、紐約州、阿拉斯加州、路易斯安那州和西弗吉尼亞州。**
責任編輯:蘇明真
- See more at: http://www.epochtimes.com/b5/15/4/19/n4415416.htm#sthash.e3sPiZR6.dpuf
-------------------------------------------------
想辭職帶小孩 家庭收入夠嗎?
smartold.businessweekly.com.tw查看原始檔
我今年45歲,與老公因為晚生孩子,所以孩子目前年紀都還很小,分別是9歲與3歲。大女兒除了上學外,還有讓她上英文課;小女兒平日則請保母照顧。
我們家庭年收入約80萬元,老公收入較高,每月有3萬5,000元,目前還足夠我們家日常生活花用。小女兒明年要開始上幼稚園,雖不需再請全日的保母,但幼稚園只讓小孩待到晚上5點,而我與老公都要晚上7點後才能下班,花費和接送等都將會是問題,所以我想了解,以家裡的經濟狀況,我能暫停工作,好好地帶小孩嗎?
目前,我們手上的現金、定存、股票跟基金,累積了約有300萬元。不過,多年前我們買房子時,向父母借了150萬元,一直沒有還。雖然父母也沒有和我們約定要何時還,但他們曾經表示,這一筆錢就當作他們未來的醫療照護金。想請問《Smart智富》月刊,我現在應該就把這150萬元挪放在專戶裡不動呢?還是可以拿去投資,到父母需要時再還給他們呢?
在投資的部分,我每年會在除權息前買進統一(1216)、中鋼(2002)、台積電(2330)等股票來存,且每月定期定額9,000元投入台股基金,還有單筆投資礦業基金跟美國高收益債基金,但報酬率都是負的,人家說淨值愈下跌就愈要續扣,這樣是對的嗎?
最後,老公有1張保額300萬元的投資型保單,目前月繳保費3,000元。老公70歲開始,年繳保費要10萬元以上,我很擔心會是一個負擔,但若解約,對已經罹患慢性病的老公,又會有保障不足的風險,我該怎麼辦呢?請《Smart智富》月刊與顧問給予我解答。
【專家建議】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 許秀菁
繼續工作,以家庭結餘準備子女教育金
小彥除了很用心照顧女兒之外,也把家庭支出控制得很好,但還是有下列問題須正視:
1.忽略大學教育金的龐大支出:光靠老公收入支付家庭生活開銷已所剩無幾,只能把小彥的收入作為儲蓄。若小彥暫時停止工作,原本的儲蓄恐怕不夠負擔大學教育金。
2.未做還款規畫:150萬元因為是父母的醫療照護金,若把錢全部拿去投資,萬一需要用錢時,景氣正在低點或投資標的下跌中,就須忍痛認賠賣出,造成還款未足額。
3.夫妻壽險皆不足:若以夫妻個別收入占家庭收入比率,計算兩人對家庭開銷、教育金與房屋欠款個別須負擔的金額後,發現小彥夫妻壽險都不足,一旦發生重大醫療保險事故,家庭經濟恐會陷入困境。
根據以上問題,我給予小彥下列建議:
建議1》要持續工作,以儲備小女兒的大學教育金
若小彥暫停工作5年,等小女兒上了小學3年級讀全天課時再回職場,家庭每年現金流會短缺22萬元之多。以小彥目前的生息資產最多只夠撐到她62歲。
建議小彥仍要維持工作,至少家庭的現金流保持正數,也就有結餘準備子女大學教育金。以年化報酬率5%來做試算,夫妻倆到65歲還能累積約700萬元資產。
建議2》先挪120萬元做還款準備,其中60萬元做穩健投資
建議將定存120萬元,規畫為還款準備金。可將60萬元放在定存以供父母有需求時隨時提用,剩下的60萬元才投入穩健的基金或股票。不足額的30萬元,就等父母要用錢時,再從小彥家投資的股票或基金做部分贖回來支付。
建議3》65歲退休請領勞保老年年金而非一次請領
小彥夫妻預計65歲退休,並希望兩人每月生活費合計現值3萬元。經計算後,小彥夫妻到65歲時,光勞保與勞退的給付,就已足夠兩人過退休生活。建議小彥跟老公退休時,勞保選擇老年年金給付(詳見表1),再加上從勞退每月領約3,000元,夫妻倆退休後每月可領約5萬8,000元作為生活費。
建議4》停繳老公的投資型保單,夫妻倆皆加保定期壽險
小彥老公所需的壽險保額為770萬元,他目前有1張終身壽險500萬元,另一張投資型保單300萬元,但他的投資型保單壽險保費會隨年紀增加,光從46歲繳到53歲時,總計要繳超過50萬元。
建議停繳投資型保單,帳戶價值金還有1萬4,000元,足夠扣明年的保障,後年若不再續繳保障就失效。屆時可再加保20年期定期壽險280萬元,年繳約2萬元,繳20年只需40萬元,20年後女兒都已成年就不需再加保。而小彥可再加保360萬元的20年期定期壽險,年繳保費約1萬5,000元。
小彥老公的症狀不重,近6年都有吃藥控制,不至於被拒保,但最好誠實告知。保險公司通常也會請保戶體檢,來決定是否以除外責任、加費等方式承保。
【專家建議】台灣金融研訓院講師、證券分析師(CSIA) 蘇百舜
避免重壓單一市場、產業,減輕投資風險
小彥的投資標的太多超過她的管理能力,而且投資多以單一國家或產業為主,建議她做以下的調整:
建議1》台股基金轉做全球股票型基金、個股可改投入台股ETF
小彥的投資中,台股占了67%。因她持有的10家公司,都是台灣前50大的企業,也就是台灣50(0050)內的成分股,建議她可以轉作台灣50。對小彥來說,投資ETF,管理和研判操作會單純許多。若不計資本利得,近5年殖利率約有3%,也符合小彥的目標報酬和風險屬性。
其次,建議小彥把台股的占比往下降,避免風險太過集中在單一市場,可將現有的台股基金部位,轉換到全球股票型基金或美股基金,讓投資部位有3成在世界大國。以MSCI世界指數來看,近5年的年化報酬率平均約6%。
建議2》將海外基金部位與還款準備金60萬元配置公債基金
再從整體投資的配置來看,股票資產占比過重,達到8成,以小彥家的整體收入不高,且夫妻都邁入中年,風險較大。建議可將債券型基金的占比從12%提高到30%,讓整體資產的配置較平衡,波動風險也能降低。
由於小彥原本持有的是美國高收益債基金,雖配息高,但波動度跟股票一樣高,會在景氣好時上漲、景氣差時公司倒帳率高而易造成淨值下跌。建議她轉換到政府公債為主的債券型基金。
觀察2007年12月31日到2009年3月31日金融海嘯發生期間,全球債券型基金、美國政府債基金與新興市場債券型基金的跌幅大約在10%以內,但高收益債券型基金跌幅卻約30%,顯示公債基金較能有避險的優勢。成熟國家公債基金年配息約在2%、新興市場公債基金約在4%∼5%。
而她目前虧損達57%的礦業基金、報酬是負16%的新興國家小型公司股票型基金,因為都是高波動標的,小彥操作能力不足,所以建議她停損全部贖回,並轉換到公債型基金,使債券資產提高到占比33%。另外,她目前每年結餘的10萬元,建議以50%投入債券型基金、30%買台灣50的零股、20%投入全球股票型基金。
-------------------------------------------------
9至12個月定存利率「破1」 1萬元利息 不夠買百元便當
中時電子報作者朱漢崙╱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6年7月4日 上午5:50
中國時報【朱漢崙╱台北報導】
在央行4度降息後, 以台灣銀行為首的各大行庫,最晚今(4)日下午公布新版降息方案。各大行庫再度聯手降息後,1年期以下的定存利率將全面「破1」;存款戶存9~12個月期定存1萬元,利息將連百元便當都買不起。
存款利率降至0.95%
行庫強調,4日上午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動向,將成為行庫決定最後降率「定版」內容的關鍵。根據台銀為首各大行庫沙盤推演,此次的機動、固定利率及各天期的降率幅度,應會介於5∼9個基點(1基點是0.01個百分點)區間,將以調降7個基點(0.07個百分點)為絕大多數。
以台銀為例,在3月底,也就是前一次央行降息後,9~12個月期的定存利率即使是以機動利率計息,都已在1.02%,這次估計會降至0.95%左右,若以存款1萬元計,利息不到百元。換言之,在降息風之下,所有的「定存族」都得勒緊荷包過日。
定存族要勒緊荷包
行庫主管指出,本次降息可能產生兩大效應,一是退休人口社會安全防護網被挑戰;二是18%利率如果不動,將使地方政府更債台高築。
銀行業者指出,享有18%優利的軍公教人員,固然是標的最顯著的「定存」大戶,但除此之外,還有大半的退休人口也是依賴定存利息為生,估計全台灣至少有2/3以上的退休人口,是依靠退休金的「定存」利息作為維持退休生計的主要來源。
軍公教18趴不影響
也因此,定存利息若不斷縮水,恐怕會挑戰社會安全防護網,必須得從其他面向來彌補,否則大半退休人口將「入不敷出」。
行庫主管指出,在央行不斷降息下,「現在唯一定存利率不被打折扣的,是軍公教人員的18%優利」。根據現行制度,台銀及地方縣市政府必須合力彌補降息之後距離18%的利率「缺口」,地方縣市政府由於財政赤字而無力支付的部分,得先由台銀墊付,這也將使得地方政府對台銀更加「債台高築」。
--------------------------------------------
國銀紛降息苦了定存族》通膨吃掉利息 18趴照領高利
暌違四年 再陷入負實質利率
〔記者盧冠誠/台北報導〕中央銀行上週四降息半碼(○.一二五個百分點),國銀龍頭台灣銀行昨晚跟進,台灣暌違四年再度進入「負」實質利率的困境。存款族利息不僅被通貨膨脹吃掉,連本金都會侵蝕;但對於領取十八%優惠存款的退休軍公教人員,根本「無感」,且就算哪一天央行祭出負利率,市井小民不但連利息都沒有,還要付銀行保管費,十八%族群每百萬元存款,每年仍照領高達十八萬元利息。
央行上週宣布代表政策利率的重貼現率降至一.三七五%後,隨即透過調降三大天期定期存單申購利率各七個基點(一基點為○.○一個百分點),來引導全體金融機構利率走低,包括台銀、土地銀行、合作金庫銀行、第一銀行等公股行庫,昨晚皆陸續公布調整方案。
定存百萬 年息比18趴少17萬
以市占率最高的台銀為例,定儲利率降幅介於七至九個基點,今天起,一年期定儲機動與固定利率分別降至一.○九%、一.○七%。
18%優存每年利息800億 全民買單
一.○九%定儲利率,代表每百萬元存款,每年利息才一萬九○○元,與享有十八%者相差了快十七萬元,平均每月少了一萬四○○○餘元。
目前十八%的利息支出每年約八百億餘元,其中中央及地方政府負擔近七百億元,台銀則補貼約百億餘元,這沉重的負擔不但使得各級政府財政雪上加霜,形同全民買單的結果,更讓升斗小民難以接受。
這次利率調整後,一般民眾每百萬元存款,利息至少再縮水七○○元,相當於兩張電影票加上一份爆米花。且自去年第三季起,央行連續四季降息半碼,現在未滿一年期的定存利率,全部失守一%大關。
二○○九年全球金融海嘯時期,台銀一年期定儲、定存固定利率分別為○.七九五%、○.七七%,創下歷史最低的紀錄,除「一」字頭失守外,連○.八%都不到,對比十八%族群,依舊不痛不癢。
此外,若觀察名目利率減去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的「實質利率」,台銀一年期定存機動利率今起降至一.○六五%,低於主計總處預測今年CPI年增率一.○九%,實質利率暌違四年,再度由正轉負。
前次負實質利率出現在二○一二年,當時前總統馬英九連任後,不顧國際原物料價格回檔修正,以及人民強烈反對,實施油電雙漲,帶動萬物齊漲的連鎖效應,導致該年實質利率為負○.五八五%。
銀行主管坦言,不像「永遠固定利率」的十八%,一般定存族不去炒房也不投資股票,只想安安穩穩把辛苦工作的所得存下來,國內實質利率由正轉負,存款越存越薄,客戶抱怨的案例恐越來越多。
打臉林毅夫!專家看中國:未富先老 難晉升高收入國家
2024/03/15 09:37打臉林毅夫!專家看中國:未富先老 難晉升高收入國家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aaWsCA
人口專家易富賢撰文指出,中國難以躋升高收入國家。(路透)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全國政協常委林毅夫日前指出,中國經濟在今年到2035這12年內應該還有8%的成長潛力,能實現5%至6%的成長,並稱:「快則1、2年,慢則2、3年,中國就能成為高收入國家。」對此中國人口問題專家、《大國空巢》作者易富賢撰文反駁,認為中國人口問題,難以躋升高收入國家。
美國之音(VOA)14日刊登人口專家易富賢的評論,易富賢表示,2023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15%,但人均GDP只有高收入國家的4分之1,是典型的「未富先老」,中國未來將會更難跨越高收入國家的人均GDP門檻,難以躋升高收入國家。
先前林毅夫預測,未來中國的人均GDP能達到美國的一半,因為現在一些高收入國家在進入高齡化之後,經濟增長速度仍較高。
但是易富賢指出,去年數據顯示,中國65歲(含)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15.4%。而他國數據顯示,在老年人口超過15%的12年間,世界上沒有任何1國家年均GDP成長超過4%,其中高收入國家GDP成長平均只有1.8%。
他指出,經濟就跟人一樣,也有生老病死,高齡化會改變1個人的生理、心理、行為、生產影響、消費、創新,從而降低經濟活力。隨著中年、65歲以上老人比例越高,經濟成長也會呈現直線下降,反之兒童具有強大的消費力,且對提振經濟信心有非常大的影響。
文章指出,日本與德國是應對高齡化危機的優等生,然而在高齡人口突破15%後的12年間,日本GDP成長只有0.8%,德國也只有1.5%。
易富賢指出,去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比例,約是整個高收入國家2010年的水準;50歲以上人口比例,是高收入國家2022年的水準;中年比例也與高收入國家去年的水準差不多,顯示中國人口結構與高收入國家很接近,但中國人均GDP只有高收入國家的4分之1,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至於中國在今年到2035年實現5%到6%的經濟成長的機率,比60歲婦女懷孕的機率還要低,且從人口結構來判斷,中國的GDP成長率將在2028年低於3%,在2031至2035年間開始低於美國。
而林毅夫指出「中國能成為高收入國家」,易富賢也以高收入國家的人均GDP門檻為例,指出為何中國恐無法跨過「中等收入陷阱」。2022年世界銀行界定的高收入國家門檻為人均GDP的1萬3845美元(約新台幣43萬元),但中國去年中國的人均GDP為1萬2681美元(約新台幣40萬元)。
易富賢表示,按照2002年至2022年高收入門檻年均提高2.1%的趨勢來看,2028年、2035年門檻分別為1萬5715美元(約新台幣49萬元)、1萬8219美元(約新台幣57萬元)。倘若中國2028年、2035年人均GDP成長率有到3%、1.5%,以中國去年人均GDP水準來算,2028年、2035年的人均GDP將分別為1萬5426美元(約新台幣48萬元)、1萬7893美元(約新台幣56萬元),也無法越過門檻,成為高收入國家。
因此文章最後指出,中國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克服的,是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到占GDP的60%至70%水準,且要跨越高齡化的陷阱,但要實現這兩點,需要對政治、經濟、社會進行革命,不過難度和阻礙會比1978年的經濟改革時期還來的大。
打臉林毅夫!專家看中國:未富先老 難晉升高收入國家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aaWsCA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列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列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存多少錢才能安穩退休?平均而言,台灣受訪者認為需要等值102萬美元的存款,才能擁有舒適和受保障的退休生活。 https://tinyurl.com/23axl2cn
----------------------------------------
根據最新分析,美國目前有 15 個州的退休費用為 100 萬美元或以上。
根據個人理財網站 GOBankingRates 的最新資料,2025 年退休費用最低的州為西維吉尼亞州,想要享受舒適的退休生活,將需要大約 712,913 美元的存款,及約 50,954 美元的年度預算。
退休費用最高的州為夏威夷,需要大約 220 萬美元的存款及約 110,921 美元的年度預算,才能達到預期中舒適的退休生活。
許多美國人認為有 100 萬美元的存款是幸福退休生活的新基準。施羅德投資 (Schroders) 的一份 2024 年報告指出,一般儲蓄者認為他們需要 120 萬美元的存款才能舒適退休。西北相互人壽保險 (Northwestern Mutual) 則認為需要 146 萬美元存款。
另一方面,數百萬美國人在只有很少甚至沒有存款的狀態下退休,許多人似乎過得很好。
請記得:100 萬只是個數字。
馬里蘭州陶森 (Towson) 持有證書的理財規劃師 Colin Exelby,在美國退休者協會 (AARP) 報告中試圖平息大家對百萬退休費用的恐懼,他表示:「我想用這個數字可以簡單解釋這個概念,比 10 萬或 1000 萬更加實際。但除此之外,我不認為這有很大的幫助,沒有達到那個數字,還可能會造成焦慮及壓力。」
GOBankingRates 的分析資料來自美國勞工統計局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和各州的當地生活成本指數,以計算年度生活開銷。
此分析考慮進各州生活成本,減去社會安全收入,再將剩下的數字除以 4%,以便確定退休人士需要多少存款。4% 規則建議退休人士每年花費存款中的 4%。
當地生活成本似乎會影響退休人士決定退休地點,根據 AARP 2024 年的報告,佛羅里達州和南卡羅萊納州是最熱門的退休搬家地點。最新分析顯示,這兩個州都不需要百萬退休金。
15 個需要百萬退休金的州
以下是需要 100 萬才能享受舒適退休生活的州,資料來自 GOBankingRates:
阿拉斯加州:130 萬退休金;74,147 年度生活成本
亞利桑那州:110 萬退休金;67,778 年度生活成本
加利福尼亞州:160 萬退休金;86,946 年度生活成本
康乃狄克州:110 萬退休金;67,117 年度生活成本
夏威夷州:160 萬退休金;110,921 年度生活成本
緬因州:110 萬退休金;68,199 年度生活成本
麻薩諸塞州:160 萬退休金;88,268 年度生活成本
新罕布夏州:110 萬退休金;66,997 年度生活成本
紐澤西州:120 萬退休金;68,980 年度生活成本
紐約州:130 萬退休金;74,147 年度生活成本
奧勒岡州:110 萬退休金;66,096 年度生活成本
羅德島州:110 萬退休金;67,538 年度生活成本
猶他州:110 萬退休金;65,795 年度生活成本
佛蒙特州:120 萬退休金;68,559 年度生活成本
華盛頓州:110 萬退休金;68,259 年度生活成本
不需要百萬退休金的州
沒有 100 萬美元?以下是幾個花費較低的熱門退休州:
科羅拉多州:981,803 萬退休金;61,709 年度生活成本
佛羅里達州:977,296 萬退休金;61,529 年度生活成本
新墨西哥州:834,590 萬退休金;55,821 年度生活成本
北卡羅萊納州:905,192 萬退休金;58,645 年度生活成本
維吉尼亞州:948,755 萬退休金;60,387 年度生活成本
西維吉尼亞州:712,913 萬退休金;50,954 年度生活成本
退休金多少才夠? 美國15州需準備百萬美元 – 北美新聞快報 https://bit.ly/4lRQF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