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 - 前進的動力:窮遊歐洲散記:農場生活的震撼教育 - https://goo.gl/PQhLyo
有機食品沒有比較貴 歐洲「真實成本」運動算給你看|時尚生活|2016-08-10|即時|天下雜誌 - http://goo.gl/1t1EEh
-----------------------------------------------------
合樸:一個值得大家認識的社群
mhperng.blogspot.tw· April 12,2015
這些年的演講裡,我常碰到一些值得回答,卻沒能具體地回答的問題。中壯年人在問:「退休後可以做什麼?」年輕人在問:「如果厭倦朝九晚五只為了一口飯的職場生活,我還能有什麼樣的選擇?」很多人在問:「我能為台灣的土地、台灣的農業做什麼?」
想要用個人的心力和自力救濟的手段去回答這些問題,難免悲觀。如果可以聚合一群人的力量,或許可以突破個人心力的侷促性,找到較能看到希望的答案。
合樸就是一個這樣的社群,他們的具體實踐可以給我們關於上述問題的啟發,乃至於答案。這個社群裡有成功的企業家、建築師、工程師、金融專才、咖啡達人、豆腐達人和農業達人,他們不滿足於個人事業的成就和「吃喝玩樂、遊山玩水」的下半生,而集結大家的專長,想要打造一個夢想中的「小社會」,甚至用這個小社會的示範來改變病入膏肓的大社會。
因為他們面對大家關心的問題時,不僅提出理念和想法,而且通過具體的實踐回答這些理念的可行性,以及具體的發展步驟,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每一個臺灣人認識的社群。
4/17(週五)晚上7:30 我們將在清華大學的水木書苑裡聽合樸的故事,歡迎你來跟我們一起分享這一場「台灣人如何改變台灣」的故事。
合樸社群是一群台中市不同職業、性別、年齡的人組成的,他們從農夫市集起家,逐漸發展出一起耕作的公田,手做豆腐工作坊,雨林咖啡,和一個融合了綠建築、生態教育、社群聚會所、社區支持型農業、友善環境產品展示中心等多元功能的建築空間「樹合苑」;而這個社群也同時兼具情感團體、成長團體、公益團體、和社會改革實踐團體的多元性格。(你可以到這個網站去看合樸社群在樹合苑裡的活動和理想──不只是夢想,而是具體可行的行動和理想)
合樸的最初心願是通過農學市集和社區支持型農業去支持善待台灣土地的小農,合樸的發起人之一陳孟凱寫過一篇文章「互助經濟的小農生活與生態實踐——合樸經驗」介紹他們的活動和理念。
支持農業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去種,去了解農業的甘苦與訣竅,深入了解市面上的農產品與食品「便宜沒好貨」的真相,然後才會真心善待為我們辛苦付出的農民,和各種匠師。於是,合樸開始了「農志學苑」,教人學種菜。這個行動背後理念寫在「為友善農業培養勞動與多元人才:農志學苑」這篇文章裡。
後來,他們了解到:要救台灣的農業和土地,必須要種大豆(固氮植物),以便以最自然而省錢的方式增加土地的肥力。但是,要在台灣種大豆,必須要克服生產與後端製作的許多環節的成本問題,才能用「吃豆類產品來復耕台灣大豆」。於是他們開「手作豆腐課」,希望台灣人不用再吃「基改的飼料級豆腐」(台灣進口的大豆絕大部分是國外不吃的飼料級大豆,基改配方,卻做成給人吃的豆腐和豆花)。從農業擴展到產業,背後有很深的思索和規劃,你可以從陳孟凱的兩篇文章「從豆腐課到社區豆腐坊:溫柔而堅定的大豆復興之路」和「年輕人,來做豆腐吧 !」管窺他們的相關活動和理念。
他們不只關心台灣,也關心熱帶雨林:雨林被破壞,全球一起受害。為了共襄盛舉來救雨林,他們開始學沖咖啡,推廣公平貿易咖啡(見「在咖啡部落協力孕育夢想」)。
他們不只幫助社群外的人,也幫助社群內的人,以及想要用「更愛台灣」的方式創業的年輕人。「社群協力與個人自立」這一篇文章用幾個案例讓我們管窺這個兼具情感團體、協力創業團體,以及另類經濟實踐團體的多元風味。
孟凱跟我說過一個心願:「讓人與人之間因為貨物與勞務的交換而累積出越來越深厚的情感,讓人與人的情感關係比人與人之間的貨幣關係更深厚。」
孟凱是台大電機畢業,在美國拿到電機博士,創過兩個企業。這些背景令人好奇。但是他真正讓我心服的,是他有能力和充沛的心願去善用自己多樣的長才,把理念變成具有多樣人文與社會價值的社群和活動。
我總覺得,念大學最重要的是認識值得認識、讓人感動的老師或學長。在我心裡,孟凱是遠比絕大多數清大教授更值得認識的人。
合樸農學市集——不止是市集 | Tony Phuah's website - http://goo.gl/42aVBL
------------------------------------------------------------------------------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8910
------------------------------------------------
合樸農學市集 | Facebook - http://goo.gl/Gxfylo
----------------------------- 《臺中合樸農學市集的形成過程: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觀點》
----------------------------------
合樸農學市集——不止是市集
注:本文作者在2013年11月到了臺中合樸農學市集,待了大約三個星期。本文是作者在合樸農學市集的印象,以作者對合樸的瞭解、參考網上的資料會集而成。以合樸的豐富性,相信作者瞭解得不夠全面,強烈建議有興趣者到合樸參與一段時間,必有收穫。
「合樸」名字的由來,取自“合作”、“儉樸”之意。也就是說,合樸強調生活,儉樸的生活;合樸強調合作,合作達成這個目標。「農學市集」,指的是“農耕”和“學習”。也就是說,儉樸的生活以農耕爲本,而要達成這個目標需要學習,一起學習。所以「合樸農學市集」通過市集推廣以農耕爲本過儉樸生活的理念,一起學習過以農耕爲本的儉樸生活。[1]
社群
所以合作是合樸的中心概念。合樸的合作是建立社群,一群志向相近的人一起合作做事。以市集爲中心作業,大家一起合作做事,搞好市集,逐漸擴展到現在一起合作做舊屋綠改造、自然建築、社區豆腐坊試賣等各種各樣的事。“社群”而不是“社區”指的是他們幷不全在臺中。大部份是在臺灣中部,遠至臺南、新竹、臺北,不辭老遠地聚集在一起做事。
合樸是怎麼做到的呢?
因爲合樸建立了相互信任的人際關係。合樸的中心人物,陳孟凱,曾經跟我說(大意):“合樸花了最多的時間在人的方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然而搞好了人的問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事情也就成了一大半。人與人的問題最難搞却也最關鍵。”[2]
孟凱說這些話的時候頗有感觸,畢竟合樸一路走來風風雨雨,當初一起創立合樸的只剩他一个,志工和參與擺攤的農友有進有出,能夠持續如今幷不是簡單的事。孟凱原本是經營科技業,有創業經驗,從美國回來臺灣,從科技業轉向搞休閒農場,從休閒農場再轉向搞合樸市集。雖然行業不同,但孟凱經營企業經驗豐富,擅于組織團隊共同做事,相信對合樸可以持續到今的幫助不少。在學習農耕的時候,孟凱接觸了樸門(permaculture)設計原則,幷把它應用在設計建立可持續的社群,搞好合樸中人與人之間的連接關係,也就是社會性的樸門設計(social permaculture),讓一群志向相近但性格才能不同的各類人能夠一起分工合作做事,發揮出合作的能量。
這是不簡單的成就。因爲有志向的人,往往對人生有想法。而很有想法的,往往很難一起合作,因爲要一起合作做事想法就不可以相差太大,否則很容易僵持或分裂。非營利組織和營利組織(公司)最大的不同點就是不以“利”組織一群人做事,而是以理念、感情關係。所以合樸是怎麼能組織一群有一些想法的各類人一起分工合作做事呢?
孟凱用樸門設計來建立合樸社群,各種各類的人就像是自然生態各種各類的動植物,讓他們各得其所慢慢發展成豐富的生態環境。他們之間互相連接,關係越來越豐富,做事的當兒也增加了彼此的信賴,形成了比較有韌性(resilient)的社群。
合樸采取的原則是“做多聲大”,也就是說,做得多的人他的意見就越受重視。這是在決策時面對很多不同聲音的時候采取的方法。也許做出來的決策有些人不完全認同,但建立起來的信任和感情讓他們願意嘗試,而不至于放棄。
當然合樸建立社群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當時合樸爲了解決即場賣熟食後產生的一次性餐具垃圾,實施了食器貸出,也就是有一個攤位提供餐具租借服務。消費者先付押金租借餐具,在市集裏使用完畢後,經由“刮、噴、擦”的處理歸還,即可取回押金。出發點是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沒想到實施後閙出了一場風波。因爲有些消費者還沒有租借餐具就向農友買熟食,而如果農友叫消費者先到食器貸出的攤位租借餐具後才回來買很可能就失去了即將到手的生意,左右爲難。結果農友對這項措施頗有微詞,在背後議論紛紛,甚至因爲中華文化“有意見不在臺面講出來,而是臺下用腳走路(離開)”的文化習性[3]而出走。直到最後孟凱知道了開會,終于找到農友先付押金租借餐具然後把押金加在食物價格上這兩全其美的對策,纔渡過了那次的考驗。這個事件可大可小,導火綫雖小,解決方法也很簡單,却測試了合樸的社群是不是已經經得起考驗。如果當時候處理不當,合樸有可能分裂。如果凝聚力不夠,這就成了大問題。
也就是這樣邊做邊學邊修正,合樸慢慢走上了軌道,社群中的關係也日形穩健。持續的互動,從中點滴匯聚堅定的默契,相互信任。核心志工農友對合樸有強烈的認同感,有歸屬感,也就是中華文化中“家”的感覺。因爲志向相近的共識,在團隊分工合作上有一定的向心力。合樸有一定的凝聚力,一定的動員能力,但還是要繼續經營,因爲我看到他們在進行舊屋綠改造、自然建築工程時有時也會遇到人手不足的問題。
孟凱很珍惜願意做事的人,不諱言自己偏心——“對良幣好過對劣幣,因爲不要劣幣驅逐良幣”。合樸的核心志工都是通過重重考驗,可能只有10%的消費者會成爲推廣者(爲合樸背書),只有10%的推廣者會成爲志工(會問“有什麼事可以幫忙”,犧牲時間精力),而最後只有少數人會成爲夥伴。合樸想要的是“不計較的人”——不計較利、權、名(如有沒有人注意到我做事?),沒有猜忌、沒有太多心機,願意互助互惠的人。
所以有人說合樸的角色是提供一個建立互信的平臺——消費者因爲相信農友是以環境友善的方式生産无毒的農產品而購買,市集經營者因爲信任農友是以環境友善的方式生産无毒的農產品而讓農友加入市集擺攤,志工和市集經營者、志工之間、農友和志工之間的互信[4]……所以有人說合樸的核心是信任。
但這個信任不會變質嗎?要怎麼維持下去呢?答案是篩選,從愛好者到定期定時來幫忙的志工篩選,長時間考驗的自然篩選,合樸對擺攤的篩選。由于合樸不通過有機認證方式提供制度信任,而接受沒有機認證但願意采取友善生產无毒農產品方式的小農加入[5],因此合樸需要自己對擺攤的農友把關。
合樸不走認證的這條路,而是認人(“看人而不是看東西——不只是看產品是不是有機認證的”)——有人介紹,認識擺攤的農友,瞭解他的想法——他是爲了錢在做事,還是爲了理念在做事;拜訪他的產地,去他的田裏面,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他是怎麼做他的生産管理、他的水質,他的生産計劃……。消費者通過在市集和直接生産的農友面對面接觸、交流,建立起信任關係、熟人關係、朋友關係,減低陌生人買賣的信任風險。合樸也固定舉辦「產地拜訪」、「務農假期」,安排有興趣的其他農友、志工和消費者到擺攤農友的農場認識產地環境、聆聽農友所遇到的問題與狀況,以及農友的生命故事等,不僅讓消費者和志工有機會用雙手雙腳觸摸土壤、接觸農作,甚至透過實際參與田間耕作,瞭解農事的辛勤與勞苦,也藉由這種更進一步認識那位農友,建立起更堅定的互信與理解,從而產生更堅強的支持。再加上時間的洗禮,如今在合樸擺攤的農友可説是可靠的(trustworthy)。
合樸的篩選使得看重理念勝于銷售的農友纔可能加入市集。由于合樸不急于迅速擴展市集規模,高度謹慎選擇合作的農友,合樸也因此建立了一個值得信賴的“品牌”,這在消費者、志工、農友或是其他市集中皆有口碑。
合樸的名氣曾經吸引許多外地前來的消費者,但外地的消費者始終无法成爲長期的主要客源,所以合樸主要還是依賴口碑凝聚一群在地的消費者,定期定時來市集采購消費。合樸不定位于中上層,因爲它有推廣給更多人的理念。合樸的消費群主要是中產,因爲食品安全醜聞對外面食品有疑慮的消費者,因爲健康而選擇有機食品的消費者,因爲有可持續意識而有意識選擇對環境友善小農的消費者。合樸位于臺中西屯區,鄰近東海大學、逢甲大學、臺中科學工業園區。消費者會再回來到合樸消費看的是合樸的信譽,和已經認識、熟落的農友。
合樸的農友、志工、消費者身份不少是重疊的[6]——有些志工原本是消費者,因爲到合樸市集消費後認識合樸的理念,慢慢瞭解幷認同合樸的理念,願意幫忙合樸而成爲志工;不少農友也因爲在合樸長期擺攤後在銷售之外加強與合樸的連接,參與合樸除市集以外的各項活動和課程,更瞭解而認同合樸的理念,成爲志工;而有些志工原本是合樸活動和課程的學員,認識、瞭解幷認同合樸的理念後成爲市集的志工,也成爲市集的消費者。所以這些人都可以説是形成了合樸的社群。
活動和課程
合樸一開始規劃時就不只是市集買賣,還包括活動和課程——學習農耕,包括樸門設計、自然農法等无毒生産且對環境友善的耕作方式;產地拜訪或農耕工作假期;以前的好好讀書,每月進行一次讀書會;以前的好好吃飯,以市集農友食材為主的料理課程;以前的好好生活,從清潔劑的介紹到涵括生活的各種面向;“合樸幸福學”課程,通過上課與實習教學合樸的理念、合樸部落的運作。
初期合樸市集的核心仍是買賣(如果農友銷售不佳連帶影響市集運作无法收支平衡)。隨著買賣逐漸穩定,合樸的定位逐漸偏向教育推廣,推廣具體實踐生產、生活、生態[7]三生幷重的理念。現在每個週二傍晚都有共同廚房和沙龍(salon),以物(務)易物(務)[8]的方式在一起準備晚餐,然後參加沙龍主題活動[9];定期開課的豆腐班,進行豆水、豆花、豆腐手工製作教學,幷鼓勵社區豆腐坊的創業;目前仍在進行着的舊屋綠改造、自然建築課程一舉數得——進行舊屋綠改造、自然建築教學的同時也改造了合樸教育中心[10]。
這些活動和課程除了提供更多消費者和生產者互動的機會(產地拜訪或農耕工作假期);作爲更多的管道吸引更多興趣、志向相近的新人知道市集、認識合樸的理念,成爲消費者和/或志工;也讓合樸社群一起學習成長,更瞭解合樸的理念,彼此之間的共識愈一致;更多的接觸、互動與分享深化合樸中人與人之間的連接、瞭解與關係,我認爲對合樸成功建立起社群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別是針對志工農友的“合樸幸福學”課程,我无緣參與,根據資訊它在合樸轉向合樸部落運作模式扮演重要的角色,重申“合作”的重要性,凝聚共識,加強志工敬業精神。這是因爲部落模式不再只是市集當天做志工那樣輕鬆簡單,許多的部落[11]經營都像是創業一般,從无到有的繁瑣與辛苦,投入的時間與精力不再只是單純勞力的付出。部落模式需要穩定的人力。
權力分配
爲什麼合樸要轉向難度比較高的部落模式?我認爲是因爲在合樸轉向部落模式前,當初一起創立合樸的只剩下孟凱一人繼續經營,由孟凱獨撐大局,定義與分配新進志工農友角色的主導權全部在孟凱(被稱爲“老大”)手上。孟凱意識到合樸的運作太仰賴他一人,必須去中心化(decentralisation),所以設計出部落架構以便下放權力下放。一個社群的權力不宜太過集中在少數人身上,志工缺乏參與感(ownership)[12]易生離意,所以孟凱以部落的模式平衡自下而上(bottom-up)與從上到下(top-down)的權力分佈。合樸的農友大會中,各部落頭目報告各部落負責的相關事務,一些想法交由農友大會表決,通過農友志工的參與決策(“合樸的事情是由大家共同投入與決議”)加強對合樸的投入與認同。
目前合樸還在轉型當中,孟凱的影響力還是很大。這可能是因爲孟凱能力太強了,鶴立雞群,基于合樸“做多聲大”的原則,大家還是唯他馬首是瞻,而且中華文化比較跟隨式,許多人缺乏主動性(initiative),比較依賴強大的領袖由上而下帶動。結果目前孟凱有點像是酋長,部落的人因爲有了強大的酋長而相當倚賴這位酋長帶領他們,建立了比較民主的機制但實際上還是相當倚賴強大的酋長,所以機制還未形成,成效還不能看到。
現在作爲合樸領導層,目標是經營好合樸這個社群,需要克服的障礙就是合樸能否自給自足。合樸需要能自措財源,不依賴他人(包括孟凱[13])。
合樸沒有申請臺灣政府的財務輔助,完全是由民間自主策劃營運,好處是自由,不受政府限制。所以合樸其實是最近很流行的所謂“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
合樸農學市集于2007年5月開市,是臺灣最早期成立的農民市集之一。由于合樸是一個新的嘗試,沒有先例可循,一直走在前頭,所以許多規則和細節都是邊做邊修正。很多新嘗試都還沒定案,有商量的空間。社群參與決策,也要願意共同努力、共同承擔。
面對許多的未知數,孟凱是抱著“玩”的心態,抱著輕鬆的心態——“因爲這很好玩啊!”“看能玩出什麼東西?”
農夫市集
合樸的市集原本每個月只有一次,目前增加到每個月兩次,每個月的第二個週六和第四個週六,分別在不同的地方——一個在比較接近市區,有人流的商場;一個在幽靜的近郊,沒有過路客。我只去過第二個週六、沒有過路客的市集一次,所以只能回憶我對那次市集的印象。
市集是在幽靜的法鼓山寶雲別苑,交通是要通過小型工業區的小路,不怎麼好找。那邊人口不怎麼密集,沒有過路客,來的消費者都是特地到合樸市集來的。公共交通不方便,市集外是有兩個可以停車的地方。
市集的環境很好,地方廣闊,四週翠綠,很多綠色植物圍繞,有小湖、亭子。由于周末早醒的臺灣消費者沒那麼多,市集的營業時間是早上9點到下午2點。到了中午時太陽可能很猛,所以每一個攤位都搭帳棚。志工和農友早上7點就來搭帳棚,帳棚是由農友自行購買,自行搭,不過志工也會幫忙有需要的農友搭帳棚。帳棚是可收可打開活動式的,四个人一人一角同時拉很快就能把帳棚搭好。由于志工的任務角色已經安排分配好,志工和農友都很熟落有默契,駕輕就熟,自動自發,帳棚很快就搭起來。
市集除了農友銷售新鮮蔬果或加工產品的攤位,也有用農友的新鮮蔬果作食材的熟食攤位。据知市集原本是不賣熟食的,可是之後發現到消費者到了午餐時間就離開市集,沒有辦法留住消費者,而消費者停留越久對銷售越有幫助,所以纔鼓勵農友賣熟食。
除此之外,市集也有理念的攤位,也就是非盈利組織,如荒野保護協會,推廣他們的理念、賣書賣雜誌、隨緣樂捐。經過篩選,市集攤位擺賣的東西很少同樣,除了一些新鮮蔬果。
還有清韻合唱團在湖邊的亭子清唱。消費者買了熟食可以坐在湖邊的桌椅,欣賞着合唱團的表演享用美食。市集熱鬧但不吵雜,氣氛很好,可以看到一家大小或幾个小孩子在湖邊玩耍。孟凱已經不直接參與平常市集的操作,主要拿着相機在市集觀察拍照。
市集結束後大家都留下來收帳棚,井井有條,很快就場地一空,恢復原狀。
內市集——在市集結束後如果還有剩餘沒有賣出去的新鮮蔬果將會載回合樸教育中心,以較便宜的價格賣給想要買的志工或其他農友,免得又運送回去腐坏。
留下紀錄
合樸透過網站網誌、照片、影片等記錄市集與產地拜訪等活動的點滴,農友、農產品與生產環境的連接更加清晰。孟凱在網誌上會呈現各志工農友在活動中工作的照片,顯現對“人”的重視。
訂閱電子報——合樸定期(每個節氣)會發電子報,内容主要有即將來到的市集日期時間地點、市集主題活動、農友介紹、合樸課程活動、剛過去的合樸活動記錄、剛發佈的特別網誌推薦等等。電子報限于重要的發佈,篇幅控制在四則以内。
目前合樸市集不在網絡賣東西,因爲孟凱認爲沒有人與人的接觸,很容易出問題。合樸不輕易地做是因爲認爲整個流程沒有弄清楚、沒有準備好就下去做很危險。
不過有合樸市集有預購取貨,也就是認識的人、志工定期(每週)的蔬果豆製品采購可以預先準備,讓他們在每週的沙龍主題活動或是有路過合樸教育中心的時候拿取。
結語
經歷了將近七年的考驗,合樸市集可以説是可持續的。建立起一群高度信任的、由合樸經營(組織)者、志工/農友/消費者組成的社群,合樸有一定的韌性準備未知的挑戰與衝擊。合樸的強處在于規劃(planning)和領導(leadership),軟肋/隱憂在于孟凱的影響力過大。如何從孟凱的影子擺脫出來、轉型成比較健康的合樸社群是合樸目前的最大挑戰。
--------------------------------------------------------------------------
美好生活的具體實踐:合樸農學市集
我們相信,美好生活需要眾人合作,和諧、志願地簡樸過活;
簡樸的生活需要從農藝生產和學問反思開始;
而實踐簡樸、合作、和諧的生活,需要一群人交流切磋,互助支持;
所以我們將這個孕育中的社群命名為「合樸農學市集」。
一、「合樸農學市集」的緣起
對環境與永續發展皆有重要作用的有機農業,在許多先進努力的推動下,在過去的20年間有了很大的進展,不論是主婦聯盟的共同購買、宗教團體的熱心推動,還有眾多志工、消費者的熱心投入,為了推動更美好的生活,不斷的持續努力。
2006年的十月份,有一群關切環境、農業及社區互助的人們聚集起來,包含靜宜大學的陶蕃瀛老師、東籬農園的陳孟凱先生、植物保護基金會秘書李美雲小姐、溪底遙學習農園的馮小非,以及社區工作者許婕穎….,我們覺得,如果可以讓更多社會大眾認識有機農業,就可以有更多農友採用有機農法來照顧土地,整體的環境就能永續維護,生產與消費的距離也會更接近,甚至可以逐漸形成一種互助合作的生活模式。
我們相信一個萬物眾生和諧相處、生態永續的農業生產方式,是美好生活的起點與根基。為了達成這些願望,我們開始發想這個「合樸農學市集」,其中有幾項重要元素:
(1)美好生活需要眾人合作、志願地簡樸過活;因此我們將這個構想取名為「合樸農學市集」,希望透過一群人的交流切磋、互助支持,共同實踐「合作、簡樸」的生活。
(2)「農學」意味著生活者要向生產者學習、生產者要跟環境學習。
(3)「市集」意味著這個團體將是生產者與生活者的組合,人與人的聚集交會。
從這些元素出發,我們開始推動「合樸農學市集」。我們邀請和呼喚對於美好生活懷抱想像和希望的人們,一起在實踐中學習﹕好好生活、好好務農、好好吃飯、好好讀書。
二、「合樸農學市集」的具體作為
為了朝向這些美好的理想,我們構思了幾個不同的行動。大致有以下幾個方向:
(1)舉辦定期的「農民市集」,讓生產者與消費者面對面,拉近彼此的距離
(2) 舉辦定期的講座,提倡食用當季本地食物的慢食觀念、強化市民與鄉村間互利共生的有機關係。
(3) 舉辦有機栽培的學習課程,讓生活者有機會親近農事,從自然中獲得心靈愉悅的收穫,也可更瞭解生產者的辛勞。
目前我們推動的具體活動如下:
好好務農
課程名稱 |
內容 |
課程時間 |
召集者 / 講師 |
透過有機栽培的學習與實作,瞭解靠天吃飯的智慧與辛勞,也在辛苦勞動之後,得到豐碩的果實。 |
每週六上午 8:00-11:00,由4 月7日-8月6日,共 17週 |
陳孟凱 中興大學園藝系 倪正柱 教授等 |
|
透過書籍閱讀,可以擴展對於美好生活的想像與具體藍圖,因此將於每月進行一次讀書會,一起來好好讀書 |
每月一次,每月的第二個週三晚上 7:00-9:00,共 5 堂課。 |
靜宜大學兒福與青少年學系 陶蕃瀛 教授 |
|
規劃一個不同的米食主題,重新喚起人們對於米食的記憶,且由參與者共同參與,一起學習好好煮飯,好好吃飯。 |
每周一次,下午7:00- 9:30,共 6 堂課。 |
銀川米 梁美智 小姐 |
|
生活有許多不同面向,本季將從「清潔劑」開始,透過老師的帶領,學習作個環保的「清潔達人」。 |
2007年舉辦 |
台大園藝系博士 林碧霞 東籬農園園主 陳孟凱 先生 |
三、「合樸農學市集」的進行地點與聯絡方式
很高興有了東籬農園的協助,我們將在一個舒服怡人的環境中,進行上述的活動,並且也有務農實習的場所,可以進行具體的農耕學習。合樸農學市集的辦公室也將設於此地,方便隨時的討論與互動。
法鼓山寶雲別苑(原東籬農園)地址:台中市西屯區西平南巷6-6號【福林路底】
辦公室地址:台中市西屯區永安二巷2-6號 電話:04-2462-9073
合樸農民市集聯絡人:陳孟凱 先生。電話:0988-374-024
------------------------------
重視生活而非金錢,他們在花蓮找到「家」─花蓮小村六戶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http://goo.gl/4NV4zb
---------------------------------------------------------
機新耕作 嘉市社大打造小農消費平台
By 廖素慧,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龔金山(左二)及李健銘(左三)和嘉義市社大學員推廣有機蔬菜。(廖素慧攝)
李健銘(中)向消費者介紹自家種的網室栽種蔬菜。(廖素慧攝)
6、7年級世代的小農樂意採用有機、自然等新農法耕作蔬果,不循傳統銷售管道,另闢新路子,嘉義市社區大學「好自然農業社」為小農及消費者打造產、消平台,每周二上午9點至12點在嘉義市社大農法班教室舉辦市集。
6年級生李健銘到大陸工作多年後,舉家返回嘉義,從未務農的他和媽媽林彩雲創建「幸福有機農場」,他到嘉義市社大學習自然農法、有機耕作等新農法,以網室栽培取代殺蟲劑。
嘉義市社大農法班有退休族及6、7年級新世代小農等學員,班長龔金山深感小農耕作有機農蔬果,消費者卻缺少管道買到,號召小農打造「好自然農社」平台。
昨天好自然農社在民族路、啟明路廣場舉辦安全蔬果暨社會公益推展活動,小農擺攤,李健銘與社大的媽媽級同學展售SGS認證通過的有機芭樂、玉米、甜心菜等,與主婦煮夫交流煮食方法,熱鬧有趣。
------------------------------------------------
沒「希望」了! 全台最大農產直銷地熄燈
2015-05-23 17:28:12 邱婉柔
沒「希望」了! 全台最大農產直銷地熄燈
沒「希望」了! 全台最大農產直銷地熄燈
沒「希望」了! 全台最大農產直銷地熄燈
沒「希望」了! 全台最大農產直銷地熄燈
當初為幫助921大地震的受災農民成立的「希望廣場」農民市集,在24日後將吹熄燈號。據了解勞動部要把土地收回另作開發,許多農民很不捨,因為到希望廣場擺攤農委會不收租金,自運自銷利潤比較好,消費者也是看上產地直送這點,假日都會固定來採買,現在少個地方,也讓民眾直呼還能到哪買?
黃澄澄的香蕉讓路過民眾幾乎都會停下腳步買下一串,這香蕉可是凌晨兩點半從阿里山產地直送,保證新鮮!不過這趟卻是阿伯最後一次到台北市的希望廣場賣香蕉,因為24日後希望廣場將吹熄燈號。香蕉農張先生:「今天來參加畢業典禮啦!我們嘉義每一個人都有種香蕉,但在嘉義賣不出去啊,還是要到城市來賣。」
堪稱是希望廣場的元老級攤販,阿伯來這擺攤已經有14年時間,過去只有一個人,現在身旁多了返鄉務農的兒子一塊打拚,只是沒想到賣點突然喊卡,不只阿伯措手不及,這位來自台南的農民也很不捨。木瓜農胡先生:「少一個地方賣也沒有辦法啊,我花博那邊我也不要去,因為我有聽人家說,在拿東西的時候因為我們的水果都比較重,所以在花博的人就不愛買。」
一籃籃的木瓜全是自家種植,手上的繭就是最好的證明,因為不想給中盤商賺一筆,農民選擇自運自銷,甚至還有拉拉山的果農這麼表示。拉拉山果農卓先生:「托台北市的人的福,都蠻有錢的啦!這邊都賣的完啦!」
儘管只是玩笑話,但聽的出來來自全省的農民們相當珍惜這個平台,因為農委會一毛租金都沒收,但品管要求也相對嚴格,只要檢出農藥一年內農民不准再來,而這也是消費者不捨廣場消失的一大原因。消費者:「東西都蠻新鮮的啊,而且就是在地農產品,我覺得還蠻不錯的!」
消費者:「這邊蠻好停車的,現在搬走之後,在台北市就比較不容易找到這麼大的農產市集。」
進來逛的幾乎大包小包,農委會現在也準備在華山公園另闢新點,預計最快七月底重新開幕,讓農民的希望不會中斷太久。
-------------------------
消費者意識 逼迫速食及食品業者改革-天下雜誌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美國大企業在天然、健康這方面的腳步一向比歐洲慢。在美國,有機、天然、環保,一向都只是小農和利基零售商的事。
而如今,就連一向吃「食品」多過「食物」的美國消費者,也開始覺醒,迫使包括必勝客、麥當勞、Kraft等許多美國大型連鎖速食店及食品業者,近期都宣佈轉向天然配方,不再使用怪異無比、有時連發音都很難的添加物。
1. 必勝客及Taco Bell宣佈,全面使用天然配方,停用所有人工色素和調味料;例如,Taco Bell將自人工黑胡椒轉為真正的黑胡椒(但不願公佈人工黑胡椒的成份)。
2. Panera本月稍早亦做出類似承諾,未來不會在三明治中加進「特丁基對苯二酚」等添加物。
3. Dunkin’ Donuts不會在糖粉甜甜圈中繼續使用二氧化鈦;二氧化鈦可以讓糖粉看起來更明亮,亦用於防曬油和顏料。
4. Tyson Foods停止對雞隻使用抗生素,理由為擔心人類和動物身上的細菌產生抗藥性。
5. Kraft停止在通心粉和起司中使用人工黃色素,未來將使用紅椒粉、胭脂樹紅、薑黃等香料做為色素,並保證產品的味道不會改變。
6. 麥當勞於3月提出類似宣示。
7. Chipotle停止使用基改食品,共同執行長表示,「他們說這些成份很安全,但我想我們都知道,我們希望食物裡不要有這些東西。」
8. 可口可樂停止使用溴化植物油;溴化植物油為防燃劑,用於塑膠、含軟墊的傢俱以及兒童衣物。芬達、Fresca等產品先前皆有此添加物。
美國開始朝慢食前行,長期批評工業化農耕的國際組織雖然樂觀,但態度似乎十分審慎。專家表示,過去認定不切實際的想法,已成為務實且優質的業務,現有的變動或許不代表大幅改革,但眾人的想法已然靠向慢食的信念,亦即食物應該有益、乾淨且公平。
留言列表